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教育登记制度

2024-04-20

续教育登记制度(共7篇)

篇1:续教育登记制度

龙门二小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实施意见(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促进我校教师的发展,保障教师享有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规定,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学时登记的组织与管理:高坪区教育巨是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人员抽查、认定学时登记工作;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培训中心)是公、民办学校教师学时登记、折算和审核的执行单位,本校教师学时录入微机的执行单位,负责本校教师学时的初审。

第三条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对象是全校在职教师。

第四条继续教育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训类型、主办单位、活动名称、实施时间、考核成绩、折算学时、署名登记人等项目。

第五条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登记范围及学时量计算标准:

(一)规范性培训:参加国家教委、省教厅制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纲要,由教育学院(中)、教师进修校(小)举行或指导的各种培训。主要包括:

一、二、高级教师岗位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工会主席培训、班主任培训、后备干部培训、校长岗位及提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教师上岗培训等。

(二)灵活性培训:参加按照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由教师进修校或教研室举办或指导的,有明确的学习内容,有阶段性检测措施的短期各类培训,主要包括:各种类型、各个学科的短期培训,区级

职业技能训练,区级以上的教研、教改、竞教等。

(三)自培自练:由区级教育机构安排,由学校组织或个人自觉进行的校本培训和自学的各类训练活动,主要包括:校内职业技能训练、政治学习、校内或片区内教研、教改、竞教、献课、教育科研、经验论文、学术专著等。

(三)学时折算

1、规范性培训:合格者按开出课程的总学时计,不合格者计总学时的30%

2、各类灵活培训:

①听课者:按一学时/小时或学时证明书为准。

②主讲者:省级×9,市级×7,区级×5。

依据:听课者以听课笔记或学时证明为准,主讲者以主办单位的聘书、荣誉证书、学时证明书为依据。

3、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心得一篇/期,无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5学时/期,一年10学时,有违反则不计学时(要有依据)

4、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区级合格者,每项当年计20学时;地市级计30学时;要有合格证复印件为依据。

5、按教育行政部门或任职学校统一安排,或经学校批准的有计划,有笔记、有心得的自学,每期最多计10学时,依据是:笔记、心得、计划。

6、经任职学校批准参加的各级教研活动,按活动时间折半计算。

7、参加公开课,听课者折半计;主讲者:省级×9,市级×7,区级×5,片区×3,校级×2。

8、科研:分年计学时①主研人员:国家级40,省级30,市级20,区级10,片区7,校级5。

②协研人员计1/

39、学历培训:每及格一科按15学时记,不及格学科按5学时记。或按开出的学时证明为准。

10、论文交流。参加学术研讨会,提交入选的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按会议主办单位级别,分别计:国家级2O学时、省级15学时、市级10学时、县级8学时、乡镇级4学时、校级2学时。(依据是论文复印件)

11、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按报刊的级别,每篇(不低于2千字)分别计:国家级2O学时、省级15学时、市级10学时、县级8学时;出版教育教学类专著,按每千字2学时计。编写出版的教材、教参、教辅类读物,按每千字1学时计。若为合著,则按专著或编著的不同标准,按实际执笔部分的字数计算。若担任主编,除按上述标准计算执笔部分的学时外,按全书总字数每千字1学时增计。若担任副主编,按全书总字数每千字0.5学时增计。

12、根据任职学校安排,承当教师进修提高的指导教师,有计划、具体活动、效果,每期最多10学时(依据)

13、竞教:一等奖:国20,省15,市10,区8,片区5

二等奖:国15,省10,市8,区5,片区3

三等奖:国12,省8,市5,区3,片区2

第六条同一活动,同一成果不能重复计算。如参加教研活动,同时又提交论文,只能计一项;同一论文,既会议交流又正式发表,也只能记一次;参加各种竞赛获多级奖励,只能计一次。其它可能出现重复的活动或成果的学时登记办法类推。

2005年9月

篇2:续教育登记制度

来源:日期:2011-2-1

根据省继续教育委员会及市继续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在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特制定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制度,促使我院医务人员完成规定的继续医学教育任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登记制度,包括登记、验证、统计三个基本内容:

一、登记: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细则》,熟悉掌握继续医学教育的含义及对象;继续医学教育的项目;各类学分的计算方法。继续教育对象将学分证的原件粘贴在学分登记表上,严格按照计分标准,将分数统计并登记在学分登记表上,交科室负责人审核、签名,科室负责人每年年底将继续教育对象学分证原件,包括论文、科研立项课题或成果奖励证书、自习笔记、外出进修证明、科室学习证明材料等相关材料交教教科验证。

二、验证:科教科审核各科室上交的学分证书原件等材料,符合要求的学分证书由科教科登记人盖验证章,输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ICME),并打印个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存档。学分证书原件由本人负责保管,待晋升职称时再交回上报卫生局验证。

篇3:续教育登记制度

1 我国商事登记制度审查模式的现存问题

我国对商事登记的审查逐渐向折中审查主义转变。但由于缺乏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 在实践中出现了些许乱象。

第一, 审查方式与责任承担失衡。

由于我国对登记审查模式和责任承担规定的模糊性, 致使在相关司法实践中, 就登记机关是否应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担责的问题, 出现判决不一致的现象, 而其中多数案例又都对登记机关的担责予以了肯定。从而导致, 在对商事登记的审查上, 登记机关有选择审查方式的权利却没有选择承担何种责任的权利, 审查方式与责任承担方式不相对称。基于此, 为确保不因失责受罚, 登记机关对如实申报的要求通常较高, 在具体审查中对实质审查的应用也较多。因此, 尽管在折中审查模式下, 登记机关也仍因无法摆脱实质审查的义务责任而使在该模式下形式审查的主导地位被实质审查所取代, 实践中仍以实质审查为主, 给登记机关背上了沉重的责任包袱。

第二, 自由裁量权边界模糊。

折中审查模式赋予了登记机关进行实质审查的自由裁量权, 但对其边界规定模糊。这既与向折中审查模式转变的初衷相背离, 使商事登记审查又回到实质审查的老路, 又为登记机关行政越权、地方保护主义等开了方便之门, 既降低了商事登记的效率, 又对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危害。

2 对外国商事登记制度审查模式的探究

从国外先进国家的立法及其实践来看,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商事登记都采取形式审查原则, 认为“登记注册乃是企业设立的一项法律程序。因而政府对商事登记主要是提供一种权威而统一的程序性服务。而不是行政权力的运用和控制”。多数国家这样的立法选择是基于市场经济商事活动高速运转的情势下, 为维护企业的设立自由和营业自由、促进市场运行和行政管理的高效率, 做出的偏向效率价值追求的选择。一者, 形式审查原则对真实性的无追求性使其具有降低登记成本、提高登记效率的优点, 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二者, 形式审查易于操作、可行性强的特征, 既解决了登记机关资源有限、无力履责的问题, 又免除了在实际条件下对审查人员辨别真伪的高度苛责;再者, 形式审查为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后监督提供了条件。

3 审查原则的比较分析

在经过上述讨论后, 笔者欲对三种审查原则进行实际的比较, 看其优劣。实质审查原则所存在的缺点主要有:其一, 较多的工作量使登记机关无暇顾及对商事主体的监督和管理;其二, 审查的严格性及难度性降低了商事登记效率, 对原本有限的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三, 审查要求超出登记机关现有审查方式的水平, 实际操作困难大且效果不佳;其四, 登记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易由于权力的滥用造成对商事主体的侵犯。折中审查原则也存在如下缺陷:一方面, 对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界限难以划定, 即对于启动实质审查的标准、范围难以客观界定;另一方面, 正是由于标准难以客观界定, 自然带来对登记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赋予, 同样存在越权问题等实质审查所具有的缺点;再者, 就我国而言, 折中审查原则还存在审查方式与担责方式不相称使商事登记偏于实质审查等问题。同时, 形式审查亦有其弊端:即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合法性而不注重实质上的真实性, 使商事登记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比较实质审查与形式审查, 由于实质审查原则所追求的安全价值在实践中易随着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开展呈现出动态的变化, 使商事登记欲通过实质审查所达到的安全价值存在不定的因素, 同时反面又为登记机关的职权滥用提供了方便, 因此在安全与效率相冲突的情况下突出对交易效率的追求而选择采取形式审查原则的做法显得更为合理;就折中审查原则与形式审查原则比较而言, 由于折中审查原则的缺陷涉及标准划定的学理问题, 而对于完全公平又能够为大家所公认的界定标准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一个争论的结果, 相反, 形式审查原则所面临的缺乏安全性问题则已在多数国家通过对公司设立无效或撤销制度对第三人利益进行保护的方式予以解决, 因此形式审查就折中审查在缺陷的弥补上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总体而言, 无论从商事登记的价值追求上看, 还是从制度缺陷弥补的难易程度上分析, 形式审查原则都更具有优势, 加之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 造就了形式审查模式在世界多数国家商事登记制度中的主导地位。

4 我国商事登记制度审查模式的改革建议

目前对于我国商事登记制度审查模式的改革, 学界主要存在两种意见:其一, 通过对登记责任机制的重构以及对实质审查范围的限定确立真正以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折中审查模式;其二, 确立形式审查模式。笔者支持第二种观点, 理由如下:

第一, 经济上,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商事活动高效率的要求决定形式审查原则是商事登记审查制度的最佳选择;第二, 法律上, 商事登记领域“私法自治”理念的贯彻需要通过形式审查主义使市场主体的实体责任回归为私法责任;第三, 制度上, 形式审查模式是三大审查模式中最易通过实际操作弥补缺陷以实现体制完善性的;第四, 实践中, 基于我国现有折中审查趋势的畸形, 一方面需要解决的现存问题不会少于直接实行形式审查模式将可能遇到的问题, 另一方面扭正现有折中审查模式的方法较弥补形式审查缺陷的方法更难实现, 既耗时耗资又更不具可操作性。故而, 欲先通过摆正折中审查模式再实现最终向形式审查模式转变的想法并不可取, 应直接建立形式审查模式。

因此, 笔者认为, 我国商事登记制度审查模式的改革, 可分四步走:首先, 通过立法直接建立商事登记制度的形式审查模式;其次, 通过对公司设立无效或撤销制度的规定, 实现对第三人利益的保障;再者, 通过从制度上加大违法成本、从法律上加重发起人责任尤其是虚假登记的责任, 以规避登记风险;最后, 通过对登记机关驳回申请应明示根据的要求以及受理登记法定期间的限制, 规范登记机关的行政行为, 进一步实现效率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恩宇.中国商事登记制度现状及完善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9.

[2]王晓琳.浅谈商事登记制度[J].法制与社会, 2008 (11) .

[3]王令浚.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 2007.

篇4:续教育登记制度

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既属于法律规章的范畴,也属于教育评价、评估的范畴。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和对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内涵的清醒认识,为落实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动力:而对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内涵和学科归属在认识上的模糊,引发出对实行和落实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的种种困惑。

(一)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在本质上是继续教育绩效评估

随着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效益和效能被提上重要日程。开展和做好继续教育绩效评估工作,对继续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成效适时给予科学、公正、权威性的评价,并将评价信息用于指导继续教育工作实践,以期达到继续教育的预期目的,是继续教育工作面临形式和任务的迫切要求。将学校教育的学分制度引入继续教育并赋予绩效评估的内涵,建立继续教育的学分登记制度,是继续教育工作在继续教育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上的有益探索与创新。

从总体上说,科学、完整的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指标体系至少应由两部分组成。能够真实反映继续教育的学习成绩,并能够直接量化为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指标的,为成绩指标;不便于直接反映继续教育的学习成绩,需要将继续教育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效益、效果等形式转换,然后才能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指标量化的,为成效指标。

继续教育的学分登记制度,属于继续教育绩效评估的范畴,在本质上是对继续教育实施成绩、成效的综合评估。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对继续教育实施成绩、成效的综合评估过程。继续教育学分制度的理论方法基础,是继续教育绩效评估。

(二)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带有明显的过程性和总结性特征

继续教育绩效评估,是在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或某一继续教育阶段结束后,对单位或个人继续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效益进行的成绩评估、成效评估或成绩、成效的综合评估。其中,成绩评估是对单位或个人继续教育实施质量和效益的直接评估,成效评估是对不宜直接评估的继续教育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的间接评估,对单位或个人继续教育成绩、成效的综合评估简称为“绩效评估”。继续教育绩效评估的结果既为评价继续教育的实施情况提供基本依据,又为调整继续教育的内容、实施策略乃至发展方向提供基本信息。继续教育的成绩评估、成效评估和绩效评估,主要应用于评定单位或个人落实继续教育是否合格或选优。所以,继续教育的成绩评估、成效评估和绩效评估也称为鉴定评估或选优评估。

针对单位设置、量化、确定继续教育绩效评估的项目、评价标准与激励措施,构成对单位的继续教育考核办法,针对专业技术干部个人设置、量化、确定继续教育绩效评估的项目、评价标准与激励措施,构成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形成性和总结性,是以继续教育绩效评估理论方法为支撑的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具有的基本特征。

(三)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是继续教育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具体实现形式

继续教育学分。将对个人实施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成绩评估、成效评估或绩效评估的结果量化为学分的形式体现时,其结果为继续教育学分。

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按照有关规定,记载继续教育学分的过程,为继续教育学分登记。 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对继续教育学分的产生、登记程序的明确、有效时间的区分、学分考核标准的划定以及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结果的应用等一系列规范,构成继续教育学分制度。

以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的形式连续记载个人实施继续教育并取得成绩、成效的过程,是对个人实施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评估、鉴定的过程。

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对实施继续教育所取得成绩和成效的评估过程,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是继续教育绩效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具体实现形式。

(四)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的地位作用

属于继续教育评估范畴的继续教育学分制度,作为继续教育质量的保证环节和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加强继续教育宏观管理、促进继续教育发展、保障和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导向作用:围绕继续教育目标设计继续教育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学分登记项目,要求继续教育的内容必须是本职工作需要的、实现形式的选择必须是可落实的、继续教育的水平、质量、效益必须是高的。要求就是导向。

鉴定作用:用对专业技术干部实施继续教育情况的评估结果,区分评估对象落实继续教育是否合格和选优,本质上是鉴定。

激励作用:对专业技术干部实施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上的差别,必然要到评估结果的应用时去体现,这样就可以激励评估对象进一步做好继续教育工作。诊断作用:给予专业技术干部实施继续教育评估结果以科学、合理、公正的解释与运用,有利于领导机关和评估对象发现优点、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工作。

二、实行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符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评估研究与继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继续教育发展研究,是当前继续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三大主题。随着继续教育评估理论的不断深化和方法的不断完善,继续教育学分制度,被认为是目前衡量和测定专业技术人员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教育绩效的重要方法。它之所以能够诞生、成长和不断完善,主要原因在于它集中反映了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顺应了量化评估的需求

继续教育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的客观要求,使量化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绩效,成为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管理效益的必然发展趋势。管理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量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绩效评估成为可能。目前,在继续教育评估工作中主要实行的学时登记和学分登记两种登记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

(二)易于实现继续教育绩效的综合评估

比较学时与学分两种登记制度的优劣,是确定继续教育评估工作应用学时制还是学分制的基本依据。从总体上讲,学时登记制度的优点是,登记的项目、标准比较明确,受制约因素少,操作比较简单。缺点是实现综合评估比较困难。学分登记制度的缺点是,建立统一、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比较困难。优点是,易于实现继续教育绩效的综合评估。鉴此,实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被认为是目前衡量和测定专业技术人员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教育绩效的重点方法:是宏观指导、有效控制和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质量的有效管理方法。

(三)坚持以时间规定为基本依据符合实际

目前,在各国、各系统、各行业制定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中,一个突出特点是,绝大多数法律法规对接受继续教育者应完成的继续教育时间有明确的要求。如意大利冶金系统实行职工培训休假制,要求职工每工作三年享受150工时培训休假,这150工时的学习是脱产、免费的,培训班由政府主办,企业主照发职2ET_资。美国的IBM公司规定科技人员必须每年至少接受一周的培训,以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发展动态,以适应变化的市场形势。我国人事部在颁发的《全国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对继续教育实施的周期、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实际累计不少于4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2学时)等也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并指出,要建立“对继续教育对象实施登记制度,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职、职业资格及人才流动的重要依据”(第二十二条)。总装备部的有关规定对上述问题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继续教育学分制度,以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时间为基本依据,符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际。

(四)便于强调以成效评估为重点

在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指标量化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成绩指标都有正规教育的学分制可以借鉴,而成效指标则完全依赖于在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建立过程中自身的研究,探索与实践。确保成效指标的科学、合理,是检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指标体系成败的关键。因此,成效指标的量化成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过程中研究的重点。

为了客观评价继续教育的绩效,日本的文部省设想了两种评估继续教育的具体方法,即直接评估方法和间接评估方法。直接评估方法的核心是:建立一种可供劳动力市场直接用来衡量人们各种能力水平的制度。这种方法的成功事例之一是正式授权和推荐由私人非赢利组织实施的测试—证书计划。间接评估方法的核心是:通过正规教育制度来间接评估继续教育活动的成果,即根据他们在院校所得的证书/学分做出评估。这种方法的实施,能够使多数人认为继续教育至少一部分成果同正规教育具有同等价值。但他们也认为,这些方法能解决问题的范围仍是很有限的,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革。包含成绩、成效指标的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尽管量化成效指标需要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但相对而言,它更便于突出强调继续教育的成效,更有可能客观反映继续教育的绩效。

三、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的发展对策

继续教育绩效评估在本质上遵循教育评估的基本规律。但由于继续教育对象职务、学历的多层次,内容的多需求,实现形式的多选择以及目标要求的不同,使继续教育学分制度表现出自身的明显特征。

(一)通过内涵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是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

通过建立起继续教育学分制度与继续教育绩效评估的内在联系,对推动实行和落实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赋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以继续教育绩效评估的内涵,使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根植于继续教育绩效评估,从而得到了继续教育绩效评估基本理论方法的依托和支撑。有利于各级领导、机关和专业技术干部充分认识实行和落实继续教育学分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推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的落实,,有利于从事继续教育管理与研究的人员按照学科归属进行深入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完成继续教育科学体系的构建,并推动继续教育的深入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通过广大专业技术干部对继续教育学分登记项目的广泛认同、认可,确保“制度”的可行性

专业技术干部对继续教育途径的认同和对继续教育学分登记项目的认可,是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基础和前捉。没有广大专业技术干部对继续教育途径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项目的高度认同与认可,就很难确保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的可行性。为此,需要就上述问题在专业技术干部当中进行广泛的调查,以建立起“制度”的可行性基础。

(三)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可信性

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学分制度,主要表现在:一是面向的对象不同。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是一个涉及多个职务、学历层次,多种学科专业结构的复杂体系,继续教育的内容具有明显丰富性。继续教育学分制度适用范围的宽泛,决定了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登记项目应该是多指标的。二是教育的途径、形式不同。由于到院校进修、参加培训班、函授、自学、交流学习、研究学习等都是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使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的途径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随机性。这就决定了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登记项目设置,也必须实行多指标综合评价。三是考核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学校教育考核的主要是成绩,继续教育则更关注成效,强调继续教育有效性,而成效的表现形式又是多属性的。因此,坚持和实现多指标综合评价,成为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具备科学性和可信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四)围绕建立开放的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强调层次管理,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篇5:续教育登记制度

二、专职管理教师负责远程教育资源按学科分类、编制目录,负责对资源库的管理。

三、学科教研组要定期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研究,广泛应用在教学活动中。

四、建立教师使用登记制,逐步将教师每学期应用远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纳入考核指标。

五、建立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登记制。

六、定期收集远程教育资源和应用效果的意见反馈。

篇6:续教育登记制度

税收是美国政府赖以生存的财政基础,而个人所得税则是美国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因此,上到美国总统,下到平民百姓,纳税成为每个人的义务和职责。美国是根据个人收入情况逐步提高税率,从而以此来减少低收入者的负担和控制高收入者的收入过快增长。最基本的原则是多收入多交税,收入低的先交税后退税。

美国收入方面的规定也相当复杂。以夫妇两个人没有应抚养孩子的家庭为例,目前具体情况简述如下: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一是美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不仅考虑个人的收入,而且十分重视家庭其他成员尤其儿童的数量情况。同样收入的两对夫妇,有儿童和没有儿童所交纳的税收相差很大。而中国只根据个人收入而不考虑家庭儿童情况一律依照同一税率的纳税则明显存在很大的缺陷。

二是高收入者是美国个人所得税纳税的主体。据统计,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群体所交纳的税款每年占美国全部个人税收总额的60%以上,是美国税收最重要来源。也就是说,美国政府每年的巨大的财政来源主要是占人口少数的富人交纳的,而不是占纳税总人数绝大部分的普通工薪阶层。

美国人纳税采取的的个人报税制度。每年的4月15日是美国人申报上一年收入和纳税情况的最后截止日。此

前,可以领取表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情况向政府报税,也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向政府报税。(完)

新加坡:个税税率最低国家之一

新加坡拥有较为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征收体系,其中新加坡国内税务局是该国最大的税收机构,负责评估、收取和实施在税收法令下的各种课税。

新加坡是个人所得税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其实行的是13级超额累进税率,也就是以前一年的收入扣除适当项目后,以累计式征税。每年的4月15日之前,所有应纳税者必须将前一年的各项收入如实填入税务申报登记表中,并及时上报国内税务局。

新加坡的税制是按收入来源地征税的。新加坡目前的税率为0%至22%。须纳税的项目包括:在新加坡赚取的收入;以及在新加坡收到的海外收入;属非居民的个人在新加坡所收到的海外收入不需要在新加坡缴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为应税雇佣所得和股息、利息等。应税雇佣所得包括现金报酬和实物所得。现金报酬如工资、假期工资、佣金、养老金、额外补贴等,实物所得如假期旅费、雇主提供的住房及机动车等。雇员捐赠给中央储备基金(CPF)的款项不计入应税所得,除非其金额超过了规定标准。

在进行征税时,新加坡也会提供一些税务回扣(或称特殊减免)项目,这包括抚养父母、专业技术课程学费、人寿保险保费及生养第3个孩子等。(完)巴西多数劳动者无需缴纳个税

巴西贫富差距悬殊,大部分劳动者的收入达不到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个人所得税在巴西税收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

据巴西联邦税务局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1998年巴西就业人口6996万,其中只有15.8%的人需要报税。而根据法律规定,扣除免征部分外,真正纳税的人只有6.25%。当年个人所得税仅占巴西税收总额的7.4%。巴西个人所得税征税项目包括工资、奖金、退休金、分红、金融投资收益、版权费、稿费、租金等。2004年,巴西政府规定个人年收入超过12696雷亚尔(2.385雷亚尔约合1美元)的人必须报税。不过,一部分费用可以从收入中扣除,包括纳税人用于本人和依靠其生活的人的医疗、教育、学习费用,交纳的国家社会劳

保退休金、私人机构劳保退休金和个人退休计划基金以及购买医疗保险的费用。这部分费用扣除后全年收入还超过12696雷亚尔的部分才纳税。

根据规定,纳税人及依靠其生活的人的医疗费用可以全额扣除。从托儿所到大学的学费可以扣除,直到24岁。给全国文化基金会的捐款或者向国家支持文化活动计划提供的赞助可以减税。患有16种重病之一的退休人员免缴个人所得税。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工作的人员,其月工资扣除被其抚养人的生活费、国家社会劳保退休金和私人机构劳保退休金后,超过1058雷亚尔的部分由单位自动扣个人所得税。个体自由职业者按年纳税。年净收入在12696至

25380雷亚尔的税率为15%,25380雷亚尔以上的税率为27.5%。

年收入超过个税起征点的人每年3月1日至4月29日向联邦税务局报税。联邦税务局为纳税人提供多种报税方式。纳税人既可以使用传统的纸制表格和电脑软盘,也可以通过打电话报税。现在最方便快捷的是网上报税。只要按要求填好电子表格,纳税人就能知道自己该缴纳多少税或者该收到多少退税。现在90%的巴西纳税人都利用因特网报税,巴西也成为世界网上报税发展最快和最普及的国家之一。(完)

德国逐年减轻居民税收负担

根据德国法律,所有在德国的常驻居民、在德国的非常驻但收入来源是德国的外国居民,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所得税因个人收入多少缴纳的比例不等,收入越多的,缴税比例越高,而且个人所得税的比例每年都要调整。单是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税就占德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近几年,德国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比例呈下降趋势。1998年,个人所得税的比率最高为个人收入的53%,但到2005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最高比率已经下降到42%,而最低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比率也已经从1998年的25.9%下降到2005年的15%。

德国政府对不同家庭情况采取不同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的类别根据纳税人的家庭状况加以区分,如单身、已婚无孩子、已婚有孩子等。2004年,德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单身家庭年收入7664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15328欧元。但是有些情形可以减少个人收入所得税,例如已婚家庭子女未满18岁,或者子女在27岁以下但仍在上学的或没有收入的;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由于不可抗拒的特殊情况(如生病)造成高额开支等。个人收入税包括工资税和收入税两部分。在德国,雇主通过银行账户发工资,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税将直接从

银行工资账户中扣除,每年年底根据税率变化进行调整。所有有工作的人都要参加失业、退休和医疗保险,这三大保险是由雇主和雇员平摊缴纳。工资收入不包括雇主为雇员缴纳的三大保险金,雇员缴纳的三险金则属于个人所得税涵盖的范围,但这部分个人所得税有一个最高限额。

收入税与工资税的唯一不同是征税的方式不同。工资税由雇主直接缴给税务局,而收入税则由个人亲自缴纳。依据上一年缴税情况,税务局每年对本的个人所得税进行评估,要求个人于3月10日、6月10日、9月10日和12月10日预缴一个季度的税款。之后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和法律申请退税,退税之后的缴税评估基本上不可能再更改。(完)法国高收入者多交税

法国法律规定,凡是家庭或主要居住地点在法国(即在法国连续居住6个月)和在法国进行主要职业活动或在法国有主要经济利益的人,不论其是否为法国籍,均须就其收入(包括在法收入和国外收入)申报个人所得税。法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实行高额累进制,即高收入者多交税,低收入者少交税。对单身工作者而言,其收入水平与相应征税率如下:

年收入在4191欧元以下者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年收入在4192至8242欧元之间税率为7.05%;8243至14506欧元之间为19.74%;14507至23489欧元之间为29.14%;23490至38218欧元之间为38.54%;38219至47131欧元之间为43.94%;年收入超过47131欧元税率为49.58%。

实际上,法国的个人所得税是按家庭来征收的,根据经济状况和子女多少不同,每个家庭所缴纳的所得税均不同。法国法律规定,一位成年人的家庭参数为1,一个孩子的家庭参数为0.5,一对夫妇加一个孩子的家庭参数则为2.5。在计算纳税人所需缴纳的税金时,首先将家庭全部收入除以家庭参数,得出的数额参照上述征税标准得出征税率,再以下列公式计算出应缴税款: 如达到 7.05%征税率,公式:(收入数×0.0705)-(295.47欧元×家庭参数); 如达到19.74%征税率,公式:(收入数×0.1974)-(1341.38欧元×家庭参数); 如达到29.14%征税率,公式:(收入数×0.2914)-(2704.94欧元×家庭参数); 如达到38.54%征税率,公式:(收入数×0.3854)-(4912.91欧元×家庭参数); 如达到43.94%征税率,公式:(收入数×0.4394)-(6976.68欧元×家庭参数); 如达到49.58%征税率,公式:(收入数×0.4958)-(9634.87欧元×家庭参数)。举例来说,一对夫妇年收入为23026欧元,有一个孩子,家庭参数为2.5,用收入23026欧元除以2.5为9210.40欧元。这一数额的征税率是19.74%。按上述公式,他们应缴纳的税额应是:(23026×0.1974)-(1341.38×2.5)=1191.88。

具体而言,以参数计算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标准如下: 收入 家庭参数 8303欧元 1

10507欧元 1.5 12602欧元 2 14698欧元 2.5 16794欧元 3

18889欧元 3.5 20985欧元 4 23080欧元 4.5 25176欧元 5

举例来说,一个家庭参数为3的家庭,如果年收入在16794欧元以下,便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了。

需要指出的是,一个法国家庭的年收入总额可在纳税前减去约30%作为工作支出而享受免税优惠,余额再减去可免税的种种开销(如赡养父母、慈善捐赠、装修旧房、缴纳人寿保险、投资出租房产业等),最终剩余的资金才算作净收入按统一税率纳税。也就是说,法国家庭申报的纳税收入是在享受各种减免后的最终收入。

法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002年法国右翼政府重新执政后制定的,其税率远低于前左翼政府于1998年制定的标准。(完)澳大利亚完善的个税征收制度

在澳大利亚,每个纳税人都有一个税号,在税局或网上登记就可以获得税号。纳税人在投资或受雇的时候都要向银行或雇主提交税号。如果纳税人交不出税号,雇主或银行在发工资或者付利息时就要根据法律按照最高个人税率对其扣税,纳税人必须通过申请才能领回多扣的税款。在享受医疗、教育等福利时,纳税人也都得出示税号。引入税号制度主要是为了方便税局把从银行等方面得到的资料和纳税人所填报的收入进行核对,防止纳税人漏报收入。纳税人向税局提供收入资料后半个月左右就能收到退税支票或补税通知。报税一般通过填写表格、委托代理和网上报税等方式进行。目前,澳大利亚已经有超过70%的纳税人通过网上纳税。联邦税务部门在全国设立了24个理税场所,纳税人可以在任何一个场所办理纳税手续。联邦税务部门建立了两个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收集和处理全国的税收信息,并联通理税场所。

根据澳大利亚的法律,任何超过免税额的收入都要报税。从2000年7月1日开始,成年纳税人的年免税额为6000澳元(1美元约合1.33澳元)。征税时采用分级累进税率,共有免税、17%、30%、42%和47%五个级别。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和纳税人收入的情况不断对各级别税率的起征点和税率进行调整。最新的税率政策是从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

从今年7月1日起,年收入在6001澳元到21600澳元的税率从17%降至15%;税率42%的起征点从58001澳元提高到63001澳元;47%的起征点从70001澳元提高到95001澳元。从明年7月1日起,42%的起征点将提高到70001澳元;47%的起征点将提高到125001澳元。

根据新的减税政策,在今后4年中,澳大利亚的纳税人将得到总共217亿澳元的减税好处,而去年他们已经得到减税147亿澳元。这项减税政策将确保今后4年中80%的澳大利亚纳税人将在30%或更低的税率区域内纳税。联邦政府说,减税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澳大利亚人就业、投资和储蓄,也是为了提高澳大利亚个人所得税体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完)日本不断降低个税负担

日本《所得税法》规定,对于日本境内的居住者而言,除了固定的工资收入之外,稿费、投资分红、受赠、继承、土地和房屋的出租等所有收入都必须纳税。日本政府还建立了一整套严格而科学、完善的税赋征收、稽查制度和稽查队伍,对偷税漏税者严惩不贷,而绝大多数国民都具有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自觉性。日本的所得税一直实行累进制征收,收入越多税率就越高,最高税率曾达到过93%。后来,日本政府对《所得税法》进行了7次大规模修改和调整,不断降低最高税率,目前最高税率已降到50%。日本的《所得税法》还规定个人所得税分为两大部分,其中37%作为所得税向中央政府交纳,另外13%作为住民税向地方政府交纳。日本1999年修改后的《所得税法》已经将最多时的19档税率简化到了目前的4档,规定年收入330万日元以下的税率为10%,年收入900万日元以下的税率为20%,1800万日元以下的为30%,1800万日元以上的为37%。在住民税方面分为3档,年收入在200万日元以下的税率为3%,700万日元以下的为10%,700万日元以上的为13%。另一方面,日本还实施“所得税控除制度”,将纳税者本人生活所需的最低费用、抚养家属所需的最低费用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等免征所得税。也就是说要将一个家庭生活必需的最低费用减去之后的那部分所得按照规定的税率纳税。

篇7:续教育登记制度

【关键词】 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预告登记;比较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259-01

1 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制度简介

商品房预售是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产物,它与现房买卖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交易市场中两种主要的房屋销售形式。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将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定金或者房屋价款的行为。

为规范、引导房屋交易的合法有序进行,规范、治理房屋交易市场的有序竞争,防止同一房屋被数次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均对房屋交易程序与交易过程作出严格规定,其中,与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制度相关的规定有: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4条第二款规定:“商品房预售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0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预售人应当在签订之日起30日内持商品房预售合同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国家之所以要对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售要求进行房屋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其原因主要为:第一,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对房地产交易市场的管理;第二,我国对不动产物权的变更采登记要件主义,即须经登记不动产物权变动方发生法律效力。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由于其还不具备办理房屋产权转让的条件,购买人即使缴纳了购房全款,其对所购房屋也仅享有债权上的请求权。

2 我国的预告登记制度简介

2007年3月6日颁布、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其第20条规定了动产的预告登记制度,“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预告登记制度最早起源于普鲁士法所设定的异议登记,后该项制度被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和地区在其民法中继受,并成为民法物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预告登记是与本登记相对应的一项特殊的不动产登记,是为保全一项以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请求权的不动产登记。目的在于保障将来不动产物权变动顺利实现。

预告登记制度的本质是保障登记权利人实现其期待的物权目的,而实现这种保障的方式则是限制登记义务人对其不动产物权在预告登记期间的处分。现今,我国房价上涨速度迅猛,出卖人在“一物二卖”中所赚取的利润空间常常大大高于违约金,因此,为谋取更大利益,出卖方常不惜冒着违约的风险。对于买方,即使通过违约责任使销售者承担了责任,但因对方违约而遭受的其他间接损失却往往被忽略。《物权法》核心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们基本的生存之权,然而现实中比比皆是的“一物二卖”甚至“一物数卖”却正是因为理论与实践中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意义的分离使得众多的债权人利益无法得到真正的保护。这样的结果,既是对民法诚实信用原则与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的践踏,也给在交易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带来极大的交易风险。

3 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究竟是否为预告登记制度的思考

通过上述对两种登记制度的简介知,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制度是政府对商品房交易市场进行规制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为保障购买者如期顺利买得房屋的保障措施。而预告登记制度是为保障权利人对未来物权的顺利取得。可见,两种制度确实有目的利益的相似之处,也正因此,不少人就此认为即使《物权法》还未颁布,在我国的不动产相关立法中也依旧有预告登记制度的身影,这个身影就是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制度。笔者对此并不赞成并对此问题有如下思考。

第一,“登记”是否须强制而为在两种制度中截然不同。预告登记制度中,登记是双方在合同中预先约定的,若没有进行预告登记的约定,则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承受者一方无权要求出让者一方与自己为预告登记。对此,《房屋登记办法》中已有明确规定。

第二,两种登记中的登记对象截然不同。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是商品房预售人将商品房预售合同进行登记备案,即登记的是预售合同,进一步言,即是对预售房屋的交易的初始凭证进行登记;而预告登记制度中所登记的是登记权利人对未来物权变动的请求权。

第三,两种登记中所涉及的登记范围截然不同。预告登记制度所涉及的登记范围远比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的范围广。依《物權法》的规定,预告登记制度不仅适用于房屋买卖,还适用于其他的不动产物权变动中。另依《房屋登记办法》的相关规定可知,不仅现房以及现房抵押适用预告登记制度,期房与期房抵押同样适用预告登记;相比之下,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所涉范围就十分有限,其只适用于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售,别无其他。

第四,对两种制度中登记义务违反的责任结果不同。由于预告登记制度是因当事人约定而发生,因此,如果有进行预告登记的约定而一方拒不履行登记,其行为是对合同义务的违反,承担的是合同违约责任,适用有关的民事责任理论;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制度,是在我国还没有不动产登记法并且有关不动产管理秩序相对较乱的时期出台的一项制度,因此,该项制度不可避免的带有较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例如,我国《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3条规定:“开发企业在预售商品房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房地产管理部门处以罚款。…”可见,合同备案与否导致的更多的是行政责任,并且交易实践中对于此类问题也多通过行政程序解决。

4 总结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物权法中十分复杂的问题,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制度和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又是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组成部分,两种制度在表面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就其本质,依然是俩各种不同类型与不同性质的制度。深入探讨二者的区别对完善我国的登记制度有重要意义。

げ慰嘉南:

[1] [德]曼弗雷德•沃而夫:《物权法》,吴越、李大雪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

[2] 王锦村:《土地法实用》,台湾:五南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3] 常鹏翱:《比较法视野中的预告登记》,载于《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春季卷

[4] 房少坤、吕杰:《创设预告登记制度的几个问题》,载于《法学家》2003年第四季

上一篇:关于小狗的故事-摇铃铛的小狗下一篇:大学生方言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