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考试之前

2024-04-09

在参加考试之前(精选8篇)

篇1:在参加考试之前

在参加考试之前,我常听到两种说法:中级口译太简单了,根本是没用的证,不如去考高口;中级口译太难了,只有高手才能拿到证。这两种说法都没错,对不同英语程度的人来说,中级口译的地位也不尽相同。我当初想到考中级口译并不是为了那一纸证书,因为我对于口译兴趣很小。想到报名完全是为了提高听力。上海交大去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65%的同学认为经过口译训练,听力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当时我在《外国语》上看到这篇论文,立刻想到通过中级口译提高我可怜的听力。复习之后我还发现,口译对拓宽词汇量尤其是生活词汇作用巨大。

首先你需要买中级口译的教材,一共五本《中级听力教程》《中级阅读教程》《中级口语教程》《中级翻译教程》《中级口译教程》,但是,这五本中只需要买三本,那就是《中级翻译教程(第三版)》,《中级听力教程(第3版)》,《中级口译教程(第3版)》,另外两本千万别买,和考试根本没关系,除了这三本,我还推荐买《中级口译真题解析》,《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附MP3)--新东方大愚英语学习丛书》,《英语口译资格考试分类词汇精编》。

书买好了,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在准备之前,先确定打算何时考中级口译。中级口译一年两次,一次在3月笔试(同年5月初口试),另一次在9月(同年11月初口试),笔试部分考点较多,可以去上海中级口译官网查找,在哪个城市报名就在哪个城市考笔试,但是你也可以网上报名,网上报名必须在上海考试。注意报名时间:9月的考试在6月报名,3月的考试在12月报名,一定要随时关注官网的通知。

中级口译的笔试满分250分,149.5分以上通过笔试。一旦通过笔试,你就获得了接下来四次参加口试的机会(即两年有效期),我推荐在9月参加笔试,因为暑假时间较多,而寒假有春节的干扰,复习不充分,很多人都会放弃3月的考试。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中级口译的考试内容及复习方法。

笔试部分共三部分,即听力、阅读和笔译。

听力占90分,包含听写填空,段对话及长对话,听译。

听写填空,英文叫spot dictation, 给400词左右的文章,抠去20个空,每个空需要填进去1~4个单词,文章只读一遍。这部分最重要的就是练习和预测了。反复的练习能够迅速提高正确率,而做这一题型的技巧就是预测。拿到一份试题,迅速阅读这篇文章,预测每一个空的词性和含义,最容易做错或漏听的是两个空格靠得很近的时候以及空格在一行行首的时候,在这时就要提前标出这些空,重点关注。

短对话和长对话也很容易短期提高。这部分只有选项没有问题,每一段对话只读一遍,结束的时候会在录音中给出问题,我做这一题的经验就是:记笔记。当然,录音开始之前可以根据选项预测对话内容,然后在听的过程中尽量记下信息(尤其是与选项有关的问题),在自己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对话类型,比如有“男生死都会去”类型(即男生怎么样都会不学习出去玩),还有“女生死都不会去”类型(即女生怎么样都不会不学习)„„

听译是很多人头痛的部分。听译一共十个句子,五个英译汉,五个汉译英,每个句子只读一遍。这一部分我的建议也是记笔记,如果记忆不是特别好,烂笔头还是管用的。当然,不一定要把完整的句子记下来,句子的前半部分可以速记,后半部分可以记在心里(因为忘得较

慢)。我听说过最囧的事就是有人把听译当成了听写,直接0分~

《中级听力教程》编排得非常好,题型与考试完全一致,这本书300多页,所以做完也差不多了„„

阅读部分(60分)是失分很多同时拉分很少的一部分。中级口译的阅读共6篇文章,400~500词,每篇文章5个问题,要求在30分钟内做完,通常选自《读者文摘》《经济学人》《时代》等流行杂志。阅读由于题量太大,题目又很刁钻,所以在这里我建议一定先完成笔译部分再做阅读,很多人卡在阅读上,最后一部分笔译100分全部丢掉。笔译是不能猜的,但是阅读可以,即使有一两篇没有完成,胡乱猜个答案也胜过失掉笔译的分数。

阅读出了一本教材《中级阅读教程》,实际上不太实用。这本书的文章长度及题型均与考试的题目相差甚远,所以我推荐买一些中级口译的笔试模拟题(昂立和新东方出版的均是很好的选择),其中的阅读题都与考试题型相同。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恰准时间,30分钟内做6篇,否则在考场上100%时间不够。做阅读时,先看题目,再看文章,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找出答案。

笔译部分(100分)是重头戏,也是最难抱佛脚的,完全是硬功夫。如果笔译不好,我建议老老实实翻译《中级翻译教程》上的每一篇文章,因为每年都会有这本教程上的原题出现在试卷上。有很多人总结笔译的技巧,但在实际考试的时候,考试者很难记起这些技巧。倘若能在平时练习时注意技巧(自己总结的最好),融入到日常的翻译练习中,笔译考试还是很轻松的。

这就是笔试部分的内容,占暑假复习的大部分时间。我当时是每天早晨赶8:00的公交车到金陵图书馆上自习,效果很好,如果附近有大学或者图书馆,我建议在公共自习室复习,效果显著。

在暑假期间,完成《中级听力教程》《中级翻译教程》及一本中级阅读的模拟题,转眼就开学了,在正式参加笔试之前,有十几天的时间,一定要每天做一套真题,把暑假做过的题目中的生词记忆一遍,《中级翻译教程》可以再翻一翻。

很快,笔试来了。

9月中下旬是笔试的时间,我去年是在南师大仙林校区参加的考试。考试时间一般在周日,所以周六下午一定要去看考场。由于笔试的听力部分是用收音机收听,需要去考场外调试好收音机。有些同学喜欢用四六级考试的头戴式收音机,我不推荐,这一类型的耳机容易接受干扰,造成考试中的麻烦。当时我没有收音机,就在淘宝上花28元买了个德生最简朴的一款,效果非常好。

考试那天要早点到,熟悉一下座位,要带上身份证和准考证。

去年我参加考试的时候,四周真是美女如云哪~怪不得教育部部长要去找南师大的女生跳舞~

考试时会非常紧张(当时我与四周的同学交流了一下),考完后通常会浑身湿透,大汗淋漓。

4月中旬,笔试成绩就会出来,可以用电话查询或者通过上海口译官网,准考证千万别丢,因为口试还需要它。中级口译满分250分,149.5通过,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分数正好是150,就暗自庆幸。实际上,上海口译官网为了赚取更多的口试报名费(200块左右哪),通常会把145~150之间的考生放行,因为他们知道,这一部分人口试通过的可能性很小。

一般说来,笔试在175分以上,第一次参加口试就能通过的可能性较高。

下面来谈谈口试的准备。

考试有两部分:口语和口译。口语是给定一个话题及相关提示词,做3分钟的口语表述(这部分很简单,之后会谈到)。口译无疑是重头戏了,这也是整个备考最重要、最难的部分。

口译部分需要哪些准备呢?

首先需要一定的词汇量,这必须在展开笔试之前或者笔试复习过程中准备。口译题有一定量专有词汇,之前提到的《英语口译资格考试分类词汇精编》足够应付了,一本小册子,内容也不多。但有专门词汇还不够,口译中的大量一般词汇还需积累。我极力推荐刘毅编著的《刘毅词汇》系列,共4本,分别是基础词汇、5000词汇、10000词汇、22000词汇。这套单词书的最大特点就是编排不按字母表顺序、有英文释义(基础分册中没有)以及例句。背单词的过程非常轻松。参加中口口试,背完前两本就可以了。

除了词汇,听力也非常重要。要进行口译,必须先听懂了啊~听力我认为以美音为主,这几年的中口题中美音占了多数。我首先进行的是慢速VOA的听写,听写完一整本,听力提高了不少。如果不是英语专业的人,STEP BY STEP是提高听力的好教材。实际上,在准备笔试的过程中,多数人的听力已经得到了大幅提高。

中级口译的口译部分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英译汉2篇文章,分8次读出(每次1~2句),汉译英亦相同。每一次录音之后会有一定时间的停顿(15秒左右),在此时你必须翻译、口译。

中级口译的课本(梅德明编著)较难复习,如果上了辅导班,有老师放录音、做口译练习,那再好不过了,此外有个搭档也是个好选择。两人轮流暂停录音(课文很长,每次只能口译1~2句),另一人口译。如果以上两个条件都没有,那就把这本书当作一本积累词汇、句型的参考书,仔细学习一遍吧~

重头戏是:《新东方中级口译必备80篇》。我可以保证,背完这80篇,在考试中绝不会有陌生的句型。新东方的这本书包含了所有口译可能出现的主题、句型,但它的录音没有停顿,只能去背,不适合做口译练习。

真要做口译练习,还是选择真题较好。历年真题的MP3在市场上并无销售,想买的话可以上淘宝,不过我寒假买了一套,如果想要的话,可以留下邮箱。

怎么做口译练习呢?

一开始我没注意到速记符号的重要性,后来我才发现,速记符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之前我整理了一份速记符号,但丢在家里了。。不过,大家可以去搜口译速记符号,会有很

多提示,选择适合自己的,加以整理,最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我的记忆方法是:用录音笔录下所有速记符号的完整词,再播放自己的录音,根据单词写出速记符号。关键还是在练习口译时运用进去。

准备口译时最好有个安静的房间,能够大声说话,(图书馆自然不可以),再准备一个能够外放的MP3(没有的插喇叭),一叠纸。

做英译汉练习时,速记非常重要,多数人的英语听力水平较低,速记能够帮上大忙。而坐汉译英时则相反,心记更有效果。

做了大量练习之后,进行归纳,相同的题型可以归为一类,比如:欢迎词、环保、世博会„„ 口试的报名一般在笔试成绩出来之后,口试的考点有四个:上海、南京、宁波和武汉。在哪个城市报名就要在哪个城市考试,网上报名在上海参加。

我让家人在南京报了名,5月15日考试。这里我想说,如果你的城市没有上海口译的考点,一定要有奔波的思想准备。

5月14日,我风尘仆仆地从兰州赶回家,来不及吃美味佳肴,立刻冲进书房开始疯狂做口译练习。口译需要大量的训练,而在考试前的大量练习能让你的耳朵“熟悉”英语,熟悉口译过程。

5月15日中午,我到达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大门前人烟稀少,一走进去,我才发现黑压压地人群早已聚集在教学楼——考点前。一张极大的考号表贴在侧面的墙上,需要仰着头看。我一对准考证,在第一个候考室。

又想到一点:在整个口译考试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弄丢任何准考证!报名、考试、查分、办证都少不了!

候考室为阶梯教室,考生足有180多个,老师在讲台前声音很小,所以一进教室必须立即坐在前排。老师会随即报考生的口试号,第一排空出来,被分成十个座位,即一至十组。中口的口试是将学生分组,一组10人,根据一组内的情况,一般每组会有1~2人通过口试。所以,我坐的那个位置(2组)之后的9个人都是我的竞争对手。

我等了10分钟左右就被叫到号,在第一排等待的时候,左边一位面容娇好的女生直拍着胸脯说她非常紧张,随便参加的笔试,竟然过了,之后也没准备口试,连口试的题型也不知道。

接着,一位大妈将我们领进一间小教室,十个人随便找座位坐下。一个香味扑鼻的女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纸。这便是口语试题了。

同一天的中口考试,口语、口译题有4~6组,所以即使有人参加了考试,他所做的题也不能保证是下一个人要面对的。

口语有三分钟时间准备,我拿到的题是新兴职业,试题中给出了所有提示点,但是考卷上不能有任何笔记。多亏我早有准备,取出口试准考证(很大),在背面写重点,我还拿出牛津

高阶(口试可以带词典),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查一些不确定的短语,一切都准备得很顺利。(事实上是我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口语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因为在口语考试过程中,老师并不注重内容,而是考生的发音、句子的连贯性。可以再考试一周前开始做一些真题。

三分钟之后,老师把我们带到一处走廊,每一件教室前有一把椅子,供考生休息。教室隔音效果很好,根本听不见里面的内容。

前一个考生出来,我便闪了进去。

在靠窗的位置最前排拼了两张课桌,两个老师坐在一边,面前放着录音机,对面就是考生坐的地方了。

我说了“老师好”,赶紧坐下。课桌上放有一叠A4纸,用来做速记,但是只能在下半部分做笔记,上半部分有考试要求。考试没有提供笔,多亏我带了。

把口试证和身份证给老师检查之后,考试正式开始。

老师示意之后,口语考试开始。我根据口试准考证背面内容开始讲,非常顺利,说了一分钟左右,老师便示意我停下,开始口译。

口语的考试时间本来为3分钟,不过多数老师只会听1~2分钟,(也不排除有要求严格的)。

口译开始,第一部分是一篇祝酒词,早已在新东方的书上看得烂熟。下一部分是股票。有一个短语“warm market",我不确定能否译成“暖市”,联想到主题是股票,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译成了“牛市”。在口译过程中,连贯性非常重要,千万不能卡主,即使没听清内容,也要根据主题编一些内容。

口译持续了10分钟左右,顺利结束。

据说,如果老师问到考生是哪个学校的,这个考生的通过可能性就极大。不过他们没问我。

整个口译考试结束了,口译的整个复习过程比最终的结果重要得多,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这样的考试来敦促学习。中级口译的优势在于它包含了听力、阅读、笔译、口译、口语,对提高英语水平非常有效。走出考场,一身轻松啊!一个月时候,成绩就会出来了。之后在上海口译官方网站网上办证,需要银行卡。

篇2:在参加考试之前

首先,你得掌握用人单位的第一手资料,把公司背景以及工作内容都了解清楚。用人单位的规模、主要负责人、经营项目、产品结构、销售方式等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在面试时,用人单位可能会问一些相关的问题,你表现出对用人单位及相应的工作非常熟悉,可能会得到主试的好感。

其次,要打扮一下自己。打扮要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宜。如男士一般要着西装,打领带,但天气太热或太冷就不要穿西装,以免出洋相。衣服要干净整洁,头发梳理整齐;女士要穿浅一点的服装,化妆不宜过浓。男士切忌身穿大短裤,脚穿拖鞋,给人一种懒散、毫无朝气的感觉,女士切忌身着超短裙,给人留下轻浮的印象。

最后,需整理好和携带身份证、学历证、学位证、职称证、荣誉证书等有效证件及照片、简历相关资料。如何看待面试:

单位招人时,出于自身的利益,总要在应聘者中进行挑选,找出最合适的人才为本单位效力。他们要尽量多地收集信息,对求职人员进行考察。经过初步审核以后,用人单位对比较满意的求职者要进行面试,以更深一步对求职者进行了解。

你可能有优秀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超人的才能,但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推销自己,让招聘单位认识到你的价值,就可能会在面试时被淘汰,在求职竞争中归于失败。所以,在求职过程中,要重视面试。

面试是一种交流,不是乞求人家给你一个岗位,也不是你去检查用人单位的情况。在面试时,你不能表现得傲慢,也不能表现得软弱,既要表现出自信,又要表现出谦恭、热情、真诚的态度。在整个过程中,客观地回答问题,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参加面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加面试时,要提前一点时间到达面试现场,以5分钟为宜。这样,一方面你可以熟悉一下周围环境,不至于出差错;另一方面,经过几分钟的适应,你可以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主考官面前。到达面试现场太早,会使人认为你过分焦急,使接待人员或主考人员因此感到不自在,你也可能因为等待时间太长而失去最佳状态。千万不要迟到,面试时间通常是事先安排好的,迟到有可能使你失去一次就业机会,至少你会给人留下一个不好的第一

印象。一旦因某种特殊原因迟到了,你一定要采取措施,如给主考官打电话,解释清楚原因,并征求你是否可以晚些到达或重新安排一次面试机会。

面试过程中,要严格守时,假如约定面试时间为15分钟,你就1分钟都有不要超过。回答问题要扼要简短,切中要害,富有新意,回答一个问题最好不要超过两分钟。面试的这段时间,较合理的时间分配是你花一半时间听、一半时间说。如果你说的时间太长,谈太多自己的事情,会显得你不太在意用人单位的需要;如果你说的时间太短,会让人觉得你太腼腆或有所保留,以后很难共事。

交流时,尽量避兔使用方言,以免给对方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不断地援引一些专业术语,也不要说出一些非正式场合使用的语言,让别人听了以后以为你是在卖弄水平、素质差,从而对你形成一种不好的印象,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说话时,语速快慢要适当,太快会听不清楚,太慢会给人心漫不经心的感觉、令人反感。回答问题时,不要大着急,要看对方是否还有补充,把对方的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搞清楚,然后回答问题,以免闹出笑话。当你听不

清楚或主试人员提的问题比较尖刻时,反问的用辞和语气要得当、要有针对性,尽量体现你的风度和智慧。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你始终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兴奋时不要手舞足蹈,话不投机时不要面红耳赤。总之,在面试时,你表达要清晰,理解要正确,得有风度。

篇3:评析《在亚当之前》的归化翻译

1 四字格的使用

归化译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四字格的运用。四字格也称为四字结构, 是现代汉语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其特点是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节奏匀称、音律优美。四字格包括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和反复锤炼的结构严谨的成语, 如:厚积薄发、安之若素, 同时也包括生活中随意组合、结构相对紧凑的四字组合, 如:分分秒秒、青山绿水。文学翻译中如果能够把丰富的内容、复杂的概念和鲜明的形象恰当地凝练在四字格中, 会让读者感觉文字气势非凡、分外精神。

1.1从内容上看, 使用四字格措辞精炼、言简意赅

汉语中四字格特点之一就是概括性强, 运用恰当会显得凝练贴切。

例:For instance, there is no doubt whatever that my mother and I were treed by the wild pigs and fled and fell in the days before I made the acquaintance of Lop-Ear, who became what I may call my boyhood chum.And it is just as conclusive that between these two periods I must have left my mother.

译:比如说, 我和妈妈被野猪逼得爬上树, 逃命时从树上摔下, 这些事情发生的年代毫无疑问是在我认识“垂耳” (我们后来成为莫逆之交) 之前。我是在这两个时期之间离开妈妈的, 这一点也是不容置疑的。

译文简短的两句话中使用了三个四字结构:毫无疑问、莫逆之交和不容置疑。毫无疑问和不容置疑铿锵有力, 加强了肯定的语气。莫逆之交言简意赅, 恰当的形容了“我”和“垂耳”之间的亲密关系。

例:The months came and went.The drama and trag-edy of the future were yet to come upon the stage, and in the meantime we pounded nuts and lived.

译:日月如梭。还有许多悲欢离合剧要上演。

日月如梭, 四字结构简单明了, 让人不禁感叹时光飞逝。悲欢离合, 体现了汉语的高度概括力, 大喜大悲, 几分几合都跃然纸上。

1.2 从形式上看, 使用四字格译文整齐通顺、结构紧凑

例:It was at this stage in my reasoning that I began to see the light.And quickly the light burst upon me with dazzling brightness, illuminating and explaining all that had been weird and uncanny and unnaturally impossible in my dream experiences.

译:推理到这一阶段时, 我开始有所领悟。很快, 我便茅塞大开, 心中豁亮, 梦中那些荒诞无稽, 违反自然, 不可能的东西都昭然若揭了。

原文中首句采用了强调句式, 第二句中light一词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一个with引导的介词短语和两个现在分词短语表伴随, 语言流畅、一气呵成。廖教授在翻译时恰当地调整了语序, 有所领悟、茅塞大开、心中豁亮、荒诞无稽、昭然若揭, 连续的四字格的使用完整地体现了原文通顺、紧凑的效果。

1.3 从文化意象等值转换方面看, 使用四字格原文形象在译文中生动鲜明

四字格形式简短但内涵丰富, 并且可以形象鲜明地体现原文的意境, 增强译文的感染力。比如:用“风起云涌”来描绘新事物不断涌现、势不可挡, 用“草木皆兵”来形容人的恐慌、害怕, 四字格的使用具体、形象。

例:They had come out proudly from their refuge, and we surrounded them in an admiring crowd.Then the young fellow’s mother broke through and fell upon him in a tremendous rage, boxing his ears, pulling his hair, and shrieking like a demon.

译:他们俩得意洋洋地从洞里出来, 立即被我们像众星捧月般团团围起来。这时, 那小孩的妈妈闯了进来, 怒气冲天地向儿子扑去, “叭、叭、叭”地给他几耳光, 扯他的头发, 口中发狂似地尖叫。

在此句中, “众星捧月”和“怒气冲天”两个四字格的使用都很好地做到了文化意象的等值转换。“we surrounded them in an admiring crowd”如果翻译成“我们一群人心怀敬仰地将他们团团围住”尽管也可以达意, 但语言不免平淡、拖沓。而“星”、“月”两个具体的客观事物本身就很好地体现了一定的主次关系, 又添一个“捧”字, 崇敬的心情跃然纸上, 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不禁让人感叹译者功力的深厚。“怒气冲天”一词也将妈妈愤怒的状态译得惟妙惟肖。

2 习语的运用

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一文中, 作者对习语下了定义:“习语是人们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 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就其广义称谓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俚语等。”习语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大量存在于英、汉两种历史悠久的语言中。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文化差别, 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 很多习语形象鲜明、表达精练、甚至富于哲理。在廖教授的译作中, 多次采用归化翻译的策略, 充分利用了汉语习语的优点, 使译文神形兼备。

例1:Caution was thrown to the winds;forgotten was the will to live of my flesh.

译:早把小心谨慎抛到了九霄云外, 忘记了贪生怕死。

例2:Undoubtedly, had nothing happened, we would have soon mated, for our liking was mutual;but the something did happen.

译:要是一帆风顺的话, 我们无疑很快就进了洞房, 因为我们情趣相通。但天有不测风云。

例3:In the intervals of pandemonium, each chattered, cut up, hooted, screeched, and danced, himself sufficient unto himself, filled with his own ideas and volitions to the exclusion of all others, a veritable centre of the universe, divorced for the time being from any unanimity with the other universe-centres leaping and yelling around him.

译:每当喧嚣平息下来时, 大家如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有的哇啦哇啦地讲话, 有的插科打诨, 有的学猫头鹰叫, 有的尖声高叫, 有的手舞足蹈, 大家各得其乐, 按着自己的想法, 由着自己的意愿, 一个个目中无人, 每一个人都是宇宙名副其实的中心, 暂时与他周围的蹦蹦跳跳、又吼又叫的其他宇宙中心脱离了一致。

无论讲何种语言, 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社会经历等方面必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因此, 英语中的一些表达可以直译成汉语的习语, 在这种情况下译文和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 如例1所示。

而有些情况下, 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 使用习语翻译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 可以将原文的形象用一个读者熟悉的形象来替换, 从而传达原文的语用目的, 译出隐含意义, 如例2所示。

在例3中, 用“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这一习语翻译采用了常见的增词法, 但遵循了“增词不增意”这条金规玉律。原文中并没有完全与之对应的某个短语表达, 但灵活地增加这一习语用来形容当时喧嚣吵闹的场面, 生动、传神。

3 结语

文学翻译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的转换, 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阅读好的文学作品, 人们既能获取一些知识, 又能产生强烈的情感活动, 从而得到审美愉悦。廖教授在其翻译的《在亚当之前》这部小说中多处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运用大量的四字格和汉语习语, 使语言表达简练生动、地道传神, 不仅译出了原著的意义, 表达了其内容的精髓, 更使作品的表述符合译入语的要求, 让译文读者对作品的反应尽量和原文读者一致, 堪称佳作。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李洪太.英汉翻译中的四字语结构[J].大学英语, 2000 (2) :46-47.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程瑞娟.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J].宁德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3) :58-61.

篇4:在参加考试之前

这是1984年,罗纳德里根和垫肩还风靡一时。我还在努力寻找自我,身边有家人陪伴,有闺蜜相助,有性感的新生。

片名: The Carrie Diaries

导演: Miguel Arteta

编剧: Candace Bushnell / Amy Harris

主演: AnnaSophia Robb / Stefania Owen / Austin Butler

制作人: Miguel Arteta/Candace Bushnell /Josh Schwartz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首播日期: 2013-01-14

季数: 1

集数: 13

单集片长: 40

坎迪斯·布什奈尔的翻身仗

2013年最新美剧《凯丽日记》是HBO的知名美剧《欲望都市》的正统前传。因此,谈这部美剧就不得不提幕后的操刀手坎迪斯·布什奈尔。她是《纽约观察家》的专栏作家,全球畅销小说《欲望都市》的作者。《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她:“坎迪斯·布什奈尔是她那个城堡里狡猾而又淘气的观察家。”

电视剧《欲望都市》给布什奈尔带来巨大的成功与荣耀,然而之后,她却很难超越自己。卧薪尝胆之作《口红丛林》是她的第四部作品。这部作品,既有创新,亦有延续。《口红丛林》不再纠缠于《欲望都市》中大龄剩女的情感难题,转而关注摩登女性的职场抱负;“寻找Mr.Big”的口号已成为过去时,“做自己的Mr.Big”才是无上准则。剧中的三位女性在《纽约时报》“纽约最有权势的女人”排行榜上分列第8位、第12位和第17位。 而作者本人也恰恰是她笔下“权势女人”的最佳诠释:美貌、时尚、耀目,为人友善、宽容,有一干女性闺密。即便被好友戴伦·斯达的《女人帮》大大地涮了一回,也隐忍不发,低调处之。虽然也跟不少名流约会过,但仍兢兢业业写作,并以写作为自己立身。然而勤奋归勤奋,现实却是无情的。《口红丛林》虽然叫嚣得厉害,收视却差强人意,结果《口红丛林》和跟它同期打擂台的《女人帮》一齐在第二季被砍。

对新编剧来说,被砍很正常,但布什奈尔显然有些接受不了。因为被砍意味着失败,意味着你不再受欢迎——这恐怕才是名利场上的社交女王最接受不了的。还好,布什奈尔不是那种知难而退的女人,在纽约这座水泥森林生存下去,必须要越挫越勇,然而好莱坞也有一则不成文的潜规则,一个人只许砸三部。布什奈尔必须珍惜别人给于她的机会。所以翻身之作,她为了赢得更稳健些,她开始向后看,希冀着能和自己的成名作《欲望故事》一起捆绑上天堂。

鉴于《欲望都市》的四位女演员的年纪加起来过了200岁,以及凯莉和Mr.BIG纠缠十多年的感情以婚礼告终,所以拍续集的可能性极小。可是擅长打造少男少女时尚偶像剧的CW电视台用拍前传的形式让《欲望都市》进行了一场逆时光进化,故事将瞄准1984年的凯莉· 布莱德肖,只有16岁的她在康涅狄格州郊区的高中生活,以及之后初到曼哈顿的新鲜体验。为了吸引新老观众,该剧还了起了一个特别俏皮的名字:《凯丽日记》

纽约欲女初长成

《凯丽日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年代剧”。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正如女主角在剧头的自述,“这是1984年,罗纳德里根和垫肩还风靡一时。我还在努力寻找自我,身边有家人陪伴,有闺蜜相助,有性感的新生。”作为《欲望都市》的前传,故事将将回溯到“欲女”凯莉的高中时代,讲述这个80年代的青春期少女对爱情、友谊、性、家庭的最初困惑。

故事从凯莉的母亲去世,她将在父亲的独自养育下成长开始说起。17岁的凯莉感情细腻,有一个名叫基德的男朋友,不过这段感情并不顺利,两人到了分手的边缘。为了实现作家梦,凯莉离开了故乡来到纽约创业,也正是在那里,她遇到了一生的好朋友。好多人看《欲望都市》,爱上的不仅仅是四位主演,而是爱上纽约这座“欲望都市”。《凯丽日记》无疑也有这种企图。纽约的光怪陆离与繁华时尚第一时间迷倒了凯瑞,初到大城市的她爱上了曼哈顿的生活方式和现代气息,并不顾一切的加入了这场时尚传说。

有人说,“1998年至2004年,单身的美女作家凯瑞在HBO的热播剧《欲望都市》中,用她昂贵高跟鞋所踩出的每一记鼓点都被观看这部剧集的女人们记下。那声音,就是关于欲望的进行曲。直到现在,她们都牢记:达成欲望的最好武器是由承载着欲望的鞋子、提包、外套、耳环、项链来组成。”

这些时尚符号在《凯丽日记》均有淋漓尽致的展现。时尚影视作品从来都是时尚的驱动力,从《欲望都市》到《绯闻女孩》都在华服名牌的营造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些绚烂斑驳和不顾一切的引人注目,挑逗的是每一个女性内心蠢蠢欲动的梦想,凯丽的高跟鞋与衣服比她的爱情更为动人,名牌包包和英伦范儿比情节来得更有吸引力,既然如此,老套的麻雀变凤凰的故事,灰姑娘遇到王子的爱情,则可以在不同种类时尚华服的再包装下、再繁衍中,名正言顺的变身为不同凡响的吸金大户。然而,如果展示时尚,如果能拍出时尚的生命与呼吸,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还记得《欲望都市》最后一季中,当凯瑞在巴黎迷失了自己,她拼命翻找自己铭牌的项链,却始终找不到;就像她拼命想支持老公,却在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上迟大到。最终在DIOR的小侦探包里她找到了自己的项链,一下子有了重回纽约的勇气和力量。

《凯丽日记》也在竭力展现时尚背后的生命力。凯丽没有项链,但她有一只去世的妈妈送给她的包包,当她在妹妹的闺房里找到时,包包已经被指甲油染了一块彩色的污迹。她想向妹妹大发脾气,事实上却发现,妹妹也和她一样思念妈妈。包包不过是思念的一个凭吊。凯丽不仅原谅了妹妹,而且变废为宝,把包包洒满彩色的指甲油,并且写上凯丽的名字。这种设计,与《欲望都市》里的铭牌项链如出一辙。

不管是40岁的凯丽,还是16岁的凯丽,她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花团锦簇,而是通过物质来确认自己的精神世界。她们在纽约寻找的也不是一只高跟鞋或一款限量版的包包,而是最真实的自己。

收视差强人意,

尽管《凯丽日记》郑重其事的打出了《绯闻女孩》幕后设计团队的大名,更详尽展现了“少女凯莉”的各种造型对比,80年代的流行元素在蓬蓬裙、波点衫、亮片装上精美体现,时下流行的复古风潮进而呼之欲出,本剧在时尚感染力上的野心可见一斑。不过,拥有此番野心的《凯丽日记》于诸多时尚剧珠玉在前的压力下,显得有些争议,外媒认为本剧略显山寨廉价,华服设计毫无借鉴性和养眼度,整体缺乏大牌剧气场。比外,女主角没有观众缘、没有过硬情节,以及过于夸张而平庸的上世纪服饰挑战现代人审美而遭到诟病和腰斩。

欲女之一“夏洛特”的扮演者克里斯汀·戴维斯就放话说:“我对《欲望都市前传》没兴趣,我们就是我们,之前的电视剧里已经把我们的历史讨论个够,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还要炒冷饭?更奇怪的是,其他演员来演我们,感觉莫名其妙。”莎拉·杰茜卡·帕克也不屑的说:“即使前传拍成电影,和《欲望都市》也没什么关系,新电影不可能做到人物重现。”事实证明,《凯丽日记》确实很难复制成功。首播成绩单出炉,160万的观看人次比CW电视台的预期低了近30%。这样低靡的成绩,看来第二季很难顺产了。

篇5:毕业考试之前

在毕业考试的前一周,把我们班的几位老师忙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来给你说吧。

事情的原因的这样的:在临近考试的十几天,我们班就想有瘟疫一样,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都说肚子疼,有许多同学都去打点滴,可是只有少数同学恢复了健康,其他同学还在喊肚子疼,最后,老师也没有办法了,这件事惊动了校长,校长叫来了卫生院的人,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经过诊断,发现有一名同学是阑尾炎,需要立即动手术。这可急坏了老师们,怎么在这节骨眼上动手术,下周就要考试了,唉!这怎么办呢?过了一会儿,老师们终于冷静下来,魏老师决心查清事情的原因,这下老师就没心思上课了。

在今天上午这节课,老师没有上课,而是在问我们这几天的生活的情况,有没有吃错东西,许多天下都说是伙食团,老师说:“其他班都在伙食团吃,都没有问题,怎么就我们班有问题?“这种推测立即被否定了,几天过去了,班里风平浪静,可好景不长,又有许多同学说肚子疼,一检查,又有一位是阑尾炎,着一下可把我们下惨了,都害怕自己得阑尾炎,影响考试,于是,就有人说自己千万别的阑尾炎,还有人开玩笑说别人一不小心得了阑尾炎,不用考试,直接念初中,多好啊!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成真的了,又有一位同学得了阑尾炎。

篇6:考试之前

六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快要毕业咯.有想过考什么中学吗?我相信你们每一个都是想考上好中学的.想考好中学必定要做好复习.

首先,语文是主科,一定要多读,多看课外书,增加课外阅读知识,增长见闻.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阅读文章的时候,收集到有关的资料,就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阅读时为了加深理解,需要收集资料;写文章.进行口语焦急以至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通过书报杂志查阅资料,还可以上网查阅.查阅资料时要明确查找的方面.学会浏览,把需要的资料找来,还有可以摘抄,或剪贴下来.另外,调查采访,进行实验,观看音像资料等,也是收集资料的方法.我们要学会这些方法,提高收集资料的方法.我们要学会这些法,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逐步养成注意收集资料的习惯.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都要复习,因为毕业考试的内容是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是第二主科,一定要课后自己做习题,增长口算心算的才能.英语要多记单词,最宝贵的是记忆力.

最后,祝你们考到好学校!

篇7:考试之前

紧张的复习结束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心里总有一种信念:一定要考好,努力复习。一份份卷子做了又做,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期中考试”。 在考英语的时候,听完了录音,做完了听力题;紧接着做笔试,哎呀,糟糕!这道题不会,仔细一看,嘻嘻,老师讲过,便赶快做了。看来,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呀!

后面有一道题不会做,我可是仔细看了。这时,老师的话在我耳边回响:“不会的题空住,先做后面的,做完了,再来想这道题”。我便赶紧往后做,一份卷子做完了,想起那道题不会做,便开始想,想呀想,哈哈,答案出来了。高兴地我伸手做了一个“耶”的手势。 考语文的时候,一看,这些题老师都讲过,那可也不能马虎。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了语文卷子,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哇!有了个错题,我连忙改正过来。好险哪!向你们透露一个小秘密,我作文写的是《我喜欢的小金鱼》,把两张都写得满满的,肯定能得分。

后来,我又检查了几遍,不过也不能确保是万无一失。考数学的时候,我是好高兴,我呀,都会做。我满面笑容地把这一份题做完了,检查了三遍,有两个错题,纠正过以后,啊!考试结束了,我把卷子朝上面来一个“空中翻跟头”把卷子交给了老师。考完试我们又回到教室,听老师布置完家作,就离开了教室。回家的路上,我在想:这次考试能否给家长、老师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能考到95以上吗……太多的问题缠绕着我,渐渐地,我到了家,便一头栽倒在床上,开始了甜蜜的梦……

篇8:在参加考试之前

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语文建设》和《语言文字报》杂志联合全国14省市32所学校发布的《聚龙宣言》, 响亮地喊出了“语文教学必须求真务实”,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装、不演、不做作”, 学生在课堂上要“真读、真说、真对话”。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也深有同感。虽然影响小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单从操作的层面看, 教师的“备课”是最重要的因素。贾志敏老师在《语文课堂拒绝表演》一文中指出:“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功夫要下在上课之前。”因为备课是上课的准备, 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是备课方案的具体实施, 是备课方案的有效落实。那么,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 语文教师备课要关注些什么呢?

一、备课要内化文本, 注重多元解读

内化文本, 即深入解读文本, 是语文备课的初始步骤, 也是语文备课的核心内容, 更是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出现偏差或者谬误, 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 那么可以肯定地说, 教学就难以有序进行, 教学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内化文本, 即教师要把握文本的特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思想, 注重多元解读。即文本的情节安排、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经典作品, 其内涵往往是多元的。人们常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以为小学课文简单, 主题一目了然, 没有多少内涵。其实, 许多课文内涵并不简单, 值得反复回味。例如《田忌赛马》, 其内涵我们可以从孙膑的角度解读:善于观察, 善于分析, 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百胜;可以从田忌的角度解读:要虚心听取意见, 善于总结经验,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可以从齐威王的角度解读: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还可以从现实的角度解读:我们可以对第二场比赛重新认识, 因为这是违反比赛规则的, 是不公平的竞争。课文前面不是明明写着“上等马对上等马, 中等马对中等马, 下等马对下等马吗?对文本内涵的把握, 我们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 但不能远离文本, 随意曲解。如有教师在教学《南辕北辙》时, 引导学生肯定“南辕北辙”的行为, 称赞赶车人有自主精神, 敢于大胆实践和创新, 这显然是违背文章主题, 远离文本的。

二、备课要明白编者意图, 把握训练点

备课时多数教师侧重于作者的写作意图, 比较忽视编者意图。我们应该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体现的是思想内容方面的, 而编者意图呢, 除了思想内容外, 更多更主要的还是运用语言的能力等基础知识方面的要素, 同时也还体现了文本之间、单元之间的联系, 知识点的分布等等, 因此明白了编者意图, 方能正确把握教学的训练点。语文出版社的唐飞老师在《语文课要真教语文》一文中指出, “真备语文”应做到三点:第一, 教师要“读通”、“读熟”课文, 要做到“烂熟于心”;第二, 教师还要“读懂课文”。课堂阅读教学, 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第三, 教师备课时还要熟悉班级学生的“学情”, “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他还说:“课堂教学由于教学对象、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 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可谓瞬息万变。这便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修改, 适时调整自己的备课。”

三、备课要定位情感基调, 净化学生心灵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 不论是写人的、记事的, 还是绘景的, 都渗透着浓浓的感情。但是, 感情的基调是非常丰富的, 正如歌曲的调子是多种多样的一样。有的深沉, 有的热烈, 有的悲怆, 有的凄惨, 有的粗犷, 有的细腻……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有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 也才能让学生披文入情, 深入其中。毫不夸张地说, 调定准了, 就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高效地达成目标, 反之则事倍功半。例如《再见了, 亲人》是一篇情感丰富的课文,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当大家要分手的时候, 难舍难分, 这种感情应是崇高的, 情感的基调应是“依恋的”。而某教师在教学时却让学生表演, 像小话剧一样。志愿军和小金花一组, 志愿军和大娘一组……一节课热热闹闹, 嘻嘻哈哈, 把这么好的一个作品全破坏了, 学生还能受到什么情感熏陶?其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四、备课要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兴奋点

了解学生也是教师备课的核心内容,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 备课才有针对性, 教学时也才能对症下药。反之, 不了解学生的教学肯定是盲目的, 效率肯定也是低下的。早在两千多年前, 大教育家孔子就注重了解学生, 根据学生的特点, 他不是也提出了要“因材施教”吗?

今天实施的新课改,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但不管怎么说, 教学总是师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教师只有充分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庭背景, 现有的知识水平, 个性心理 (如志趣、爱好、性格) 等等, 了解了学生, 也才能备出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课。在课堂上, 教师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兴趣, 成为真正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真正实现“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因为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课堂上的开课、讲解、提问、质疑、应变等诸多技巧, 无不有赖于对学生的研究、了解。

五、备课要精心预设, 选准切入点

豪不夸张地说, 课前预设十分重要, 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 怎样进行课前预设呢?简单地说就是要紧扣文本和学生实际。

(一) 要善于借鉴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借鉴参考资料, 借鉴他人成功的设计, 可以给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无疑是课前预设的一条捷径。但不能把参考资料当成金科玉律, 把他人的设计当成经典照搬。因为教师的教学特点各不相同, 学情班情也各不相同, 因此对参考资料, 对他人的设计, 我们要以鉴别和挑剔的眼光学会筛选, 筛选出最适合自己教学也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设计, 不做参考的奴隶, 不对他人的设计盲从, 应该创造性地吸收, 取他人之长, 补自己之短。

(二) 要选准切入点

朱华贤老师在《容易被忽视或曲解的若干备课要素》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师的备课, 除了要自己内化文本外, 还肩负着一个特殊的任务, 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消化文本。如何迅速有效地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呢?那就是教师在备课时, 要通过深入解读文本, 努力寻找一个既能激发学生兴趣, 又能贯串全文的最佳切入点。如《劳动的开端》, 这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 有教师抓住最后一句“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以“哪几方面表现出了艰难”为切入点, 要学生围绕“艰难”来学习课文, 这无疑是非常恰当而巧妙的。若按照行文的顺序切入, 学生很难迅速地进入文本, 也显得十分平淡。我认为最佳切入点的选取, 离不开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经验, 更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仔细审读文本, 理清脉络, 把握结构, 品味情感。

(三) 要理清教学思路

思路明晰的语文课才可能是有效或者高效的。写文章要讲“凤头, 猪肚, 豹尾”, 讲起承转合, 教师的教学也一样, 要讲起承转合, 有一个明晰的思路。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 安排自己的教学流程。例如某教师在教学《珍珠泉》一文时, 采用“初读谈印象、提问题——深读赏文字、悟景美——精读学语言、重积累”的思路, 层层推进, 教师上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上一篇:教学技能分类及评价标准下一篇:抹不去的回忆开头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