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2024-05-21

居民健康问题社会调查报告(共11篇)

篇1:居民健康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暑假期间,我在网上看了大量关于农村已婚妈妈的健康状况情况,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村已婚妇女的健康存在很大问题。我决定利用暑假期间对农村已婚妇女的健康状况做一个简单的调查。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全县农村妇女身体健康状况,我去县计生局做了简单的了解。为了进一步促进广大农村妇女提高卫生保健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县妇联配合县妇幼保健院、县计生服务站抽组专业技术人员,先后深入全县14个乡镇对6688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常见病诊治、妇科常规检查、宫颈病理刮片等妇科疾病检查。

一、基本情况 1、2007年8月至11月底历时4个月,对全县9个乡镇82个村3082名农村妇女进行了系统的妇科病体检,检查出各种异常或患有疾病的妇女2348例,患病率高达76.3%。其中宫颈炎病人922例、阴道炎及外阴阴道炎病人919例,宫颈息肉病人75例、附件炎病人333例、子宫肌瘤病人67例、阴道膨出病人63例、子宫切除术后病人77例、盆腔炎病人51例、子宫脱垂病人23例、陈旧性会阴裂伤病人9例、其他妇科病30例。阴道宫颈刮片病理检验结果:实查3082人,巴氏Ⅰ级29例,巴氏Ⅱ级2644例,巴氏Ⅱ级追360例,巴氏Ⅲ级39例,宫颈癌10例。巴氏Ⅱ级追和巴氏Ⅲ级之间的399例病人都是需要定期复查和积极治疗的重点对象。2、2008年,县计生服务站抽组专业人员深入全县14个乡镇为3606名农村育龄妇女免费检查,妇科检查3606人,B超检查3606人,乳腺检查377人,宫颈刮片检查771人,共查出患病人数2524人,占妇查人数的70%,其中:阴道炎及外阴阴道炎病人1766例、宫颈炎病人378例、其他妇科病1793例、疑似宫颈癌症病变15例(以上数据含交叉项)。

3、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在我县实施后,截止2010年年底,我县共筛查适龄妇女18017例,在宫颈脱落细胞镜检的基础上落实阴道镜检查1538例,病理组织学检查314例,确诊宫颈癌6例(浸润癌);报告原位癌22例;CIN321例;CIN242例;CIN172例。

二、存在问题

1、全县农村育龄妇女中患病人数较多,患病率高达76.3%。

2、患病类型复杂多样,异常检出率相当高。

3、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给个人、家庭、社会各方面带来各种消极影响,给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妇女地位的提高带来了严峻挑战。

三、原因分析

1、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对农村妇女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随着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男劳力外出务工,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妇女肩上,她们既要抓好农业生产,又要照顾好老人孩子,长期操劳是她们易患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畜禽粪便、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是农村妇女患病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畜禽粪便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给农村妇女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

2、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保健知识了解少,60%的妇女不知道妇女健康检查是什么,有的农村妇女即使知道保健知识的重要,但对健康检查总采取有意躲避,怕难为情;有的农村妇女对每年一次的健康检查总认为必要性不大;有的农村妇女对良好的卫生习惯总感到麻烦。5%的农村妇女身患疾病后,不去求医问药,反而为封建迷信、邪教等不良思想所蒙蔽,被法轮功、门徒会等非法组织所利用,认为不吃药也可以治病,延误了病情,残害了身体,毁坏了家庭,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特别是40岁以上的妇女情况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了妇科疾病的发生。

3、农村妇女的经济状况较差。在我县,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仍然很低,收入渠道不宽,加之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提高,供养老人和孩子上学花费较大,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在检查治疗费用方面,一般的小病少则就需上百元,多则高达上千元,多数家庭难以承受高额的检查治疗费用。所以,一些农村妇女在得病时,顾虑较多,一是不主动进行检查,或者发现病情后,不及时治疗,除非已不能参加体力劳动、影响到生产生活后才去诊治;二是缺乏正规治疗。患病妇女要么自行购药,以缓解症状;要么不遵医嘱,只要症状减轻,便放弃治疗。调查显示,70%以上的农村已婚妇女患有程度不同的妇科病,患病妇女中去医院做检查的只有30%,70%以上的妇女因为医疗费用太高选择自己买药或放弃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和治疗时间的延长,因病返贫现象屡见不鲜。因为贫困看不起病,因为得病更加贫困,看病的经济支出增加必然导致生产生活支出的压缩,生活质量也因此大为降低。

4、农村医疗条件和诊疗水平有限。目前,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诊疗水平有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但医务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农村医务人员短缺还导致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预防、保健业务开展不够;乡村私人诊所非法行医、假劣药品充斥市场、过期药品、无标签无标价的状况,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医药市场秩序,制约了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

5、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基层三级保健网络建设还不健全,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不够严格,产前检查、产后访视等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工作未能全覆盖,导致个别孕产妇死亡。在宣传形式上,没有根据群众不同的文化、年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宣传服务。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妇女的思想认识。加强妇女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妇女掌握妇女病的特点、症状、危害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平常预防、患了不慌、及时诊疗;消除多数妇女认为病是“常见病,无大碍”和得大病就“见不得人”的错误认识,认真对待病情,做到自己不随便用药,不有病乱投医,以免耽误治疗的时机;重点宣传私下接生、非法接生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教训,让群众了解住院分娩的安全,分娩时主动地选择正规医院。

2、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采取医疗技术、资金及人才培训等形式进行对口帮扶,成立农村妇女卫生保健服务队,建立农村妇女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农村妇女动态的健康状况,为广大育龄妇女开展好产前、产中、产后及术后回访的生殖保健服务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领导,靠实责任,财政部门要在经费上优先考虑;县、乡计生技术服务部门及妇幼保健院,要依托本部门的技术资源优势,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村,把服务网点辐射到村,把服务人员“下放”到村,逐步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妇女病普查;卫生部门要加强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

3、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提高一线防控能力。对村级和社区从医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要实行“准入制度”,加强对基层从医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妇女常见疾病的处治和诊疗方法,建立健全对计生和医务人员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全面促进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使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向专业型、多能型服务队伍转变。村级和社区医务室、计生服务室要配备常用的生殖系统病症诊疗设备,逐步实现育龄妇女“小病”不出村。

4、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关爱流动女性。针对我县流出女性较多的情况,建立流动人口女性生殖健康户籍地与现居住地的协调机制,对在生殖健康服务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和解决。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为流动人口女性开展生殖健康咨询、生殖健康服务,使流动人口女性得到应有的生殖健康知识。流动人口女性也要积极参与现居住地的管理、教育和服务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殖保健服务率。

系部名称: 专业: ______

年级______班级:____ 姓名: ___学号:____

实践单位:实践时间:月7日

2011年8月1 至2011 年8日

篇2:居民健康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10年8月1日

地点:上虞横江里村村委

调查对象:村委书记

调查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社会民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等等

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比3.33∶

1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仍在扩大,绝对差距达到了9646元。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

调查显示,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

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人大检查组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基数低,同时受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二、当前社会民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

政治:

a.反腐倡廉,严惩腐败;b.重视信访,解民疾苦;c.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d.政务公开,政府信息不再保密,保障公民知情权;e.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f.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g.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h.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急机制;i.科技强军,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j.关注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国外受到侵害;k.总结“十五”成就,做好“十一五”规划;l.打击恐怖活动,维护国家安全;m.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n.加强党的领导,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

经济:

a.推进国企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b.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c.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d.鼓励合理商业竞争,打破行业垄断;e.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f.节约能源,保障能源安全;g.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h.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 i.完善税收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j.提倡自主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k.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东中西部良性互动;l.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 :

a.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b.关注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c.稳定物价,降低房价,解决住房难题;d.扩大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e.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f.加强食品监管,保障食品安全;g.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h.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社会公德;i.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提高社会诚信;j.打击假冒伪劣k.矿难频发,关注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l.出行难、交通拥堵,促进公共交通发展;m.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家庭暴力;n.送温暖、献爱心,加强扶贫力度;o.“五五”普法开启之年,加强全民普法教育;

教科文:

a.杜绝教育乱收费和地域歧视,警惕教育腐败;b.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c.加强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德建设;d.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e.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教育;f.合理发展人口,提倡优生优育。g.自主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h.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规范文化市场;

09网路2班

篇3:社会医疗保险共付制度与居民健康

一、共付制度到底能节约多少医疗费用

在数据库中区分了不同医疗保障的方式, 共分为五种, 即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大病统筹医疗、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自负医疗费和其他。这五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的成本分担水平, 从公费医疗到自负医疗费, 个人分担水平逐渐提高。

健康人群中, 属于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的平均医疗费用为811.9365元。由于大病统筹的特殊性, 大病发生的医疗费用一般都比较高, 因此不适合参加比较。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人群的医疗平均费用为602.4078元, 比公费医疗下降了209.5572元。而自负医疗费人群的医疗平均费用则进一步下降, 仅为319.6040元, 比公费医疗下降了492.3325元, 是公费医疗的一半不到。

在非健康的情况下, 自负医疗费用人群的平均医疗费用 (1, 651.9307元) 依然比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人群的平均医疗费用 (4, 282.5085元) 少很多, 仅为1/3左右。

可以看出, 不同的成本分担水平对医疗费用支出有显著影响, 个人分担水平越高, 医疗费用支出越少。因此, 共付制度能有效节约医疗费用, 不同成本分担水平能够不同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

二、共付制度会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唯一因素

我们通过数据库初步分析了社保、共付水平和居民健康的关系, 主要是运用SPSS进行定性分析, 以探求社会保险和居民健康的关系。首先建立了一个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 自变量为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 协变量为医疗保障情况, 样本量为13570。

从结果可以看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居民和自负医疗费的居民的不健康概率分别是公费医疗居民的1.313倍和3.378倍。

我们再考查一下居民健康状况和年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收入的关系。由模型所得变量值可得不健康概率指数Z=-6.136+0.063*医疗保障+0.064*年龄+0.292*性别-0.019*婚姻状况+0.176*教育程度, 概率公式Prob (Z) =1/ (1+EXP (-Z) ) 。

可以预测, 一个50岁的参加公费医疗的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的概率为0.059524<0.5, 由此可认为事件发生概率很小;同比, 一个自负医疗费的50岁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概率为0.066982, 女性的概率为0.087704。

一个自负医疗费的40岁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概率为0.036474, 女性为0.048246, 而一个参加公费医疗的40岁男性不健康概率为0.042778。

一个自负医疗费的60岁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概率为0.119834, 女性为0.154204, 而同样条件下, 参加公费医疗的女性概率为0.138477。

可见, 社会医疗保险能够有效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健康的因素, 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教育程度等都能明显地影响健康状况, 因此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制定一个合理的共付比率水平。

三、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共付制度能够有效地节约医疗费用, 不同共付水平能够不同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

2、虽然共付制度能够显著影响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 但是在制定共付水平时, 还应该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等因素, 以求公平、合理。

因此, 在设计共付制度的成本分担水平时, 应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成本分担率, 以达到不对任何一个人群的健康产生负影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邓大松, 杨红燕.老龄化趋势下基本医疗保险筹资费率测算[J].财经研究, 2003.12.

篇4:社区居民健康调查与促进策略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调查;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72-0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被赋予越来越重的社区责任,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的,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1]。为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特作此调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对成都市金牛区金泉社区居民(包括罗家社区、侯家社区、小金牛社区、迎宾路社区、涧漕社区、富家社区、跃进社区、青杠社区、跃进社区等12个居民社区)20102人进行慢性疾病筛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测血压、测血糖、询问、卫生服务中心数据系统抽样调查等方式。

1.3观察指标 包括被调查群体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老年群体的患病率,疾病类型分布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excel录入电脑,SPSS16.0分析处理。

2结果

2.1慢性病患病状况 共普查20102人,检出慢性病患者1893人(其中检出高血压1253人,糖尿病检出557人,慢阻肺34人,冠心病9人、脑卒中10人、恶性肿瘤30人),如下表1所示。

2.2老年人健康状况 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6791人,体检总人数3441人,其中有疾病386人(患一种疾病273人,占70.73%,两种疾病104人,占26.94%,三种疾病9人,占2.33%),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3.1慢病管理情况分析 ①慢性病检出率不高:在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社区共普查20102人,检出慢性病患者1893人(其中检出高血压1253人,糖尿病检出557人),如下表3所示,分析发现通过社区医生义诊和全民免费体检是检出慢性病的主要途径,而35岁首诊测血压的检出率不高,应进一步加强35岁以上首诊病人常规血压测量制度。

②慢性病管理率不高:截止目前中心共管理高血压患者4548人,管理率为35.7%;糖尿病2054人,管理率为31.29%,如下表4所示。均未达到应管理标准。在管理比例上发现楼盘的管理比例最高,其主要原因为楼盘人员较为集中,宣传到位,居民素质较高,健康意识较强,配合度高;而管理率较低的社区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健康意识不高,参与义诊和体检的积极性不够,人员居住较散,社区医生义诊体检宣传不到位等[2-3]。

3.2老年人体检原因分析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为8.26%,已经成为老年型社区。2015年1月-2016年1月社区老年人的体检人数累计为3441人,体检比例为50.67%,分别抽取已参加体检和未参加体检各4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及家属进行调查,如下图1、图2所示,发现来院参加体检中原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参加体检率最高,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意识逐年提高,在未参加体检的原因分析中,不知道中心在开展体检和体检项目没有针对性以及社区环境差设备不齐占大部分比例。

3.3实施社区居民健康促进策略 ①以老年人、慢性病人群为重点干预人群;针对社区主要卫生问题,以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为先导。改善环境,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②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以社区医生为责任人,完善健康促进网络。中心与街道、居委会积极配合,发挥健康促进组织的协调作用,中心由社区医生与居委人员一起,定期讨论研究,将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纳入社区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并制定标准。③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讲座,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社区服务场所开展宣传。在楼群、小区悬挂印有卫生宣教内容的布标以及居民中发放[4]。④开展社区居民良好生活行为和方式的健康教育,利用大众媒介宣传。⑤加强健康运动干预:结合全民建身活动,对患有慢病的重点人群开展有效的体育锻炼,制定减肥计划,合理的膳食指导。⑥慢性病早期发现病人:按居民小区管理划分,设立居民血压测量点;加强门诊35岁以上首诊病人常规测量血压;病人就诊、社区义诊、体检以及疾病报告等各种渠道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⑦对65岁老年人进行有组织的健康照顾。利用社区活动场所以团队组织的形式,到居委会为老年人免费查体,指导用药和心里咨询;对空巢老年人定期入户、免费查体、免费送药。指导老年人,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养成健康卫生习惯[5]。

参考资料:

[1]张永建,季建隆,谢成渝,周海云,刘青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效果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9(01):130-132.

[2]卢智胜,赖秀荣.关于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和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2,8(04):476-477.

[3]刘莉莉,孙子林,金晖,鞠昌萍,韩晶,陆青松.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01):59-61.

[4]谢波,汤仕忠,鞠昌萍,韩晶,金晖,王艳,孙子林.以医学院校为依托的社区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全科医学,2012,13(34):3894-3896

[5]仲学锋,Edwin B.Fisher.糖尿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10(02):133

篇5:居民健康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为及时了解掌握本辖区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状况,我们于采用统一问卷对本辖区30名年龄18—60岁居民进行了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抽查测试,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结果

本次共抽查本辖区居民30人,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跨度从18—60岁。本次抽查健康知识部分共有300题,回答正确的有273题,健康知晓率为90.33%,同比去年增长率上升0.67%;健康行为部分共有210题,回答正确的有188题,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9.5%,同比去年增长率上升1.07%。

二、分析及建议

1、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是健康行为形成率都说明本辖区近一年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是明显的,显著的。为此,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发扬成绩、继续做好居民健康教育工作,为全市巩卫增加力量。

2、在健康知识方面,本次抽查共涉及到十个知识点。抽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营养素、酗酒的危害、不良习惯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在去年的抽查中居民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方 面的知识是比较欠缺的,通过我们一年的宣传教育,今年在这方面的知识抽查中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食用碘盐的好处、蚊子可传播的疾病方面居民还是比较欠缺。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在下一阶段的健康教育中侧重点要有所转移,在宣传教育活动中要重点围绕这些薄弱环节来进行。

篇6: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评估报告

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院按照“2014年福建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工作要求,我院于4月8日-5月22日对辖区内的的50名居民进行了《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先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调查社区居民50名,其中男性27名,女性23名,其中最小13岁,最大73岁。调查点则为每村随机抽取5个人;共计10个调查点。回收问卷53份,有效问卷50份,问卷有效率94.33%。调查对象为全镇10个村的10~80岁常住人口。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71%;对吸烟可导致哪种疾病的知晓率≧62.5%;对日常行为习惯的知晓率≧68.5%;健康技能掌握≦35.8%。我镇村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和3个方面健康素养均显示如下特征:(1)男性高于女性;(2)45

岁以下年龄组高于45岁及以上年龄组;(3)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

通过调查,辖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习惯的知晓率较一般,对健康技能方面的知识掌握的较差。辖区居民普遍能接受卫生院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配合健康教育讲座及问卷调查。我院今后将每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动态监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全面系统地掌握我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影响因素,为制定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提高我镇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篇7:部分城市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经常感到疲惫?为什么许多人吃不香、睡不着?为什么现在的人们普遍感觉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这些健康问题究竟因何而起?为探究答案,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引导消费者合理进行膳食和医药、健康消费,9月20日——10月10日,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在内的36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37家消费维权单位就部分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在中国消费网、安全联盟、微信上开展了相关网络调查。并针对调查情况呼吁采取更多举措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壮大健康产业,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健康消费的需求。

一、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的健康自我评价不高,且实际健康状况亟待改善

超8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或者体力不够充沛,精力较差。在回答“您认为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是否充沛”时,仅有19%受访者表示“很充沛”,54%受访者表示“一般”,13%受访者表示“精力较差”,14%受访者表示“经常感到非常疲惫,精力很差。”

如果说健康的自我评价和感受主要是偏重受访者主体意识的话,那么接受调查的人群实际健康状况如何呢?在调查慢性病患病情况时,仅有43%受访者表示“没有慢性病”,34%受访者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其中12%受访者表示“有两种以上慢性病”,22%受访者表示“有一种慢性病”。

作为身体健康标志的是否经常感冒、睡眠状况、体重情况、起居习惯等指标也令人忧虑。仅有12%受访者最近几年都没有感冒,43%受访者一年感冒一次,33%受访者一年感冒两次,12%受访者一年感冒两次以上。仅有45%受访者体重正常,35%受访者偏胖或者过胖,严重超标。45%受访者表示“睡眠一般,压力大时睡不好”,合计10%受访者“经常失眠”和“严重失眠。”

二、调查显示,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突出,营养、养生知识亟待普及

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的膳食结构有所改善,但营养问题还有不少,部分消费者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状况突出,由此造成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凸显。调查显示,超过5成的受访者平常吃饭以肉食为主,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较少,或者进食不规律,口味重,喜欢辛辣、偏咸、偏甜或者油腻的食物

调查显示,仅有2成受访者表示对具体的养生、饮食知识有深入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30%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饮食习惯和健康、疾病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7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常饮用的饮料是碳酸或者甜饮料、茶、咖啡,只有2成受访者喝矿泉水或者白开水。

三,调查显示,居民健康意识较强,但健康行动和举措偏少,良好的运动习惯亟需养成

在调查“您多久体检一次”时,62%受访者表示一年一次,10%受访者两年一次,说明现在城市居民有较强的健康意识,甚至还有4%受访者表示一年会进行体检两次或以上两次体检。在调查“您认为哪些生活因素和疾病发生最相关”时,环境污染被选择的比例最高,达到86%,按照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 、经常熬夜或者加夜班、吸烟、酗酒、生活压力大、缺乏运动和装修污染,说明城市居民对于健康问题有一定的认知。

虽然城市居民的健康理念和意识明显提高,但日常养生和科学保健方面的.知识和实际行动还亟待普及。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健身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对日常锻炼的态度也不一样。近5成受访者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9成受访者日常出行的方式是开车或者公共交通,仅1成受访者经常进行体育锻炼,75%的受访者对运动没兴趣、没有时间、缺乏坚持运动的毅力,近3成受访者表示没有运动场地和经费。

只有拥有健康,才能享受生活。针对此次调查情况,37家消费维权单位共同发出健康忠告和倡议:

一是希望餐饮服务、食品、医药、保健品、运动器材等与健康相关的生产、销售企业,自觉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保护消费者权益意识,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安全。

二是鉴于营养、保健和健身消费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应受到广泛关注的消费领域,希望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积极行动,加强相关消费教育和知识普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呼吁政府、相关机构采取更多举措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壮大健康产业,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健康消费的需求。

篇8:居民健康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医疗保障与居民健康的关系

1.1.1 医疗保障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医疗保险与居民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中,尽管有学者对其是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一些争议,但国内外均有研究得出医疗保险能够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结论。

首先,有学者对有无医疗保险的居民健康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Baker等(2001)[1]通过控制人口、医疗技术、健康行为等因素,对有无参加医疗保险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与有医疗保险的人相比,未参保人健康水平下降的可能性是前者的1.4倍,且51岁至61岁间被调查成年人健康状况的下降与未投保医疗保险有关,说明医疗保险尤其有利于保障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其次,一些学者关注了医疗保险对死亡率的影响。Franks等(1993)[2]认为医疗保险与死亡率有很大关系。通过调查发现5年后乳腺癌患者中参保者的存活率比未参保患者高1倍,在17年后,参保者的死亡率比未参保的死亡率低了1倍。Chen Yuyu等(2010)[3]研究发现参加新农合的儿童和孕妇死亡率均低于未参合组。黄枫、吴纯杰(2010)[4]分析了医疗保险与老年人死亡率的关系,发现未参保人在60岁时死亡率高于参保人群,参保老人确实在生存概率上处于相对优势,因此认为医疗保险能够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不过医疗保险对健康的影响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弱化,享受不同医疗保险待遇的老人死亡率会逐渐趋同。

关于医疗保险与居民两周发病率的关系。周华(2014)[5]分析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和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加率与居民两周患病率呈负相关。特别对于65岁以上的居民而言,医疗保险能有效改善其健康状况。

关于医疗保险与居民自评健康状况的关系,吴联灿(2010)[6]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考察了新农合对农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发现新农合使农民自评健康不佳比例下降,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民健康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健康改善的效果比较有限,新农合制度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以上这些研究都体现出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存在着正向影响。

然而,还有部分研究结果认为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没有显著影响。赵忠、侯振刚(2005)[7]运用Grossman模型对影响城镇居民健康需求的年龄、工资、收入、医疗保险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教育等因素对健康有显著影响,而医疗保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作者分析这可能是回归中遗漏解释变量造成的估计偏差。胡宏伟、刘国恩(2012)[8]评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现实作用,认为其有助于保护弱势群体健康。研究发现,医保通过增加群体的卫生服务利用显著促进了老年人和低收入低健康者的健康改进,而没有给中高收入的低健康者带来明显的卫生服务利用增加和健康改善。李湘君等(2012)[9]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民就医行为和健康的影响,认为新农合通过增加农民就诊的机会,提升农民对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和健康水平。与胡宏伟、刘国恩(2012)研究结论不同的是,李湘君等人研究得出新农合显著提高了高收入农民的健康水平,对于中低收入参合农民的影响不显著。

一些学者还比较了我国目前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朱铭来等(2012)[10]通过检验发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明显为正向的,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效应还不够明显。

1.1.2 医疗保障影响居民健康水平的作用原理

关于医疗保障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医疗保障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和促进预防性医疗服务等方面。

Weissman和Epstein(1994)[11]认为医疗保险具有疾病经济风险损失补偿的作用,可以为参保人分担医疗费用,使居民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Ayanian等(2000)[12]发现由于没有医保分担医疗费用,未参保人看病支出相对较高,生病后所能享受到的医疗服务少、质量低,且康复率低于参保人群。医疗保险可以使长期参保的成年人增加医疗服务利用,使那些有重大健康风险的成年人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医疗服务。Fronstin等(2003)[13]从收入角度分析,认为医疗保险增加了患者提高健康水平的可能性,从而增加其预期收入,而这种增收效应又反过来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都认可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另一些学者认为医疗保险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及健康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因为居民健康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对比研究新农合实施前后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变化状况时,很难在控制时间和环境等因素影响的同时估计出新农合对居民健康的净效应。

1.2 医疗保障对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

关于医疗保障与疾病经济负担的关系,学者通过对比有无医保的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状况,得出医疗保险可以降低疾病经济负担。

陈瑶等(2009)[14]通过分析表明参保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低于未参保居民。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能较好降低居民的医疗支出和疾病经济负担,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于刚开始试行,降低经济负担的效果还不显著。李力(2013)[15]从家庭角度测量了高血压引起的疾病经济负担,发现医疗保险是影响住院支出的唯一非疾病因素,医保补偿政策有助于缓解住院病人的经济压力。同时,医保制度对小病的风险分担作用较强,对低收入家庭的经济影响最大。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赖国毅(2013)[16]利用CHARLS数据,分析了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医疗消费的影响,发现医保显著增加了老年人的就医利用,但并未显著减轻老年人的医疗经济负担。作者解释可能是由于医疗保险带来的“货币幻觉”效应,增加了参保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造成医疗费用自付部分的绝对数不降反增。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医疗保险与居民健康、疾病经济负担的关系已作出了诸多探索,但仍存在较多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两者的因果关系并不令人信服,因为医疗保险和健康之间还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但大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肯定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也确实找到了医疗保险有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疾病经济负担的依据。

2 医疗保障与改善居民健康和疾病经济负担的宏观数据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从无到有,为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家医疗保障转为医疗保险制度时,出现了居民医疗支付压力大,健康水平下降的情况,这一情况随着新医改的进行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2.1 医疗保障与居民健康水平

以城镇职工基本居民保险医保基金支出代表医疗保险水平,以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人均期望寿命、新生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代表居民健康水平,参考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入户调查报告、国家卫生统计年鉴,选取1990年至2012年的数据整理如表1。

*2013年为15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其余年份为全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数据来源:卫生服务调查、医疗保险入户调查、卫生统计年鉴

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呈U字形

从表1可以看出,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从1993年至今呈现出了U字形,即从2003年开始出现上升。虽然从进入21世纪起,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在不断提高,并且基本形成了全民覆盖的医疗保障网络,但政策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政策福利尚未完全体现。同时,近年来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持续走高的趋势还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和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变化、个人行为等因素密不可分。

三大健康指标显著改善

建国初期我国人均寿命只有40多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我国人均寿命逐步提高至74.83岁,新生儿死亡率降至6.3‰,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45‰(见表1),三项健康指标已经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三大健康指标的不断提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进步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等都是密切相关的。

2.2 医疗保障与居民疾病经济负担

随着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和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服务价格随之高升,居民抵抗疾病的经济风险也随之增加。加上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制度不健全,居民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后仍需承担较重的经济负担,“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依然存在。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12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达到99%,参保人数13.4亿,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参保人数10.76亿人,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情况。下面选取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和灾难性卫生支出分析居民疾病经济负担情况。

2.2.1 个人卫生支出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居民个人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医疗费用,“看病难看病贵”呼声越发高涨,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从1990年起我国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不断增加,特别是在2004年后人均医疗费用增加变快,八年内增加了两倍多(见表2)。个人卫生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在2001年达到顶峰,此后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政府卫生投入的增加,个人卫生支出占比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显示政府支出和社会支出的努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人卫生支出的压力。

*总支出:个人支出、政府支出、社会支出的合计数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

2.2.2 城乡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的变化

表3和表4显示了1996-2012年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各类消费性支出的年增长速度,可以发现:1)无论城乡,年增长速度最快的首先是“交通和通信消费”;其次是“医疗保健消费”,城市居民医疗消费在2003年前呈快速增长,此后增速放缓;农村居民医疗消费始终呈快速增长阶段;2)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家庭消费性支出比例的持续上升,与这几年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前文提到的医疗保险的“货币幻觉”效应等因素有关;而城镇居民2003年以来医疗保健支出增速放缓,可以解释为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医保制度的发展及居民经济收入增长两个方面的作用效果,已使得城镇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能够得到基本满足。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2.2.3 灾难性卫生支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灾难性卫生支出(Catastrophic Health Expenditures)的定义,在一个公平的医疗融资体系内,个人卫生支出不应严重影响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结构,比如迫使个人或家庭减少在食物、住房等方面的必要开支。当个人支出的医疗费用总额超过非食品消费支出的40%时,则称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有学者专门对家庭是否参加社会医疗保障与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方豪等(2003)[17]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未参保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参保家庭,后者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比未参保家庭大约低3.5%。因为社会医疗保障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可以让人群有更高的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灾难性卫生支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下转第376页)

根据三次卫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比例为2003年12.2%,2008年14%,2013年12.9%。与持续提高的家庭年均收入水平相比,八年间灾难性支出无明显变化。据世界卫生组织萨拉·巴贝尔等人的研究[18],这八年间最低收入人群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约为最高收入人群的两倍,大规模的政府和社会投入没有显示出对灾难性支出的强有力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补偿比例不断提高,2012年大病医保救助试点工作的展开,推出了20个病种的大病报销,对缓解农村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些补偿和政策只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医疗费用上涨,在缓解灾难性卫生支出对家庭影响方面很有限。因此,降低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除了提高医疗保障的筹资比例和补偿比例外,还需从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入手,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19]。

3 结论

篇9:居民健康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资料与方法

此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由调查人员随机确定调查对象,进行逐项提问并做相关记录。共收回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151份。

在151名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男55人(36%),女96人(64%)。按年龄段统计:30岁以下40人(26%),31~45岁52人(34%),45~60岁39人(26%),60岁以上20人(13%)。按受教育程度分类:小学文化9人,初中文化46人,高中及其以上92人,分别占全部人数的6%、30%、61%。按家庭经济状况分类:宽裕型5人(3%),一般状况133人(88%),较差13人(9%)。

问卷回答情况

在问及“你认为目前社区内存在的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按照社区居民关注程度的高低依次是:环境卫生问题69人次,生活习惯问题69人次,卫生知识缺乏63人次,慢性病的管理和指导问题38人次。

在问到“你是否经常参加社区举行的有关健康教育的活动”时,回答经常参加的有94人(62%),因为其他原因不能经常参加的57人(38%)。绝大多数社区居民都希望有关机构经常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问及“你目前所知道的健康基本知识是从哪些渠道获得”时,社区居民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114人次(75%)选择来自广播电视,96人次(64%)选择报刊杂志,57人次(38%)选择健康知识讲座,40人次选择墙报、专栏,32人次选择是其他人告诉的。

在问到“您参加这次活动最希望从中学到什么知识”时,希望得到日常生活保健知识126人次(83%),希望得到健康生活指导的86人次(57%),有64人次(42%)选择了慢性病预防知识。

在问到“您认为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哪种方法最合适”时,按照居民对健康教育活动多种形式的欢迎程度分别排序为健康咨询(93人次)、专题讲座(79人次)、专家义诊(68人次)、口头交流(47人次)和小组座谈(34人次)。

当问及“您喜欢哪几种形式的宣传材料”时,按照社区居民对健康宣传材料的喜爱程度,依次排序为卫生小册子(91人次)、卫生报刊(77人次)、卫生专栏(51人次)、卫生传单(40人次)、卫生展版(29人次)和宣传折页(19人次)。

当问及“你是否患有慢性病”时,有22人回答经医院诊断患有高血压病(占人员比例15%),3人患有糖尿病(2%)、4人患有冠心病(2%)。

当进一步问道“你所患的慢性病是否已经进行了规范的治疗”时,上述29名慢性病患者都自述在医生的指导下已经进行了连续的治疗。其中23人自我感觉控制效果良好(87%),6人控制效果不满意(13%)。在问及是否掌握了所患慢性疾病的规范治疗方法时,17人回答经医生宣传已经掌握(59%)。

当问道“你知道我国居民《健康指南》规定的每个健康人每日食盐量不应超过多少克吗?”时,回答准确的社区居民只有27人(18%),完全不知道的124人(82%)。但是几乎所有的社区居民都回答平时生活中没有计算过或者没有留意过每个月家庭实际食用的食盐量。

当问到“你经常饮酒吗?”,回答经常饮酒的50人(33%),不饮酒的101人(101%)。有74人(49%)知道经常过量饮酒或酗酒对身体的损害,另有77人(51%)则不清楚饮酒过量的危害。

当问及“你是否知道每人每天食用油不应超过多少克”时,只有10人(7%)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家庭不清楚1个月究竟用了多少食用油。

在调查吸烟人群比例时,仍在吸烟的31人(21%),不吸烟120(79%)人,吸烟人群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且绝大多数为男性。有96人(64%)知道吸烟带来的害。

当问到“你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或文化娱乐活动吗?”回答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106人(70%)。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一般为早晨散步或参加社区举办的其他文体活动。大多数参加晨练活动的居民在冬季天气寒冷时中断。

当问及是否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这四句保持健康的基本要领时,只有61人(40%)回答知道道。

当问到“你曾经参加过无偿献血吗?”被调查的人群中有38人(25%)回答参加过无偿献血,113人(75%)没有参加过。56人(37%)知道适量献血对身体无害,95人(63%)回答不知道。有94人(62%)知道应该到国家指定的献血机构献血。

当问道“你能说出火警、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的电话吗?”能全部说出上述电话号码的只有102人(68%)。

调查结果分析

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在回答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时,普遍表现出健康知识知晓率太低。在健康行为的形成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被调查的人员中,尚有38%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经常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没有采取低盐、低脂饮食的具体措施;仍有21%的人继续吸烟;在对吸烟人群进行调查中,除3人外,其余28人都知道吸烟会对人体肺部带来伤害,充分说明了健康知识的知晓和健康行为的形成之间尚有很大的差距。

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欢迎及对健康知识的渴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调查中发现,广大的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渴求非常迫切,几乎每一个被调查的居民都希望自己能掌握较为科学的生活常识和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都希望相关单位能经常到社区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居民比较关心的健康问题集中在社区的环境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因此能及时得到日常生活保健知识则成了社区居民健康需求方面的首选。调查中发现,比较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健康咨询、健康专题讲座和专家义诊;社区居民比较喜欢的宣传材料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健康知识小册子、宣传报刊和卫生专栏。

篇10: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现况调查

了解金牛区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服务和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金牛区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金牛区社区居民“健康理念及基本知识”平均答题正确率为40.97%,“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5.63%,“健康技能”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9.54%。结论 金牛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现况较低,应加大健康促进力度。

健康知识的提高是全民素质提高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提高健康素质又有赖于提高健康素养[1]。美国2010年健康国民的目标对健康素养的定义是,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2-4]。良好的健康素养有利于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既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5]。为了解金牛区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整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2010年金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辖五块石、营门口、黄忠社区的1012人进行了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金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数据。

1.2对象采用PPS抽样方法,确定每一级的抽样单位PSU,分别是街道办、居委会、居民户和居民个人。街道办编号后,按照抽样间距计算,选择五块石、营门口、黄忠3个街道办,每个街道办的居委会同样编号,按照抽样间距计算选择居委会,同理确定居委会中的居民户,对所选居民户的共计1 012名15~69岁的城乡常驻人口进行问卷调查。

1.3方法采取入户询问调查方式,由楼组长陪同 2名调查员组成“三人调查小组”挨家入户调查。对调查对象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统一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健康技能4部分。

1.4统计分析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一般情况该次五块石调查328人,营门口调查336人,黄忠调查348人,共计调查人口1012人。发放问卷1012份,回收问卷1012份,问卷回收率100%。男女比例为1:1.044。所有调查对象均已婚,无少数民族。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及社会学特征见表

1、表2。

2.2居民健康理念及基本知识情况调查社区居民在“健康理念及基本知识”答题部分,平均答题正确率为40.97%。全区健康概念、癌症早期发现和四害传播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56.23%、51.78%和50.40%;流感的预防、艾滋病传播途径以及安全套降低艾滋病感染的知晓率为49.60%、36.96%和32.91%;有28.46%、25.00%和22.53%的居民知道职业病防治法、肺结核常识和肺结核首次治疗免费,见表

3、表

4、表5。

2.3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调查情况调查社区居民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答题部分,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5.63%。不吃超过保质期食物、掌握正确刷牙习惯、知晓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掌握婴幼儿喂养常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6.40%、62.55%、57.02%和35.28%;有30.33%、21.84%、23.62%、25.10%、23.81%和23.62%的居民知道坚持每年体检、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应不超过50g、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孕妇产检次数、饮水污染和介水传染病以及狂犬病正确预防,见表

6、表

7、表8。

2.4居民健康技能调查情况2010年调查人口1012人,调查项目主要分布于紧急救助、危险标示和基础医疗技能。调查显示,调查社区居民在“健康技能”答题部分,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9.54%。全区“120”紧急救助知晓率为67.29%,体温正确测量知晓率为61.76%,有43.77%、35.18%、35.17%、27.37%、20.06%和19.96%的居民认识易燃物、易爆物、剧毒物、高压危险、生物安全和放射危害标示。分项目知晓人数详细情况见表

9、表

10、表11。

3.讨论

3.1结果分析

3.1.1居民健康理念及基本知识调查情况全区社区居民平均答题正确率为40.97%,同比上海市闵行区居民答题正确率63.4%[6]偏低,原因在于金牛区启动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时间较晚,社区健康教育人员配置比例低甚至未配备健康教育人员。全区健康相关概念、癌症的早期发现和四害传播疾病正确知晓人数分别为569人(56.23%),524人(51.78%)和510人(50.40%),在该类调查题目中掌握程度居前三位;统计分析显示,健康相关概念和癌症早期发现按收入、职业分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值见上表2)。职业病防治法、肺结核常识、肺结核免费享受治疗分别有288人(28.46%)、253人(25.00%)和228人(22.53%)知晓,按年龄、收入、文化、职业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值见上表2),原因在于题目过于专业化,非专业人员不易掌握。

3.1.2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调查情况全区社区居民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5.63%,同比上海市闵行区居民答题正确率65.6%[6] 偏低,原因在于缺乏相关专项日常健康教育,应加大教育力度。全区不进食超过保质期食品、掌握正确刷牙习惯和知晓不饮酒、吸烟等健康生活方式这三个调查项目分别有672人(66.40%)、633人(62.55%)和577人(57.02%)掌握,排名前三;统计分析显示,掌握正确刷牙习惯按年龄、收入、文化、职业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原因在于其健康教育和促进均已普及;知晓不饮酒、吸烟等健康生活方式按年龄、收入、文化、职业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值见上表3)。对于知晓孕妇产检次数和婴幼儿喂养常识,居民掌握程度较低,分别有254人(25.10%)和357人(35.28%)知晓,统计分析显示,两者按年龄、收入、文化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值见上表3),原因在于生活实践和经验。只有30.24%的居民能坚持做到每年体检,较上海市闵行区92.0%[6]严重偏低,原因受经济、职业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应重视体检。同类题目中,掌握程度最低的三个项目分别是日饮酒量、抗生素使用常识和狂犬病预防,知晓率分别是21.84%、23.62%、23.62%(统计分析见上表3),应加强健康教育。

3.1.3居民健康技能调查情况全区社区居民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9.54%,同比上海市闵行区居民答题正确率69.1%[6] 偏低。全区知晓紧急医疗救助拨打120电话、会正确测量体温和认识易燃物标示的人数分别为681人(67.29%)、625人(61.76%)和443人(43.77%),排名前三;统计分析显示,按年龄、文化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值见上表4)。拨打120紧急求助、会正确测量体温和认识易燃物标示是目前社会热点关注问题,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普及途径相对完善,故社区居民掌握程度良好(按收入、职业分布差异见上表4)。社区居民掌握相对薄弱的是认识放射危害标示、认识生物安全标示和认识剧毒物质标示,仅有202人(19.96%)、203人(20.06%)和355人(35.08%)掌握,原因在于未进行系统专业化的健康教育,对于过度专业化的题目社区居民无法掌握,应加强专项健康教育。

3.2建议

3.2.1 重视健康促进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外界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健康状态的长期作用[6],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对居民进行更多的健康教育,成为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首要问题[7]。只有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多部门的合作和支持,从卫生、文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提高对健康促进的重视程度,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国民健康素养的目标。

3.2.2 改进人群健康教育材料无论是医疗场所,还是公共卫生领域,许多普及性的健康相关信息都是以书面的形式传递给病人和大众[3],但是书面印刷材料的有效性往往不及录像带等音频、视频材料,音频、视频资料更容易被理解接收。可以应用新的传播设计技术,使健康教育材料更加直观、生动。以符合不同地方、不同人群的接受,以促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8]。健康教育应当是集视听教育于一体的复合式宣传教育。

篇11:居民健康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每题只选一个答案)

居委/单位

一、健康行为部分:

1、你每天洗脸的习惯是:(A)

A、早晚都洗B、只早上洗C、只晚上洗

2、急性腹痛的病人在去医院之前,主张:(C)

A、先用止痛药B、先用消炎药C、忍一下,不乱服用药物 D、不知道

3、你的洗澡毛巾,每天晾挂在(B)

A、挂在洗手间内B、阳台通风见光处

4、你吃早餐吗?(A)

A、每天吃B、偶尔吃C、从来不吃

5、使用加碘盐烹调时,你习惯于:(C)

A、高温油锅加热炸盐放食物B、把盐和食物同时下锅

C、临上菜时再加盐

6、你开启抽油烟机和排气扇的习惯是在:(A)

A、只要用煤气炉点火前就开启B、炒菜有油烟升起来时开启

C、在要用锅炒菜前开启

7、当中暑时,进行自救的正确做法是:(C)

A、关紧门窗B、多穿衣服C、冷水擦身D、喝浓盐水

8、假如有人(特别是你的好朋友)劝你吸烟时,你会怎么做?(C)

A、与他(她)一起吸B、坚决不吸C、自己不吸也劝他(她)不吸道

9、你吃盐多吗?(C)

A、较多B、很多C、一般D、较少

10、日常生活中你多长时间给餐具消毒一次?(D)

A、7天B、10天C、5天D、1天、不知D

二、健康知识部分:

1、牛奶能提供人体所需的(C)

A、镁B、钾C、钙

2、能传播乙肝者(传染源)是(B)

A、患丙肝的人B、身体内有乙肝病毒的人C、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人

3、甲型肝炎传播途径是(B)

A、与乙肝患者共用针具B、通过粪-口途径C、蚊子吸血

4、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C)

A、通过消化道传播B、通过血液传播C、通过空气传播

5、艾滋病的学术全称为(C)

A、先天性免疫综合征B、感染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6、“世界艾滋病日”为每年的(C)

A、4月l日B、9月1日C、l2月1日

7、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是(A)

A、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B、性传播,消化道和血液传播婴传播,血液传播和呼吸道传播

8、肉类含脂肪最低的是(C)

A、猪肉B、牛、羊肉C、鸡肉

9、健康教育的核心是(C)

A、提高人民知识水平B、提高生活质量

C、改变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10健康的标准是(D)

A、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B、不胖不瘦,身体强壮C、能吃能睡无大病体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上一篇:初三月考答案下一篇:桩基工程施工分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