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为保送梦努力

2024-05-23

我一直在为保送梦努力(共2篇)

篇1:我一直在为保送梦努力

我一直在为保送梦努力

保送是在我进大学的第一天听到最有震撼力的名词,面对在新生交流会上激扬文字、畅谈大学精彩生活的师姐,我第一次由衷佩服她的厉害,虽然她获得保送的努力和心态和我截然不同,我还是要感谢她对我的激励和给我的幻想。

从小到大,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一向还算不差,却一直没有尝试过保送的滋味,我的印象当中,能够获得保送的那些同学应该是整天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疯子,但疯子也能被保送吗?

于是,听完这位偶像派人物的吹水以后,我回去就开始激情飞扬,激动得不知所措,好象是已经保送读了研究生一样。哇,我是研究生了,没想到幻想的滋味也是很爽的。的时候大概社会对研究生这玩意还挺敬畏的。我也不例外,好歹进了大学,尾巴都已经翘高了90度了,哪里还敢想自己也成为研究生呢。

我是喜欢做梦的人,而且也喜欢为了梦而努力。做计划是我的习惯。虽然经常只是在心里计划。听过一个教授很著名的一句话:我们这所学校的学生,白天喜欢做梦,晚上经常睡不着。我就是属于这个典型。那个晚上听完师姐回来就睡不着了。躺在床上想着自己成为研究生的事情,辗转难眠。研究生有多神气啊!第二天我的激情开始消退。但又开始做着同一个梦……

歌德说,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听完师姐的演讲后,我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她那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魄力使我澎湃不已,她保送研究生的.荣耀也成为我的奋斗目标。

高考成绩不怎么样,玩世不恭的态度,得到了一个差强人意的结果。刚好那时候看了许凌云的《正在高三时》,我头脑发热就只填了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打算与上帝博一博,不行就去读免费的军校。军校第二批的成绩要求,绰绰有余。连考物理的时候,填了一个小时后,发现没有什么可以修改的,竟然睡觉起来了,结果出来竟然有148分,全省第二。但是无论那个海军师长对我多么赏识,也改变不了我视力不足的命运。老天可能要保送我去研究生吧。家人舍不得花点小钱去打点,其实也确实拿不出来。

进来大学的前几天,听到最多的议论就是对自己专业的不满,很多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贬得一无是处,对这些议论我是从来不参与的,因为我早就有所感悟,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是否受过正规教育、选择什么专业都无所谓。不是有句俗话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专业都有人才,我再添加一句,每个专业都有人渣!我经常想到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例子。他没有读过大学,但是他懂的东西比很多大学生都多,IT、建筑、经济、制药、教育……,所以现在读什么专业都无所谓。如果以为读了这个专业就一辈子要被这专业所累,那不是很可悲?哈哈,也许是我的性格使然,我决定要读就读到最好。对一门自己认为不好或者艰难的学科和专业,读到优秀不也是一种能力吗?况且,说不定还有保送研究生的机会呢?何乐而不为呢?我还继续做着这个保送之梦。

醒来还是要面对现实的,军训的时候我就得去找工作了,幸亏这所大学还真大气、早就为我们这些钱包下岗的羞涩人士准备了打工的机会,党委书记在开学典礼说,我们这所大学从来不会开除一个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的学生,但是会开除成绩太差之流。言下之意好象就是不交学费,只要成绩优秀,也能继续呆下去?我又开始往积极的方向幻想。冥冥之中让我选对了大学。我身上只有几百元,交了住宿费、充了饭卡还够坐公交车呢。也许是从小就奋斗过,遇到了不少事情,我竟然出奇的冷静。找工养活自己是我最最紧迫的事情,什么勤奋学习,学不成名誓不还乡的豪言壮语暂时不知所向。现实把我的伟大计划压在心里深处。但内心却经常想着师姐那句诱人的话:“通过努力,我被保送为研究生”,也许这需要等待时机爆发。

为了生活,也为了保持一种艰苦奋斗的伟人成长锻炼,我还是要继续打工。打工的朋友们无论看起来都比较顺眼,大家表情都非常平静,偶然有一丝丝被其他同学白眼后的难堪,但很快都被坚毅的目光顶回。我试图去和那些难兄难弟们沟通,大家敞开胸怀交流,都是一批有志之士啊,我幸会了。我想他们的心底应该也有保送的强烈愿望,应该也在努力奋斗着。大家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光宗耀祖的重任,在艰难的求学条件下奋发图强。但随着意识水平的提高、阅历的增加。最初的奋斗动力往往只成为其中的一小部分。我相信,此时,我们这班豪爽大方的兄弟,前进的动力已经拓展到了对贫穷的抗拒之外。大家的境界追求和激发潜能的源泉已经被伟人们所提升。每一个人伟人都有阅读的习惯。这是值得我们自我安慰的。因为我们都非常喜欢阅读。

对于能否保送,我一直都耿耿于怀,那个师姐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她的奋斗历史,我很敬佩和崇拜,但是对于她整天自修学习的方法我一点都不感冒。我没有她那么好的条件,我最得意的抵抗理由就是,每个人都像她这样努力学习,大家都可以保送了,有什么意思。如果像她那样努力学习,还没有保送,那就可笑了。我激动的是结果,至于过程嘛,我自有我的办法。

篇2:我一直在玩命地努力

“我本来只有这么多”,他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了大约两厘米的长度,“但是他们要我说这么多”,他将长度延长至5厘米,“现在还要我说这么多”,他索性摊开了双手。“我觉得我没话可说嘛!”程炳皓这样解释自己极少出现在媒体面前的原因。

这一次,他主动面对媒体是因为刚刚结束的China Joy大会上,开心网宣布要进军移动游戏领域了,同时发出的还有下半年不间断推出10款游戏的消息。

有人说开心网要全面转型了,有人说在只有2成企业盈利的手游行业,开心网此次是“背水一战”。毕竟,与当初只有人人网一个对手相比,手游领域早就是红海。

作为开心网CEO、自称为宅男的程炳皓一改往日低调内敛的形象,用亲力亲为来让开心网重新获得眼球,第一次在游戏行业的聚会上发言,他小心翼翼:“有了第一次之后,希望能和大家越走越近,希望大家接受我们,不要嫌我们没经验。”

与此同时,程炳皓也强调开心网以技术为主导的核心没有改变,它依旧是那个先有产品后有市场宣传的公司,就算这个行业失败是常态,开心网玩命开发新产品的努力也不会变。但是他自己一直在学习如何成长为一个领导者,以及让开心网变得更开放。

程炳皓,正在变与不变之间把握一种平衡。

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变态

但不能阻止我们玩命的努力

“我们一直在玩命的努力。”说到这两年开心网的变化,程炳皓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总结。努力的佐证是2010年以来,开心网曾陆续推出开心餐厅、开心城市、开心团购、开心集品、开心宝宝等几十款产品,量最大的时候一个团队一个月可能就会开发出近10款产品。

只是不管怎么玩命,继2009年的火爆之后,2010年开心网的客户流失率高达65%。QQ农场出现,人人网走向开放,微博、微信崛起之后,开心的用户被严重分流,在国内的ALEXA排名一路从前10跌至如今的275。一位有150位朋友的用户如今再打开网站,在线人数最多3人。开心网,似乎正在被大众遗忘。

“开心网这个公司凝固了”,听到这句评价,程炳皓一愣,反问“有吗”?接着立即反驳,“其实不是我们没有行动,而是开心网当年的业绩太过辉煌,以至于后来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拿不出比曾经更好的产品,大众就会以为我们凝固了。”他的表情凝固在一个微笑上,嘴角的皱纹挤成一堆。

事实上,开心网转型移动游戏之后,推出的首款游戏《开心动物王国》并不成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产品。

“这个产品是不成功的,在游戏圈这个名利场,做出失败的东西就意味着团队要被淘汰,可是我们却选择了保留下来”,程炳皓表示,“我们愿意等,等到他们做出让自己满意让市场认同的作品。”

放眼整个游戏市场,程炳皓总结出的规律是“大多数公司失败产品的数量都远远大于成功的产品”。就像当年开心网最火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开心出了偷菜和争车位这两个杀手级游戏,却不知道其实开心开发的游戏还有很多,只不过那些都失败了,大家记住的只有这两个。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开心网继续玩命开发新产品的特质。

“这个行业本来就是这样,失败产品的数量远远大于成功的产品,失败是常态。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要停止努力。”

程炳皓将改变的重心放在了自己身上。他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角色从1999年以前的“成为一个写程序的顶尖高手”调整为“如何养活好全公司300多人的CEO”。

这个擅长产品和技术研发的创始人,一开始并没把增加收入放到最重要的议题上。2009年初,开心网成立快近乎一年时,却还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我曾经的确认为财务不重要,直到后来因为财务造成了损失我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直到2009年9月以前,开心网都只有两个销售,而此时开心网的用户数已经突破5000万大关,并以每天 20余万新增注册用户的速度持续疯长。两个销售人员服务几十个客户,结果就是几乎没有服务。

只是那时程炳皓还对广告服务一无所知,连在发布广告后要给客户提供一个报告都不知道。“这的确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也是一直在学习。”

如今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人”身上,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倾听各个部门的汇报,为有需求的部门招徕人才,以及管理人才,这是他当前工作的重点。

开放的心态很重要

但是开心网的基因不会改变

“开放,我认为开放的心态很重要。”这是2012年以来程炳皓反复对开心网员工强调的观点。

程炳皓对这两个字的过分强调很容易让人想到曾经的开心网。2009年,开心网用户达到500%的增长,但此时开心网的游戏大多都由开心团队自己开发的,以用户体验为由开心网拒绝第三方接入。开放直到2010年5月才姗姗来迟,当月被允许接入的第三方组件仅有14个,直到2011年1月开心网才完全开放接入。

风云突变的互联网,2011年下半年社交网站的格局已经发生极大变化,人人网打着中国版Facbook的旗号抢先登陆纽交所,腾讯推出开放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第三方开发者加入,加上微博平台的强势夹击,开心网尴尬地处在包围圈中,束手无策。

“开心网的失败在于错过了产业重构的机会,开放的步伐太慢。”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这方面我们考虑的确实不多,开心的团队更注重产品的研发。”程炳皓盯着面前的马克杯,以一种略带婉转的方式承认了别人的看法。

一直以来,他都是那种希望先把产品做好,然后再展开市场活动的人。即使现在,他已经将重心转移到了公司管理上,但是对于开心网这种先做技术后做市场的方式,他并不打算改变。“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开心网就是一家以技术为主导的公司。现在开心网已形成社区业务、游戏业务、创新业务这三大主营业务,移动互联则是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

他对开放的定义,更多在公司内部的广开言路和自己心态的转变上。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开心网员工对开放的感受已经越来越强烈。

在开心网内部,每个月都有一次员工聚餐日,这一天,想要参与会议的员工会和程炳皓一起吃饭,聊聊公司最近的变化,或者对产品提出优化、修改意见。真正促进公司改进的有效意见还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开心网的门口竖着易拉宝,上面罗列着近期要培训的课程,内容从网络营销到社交礼仪无一不包含。那是开心针对内部员工的一些知识技能培训,想参与的人随时可以报名参加,程炳皓有时候也会邀请一些人过来给大家讲课。

如今再提及微博对开心的分流。程炳皓的回答很坦然:“这不是别人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能力的问题,我们的创新力不足,就算没有微博也还有别的产品进来分流。”

从最初应对用户量激增的繁忙到如今的日趋平稳,像是一个红极一时的大明星突然过上了嫁人生子的平常日子,公众偶尔还会想起这个公司和这个人,但是从开心网到程炳皓,网友的兴趣显然在逐步减少。但是变化,却已经在这段看似最平静的阶段发生。

问起如何把握变与不变之间的平衡,程炳皓会皱着眉头思考很久,“不好说。”现在程炳皓已经想不起什么样的决定是在哪个时刻做出的,但是他知道,要适应当前互联网公司的潮流,变与不变同样重要。

上一篇:失落的一角读书心得通用下一篇:张丽莉老师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