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2024-05-23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精选十篇)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篇1

建立一份完整而系统的居民健康档案, 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有效工具, 更是各级政府制定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自1月21日以来, 为全面掌握辖区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建立完整、系统的健康档案, 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卫生院抓住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之机, 抽调医疗骨干和预防保健人员组成健康服务队, 在村卫生室人员的协助下, 采取入户调查、提前预约并以村为单位集中体检等方式, 在春节期间对所有当年未接受体检的返乡居民, 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该院这一举措受到了辖区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返乡居民的积极响应。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篇2

简报

2011年8月29日第一期**区卫生局 为加快推进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工作,确保全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区卫生局于2011年8月5日举办了全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工作培训班,全区7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及信息系统管理员共25人参加了本期培训。于2011年8月10日召开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启动会议,会上分管副局长**对工作做了详尽的安排和部署,要求在电子建档过程中,各乡(镇)卫生院要做好月计划、周重点、日安排,合理安排人力,集中精力,做到“人休机不停”,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已建纸质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任务。局长**到会做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农村居民健康建档规范化电子建档的重要性,要求院长们高度重视,确保如期完成今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任务。目前电子建档工作进展顺利,到2011年8月30日为止共计已完成10605份健康档案电子建档。

一、建档情况。

表1:**健康档案录入进度公布表(本表数据统计截止2011年8月29日9时)

(此表按建档率排名)

二、工作亮点。各乡镇卫生院实行了月计划、周重点、日安排,合理安排人力,做到“人休机不停”,在录入健康档案情况下,正常工作不担误。**卫生院在本周录入健康档案进度较突出,**卫生院举全院之力,安排2.5元/人份的建档工作经费,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作质量与进度。

三、存在的问题。硬件配备不到位、网络不稳定、个别院长不重视,人员安排不足,对软件操作不熟悉,导致进度落后。请各单位高度重视,尽快将进度赶上来。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和完备 篇3

[关键词] 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标准;互操作性;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66-03

“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围绕为居民建设更多更好更快捷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宗旨而确定。国家“3521工程”的发展目标是: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信息系统建设[1]。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对电子病历系统研究的日益深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开始致力于对电子健康档案(EHR)的研究。我国的EHR研究起步较晚,伴随着卫生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而展开,2000年上海市闸北区就开始在EHR方面进行探索,于2006年率先构建了“闸北区卫生信息平台”,被卫生部命名为国家级EHR示范区。2011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入总额相对于2010年增长25.5%,国家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投资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主要增长动力。

1 国外EHR的应用概况

EHR记录的是符合信息标准的居民基本信息及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信息,它不仅能为卫生工作者提供诊疗依据,还能够与其他信息系统实现资源交换与共享[2]。通过EHR提供准确、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及就诊记录,有助于医生了解个人疾病史信息,为诊疗提供有力证据;通过EHR实现各卫生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降低卫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美国、芬兰等国家与地区都已进行过针对电子健康档案的相应研究。

1.1 美国

聚集了全球顶尖的医生和最先进的医疗设施,是世界上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健康领域的国家之一,在电子健康信息技术及其在初级健康保健的应用方面却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近期美国纽约卫生署和电子卫生保健联合署提交的一项计划提出,将由州政府和联邦资助1.29亿美元,用于组建全州电子病历网络[3]。纽约州卫生信息网可让患者和医疗提供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即时获得处方、检验结果、医疗分析诊断等历史记录,快速获取病人的就医信息。

1.2 德国

早在1993年就开始将健康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卫生行业。截止到2002年,德国的全科医生对于电子病案的使用率已达到48%,为了推动EHR系统的应用,2006年“电子健康信息卡”在德国的8个地区开始试行 ,并逐步在全国范围推行[4]。

1.3 澳大利亚

在国际数据标准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进行了通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数据定义的研发,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健康信息网络”的建设,到2009年EHR使用率达到95%[2,4]。

2 国内HER现状

2.1 上海

作为国内医疗信息化的领先城市,在未来5年以市民健康管理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全市卫生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建立全市统一的卫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区县联动形成以居民EHR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共享、协同的整体架构和应用模式。

2.2 福建

厦门市作为实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试点,目前,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已覆盖占厦门95%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唯一在一个城市区域内实现居民HER及相关卫生信息资源共享的城市。

2.3 其他城市

(1)常熟市在2009年已经先行为所有居民建立EHR,居民到常熟任何一家医院就诊,医生只要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就能查找到就诊者的健康信息;(2)广州启动“区域卫生平台项目”已2年,未来3年将完成覆盖全市居民的完整的居民EHR;(3)焦作市市政府结合自身实际,于2009年投资100多万元,开发了一套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软件,开发的这一管理软件其中包含EHR,由此,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联网,每位城区居民在全市任何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享受到综合、连续、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4)青岛免费推广健康档案电子版,2009年就进行电子档案管理软件调试工作,逐步实现EHR的社区医院、家庭和专业大医院联网;(5)石家庄市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制度,为社区居民建立EHR,2009年建档率达到70%以上;(6)曲阜市自主研发了全民EHR系统,并与市内医疗机构住院系统实现了网络对接,到2010年底建档率已达90%以上;(7)北京市从2010年开始,借助社保卡的发行,把门急诊信息纳入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全市居民的EHR。(8)天津2011年底将为居民建立EHR达60%,天津开展EHR是在旧城改造后,被搬迁的居民健康信息均成为死档案,天津EHR特点是新建,但进度较快。2011年10月卫生部工作会议总结湖北省EHR工作进度在国内名列前茅。

3 利用现有EHR可以开展的工作

3.1 为建设养老设施和居家养老提供数据支持

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约为1.69亿,其中40%是空巢老人,达2 340万人之多[5]。EHR最能准确反映社区老人分布数量和密度的资料,可为“十二五”拉动内需、改善民生建设养老设施提供可靠数据,EHR也能准确反映社区空巢老人的数量和社区分布密度,为社会建设养老机构和在社区开展为居家养老空巢老人诊疗服务、健康指导、心理咨询、康复医疗护理、家庭病床等提供目标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而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却明显放缓,不但明显低于改革开放以前,也落后于同期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水平”[6]。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未来5年要努力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既定目标,利用EHR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健康服务有效地延长预期寿命有其重要意义。

3.2 区域性流行性病学调查

EHR研发和维护所需时间、资金和人力,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投入使EHR的使用成本远超出纸质健康档案和纸质病例,探讨利用现有EHR的应用策略,走建档和应用并举之途径,避免为单纯建档而形成纸质化EHR。现代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及处理的技术,它也渗透到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工作中,发达国家已开始应用EHR来提高卫生管理和决策水平。我国东南大学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特点,结合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科学要求,开发一套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完成江苏省特大人群基本信息、病毒性乙肝和结核病的基线调查。通过对“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利用,缩短了现场调查的时间,提高了调查信息整合的效率,节约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的成本,规范了基线调查信息数据的管理和长期使用[7]。

3.3 科学地提高EHR利用率

应用EHR系统自动进行病情评估和疾病的危险分层,以便及早发现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不断地发挥EHR系统辅助决策支持功能,提升卫生保健服务质量。EHR系统中收集了大量真实的临床医疗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浩如烟海不完全的、模糊的数据中随机的提炼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临床医疗数据,通过信息分类发现相关症状,研究其与疾病间的关联性特征,挖掘出与疾病相应的临床数据,为医疗科研、预防、临床提供理论支持。江苏南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对南通市某社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数据库中高血压病例数据进行挖掘,得到高血压和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8]。

4 健全对居民EHR工作的管理

4.1 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EHR工作的人员不足且不稳定;分配机制欠合理,积极性不高[9]。建立居民ERH因其工作量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常临时动员职工加班工作,以致造成工作稳定性差,居民满意度差,服务效果差及ERH质量差等。加班工作容易造成医务工作者疲倦现象,多项研究发现“工作倦怠的医生与患者之间会发生更多的医患纠纷、医生的不满会使其采取不适当的行医方式;医生的工作倦怠会通过突破职业底线或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泄露私人信息等;工作倦怠还可能使医生发生医疗过错;医生的工作倦怠会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下降;另外,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较少的薪金会使医生看不到劳动的价值,对医疗工作失去热情。大量的研究已证明,与倦怠有关的工作源中,社会支持是重要的资源之一[10]”。因此,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改善分配机制、提振从业人员积极性非常必要,同时培养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引导群众自愿参与建档工作、动员社会支持同样重要。

4.2 完备居民EHR信息

“目前,居民EHR信息不能及时、全面、动态地反映其健康状态;健康信息采集还不全面,没有覆盖全部健康问题,跟健康有关的数据却没有或很难被收集进去,如自我健康保健等信息[11]”。美国是世界上第1个致力于关于EHR信息标准开发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在抓紧建立国家级EHR。“在制定我国EHR标准时,不仅应当参考国外的EHR发展情况和他们所采用的标准,同时也应当结合我国国情,综合制定出真正适合我国的EHR标准与规范[12]”。中医病名、中药名、腧穴名已经历多年标准化建设,“国内有中国中医研究院和浙江大学计算机科技学院联合初步开发的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等[13]”。基于此我国居民EHR应加入中医诊疗信息,因此,当前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EHR的研发和应用模式。

4.3 加速落实卫生信息系统互操作

互操作性指两个或多个系统或组件交换信息以及使用交换信息的能力。目前,我国医疗信息标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个别问题“:(1)已有的标准多为行业标准,缺乏国家标准。以往的医疗信息建设和标准制定更多的是以医疗部门为中心,属于行业标准,如《居民健康档案标准》、《电子病历标准》等。同时人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也提出了相关行业标准。由于缺乏行业和部门之间有效协调机制,卫生部制定的行业标准很难直接上升为国家标准。(2)互操作性差。已有的信息系统间互操作性差不仅体现在缺乏标准,还体现在原有系统的开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难进行互操作改造,或改造成本高昂[11]。多个城市在建立居民EHR时各自开发了电子档案信息管理软件,这些都是地方标准,其为互操作带来困难。改革开放后城与城之间、乡与乡之间、城乡之间人员往来频繁,至今流动人口异地就医问题尚未解决,即使现阶段实现了全民建档,由于互操作性差,而形成新的医疗信息缺失,现在回避互操作性差,将来会面对接踵而来的“信息孤岛”。国家应尽早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医疗健康信息标准,避免地方政府重复投资,浪费资金。总之,提高卫生信息系统互操作的目的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有利于患者就医。

5 居民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5.1 转型

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将被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所替代,在健康理念数字化中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从被动的有病求医到主动的预防保健,实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5.2 临床与预防

整合卫生资源、避免医疗浪费;优化诊疗程序、规范医疗行为、支持临床决策、减少误诊漏诊、降低就医成本;追踪群体健康、控制慢病进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杜绝传染疾病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才有.“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展望[J]. 中国数字医学,2011,6(1):7.

[2] 吴思静,郭清.国内外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困境[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B):226-228.

[3] 肖婧婧.纽约将组建全国最大的电子病历网络[J].中国数字医学,2011,6(2):75

[4] 吴思静,郭 清,赵发林. 国内外健康信息管理现状[J].健康研究,2010,30(5):321-323.

[5] 赵枫.关爱“空巢老人”——社区图书馆亟待关注的社会课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4):49-55.

[6] 王晓耕.“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保障与人均预期寿命展望[J].医学与社会,2011,24(8):23-26.

[7] 张婷婷,朱立国,王毓.计算机信息化在特大人群基线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A):2231-2232.

[8] 张远鹏,凌利峰,耿兴云.关联规则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1,6(4):30-32.

[9] 张永建,季建隆,谢成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效果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30-132.

[10] 纪海英,刘惠军.医生工作倦怠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11,24(2):38-36.

[11] 李梅,尹岭.全民健康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0,42(4):37-42.

[12] 王婴,姚志洪,刘雷.电子健康档案标准——CDA与openEHR[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3):11-21.

[13] 黄丹俞,钱智勇,董建成.基于本体论的电子健康档案知识库构建初探[J].中国数字医学,2011,6(4):14-17.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浅析 篇4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特点

(一) 全面性。

居民健康档案除了输入电脑里纸质病历记载的内容, 还记载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信息, 包括病史、病程和诊疗情况, 医生可以很快找到相关信息, 全面地了解情况。

(二) 广泛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卫生领域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服务, 在广域网环境下居民健康档案可以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居民可以随时提取自己的健康档案。缩短了医生的会诊时间, 提高了医疗质量。

(三) 便捷性。

使用纸质材料, 必须先查找索引, 查询不同区域的纸质健康档案, 速度会很慢, 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 不能全面集中信息。数据格式和集中式存储居民健康档案, 便于快捷输入和查询, 处理不同的诊疗信息, 提供了大量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集成材料, 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 提高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四) 丰富性。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全面的、整体的健康信息, 能够快速地为突发性、传染性和多发性病状提供参考资料。

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不足。

一部分人认为, 居民健康档案不过是一种形式, 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对管理工作更是不以为然, 造成了信息被收集后又遗失的现象, 使得居民健康档案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 管理制度不规范。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通过纸质档案对健康情况的直接记录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 然后进行电子录入。所以纸质档案的管理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 归档体系的不完善和归档制度的不规范, 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三) 管理设施不齐全。

档案管理工作的困难在于纸质档案的管理, 因为需要专门的空间进行档案置放和一定的设施来保护纸质档案。管理设施的好坏, 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例如, 档案室过小, 橱窗内档案拥挤, 保存条件恶劣, 缺少“八防”措施等, 这些都会影响档案的使用寿命。

(四) 信息质量较低。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信息和卫生服务记录。有些记录过于简单, 信息不完整, 填写格式不规范, 字迹潦草, 更有甚者伪造信息, 造成档案的不真实, 无法实现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

(五) 管理人员不固定。

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重视, 致使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般档案管理工作由护士负责,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要进行档案的记录和归类, 工作压力加大, 缺乏专业性和工作热情。

三、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应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的重视, 让居民明白健康档案建立的意义和作用, 让领导重视档案管理, 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工作日程, 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特别是对居民健康电子档案, 不仅要长期保存居民信息, 而且在电子数据故障时, 不能丢失居民健康档案中记录的信息, 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

(二)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在于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居民的健康水平, 为医学研究和科学实验提供数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建设, 应建立健全与居民健康档案相关的规章制度, 使居民健康档案能规范运作, 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健康有序发展。

(三) 加大投入资金。

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接诊记录表、双向转诊单和健康体检表组成的系统化档案记录, 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健康档案的信息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为居民提供的预防、保健和康复等卫生基本服务过程的记录, 要实现这些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真实、完善和准确的居民健康档案, 要做好资金预算和监督, 确保资金的真实到位。

(四) 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

健康信息数据归档的方法与传统的以各类业务为中心的数据备份方法不一样, 所以, 需要建立分级存储的结构, 以实现大量存储和随时存取的统一。因为居民健康档案在接诊、复诊和随访的过程中, 都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完善和记录, 流动性较强, 所以一定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要注意保密, 维护当事者隐私, 记得随时归档, 无论何时何地的调阅或者补充、完善、更改和记录信息资源, 都要及时放回去。居民健康档案有利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标准的信息交换格式;提供转换手段, 将居民健康档案中的资源信息转换为标准的交换格式传输到网络上或者存入可移动媒体。

(五) 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篇5

2011-06-02 10:1

2各市卫生局: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为如期完成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的目标,现就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农民健康管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和转变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各地普遍建立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纸质档案建档工作进展很快,但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多数地方信息不能共享,实际利用率不高。加快推进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今年国家和我省把“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作为落实医改任务的一项指令性任务,列入了医改责任书。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较大,任务艰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攻坚克难,采取一切积极有效措施,创造各种工作条件,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工作,确保这项医改任务目标的落实。

二、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各地要根据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卫办发„2009‟46号)要求,按照加强顶层设计、分步推进实施、统一标准规范、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各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和技术路线,以市为单位建设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符合要求的区域卫生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及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在全市跨机构、跨区域的信息共享。要加强卫生信息资源整合,有效利用新农合、医院管理、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等信息系统资源,实现单一系统向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农村居民建立起具有身份识别系统、动态更新、信息共享、服务协同、辅助决策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

现阶段,各市可依托新农合业务信息平台网络为基础,整合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标准化和规

范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辖区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业务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三、规范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规范、统一的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居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的前提和基础。各地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有关要求,实现单一系统向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㈠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要以居民健康信息为基础,涵盖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临床检查、诊断等基本医疗服务记录以及对服务提供者的绩效考核等内容,同时要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系统模块设计要突出以人的健康管理为核心,为个人健康服务,兼顾管理者需要的理念,便于查阅个人健康档案的全部信息。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数据库结构、数据元标识符、数据类型、取值长度等均要采用国家卫生服务32个基本数据集标准。要采用国家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集,确保数据

采集、处理、储存规范化。健康档案编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标准,并录入居民身份证号,确保每位居民及其家庭健康档案编码的唯一性,便于健康档案信息的分类、检索、查询、处理和利用。

㈡相关表格标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记录表格要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标准,表格内容、表单界面布局要与其相一致。

㈢产生和使用标准。健康档案信息量大、来源广且具有时效性。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应实现日常卫生服务记录与健康档案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和共享利用,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开发和数据重复采集。同时该系统能够满足卫生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调取并查阅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的需要。应探索建立健康档案相关信息发布系统,满足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需要,居民可凭本人有效证件进行查询、存取自己的健康档案。

㈣信息安全标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要符合国家有关网络信息安全规定,确保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系统要性能完善,具备必要的安全措施。数据库应按有关要求做好备份,严格访问权限,数据传输进行加密处理。要统一身份认证,采用数字签名技术,确保系统应用安全。

四、加强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㈠规范管理健康档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落实好建档的机构、人员、经费和设施等保障措施并加强对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的监督管理,对尚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要尽快加以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农民终身保存。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得造成电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农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农民健康的隐私信息。除法律规定必须出示或出于保护农民健康目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因故发生变更时,应当将所建立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完整移交给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承接延续其职能的机构管理。

㈡有效使用健康档案。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为农民建立及使用健康档案,要符合《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把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和使用融入到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服务工作中,在农民就诊、体检和接受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随时产生、主动传送,实现各类健康信息一方采集,多方共享。要转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将工作重心切实转向健康管理。要做好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主要卫生问题和农民主要健康问题,改善农民健康状况。

㈢不断完善健康档案。各地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不断规范和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补充和修改。要拓宽健康档案信息采集渠道,通过日常门诊、慢病随访、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和更新已建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要以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为基础,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功能,统筹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确保农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五、加强督导检查和信息报送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管理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15-0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区卫生工作,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卫生改革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把居民健康档案列为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之首,加快推进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启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要求到2011年老年人、孕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力争达到90%以上,随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档案内容的更新深化,为档案专业部门和档案行政机关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值得档案部门及时跟进,指导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

1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社会意义

建立完善完整系统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除了满足卫生服务需求,保障全科医疗实践,实施预防医学措施,建立全科医疗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评价医疗卫生质量,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和科研教学九大功能之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还有更深层次、更重要的社会学的意义、其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可用性还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健康档案本身以外的社会作用。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甚至引起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作用的异化。例如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家族聚居性,一支支具有血缘性、姻亲关系的人群居住在同一个村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也有各自的部落聚居地。这种特殊的人群分布世代相传,繁衍生息形成了自然纯种基因进化谱。从这样的人群采集的来自人体的血液、毛发等生物材料以及与人群相关的环境构成材料,具有独特的科研价值,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类基因图谱对比分析,食源结构差异对人群疾病發生和健康素质的影响,药物的研制与应用,都是难得的科研信息载体材料。随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的发展,体验内容的进一步增加,基因检测,疾病预测将普遍应用,这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甚至事关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发展方向的研究。如欧美等国家采用优化食物结构,增强民族的身体素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日本为改善本名族的素质,已使战后第三代、第四代明显增高[还有研究报告称俄罗斯近10年来人均身高下降了2.5厘米,出生缺陷较上世纪90年代中期增加1倍。

一些西方杂居民族国家对我国独有的聚居种族的生物资源早已垂涎欲滴,尤其是一些居心叵测的敌对势力,不惜假借“扶贫”、“项目”、“传教”等各种手段,窃取血液、毛发、食物等生活样本。一旦这些研究被敌人利用,就有可能埋下祸害民族身体素质的隐患。外来鸦片使“东亚病夫”的历史称谓让中国人痛心疾首,至今记忆犹新。二战期间法西斯大肆屠杀犹太民族,建立犹太人死亡集中营的惨状触目惊心,成为历史的借镜。借助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材料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研究作用显而易见,为了抢占生物科研制高点,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不可小觑。此外,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了个人的全部健康信息,必然涉及到个人隐私。个人隐私的内容是复杂的,如残疾、基因缺陷,精神分裂症等。这些隐私的泄密,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产生心里自卑、心情抑郁等生理、心理问题。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成为居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弄不好可能成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的障碍。

另外,有些个人隐私的泄漏还可能被坏人利用。如新疆发生的针刺事件,以假借传播艾滋病的卑劣手段恐吓群众,扰乱社会治安。还有国际恐怖分子寄含炭疸杆菌邮件的恐怖袭击事件。要把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严格的保密制度,不得泄漏个人病情等保密措施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正面宣传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加大对破坏分子的打击力度,不给坏人有可乘之机,消除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档案失密的担心,才能顺利配合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

2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现状

2.1缺乏完善的指标管理体系

到目前为止,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多数单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化,主要体现在:

2.1.1年初缺乏计划,年底没有考核,档案管理状况同管理人员的考评没有直接挂钩,缺乏规范化的措施。

2.1.2由于个人认识不同,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按照规定收集档案的现象依然存在,档案丢失、归档不及时、个人留存不交的情况时有发生,档案的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加强。

2.1.3由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缺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的新模式,装备参差不齐,档案利用率低下,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人力和空间浪费现象严重。

2.2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对社区档案管理缺乏严格的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档案痕迹留存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尤其是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同时由于受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冷遇。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导致个别同志为了方便自己利用,任意扣压或丢弃使用完毕的文件材料。

2.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知识更新不够,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工作内容繁杂的一项专业性工作。从目前看,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为缺少,大部分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也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创新和活力。

3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3.1加强领导、重视宣传、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

社区应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要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社区领导、管理者都能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3.2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社区人才培训计划,应加大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学习及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3依法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社区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依法管理,加强行政监督。从定期归口收集管理入手,对档案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增强档案室的行政监督力度,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走上法制轨道。

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各种载体信息材料和生物材料等资源,防止被窃取外流;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隐私记录,维护尊重人格,防止破坏社会稳定的非法行为发生,保持社会、家庭的和谐稳定。

3.4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社区档案分类大纲,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社区档案的管理范畴,建立台帐,分配全宗号。年度统计资料和专项分析材料应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材料定期收集进馆,为以后的发展比较和工作决策提供本底资料。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是动态资料,其建档方式通常采用群体建档和个体分别建档相结合的方式。其基本方法是在确定了建档对象后,对所有的建档对象通过个人健康检查,家庭调查等途径获取的资料,填入个人健康档案。对日后新加入的居民则采取个别建档的方式,把平时就诊资料记录进档,通过不断积累逐步完善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使用期限是人的终生,为便于检索,对已故之人要有专门的销号检索,以减少贮存空间占用,为统计带来方便。

设置卷内目录,按着目前我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一般为十项:即一般资料、长期性健康问题、暂时性健康问题、体检记录、接诊记录、会诊记录、转诊记录、辅助检查和其他资料。由于档案是动态形式,为便于翻阅查找和内容扩充,一要使用打孔活页装订;二要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做卷内目录,便于卷内检索;三是将不同型的资料进行打孔、折叠、粘帖后归类,保持案卷整齐;四要对特殊载体材料(如x光胶片、CT胶片、核磁共振胶片等)另行编号,分开存放,并在报告单和目录上注明存放号。这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

3.5发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在医学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在于资料的全面性、连续性、可检索性,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计算机的应用,将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科学计算、信息管理、过程控制、记录查询、保密检索、音像动态、远程会诊、互联网传递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档案管理在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方面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大有可为,必将为档案部门的业务工作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杨文秀.刘爱民 社区居健康档案(试用)

[2]周兰萍谈社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完整性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篇7

一般来说,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情况系统的文化, 包括了个人病患的记录、各年龄阶段的保健记录等等。好的健康档案是照顾病人的基础, 更是加深、扩大医生临床经验的工具, 受到广大医疗从业人员的认可。社区建立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服务基础工作的重要保障, 也是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方法, 同时还可取得第一手宝贵的社区科研资料。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日记, 是个人健康资料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别于医院的特征之一就是拥有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而且, 健康档案可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医生与患者的服务模式。一般而言, 民居健康档案包括了3个部分:个人、家庭、社区健康档案。仁寿县文林镇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了了以下信息内容:基本信息、病例病史、联系方法、体检情况等等。

(一) 个人健康档案内容。1.基本资料。包括居民的基本资料, 如年龄、职业等, 同时也对他们的健康行为有所记录, 例如是否存在吸烟、运动等习惯。同时还记录了临床方面的资料, 如是否有病史、过敏药物等等。2.健康问题的目录。档案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健康问题的目录。其记录的内容包括过去、现在及可能发生的影响, 可真实有效反映个休的检查结果。3.病情流程表。指的是居民的某个病情在一段时间内的检查、治疗情况的概括, 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指标性过程。4.问题的详细记录以及进展记录。此内容属于健康档案的灵魂, 是对患者每次的就诊情况进行详细描述与记录。包括治疗方法、服用的药服、过敏反应等。5.周期性的检查报告。主要是运用具体的表格形式, 针对不同的个体所设计出的专业性表格, 为预防疾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住院记录和转院记录。记录了病人的住院情况以及转院的记录。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各类资源, 为病人提供完善的医务和护理服务。

(二) 家庭健康档案的内容。家庭健康档案有别于个人健康档案。但也包括了个人的基本信息, 不过最重要的是还包括了家庭成员的内容, 包括是否有遗传病史、家人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家人成员的健康情况等。

(三) 社区健康档案的内容。1.社区基本的资料。主要包括了社区的所处位置、卫生设备和条件等等。社区人口学特点, 例如社区总人数、出生率、生育观等等;社区文化、社会环境情况, 如社区居民教育水平、婚姻情况、家庭功能等等。2.社区卫生的服务情况。主要记录了社区卫生服务的门诊内容、门诊的接诊工作量、常见病处理方法等内容。3.社区的健康情况。主要是记录了所处的社区的一个健康问题分布, 包括疾病的严重度、人群的常见发病率、社区的残疾人数量、工作环境、居住条件、饮食环境等等。并且对威胁居民健康的问题进行进行分析、评估, 旨在最大限度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准则和方法

(一)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准则。健康档案的建立一直以来都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作, 在档案构建的过程中, 应该遵守以下几点准则,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完美的居民健康档案:

第一, 一步一步观察、分析, 慢慢建立起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在建立居民档案的过程中, 有的问题是通过简单了解和短时间的观察即可得出结论。但仍有很多问题非常复杂, 需要长期的分析、研究、综合评定后才可作出全方位的判断。还有些隐私性强的工作只能在全科医生接触后才可真正了解。所以居民健康建立不要操之过急, 需要一步一步完善。

第二, 收集资料时一定要综合分析。在健康档案中, 其问题的记录是一项重点的内容。这些问题包括过去的、现在的, 以及未来可能影响到家庭、个人的健康问题。

第三, 动态性准则。当前的健康档案中, 所罗列的问题可能还无法完全包括影响到个人、家庭健康的所有资料。因此, 在运用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一些无效的信息进行删除处理, 同时补充、更改有效信息, 不可因为工作量大而丢失了有效的信息记录。

第四, 准确性、客观性准则。健康档案资料一定要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具有反复使用的价值。

第五, 隐私性。居民健康档案或多或少包含了个人及家庭的隐私问题, 因此这些档案要做好保密的工作, 不要随意泄漏。同时一定要保障个人的仅利, 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

(二)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方式。居民健康信息是一个动态彩信的过程。收集工作包括了一般的用户调查、日常医疗情况、保健及预防有机结合的方式来一起完成的仁寿县文林镇城东社区中心辖区5个居民委员会, 中心将50余人分成5个小组, 在居委会配合下各自负责一个社区开展入户调查。

第一, 每年集中1~2个月下社区上门建档, 采取2人一小组, 一人问询, 一人记录的方式;

第二, 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 在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看病时就要适时的宣传有关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 让居民可以最大限度配合工作的开展。

目前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1326份, 建档率99%, 筛查出高血压2152例, 糖尿病1132例, 65岁以上老年人4092, 孕产妇215人, 儿童3871人, 全部实行信息化网络监控管理。

四、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个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辛苦建立的健康档案如同保管文物一样“保管”着, 只是用于应付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 往往导致档案变成一堆无价值的“垃圾”或装饰品。没有让档案起到真正的作用, 无法让医生了解服务的对象, 更无法创造更高的价值, 实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 更无法让档案具有的宝贵价值充分发挥。一般来说, 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 相关的数据收集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处理, 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 为提升社区的服务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 可参照住院病历的构建方式。可专门配备一个单独的档案室, 根据健康档案中的内容不同, 包括不同社区的居民, 把档案纸质材料分别摆放, 并安排专人负责特殊人群 (糖尿病、高血压、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 的管理。同时还要注意的是, 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信息要由专人管理及录入, 也要配有专门进行维护, 做好相关的数据备份工作, 以此来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和安全。

第三, 根据有关的慢性病管理规范, 把慢性病管理和个人健康档案有机结合。所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标记好, 归入到慢性病管理的年度检查表和随机访问表中, 同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 完成相关表格的内容。

第四, 为了能让建立健康档案这一工作得以纵深推广, 城东卫生服务中心还在社区内定期开展社会公益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宣传, 组织社区服务人员经常下社区义诊, 利用已掌握的信息, 电话通知特殊人群定期到中心听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15号高血压讲座, 19号糖尿病讲座) , 从而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前, 我社区居民建立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率为95%, 档案管理比较规范, 利用率逐年增加, 为居民健康提供了可靠的凭证。但是, 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一是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识度不足, 甚至有的居民不愿意配合社区医生建立健康档案建档。二是相关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 甚至极少部门的部分领导还误认为, 建立健康档案是是卫生部门的事, 在配合协调上主动性还不够。三是医务人员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识要加强。

加强居民档案管理应做到:1.加强对《档案法》, 等法规的学习, 学习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规范;2.积极在卫生管理部门领导下, 认真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3.把居民健康档案列入社区卫生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 档案工作有足够经费, 有专职人员管理和提供档案;4.建立健全档案制度, 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1]毛乾英.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 (5) 423-424.

[2]林湖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 (4) 193-194.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保管、使用与完善 篇8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全面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资料库。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 贯穿整个生命过程, 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一个连续的、综合的、个体化的系统文件。对社区居民卫生服务、全科医疗实践、社区实施预防医学措施、建立全科医疗制度的需要、社区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的、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科学决策与管理、教学科研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保管

负责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社区卫生信息管理人员应监督、督促有关人员按照归档制度的有关规定, 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归档的健康资料必须齐全、完整, 并已经过系统整理, 组成档案保管单位卷、册、袋、盒等, 保管单位应注明保管期限及保密级别。社区健康档案资料应随时归档。一般只需归档一份资料, 但对于一些使用频繁的资料, 可归档二份。

保管时应注意事项:

(一) 温度应保持在14——20℃之间, 温度在50%——65%, 为宜。

(二) 档案柜架应密封, 在柜架上安装玻璃或其他密封材料, 防止光线对档案材料的破坏。

(三) 档案入柜前应除尘, 柜架应保持清洁, 日常清洁应采用湿扫湿抹的办法, 以减少尘埃对档案材料的侵蚀。

(四) 做好防水、防火的工作。

(五) 在柜架上可放置杀虫剂以驱虫。

(六) 做好防鼠工作, 防止其对档案材料的破坏。

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与完善

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制度要求规范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不同于其他档案材料, 其使用频率高, 这就要求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细致认真的态度。

(一) 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复诊或被转诊到上一级医院时, 应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接诊医师通过调取和阅读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档案, 可获得关于患者、家庭及社区健康问题的基本印象。同时根据复诊情况, 及时更新、补充相应的记录内容。

(二) 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 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 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的内容。

(三) 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 由接诊医师填写健康档案转诊、会诊记录。凡非本人管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应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师, 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

(四) 提供免费健康档案查阅和健康咨询。应注意严格执行健康档案的借阅制度, 注意爱护资料及保密等。非社区卫生服务资料管理人员, 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档的各种资料。未经资料管理人员同意, 任何人不得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

(五) 健康档案记载的丰富信息, 还可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使用。

(六) 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农村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可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相结合, 承担新农合健康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要为受检者建立健康档案。

(七) 为了长期保存和使用便捷, 逐步推广使用居民健康档案电子信息系统。

三、健康档案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结合实践经验, 下面就在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做一点阐述。

(一) 发现问题

1. 由于人口的流动性, 有时会由于诸多原因重复建立健康档案。2.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信息更新时间不一致时, 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3.居民健康档案如何终身保存并有效使用。4.电子档案检索方式和排序。

(二) 建议解决办法

1. 关于重复建档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建立健康档案时和社区的居民统计工作若能够资源共享, 会尽量减少重档现象。健康档案管理部门在动态管理时发现人员的流动情况, 应及时迁出或转入居民健康档案。2.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均应由专人管理, 医生在必要时需要调取健康档案的情况, 无论是转诊、访视及居民在门诊就医时, 医生都应按照规范将纸质资料填写完整,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来保管和更新内容, 并及时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系统, 以保证使用的时效行。

除了合格的档案室、规范的管理制度外, 将纸质档案内容及时录入计算机, 逐步建立健康档案电子信息系统, 将是健康档案长期保存的必要条件。

健康档案电子信息系统将逐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传染病报告、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医院电子病例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健康档案电子信息系统, 为了方便统计数据, 可同时有多种检索方式, 譬如按疾病、按年龄、按性别等, 但是为了避免重复建档, 应将身份证检索设置更严密些, 虽然一代身份证已经停办, 逐步由二代身份证取代, 但是目前亦存在没有更新二代身份证的老年人。电子信息系统应设置识别一、二代身份证是否同一个人, 以避免重复建档并录入。

居民健康档案电子信息系统的排序, 为了方便管理使用, 应用编号大小排序并设置成自动排序, 便于于统计数据。

总之, 为城乡居民提供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的卫生服务,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必须规范保管、合理使用、不断完善, 需要长期实践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篇9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要规范

做好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功能和结构, 应当与民生整体利益、社会和谐发展相协调、相一致。要整合资源, 加强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做好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必须要有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制定各项管理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软件, 以实现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本地区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二、实施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完善家庭与个人健康档案, 要做到动态管理:一要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 必须由医师分片包干落实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健康档案归档。为每一位乡村和社区居民建立一张生命健康信息卡, 以保证个人资料的完整性与动态管理的目的。二要就诊时健康档案与门诊诊疗系统 (HIS) 联机, 每次诊疗活动的记录要转录到个人健康档案资料中, 随时更新个人健康记录。死亡报卡、传染病访视卡、孕产妇访视卡中随时增添相应信息, 或注明死亡时间 (撤卡) 。 三要要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回来时, 要及时将其住院治疗和手术及伤残的信息资料转入健康档案。四要慢性病随访管理中, 对新发现的个人健康问题应及时转入个人健康档案资料中。五要上门出诊或医疗咨询中发现的个人健康问题, 随时记录进健康档案中。六要健康档案分片由相关责任医师管理, 并每年进行一次回访调查, 及时记录更新个人健康档案。

三、依法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一要建立健全健康档案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为有效地加强对健康档案科学管理,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医药卫生管理部门等专业主管部门深入乡村和社区实际调查研究, 针对当前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研究, 联合制定相关办法, 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健康档案科学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二要严格执行各种法规和制度。要严格按照档案法规关于档案科学管理的有关规定, 依法收集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文件材料、及时归档、科学分类管理和妥善保管, 保证有关的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和安全, 确保健康档案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以保证各个行业或部门形成的健康档案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三要加强对健康档案的常态执法。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有关主管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对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以及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各类涉及健康的档案, 提出依法管理相应的管理标准, 明确管理的具体要求。要把相关单位的健康档案工作纳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范围, 通过执法检查, 发现并查处健康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违法现象, 增加依法管理健康档案的意识, 确保健康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推动健康档案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四、建立网上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

一要构建硬件网络。按照城市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标准要求, 要合理规划布局、统一标志标识、保证房屋面积、添置医疗设备、购置网络设施等。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建立中心服务器, 区财政局、各服务中心、各服务站等终端都通过VPN方式连接到区卫生局, 实现日常业务动态管理。二要更新服务内涵。首先通过宣传教育, 广泛发动, 调动医务人员和居民参与利用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积极性;其次动员村乡两级医务人员, 责任到人, 分片包户, 逐步入户体检调查, 建立全覆盖的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将居民的健康资料输入计算机, 按村、组、户建立起树形结构的居民健康档案, 作出居民健康诊断, 评估居民的健康情况, 预测居民的健康支出, 预约提供健康服务。三要优化分析方法。利用同步远方乡村和社区软件, 将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资料自动化汇总分析, 采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 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网上评估等功能,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增加管理透明度。

五、深化居民健康档案利用工作

居民健康档案ID号的标识方法探讨 篇10

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努力的方向

把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 就形成了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 是人们在健康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电子化历史记录, 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之中、面向个人提供服务、具有安全保密性能的终身个人健康档案。EHR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后期, 是伴随着电子病历的研究而日益深入的, 也是当前社区医疗和城乡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最受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 提出“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 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的医疗卫生信息化道路, 表明今后几年,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实用共享的居民健康档案, 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努力的方向。

2 居民健康档案的现状

电子病历是居民健康档案的核心内容。目前的电子病历系统基本都是以医疗机构为单位, 病历的信息共享基本限制在医疗机构内部, 而且仅仅记录了在本单位诊疗的患者病历信息, 记录的内容也限制在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等, 并且不同的医疗机构不能进行共享, 限制了病历的应用范围。致使同一个人的电子病历分散的存储在不同的医疗机构, 无法形成一份完整的生命健康记录。

病案首页是患者健康资料的重新整理, 是统计医疗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 是形成法定卫生统计报表的数据源。参照住院病案首页规范, 在住院病案首页信息中 (见表1) , 关于患者的基本信息中没有患者的ID号, 只有病案号, 而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中, 产生的病案号是不同的, 就是同一患者, 在同一医疗机构就诊, 其病案号也不相同。这种状况, 可能使同一患者的健康信息, 散落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中。

发行健康卡是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有效方法, 在医疗信息化走在前面的一些地区, 有的发行了健康卡, 但是有些健康卡的设计存在一些缺陷, 如下用XML文档识别病人身份的情况:

从健康卡包括的基本信息可以看出, 只有健康卡号, 没有居民健康档案ID号。健康卡号作为识别发行卡的真伪要素之一, 不能替代居民健康档案ID号, 尽管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

3 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唯一标识是当务之急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就是要将居民的就诊信息、出生信息、体检信息、免疫记录、保健等信息以及配偶、子女、父母的健康关联信息, 进行分层次、统一化管理, 达到时间上延续, 空间上覆盖整个生命的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建立唯一的健康档案标识, 以便和不同信息来源系统和信息消费系统集成交互, 这些系统包括有:医院信息系统 (HIS) 、电子病历系统 (EMR) 、实验室检验系统 (LIS) 、医学影像系统 (PACS) 、体检系统、妇幼保健系统、社区保健系统等。

要解决居民健康档案共享问题, 首先要进行顶层设计, 从患者身份识别号规范、病历结构设计、患者信息整合、信息代码标准、信息接口标准等进行总体设计和规范。基于UML类图的卫生信息领域模型 (见图1) , 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卫生信息框架的顶层 (域) 结构。在顶层中, 人处于核心位置, 事件因人产生, 卫生机构为人服务, 环境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空间。因此, 解决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患者ID号规范, 实现电子病历分布存储、ID标识快速检索, 档案资料集中共享显得尤为迫切。

同时, 为了充分利用病案信息, 制订针对个体和群体病人的循证医疗计划和实施方案, 采集病人总的医疗支付及相关健康信息, 提供支持临床研究、公共卫生报告、人口卫生立法的系统资料, 病案首页增加“健康档案ID号”这一数据项有其必要性。

4 基于居民身份证号码的居民健康档案标识

健康档案ID号的生成有多种途径, 如随机生成, 增量式生成, 手工编写录入等。而基于身份证号码的健康档案ID号是标识居民健康档案身份的有效方法。

在新一代居民身份证号码中, 包括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 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 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地址码 (身份证前六位) 表示编码对象第一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时的常住户口所在县 (市、旗、区) 的行政区划代码。出生日期码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顺序码是对前14位编号相同的人编定的顺序号, 其中第十七位奇数分给男性, 偶数分给女性。校验码是根据前面十七位数字码, 按照ISO7064:1983.MOD11-2校验码计算出来的, 主要是为了校验计算机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的前17位数字是否正确。由此可知, 居民身份证号码的每位数字或组合是有其含义的, 本身就反映了人口统计学的部分特征。

基于居民身份证号码的健康档案ID号由“居民身份证号码+特征码”组成 (见图2) , 特征码是“0、1、2……8、9”中的数字字符之一, 特征码取0表示自己拥有身份证, 特征码取1、2……8、9时, 表示居民还没有身份证, 所用身份证号码是其父母的, 相应的特征码表示子女中的排行, 男的用其父的身份证, 女的用其母的身份证。例如王五的身份证为420222196910279317, 则其健康档案ID号为4202221969102793170;许圆 (未成年) 在家中排行第1, 她的父亲的身份证是420222196910279317, 母亲的身份证是420222197506069304, 则其健康档案ID号为4202221975060693041。

5 居民健康档案标识的卡式管理

将居民健康档案的主索引资料写入智能卡中, 就得到一张居民健康卡。健康卡所承载的数据大致可分为3类:识别数据 (包括与人员相关的数据及设备本身的数据) 、管理数据及临床数据 (见图3) 。

其中, 在设备数据里, 有些数据如卡号用于健康卡本身的识别, 有些数据用于健康卡功能及存贮能力的识别等;身份识别数据描述健康卡持有者的身份信息, 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主键——健康档案标识ID号。

6 基于身份证号码的居民健康档案标识的优点

基于身份证号码的居民健康档案标识具有实用性, 推广起来简便容易, 有许多优点。

(1) 容易编写, 无重码

身份证号码使用广泛, 且具惟一性与稳定性, 基于身份证号码的居民健康档案ID号不会出现重码, 普及的成本极低。同时, 基于身份证号码的居民健康档案ID号的本身数码都有其内涵, 在资源的整合上有先天的优势。

(2) 实用性强, 规范简便。

居民健康档案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内提供所有健康档案。婴儿一出生, 就要建立其健康档案, 如体重、心率、脚印记录等。使用其父母的身份证号码, 马上就能为婴儿编制规范的健康档案ID号, 迅即投入使用。

(3) 为家庭健康档案的建立与检索奠定基础。

未成年人通过其父母的身份证号码编写自己的健康档案ID号, 很容易检索血缘的承接关系 (见图4) , 有助于家族谱系的临床研究。

7 结束语

编制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ID号, 是实现跨时间、跨医疗机构、跨区域电子健康档案的前提。基于居民身份证号码的居民健康档案ID号是一种操作性强的标识方法。居民健康档案的完善与规范, 需要政府部门的主导和参与。

摘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努力的方向, 其标识的惟一性至关重要。基于身份证号码的居民健康档案标识, 可以方便建立初始的居民健康档案主索引, 改变无标识、乱标识、病案资料利用低的现状。发行健康卡是管理健康档案主索引的有效办法。文中还谈到基于身份证号码的居民健康档案标识的一些优点。

关键词:身份证号码,居民健康档案,ID号,标识

参考文献

[1]Tang PC, AshJS, Bates DW, et al.Personal healthrecords:definition, benefits, and 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barriers to adop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JAMIA, 2006, 13 (2) :121-126.

[2]王继伟, 董志强, 等.从电子病历系统到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发展[J].医学信息, 2006, 19 (11) :1907-19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63-368.

[4]杨鹏, 刘丹红, 潘峰, 等.住院病案首页信息的共享与标准化[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 (1) :88-90.

[5]翁盛鑫, 陈金雄, 袁慧颖, 等.电子病历研究的几点思考[J].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7, 20 (3) :170-171.

[6]保宏翔, 刘丹红, 杨鹏, 等.从一个新视角看国家卫生信息框架[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 20 (3) :18-20.

[7]徐勇勇, 刘丹红, 王霞, 等.健康信息模型与卫生统计工作展望[J].中国卫生统计, 2004, 21 (5) ;266-267.

[8]Health information-patient healthcards-part1:General structure ISO/TC215[EB/OL].http:/www.iso.com.

上一篇:后市场服务下一篇:学生注意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