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动物作文

2024-04-22

看动物作文(共9篇)

篇1:看动物作文

昨天,伯母带着我和几个小朋友去动物园玩,在动物园,我印象最深的是动物表演。

我走进了座位上,动物表演开始了。

第一个出场的是小熊骑单车,单车在表演场上飞快的骑着转了三圈,连我都骑不了它这么快。

第二个出场是野猪找生字,我们都喊着字,它却找到了,我心里想它可能天生有一种灵活性,还有等等动物。我觉得这些动物都很勇敢,我很佩服它们。

看动物表演作文1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2:看动物作文

然后,我们往前面走到了海豹表演的地方,我还和海豹亲密地合了影.

后来,我对爸爸说,我要经常来动物园看动物.

看动物作文100字

篇3:从认知看谚语中日本人的动物观

一、谚语中的动物观与实际动物观的差别

在与动物有关的日本谚语中, 猫出现的次数非常多。但是在这些谚语中, 更多是表达对猫的厌恶而非喜爱。例如, 「猫は三年の恩を三日で忘れる。」 (猫很快就会忘记喂自己的主人) , 这指的是猫是一种忘恩负义的动物, 给它再多恩惠它也不会感恩。「猫がぶり。」 (用来比喻伪装本性、伪装和善或佯装不知) 。从这句谚语可以看出, 猫是善于伪装的, 非常狡猾的动物。「猫は虎の心をしらず。」 (猫不知虎心) 。说明在日本人的心中, 猫就像小人物一样, 目光短浅, 理解不了大人物的心理。

从以上这些例子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有关“猫”的谚语中, 没有一条是赞扬猫的, 大多数都是把猫或当作谄媚的无耻小徒, 或当作胸无大志的小人物, 或当作好吃懒做的无用之人。日本还有一个词“泥棒猫”, 这指的是自己好吃懒做就到别人家里偷东西吃的人。由此可见, 日本人真的是对猫深恶痛绝。

但是, 实际生活中, 猫在日本是被当作神来拜的。饲养一只猫价格昂贵, 与猫相关的系列服务也价值不菲。日本人还给饲养的猫做保险, 连为猫服务的殡葬公司也有。在日本东京的“今户神社”, 可以在拜殿前看到两只巨大的招财猫。这里还出售两只招财猫联结在一起的“结缘猫”, 有斑块的代表男神, 纯白的代表女神。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神佛各奉”, 说的是神社和寺院各自尊奉自己信仰的神灵。而东京世田谷的豪德寺俗称“猫寺”, 寺内遍地是参拜者供奉的招财猫。日本人认为猫能带来财富和姻缘, 所以对之格外喜爱。

在日本有不少猫咪报恩的民间传说。江户有家货币兑换店, 店主人养了一只叫“玉”的猫。这只猫与出入主人家的鱼贩关系特别亲密。某天, 鱼贩患上重病, 没钱看病, 躺了几天, 便连三餐也都无以为继了。某天清晨醒来, 鱼贩发现枕边搁着一个纸包。打开一看, 里头是两枚一两金币。用这金币治好了病, 去了货币兑换店, 才知道猫因为偷钱被处死了。后来, 鱼贩感恩还为它在东京回向院建立了猫冢。

二、中日动物观的区别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如果使用文字进行社会交往和文化承传是一个民族文明史开始的标志, 那么, 日本文明的历史从创立之初便与中国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元四世纪前后, 汉字传入日本, 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进入了历史以来的黄金时期。日本以中国为师, 发展儒家文化, 将中国文化中的寓言、典故、诗文等文化也引入日本, 融于日本本土文化之中。因此, 在日语动物谚语中, 受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化影响的部分就特别多。那么, 从寓言、典故、诗文等中国古典文化中受容的谚语就可以称之为中日同源谚语。

很多与动物有关谚语均来源于中国的古籍, 如:「千里の堤も蟻の穴から」语出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 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 以突隙之烟焚。”「虎穴に入らずんば虎子を得ず」语出《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群蟻羶に附く」语出《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 蚁慕羊肉, 羊肉膻也。”诸如此类的谚语还有很多。

虽然中日两国地理距离相近, 很多谚语的意义和表述方式相仿, 但在某些谚语意义和表述中, 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谚语中动物大多数比喻否定、贬义、歧视的含义, 表示褒义的并不是很多。但日语中有关动物的谚语表示贬义、否定意义的比较少。中国谚语中有“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落地凤凰不如鸡”、“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而日本谚语中褒义的占大多数:「犬は三日養えば恩を忘れない」 (狗养三日, 尚知主人恩) 。「鴨がねぎを背負ってくる」 (喜从天降, 万事如意) 。

对于同一种动物, 中日两国也会有不一样的认知。以“牛”为例, 虽然有时候也用“牛车”来比喻速度慢, 但是牛的总体形象还是倾向于褒义。中国人经常说“九牛二虎之力”、“气壮如牛”。鲁迅先生曾说:“俯首甘为孺子牛。”这都表现了牛在中国人民心中的美好印象。可是在日语中, 牛的典型特征是“迟钝缓慢, 口水又细又长不间断”, 由此又引申出牛有“冗长乏味, 唠唠叨叨”之意。日语的谚语“練り牛も淀まで”就体现了牛的迟钝缓慢, “商いは土牛の涎”则体现了由牛流口水的特点引申出的“冗长乏味”之意。

三、动物观中体现的日本民族个性

重视感恩, 但怕背人情债。「魚心あれば水心」 (投之以李, 报之以桃) 。日本人对帮助自己成长起来的人都会感恩的, 而且将来也可能在他们有困难时答应他们的请求, 或者对他们身后的亲属给予特别照顾。人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履行这种义务, 而且这种恩情并不随着时间而减轻, 甚至时间愈久, 恩情越重。每年的“中元”节就是全日本感恩大行动。知恩图报是日本人的基本价值观。也许正因为感恩是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受恩就变得不再平常。日本人不喜欢随便受恩而背上人情债。日本人对大街上发生的事故一般不大理睬, 并非是缺乏主动性。日本人认为, 除了官方警察以外, 任何人随便插手都会使对方背上恩情。

忍常人所不能忍。「石の上にも三年」 (功到自然成) 。这个谚语的意思是“在冷石头上耐心连续地坐上三年石头也会变暖的, 坐的感觉也会变得舒服。”由这个意思转变为:哪怕是艰苦, 只要有耐心地百折不挠地努力, 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忍耐。看到日本幼儿园老师告诉站在美食边上的孩子“要忍耐几分钟后再吃”, 我们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甚至觉得对饥饿的孩子是“残忍”。

对强者的绝对服从和崇拜。「内弁慶の外鼠」 (在家是条龙, 出门是条虫) 。“弁庆”是日本古代的武将, 成为强者的代名词。这里是笑话那些“在家里显得很强壮, 什么都不怕的样子, 可是一到外面就胆小如鼠的人。”日本人崇拜强者, 谁强就跟谁走。在古代的时候日本崇拜中国, 以中国为师, 样样都跟中国学。即便战后美国投了两颗原子弹, 想要占领日本也没有因此怨恨美国, 而是利用美国的助力, 从新站起来, 这体现了日本民族强大的适应力。

四、结语

谚语中的动物观不一定符合日本人实际的动物观, 分析谚语的含义时不仅要解读出表层意思, 更要通过文化心理理解其深层内涵。对动物行为的看法、评价, 其实是人类思想行为的映射。通过对比中日的动物观, 能够感受中日文化差异和文化心理。而谚语的深层含义, 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个性。通过分析日本人的动物观来理解他们的文化心理, 有利于我们进行深度的日语学习。

摘要:谚语体现了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也是动物, 和动物有相似性。动物外貌可以映射人类外貌、动物习性能够映射人类性格, 动物声音还可以映射人类声音。本文以与动物有关的谚语为例, 通过分析与动物有关的谚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内涵, 对比谚语中的动物观和实际的动物观的差别, 找出日本人的动物观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日本谚语,动物观,民族个性

参考文献

[1] .李志芳, 柳慕云.日本民间故事中“猫”的形象[J].外国问题研究, 2009 (3)

[2] .王永升, 赵苍率编.新日汉成语谚语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3] .张园园.从谚语中看日本的民族特色[J].华商, 2008 (4)

[4] .徐园.有关“龟”的日本谚语[J].日语知识, 2006 (1)

篇4:动物幽灵逐个看

故事开始。安静,熄灯!

阅读小提示:本文很多地方涉及美国历史,由于作者是美国人,当她提及美国历史时并没有作太多解释。大家要注意哦,这可是考验你们对美国历史的了解有多少的时候。

Not too long ago, a horse carrying a Civil War注1 soldier appeared on the 1)misty Gettysburg注2 battlefield in Pennsylvania. Thinking the horse and rider were actors, a tourist spoke to them. But the two just stared - then disappeared.

Cindy Codori-Shultz hears stories like this all the time. “We have ghost sightings so often that it doesn’t

really 2)spook us - anymore,” says the owner of Sleepy Hollow of Gettysburg Candlelight Ghost Tours.

Can animals come back to 3)haunt a favorite location? No one knows for sure. But these stories of animal ghosts may help you to decide.

4)Creepy Cat

In the 1800s, cats in Washington, D.C. helped control a serious rat problem - even inside the U.S. 5)Capitol. But one cat may have done more than hunt rats. Some say its spirit haunts the Capitol’s corridors.

Legend has it that before national disasters occur, “DC,” as the cat’s ghost has been named, emerges from the shadows, its creepy eyes 6)glowing. People have reported seeing the cat before the stock market crash of 1929, which sparked the Great Depression注3, and also before the 1963 7)assassination of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Some members of the nighttime protection service 8)shudder at the thought of 9)encountering DC,” wrote John Alexander in the book Ghosts: Washington Revisited.

-->Superstition busted!

Does a 10)shiver run down your 11)spine if a black cat 12)crosses your path? Lots of people view black cats as unlucky, probably because during the Middle Ages black cats were thought to be witches 13)in disguise. But it turns out that having black fur may actually be a good thing!

Like hair color in people, fur color in animals is determined by gene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gene that gives some cats black fur may also give them extra protection against diseases. So black cats may be very lucky indeed!

In parts of England, black cats are considered good luck, and white ones are considered bad luck!

Spirit Horses

Horseback riders for the Pony Express注4 carried mail across the US from April 1860 to October 1861. But the spirit of the Express lives on - in more ways than one.

The service’s Hollenberg Station still stands on the Kansas grasslands, and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14)original horses and riders are still there, too. Startled visitors have heard 15)pounding hooves late at night and felt a rush of wind as if horses were thundering past.

Odd things happen inside the station, too.

“Especially when the wind blows there’s 16)creaking and 17)groaning,” says Hollenberg’s 18)administrator, Duane Durst, “like someone is moving upstairs.”

19)Stampeding Spooks

As Texas’s open 20)range was being divided into small farms in the 1880s, tensions tightened between cowboys and farmers. One legend tells of an angry farmer who fired his gun one night above a 21)grazing herd. The noise spooked the animals, and many stampeded over a cliff to their deaths.

Today that 22)eerie spot is known as Stampede 23)Mesa, where visitors report hearing hoofbeats as if ghostly cattle are stampeding. “Herd bosses are afraid of those phantom 24)steers,” says rancher John R. Craddock in the book Legends of Texas. It’s said that since that deadly night, every herd arriving on the mesa would suddenly start to stampede, always for some unknown reason.

Guard Dog

The fighting was fierce in Gettysburg on July 1, 1863, as the Civil War battle 25)raged. Sallie the 26)bull terrier was a Union 27)regiment’s 28)mascot. She stayed with the soldiers after the battle, keeping a lonely 29)vigil over the men who had died.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Sallie is still there.

“In the early days of July, if you get too close to where the Union soldiers fell, it’s said that you can hear the ghostly 30)growls of a dog,” says tour guide Ed Kenney. Some say it’s Sallie, still guarding her fallen comrades.

A Royal Fright

The Tower of London is a royal palace where kings and queens of Great Britain once lived; it’s also home to the 31)Crown Jewels. In the 1200s, the Tower became the site of the Royal 32)Menagerie, where the king housed 33)exotic animals, such as elephants, lions, and bears.

Some say one of those bears may have escaped - from the grave. In 1815, a lone guard on duty claims he saw a bear 34)lumber through the doorway. Terrified, the man 35)lunged at the animal with his 36)bayonet. But the weapon passed into thin air, and the frightened guard fainted.

He reportedly died within two days of his horrifying experience - maybe scared to death.

不久前,一匹马载着一名美国内战战士出现在宾夕法尼亚州葛底斯堡薄雾弥漫的战场上。一位游客以为马和骑马人在演戏,于是向他们搭话。但他们只是瞪大眼睛—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辛迪·科多里-舒尔茨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们经常看见幽灵,现在已经不会再被吓倒了。”这位“葛底斯堡沉睡谷烛光幽灵之旅”的所有人如是说。

动物死后会不会回到人间,在它们喜欢的地方流连?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以下这些故事也许能帮助你做出决定。

令人毛骨悚然的猫

在19世纪,华盛顿特区的猫帮助人们控制了当地严重的鼠患—当时的鼠患甚至蔓延到美国国会大厦内部。然而有这么一只猫,它做的也许不只捉老鼠如此简单,有人说它的灵魂仍然在国会大厦的走廊出没。

传说每逢国家发生大灾难前,“DC”(人们给这只猫灵起的名字)就会从黑影中出现,恐怖的双眼闪闪发光。有人说在引发大萧条的1929年股市崩溃,以及1963年约翰·F·肯尼迪总统遇刺前夕都看见这只猫出现。

“一些夜间保护服务队的成员一想到会碰见DC就吓得发抖。”约翰·亚历山大在《华盛顿幽玄录》一书中写道。

-->让迷信走开!

如果在路上碰到一只黑猫,你会不会觉得毛骨悚然、浑身发抖?许多人视黑猫为不祥之物,这可能是因为在中世纪,黑猫被认为是女巫的化身。但原来拥有黑色的毛发或许是件好事!

和人类发色一样,动物毛发的颜色由它们的基因决定。研究表明,让猫长出黑毛的基因可能也会让它们得到额外保护,可以抵抗疾病。所以,黑猫其实是很幸运的动物!

在英国的一些地区,人们认为黑猫是吉利的动物,白猫才是不祥的动物!

驿马的灵魂

从1860年4月到1861年10月,“快马邮递”的邮递员骑在马背上带着信件横跨美国。“快马邮递”的灵魂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其存在的方式不止一种。

该邮递服务的霍伦伯格站现在仍然站立在堪萨斯州的草原上,一些人相信当年的马和骑马人现在也在那里。到访者曾经在深夜听见沉重的马蹄声,并感到有一股疾风,就像马匹雷鸣般经过。这些都让他们震惊不已。

站内也发生了奇怪的事情。“特别是刮风的时候,(里面)会发出吱吱的响声,还有呻吟声,”霍伦伯格行政官杜安·德斯特说,“就好像有人在楼上活动。”

惊逃的幽灵

19世纪80年代,由于德克萨斯州广阔的牧场被划分成一个个小农场,牛仔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有这么一个传说,某天晚上,一个怒气冲冲的农民朝一群正在吃草的动物开枪。很多动物受枪声惊吓,坠落悬崖送命。

今天,这个恐怖阴森的地方被叫做“惊逃崖”。来到这里的人说他们听到动物蹄声,就像幽灵牛群受惊吓后四处逃散一样。“看守牧群的人都惧怕那些鬼魂般的阉牛,”牧场主约翰·R·克拉多克在《德克萨斯的传说》中说道。据说自从那可怕的夜晚之后,所有来到这个平顶山的牧群都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四散逃跑。

守护犬

1863年7月1日,随着内战不断升级,葛底斯堡战况日益激烈。短毛梗萨莉是联邦军队某个团的福神。它在战事结束后陪伴在士兵身边,独自为阵亡战士守夜。有人相信萨莉现在还在当地流连。

“在7月初的那几天,如果你走近联邦军战士的阵亡地,据说就会听见狗幽灵般的咆哮声,”导游埃德·肯尼说。有人说那是萨莉仍然守护着倒下的战友。

来自皇家动物园的惊吓

伦敦塔曾经是英国国王和王后居住的皇家宫殿,它也是收藏御宝的地方。在13世纪,伦敦塔成为了皇家动物园,国王把从国外送来的动物—如大象、狮子和熊等安置在此。

有人说其中一只熊从坟墓中逃了出来。1815年,一个独自值班的守卫声称看到一只熊摇摇晃晃地穿过门口。他很害怕,便拔出刺刀向这只动物扑过去,却扑了个空。这个受惊的守卫晕了过去。

篇5:写看动物的作文 动物园游记

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动物园门口,门口有几头仰着长鼻子的石象,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刚走进大门我就被一阵热闹的讲解声吸引力过去,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浣熊在表演。小浣熊穿着一身灰褐色的“衣服”,一对小小的耳朵下那双黑亮亮的眼睛总在滴溜溜地转着,东寻寻西找找。小浣熊眼睛的周围还有一圈黑毛,就像戴了一副墨镜。其中有一只小家伙在努力地爬上网想得到美味的苹果,它毛茸茸的尾巴在后面摇来摇去,真是可爱极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狮林虎崖,一边的树林里几只狮子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另一边的虎崖一只老虎正在表演它的看家本领。老虎的身子上又黄褐色、黑色相间的条纹,它头上的“王”字显得威风凛凛。忽然,一大块鸡肉从空中缓缓地下落,只见那只“胖虎”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鸡块,一边缓缓地走下石崖,只见它猛地向上一跃,张开它那血盆大口,毫不费力地就叼住了鸡块,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岸上。“真不愧为百兽之王啊!”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离开了狮林虎崖,我们又看到了笨拙的棕熊、机智的黑猩猩、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还有非洲原野上高大胆小的长颈鹿、黑白相间的斑马、奔跑如飞的羚羊……

篇6:写看动物的作文 动物园游记

在一大片宽阔的草地上,有两只长颈鹿。一只站着,脖子伸向前方,另一只趴着,正享受着美好的春光。它们保持着这样的姿势,好半天都纹丝不动。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心里想不会是雕塑吧。 正当我的眼睛快受不了的时候,一只长颈鹿甩了甩它的尾巴。哈,真是“古灵精怪”!

我接着来到了熊猫馆,这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它正在专心地、津津有味地吃着心爱的竹子呢。给它留个影吧,正当我拿起手机对准它时,它的头就扭了过来,“咔咔”我赶紧照了几张,好一 个专业的模特!

当我看见猕猴的时候,饲养员正在给它们喂食呢。饲养员刚把手一伸,它们就迅速地跑过去,真是一群馋嘴的猴子。吃饱了以后,它们又开始活动了:有的在太阳下坐着梳理毛发,有的追逐打闹, 还有一只正在静静地练着“瑜伽”。

篇7:看动物园作文

进了动物园,就看见凶猛的狮子和老虎在草地上散步,大象摇晃着莆扇大的耳朵,慢慢悠悠的吃着东西;熊猫大概太懒了,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睡着懒觉;水里游着各种各样的鱼,可爱极了;天上飞着,地上走着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来,我还给它们拍过许多照呢!

我们参观了各种动物,其中,最有趣的应该算是喂猴子了。来到猴馆,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还跑到人面前,做着各种鬼脸,好像在给人开玩笑。说起喂猴子,大家应该都很兴奋,我们拿奋斗目标给猴子吃的食物,故意逗它,爸爸拿奋斗目标一颗食物,向猴子投去,猴子好像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伸手去接,一下就接着了,它接东西的速度向风一样,一扫而光,猴子吃一颗接一颗,嘴巴鼓得圆圆的,把观众惹得哈哈大笑。没有接着食物的猴子怒气冲冲,直摇铁篮杆,好像在说:“快给我,快给我,我要吃!“

篇8:从英语动物习语看西方文化

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动物, 作为人类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可回避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已经对人类的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 英语中与动物有关的习语的产生就是有力表现之一。

同时, 由于动物习语生动形象、言简意赅,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该民族的自然环境特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等,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 在实际沟通交流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二、习语的定义及特点

习语, 是指在一种语言的漫长演变中逐渐形成的特有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它具有丰富而明显的民族、历史和地域特征。从广义上讲, 习语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 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 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的表现形式音节优美, 音律协调, 或含蓄幽默, 或严肃典雅, 言简意赅, 形象生动, 妙趣横生, 能够表达出一语中的的效果, 传递出人类智慧。习语是语言的精华, 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值得语言学习者深入研究, 细细品味。

三、英语动物习语中的西方文化

在大量的英语习语中, 动物习语占据了很大比例, 它在人类交际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可忽视。以下, 笔者以英语动物习语中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表达为例, 分析了其中的西方文化暗示。

1. 英语中的“狗”

在西方文化中,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和伴侣, 是重要的家庭成员之一, 而不仅仅是打发时间、消遣娱乐、消除寂寞的宠物。狗已经成为西方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西方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无一不正面体现出狗与人类之间这份深厚亲密的情谊。在英语中, 与“狗”有关的习语数量最多, 大部分都带有褒义, 足以表现出狗在西方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吠犬不咬人) , 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立功者应受奖) , He worked like a dog (他工作很卖力) , Let sleeping dogs lie (莫惹是非) , A son never thinks his mother ugly, and a dog never shuns its owner's home however shabby it is (儿不嫌母丑, 狗不嫌家贫) , 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 (凡事讲求实际) , 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 (老年人做事有经验) , top dog (首领, 老大) , lucky dog (幸运儿) 等。值得一提的是, 在中国文化中, 狗的地位不如在西方那样高, 所以在汉语中, 与“狗”有关的习语几乎都带有贬义, 所以需要国内英语学习者细心体会, 避免混淆。

2. 英语中的“马”

在西方国家,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 马, 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 载人运货, 功不可没。同时, 马也是人们的宠物之一, 饲养的马匹大多用来参加赛马。在英国, 每年为参加赛马而准备的马匹有万余匹。在各种带赌注的运动中, 赛马历史最为悠久, 是仅次于足球的最引人注目的项目。在英语中与“马”有关的习语的数量在所有动物习语中占第二位。例如, hear…from the horse's mouth (从知情人那里直接获悉) ,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本末倒置) , get off one’s high horse (放下架子, 不再显摆) , 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 (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 beat a dead horse (白费力气, 徒劳) , A horse may stumble on four feet (人有失足, 马有失蹄) , Lock the barn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羊补牢) 。

3. 英语中的“猫”

在西方文化中, 猫也是常见的宠物之一, 但同时受到传说和迷信的影响, 猫又会让西方人心生恐惧, 尤其是英国人, 他们会将黑猫与女巫或妖魔联系在一起, 认为猫是不幸与厄运的象征。所以英语中与“猫”有关的习语多含有贬义。例如, A cat has nine lives (吉人自有天相) , Cats hide their claws (知人知面不知心) , 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the cream (掩耳盗铃) ,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泄露秘密) ,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好奇害死猫) , look like something the cat dragged in/brought in (衣衫褴褛, 不修边幅) , put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 (引起纷争) 等。

四、英语中动物习语的形成因素

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无法摆脱该民族所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英国为例, 它是一个岛国, 四周被海洋环绕, 水产品丰富,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孕育的捕鱼业也对动物习语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 as dumb as an oyster (沉默不语, 守口如瓶) ,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 , 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 (天涯何处无芳草) 等。

2. 文化习俗

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演变, 语言也不得不受到文化习俗的制约和影响, 表现出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文化面貌及民族习俗等。例如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 owl (猫头鹰) 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情人, 常常栖息于她的身旁, 在西方文化中猫头鹰就是智慧的象征, 因此有as wise as an owl (很聪明) 这样的表达。再比如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美好的孔雀, 在西方文化中却是“骄傲、“虚荣”的表现, 所以有as proud as a peacock (很骄傲) 这样的习语。

3. 历史背景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适当地了解该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将会帮助学习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语言, 并恰如其分地将其运用到正确的语境中去。英语中有句习语He eats no fish (他是一个诚实的人) 。初看似乎难以理解, 一个人是否诚实, 跟吃鱼有什么关系呢?但究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就容易理解了。这句习语产生于伊丽莎白一世时期, 当时信奉天主教的英国人遵照罗马天主教的法规, 规定星期五那天只吃鱼, 不吃肉。但基督教徒们对此毫不理会, 星期五照常吃肉。因此, He eats no fish当时是对基督教徒忠诚的一种赞扬。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与其他种类的习语一样, 英语中的动物习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英语动物习语是语言的精华, 生活的缩影, 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 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是英语学习者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 值得学习者细心揣摩和体会, 从细节中以小见大, 以便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和享受英语这门语言和孕育滋养它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潘翠琼, 肖依虎.英汉动物次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庄建灵.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

篇9:动物如何“看”世界

我们人类感知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也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去了解和观察世界。那动物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呢?研究证明,和人类一样,许多动物也主要凭借视觉来观察世界,但同时,它们还拥有某些比我们人类更敏锐、或者我们人类不具备的感知世界的器官,因此它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人类看到的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鹰的“千里眼”

鹰是动物中的“千里眼”。鹰在离地面1000米以上的高空翱翔,却能将地面上的小动物的活动隋景看得清清楚楚。鹰的视力如此敏锐,完全得益于它们发达的视觉系统。

科学家在将鹰眼的构造跟人眼的构造进行比较后发现,鹰的视网膜上有两个中央凹,而人的视网膜上只有—个中央凹。中央凹是视觉最灵敏的区域,鹰眼的主要中央凹能形成敏锐的单目视力,能觉察细微运动,侧部中央凹则能察觉到细节。鹰眼中央凹的感光细胞比人眼多得多,每平方毫米多达约100万个,而人眼仅约15万个。鹰还能很好地控制形成视网膜的肌肉,由此来调整射入眼睛的光线数量,即使在强光下,它们照样能够看清远处的猎物。此外,鹰眼具有神奇的“双重调节”作用,即以睫状肌的收缩来改变水晶体的形状和水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同时改变角膜的凸度,这样鹰就能在一瞬间把“远视眼”调节为“近视眼”,就像随意调节一架望远镜一样。凭借敏锐的视力,苍鹰能从高空俯冲而下准确地抓住急速奔跑的兔子,游隼能看见1000米以外的斑鸠,吼海雕能准确定位水下的鱼儿。

鸽子的“神目”

鸽子生有一双被誉为“神目”的明察秋毫的眼睛。鸽眼之所以如此敏锐,是因为鸽子生有数百万根神经纤维,视网膜内有100多万个神经元,具有复杂的探测功能,如能检测出图像的基本元素点边角,发现定向运动,鉴定颜色强度,等等。此外,鸽子的视网膜上还生有6种特殊神经节细胞,能检测物体的亮度、普通边、凸边、方向边、垂直边和水平边等。

鸽子不仅视力超群,还能看见我们人类看不见的特殊光波——紫外线。紫外线是一种对人类有害的光波,对人眼有损害作用,但鸽子的紫外线视觉却可以帮助它们找到食物。许多水果都覆有一层蜡状表皮,这种表皮可以反射紫外线。所以在鸽子的眼里树上挂着的水果就像大街上的霓虹灯一样闪闪发亮,实际上,不仅是鸽子,鹦鹉等许多鸟儿也能看见紫外线。

猫头鹰的“夜视仪”

猫头鹰是各种野鼠的天敌,据统计一只猫头鹰一年可消灭1010多只野鼠,是名副其实的“黑夜杀手”。猫头鹰的捕食能力之所以如此高效,完全仰仗于它们灵敏的感官。猫头鹰不仅拥有灵敏的听觉,而且视觉也是超一流的,它们的眼睛犹如一架军用夜视仪。

猫头鹰的眼睛占到脸部一半以上的面积,而且总是睁得大大的,这是因为猫头鹰缺乏环状肌,无法收缩瞳孔,但它们生有能使瞳孔放大的放射状肌。猫头鹰的视觉可达110度,其中70度非常敏锐,不过,猫头鹰非凡的夜视能力是以牺牲彩色视觉换取的。猫头鹰的视网膜上没有视锥细胞,全是杆状细胞。视锥细胞能感觉丰富多彩的彩色世界,但需要较强的光照;杆状细胞则相反,只要有很微弱的光线就能工作,猫头鹰的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比其他动物多得多,加上视网膜后面的反光膜有助于增强黑夜的观察能力,因此猫头鹰能看见1500米以外一根火柴发出的微弱亮光。 鸟类的眼睛大都长在头部两侧,视野开阔。许多鸟儿都有360度的视域,能及时发现身后的猎物或敌害,猫头鹰则是个例外,其视域目对较小,只能看见前方的物体,而且眼睛在眼窝里根本无法活动。作为一种补偿,猫头鹰的颈椎骨的数量是普通动物的两倍,这使得它们的头能不可思议地旋转270度,补偿了两眼视野较窄的不足。猫头鹰正是凭借这些独特的生理和视觉功能成为真正的“黒夜杀手”,它们在发动攻击时总是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让猎物防不胜防。

螳螂的“瞄准器”

人们常看见螳螂摆出这样一副尊容:半身直起,前腿伸向半空,态度庄严,好像是在做祷告,它们因此被称为“会祈祷的昆虫”。其实,螳螂哪里会做什么祷告,它们是在做捕猎前的准备。当面前有昆虫出现时,它们转动头部,先瞄准,然后挥动“刀具”——双臂迅速出击,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只需0.05秒,昆虫还未做出任何逃避反应,便已经稀里糊涂地成了螳螂的口中之物。

螳螂的这种快速出击的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实际上,它们的这种本领不是学来的,而是天生的。螳螂靠两种感觉器官传递信号,一种是复眼,一种是长在颈前的感觉毛。螳螂的双眼不会转动,但它们的头却能朝两侧方向随意转动,螳螂的两只大眼睛是它们的视觉器官,将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指挥头部对准猎物。当螳螂瞄准昆虫时,头的转动会压迫一丛感觉毛,由于形状改变,从感觉毛传递到大脑的是另一种信号。大脑的神经系统得到两种互有差别的信号后立即做出反应,指挥双臂朝哪个方向运动,以多快的速度进行攻击。 螳螂在攻击前为什么一定要转动头部呢?科学家发现,螳螂在捕猎时不仅需要知道猎物所处的方位,而且还必须掌握自己与猎物的距离,而要测量距离就需双目视觉共同完成,单凭一侧复眼的视觉信号是无法做出精确测量的。只有距离测算准确了,螳螂才能发动致命一击。

响尾蛇的热成像

响尾蛇的眼睛又大又圆,但实际上对可见光几乎完全没有反应,因此说响尾蛇是瞎子一点也不为过。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响尾蛇的双眼蒙上,结果它照样能灵活而迅速地追捕猎物。响尾蛇究竟是凭借哪种器官观察、追踪猎物的呢?

1952年,有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条响尾蛇的颊窝(位于眼睛和鼻子之间)底部的一根神经上连接了一个电极,用光(红外线除外)、声音,甚至强烈的振动来刺激它,结果都没有生物电流产生。但是,当科学家用热源接近这条响尾蛇时,它立即受到刺激,产生了生物电流;而当科学家用红外线照射它的烦窝时,其生物电流变化更大,即使是30厘米以外人手产生的微量热度也能激起它的反应。

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响尾蛇有个“热眼”(热定位器),即颊窝。颊窝约深5毫米、长1厘米,呈喇叭形,由薄膜分成内外两个小室。外室是热收集器,对准需要探测的方向。薄膜是一个特殊的感受器官,可以感受红外线的辐射,并把红外线和外界温差通过神经反映给大脑,由此形成一个热成像,重叠在视网膜上。一旦锁定猎物,响尾蛇就会做好攻击准备。

青蛙的“侦察器"

青蛙喜欢蹲伏在草丛中,鼓起一对大眼睛凝视前方,如果有飞虫经过,便会一跃而起,张开

大嘴,伸出舌头,将昆虫卷进口中。青蛙是如何练就这般捕食技能的呢?答案很简单,得益于它门复杂而灵敏的眼睛。

青蛙是靠眼睛来观察世界的。科学家发现,青蛙拥有极为复杂的视网膜——由三层各自分开的神经细胞组成,外层是神经节细胞层,约有50万个细胞;中层是双极细胞层,约有300万个细胞;内层是感受细胞层,约有100万个细胞。

青蛙眼睛的神经节细胞更加复杂,共有四种,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最小的细胞被称为“边缘侦察器”,只能感觉到比周围环境较亮或较暗物体的边缘,比如树干、天空和湖岸等的轮廓;较大的细胞叫“昆虫侦察器”,只对柄息在青草尖上的昆虫,或者移动的有着弯曲边缘的昆虫做出反应;第三种细胞叫“事件侦察器”,对亮度的变化、目光的移动、光源的开启和关闭等做出反应;最后一种细胞叫“光虽减弱感受器”,这种细胞体积最大,数目最少,在光线减弱时,能感应到沼泽中的阴影部分。

当昆虫进入青蛙的视野,或者当猛禽的影子从青蛙眼前掠过时,这四种神经节细胞通过长长的支线连通许多双栖细胞,形成一个巨大的网,可以从广泛区域收集从感受细胞传来的信号,从而让青蛙立即做出相应反应动作:或者扑向昆虫,或者跳进水中躲避。

鲨鱼的“第三只眼”

鲨鱼的视觉非常敏锐,其眼睛构造表明它们是远视眼,观看远景比近景更清楚,能在很远距离发现猎物。但是,鲨鱼经常在海底寻找猎物,它们的眼睛这时就无用武之地了。那么,鲨鱼在漆黑一团的海底如何寻找猎物呢?鲨鱼的另一种感觉器官派上了用场,这就是它们的“第三只眼”,或称“第六感官”——一个位于头部区域的电感受器。这个器官对水中的微弱电流非常敏感,能感受到十万分之一伏特的电流。鲨鱼通过这个器官来捕猎和进行导航定位。 鲨鱼的电感受器能探测到鱼类通过腮部或肌肉收缩发出的微弱电脉冲,从而发现藏匿在沙子下的猎物。比如,锤头鲨在海底寻找猎物时,其头部会不断地左右摇摆,这是它们在用头部对海底进行扫描,其作用就像一个金属探测器。扫过的海床越多,发现猎物的概率就越大。

海豚的“透视机”

海豚经常依靠回声定位导航,寻找食物,与同类进行交流。回声定位是海豚探测周同世界的一种技能。海豚能从其呼吸孔下面发出一种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就像是一种“咔嗒”声。这种声音以每秒300赫兹的频传播,在碰到物体后被反射回来,海豚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声音在其大脑里构建起一幅画面。

海豚的前额能把声音聚焦成一束声柱,像声波手电筒那样扫视前方。为了接受更多的信息,海豚还能提升它们发出的声音的脉冲频率,可以像X射线那样透视猎物。关于海豚的回声定位透视功能,许多曾与海豚一起游泳的人都有切身感受:海豚的回声定位在他们的骨骼里引起共振,仿佛有一股电流穿过全身,产生一种麻酥酥的感觉。

媒体也常常登载有关海洋遇险者引来海豚救援的报道。如何解释海豚的这种“见义勇为”行为呢?有各种猜测,其中一种从科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当海豚接近落水者时,其声纳系统会习惯性地对人的骨骼和五脏六腑进行透视,并且发现作为哺乳动物的人类在生理结构上与它们很接近,于是就把人类当成了自己的同类,从而进行积极的营救。

猫的“反光镜”

猫的视力敏锐,在光线很弱甚至夜间也能分辨物体,而且猫也喜欢在比较黑暗的环境里铺猎。猫的敏锐视觉与猫的瞳孔有很大关系。猫的瞳孔位于晶状体之前,能随外界的光线强度发生变化,从而控制进入品状体的光线。在白天日光很强时,瞳孔几乎完全闭合成一条细线,尽量减少光线的射人;而在黑暗的环境中,瞳孔则开得很大,尽可能地增加光线的通透量。猫的瞳孔的扩大和缩小就像调节照相机快门一样迅速,从而保证了猫在快速运动时能够根据光的强弱和被视物体的远近,迅速调整视力,对好焦距,锁定猎物。不过,猫是色盲,在猫的眼中,整个世界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

猫的视野很宽,两只眼睛既有共同视野,也有单独视野。单独视野没有距离感,共同视野有距离感。猫的一只眼睛的视野在150度以上,两只眼睛的共同视野在200度以上,而人的两眼的视野仅100度左右。猫只能看见光线变化的东西,如果光线不变化,猫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所以,猫在看东西时,常常要左右稍微转动眼睛,使它面前的景物移动起来。

上一篇:fortran语言复习总结下一篇:美德在我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