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分析

2024-04-21

探春分析(共8篇)

篇1:探春分析

从与探春有关的意象来分析其人物形象

摘要:贾探春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荣宁二府中独具一格的女性。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到了很多和探春息息相关的事物,这些事物的出现都不同程度上暗示了探春的性格和命运,本文拟从这些意象着手,来分析探春这一人物形象。

关键词:探春,意象,形象分析

《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眼中探春的形象是“ 削肩细腰, 长挑身材, 鸭蛋脸面, 俊眼修眉, 顾盼神飞, 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个简短的肖像描写, 不仅点出了探春的美貌, 更凸显出探春确实是非等闲之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诸多意象赋予在她身上。比如,大理石案,芭蕉客,白菊,玫瑰花,风筝,柳絮等。这些不同特色的事物和探春的言行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本文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具体分析探春的性格特征和命运悲剧。

一.大理石案,颜鲁公书法——男子的硬气与理性 在探春的秋爽斋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 左右挂着一幅对联, 乃是颜鲁公墨迹”。红楼梦里,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捏的骨肉。和女性的“柔”相比,男性的特征则为“硬”。像大理石案这种方正冷硬之物和颜鲁公书法的苍劲力道,似乎来代表男子更合适,然而它却被探春纳入屋中。这张大理石大案的冷硬的线条和恒定的温度,代表着探春性格中冷和硬的成分,那副颜鲁公书法的恢弘气势,代表着她的端庄大气,而这些特质突出表现在她理家的事情上。尤其是在舅舅赵国基的死亡抚恤金问题上。小说第五十五回有这么一段话:“若办得稳妥, 大家就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 不但不畏伏, 一出二门, 还要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接手二奶奶王熙凤的摊子,作为庶出的女儿,探春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拿来与王熙凤作比较。府内人多嘴杂,稍有不慎,她苦心经营的主子地位就会崩塌,就像二姑娘迎春一样被奴才欺负到头上。然而,她毕竟不是“二木头”迎春,她是眼尖嘴快心直的“三刺玫”。刁仆们的为难,只能是刺激她性格中谨慎耿直严厉的成分的一剂增强剂。面对吴新登媳妇的为难,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到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风姐姐还不算厉害,也就是算宽厚了!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在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反像我们没主意了。”探春以其精明和干练,轻而易举地回了吴新登媳妇一军。成为奴才口中能和王熙凤这个“巡海夜叉”相匹敌的“镇山太岁”。即使是面对生母赵姨娘的强烈不满,她也能无私无惧,坚定立场。她的硬气在面对她瞧不上眼的人的时候鲜明的展现出来。

在贾探春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属于男性的理性光辉。贾府的主子丫鬟,个个是吟诗作乐,能酒能文,满足于府中的伊甸园式的生活。作为贾府脂粉堆里的佼佼者,探春是唯一一个看到贾府泡沫般的繁荣,意识到并预言贾府衰败的人。她对抄检大观园的王熙风等人冷笑道:“ 你们别忙, 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 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 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 若从外头杀来, 一时是杀不死的, 这是古人曾说的‘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而起来, 才能一败涂地。”探春一方面愤怒于抄检大观园的荒唐与无理,另一方面,她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举动暗藏的危机。她理家的尽心尽力,对挽救贾府颓败之势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在贾府荣华富贵的背后,探春对这其中的你死我活, 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看得清清楚楚。正如探春在小说第七十五回中所说的: “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 一个个不像乌眼鸡, 恨不得你吃了我, 我吃了你!”这一席话正正说中贾府中险恶的人际关系和她的担忧。

探春在跟自己的生母赵姨娘争吵时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出,我早就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探春恨自己不能是个男子,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虽然是个女儿身,但她却长了副男人的心。她的清醒和敏锐使她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只满足于姐姐妹妹的儿女情长。

二.玫瑰花——封建女性的自尊与自卑 《红楼梦》借奴才兴儿之口评价探春说:“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花虽美,却长满了自我保护的刺。兴儿的话一语中的,道破探春命里最大的坎儿,也是她无法逾越的,无法改变的现实——庶出。对探春来说,她最大的硬伤便是她庶出的身份,生母赵姨娘那副愚妇的嘴脸和弟弟贾环那副小人嘴脸带给她的只能是耻辱。无论她理家时,办诗社时是如何的精明干练,无论在人前她是如何的端庄高傲,主子姿态,她都不得不在这件事上低头。她的敏感使她像带刺的玫瑰一样。当探春与生母赵姨娘争吵, 李纨说探春想要拉扯赵姨娘和赵家时, 探春马上反驳道:“ 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拉扯奴才?他们的好歹, 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极度的自尊实际上也是极度的自卑,极度的反对实际上也是内在的心虚与软弱。庶出的身份使她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命运的变数之大,加之赵姨娘和贾环的为人根本入不了她的眼,所以她坚决撇清与赵姨娘的主奴关系。当涉及到舅舅的丧葬费时,探春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做了九省的检点了, 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几句话将她对庶出的敏感与恼怒表达地淋漓尽致,看似无情,却又无奈。她的自尊不容许别人将她和赵姓拉扯在一块,她不仅想要自己忘掉庶出的底子,也希望别人能忘掉。

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庶出的烙印将伴随她一生,我们也不能期望她跳出阶级的圈子,因而她极度的自我保护也算是情有可原。有王熙凤的话为证:“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将来不知哪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庶出得了去。”探春对自己将来的婚嫁是有着明确的担忧的,因而她会自觉不自觉地去亲近依附王夫人,宝玉这样的大主,寻求高一级人物的庇护。《红楼梦》中当贾母因贾赦要娶鸳鸯而错怪王夫人时,在旁的王夫人与薛姨妈都不敢出声, 惟独探春敢站出来为王夫人辩护“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 小婶子如何知道?”探春机敏的一句话, 不但维护了王夫人,而且也给贾母找着了台阶。探春曾经跟宝玉说过“我只管认得老爷和太太两个人, 别人我一概不管, 就是姊妹兄弟跟前, 谁和我好, 我就和谁好, 什么偏的庶的, 我也不知道, 论理我不该说她, 但她忒活愤的不像了。”探春的这番话,让我们看到她急于维护的尊者群体和对自我认知的地位。

三.风筝,柳絮——女儿的漂泊命 风筝历来是异乡游子的标志。在《红楼梦》中,有关探春有三次提到了风筝,分别是小说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看到的关于探春册子的画面“ 两个人放风筝, 一片大海, 一只大船, 船中有一女子, 掩面泣涕之状。”小说第二十二回写探春的谜语:“ 游丝一断浑无力, 莫向东风怨别离。”小说第七十回, 写探春放风筝断了线,和一喜字和另一只凤凰风筝绞在一起,飘摇而去, 这些都暗示了她风筝断线般远嫁的命运。探春的远嫁,也拉开了众人悲惨的命运,有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的两句诗为证:三春去(过)后诸芳尽, 各自去寻各自门”。

在小说的第七十回, 探春有半首《南柯子》:“ 空挂纤纤缕, 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系也难羁, 一行东西南北各分离”。这咏的是柳絮,同时又是探春命运的自比。她的《分骨肉》曲:“ 一帆风顺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 ⋯ 从今分两地, 各自报平安⋯ ⋯ ”一个“闪”字,将一把辛酸泪抛洒在离别的江畔。真真是红颜女子“运偏消”。

判词有云: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的一生,有精干的性格,高洁的气质,也有末世的悲哀,庶出的慨叹,更有远嫁的无奈,一生难见的生别离。她有幸没有看到贾府的“忽喇喇大厦倾”,也不幸在末世里清醒。封建的堡垒中她是受害者,亦是遵守者。一代佳人,不过是大观园里的匆匆客,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

篇2:探春分析

在看《红楼梦》时,许多人是欣赏或喜欢探春的,就连作者本人在写探春时,也似乎是充满着赞誉的。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贾宝玉的妹妹,排行为贾府三小姐。贾探春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得让她几分,她甚至有“玫瑰花”之诨名。她的重要事迹有:海棠结社;理家;抄检大观园时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发表“百足之虫论”。远嫁。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贾探春的外貌,在书中被这样描写: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这好几个成语的连用,将贾探春的性格特点刻画得鞭辟入里,一位心深人俊的美人儿如在目前。

贾探春的性格特点贾探春说擅长的是诗词、书法。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观园冬夜连句里,曹雪芹先生很巧妙地写出了探春的心理活动,“有才也抢不过钗黛湘云”,这个片段很好地体现了贾探春的性格。贾探春的性格一般被总结为:开朗,大方,才情高,有着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

探春是天生的半奴半主的混合体。她的父亲贾政是主子,而母亲赵姨娘则是贾府花了几两臭银子买来的奴才。这种特殊的身份,使探春在那个大家庭里处境非常不妙。她既不能象宝玉他们那样心安理得地做主子,也不能象袭人等那样,心甘情愿地做奴才。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探春的自然人性不断地发生着扭曲和变异,使她处处表现得和别人不一样:在主子面前,她显得更象奴才,而在奴才面前,她则更象主子。

也许,血管里奔腾着一半奴才的血液,这让探春时刻感觉到深深的耻辱。所以,她一直在痛苦地反抗着这一耻辱,努力地想做一个真正的主子。可悲的是,在她的这种反抗里,她的身份地位倒是更接近了主子,可在心理上,她却更接近于奴才。在探春小心翼翼地摆脱奴才身份地位的过程里,她在不断地进行着自己的社会化改造。这种改造的结果是,她作为一个自然人的人性里所固有的一切天然的情感,特别是作为有情感的动物的亲情,慢慢地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只有那些社会人格中,在经过权衡利弊后再进行取舍的社会人性。

在看《红楼梦》时,许多人是欣赏或喜欢探春的,就连作者本人在写探春时,也似乎是充满着赞誉的。但,只要我们静心地想想,探春真的就值得我们欣赏或喜欢么?只要我们不带个人喜好,客观地去考察一下探春的为人,我们就会发现,探春其实是一个完全被剥夺掉自然人性的人。连亲情都可以抛弃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探春是一个连母女亲情,同胞手足亲情都已经抛弃了的人。这一点,在她对待自己亲生母亲赵姨娘和自己同母所生的弟弟贾环的态度上,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红楼梦》里,探春虽和赵姨娘、贾环之间存在着永远无法割断的亲情联系,但现实里,探春却时时处处表现出与他们之间的隔阂和冷漠来。全书中,直接写到探春与赵姨娘之间的字数虽然不多,但就是那不多的文字,完全就能让我们领略到一个悲哀的事实,那就是,一个被社会化的人,在通过利弊权衡后,对一切进行取舍时是多么的冷酷。

探春反抗她自己半个奴才身份的斗争,是通过她反抗自己亲生母亲赵姨娘来表现的。在她看来,她半个奴才的身份的根源在于赵姨娘,只要她彻底地和赵姨娘决裂,她也就摆脱了那半个奴才的束缚,成为真正的主子,最少在外人眼里,她从此就是真正的主子了。所以,在以王夫人和凤姐为主要势力团体对赵姨娘恨入骨髓的斗争中,探春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抛弃母亲,坚决地和王夫人等站在一起,在思想情感上和她们保持高度的一致,对自己的母亲进行着无情冷酷的打压。在这种斗争里,探春从来没对自己的母亲和弟弟表现出半点的同情和怜悯,相反,她打压他们的态度比别人更坚决,更主动,更直接。

王夫人和凤姐等对赵姨娘的打压,一般是处于间接状态,探春对自己母亲的打压则处于直接状态。探春在接管大观园,操纵家政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赵姨娘来开刀。因为赵姨娘的兄弟,也就是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死了。而前不久,袭人的母亲也去世,赏了四十两银子做安葬费。按理,也给赵姨娘四十两,应该是正常的。但探春坚决要按旧例,只给二十两。这就引发了母女之间的一场正面冲突。(详情见《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当时探春和母亲争吵的话,非常有意思。探春说她母亲:太太(即王夫人)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赵姨娘说:太太疼你,你该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探春回答:哪一个好人要人拉扯的?李纨看母女争吵,便劝赵姨娘: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她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探春忙说: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

关于探春对赵姨娘母子的态度,书中第二十七回里,探春和宝玉的对话里有直接的描写。探春尽心为宝玉做了一双鞋子,贾政看宝玉穿着,觉得有些刺眼,说不应该那样奢侈。赵姨娘抱怨说:正经环兄弟,鞋搭拉袜搭的没人看见,且做这些东西。探春知道后,十分生气,说:她只管那么想,我只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

探春为什么可以不认亲娘,却只认得老爷和太太呢?原因很简单,老爷太太是主子身份,而赵姨娘是奴才身份。换句话说,探春在社会生存的压力下,经过利弊的权衡,知道只认权贵,不认亲疏,不认亲情了。她觉得,只认老爷太太,她就可以更接近于主子身份,而远离赵姨娘,则可以远离奴才的身份。讨得太太这样主子的恩宠,是荣耀的象征,而讨得母亲这样奴才的喜欢,则是耻辱的标志。

探春,这个天生有一半奴才血统的人,只因为心里起了爬到真正主子地位身份的雄心,于是就自觉的开始了自我改造和奋斗的历程。这历程,是以牺牲她作为自然人所固有的人性为代价的。所以,她在向主子地位靠近时,心里的悲哀和痛苦,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和体会的。她的努力,使她每向主子迈近一步时,在人格和心理上,也向真正的奴才迈近了一步。作者在这里悲哀地指出,一个人在眼中只有权贵时,人格就开始发生着冷酷的扭曲和变异,最后,连自己是谁,自己是从哪里来的,都会忘记。

在中国,有句老话,说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这种自然人性中,人们把人和狗相提并论,是说明那些感情是天然的,是一切高等动物与生俱来的。这些天然的带着美感的感情,是高等动物,包括人在内,得以延续的基础。但是,人在利益权衡后的取舍中,在向上巴结的奋斗中,会将那些天然的美好情感毫不可惜的抛弃掉,最后,在他们的眼里心里,只有趋利避害的势利,只有比自己更高一极的主子。这种心态一蔓延开来,整个人类就发生扭曲和变态。作者在对探春的描写时,对她是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怜悯的。因为,那看起来只是探春一个人的悲哀,其实是整个社会和人的悲哀。本来,儿是不会嫌弃母丑的,但为了巴结权贵,为了向上攀爬,探春不仅嫌弃母丑,而且还仇恨自己的母亲。她在自然人性上,堕落到连不嫌家贫的狗都不如的地步。

在《红楼梦》一书里,我们在表面上看探春,她是一个十分讨人喜欢,让人敬佩,让人欣赏的女孩。但在骨子里,探春是悲哀的,寂寞的,孤独的,同时也是自卑的。其他的主子,如宝玉等,奴才也罢,如袭人等,他们都能享受到一种亲情的快乐和幸福,而探春则什么也没有。她只能用太太老爷等的器重和信任来安慰自己孤独悲哀的心。心里只有权贵的人,内心都是悲哀孤独的,这何止是探春如此呢。

探春的内心,是十分自卑的,因为,她自身的价值,不在自己心里,而是在于主子们,还有奴才们的看法里。《红楼梦》里,女孩们大多哭过,正象作者在开头写的那样“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探春也常常哭的,可探春的哭,与其他女孩的哭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她内心的苦楚,是与那些使小性子,小心眼是不同的,她内心的悲哀,只有她自己才可以体会。探春因内心的自卑,于是处处表现出来的强烈自尊,是大观园里所有女孩都不能和她相比的。如,在一些奴才奉主子之命抄检大观园时,其他人都噤若寒蝉,独有探春怒斥那些抄检者,并狠狠地给了王善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在探春心里,主子的尊严,奴才是万万不可亵渎的。但她在给了王善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后,还是准备接受王善宝家的主子的责罚。

探春和母亲的决裂里,真的存在着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么?没有。客观公正地讲,她们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真实的情感伤害。探春仇视母亲赵姨娘,客观上不是发自她内心的感情,而是来自于以王夫人、凤姐为首的上层权贵集团。探春是理智聪明的人,她是明智地应和上层主子的好恶,而对赵姨娘采取仇视的态度。至于其他一些人,如芳官等奴婢们,则是盲目地跟风起哄,也跟着主流情感而对赵姨娘采取仇视态度。

从探春与母亲的决裂过程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悲哀:那就是人处在奴才地位并不真正悲哀,悲哀的是,具有奴才的心理。人,一旦具有了奴才心理的话,就渐渐丧失掉内心天然的美好情感,丧失掉独立的人格,丧失掉自己对人和事物独立的判断标准,变得是非不分,黑白不顾,只知道完全和上层主子在一切事情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和高度的和谐。

也许,喜欢探春这个人物的人,会为探春辩解,说,那赵姨娘也确实太可恶了,所以才弄得天怨人怒的,被大家所嫌弃。在读《红楼梦》时,我们只要摸着自己的良心想想,赵姨娘真的有那么可恶么?赵姨娘真的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么?事实是,除了她那次在马道婆的诱惑下,起心想整死凤姐和宝玉外,她还真没做过什么真正的坏事。她这点未遂的谋杀意图,比起王夫人和凤姐的逼死那么多人命来,简直是不值一提了。被凤姐直接害死的`人,先后有:贾瑞、金哥、长安守备之子、尤二姐、张华(谋杀未遂)、鲍二的老婆、黛玉等,就连她死后,在阎王那里也害死赵姨娘;而王夫人害死的人有:金钏、晴雯、司棋等。

要说赵姨娘可恶,她唯一可恶的一点在于她和探春之间存在的强烈差距。探春是主子身份,有着奴才的心理。赵姨娘则恰好相反,在身份上,她是明明白白的奴才,可在心理上,她却稀里糊涂地把自己当作了主子。这一心理与身份上的严重脱节,不仅让她自己终日怨恨不已,而且闹得所有人对她侧目而视。她以为,她给贾家生了一个儿子,自己就母随子贵地高人一等了,就成了主子了。她的这种错位,在奴性心理严重的社会,是最要不得的,最遭人不耻的。也难怪连芳官这些小丫头们都敢直接地欺负她了。赵姨娘不明白一点,在权贵社会里,一切真正的主子在骨子里,尚且都存着奴才的心理,更何况一个卑微的地道的奴才呢。

赵姨娘很天真的。正因为她存了主子的心理,所以,只要有人用主子的身份来诱惑她,唆使她做傻事,她会立马去做。马道婆说她是主子,只因凤姐和宝玉压迫着她的地位,她就毫不犹豫地把银子给马道婆,让马道婆帮着搞掉凤姐和宝玉。夏婆子给她一顶高帽戴一戴,说:你老想一想,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就这一句话,就惹得她兴冲冲跑去和芳官等一群小丫头打得鸡飞狗跳的。她这些愚蠢的行为,不是她真的愚蠢,而是她心理的主子地位在作怪。

探春并没做什么真正的好事善事,却处处受人欢迎,受人喜欢;赵姨娘并没有做什么真正的坏事恶事,却处处受人排挤,受人厌恶。这种结果,主要在于两人心理的不同上。一个是主子常怀奴才之心,这样的人,在等级社会里,在有奴性的人眼里,是一个比较聪明,比较惹人喜欢的人;而一个奴才,常怀主子心理,那就非常愚蠢,非常惹人讨厌的了。探春与母亲斗争的焦点,都因此不同而引发。

通过对探春与她母亲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权贵等级存在的社会里,什么样的人才是正常的、完美的、聪明的、健全的人;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这样的社会里立足生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决不是赵姨娘那样的人,只能是探春那样的人。

半奴半主的人,才算是一个健全理智聪明的人。时时处处,常怀奴才心理的人,才是这社会所需要,并被社会所欢迎的人。

曹雪芹的时代,虽然过去几百年了,但他所说“半奴半主”的为人处世的法则,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十分实用有效。即使,我们所有人,早就因宪法的规定而成了真正的主人,但作为主人,我们要想在这社会上立足生存得好的话,就得时刻处处怀着奴才的心态。我们也得象探春一样,丢开自己的思想情感,丢开自己的好恶,丢开自己的是非黑白标准,只以更高主子的思想情感为自己的思想情感,以更高主子的好恶为自己的好恶,以更高主子的是非黑白标准为自己的是非黑白标准,总之,就是要时刻和上层保持高度的一致,只有这样,你就会感觉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整体社会也处处充满着和谐与安定。

我们千万不可象赵姨娘一样,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行动,按自己的真实想法去说话,更不能抱怨比自己高贵者的不公正。我们可以看看大观园里的情况,就是看到凤姐在逼死人命,大家也不会激于怜悯或义愤而说句公道话的。只有当大家在心理上达到那样的境界,社会才会真正和谐,才会真正安定。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在这种半奴半主的文化熏陶下,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探春那样半奴半主的双重人格,这是我们社会得以长期稳定的民族心理基础。也是我们民族强大无敌的精神基础。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自豪骄傲的,也是我们要永远珍惜并大加发扬的国粹。

曹雪芹在写书时,对探春的“半奴半主”的心理也是十分推崇的,而对赵姨娘的“假主真奴”的矛盾充满了不屑。作者在对母女两人的评价上,反映了作者的态度。说到探春时,作者用了一个“敏”字——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见第五十六回);说到赵姨娘,作者用了一个“愚”字——辱亲女愚妾争闲气(见第五十五回)。

一个“敏”,一个“愚”,二者的结局就截然相反。敏探春,是大观园里,唯一最后得到幸福归宿的女孩。赵姨娘最后,则是被阎王老爷打死的。值得人回味的是,和赵姨娘一同遭受大劫的,还有妙玉,这也是一个藐视权贵的主儿。这样说来,敏,在于心中有权贵,愚,在于藐视权贵,或不服权贵,结局只能是悲惨的了。

看完《红楼梦》,我们掩卷想想自己,想想我们的周围,我们自会明白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的。

文学形象评价/贾探春

《红楼梦》中贾府里的三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她最出色的表现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敏感地觉察到贾府这个大家族内部残杀、气数将近的征兆,痛心而愤怒地责打兴风作浪、犯上作乱的王善保家。

但是探春的内心也承受着深深的伤痛,古代嫡庶之分甚为分明。探春空有才志,却因是赵姨娘所出,生出了多少难堪。这不是探春一个人的悲剧,而是封建时代所有庶出子女的悲剧。按照礼教,他们的生母只是半个主子,仍有奴才身份。他们只能认嫡母为母亲,因此贾环过分地自卑,而探春过分地自尊,都是庶出子女从小内心遭到礼教扭曲的体现。

探春是诗社的倡导者,并且喜欢书法,性格疏朗大方,又有理家才能,是几个孙女儿中贾母最喜欢的。南安太妃来贾府,贾母叫了宝黛湘三人来作陪,另一个就只叫了探春。探春身边的丫鬟侍书,也口才了得。

人物结局/贾探春

87板红楼梦中的探春《红楼梦曲》里写道: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40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子,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在书中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

篇3:探春分析

但作者给她的结局也比她的姐妹们好点, 贾家四姐妹中, 各自性格不同, 人生际遇也不同。元春虽为贵妃, 可惜在得宠之时就不幸生病而死;迎春嫁给了中山狼, 被折磨而死;惜春天性孤僻, 走上独善其身的遁世之路。只有探春的结局还算是美满, 虽是远嫁, 但对方毕竟是好人家, 不失为一桩好婚姻。由此看来, 作者对探春有一定的偏爱。

一、硬伤———庶出身份、地位卑微

探春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也算是曹雪芹偏爱的形象之一。探春刚出场时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而描写出来的:“削肩细腰, 长挑身材, 鸭蛋脸面, 俊眼修眉, 顾盼神飞, 文彩精华, 见之忘俗。” (《红楼梦》第3回) 仅仅几笔的描写, 但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是从正面描写的贾探春。而再次描写探春时是从侧面描写的, 是贾宝玉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的形象:“画着两个放风筝, 一片大海, 一只大船, 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四句诗是:“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第5回) 作者把她排在金陵十二钗中的第三位, 并赞扬了她的才华, 同时也交代了她的庶出身份。

在《红楼梦》世界中, 位于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主子与主子之间、主子与婢仆之间、婢仆与婢仆之间矛盾重重, 人际关系十分复杂, 甚至连骨肉之间都是弱肉强食。用探春的感叹来说就是:“咱们一家子亲骨肉呢, 一个个不像乌眼鸡, 恨不得你吃了我, 我吃了你!” (《红楼梦》第75回) 生存在贾府这样险恶的人际关系网中, 探春本已是如履薄冰, 而她那庶出的尴尬身份使她处于比别人尤其不利的地位。但作者还是把她写成了一个才能出众、不同凡响、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探春虽是一个积极有为、律己甚严的正派人物, 但是庶出的身份还是她的硬伤, 使她处于不利地位, 将她的正牌主子身份也打了一些折扣。看起来平时对待都一样, 但具体到她的婚姻方面来说, 就存在两种可能, 即她的婚姻结果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危险性。 (2) 用王熙凤的的话讲就是:“虽然庶出一样, 女儿却比不得男人, 将来攀亲时, 如今有一种轻狂人, 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 多有为庶出不要的。……将来不知哪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 也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庶出得了去。” (《红楼梦》第55回)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嫡庶制度的受难者, 探春一方面矫情处世, 一方面自强不息, 幻想为自己打造出一片新天地。因为是庶出, 所以她对主子身份问题极其敏感。处于主奴之间, 必须不卑不亢, 必须规行规步, 稍有不慎, 就会受到血统纯正的主子的排挤和虎视眈眈的奴婢的僭越。这样, 在一定的心理空间就受到了很大的压抑。

书中通过贾琏的贴身小厮兴儿之口, 把探春比作“又红又香, 无人不爱, 只是有刺扎手的玫瑰花”, 给予极高的评价。曹雪芹在书中也极力地渲染、烘托她迥异于一般贵族小姐的那种英豪阔大的思想气质。然而, 这样一位闺中豪杰, 仍免不了有才无运的结局。在那行将没落的封建家族之中, 她纵有天大的本事, 也无能于家族和自己的命运。而另一个让她无法施展抱负的阻碍就是庶出。在那个“妻妾不分则宗室乱, 嫡庶不分则宗室乱”的宗法社会里, 这种与生俱来的缺憾, 成了她一生最大的、最敏感的隐痛。因此, 她具有强烈的自卑感。近代个体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改进的, 当这种改进成功时, 自卑感就会得到化解, 因自卑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就会得到减轻或消失;当改进受阻甚至无望时, 自卑感就愈积愈多, 变成精神生活长久潜伏的暗流, 这就是自卑情结。” (3)

二、能力———办事谨慎、治家有方

探春有着出众的才能和抱负, 虽是如此, 但在那个阶级分明的时代里, 姨娘所生的孩子是不受重视的, 更何况探春又是女性。然而探春懂得洁身自爱, 凡事都有自己的原则, 在她身上几乎找不出什么毛病。探春虽为庶出, 却也是锦衣玉食、使奴唤婢、无比尊贵, 在贾府的贵族小姐中她较受宠爱, 她没有迎春的懦弱, 也不像惜春那么孤僻。虽是未出阁的年轻的小姐, 却也能够当家理事, 杀伐决断, 表现出超人的才干, 就连荣府说一不二的管家奶奶王熙凤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 也就单畏她三分”。这就是她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办事谨慎的结果。

贾探春的才能和办事谨慎最重要的表现在她理家这一事件中。在男尊女卑的观念占统治地位, 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束缚下, 她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 她曾这样感叹过:“我但凡是个男人, 可以出得去, 立一番事业来, 那是自有一番道理。” (《红楼梦》第55回) 事实上她不能是个男人, 因此她的抱负就无法实现, 但作者让她在理家过程中有所实现。探春、李纨、宝钗三人分别接管过理家大权, 在她们当中, 李纨是个重德不重才之人, 平时对下人是多恩无罚, 实在不是理家之才;宝钗虽有才, 但她所注重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于是她采取“不干己事不张口, 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方针。如此看来, 在这期间为贾府真正办事的只有探春了。探春接过理家大权后, 横风狂雨扑面而来。首先是荣国府的仆人要试三小姐的本事, 想看她的笑话。谁知这位三小姐在接任凤姐的治家权时, 不仅能把握住短暂的时间, 细细观察这大家庭的缺失, 更能对症下药, 积极地兴利除众蔽。这时仆人们都暗中抱怨:“刚刚倒了一个‘巡海夜叉’, 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 (《红楼梦》第55回) 这说明探春治家有一定的才能。

贾探春的自尊自强、办事果断及对现实反抗达到极限表现在抄检大观园上。这期间她清醒地看透了百年旺族必然没落的趋势, 所以她一方面严阵以待, 坚决反抗, 同时感慨万千, 伤心落泪。没成算的王善保家的却便要趁势作脸献好, 故意掀了一下探春衣襟, 这一下更激怒了探春, 只听“啪”的一声, 王善保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探春这一巴掌不仅是打在了王善保家的脸上, 同时还间接地打在了邢夫人的脸上;这一巴掌不仅是愤怒的一巴掌, 还是她维护贵族身份的一巴掌。庶出这一特殊的身份已经使她够尴尬的了, 今天又有一个奴才来掀她的衣服, 对于她来说简直是很大的耻辱, 在她心灵深处又添了一层痛处。因为在正统子面前奴才一般是不敢乱动的, 从内心深处探春又受到一层打击, 深深地伤到了她的自尊心, 所以她才会很愤怒。其实她也明白:虽然顶了不可一世的王熙凤, 也打了不识时务王善保家的, 但反抄是她个人的胜利, 却挽救不了家族的衰败。即使她的才能再高, 也于事无补。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4) 其实, 探春在抄家事件中“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 才能一败涂地”的精彩议论和给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可以看出她的“清醒和魄力, 敏锐和卓识”。 (5) 因此, 探春的悲剧也在于此。

三、处世———寻求保护、捍卫尊严

探春在处世过程中和赵姨娘及弟弟贾环有着不寻常的矛盾, 为什么呢?同是嫡庶制度的受害者, 探春却旗帜鲜明地站到敌对的一方, 是像赵姨娘所说的“没有长羽毛, 就忘了根本, 只拣高枝儿飞去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探春并不是不爱自己的生身母亲, 如果是男人, “他”将出外建功立业。“早走了”可以缓和或避免嫡庶之争, “立一番事业”虽不能改变庶出的身份, 至少可以改善、也可以提高生母的“庶母”地位。可是作为“女孩儿家”的她, 对于自己后半生的幸福都没有决定权, 决定权在贾母、贾环和王夫人的手里, 如果王夫人对她不满, 可想而知她的婚姻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她如果要争取后半生的幸福, 目前只能与生母划分界限。有的研究者认为, 这是探春对封建正统的“嫡庶观念的强烈认同”。 (6) 蔡义江先生也说过:“在她的意识中, 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她之所以对生母赵姨娘如此轻蔑厌恶, 冷酷无情, 重要的原因, 是一个处于婢妾地位的人, 竟敢逾越这个界线, 冒犯她作为主子的尊严。” (7) 其实, 我个人认为这是对她的误解, 庶出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她这样做, 只不过想寻求实权派的保护, 自然难免“攀荣附贵”。当贾母因为贾环欲讨鸳鸯为妾一事而怨骂王夫人时, 她急忙主动为王夫人辩解 (第46回) , 当贾母赏月至深夜四更, “姊妹们熬不过, 都去睡了”之际, 只有她依然陪侍贾母。她想用自己的小心、殷勤和庄重换来贾母和王夫人对自己婚姻的正面干涉。但这就不等于说她因此会“纵然丧尽人格也在所不惜”。 (8) 实际上恰恰相反, 探春很在意自己的人格尊严, 而且具有很强的自尊心。

庶出的探春必须证明自己的贵族身份和捍卫自己的贵族尊严。她比血统纯正的男女地位低, 在他们面前要做到“不卑”;她比奴仆的地位高, 在他们面前又要做到“不亢”。因此她待人接物要矫情。我个人认为, 探春是嫡庶制度下的受害者, 她“不甘庶出”在情理之中, 但她“弃贱附贵, 一心想着出人头地”并不是“哗众取宠, 处心积虑地标榜自己”, 而是内心受尽煎熬的矫情之举, 是想通过这些矫情之举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利益, 捍卫自己的尊严。

探春在大观园中的庶出身份, 导致了她的高才大志被埋没的悲剧命运, 甚至是最后的远嫁, 但她自始至终都在维护她的贵族身份和个人尊严, 可谓是嫡庶制度下受害者的反抗典型。

摘要:探春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 也是曹雪芹所偏爱的人物形象之一。文章对探春这一人物进行了分析, 认为她是一位秀外慧中、有胆有识的杰出女性, 她是封建嫡庶制度的受害者, 一方面自强不息, 一方面矫情处世, 倒向嫡系一方, 希望当权者能对自己的婚姻正面干预, 从而摆脱悲剧命运。

关键词:《红楼梦》,探春,嫡庶制度的反抗典型

参考文献

[1]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 2004年1月.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1年.

[3]梅苑.红楼梦的重要女性.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2年10月第2版.

[4]欧丽娟.诗论红楼梦.台湾里仁书局, 2001年1月.

篇4:探探春,养养肺

在五行中,金对应肺。皮肤比较敏感,脸色发白,经常感冒,很可能是肺脏虚弱造成的。因为肺弱会造成皮肤虚弱,使得制造黑色素的能力降低,脸色就会苍白;皮肤免疫力低,就容易敏感。所以,春天正是养肺的好时节,只有从根本入手强壮肺脏,才能面色红润有精神。

深呼吸+积极咳嗽

深呼吸的方法是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气,使肺的下部充满空气。吸气过程中,由于胸廓向上抬,横膈膜向下,腹部会慢慢鼓起。然后再继续吸气,使探探春,养养肺

⊙ 孙承天肺的上部也充满空气,这时肋骨部分就会上抬,胸腔扩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秒钟。最后屏住呼吸5秒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可以将屏气时间增加为10秒,甚至更多。肺部吸足氧气后,再慢慢吐气,肋骨和胸腔渐渐回到原来位置。停顿1~2秒钟后,再从头开始,反复10分钟。练习时间长了,能成为一种正常的呼吸方法。

调理肺部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有意识地积极咳嗽,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每天起床后、午休或临睡前,在空气清新处(户外较好)做深呼吸运动,深呼吸时缓缓抬起双臂,然后主动咳嗽,使气流从口、鼻中喷出、咳出痰液。同时垂下双臂,如此反复8~10遍,这时的咳嗽不是疾病的症状,而是一种积极性的保健,可促使肺部清洁,增强免疫力,保持肺活量。健康小贴士:

1.深呼吸和积极咳嗽有利于清除呼吸道的异物或痰,练习时会有想吐痰的感觉,属于正常现象。

2.配合瑜珈和冥想这种精神上的运动可以有效帮助身体与心理的放松,并减轻压力。

森林浴

所谓森林浴,即到树林中去沐浴那里特有的气息、氛围。据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对森林浴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吸入杉树、柏树的香味,可降低血压,稳定情绪,起到调理肺脏的作用。专家认为,构成木屑香气主要成分的菘萜、柠檬萜这类天然物质具有松弛精神、稳定情绪的作用。在森林中散步时,血压和抑郁荷尔蒙(激素的旧称)的含量都会降低。

进行森林浴时,做到以下几点,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1.轻松散步。在森林中行走,是很浪漫的事。当我们在步行时,各个关节会自动替自己“加油”,使各机能发挥它的功能,对身体的四肢及五脏六腑等都会自动协调,有韵律地活动着,尤其可以促进肺部的新陈代谢作用。

2.舒展体操。边行走,边做做体操,舒展一下很久没有运动的筋骨和肌肉,减缓骨胳的老化过程,从而休养生息。

3.闭目冥想。春天的森林,必定有我们在城市所听不到的天籁之音。在森林中闭目养神,忘掉周围一切,在幽静的环境中,使大脑极度放松,吐故纳新间达到养肺养生的目的。

4.练习呼吸。森林中空气纯净而清新,深吸一口气,在15~20秒内将气缓慢全部呼出;用鼻呼吸10~20秒;暂停呼吸5秒钟左右。将上述3个动作连续做10~15次,可以调和肺部,达到身心平衡。

5.日光浴场。春日的阳光温暖而和煦,森林中由于枯叶的作用,阳光疏密适中,人体能适当地受到紫外线照射,从而增强人的体质,是适合做日光浴的佳点。不致像在强烈阳光曝晒下那样,造成皮肤灼伤。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呼吸着森林中的新鲜空气,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不但放松精神、消除疲劳,而且全身的经络气血也运行舒畅与和谐。

健康小贴士:

1.森林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要比室内约高20倍。负氧离子就像食物中的维生素一样,对人体很重要,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提高免疫力大有好处。

2.森林中的鸟鸣会让人心情平静,有助于缓解失眠症状。

清肺养生疗法

中医学认为,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一旦招收外邪侵袭,或从皮毛而入,肺卫受感,则痰液滋生。肺主皮毛,肺风粉刺,是由肺经风热,湿积热外肌肤而导致粉刺、痤疮。

清肺养生疗法一般采用含有茉莉、没药、洋甘菊、玫瑰、佛手柑等植物精油成分的舒氧清肺按摩油、舒氧清肺精油、舒氧清肺贴等等,配合专业的淋巴排毒手法,保养肺部,护理因为被动吸烟、不注意生活规律等原因而造成的肺部损害。

在做清肺护理前,先喝上一杯有清热泻火,凉血活血作用的花草茶。沐浴后,进行背部去角质,这是为了让精油成分更好地渗入,让皮肤吸收。去角质后是精油循经按摩,以便激活淋巴系统,加快新陈代谢,使精油成分进入身体。在精油按摩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精油是一种渗透力非常强的液体,它可以透过皮肤加速人身体内的循环,使按摩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是芳香精油刮痧,代谢出身体毒素及废物,让呼吸更舒畅。刮痧的原理近似于足疗,不同穴位与经络是不同的反射区,即对应身体的某特定部位的健康,刮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力度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一般的刮痧都是通过对肩颈部位的刮,让紧绷、毒素过多的肌肉和身体得到缓释,古籍记载解释就有“肩颈一松,全身松”之说。

健康小贴士:

在专业美容院和养生馆均可体验到清肺养生疗法,而且一定要有专业素养为保障,不专业的操作与疗法,很可能适得其反,有害无益。

篇5:探春分析

探春,探春郑獬,探春的意思,探春赏析 -诗词大全

探春

作者:郑獬  朝代:魏晋  体裁:七绝   雪后清风特地斜,柳条疏瘦未藏鸦。

与君试去探春信,看到梅花第几花。

篇6:探春分析

探春令,探春令赵佶,探春令的意思,探春令赏析 -诗词大全

探春令

作者:赵佶朝代:宋体裁:词 帘旌微动,峭寒天气,龙池冰泮。杏花笑吐香犹浅。又还是、春将半。清歌妙舞从头按。等芳时开宴。记去年、对著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

篇7:探春分析

探春慢,探春慢赵以夫,探春慢的意思,探春慢赏析 -诗词大全

探春慢

作者:赵以夫朝代:宋体裁:词 屑璐飘寒,镂金献巧,妆成水晶亭榭。飞絮悠扬,散花零乱,绝胜翠娇红冶。粉艳嘻嘻道,尽飞上、使君P也。多情莫笑衰翁,旧时梁苑声价。窗外小梅羞涩,倩羯鼓尊前,慢敲轻打。鲸海停波,鹤谯宾月,赢得残年清暇。心事知谁会,但梦绕、越王城下。白玉青丝,且同醉吟春夜。

篇8:压缩成本:探春式改革的启示

压缩成本不可越“红线”

《红楼梦》中的贾府可谓家大业大, 但是其“支出的多, 收入的少”。王熙凤早已看出了潜伏着的危机:“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 再几年就赔光了。”当探春临时受命管理贾府事务后, 决心来一番改革, 在缩减开支上做几件事情“镇压于众人作榜样”。然而其成功的意义却并不限于省几个钱, 正如薛宝钗所说, 当家人“若一味要省时, 那里不搜寻出几个钱来”。其可圈点之处在于, 面对各种约束条件, 在没有逾越各种红线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改革目标。这也可以看作是探春式改革的主要特点。

所谓红线并非是观念性的东西, 探春在观念上可谓解放, 她认为“处运筹之界者”, 往往“窃尧舜之词, 背孔孟之道”, 这无可指责。“红线”指的是既定的利益格局, 总的看就是“体统”, 具体表现就是不降标准、不裁人、不减薪之类。宝钗提醒探春, 如果失了贾府“这样人家的大体”, 改革措施再理想也不能用。探春当然要保证老太太、太太们的用度, 甚至可以说她所推动的改革的目的正在于此。既定的利益格局如果是合乎体统的部分, 那也是需要保护的, 只有不符合体统的体系才能列入改革的对象。也就是说, 从压缩费用的意义上讲, 探春改革的自由度并不大, 这是她倡导改革时非常注意的问题。如果是在削减开支上乱砍一通, 就是让贾府中的焦大来主政, 也可以手到擒来。

探春只是一个身处深闺的姑娘家, 而今天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家要比她富有经验, 在企业过冬压缩成本方面的智慧应该超过探春, 同样应当在不逾越红线的基础上寻找压缩成本的路径。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就是以人为本, 既不能降低产品质量标准, 甚至偷工减料, 参杂使假;也不能因任意裁人、减薪让人寒心。否则即使一时脱困, 也有可能使自己陷入更大的危机, 并且与社会无益。须知压缩成本的观念可以更为解放, 法度却不可亵玩。

除弊与兴利相结合

探春式改革节流而又不触及红线, 在除弊上寻找突破, 即在合法体统之外, 削减由各种潜规则、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开支或者浪费。探春所抓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化妆品的供应。贾府里的姑娘与丫头们除了有月钱, 所用的头油脂粉之类另外统一供应, 按每人每月二两的标准买办。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统一买办的化妆品质量难以保证, 姑娘们领回后不爱用, 便用自己的月钱另买。而且另买时还要避开买办, 因为这些买办不可能再提供好的来证明统一供应的化妆品质量差。探春决心砍掉这笔费用, 却没有简单从事, 而是将除弊与兴利很好地结合了前来。

大观园的管理费用很大, 却也是可充分利用的资源, 探春就在大观园里引进了承包经营制。大观园分包经营, 本身就可以省掉一笔可观的“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另外, 探春还注意将稻菽笋菜鱼虾之类的经营与分片管理的责任结合起来, 谁承包哪一片院子, 都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各处的笤帚、撮簸、掸子的添置并大小禽鸟、鹿、兔所吃粮食的供应, 都由承包人包了去。同时要求承包人负责所承包园子里的姑娘和丫头们化妆品的供应。这样一来, 节流寓于开源之中, 不仅避免了资源浪费, 还能够变废为宝。这种统筹安排, 连正统观念极强的宝钗都连连叫好。

探春的改革智慧在我们今天看来就是管理创新,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压缩成本并不是向员工转嫁危机;“过冬”也不必一定要节衣缩食、偃旗息鼓, 而是要取得柳暗花明的效果。管理创新或许不能直接带来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但是可以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较好的政策环境和契机。对于创新者来说, 他们在压缩成本中失去的只是各种潜规则、非正式组织的羁绊, 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创新者的积极性, 使他们自觉投入到除弊与兴利的活动中来。

善用配套措施消化改革成本

改革同样需要付出成本, 它不能大于需要压缩的成本。探春在推出大观园的分片承包经营责任制时就意识到, 将承包经营纳入旧体制管理, 旧体制存在的弊端必然会折射到改革举措中:“归到帐房, 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 还在他们手心里, 又剥一层皮。这如今我们兴出这事来派了你们, 已是跨过他们的头去了, 心里有气, 只说不出来, 你们年终去归帐, 他们还不捉弄你们等什么?再者, 这一年间管什么的, 主子有一全分, 他们就得半分。这是家里的旧例。”如果专门成立一套管理班子, 也会加大改革的成本。探春采取的办法是将权、责、利捆绑在一起, 改革的成本由改革自身来消化。此举等于给承包者松绑, 很受欢迎。

在改革中, 承包者所可能获得的预期利益肯定是大于责任的, 探春在制度设计上还注意兼顾不能担负承包任务的人们的利益, 让他们参与分红, 分享改革成果, 努力争取他们对改革的支持。“他们虽不料理这些, 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这园内既有出息, 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这对承包者也是有利的, 否则承包者“只管了自己宽裕, 不分与他们些, 他们虽不敢明怨, 心里却都不服, 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 多掐几枝花儿, 你们有冤还没处诉。他们也沾带了些利息, 你们有照顾不到, 他们就替你照顾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们在改革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压缩成本也难免会带来一些反弹。出现这些问题并不奇怪, 关键在于我们事先是否将相关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使配套措施尽量完善。这并非仅仅是一个轮番过招的技巧, 关键在于能否避开博弈,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我们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压缩成本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 按倒葫芦浮起瓢, 很可能会再次付出昂贵的学费。

改革举措要有可持续性

探春完成了临时负责的任务后, 她所倡导的改革措施也一直被执行下去。这除了因为改革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之外, 也与她推出改革措施时注意可持续执行有关, 主意表现为加强领导者之间的沟通。王熙凤因病离职, 病愈后还要主管贾府事务, 所以探春在推出改革措施时非常注意与王熙凤沟通。探春的改革就是针对王熙凤的所作所为, 因此探春注意在改革理念上使王熙凤认同改革;在推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时同样与王熙凤及时协商。在彼此之间的沟通中, 探春注意发挥王熙凤的助理——平儿的作用, 为此后改革措施的持续执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探春在选择大观园的承包人时注意将管事与管人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为改革举措的可持续性执行提供了组织保证。承包人在大观园内的劳动者中选择, 这些人懂得大观园里的规矩, 人还是由贾府管。人一旦被“撵走”, 承包权即行终止。事交给他们办后, 承包人始终不敢大意。当探春将承包条件公布后, 很多人踊跃承包。探春们对于特别积极的并不看好, 理由是“幸于始者怠于终, 缮其辞者嗜其利”, 倒要结合平时的考察, 挑选那些诚实可靠的人。比如“老祝妈是个妥当的, 况他老头子和他儿子代代都是管打扫竹子, 如今竟把这所有的竹子交与他。这一个老田妈本是种庄稼的, 稻香村一带凡有菜蔬稻稗之类, 虽是顽意儿, 不必认真大治大耕, 也须得他去, 再一按时加些培植”。

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推出改革举措时, 当然要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也要重视执行的可持续性。不能一个将军一个令, 政策的执行缺乏连续性;另一方面, 不能把压缩成本看作是推卸责任、投机取巧, 过分看重“能人”。如果政策的执行不断地向“能人”倾斜, 听任“好哭的孩子多吃奶”, 压缩成本的措施也很难坚持下去。

要避免改革者渔利

再好的改革方案在执行中也会产生矛盾, 这就要求改革者敢于碰硬, 以身作则, 在压缩开支时更是如此。探春主事之后, 吴家媳妇报知探春的舅舅死了, 需要贾府支付些银子。班子成员李纨答应给四十两资助发丧, 探春却要坚持按例执行, 只给二十两。探春的亲生母亲跑来哭闹, 说是二十两太少了, 还不如宝玉屋里一个下人的待遇。你现在说一是一, 说二是二, 多给你舅舅些银子, 别人能说些什么。探春不为所动, 别人来劝亦不允。这样一来, 那些“安着没良心主意”的人也就不敢来虚报冒领了。探春、李纨与宝钗三个人谨慎行事, 不循私情, 被称为三个“镇山太岁”。

对于改革的利益调整有可能产生纷争之处, 改革的领导者主动回避, 避免产生从中渔利的嫌疑。大观园实施承包责任制, 宝钗预见到会有负面影响:“若果真交与人弄钱去的, 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许掐, 一个果子也不许动了, 姑娘们分中自然不敢, 天天与小姑娘们就吵不清。”因而在挑选承包人时, 探春们绝不推荐和自己有任何瓜葛的人。在挑选伺弄花草的承包人时, 有人推荐宝钗的一个贴身丫环的母亲, 说她很在行。宝钗坚决不同意:“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 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 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 叫那起人连我也看小了。”宝钗这样做并非不重要, 它可以少授反对者以抓得到的口实, 有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

在企业“过冬”中, 企业家带头实施零薪酬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不能以此作为给员工降薪的理由。因为企业家即使是零薪酬, 其职务消费也足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在企业困难的时候以减员达到增效的目的似乎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事实上减员成了管理者排斥异己、安插亲信的借口, 其原有的正当性、合理性也将会失去。

上一篇:描写姿态作文800字下一篇:优美段落:有关春天景物的优美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