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企业建设

2024-05-06

节水型企业建设(通用8篇)

篇1:节水型企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 用水效率低下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 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 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 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 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 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 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 宏观整体评价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5.2 微观节水评价 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 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 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6.3 保障相关资金到位,重视配套工程建设 资金保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投入资金的及时到位,不同项目资金在符合基本建设报批程序的基础上,由相应归口单位负责审批,并予以及时划拨。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多种投资渠道,保障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结论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建义,徐振辞.南水北调受水区河北省廊坊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廊坊.2006。

[2]冯城,王亚华.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料汇编

(三).张掖市.2004。

[3]王浩,王建华,陈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篇2:节水型企业建设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的起点,生命离开了水,就会枯竭、凋谢、死亡,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生活中却是时常浪费着这一大自然所赐予的生命瑰宝。例如,在生活中,时常有人水龙头开了不关,让水资源一点一滴地流失,这种现象刚开始不会觉得在意,可是时间长了,日积月累,所列出来的数字还是很客观的: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流掉3至25立方米的水而从国家的方面来说,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这些现象正在危害着我们的生命!

大家可能会吃惊,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浪费水的现象,竟有如此严重的后果。但是我们不必惊慌,因为这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一个世界可能很难,改变一个国家也不容易,但是改变一个城市,改变一个家庭,改变自己,就会相对容易了。面对频频告急的全国用水形势,每个家庭的行动对于目前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行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先从自己做起,在看到水龙头没关紧时,我们只要向前迈一步,用手关上它,就能让世界上少一份浪费的水,多一份能利用的水,这一小小的举动可能会感染他人,让别人也在看到这一现象后也向前迈那一小步。一个人的一小步不代表什么,可是全世界的人的一小步却是现如今人类文明社会的一大步。我们也可以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来为节约水资源做贡献。专家说,如果全国的城市家庭都把坐便器或淋浴器换成节水产品,每月就可节水4.9亿吨。在家务中,洗衣服时用的洗衣机其实是最浪费水的,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居民生活用水量每月超过8吨的用户占总用户的50%至80%,有绝大部分的水量都是家庭洗衣用水,据统计,洗衣用水占家庭用水的1/3,一般洗衣机洗一次衣服用水就在150升-180升之间,目前我国城市的洗衣机约有1.2亿台,若以每周三次的使用频率来计算,每年全部洗衣机耗水量至少30亿立方米。但是,如果把这些洗衣机都换成节水型洗衣机,一年下来,大约能节省下714个昆明湖或93个怀柔水库。可是这项想法虽节水却不招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消费者目前购买洗衣机的核心元素还不是节水,而是省钱、省力、省心,却没有人想到去省水,为保护国家的水资源做出贡献。既然高科技节水不提倡,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妙招来为节水做贡献。

一.水的多用性。洗脸的水可以洗脚,洗完脚的水可以冲厕所,当三件事情不能连续做时,我们可以先在家中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水都收集起来,再来利用。按这种方法做,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可节水1吨左右。

二.节水的利处。用洗米水、煮面水清洗碗筷,不仅可以节省生活用水,还能减少洗洁精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澡水等清洗所剩下来的水浇花、洗车,既环保又能美观我们的生活;用养鱼的水浇花,还能促进花草树木的生长呢!

三.在生活中少用水。有的人吃瓜果蔬菜一定要用洗涤灵清洗,才放心吃,可用了这种方式清洗的瓜果蔬菜还要用清水再冲刷几遍才能食用,如果我们改用盐浸泡消毒,只要用清水清洗一遍便足矣;如果每次用抽水马桶时,都觉得冲刷的水用得太多了,可以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次的冲水量,但要避免不会妨碍水箱部件运动的安全,产生安全隐患。6升一下的马桶可以不必要安放这些东西。避免长时间淋浴也是可以帮助我们节约水的。

四.定期检查盛水物的损坏,可以避免多余的水漏泄出来。如,茶杯、茶壶、还有马桶上的水箱,如果觉得马桶上的水箱难检查,可以在水箱中滴几滴食用色素,等20分钟,如果有刚刚使用的食用色素的颜色的水流入马桶,就表示这水箱在漏水。还有水管,冬天时,水管如果冻结了,不要用火烤或开水烫,因为那样会使水管因突然膨胀而损害,应当用热毛巾裹住水管帮助化冻。

建设节水型城市,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炳着一颗炙热的热爱着生命,热爱着大自然的心去为我们未来更美好更和谐的社会一起做出贡献,让我们的地球更富生机!

篇3:节水型企业建设

1 利用节水技术, 合理分配可用水源

在当前条件下, 建设节水型园林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既要提高水资源的总量, 又要减少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浪费。就园林绿化而言, 可通过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节水不仅可通过采用滴灌、渗灌等技术减少水的浪费, 还可通过优化地形处理、降低水体的体量、优化植物群落搭配、多选择种植抗旱植物等措施降低水的需求。这些技术投资少, 而且节水效果明显。

1.1 充分利用水资源

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 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用水还是普遍采用居民生活用水, 这使得绿化用水与居民生活用水的矛盾更加突出。要想在不影响园林产业发展的前提下解决这个矛盾, 就必须利用非常规水源灌溉园林。非常规水源与一般意义的地表、地下水源有所不同, 它主要是指海水、雨水和污水处理后的中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的多少是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非常规水源利用是我国解决城市缺水的必要手段。非常规水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 海水开发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海水淡化的规模化应用已经在比较缺水的中东地区, 例如以色列、沙特、阿联酋等国变为现实。这些国家有3/4的淡水资源来源于海水淡化。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海水淡化技术, 目前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目前海水淡化成本较高, 因此尚未见应用于园林行业, 但是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沿海地区采用淡化海水灌溉园林的时代也将随之而来。

1.1.2 雨水回收利用

雨水的回收利用不仅指城市雨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灾害、控制地下水位、控制河流径流污染等深层次的含义。园林管理机构可采用湖泊、河流、城市排水管道等收集用于绿地灌溉的水资源, 雨水回收已被证明是城市充分利用淡水资源的又一重要途径。

1.1.3 污水处理回收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曾提到“水是宝贵的可再生自然资源, 城市污水处理回收不但可以减轻环境污染, 还可以缓解供水矛盾, 污水处理回用是实现水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城市污水具有量大、集中、水质水量稳定的特点, 是比较稳定的可利用水资源,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污水经过简单的一、二级处理后就可以变为可再利用的中水。因此, 利用中水灌溉城市园林是城市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笔者参建的江门星汇名庭 (第一期) 项目园建绿化工程就建设有中水回用系统。利用该系统, 可对污水进行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处理, 再经湿地植物根系和填料的过滤净化处理净化小区的生活污水和雨水, 就可以将净化后的污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以及水景、人工湖水源的补充和更新等。污水处理回收在实现水资源再利用的同时, 也多了一道靓丽的湿地景观, 达到了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双重效果。

1.2 合理利用节水技术

在开源的同时, 节流也不可缺少, 节水灌溉是一个重要的节水方法。现在已经成熟的节水灌溉方式主要有喷灌、渗灌、滴灌等。

1.2.1 喷灌

与传统的浇灌方式不同, 喷灌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种类、气候、土壤等条件适时、适量地对植物进行灌溉, 不仅水源浪费少, 还不会发生跑水现象, 比普通灌溉节水约50%.喷灌还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主要适用于草坪、花卉等低矮植物。

1.2.2 渗灌

渗灌是目前最新型、最复杂、最高效的微灌技术。它的特点是通过微管直接将水供给植物的根部, 水分损失较少, 不仅对地面景观没有影响, 还能抑制杂草的生长, 是现代园林灌溉技术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

1.2.3 滴灌

滴灌是介于喷灌和渗灌之间的一种技术, 它比喷灌节水, 比渗灌节约成本, 是比较经济的灌溉技术。但是滴灌管道系统复杂、投资成本高、管理和维护工作量大, 主要用于市政路桥、河流驳岸、人行天桥等狭长型的附属绿化浇灌, 而在比较密集的植物或草坪中很少使用。

2 利用景观建设节水

2.1 采用渗透设施增大雨水的渗入量

城市绿地被证明是城市最好的渗透设施,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减少下雨时的地面径流, 而且还可以补充城市地下水。城市绿地越多, 收集的渗透雨水量就越多。但是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 园林中的某些部分需要修建广场、道路、园林建筑等设施, 必须硬化地面。我们可以针对这些设施功能的不同, 建立人工渗水设施, 从而提高雨水的渗透效果。

对于园林中主干道的硬化地面, 我们可以采用多孔沥青与多孔混凝土结构, 不再采用目前的水泥硬化地面。对于园林中的小道、漫步小路, 可以采用疏松的透水性生态铺装。透水性生态铺装分为草皮砖、嵌草路面两种, 是在路面中留出一定间隙填充草皮或其他植物, 孔隙率可达50%左右, 既能美化环境, 又能提高渗透效果。对于漫步道边或树池, 可以采用透水性好的疏松粒料, 例如鹅卵石、碎石来填充。但这些材料附着性差、易脱落, 不便于园林管理, 因此只适宜在小范围内使用。当降雨量较大, 在地面形成径流时, 可以通过修建人工渗透设施, 例如渗井、渗水池等来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2.2 建设节水型园林水体

俗话说, 园林无水不活。水作为最有魅力的一种元素, 是城市园林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园林设计中, 都会加入湖泊、溪流、跌水等水体景观, 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不失为一种园林节水的重要方法。目前, 在园林水体的设计中, 设计者为便于管理, 多将水池底、池壁固化, 使水池与外界的自然渗透和交换被切断。这使得园林水体在雨季时水源充足, 在旱季时干涸, 这时只能用民用水源补充, 造成水源的极大浪费。

在今后的园林水体设计中, 应尽量结合场地地形的变化, 有意识地把园林的水体设计在低洼地带, 使池底、池壁与外界保持渗透功能, 提高水体的自净和渗透能力。而必须硬化的水体景观, 则应降低水体深度, 在保证游人安全的同时, 也可显著减少运行水量, 不仅景观效益明显, 而且节约水源。

2.3 建设下凹式园林绿地

目前, 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地面的标高普遍高于路面的标高, 下雨时, 绿地中的积水很快流向道路, 水流冲刷出的泥沙不仅污染地面, 而且还会阻塞下水道。如果建设为下凹式的绿地, 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下凹式绿地不仅可以节约投资成本, 提高雨水的渗透性, 还可减少绿地灌溉用水量, 节约水源。

21世纪初, 叶水根等在研究下凹式绿地的蓄渗、减洪效果时发现, 当汇水面积相等时, 下凹式绿地对特大暴雨的拦蓄、减峰都表现出其独特的效果。可见, 合理地降低园林绿地的标高可以取得明显的调蓄地表径流的效果。另有文献指出, 园林绿地的渗水能力与其下凹程度成正比。

现在比较成熟的下凹式绿地结构为:绿地的标高低于附近路面的标高, 雨水流入口设在绿地内, 雨水口的标高在地面标高与绿地标高之间。这样绿地就可以汇集附近道路、建筑物的地表径流, 径流流入绿地后, 在未达到雨水口时会先渗漏到土壤中, 等雨水较大时才会通过雨水口收集。还有一种做法是在道路与绿地之间建造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浅沟, 将地表径流的雨水引入到种有植被的洼地中, 使雨水在这里经植物净化后渗入到地下。

2.4 合理种植, 优化植物配置

近几年, 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草坪热”现象, 使得乔、灌木的比例大大减少, 甚至有些城市将乔、灌木挖掉改种草坪。这种不合理的种植不仅降低了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而且极大地浪费了城市的可用淡水资源。城市园林的绿化是以植物为基础的, 发展节水型园林的关键是合理选用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在选择城市园林植物种类时, 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2.4.1 多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植物

由于城市园林是受人为因素干扰比较严重的特殊生态系统, 因此, 我们在选择园林植物种类时, 应多选择一些适合当地气候的当地植物种类。这是因为, 该地物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地域性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 种植和管理成本低, 易于成活;再者, 乡土树种还具有丰富的林相和季相变化, 可以形成不同的特色景观。

2.4.2 多种植抗旱植物

抗旱植物根据地域和生长习性的不同, 又可分为旱生、中生两种。抗旱植物不仅管理成本低, 易于成活, 而且还能营造出独特的景观。例如硬朗傲气的松柏类树木, 优雅柔和的柽柳、木麻黄, 花色灿烂且花期长的石榴、夹竹桃、紫薇和香味迷人的迷迭香等。

2.4.3 园林植物种植的优化

有文献指出,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应该以乔、灌木植物为主体, 发展高中低3层复合结构的园林生态系统, 实现生态效益与投资效益的最佳配比。有研究表明, 种植乔灌木的耗水量仅为草坪的1/6, 而生态效益为草坪的5倍, 即20 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与100 m2草坪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当,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规划时, 必须坚持以乔灌木为主, 建立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的复层结构。

3 结束语

总之, 构建节水型园林, 以促进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科学、合理地利用园林材料对节水型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坚信, 在广大城市园林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下, 节水型园林必将成为我国新型园林的主要建设模式, 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 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面积正在逐步加大, 园林用水量逐年提高。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减少资源的消耗, 建设节水型城市园林,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节水型城市园林建设中的节水措施, 希望能为我国建设节水型城市园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节水措施,水源利用,开源节流

参考文献

[1]徐铁山.浅谈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1) .

篇4:浅议节水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水权水资源管理

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水资源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用水效率低下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

2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3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體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4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5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宏观整体评价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

5.2微观节水评价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

6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6.3保障相关资金到位,重视配套工程建设资金保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投入资金的及时到位,不同项目资金在符合基本建设报批程序的基础上,由相应归口单位负责审批,并予以及时划拨。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多种投资渠道,保障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

7结论

篇5:德州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效益分析

德州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效益分析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缺状况日益严峻,进行德州节水型社会建设,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 者:任传英 秦琳 郑绪刚 刘瑞霆 作者单位:德州市水利局设计院,山东,德州,253014期 刊:城市建设 Journal: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8)分类号:X3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 效益

篇6:节水型企业建设

----区政协督办水务局承办的重点提案

7月19日,区政协主席**带队,对区水务局办理的《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提案进行了现场督办。区政协副主席、提案委员、部分农林界委员、区政协办公室、学提委负责人参加了现场督办活动。

督办活动中,相关督办人员视察了文殊沙河罗家大庄段河道治理工程、洪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情况、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在现场了解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和节水工程建设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副主席主持召开了督办协商座谈会。水务局负责同志汇报了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节水工程实施情况以及提案办理情况,面对面与提案者进行了座谈沟通。提案者对办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并对做好项目前期规划,加大高效节水农业宣传,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抓点示范,整体推进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讲话中指出:政协主席副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实行了好多年,实践证明取得的效果明显,此次现场督办工作穿插了视察、参观活动,使得提案办理工作有了创新和发展。今后要继续探索创新提案督办形式,推动提案办复落实工作。**主席对我区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水务部门重视政协提案办理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水务部门在提案办理中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高度重视、认识到位,提案办理富有成效;二是谋划超前、规划到位,基础工作扎实;三是抓主抓重、抓点示范,节水工程建设

措施得力;四是创造条件、主动出击,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大;五是全局谋划、统筹协调,综合配套效果明显。并针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加强提案办理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围绕提案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牵头办理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办的办案机制;二是承办单位要加强与提案者的联系沟通,多听取提案者意见建议,确保办理工作取得实效;三是整体联动、整合资源、整合项目资金,深化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整体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四是谋划在先、规划超前,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工作;五是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汛的意识,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篇7: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县上相继出台实施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细则、水资源配置方案、以水定电以电控水管理办法、地下水计量控制设备管理办法,水票使用管理办法、行业用水定额、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正在修改完善水权交易制度、水资源管理办法、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节水基金管理办法、城市污水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用水器具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节水责任考核办法等配套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确保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改革水权水价制度,在水资源管理机制上求突破。

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全县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控制体系已基本建立。从年全县制定并实施水资源配置方案以来,已将水权分行业逐级分配到户,基本明晰了初始水权,并建立和完善了乡、村、社、井四级水权明晰台账,年全县共配置水量5.8亿立方米(地表水1.75亿立方米,地下水4.05亿立方米),较年实际用水量6.86亿立方米削减1.06亿立方米。推行水票制度,用水户凭水权证分配水量,以用水小组为单位按轮次购买水票,用水户先购票,再按规定程序进行引水和取水。强化水电共管措施,严格执行水电部门下管一级管理办法,把以水定电、以电控水、凭票供水、刷卡取水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点。逐步明晰县城用水户水权,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超量加价。推行智能化管理,全县计划保留的6290眼机井全部安装智能化计量控制设备,通过加强智能化设备的运行管理,配套完善设备和运行维护办法,加强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用水户操作技能培训,使取水程序和用水行为进一步规范,目前,各乡镇都能严格遵守“用水户提出申请→协会核对加注意见→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审核批复→水管单位确认后出售水票和刷卡充值→供电所依据水票向用水户供电→用水户刷卡取水”的取水程序,水管单位包村包社职工逐月逐井进行用水量和用电量的登记,实时监控每眼机井逐轮次的用水情况,加强用水的过程性控制。积极改革田间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县实际的田间工程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行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工程管理办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效运行机制,不断降低运行管理成本,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和效益。针对流域重点治理环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工程管理,县政府专门印发了环河灌区田间工程后续管理办法,确保已建工程的高效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用水结构优化上求突破。

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从提高单方水效益和节水增收为出发点,推行“三压三扩”措施,大力压缩传统农业,扩大阳光产业;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节水高效型产业;压缩农业人口,扩大非农产业人口。种植业方面,压缩相对耗水多的粮食作物比重,年,粮食作物面积由年的28.6万亩调整到23.2万亩,减少了近20%;大力发展棉花、茴香、葵花、中药材等节水型高效经济作物,低耗水高效作物种植比例明显增大,达到70%以上;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全县已累计建设日光温室1亩;着力发展沙产业,在风沙沿线退耕还林沙化区,推广梭梭、红柳人工集约化栽植,接种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肉苁蓉;努力形成温室和粮食、棉花和茴香、药材和饲草三个三分之一的产业格局。按照抓养殖大户、建养殖小区,抓品种改良、建防疫体系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把草畜产业变成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加强城市废污水治理和排放控制,做到达标排放,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分年度制定关井压田实施方案,科学确定关井压田区域,严格按照申报、核查、确认、公示、关闭、验收、建档等各阶段工作完成时限和验收标准,坚定不移地推进关井压田工作,已累计关闭机井1698眼,压减农田面积24.65万亩;结合水资源配置方案的落实,实际农田配水面积已由102万亩压减到年的74万亩,压减幅度达27%。

四、推广综合节水技术,在节水方法措施上求突破。

积极推广各种综合节水技术。从农业方面讲,县上先后实施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日协贷款节水灌溉、流域重点治理环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及其它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同时县政府每年下达300~600公里的渠道衬砌任务,近三年累计衬砌骨干渠道30.88公里,衬砌斗农渠及农井渠等田间工程1364公里,安装低压管道386公里;坚持高效节水技术和常规节水技术相结合,示范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面积4.45万亩,小畦灌、垄沟灌、覆膜灌等常规节水技术已基本普及,小畦灌面积达到40万亩,垄沟灌面积达到15万亩,覆膜灌面积达到50万亩;改变传统的灌水方式,采用一膜两用免耕技术、干播湿出栽培技术等,湖区推广一膜两用免耕技术面积达到4.8万亩,各乡镇均不同程度地采用干播湿出栽培技术,去掉储灌用水从而减少一次灌水;积极采取科学的灌溉制度,通过推迟头水时间,尽可能延长灌水间隔时间,从而减少灌水次数,有效降低作物生育期灌溉定额,今年全县小麦、玉米、瓜类、辣椒、洋葱等作物与去年相比至少要少灌一到二次水;大部分群众在浇灌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的大块串漫灌的灌水方式,想方设法浅浇薄灌,打消以往的狠水思想,最大限度的降低灌水定额。坚持生产节水和生活节水相结合,在强抓生产节水的同时,不放松生活节水,在大坝文二村、薛百宋和村等地示范了以安装计量设施、改造节水器具、集雨及废水收集利用等家庭生活节水技术,探索农村生活节水的模式,群众节水意识普遍提高。城区针对居民生活、机关单位和工业企业等,实施节水器具改造、分户计量和水表出户改造、给排水管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集雨和废水回用、街道绿化滴灌等节水改造工程,有效提高了城区群众的节水意识和参与意识。通过各项综合节水措施,年全县共削减地下水开采量4400万立方米,年再削减5000万立方米;年,农业斗口井口亩均配水定额下降到542立方米,人均配水面积控制在3亩以内,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下降到95立方米,预计较年可再削减地下水开采量8000万立方米。

五、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参与式管理上求突破。

全县以村为单位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245个,全部进行了会员登记,办理了注册手续,制定章程及相关配套制度,发放会员证书,并积极落实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各乡镇均与村级用水者协会签定了工作目标责任书,村级用水者协会又与用水户签定了用水管理协议,使协会在参与水权分配和监督水票运行、执行用水计划、管理田间工程、协助水管单位推广节水技术和征收水费、宣传国家的水利法规政策、教育和指导用水户节约用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主体作用,稳步推进用水户参与式管理,在健全完善协会章程、选举办法、工程、用水和财务管理制度、会员公约、水事纠纷协调仲裁办法等制度的基础上,县政府对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职能职责做了进一步明确,给协会负责人员预算了工资,预算补贴协会运行经费,制定印发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同时,按照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将协会负责人员的工资报酬与工作任务挂钩,通过对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充分调动用水者协会的积极性。整体上讲,协会能按照“一事一议”和“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民主讨论解决水权分配、用水管理、工程管理、节水技术推广中的具体事宜,为全村的用水户和水管单位服务,尤其能严格落实水票运行制度和逐轮次控水措施,逐步规范用水程序,妥善化解用水户之间的水事矛盾,基本实现了公众参与的目标。协会的组建运行,为辖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节约保护和田间工程的高效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群众的节水意识和参与意识普遍提高,用水程序日趋规范。

六、多方筹措资金,在项目建设上求突破。

近年来我县把抓项目建设促发展作为载体,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吸纳各方资金,尤其是增加水利工程建设和设施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及生产条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的用水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节水促发展的意识。有计划、有重点地筛选项目,切实做好项目储备等前期工作;多渠道、全方位争取项目,力争生态建设与保护、灌区节水改造、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保障工程等一批影响大、效果好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全力以赴实施好已批准的灌区节水改造、水资源保护等项目,以项目为支撑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年以来,全县重点建设了以下项目,一是实施了红崖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年四个年度项目,衬砌骨干渠道35.507km,完成投资2631.0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7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931.09万元。二是实施人饮安全项目,年四个年度项目,建成供水工程15项,使6个乡镇的50个行政村、5.6543万人的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标准,完成投资238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02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784万元。三是实施日协贷款节水灌溉项目,衬砌渠道397.73km,配套滴灌0.07万亩,配套管灌0.85万亩,完成投资4905.62万元,其中日元贷款2411.92万元,国家投资609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1884.7万元。四是实施渠道衬砌工程,县政府每年下达300—600公里的渠道衬砌任务,年四年累计衬砌各类渠道2376.6公里,完成投资6712.22万元,全部为群众自筹。五是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环河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面积5万亩,其中渠灌1.9万亩,管灌2.75万亩,大田滴灌0.15亩,日光温室滴灌0.15万亩,安装地下水智能化计量设施620套,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完成投资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1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202万元;红崖山灌区节水改造年度工程共批准7个分项可研报告,计划改建骨干工程65.913公里,其中总干10.313公里,干渠28.1公里,支渠27.5公里;实施田间节水面积10.78万亩,其中渠灌3.75万亩,管灌0.8万亩,大田滴灌5.45万亩,温室滴灌0.78万亩,安装地下水计量设施1091套,总投资2220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万元,地方配套的群众自筹2220万元,目前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进展顺利;红崖山灌区节水改造年度工程项目初设已批复,正在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六是实施节水示范、民办公助、抗旱防汛等项目,年以来共完成投资949.0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6万元,省级配套18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525.06万元。七是争取一些补助项目,年,将外调水水费补贴项目列入省级财政预算,每年补贴民调调水水费补贴600万元,已累计到位1200万元;年,全县关闭机井被省财政列入补助范围,年前关闭的1004眼机井已到位补助资金1163.55万元,年关闭的694眼机井补助资金正在报批审核中。

七、创建节水模范,在节水实效上求突破。

篇8:浅析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

现结合工作实际, 对城市节水型绿地灌溉系统的建设进行探讨。

1 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 大部分城市都制定了近期、远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但却未制定完整的园林绿地灌溉系统规划与之相配套, 往往是按照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绿地时, 才临时铺设管道和灌溉设施, 有些地方连水源也是临时接的, 根本谈不上系统规划。

1.1 城市园林用水体系不完善, 水资源利用率低

首先, 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大多设有一定面积的水景, 如喷泉、瀑布、人工湖等, 这些人工造的水景, 一般都独立于城市的天然水系, 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来维持, 每年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利用后的水也多直接排于下水道, 而没有用于绿地浇灌或是补充到城市水系;其次, 灌溉设施简陋, 方式落后, 管理水平低下。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灌溉方式多种多样, 大多是以人工水管式灌溉为主, 而节水型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乃至地下滴灌等则应用甚少。在一些城市园林绿地中, 绝大多数仍为洒水车灌溉、人工管灌、漫灌、水车浇灌, 不能保证灌溉均匀、灌溉水量适量, 经常出现灌溉过度致使地表积水或地下渗漏, 浇灌时水分流失多达20%~30%, 影响植物生长, 且水源浪费严重。

1.2 灌溉设施与种植模式不配套

目前, 中小城市中绿地灌溉管道材料有PVC管、PE管、镀锌管、铸铁管等, 喷灌有地上固定式、地下埋藏式, 而喷灌主要适合于单一草坪或疏林草地, 对于现在多用的乔、灌、藤、草种植模式则不适合。绿地灌溉系统设计、施工不够专业和规范。一些设计和施工单位技术不过硬, 经常出现喷头选型不准、喷点布置不正确、喷头间隔不恰当、管道埋深在冻土层以上致使管道冻裂、防腐处理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1.3 传统园林模式, 节水认识不够

我国的节水型园林虽有所发展, 但大部分城市仍沿袭传统的园林发展模式, 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认识不足, 没有合理的发展和利用水资源。实践证明, 节水型园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建设节水型园林的措施

2.1 调整种植结构

除了在城市中心广场等较为重要的绿地内保留一定面积的草坪外, 其他绿地应根据受光度强弱选栽阳性、阴性植物, 根据地势及地下水位高低选栽抗旱、抗涝树种, 根据土层厚薄选栽深根性、浅根性树种进行调整, 使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在位置、高度、面积上适得其所, 适得其量, 从而营造一个节水抗旱、自我调节能力强、结构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

2.2 重视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中的园林绿地水系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总体规划阶段, 应合理布局城市各类绿地, 充分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系, 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水景系统, 尽量减少以洁净水源维持各类人工水景用水, 与城市天然水系、绿地灌溉系统相连, 使水资源最大限度地被重复利用。

2.3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优化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 合理的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方式是发展节水型园林的关键所在其原则如下:一是, 因地制宜, 注重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应用;二是, 大量应用耐旱植物;三是, 优化园林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地应该以乔、灌木为主体, 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 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 杜绝“以草代树”现象, 即便是选择草坪, 也要选择抗旱性强的草种, 这样将会大大节约水源。

2.4 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

在城市园林绿地的灌溉方式上, 要大力采取节水型灌溉措施[4], 对灌溉系统进行认真全面地设计,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园林绿地的建设过程中, 一方面考虑对天然降水的利用, 还要注重铺装材料的渗水性;另一方面, 在达到浇灌效果的前提下, 不同的浇灌方式也是决定绿化工程能否节水的重要因素。

2.4.1 喷灌

传统的浇灌不但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而且还会出现跑水现象, 使水流到人行道、街道, 或车行道上, 影响周边环境, 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喷灌特别适合于密植低矮植物, 如草坪、灌木、花卉等。

2.4.2 滴灌

除了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 滴灌比喷灌更节水 (约40%) 、节能 (50%~70%) 。然而, 也因管道系统分布范围大而增大了投资成本和运行管理的工作量。现阶段, 滴灌主要应用于花卉、灌木及行道树的灌溉上, 而在草坪及其他密植植物上则应用较少。

2.4.3 地下滴灌

这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 是目前最新、最复杂、效率最高的灌溉方式。它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 水分蒸发损失小, 不影响地面景观, 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 是园林绿地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

2.5 充分利用非常规水

所谓“非常规水”, 是指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水源, 包括污水处理回用水、海水、微咸水、雨水或洪水等。在国外, 非常规水利用量的多少, 是决定一个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先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用水多来源于居民生活用水, 造成了居民用水与绿化用水的矛盾。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 园林绿化要继续发展, 就必须解决水源问题, 而充分利用非常规水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2.6 利用保水剂

保水剂 (SAP) 是近20年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全新抗旱节水产品。它是一种功能性高分子聚合物, 不溶于水, 具有“保水、集水、节水”功能可有效防止水分下渗或蒸发, 减少耗水量或灌溉次数, 提高水分利用率, 从而提高植物存活率。

2.7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从业人员的节水意识

上一篇:2015年辐射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下一篇:误会的尘埃――读落落《尘埃星球》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