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2024-04-19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精选6篇)

篇1: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开始出现了美苏主宰世界、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新格局。美国崛起企图称霸世界全球,苏联在与之对抗的同时又有妥协。美国在二战后迅速向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渗透,意图扶植蒋介石政权,左右中国二战后的发展走向,成为对中国局势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中国广大人民虽然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但是,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崎岖、曲折。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面对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蒋介石对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所顾忌,原因如下:

第一,抗战胜利后,人民普遍要求和平;

第二,沦陷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手重,国民党军队大多退到西南地区,需要时日在共产党之前赶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第三,苏美英三国出于不同考虑,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今非昔比。

蒋介石集团为了给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采取了假和平的策略,邀请中共方面到重庆和平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38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

3、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虽然中国共产党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在党内提出整编军队、参加改组后政府、指导中心南移的具体指示。但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及其狭隘,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不断破坏政协协议。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尽管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它使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得了谁催动战争爆发,阻碍中国历史进程的祸首,赢得人心,取得了政治上的重大胜利。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面性的内战。同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并于当天片面下令于11月12日召开由它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次年3月,国民党当局期限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至此,一切和平谈判之门都被国民党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2、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和平的同时,也未对国民政府抱有幻想,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在南方做出让步,收缩南部防线,集中力量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先后从各解放区抽调11万军队和2万干部,进入东北,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统一领导东北工作,各路进入东北的部队与原东北抗日联军共同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由林彪任总司令。

在重庆谈判期间,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察鲁豫人民军队在山西歼灭来犯的阎锡山部队35000人,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得民心者得天下,由于得到了最广泛的人民大众的支持,共产党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速战速决计划,并使他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难以逃脱遭遇灭顶之灾的命运。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947年7月,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47年7月,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下降为150万人。由于战线延长,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大减少,而且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由127万人增加为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近100万人;部队的武器装备也得到很大的改善。由于不需分兵守卫后方供给线和城市,机动性很强。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庚、谢富治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挺进豫西。三路大军形成品字形,直插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总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阶段的内线作战直接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的外线作战。与此同时,中国感共产党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使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工农联盟更加巩固;在国统区以学生群众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逐渐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能够胜利,是和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是分不开的,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胜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1、内容

1946年5月4日,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将党的土地政策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三分之二的地区基本解决土地问题。

1947年7月到9月,中共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主要规定:

第一,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乡村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连同乡村中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配; 第三,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分给农民。

第四,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可以组织人民法庭来保证贯彻土改的政策法令,维护革命秩序。

全国土地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各解放区农村,开展发动农民群众,组织贫民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着手没收地主土地等工作,各解放区农村迅速形成土地改革的热潮。

土改开始的时候,由于全国土地会议对于解放区土改不彻底和党内不纯的情况估计得过于严重,没制定具体的政策保证实施不侵犯中农利益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原则,以致于土改初期出现了“左”的偏向,中共中央采取了坚决措施予以纠正。

2、意义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进行,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具有特殊意义。

第一,巩固工农联盟土地改革使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得到满足,因而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同解放战争的胜负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工农联盟更加巩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提高农民革命积极性根除土地革命是一场激烈的农村阶级大革命,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使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这是解放战争迅速走向全国胜利的重要保障。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在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逐渐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抗战后期国民党腐败加剧,对沦陷区进行劫收,国统区政治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使得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2、学生运动的高涨

针对国民党当局积极从事内战的准备,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由于国民党政府同美国政府签订的条约和协定中给予美国许多特权,美军在中国到处横行不法,1946年12月24日,发生了美国士兵强奸中国女学生的事件,成为触发抗暴运动的导火线,12月30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学生在北平举行了抗议美军暴行的示威游行,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组织以此为契机,发动各大城市群众响应北平学生运动,抗暴运动逐渐席卷全国,许多文化界名士和一些党派和社会团体也发表生命,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要求美军退出中国,形成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广泛的人民运动

5·20运动5月,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达到全国规模,5月中旬,南京、北京、上海、北平等大中城市的学生反饥饿、反内战的示威游行活动趋于会合,20日,在国民党准备召开国民参政会之时,5000余名学生在南京举行了大游行,由于国民党政府在出动军警镇压时,逮捕打伤学生150余人,立刻激起各阶层对学生的声援,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学生运动遍及国民党统治区的60多个大中城市。这次运动在政治上使国民党集团更加孤立。

3、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赶长,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1947年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120万工人举行罢工。5月,“抢米”风潮席卷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的40多个大小城镇。1947年2月28日,台湾

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新疆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革命运动。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宣告独立。这些事实说明,国民党政府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也打了败仗。国民党政府已经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民主党派是在抗日战争中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抗战期间,民主党派的以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内容的第三条路线开始发展,在团结抗战、反对国民党独裁、推动国统区民主运动等方面开始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政府独裁、内战,建立联合政府等方面形成政治合作的友党关系,民主党派的第三条路线也在国民党政府的镇压下,在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归于破产,广大民主人士在政治上进一步靠拢共产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为建立新中国的共同努力中,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格局。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民主党派是泛指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产生的、介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政党和政治派别。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使国民党由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从这个时候开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重新组织力量,重新组织政党,形成较早的民主党派“中国致公党”和“第三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民主党派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带有阶级联盟性质的组织。从20年代开始,他们主要是独立开展反帝反蒋的活动,由于势单力薄,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就。

1939年10月,国民党参政会小党派的参政员失望于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由“第三党”的章伯钧等发起成立统一的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建国同志会改组成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顺应时局发展和盟员增加的趋势,改称中国民主同盟,形成了仅次于国共两党的第三大政治势力,标志着中国的中间党派开始结合起来,在政治上日益活跃并趋向进步,对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民主同盟主要主张是加强团结,抗战到底,结束党治,实行宪政,它所主张的“国权统一”,“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属于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抗战胜利后,一些爱国民主人士为推进和平民主的实现,在政治上更加活跃,从1945年底到1948年1月,“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民主党派先后成立,壮大了民主党派的力量,这些民主党派也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中国农工民主党(亦称“第三党”)。

中国政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抗战胜利以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在争取和平建国和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结成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友党关系。在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帮助民主党派争取了参与商讨国是的权利,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派政治协商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第一次尝试。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力合作,彼此协商,互相配合,联合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内战独裁做斗争,逐渐得到了民主党派的信任和拥护,形成了患难与共、政治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正在民主党派奔走呼号之际,国民党为了维护其一党专制,决意镇压民主党派,于1946年7月暗杀了民盟中央委员会的成员李公仆和闻一多,1946年11月,国民党单独召开了国民大会,遭到中共、民主党派和其他进步人士的抵制,拒绝承认伪国大通过的“宪法”。1947年5月到10月,中国民主同盟在各地的许多盟员被捕、被杀,1947年10月,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民盟,11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宣布自即日起盟员一律停止政治活动,总部负责人总辞职,民盟的解散标志着第三条路线彻底破产。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同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的阶段。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为新中国绘制蓝图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了历史日程。1949年3月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度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9月30日,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胜利完成。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1)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各民主党派等民主人士、爱国知识分子和华侨等,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得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革命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六、思考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篇2: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选题

1.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的协定是:()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B.国共谈判协定

C.重庆谈判纪要D.《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2.抗战胜利后,当时各民主党派中最有影响的政党是:()

A.中国民主建国会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D.中国民主促进会

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D.上党地区

4.以下人物中,都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是:()

A.毛泽东B.王若飞

C.叶剑英D.周恩来

5.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阶段。

A.战略进攻B.战略相持

C.战略决战D.战略防御

6.在国民党统治区,以()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工人运动B.学生运动

C.农民运动D.市民运动

7.(),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这个运动扩展到了许多城市。

A.1945年底B.1946年底

C.1947年底D.1948年底

8.蒋介石成为美国“扶不起的天子”,就蒋介石集团内部而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不应该关闭与共产党和谈的大门

B.不应该接受美国的援助打内战

C.政治腐败导致政治独裁,经济恶化,军事溃败

D.是中国近代历史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9.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制定土地改革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根据()

A.不同时期的斗争策略B.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不同地区农民的状况D.反对国民党斗争的需要

10.1947年5月1日,()自治区宣告成立。

A.内蒙古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1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在()

A.1943年8月25日B.1944年8月25日C.1945年8月25日D.1946年8月25日

13.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4.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1

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

1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

A.1946年6月B.1947年2月C.1947年6月D.1948年2月

1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

A.1947年3月B.1947年4月C.1947年6月D.1947年7月

1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18.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

19.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0.“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

C.“反饥饿、反内战”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21.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

A.“一二.一”运动后B.“抗暴运动”后

C.“五.二O”运动后D.“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法西斯”运动后

22.1947年间,全国先后举行罢工的工人达()

A.110万人B.120万人C.130万人D.140万人

23.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的“二.二八”起义发生在()

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

24.于1945年建立革命政府的少数民族群众的“三区革命”发生在()

A.河北省B.河南省C.陕西省D.新疆省

25.1947 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政府主席是()

A.林伯渠B.乌兰夫C.董必武D.李鼎铭

26.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于()

A:香港B.澳门C.广州D.上海

27.1945年12月成立、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致公党B.中国农工民主党C.中国民主建国会D.中国民主促进会

28.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1947年2月改称()

A.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B.中国农工民主党C.九三学社D.中华职业教育社

29.国民党当局宣布中国民主民盟“为非法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是在()

A.1945年10月B.1946年10月C.1947年10月D.1948年10月

30.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于1947年11月在()成立。

A.台湾B.香港C.广州D.北平

31.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的三大战役是指()

A.济南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B.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32.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一文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D.《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3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

A.2月23日B.3月23日C.4月23日D.5月23日

34.《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新中国的()

A.国体和政体的规定B.基本的民族政策C.经济工作方针D.外交工作原则

35.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为()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中原D.平津战役

36.抗战时期制定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西柏坡会议D.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会议

37.提出“两个务必”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七届二中全会D.七届三中全会

38.三大战役前后历时()

A.4个月零19天B.5个月零16天C.6个月零15天D.1个月零3天

39.淮海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的是()。

A.刘伯承B.陈毅C.谭震林D.邓小平

40.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和副主席,其中有三位党外人士担任副主席。下列哪位党外人士没有担任副主席的职务?()

A.宋庆龄B.黄炎培C.李济深D.张澜

41.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

A.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B.把革命进行到底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二、多选题:

1.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为争取和平建国明确提出了()口号。

A.和平B.进步

C.民主D.团结

2.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

A.加强党的建设B.开展武装斗争

C.走社会主义道路D.建立统一战线

3.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有:()

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

C.中国民主同盟D.中国青年党

4.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协议。

A.《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B.《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

C.《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D.《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

5.1947年3月,国民党限期令中共驻()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关闭和平谈判之门。

A.南京B.上海C.重庆D.广州

6.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

A.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

B.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

C.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原则

D.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7.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仍在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主力包括()等。

A.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

B.谭震林、许世友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

C.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

D.徐向前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

8.(),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九月会议决议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9.反法西斯战争后,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的主要表现是()

A.社会主义的苏联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B.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

C.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

D.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10.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重庆谈判期间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

A.上党战役B.邯郸战役C.平绥战役D.津浦战役

11.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除国民党、共产党外,还有()

A.民主同盟B.九三学社C.民主建国会D.青年党

12.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协议包括()

A.政府组织B.国民大会案C.和平建国纲领D.宪法草案

13.1946年2月10日和6月23日,国民党当局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制造了()

A.沧白堂事件B.较场口惨案C.下关惨案D.于子三惨案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保护民族工商业

15.1948年4月,毛泽东系统地阐明的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

A.依靠贫农B.团结中农

C.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D.发展农业生产

16.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A.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B.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C.严重的自然灾害D.将全国各阶层人民臵于饥饿和死亡线上

17.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广大职工广泛开展的斗争包括()

A.护厂B.护矿C.反破坏D.反搬迁

18.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成立的民主党派有()

A.中国致公党B.中国民主同盟C.九三学社D.中国民主促进会

19.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B.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C.地方实力派D.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20.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宣告()

A.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B.民盟坚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间,有中立的态度

C.今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D.要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1.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军队是()

A.华东野战军B.中原野战军C.东北野战军D.华北解放军

2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

A.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B.规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C.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D.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23.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

A.华中解放区B.华南解放区C.东北解放区D.华北解放区

24.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员,除刘伯承、邓小平外,还有()

A.陈毅B.粟裕C.贺龙D.谭震林

25.1949年4月21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是()

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彭德怀

26.《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是()

A.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B.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C.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D.支持第三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三、思考题

1、抗日战争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迅速走向崩溃?

(1)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丧失民心

(2)经济上官僚资本对人民的疯狂掠夺,经济的恶性发展和物价的暴涨,民族工商业

大量破产,国统区的人民濒临无法生存的境地。

(3)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把自

己臵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所有的经验集中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维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3、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的创建的标志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时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5.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6.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篇3: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 会议评估

1.1 这是一次成功的换届会议。

表现在会议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力量, 特别是两个分会的主要负责人和精干的领导班子, 完全符合我国学术界的愿望, 反映出蓬勃向上、勇往直前的创新发展精神, 看到了我国卫生事业欣欣向荣的光明前景。这次换届的另一特点是我国卫生界一批资深的老卫生和专家学者, 都投入了满腔热情, 积极参与为会议的组织准备和学术准备, 倾注了全身心的力量, 保证了这次会议高水平的顺利进行。所以, 这次会议的换届是我国卫生界老中青力量的有机结合。

1.2 这是一次成功的学术会议。

首先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主题, 受到大家的广泛重视和欢迎。为总结建国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经验, 提出了我国卫生工作今后的整体战略方案, 全国卫生管理学术界的同志们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 经过广泛、充分的准备, 在这次学术会议以前, 就完成了《新中国卫生事业60年的学术报告》。这次会议上, 与会者又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取得了共识, 认为这次会议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 它将为21世纪中国卫生典范的创建, 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1.3 这次会议还验证了中国卫生管理学科综合基地的作用。

由钱信忠、殷大奎、陈海峰、张自宽、黄永昌等老一辈卫生工作者共同创办的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以及挂靠于此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和初级卫生保健分会、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承担了这次换届和学术会议的筹备、承办和全部学术、组织、会务等工作, 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赞扬。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是在钱信忠老部长的直接关心与支持下于1988年成立的, 是我国最早的卫生管理学院, 现已发展成为能承担教育、科研、咨询、培训、学会、出版等工作的国家重要智库之一。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于1988年10月成立, 初级卫生保健分会于1996年6月成立。两个分会性质相近, 多年来共同组织举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22次, 重点研究了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全国初级卫生保健活动的发展规律、中国家庭全科医生的发展规律三大方面的卫生问题, 为这次主题研讨会的成功, 提供了学术理论基础。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于1981年建立, 已经有28年的历史, 是我国卫生界最早建立的管理杂志之一。刊物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结合不同时期卫生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组织学术讨论和研究,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卫生改革, 特别是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受到国内外的赞誉。

到会代表们认为, 以上中国卫生管理学科综合基地的形成, 凝结了我国卫生管理界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成果来之不易, 必须珍惜保护;建议中央领导能给综合基地以足够重视, 更大地发挥其作用。

2 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客观发展规律的形成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参考古今中外的有益经验, 突出中国特色的创新, 终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客观发展规律。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 建立“生命最宝贵, 健康应第一”的卫生国策地位。

其内涵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实行“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可采用“国家为主导, 社会、公民三方筹资”的办法, 建立“全民健康保障制度”, 逐步实现免费解决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等问题,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从而为全民扩大内需奠定重要基础, 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属于国际成功经验的是:“健康第一”、“保障身体健康”、“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免费解决医疗、预防、保健等问题,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属于中国特色创新的是:“生命最宝贵”、“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国家为主导, 社会、公民”三方筹资资金”、“逐步实现免费解决人民的医疗、预防、保健等问题”、“并为扩大内需创造良好环境”。这就是中国特色与国际成功经验相结合, 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方向和目标的主要本质问题。这就改变了以往国家卫生事业可以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负责任, 甚至可以见死不救的模糊认识。这是对13亿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负责。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

根据卫生国策的精神, 必须规范“公益性卫生事业”的内涵, 应该是“非营利性”, “公平性”, “福利性”。同时还应该明确, 也得到国际经验的证实, 卫生事业不能搞“市场化”, “私有化”和“商业化”。

2.2 建立卫生总费用的科学筹资和使用制度。

其内涵是:第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水平, 调节卫生总费用的数量:由国家主导, 社会、公民三方筹资, 充分发挥中西医药的廉价作用, 清除由市场化、私有化、商业化的浪费和超支。第二, 举办全民健康保障制度, 含免费公共卫生;逐步实现免费、门诊、住院费用;举办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第三, 解决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正常运行。实现上、中、基三级机构房屋、设备达标。全国各级医务人员的工资相当公务员水平。如何解决卫生经费, 一贯是世界性的难题。如能按以上方案推行。确是中国的特色和创新。

2.3 建立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度。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精神, 完全符合我国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 而卫生工作的重点又必须转移到农村的卫生改革实际, 会议提出: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 就显得非常必要。其内涵:第一, 城乡卫生资源的科学调整。可将城乡上、中层卫生资源向中、基层, 由“ᐁ”型→“△”型调整, 重点充实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第二, 城乡区域卫生规划的科学调整。可将城乡上中基三层, 进行科学功能分工, 体现逐级指导, 逐级上下转诊。第三, 城乡基层统一推行全科医学服务。使全体人民都能直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惠。第四, 实行卫生产权制度的改革。鉴于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 混合所有制) 是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 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有机结合, 可以调动两个积极性, 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充实需要的卫生机构, 快速发展卫生事业。因此, 会议提出:可在国办医院与民办医院之间, 服务中心 (卫生院) 与服务站 (卫生室) 之间, 统一进行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混合所有制, 以便快速解决城乡基层卫生组织的发展和建设。

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的程序:第一, 优先推行全民健康保障制度, 第二, 科学解决城乡区域卫生规划, 做到分级、分工, 逐级指导, 逐级上下转诊。第三, 搞好试点, 然后同步推行卫生产权, 卫生资源, 人员工资的三调整。

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的改革, 其中包括卫生体制重点转向基层和产权制度实行混合所有制, 仍属公有制性质。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的创新。

2.4 建立创新型卫生队伍。

其内涵有:第一, 贯彻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倡导的创建中国新医药学, 它将为人类健康的保障作出巨大贡献。第二, 城乡各级卫生机构的医生, 逐步调整到以本科医生为起点。第三, 明确专科医生的任务是:科技创新, 解决疑难问题和指导基层。第四, 当前人才建设的重点是培养防治结合和中西医结合的家庭全科医生。应当改变毕业后教育的制度, 设置全科医学院, 举办全科医学专业, 培养成为中国新医药学人才, 到基层发挥重要作用。同样要安排, 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和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等级, 享受专科医生的同样待遇。前一时期硬搬国外毕业后教育的规定, 实践证明不符合中国国情, 严重影响我国家庭全科医生的成长, 造成了巨大损失。这种失误, 必须改正。

中国创新型卫生队伍, 特别是培养中国新医药学类型的家庭全体医生, 必然对人类的健康保障发挥巨大的作用。

2.5 建立中国卫生管理学科制度。

这次会议在合肥召开, 由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承办, 说明我国卫生管理学科综合基地之一已经建成, 今后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形成, 是我国卫生管理界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希望在今后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发展和提高。

3 当前要解决好若干实际问题

这次会议上有人提出:对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 可提请中央参考, 希望在适当的时候, 由党中央和国务院主持召开我国第二次全国卫生会议, 以便进一步的解决好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问题。

也有同志提出, 即使不召开全国会议。根据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的精神, 对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 也可供各地卫生改革实践参考。即要妥善解决好既定政策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应该在不影响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计划正常推行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各地对学术成果中若干问题, 进行创新探索。

会议还认为, 应当发扬中国共产党一贯提倡的科学技术, 百家争鸣和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 来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鉴于衡量卫生工作的唯一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我们认为可以从13亿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 对全民健康保障问题, 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问题和家庭全科医生的培养等问题, 就很值得通过实践来进一步研究发展创新。

4 几点建议

第一, 必须纠正三项重大政策的失误。这次会议上, 一致提出:应将“初级卫生保健”改称“基础卫生保健”, 由“面向农村”改成“面向全国”。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由“面向城市”改成“面向全国”。应将“全科医生”改称“家庭全科医生”, 并由“面向城市”改成“面向全国”。以上三项政策, 卫生管理学术界早在上世纪90年代, 就提出要纠正失误。但由于某些部门和官员, 机械僵化陈旧观念, 长期坚持失误不改, 对人民群众已造成重大损失。有幸在迎接国庆60周年之际, 请党中央和国务院, 为了13亿人民的幸福生活, 希望得到英明的决策。具体理由如下:

1.1 关于“初级卫生保健”。197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阿拉木图宣言》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同时提出“Primary Health Care” (当时我国翻译成“初级卫生保健”) 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实践证明这是翻译上的失误, 这次会议提出:正确的翻译, 应是“基础卫生保健”。并明确要做到人人享有, 公平享有, 无偿或低廉享有。很明显这是面向全人类的, 对我国则是面向全中国的。当前强调面向农村, 显然是不合适的。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 再次提出“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提出:基础卫生保健过去重要, 现在更重要。认为这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最关键措施。目前这是美英等发达国家和所有发展中国家, 共同遵守执行的统一要求。会议提出:必须在“全中国推行基础卫生保健”。

1.2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这是上世纪90年代, 国际上在“基础卫生保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内涵是: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 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 全科医师为骨干, 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 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 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 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 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从以上内涵可看出, 这是“基础卫生保健”的发展、完善和提高。它是直接深入家庭和人群, 对男女老幼, 生老病死的全面医疗卫生服务。它可以将80%以上的医疗卫生问题解决在基层, 少量的疑难危重问题, 转送到上级卫生机构解决。它一出现就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现在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决定在城市开展, 不同意在农村开展。事实上很多省市已经在农村也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卫生管理学术界也很早多次提出, 城乡都有社区, 而且农村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更容易, 更重要。很显然目前的政策是歧视农民身体健康的失误决策。会议认为, 这种失误应该改正, 越快越好。

1.3 关于“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所以受到全国人民和党政领导的广泛重视, 是因为“全科医生”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力量。全科医学自1988年引入我国以来, 由于它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很快的受到党政领导,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院校的高度重视。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广东、安徽、黑龙江等地, 广泛开展了全科医学服务、教育和研究工作, 先后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全科医生班和在职全科培训。比较典型的是1992年9月民办黄山医科大学, 由钱信忠、殷大奎、陈海峰、朱潮、黄永昌等领导, 直接参与下, 开始了为城乡基层培养全科医生的工作, 学校设置全科医学院, 开设全科医学专业, 有本科和专科, 为适应社区卫生六功能的需要, 办出了五结合家庭全科医生的特色:中西医结合、防治结合、医护结合、药物与心理治疗结合、医疗服务与卫生管理结合。毕业学生深受城乡社区欢迎, 获得国内外的好评。后因政策调整而停止了招生。

2000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宣布停止“全科医学专业”, 开始“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随后先后发布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 (试行) 》、《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基本要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管理办法》等文件, 目的是为了在职人员培训。很快九年过去了, 我国的全科医师队伍, 仍然未能很好解决。

为了维护乡村医师的现状, 农村不同意开展培养“全科医生”的工作, 这又是我国不能很好开展“全科医生”工作的又一重要原因。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 进入21世纪以来, 浙江全省城乡都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同时开展了城乡全科医生的培训, 再加上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开展, 目前浙江省卫生工作已出现人民群众、医务人员和党政领导三满意的良好局面。

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 在钟南山院士的积极支持下, 已经开展了12年的全科医学专业教育, 培养毕业了7届400余名本科学历全科医师。他们都直接进入了城乡社区工作, 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2008年9月我们学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全国农村中医建设暨适宜技术推广研讨会议”, 我们发现湖州的城乡社区基层, 广泛开展全科医生的防治结合和中西医结合活动, 特别是中西医结合, 体现在西医学习中医, 中医学习西医。结果大大地提高了全科医生的业务素质水平, 表现在服务质量提高, 医疗费用减低了, 群众反映满意了。我们与医务人员研讨时, 体会到了, 毛主席、周总理提倡创建中国新药学的正确导向。

最近我们研究, 鉴于全科医生应该进入家庭, 不搞简单的坐堂门诊, 又能用中西医结合和防治结合的本领, 解决每个家庭男女老幼、生老病死的实际问题, 这就应该定名为中国特色的“家庭全科医生”。

家庭全科医生应该推广全国城乡, 农村乡村医生应有计划的培养, 调整到本科水平的农村家庭全科医生, 卫生部应总结调整毕业后教育的政策, 改为举办“家庭全科医学专业”, 培养本科学历的家庭全科医师。

第二, 尽快建立中国卫生管理学院。1984年开始筹建的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当时就是为了建立中国卫生管理学院。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重新研究, 尽快成立中国卫生管理学院, 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卫生改革事业发展。

第三, 筹建中华卫生管理学会。为了加快中国卫生管理学科的综合建设, 以协助中央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科研究, 完全有必要整合全国各类相关学会, 成立“中华卫生管理学会”。

篇4:董建伟 为“美丽中国”而奋斗

推介词:他带领课题组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发出了生态混凝土技术,成功解决了水岸防护安全与绿化之间的矛盾;30年来主持研究的多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成果,已经在国内25个省(市)的水利、公路、铁路、航运、城镇景观、湖泊保护等领域的数百项工程中广泛得到应用;用自己的执着和热情阐释了一名水利工作者的“中国梦”。

人活一世,总要有点事业心,总要有点使命感,为国家办点实事就是我的事业,让大地河清湖澈、山水秀丽就是我的使命。

每每提起河流水岸防护,映入人们脑海的是大片的混凝土板护坡、大块石砌墙,虽然经得起风浪冲刷,但远远望去河岸一片灰白,河堤寸草不生,水下鱼虾绝迹,河流丧失生机。

绿化混凝土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源于日本,由于须采用特种水泥、特选植物、特殊设备,才能在混凝土上恢复植被,尽管有人尝试将日本技术引进国内,但都无法得到实际应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董建伟及其领导的课题组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在3年多的时间里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混凝土研发实验工作,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在技术理论和方法上大胆创新,最终研发出了富有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生态混凝土防护材料,成功解决了水岸防护安全与绿化的矛盾。此项科研成果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2001年,在吉林省水利厅的支持下,董建伟在梅河口市进行了国内首个城市防洪堤坝的生态混凝土防护工程。13年过去,生态混凝土表面仍郁郁葱葱,真正实现了安全防护与生态恢复的完美结合。2003年是董建伟从事水利科研的一个转折年,这一年他决定与上海嘉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了生态混凝土系列技术,获得了十多项专利,在国内创造了生态混凝土技术多项第一。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曾对董建伟说:“我交给你一项任务,能不能解决三峡库区的滑坡问题?”董建伟不负所望在2011年带领团队在重庆开县的三峡水库水位变动区采用生态混凝土生态技术,成功解决了在高边坡、高水位变动条件下的滑坡及水土流失这一曾饱受诟病的问题。

近几年,董建伟又把眼光投向城镇原有硬化河流生态恢复、小型纳污河流的生态化整治研究中......

在科研道路上风风雨雨30年,他除了在自己那间不到20平方米的既是办公室、又是实验室的房间里盯着一串串實验数据发呆,更喜欢带着分管的水生态工程研究所的年轻科研人员沿着崎岖不平的河岸查勘河流,到陷人的沼泽地中拄个树棍考察湿地生态。

吉林查干湖,松嫩平原的苏打盐碱地区,曾是董建伟战斗过的地方。2007年,他先后担任了《吉林查干湖水质与富营养化趋势研究》、《查干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项目的负责人。期间,他到查干湖查勘、调研、取样、观测近百次,查干湖水岸周边长度约128公里,几乎湖边每一处陡岸、断崖、湖荡都留下了他查勘的足迹;贵州草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倍受到国内外瞩目。董建伟在草海开展大量科考研究。在近两年的时间,他在当地传说“每年有300(车祸)名额”的险峻山路上往返20余次。整天穿梭在四处沼泽埋伏的水草丛中,查遍每一处水岸......

科研上的创新让董建伟赢得了众多美誉,他是吉林省湿地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全国水利系统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但这一串耀眼的光环并未阻止他依旧脚踏实地地调查、安分守己地实验。

曾有人问他:你这样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只是淡淡地说:人活一世,总要有点事业心,总要有点使命感,为国家办点实事就是我的事业,让大地河清湖澈、山水秀丽就是我的使命。

篇5:第七章练习题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A.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C.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最主要原因是(c)A.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民主 B.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C.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就绪 D.想借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1946 年 1 月政协会议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a)A.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B.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C.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D.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这说明国民党(a)A.内战失真,和谈是假 B.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C.根本不把中国共产党放在眼里 D.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5、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d)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共同点是(c)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灭封建剥削 维护农民基本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B.C.D.7、1947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d)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全面扩大解放区

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从此应是(a)A.恢复和发展生产 B.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C.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D.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D.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二、多项选择、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bd)

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B.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C.准备反击蒋介石的反共进攻 D.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E.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2、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be)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争取和平民主 C.召开政协会议 D.改组国民政府 E.反对内战独裁 3、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bce)

A.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通过的决议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E.共产党通过谈判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下列哪些解放区的重点进攻(ab)A.陕北 B.山东 C.山西 D.河南 E.河北、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国统区内制造了一系列暴行,主要有(abcde)A.一二.一血案 B.较场口血案 C.五二 O 血案 D.下关惨案 E.李闻惨案 6、中国的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是(ade)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民主建社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E.中国致公党 7、1946 — 1948 年国统区纸币发行量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这说明(acd)A.国民政府财政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危机 B.国统区经济飞速发展 C.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D.必然导致工商企业的大量破产 E.国民政府对人民血腥掠夺和肆意搜刮、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经济陷于空前严重的危机中。导致这种危机的原因是(abc)A.美国加紧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野蛮掠夺 C.大规模战争的巨大消耗 D.民族资本家将资金转移至境外 E.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9、1947 年土地改革政策对内容包括(bcde)

A.实行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E.发展农业生产 10、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背景是(abcd)

A.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我军兵力迅速增加,装备改善

C.国民党兵力不足,开始重点防御 D.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E.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三、名词解释 1.重庆谈判

2.《中国土地法大纲》 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四、简答题、简述举行重庆谈判的历史原因。2、简述“双十协定”签订的意义。3、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方针的原因是什么? 4、政协协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全面内战是怎样爆发的?人民解放军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6、简述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7、简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怎样从战略反攻到取得战略决战胜利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他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10、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中你有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土地改革总路线?它和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及土地革命路线有什么不同? 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 4、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B 2、C 3、A 4、A 5、D 6、C 7、D 8、A 9、A 10、A

二、多项选择、ABD 2、BE 3、ABCE 4、AB 5、ABCDE 6、ADE 7、ACD 8、ABC 9、BCDE 10、ABCD

三、简答题

1.重庆谈判: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援助,力图恢复其优势,便带起“和平”的假面具,在 1945 年 8 月 14 日、20 日、23 日,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决定派代表毛泽东等前往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8 月 28 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经过 43 天的谈判,10 月 10 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次谈判在政治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是国民党陷于被动,因而是成功的。2.《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并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贫农团及其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949 年春,三大战役均告胜利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经被消灭,离蒋介石政权的灭亡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已经为时不远了。毛泽东在 1949 年的新年献辞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49 年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会议还通过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决议。

七届二中全会在全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条件下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和革命胜利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作了重要准备,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会上通过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决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简答题、简述举行重庆谈判的历史原因。

答:首先是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作出和平姿态。因为:第一,当时国际国内舆论给蒋介石一定的压力;第二,蒋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因此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故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其次是共产党方面:若不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则正中蒋介石的圈套,即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将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若与之谈判,则可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还可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因此,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决定派代表赴渝谈判。、简述“双十协定”签订的意义。

答:“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这场斗争,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双十协定”的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对人民有利;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3、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方针的原因是什么?

答: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的基本的目标,在于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其短期目标,首先是“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它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让蒋介石政府成为他在亚洲的主要支持者,以此稳定他的亚洲战线;二是从“遏制苏联”这个总的战略考虑和反对人民革命的一贯立场出发,担心“一个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和苏联结成紧密的联盟”,担心中国革命的胜利会对整个亚洲发生深刻的影响;三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即为了便于是战后的中国成为他的倾销商品、获取廉价原料和进行自由投资的场所。、政协协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答:主要内容有: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五项议案。

意义: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强调了和平建国方针,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受到普遍欢迎。、全面内战是怎样爆发的?人民解放军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答: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在美国支持下完成了内战部署,立即撕毁政协协议,1946 年夏向中原解放区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人民军队视美蒋为“纸老虎”,以运动战为主,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头 8 个月便粉碎了敌军的全面进攻。继而,陕北战场人民解放军采取“蘑菇”战术,三战三捷和沙家店战役的胜利;山东我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全胜。这样,蒋军的重点进攻被粉碎了。6、简述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答:第二条战线是指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实行***和独裁统治,带有鲜明的民主性质。直接原因是蒋介石集团破坏民主团结,破坏《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制造了一系列暴行,如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等。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作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不仅有力的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而且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使蒋介石政府处于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7、简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

答:土地改革是解放区这个大后方日趋巩固,又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特别是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积极从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援前线。它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8、中国人民解放军怎样从战略反攻到取得战略决战胜利的?

答:第一,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敌我双方力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共中央作出了战略反攻的决策。1947 年 6 月底起,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开始了战略反攻。第二,解放战争第三年,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装备有很大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士气低落。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中共中央经过分析,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 1948 年 9 月— 1949 年 1 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单打战役,并取得了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他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答:会议的主要内容: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具体有:制定《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确定了国家首都、国旗、国歌。会议召开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被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了。、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具体表现是: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决定决战方向,并针对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第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第三,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第四,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五、论述题、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中你有何认识? 答:特征:由合作到分裂,又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

因素:第一,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这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时,两党走向合作;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则分裂。第三,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当进步的国际势力影响中国局势时,就推动两党合作;反之,党反动的国际势力干预中国时,两党则分裂。

影响:第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二,第一次分裂导致了国共政权十年对峙的局面,给日本扩大侵华以可乘之机。第三,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第四,第二次分裂导致了双方三年多的内战,祖国至今不能统一。

认识:第一,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国家统一。第二,合作局面的出现主要是中共倡导和推动的结果,分裂内战局面则主要是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和国际反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第三,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后期乃至今日中国政局的变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土地改革总路线?它和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及土地革命路线有什么不同?

答: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解放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党早在 1946 年 5 月即发出了进行土地改革的“五四指示”,到年底即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自卫战争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仅到 1946 年 10 月,解放区就有 30 万农民参军,300 万人参加了民兵和游击队,使解放军获得了力量源泉。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特别是战略反攻的开始的新形势下,为加快土地改革步伐,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47 年 7 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了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目标和所有土地平均分配的土改方法,并指出土地改革的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同样是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但实行了所谓“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的错误政策。而抗战时期,由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为同国民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和团结当时尚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人们(包括地主阶级),我党主动取消了土地革命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在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前提下,保留地主的封建剥削性质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路线的一个特点是,按农村人口平分土地,对地主也一视同仁,在没收地主土地的方法上应针对中小地主、开明绅士、恶霸地主等不同加以区别对待,达到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另一个特点是对富农的政策偏左,对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利益强调不够。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 答: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使他的统治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并最终走向崩溃。首先,四大家族的野蛮掠夺,苛捐杂税繁多,滥发纸币,通货膨胀,致使财政金融极度紊乱,财政赤字惊人;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拉夫征粮造成田地荒芜,人口外流,加上美国倾销农产品严重打击了中国农业,造成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限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与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也表明国民党统治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

其次,国民党当局制造一系列惨案,血的教训告诉广大爱国学生和民主人士,用和平的手段是无法从国民党手中得到和平民主的,国民党镇压民主爱国运动的血雨腥风迫使更多的人走上更加坚定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道路,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军的第二条战线。其中以学生为中坚力量的爱国民主运动是重点,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美反蒋斗争,主要有:“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五二零”学生运动;台湾“二二八”起义等。最后,由于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惨案后,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进一步认清了其反动本质,逐渐放弃了“中间路线”,积极进行反对独裁统治和内战的斗争。随着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国民党反动派更加变本加厉的迫害和镇压民主力量。各民主党派纷纷抗议国民政府的暴行。这些都说明蒋介石政府已经处在全国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由于其倒行逆施,最终必将走向崩溃。4、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他们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一致,因此,从他们成立起,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在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他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自己的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对个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使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48 年 4 月 30 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从当年 8 月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

1949 年 1 月 22 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人士 55 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和平、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的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同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他们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从此,各民主党派走上了新的历史道路。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的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自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创建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 28 年多时间里,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无数的优秀战士,他的许多卓越领导人,许多杰出的将领都在这个斗争中英勇的先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多数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他所提出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篇6: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奋斗

﹉﹉﹉﹉《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在这个假期里,我仔细品味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这本书使我真正的了解到了中国这些年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成就。让我感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亲切关怀,所以我感到了“幸福”!

这本书里的第一篇章的《喜看十一五》中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个章节使我深受教育。这一篇章主要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实施的“三免一补”的小故事。三免指的是免除课本费、杂费、文具费。“一补”是针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免费标准是:小学教科书费100元/生年,初中教科书费200元/生年;小学杂费40元/生年,初中杂费60元/生年;文具费中小学均为20元/生年。从这些数据中我体会到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很重视。

像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它蕴含着许多的艰辛与汗水和感动。我读完《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之后,我认为建设幸福中国人人有责,哪怕是一点点微薄之力,大家一起努力汇聚成大海。如果你怎样问我怎样才能幸福,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只有国家幸福,我们才会更加幸福!

上一篇:在健康中快乐工作和学习下一篇:艾草的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