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2024-04-13

普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共8篇)

篇1:普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_年,标准化管理股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三个面向,一个围绕”为指导,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标准化各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在农业标准化工作方面,我们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即:经常请省、市局领导、专家来我县进行指导;“积极参加省、市局组织的业务培训,积极到农业标准化工作突出的兄弟单位如__县等去学习。同时,将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同我县实际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_年,我们一是成立了_县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工作机构,为下一步顺利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按计划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优质小麦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并以_县人民政府文件“_政文[_]47号”下发了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优质小麦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三是主动上门,与各乡镇联系协调,由__镇申报了《钜桥镇标准化西瓜示范基地》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并进行了示范建设工作。四是基本完成了市级主导农产品(西瓜)标准体系,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咨询农业专家、联网查询等手段,收集相关标准21项,购买相关标准6项,基本建立了标准体系。五是积极培育农业批发市场,帮助__镇花生市场积极申报了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批发市场。六是巩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帮助__镇、__乡申报了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七是积极__镇推进省级花生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并顺利通过省、市局验收。八是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宣贯力度,全年共利用报纸、电视等形式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20余。

二、继续抓好企业标准化

我们一是继续加强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一年来,我们共出动车辆26车次,人员78人次,对全县26家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着重检查了强制性标准执行情、无标生产情况、产品出厂检验等情况,规范了企业行为,增强了企业标准化意识,促使企业严格执行标准生产。二是规范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备案程序,帮助企业起草标准28个,企业标准备案8个。三是继续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深入企业,积极沟通协调,为企业讲解采标标志工作的意义,争取有条件的企业采用采标标志,通过努力,为_县__水泥厂申报了采标标志。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四是积极推进企业标准体系工作。我们深入标准化基础好、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指导他们初步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然后从中选择较好的企业——__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其建立完整的企业标准体系,目前,已上报省局申请验收。五是按照省、市局的工作安排,积极与发改委、统计局等单位联系协调,结合我县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了我县采标率调查,并及时将调查结果上报省、市局。六是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多种途径,开展了食品企业执行标准专项调查,掌握了我县食品企业执行标准的一手资料,为建立我县食品企业标准档案库奠定了基础。七是加强了标准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3.15、世界标准日等集中活动,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广泛开展标准化宣传工作,有效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八是利用杂志、互联网等手段,积极跟踪、收集购买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共 项,进一步充实了我们的资料库。

三、服务业标准化再上新台阶

为了推动我县服务业、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跟据我县实际情况,确定了今年的服务业标准化的工作目标,即:以旅游业为重点开展建立服务标准体系,在服务业开展消灭无标准服务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具体工作中,我们一是大力宣传服务业标准化, 收集了服务业相关资料、标准 项,初步建立了服务业标准体系。二是积极开展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在摄影行业中组织开展摄影业定级评定工作,目前,_县情人岛婚纱影楼等两家影楼已被省局命名为河南省星级摄影店。

四、深入开展服务企业

我们按照109号文件精神,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工作,并利用每月26日的集中服务日,主动上门服务企业。确定___厂为我股的重点服务对象,对其开展全方位服务工作。全年共深入企业开展集中服务15次,为企业提供标准修订、查询等服务20多次,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作业规程工作总结模板

篇2:普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一、多选题

1、工作票签发人的安全职责有()。

A. 确认工作必要性和安全性B. 确认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正确、完备

C. 确认所选工作许可人恰当D. 确认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人员适当、充足

2、工作许可人在完成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后,还应完成以下手续:()。

A. 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再次检查所做的安全措施

B. 对工作负责人指明带电设备的位置和注意事项

C. 会同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票上分别确认、签名

D. 在工作现场全程监护工作班成员作业

3、工作票许可人的安全职责有()。

A. 确认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人员适当、充足

B. 确认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正确完备,符合现场条件

C. 确认工作现场布置的安全措施完备,确认检修设备无突然来电的危险

D. 对工作票所列内容有疑问,应向工作票签发人询问清楚,必要时应要求补充

4、工作票负责人(监护人)的安全职责有()。

A. 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B. 确认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正确、完备,符合现场实际条件,必要时予以补充

C. 工作前向工作班全体成员告知危险点,督促、监护工作班成员执行现场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D. 工作后确认工作必要性和安全性

5、若以下设备同时停、送电,可填用一张电气第一种工作票:()。

A. 属于同一电压等级、位于同一平面场所,工作中不会触及带电导体的几个电气连接部分

B. 一台变压器停电检修,其断路器也配合检修

C. 在几个电气连接部分依次进行的同一电压等级、同一类型的不停电工作

D. 全站停电

二、判断题

1、事故紧急抢修工作使用紧急抢修单或工作票。()

2、工作票应使用统一的票面格式。()

3、工作许可后,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任何一方不应擅自变更安全措施。()

4、在同一变电站内,依次进行的同一电压等级、同一类型的带电作业,可填用一张电气带

电作业工作票。()

5、220kV电压等级设备不停电的安全距离是3.00米。()

6、持线路工作票进入变电站进行架空线路、电缆等工作,应得到变电站工作负责人许可后方可开始工作。()

7、在检修工作前应进行工作布置,明确工作地点、工作任务、工作负责人、作业环境、工作方案和书面安全要求,以及工作班成员的任务分工。()

8、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从事电气作业的人员不必掌握触电急救等救护法。()

9、除需填用工作票的工作外,其他可采用口头或电话命令方式。()

10、作业现场的生产条件、安全设施、作业机具和安全工器具等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在使用前应确认合格、齐备。()

三、单选题:

1、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和(),熟悉电气设备及其系统。

A. 操作技能B. 业务技能C. 技能D. 技术

2、在检修工作()应进行工作布置,明确工作地点、工作任务、工作负责人、作业环境、工作方案和书面安全要求,以及工作班成员的任务分工。

A. 前B. 中C. 后D. 期间

3、在电气设备上进行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工作时,应向设备运行维护单位提出停电申请,由()机构管辖的需事先向调度机构提出停电申请,同意后方可安排检修工作。

A. 客户B. 调度C. 运行D. 检修

4、在电气设备上工作应有保证()的制度措施,可包含工作申请、工作布置、书面安全要求、工作许可、工作监护,以及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等工作程序。

A. 施工质量B. 安全C. 工期D. 技术

5、经常有人工作的()宜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制定专人检查、补充或更换。

A. 场所及施工车辆上B. 宿舍C. 作业现场D. 休息室

6、工作间断时,工作班成员应从工作现场撤出,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变。隔日复工时,应得到()的许可,且工作负责人应重新检查安全措施。工作人员应在工作负责人或专责监护人的带领下进人工作地点。

A. 工作负责人B. 工作许可人C. 工作票签发人D. 值班负责人

7、工作许可后,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工作内容和现场安全措施。工作班成员()方可开始工作。

A. 履行确认手续后B. 检查好安全措施的布置后C. 熟悉工作流程后D. 了解后

8、在同一变电站内,依次进行的同一电压等级、同一类型的带电作业,()。

A. 可填用一张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

B. 可填用一张电气二种工作票C. 需分别填用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

D. 可填用电气二种工作票

9、隔离开关是指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的开关设备。

A. 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

B. 天气恶劣条件下的电流C. 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压

D. 负荷电流

10、设备同时停、送电,属于同一电压等级、位于同一平面场所,工作中不会触及带电导体的几个电气连接部分,填用一张()工作票。

A. 线路一种工作票B. 电气第一种工作票C. 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D. 电气二种工作票

11、非连续进行的事故修复工作应使用()。

A. 工作票B. 事故检修单C. 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D. 操作票

12、:大于表格中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的相关场所和带电设备外壳上的工作以及(),填用电气第二种工作票。

A. 不可能触及带电设备导电部分的工作

B. 带电作业C. 二次接线回路上的工作,无需将高压设备停电者

D. 可能触及带电设备导电部分的工作

13、事故紧急抢修工作()。

A. 可不用工作票B. 使用紧急抢修单或工作票C. 记入操作记录簿内D. 用操作票

14、持线路工作票进入变电站进行架空线路、电缆等工作,应得到()许可后方可开始工作。

A. 变电站工作签发人B. 变电站工作许可人C. 线路工作签发人D. 调度值班员

15、:安全组织措施作为保证安全的制度措施之一,包括工作票、工作的许可、监护、间断、转移和终结等。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工作许可人、()监护人和工作班成员在整个作业流程中应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

A. 专业B. 专责C. 专工D. 专职

16、工作票由设备运行维护单位签发或由经设备运行维护单位审核合格并批准的其他单位签发。承发包工程中,工作票可实行()签发形式。

A. 第三方B. 单方C. 双方D. 承包商17、10kV及以下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分别为:()

A. 1.0mB. 0.7mC. 0.5mD. 0.35m18、低[电]压指用于配电的交流系统中()其以下的电压等级。

A. 250V以下B. 250V及其以下C. 1000V及其以下D. 1000V及其以上

19、(),填用电气第一种工作票。

A. 高压设备上工作不需要部分停电者

B. 高压室内的二次接线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不需要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者

C. 需要高压设备全部停电、部分停电或做安全措施的工作

D. 高压室内的二次接线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

2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规定:带电作业或与带电设备距离小于表格中规定的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但按带电作业方式开展的不停电工作,填用()。

A. 线路一种工作票B. 线路二种工作票C. 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D. 电气二种工作票

21、()指能关合、承载、开断运行回路正常电流,也能在规定时间内关合、承载及开断规定的过载电流(包括短路电流)的开关设备,也称开关。

A. 变电站B. 断路器C. 隔离开关D. 熔断器

22、在发现直接危及()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现场负责人有权停止作业并组织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篇3:炮采普采工作面循环作业

炮采工作面的落煤进度一般为0.8m、10m和1.2m;普采工作面截深一般有0.5m、0.6m、0.8m、1.0m四种。炮采时, 一般落煤一次即放顶一次, 一次落煤进度即为循环进度, 对于普采, 当截深为0.5m、0.6m时, 一般割2刀放一次顶;当截深为0.8m、1.0m时, 一般割一刀放一次顶。即控顶采用“见四回一”的方法, 实现一天2~3个循环;对于顶板好的工作面, 也可采用“三、五”排或“四、六”排控顶, 二采一准备, 则一天完成一个循环。炮采和普采工作面基本是采用两班采煤、一班准备的另采一准的作业形式, 也有不少工作面采用三班采煤、采准平行作业。两采一准在准备班可进行回柱放顶、机械检修、掐接输送机和缩短平巷输送机等工作。由于有专门的准备时间, 不仅矿井设备有充裕的检修时间, 也保证了回柱工作的安全。但出煤时间少, 影响工作面单产一刀或二刀进度, 按放顶步距要求回一次柱, 每日可完成多个循环。三班采煤采准平行作业出煤时间长, 充分利用工时和回采空间, 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采准作业可以做到边采边回, 不仅缩短了循环时间, 也缩短了工作面支柱的承压时间, 有利于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但三班采煤作业方式准备时间少, 设备的维修时间少。

因此, 在顶板较稳定, 回柱后即能冒落, 支架布置比较简单, 放顶工作量不十分大的工作面, 却能抓紧在生产间隙进行设备检修及定期强制检修, 矿井工作制度允许, 可采用三班采煤、采准平行作业的方式, 目前高产队不少采用这种方式。在放顶工作量较小的情况下, 回柱放顶工作也可安排在半个班内进行, 从而出现了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的作业方式, 有的矿也曾试用过两采两准、三采一准和四班交叉采准平行作业的方式。应结合循环要求及具体条件合理选择。

2 循环作业的工序安排

首先要弄清各工序进行时对工作面顶板的影响, 各工序彼此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放炮落煤时会引起顶板下沉速度的突然增大, 其波及范围在放炮处的上、下方各为15~17m, 而剧烈影响范围又分别在上、下方5~7m的距离内。在回撤工作面靠采空区一侧的支架时, 由于直接顶的冒落, 导致顶板下沉积聚增加。据一些工作面观测, 其影响范围约在15~20之间, 强烈活动区一般在上、下各5~7m左右。在周期来压时, 由于老顶周期折断垮落的影响, 无论采煤、放顶在工作面的任何部位进行, 都要受到强烈影响, 采煤、放顶两工序如平行作业, 可能导致顶板难以控制, 出现冒顶事故。工序对顶板下沉的影响很大的。为此在安排工序衔接时, 要把对顶板影响较大的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开, 以防顶板下沉叠加发生冒顶事故。

炮采工作面回柱放顶及放炮落煤两道工序对顶板下沉量影响较大。如工作面顶板同时受到两道工序的叠加影响, 往往会造成顶板压力剧增, 支架歪扭、折损, 以致片帮、冒顶, 所以回柱与放炮这两道工序, 在空间上、时间上应予以分开。回完柱再放炮, 可以缩小控顶距离, 还可以使回柱与放炮叠加压力影响区。通常, 采支工序在生产班内进行, 回柱或放炮工序在准备班进行, 这样可以避免互相影响。但有时在生产班中也常需回柱或放炮, 则必须在支柱完成的条件下进行, 一般应在该回柱或该放炮地点上下30m范围内将柱子打齐打好。

采煤机割煤和回柱放顶在空间上的安排, 沿工作面方向, 工序之间一般错开30m, 在时间上回柱超前割煤, 其优点是采煤机总处于最小控顶距情况下进行割煤, 相对减少了采煤机割煤时对顶板的影响。由于回柱在前, 割煤在后, 采煤机割煤后追机挂梁, 使用回出的支柱、顶梁更加方便。

割煤方式和支护方式不同, 在工序安排上也不一样。例如, 采用单滚筒采煤机双向割煤, 往返一次进两刀, 提前放顶眼震动炮—沿低割煤—挂梁—移输送机—打柱—回柱放顶—设备检修。

如采用单向割煤, 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一刀, 工作面支护可采用交错梁布置方式。其工序安排:沿顶割煤—隔空挂梁—回头反刀—沿底割煤—隔空打柱后完成一刀。

3 循环作业工序安排的程序

1) 割煤在前, 挂梁在后, 根据顶板条件和防止割煤飞出煤块砸人, 一般距离5~15m;

2) 移输送机, 其滞后采煤机的距离一般在15~20m范围内;

3) 打柱与移输送机之间距离, 根据顶板情况, 一般打柱落后移输送机最远不得超过15m;

4) 回柱放顶滞后支柱的距离不小于15m, 一般为20~30m。以上是指在正常条件下的情况, 如顶板破碎, 遇到地质构造、片帮情况, 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提前掏梁窝、挂梁或打贴煤帮临时支柱等。

摘要:炮采普采工作面的循环作业, 应从生产实际出发、确定科学的循环作业方式, 合理安排循环作业工序和循环程序, 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安全生产。

关键词:炮采,普采,工作面,循环作业工序

参考文献

[1]张先尘等.中国才煤学[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

[2]鲍仲庆等.煤矿开采与掘进[M].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3.

[3]洪允和.煤矿开采方法[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1.

[4]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8.

篇4:14煤普采工作面顶板支护实践

【摘要】八一煤矿1415采煤工作面改良顶板支护方式,漏顶和“网兜”现象大为减少,顶板管理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顶板;支护方式;优点

八一煤矿采用提高机械化程度等多项措施,积极应对当前煤炭市场低迷,造成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主采区逐步由3煤复采区向14、16煤扩展。本文以1415高档普采工作面为工程实例,探讨了14煤普采条件下,顶板支护的实践。

1、工程概况

1415普采工作面煤层结构复杂,煤厚平均为1.3m中間含一层夹矸,岩性为泥岩,平均厚度为0.5m。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平均厚4.03m,黑色,泥质胶结,性脆易冒落,含植物叶部化石,该层顶板稳定性较差。基本顶(老顶)为砂岩,平均厚8.94m,灰白或灰色,硅质胶结,主要成份以石英为主,该层位较稳定。煤层底板为泥岩,厚6.38m,黑色或深灰色,含有一定的砂质及植物根部化石,遇水不易膨胀,稳定性较差。煤层倾角为9°~18°之间,平均为15°。

该工作面采用DW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DJB-1200型铰接顶梁与3.8米金属长钢梁挂金属网支护顶板,循环进尺1.2m,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

2、顶板支护方式选择

生产实践表明,工作面冒顶多发生在其前方未支护的空顶区内,因此,缩小工作面前方空顶面积,是该工作面的重要内容之一。

2.1采用错梁齐柱支护方式

普采工作面支架布置方式,按梁的排列特点分为齐梁式和错梁式两种。当顶梁长度等于2倍截深时,一般采用错梁齐柱式或错梁错柱式,当梁长均在1200m,截深600mm时,割煤后未挂梁的空顶宽度为942mm(悬臂与后肩之比为1:3),使空顶能面积大为减少,图1所示。在1415工作面开采原设计中,采用的是DW型单体支柱配合1.2米铰接顶梁错梁齐柱支护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14煤顶板破碎,稳定性差,特别是在割第一刀煤进行挂梁支护期间,易造成冒顶或漏顶,并在长梁之间易形成“网兜”,给支护造成一定的困难。

2.2采用铰接顶梁与金属长梁配合支护

如图2所示:图2-a为初始状态;图2-b为割煤一刀(0.6米);图2-c为割煤第二刀(0.6米);图2-d恢复初始状态。

2.2.1采煤机割第一刀煤,将滞后的3.8米铰接顶梁前移1.2米并倒挂1.2米铰接顶梁,配合挂金属网,1.2米铰接顶梁使用对柱支护,随机滞后5~10m推移刮板输送机,移溜进尺达0.6m后,沿挡煤板打好临时支柱,端面距不大于200mm。

2.2.2采煤机割第二刀煤,及时前移滞后的3.8米长钢梁,前移3.8米长钢梁前将铰接处的销子退掉,前移长钢梁后再用1.2米铰接顶梁与3.8米铰接顶梁配合倒挂,端面距不大于200mm。随机滞后5~10m推移刮板输送机,移溜进尺达到0.6m后,将临时支柱改为正规柱,形成正规支护。

2.2.3回柱放顶时将滞后的1.2米铰接顶梁及时回撤,3.8m铰接顶梁下对柱支护,并将回撤的铰接顶梁备用,最后回出原切顶柱作为新切顶的密集柱,依次类推,直至放顶完毕。

2.3铰接顶梁与长钢梁联合支护优点

(1)工序较简单。割第一刀时,只需前移3.8米长钢梁,挂铰接顶梁即可;割第二刀工序时前移3.8米长梁,挂、回铰接顶梁。

(2)空顶面积大为减少。通过图1和图2对比,可以发现图1使用铰接顶梁时,最小空顶面积为342mm,正悬臂铰接顶梁间距为1300mm;图2中使用长钢梁与铰接顶梁配合使用时,最小空顶面积几乎为0,长梁间距为900mm。

(3)支、回柱工作量减少。在回撤顶板过程中,分两次进行回撤,每次600mm,大大减小采空区顶板应力叠加。

(4)顶板管理条件大大改善。由于铰接顶梁与长钢梁成对配合使用,在前移长钢梁时,能够大大减小顶板的下沉量。

(5)适应性强。铰接顶梁与长钢梁相互配合,既保持了长钢梁的整体性,又保持了铰接顶梁的承载力、适应性强的特点。

(6)在前移长钢梁时,可以把两个滑轮固定在金属网,在前移长梁时,把长钢梁放在滑轮上往前移动,劳动强度大为较少。

(7)安全系数增大。移梁和打柱工序,均在输送机靠采空区一侧,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安全系数。

3、结语

篇5:质检部工作抽检标准作业规程

1.0目的规范质检部内审员对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运作质量的日常监控工作,确保质量体系在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的运作质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质检部对质量体系运作质量的日常监控工作。

3.0职责

3.1质管主管负责对全公司体系运行检查工作的安排和监控。

3.2质检与培训部质检主管负责对各片区保安工作的日常抽检工作的安排和监控。

3.3质检部内审员、保安督察负责依照本规程进行质量体系运作质量的日常抽检工作。

4.0程序要点

4.1日常抽检工作的频次、内容。

4.1.1 质检部督察对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的日常抽检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抽检量不 于受检部门日常

工作的1/3;其中每月至少应有1次是对各受检部门的全面检查。

4.1.2 质检部内审员对公司机关行政、人事、财务、品质、经营部的抽检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抽检量至少应覆盖受检部门工作的1/4;其中每月至少有1次是对各受检部门的全面检查。

4.1.3 抽检的内容包括:

(1)对标准作业规程的执行情况;

(2)对标准作业规程的理解情况;

(3)工作记录的真实性;

(4)工作的效果、效率;

(5)标准作业规程本身适宜性和完整性;

(6)其他影响运行质量的问题。

4.2日常抽检的方法和基本要领。

4.2.1 日常抽检的方法:

(1)寻根问底法:就发现的某一问题顺着受检人的回答进行追查,直至查出问题真正症结和相连

不合格;

(2)逆向追溯法:就发现的某一结果逆向进行追溯,直至发现造成不合格原因和相连不合格;

(3)横向比对法:拿同一份规程放到不同的员工中执行,看效果;拿同一项不合格去对比关联的文件,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4.2.2 日常工作抽检的基本要领:

(1)独立思考判断不受他人所左右;

(2)事先不通知:内审员对受检部门的抽检不应事先通知,抽检是随时可能进行的,受检部门必

须予以配合;

(3)随时抽检:抽检时如果不是全面检查,内审员应采取随时抽检的方式进行;

(4)结果必须附有原始凭证:抽检工作的判断;应附有依据;

(5)严谨、公平、公正。

4.3对抽检结果的处理。

4.3.2 每周抽检结果均应记录于《品质拓展部抽检记录》中,并签发《不符合项报告》,监督落实整

改情况。

4.4日常抽检结果每半年归档保存一次,长期保存。

4.5本规程作为品质/拓展部内审员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

5.0记录

5.1《质检与培训部抽检记录》文件编码:CD/PZ/QR/002

6.0相关支持文件

6.1《绩效考评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篇6:普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目的

认真落实公司管理制度,规范维修养护作业前准备工作的落实到位。

2、适用范围

本作业规程仅适用于XX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XX项目工程部门的日常维修养护作业前准备工作的管理落实。

3、职责

3.1、维修养护作业人员必须遵循物业公司相关规定,认真参照本规程落实。3.2、维修养护班组长起到表率带头作用并监督本班组队员落实。

4、作业程序

4.1、认真执行物业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4.2、工程维修养护人员作业前2小时内不得饮酒、服用兴奋剂、扑尔敏、麻醉剂等药剂。

4.3、工程维修养护人员上班前5分钟内应当着工装并检查着装情况及携带工具情况(按照上级安排作业要求携带相应工具);不得着便装上岗。

4.4、工程维修养护人员多人(3人以上)在同一路道同向行进时应当保持一路纵队;携带工具时避免长时占用路道。

4.5、工程维修养护人员行进在主要路道遇到客户、公司领导时,应当遵循物业公司的规定向客户、领导让道及问候,注意礼节礼貌。

4.6、工程维修养护人员携带工具到达指定工作区域时,应当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听从调度。

4.7、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在主要路道旁、公共区域、别墅等地方进行时,作业前应当准备警示牌并将警示牌置于广角(多面可见)位置后开始作业。

篇7:普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编制单位:综采二队 编制时间:

2018 年 9 月 10 日

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 418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作业规程 批准:

总工程师:

审批: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审核:

生产技术部:

安全监察部:

地质测量部:

部:

部:

部:

室:

编制:

编制单位:二号煤矿综采二队

单位主管:

编制人员:

编制时间:2018 年 9 月 10 日

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 418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作业规程 批准:

单位主管:

审批:

支部书记:

技术副队长:

安全副队长:

生产副队长:

机电副队长:

质量副队长:

编制:

编制人员:

编制时间:2018 年 9 月 10 日

作业规程会审纪要 规程名称 418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会审时间 2018 年

日 会审地点

编制单位 综采二队 编制人 肖

曲 会审人员 主持人:

参会人员:

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 418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作业规程编制说明 一、规程说明 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隶属于陕西陕煤黄陵矿业公司,矿井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双龙镇,年设计生产能力 800 万吨,服务年限 70 年。418 工作面位于四盘区右翼。工作面走向长度 2626m、倾向长度 300.5m,预留保护煤柱 300m,可采长度 2326m。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 5.5m,地质储量=594.6万吨,可采储量=500.3 万吨。

418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主要指导418工作面从初采初放至闭采整个回采过程的安全生产及相关工作,工作面初采初放及闭采作业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二、贯彻学习1、作业规程的贯彻学习必须在工作面开工之前完成,由编制本规程的技术人员负责组织职工学习。

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参加规程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规程的学习和考试记录应注明考试成绩并附于规程后。

三、作业规程复审要求及后续相关材料附页位置 1、作业规程每月进行一次复审。

2、作业规程由区队技术员按照相关部室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经相关部室审核无误后签字确认,报总工程师审批。

3、复审完成后,由技术员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参与学习人员应在本规程的学习记录表上签名确认,并附于作业规程后。

目录

第一章

概况.......................................................................................................1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 第二节

层...........................................................................................1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2 第四节

地质构造.......................................................................................3 第五节

水文地质.......................................................................................4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5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5 第二章

采煤方法...............................................................................................7 第一节

巷道布置.......................................................................................7 第二节

采煤工艺.......................................................................................8 第三节

设备配置.....................................................................................15 第三章

顶板控制.............................................................................................30

第一节

支护设计及验算.........................................................................30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33 第三节

进风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管理.............................................35 第四节

矿压观测.....................................................................................39 第四章

生产系统.............................................................................................42 第一节

运输系统.....................................................................................32 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系统.................................................43 第三节

供排水系统.................................................................................57 第四节

供电系统.....................................................................................58 第五节

通信照明系统.............................................................................57

第六节 压风系统.......................................................................................68 第五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9 第一节

劳动组织.....................................................................................69 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0 第六章

煤质管理.............................................................................................71 第一节

煤质指标和要求.........................................................................71 第二节

提高煤质措施.............................................................................71 第三节

提高采出率措施.........................................................................73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74 第一节

一般规定.....................................................................................74 第二节

顶板管理.....................................................................................76 第三节

防治水.......................................................................................101 第四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102 第五节

运输管理...................................................................................114 第六节

机电管理...................................................................................119 第七节

电液控制系统操作安全措施...................................................127

第六节

监控中心司机操作安全措施...................................................129 第九节

工作面巡查安全措施...............................................................130 第十节

安全与职业卫生.......................................................................121 第十一节

其它.......................................................................................133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143 第一节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43 第二节

避灾原则及避灾路线...............................................................138 第三节

应急措施...................................................................................139 第九章

安全风险辨识...................................................................................155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 1。

表 表 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盘区名称 四盘区 地面标高/m +1115~+1364 工作面名称 418 井下标高/m +711~+722 走向长度/m 2626 倾向长度/m 300.5 面积(m 2)

790916 地面相对位置 工作面对应的上部地表位于西沟附近,为中-低山林地带。

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关系 工作面位于四盘区的东南。西北部为未采区,东南紧邻 416 采空区,西南至北二二号辅运大巷,东北至 201 工作面采空区,工作面走向方位 69°。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工作面开采深度为 385-608m。地面为中-低山林,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回采对地表影响很小。

附:图 1-1-1

418 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

第二节

工作面开采煤层情况见表 2。

表 表 2

工作面煤 层情况一览表 煤层厚度/m 5.0~6.6 煤层 结构 简单 倾角/(°)0~2平均 5.5平均 0.5 可采指数 1 硬度 2~3 煤种 富油煤 稳定程度 稳定 煤层情况 根据工作面回风巷、胶带巷、辅运巷以及工作面切眼揭露的煤层情况,本工作面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稳定,煤层厚度5.0m至6.6m,平均煤厚5.5m,煤层下部含夹矸 1~2 层,在断层附近煤层无压薄或增厚现象。

煤质情况 A ad /%

V daf /%

Q b,ad /(MJ/kg)

FC ad /%

S t,ad /%

Y/mm

工业牌号34 27.37 83.22 0.52 8.5 RN32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可知该工作面区域 2 号煤层属特低-低灰煤,特低-低硫,低-中磷,特高-高热值,化学反应性较强,低度结渣,低度结污,低-中等软化度的富油煤。

注:A ad-灰分;V daf-挥发分;Q b,ad-发热量;FC ad-固定碳;S t,ad-硫分;Y-胶质层厚度。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418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 3。

表 表 3

煤层顶底板情况一览表 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

顶 粉砂岩 9~14.15 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中夹薄层细粒砂岩,水平层理~微斜层理,层面富含云母片及植物化石碎片,较坚硬,厚度较稳定,9.0m~14.15m,抗压、抗剪强度较高,岩石普氏硬度 f=6~7。

直接顶

细粒砂岩

1.1~6 深灰色~灰黑色细粒砂岩,岩石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分选性、圆度均中等,泥钙质~沙泥质胶结,缓波状层理,含植物化石及大量黄铁矿薄膜,岩层厚度 1.1~6.0 米,厚度不稳定。

直接底

泥岩

0.8~3.9 4 号联络巷至停采线段为灰黑色泥岩,岩石团块状,易风化,易破碎,含植物根化石,具滑面,含少量黄铁矿结核,厚度 1.1~2.4m,4 号联络巷至切眼段由灰黑色粉砂质泥岩渐变为灰黑色炭质泥岩,具滑面,含植物化石,易碎,易风化,厚度 0.8~3.9m,岩石普氏硬度 f=4~5。

附:图 1-3-1

418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

地质构造

一、地质及构造情况 418 工作面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为近水平煤层,倾角 0~2°,平均0.5°,从顺槽揭露的情况看,工作面有小构造,已揭露的断层有 P 4-8、P 4-9、P 4-10、P 4-11、P 4-12、P 4-13,均为正断层,预计对工作面回采产生一定影响。断层构造情况及对回采的影响见表 4。

表 表 4

断层构造情况表 构造名称 走向(m)

倾向(m)

倾角(°)

性质 落差(m)

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P 4-8

239 70~80 正断层 0.4~0.8 较低 P 4-9

183 273 45 正断层 0.8~1.0 较低 P 4-10

180 270 42~50 正断层 1.2~1.5 较低 P 4-11

234 324 60~70 正断层 1.4~2.15 较低 P 4-12

270 360 52 正断层 1.9~2.3 较低 P 4-13

275 5 21 正断层 0.8 较低 二、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巷道揭露冲刷带 2 处,分别位于胶带巷正巷 885m处,回风巷 1584m 处,冲刷带最大深度 1.3m,对回采带来一定影响。

附:图 1-4-1

418 工作面巷道写实图

第五节

水文地质

一、工作面水文情况 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侏罗纪中统延安组(J2y)煤层裂隙水和砂岩裂隙水,含水量较小,间接含水层为直罗组下段弱含水层,418 工作面区域内 2 号煤层距直罗组下段间距在 96 米至 114 米间,根据矿井“三带”发育报告,三带未发育至直罗组下段,因此直罗组下段含水层对 418 工作面正常回采影响较小。根据四盘区其他工作面物探资料,该区域施工的探放水钻孔,单孔出水量均不大,单孔流量均小于 0.5m³/h。

二、其它水源分析

418 工作面揭露的六处小型断裂构造,在掘进过程中均未出现导水,回采过程中,随着顶板冒落,上部岩层松动,工作面上部含水层水可能从断裂处导水,回采至断层段时加强顶板管理及水情观测。

三、工作面的涌水量预测 依据相邻 416 工作面回采期间涌水量及四盘区其他工作面涌水量情况,利用类比法预计该工作面回采时,正常涌水量:3~5m3 /h,最大涌水量:20m3 /h。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见表 5。

表 表 5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 瓦斯 属高瓦斯工作面,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 10~20m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 1~3m³/t,应加强工作面瓦斯抽放和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积聚。

煤尘 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 31.4。

煤的自燃 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自燃倾向性等级Ⅱ类(自燃),自燃发火期 55d。

地温 据普查资料本区未出现地温异常,对回采基本无影响。

地压 大地静力场型。

冲击地压 无冲击地压危险性。

普氏硬度 系数 煤层

夹矸

直接顶

直接底

f=2~3

f=3~5

f=6~7

f=4~5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

418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走向长度 2626m,工作面长度 300.5m,留保护煤柱 300m,可采长度 2326m,煤层平均厚度 5.5m,则: 地质储量=工作面走向长度×工作面倾向长度×煤层平均厚度×容重

=2626m×300.5m×5.5m×1.37t/m 3

=594.6 万 t

可采储量=(工作面走向长度-保护煤柱长度)×工作面倾向长度×

煤层平均厚度×容重×回采率 =(2626m-300m)×300.5m×5.5m×1.37t/m 3 ×95%

=500.3 万 t。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长度/月计划推进度=2326m/165.6m/月

=14.04 个月

第二章

采煤方法 本工作面是四盘区右翼第七个工作面,直接顶有一定厚度,采空区不悬顶,冒落的松散岩石基本上充填采空区。工作面煤质比较松软、破碎。本着安全可靠、高产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工作面选用智能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顶板,采煤机自动记忆割煤,支架自动跟机移架支护,集成泵站自动配比和变频智能控制,监控中心设备分机自动控制。

第一节

巷道布置

一、盘区设计、盘区巷道布置概况 四盘区位于矿井井田西北部,盘区内呈西北~东南向平行布置四条盘区准备巷道,间距均为 40m。由左向右依次为北二一号辅运大巷、北二回风大巷、北二胶带大巷、北二二号辅运大巷。

巷道用途:北二一号辅运大巷、北二二号辅运大巷担负进风、行人及材料运输;北二胶带大巷担负进风及煤炭运输;北二回风大巷担负回风任务。

二、工作面巷道布置

418 工作面西北部为未采区,东北部为 201 工作面采空区,东南紧邻416 采空区,西南至北二二号辅运大巷,工作面走向方位为 69°。

418 胶带巷为工作面主运输巷,靠外侧为实体煤柱,内侧布置带式输送机,418 辅运巷为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与 418 胶带巷相邻,418 辅运巷西北侧为未采区;418 工作面胶带巷与辅运巷间留 35m 煤柱,平均每 500m施工一个联络巷;原 416 辅运巷作为 418 工作面回风巷。

418 工作面巷道几何参数等见表 6。

表 表 6

巷道几何参数、支护形式及用途一览表 巷道名称 进、回风 断面 净宽/m 净高/m 净断面/m² 支护形式 工作面回风巷 回风 矩形 4.6 3.8 16.28 锚网索联合支护 工作面胶带巷 进风 矩形 5.4 3.6 18.2 锚网索联合支护 工作面辅运巷 进风 矩形 4.6 3.8 16.28 锚网索联合支护 切眼

矩形 9.1 3.8 32.93 锚网索联合支护 联络巷 进风 矩形 4.6 3.8 16.28 锚网索联合支护 附:图 2-1-1

418 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

采煤工艺

一、回采方法

选用智能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采煤机双向自动化记忆割煤,刮板运输机、转载机、可伸缩胶带输送机联合运煤,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具体工艺流程为:割煤―装煤―移架支护―推移运输机。

二、采高、循环进度 418 工作面煤层厚度较均匀,煤层平均厚度 5.5m,一次采全高,不留顶底煤,割煤时应根据顶、底板起伏变化情况及时抬刀、落刀,做到不破顶、不破底,保证煤质。工作面循环进度为 900mm。

三、工艺说明及要求 工作面选用MG1000/2550-GWD型电牵引采煤机自动记忆落煤、装煤;ZY12000/28/63D型液压支架(机头端头支架ZYT12000/28/55D;机头过渡架ZYG12000/28/55D;机尾端头支架ZYT12000/28/63D;机尾过渡架ZYG1

2000/28/63D),自动跟机支护顶板。

1、割煤

(1)割煤方式 选用 MG1000/2550-GWD 型电牵引采煤机双向自动记忆割煤,割煤深度(截深)900mm,采煤机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一次采全高,不留顶底煤。

(2)进刀方式 采用端部斜切进刀方式,进刀距离不得小于 50m,机头、机尾双向进刀。

附:图 2-2-1

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

(3)装煤方式 使用煤机滚筒及运输机靠煤壁侧铲煤板,借助支架为运输机提供推力自动装煤。

(4)质量控制标准 割平顶、底板,煤壁平直,且与顶底板垂直。平均采高 5.5m,机头机尾的顶底板必须与巷道顶底板过渡平稳,不得出现明显高低差。

(5)割煤工序(本工作面为右工作面,右工作面即面向工作面运输机机头在右手边的工作面)

回采工艺一个循环共分为 14 道工序,具体如下:

第一工序:煤机右滚筒割顶煤,左滚筒割底煤,由机尾向机头割煤。

第二工序:采煤机左滚筒升至水平,右滚筒下降,由机头向机尾割底煤,直至右滚筒把采煤机机身的底煤割完。

第三工序:煤机向机头方向牵引,清理浮煤。

第四工序:采煤机左滚筒升起割顶煤,右滚筒割底煤,向机尾方向斜

切进刀。

第五工序:采煤机右滚筒升起割顶煤,左滚筒降下割底煤,向机头方向割三角煤。

第六工序:煤机左滚筒升至水平,右滚筒降下向机尾割底煤。

第七工序:煤机向机头方向清理浮煤。

第八工序:煤机向机尾方向正常割煤。

第九至第十四工序与第二至第七工序相对称。

(6)安全注意事项 割煤时前滚筒前方 4 架和后滚筒后方 20 架范围内除巡查人员外,严禁其他进入作业、行走或逗留。

2、移架:采用智能化电液控制,对工作面顶板进行自动跟机移架支护,人员跟架干预。

(1)移架方式和方法 移架在煤机中部进行,局部破碎时,拉超前架及时支护,移架步距900mm。

移架顺序:收二级护帮板―收一级护帮板―收侧护板―降柱―升起架―拉架―降起架―升柱―伸侧护板―伸一级护帮板―伸二级护帮板。

(2)支架的移设质量标准 ①初撑力不低于泵站出口压力的 80%(25.2MPa)。

②支架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mm,跟机移架时工作面安排专人(巡查工)找直。

③支架中心距为 1750mm,其偏差不得超过±100mm。

④支架要垂直于顶底板,做到迎山有力,顶梁上无浮矸浮煤,与顶板接触严密,严禁空顶。

⑤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小于 7°。

⑥移架要及时,端面距控制在 700mm。

⑦相邻支架间不得有明显错茬,错茬不得超过侧护板高的 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 200mm。

⑧遇到顶板破碎时,移架采用带压擦顶移架,移架时让立柱仍保持一定的工作阻力,使顶梁贴着顶板前移,减轻移架时顶板岩层的活动,减少顶板破坏。因顶板破碎,移架工作跟机不及时,应停采煤机,待移架跟上

后再割煤。

(3)注意事项 支架自动跟机作业,如有丢架或支架拒动时,由监控中心支架操控员或巡查工及时补架。

3、推移运输机

(1)推移运输机在煤机后滚筒过后 12 架外进行,自动跟机推溜,运输机停止运转时,禁止推移(机头、机尾除外)。

(2)推移后的运输机机头、机尾必须平缓且直,移过的运输机必须成直线,其偏差不超过±100mm。自动化移架时工作面安排专人(巡查工)找直。

(3)运输机在推移过程中,必须单向顺序推移或中部向两头顺序推移。

4、胶带输送机机尾移动方式 本工作面选用 DSJ160/3500/2×560+1×560 型胶带输送机,使用DY1600 型自移式机尾,当采煤机割 3 刀煤后,移动胶带输送机机尾 1 次。

5、回采率:加强工作面的管理,原煤的回采率必须达到 95%以上。

六、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工作面倾向长度为 300.5m,每日按 8 个循环组织生产,采煤机双向割煤,循环进尺 0.9m,平均采高 5.5m,则:

日产量=L×S×H×R×C×8

=300.5×0.9×5.5×1.37×95%×8=15487.6t

月产量=15769.1×23=35.62 万 t

式中

L—工作面长度,m;

S—正规循环推进步距,m;

H—平均采高,m;

R—煤的密度,t/m 3 ;

C—工作面采出率,%。

附:图 2-2-2

418 工作面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第三节

设备配置

一、液压支架 选用双柱掩护式支架,共 175 台,其中 ZY12000/28/63D 型中部液压支架 163 台,ZYT12000/28/55D 型机头端头支架 4 台,ZYG12000/28/55D机头过渡架 2 台,ZYT12000/28/63D 机尾端头支架 4 台,ZYG12000/28/63D 机尾过渡架 2 台。

中部液压支架参数见表 7:

表 表 7 液压支架技术参数表

序号 项目 参数 1 型号 ZY12000/28/63D 2 架型 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 3 支架结构高度(mm)

2800~6300 4 支架宽度(含侧护板掩梁,mm)

1650~1850 5 支架中心距(mm)1750 6 重量(t)43±0.2

移架步距(mm)

900 8 推移千斤顶行程(mm)

960 9 掩护梁与水平面夹角(°)

7.1~55.2 10 底座宽度(mm)

1630 工作阻力(P=47.7MPa)(KN)

1200 12 初撑力(P=31.5MPa)(KN)

7916 13 支护强度(f=0.2)(MPa)

1.2~1.3 14 操作方式 电液控隔架操作、本架操作 二、采煤机

采煤机选用 MG1000/2550-GWD 型双滚筒电牵引采煤机。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8:

表 表 8 采煤机技术参数表 序号 项目 参数 1 型号 MG1000/2550-GWD 2 采高范围(mm)

3800~6400 3 截深(mm)

900 4 供电电压(V)

3300 5 滚筒直径(mm)3000

过煤高度(mm)1440 7

装机功率(KW)

2550 8 截割电机功率(KW)

2×1000 9 牵引电机功率(KW)

2×150 10 操纵方式 中部手动、两端电控、无线遥控 三、煤炭运输设备(一)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选用 SGZ1250/3×855 型中双链刮板输送机,配套调速偶合器。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9:

表 表 9

刮板运输机技术参数表 序号 项目 参数 1 型号 SGZ1250/3×855 2 铺设长度(m)

308.04 3 电机功率(KW)

3×855 4 刮板链速(m/s)

1.35 5 运输能力(t/h)

3000 6 中间槽结构 整体铸焊封底 7 紧链方式 液压紧链(二)转载机

选用 SZZ1350/525 型桥式转载机一部。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10:

表 表 10

转载机技术参数表 序号 项目 参数 1 转载机型号 SZZ1350/525 2 转载机长度(m)

38.9 3 输送能力(t/h)

4000 4 电机功率(KW)

525(三)破碎机

运输巷选用 PLM-4500 型轮式破碎机一部。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11:

表 表 11

破碎机技术参数表 序号 项目 参数 1 破碎机型号 PLM-4500 2 电机功率(KW)

375 破碎能力(t/h)

4500 4 破碎粒度(mm)

300 5 锤头冲击速度(m/s)

22.8 (四)带式输送机

1、胶带巷选用 DSJ160/3500/2×560+1×560 型带式输送机一部。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12:

表 表 12

带式输送机技术参数表 序号 项目 参数 1 带式输送机型号 DSJ160/3500/2×560+1×560电机功率(KW)

2×560+1×560电机电压(KV)4 运输能力(t/h)

3500 5 带宽(m)

1.6 6 带速(m/s)7 储带长度(m)

160 8 铺设长度(m)

2636 液压卷带装置

型号 JY1600/15 9 压带机构夹持力(KN)

10 成卷最大直径(mm)

1500 11 成卷最大质量(kg)

3000 12 电机功率(KW)13 额定压力(MPa)

液压自控张紧装置 14 型号 ZYJ-500/30D 15 最大张紧力(KN)

500 16 最大张紧行程(m)17 绞车容绳量(m)

180 18 电机功率(KW)19 额定压力(MPa)自移机尾

型号 DY1600 20 自移最大推力(KN)

633 21 拉移行程(mm)

3100

四、超前支护装置(一)进风超前 进风超前选用 ZQL2×5000/21/40 巷道超前支护装置两组。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13:

表 表 13

进风巷道超前支护装置技术参数表 序号 项目 参数 1 设备型号 ZQL2×5000/21/40 2 支撑高度(m)

2.7~4 3 宽度(m)

4.66 4 初撑力(MPa)

31.5 5 工作阻力(MPa)

6 支护强度(MPa)

0.15 底板比压(MPa)

2.52 8 移架步距(m)

0.9 9 操作方式 遥控、电液控(二)回风超前 回风超前选用 ZQL2×5000/21/40 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三组。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14:

表 表 14

回风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技术参数表 序号 项目 参数 1 设备型号 ZQL2×5000/21/40 2 形式 四连杆支撑掩护式 3 支撑高度(m)

2.1~4 4 宽度(m)

0.8(底座)初撑力(MPa)

31.5 6 工作阻力(KN)

2×5000 7 支护强度(MPa)

0.27 8 移架步距(m)

0.9 9 操作方式 遥控、电液控 五、418 工作面设备布置 附:图 2-3-1

418 工作面设备布置平面图

六、智能化控制系统 工作面选用 SAM 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工作面综采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控制系统主要设备配备见表 15:

表 表 15

418 工作面智能化控制系统主要设备配备表

序号 名

称 型

号 数量 备注 1 工作面监控中心 TMDJKZX 1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监控主机 TMDFBZ(ZDYZ-127Z/NUC)2矿用本安型显示器 TMDXSQ(XH12)[XH12] 6矿用本安型云台摄像仪 TMDSXY(KBA12(A))33矿用本安型云台摄像仪 TMDSXY(KBA12(A))66矿用本质安全型综采综合接入 TMDJRQ(KJJ18(B))[KJJ18(B)] 35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稳压电 TMDFBD(KDW127/12/JRQ)

35液压支架电液控制装置控制器 TMDPMC(ZDYZ-Z/K2.0)[ZDYZ-Z] 175电磁阀驱动器 TMDSRSC(ZDYZ26-Q/14)175矿用本安型红外线发送器 TMDHWT(GUH5-F)[GUH5-F] 1矿用本安型红外线接收器 TMDHWT(GUH5-S/D)C [GUH5-S] 175

七、工作面机械设备配备 (一)418 工作面机电设备配备情况详见表 15。

表 表 15

418 工作面机电设备配备表 序号 名

称 型

号 数量 备

注 1 电牵引采煤机 MG1000/2550-GWD 型 1 台机头端头支架 ZYT12000/28/55D 4 台机头过渡支架 ZYG12000/28/55D 2 台机尾端头支架 ZYT12000/28/63D 4 台机尾过渡支架 ZYG12000/28/63D 2 台中部液压支架 ZY12000/28/63D 163 台刮板运输机 SGZ-1250/3×855型 1 部 308.04m 8 进风超前支护装置 ZQL2×5000/21/40 型 2 组 29.5m 9 回风超前支护液压支架 ZQL2×5000/21/40 型 3 组 49.7m 10 桥式转载机 SZZ-1350/525 型 1 台 38.9m 11 胶带运输机 DSJ160/3500/2×560+1×560 1 部轮式破碎机 PLM-4500 型 1 台乳化泵 BRW630/37.5 4 台 回液箱、混合箱各一台 14 喷雾泵 BPW-500/10 4 台 TMXQ 清水箱 3 台 15 高压过滤站 TMGLZ(2500/37.5/25)D 1 台回柱绞车 JDHB-30/3.5 2 台移动变电站 KBSGZY 2-T-315/10 2 台移动变电站 KBSGZY 2-T-3150/10 2 台移动变电站 KBSGZY 2-T-630/10 1 台移动变电站 KBSGZY 2-T-1000/10 1 台真空隔爆起动器 QBZ-80ND/660 6 台隔爆磁力起动器 QJZ-80/660 4 台泵站主控系统 TMBZZK 1 台矿用交流变频器 BPJ-315/1140 1 台胶带自移机尾 DY1600 1 台组合开关 QJZ1-1600/3300-6-450 1 台防爆馈电开关 KBZ-400/1140 4 台组合开关 QJZ1-1600/3300-8-450 1 台信号照明综合保护装置 XZB-10 1 台组合开关 QJZ1-2400/1140-12-400 1 台

潜水泵 37KW 1 台

18.5KW 2 台

7.5KW 2 台

第三章

顶板控制 第一节

支护设计及验算 一、支护设备选择

根据工作面顶底板岩性及煤层厚度、采高等条件,并且参照 408、410、412、414、416 工作面的经验,选用双柱掩护式支架及其相配套的端头、过渡支架共 175 台。支架最大工作阻力为 12000KN,初撑力为 7916KN。

同煤层矿压观测选择或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见表 17。

表 表 17

同煤层矿压观测选择或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同煤层实测 本面选取或预计 1

顶底板条件

直接顶厚度

m

1.2~2.9 1.7 直接底厚度

m

0.9-4.7

3.2 2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m

10~14 12 3

初次来压

来压步距

m

35~40 35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MPa

0.61 0.61 最大平均顶板移近量

mm

120 4

周期来压

来压步距

m

20~25 20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MPa

0.47 0.47 最大平均顶板移近量

mm

100 来压显现强度

不明显

不明显

平时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MPa

0.42 0.42 最大平均顶板移近量

mm

80 6

直接顶悬顶情况

m

随采随垮 随采随垮 7

顶板容许比压

MPa

35 8

直接顶类型

基本稳定

基本稳定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m

80-150

150

二、液压支架支护强度验算

顶板载荷的计算(估算法):

Q=9.81×K×h×ρ=9.81×7×5.5×2.7=1019.7KN/m 2,式中

Q—支护强度,KN/m 2 ;

k—顶板岩石厚度因数,中厚煤层 k=6~8;

H—平均采高,5.5m;

ρ—顶板岩石密度,2.7t/m 3。

F Z =Q×A/η=1019.7×1.75×4.62/0.8=10305.3KN<12000KN

式中

F Z —支架的工作阻力,KN;

Q—支护强度,KN/m 2 ;

A—支架的支护面积,m 2 ;

η—支架的支撑效率,取 80%。

该支架支护强度能够满足支护要求。

三、工作面控顶距

最大控顶距:L max

=L 1 +L 2 +S

=4625+700+900

=6225mm

最小控顶距:L min

=L 1 +L 2

=4625+700

=5325mm

式中

L 1 —顶梁长度;

L 2 —端面距;

S—截深。

四、乳化泵站 (一)泵站选型和数量

乳化液泵选用 BRW630/31.5 型4台,装备四泵两箱;喷雾泵 BPW500/10型 4 台,装备四泵三箱。乳化液供液选用φ63mm 高压胶管,回液管路选用φ675mm 高压胶管,三进三回。泵站各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乳化泵技术参数:

型号:BRW500/31.5;

额定流量:630L/min;

公称压力:31.5MPa;

电机功率:400KW。

2、喷雾泵技术参数:

型号:BPW500/10;

公称流量:500L/min;

公称压力:10MPa; 电机功率:110KW。

(二)泵站位置

乳化液泵站位于进风巷设备列车上,随设备列车一起拉移。

(三)泵站使用规定

1、乳化液泵站压力不低于 31.5MPa,供支架喷雾和采煤机外喷雾的清水泵压力不低于 4MPa,采煤机内喷雾的清水泵压力不低于 2MPa。

2、乳化液无析油、析皂、沉淀、变色、变味等现象,每班用折射仪检查 2 次乳液配比浓度是否符合规定(3%~5%)。

3、高压过滤站的进、出口压力差小于 1MPa。

4、要尽量采用同一牌号,同一厂家生产的乳化油配制乳化液,并用折

光仪检查浓度,不合规定要进行调配,要定期化验水质,其 PH 值、氯酸、硫酸根和机械杂质不得超过规定。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

一、工作面回采时的控顶方式 (一)管理办法

1、本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本工作面安装 175 台液压支架,对工作面进行全支护管理。

(二)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采用追机及时移架支护,即采煤机割机身中部及时移架,移架步距0.9m。

(三)移架顺序(智能化控制)

1、采煤机正常割煤时,采煤机机身中部顺序移架。

2、在采煤机割煤时,超前采煤机前滚筒 2 架将护帮板收回。

3、采煤机割煤并移架后,滞后采煤机后滚筒 3 架打出护帮板,保证护帮板紧贴煤壁。

(四)管理要求及标准 1、液压支架初撑力不应低于额定值的 80%(25.2MPa)。

2、工作面支架的中心距误差不超过 100mm,侧护板正常使用,架间间隙不超过 200mm。

3、液压支架接顶严实,相邻支架顶梁平整,不应有明显错茬,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 2/3,支架不挤不咬。

4、工作面液压支架端面距保持在 700±20mm,工作面“三直两平”,液压支架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超过±50mm。

5、工作面伞檐长度大于 1m 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 200mm;伞檐长度在 1m 及以下时,最突出部分不超过 250mm。

6、工作面采空区局部悬顶或冒落不充分(落山角面积大于 10 ㎡)时应采取措施,超过时应进行强制放顶,特殊情况下不能强制放顶时,应有加强支护的可靠措施和矿压监测手段。

7、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不大于 80mm/m,支架钻底小于 80mm,工作面顶板不应出现台阶下沉。

8、保证支架工况,支架接顶严实。

9、加强支架、泵站和液压管路的维修,及时处理液压系统中的窜漏问题、更换受损部件。

10、采煤机过后要及时跟机移架、打出护帮板。

11、当液压系统压力不足,影响移架时,要及时停止割煤和移架,等查明原因且处理正常后方可继续割煤。

1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及围岩观测”、“先支后回”制度,严禁空顶作业,严防片帮伤人。

13、支架最大支撑高度应小于支架设计最大高度 100mm,支架最小支撑高度应大于支架设计最小支撑高度 200mm。

二、特殊时期顶板控制 (一)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控制

1、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前必须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2、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加强来压的预测预报工作。

3、工作面支架以及进回风巷超前支架必须达到初撑力,切顶单体迎山有力,挡矸有效。

4、严格控制采高,适当缩小端面距,支架接顶严实。

5、在顶板离层的情况下,应采用带压、擦顶移架方式。

6、来压时加强工作面支架维护,严防“跑冒滴漏”。

7、检修班加强检修,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8、来压时要适当加快推进速度。

9、工作面停采时要编制停采措施,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

10、工作面遇到顶底板松软、过断层、过冒顶区,以及托伪顶、托夹矸、留底煤开采时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二)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

1、如果工作面顶板破碎、切顶掉矸、煤壁片帮达到 900mm 以上,为防止顶板冒落、控制煤壁片帮,在满足采高要求的情况下,应及时超前采煤机移架支护顶板,打好护帮板及时支护煤壁。

2、移架应采用超前拉架方式。

3、支架必须达到初撑力,预防冒顶。

4、过构造带前另行编制专项措施。

(三)应力集中区的顶板管理

1、工作面顶板管理:带压擦顶移架,支架接顶严实、达到初撑力。

2、端头顶板管理:保证端头支架接顶严实,端头支架接顶不实处在顶梁上背坑木。

第三节

进风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管理

一、进风巷、回风巷超前顶板管理 (一)超前支护方式及距离

1、进风超前支护:采用 2 组框架交错式 ZQL2×5000/21/40 型巷道超前支护装置支护顶板,支护长度 28.77m,移架步距 0.9m。

2、回风巷超前支护:采用 3 组 ZQL2×5000/21/40 型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支护长度 49.33m,移架步距 0.9m。

3、回采期间,根据顶板及两帮压力显现情况,使用单体及时加强支护。

4、超前外的巷道出现顶板下沉量较大、开裂、离层、锚杆托盘崩坏、锚杆撸丝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补打锚杆、锚索、戴帽点柱等加强支护,同时设置警示牌,防止人员靠近,严防锚杆、锚索崩出伤及人员。

附:图 3-3-1

418 工作面支护示意图(二)

支护标准及要求

1、超前支架采用遥控的方式进行操作,原则上不得使用手动操作,当遥控无法正常工作时可采用手动操作的方式进行操作。

2、采煤机割煤至距刮板运输机机头、机尾 5m 前,须先将超前支架移到位,严禁提前、超步距移架。

3、严禁多组超前支架同时操作前移。

4、超前支护支架初撑力不应低于 25.2MPa。

5、超前最大支撑高度应小于支架设计最大高度的 100mm,最小支撑

高度应大于支架设计最小高度的 200mm,立柱活柱行程确保支架不被“压架”。

6、支架组拉移到位后,及时使用千斤顶或用单体液压支柱调整支架状态,确保支架顶梁平直,接顶严实,支架支撑有力,垂直顶底板支护。

7、由于支架顶梁较长,遇顶板不平整,接顶不实时必须使用道木、道木头、木托盘背顶,保证接顶严实。

8、遇超前顶板破碎,两帮有切顶、掉矸现象时,适当降低支架压力,防止支架反复支撑顶板造成漏顶,同时使用单体戴帽点柱在支架顶梁缝隙中进行补强支护。

9、端头支架移设到位后,必须打出端头架护帮板及护壁板支护顶帮,以防空顶距过大。

10、根据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情况,调整工作面伪斜,防止影响超前支架支护。

11、支架立柱必须成线,垂直支设,偏差不大于 100mm;顶梁最大错差不得超过 300mm。进风超前第一组支架前柱沿巷道方向滞后转载机驱动电机 200mm,第二组支架后柱沿巷道方向超前运输机一驱电机 200mm。

12、若巷道不平,必须提前将巷道底板顺平,保证立柱不出现悬空,顶梁使用道木背平,保证接顶严实。

13、支架移动时须提前将立柱前移路线的煤清理干净,确保立柱支撑在实底上,保证支架支撑有力、不歪斜。

14、支架在前移时,操作及辅助人员要关注支架的行走路线,尽可能保证支架沿直线前移,并且不破坏顶帮锚杆、锚索支护。

15、支架所用的立柱、千斤顶,均严禁在井下拆检,可整体更换,更换前尽可能将缸体缩到最短,接头处要做好防尘措施。

16、备用的各种液压软管、阀组、液压缸,管接头等必须用堵头堵塞,更换时用浓缩液清洗干净。

17、更换胶管、阀组和液压件时,必须在“无压”状态下进行,且严禁将高压出口对向人员。

18、严禁用金属件、工具等物碰撞液压及电器元件,尤其要注意防止碰伤立柱、千斤顶活塞杆的镀层。

19、在操作超前支架时要遵守少降快移的原则,降架高度在 50~200mm之间,最大不得超过 200mm。

20、超前支护范围内严禁堆放闲置设备及杂物。

二、端头顶板管理

(一)端头顶板支护方式

418 工作面进风端头采用四台 ZYT12000/28/55D 型端头液压支架支撑顶板,回风端头采用四台 ZYT12000/28/63D 型端头液压支架支撑顶板,其滞后工作面支架一个循环。机尾最后一架外侧距煤柱 1.7m,机头第一架外侧距煤柱帮 1.4m,支架侧护板与煤帮之间打密集切顶柱维护顶板。同时在切顶柱和超前支架间的控顶范围内,采用液压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撑顶板。

(二)支护标准及要求

1、两端头的 8 台端头支架接顶严实,初撑力达到 25.2MPa 以上。

2、两端头处的端头支架顶梁支设平稳,出现歪、咬架及时调整。

3、拉端头架应坚持少降快移,减少空顶时间。

4、因机头、机尾端头顶板压力大,检修维护端头支架要认真仔细,支架侧护板与煤帮之间必须打密集切顶柱维护顶板。

5、端头支架底座严禁下扎,以防压住推移杆使转载机和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机头推移困难,损坏设备,出现底座下扎时应垫道木进行调整。

6、密集切顶支柱采用切顶柱、挡矸柱、戗柱交替支设方式,柱距不大于 400mm,排距 500mm,每排切顶柱上方必须架设木料,穿好柱鞋,挂好防倒绳,确保挡矸严实。

7、切顶柱必须和工作面支架的切顶线平齐,两端头切顶支柱、挡矸柱垂直顶底板;戗柱迎山有力,与顶板呈 3°~7°夹角。

8、切顶柱距端头支架、副帮空顶距离不得超过 800mm,切顶柱必须“穿鞋戴帽”,挂牢防倒绳。

9、两端头人行通道根据通道宽度合理支设贴帮单体护顶护帮,贴帮单体间距 0.8m,排距 1.2m,外侧距端头支架、副帮空顶距离不得超过 800mm,单体上挂铰接顶梁,并“穿鞋戴帽”,挂牢防倒绳。

10、单体支柱初撑力不得低于 90KN。

三、工作面安全出口管理

两超前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高度不低于 1.8m,宽度不小于 0.8m,不足时要及时扩帮落底。

四、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

1、工作面必须存放备用支护材料,材料放置在超前 200m 范围内,不符合使用条件的备用支护材料必须及时更换,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情况详见表 18。

表 表 18

支护材料使用数量和备用数量表 名称 3.8m 单体(进/回)

1.2m 铰接顶梁(进/回)

道木、半圆木、柱鞋(进/回)

数量 28/24 根 3/24 根 道木

28/24 根 半圆木

28/24 根 柱鞋

28/24 根 备用存放 4/4 根 1/4 根 道木

12/10 根 半圆木

12/10 根 柱鞋

12/10 根

2.管理办法

(1)工作面严禁使用损坏的半圆木、铰接顶梁、液压单体等支护材料。

(2)液压单体在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 8 个月后,必须升井进行检修。

第四节

矿压观测

一、矿压观测内容

1、工作面支架载荷的观测。

2、顶板活动规律的观测。

3、巷道变形的观测。

4、工作面支护质量的监测。

418 工作面的矿压监测内容主要有:支架工作阻力监测、两巷超前支护范围内超前支架的工作阻力监测、两顺槽顶板离层监测以及顶板压力监测。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定期分析,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回采期间严格按照《综采二队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对工作面矿压进行记录、分析。

二、矿压观测方法及工具 (一)测点布置

1、工作面支架阻力监测使用每台支架安装的机械压力表和自带压力传感器及配套监控设施进行支架压力监测,每次随机抽查 10 架进行记录。

2、在胶带巷、回风巷、辅运巷每 100m 安设一个 GUW300W 型顶板位移传感器,每 100m 安设一个 GMY400W 型锚杆应力传感器,顶板位移传感器与锚杆应力传感器交错布置。

篇8:高档普采工作面顶板管理要点分析

1 完善顶板管理工作

顶板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针对不同岩性的顶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会有着不同的方式,需要根据顶板的具体情况对顶板的管理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完善。

(1)矿井中北部受边界断面的影响较大,存在工作面切眼内移的情况。依据这一状况,必须确保探眼布置的合理性,对下分层煤厚的探测必须要准确。掘进期间需要严格按照标定的中线进行施工,避免在具体施工中导致巷道发生压网情况,努力减少盲目性地铺网。落实该施工措施后,一方面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除此之外,也为下分层顶板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工作面和两巷的管理工作要加强,为采煤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两巷铺网的操作必须要及时,严把联网质量,需要与工作面顶网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工作面推采过程中,为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将棚脚、棚梁都撤回干净。此外,工作面正常生产期间,严禁向巷帮充填破碎矸石。如果在两巷已经形成压网的情况下进行回采时,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剪断压网,将工作面两端的悬顶清除干净,处理干净工作面的浮煤。如果出现漏网等情况,为避免其对工作面正常回采造成影响,需要及时补网,并禁止在工作内出现大块岩石和杂物。

(3)加强回采工作面特殊地点的顶板管理工作。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切实做好两巷超前的管理维护工作。两巷超前支护距离不得低于60米,超前支护采用双排单体配合铰接顶梁支护顶板,严把单体支柱初撑力,铰接顶梁上方用木料结实顶板,超前支护两排单体支柱拴好连锁防倒绳及单钩防倒绳。三班严格坚持二次注液制度,发现泄液支柱及时更换,确保初撑力不低于90k N。

(4)工作面生产过程中采用割煤两刀然后回柱放顶的采煤工艺。如果网下开采过程中出现破网情况,必须及时做好补网工作,杜绝单纯为赶时间而在没有补网的情况下就继续生产。假顶再生不充分区域切顶线处必须打好创柱,对假顶生成不完好区域进行适当加强。厚煤层分层开采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采空区灌浆工作。分层开采过程中选用金属网造假顶,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破网情况时,不仅需要及时做好相应的补网工作,而且需要在工作面底板铺设宽度适宜的方木,以便正常支设单体支柱,确保单体支柱初撑力。

2 顶板管理的方法及作用效果

以上顶板管理方法在本矿井已经使用了5年的时间,通过5年的实践与摸索,发现该顶板管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顶板管理的效果更好。采用该顶板管理方法的5年时间里,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未发生过较大以上的顶板事故,确保了采煤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了采煤工效。

(2)该类顶板管理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操作起来较为容易,便于工人掌握,也便于进行生产管理。

(3)采用该顶板管理方法以来,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较短内完成破、装、运、支、处等多道工序,切实加快了工作面推采进度。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机采工作面传统的顶板管理方式采用的都是金属交接顶梁配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的方式,这样就对工作面的工作制度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更多采用的都为“两采一准”形式,也就是每天安排三个班,两个生产班的主要工作为割煤、支柱、回柱放顶,另一个检修班主要对工作面设备进行维修,确保设备完好正常,能够满足生产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每三个班中有两个班能够实现出煤工作,给工作面实现更大产能带来限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用此种顶板管理方式后,工作面在三个小班内都能够出煤。同时,开采过程中所使用的长度为2.4m的Π型钢梁在采煤机割煤后,向煤壁前移1.2m的距离即可对顶板进行及时维护,与使用的铰接顶梁的工作面相比支护速度更快,从而使高档普采效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使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需要重点说明的两项内容是:(1)该类型的顶板管理方式使回采工作面落煤和回柱放顶两道工序都在同一班中进行;(2)具体操作过程中,工作面使用了长度为2.4m的Π型钢梁支护顶板,随着采煤机进刀、刮板运输机的推移,每对两根Π型钢梁交替迈步前移。钢梁交替前移过程中,相同位置的顶板将会受到反复的支撑作用。

依据矿压理论分析,回采工作面落煤和回柱放顶两道工序的进行,会使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明显。两道工序平行作业过程中,顶底板移近量相互叠加之后,容易导致顶板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使两道程序合理错开。此外,由于工作面顶板是一个层状的连续整体,如果对其进行反复支撑、卸载操作,顶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都将遭受到破坏,导致顶板出现离层现象,最终将会导致回采工作面顶板发生推垮、压垮型冒落事故。

该煤矿回采工作面在应用此种顶管理方式后,在开采的5年内,并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顶板事故。针对这一成功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主要经验如下:

(1)落煤与回料放顶两道工序都在同一班内完成,并没有发生顶板事故,这主要是因为顶板所承受的压力相对来说较小,周期来压并不明显,支柱工作性能较好,整个工作面的单体支柱承载均匀,可以对工作面顶板进行有效控制。

(2)此种支护方式对顶板能够起到反复支撑作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推垮型、压垮型冒顶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工作面煤层的平均倾斜角度保持在0°~8°之间,顶板沿着倾斜方向的作用力相对较小。

(2)工作面采用2.4米长Π型钢梁成对成架维护顶板,钢梁对与对之间的中心距为800mm,每对两根钢梁之间的距离为200mm,误差不得超过±200mm。采煤机进刀完成、推移运输机后,须前移钢梁维护顶板。在操作过程中,虽然这种顶板维护方式导致前移的钢梁须在短时间内卸载,但是顶板由其相邻钢梁支撑,不会出现大面积空顶现象,因此不会发生顶板离层、掉顶以及冒顶现象。

(3)顶板来压较小,支柱并不会受到顶板压力的冲击。

(4)支柱工作性能较好,支护承载均匀,整体维护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 结束语

顶板管理始终都是高档普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必须探讨且须重点关注的一个话题,对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有重要影响。在目前全国煤炭经营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大部分煤矿的资金比较紧张,因此无法大规模发展综采工作面。为了提高采煤机械化水平,使机电设备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一步提高采煤生产效率,采用高档普采采煤工艺,结合各自煤矿实际做好机电设备选型,抓好顶板管理工作,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借鉴的做法。

摘要:顶板管理是高档普采工作面管理的重点内容,顶板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工作面能否正常实现安全生产。本文结合某矿高档普采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针对性地分析。

关键词:高档普采,顶板管理,工作面

参考文献

[1]宋兴劲,李彪.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档普采工作面的顶板管理[J].煤炭技术,2011,06:95-96.

上一篇:五角抒情散文下一篇:小班五大领域教育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