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知识

2024-05-06

期刊知识(精选6篇)

篇1:期刊知识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

正刊:编辑部正规发行的杂志,与市场同步。

增刊:在发行正刊之余发行的刊物。

论文集:由某些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合。

二、关于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

合法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名额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列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也叫做“内刊”,它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有的虽印有CN(HK)或CNXXX(HK)/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需注意,正式期刊一般有国内主管单位,并有详细的通信地址和印刷出版地都在国内,除自办发行外大多通过邮局征订和发行,故常常有邮发代码。而非法出版物一般没有国内统一刊号,即使“内部报刊准印证”也没有,没有国内明确的主管单位,通信地址不祥,常常以XXX信箱收稿,印刷出版地都在大陆以外。以便逃避查处,当然不可能有邮发代码了。

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有的印有CN(HK)或CNXXX(HK)/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为:11北京市,12天津市,13河北省,14山西省,15内蒙古自治区,21辽宁省,22吉林省,23黑龙江省,31上海市,32江苏省,33浙江省,34安徽省,35福建省,36江西省,37山东省,41河南省,42湖北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43-7772/R,它明显是非法出版的刊物,由于1000~5999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的序号,6000~899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它的序号后四位7772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又如:《中国教育研究》国内刊号:CN98-0315/G4,国际刊号:ISSN1727-0499,由于前2位98不在10到65范围内,故不是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出的刊号。盗版者也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

如果一本期刊的地区代码超出以上范围,则肯定是非法期刊。但是,目前不少非法期刊在扫黄打非活动后“汲取教训”,将错误刊号改得非常逼真而难以辨认,这时就可以直接向其刊号的所属地的新闻出版部门询问真实性。

ISSN国际刊号效验法。按国际标准ISO 3297规定,一个国际标准刊号由以“1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两段4位数字,中间以一个连字符“-”相连)组成。在前缀ISSN与数字之间应空一个字距。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如:《西南教育》的国际刊号为1SSN 1810—1198,其中前7位为单纯的数字序号,最后一位为校验位,其数值根据前7位数字依次以8~2加权之和,以11为模数计算得到。国际标准刊号((ISSN)校验位数字的计算方法如下((以《西南教育》为例):

((1)1SSN的前7位数字为基数,如1810119;

((2)取8~2为各位数的加权因子,8765432;

((3)对应各位相乘得:8 56 6 0 4 3 18;

((4)乘积相加:8+56+6+O+4+3+18=95;

((5)以模11除和数95/11得8余7;

((6)以11减去余数11-7得4;

((7)将所得余数加到1SSN的第八位((校验位)检验即可准确判断该期刊是否为合法期刊。《西南教育》ISSN的最后以为是8,而余数为4,则可判断该刊为非法期刊。

再如《中心理卫生杂志》的ISSN为1000-6729,依次计算为:8+0+0+0+24+21+4=57,57除11得5余2,11-2=9,与效验位(ISSN最后一位)9相符合,则为合法期刊。

注:如果差数为10,校验码则以大写英文字母“X”表示。如果余数是“0”,则校验码为“0”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但是,一旦非法期刊刊号的杜撰者也知道了这一效验法,就能制造出符合效验规则的国际刊号,这时向当地新闻出版部门查询才是最准确的方法了。

期刊网络查询法。一是期刊目录查询,如“中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版,“国家期刊奖目录”,“中国期刊方阵目录”等,一般的,知名期刊都曾获得过一些国家的奖项。作者投稿最好选择知名期刊投,不要轻易投一些陌生期刊。二是数据库查询法。目前国内有五大学术期刊数据库:①清华大学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②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研究部研制开发的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④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⑤维普资讯网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但该数据库目前还收录了不少非法期刊,准确性较前4种低。非法期刊十不允许收录与广告的。一般的,作者对期刊感到陌生,对期刊名称感到古怪的才有需要进行相关的查询,一些知名学术期刊往往都是众所周知的。网络查询法可以将部分非法期刊拒之门外,在必要的时候才向新闻出版部门核实,以便节省人力财力。

温馨提示:希望广大教职工谨慎对待各种各样低层次的刊物约稿,辨清刊物真假,切勿上当。

四、中国刊号管理部门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其实国内刊号是非常紧张的,目前一个省和部委每年最多3个号,中央直属单位1个号,教育学术部门5个号。中国刊号申请归口有四个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国家侨办,解放军总政治部。一般期刊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报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类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和省科委报国家科委再到新闻出版署。侨刊报国家侨办再到新闻出版署。

五、关于核心期刊的认定(我院目前以第二种为认定依据)

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现在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已经是2008版。

■第三种 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限于理工科期刊。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

六、“ISBN”与“ISSN”

ISBN码 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简称 ISBN),是为因应图书出版、管理的需要,并便於国际间出版品的交流与统计所发展的一套国际统一的编号制度,由一组冠有“ISBN”代号((978)的十位数码所组成,用以识别出版品所属国别地区或语言、出版机构、书名、版本及装订方式。这组号码也可以说是图书的代表号码。国际标准书号有助於简化图书发行及管理手续,便於出版品统计及国际交流。世界各地的出版机构、书商、及图书馆都可以利用国际标准书号迅速而有效的识别某一本书及其版本、装订形式。不论原书是以何种文字书写,都可用电报或电话传真订购,并以电脑作业处理。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ISSN即国际标准期刊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简称ISSN),是根据国际标准组织1975年制订之ISO-3297的规定,由设于法国巴黎的国际期刊资料系统中心((International Serial Data System-ISDS International Centre)所赋予申请登记的每一种刊物一个具有识别作用且通行国际间的统一编号。

“期刊”是指任何一系列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刊物,它们通常以一定的刊名发行,以“年月日”,“年月”或数字标明卷、号、期数。市面上常见的期刊、杂志、丛刊、年刊等大都属于国际标准期刊号的编号与编码范围。每一种期刊在注册登记时,就得到一个永久专属的ISSN,一个 ISSN 只对应一个刊名;而一个刊名也只有一个 ISSN。所以当该刊名变更时,就得另申请一个ISSN。如果期刊停刊,那么被删除的 ISSN 也不会被其它期刊再使用。

篇2:期刊知识

定时期中文期刊的发展概况,为图书情报界以及学术界提供的一种参考依据。

 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定的。

 科技核心期刊每三年评定一次。

2.什么是中文生物核心期刊? 中文生物核心期刊是由哪里评定的? 中文生物核心期刊是每几年评定一次?

 中文生物核心期刊又称北大核心、中文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

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中文生物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评定的。

 中文生物核心期刊每四年评定一次。

3.CSCD是什么的英文缩写? CSCD分为那两个库? 我们合作的CSCD期刊举例

 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的英文缩写。 CSCD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两个库。

 我们合作的CSCD期刊包括《华西口腔医学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吉林大学学报(医

学版)》《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

4.核心期刊的采稿要求是什么? 核心期刊复制比率必须小于多少? 核心期刊的参考文献必须达到什么标准

 核心期刊的采稿要求稿件立意新颖,创新性强,内容详实,具有科学性,论点明确,论

据充分,结果段数据描述准确,讨论部分结合文献提出新观点。

 核心期刊复制比率必须小20%,再严格点会要求控制在10%以内。

 核心期刊文献要求是近5年内的新近文献,且参考文献各个著录项目需规范,需要参照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书写,不宜参考同一个杂志的多条文献。

5.什么是出书?书号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 出书一般指的是图书出版的过程,是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将自己的成型作品经过编辑

加工变为能在市面上流通(公开发行)的出版物的行为或过程,一般分为“创意(选题)、组稿(创作)、编、出版、印刷、发行”这些环节。

 ISBN是国际标准书号的英文缩写。

6.什么是SCI期刊?SCI期刊的分值高低是什么意思?扩展版和核心版怎么划分?

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一

部国际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个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

篇3:中美科技期刊的知识图谱比较分析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中国的情报学文献数据来自CSSCI引文来源文献数据库, 时间段选择1998—2011 年, 期刊名称选择 《情报学报》, 共得到1 689 篇论文。

美国的情报学文献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平台, 以SCIE为来源数据库进行检索, 检索条件为:出版物名称=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或者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文献类型= “article”, 出版年= “1998—2011”, 共得到1926 篇论文。

利用陈超美[22]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Cite Space II信息可视化技术软件, 调整每个时间分区为一年, 对被引文献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2 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

2. 1 中国 《情报学报》 的知识图谱

图1 为1998—2011 年我国 《情报学报》的载文共被引知识图谱, 该图谱共包含397 篇文献以及530条文献之间的连线, 其中, 397 篇文献是由94 部专著、140 篇外文文献和163 篇中文期刊文献组成。早期的经典文献主要分布在20 世纪80 年代之前, 最早的10 篇文献全部是外文文献, 由2 本专著和8 篇论文组成, 其中Salton和Brookes各拥有2 篇文献。最早的10 篇文献中: 第一篇是Luhn于1958 年发表在 《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的一文, 首次提出了自动文摘的概念; 第二篇是Price ( 普赖斯) 于1965 年发表在 《Science》的 《科学论文的网络》一文, 创造性地研究了科学论文之间形成的 “引证网络”; 第三篇是Brookes于1969 年发表在 《Nature》 的论文, 提出了对布拉德福定律图形表述的布鲁克斯公式; 第四篇是Berge于1973 年出版的 《图论与超图》 专著, 最早提出超图的概念;接下来的两篇是Salton于1975 年分别发表在 《Com-munication of ACM》 和 《JASIS》 的两篇文献, 前一篇首次提出了向量空间模型, 即古典的向量空间模型, 后一篇将VSM模型用于自动标引中; 第七篇是Axelrod于1976 年出版的 《Structure of Decision: The Cognitive Maps of Political Elites》 一书, 成功地将认知地图运用到决策领域, 成为知识管理的新方法;第八篇是Cruse于1979 年发表在 《Journal of Linguis-tics》 的有关 “语义传递” 的文章; 第九篇是Allen于1980 年发表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有关“对话模型”的论文; 第十篇是Brookes于1981 年发表在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的论文, 将认知理论引入情报学, 提出了 “情报认知范式”。

1998—2011 年间, 我国 《情报学报》 载文中国内前10 位高被引文献, 专著和期刊论文各占一半。其中, 最突出的是2002 年史忠植编写的 《知识发现》一书, 其被引频次为25 次, 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知识发现的方法和技术, 反映了当前知识发现的最新研究成果; 排在第二位的是邱均平编著, 1988 年出版的 《文献计量学》, 其被引频次为22次; 排在第三位的是由包昌火等编著, 2002 年出版的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其被引频次为18 次; 排在第七位是由梅家驹著, 1983 年出版的 《同义词词林》, 其被引频次为14 次; 排在第十位是由缪其浩主编, 1996 年出版的 《市场竞争和竞争情报》, 其被引频次为13 次。5 篇高被引的期刊论文当中有3篇发表在 《情报学报》上, 另外2 篇发表在 《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和 《软件学报》上。其中, 排在第四位的是包昌火于2003 年在 《情报学报》发表的 《人际网络分析》一文, 其被引频次为16 次; 排在第五位的是马费成于1996 年在 《情报学报》发表的 《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一文, 其被引频次为16 次; 排在第六位的是邓志鸿于2002 年发表在 《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的 《Ontol-ogy研究综述》 一文, 其被引频次为15 次; 排在第八位的是马费成于2007 年发表在 《情报学报》 的《论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构建》 一文, 其被引频次为14 次; 排在第九位的是邓爱林发表在《软件学报》2003 年第9 期的 《基于项目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一文, 其被引频次为14 次。

1998—2011 年间, 我国 《情报学报》 的国外前10 位高被引文献由1 本专著、1 篇会议论文和8 篇期刊论文组成, 且被引频次在6 次到9 次之间。其中, 排在首位的是美国情报学家Salton于1983 年出版的专著 《Introduction to Modern Information Retriev-al》 ( 《现代情报检索导论》) ; 第二篇是Gruber于1993 年发表的 《Knowledge Acquisition》 的论文, 该文给出了本体的一个最为流行的定义, 即 “Ontology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 第三篇是Barabas于1999 年发表在 《Science》的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 一文, 作者发现真实网络的无标度性, 提出了无尺度网络理论; 第四篇是Breese于1998 年发表的 《协同过滤算法》 的会议论文; 第五篇是万维网创始人Berners于2001 年发表在 《Scientific American》的 《The Semantic Web》论文, 对语义网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 并提出了它的体系结构; 第六篇是Snyder于1999 年发表在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关于网络链接分析的论文, 指出了使用商业搜索引擎进行链接分析的种种弊端;第七篇是Bar - Ilan于2002 年发表在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上的有关网络计量学的论文, 该研究表明不同搜索引擎所提供的链接检索功能不同, 检索网站被链接情况所得结果是不完整的; 第八篇是Newman于2003 年发表在 《SIAM Review》 的论文 《复杂网络结构和功能》, 该文是有关复杂网络的经典综述; 第九篇是Deerwester于1990 年发表在《JASIS》 的 《Indexing by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一文, 该文提出了潜在语义分析这一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 在自然语言理解、文本分析、信息过滤、情报检索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十篇是Ingwers-en于1998 年发表在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 上的 《网络影响因子计算》论文, 该文提出了外部网络影响因子的概念。综上所述, 10 篇外文文献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按顺序分别是: 情报检索、本体、社会网络、协同过滤算法、语义网、链接分析、网络信息计量学、复杂网络、潜在语义分析和网络影响因子。

2. 2 美国 《JASIST》 的知识图谱

图2 为1998—2011 年 《JASIST》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 共包含235 篇文献及其之间的1 129 条连线。从文献的年代分布看, 共跨越了84 年。其中, 最早的一篇文献是Lotka发表在1926 年 《华盛顿科学院报》上的题名为 《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的论文, 提出了 “洛特卡定律”, 这是文献计量学中创立最早的一个定律。其他主要的奠基性文献还有:英国文献学家Bradford于1934 年发表在 《Engineer-ing》 上的论文, 提出了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 “布拉德福定律”, 这一定律奠定了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Zipf于1949 年出版的 《人类行为和最小努力原则: 人类生态学导论》 一书中提出了文献计量学领域著名的“齐普夫定律”。这就是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基本定律。美国学者Bush于1945 年在 《大西洋月刊》 上发表的 《诚如所思》 的文章标志着情报学的诞生。1948 年Shannon ( 香农) 在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 上发表了 《通信的数学理论》, 成为了信息论正式诞生的里程碑。Garfield于1955 年发表在《Science》上的 《引文索引用于科学》 的论文系统地提出了用引文索引检索科技文献的方法, 为引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8 年, IBM公司的Luhn在《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上发表的论文介绍了自动文摘系统的研制工作, 开创了自动文摘的先河。Price在1963 年出版的 《小科学、大科学》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 “普赖斯平方根定律”。1973 年, Small发表在 《JASIS》 上的文章提出了同被引聚类方法。

从文献共被引频次看, 《JASIST》 的排名前10位的文献除了排在首位的是2005 年之外, 其它均在2000 年之前, 最早的是1982 年, 频次最高的是美国物理学家Hirsch于2005 年发表在 《PNAS》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的论文, 首次提出h指数并迅速成为计量学领域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 后来又衍生出g指数、A指数、R指数和AR指数等; 排在第二位的是Kuhlthau于1991 年发表在 《JASIS》上有关“基于用户信息需求情况建立信息查询过程模型”的论文; 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Salton分别于1983 年出版的 《现代信息检索导论》 和1989 年出版的 《自动文本处理: 电脑下的信息转化、分析和检索》两本专著, 前一本对现代检索理论和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是现代检索理论和技术的奠基之作, 后一本开发了著名的 “SMART”向量模型信息检索系统; White于1998 年发表在 《JASIS》上有关“信息学科领域作者共被引可视化分析” 的论文列第五位, 该文发现情报学有试验检索和引文分析两个相对集中的研究主题; 排在第六位的是Jansen于2000 年发表在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上有关 “搜索引擎日志分析” 的论文; 排在第七位的是Bates于1989 年发表在 《Online Review》的有关 “网上查询接口的浏览和Berrypicking技术”的论文, 该文提出了 “berrypicking”信息查询模型;Kuhlthau于1993 年出版的 《查询的意义: 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处理方法》 ( 第1 版) 一书排第八位;排在第九位的是Belkin于1982 年发表在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的有关 “信息检索背景和理论” 的论文; 排在第十位的是Deerwester于1990 年发表在《JASIS》上主题为 “潜在语义索引”信息检索方法的论文。从研究内容看, 前10 篇文献除第一篇涉及h指数、第5 篇关于作者共被引分析和最后一篇关于潜在语义索引之外, 其余7 篇文献内容直接或间接与信息检索理论和技术相关。

3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3. 1 中国 《情报学报》 的知识图谱

图3 为 《情报学报》的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共包含228 个关键词及其之间的375 条连线, 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关键词, 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由图可知, 结点最大即共现频次最高的是 “信息检索”, 达到118 次。信息检索是情报学的传统研究领域, 相关研究论文贯穿整个14 年, 主要分布在2000—2007 年, 年均论文近10 篇, 2008 年之后研究论文数量年均在5 篇左右。与信息检索直接关联的关键词有: 网络信息检索、检索系统、检索方法、文献检索、联机检索和图像检索等。除了在传统信息检索理论基础之上的研究之外,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方向, 如基于元数据的网络信息检索、个性化智能信息检索、基于语义/本体/Agent/XML/信息整合/挖掘技术的网络信息检索、跨语言信息检索和基于扩展模糊概念网的信息检索等。其次是 “竞争情报”, 共现频次达到107次。竞争情报一直是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并且研究热度有持续增强的趋势, 特别是近5 年, 研究论文的数量保持在10 篇左右。竞争情报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竞争情报理论研究、竞争情报方法研究 ( SWOT分析、定标比超、战争游戏法和专利分析等) 、竞争情报体系 ( 软件、系统) 研究、竞争情报教育研究和反竞争情报研究等。企业竞争情报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主要方向, 还有网络竞争情报和人际竞争情报; 此外, 技术竞争情报和产业竞争情报成为近几年新的研究领域。“数字图书馆”以100 次的共被引频次排在第三位。数字图书馆在我国从1998 年开始升温, 显著的标志是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启动。数字图书馆属于下降型关键词, 从各年度发表的论文数量可见一斑, 从1998 年到2003 年逐渐上升, 2007 年之后基本上每年不超过3 篇, 其中2003 年和2006 年达到顶峰, 各11 篇。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主题主要涉及数字图书馆建设 ( 设计与实现) 、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数字图书馆模型 ( 基于本体或网格) 等。其余7 个关键词的共被引频次在75 至50次之间, 按照降序分别是知识管理、本体、搜索引擎、情报学、数据挖掘、文本分类和信息服务。高中心性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科的研究热点, 按中心性由高到低的顺序, 前10 位的关键词是信息检索、本体、情报学、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竞争情报、internet、元数据、文献计量学和数字图书馆。无论是被引频次和中心性, 信息检索都排在首位, 说明其一直是情报学的热点研究领域。

3. 2 美国 《JASIST》 的知识图谱

图4 为 《JASIST》 的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图谱, 共包括116 个节点、566 条连线。 “Science”无论是共被引频次还是中心性均排在第一位, 是网络中最重要节点, 说明情报学基础理论体系是研究者关注的核心主题; 其它的还有: retrieval, information, model, design, internet, knowledge等。 概括起来, 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 1) 情报学理论体系研究。情报学理论体系不是很完善, 是在其它如图书馆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关的关键词有: sci-ence, information - science,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model, system, library, management, computer等。

( 2) 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研究。信息检索研究一直是情报学最重要的核心领域之一, 不仅包括传统的信息检索, 还有智能检索、多媒体信息检索的检索模型、检索效率评价、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等, 可从以下这些关键词如retrieval, information - re-trieval, seeking, search, information - seeking, docu-ment - retrieval, hypermedia等体现出来。

( 3) 情报学研究客体研究。该领域的热点词汇有信息、知识、行为、用户学术交流、期刊、出版物、科技文献和文本 ( 超文本) 等, 相关关键词为:information, knowledge, behavior, users, scholarlycommunication, journals, impact, docu-ments, text, publication, hypertext, impact factors, electronic journals, scientific literatures, classification。

( 4) 网络技术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如网络链接、网络挖掘、网络计量等, 相应的关键词有: internet, networks, world - wide - web, online, relevance等。相关技术如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广泛应用, 大大拓宽了情报学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

( 5) 情报学方法与评价研究。主要有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法、作者共被引和共词分析法等, 涉及到的关键词有: citation, citation analysis, h - in-dex, hirsch - index, collaboration, scientists, authors, bibliometrics,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 intellectual structure, co - word analysis。引文分析的对象往往是期刊、论文、数据库、出版物等对象, 藉此涉及到一些相关的研究内容, 如期刊的影响因子、作者科技合作、类h指数等。

4 结论

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对中美两国情报学的代表性期刊——— 《情报学报》 和 《JASIST》, 从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方面探讨中美情报学在知识基础、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等方面的异同点, 具体来说:

( 1) 文献共被引图谱方面, 国内外研究的知识基础不同。两者的前10 篇早期文献都是20 世纪80年代之前的力作, 然而只有一篇重合, 即Luhn于1958 年发表的关于 “自动文摘” 的论文, 说明两本期刊的载文内容、作者视野等方面区别较大。《JAS-IST》 的早期文献包含了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基本定律、《诚如所思》、《通信的数学理论》、引文索引和“普赖斯定律” 等, 相对来说比 《情报学报》 的早期文献更经典, 说明 《JASIST》 的作者更加注重原始文献的检索、阅读和提炼。从共被引频次看, 《情报学报》的前10 篇中文文献由5 本专著和5 篇期刊论文组成, 前10 篇外文文献的主题分别侧重情报检索、本体、社会网络、协同过滤算法、语义网、链接分析、网络信息计量学、复杂网络、潜在语义分析和网络影响因子;《JASIST》的前10 篇文献由3本专著和7 篇期刊论文组成, 主题除了h指数、作者共被引分析、搜索引擎日志分析和潜在语义索引之外, 其余都直接或间接和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相关。两者的前10 篇文献之间只有1 篇文献相同, 即Salton的 《现代情报检索导论》。

( 2) 关键词共现图谱方面, 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不同。从共被引频次看, 国内文献中位于前几位的关键词是: 信息检索、竞争情报、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本体、搜索引擎等, 而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信息、检索、设计、网络、知识等这些关键词组成的核心领域, 可见国内研究的热点主题广泛而不深入持久, 跟踪研究较多, 而国外研究主题相对集中且深入, 原创研究较多。无论国内外研究, 信息检索一直是情报学研究的主线和重点。

篇4: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研究

[摘 要] 指出开放获取期刊的重要使命是完成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在界定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概念的基础上,从期刊效能、传播效能和受众效能三个层面分析影响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出版质量、受众评议、受众分析和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期刊 知识传播 传播效能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4-0096-04

[Abstract] Point out that speedy knowledge transmission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Open Access (OA) Journals; 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OA Journals knowledge transmission efficacy, analyze the main contributory factors behin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journals efficacy, medias efficacy and audiences efficacy; finally suggest four countermeasures from three respects, namely publication quality, audience review, audience analysis and communication means.

[Key words] Open Access Open Access Journals Knowledg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发端于1980年代末期的开放获取出版一经出现就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学术出版的主要模式之一。经过近30年的发展,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16年6月,开放获取期刊名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上收录的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 OAJ)数量达到8947种[1]。

开放获取期刊价值的发挥取决于其承载的知识内容是否能够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广泛有效的传播。虽然在知识交流效率方面,开放获取期刊扩大了读者对于学术信息的使用权限,极大地提高了知识交流的实效性[2]。但是,相较于非开放获取期刊,开放获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仍处在较低水平[3]。因此,扩大开放获取期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效能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1 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界定

在界定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一下知识传播的概念。作为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知识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实现传递和普及,进而产生价值。所谓知识传播,是指一部分社会成员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向另一部分社会成员传播特定的知识信息,并期待收到预期传播效果的社会活动过程[4]。也就是说,知识传播具备一定的目的性,特定的利益会促进或影响知识的流动与传播,进而提高或降低知识传播效能。

开放获取期刊的重要使命是要完成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在其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知识传播效能的问题。所谓知识传播效能,是指衡量一个主体实现知识传播目标、完成知识传播任务、开展继续传播活动的品质、效率与潜力的综合性指标[5]。具体到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效能,则是指其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作用于受众,达成学术成果传播目标的程度。因此,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其传播效能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以把握其传播效果。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播效能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从过程论的角度,本文将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进一步细分为期刊效能、传播效能和受众效能。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播过程。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影响其最佳效能的因素,如何降低这些因素的干扰作用,提高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也因此,本文将从“期刊效能”“传播效能”和“受众效能”三个维度分析影响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的关键因素,提出改善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的具体策略。

2 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分析

2.1 期刊效能维度

考察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的期刊效能,要从内容数量和内容质量两个层面进行。在内容数量方面,主要考察开放获取期刊的载文量、论文篇幅、论文关联资源数量等指标。载文量作为期刊计量学指标的基础和基本参数之一,不仅是遴选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6],而且因其与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对期刊在相关学科的影响力也有一定影响[7]。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因子大、论文质量高的刊物,其论文篇幅均明显较长。有研究指出,论文篇幅较短不利于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8]。

在内容质量方面,开放获取期刊刊载论文的被访问频次、被收藏频次、被转发频次、被下载频次、被引用频次等是主要的考察指标。通常,期刊论文的质量越高,读者对其关注程度也越高;读者关注程度越高,论文被访问、收藏、下载、转发和引用的机会也越大。此外,如何有效整合、共享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资源,也将深刻地影响期刊的质量[9]。因此,在评价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的期刊效能时,必须考察期刊的载文量、论文篇幅、论文关联资源数量、被访问频次、被收藏频次、被转发频次、被下载频次、被引用频次等指标。

2.2 传播效能维度

信息总是在一定的环境、语境、背景中产生和传播的,不可能脱离一定的背景条件而独立存在[10]。学术期刊的传播环节关系到内容信息能否以最佳状态传递到读者手中,完成传播学术成果的使命[11]。媒介作为开放获取期刊传播的重要一环,其传播范围、传播方式和传播精度直接影响知识传播效果。因此,评价开放获取期刊的传播效能,主要从开放获取期刊的传播范围、传播方式和传播精度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在传播范围方面,开放获取期刊论文被数据库收录数量、被搜索引擎检索数量、被馆藏机构揭示数量越多,以及期刊网站知名度越高,其知识传播范围越广。在传播方式方面,电子邮件推送、RSS订阅、期刊博客、期刊公众号等多种传播方式的综合采用,能有效提高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效果。在传播精度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期刊用户进行受众画像和情感分析,针对用户需求和偏好推送知识信息,能够有效提高知识传播精度。因此,在考察媒介效能时,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以上指标。

2.3 受众效能维度

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的受众效能主要表现为受众的自我效能和使用效能两个方面。开放获取期刊受众的自我效能是指受众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对期刊内容进行下载、引用、分享、收藏、转发等行为的主观判断和感受,具体表现为受众使用开放获取期刊意愿的强烈程度。以往的成败经验、他人示范效应和社会劝说都能够影响受众自我效能的形成[12]。因此,开放获取期刊论文的同行评论数量、同行评论质量、同行使用情况等将影响受众自我效能的形成,应对其加以密切关注。

在使用效能方面,受众一方面会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生活和学习经验等来判断该期刊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受众特点和偏好也会影响其期刊使用行为。也就是说,受众的性别、年龄、受教育背景、情感倾向、信息需求等个体差异都是造成受众使用效能高低的关键因素。

因此,分析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的受众效能时,要重点考察期刊论文的同行评论和使用情况,以及用户个体特征和偏好等指标。

3 提高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的策略

作为重要的学术出版模式之一,虽然部分开放获取期刊在集聚和传播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效能仍然较为低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其知识传播效能。

3.1 丰富稿源,加强审稿编辑工作

2009—2014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OA期刊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13],但开放获取期刊整体出版质量不高仍是事实。究其原因,出版流程简化和载文量不高是关键。出版流程简化在为开放获取期刊加快出版速度、赢得科研人员青睐的同时,也为学术质量的下降埋下了隐患。出版流程过度简化,尤其是组稿、编辑加工等一些重要出版环节的缺失或弱化正是导致开放获取期刊学术质量“良莠不齐”的重要根源[14]。为此,开放获取期刊一方面要借鉴传统学术期刊的组稿方式获取高质量稿源,另一方面还应狠抓论文内容的审稿和编辑加工质量,以全面提高开放获取期刊的学术质量。

目前全球出版约9000种开放获取期刊,除少数稿源较为丰富、载文量较大外,大部分开放获取期刊,尤其是学术影响力低的期刊,都处于载文量较低的窘境。不少期刊一年仅出版几篇论文。载文量低,则读者数量少;读者数量少,则期刊学术影响力低;期刊学术影响力低,则作者投稿意愿低。如此恶性循环,开放获取期刊的学术质量就会不断下降。因此,开放获取期刊应采取组建高水平编委会、专家约稿、免收论文处理费、优先快速出版、鼓励作者上传增强型文献等方式吸引优质稿源,以提高期刊载文量。

3.2 优化论文评议机制,吸引受众关注和评论

优化论文评议机制,吸引用户参与评论不仅可以提高开放获取期刊的学术出版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效能。虽然部分期刊采取了严格的同行评议机制对论文进行审查,但仍然有相当多的期刊因缺乏严格的审稿制度而导致出版质量不高。为此,在采取开放评议[15]、交互评议[16]、引文评议等新型评议方式的同时,应加入层次评分、专家评分等客观评价标准,以进一步优化开放获取期刊的评议机制,进而提高期刊的审核和出版质量。

为了提高自我效能,先看用户评价已经成为大多数受众的习惯。当看到论文的好评较多时,受众自然会对论文留有较好印象,进而产生使用意愿。对开放获取期刊出版者而言,如何创造良好的评论环境,吸引受众参与评论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简化受众评议流程、向撰写评议的受众提供奖励、主动创造评议话题、向受众发出评议邀请、将受众评议信息放在显著位置等手段或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吸引受众参与对论文的评议。

3.3 分析期刊受众行为,提高期刊受众黏性

不同的期刊受众,其对媒介的选择、对知识信息的提取都会有所不同。如何编辑出版高质量内容,提高期刊受众的满意度,一直是开放获取期刊出版者关注的重点。采取科学方法对受众使用期刊过程中产生的个人基本信息、下载量、使用频率、访问量、访问率、停留时间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科学界定期刊受众群体类型及群体特征、受众使用行为特点等,不仅能够为优化期刊出版质量,提高用户体验提供决策支持,而且能够进一步挖掘期刊价值,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社会化阅读时代,分享、互动、传播和社交是受众在进行数字阅读时关注的重点。也因此,如何以读者为中心,以社交联系为纽带,通过社会化属性聚合读者感兴趣的内容,筛选、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实现个性化内容的精准传播和用户接受[17]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除了对受众行为进行精确分析外,强化期刊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受众与受众”“受众与出版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也是改善受众体验、减小阈值差、提高受众黏性的关键。

3.4 创新期刊传播方式,扩大期刊传播范围

随着信息源的丰富和传播渠道的增加,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呈现泛在传播的特点,信宿的选择性进一步扩大。在其他要素恒定的情况下,媒介传播范围越广,期刊知识传播效能越大。此外,在传播内容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传播方式的改变与创新是提升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的重要手段。虽然开放获取期刊对用户自由、开放、免费的特点使之较传统学术期刊更易于传播,但要不断提高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效能,仍然要不断创新期刊传播方式,进一步扩大期刊传播范围。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信息传播方式更加注重以用户为中心。除了上文提及的RSS订阅等传播方式外,基于移动信息传播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社会化网络分享已经成为开放获取期刊进行传播方式创新的主战场。例如,科学公共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不仅允许用户将内容分享到Reddit、Stumbleupon、Googl+、Facebook、Twitter、Linkedln等社交平台,还允许用户将内容分享到CiteUlike、Mendeley等文件管理社交平台和Pubchase仓储中。传播方式的创新不仅提高了PLoS期刊的知识传播效能,而且扩大了PLoS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4 结 语

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的高低直接关乎其学术影响力的高低。虽然影响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的各类因素十分复杂,但提高开放获取期刊载文量和出版质量,优化论文评议机制、吸引受众关注和评论,分析期刊受众行为、提高期刊受众黏性,创新期刊传播方式、扩大期刊传播范围等,仍不失为提高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的重要举措。

注 释

[1] https://doaj.org/

[2]武庆圆. 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交流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1

[3]韩鹏鸣. 基于特征因子的开放存取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29-31

[4]倪延年. 知识传播学[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13

[5]张晓芳. 高校图书馆知识传播效应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0(12):8-11

[6]颜志森,邓友娥,邵晓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以来载文量及栏目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1):72- 75

[7]黄明睿. 载文量对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影响[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7):749-757

[8]王全金,吴泽九,李萍,黄露. 科技论文引文量及篇幅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3):107-111

[9]刘锦宏,张亚敏,徐丽芳. 增强型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研究[J]. 编辑学报,2016(1):15-17

[10]陈东. 传播学及其传播效能分析[J]. 社会科学,1986(5):64-66

[11]谢文亮,王石榴. 学术期刊的传播力与传播力建设策略[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4):425-430

[12]陈祖琴,葛继科,郑宏. 自我效能感与用户信息查寻行为[J]. 图书情报工作,2007(7):54-56,119

[13]付中静. 开放获取对国际期刊学术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启示[J]. 科技与出版,2015(11):114-117

[14]徐丽芳,方卿. 基于出版流程的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控制[J]. 出版科学,2011(6):78-81

[15]开放评议是指将论文初稿、评审人员意见和签名、作者修改稿连同论文最终稿同时发布在网络上,力求评议过程透明化的一种评议方式。

[16]交互评议是指由评审专家、作者和科学团体进行公开讨论然后定稿的一种评议方式。

篇5:如何鉴别非法期刊及相关知识简介

一般正规期刊均有“ISSN”和“CN”刊号。“ISSN”表示国际标准刊号,“CN”表示国内统一刊号,两者相比,“CN”是最重要,最正规的,而“ISSN”则很容易注册。

2、“ISSN”号即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国际刊号它是一个图书馆的检索标志,不是出版许可;“国内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经过申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批后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它实际是出版许可证)。

3、从正规的角度讲,只要有CN刊号的即可视为正规刊物。但近些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境外注册在境内出版、编造刊号或盗用合法报刊刊号非法出版的报纸、期刊日益增多。目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我国“扫黄打非网”已连续公布四批共169种被取缔的非法报刊名单。

4、因《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国家标准)规定了我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分配的基本原则,即一个号对应一种连续出版物。据此,目前对国内出版发行的期刊,可仅 以“CN号”来判定其是否为经批准公开发行的期刊,因此医务工作者可以依据“CN号”的结构、格式,对“CN号”的真伪作一些初步判断。

5、“CN号”的组成“CN 号”由字母“CN”和6位数字及分类号组成,CN为中国的国名代码,前2位数字为地区代码,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期刊的序号从 1000至5999。分类号与刊号用“/”隔开,期刊的分类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的基本大类划分。如我省的《中国热带医学》杂志刊号为 CN46-1064/R,其中46是海南省的地区代号,1064是海南省期刊的顺序号,分类号R表示该刊为医学类刊物。目前,根据我国期刊出版物的实际数 量,除北京期刊数量较多外,其他地区的期刊顺序号均在1000-1999之间。

6、我国现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代码北京市 12 天津市 13 河北省 14 山西省 15 内蒙古自治区 21 辽宁省 22 吉林省 23 黑龙江省 31 上海市 32 江苏省

浙江省 34 安徽省 35 福建省 36 江西省 37 山东省

河南省 42 湖北省 43 湖南省 44 广东省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 海南省 50重庆市 51 四川省 52 贵州省 53 云南省54 西藏自治区 61 陕西省 62 甘肃省 63 青海省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 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注:目前,国家标准并没有提供上述以外的代码)

7、除依据“CN号”判断期刊是否为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外,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就是一些非法出版者按“CN号”结构编造假“CN号”,以上代码的最大的值是65,而咱们平时有见到的“CN98-XXXX”的刊物,那绝对是非法期刊。

8、而正式期刊变更刊名后,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即作废停止使用,因此,也有一些非法期刊利用已停止使用的刊号出版。对于这类情况,应向当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进一步核实。对主办单位挂着:中华临床医药学会主办,世界医药出版社主办等等,投稿时要慎重。

9、盗用正式期刊的刊号出版非法期刊的鉴别上有一定的难度。外投论文前,可以先登录“中国知网”(), 创刊于1961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主办,是一种涉及 多学科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SCI报道的重点范围在于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农业等,尤 其侧重于基础科学方面,其文献来源涵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期刊5000多种,收录的主要是期刊论文。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 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 地被其它文献引用。这使得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对科研实力进行评价的一种依据。ISI每年还出版JCR(期刊引用报 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 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F(Impact??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的平均 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 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

3、SCI出版物 主要有以下几种:(1)印刷版。1961年创刊至今,为双月刊,每期为5个分册,其中3个分册为“引文索引”,其余2个分册为“来源索引”和“轮排主题索 引”。SCI印刷版是题录型文献检索工具,即收录文献没有文摘著录项,只报道原文献题目、著者和出处。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SCI印刷版收录期刊近3600种[1]。

(2)光盘版。它不仅包括印刷版的全部内容,而且在来源索引的每篇文献中增加了文摘项,使其成为文摘型检索工具而更受科技人员欢迎。光 盘版的SCI每月更新,每年可累计为一张光盘。印刷版和光盘版的SCI,其文献主要来源于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经过筛选而出版的《现期期刊目次》中的大约 3500种期刊。(3)网络版。主要通过ISI?Web?of?Science来提供网络使用,也可通过美国著名的DIALOG

系统中的 SCI?Search检索。网络版的SCI提供的是文摘型数据库,每周更新。应该说明的是,SCI网络版收录来源期刊的数量为5800多种[2],要远大 于SCI印刷版和光盘版。无论是依据SCI的哪个版本,都可以找到摘引作者工作的最新论文或在某处发表的相关论文。

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核心期刊认定版本。2004 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说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已于1992、1996、2000年出版过三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图书情报界、学术 界、出版界和科研管理部门对该项研究成果都给予了较高评价,普遍认为它适应了社会需要,为国内外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估和选购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中文期刊编辑和出版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参考工具书。为了及时反映中文期刊发展变化的新情况,2004年又开展了新一版核心期刊的研 究工作。在认真总结前三版的研究经验的同时,对核心期刊评价的基础理论、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期刊表的学科划分、核心期刊数量)、评价软件、核心期刊的作用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评价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力求使评价结果能更准确地揭示中文期刊的实际情况。2004版核心期刊定量评价,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7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 标统计源的数据库达51种,统计文献量达到943万余篇次(1999至2001年),涉及期刊1万2千种。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 期刊中评选出1800种核心期刊,分属七大编75个学科类目。

四、统计源期刊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 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 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 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2006年12月已是 “第十四届”发布会了,会上公布了本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相关信息。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公布了上一年的中国 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将对其进行重新评定,遵

守“优入劣汰”原则,因此“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 力越来越被各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所接受,用它作为科研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我国现有期刊9000多种(其中医学期刊1940种),截止2006年底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约1652种期刊,其中医学类期刊约519种。

五、影响因子(IF)

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尓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具体算法为:

篇6:期刊知识

【内容提要】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虽然在理论上存在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属性,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必须着重深化对其知识属性和学术属性的认识。并且,市场经济越是发达,越要求有更高学术品位的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与之相适应,以进1步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和学术属性是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安身立命之本,这不仅是社会分工使然,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摘 要 题】期刊工作

上一篇:小学春雨作文500字下一篇:生病的作文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