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警察制度范文

2022-06-08

在充满活力和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使用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工作的底线要求。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七章警察制度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第七章警察制度范文

美国的警察制度

周瑞

25008222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社会治安最复杂的国家。与此相应的是,它也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警察体制。 大部分国家的警察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受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些国家的警察还带有准军事化性质。而美国却不然,不仅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存在警察机构,城市和县也有自己的警察机构,就连一些地方组织也有自己的警察队伍,如公园警察、校园警察、私人警察等。在这些警察机构中,除了联邦警察受联邦政府直辖外,其他警察机构都受地方政府领导,他们与联邦政府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与联邦警察机构也没有垂直的上下级关系。因此,尽管他们同属于警察机构,但由于它们各自实施的法律不同,其职能和权限也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类型的机构,其职责范围和执法权力也有差异。警察管辖权的多样性造成了警察职能的多样性,这是美国现代警察体制的一个特点。以下我将具体介绍美国警察制度。

一、 美国警察制度的历史。

在独立前,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对北美进行殖民统治的同时,也把他们在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搬到了美国,作为法律制度和国家统治机器主要组成部分的警察及警察制度也就随之进入。因此,今天美国的警察制度是按照英国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在英国,警察和警察机关的权力、职责都有法律明文规定,这使美国警察制度在成立伊始,即受到法律的限制。此外,由于英国警察部门大多受地方控制,再加上从英国来到北美的移民大都具有反对专制的倾向,因此,美国在建立警察制度的同时,就格外重视分权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警察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联邦警察、州警察、城市警察和县级警察同时并存,执法权力高度分散。

最早的美国警察是以县级司法官和地方保安官的形式出现的。当时,北美殖民地大部分居民分散居住在广大的农村和小镇,为了管理这片广袤的土地,殖民地总督任命一名官员为县司法官,并为他配置几名半职业化的警察。这就是当时北美英国殖民地警察组织的基本形式。县司法官官位不高,但事情却不少,除了要维持正常的执法活动外,他们还要负责征税、指导选举,在有些地区,他们甚至还要负责桥梁修理、道路维护等工作。

随后,在一些初具规模的城镇,出现了与现代警察极为相似的民兵巡逻队。巡逻队通常由居民发起成立,它主要在夜间活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预防火灾。如1634年,波士顿就建立了民兵巡逻队,每一个男性市民都有参加巡逻队的义务。19世纪30~4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充满血腥味的西部开发中,来自东部的白人掠夺了印第安土著的领土,大批印第安人被逐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不断的对外扩张也激化了北方与南方的矛盾,使美国的社会矛盾趋于激化。失去土地的农民,大量拥进城镇,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他们给城市带来了活力,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治安问题。统治者迫切地感到,原先的警察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维持社会治安的需要,建立一支高效的警察队伍势在必行。 1838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决定依照英国模式,在大城市设立正规化的警察队伍。该决议一通过,就获得波士顿市的响应。同年,波士顿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机构,虽然仅有9名警察,但却开了美国现代城市警察制度之先河。

农村的警察组织出现较晚。19世纪30年代后,人们认识到原先的保安官制度已经不能应付越来越复杂的治安环境,于是,在广大农村,以地方保安官为基础,建立起新的村镇、县、州级警察机构。这些村镇、县、州警察全是职业化的,他们的领导人由当地居民公选,或由当地政府任免。这样,到19世纪中叶,新型的警察组织在美国各地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二、 美国旧警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首先,警察自身的质量存在大量问题。由于警察的报酬较高,在某些人眼中也就成了致富的渠道。1880年,美国警察的年平均工资是900美元,而一般劳动者的年薪只有450美元。警察的高收入使之成为趋之若鹜的职业,很多人为牟取私利大开方便之门,加上没有全面、系统的警察训练制度,新警察到来之后,只是由领导训训话,然后就由老警察领着上岗了,再过几天,他就可以单独执勤了。在这种情况下,警察的服务水平当然要大打折扣。此外,警察也存在自身腐败的问题。只要有钱,一些警察什么事都愿意干,在有些地方,警察职位甚至可以公开拍卖,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成为一个警察。刚刚诞生的美国警察,形象还未树立,就因为腐败行为而引起人们对当年英国殖民军的回忆,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大人们公开对警察表示嘲弄,孩子们向警察扔起了石头,许多真正的罪犯公开抗拒警察执法,新生的美国警察几乎陷入了绝境。建立一个完善的警察制度,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把政治从警察中清除出去,把警察从政治中解脱出来”。警察的领导班子首先得到了改革。许多退役军人和企业管理人士走上警察机构的领导岗位,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精明强干的工作作风,在他们的领导下,警界一扫过去之颓废现象,精神风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其次是建立严密的州级警察管辖区和警察中心的记录系统。19世纪初出现的州警察机构由于规模小,人员少,在美国社会发挥的作用有限。在改革运动中,宾夕法尼亚州在警察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它把美国的州警察引领进一个全新的时代。通过改革,州警察机构比城市警察、村镇警察更集中,更具军事色彩,从而形成了较强的战斗力。因此,州警察很快就成为美国警察制度的支柱之一。

再次警察的工作效率一直是人们诟病的焦点之一。此次改革,围绕警察的效率,人们提出了众多改革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提高警察人员的专业水平。在这方面,曾任伯克利市警察局局长和加利福尼亚州警察机构首脑的奥古斯特·沃尔摩作出了杰出贡献。沃尔摩特别强调警察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因此首先从大学毕业生里挑选警务人员。1916年,他又在加州大学设立了专业警察学课程,从而使警察工作作为一门严肃的学科走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殿堂。

改革的第四项内容是建立和发展警察的专业化部门。当时的警察只是简单地分为巡逻警察和便衣警察两部分,但到20世纪初,警察的分工已经进一步细化,出现了治安警、交通警、青少年管理警等专业性警种。1905年,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出现了美国第一位女警察,她名叫劳拉·鲍德温,在警察局负责青少年教育管理。

三、 现代美国警察的组织结构及职责划分。

现代美国警察体制的基本格局,是县警察、城市警察、州警察、联邦警察和特种警察五位一体的局面。

第一层是县级警察。它在美国警察机构中所占的数量最多,规模却最小。在美国,县级警察机构有上万个,其中多数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地区,每个机构的警员大多不超过10个人。作为美国的地方警察机构,县警察局在法律地位、职能作用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它是根据美国各州的法律成立的,各州的法律对于县警察局长的任期和产生办法都有明文规定。在美国的50个州里,除了罗德岛的警察局长由州长任命,夏威夷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指定外,其他各县的警察局长都是选举产生。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在县里享有较高声望的人才能当选为局长。由于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警察局长比其他政府官员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因此,在许多地方,警察局长被人们看成是一个很好的职位。县警察局长的任期和产生办法在美国大多由选举产生,相比较拥有较多的自主权;集司法系统三方面职能于一身,是美国县级警察机构最独特之处,故县警察局长既是警察头子,又是法官,还是监狱长。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县一级警察与城市警察合并交由城市警察机构接管是必然的趋势。

第二层是城市警察。这是美国警察机构中最庞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县警察局相比,城市警察的工作要复杂、繁重得多。由于美国是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国家,故城市警察机构是其最庞大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警力约占全部专职警察的3/4,经费开支也最大,如纽约警察人数近3万,每年开支是8亿美元。城市警察的职责既要24小时巡逻并侦破各类刑事案件,还要承担城市中的酗酒、吸毒、家庭纠纷等慢性社会问题。

第三层是州警察。它属于一种自治体警察,不必受联邦警察的领导和约束,而只是对各自的州长负责。在美国,州警察活动的范围不大,它主要在县、市地方警察机构都不管的地区履行职责,分散在美国的50个州,包括在乡村地区进行一般性的治安巡逻、交通执法巡逻、调查一般性刑事案件、进行犯罪研究等。州警察职责权限通常由各州的法律作规定。

第四层是联邦警察,即美国联邦政府直属的各个警察部门。这些警察机构规模都不大,雇佣的人员也不多,但他们活动的范围之大在美国警察中却是空前的。他们的主要职能是执行各项联邦法律,打击那些全国性的重大违法案件。在打击刑事犯罪方面,除了要侦破那些跨州界的凶杀案、抢劫案和强奸案之外,还要负责侦破和打击有走私、逃税、伪造嫌疑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反间谍工作。在美国,中央无统一的警察管理机构,有关警察的领导权都分散在联邦政府的相关部门中,所以凡是承担警察职能的中央机构,习惯上统称联邦警察。目前这支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警察约 7.3万人,占全国警察人数的10%,经费开支占全国经费的 15%。

第五层是特种警察,它是独立于地方警察和联邦警察的一种警察机构。在业务上它由地方警察部门指导和协助;在行政上,它受所在部门最高行政长官领导。这类警察主要分布在大专院校、博物馆和公园里,故常被分别叫做"公园警察"、"校园警察"。此外,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警察机构也属这种性质。

四、 美国警察制度的特点和问题。

美国警察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各司其职,市警察管市区,县治安官管郊区,州警察管高速和更偏僻的郊区,联邦调查局管全国性大案;

二、互不卖帐,借以美剧《越狱》来分析:第一季第五节,Kellerman代表美国特工处请Fox River州立监狱的狱长Henry Pope把Michael转移到别的监狱,被其一口回绝(这可是中央来的人啊),第二季第十三节,联邦调查局的Alex请求新墨西哥狱政局的人把自己和Michael和Lincoln放在囚车里,又被一口回绝(Michael和Lincoln可是联邦调查局的要犯,也不给面子);

三、紧急情况下相互支援,监狱**也好,越狱也好,当地县治安官都会出现在现场,追捕逃犯主要是联邦调查局的任务。

第二篇:司法警察警衔制度概述

尚未发表,完善中

人民警察警衔与军队军衔、海关关衔并称我国三大衔级,作为中国人民警察警种之一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于1992年10月起实施了警衔制度,十余年来,警衔制度对于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加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甚至政工干部,对警衔制度却普遍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仅有的认识往往浮于少数几个法律法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知识结构上的缺陷,有鉴于此,本文将对警衔制度加以详细介绍。

一、现代警衔制度的起源

现代警衔制度起源于西欧,效仿自军衔制度。15世纪,西欧部分国家的军队实施了军衔制度。1829年,法国和英国在相继效仿军队的内部管理、职位设置等创建现代警察组织时,便比照军队军衔制度,在警察组织内实施了警衔制度:即用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标明警察的社会地位和职务级别。此后,警衔制度逐步在世界各国通行。

二、警衔设置若干类型

目前世界各国的警衔衔级设置,大致有以下3种类型:

1、将校尉型。所谓将校尉型警衔设置,即指警衔名称、等级设置等与军衔基本相似,大多以“将、校、尉”等作为等级称谓。以埃及为例,其警察组织从最高领导到一般警察,警衔设置为四等11级,分别为少将、准将、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准尉、军士长、军士、下士、列兵。朝鲜、越南、泰国、沙特阿拉伯、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一些国家均属于此种类型,但有些国家在警衔前冠以“民警”或“警察”以与军衔相区别。

2、非将校尉型。非将校尉型警衔设置可细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许多英联邦国家,采用警察总监、警司、警督、警长、警员等衔级名称,但等级设置多少不等。如英国警衔设置为5等13级,即总监、副总监、助理总监;总警司、高级警司、警司;总督察、高级督察、督察;一级警长、二级警长、三级警长;警员。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台湾,衔级名称比较简明,分若干等级。如德国警察衔级设置为4等14级,即警监分两级,警督分四级,警长分四级,警员分四级。我国台湾地区警察的衔级设置为警监、警正、警佐三等,每等分四级。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少数国家,不分等,只设级,衔级名称也与众不同。如日本警察分设九个衔级,即警视总监、警视监、警视长、警视正、警视、警部、警部补、巡查部长、巡查。韩国警察警衔分为11级,即治安总监、治安正监、治安监、警务官、总警、警正、警监、警卫、警查、警长、

巡警。四是以南斯拉夫、法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把警察分为两大类,每类各设若干衔级。如法国警察分为警官和保安官两类,共设11个衔级,警官分为特级和一至三级警官,保安官分为一至六级和见习保安官。

3、混合型。美国、丹麦、荷兰、尼泊尔等国属于这种类型。所谓混合型,是把将校尉型警衔称谓和警官、警员等称谓结合起来使用,或者把所担任的职务与警衔等级融为一体,即“一职一衔”。美国警察没有全国统一的衔级,由各州依据自己的法律、政令各行其是。如纽约市警察设置十个衔级,即总局长、分局长、助理分局长、副分局长、督察、助理督察、警长、副警长、警官、巡警。洛杉矶市警察则分九个衔级,即局长、副局长、分局长、上尉、组长、巡官、刑警、巡佐、警员。[i]

我国香港地区警察也属混合型警衔设置,为“一职一衔”类型,就世界范围来看,其警衔设置相对科学、合理,可为我国大陆下一步的警衔制度改革所借鉴,因此,这里着重对香港地区警衔设置加以介绍。香港警察的警衔设置由低至高分别为:警员Constable、高级警员Senior Constable、警长Sergeant、警署警长Station Sergeant、见习督察Probationary Inspector of Police、督察

Inspector ofPolice、高级督察Senior Inspector of Police、总督察Chief Inspector of Police、警司Superintendent of Police、高级警司Senior Superintendent of Police、总警司Chief Superintendent of Police、助理警务处长、高级助理警务处长、警务处副处长、警务处处长。香港警察警衔升级制度非常严格,每次升职时均需进行面试、笔试和体能测试,并对个人历史纪录加以考虑,但警务处副处长升任警务处处长则由警务处处长选出接替人选,一般从警务处副处长里挑选。

三、新中国警衔制度历史沿革

新中国人民警察警衔制度的建立,经历了曲折和反复的过程。建国伊始,中央公安部[ii]和中央财政部即开始研究人民警察的等级、服装、津贴、徽章等问题。经过较短时间的酝酿,形成了“二等六级警衔制”的草案。按此草案,人民警察警衔分为警长、警士两等,又各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警长即“警察首长”,对应县级以下公安机关的领导,警士即“警察战士”,对应各级公安机关的民警和编制内工勤人员。但是,该次“二等六级警衔制”草案未能实行,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人民警察队伍刚刚组建,人员组成相当复杂,机构体制、人员编制等均未确立,实行警衔制度的时机并不成熟。

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随即,公安部政治部着手实行警衔制度的准备工作,当年10月10日,国务院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草案)》,并在几日后的《人民日报》上加以公布。按此条例,人民警察警衔分为公安警衔、专业警衔、公安勤务警衔、专业勤务警衔等四类。其中,公安警衔授予外事、刑事、铁路、户籍、治安、和法院、检察院司法警察等警种,专业警衔授予经济、消防、武装等警种,一般警衔授予各级指挥、政治领导(乡、镇、街道派出所和各种民警、武警中队以上)和主管人员,勤务警衔授予各级公安机关在编的勤务、业务人员和实行兵役制度的专业(武装、消防)警察警士。警衔等级共设有两类、六等、十七级,各类警衔之间略有差异。

但是,由于当时有关中央领导同志的否定,该次警衔制度草案在施行前夕即被终止。

1982年,参照当时的西德警衔制度与警服蓝本,一个比较完整的警衔草案和新警服设计被草拟出台,当时的警衔等级草案,分为警监、警督、警正、警士四等,每等均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警衔标志以肩章上横杠的多少区分等次,新警服则从1983年试穿,直到2001年被99式警服完全取代,其德式制式、标准,影响了中国警服近20年。但是,1983年11月,公安部向中共中央及国务院提出了在人民警察中实行警衔制的报告,原计划从1984年5月1日起实行警衔制,但中央考虑到军队尚未实行军衔制以及与其它部门的平衡,决定在军队实行军衔制后,再实行警衔制。至此,第三次警衔制度草案被搁置。

1987年初,公安部根据军队即将实行军衔制度的情况和《宪法》中“警察实行级别制度”的规定,组织起草了《警衔条例》,设立一至三级警监、一至四级警督、一至四级警正、一至三级警员。原计划1988年国庆节军队实行军衔制、89年五一节武警实行警衔制、89年国庆节人民警察实行警衔制,但当时因有关问题,该次警衔制草案未能付诸实行。

1991年11月,公安部政治部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阶条例(草案)》,[iii]按照此草案,警阶等级设有:一至三级警监,一至四级警司,一至四级警正,一至二级警员。此后,在近一年的时间内,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安系统内部翻来覆去地进行推敲和修订。草案经修改后,将“警阶”的称谓改为“警衔”,并下设总警监、警监、警督、警司、警员五等十三级。1992年7月1日,国家主席杨尚昆签署主席令,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1992年9月,国务院对公安部《关于评定授予人民警察警衔实施办法》进行了批转,这标志着警衔评授工作进入实施阶段。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制度,在经历了三十三年的数次曲折、反复以后,终于完成了各种法律手续,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警衔制度的建立,是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依法治警、从严治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2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对国务院批转的《关于评定授予人民警察警衔实施办法》进行了转发,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随之实施了警衔制度, 1992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高级人民法院举行司法警察授衔仪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为4名三级警监和425名司法警察授予了警衔。1992年警衔制度的实施,对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的制度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四、新中国警衔标志的变更

虽然人民警察警衔制度自1992年方始正式实行,但警衔标志却已经经历了三次修改和更新。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人民警察警衔标志式样和佩带办法。

1995年,为使警衔标志更加明显,便于辨认,同时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经国务院批准,修改了警衔标志式样和佩带方法,规定总警监、副总警监为金色橄榄枝环绕金色四角星,警监、警督、警司、警员警衔标志由金色四角星和金色

横杠组成,警衔标志佩带在肩章之上,即第二套警衔标志。(1995年第二套警衔标志图式暂缺)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人民警察更换99式新式警服,对警衔标志式样进行了重新设计。同年8月,国务院朱镕 基 总理签署第289号国务院令,发布《关于修改〈司法警察警衔标志式样和佩带办法〉的决定》:自2000年10月1日起,实行新的警衔标志式样和佩带办法。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衔标志与人民警察其他警种相同,但在胸牌、臂章以及警号分段等方面区别于其他警种。由于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司法警察未设置专业技术警衔。

五、司法警察警衔制度基本内容

在我国国家政体上,人民法院与政府属“一府两院”体制,《人民警察警衔条例》第二十三条也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警衔工作适用本条例,其警衔授予和晋级的批准权限由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参照本条例规定。因此,相对于其他警种,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警衔管理工作在授衔对象、批准权限、审批程序、标准条件等方面有其独立的特点,警衔制度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警衔管理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其警衔制度的基本内容涵盖于大小100余个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函复、通知、解答等规范性文件,但基础性文件共有5个,即:《人民警察警衔条例》、《人民警察警衔标志佩带办法》、《关于评定授予人民警察警衔实施办法》、《人民警察警衔工作管理办法》以及《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衔管理工作细则》。概括来讲,司法警察警衔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警衔评定授予的对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下发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衔管理工作细则》,拟评定授予警衔的人员,必须为司法警察建制单位的在编、在职并且在岗的司法警察,凡不具有司法警察性质的单位和不担任司法警察职务的人员,不评定授予警衔。

二是警衔的等级设置。根据《人民警察警衔条例》以及《关于评定授予人民警察警衔实施办法》,人民警察警衔设五等十三级:总警监(总警监General Police Commissioner、副总警监Duty General Police Commissioner)、警监(一级警监Police Commissioner Class I 、二级警监Police Commissioner Class II 、三级警监 Police Commissioner Class III);警督(一级警督Police SupervisorClass I 、二级警督Police Supervisor Class II、三级警督Police Supervisor Class III);警司(一级警司 Police Superintendent Class I、二级警司Police SuperintendentClassI、三级警司Police

SuperintendentClass III);警员(一级警员Police Constable Class I 、二级警员Police Constable Class II)。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部级正职可评授总警监;部级副职可评授副总警监;厅(局)级正职可评授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厅(局)级副职可评授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处(局)级正职可评授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处(局)级副职可评授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科(局)级正职可评授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科(局)级副职可评授

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科员(警长)职可评授三级警督至三级警司;办事员(警员)职可评授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

三是警衔的批准权限。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衔管理工作细则》,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监、警督警衔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批准;警司警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院长批准;警员警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政治部主任批准;最高人民法院机关的警司、警员警衔由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批准。

四是警衔标志及佩带办法。

五是警衔管理的若干工作程序。具体包括警衔的首次授予、警衔的晋升(按期晋升、提前晋升、选升、晋职晋升、延期晋升)、警衔的保留(不保留)、降级和取消等。

第三篇:第七章2 科教科工作制度

科教科工作制度

1、在院长及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医院的科教工作。

2、经常研究教学、科研工作,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向分管院长汇报。

3、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贯彻教学、科研计划、协助解决问题。

4、经常深入实习、进修医生宿舍了解生活情况,检查督促保持室内卫生和整洁。

5、按规定参加医院工作会议,贯彻执行院领导工作指示。

医院学术活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规范学术活动的管理,促进学术活动有序开展。

2、学术活动范围

学术活动包括继续教育项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学术沙龙等。

3、学术活动内容要求:

学术活动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应体现本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应是本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内容必须与我院学科研究方向及专科建设相一致或紧密联系,反映科研成果或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力求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既有学术性,又有普及性。承担学术讲座的人员,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

4、学术活动形式的要求

1)全院每年至少十次以上学术讲座。

2)各部门每月组织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如青年医师报告会等。 3)各专科至少每月举办一至二次多形式的学术活动。

4)各科室每年必须申报承担市级以上继续教育一项;重点专科(学科)每年必须申报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5、申报方式及组织管理

1)学术活动申报流程:每年初各部门、各科室填写《院内学术活动申报表》交科教科汇总。

2)学术活动由院科教处负责统一管理。

3)科教处根据各科室学术活动申报计划,审核制定年度全院学术活动,报分管领导审批。

4)各科室临时举办的学术活动,必须提前三天报科教处,由科教处负责在医院规定的位置张贴海报(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主讲人、题目、主办单位),以便争取院领导的重视和院内医务人员的踊跃参加。

5)各科开展的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科教台帐上作好登记。

6)科教处负责学术活动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登记、资料归档。对各科室学术活动进行季度考核,年底进行学分审核。

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切实执行“医院有品牌,学科有特色,个人有专长”的强院理念,发挥医院学科群的综合优势,充分调动卫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我院卫技人员积极争取各类科技项目,规范科技项目管理,提高科技项目完成的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科研计划项目的范围

1、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2、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攻关项目和国家各部,委局下达的研究项目。

3、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4、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计生委和其他委,厅,局下达的科学研究任务。

5、市科技局和卫生局下达的科学研究任务。

6、与社会各单位合作的项目(包括委托,协作,联合,攻关,咨询等)。

7、医院自选的科学研究项目(包括院创新,攻关课题,院一般课题等)。

(二)科研项目申报要求

1、申请科研项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研究目的明确,内容具体,题目与课题相一致。

2)先进性:研究内容新颖,有创作性,有一定技术难度。所用指标先进,研究起点高,预计可达国内先进水平以上。

3)科学性:立题有足够的信息量和充分的依据,课题设计科学严密,技术方法先进可行,实验手段,动物,试剂符合标准,样本量满足统计学要求,分析,判断,推理合乎逻辑,研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4)可行性:项目承担单位及协作单位的技术力量强,能胜任研究工作,具备基本的实验研究条件和一定的工作基础,进度安排切合实际,经费预算合理,组织措施落实。

2、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的选题要瞄准国际前沿结合国情特色及学科优势,突出创新性,并应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临床应用及开发研究要向高新技术,大项目及产,学,研结合方向倾斜,注重开发及推广应用。

(三)科研项目申请者条件与资格:

1、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药,护,技及管理人员,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者不受职称限制。

2、执行计划且完成情况好的科室和个人,重点学科,特色专科人员,各级专业技术骨干,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申报课题予以优先考虑。

(四)科研项目的管理实行院、学科两级管理。

1、科教科代表医院负责组织申报以上各类项目,协调跨学科或院系项目,签订科技合同或合作协议,监督项目按计划实施,组织项目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

2、学科带头人(科主任)负责科研项目的总体规划,按卫技人员的个人专长组织各类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时间等条件,与科教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科技项目实行课题制或课题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长对项目的申报,实施,经费使用,项目结题验收以及成果申报等具体环节与过程全面负责。

(六)凡是我院卫技人员承担的科技项目,必须经科教审核,未经医院同意或不能过医院申报,利用工作时间或医院提供的工作条件,私自承接研究并谋取私利的集体和个人,在科研工作量考核,职称评审中不能作为有效依据,同时,取消其3年纵向项目申报资格。

(七)科研项目申报程序

1、每年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下达科学研究任务的通知时,科教科将在全院范围内征集下一年度的科研课题,申报者通过医院科教科下载申报表。

2、申报者按照通知要求规范填写好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表格后,若有协作研究单位,则需该单位加盖公章或出具同意轩作证明;课题组成员排序公正、合理、无纠纷,并亲笔签名,按规定截止时间提交科教科。

3、课题征集完毕后,科教部组织院学术委员会及其他相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专家意见,按课题实际情况及立项部门要求上报上级部门。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时,须经国内或省内专家审查和提出修改意见后并推荐方可上报。

(八)科研项目实施与管理

1、各科室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合、协作的科研项目,双方明确承担的任务和责任,签定合同,在手续完备后由科教科统一管理。

2、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组,必须计划规定的内容、指标和要求组织实施。

3、各级科研项目获得立项后,在科教科及财务科监督管理下,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有支配使用权。科研经费专款专用。

4、在各类科研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若涉及改动研究内容与指标、终止计划实施、延长时间、更换题目或项目负责人变动等情况,项目组织向科教科提交书面报告,说细说明理由,提出调整方案或拟采取的措施,经科教科审查后上报计划下达部门,获得批准后再行变动。

5、研究计划执行中,除上级立项部门要求填报的《科研计划项目进度调查表》外,科教科将定期对包括院自选课题在内的全部在研究课题进行进度调查,由课题负责人如实填写科《科技计划项目进度调查表》。调查所得结果将作为科研经费配备、是否继续支持研究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无正当理由未执行计划进度或根本无法进行研究的项目组,视情况给与批评教育、终止项目、撤消计划或回收已拨科研经费等处理,三年内该项目负责人不得再申报课题。

6、项目负责人必须对课题的学术,技术、经费及研究任务的完成等全面负责。课题组成员做到科学分工,团结合作,按期完成科研任务。不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不得在课题组挂名。

(九)科研项目结题与审查

计划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要认真整理研究成果资料,进行查新检查,填写《结题简表》,经科教部审查合格后,方可准备鉴定。

教研室工作制度

1、教研室必须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做到临床、教学、科研协调发展,按照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2、教研室人员由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及所辖病区老师组成。全面负责所辖病区教学工作的开展。教研室工作实行主任负责制,副主任、秘方书协助主任工作。

3、认真组织教学,已正式成文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及教学进度表、课程表,任何人不得更改,否则追究责任。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确有问题和困难更改者,必须在两周前报教学办,经教学办批准后方可执行。

4、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5、教研室应建立健全教学工作档案,由教学秘书保管。档案包括: 1)各类教学文件、制度等。

2)医院下发的教研室主任、秘书任职文件等。

3)各种记录及登记:教学人员结构表、教研室活动登记、听课记录、教学病例收治登记、病区小讲课记录、教学查房记录、实习生考勤登记、实习生出科考试登记等。 4)各种资料:教研室发展计划,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授课通知书等。

5)教学科研成果,教学科研论文及评优情况。

6、教研室人员应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教学办公室工作管理制度

1、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计划要求,科教科制订全年教学培训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2、根据各院校实习大纲、科教科派好实习生实习安排轮科表,下发至所到科室,由科主任、护士长共同落实执行。

3、各科室组织科内业务学习每月2-3次,同时将教案、课时、讲课对象的人数及时上报科教科,科教科根据医院科教管理制度发给讲课费。

4、定期由科教科、医务科、护理部共同组织进行教学查房,具体检查教学大纲的完成和进修计划的落实情况,以及时修实习人员有何要求,带教科室对实习进修同学有何反应。

5、每月举办专业学术讲座1-2次,由科教科具体组织实施。

6、各科室必须按各院校实习教学计划和科教科在职教育培训计划认真完成教学与在职培训任务,做好实习进修人员的出科考核与鉴定工作,及时向科教科反馈实习进修人员的工作学习情况。

7、科教科要不定期地组织实习进修人员座谈,征求他们的意见反馈到带教科室。

示教室工作制度

1、凡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科室设立示教室,示教室由科室教学秘书负责管理。

2、示教室作为临床教学的专用场所,不得作为其他用途。

3、见习(实习)学生和带教老师必须爱护示教室内的一切设施,保证教学设施的完好。

4、示教室应保持清洁卫生,严禁抽烟、吃零食、乱扔纸屑、高声喧哗。

5、进入示教室参加教学活动者,着装必须整齐,严禁穿背心、拖鞋。

6、教学活动完毕后,学生应打扫室内卫生后方可离去。

进修实习工作制度

1、进修实习工作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及医院实际能力由科教科统一计划安排。

2、科教科要有专人负责进修实习工作,认真执行进修实习工作的有关规定,严格掌握进修实习人员条件。各科实习进修人员必须经过医院“岗前培训”才能下科室,要选派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指导进修实习。带教者应根据进修实习人员具体情况拟定计划,定期检查与考核,努力完成教学计划。

3、进修人员要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得自行调换进修科目,不得中途退学,不得随意延长学习时间。进修时间不安排探亲假。

4、医疗、护理科目进修人员应是经选送医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师。进修人员的普通处方权,由指导医师提出,科主任同意,报请医疗管理部门批准授权,进修结束自动终止。

5、进修人员须在上级医师(护师)指导下执业,不得独立值班执业,不得独立出具诊断证明及诊断报告。

6、进修人员书写各类医疗、护理记录文件,需经指导医师(护师)签名确认。

7、科教科要经常了解进修人员思想情况,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定期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8、进修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有特殊贡献者应给予表扬。医疗作风恶劣或犯有严重错误者,由医院提出意见后,连同材料和本人一起送回单位处理。

9、进修期满,应做好考核和书面鉴定,办妥离院手续。

临床教学查房制度

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临床实习要求,各科室必须积极开展教学查房活动。

2、教学查房由科主任或教学秘书具体安排,主治医生以上职称人员主持。每周进行一次。

3、主持教学查房的老师。对所查病例应有全面的了解,查阅有关资料,充实查房内容。教学查房时,要求着装整齐,仪表端庄,讲解透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

4、在确定教学查房时间和对象后,应提前1-2天通知实习学生,实习学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5、实习学生报告病例时,要求熟悉病历内容,用词准确,重点突出,表述清晰,简明扼要。

6、教学查房的病例选择,以满足实习大纲要求为原则,对少见病例应及时组织教学查房。

7、在教学查房活动中,如果需要进行体格检查或其他检查,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的操作规程,并征得病人的同意和合作。

8、主管院长、教学办主任、教研室主任、科室负责人应不定期参加教学查房活动。

学生见习制度

1、学生进入见习病区,在指定地点等待带老师,由教学管理人员和各组组长清点人数。

2、见习时要求着装整齐,穿好白大褂,戴好帽子、口罩,讲究精神文明,说话和气,不要高声喧哗。

3、服从安排,不得自选或擅自调换见习时间和地点,以组为单位按指定时间和地点见习。没有带教老师的允许,不得随便进入病房。

4、不损人利已,不乱拿医院药品、器械、病历纸和其他一切物品,凡损坏公物者,一律由本人负责赔偿。

5、见习期间,原则上不准请假,特殊情况需由小组长预先向教学办报告,凡未经同意而不见习,或自行到其他医院见习者,每次以旷课四学时论处,按课时累计达到纪律处分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直至勒令退学的处分。

6、见习时要求严肃认真,听从带教老师的安排,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得自作主张给病人做体格检查,不得在病房讨论病人的病情及诊断结果。

7、检查病人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按照老师的要求,轮流进行,不得争抢,动作要轻柔,对病人要极端热情,重复见习的同学,要主动站在后面,让未见习的同学优先。

8、见习完毕,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提前离开见习地点,各组根据老师的安排,完成病历书写或打扫教室卫生。

临床实(见)习带教制度

1、医学院校实(见)习计划下达后,科教科根据计划要求,及时向相关科室布置、落实。

2、凡接受实(见)习任务的科室,必须指定人员(一般应为中级职称以上)负责具体管理,制定带教计划,安排实(见)习带教、考核工作及实(见)习生的考勤、纪律。

3、科室应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安排不同形式的学术讲座、教学查房和示教手术等,科教科负责安排全院学术活动(一般每周1-2次),各科室根据情况安排。

4、带教老师必须要求实(见)习生跟随自己从事一切医疗活动,实习生进行的一切操作均应亲自指导带教,实习生不得独立进行医疗活动。

5、带教老师应严格要求实(见)习医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关习实(见)习医生。带教老师对实(见)习医生完成的住院病历和各种医疗文书,应及时、认真的修改。

逐级技术指导制度

1、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及城市基层,互相协作,逐级指导,是医院的责任与义务,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2、医院支援农村、城市基层卫生事业的工作要求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采取划区包干、分工负责、定点挂钩、对口支援等方法进行。

3、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订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

4、支援与受援双方必须签订协议,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任务的框架内,定目标、定任务、定方式、定时间和评价标准,并认真贯彻执行。

5、医院应根据受援医院的需求情况,选派有经验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参加支援工作,以保证质量。

6、支援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要认真遵守本院与受援单位签订的协议或合同。医务人员支援基层的实绩要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7、医务人员支援基层工作期间除由原单位照发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不变外,受援医院可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和提供适当的生活、工作条件。

8、新技术开发转让和技术指导要求《知识产权法》的有关法规执行。

一级培训指导工作制度

1、严格按照培训指导计划实施培训,不任意延长和缩短培训时间。

2、培训前需请示院领导同意,并报请物价局批准后方可办班。

3、保障培训质量,要求教师要有教课讲义,学员要有听课笔记。

4、培训后进行评估问卷,及时测验评估效果。

5、培训资料要求在一个月内整完整。

第四篇:第七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XX科技有限公司 行政管理制度汇编体系文件

第七章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固定资产界定

1、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生产用固定资产包括: 1.1土地、房屋建筑物;

1.2机器设备:普通空调、其它机器等设备; 1.3运输设备:各种机动车辆;

1.4系统平台、办公自动化设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速印机、传真机、投影仪、摄影摄像机、碎纸机、其它办公自动化设备;

1.5其它电子设备:电冰箱、电视机、视盘播放机、吸尘器等。

2、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列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管理原则及管理主体

1、公司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申购、专人采购,归口管理”管理原则。

1.1统一申购:凡固定资产的申购、调拨、处置,必须按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确定的程序,统一规范实施,不得违规操作,不得“先斩后奏”;

1.2专人采购:必须按固定资产签批权限流程执行,由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指定专人负责采买,采买时必须遵行“货比三家,物美价廉”的原则,以确保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1.3归口管理:凡固定资产的申购、审批、采购、保管、使用、调拨和处置等,按固定资产的类别和权责分别进行归口管理,具体划分如下:

① 房屋、建筑物、办公用家具、其他设备、机动车辆等由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管理; ② 计算机类设备:由总工办负责管理;

③ 生产用计算机由总工办负责维护、调配、管理;

④ 办公用计算机由使用人日常维护,由行政人力资源部统一调配管理,技术部负责检查维修。

2、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主体是行政人力资源部。

2.1 管理职能是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统筹、采购、建卡、调拨、盘存、维护、处置等工作; 2.2 固定资产日常保管维护,坚持“谁使用、谁负责、谁维护、谁保养”的原则,空调、电梯等大型设备的日常维护由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

2.3固定资产领用人应当妥善保管本人领用的固定资产,发生丢失或毁损属个人原因必须照价赔偿。

内部资料·严禁外泄 XX科技有限公司 行政管理制度汇编体系文件

三、固定资产购置

1、申请

对固定资产实行预算管理,未例入预算的购置不予批准,如确需新增要有可行性分析。公司各部门凡购置固定资产,必须事先填写《物品采购申请单》报归口管理部门。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必须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用途;(2)建议购置型号(配置);(3)购置价款。

2、报批

2.1 按照购置金额和公司财务审批规范,经归口部门初审—副总审核—总经理审批—公司财务付款;

2.2预算外项目确系经营急需,报经财务、归口部门会签,报副总审核、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2.3 10万元以上预算款,报董事会审批。

3、购置

履行所有相关审批程序后,由归口管理部门按采购程序执行采购。固定资产采购一般情况下不得以现金进行交易,因特殊情况且金额小只能以现金支付的,必须由公司总经理签字同意。

4、入帐与领用

4.1 固定资产购入后,归口管理部门应对所采购的固定资产统一编号管理,并填制《物品入库单》;

4.2 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台帐,逐笔(辆、个、台、张等)序时登记所经办的每一项固定资产;

4.3 财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购置批复、采购部门转来的固定资产的购置发票、验收入库单、转固手续单等原始凭证入帐,及时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帐务处理并登记固定资产帐,统一提取折旧;

4.4 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实行“部门经理负责制”,任何部门经理的调动、离任等都必须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审计范围。对于账实不符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4.5固定资产领用时,应填写《出库单》,归口管理部门登记管理台帐,领用人应当妥善保管本人领用的固定资产,发生丢失或毁损必须照价赔偿。

四、固定资产使用

1、使用

内部资料·严禁外泄 XX科技有限公司 行政管理制度汇编体系文件

各部门对使用的固定资产,要根据本办法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一是将责任和权利落实到人;二是物尽其用;三是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四是降低使用成本;五是提高使用效益和效率。

2、维护保养

各部门自行负责所使用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和功能发挥。固定资产维修由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费用由使用部门承担。大型空调、电梯设备统一由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维修养护。车辆维修按公司车辆维修管理办法执行。

3、大修

为了提升固定资产使用功能和年限,一次性维修改造支出在1万元以上的即为大修。各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需要大修的,应及时上报公司总经理,经总经理研究同意后,方可实施。

4、清查

4.1固定资产清查是从盘点实物开始的;在盘点过程中,要认真核对帐面价值,重新鉴定质量,查明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2由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每年第四季度对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盘点。如果发现盘盈、盘亏和毁损固定资产,由负责保管或负责使用的部门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固定资产盘亏、毁损发生的净损失,由总经理审批,方可进行相关的帐务处理;

4.3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清理盘点结果填报《固定资产清查盘点表》,一式三份,一份交财务部门,一份本人留底,另一份交由行政人力资源部统一备查; 4.4公司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减除清理费用和固定资产净值的差额,计入当年损益; 4.5对于经过清查核实的固定资产,属于需要进行清理的,应及时清理,该入账的要入账,该报废的要报废。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一般应在年度决算前处理完毕。

五、固定资产保管

1、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实行“部门经理负责制”,任何部门经理的调动,离任等都必须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审计范围;对于帐实不符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2、固定资产领用人应当妥善保管本人领用的固定资产,发生丢失或毁损必须照价赔偿;

3、调离公司的员工,不论其领用的固定资产是在哪个部门领用的,均需完整交出所领用的固定资产,否则不予办理调动手续。未调出公司,同时又必须随调动人转移的固定资产,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分管领导批准,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

内部资料·严禁外泄 XX科技有限公司 行政管理制度汇编体系文件

六、固定资产调拨

因特殊情况需从使用部门临时调拨固定资产的,由行政人力资源部统一负责提出调拨方案,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

1、调出

因经营管理业务变化、人员变动、办公室调整或其它原因,致使原在用的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并在可预计的较短时期内不会恢复使用,则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需填制《固定资产调拨单》一式三份,向公司总经理申请将此闲置的固定资产调出。

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在收到使用部门报来的固定资产调出申报后,应在15日内回复。同意接收使用部门调出固定资产的,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应先验收再办理《固定资产调拨单》手续和固定资产移转。《固定资产调拨单》签字完备后,一份留行政人力资源部,一份退回调出部门,一份交财务部。

2、调入

公司各经营管理部门因经营管理业务变化、人员变动、办公室调整或其他情形发生,致使原有的固定资产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并在可预计的较短时期内无法通过本部门内部调整满足,则该部门应提出调入申请。

总经办审核后在富余固定资产中安排调剂解决,由行政人力资源部填制《固定资产调拨单》一式四份。在确定调入固定资产后5日内,固定资产需要部门应完成调入固定资产的验收和转移。《固定资产调拨单》签字完备后,行政人力资源部、调入部门、财务部各执一份。

七、固定资产报废、处置

1、在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

1.1 在用固定资产出现以下情形,使用部门应申请对其进行报废、处置:

① 因经营管理业务变化、人员变动、办公室调整或其他原因,致使在用的固定资产已不适用或继续使用的成本较高;

② 因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力致使在用的固定资产的功能、实物受到较大影响,无法继续使用;

③ 因使用年限较长、在用固定资产丧失正常功能,无法继续使用; ④ 在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毁损等; ⑤ 由于有关人员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固定资产报废。

1.2使用部门应根据上述申请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情况,详细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处置

内部资料·严禁外泄 XX科技有限公司 行政管理制度汇编体系文件

申请表》一式三份,汇总至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由行政人力资源部与财务部按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审核后,上报总经理审核,交行政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共同执行; 1.3经审批同意需作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由行政人力资源部统一回收处理;在接到批复后10天内,应及时与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联系,完成申请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的验收;

1.4行政人力资源部完成对申请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后,将签字完备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申请表》一份退回固定资产申请报废、处置部门,一份交财务部,一份留存行政人力资源部。

2、闲置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

闲置不用、且在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不会重新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行政人力资源部应根据资产状况,提出处置意见,经总经办审核可以做报废处置的,并详细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申请表》一式三份,报总经理审核批准。

闲置固定资产处理报废、处置程序和方式按上述条款规定执行。

八、固定资产的帐务处理

对固定资产购置、维修、调出、调入和报废、处置、出售等的帐务处理,由公司财务部按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

九、固定资产的购置权限

依据公司财务审批权限,总价值在2万元以上大型设备和物品的购置由公司总经理室审核批准后实行专项招标采购,由行政人力资源部统一归口管理(新建工程大型附属设备除外)。

十、本办法解释权归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

内部资料·严禁外泄

第五篇:第七章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第七章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计算机安全和保密管理,保障计算机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涉密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

1、购置涉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应选用国产品牌;涉密计算机应安装必要的技防产品,保证安全。

2、涉密计算机必须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严禁以任何方式将涉密计算机联入国际互联网或其他非涉密计算机系统。

3、涉密计算机应明确责任人,进入涉密计算机应进行身份鉴别,涉密计算机使用人员要按要求设置并定期更新系统口令、密码,处理秘密级信息的系统口令长度不得少于八位,应设置数字、字母和符号相组合的复杂口令,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一个月。

4、对于涉密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扩展、缩减、拆卸,各部门应先提出申请,经保密办批准后由保密员进行操作;禁止擅自改变任何外部设备的状态,安装和卸载任何软件;禁止删除涉密计算机的移动存储介质及外部设备等日志记录。

5、涉密计算机必需安装防毒软件并定期升级。计算机安全管理员应当及时更新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样本库,单台涉密计算机不超过15天;定期对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防护措施进行查验,及时清除隔离区和未被删除的病毒。

6、涉密计算机信息输出由保密员负责,禁止涉密信息非授权输出。

7、涉密计算机禁止使用具有无线功能的外部设备,包括无线键盘、无线鼠标和其他无线互联的外围设备等;涉密笔记本电脑应拆除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硬件模块;

8、公司员工因工作需要携带涉密计算机、存储介质等处理过涉密信息的设备外出或出境的,应填写《携带涉密载体外出审批单》,经批准后,携带外出的涉密计算机、存储介质等应进行信息消除,只能存储与此次外出工作相关的涉密信息,外出前和回公司后专职保密员均应进行保密检查。携带外出期间,相关责任人员应加强对设备和介质的管理,应使设备始终处于携带人的有效控制之下,防止出现设备丢失、被盗、被毁、被非授权使用或失泄密等情况。

第三条

非涉密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

1、非涉密计算机分为上网机和内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计算机也应明确责任人,设置开机密码和屏保密码,密码长度不得低于8位,应设置数字与字母相组合的复杂密码。

2、不得使用连接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非涉密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不得使用公司内部不连网的非涉密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

第四条

信息导入程序

1、外部非涉密信息导入涉密计算机,应先填写《信息导入审批单》,经批准后到保密办通过非涉密中间机刻录光盘后导入涉密计算机;

2、外部涉密信息导入, 应先填写《信息导入审批单》,经批准后通过涉密中间机刻录光盘后再导入涉密计算机。

第五条

信息导出程序:涉密计算机需导出非涉密信息,应先填写《信息导出审批单》,经保密办批准后,将需导出的信息刻录到一次性光盘上并进行登记;涉密计算机需导出涉密信息,应先填写《信息导出审批单》,经保密办审核、公司董事长批准后,将需导出的信息刻录到一次性光盘上并进行登记;

第六条

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

1、涉密存储介质应按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注密级,并按相同密级的秘密载体管理。

2、禁止使用非涉密存储介质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禁止将涉密存储介质接入非涉密计算机使用。

3、涉密存储介质由保密办公室统一管理,使用时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第七条

保密办公室应对各部门的信息设备和存储介质统一分类、编号并粘贴明显的标识;公司各部门应建立信息设备和存储介质台账,登记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存储介质、安全保密产品等情况,台账须与实物相符,并报保密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

各部门的信息设备和存储介质发生故障时,应先填写维修申请单,经批准后,由保密办进行修理;保密办不能修好的,按规定拆除硬盘等存储硬件和固件后,到国家保密部门指定的具有保密资格的维修单位进行维修,并进行日志记录;需要请外部人员到现场维修的,维修过程中保密办应安排人员全程旁站陪同,禁止维修人员恢复、读取和复制被维修设备中的涉密信息;维修后应当进行保密检查,办理登记备案。

第九条

不再使用或无法继续使用的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介质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带有存储功能的涉密设备或介质在报废前,应当拆除存储过涉密信息的硬件和固件,交保密办公室到国家保密部门指定的销毁地点进行信息消除和载体销毁,其他部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报废或销毁。如果设备中存储过涉密信息的硬件和固件不能拆除,应当将设备整体交至保密办公室进行销毁。对报废设备和介质的密级情况、采取的方法、经手人和最终去向等记录在案并存档。如需恢复设备中存储的信息,应到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具有数据恢复资质的单位进行数据恢复,并由专人负责送取。

第十条

保密办应及时调整更新公司涉密计算机的安全保密策略,定期形成文档化的安全保密审计报告(秘密级3个月);每12个月根据系统综合日志,进行一次风险自评估,形成文档化的风险分析报告,对存在的风险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十一条

公司员工因工作需要携带涉密计算机、存储介质等处理过涉密信息的设备外出或出境的,应填写《携带涉密载体外出审批单》,经批准后,携带外出的涉密计算机、存储介质等应进行信息消除,只能存储与此次外出工作相关的涉密信息,外出前和回公司后保密员均应进行保密检查。携带外出期间,相关责任人员应加强对设备和介质的管理,应使设备始终处于携带人的有效控制之下,防止出现设备丢失、被盗、被毁、被非授权使用或失泄密等情况。

第十二条

各部门上网发布信息或通过电子邮件传输非涉密资料,应先填写《国际互联网和公共信息系统信息发布审查表》,经审查批准后,由保密员负责发送。

第十三条

涉密计算机存储、处理、传递、输出的涉密信息要有相应的密级标识,且不能与正文分离,密级标识不得篡改。

第十四条

公司保密办每年应对涉密计算机的管理、操作人员及高层领导进行至少一次保密培训和教育,教育内容主要为公司保密制度、安全保密法规、保密标准和专业知识,并定期进行保密检查。涉密计算机的保密管理人员要经过严格审查、定期考核。

上一篇:冬天的早晨作文范文下一篇:读书感悟的作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