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书法作文

2024-05-23

走进书法作文(精选6篇)

篇1:走进书法作文

走进书法殿堂作文

5月14日,星期四,实验小学书法班的潘晓燕老师为我们全体五年级同学上了一堂既精彩又有意思的书法讲座。

首先走进学校的阶梯教室坐下,潘老师让我们背诵了一首首描写西湖的有名诗词,然后,又给我们欣赏了一段关于湖心岛的一个“雅集”的活动视屏,大家看得津津有味,里头的琴棋书画和人们都十分的美,让我们赏心悦目。之后,潘老师给我们玩了各种字体和年代排列的对号入座等一个个既好玩又稍有些难度的游戏挑战,大家纷纷举手想加入游戏,虽然有些同学没参与进游戏,但他们在台下却像一个个小小指挥员,让那些找不到“家”的同学对号入座,当他们一个个排着既整齐又正确队伍时,台下的同学也很自豪。

每当游戏开始前,我们都会和潘老师一起喊“时光之河朝我们流过来”……台上的同学手忙脚乱,有时还听着台下同学瞎指挥,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台下的同学看了,哈哈大笑。潘老师既让我们在快乐、在玩中学习,还让我们知道了知道了甲骨文在夏商时代发现的.、金文在商朝和周朝发明的、石鼓文是春秋战国中发现的、小篆是秦朝的、隶书是西汉时期的、章草是东汉时期的、楷书行书是魏朝和晋代的,一共经历了4000多年,大家很惊叹:整整4000多年的汉字发展史呐!课堂上,大家都玩得很high,同学们个个都十分积极,个个眉笑颜开,教室里的气氛很活跃,整个阶梯教室里弥漫着知识和文字的香味,我好像走进了书法的知识殿堂。它,让我陶醉无比……

篇2:走进书法作文

我初学书法是在六七岁时,那时候,我握着毛笔,像洋人学握筷子那样艰辛。我写字时手不停地抖,好不容易才在宣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一个“一”字,好似一条毛毛虫。老师告诉我要顿笔、行笔、收笔,我便不停地练。我练书法很认真,一练便是一个小时。一星期只有一节书法课,是在星期天早晨的一个半小时。唯独这天早晨我不赖床,而是起得早早的,精神抖擞地去上书法课。

在我的`不断努力下,我写的字已经有模有样了。老师见我流体已写得不错,便让我学习写褚体。慢慢地,我写字能既苍劲有力,又行云流水了。妈妈为了让我更深地感受书法,受到熏陶,带我去了锦官城的杜甫草堂,带我去了姑苏的寒山寺,还带我去了王羲之泼墨挥毫的兰亭。我感受到书法真是一门大学问,书法家的字精妙地让人不肯移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我开始参加学校里的书法比赛,优异的成绩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渐渐地,我去参加乐清市、温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比赛。当一张张获奖证书向我飞来时,平静的生活就会荡起幸福的涟漪。而书法,就是那颗掷进我心湖的石子。亲朋好友得知消息后,都很为我高兴。年末时,大家总是争着抢我写的对联。年末是我最忙的时候,大家说,我写的对联比店里卖的更有意义。看着大家对我的鼓励,我充满了自信和动力。

篇3:走进书法作文

“四步口诀写字法”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写字教学环节中通过“看、仿、记、用”四步法并以口诀的形式教学生学写生字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四步清晰,口诀教学,书法与书写相融合,汉字文化浓厚。与“四步口诀写字法”同时进行的还有很多辅助措施,如:习惯培养,兴趣培养,综合评价等等。

(一)“四步口诀写字法”的四步要素

1.看———口诀:一看结构;二看变化;三看关键;四看范写。

(1)看结构分配:观察时,不仅要先分清生字的结构,而且要看清每一部分所占的比例,如:左窄右宽(窄的部分占字的三分之一),左右均等,上宽下窄(覆盖式),上下均等,上中下三等分式等等。

(2)看变化笔画:中国的汉字为了合理避让,许多独体字变成偏旁和部件时,笔画发生了变化。如:木字旁的捺变点,“尖”的竖钩失去钩等等。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书写汉字,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变化的笔画,并且在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笔画变化的同时,逐步总结出笔画变化的规律,便于学生举一反三。

(3)看关键难点:每个汉字在书写时都有最关键的部件或者是最关键的笔画,教师要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关键之处。

A.合体字重点观察关键部件,如:“退”字,关键是走之底怎样写。

B.独体字重点观察关键笔画,如:“千”字,主笔是横,就观察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何才能把主笔横书写的好看。“长横”的书写口诀是:先重后轻,中间平直,收笔下按。

(4)看范写韵味。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看范写:

A.看笔顺:加强学生笔顺意识,不能倒下笔。

B.看笔画的运笔:学生要看老师写的每一笔,手腕如何用力的,怎样起笔、行笔、收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每一笔都是鲜活的,富有灵性的。

C.看笔画间的联系:教师范写时不要间断,要“一气呵成”,让学生看到上一笔的收,与下一笔的起之间的联系。

D.看写字的整体态势:中国的汉字分很多种态势,如:“国”字是方框形;“芬芳”是两头窄中间宽的“菱形”;“山”是三角状等等,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整体态势去写字,汉字才能写出神韵。

所以“看范写”其实就是看一个字书写的整体过程,因此教师的板书要一丝不苟,笔笔到位,字字讲究,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与榜样的作用。

2.仿———口诀:完全重合,正确好看

在仿写的过程中,我重点指导笔画、偏旁、结构三方面的内容。

(1)基本笔画

每一个汉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仿写时写好基本笔画是写好汉字的重要基础。汉字中常见的基本笔画是“横、竖、撇、捺、点”。每一个基本笔画中又有很多种类,如竖有:长竖、短竖、垂露竖、悬针竖等等。中国的汉字不仅笔画繁多,而且每一个笔画在不同的字当中也是富于变化的。

如竖的变化:在“非种业柳惭”中均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竖画,书写时形态有变,长短不一。一般两竖并存时,左短右长,左用垂露竖,右用悬针竖;三竖并存时,中竖最短,右竖最长用悬针,要写得挺拔修长。

每个独体字在书写时,都有自己的“主笔”,一般“主笔”只有一笔,要写的舒展、夸张、突出。这样汉字写得才有灵性。

(2)字的偏旁

汉字中的合体字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偏旁的指导要讲究精准。

如:“月”字旁:撇细长有韧性,横折钩挺拔有力,里面的两个横基本把空白分成平均的三份,并且要靠在撇上,不碰到右侧的竖壁。

每一次生字中出现的偏旁,教师都这样精准的教学,学生才能体会到独体字与偏旁,在书写上的差别,才能为学生书写复杂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字的结构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并且在结构中每部分所占的比例非常有讲究。学生在仿写时,只有结构安排合理,才能把字写得大方美观。因此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重点指导生字结构的安排。由于低年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合体字比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现在以左右结构为例讲解: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要注意具体分类,如:三点水旁的字基本都是左窄右宽,三点水占汉字的三分之一。“相”字基本是左右占位相等。其它结构也各有特点,如:左中右结构的字基本是三等分,每部分都要写的细长紧凑,大多中间部分要写的短。还有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的字,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比较多样,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

3.记———口诀:准、快、牢

低年级的孩子往往是照着会写,背着就忘。照着写好看,背着写就瞎写。记就是记住生字,能够背着重新准确、端正地写出来。它要求准确、快速、牢固。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就学会“记字”,这里的“记字”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记忆怎样写得正确;二是记忆怎样写得端正。

(1)记字形———怎样写得正确

中国的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是一字一画,一字一个故事。因此在记忆汉字的时候,可以把《说文解字》中的汉字故事和汉字含义在课堂上做适当的引入。

A.独体字大多引入图画,一字一画,直观联想记忆,如“日、月”等。

B.会意字理解造字含义,如:“旭”。“九”是一座弯弯曲曲的山峰的形象,“日”是太阳。“旭”表示太阳刚刚从山后升起的景象。

C.形声字通过形旁和声旁记忆,如:“苍”。“仓”是声旁表音,草字头是形旁表义。对汉字进行联想记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记要点———怎样写得端正

在“记”的环节中,记住怎样写正确比较简单,记住怎样写得端正美观更难。因此要让学生特别记住在仿写时老师讲解的关于笔画、部首、结构的书写要点。

4.用———口诀:活学活用

中国的汉字数量是惊人的,我们是不可能学习书写每一个字的,所以教学的高效性是一个难点。“用”就是把老师交给学生的笔顺、笔画、部件、结构进行归类,教给学生规律,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1)总结规律

我在教学中引导孩子总结同一类型字的书写规律,如三点水旁的字基本都是左窄右宽,三点水占汉字的三分之一,像这样的规律学生一旦总结出来就可以写一批同一类型的字。再如,总结笔顺口诀: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先中间后两边,右上有点后补。

三框首横末折,大框最后封底。

让学生在笔顺的规律中指导自己书写陌生的汉字,做到活学活用。

(2)关注细节

中国汉字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相同的构成部件,如“泣”和“粒”字,它们右边都是“立”字,我们只要教孩子怎样把“立”字写美观,就能解决一批字的书写问题。但是它们的占位又不同,“泣”是左窄右宽明显,“粒”是差不多左右均等,这是由左右笔画的多少决定的。所以“用”还要关注细节,要活用。这样我们就实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二)“四步口诀写字法”的运用

“四步口诀写字法”是在语文课写字环节中集中体现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它的“记”是可以分散到语文课的任何一个环节中的。因为在语文课上的每时每刻都是学生认字、记字的过程。

1.汇报预习时解决生字的浅显问题

现代教学理念讲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不是零起点教学。因此,学生在上课开始阶段,可以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学生汇报生字预习时可以说说生字的读音、组词、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等自己知道的知识点。

2.教师点拨加深生字记忆

学生汇报完毕,教师在点拨时,可以针对生字的类型,加入各种图片,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记忆。

3.书写环节完整体现

在书写环节中,针对众多生字,教师要找有代表性的生字进行重点教学。

(1)看

先出示一个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说出自己知道的部分(读音、组词)。老师再引导学生“看”,看要有顺序,从整体(看结构),到局部(看变化、看关键),再到整体(看范写)。学生看过后对于笔顺容易错的字可以书空,或者用手指在手心里写一个字,巩固笔顺的正确性。

(2)仿

我们语文教材中的描红和照着描红的样子再写一遍,其实都是仿写的过程。学生在描红后心里想着刚才观察到的要点,眼睛看着描红的样子,在空白田字格处进行仿写,仿写后老师或者是同桌进行评价。

(3)记

学生针对刚才的评价,比较自己写的两个字,找到差距,在心里“记”字(怎样写正确,怎样写美观)。然后用小手盖住前面的两个写完的字,在背着的情况下,再认真的书写一个字。

(4)用

当教学完一个重点字之后,看看本课有没有同类型的字(比如同一个偏旁,或者同一个部件,或者同一个结构规律),让学生用老师教的“看、仿、记、用”四步自己学写新的生字。

“四步口诀写字法”的四个步骤“看”是关键,“仿”是训练,“记”是培养能力,“用”是实践。它们即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针对不同的生字特点,可以把四步分出详略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写字的奥妙,让学生爱写字。

(三)“四步口诀写字法”的辅助措施

每堂课的10分钟写字时间是十分有限的,为了弥补写字教学的不足,我采用了一系列的辅助措施来巩固写字教学的成果。

1.习惯培养。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我把繁琐的要求变成简短的口诀,让学生“挂在嘴上,用在手上”。

(1)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执笔方法———12345口诀

一指二指捏着,三四五指垫着,小掌心空着,小拳头量着,小小三角形要摆正。

为了防止学生执笔和坐姿的改变,我们也可以借助先进的器材,如:套在笔上的“握笔器”,防止低头的“视力保护架”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重视学生的执笔和坐姿,在实际练习中不厌其烦地予以纠正。

2.兴趣培养

(1)讲故事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每节课前3分钟定为讲故事时间。

A.古人习字的故事。

B.汉字文化的故事。

C.解字说义编故事。

(2)巧用多媒体

我们可以引用集音、像、色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直观地展示汉字书写的过程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A.多媒体课件展示笔顺。

B.动画展示联系记忆生字。

C.网络书法课堂,专家教学写字。

(3)开发写字资源

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只靠课堂教学不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需要有课外练习时间,作为课内的延伸和补充。

A.选择配套字帖。

B.参加二课堂书法组。

C.参加少年宫书法班。

3.综合评价

写字比较枯燥,而小学生生性好动,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为了避免单纯搞写字活动耗时多、时效短的弊病,我们班又提出了书法综合评价体系,即“常规评价、等级评价”,以此弥补课堂模式的不足,我采用定制度与搞活动兼顾的方式,以达到平时巩固和定期突破的效果。

六、研究成果

从2011年起,我在班级的每一节语文课上实施了“四步口诀法”进行写字教学,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获得了惊人的成果,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全班学生半数以上获书法奖项,有15人参加了全国的书法过级考核并取得佳绩,有12人参加全国级别的书法比赛获得佳绩,有7人参加日本的联谊赛捧回了金牌。

“四步口诀法”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篇4:让书法美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关键词】书法美育 课堂 校园

书法美育是指借助书法艺术,而实施的审美教育,能够催人进步,具有净化了心灵和提升审美能力的作用。书法既是一种无声的音乐、文本上的舞蹈,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人们的情感。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受到快餐文化的不断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书法文化的传承。为此,高中生作为民族的栋梁,更应该积极承担起这一责任,而将书法美育引入到课堂和校园是对高中生进行书法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推进课堂、校园书法美育活动是极为必要的。

一、大力开展书法美育课程

书法美育,能够对人们的气质以及涵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反之,如果不能够对学生进行书法美育的引导教育,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高中生的良知善行反倒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具体体现在有部分人群在书写时,将自己在纸上的夸张之谈自诩为书法,一些摇头摆尾以及千奇百怪的书写姿势,更加激化了人们日益浮躁心态的形成。

基于此,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可以将书法美育融入到现代科学教育模式,从高中生的习惯、记忆以及心灵净化角度出发,将我国博大精深的美好、朴质举止喜欢植入到高中校园、课堂教育中,从而使中华民族自信心得到有效的传承。由此可见,高中学校只有强化开展书法美育课程的力度才能够使书法教育得到有效的落实。而大力开展书法美育课程可以从免费购置练习纸、墨水以及毛笔等书法学习用品着手,并增加书法美育的课时,从而使书法美育能够真正的走进高中的校园和课堂。

二、提升书法美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师资队伍软实力是书法美育的关键。为了保证书法美育能够真正的走进高中的校园和课堂,学校要强化培训美术教师的书法素质。与此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绪下,也可以通过聘任专职的书法教师,来到高中校园进行授课。在日常书法美育中,学校可以要求任课教师自行选择一种喜爱的书法形式,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借助组织优秀听课笔记评比活动以及教师优质教案评比活动来使任课教师的书法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另一方面,学校作为书法美育的重要场所,教导处要积极在高中学校落实书法美育课程,要对任课教师的潜力以及特长进行充分挖掘,并优化对高中生的书法教育。学校可以增设专门的书法美育教育,将全面有书法天赋和书法功底的高中生组成为书法兴趣小组,从而调动高中生参与到各级各类书法活动中的积极性,并通过各个活动,来强化自身的书法素养。

三、高中书法美育课程实施注意事项

1.培养高中生积极的书写心态

美术任课教师要重点培养高中生积极的书写心态。在书法上,书法家表现出的意境主要有冲逸之致、恬静和平淡,该意境关系到书写人的淡泊、心境修养等气质。需要注意的是,心境美源于一个良好的书写心态。为此,在高中书法美育教育过程中,任课教师要以“静”的教育为出发点,对由于高中生在较大学习压力下产生的躁动不安的心态进行矫正,从而对其心境气质进行科学的培养,帮助其提升书法造诣。

2.引导高中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书写姿势的“范式”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倘若执笔姿势端正,势必能够对高中生写出漂亮、美观的字形起到一定帮助作用,这类似于舞蹈艺术中的“量范儿”,给人一种合乎法则、文雅以及舒适之感。在进行书法美育过程中,对端庄的执笔姿势进行传授是首要任务,杜绝花架子形式。与此同时,学生的坐姿也是高中美育中书写姿势规范的重点内容,任课教师要借助家长以及学校的力量,规范高中生的执笔姿势,从而督促高中生写出一手好字。

3.优化高中生书写过程中对气息的运用

篇5:让书法走进语文课堂

翻开一些学生的作业本:字迹潦草,格式混乱;错别字层出不穷,连基本的汉字书写结构、笔画笔顺也不清楚。许多学生对写字好坏满不在乎,写字姿势也不注重:有的腰扭成了麻花,有的背伏成了拐杖,有的手掌根部前置手弯如钩,有的干脆以指关节作腕枕纸,不一而足。当今考试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对学生书写自然要求严格,倘若学生平时不注意自己书写习惯,陋习一旦形成,考前一下子是难以改正的,考试中你会为书写不规范付出一定代价的。不仅如此,考试中对语文等文字学科的卷面书写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书写正确规范,卷面清晰美观。语文学科考试在作文评分细则中也明确规定: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具体要求是:字体规范,格式正确,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因此,让书法教学走进语文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语言文字教学,提高学生写字水平,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书法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以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营造书法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环境、氛围是隐形的教育力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一旦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应运而生时,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就能让学生把兴趣转化为学习书法的动力,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激发学生热爱书法艺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在教室、过道、走廊、宣传栏等地悬挂一些飘洒俊逸或典雅庄重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艺术的宝库中流连忘返。也可以写一些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格言、警句或者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的诗词、短文,使他们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像练书法一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也可以开辟第二课堂,指导学生练习书法,通过比赛展出学生书法作品。尤其对于那些字迹端正、点书遒劲、间架稳妥、笔势自然、黑色匀称、神气完足的作品,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鼓励表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坚持练习、提高书法水平的内驱力。

(二)发挥语文教师魅力,提高学生书法水平

中国教育有一句古训叫“亲其师,信其道”。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会亲近某位教师而极力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以才会出现某某学生的字像语文教师的字,某某同学的字像数学老师的字这类现象。书法教育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充分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板书是师生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如果教师能写一手好的粉笔字,加上结构清晰的框架,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最好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让书法艺术的魅力感染学生。此外,教师还要懂得一些书法的艺术规律,增加一些书法的艺术修养。比如,真草隶篆书体的不同变化,章法与布间的安排,行文与行气的内在规律把握,书法内容的不同选择等等。而这些东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很好地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字随文教,文从字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又能让学生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两全其美。

(三)提高写字教学地位,为书法教学铺路。

语文教学是书法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就是最基本的书法教育。总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我国的汉字,能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能用铅笔、钢笔和毛笔,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文化艺术遗产,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这既是写字教学的最高层次,也是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的根本目的。如果离开了写字教学这个基础环节,就谈不上传承书法艺术。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写字教学,让书法教学走进语文教学课堂。

1.是保证写字教学的时间。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材每一篇课文后面都设置了写字教学内容。教师必须保障每天对学生进行写字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每天安排十五分钟书法练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之外,还应针对学生书法学习的实际情况,开设第二课堂,由有书法特长的教师进行书法培训。

2.是明确不同年级的写字要求,初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初二年级开始,过滤到硬笔软笔兼学。初三,毛笔书写是书法教学的重点。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3.是规范学生写字姿势。正确的执笔姿势应是:右手执笔,手离笔尖约一寸左右,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握住笔杆,掌心能握一个乒乓球,笔杆与纸面大致呈45°角。姿势正确了,不仅对写好字有所促进,还能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育。对书写姿势的指导应贯穿写字训练的始终。

(四)多渠道培养书法艺术修养。

让书法教学走进课堂,还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书法艺术修养。定期举办书法讲座报告会。用报告会的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艺术家的故事,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书法作品,聘请社会上知名书法家到学校演讲及即兴书法表演,定期开展书法比赛等。总之通过多种渠道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篇6:走进书法作文

⑴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书法的式微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书法进课堂”的呼吁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⑵据说,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老师会悄悄地站在旁边,冷不丁地去抽学生的毛笔,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铆足了劲写字。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⑶现在的学生们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了,但是,由此而起的书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失落为如今日渐式微的纯粹小众艺术。学生们避免了戒尺之苦,却丢了文化之魂。南昌市某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说,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⑷与我们的生生丢弃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书法黯然失色,很多学生甚至字体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现在写“天书”的不仅仅是医生,“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⑸此前学校之所以对书法教育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跟功利化教育有关。如今,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关心的是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排名。既然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书法,那学它干吗?畸形的教育形势和功利的求学思维之下,书法也就成了个别“票友”的私人爱好了。

⑹其实,即便是在功利化的考试思维下,书法也大有裨益。很多高考阅卷老师都透露,字写得好,卷面清晰干净,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倾斜;而如果在纸上涂鸦,卷子一片狼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成绩不也就有保证了吗?

⑺再者,俗话说“字如其人”,如果自己写一手烂字,有何颜面示人?如果别人能写一笔潇洒的`字体,你难道不会对他另眼相看?

⑻书法的失落,还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仿佛传统的就是糟粕,现代的才是精华,传统与现代是永恒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与“现代”水火不容。比如,“现代”的西装取代了“传统”的旗袍,但唐装、旗袍不也日益走俏,风光依旧吗?摩天大楼够“现代”了吧,但每逢假期,大家还不是一股脑地往名胜古迹跑,以一睹那些“传统”建筑的真容为快吗?

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就拿书法来说,其研习过程对情操的陶冶,对良好品性的塑造,对文化修养的养成,无论古今,成效依然。

⑽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将不是画家,而是书法家。人家一代绘画宗师尚有改行研习书法之念,犹如一张白纸的中小学生们,何必要拒而远之呢?也正因如此,广东率先让书法走进课堂的做法才值得期许。

7.在作者看来,我国书法失落的原因有哪些?(3分)

8.文章写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请谈谈你对作者这句话的理解。(3分)

9.“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你认为又必要吗?请简述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7.(3分)(每点1分)

①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且传播信息的功能退化;

②跟功利化教育有关;

③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

8.(3分)(每点1分)

①“现代”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离不开 “传统”;

②“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水火不容的关系。

9.(3分)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论文下一篇:建材招商专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