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总结

2024-04-29

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总结(共9篇)

篇1: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总结

1、《燕子》燕子活泼可爱。春天生机勃勃。

2、《古诗两首》中《咏柳》的作者是唐朝的贺知章,把柳条比作丝绦,把春风比作剪刀,表现春天的欣欣向荣。《春日》是作者是朱熹,表现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最著名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荷花》的作者是:叶圣陶,写了碧绿的荷叶和形态各异的荷花,表现了对的自然的喜爱。

4、《珍珠泉》:清澈见底,泉水甘甜,表现了最家乡的热爱。

5、《翠鸟》:羽毛颜色鲜艳,动作敏捷,惹人喜爱,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6、《燕子专列》中的贝蒂,冒着严寒救助燕子,表现了人类保护鸟类,爱护动物。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人们毁坏树木而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表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8、《路旁的橡树》中的工程师和工人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9、《寓言二则》中《亡羊补牢》意思:羊丢了再修补羊圈。告诉我们:犯了错误,及时补救还不算晚。《南辕北辙》意思:心里想去南方,却驾车往北走。告诉我们:行动与目的相反,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

10、《惊弓之鸟》人物:更羸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惊弓之鸟的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道理:受到一点惊吓,就十分害怕。

11、《画杨桃》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

12《想别人没想到的》人物:小徒弟,他勇于创新。

13、《和时间赛跑》作者是台湾的林清玄。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14、《检阅》的故事发生于波兰首都华沙,人物:博莱克,他自尊,自信,自强,对生活充满热情。我们要关爱、尊重残疾人。

15、《争吵》人物:克莱谛,告诉我们要互相谅解,彼此宽容。

16、《绝招》说明:只要勤学苦练,就能成功。

17、《可贵的沉默》让我们明白:不但要感受父母之爱,还要回报父母。

18、《她是我朋友》的人物:阮恒,他舍己为人,表现了真挚的友谊。

19、《七颗钻石》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作品还有《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本文主要人物:小姑娘。告诉我们:爱心可以创造奇迹。

20、《妈妈的账单》人物:小彼得,表现母爱的无私无价。

21、《太阳》中写了太阳的特点:远、大、热以及和我们关系密切。

22、《月球之谜》写了月球上奇异的景色和未解之谜。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其中“信息高速路”指电脑网络。有了它,世界各地(五洲四海)的人们可以随时联系,地球就成了小村庄。

24、《果园机器人》说明: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5、《太阳是大家的》表明:世界各地的人们要和谐共处,友好相待。

26、《一面五星红旗》中“我”十分爱国,维护了国旗和国家的尊严。

27、《卖木雕的少年》表现了中非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中救援队员不怕牺牲,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29、《古诗两首》中《乞巧》:乞取智巧,乞巧节又称:“七夕”,是农历七月七日。《嫦娥》表现使人孤独寂寞,思念亲人的感情。

30、《西门豹》人物:西门豹,他破除迷信,开凿渠道,为民造福。

31、《女娲补天》人物:女娲。她勇敢、善良,甘于奉献。

32、《夸父追日》人物:夸父。向往光明,征服自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篇2: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总结

总结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内容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本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题,围绕

这个主题文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开展读书乐,组成小组读书会,组织故事

会,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

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大涌牛仔服的发展,生长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等,希望通过这个调查活动,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特色产业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还有调查自己家周围的古树名木,这些学生都比较容易进行,做

得非常好,锻炼了能力。

三、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很有必要。这学期组织了小制作比赛、设计大赛等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这学期里,学生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能真正做到锻炼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内容篇二

一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和同学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片快乐的绿洲上一起研究,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着,下面就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造性的运用教学资源,上好每一堂课。

为了适应学校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目前我们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资源采取由学校教师自主开发与借鉴以前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教材,更没有现成的教案,对于教师而言每一

节课的开展都要费不少脑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善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可根据自身特点及学生实际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发。如这学期开展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研究性学习活动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回顾半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工作,我体会到了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发挥教研组教研的优势,将我们云枫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搞得更加丰富,更具实效性。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在课堂上自认为已经把学习任务布置得再清楚了,也多次强调要按时完成,可每次去检查完成情况时都让我大失所望,同学们不能自觉地完成,一催再催,虽然我也采用批评加激励措施,可仍有不少同学没完成,可能是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够。那么如何

转变

学生的思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来期工作的方向和思路

1、加强理论引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多反思和总结,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培训和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让学生爱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3: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总结

“三生教育”是创新性很强的一项工作,目前国内外几乎没有与此相同的提法,也无系统的研究和成果。少数省市就其中某项内容开展过部分活动,如2004年上海市结合中小学实际,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2004年辽宁印发了《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2005年湖南省也制定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部分省外城市更多是立足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对其他内容的系统介绍和研究涉及较少,云南省开展的“三生教育”在全国为首创。

2008年云南省教育厅集中力量编写了以“三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云南省素质教育基础工程系列教材,供各级各类学校使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本文主要对小学三年级“三生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作些分析。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三生教育”共包含13个主题活动。其中生命教育包括《小猫流浪记》、《生命只有一次》、《一片叶子落下来》、《昂起头来真美》共4个活动;生存教育包括了《好习惯要培养》、《安全万花筒》、《机智与勇敢的对话》、《合作中的快乐》、《神奇的作文机》共5个活动;生活教育包括《美美和妞妞》、《山谷的回音》、《张开想象的翅膀》、《换一种方式想一想》共4个活动。

1. 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旨在通过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属于我们自己,更属于我们的父母,属于关心我们的人,属于社会和国家;任何人既要关注、热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注、热爱他人的生命,以正确的态度保护生命;凡是生命均有价值,生命的价值就体现于给别人带来的快乐;感悟生命是美好可贵的,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它是不可逆转的;懂得自己的生命成长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与关怀,懂得回报,懂得感恩;从爱护动植物开始逐渐延伸到学会对人宽容、友善的态度,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

活动一:

《小猫流浪记》。活动目标在于唤起儿童对小动物生命的爱护和尊重,同情弱小,珍惜自己身边的生命,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从爱护小动物开始逐渐延伸到学会对人宽容、友善。教学过程中,教师关键在于让学生体会到小猫咪的痛苦,从而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并对肆意残害动物的行为表示谴责。“行动舞台”可以小组形式编写故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把编写得最感人的故事(不一定非要童话故事)写在墙报上。

活动二:

《生命只有一次》。活动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形成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珍惜和关爱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它是不可逆转的;懂得自己的生命成长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与关怀,懂得回报,懂得感恩。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用大量的事实说明生命只有一次。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现象或实例来展开讨论。

活动三:

《一片叶子落下来》。活动目标是让学生懂得生命是有限的,任何生命都要面对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促使学生明白凡是生命均有价值,生命的价值就体现于给别人带来的快乐。教材安排的分角色表演一定要在阅读熟练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影响对教材的理解。要注意感悟角色的内心世界,对下一步的讨论做好铺垫,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心语点灯”里的话点明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环节不要一带而过,可以结合教材里树叶的生命价值来谈谈认识的人或书中、电视里看到的人,哪些人的生命有价值,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引导学生不要讲大话、空话,要说具体事例。“行动舞台”要求收集珍爱生命的小故事,教师可自行收集,也可从学生当中收集。收集的结果可由学生交换阅读,也可以抄写在板报上,促进学生的活动参与范围和程度,增加信息量。

活动四:

《昂起头来真美》。活动目标在于促使学生注意到自信来源之一是他人评价,而不是自己盲目地肯定自己;要认识到他人也有和自己一样的优点、能力或成功,建立正确的自信观。在“故事屋”部分,教师也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信给自己带来喜悦、成功的事例。先让学生自己写优点卡,通过全班交流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点了解不是很全面后,不断完善各自的优点卡,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培养自信。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尤其关注学困生、身体有缺陷的学生,特别是在全班交流、完善优点卡的时候,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的最佳时机,要发动全班同学为这些学生找优点,让他们在集体中找到自信。

2. 生存教育的内容

三年级“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包括了《好习惯要培养》、《安全万花筒》、《机智与勇敢的对话》、《合作中的快乐》、《神奇的作文机》共5个活动。这些活动主题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增强生存意志和提高生存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把握生存规律,在意识层面上强化生存意志,在实践层面上提高生存技能,学会应对危机和摆脱困境,促进其合法、高效地解决所面对的生存问题。

活动五:

《好习惯要培养》。活动目标在于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好习惯是自己健康快乐成长的奠基石,它将影响人的一生;明白好习惯是靠培养的,树立培养好习惯的信心;能正确分析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制定养成目标,付之行动。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做事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师在要求学生写出或说出近期要养成的好习惯时,对养成目标的要求不必过高,涉及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内容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有不好习惯的学生感到自卑,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好习惯的益处,如何养成,坏习惯会导致什么后果,如何克服即可。同时,需要注意在学生中强调,小学生的不良习惯改正是很容易的。教师可利用班级活动,定期开展养成习惯及养成方法的交流活动,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同时,也可邀请家长参与,对于能够认真记录自己行动变化以及能付诸实践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

活动六:

《安全万花筒》。活动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够辨别存在于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可能的安全隐患,在识别可能的安全隐患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如何回避伤害的发生。教师要注意兼顾城乡差别,在课前安排学生提前进行分组资料收集和准备,这将使学生更为明确自己参与的讨论主题;故事《宁宁的一天》可由教师或学生代表讲述,或由教师辅导几位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表演,以增加趣味性。“行动舞台”环节,可邀请家长一同参加班级安全园地的布置任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安排由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安全教育活动。

活动七:

《机智与勇敢的对话》。活动目标在于通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在上学、放学或外出时,可能会遇到危险事件或不法侵害。通过课堂活动和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和掌握一些既勇敢又机智的自救办法。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还存在个体之间、城乡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差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最好能够开发本地化的案例事件,这样才能更贴近学生,效果更好。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学生都有类似经历,也许只能从少数学生那里获得事件描述。可要求这些学生进行详细描述,大家就此进行讨论,也可由教师提供相关案例供学生讨论。可借助社会的力量开展,比如邀请社区民警、家长一同参与讨论。

活动八:

《合作中的快乐》。活动目标在于通过故事讲述,让学生认识到合作是达到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通过体验活动,认识到合作是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并发现合作的方法;通过行动体验,进一步强化合作和协调的有益之处。教师在选择故事时,不一定非讲《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可选择其他生活中需要合作的故事。在活动环节,教师应严格控制时间。当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时,不要急于告之解决办法,可让其充分开动脑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地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鼓励性反馈。若实在提不出合适方法,可提示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活动九:

《神奇的作文机》。活动目标在于让学生明白,世界上没有超自然的力量;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幻想着不劳而获;不可能永远依靠别人来完成自己在学生和生活中的各种任务,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来实现目标。也不能任何事情都要他人陪伴,克服畏难和依赖思想,做个自主的小学生。“童言畅谈”部分,学生的回答会存在一些与教学意图违背的情况,教师不应急于反馈,而是要求学生充分说明回答的理由,譬如需要作文机的理由。在得知学生的想法后再通过恰当的反馈进行引导。“行动体验”中,要求学生从生活、学习中去发现自己存在依赖思想的地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这两方面进行入手,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表格中所找到的问题是否准确,以及改进措施是否合理。

3. 生活教育的内容

生活教育包括《美美和妞妞》、《山谷的回音》、《张开想象的翅膀》、《换一种方式想一想》共4个活动。生活既是衣食住行,又不是简单的穿衣做饭,健康生活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需要,而是包括了更高形态的精神生活在内的生活。它不仅需要健康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社会能力。这一部分的活动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确立健康、高尚的生活目标和生活观念。让学生在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与公共生活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学习和锻炼生活能力,养成健康生活和绿色生活的基本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高尚的生活理想,把追求个人的幸福生活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有机结合起来。

活动十:

《美美和妞妞》。活动目标在于让学生明白虽然“妞妞”外表不美,但内心善良,大家同样喜欢她。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善良的人更应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能够发现和欣赏自己及同学身上的优点。激发学生向具有优良品质的同学学习。“美美和妞妞”只是一个童话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活动园地”中,学生画肖像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进行刻意提示,应由学生自由发挥;同时需要注意控制时间,提示学生画肖像就可以了,勿须特别表现细节,以免变成绘画课。

活动十一:

《山谷的回音》。活动目标在于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是一种素质,是一种修养。人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要学会尊重。如果学生对故事含义不理解的话,教师要加以引导。“活动园地”中,让学生把问路故事中未完的内容补充完整并进行表演的环节,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对于那些平时不太懂得尊重同学、老师的同学,教师要有意识让其进行表演,并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十二:

《张开想象的翅膀》。活动目标在于使学生意识到,想象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现象,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展开充分的想象。同时让学生知道,想象是创造的前提,人类的许多美好愿望的实现,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教师不一定拘泥于教材提供的故事,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收集和使用其它故事。“活动园地”部分,应让学生充分地畅所欲言,学生的回答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要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不要讽刺或嘲笑学生。

活动十三:

《换一种方式想一想》。活动目标在于促使学生明白,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事物。让学生体会到,遇到问题时,是不是存在其它可能性,换个角度看一看,将会非常有利于解决问题。“活动园地”中,观察图形的目标是促使学生明白事物的多面性,不要强求换位思考。

二、教学方法

“三生教育”既是个新生事物,但又不是另起炉灶,它是其他学科的整合,在教学方法上势必要有所创新。

首先,教学形式方面,可以采取“组织者加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组织者可以是专门的教师、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等,负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团队由相关教师和校外专业人士组成,可以通过班级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丰富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教学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三生教育”看成一个单独的课程,而要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中。以小学为例,“科学”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生存、生活的奥秘;“体育与健康”教给学生生命在于运动的常识、保健的方法;“艺术”教会学生欣赏生命的美;“语文”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也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体。

总之,我们充分挖掘了以往各门课程中涉及的“三生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跨越了学科界限,结合我省小学低年级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要,构建了全新的、具有云南特色的“三生教育”知识体系。可以说“三生教育”的教学过程既是灌输又是渗透,以渗透教育为主;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活动相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被动学习与主动接受相结合,以主动接受为主;知识传授和问题介入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主;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以校内教育为主。

再次,教学评价方面,既要关注结果,又要重视过程。重点是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评价指标要多元,评价方式要多样。还要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功能。

最后,教材使用方面,三年级“三生教育”教材使用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使用时间为一学年,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实际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及顺序,不必像其他学科一样按活动顺序逐一进行教学。三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约在1000-1500字之间,教材未注汉语拼音,教学中仅靠学生自行完成阅读较为困难,因此,教师的讲解和说明尤为重要,“故事部分”尽量由教师讲解,学生才能容易接受。教材的使用采取丰富的素材与灵活选用相结合的办法,在保障课时量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在统一的教材中,根据学习者的需求灵活选用,也可重新设计和再度开发。

篇4: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总结

一、自主预习的方法要教

我们知道低年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很明确:识字、写字;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积累少量的词语。我们只要不偏离重点,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而到了中年段,识字、写字依然是重点,但已不是最主要的了,学习的重心开始向学习阅读转移,因此,我们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上不完课。为了完成任务,便把识字学词的任务一下子抛给学生,主要方式是课前预习,上课时检查。学生一汇报字音、字义、词义就算达到目标,却没有考虑过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其实,如果我们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多数学生在预习时都是翻一些现成的学习资料照搬照抄,自己大多是不动脑筋的。因此也许不必读课文就能完成老师的一系列预习要求,然而却没能形成什么能力。出现这种现象,不能怪学生,从一二年级手把手地教,到三年级突然全放手,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必然茫然失措,想不摔跟头都难。许多学生会从此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在我教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叫一个学生说一个字的字义,学生说不上来,我就让他查字典,结果他很快找到了这个字,却不知道哪里写的是这个字的意思,包括字典中的“~”就是代替这个字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以前教过的三年级学生可能那个时候也看不懂字典,而我当时认为这并不难,不用教的,那就可想而知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理解词语是多么难。所以,我们不能高估学生,不能放过一个细节,预习方法要教,我们要将整个预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一点一点地教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怎样的预习才是真正动脑的读书。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要怎么做呢?首先,老师要考虑预习的内容,必须是孩子能够做得来、又不能生搬照抄的。比如,要预习生字,就要和读课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文中把生字词圈画出来,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读课文才能完成;要让学生查字典、词典了解字义、词义,就让学生把字词在字典中的页数标在书上,把字在文中的义项标出来,字典中例举的词抄两个,把词的意思写一写。这样,孩子想偷懒也不行了。第二,要想让孩子自主预习,查工具书的方法更要教到位。一二年级时,我们所教的查字典,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识字,只要学生找到这个字,知道它的字音就可以。而到三年级,我们再让学生查字典,主要目的就放在了了解字义、运用生字上,这就需要学生看懂字典中的一个个符号,知道哪里是字的不同解释,哪里是由这个义项引申出来的意思,哪里是字典中举的例子,多音字的其它音在哪里能找到……这些我们成人认为简单、而语文教材又没有明确指出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大家是最容易忽视的,也是必须要教的。它们看似简单,却需要反复的运用才能掌握熟练。就像现在的数学课,把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方位的认识也作为教学内容来教,而以往这些内容可能都是要由家长来教的。在要求学生查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时候,要选几个字词做例子,指导学生看懂字典词典,选择恰当的义项。在课堂检查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查字典的过程,给学生以鼓励。同时,又要提醒学生,在理解字词时不能过分地依赖字典词典,自己能够理解的,自己理解;自己说不清楚的,查字词典后,要把字词典中的意思变为自己的话,这样才是真正地掌握了。否则,学生在长时间使用字词典以后,也会形成一种固化思想,不动自己的脑筋。这也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字词的方法。

二、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教

在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中,阅读教学成了训练重点,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些方面都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内容,我们要一点一点地去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方面是多数老师爱下功夫的地方。可是对于“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却往往被忽视,别说“教”,就连“扶”的过程也没有,直接撒手让学生去概括,结果根本抓不住文章的要点,只能照学习资料搬了。所以,即使是让学生预习了,仍然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点拨、指导才行。可以选择段意比较明显的段落,教给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抓住中心句概括,抓住叙述事件中的“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来概括,抓住说明的各个方面概括,抓住写景的描写顺序概括……同样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结构特点总结出方法,让孩子有法可依,就能运用了。比如,总分结构的文章,引导学生抓住中心段来概括,也可以把分写的几部分合起来作为主要内容;如果是说明文,就要把各段说明的内容合起来形成主要内容;如果是写景的文章,往往理清了叙述顺序,也就抓住了主要内容;叙事的文章和前面段的概况一样,只要能找准“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就能把握主要内容。而在这一年,不能提过高要求,学生只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就可以了。我们必须给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的孩子短些,有的孩子长些,可能要一直到四年级下学期。当然,一部分学生也未必能完全形成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因此,概括段落大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必须教。

篇5:小学三年级语文谚语内容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苗从底发,藕由莲生。

豆子寒露时节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斩草不除根,萌芽依旧生。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庄稼要好,粪大水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城。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君子争礼,小人争嘴。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关于三年级常用谚语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三人四靠,倒了锅灶。

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

邻居好,赛金宝。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你对人无情,人对你薄意。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鸟无翅不飞,鱼无水不游。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关于三年级的好谚语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期望。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

春寒多有雨,夏寒断水流。

心不可不用,地不可不种。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脚跑但是雨,嘴强但是理。

刀快还要加钢,马壮还要料强。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多个兄弟姐妹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关于三年级谚语大全

早晨雾露仰满天,热煞骡子晒煞獾。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到。

星星稀,好天气。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盐缸返潮老砖湿,一至二天就有雨。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不怕初一下大雨,就怕初二瞎阴天。

青蛙叫,大雨到。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关于三年级的谚语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急雷雨易停,闷雷天难开。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鱼跳水,有雨来。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

青蛙乱叫,大雨来到。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立秋前后降雨点,白露期间地不干。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泥鳅跳,风雨到。

雷公先唱歌,下雨也不多。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篇6:三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2、上课了,不同()的小学生,在同一间()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不摇了,()不叫了,()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最()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地听着同学样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做(),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

3、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挂在大青树()上。(),在()的粉墙上()„„

4、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花朵()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的了。

5、多么()的草地!多么有趣的()!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和我们一起()。

6、我站在()下抬头望:啊,()这么高,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石级边上的铁链,()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

7、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爬下来了!”

8、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

9、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树上有三只():两只()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婉转地(),非常()。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和谷粒。

10、高尔基拿了张(),按小男孩的()坐下。小男孩()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11、“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12、他()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的()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他发现在()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成果,()了全世界。

13、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来。做一个()样的吧。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把它叫做“()”,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4、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着,我们()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15、我们(),(),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6、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

17、秋天的雨,是()。它带着()和(),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18、秋天的雨,有一盒()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黄黄的叶子像(),扇哪扇哪,扇走了()。它把红色给了(),红红的枫叶像(),飘哇飘哇,邮来了()。金黄色是给()的,看,田野像()。橙红色是给()的,橘子、柿子(),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

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

19、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

20、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地()给他。人们()老子和孔子的学问,也()他们的品行。

21、孔子,名(),字(),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将记录下来,编成《

》。

22、这座桥不但(),而且()。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的():有的刻着两条()的龙,嘴里突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各自();还有的刻着()。所有的龙()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23、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和(),是我国宝贵的()。

24、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有()的,()的,()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有(),有(),海水(),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5、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有的像(),有的像()。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大龙虾(),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

26、西沙群岛也是()。岛上有一片片()的树林,树林里()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着一层厚厚的(),这是非常宝贵的()。

27、春天,树木()新的枝条,长出()的叶子.山上的积雪()了,雪水()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28、夏天,树木长得(),()的枝叶把森林封得()的,挡住了人们的(),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穿过树梢,()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29、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的山葡萄,()的榛子,()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30、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的,(),常常没过().西北风呼呼地刮过().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3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是一座美丽的(),也是一座巨大的().32、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上,一双()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的嘴。

33、翠鸟鸣声(),爱贴着水面(),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34、小鱼悄悄地把头()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还是难以逃脱翠鸟()的眼睛。翠鸟()苇秆,像()飞过去,()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水波还在()。

34、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和();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和();他的(),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他的血液,变成了()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他的汗水,变成了()的雨露„„

篇7: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总结

一.红领巾迎着太阳 , 阳光洒在海面上 , 水中的 鱼儿望着我们 ,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 唱。小船儿轻轻 , 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们你亲爱的伙伴 ,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 的生活。小船儿轻轻 , 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红领巾迎着太阳” 一句中, “红领巾” 指。“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一 句中, “谁”指。

2“水中的鱼儿 我们, 地听我们愉快。”这句诗表达了我们内心的。

二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出现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 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美丽的仙女在 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1、查字典填空。

“紫”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碧”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 音节 ,组词、、。

2、按要求写词语(3个。表示颜色的词(银灰 : 表示时间很短(转眼间 : 表示颜色很美(五彩斑斓 :、、。

3、填空。这段话共有 句,第 1句写了 ,第 2句写了 ,句中把落日映 照下的流云比作。

4、你认为下面说法是对的, 请在序号前打对钩。锦缎指的是:(1 天空像锦缎(2 流云像锦缎(3天空有了流云像锦缎

三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 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 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选择正确的读音。豆荚(ji ā jiá 脸庞(li ǎn niǎn 燃烧(r án lán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的笑声(的高粱(的原野(的叶子

3、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来写的。

4、用“ ”画出比喻句。

5、文中从、、这几个方面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

6、从这段中的“ ”和“ ”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粱当作 人来写。四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

”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都会 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沉甸、、。

3、这个季节指 季。

五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 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 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 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 着 绿岛和白云的 ,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 令人心旷神怡呢!

1、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2、选词填空。倒影 倒映 掩映

(1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在绿树丛中。(2岸边的华灯(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仿佛仙境一般。温柔 轻柔 柔和

(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地漂浮在碧水之 上。(2嫦娥是个(美丽的姑娘。

(3一阵阵(的音乐从远处飘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六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 到蓝天, 出手来能 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山 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 更加明洁。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字。

2、找出这段话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写出来。例:(映衬 —(对照(—((—(3、读了这段话,我觉得拉萨的天空 ,。

七 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 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 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 ,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 的地方。”

1、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2、多音字组词 泊 b ó(pō(3、填恰当的叠词。金光((银花((黑((3、太阳公公让蒲公英不要落在 , 也 不 要 落 在 , 只 有 落 在 , 才 能。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 不能 如果你是太阳公公你会怎样劝想要落到沙漠和湖泊的小种子?

国侵略军。

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受了伤。他躺在山 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1、选择正确的读音。磨坊(m ó mò 几乎(j ī jǐ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战争(失败(失去(3、填空。“这场战争”指;布鲁斯王子失去信心是因 为。

十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 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 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1、这段话是围绕“ ”来写的。

2、这一段分别从、、这三方面写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3、这段话中“卧薪”指;“尝胆”指。通过这一段描写, 我们知道“卧薪尝胆”的意思是。用“ ~~~”画出文中体现 “卧薪尝胆”意思的句子。

4、“报仇雪恨”中的“雪”的意思是(A、水蒸气凝结成的晶体。B、雪白。C、洗掉。

5、文中的耻辱具体是指:

6、用三个词语夸夸越王勾践。(、(、(。

十 四 一 到 夜 晚 , 整 个 香 港 就 成 了。港 湾 里 闪 耀 的 灯 光 , 像。马路上一串中明亮的车灯,如同。

1、用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从上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犹如(耀眼(五彩缤纷(3、这一段中采用了 的手法,将香港迷人的夜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请你也试着 采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

4、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被称为“ ” ,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有别称:山东的济 南被称为 “ ”;云南的昆明被称为 “ ”;黑龙江的 被称为 “冰 城”。

5、短文有 个比喻句。作者把 比作五颜六色的焰火;把 比作闪光的 长河。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到休假日,宽阔的方塔街上(。美丽的街心花园里一台大屏幕电视机 格外(。那里(聚集着许多出来游玩的市民。他们坐在长椅上,(着灿烂的阳光,观看着(的电视节目,真是(极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十六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 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2、这句话用 来比喻

。写出了石榴花的 和 的特点。

3、从文中找出下面字的反义词。稀(远(空(4.这一段主要写了(时节,石榴从抽枝→ → 的生长过程。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文中出现过的词不要填。一朵朵(一个个(一颗颗(一片片(越(越(越(越(4、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植物的花朵,用“仿佛”写一句话反映这种花的特点。十七 1 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十八 小稻秧脱险记 中是誰救了小稻秧? 小稻秧前后有什么变化呢? 十九 航天飞机有什么用处? 飞机呢?有什么用处? 二十 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 了不起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你不是普通的军人 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说完 他关上手术室的门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 “了不起”的意思是。

3、“军神”指 ,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二十一 小英在全班同学的(注意 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 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 突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 闹 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掌声渐渐(平息平定 ,小英也(镇定 镇 静了情绪,开始讲述

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当她结束 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 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1、用“ /”划去括号内用得不当的词。

2、词语搭配。讲述 演讲 ︳ 动人的 掌声 镇定 故事 ︳ 热烈的 演讲 结束 情绪 ︳ 精彩的 故事

3、在这一小节里,同学们 次用掌声鼓励小英,第一次的掌声;小英感动得 ,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第二次的 掌声 ,小英向大家。

4、“ 注 视 ” 的近义 词 是 , 再 写 出 几 个 表 示 “ 看 ” 的 意 思 的 词 或 成 语:。

5、“聚然间”的近义词有、。

6、你认为大家对小英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些什么呢?

7、如果你是小英,你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2他 最后挖到金子了吗? 3 从金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二十三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 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 会„„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思念着我呢。

1、写出词语的意思。远眺: 天各一方:

2、用“天各一方”写一句话。

3、王维思念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什么事?

4、将诗词正确搭配。但愿人长久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千里共婵娟 沾衣欲湿杏花雨 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 只缘身在此山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 吹面不寒杨柳风

篇8: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总结

一、 丰富故事语言, 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知

上教版牛津英语三上Module 1 Unit3 The wolf and the sheep.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故事, 《披着羊皮的狼》。全文只有6句话, 内容较少, 且学生熟悉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如放在理解故事上就会让教学显得无趣。本单元的核心语言是Are you a …?如何让孩子既能学得有趣味又能进一步巩固核心语言呢?这是老师备课的一个困惑。

经过集体磨课, 我们达成一致意见, 通过故事学习让学生充分ENJOY, 不仅要理解更要参与和体验。因此, 我们重新调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能理解故事内容, 在故事情境中听懂、理解词汇:sheep、wolf。

(2) 在故事情境中巩固核心句型Are you …? Yes, I am. No I’m not.进一步理解, 逐步在真实语境中运用。

(3) 能理解“You’re not a sheep. You’re a wolf.”大意。

2.能力目标:

(1) 通过泛读、精读等方式, 初步培养学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 通过仿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等方式鼓励学生根据人物的心情感受,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3) 能与同伴互助, 小组合作表演故事。

3.情感目标:

(1) 能在故事欣赏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 能理解故事寓意:不要相信陌生人, 注意安全。

(3) 能在小组表演中, 与同伴互帮互助, 学会合作。

教学开始创设完整故事语境, 配合多媒体教学, 通过音乐、画面和增加旁白, 让孩子融入故事的语境。教师对教材中的故事内容进行调整。增加几句话 (如图) :

前三句话, 都是为了突出wolf的“饿”和小羊的可爱。三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扮演狼说: Wow, sheep! 立刻a hungry (bad) wolf看见羊时兴奋的感觉体现出来, 课堂顿时变得生动、有趣。

单元核心语言不断浮现, 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Are you a sheep?是本单元的核心句型, 孩子已经理解, 本课时需进一步学习运用。因此, 课件中我们增加了小羊的联想画面:A big mouth. Are you a dog? A long tail. Are you a horse? White hair. Are you a sheep?在故事情节中, 核心语言不断复现, 让孩子带着思维进一步巩固核心句型:Are you a …?语言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意义。本节课的亮点是孩子在学习完了故事以后, 能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 最后给故事取一个合适的题目A _____ wolf.给孩子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二、巧用故事留白, 让学生拓展语用能力

上教版牛津英语三上Unit6 Enjoy a story Are you my mum?一课, 是城乡互惠研讨交流活动由黄老师执教的一节课。本节课的核心句型是:My … is …. My … are ….本故事内容是小猫找妈妈, 问不同动物Are you my mum? (图一) 可以看出, 语言比较单一, 情节也很简单。

教学时, 在故事开始增加小猫Mim介绍的外形特征, 呈现本单元的核心语言: My … is…. My … are….给语篇配音, 让孩子在小猫焦急的话语中, 感受小猫找妈妈的心情。接着, 把语篇分成了两段:第一段是关于cat和rabbit, cat和dog的对话, 利用教材原文, 让学生充分模仿朗读, 进一步体验小猫找不到妈妈时着急的心情。第二段教材本身提供的内容非常简单, mouse和mother cat只有No!和Yes!这样的回答。教师在处理这两段对话的时候, 给孩子的语言思维搭建了“脚手架” (图三) 。考虑到三年级小学生的语言水平, 教师设计Mimi遇到mouse时, 让孩子体验小老鼠遇见猫时非常害怕的心情, 语言重新加工:NO!NO!NO!I… I’m… I’m small. My … My ears are small! My… My tail is long.让孩子模仿小老鼠害怕的声音, 进一步运用了本课核心句型。当小猫遇见妈妈时说的话作为“留白”, 让学生自己填空。孩子的思维被充分激活, 积极地帮猫妈妈把话说完整。教师通过这样的文本再构, 在故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并形成语用能力。

整篇故事, 学生在仿读、角色扮演和角色对话中不断巩固本单元的核心句型, 在故事的语境中体验Mimi找妈妈的心情, 特别是后面的故事“留白”, 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 学生对本单元的核心句型从“学说”到“会用”。

三、 借助阅读语篇, 体现学科育人

小学英语课本所提供的语言素材和课时都很有限。学生的阅读素养不能仅依赖课堂教学来培养, 学生需要补充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语言发展水平、题材和体裁丰富的读物, 特别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逐步发展各种阅读的策略,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达到《课标》在英语阅读内容和阅读能力两方面提出的要求。

以上两节课例, 教师都在教学中渗透了阅读策略的培养, The wolf and the sheep是一则寓言故事, 本身就蕴含了育人的思想,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故事的学习逐步达成。第二节课例Are you my mum?让孩子体验母爱, 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 这一条情感暗线贯穿整节课的教学环节, 让孩子随着小猫找妈妈深刻感受对妈妈的爱, 最后说一句I love you, mum.

另外, 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英语故事的学习, 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因此, 在The wolf and the sheep.一课教学结束的时候, 教师课件呈现了伊索寓言的图书封面, 让孩子回去找一找这本书阅读。Are you my mum?的故事学习完之后, 教师用多媒体放映了一段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 鼓励孩子课外读一读英语小故事。

篇9: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总结

[关键词]护理药物学 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098-02

护理药物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是护理基础课与护理临床课的桥梁课程,是学生由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向掌握护理临床知识与技能转变的桥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主要支撑作用。目前高职高专护理药物学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课程定位不够准确、[1]护理专业特色的药物学教学内容缺乏、[2]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实践、[3]实验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的用药护理实践技能训练。[4]本研究从临床护理用药需求出发,优化护理药物学教学内容,突出护理用药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用药实际,适应当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06、2007、2008级3个年级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每一年级进行平行实验;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基础课成绩、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安排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总结前三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联合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同类院校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护理药物学教师编写出版了《护理药物学》,在2009级所有班级全面推广。

(二)研究方法

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内容授课,即理论知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多媒体进行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内容的授课,实验课教学内容采用经典的药理学动物实验。实验班按照优化的教学内容授课,即理论知识强化用药监护、简化药物作用机制,实验课教学内容除经典的药理学动物实验外,增加了与临床护理用药密切相关的实训。优化的教学内容按模块化设计,具体如下:理论知识分为2个模块,实验实训分为6个模块。理论知识的2个模块即总论和各论,总论介绍护理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各论介绍典型药物、常用药物、新药进展;实验实训内容的6个模块即经典药理学动物实验、正确执行处方和遗嘱实训、正确计算药物剂量、药液浓度及调配操作实训、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实训、药物疗效观察和不良反应监测实训、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实训。实验实训内容与理论内容有效衔接、相互照应、相辅相成。

二、评价方法与研究结果

(一)考核

学期结束进行。对照班和实验班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题由医院临床护理一线的护理专家命制。成绩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时被认为有显著差异。结果如下:

与对照班比,*p<0.05;与上一年级比,# p<0.05。

(二)访谈

访谈在学生学习临床课过程中、医院实习过程中进行,分别对临床课老师、医院实习带教老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学内容改革前后对护理临床课学习的影响和临床护理用药的适应情况。临床课老师注重药物学的专业基础课地位,认为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是必需的学习护理临床课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是学生理解药物选择和某些不良反应的基础,在护理药物学授课中突出经典的作用机制、简化一般的作用机制的改革后,对学生学习临床课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医院实习带教老师注重药物学的临床应用地位,认为药物的“用法(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给药时间)、配伍禁忌”为临床护理用药的基本技能,“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观察、报告与处理”是临床用药护理必需的职业技能,增设“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很有必要,为护理职业岗位需求。因此,护理药物学的授课内容在强化用药监护后,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贴近临床护理用药的实际需求,学生更能学以致用。

(三)问卷调查

在学生学习临床课结束后、实习结束进行,分别向临床课老师、实习带教老师发放问卷调查表,该问卷共设计8个条目,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分别计5、4、3、2、1分,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时被认为有显著差异。结果如下:

与对照班比,*p<0.05。

三、讨论与建议

(一)准确定位护理药物学课程、突出其护理专业特色是满足临床护理用药需求的前提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护理药物学课程要适应新形势,课程教学需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模式正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进而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模式转变,护理对象也不仅仅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护理实践因此发生变化,即基于医院环境、急性病护理为主的实践转变为以社区为基础更强调慢性病和老年人护理的实践。由于新的护理模式强调护理的独立功能,使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的职责和角色发生了转变,作为医生的合作者,既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又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和咨询者,护理药物学课程要适应这种转变,课程教学需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二)改革护理药物学教学内容、加强临床护理用药能力训练是满足临床护理用药需求的根本

传统药理学理论教学一直沿袭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重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基础性知识,轻用药方法、用药监护等,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岗位需求脱节较多,缺乏对临床护理用药的实际指导意义。[5]本研究实现了理论知识体系教学内容重点的转移,即从以作用机制为重点的理论性探究转向以围绕临床药物治疗所产生的护理问题和用药护理措施为重点,对药物作用机制突出经典理论,强化临床护理需求的内容,不但要明确用药目的,还要将用药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等具体化,兼顾理论知识体系中护理临床课的基础性和护理临床的实用性。

传统药理学实验主要是以动物实验为主的验证性实验,缺乏对用药护理指导的针对性。本研究构建了与临床护理用药密切相关的实验实训,从而使学生具有正确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正确配伍、准确计算药物剂量及药液浓度的能力,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的能力,初步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的能力。

(三)加强护理药物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其整体素质是满足临床护理用药需求的保障

护理药物学师资队伍包括在校专任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在校老师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的临床实践经历、不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现状,造成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用药脱节;而临床带教老师虽已成为临床专科护理专家,但缺乏护理药物学理论知识和带教培训教育。因此,为了促进护理教育与护理服务的协作,应让在校专任老师重新回到临床第一线与护士一起工作,而临床带教老师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善于在实践中总结护理经验,在互相学习、交流互补中尽快提高整体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宋前流,冯小君,国萍,等.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41-43.

[2] 张敏,蒋希.整合药理学教材内容凸显高职护理特色—谈护士临床用药教材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6,6:134-135.

[3] 盛芝仁,黄善定,宋前流.从临床需求谈护理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7):86-87.

[4] 宋前流,盛芝仁.以“用药护理”为导向的高职护理药物学课程框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100-102.

[5] 林益平,金志华,金庆跃,等.建设基于“用药护理”工作过程的药物应用课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91-93.

上一篇:八年级班语文质量分析下一篇:船舶融资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