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广告设计需要什么

2024-05-04

学广告设计需要什么(精选8篇)

篇1:学广告设计需要什么

学广告设计需要什么软件

学广告设计要学PS、AI、CDR等。平面广告设计就业形势一直都是不错的:大型的专业广告公司挖掘高端设计师,中小型广告公司选择中等水平设计师,各大中小企业都需1、2位甚至更多中等或中低水平的平面广告设计师,就像每个企业少不了会计人员一样少不了平面广告设计师。可以从事广告公司、企划公司、图文设计公司、出版行业、企业宣传策划部门及其他需求平面广告设计师领域的相关平面广告设计工作。

武汉IT新时空学员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分享

平面广告设计学习内容

1、设计师美术基础强化课

素描:通过此阶段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观察能力,了解光和影的概念,及构图、比例、虚实、明暗等关系,提高学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色彩:通过此教学提高学生的敏锐的色彩观察能力和丰富的色彩感知能力,及对色彩的基本认识,提高用色彩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

平面构成:旨在使学习熟悉点、线、面等设计元素的灵活运用,通过学习形式美法则,提高其艺术处理能力,增强平面作品装饰性。

色彩构成:通过色彩知识的学习,使学习了解色彩色相、明度、纯度,提高学生的视觉传达能力,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和空间混合概念,能够进行一般色彩搭配,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2、平面广告设计软件课

Photoshop 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十大主流功能:图像润饰和修补;图层、蒙板和通道的使用技巧;文字和路径功能的使用;滤镜特效制作技巧;动作功能的使用等。

CorelDRAW 通过学习其强大而全面的功能,能熟练地掌握各种矢量插图、公司标志、宣传彩页、产品包装等效果的制作技巧。

Illustrator 学习矢量图形绘制。有效提高产品包装、企业LOGO及CI设计中的工作效率,为更好地展示优秀创意提供最佳表现方式。

InDesign 功能强大的专业排版设计软件。运用排版设计的基本法则、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掌握出版物、书籍、宣传彩页、报纸杂志等专业排版制作的方法。包括页面设置和排版、高级文字控制、图文混排、表格制作、主页与文档管理等。平面广告设计自学的方法:

方法:

一、复制:(帮你老师的能力复制下来,老师可以是书,也可以是人的思维,一种创作方式,学校与社会都是学校,不同的只是一个是在大墙院内的,一个是开放式的,我喜欢后者,只要你好学,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校,当然有机会在学院深造也好事,我没上过大学,特梦想大学,)

二、模仿:(这个时候,你可以加进自己的想法,就是嫁接,把书上的或你另处看到的元素加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与自己的想法进行融合)

三、创新:(创新是最让人兴奋的,也是最难的了,真正的创新是难上加难,一般都是引发性的思维创新,)

再就是:

一:多看:多看别人的作品,以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我认为欣赏能力非常的重要,如果欣赏好不坏都不分,那可想,好作品也就做不出了

二:多想:想!是心智中的创作训练,这可以帮自己让思维更好的进入热身状态,三:多做:实践出真理嘛,做了就不再是空想,做了就变成现实,最终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做着,坚持着,你就一定成功了。

以上内容由武汉IT新时空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篇2:学广告设计需要什么

这种工作好不好学?竞争大不大?一般要文凭到哪个程度?解释清楚点,还可以加分!

[广告设计师需要学什么?一般工资多少呢?]

篇3:我们需要向马小平学什么?

人物档案:

1953年, 马小平出生在湖南湘潭。

1968年, 15岁的马小平初中毕业, 下乡浏阳的茶山林场种树。

1977年, 马小平作为湘潭地区的27名典型之一, 去参观大寨, 还带回一把锄头。那时他诚恳地相信其中的意义, 并展现了“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的性格。他还成为了林场的团总支书记。

1978年, 恢复高考, 马小平考入湖南师范学院 (今湖南师范大学) 中文系。在大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成了马小平的偶像, 他迷恋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与理念。“和谐全面发展”“要思考, 不要死背”“走进大自然”“没有‘差生’概念”的口号都被他奉为圭臬。1982年, 马小平29岁, 他回到家乡的湘潭十中, 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1986年, 马小平调任湘潭市一中的时候, 藏书已有六千余本, 而他向新东家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有一间自己的书房。

1988年, 他写下了《关于语文教学及研究的哲学思考》, 提出“把语文教学提到一个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在湘潭的十年, 是马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关于语文教育, 马小平认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 而事关人格养成、公民责任以及智慧与情感。

1992年, 马小平调任广东东莞中学, 开始教育生涯的第二个十年。这是马小平思想系统化的时期。他开始尝试“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能够走多远”。

2002年, 马小平调任深圳中学。在这里, 高一、高二通常不会涉猎应试技巧, 马小平过了更为如鱼得水的两年。

2012年1月16日, 患病辞世。在这位普通高中老师的追思会上, 出现了一些在教育领域极有影响力的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钱理群称马小平是所识教师中“最具全球视野, 可称得上是教育家的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则将他视作“布道者”“已属稀有的人文主义教师”。

学习小平, 执著无畏地追求普世价值的政治理想

马小平自称是一个“新型的理想主义者”, 他心目中的世界是一个自由平等、人人享有人格尊严、充满仁爱和真诚、充满正义和良知、所有人都能“诗意地栖居”的和谐世界, 是一个没有仇恨, 没有暴力, 没有欺诈和谎言, 也没有“话语霸权”的美好世界。可马小平又是一个清醒的批判的现实主义者, 他所立足所生存所目睹所经历的却是一个“吃饭遇饥荒, 读书被下乡, 就业让下岗, 结婚没住房”的世界, 一个“一代人将几十年民族苦难、时代苦难全遭受了”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 他见过不知多少“全民激动”的举国疯狂:人们一边高呼着“超英赶美”“亩产十万斤”“解放全人类”的豪言壮语, 一边忍饥挨饿憧憬着“共产主义天堂”, 为了“阶级斗争”“革命造反”的荒谬政治教条, 不惜毁灭人类文明, 颠覆人伦道德, 相互攻讦诽谤甚至相互仇杀。而最令他忧戚的是, 国人长期“在一面大旗挥舞下”“在一本红宝书武装下”, 对现实中“丑恶和罪恶的不觉悟”所表现出来的势利、冷酷、盲从、司空见惯和麻木不仁。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马小平非常痛苦。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知青时代起, 他就开始了对民主政治、对普世价值的追求, 他“从美国人海斯、穆恩合著的《世界通史》中最早读到了关于民主制度的精彩议论, 认识到民主制度是最能够发挥大多数人聪明才智、相对于其他制度最好的制度。” (马小平:《重读雨果的〈九三年〉》) 上大学后, 他“像一个乞丐扑在面包上”追逐着知识, 接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的“洗脑”, 清晰地感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 认识到了专制制度的危害, 觉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 首先应该是一个战士, 应该为坚持普世价值、实现民主政治有所作为。为此, 他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真理标准讨论, 参加各种思想解放活动, 为民主自由鼓噪呐喊。然而, 马小平又是一个虔诚的人道主义者, 他十分崇拜圣雄甘地式非暴力抗争的“圣者”和戈万式的人道主义“英雄”, 主张非暴力抗争, 反对以暴易暴、以恶惩恶的“报复性革命”, 因而总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 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

笔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去湘潭, 曾有过一回与小平的交谈。他告诉我, 大学毕业后, 他本可“走官道”去省城政府部门工作, 但后来放弃了, 理由是他觉得教师这个职位社会更需要, 也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他深谙“教育就是唤醒”的意蕴, 在他看来, 虽然现在早已不是《阿Q》和《孔乙己》时代, 但启迪改造国民性, 唤起国民良知,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那个时代更重要。90年代他到东莞中学后, 就筹办过“现代公民学校”, 冀望通过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普世价值教育, 促进公民社会建设, 结果当然地遭遇了失败。但即使这样, 他仍然未做丝毫的退缩。通观他的著述和事迹可以知道, 实际上他一直在利用课堂课外, 向学生、同事、亲人和社会讲授公民意识和普世价值这门功课。他女儿马前就曾撰文追忆父亲向她“系统传输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情景, 而该文题目就叫《受父亲影响, 我追求普世价值》。我当时看后眼前一亮, 心说有其父必有其女, 为小平的理想和事业有了传人而高兴。

但谁能知道, 就是这样一个不懈追求普世价值的人, 其早期却是一个虔诚的共产主义信徒。这种政治理想的转变, 看似不可思议又绝非偶然。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缘于其长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思考——他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人;二是时代潮流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马大学时代正值改革开放之初, 其时正是一个以真理标准讨论为标志的新的思想解放时期, 国内思想界相对活跃, 加上此期马有机会大量涉猎古希腊历史、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主义思想著作, 受到古希腊民主、西方人文主义和共和政治思想的影响, 因而助推了其世界观的转型, 而前苏联解体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发生, 无疑又加快、坚定了这种转型。关于这, 我们摘录一段小平《我父亲的故事》中的原文, 应可作为其思想发展脉络的最好注脚:

“我曾经是最虔诚的共产主义信徒, 我也信奉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豪言壮语。可是在农村的后期, 我渐渐认清了农村贫困的真相, 也认清了所谓社会主义的真相, 我开始觉悟了……”

学习小平, 坚持不懈地“追寻意义”的教育苦旅

马小平尖锐地抨击时下的语文教学。认为其存在一个“意义上的真空”, 他将这个真空归诸课堂上“生命的缺席”“情感与智慧的双重缺席”“师生的共同缺席”。这种状况使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他觉得这种看似教学上的一个“术” (方式方法) 的问题实际上却是“旨” (思想内容) 的问题, 即我们将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传授给学生的问题。而现时的语文课堂, “其内容, 其价值观念都是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脱离的” (马小平:《一位中学教师的困惑》) , 因而“无意义”或者说只有一些“虚假的意义”。而他所追求的却是一个学生与教师互动、情感与智慧参与、妙趣横生、快乐迷人、充满诗意和生命活力的课堂。所以, 为了学生们的“天真与童趣不被吞噬”“美好健康人性不致丧失”, 他一直坚持着他的教育乌托邦实验, 在近三十年教学实践中, “顽强地坚持着追寻意义, 顽强地抗争着无意义和虚假意义。” (马小平:《一位中学教师的困惑》)

马小平认为,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 做一个“教科书忠实的述说者”, 而应该做一个“对教科书有着个性化理解, 具有个人生命体验和人格魅力的‘经验’者” (“经验”的而非“经验的”) , 具有中国传统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以启示真理为天职”的担当。把教师的标准提到了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的高度, 把追寻语文学习的意义提到了追寻人生意义的高度。他强调学习语文的深层次意义, 是为了“摆脱精神和思想的奴役, 反抗形形色色的强权, 包括话语霸权, 让更多的人成其为人, 通往自身解放之路。” (马小平:《我的语文起始课》)

为此, 他致力于学生独立人格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生珍视人权、民主、自由、科学的意义, 鼓吹普世价值, 强化公民意识。他深有感触地对学生说, “我们现在最缺乏什么, 就缺乏一种公民意识, 或曰公民精神, 这是我们与世界接轨的最大障碍。” (马小平:《班主任与学生的五次谈话》) 在他看来, 公民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 培养这样的精神跟提高学习成绩同样重要。他甚至将所教班级模拟为一个“小国”, 实施“国家化”管理, “重大事情实行全民公决”。他相信通过这样的乌托邦准实验, “班上每一个成员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公民, 一个懂得自己义务和权利的公民, 一个能够改造社会, 战胜庸俗和丑陋的共和国公民。” (马小平:《班主任与学生的五次谈话》) 这不仅是他对教育教学的深沉思考, 更是他忧国忧民的深沉思考, 也表现了他求新求变的勇气。

在“追寻意义”的旅途上, 他引导学生反思历史, 鉴往知来, 努力避免像“文革”那样的浩劫, 那样一场将“仇恨和凶残发挥到极致的民族大变态, 让一个民族的一代人都喝着狼奶长大”的反文明、反人性的悲剧重演, 教育学生用“真诚和爱心去战胜虚伪和谎言, 战胜仇恨和凶残”;他同时强调, 要化解21世纪的教育危机, 必须直面挑战, 坚持教育改革。早在1999年就撰写了题为《面向知识经济, 培养一代新人——关于普通中学迎接21世纪的教改设想》的教研论文;他还勇于挑战传统和主流, 公开叫板以考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 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将某生经名师判定不及格的高考作文复议为满分。在教学文本上, 他也敢于摒弃教参中那些图解性政治化诠释, 提出自己新的不同看法, 解读出更高层次的形而上意义, 并使之走进学生心中。

但正如他自己在《一位中学教师的困惑》结尾时所写的“我们痛苦、我们孤独”那样, 他的“追寻意义”之旅绝不可能是什么赏心乐事, 而注定是一个“教育苦行僧”的艰难苦旅。不知为什么, 我读他的著述, 忆他的遭际, 心中总有一种风萧萧的悲凉。不是他英年早逝, 而是因他一条道走到黑的执著, 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却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这一点恰恰是一个追求者、一名战士最希望、最需要的。

不过仔细想想后也就释然。这是因为他的“追寻意义”很多东西在某些人看来是离经叛道的, 是不见容于世俗、不见容于主流社会和现行体制的。比如他口诛笔伐现行教育体制, 抨击应试教育, 反对分数排名, 反对功利化, 不仅会遭学校抵制, 更会招家长非议。因为学校领导得靠录取率出政绩树形象;老师则靠录取率评职称长工资;家长就更好理解, 子女得凭考分上大学, 在他们眼里可是攸关家族兴衰的大事。所以, 尽管他能将一个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枯燥乏味的政治性文本讲得生趣盎然, 尽管他能将每堂课的导语写得漂亮出彩、富于诗意, 尽管他远超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所需的常规知识素养, 尽管他教学教研成果斐然有目共睹, 但除了一个中学高级教师的头衔, 却没有得到任何国家行政机构的奖赏和荣誉。这情形, 再次见证了改革维艰的严酷现实。

其实, 一个以“精神圣徒”为人格修养坐标的知识分子, 荣誉本来就不在他追求之列。他所做的一切努力, 只是想唤醒这个“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生活意义不明确”的时代, 为21世纪的教育危机、为21世纪的“时代文明症”开一个药方。何况在教育体制积弊重重、越来越遭人诟病的当今, 他的“追寻意义”, 本身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他的教育思想、他在教育改革创新方面的努力, 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承认, 而且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赞扬他具有“高瞻远瞩的全球教育眼光”, 具有“教育思想者”的品格, 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他的“追寻意义”, 也在他的学生和同学同事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学生王翔说他“简直就是尊‘文学形象’”, 是“带给他思索和眺望”、实现了自己承诺的“最好的老师”, 他的另一得意门生黄素珍受其人格魅力影响, 郑重承诺“哪怕一生清贫”也要“终生从事教育”, 像马老师一样“给学生教授人生美好的情感”, 并称他是一个让她“摆脱庸俗, 重新审视灵魂, 重检重建自己过去种种观念”的“精神导师”。金碑银碑不如人们口碑。我想, 一个人有誉如此, 又还有什么遗憾的呢!

学习小平, 密切关注尊重底层生命的人文情怀

写这个标题, 是因为读了马小平在东莞中学的一个演讲稿, 被他大仁大爱痌瘝一体的人文情怀, 特别是对底层生命的深切关注与尊重所感动。讲稿题目叫《走进一个人的心灵史——通过解读〈我与地坛〉理解史铁生》。其中有一段专门讲到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 尖锐地批评了我们这个社会漠视底层生命、崇拜英雄创造历史的普遍现实。人们总认为历史是英雄写的, 一个英雄死了大家非常难过, 而多少普通人死了却毫不心痛。关于这, 他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三国演义》的。他说人们都喜欢关云长的大刀、赵子龙的长枪, 对关云长败走麦城时一副英雄末路的形象非常难受, 却不知道他们大刀长枪一挥, 多少条生命化为乌有?有谁想过那些死在他们刀下、枪下的无名小卒的生命也是生命?有谁想过那些无名小卒有怎样的家, 有怎样的生活, 怎样的期待?“好像他们的出生就是为了有一天在这个世界消失似的, 人们读故事时, 总把这些人当作小数点的后3位, 忽略不计了。”

二是现实的东莞。他说东莞这地方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多少活得卑微、卑贱的人没有受到基本尊重, 尤其是那些在街上爬行、那些向我们伸出一只畸形的手的人。甚至有人告诉他“千万别把他们当人”, “可是我想, 当我们不把他人当人的时候, 我们自己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人的视角了还算人吗?”对东莞清溪一家工厂四十多个工人手指头被压断的事, 他认为是政府漠视普通生命的结果, 因为这样的事在东莞不知发生过多少次, 而“东莞的繁荣却是用这些普通生命的血泪铺垫起来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马小平认为, 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太多普通人的生命给忽略掉了, 必须认真反思。同时他也严肃地反思自己:“我自以为自己是个人道主义者, 有人文关怀精神, 可是, 在我读到他 (史铁生) 的文字时, 才反省自己, 发现自己好荒唐……原来自己说了那么多年的人道主义, 其实没有真正的人道。”

这当然是一个仁者对自己的苛责。马小平说过, “真正的精神圣徒是谦卑的”。他十分崇拜瘫痪作家史铁生, 能放倒轮椅低视觉审视一切生命主体、甚至如蚂蚁蜂儿般的卑微生命主体, 任生命跌至谷底却拥有一个能包容世界的心灵。称赞史的伟大“就因为他对痛苦的体验和把握, 进而直接体验把握到了生命的本质。”对他“面对生命悲惨坦然承受的大勇”“对生命有着透彻认识与理解的大智”“对普通、卑微生命普遍关怀的大仁”赞誉有加, 认为这种具有大智大勇大仁的人具有古人心目中的君子之风, 能使别人从他这里得到生命的感召。

我总觉得, 马小平对史铁生的解读, 就像在说他自己。因为史的那些遭际、那些闪光的东西置诸他身上也非常切合。他们之间有太多的相似:史因为终身残废曾想到过死, 但后来因为有了对生命的真正理解, 有了对普通人的痛苦关注, 他选择了活, 选择了写作, 希冀在肉体生命消失后获得精神生命的升华;马小平在身患绝症后也有过生与死的深刻思辨。他说“人的生死虽然不可选择, 但生和死的意义可以选择”。也正是这种对生命意义的透彻理解, 对底层生命的密切关注, 对卑微生命的大仁大爱, 他以常人不可想象的毅力和豁达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说, “只有两种东西在历史上是永恒的, 一种就是头上的星空, 还有一个就是精神的经典作品。”

像他的偶像史铁生一样, 他也渴望自己肉体生命终结后精神价值获得永恒。为此, 他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懈追寻教育意义, 潜心写作教研论文, 编辑《人文素养读本》, 刻录各种教学光盘, 并在师生和亲朋好友中免费派发, 以一个博大的仁者胸怀, 一个布道者的虔诚, 在他所能企及的世界传播着真善美、传播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这些举动, 在时下这个浮躁世俗的商品社会, 弥足珍贵。

马小平对人文精神教化的不遗余力, 使我想起了当年倾家兴学的武训。其执著, 源于他坚信人文精神具有改变世界、战胜邪恶的力量。他的人文情怀深受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人性论”影响, 也明显带有中国传统儒、墨文化“仁恕”“兼爱”的思想痕迹。他同情法国大革命, 但反对革命者反人性、反人道的暴力报复。在革命和人性之间, 他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固执, 赞同“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 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主张人性至上, 相信“良知是一切裁判中的最高裁判”;主张泛爱博爱, 用爱反抗仇恨, 用人性感召野蛮, 用非暴力反抗暴力, 用人道对付非人道。因为他相信, 仇恨只会激起更深的仇恨, 暴力只会招致无休止的暴力, 只有爱和人道才是化解仇恨、感化敌人的良药, 并用甘地“另类抵抗”的胜利, 来证明人性和良知的力量。

马小平也坚信人文精神是构建真正和谐社会的思想精粹, 因此坚持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育, 他常对学生说要学会感恩, 学会尊重。忧戚“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优秀甚至比我们优秀的人尚在水深火热之中, 仅仅因为他们的出生环境、家庭条件不如我们, 使他们的才能受到了极大压抑。要求学生感激生存的这个环境、城市和家庭, 尊重他人, 不仅要尊重地位比我们高的人, 更要尊重地位卑微的人、尊重那些处在生命痛苦中的人” (马小平:《班主任与学生的五次谈话》)

作为一个执拗的理想主义者, 他还告诉学生, 人不能没有理想, 但要做“新型的理想主义者”。不是那种狂妄可怕的居高临下的充满救世主情结、老想着去解救别人的理想主义, 而是那种以个人立场为本位, 能战胜和超越虚无困境, 生命意义不再与历史或形而上终极目标发生关联的谦卑、温和、宽容、充满爱心的理想主义。也就是先把自己做好, 先把自己解救出来, 做一个拯救自我灵魂的个案, 做一个仁智勇兼备的人。

大爱无垠, 大悲无声。马小平要求学生做到的, 他自己首先做到了。他对底层生命的关注与尊重, 对人文精神的承继与发扬, 对我们这个多灾多难民族的牵挂与眷恋, 无不彰显出他就是一个大仁大智大勇兼备的人。

“我们总是在一个杰出人物的身后来缅怀他, 而当他正处人生征途奋然前行、甚至遇到坎坷需要帮扶的时候, 往往却又关注不够, 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遗憾。”广东省督学陈健先生称《马小平老师对中国语文教育界的启迪》中的这句话, 也写出了很多人的遗憾。他把马小平列为“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家”, 也使我聊感欣慰。虽然这“家”之于一代师魂马小平, 应属当之无愧, 但经由一省督学说出来还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想到小平身后的“哀荣”基本来自民间, 有陈健先生这样一位朝廷命官给他“盖棺论定”, 也算独树一帜, 打破了一种“寂静”吧。

逝者如斯, 风范长存。心灯已经点亮, 意义还需追寻。路, 就在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脚下!

“只有两种东西在历史上是永恒的, 一种就是头上的星空, 还有一个就是精神的经典作品。”

篇4:为什么出口需要设计

“我们是怕别人抄袭我们的设计。”东莞勤上光电国际业务部的郑经理告诉记者,“我们的设计聘请了专门的设计公司,结合自身的情况,花了大气力研发出来的,不希望被别人山寨。”

与勤上光电迥异,在广交会现场,记者看到,我国企业对设计的认识仍不够清醒,大量的OEM(代工生产)使企业不断丧失设计能力。在引进外资中,大量 OEM生产虽然使我国产品出口总量大幅度上升,GDP迅速增长,但同时也使我国企业在设计中形成对国外的依赖。

“某些产品即便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其核心设计仍然是从国外购买的。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起自己的设计部门,但仍有许多大企业对设计缺乏专门的资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一直没有走出引进、模仿、生产、再引进、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勤上光电郑经理说。

照明:山寨产品遭遇瓶颈

一直以来,照明、光电产品都是广交会一期产品中的重头戏。据了解,仅广东而言,其LED光电产品就占全国的70%。预计到2015年,广东LED照明全球占有率的50%。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制造已经在全球畅通无阻。

杜丽莎是来自俄罗斯的一位采购商,从2007年起,她开始到中国来采购灯具。在她看来,中国灯具质量蒸蒸日上,但是短板是缺少自己的设计,很多灯具都是直接抄袭其他国家的流行款式。

“我们公司曾和一家意大利的灯具生产商合作,意大利厂商在我们店面参观时看到了我们从中国采购的灯具,便向我们提出了终止合作的要求,原因是其中有三款灯是中国企业抄袭他们的设计,不愿和中国灯具一起展卖。”

而记者从广交会上的知识产权服务专区了解到,公司在灯饰的设计上会参考国外流行的设计,然后加以修改。很多外国厂商在进货时要求提供专利证书。“借鉴”外国设计并加以修改的灯具设计仍可申请到外观专利,所以这样的“借鉴”并不违法。

尽管如此,这种“借鉴”或“克隆”的做法仍然被众多采购商质疑。某灯具厂商向记者坦言,他们公司展出的一款灯具也存在“借鉴”国外同类产品的现象,仅仅是在“借鉴”以中做了外围装饰的改变,然而“该跨灯具仍然申请到了外观专利”。

事实上,采购商对于这种“借鉴”的做法并不认可。“在照明灯具领域,国际潮流是由法国、意大利等设计大国引领的,而不是中国引导的。”某设计公司设计师告诉本刊记者,“某些中国企业为了让自己产品畅销,就去抄袭别人设计。抄袭别人的设计越多,中国灯饰的影响力就越小,就需要更多去抄袭。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家具:抄袭设计是软肋

广交会上,在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家具展区,客商到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说起家具行业的设计问题,不少参展商愁眉不展。

“在中国做设计太难了,我们只能搞加工。” 浙江星威办公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外贸专员张经理告诉记者,“在国内,我们企业花大力气设计一个新款的家具,不久就会有无数的后进者冒仿抄袭,生产的产品成本比我的小,利润却比我高。在这种情况下,花大力气搞产品研发的企业反而吃亏,仿冒厂家却实现了低成本高利润,这对我们太不公平。”

不仅如此,有些国外的采购商,尤其是新兴市场的采购商对于产品设计的认知度也并不高。如果款式差不多,某些采购商宁愿只关心价格,至于设计和知识产权,这些采购商并不过问。

事实上,缺乏设计带来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光靠模仿是不行的。品牌企业为了防止自己的产品被侵权,会在一些设计元素上做防伪处理,而且一些精致花纹的工艺细节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的。又如实木家具,根据家具使用区域的不同,为防开裂,设计时要考虑纹理、缝隙等因素,靠抄袭别人的小企业不敢做。

鉴于部分家具企业对畅销产品的抄袭仿冒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一大公害,为了减少和杜绝这一严重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行为,行业内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制止。记者从中国家具协会得知,深圳、北京、顺德、哈尔滨等地方家具协会也都制订了相应的行规和公约,这都说明行业对侵权认识的提高,并在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权益。

童装:设计缺陷成出口壁垒

在广交会的服装展位中,相对于成人服装,记者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童装市场的炙手可热,从配角到成为最为活跃的主角,童装领域的潜在价值愈来愈明朗。

尽管前景美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在国外预警通报中,记者发现,仅在2012年,美国针对儿童服装共发起20次召回,产地涉及我国的为12起。从召回情况分析,我国被召回出口童装产品主要存在三类安全风险:

绳带安全问题。产品有绳带,儿童穿着时有被缠结等危险;帽子/颈部有绳带,存在致儿童窒息等危险。

燃烧性能不符。儿童睡衣在进行燃烧性能试验时因不符合法规标准要求而被召回。

吞咽窒息危险。童裤的纽扣因变松而掉落,形成小零件;短裤上的装饰扣本体可分离而形成小部件,儿童可能将小零件吞咽而造成窒息危险。

“中国出口童装屡遭通报和召回已不再是单纯的质量安全问题或技术问题,症结多出在信息沟通不畅和信息不同步层面。”在广交会上,来自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SGS的业内人士分析说,“造成童装安全性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很多是由于的产品设计存在缺陷,抑或是企业出于成本考虑而指定强度等物理指标不足的面辅料等。另外,国内企业对国外技术法规缺乏了解,只知按客户要求生产,对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外技术法规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大多未对产品设计的符合性作出规定。”

篇5:软件工程师需要学什么

软件行业驰名招聘网站

想当一名软件工程师需要学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软件工程师考试(高级)要求:

(1)理解软件工程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2)理解软件生存期过程;

(3)理解软件工程标准;

(4)掌握需求分析、测试、维护基本技术;

(5)掌握软件度量、软件配置管理方法;

(6)理解软件复用概念;

(7)理解软件质量保证的手段;

(8)理解软件项目对人员的需求;

(9)理解软件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级水平考试的合格人员具有从事软件系统分析与工程系统分析员、工程管理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不过目前最好的软件工程师证书就是软考得中级工程师(软件设计师)很权威,那么软件工程师要学什么课程呢?

1: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可以说是编程的灵魂,它不是一门语言所以没有关键字。它只是给程序开发人员一个开发思路而已,讲的主要是已经成熟的编程思想和算法,而且几乎适用 于所有开发语言。就好像学习英语一样,学习编程语言让你会说英语,记住很多英语单词,熟悉英语的很多语法。而学习数据结构能让你编出很漂亮的英语文章。

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软件英才网

软件行业驰名招聘网站

2:操作系统(第三版),主要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分析系统功能的实现。假设你要设计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如何实现它?操作系统理论就是向读者逐步介绍和解释。重点是五大管理职能的实现及其原理。

3:计算机网络(第三版),要学习ISO/OSIRM七层的划分以及各种协议的功能。传输理论、互联设备、Internet知识,和参考模型理论

4:数学,数学是基础,你暂时不太能体会它的作用,但是以后会非常有用。所有的计算原理都要数学作为指导。

5:计算机专业英语,不是软件考试特有的,是专业知识+英语水平,考前不需专业准备,平时有意识地上网读点英文专业资料

6:软件工程(第二版)要熟悉数据流图和流程图

7:数据库理论.这要求熟悉SQL的语言.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都要和数据库打交道的。

8:C语言或者VB语言应该掌握,不过目前JAVA和.net是当前比较火的两个编程语言。

想当一个软件工程师,最后要学习统一建模语言UML,它代表了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目前是可视化建模的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五】软件工程师就业前景分析

软件行业成为目前最热的行业之一,3G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Java软件工程师、.net软件工程师的开发前景怎么样,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分析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就业前景。

步骤/方法 3G工程师就业前景分析:

中国被世界公认为全球最大的3G移动市场,但是,3G相关的人才却严重失调。专业从事3G应用软件开发从业人员不足千人,据工信部预测,仅2010年,中国3G人才市场缺

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软件英才网

软件行业驰名招聘网站

口就在100万以上,其中3G软件工程师缺口就在50万左右。

3G 人才短缺现状,使得3G行业已经成为新的高薪行业,基于3G软件开发人员变得格外抢手。人力资源专家表示,3G软件开发是未来几年最热门和最受欢迎的职业 之一。根据前程无忧网发布的薪资报告,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年薪在30万元左右。即使是初级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平均月薪也在 5000元左右,中高级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月薪平均已超过万元,而且随着3G应用的进一步深入发展,3G软件研发人才的薪水还会进一步水涨船高!嵌入式工程师就业前景分析:

嵌入式领域较新,目前发展非常快,很多软硬件技术出现的时间都不太长(如ARM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大多数人没有条件接触或进入嵌入式行业,更谈不上能有机会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踏进这个行业的难度比较大,嵌入式人才稀缺。

权威部门统计,我国嵌入式人才缺口每年50万人左右。根据相关的的调查报告称,嵌入式软件开发是未来几年最热门和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 高级嵌入式工程师年薪在30万元左右。即使是初级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平均月薪也达到了3000—5000元,中高级的嵌入式工程师月薪平均超过 10000元。Java软件工程师就业前景分析:

目 前,虽然Java人才的薪水很高,但是对该类人才需求旺盛的IT企业却很难招聘到合格的Java软件工程师。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 生在读期间没有掌握实用的技能与经验,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欲成为Java软件工程师,最便捷的一条路就是参加 以实战项目为主要教学方法的Java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有效地缩短同企业具体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net软件工程师就业前景分析: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未来几年内我国软件行业的从业机会十分庞大,每年对软件人才

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软件英才网

软件行业驰名招聘网站 的需求将达到 80万-100 万人,而现有行业从业人员只有 50 万人左右,专业开发人员不到25万,目前大部分院校出来的应届计算机系学生,真正能当年进入软件公司工作的只有10%~20%左右,缺口很大。

.Net 作为新一代的程序开发语言其中的一员,同样也具有很多的优势,并且弥补了前一代语言的缺点,因而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Net具有很多明显的优点,可以提 高开发人员的效率,减少bug,加快应用开发并简化使用。IT人员对.Net保持了应有的警惕,因为它毕竟还是个新事物,需要有一个比较艰难的学习曲线。但是对于大多数组织而言,其优点远远多于缺点。有了.Net,可以在未来的开发项目中赢得更高的生产力。

篇6:考教师资格证需要学什么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一为《综合素质》,科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一为《综合素质》,科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共道三科:科一为《综合素质》,科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其中科目三的考查结合面试环节进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教师资格证笔试各科目采取纸笔考试。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

教师资格证报名的注意事项

考区考位有限制吗?

每年都有部分省份明确提醒考位有限,大家尽早报名,而且部分省份的报名时间也仅有2天,时间紧张,大家注意提前报考!

笔试报名之前考过需要重新注册吗?

所有考生,包括以前参加过笔试的考生,在报名前都需要重新注册、填报个人信息及上传个人照片,重新注册是不会影响大家以前的笔试、面试成绩的。

在校生,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吗?可以在哪儿报考?

在校生可以报考,但对在读年级有限制,一般要求应届生或大三及以上可以报考,具体可查询本省考试公告。在校生可以在学校所在地报考,部分省份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报考,部分省份不接受本地户籍的外地在校生报考,具体以当地公告为准。

报名照片传不上去是怎么回事?

篇7:学广告设计需要什么

动画专业(Animation)属于艺术类专业,该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动画产业需要、服务于动画设计与制作,掌握扎实的动画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好的动画艺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动画设计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动画制作工具和软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大学期间,主要课程包括:动画剧作、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技术、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动作设计、动画分镜设计、定格动画、游戏设计与策划、游戏美术设计、景观动画设计、动画后期合成、用户界面设计、移动媒体内容制作等。

动画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随着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媒体行业迅速扩大规模,国产优秀作品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外国作品已不能完全适应突飞猛进的中国市场,中国用户对本土文化作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动画、影视、漫画的各大工作室需才若渴,尤其是拥有扎实功底和专业技能的动画系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广,毕业生可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媒、景观表现、动画教育等领域从事动画设计、游戏设计、多媒体内容设计和动画教育等工作,专业就业前景良好。

篇8:设计学研究需要翻译大家

清楚地记得,我们正式接触此选题是在2008年底,当时由袁熙旸老师选定了第一辑的六本著作,并定名为“设计史与物质文化译丛”。除上述五本外,还有阿德里安·福蒂(Adrian Forty)的《欲望之物》,此书因未能及时联系到版权而被迫放弃,后由译林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欲求之物:1750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2009年开春以后,五本原著的版权陆续联系到位,翻译任务开始分配。参与翻译的老师基本是美术学博士、设计学博士、硕士,大多有着较好的中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及专业英语的根基,大家乐观地认为自己的“底子”是可以胜任这项工作的。但译丛出版以后,指责声不断。有的读者说得比较客气:“极其详实,看起来有些吃力……应该适合专业人士吧,但翻译不算很顺畅。”有的读者说得非常直接:“翻译得很烂”、“翻译奇差”、“又一本翻译的生硬的书。书末加上了人名与建筑物索引……(页码为原书英文页码)这样有意义嘛?!”还有的读者表示理解:“翻译问题蛮大,有几段话根本无法阅读毕竟是国内第一套设计史译作,权作参考。”这些评价对译者而言是客观的批评,对原作者而言则是灾难

翻译无非两个词:理解与表达。当我们跳出译者的身份,走出自己熟悉的语境,以一种简单而普适的学术标准重新审视当年的翻译,就会发现很多最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译文产生的疑问甚至比阅读原著更多尽管这种结果的出现是主客观多方面原因所致,或者说好的动机未必会带来好结果,然而作为译者实需做最深刻的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心以中英文对照方式修订、重译“设计史与物质文化译丛”,重译是对作者与读者的偿还,也是对“短平快”现象的自省。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现代意义的“设计”一词,并伴随“图案”、“工艺美术”、“实用美术”、“商业美术”、“装饰美术”等概念时隐时现,当时的研究者在外联不畅的情况下,仍然不遗余力的尝试译介西方设计的成果。诚然,从翻译的规模看,直至1998年,教育部的本科学科目录中出现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学专业,外国设计历史及理论研究的成果才被整体关注和引进;与此同时,学设计的学生越来越多,开设设计专业的学校亦铺天盖地。当大众对设计类译著的需求大于供给时,问题就出现了:“短平快”的经营理念成为垃圾译著的推手,恶性循环就此产生,学界急需学术翻译的领路人。

目前,设计学研究领域以译丛形式出现的成果不多,已有的几部如:上文提及的江苏美术出版社的“设计史与物质文化译丛”(2009年,已出五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西方经典设计理论译丛”(2010年,已出二本),中信出版社的“设计经典译丛”(2013年,已出三本),译林出版社的“设计经典译丛”(2013年,已出五本)。这几套译丛的主编们均来自国内知名艺术院校,在学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翻译工作中可以整合更好的资源,贡献更多的成果,甚至可借此培养几位翻译大家。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其中两套译丛的主编钱凤根、袁熙旸均英年早逝,两位先生堪称濂溪、凤雏,皆有极佳的中文功底,亦有海外长期研修经历,均专事西方设计史论研究与教学数十年,两位学者先后离世,使本可精进的翻译工作中断、延误,对急需精准译著的中国设计学研究而言,是重大损失。缺少翻译大家,中国设计学就难以脱离传统研究模式与保守的研究方法,其现代性的研究视野似也无从谈起。

上一篇:李健的明天还会在路上歌词下一篇:强素质转作风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