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2019年工作思路

2024-05-07

村2019年工作思路(共7篇)

篇1:村2019年工作思路

**村创建健康村工作汇报

**村辖区范围约3.5平方公里,位于白蕉镇墟镇,是一个行政村,总人口1015人,共262户,党员(含流动党员)共34人,村民代表20人。村的主要收入来源靠少量铺位出租、地租,年约总收入50万元。

健康村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们在镇相关部门支持和指导下,坚持按照健康村创建工作标准,不断改善村卫生环境、建立健全卫生和健康教育服务,坚持将我村居民纳入创建工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健康村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一个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我村专门成立了健康村工作领导小组,以村书记为组长,分管卫生的村干部为副组长,组员由村两委干部组成,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的开展。充分引导各工作部门、共建单位参与创建,邀请专业人员到村进行指导和培训,有力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做好基线调查,掌握村居民主要健康状况。

结合国民体质测试、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等活动,初步掌握居民健康问题和健康状况,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协助镇卫生院建立更为准确和全面的居民健康资料,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村民的健康档案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基线调查,初步掌握我村健康问题的居民主要健康状况,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三)加强宣传发动,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为了增加居民对健康村工作的了解,我们充分发挥宣传栏作用,每两个月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利用电子屏、群发短信等方式宣传健康村工作,组织村工作人员及驻村人员落户派发健康宣传资料,大力宣传健康村知识。通过不断加强宣传发动,村居民对健康更加重视了,更加注意身体锻炼和心理平衡,更加注意饮食合理性和营养性,更多的居民积极建立和养成良好健康行为习惯,努力去除各种不文明卫生的陋习。大家对健康村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懂得了村环境、安全对健康的影响力,并努力去维护和改善它,人人参与环保活动、爱护环境卫生,村已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健康氛围。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在村环境卫生、治安状况等方面还存在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二)慢性病患病率相对较高,高血压所占比重较大,居民的合理饮食有待加强,对慢性病的干预措施不多,力度不够。

(三)村居民特别是外来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提高,宣传教育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强宣传工作,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动员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创建工作,计划在村内继续张贴宣传挂图,进一步营造健康村的氛围。通过各种会议和各种活动,广泛宣传,使居民更加了解健康村的目的意义,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健康村的各项活动。

(二)加强村内创建单位的沟通,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村环境建设和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发放宣传资料,继续做好每两个月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多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四)明确分工,具体工作落实到位。不断加强村内环境卫生、治安、安全等各项工作。

(五)完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镇**村

2018年12月15日

篇2:村2019年工作思路

全面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以崭新的面貌全面推进妇女工作。使我镇妇女更加紧贴中心,更加体现优势,更加注重实效,更加富有活力,团结带领全体妇女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根据县妇联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做好思想政治宣传和妇女维权工作

1、围绕“三•八”节、“11•25”消除针对消除对妇女暴力行为国际日、“12•1”国际艾滋病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以村委为重点继续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

2、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开展以“除陋习、树文明”为主题的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并做好“乡风文明新农家”、“美丽庭院”的筛选工作,各村评选表彰农家户数5%。

3、带领广大妇女认真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以“巾帼文明“活动为载体,不断开展创新活动,利用各种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宣传到千家万户,家喻户晓。围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保障法等,组织规模较大的宣传活动不少于2次。

4、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妇女典型,全年挖掘优秀妇女或优秀妇女

典型5个以上。

二、组织工作

1、强化和完善妇联组织规范化管理,坚持每月村妇联干部例会制度,以会代训,进行培训。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规范管理并使用好“四簿一册”。

三、妇女就业发展工作,发挥妇联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1、联合镇劳动保障所等部门抓好“女性就业援助”活动。大规模地组织妇女参加引导性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200人。

2、开展农业新技术,劳动就业技能等知识培训。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积极寻找企业、家政等用工岗位,切实帮助失地妇女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3、结合“惠民行动”开展贫困母亲扶贫助困活动,结对帮扶贫困母亲,并建立档案。

4、加强对女能人发展能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以及培训。广泛宣传农村致富女标兵、女能手,让其带动周围妇女共同致富。

5、找准位置开展有特色地创建学习型文明家庭活动。推行健康、科学、崇尚的教育活动。

四、维护妇女权益,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和儿童工作

1、对我镇弱势群体和单亲母亲进行帮扶救助,积极配合县委组织部、县妇联开展的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在第一时间内,为她们解难题,为她们多办实事和好事,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做好来信来访登记。

2、积极配合市、县妇联开展“春蕾计划”贫困儿童登记工作,并建立资料库,切实帮助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3、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普查工作,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和社会化服务。

4、大力发展“母亲课堂”、“系子互动会”等为主题的社区家庭教育活动,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点。

【篇二】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

通过组织妇干和妇女群众进行集中学习、座谈讨论、周五政治学习、召开妇联主席例会等形式,系统学习*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各级妇干和广大妇女群众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七届十五次全会、区委六届四次全会及省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市妇女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要按照“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认真抓好妇女工作。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理论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各级妇干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宣传,采取各种形式,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激发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以及我辖区对建设新农村的方针政策、措施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取得的新经验及时宣传到广大妇女当中去,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致富水平。继续推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对农村妇女进行各种技术技能培训,全年拟举办妇女绿证培训班和女农技员培训班2期,把技术送到广大妇女手中,使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身的进步发展。

3、在辖区继续开展以“家家学、家家做、家家乐、家家议、家家评“为主要内容的“美德在农家“活动。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充分发挥

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使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使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仁家帮扶“、“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和“国策宣传“活动。

1、深化“仁爱帮扶“行动。在继续做好“仁爱救助“活动的基础上,利用“百城联动一日捐“资金,以及实施“仁爱帮扶结对子“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帮助特困家庭失辍学儿童完成学业。

2、深化“巾帼建功“活动。加大促进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认真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岗位安置工作,为下岗失业妇女就业提供服务。深化各系统、行业的“巾帼建功“活动,拓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领域。要大力塑造、宣传、学习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巾帼建功“先进典型,引导辖区妇女为我辖区“三个文明建设“再立新功。

3、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以推动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为目标,大力建设和谐家庭。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推进,不断创建独具特色的家庭工作品牌。要探索建立家庭助廉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廉洁家庭“、“无毒

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环保家庭“、“节约型家庭“的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

4、深化“国策宣传“行动。充分利用宣传、贯彻、落实纪念联合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十周年会议精神(“北京10“会议)和国家“五五“普法开局之年的重要契机,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要开展好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学习、宣传工作,推动全社会形式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良好风尚。配合妇儿工委做好“两规“中期监测评估工作,做好迎接全国、省、市、区妇儿工委实施“两规“中期达标检查准备工作。

三、构建社会化*机制,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争取辖区单位密切配合,健全完善“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做好“绿色通道“和“法律援助妇女工作站“工作,认真接待和处理妇女群众来信来访,接待率达100%,处理率达98%,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努力。

2、关注贫困妇女、进城务工妇女、流动人口妇女、老年妇女、留守儿童等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问题。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发挥村级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工作站的作用,推动查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典型案件,为受害妇女儿童服务,提供尽可能的资金和法律等援助,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合法权益。

3、要加强法制宣传,开展好“三八“*周宣传活动,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家庭、面向妇女、大力宣传与妇女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艾滋病的危害与知识,提高妇女自身的*意识和能力。继续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双合格“活动和小公民道德建设“四进“活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教育机制,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保*》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小公民爱老敬老助老“活动,为社区孤老办好事、办实事,利用春节、“六一“等节日开展好“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和慰问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妇联组织建设,增强妇联组织活动

1、坚持“党建带妇建“原则,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调研,重点对民办托幼园所的建设和管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2、深化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妇联组织能力建设水平。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广大妇女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妇联服务工作,更好地为妇女群众服务,推动和谐南明建设。

1、落实“扶春蕾“助学资金,在新学期开学之际,使5名贫困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按时到校就学。

2、抓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针对各村妇女的需求,计划在9月中旬举办一期烹饪技术培训班,完成50名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任务。

3、发动妇女积极参加来料加工业,力争新增1个妇女来料加工点,为妇女增收致富搭建平台。

4、结合创平安乡镇工作,深化“五好文明新家庭“创建活动,10月-11月份在评选村、镇两级“五好文明新家庭户“的同时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并做好相关台帐资料。

5、抓好妇女工作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完成市妇联布置的调研文章。

6、抓好优秀女性入党推优工作,及妇女来信来访工作。

7、抓好20xx妇女线报刊杂志的征订工作,为妇女学习提供资料。

8、认真做好市妇联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做好党委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

【篇三】

xx年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继续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今年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国工会十x大、全国妇女十大精神,以团结动员广大女职工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维护广大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广大女职工为实现我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工会十五大、全国妇女十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动员广大女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要引导广大女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改革开放一系列重要论断上来,统一到县委、县工会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引导女职工广泛参与建功立业的活动,实现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宏伟目标上来,发挥女职工优势,彰显女职工作用,展示女职工风采。大力推进“三争”活动的深入开展,以“争创五一巾帼标兵岗”,“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争创青蓝文明岗”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富活动的内涵,激发女职工创新潜能和创造热情,宣传她们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动人事迹,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

要不断提升女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广泛开展女职工素质提升活

动,整体素质的提高既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特征,又是广大女职工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适合女职工特点的技能比赛,丰富技能竞赛形式,提高女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和竞争能力,努力为广大女职工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条件,引导她们树立学习理念,帮助广大女职工接受更多、更新的知识,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要经常开展女职工的健康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使每个女职工强化健身理念,掌握科学的健身和心理调节方法。要加强女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培养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行为规范,要充分展示和塑造广大女职工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形象。

二、深化维权机制建设,依法加大维权力度,切实维护好广大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要紧紧围绕女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女职工委员会组织既是女职工权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又是女职工劳动关系的纽带和桥梁,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会规划和办法的制订和修改,从源头上确保女职工权益的落实。

要继续开展实事化维权,实施女职工互助关爱计划,将女职工的维权工作融入工会整体维权工作中,为女职工提供政策咨询、心理咨询、法律援助,举办有益于女职工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要关心困难女职工的生活,主动帮助特困女职工纳入工会扶贫帮困救助机制。女

职工委员会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继续开展“三八”义务奉献活动,形成关爱一点,温暖一家,影响一生的社会效益,做到切实维权、突破难点、真诚服务、紧贴热点,使女职工委员会真正成为“女职工之家”。

三、夯实女职工组织基础,全面提升我镇女职工工作水平。

女职工委员会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针对工作对象、领域、内容、方式和环境等新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以“女职工工作规范年”为抓手,不断增强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有效发挥工会女职工组织在服务大局,服务女职工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女职工组织建设,创新女职工组织体制,做到基层女职工组织与工会组织同步筹备、同步报批、同步建立,要深化“女职工之家”建设,增强“女职工之家”建设的活力。举办女职工干部的理论和实际培训,提高女职工干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谋事在人,事在人为,志在有为的工作精神,使女职工干部成为组织动员女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女职工的模范。

进一步创新女职工工作方式方法:要自觉把女职工工作放到党政工作大局和工会工作全局中去把握和落实,依托工会工作整体带动,不断开创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女职工工作新路子、新方法,大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要坚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围绕女职工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中发挥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工会女职工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立足新实践,破解新难题,团结带领广大女职工在常熟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谱写新篇章。

xx年主要工作

一、召开女职工会议,布置xx年工会女职工工作。

二、庆祝“三八”妇女节100周年纪念活动

三、开展“三八”义务奉献周活动

四、继续开展“争创合格女职工之家”活动

五、扶贫帮困,深入开展“168”工程

六、召开女职工委员会先进集体、巾帼文明示范岗座谈会

篇3:村2019年工作思路

记者从宁夏教育厅了解到,宁夏将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工作,2022年将按新高考方案首次开考。

宁夏将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构建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入学考试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机制。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分值不变,语数外3门合计450分,其他选择的3门考试共计300分,高考总分750分。高考外语考试每年举行两次,一次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时间,另一次考试时间根据教育部确定的时间安排。新的高考方案赋予学生考试科目的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任意选择3门参加高考。

篇4:2019年学校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生态、科技、创新、质量”的办学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狠抓学校文化建设,扎实常规管理,强化教学研究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凝神聚力:围绕学校办学思路,使全校师生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共同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2、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合理规范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中坚持实效性、时间性和规范性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做好各项工作。

3、队伍建设:要打造好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三支队伍,凝聚全校之力抓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4、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实际,深入开展生本教育实验,真正做到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5、文化建设:通过不断地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并实现以文化来引领教师和学生发展并实施学校管理。

6、安全工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工作措施:(一)抓好师德建设。

1、明确师德建设的目标要求。以《淄博市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为基本要求,使教师甘于淡泊、无私奉献。要树立高尚师德的榜样和身边典型的榜样,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使老师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2、形成师德建设制约、激励机制。建立系统完备的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全过程实施民主评价,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机制。师德评价与师德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形成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建立学校师德建设民主监督小组,负责对学校师德建设开展情况和教师师德表现进行监督,定期听取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的评价意见。

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优良师德风范和育人环境。(二)完善民主管理。

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尽量公正实在地评价教师工作绩效。落实有关检查监督奖罚制度,激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成立学校民主管理工作委员会,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委员会应行使民主监督职能。对学校制度的建立执行、重要事项的决定、重大开支项目进行监督。同时作为常设机构应及时反映教师的意愿,密切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沟通,并参与诸如考核评优等的执行过程。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由全体教师投票产生,要能代表教师的意见,反映教师的心声。对校长和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教职工代表大会应成为学校的最高权利机构,应定期举行。对于学校的制度改革、重大事项等均应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再执行。(三)强化管理队伍。

进一步加强行政队伍建设。各管理人员要继续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思想,与时俱进,依法治校,自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四)提升团队管理。

篇5:2019年工会工作思路

2011年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动员全院(校)广大教职员工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五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和谐、服务职工、依法维权,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使工会真正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职工群众组织,为加快建设和发展学院(校)各项事业,为共建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活品质之城”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1年工会工作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配合学院(校)党委、宣传部做好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工会要在学院(校)党委、宣传部对教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总体部署、安排的基础上,着重从工会工作的角度,从贴近教职员工日常工作、生活的工会工作性质去思考和开展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紧紧围绕学院(校)工作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既紧扣学院(校)教职员工政治学习主题又富有工会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教职员工真正从内心深处自觉接受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积极配合学院(校)有关部门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以工会长年开展的评选“三育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活动为抓手,以竞赛活动为载体,结合省教育厅、省高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和省市教育工会2011年工作计划,领会上级精神,弄清活动程序与目的、意义,及早会同有关部门启动我院相关活动程序,周密计划和部署,积极创新思路,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设计开展并努力形成一些富有我院(校)特色的、深受师生喜爱的岗位练兵和竞赛活动项目,使各项活动开展得更贴近教职工日常工作,更有实际意义。要把培育师德师风、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育人能力作为竞赛活动的着力点,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把教育理念转移到科学、和谐发展上来,转移到高职教育的育人模式上来。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全面深刻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人民满意教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配合学院(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工会要起到“粘合剂”的作用,积极开展工作,加速学院(校)大家庭的融合,努力形成包容各校文化底蕴又富有科职院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依法履职,源头维护,以教代会为基本制度,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和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制度,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利益 要保障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权利,教代会是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途径,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2011年学院(校)将召开校第十届第一次工代会暨首届第一次教代会,要以召开“双代会”为契机,坚持在党委领导下,进一步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教代会各项程序,提高教代会质量和实效。工会作为教代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要及早谋划,做好教代会的前期筹备工作,力争将本届大会开成一次凝聚人心的大会、一次共谋发展的大会、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和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制度。工会要协助有关部门尽快修订、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从制度上落实教职工享有学校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切实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考虑来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利益。

篇6:村2019年工作思路

工作总结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镇挂帮单位的关心下,在驻村工作组及全体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切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了解辖区内贫困户实情,因户施策,认真梳理贫困户贫困的根源,并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扶贫措施,确保贫困对象如期脱贫。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现将我村2015-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部,村委会距离镇人民政府2公里,是**镇贫困村之一。全村总面积9.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620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560亩。全村下辖14个村民组,总户数1037户,总人口4173人,有2个党支部,有党员64名,现有村干部8名,驻村干部5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5户875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8户84人,南白白龙小区8户36人,恩泽园小区10户45人。2014实现脱贫

97户414人,2015实现脱贫

户223人,2016实现脱贫24户101人。2017实现脱贫3户12人,2018实现脱贫16户61人,2019年底计划脱贫23户56人.2019年底我村年人均收入已达15200元,村集体经济累计达800万元。

二、近几年扶贫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党建引领精准脱贫。

1、我村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党建引领、精准发力,着力抓源头精准、抓薄弱环节、抓联系帮扶、抓督查考核,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每年年初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要求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之中,党建引领带动,进一步压实村两委负责人、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责任,严明脱贫攻坚工作各项职责、纪律。制定和实施村“两委”干部工作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规范支部规范化建设,把支部打造成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2、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把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整村和贫困户发展的“造血”能力,促进扶贫工作与农村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一是党建+项目建设,打造脱贫攻坚新平台。通过每月7号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学习讨论精准扶贫理论和政策,通报和研究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脱贫攻坚新平台。二是党建+环境整治,增强脱贫攻坚新活力。通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示范引领,从自家院落做起,借助环境卫生大整治,加强各村民组环境卫生整治,打造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为脱贫攻坚增添新的活力。三是党建+结对帮扶,完善脱贫攻坚新体系。坚持走精准化扶贫道路,定期组织镇领导、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召开联席会议,扎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组织镇、村干部和优秀党员与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对接,着力解决帮扶对象最困难、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度挖掘每一扶贫对象的致贫原因,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为扶贫对象量身定做脱贫方案,切实帮助扶贫对象挖掉“穷”根子,甩掉“穷”帽子。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安全饮水保障建设:至2019年底,我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1037户群众全部实现城镇自来水入户,确保了群众的饮水安全。

2、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村14个村民组1037户均已进行农网改造,居民通电率全覆盖,达100%。先后在联坝、龙江、新江、红江、**等村民组新安装200A变压器5台,配套改造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为贫困户安装电表32个;在龙江、**、红江、赵家寨、新民、五龙、小元、联坝等8个村民组安装太阳能路灯308盏,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3、通村、通组公路建设:目前,我村交通条件十分便捷,省道团尚公路穿境而过,全村9个村民组通客运班车,群众出行十分方便。通组公路硬化方面:至2019年底,全村通组路、串户路硬化达100%,在全镇6个村中是第一个实现全村所有村民组通硬化路的村。且争取粮增工程400余万元项目资金,在全村13个村民组对田间机耕道、排灌渠道及生产道共49个项目的建设,为我村的农业生产和增收奠定和夯实了基础。

4、住房安全保障建设:2015年至今,我村共设施农村危房改造108户,龙江、**小康示范村寨改建黔北民居218栋,团尚公路沿线庭院护栏建设203户,实施住房补短板工程43户,住房居住功能整治86户,总计争取上级资金900余万元。

5、“小康讯”建设:至2019年底,先后在新江、河江、和平、五龙、龙江村民组实施4G网络建设,全村14个村民组均实现移动网络100%全覆盖,有13个村民组通电信宽带。

6、小康示范村寨建设:完成团尚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的庭院改造203户,在龙江组实施省级示范村寨建设,各村民组投放和建设垃圾池(箱)及垃圾手推车共80个,使我村的农村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亮化,农民满意度得到提高。

(三)推进村级经济建设。

1、“稻+生态大米”产业:我村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在全村范围内发展“稻+生态”大米种植1500余亩,将带动全村215户875人贫困群众参与,并注册“黔来稻”大米商标,申请“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及“食品经营许可证”,2016年在北京农展馆参加“黔货出山、遵品进京”展销,2018年在安顺参加“全国‘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暨东西部协作支持贵州发展”现场会,并连续3次参加“**镇农特产品推介会”,使“**鸭田米”系列产品不断向纵伸推进,今后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为我村农特产品在销售上打开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确保我村贫困群众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2、精品水果产业:2015-2019年间,我村积极对接退耕还林项目,对全村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先后种植桃子、李子等精品水果4300余亩,2018年,首批种植的300亩桃子已实现挂果,每亩水果能增加群众收入在3000元以上,为全村群众发展长效产业奠定了基础。同时以“寻桃问李采风活动”、“采摘节”等活动为契机,实现精品水果长效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得到充贫发挥。

3、乡村旅馆项目:在区委组织部、镇党委政府及区级挂帮单位、社会力量的帮助、支持下,我村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300余万元,建设“半亩方塘”生态庄园,每年能为村集体创造10余万元收入,同时,能带动周边50余户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增加活力。

(四)狠抓村级产业发展。在规划全村扶贫项目上,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向农户宣讲产业扶持政策,发放政策清单,协调产业扶持资金和产业贷款(特惠贷),引导农户发展“稻+”、辣椒、精品水果、西瓜、肉牛、生猪养殖等优势产业,鼓励农户发展产业致富,切实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1、发展种植业:按照**镇“桃李长廊”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退耕还林”、“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等项目,带领全村1037户群众发展精品水果(水晶蜜李、十月红桃、艳红桃)共4300亩,覆盖所有贫困群众参与;利用“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式,采取“精品水果+蔬菜”的套作办法,弥补水果前期收益,发展精品水果长效产业。充分发挥**村区域、资源等优势,以村龙江河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稻+鸭”生态大米种植1500亩,创建“**鸭田米”特色品牌,注册“黔来稻”商标,申请“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等,大力发展“稻+”生态大米规模化、产业化,为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找路子、想法子。带领群众种植辣椒

4000亩,覆盖

个村民组,涉及农户405户2136人。

2、发展养殖业:发动农户增养猪存栏271

头;牛存栏

头;羊存栏

11只,受益贫困户

户488

人,已兑现扶贫资金16.59万元,预计户均可增收

1200

元以上,人均增收

500

元以上。

(五)引导外出务工。大力宣传沪遵劳务协作易地就业政策,引导贫困户外出或就近务工,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现户均一人就业,并对就业三个月以上的贫困对象给予政策补助,2019年受益贫困人口

22人,补助金额2.2万元,预计户均增收1000元。

(六)民政低保政策兜底。针对群众收入不达标的风险(重点是“两无”户),通过民政、村委及帮扶干部入户调查,综合研判,按程序将收入不达标的群众纳入低保兜底,全村兜底对象共103户270人(其中:农村低保82户233人,城低9户25人,五保9户9人,孤儿3户3人),确保收入达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着力培育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坚持以生产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强力实施500亩坝区建设,促进农户快速增收致富。

二是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先从贫困户的思想上入手,实施“思想扶贫”,破除贫困心理,引导群众“愿脱贫”。同步实施“精神脱贫”,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确保群众“想脱贫”。向贫困群众宣传政策,破除陈旧观念,分析致贫原因,转变思维方式,激发自身动力,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实现贫困群众愿脱贫、能脱贫、会脱贫、敢脱贫、想脱贫、真脱贫。

三是巩固贫困对象脱贫成效。聚焦贫困户受各种因素影响,收入不稳定的已脱贫户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坚持外界帮扶和内生动力相统一,大力发展稳定增收产业、促进就业,千方百计增加脱贫户收入。

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全村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生活条件,增强贫困农民的信心,共同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镇**村村民委员会

篇7:城中村改造新思路

“城中村”, 顾名思义就是“城市中的乡村”。“城中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出现。有人曾这样描述“城中村”:“‘城中村’里的许多房屋建设挺豪华, 但往往华堂与陋室并存, 杂乱无章的建筑挤成一片, 只见新屋不见新村, 只见新房不见新街。楼与楼之间没有合理的布局, 没有合理的间距。道路狭窄甚至脏水乱流。这里没有农村的清新, 也没有城市的整洁。‘城中村’内部看不到多少城市功能的痕迹, 缺少下水管道和排污管道, 缺少公共垃圾堆放与处理, 偶尔还可以看到鸡或猪在村里散步。农村的气息在这里窒息了, 城市的气息在这里全然不见。”

“城中村”问题由来已经, 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广州等大城市的“城中村”问题更是受到当地政府、人民甚至全国的高度关注。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条件, 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 即“城中村”的“形”。“城中村”是城市的一种夹生态, 它是介于城市和农村夹缝中的一种形态, 在城市化过程中极力去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但由于多方约束无法摆脱原有的乡村格局, 最终停留在我们所看到的杂乱无章的格局状态, 严重影响整个城市的总体形象;第二, 是“城中村”的“魂”。“魂”即“城中村”的内在机制, 相对于外在的“形”而言, 它包括村民意识, 归属感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 生存生活基本诉求等等。在长期二元体制的发展条件下, 城中村虽然城市化了, 但相应的内在机制并没有得到配套发展。

二、“城中村”的问题

“城中村”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地域性和差异性, 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堆积。经过总结, 将其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三个部分, 即管理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

(一) 管理问题

1、权属管理。

“城中村”虽然在城市化过程中已转入城市范围, 村民的户籍问题也基本上从农业户口变成了非农户口, 按照村所在区位划分入相应的社区街道, 但其大小事务基本上还是由原来的村集体组织进行管理, 政府部门只是对原有集体组织进行更名或简单重组, 使其更具备城市组织管理的要求, 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 例如浙江省在“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中, 将农村收入城市并改“村”为经济合作社, 出台了《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这种形式的管理基本上还是属于自治管理形式, 社区、街道、政府对其进行的管理采取的仅仅是间接管理, 不能对其起到主导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这种间接管理是致使“城中村”问题难以解决的一大根源。

2、公共设施及房屋建设管理。

“城中村”的公共基础建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属于“村”集体组织自行管理, 未纳入到城市基础建设统一规划当中, 加之各个村之间, 财政收入与经济水平的差异, 造成了各“城中村”与城市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而“城中村”的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往往落后于城市规划标准, 因而, 在城市中形成一片“公共孤岛”,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外观。“城中村”在城市化过程中虽然被城市所收纳, 但是其土地的性质尚未改变, 土地为村集体所有, 村民在没有居住房屋的情况下有权申请审批土地用以建房。而今, “城中村”范围内大量土地被征用, 村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 加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区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 致使城郊土地价值大幅上升,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农民利用其自有多余的住房, 想尽办法“见缝插针”式的乱搭乱建, 以低廉的价格租赁给城市外来人口, 租房手续简单, 出租管理松散, 使得“城中村”人口混杂, 房屋出租管理无序。

3、人口管理。

“城中村”的出租房量大, 且其价格低廉, 因而在此地区聚集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城中村”的人口构成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原有村民;二是城市低收入人群;三是外来务工人员。“城中村”人口结构复杂, 对城市人口的登记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 大部分租住人口收入较低, 工作不稳定, 文化层次偏低, 卫生意识较差, 乱扔、乱倒垃圾和随地大小便现象比比皆是, 这样的复杂人口和环境给城市的人口、环境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 经济问题

1、村民的生活保障。

“城中村”由于村原有性质的改变以及村民自身身份的转变, 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村民不能继续从土地上获得收益, 但又受到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他们很难找到稳定合适的工作, 没有工作就无从落实各类社会保障;另一方面, 城市发展, 使他们从“农村人”变成了“城市人”, 但在社会保障待遇上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城市居民待遇, 城市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很好地覆盖这部分人群, 这些都是村民“农转非”的后顾之忧, 也是“城中村”违章建房现象张狂的原因之一。

2、“城中村”建设资金问题。

“城中村”在城市化过程中数量不断增多, 一些原本规模较大的村落, 需要改造的范围很广, 改造资金成为“城中村”整治的首要问题。部分“城中村”经济实力较为雄厚, 但由于长期受小农意识和农村生活习惯及观念的影响, 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改造建设。另外, 对于资金不充裕的“城中村”而言, 政府也不可能对其进行直接的大规模投资, 一般只能在公共基础设施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开发商介入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但其往往要考虑更多的经济利益, 一般不愿意接收“城中村”的改造工程, 因此“城中村”改造的资金筹措是一个难题。

(三) 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恶化。

“城中村”无疑是城市“脏、乱、差”的代名词。绝大部分“城中村”的城市规划落后, 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各种管线杂乱无章, 污水随意排放, 垃圾成堆, 蚊蝇滋生, 生活条件恶劣, 有人描述“城中村”是“村外现代化, 村内脏乱差”, 也有很形象地描述城中村的顺口溜说:“住在‘城中村’, 不知晨与昏;难见窗外一线天, 一日三餐要开灯。”居住环境问题可见一斑。在“城中村”村民建筑往往单家独院, 建筑密度高, 居住人口稠密, 使城中村存在巨大的消防隐患和疫情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和疫情, 消防车和救护车将无法通行。

2、人文环境恶化。

首先, “城中村”形成后, 村民以出租房屋为生, 为了追求租金的最大化, 村民的出租行为往往比较盲目和混乱。“城中村”的房屋基本上是出钱就可以租住, 租住人口在自身因素和城市因素的影响下, 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随时可以从一个村庄搬至另一个村庄;其次, “城中村”的建筑杂乱而稠密, 出租屋租金低、隐蔽性强, 管理比较松散、人口密度大, 这种环境为犯罪分子藏匿提供了方便, 对社会治安来说也是一重大考验;最后, “城中村”村民大多失业在家, 村民间往往存在血缘联系, 易形成各个小群体, 与周围城市居民格格不入, 在特定事件的刺激下, 易引发冲突, 导致群体性事件。

三、“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

(一) 政府投资建设模式。

政府投资建设模式是指以政府为主导, 提供“城中村”改造的方案、资金, 并由政府组建专门的机构集中建设或委托给市场上的项目管理公司负责建设, 建成后再移交给村民集体或使用方, 由村民集体负责项目的运营。在这种模式下, 政府委托专门机构或公司充当开发商的角色, 直接投资“城中村”改造, 解决村民拆迁安置问题, 达到改造目标。这种模式多见于大型项目如大学城、工业园区的建设等。上海的“新天地”城中村改造等项目也是这一模式成功运作的例子。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从整体上体现城市规划的要求, 从城市景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出发根本上解决“城中村”问题, 能够保证改造质量, 同时能直接减免一部分成本 (如土地出让金和部分税费) 。局限性体现在:适用于位于市区边缘的大型项目, 拆迁成本低, 开发成本小, 城中村的问题并不明显。

(二) 村民自建模式。

村民自建模式是指以村为主体, 以村集体经济为基础, 自行组织实施非市场化的改造, 村民通过民主协商、集体讨论的形式决定有关本村改造的所有方案, 并通过自筹资金、自行补偿、自我安置的原则完成自我改造任务, 政府无须投入财政资金, 仅以优惠的改造政策指导“城中村”改造活动。北京怀柔区潘家园、东关等村和西安市西何家村的改造即遵循此种改造模式。这种模式实施的前提是村集体资产雄厚, 村民筹资能力较强。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不仅容易解决拆迁补偿这个重大障碍, 还省去了开发商的部分利润, 总体上降低了改造项目的开发难度和改造成本;二是政府在“城中村”改造活动中处于指导者地位, 理顺了政府与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 便于政府职能的发挥;三是有效化解了城中村改造资金不足的难题, 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局限性体现在:如果村集体缺乏改造经验, 往往会降低城中村改造的品质。

(三) 开发商投资改造模式。

开发商投资改造模式由地方政府公布本地区的“城中村”改造方案和要求, 将开发用地和建设用地捆绑招标, 并提供相关优惠政策, 开发商通过市场化的投标方式获得“城中村”改造主体资格后, 通过自筹资金完成城中村村民住宅的拆迁补偿、村民拆迁、安置或回迁及开发用地建设的改造模式。河南省郑州市燕庄村和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区东高庄和南大园村都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政府只需提供优惠的招商政策而无需任何财政投入, 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可以投入到更多的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上;二是开发商的介入加剧了市场竞争, 易于实现土地市场价值最大化, 避免了行政权力介入改造引发的社会矛盾;三是村民只是政府政策的受体, 无需支付改造成本, 使村民的既得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实践证明, 这种模式在许多地方是很成功的。其局限性在于:政府土地收益受到损失, 开发模式存在被动性, 不利于大面积改造城中村。

四、“城中村”改造新视角

从“城中村”目前的改造模式来看, 主要依靠的是改造机遇和改造资金, 只有在政府具备开发项目和资金的前提下, “城中村”改造才会被提上日程, 不然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 而无法实质性地进行改造。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2011年4月的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 温家宝再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 000万套, 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 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要求。今后, 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将大规模地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进行开展, 将这一项目与“城中村”改造进行有机结合, 将会形成多赢的局面, 既有利于保障房的建设, 也可以有效地解决“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问题。

五、“城中村”改造与公共租赁房建设的有机结合

(一) “城中村”改造与公租房建设的相似性。

“城中村”与公共租赁房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两者并非完全孤立, 在某些方面“城中村”和公共租赁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 “城中村”和公共租赁房都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城中村”是城市扩张的结果, 城市面积逐步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将原郊区农村合并为城市范围, 形成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城中村”。城市化建设发展进程加快, 城市人口激增, 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如教育、医疗、住房等等。公共租赁房是社会保障性住房之一, 是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新举措;其次, “城中村”改造与公共租赁房建设都属于城市规划建设范畴。“城中村”迫切需要改造的原因之一是其与城市格格不入的外观, 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利益的趋势, “城中村”乱搭混建现象比较普遍, 在改造“城中村”时, 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规划, 使其与城市总体面貌相匹配。公共租赁房的建设亦是如此, 既要对其内部的面积户型进行设计, 更要进行合理城市选址外观设计, 使其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总之, 两者的建设都离不开政府规划的引导;再次, “城中村”改造和公共租赁房建设都涉及到资金、土地等相关问题。目前, “城中村”改造较有成效的多在一线城市, 很难在二三线城市展开, 主要是因为二三线城市缺少城中村改造的专项资金。而公共租赁房的前期建设主要在北京、上海、厦门、重庆等城市试点, 政府较为重视, 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随着近年来公租房建设工作在全国的推广, 各地政府对这一工作都非常重视, 而摆在公租房建设面前最大的问题无外乎资金与土地;最后, “城中村”改造和公租房建设面对相似的社会群体。“城中村”村民的住房较为宽敞, 一般都有多余住房用于出租, 由于其低廉的价格, 较好的交通地段, 往往能吸引那些无购房能力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新进就业毕业生等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租住, 而公共租赁房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虽然几大试点城市的保障对象有所不同, 但总体上与“城中村”的租户会有所交叉重叠。

(二) “城中村”改造与公租房建设的思路

第一, 将“城中村”改造与公共租赁房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各“城中村”由于地域、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无论从现状、外观、经济条件上都存在一定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城中村”的现有情况, 选择相应的适合公租房需要的规划方案, 或改造或重建来实现两者的建设要求。

第二, 共用建设资金和土地。在这种结合模式里, “城中村”与“公租房”存在一种互惠供求关系, 即“城中村”向公租房建设提供建设用地, “公租房”向“城中村”建设提供资金, 一来可适当减轻政府的土地压力, 二来则解决了“城中村”改造资金缺乏的问题。这是一种共赢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适当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集约城市建设用地。

第三, 统一管理。在结合模式形成的前提下, 我们可以建议一套统一的管理系统, 系统针对有公租房建设的城中村进行统一登记, 登记内容可包含房屋质量, 面积, 位置, 户主信息, 租户信息以及房租等内容, 可以有效的对公共租赁出租情况进行网上监控, 实时更新。同时也是对“城中村”出租混乱的一种有效管理, 有利于监控这一地带的外来人口, 加强“城中村”的治安建设。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 “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 从现有的改造模式来看, 很难在实质上进行大范围的城中村改造。本文对城中村问题进行剖析, 总结当前的改造模式, 提出一种改造的新思路:将城中村改造与公共租赁房建设相互结合, 实现资源共享的共赢改造模式。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公共租赁房

参考文献

[1]杨安.“城中村”的防治[J].城乡建设, 1996.8.

[2]罗清和, 蔡腾飞.深圳城中村问题的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 2007.6.

上一篇:假如我是魔术师下一篇:选矿厂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