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简案

2024-05-17

《春》教学简案(精选8篇)

篇1:《春》教学简案

《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理解“酝酿、黄晕”等字词,理清行文思路。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想象,学习作者描绘景物时字斟句酌的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多样化的写作手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谈话导入,由春天引起,引出《春》的课文。

2、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作者简介

朱自清:现代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2)字词掌握

酝酿的读音,黄晕的多音字讲解。(3)行文思路

盼春——绘春——赞春

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1)盼春图:教师带领进行讲解

a.我们能否删掉一个“盼望着”,直接说出“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那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好处是什么?

十分钟时间,小组合作讨论:春草图中的小草都有哪些特点?(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绿 a.我能否把叠词改成“小草是嫩的,小草是绿的”? b.我们能否把“钻”换成“长”、“冒”。

(2)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多 a.你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吗

b.那人们都做了些什么?(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c.你觉得人们此时会说些什么?

(3)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柔软 a.你是怎么感觉到草的柔软的?

b.除了这些特点,你们觉得小草还会有哪些特点?

4、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收获,课下预习:课文其他描写春天的部分。

5、布置作业

写一写你眼中的小草。

6、板书设计 《春》朱自清 盼春——急切

绘春——春草(嫩、绿、生命力、多、柔软)赞春

篇2:《春》教学简案

郑莹

教案出至江西省上饶市第九小学 郑莹

一、导入

1、(出示诗句)你们从这几句诗中发现了什么特点?(分别是春夏秋冬的诗句)

2、同学们,四季中你们最喜欢什么季节?说说喜欢的原因。

3、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老师也十分喜欢春天,我国古代很多诗人都为春写下乐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在这些好词佳句中老品味春天,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我们身边的春天。

二、赏析《春夜喜雨》。

1、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我们熟悉的一首古诗,然后随诗歌朗诵在脑子里给诗配上一幅图画。(师放《春夜喜雨》配乐朗诵)

2、同学们说说在脑子乐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哪些景物?请学生们回忆诗歌的作者。(杜甫)

3、学生说说诗歌主要描写的时春天里的什么?(雨)诗人一开头就用了一个字来赞美这个雨,是哪个字?(好)

4、这个雨好在哪里?(知道万物需要她的时候就下)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江春雨写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

5、你还觉得那个词用得好?(潜)诗句不用“洒”或“落”,而用“潜”,十分贴切形象,准确地传递乐那种不知不觉的情境。

6、谁来把这前四句读一读?

7、春雨下了一夜,四周黑茫茫的,只有江中渔船上的渔火闪烁着一点光明,但是诗人却又展开了想象,他想象了什么?(天亮后,经雨湿润的红花一定会开满锦官城)

8、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如何?(喜)板书:喜春

9、谁来把诗人喜春的感情来读一读?

三、《游园不值》

1、如果说杜甫在春夜惊喜的感受到了蒙蒙的春雨,那么另一位诗人则在春雨下过后,对春有了一份惊叹之情。

2、出示课件《游园不值》,教师范读。

3、请同学说说诗歌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情?(作者想在雨后老拜访友人,却吃了闭门羹,园主人可能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所以轻敲

柴门久久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得住,一枝红杏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4、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这是雨后的情景?

5、作者轻敲柴门久久不开,心情是怎样?(失望)

6、谁来把作者失望的心情表达出来。读一读。

7、当作者正要失望而回的时候,却被什么吸引住了?(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惊喜,赞叹,不仅意外收获到春色还收获到一个千古名句)板书:赞春

8、把对春天赞美的感情读出来吧。

9、你能想象一下园中还有哪些景物吗?

10、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敲了半天门,没有人来开,园主人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1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来读一读。四 拓展

1、我们一起欣赏乐两首关于春的古诗,有关于春的古诗还有很多,现在,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幻灯)填写描写春天的古诗。

2、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出示幻灯)你们看,春天多美啊!同学

们,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春天,用你们的笔把她的美写下了来。

篇3:《武陵春》教学简案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2、背诵本词。

(二) 能力目标:

1、训练朗读,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三) 德育目标:

跨越时空, 同李清照心灵交融, 理解她的情丝。

教学重点:

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掌握诵读法和比较鉴赏法, 提高学生对词的感悟, 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讨论——质疑——点拨法比较鉴赏法描述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宋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因为其委婉含蓄和情真意切在词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 我们就去欣赏李清照的《武陵春》。

二、初读诗词

1、大屏幕显示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

2、教师播放范读带。

3、学生自由朗读。

4、抽生朗读本词, 老师纠正错误。

5、齐读全词。

三、精读诗词, 鉴赏品味

1、学生自由朗读词, 结合注释, 理解词意, 小组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 其余学生点评。

3、师生共同鉴赏诗歌, 追寻美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的画面。

5、有感情的齐读全文。

6、播放本词的音乐给学生欣赏。

四、背诵诗词

l、学生自由背诵。

2、抽生背诵。

五、比较鉴赏, 加深理解

1、大屏幕显示写愁的名句, 师生共同品析。

2、大屏幕显示李清照的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箪秋》。理解词人的经历——对诗词内容感情的影响。

六、总结全文

《武陵春》:感情深切, 描写细腻, 文辞清晰, 不愧为词中精品, 解读宋词, 走进李清照, 我们一起惆怅, 一起叹息……感谢这些个性飞扬的文字吧!

七、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对“愁”的理解,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愁”。

板书设计:

武陵春

李清照

篇4:《河豚子》教学简案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字词。

2.分析小说的经过、结果,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

3.了解本文“底层人民生活极度痛苦”的文章主题。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小说的经过、结果,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

2.了解本文“底层人民生活极度痛苦”的文章主题。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启发法

课时设计

一课时

一、学习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国有句古话叫做“拼死吃河豚”,意思是河豚鱼极其鲜美,但又有毒性,所以品尝河豚的人常常要冒着死亡的危险。然而,河豚鱼肉虽然有毒,却不如河豚鱼子的毒性来得更猛烈,那么在这剧毒的河豚鱼子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关于河豚子的故事。通读课文,标注注释中的字音与生字词,并思考以下问题:

(一)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概括一下。

本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概括故事大意,最后教师提炼和整理学生发言得到答案。

明确:本文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男主人试图用河豚子毒死妻儿来逃避饥饿,却阴差阳错地未能达成这一目的的故事。(大意对即可)

(二)小说的男主人为什么要给家人吃有剧毒的河豚子?

学生通过第三自然段可以得到答案。

明确:饥荒和租子让这个家庭难以支撑,所以主人公决定用河豚子结束全家的生命,来结束饥饿的痛苦。

(三)主人公在让家人吃下河豚子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波折?

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确小说的发展过程,重点在于男主人决定让妻儿进食河豚子到全家一起吃下河豚子这一过程的划分和概括,在小组讨论后,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并归纳,最终得出结论。

明确:男主人并没能够让家人在一开始就顺利地吃下河豚子。面对孩子,他毅然决定让妻儿煮食河豚子;因不忍面对妻儿惨死的景象,他借故躲了出去,然而出于对他的敬爱,妻儿并没有吃掉河豚子;他最终决定与妻儿一起吃下河豚子,共同面对死亡。

追问:

1.在面对孩子“爸爸,爸爸!什么东西啊!让我们吃哟”的渴望时,男主人低低地答一声“吃”,此时他的心情如何?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明确:是“恐怖”的,是“怒潮般压上心头,喘不过气来”的。

本题意在让学生体会小说发展时所体现的紧张感和压抑感,学生较有可能回答紧张、压抑、恐怖等答案。

2.然而妻儿却没有吃河豚子,而是等主人公归来,一起食用,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在明确妻儿的生命暂时得以保全后,此时的故事情节带给人短暂的轻松。

学生也有可能回答更加紧张,因为妻儿期待的是全家一起食用食物,这就意味着全家将会一起吃下带有剧毒的河豚子。

3.妻儿没有吃河豚子,而是等主人公归来后一起食用,说明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这是一个充满着温情、敬重,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家庭。

4.男主人吃了河豚子,却表现得“安安稳稳”的,他在做什么?

明确:作为唯一一个知道真相的人,男主人在“静待这黑衣死神之降临”。

5.在读到全家一起吃下河豚子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在短暂的轻松之后,小说人物的生死问题再一次出现,学生可能会回答更加紧张、压抑、恐怖。

(四)男主人得偿所愿了吗?为什么?

明确:男主人的愿望是让全家人死去,但是全家人依然活着,男主人并没有得偿所愿。因为“毕竟因煮烧多时,把河豚子的毒性消失了”,全家人并没有死。

(五)阅读到此处,你的心情如何?

因为全家人死里逃生,所以此时的心情应该会轻松。

(六)但是男主人的表现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男主人“泪绽出在他的眼上了”,并没有死里逃生的欣慰,而是意识到更加严重的问题:全家人要继续忍饥挨饿的日子。

补充问题:读到此处,你还觉得轻松吗?此时父亲的一句叹息揭示了更为严峻的问题,只会让人觉得更加沉重。

二、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一)男主人想毒死家人,是因为恨家人吗?

在完成第二环节后,学生已经确定这个家庭是一个充满着温情、敬重、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家庭,主人公希望家人死去的原因是“一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冬支撑到今岁二三月间,已算是困难极了。现在也只好挨饥了!但是——怎样挨得下去呢?”由此学生可以归纳出此题答案。

明确:男主人因不忍看家人因饥饿而惨死所以想毒死家人。这并非出于憎恨,反而是出于爱和对现实的无奈、痛苦。

(二)男主人在死里逃生后说“真是求死也不得吗?”说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明确:男主人一心求死,因为他知道在活下来之后,饥饿会继续折磨这个家庭,此时死亡对这个家庭而言是一种解脱,然而现在解脱不得,主人公此时痛苦不堪。

(三)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在明确以上两个问题之后,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得出结论。本题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后概括作答,教师进行引导和归纳。

明确:底层人民即使家庭和睦温馨,却依然被租子和饥饿折磨,过着欲生无路、求死无门的痛苦生活,说明了社会的黑暗和底层人民的艰辛。

三、作业布置

揣测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用第一人称写一篇400字的小作文。

篇5:教学简案1

时 间:2010年5月26日

第5节课 班 级:机电部09电子高专班 课 题:《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科 目:电路基础 授课人:曹平

教学目标:

1、熟悉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组成

2、理解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3、学会分析比较简单的比例运算电路中Uo与Ui的关系 教学重点: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结构

教学难点: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任务

任务一:熟悉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看书、小组讨论比较后,请代表回答,老师点拨,最后作归纳、总结

任务二:分析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Uo与Ui的关系

引导同学们用反相输入比例运放电路的分析方法,分析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Uo与Ui的关系。

任务三:归纳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特点

1.请同学们用自己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特点

2.引导同学们根据Avf的公式,讨论、总结出Avf=1的条件。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篇6:散步教学简案

散步

莫怀戚

教学目标: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细心体会渗透于全文的孝敬之心,亲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教学难点: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思路:以“亲情”为线索,按照“感受亲情”——“感悟亲情”——“感念亲情” ——“感恩亲情”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体验亲情的珍贵与美好。

教学过程:

一、感受亲情

1.激趣入题

2.整体感知,生思考:(a)、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吗?(b)、你能否说说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二.感悟亲情

1、再次品读课文,思考:(1)、找出体现浓浓亲情的、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或语段,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说内心的感受。(2)、划出自己最难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

三、感念亲情

回忆自己的亲情故事,交流感受。

四、感恩亲情 真情行动。

附板书:

母亲:善解人意“我”:孝顺善良浓浓的亲情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篇7:《背影》教学简案

一、导入新课

师:经常听到小朋友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也听到有人把这首歌改成《世上只有爸爸好》,确实,在生活中,父爱和母爱是一样伟大的,只是父爱可能比母爱更深沉,含蓄而使你感受不到,其实只要你用心体会就能感受得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朱自清其人、其文,相信同学们不会陌生,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对《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今天的学习同样会给同学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

师:这篇文章的课题是《背影》,那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各是在怎样的情形下提到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请思考这些问题。读完课文,刚才的思考题已经解决的请举手

生: 这篇课文一共四次提到背影,第一次是在文章的第一段“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是在父亲给我买桔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在父亲和我分别时我看到的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最后一段,也提到了父亲的背影“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师:对,确实,这篇文章一共四次提到背影,而且,注意,提到“背影”,每一次背影的提及是不完全一样的,请同学们再用简洁的几个字概括一下。

师:概括得很好,这篇文章就是围绕“背影”,通过细小的具体的事情来写背影的,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发现,哪一次的背影写得更具体。

师:那我们就一起品读一下第二次的背影,请一位同学来把第6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他同学注意思考:(1)请用横线划出具体描写背影的语句。(2)为什么这一次的背影写得那么详细。

师:将你们所划出的具体描写背影的句子齐读一遍。并把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用三角号标示出来,你从这些动词中读出了什么感觉呢?

师:文中对父亲“探”、“缩”、“倾”等这些动作的描写,我们读出了父亲买桔子的艰难,由此,你们能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一次的背影写得那么详细具体吗?

生: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给儿子买桔子的行为倾注了分别时的深沉的爱。

师:正是这样,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的独特发现,选择了“背影”最佳表现角度,将父亲的慈爱,艰难和努力,通过“背影”真切的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显出了父爱的深沉,博大,他的行为是这样的,父亲的语言更具朴实、简洁,请找出文中在车站父亲送儿子上车时父亲的语言,仔细揣摩他的深意。

生:这些话反映了父亲对我的安慰,比如说第一句话,其次,还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和关心,我已经是20岁的人了,但父亲还把我当成小孩子,帮我买桔子,叮嘱着我,牵挂着我,从这些话中都能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有道理,能深刻地领会文中父亲对儿子的爱,那么,文中的儿子理解了吗?儿子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父爱的理解和领悟的呢?

生:儿子的几次流泪,泪水说明了一切,泪水表达了对父爱的理解、感激。

板书:第一次:想背影悲哀的泪第二次:看背影(详)感动的泪

第三次:别背影离别的泪第四次:思背影伤心的泪

三、课内练笔 生活中,父爱,母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被爱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得珍贵,青春年少的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夜深了,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50字左右。

四、拓展感悟

篇8:《春》教学简案

1.反复朗读, 对诗人的情感有自己的体会 (读出情感) 。

2.联想想象, 对诗歌的内涵有自己的理解 (读出真意) 。

3.深度探究, 对陶诗的风格有自己的看法 (读出深度) 。

教学重点:多层次朗读, 多角度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真意”的涵义。

课时:1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堂导入, 了解诗人 (5分钟)

资料铺垫, 走近诗人。

学生已经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 可以自行介绍陶渊明生平、代表作、性情, 老师补充《饮酒》诗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饮酒》诗一组二十首, 就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 这一组诗的序中这样说:“偶有名酒, 无夕不饮。顾影独尽, 忽焉复醉。既醉之后, 辄题数句自娱。”

我们今天要学的是组诗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诗人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读诗, 从诗中体会。

二、初读诗歌, 体会诗情

读出一份心情和一种语气。

(1) 自由读诗, 谈谈读后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谈谈读出的诗人情感。

(2) 小声吟诵, 诗句应读出什么语气, 说说自己的理解。过渡:初读诗歌, 我们已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下面来再读诗歌, 进一步走近诗人吧。

三、再读诗歌, 欣赏诗境

读出一种疑问和一幅画面。

(1) 诗歌里有清新的画面, 你一定能描述。

(请学生运用联想想象描绘诗句中的画面——“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示例:诗人啊, 他喝完可口的家醅, 信步来到草庐外面, 东篱之下的那一片菊花似乎正在向他点头示好, 低头和菊花打声招呼, 菊香隐隐飘来, 那就撷菊在手吧。你看, 诗人眯上眼睛, 菊是诗人还是诗人是菊呢?睁眼的一刹那, 远处静穆而邈远的南山映入眼帘。山风似乎轻轻地拂来, 山泉好像也遥遥地传入耳内。那日暮的南山, 似浓似淡的雾霭飘然其间, 氤氲成一片朦胧。晨出暮归的鸟儿, 唧唧喳喳地自由自在地翩然飞回, 好一幅“鸟倦飞而知返”的图景啊。)

(2) 诗歌里有一种“真意”, 你一定能阐释。

(如:真意是身居“人境”, “心远”尘俗的内心真性情, 虽然“结庐”在闹市之中, 但诗人内心有一份坚守, 准确地说诗人内心已经超脱了官场的“车马喧”, 这是诗人三仕三隐之后回归内心的选择。写出了诗人超尘脱俗, 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又如:从静穆的南山、飘然的“山气”、自由的飞鸟等意象里诗人领悟到“真意”, 这是自然的也是人生的真意, 是自然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规律, 是欣赏自然、回归天性的本真, 是悠然自得、恬淡自适的性情, 是“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的淡泊, 所有这些无需言啊。这真意是诗人的自然、自由、自在、从容。)

过渡:我们从写景句里读出了诗人的悠闲自得、自由自在, 我们从议论句中读出了诗人超尘脱俗的自由的心灵。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诗人吧。

四、三读诗歌, 深度探究

1. 读出一种人格和一种风格。

(1) 陶诗里有一种人格美, 你读到了吗?

(2) 陶诗自有一种风格美, 你读到了吗?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2. 课外搜集田园诗, 读一读背一背 (如《归园田居》其一及王维孟浩然的诗。)

已学过的田园诗举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个“任真自然”的陶渊明, 他的人格美超越了时间, 超越了空间,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他开创的田园诗风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诗人, 同学们课外可以读读王维、孟浩然的诗, 他们的诗里有陶渊明的清新、恬淡、自然和悠然。

最后, 让我们带着自由、平静、悠然的心情再来读这首诗。

总结:这节课我们从反复读诗, 联想想象, 拓展探索几方面学习了这首诗, 应该说是收获不浅的, 期望你们能触类旁通, 收获更多。

上一篇:高等学校新校区下一篇:开学前两周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