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上诉状案例

2024-05-02

刑事附带民事上诉状案例(通用12篇)

篇1:刑事附带民事上诉状案例

上 诉 人:田**、男、xxx年8月1日出生,初中文化,住城固县*******组,农民。

被上诉人:张**、男、农民,住城固县****************组。

被上诉人:张****、男、xxx年3月15日生于城固县,住城固系张**之父。

被上诉人:伍**、男、住城固******************,农民。

被上诉人:伍****、男、xxx年3月15日生于陕西省城固县,系伍xx之父。

被上诉人:任**、男、16岁住城固********************,农民。

被上诉人:任****、男、40岁系任**之父。

上诉人因与被上诉人任**、张**、伍**等抢劫罪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一案,不服(xxx)城刑初字第***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之判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之规定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1、请求依法从重追究二被告的刑事责任;

2、判令二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0832.6元(详见请单)。

事实和理由:

一、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对被告**、伍**量刑畸轻。

被告任**、张**、伍**在月夜风高之夜持械抢劫上诉人,致使上诉人受伤。一审法院在没有其他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仅凭张**、伍**二被告自己供 述认定其为从犯,证据不足。二被告虽系未成年人,但公然使用暴力劫取他人财物主观恶性较大,且在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上诉人)倒地已经明显丧失反抗能力的情 况下仍然对其殴打,情节恶劣。到案后拒不支付被害人的治疗费用,无悔罪表现。在上述种种情况下,一审法院对二被告减轻处罚于法无据。请二审法院予以撤销, 依法重新对二被告量刑。

二、一审法院对附带民事部分判决错误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分别承担连带责任。一审法院仅仅判令各被告分别承担法律责任,裁判不当请二审法院予以撤销重新裁判。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之规定应赔偿上诉人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费等等。除此以外,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之规定赔偿上诉人的手机等物质损失。 张****、伍****、任****是张**、伍**、任**的监护人依法应承担赔偿任。但一审法院对上诉人的以上各项合理损失均未支持,请求二审法院依 法予以纠正。

总之,上诉人是抢劫犯罪的受害人,但是在一审法院的判决书中对受害人的各项权利均未予以保护。相反,二名被告的却得到格外关注。不仅是法院对其量刑 轻,而且他们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也小,请二审法院依予以撤销一审法院不合理的判决,对本案重新裁判。

此致

上诉人:XXX

xxx年XX月XX日

篇2:刑事附带民事上诉状案例

故意伤害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成功案例】1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吴XX,男,xxxx年6月19日出生,身份证号码:321XX119820619XXXX,汉族,住:江苏省XX市XX区XX中路41号XX新村26幢401室。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华XX,男,xxx年2月25日出生,身份证号码:340XX119860225XXXX,汉族,个体,住:XX市XX区XX街XX号,(户籍所在地:xx省蚌埠市郊区XX乡XX行政村五台52号)因涉嫌故意伤害罪,于xxxx年9月14日由XX市公安局XX分局取保候审。

诉讼请求:

1、请求依法追究被告人华XX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并从重处罚。

2、请求被告人华言因故意伤害原告人吴XX身体,赔偿原告人吴XX的`经济损失合计人民币XXXX元整。

事实与理由:

xxxx年8月14日16时20分左右,被告人华XX在XX市XX区XX中路“大三”理发店附近,因琐事引发纠纷,在公共场所被告人华XX不问青红皂白,即对原告吴XX拳打脚踢,使用凶器“U”型锁打击原告人吴XX头部、脸部,将原告人吴XX打伤,受伤后原告人遂拨打110报警,XX派出所出警处理,为了查明伤情该机关委托了XXXXXX医院司法鉴定所对损伤程度进行司法鉴定,后经法医鉴定原告人吴XX左侧颧骨骨折构成轻伤。

被告人的故意伤害行为导致原告人吴XX受伤,当时自感头晕、左面侠血肿,局部肿胀左部表皮挫伤,有压痛等症状。经CT片检查显示左侧颧弓骨折,断端成角,局部稍凹陷。医院诊断为:1、左侧颧弓骨折;2、左侧颧部皮下血肿;3、两侧筛窦炎症。

原告人吴XX被打后,被送往XX市妇幼保健院治疗,后转XX市XXXX医院等医院就医,休息至今,仍然头晕,思想不集中,健忘答非所问,有压痛、张口疼痛的后遗症状,被告人华言分文未付。

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致使原告人吴XX经济及精神上均遭受巨大损失,具体损失为:医疗费 元、误工费 元、营养费 元、交通费 元、鉴定费 元、残疾赔偿金 元、护理费 元、住院伙食补助费 元、精神抚慰金 元等共计 元。这些损失因被告人的故意伤害行为产生,依法应由被告人华XX负责赔偿。

综上所述,被告人华XX在公共场所光天化日之下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情节恶力,导致原告人吴XX轻伤,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之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从重处罚。另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之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此,被告人华XX的犯罪行为给原告人吴XX造成的所有损失应由被告人华XX承担赔偿责任,为维护原告人的合法权益,特依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给予公正裁决,判如诉请。

此致

江苏省XX市XX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xxxx年10月 日

附:

1、本状副本一份

2、证据清单一份

故意伤害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成功案例】2

办案人:xxx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x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叶x

诉讼请求:

1、依法追究被告人叶x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2、依法判令被告人叶x赔偿原告人王x医疗费32968.68元、住院伙食补助费640元、残疾赔偿金92456元、被抚养人生活费6514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6000元和交通费1500元;

3、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后续医疗费和鉴定费待鉴定意见明确后予以确定(其中,误工费、护理费和营养费应包含二次手术期间产生的损失)。

事实与理由:

xxxx年8月21日18时30分许,在xx市瑶海区凤阳路十一中对面安鑫旅社门口,被告人叶x因家中空调室外机滴水问题,与其一楼住户原告人王x产生纠纷。在争吵中,被告人叶x殴打原告人王x,导致其右踝关节肿胀疼痛无法站立。随后,王x被送往xx省立医院救治,经诊断:1、右小腿下段可见手掌大小的擦伤;2、右踝关节肿胀;3、右侧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xx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依法对王x的损伤程度进行鉴定,王x的损伤程度构成轻伤。

综上,被告人叶x无视法律,故意将原告人王x打伤,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之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该犯罪行为造成王x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第一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现王x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如所请!

此致

xx市瑶海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xxxx年 3月18 日

更多相关推荐:

1、故意伤害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范本

2、故意伤害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

3、故意伤害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范文

4、最新故意伤害罪起诉状

篇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问题探析

一、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否赔偿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之新规分析

新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的权益范围在法律层面上没有明确规定, 这是该法的不足。而《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 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 结合案件具体情况, 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 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 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 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 构成犯罪的, 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仔细研究该规定, 不难发现:1.赔偿范围限于物质损失, 不包括精神损失。2.人身损害的具体赔偿范围明确有如下7项: (1) 医疗费; (2) 护理费; (3) 交通费; (4) 康复费; (5) 误工收入; (6) 残疾生活辅助具费; (7) 丧葬费。是否还有其他项目, 解释中则用了一个“等“字。其中没有规定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众所周知, 在民事人身损害赔偿中, 所占赔偿数额最多的通常就是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司法解释对如此重要的问题没有在赔偿范围中列明, 那么案件审判中原告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主张是否会获得法院支持就值得研究。笔者以为, 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一直是人身损害赔偿项目中的重中之重, 最高法院不可能对之忽略, 未见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列在赔偿范围, 显示了最高法院并不认为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系物质损失, 而认为属于精神损失, 故不予赔偿。在已有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司法判例中, 法院都是以原告主张赔偿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无法律依据予以驳回。因此,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 原告获得人身损害赔偿较之新刑法施行前必大幅度缩水[1]。

(二) 残疾和死亡赔偿金应属于物质性损失, 原告应当获得

就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是精神损失还是物质损失问题, 纵览最高法院关于此问题的的司法解释史, 可以发现最高法院对此问题的认识是摇摆不定、反复无常的。2001年3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1.致人残疾的, 为残疾赔偿金;2.致人死亡的, 为死亡赔偿金;3.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依此解释, 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属于精神损失, 那么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就不会获得赔偿。

2004年5月1日施行的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 (下称《人赔解释》) 第十七条又规定:受害人因伤致残的, 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 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 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死亡的, 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 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第十八条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 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 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由此分析可见, 该司法解释已明确地将残疾和死亡赔偿金界定为物质性赔偿金, 其与精神损害抚慰金并立。依此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可以获得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

而现行司法解释又回归到了2001年《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属于精神赔偿的认识上。笔者认为这是司法上的倒退。

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之所以属于物质性损失。因为残疾必使受害人劳动能力减损或曰取得收入的能力减弱, 而死亡则使得其家庭中本可以取得收入的人, 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因此, 无论是残疾还是死亡, 必然会给受害人或其近亲属收入减少, 收入的减损则属于物质上的损失。

2000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中的第二条规定: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 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就此就可以将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界定为必然遭受的损失, 故属于物质损失。

关于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属性问题, 前最高法院有关负责人对《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作如是解释:确定的赔偿标准比以前的赔偿标准更加科学、合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损害偿标准的确定要符合民法中的“平均的正义”或者“矫正的正义”的价值理念, 也就是更加符合侵权法中的“填补损失”或者“填平损害”的原则。具体而言就是指:对侵权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 要按照损失前后的差额赔偿其交换价值;对造成的精神损害, 则应当给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2) 赔偿与损失相一致。过去的赔偿标准, 对残疾受害人的收入损失不予赔偿, 只赔偿其生活补助费;该《人赔解释》所规定的残疾赔偿金, 则是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赔偿受害人的收入损失, 是对既有标准的矫正, 体现了损害与赔偿相一致的原则。《人赔解释》据此将“死亡赔偿金”界定为财产性质的收入损失赔偿[2]。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也规定:造成残疾的, 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 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第二十二条还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 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 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法》将残疾、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赔偿并列, 足见该法也是认为残疾、死亡赔偿金属于物质性赔偿。

因此, 笔者认为, 残疾、死亡赔偿金属于物质性损失,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项目中应当包括。

二、排除残疾、死亡赔偿金的弊端

(一) 与以人为本、充分保障人权的价值追求相悖

人的生命权、健康权是基本人权, 生命本无价, 在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已不受支持的情况下, 在附带民事诉讼中, 对于受害方的物质性损失则应充分保障。

(二) 破坏了司法的稳定性、降低了法律的威信

2004年以来,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践中原告的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主张一直得到司法支持, 现突然取消, 使得同样案件的赔偿落差巨大, 司法上的这种朝令夕改, 使得受害人本来的合理期待落空, 自然影响人们对法律的尊重, 降低了法律的权威。

(三) 破坏了法制的统一

如前所述, 《侵权责任法》、《国家赔偿法》均认为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系收入性损失并应给予赔偿。而《刑事诉讼法》及其解释反而不认为, 凸显了司法体系内在的不和谐。

(四) 有违公平原则

侵害人身权的犯罪属于侵权法中的严重侵权行为, 行为人除应承担刑事责任外还应承担民事责任。在非犯罪性的侵权案件中, 不管侵权人是故意抑或是过失侵权人都要赔偿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 可作为犯罪行为的严重侵权行为人尤其是其中还会包括极其恶劣的故意犯罪人反而不用承担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赔偿责任, 有违法律的公平原则。

(五) 体系内的双轨制, 破坏了自身的协调性

现刑诉法司法解释, 一方面, 在非交通事故侵犯人身权犯罪中没有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列入赔偿范围, 另一方面, 又规定交通肇事罪和因醉驾构成的危害公共安全罪案件中可以判令赔偿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即《解释》第一百五十五第三款规定: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 构成犯罪的, 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该赔偿责任就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人身伤亡”, 是指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权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人身权益所造成的损害, 包括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各项损失。如前所述《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了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对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在过失性的交通肇事罪中是要赔偿的, 而作为故意性侵犯人身权的其他犯罪中反而不用赔偿是令人费解的, 难道受到故意侵害的受害人就当倒霉!因此, 同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同一司法解释在赔偿问题上实行双轨制, 制造了规则上的冲突。

三、一点建议

鉴于上述分析, 新的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在受害人权益的实质性保护上存在着倒退。为切实保障人权、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司法的稳定性, 有必要将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通过新的司法解释将其明确为现赔偿范围中的“等”字范围, 确认其属于物质性损失而加以赔偿。

参考文献

[1]辽宁法制网.锦州中院适用新刑诉法审结首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EB/OL].http://www.lnfzb.com/news_view.aspx?id=20130123085547896.

篇4:略论民事诉讼中的附带上诉制度

关键词:民事诉讼;附带上诉;定义;基本特征;必要性;合理性

程序效率和实体公正,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所追求的两个最基本的价值。民事诉讼附带上诉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存在且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民事诉讼基本制度。从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来看,附带上诉制度,在彻底解决民事权利纠纷和民事法律关系争议,缓解诉讼压力、充分保护被上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最起码的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篇文章中,笔者试图对民事诉讼附带上诉制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以及我国当前形势下构建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为有朝一日正式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引入这一制度奠定先期理论基础。

一、民事訴讼附带上诉制度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由于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并未正式引入民事附带上诉制度,所以,迄今为止,理论界仍然未能对这一制度的定义给出一个准确的界定。如,有的学者主张“附带上诉者,由当事人之一告提起上诉时,其对告牵连于上诉人之上诉所提起之上诉也,易词言之,由上诉人之上诉所声明不服之判决,其对告亦利用主上诉之诉讼行为,以声明不服,要求其更为利己之,特向第二审法院所为之意思表示也”[1];再如,日本学者中村英郎认为,“附带诉讼,指对控诉人进行不服申诉的第一审判决,附带其控诉,由被控诉人提起的诉讼” [2]。

尽管以上学者对附带上诉制度的阐明方式不同,但总的来看,他们似乎均主张民事诉讼附带上诉制度理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附带上诉的产生需以合法的主上诉存在为前提,即只有在对方当事人已经提起上诉的情况下,才会有附带上诉的产生,换言之,如果对方当事人没有提起上诉,或者提起上诉之后又因为各种原因撤回上诉,那么附带上诉就不复存在;二是附带上诉始终站在主上诉的对立面上,与其针锋相对,即被上诉人之所以提起附带上诉,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推翻上诉者的上诉指控,使诉讼的结果朝着更加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角度发展,因此,不管是在举证上,还是在辩论上,附带上诉的提出者必然与上诉人势不两立;三是当事人身份的双重性,提起附带上诉,就相当于在原上诉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个新的诉讼,在这种情况下,主上诉中的上诉人同时是附带上诉中的被上诉人,附带上诉的提出者同时又是主上诉的被上诉人,因此当事人双方均具有双重身份。

综合以上几个特征,笔者认为,所谓民事诉讼附带上诉,其实就是指被上诉人在上诉期间内依附于对方当事人的上诉而提起的上诉,以及被上诉人已经丧失上诉资格,在对方当事人提起上诉以后,以对方主上诉为依托,在已经开始的上诉程序中提起的上诉[3]。

二、构建附带上诉制度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仅规定了当事人的上诉制度,在附带上诉制度上仍然处于空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与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冲突和民事纠纷势必会不断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诉权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维护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方面考虑,在我国民事诉讼中逐步引入并构建附带上诉制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构建附带上诉制度,是司法实践应对社会转型的重要环节。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民事纠纷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和专业化。在当事人发生民事纠纷时,公民已经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切实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便成了切实实现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部分当事人法律知识匮乏、诉讼经验不足,往往会由于错过上诉期限或者不正当行使诉讼权利而导致未上诉或是上诉被驳回,此时,如果苛刻的遵循法律条文,那么难免会导致当事人彻底丧失维护其合法权利的资格,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法治文明的要求。附带上诉制度的构建,通过赋予逾期上诉期、撤回上诉、舍弃上诉或者上诉被驳回的被上诉人附带上诉的权利,使其利用上诉人的上诉程序提起一种特殊的诉讼,从而对其业已失去的诉讼权利进行补救,更好的实现了社会公平正义[4]。

其次,构建附带上诉制度,是缓解法院上诉压力,提高法院审理效率,维护法院判决公正性和权威性的重要保证。程序公正和程序效率,是所有诉讼都追求的程序性目标。近年来,上诉率和再审率居高不下、判决执行困难重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正常进行的重要障碍,这不仅给法官带来了沉重的工作负担,而且从长期看也不利于法制国家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附带上诉,可以通过一次诉讼程序实现对当事人双方需求的满足,降低甚至避免了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启动的可能性。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诉讼“定纷止争”的功能,进一步缓解法院上诉压力,不断提高法院的审理效率,切实维护法院判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就要在我国民事诉讼中逐步引入并构建附带上诉制度。

参考文献:

[1]邵勋,邵峰.中国民事诉讼法论(下)[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672.

[2]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M].陈刚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69.

[3]王丽娟.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3.

[4]郑世宝.构建我国附带上诉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0-64.

作者简介:

刘选卫(1973.10.15~ )男,汉,安徽六安人,河北省邢台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本科学历,目前就读于河北省委党校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

篇5:刑事附带民事上诉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朱××(系死者李×军之母),女,生于19××年××月××日,汉族,小学文化,农民,住址同上。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住湖南省××市××区××街××号。

法定代表人:孟××,该公司经理。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杨××,男,生于19×年×月×日,住湖南省××市××区××镇××村××号,系湖南K9××2××牌运输型拖拉机驾驶员,因涉嫌交通肇事罪现被羁押在××区看守所。

第三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支公司(简称人保××支公司),住湖南省××市××区××街××号。

法定代表人:董××,该公司董事长。

案由: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诉讼请求:

1、依照刑法第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依法从重追究被告人杨××犯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2、判令被告、被告人共同赔偿因交通肇事致原告人李××、朱××之子李×军死亡的死亡

赔偿金187002元,丧葬费8926元,被抚养人生活费45000元,处理事故的.交通、住宿、误工费8000元,合计:248928元,并相互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判决上列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5万元。

4、判决第三人人保××支公司将湖南K9××2车辆的保险金在责任限额范围内赔付给上

列原告人。

事实及理由:

208月×日上午×时×分许,被告人杨××驾驶××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所有的

湖南K9××2号运输型拖拉机,从××区××乡××村载预制板十八张到××区××镇××村,当车行至××区××路182Km+350m处时,由于操作不当,所驾车辆制动不良,车辆侧翻,致路边行人两死一伤,造成重大车损人亡交通事故,其中死者之一李×军乃二原告人之子。该次事故经××区公安分局交通警察大队第××号认定书认定被告人杨××担本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行人李×军等不负责任。现被告人杨××交通肇事一案,已经××区公安分局侦查终结,已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交通肇事的犯罪事实和情节以及造成的危害

后果,××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书中有详细的叙述,这里不再重复。

同时经查,湖南K9××2号运输拖拉机系被告人杨××7月购买后于月

变更过户到××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登记产权为公有,车主是××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杨××并与××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货运汽车联合经营合同,由××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于年 10月至2009年10月在第三人人保××支公司投保车辆交强险和商业险,保额为50万元。

综上所述:被告人杨××无视国家道路安全法规,病车上路且操作不当,因此造成新被录

取的大学生李×军,这名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材命归黄泉,同时造成其他死伤,其交通肇事行为已构成犯罪。其犯罪行为,不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人才损失,而且给原告人家庭造成了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1款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及相关法律规定,现原告人依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一并审理。

此致

××市××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李××朱××

20××年×月×日

篇6:刑事附带民事上诉状

上诉人:***,女,汉族,年月日生,xxx省xx市xx乡村人。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

被上诉人:刑事被告人。

被上诉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

被上诉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上诉人因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不服沙河市人民法院xxxx年7月22日(xxxx)沙刑初字第*号判决书的民事部分判决,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1、撤销(xxxx)沙刑初字第*号判决书第三、四项,判令被上诉人与刑事诉讼被告人共同赔偿受害人,死亡赔偿金119160元、丧葬费16153元、尸检费700元、停尸费50000元,交通费5000元,被抚养人生活费50000元,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50000元,共计291013元。

2、判令被上诉人与刑事诉讼被告人承担连带责任。

上诉理由:

一、被上诉人与刑事诉讼被告人存在共同侵权行为,理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从庭审笔录、供述及证人证言可以看出,被上诉人与刑事诉讼被告人是共同侵权人。也就说他们在主观上存在着侵权的共同过失。客观上,他们对事故的发生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在他们的供述及证人证言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证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条: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第十二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被上诉人与刑事诉讼被告人存在的共同侵权行为,造成被害人三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被上诉人及刑事诉讼被告人理应对这一共同侵权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连带民事赔偿责任。一审判决将这一共同侵权行为割裂开来认定不符合客观事实,请二审人民法院予以纠正。

二、本案遗漏了郭**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参加诉讼及其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从本案这个判决书第5页来看:“刑事附带民事被告人酒后驾驶机动车,离开机动车后应郭**的要求将车钥匙交给酒后的郭**,允许郭**等三人在车上听音乐。刑事附带民事被告人的这一行为与被告人的擅自驾驶行为相结合造成他人损害。刑事附带民事被告人在将其机动车钥匙交与他人时应该预见到他人可能擅自驾驶其机动车并可能发生危险,即对被告人的擅自驾驶行为有过错。”根据上述情况,张是把车钥匙交给听音乐的,是郭把车钥匙交给郭驾驶的,郭的交钥匙行为,对结果的发生也存有过错。可见本案遗漏了郭振民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参加诉讼。并承担其应承担的过错赔偿责任。

三、上诉人的一审诉讼请求为21万元,一审判决没有支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要求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一分钱,可见判决明显错误

本案已造成被害人三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对于死者的亲生父母,在承受丧子之痛的同时,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折磨,精神损害是必然存在的,因此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显得尤为重要,不知一审判决书中为何没有此项内容。也是原告人内心不安,不服此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的规定,请求二审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上诉人赔偿上诉人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

四、停尸费用已达5万元,判赔的钱款不能到位也不足以支付此费用,人民法院判决书对此实际发生的费用也没有判决支持一分钱,可见判决存有严重瑕疵

原告家本来一贫如洗,勉强维持生计。此事故的发生,更是雪上加霜,连死者入土为安的埋葬费都没有,使得死者尸骨已寒的8个月之后,仍没有钱安葬儿子。截止目前,停尸费用已达5万元,判赔的钱款不能到位也不足以支付此费用,人民法院判决书对此实际发生的费用也没有判决支持一分钱,可见判决存有严重瑕疵。请二审人民法院予以纠正和支持原告的诉讼主张。

综上所述,请二审人民法院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撤销(xxxx)沙刑初字第**号判决书第三、四项,判令被上诉人与刑事诉讼被告人共同赔偿受害人,死亡赔偿金119160元、丧葬费16153元、尸检费700元、停尸费50000元,交通费5000元,被抚养人生活费50000元,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50000元,共计291013元。判令被上诉人与刑事诉讼被告人承担连带责任。

此致

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王**

王**

篇7:刑事附带民事上诉状参考

刑事附带民事上诉状参考范例1

上诉人(原审刑事附带民事原告):刘X X,男,汉族,xxxx年03月20日生,云南省XX县人,住XX县XX乡XX村五组5号,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

被上诉人(原审刑事附带民事被告):张X X,女,汉族,xxxx年01月10日生,云南省XX县人,住XX县XX乡XX村四组14号,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

被上诉人(原审刑事附带民事被告):吴X X,男,彝族,xxxx年05月24日生,云南省XX县人,住XX县XX乡XX村四组14号,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

被上诉人(原审刑事附带民事被告):杨X X,男,汉族,xxxx年03月15日生,云南省XX县人,住XX县XX乡XX村四组14号,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

被上诉人(原审刑事附带民事被告):李XX,男,佤族,xxxx年03月24日生,云南省XX县人,住XX县XX乡XX村四组14号,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

被上诉人(原审刑事附带民事被告):高X X,男,汉族,xxxx年14月20日生,云南省XX县人,住XX县XX乡XX村四组14号,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

上诉人因被故意伤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一案,不服XX县人民法院作出的(xxxx)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现依法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1、请求撤销(xxxx)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依法改判以故意伤害罪追究五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并对五被上诉人从重处罚。

2、请求撤销(xxxx)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第一、二、三项,依法改判五被告人不予缓刑。

3、请求撤销(xxxx)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第五项,支持上诉人原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全部请求。

上诉理由:

一、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

(一)原审判决认定五被告人是在山上摘豆子时得知发生纠纷到达现场,属于严重的事实认定错误。

由于侦查机关未及时讯问各被告人,各被告人之间系亲属关系,他们在事后编造了大量的谎言,想要掩盖他们准备工具、守候组织于宇州石料厂埋伏殴打上诉人的事实,其陈述均为伪证。原审判决采信被上诉人的一面之词,对上诉人及无利害关系人的证言不予考虑,导致严重的司法不公。

根据与双方无任何利害关系的证人黄XX陈述,案发当天上午,上诉人刘X X父子找到XX石料厂要求处理自家的核桃树被厂里挖机挖掉50棵的纠纷。上诉人之子刘X X就留下电话号码给杨恩后,离开了宇州石料厂。13时10分许,五被告人来到厂里,问清情况后,让黄XX打电话给上诉人父子。上诉人父子以为要解决纠纷,又来到XX石料厂。在双方纠缠过程中,上诉人想要拿石头自卫,当即被五被告人用早已准备好放置于车上的工具围殴上诉人父子。

可见,五被告人系准备工具、守候组织于XX石料厂埋伏,有预谋地殴打上诉人父子,上诉人之子刘XX因为跑得快,才免遭厄运。这一事实足见五被告人的凶残,其凶残在于事先准备了工具,而上诉人只是想从地上捡起石头自卫。但是原审判决对此歪曲陈述,显然属于严重认定事实错误,严重司法不公。

(二)原审判决认定双方相互打斗,属于严重事实认定错误。

尽管各被告人进行了严密的串供,作出颠倒黑白的陈述,但是与双方无任何利害关系的证人黄XX作出了客观公正的陈述。

证人黄XX陈述:“我在一旁洗衣服,看到刘XX想捡石头,我就跑去推开刘XX并劝他们。刘XX再次捡起一个石头,张XX就拿一根棍子殴打了刘XX”。从证人杨恩陈述可见,吴利雄做的行为只有一次想捡起石头被劝,再次捡起石头即遭到殴打。

原审判决却一味采纳各被告人的虚假陈述,对其陈述的真实性不予认真审查,有故意偏袒被告人之嫌。且原审判决置与双方无任何利害关系的证人黄XX证言于不顾,认定双方相互打斗,导致严重司法不公。

(三)原审判决将李XX、高XX排除在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的被告人之外,属于严重事实认定错误。

证人黄XX陈述特别提到,“张XX这方一个穿蓝色羽绒服的男子拿一根棍子殴打刘XX”,根据庭审讯问,多人证实该“穿蓝色羽绒服的男子”系李XX,足以证实李XX已经实际参与殴打了上诉人。

此外,高XX驾车载各被告人前往宇州石料厂埋伏殴打上诉人,事发时在现场助威,并未进行其自己编造的劝阻行为(证人黄XX只是讲到高XX没有参与殴打上诉人),事后又驾车载着其他被告人逃离现场。高XX的行为系被告人犯罪行为的重要环节,其在整个犯罪过程中负责运输人员、运输犯罪工具及起到助威作用,应该与其它被告人一起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

但是,原审判决却对此视而不见,将该李XX、高XX二名被告人排除在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的被告人之外,有故意偏袒被告人之嫌,属于严重事实认定错误。

二、原审判决适用法律严重错误,请求二审法院明察。

(一)原审判决将李XX、高XX排除在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的被告人之外,属于严重法律适用错误。

根据证人黄XX陈述及庭审讯问,多人证实该“穿蓝色羽绒服的男子”系李XX,足以证实李XX已经实际参与殴打了上诉人,应该与其他被告人一起受到刑事追究。

高XX在整个犯罪过程中负责运输人员、运输犯罪工具及起到助威作用,依照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故高XX应该与其它被告人一起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一起受到刑事追究。

(二)原审判决对各被告人处以缓刑,属于严重的法律适用错误。

1、原审认定对各被告人处以缓刑的理由严重失实,严重错误。

原审判决以邻里矛盾、相互打斗、受害人过错、部分赔偿、对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为由,对各被告人处以缓刑,理由错误,有故意偏袒被告人之嫌。

(1)本案不属于邻里矛盾,而且邻里矛盾与邻里纠纷不是同一个概念,原审判决故意混淆视听,偷换概念。

本案仅凭上诉人与吴XX之间系兄弟关系,就牵强附会地将本案定性为邻里矛盾,实在值得玩味。法庭已经清楚查明,本案的组织者和积极行为人是张XX,纠纷起因也是因为XX石料厂受人之请挖掉了上诉人户的50棵核桃树。就因为上诉人与参与人员吴XX系兄弟关系,就扯到邻里矛盾,其判决目的实在令人费解!

而且,我国《刑法》规定可以考虑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的是邻里纠纷,并非邻里矛盾,其立法本意也是为了化解处理相邻民事关系引发的邻居之间的`纠纷。原审判决将分别属于5组和4组的当事人刻意说成邻里,将上诉人远在山上的核桃树被挖说成邻里纠纷,将上诉人到宇州石料厂讨要说法之举说成邻里纠纷,其荒唐程度实在让人怀疑!

(2)原审判决认定双方相互打斗,认定受害人有过错,并据此对被告人处以缓刑。实际上本案受害人(上诉人)没有任何过错,原审判决严重错误。

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与各被告人互相打斗,认定上诉人有过错,与在案证据严重不符。

与双方无任何利害关系的证人黄XX作出了客观公正的陈述:“我在一旁洗衣服,看到刘XX想捡石头,我就跑去推开刘XX并劝他们。刘XX再次捡起一个石头,张XX就拿一根棍子殴打了刘XX”。从证人黄XX陈述可见,刘XX做的行为只有一次想捡起石头被劝,再次捡起石头即遭到殴打。但是,原审判决置与双方无任何利害关系的证人黄XX证言于不顾,认定双方相互打斗,并据此对被告人处以缓刑,导致严重司法不公。

(3)原审判决以被告人进行了部分赔偿为由,对各被告人处以缓刑,也是十分牵强的。

上诉人因此次被告人的凶残犯罪行为导致的物质损失达20多万,各被告人是在上诉人(受害人)的多次要求和讨要下,才赔偿了1.5万元。这一点赔偿,相对于他们应该赔偿的款项只是杯水车薪,原审判决据此牵强认定,对各被告人处以缓刑,实在说不过去!

(4)原审判决认定各被告人对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对各被告人处以缓刑,是典型的睁着眼睛说瞎话,有故意偏袒被告人之嫌。

本案各被告人因为简单的民事纠纷,积极准备犯罪工具,积极组织人员,积极准备逃跑车辆,埋伏于宇州石料厂。之后,假装商谈解决纠纷,在上诉人没有对被告人进行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凶残对上诉人进行殴打,导致上诉人严重受伤达轻伤一级,达到九级伤残和十级伤残,花去医疗费用经5万元,还需产生后续医疗费2.3万元,手段残忍,性质恶劣,属于严重的暴力型犯罪。

这样一个随意置他人于死地的凶残犯罪团伙,这样一个为了简单纠纷就准备棍棒、埋伏殴打他人的犯罪团伙,竟然被原审法院认定为“对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对于这种颠倒黑白的判决,上诉人坚决不服,一定要讨个说法。

2、各被告人均不存在适用缓刑的法定条件,原审适用缓刑错误。

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是指对于符合条件的犯罪人,由法院宣告暂缓执行原判刑罚,但是规定一个考验期限,如果犯罪人在考验期限内没有出现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况,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本案中,各被告人均不存在适用缓刑的法定条件,理由如下:

(1)各被告人均无任何悔罪表现。

悔罪表现是指犯罪人对于自己的犯罪感到后悔,并真诚地表示出来。如在法庭上进行道歉表示对不起被害人,或者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等均属于有悔罪表现。是否具有悔罪表现,对于预测犯罪人能否适用缓刑、在缓刑考验期间是否会再次犯罪,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案各被告人在原审庭审中,没有进行任何道歉,而且对自己所犯最新百般狡辩,互相推诿,没有任何悔罪表现,这是法庭参审人员有目共睹的事实。

(2)各被告人均未进行积极赔偿。

在伤害案件中,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适用缓刑,应该将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作为主要依据。本案中,各被告人均拒不认罪,拒不赔偿,

也未表达愿意积极赔偿的愿望,依法不能适用缓刑。

篇8: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构建的思考

我国<<刑事诉讼法>>“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 只有为了防止刑事审判的过分迟延, 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 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因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至少暴露出以下问题:

1、合并审理不利于提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效率。

以罚代刑现象还时有发生。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 被告人愿意赔偿与否、赔偿态度好坏、赔偿数额多少成为法官对其量刑予以考虑的一个重要情节。不利于法官走精英化道路。精英化法官的特征之一是专业娴熟, 而专业娴熟必须建立在分工精细的基础上。

2、合并审理影响审判的正确性。

当所附带的民事诉讼涉及面广、案情复杂时, 为了不过分延迟刑事部分的解决, 往往需要对刑事案件提前作出裁判。当该裁决因一方当事人提出上诉或检察院提出抗诉未能发生法律效力时, 附带的民事诉讼如不中止审理, 一审法院所作出的民事部分的裁决就有可能与二审法院作出的刑事部分的裁决相抵触。在二审法院撤销或改变原一审刑事判决时, 原生效的民事一审则不得不再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待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作出终审裁决后再继续审理, 则会造成诉讼的过于迟延。

3、案件受理管辖权导致受理范围的局限性。

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实体内容具有因果关系, 通过法院的一并审理能够对两个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确定的判决。但是, 由于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对案件管辖的规定不同, 受理刑事案件的法院不一定具有该案所附带的民事诉讼的管辖权。

二、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构建的设想

1、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应当确定刑事与民事诉讼发生交叉时民事诉讼的独立地位, 规定凡因犯罪行为所引起的民事赔偿请求, 均可以在刑事诉讼中附带提出, 也可以在刑事案件审结后, 向民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还可以在刑事案件未立案时向民庭单独提出。

2、规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程序。从立法上进一步

规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程序, 同时对一些诉讼权利的保障问题上进行细化和明确。有的人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要是服从刑事审判, 无论从程序上, 还是从实体上均要体现“附带的性质”因此, 对民事部分的诉讼权利保障问题上只能夹杂在刑事诉讼当中。因此, 应当在立法上进行平衡和完善。

3、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程序

刑事调解必须在“事实清楚, 分清是非”的前提下进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 民事部分虽是一“附带”的部分, 但不论在自诉案件还是公诉案件中, 民事部分的处理和刑事部分的处理实际是联系在一起的。自诉案件中调解成功就一般可由自诉人撤诉从而终结民事和刑事两个部分的诉讼。而在公诉案件中, 被告人如能真心实意地主动赔偿民事原告人的损失则也自然会影响到刑事处罚的轻重。

4、设立具有相对独立程序的刑事庭前调解.

首先废除由审判刑事部分的法官主持庭前调解。前面讲过对刑事庭前调解要进行严格限制, 并不是就搞一刀切, 因为刑事庭前调解毕竟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也大大提高了效率。我国相关的司法解释已明确了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庭前会议制度。庭前会议应由庭前准备人员来组织, 实行主审刑事与主持庭前会议的组织或人员相对分离, 避免审判权扩张到庭前会议上。在庭前进行交换证据, 整理争点的基础上, 在事实清楚, 责任明确的情况下, 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庭前会议制度可在当事人“得到充分信息”的基础上, 理智地进行意思表示, 保证调解的公正性, 从而也促进刑事调解程序的正当性和效率性。

5、物质损失赔偿及精神损害赔偿要两者兼顾

篇9: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探究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

1.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正确处理刑事案件

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有利于全面查明被告人的行为到底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当判处何种刑罚。因为在许多刑事案件,如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以及侵犯财产罪的许多案件中,被告人的行为是否造成物质损害以及造成物质损害的程度,是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决定性因素。

2.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

其一,实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收集证明被告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据,这有利于减轻被害人在民事赔偿部分本应承担的举证责任,从而降低被害人获得赔偿的难度。其二,规定司法机关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必须一并解决其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有利于及时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害。因为如果不实行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害必须等到刑事案件结束后再向民事审判庭提起诉讼,这样往往会因为时过境迁,导致有关损害事实难以查清,或因被告人将财产转移、隐匿,导致损害赔偿难以实现。

3.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正确执行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

在处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有利于查明被告人对其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害的态度,从而正确判断被告人是否悔罪及悔罪的态度,判断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这对于在定罪量刑时正确执行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有利于维护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在处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有利于避免由刑事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分别处理刑事和民事问题可能出现的对同一案件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的问题,从而维护法院裁判的权威。

二、物质损失赔偿问题

物质损失是相对与精神损失而言,它是一种可以通过一定方式用金钱来衡量的。物质损失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了赔偿的范围。

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对物质损失的理解不同。第一,间接损失是否属于必然损失。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必然损失和违法行为存在因果联系,间接损失是被告人的违法行为导致被害人未可以获得的利益造成损失,而必然损失是指被告人的违法行为造成被害人在某个阶段一定会获得的利益损失。从两者的含义来看,必然损失和间接损失存在的损失范围存在一定的重合,因此,间接损失属于必然损失范畴,间接损失应该纳入物质损害赔偿范围。但是也有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间接损失不因纳入物质损失赔偿范围。他们认为从理论上来看,间接损失衡量难度大,甚至一些间接损失无法衡量。例如被害人可能通过努力获得的加班费、发明奖等等,这些在司法实践中都难以量化和计算,因此因而在司法实践中不将间接损失纳入赔偿的范围。只考虑直接物质损失使赔偿的范围更加容易确定,而且方便了物质损失赔偿的计算和衡量,虽难这种赔偿方式难以赔偿受害人全部的物质损失,但是保证了被害人最低限度的物质损失赔偿,相对来说这也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物质损害赔偿方式。

三、精神损失赔偿问题

(一)精神损失难获赔偿

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有权利对被告人提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但是在相关的赔偿范围规定中并没有将精神损失纳入赔偿的范围,在后续的法院是否受理精神损失民事诉讼的批复中规定不将精神损失纳入赔偿的范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文件精神也将精神赔償排除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因此,根据当前我国的法律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精神损失不再行使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之内,只有物质损失才可以获得赔偿。

(二)将精神损害纳入赔偿范围的必要性

1.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

首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既为人们创造一个公平的法制社会,在和谐社会,人的合法权利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而不遭受他人的侵犯,我国要建立和谐社会需建立在公正公平的司法的基础之上。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因没有精神损失赔偿,普通民事诉讼中被害人获得的赔偿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获得的赔偿要高一倍。许多被害人的家属因赔偿不足而产生一些负面心理。例如对被告人家属抱有怨恨心理、对我国的司法公正和工作产生动摇,置疑我国的司法的公平和公正。甚至一些心理较为极端的被害人家属采取报复被告人家属的行为和想法。因此,将精损害赔偿纳入赔偿范围是一种较好的抚慰被害人和被害人家属心灵的措施。

2.维护司法公正的需求

它是我国法律完整的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需要,也是维护我国司法公平公正的需要。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的规定,在受害人的精神因违法行为而遭受损失但未造成严重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不支持受害的精神损失赔偿要求。只有在违法行为造成本害人精神损失,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要侵权人赔偿被害人精神损失。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被害人要获得精神损失赔偿有一个前提,既被害人的精神损,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违法犯罪行不仅触犯了刑法和民法,而且被告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对被害的精神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而根据想过的法律法规,被害人有权要求被告人赔偿精神损失,然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却剥夺了被害的权力,两个制度的冲突会造成被害人为了获取经济赔偿而放弃对被告人提起刑事诉讼的权力,导致了被告人只需赔偿被害的精神损失,而不用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精神损失纳入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内对维护司法公正非常有必要的。

四、结语

篇10:刑事附带民事诉状

刑事附带民事原告(简称原告):宗云,女,汉族,1954年11月4日生,住罗山县东铺乡孙店村万东组(系死者妻子)。

原告:罗凤和,男,汉族,1980年8月31日生,住址同上(系死者的儿子)。

原告:罗凤娟:女,汉族,1974年11月26日生,住罗山县东铺乡孙店村刘老庄组(系死者长女)。

原告:罗宏燕,女,汉族,1978年8月23日生,住罗山县东铺乡孙店村北林场组(系死者二女)。

刑事附带民事被告:张绍军,男,汉族,生于1963年5月15日,住罗山县东铺乡河桥村西张元组。诉讼请求事项:

1、请求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费共计人民币: 事实与理由:

2013年11月30日16时30分许,被告驾驶豫S2893L号车沿省道337线由西向东行驶至95KM+800M处,因车辆重心偏移失控驶往路外撞到树上,致被告及乘坐人罗德胜受伤,罗德胜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车辆损坏造成交通事故。此事故经罗山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认定被告承担全部责任。

被告方只给付死者方壹万元作为丧葬费,其他部分至今未给分文,死者的亲属认为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应受到法律保护,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特依法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决。

此致

罗山县人民法院

具状人:宗云 罗凤和 罗凤娟 罗宏燕 2014年3月13日

张绍军的死亡赔偿清单

一、丧葬费:37958÷2=18979元

二、死亡赔偿金:8475.34元/年×20年169506.8元

三、被抚养人生活费:

宗云(语言一级残疾)5627.73元/年×20年=112554.6元

四、精神抚慰金:50000元

篇11:刑事附带民事诉状(侵占)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以下简称原告人):XXXX,男,X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住XXXXXXXX。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以下简称被告人):XXXX,男,X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住XXXXXXXXX

诉讼请求:

一、依法追究被告人XXXXX的刑事责任;

二、依法判令被告人XXXXX返还原告人的46头奶牛或折价赔偿。

三、依法判令被告人XXXXX赔偿原告人因其犯罪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XXXXXXXX元。

事实和理由:

2012年11月1日,原告人与被告人达成《奶牛场租赁及奶牛托管养殖协议》一份,约定被告人承租原告人位于XXXXXXX奶牛场用于饲养奶牛,原告人将46头奶牛交给被告人托管。2014年7月30日,被告人与其亲属近20余人强行将其代原告人保管的46头奶牛分五批由XXXXXXX农场拉走并占为己有,期间自诉人多次要求被告人将上述奶牛退还未果,被告人还自行去除了部分奶牛的耳标,基于上述事实,被告人XXXXX目无国法,非法占有自诉人46头奶牛拒不退还,且自行去除了自诉人部分奶牛的耳标,其行为已构成犯罪,依法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并且其行为给原告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法》第七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

第二款、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依法返还原告人的46头奶牛或折价赔偿并对原告人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恳请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此致

XXXXXXX人民法院

篇12:刑事附带民事申诉状

申诉原因:

不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朝刑初字第522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

不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朝刑监字第486号驳回申诉通知书;

不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0)二中刑监字第01959号驳回申诉通知书;

不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京朝检刑申复通[2010]0010刑事申诉复查通知书;

不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京检二刑申复通[]42号刑事申诉复查通知书。

申诉理由:

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406条规定,请求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抗诉。

申诉人未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事实与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申诉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一、 原审认定的事实不清

(一)申诉人将原告杨小琪右耳致成的是外伤

1. 原告杨小琪在案发当天的晚上(即9月26日18:30 后)到北京同仁医院就诊(证据:案卷P31页No.71670496清单)。请问:加盖急诊章的证明书呢?

2. 原告杨小琪于22:00在派出所亲眼看到申诉人被押送后,即刻返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强求开机做与耳外伤无关的检查443.80元(证据:案卷P32页No.82768363)并开了与耳伤无关的药品158.69元(证据:案卷P31页No.82768370)。请问:加盖急诊章的诊断证明书呢?

3. 原告杨小琪在案发第2天(即209月27日),获取了北京朝阳分局物证鉴定出 具的“轻微伤”鉴定意见书(证据:证据卷P78页)。请问:鉴定所采用的文字病历在哪里?诊断证明书在哪里?为什么证据卷没有第一时间的病历证据呢?为什么要隐藏真实、客观且又能相互印证的证据呢?

(二)申诉人未伤及原告杨小琪的神经与眼睛

1.原告杨小琪于年9月27日到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开具了与申诉人所致的伤无关的超剂量的甲钴胺片、注射液和营养液,合计为1741.68元(证据:案卷P30页No.82744730)。

2.原告杨小琪在案发第4天(即2007年9月29日),又到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再次开具了大量的甲钴胺片等,即与其耳伤无关的药83.22元(案卷P29页No.82723167)。

3.原告杨小琪在案发后第24天(2007年10月19日),再次到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开具了与申诉人所致的耳伤无关的滴眼液24.38元(证据:案卷P30页No.82848746)。

原告杨小琪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什么呢?

(三)原告杨小琪未诊查鼓膜

1.原告杨小琪在案发后第15天(即2007年10月10日)到北京同仁医院耳科就诊,且仅仅做了“纯音测听”(证据:案卷P29页No.82758583和P32页No.82758608,退费340元)。

请问:为什么偏偏选择这天去看耳科?纯音测试为什么分开重复做两次?为什么要退费?两进两出耳科为什么?难道伺机盗取空白诊断证明书?为了改写历史,人为地给我“定罪”?为什么不做右耳鼓膜诊查,即电耳镜和鼓膜照相?

综上所述,从案卷P29页——33页的证据看出:原告杨小琪在北京同仁医院自始至终没有对其“右耳鼓膜”进行过任何诊查(电耳镜和鼓膜照相等)。请问:证据卷P89页检查报告单从何而来?证据卷P80页诊断证明书又从何而来?这三种证据不能相互印证,怎么能当作申诉人犯罪和赔偿的确实证据呢?

原告杨小琪自始至终也未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过任何诊查(电耳镜和鼓膜照相),证据卷P81-92页中也没有任何证据可印证。请问,证据卷P79页诊断证明书从何而来?它怎么也能当作申诉人犯罪的证据呢?

由此而见,申诉人将原告杨小琪致成的是耳部外“轻微伤”。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主要证据间存在着矛盾

(一)原告杨小琪的陈述是虚假的(证据:案卷P15页)

1. 证据卷中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原告杨小琪右耳缝合20余针;

2. 证据卷中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原告杨小琪的右耳鼓膜穿孔。

(二) 诊断证明书和影像报告单全是伪造的

1.证据卷P79页诊断证明书是伪造的

1)案卷P29-33页证据中没有北京陆军总医院的医疗费;

2)证据卷P81-92页中没有北京陆军总医院的文字病历和影像报告。

2.证据卷P80页诊断证明书是伪造的

1)卷宗P29-33页证据中没有电耳镜和鼓膜照相费用及相应的医疗费;

2)证据卷P81-92页没有北京同仁医院全国著名耳科专家郑雅丽书写的文字病历;

3)该诊断证明书字迹是他人伪造的(郑雅丽的真迹见申诉书附页);

4)该诊断证明书的公章是私刻的(因为隐藏案发第一时间的诊断证明书,怕对比。)

3.证据卷P89页影像报告单是伪造的

1)前两张照片不是杨小琪的右耳(佐证证据卷P93页);

2)前两张照片不是“鼓膜”,正确的文字表述应该是“右耳”;

3)后两张照片上的鼓膜是圆形穿孔——是针尖扎破而成,而不是因瓷杯扣击,致使爆破呈现的裂隙状、或是梭形、或是多边形;

4)没有报告内容和结论;

5)没有检查医师的名章及亲笔签名;

6)身份证号码是17位。

(三) 原告杨小琪的“轻伤”是虚假的(证据卷P74-75页)

1. 证据卷P77页的照片看不到原告杨小琪“右耳”损伤的程度:

1)看不到伤情的具体部位;

2)看不到伤口的长度大小及形状;

3)看不到缝合的针数及疤痕。

试问:这种带包裹的照片能当法医鉴定的材料?

2. 证据卷中没有法医在P75页所描述的“耳廓、耳屏和耳垂的瘢痕”的照片;

3. 证据卷中没有法医在P75页所描述的“鼓膜内小穿孔,周围可见血痂“的照片;

4. 该鉴定违反了《北京市公安局法医学检验鉴定规则》第八十五条规定:(一)软组织损伤、耳膜穿孔、皮肤创伤(头部皮肤除外)的检验鉴定时限为七个工作日。

1)案发第35天(2007年11月1日),五个七个工作日后再鉴定(证据卷P75页);

2)案发第56天(即2007年11月21日)预审出具《鉴定结论通知书》。(见申诉附件)。

三、代理审判员孙蕾在审理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一)庭审时,隐匿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案卷P24-P25页庭审笔录)

1. 拒不出示诊断证明书;

2. 拒不出示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

(二)庭审时,拒不让原告代理人刘雅茹出示原告杨小琪伤情的原始病历

(三)庭审时,肆意剥夺了申诉人的知情权和质证权

(四)庭审时,仅仅出示了证据卷P93页照片(案卷P25页庭审笔录)

(五)违规判处赔偿原告杨小琪全额医疗费

1. 不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而仅凭药费收据就判决申诉人赔偿其全额医疗费(庭审记录P26页)。严重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号)第十九条规定: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2. 药费赔偿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2,531.71元是擅自购买的与耳伤无关的原发疾病的检查费、药费及营养费(详见证据卷P29-33中No.82768363、No.82744730、No.82723167、No.82758583、No.82758608和No.82848746)。严重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4条的规定,治疗一般应在发生医疗事故的所在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未经医院批准或出具证明而强行转院、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擅自购买与损害无关的药品或者治疗其他疾病的,其费用不予赔偿。

申诉人未构成妨害公务罪的事实与理由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的规定,申诉人不构成妨害公务罪。。

一、 原审认定的事实不清

(一) 民警与黑保安暴力侵害申诉人人身权、生命权在先

申诉人咬的是民警赵晓亮的右手大鱼际,不是司机民警杨金刚。

没有穿警服的杨金刚民警伙同那些帮凶追到申诉人家,叫申诉人去派出所,因为当时无法确认杨金刚的警察身份,申诉人拒绝了。后来,杨金刚换上警服和冯琪警长再次前来,申诉人请求他们出示警察证,却遭到蛮横的呵斥和粗鲁的拉扯,使怀中的幼子再次受到了严重的惊吓。并且由于此时家中没有其他人照顾孩子,申诉人拒绝去派出所并多次请求在家中做笔录,却遭到无理拒绝。当孩子的父亲回来之后,他们让去派出所。申诉人请求他们把杨小琪的帮凶一同叫去做笔录,却遭到了冯琪警长的呵斥:“你把姑娘打流血了,就叫你去!”

邻居韩淑满指着申诉人儿子的脸,让冯琪警长看:“你看看这孩子的脸被她打充血这么高。我作证!”而冯琪警长却喊叫着:“她没把孩子打出血来!”申诉人据理力争:“没有那么多人围攻、殴打我们母子,我也不可能反击她。杨小琪纠集来的帮凶做笔录,我才跟你们去。”却依然遭到他的无理拒绝:“这跟你打她没任何关系!……”

22:00左右,冯琪警长就让杨金刚回派出所叫来民警赵晓亮和张帆远航及保安楚军克、宋友志和牛全星。冯琪警长念拘传证的时候,两名执法者将坐在床上的申诉人拖到地上、戴上手铐。然后,四名执法者将申诉人五马分尸地抬下楼、扔进警车。以上过程由唯一的女民警张帆远航摄像为证。冯琪警长命令张帆远航停止拍摄,拿着摄像机走回派出所。

冯琪警长发令:“让丫头养的趴着!”两名保安就把申诉人推倒,赵晓亮、楚军克、宋友志和牛全星都骑坐在申诉人的身上。警车行驶中,骑坐在申诉人头部的赵晓亮突然捂住申诉人的鼻子和嘴,导致申诉人无法自由地呼吸,心脏憋闷、疼痛难忍……无论申诉人哀求,匪警却无动于衷。申诉人为了求生,不得不咬了他的手掌大鱼际一口。

(二) 申诉人咬的是黑保安楚军克,而不是民警杨金刚。

冯琪命令停车,杨金刚接过冯琪警长手里的警棍、击打申诉人的左肩部数棍,造成申诉人数处淤血。冯琪警长还命令挤坐在申诉人背上的保安楚军克继续施暴——一手按住脖子,一手抠嘴巴,致使申诉人嘴唇被抠裂且流出鲜血(看守所内999红十字值班医生拍摄、并做详细记录为证),申诉人的心跳加剧、呼吸受阻,不得不咬了一口他的手。在冯琪的指挥下,杨金刚故意开车兜大圈子回潘家园派出所。(我家离潘家园仅仅为300米的路程)

二、原审判证据不确实、不充分,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间存在着矛盾

(一)杨金刚的陈述是捏造的

被害人杨金刚陈述:“当时我们将徐往警车上抬的时候,徐挣脱未果,于是就用嘴咬住我的右手手背,当时就被咬破了。”但没有任何客观证据证明杨金刚的.伤情系申诉人所致。其陈

诉完全背离事实,纯属其蓄意捏造。(证据:张帆远航拍摄的录像)。

(二) 证人编造了证言(证据:案卷P36页《辩护词》)

1. 证人身份与杨金刚存在着密切关系

冯琪、赵晓亮与杨金刚都是民警,都对申诉人实施暴力;宋友志、楚军克和牛全星都是派出所的保安,对申诉人同样实施了暴力。

2. 证言存在着不合情理的矛盾之处

五个证人出现五种所谓的“妨害公务”情节的证言,存在许多不合情合理之处。

(三) 庭审时出示的杨金刚的照片与申诉人毫无关系(证据卷P55页为划痕伤)

(四) 隐匿了拘传申诉人的录像

(五) 案卷中没有杨金刚的药费收据

(六) 案卷中没有杨金刚的误工证明

四、代理审判员孙蕾在审理时,有徇私舞弊、违法调解、枉法裁判行为

(一) 拒不出示杨金刚的诊断证明书

(二) 拒不出示杨金刚的“轻微伤”鉴定书

(三) 隐藏张帆远航拍摄拘传申诉人经过录像

(四) 拒不出示民警杨金刚的病历(案卷庭审笔录P25-26页)

(五) 违法调解

1. 强迫家属赔偿

开庭头天(01月29日),孙蕾让申诉人的家属何晓军送去500元(证据卷P41)

2. 申诉人始终不知赔偿事宜

开庭审理(月30日)那天,自始至终法官对调解与赔偿只字未提(证据:案卷P24-29页);

第二天(2008年02月01日),原告民警杨金刚在朝阳法院拟定的《协议书》上单方签署“同意协议内 容”并从法院领走了500元;

庭审后第四天(2008年02月03日),书记员孔祥贇在送达《判决书》时,将《协议书》一同送达,并勒令申诉人签上“同意协议内容”后才给《判决书》(证据:案卷P44页)。

此协议严重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第88条规定。

(六) 枉法裁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楚军克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却是潘家园派出所非法雇佣的黑保安(证据:案卷中未有身份证复印件)。

综上所述,原审认定申诉人将原告杨小琪、杨金刚分别致成“轻伤”、“轻微伤”的事实均不存在。申诉人未触犯中国的刑律。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之规定,对申诉人作出无罪判决。

愿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的检察官们开启属灵的眼睛、打开良善之心、恪守“天平”之正道,弃绝“谎言、诡诈、假见证”之帕子!愿上帝祝福你们手中所做的一切!愿上帝按照你们所行的,使你们的父母及子孙三、四代都得到祂的赐福——无疑难杂病、无意外伤残、无灾难困扰!愿千代永远享受我的神赐予你们的平安与喜乐!

此致

上一篇:2016春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莲文化的魅力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