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活动奇妙的光线

2024-05-22

大班活动奇妙的光线(精选8篇)

篇1:大班活动奇妙的光线

设计者: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幼儿园 胡剑红

设计意图:

《纲要》中提到“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鸡蛋和桥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物体,之间却存在着意想不到的科学奥秘----“薄壳结构原理”:“当力作用于蛋壳凸面时,力会沿着蛋壳表面四处分散,因此蛋壳就能承受较大的力,不易破碎;相反,当力作用于蛋壳凹面时,力就会集中于一点,蛋壳受到的力较大,容易破碎。”许多建筑物如:球型屋顶、拱形桥、隧道等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而设计建造的。

基于如此教材分析,于是我们大胆地将以往两个独立的科学教育材料进行联系、整合,并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辅以正确的演示讲解等手段,一步步地鼓励幼儿参与发现科学现象、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一次次获得新发现和小成功之后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本次设计尤其注重在幼儿获得科学之快乐的同时体会科学之严谨。在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上足以可见用意,如:可控制铅笔下落高度的奶茶吸管、测量桥面承受力之大小的积木、控制桥面变量的卡纸等,都蕴含着对科学严谨性、精准性的尊重。

活动目标:

1.探索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略)

活动过程:(简)

一、教师设疑激趣,幼儿操作感知

二、教师演示解惑,幼儿初知原理

三、教师引导迁移,幼儿运用经验

四、教师激励探索,幼儿比较统计

活动延伸:

1.让幼儿通过图片、投影观察各种现代桥梁的建造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引导幼儿继续关注“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附:

▲故事《小鸡出壳》及桌面教具操作方法(略)

篇2:大班活动奇妙的光线

绘本简介:

通过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的翻译再创作,花格子大象艾玛来到了中国小朋友身边。目前“花格子大象艾码系列”丛书共10册,包括:《艾玛和蝴蝶》、《艾玛和韦伯》、《艾玛打雪仗》、《艾玛与风》、《艾玛捉迷藏》、《艾玛踩高跷》、《艾玛过化装节》等。花格子大象艾玛的性格与他的外在形象一样与众不同。他活泼、调皮、爱开玩笑,还时不时来点恶作剧。但艾玛是有分寸的,他冒险却并不惹祸。这些性格特征的底子里其实是积极、乐观和自信,不仅使小朋友们觉得开心、有趣,而且还使他们的生活别开生面,更加丰富多彩。

活动准备:

1.演示文稿(根据绘本《艾玛与风》改编,本地景点9个)

2.背景音乐:风声、森林狂想曲

3.插入式小图片5套:沙漠、花园、高山、大海、森林

4.经验准备:了解本地景点。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先、再、最后”完整地说一句话。

2.体验大象勇敢、幽默的性格和小组合作的快乐。

3.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话题。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幻灯片1,大象图片)。提问:这是谁?它与别的`大象哪里不一样?这是一头什么样的大象?

二、设置情境,看图讲述。

1. 艾玛第一次出游,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表现的?朋友们是怎样救他的?(引导幼儿进入情境,积极动脑。)

2. 艾玛第二次出游,由一个地方到两个地方,理解先后顺序并学会表达。

提问:风会把艾玛带去哪儿呢?

师:风把艾玛带去了你们说的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幻灯片10,五个地方的图片)有花园,有大海……(师指图)看一看艾玛先去了哪儿再去了哪儿(幻灯片11,艾玛中速旋转经过两个地方),验证(幻灯片12,同幻灯片11);接下来艾玛要跑得更快了,注意看他先去了哪儿再去了哪儿(幻灯片13,艾玛快速旋转经过两个地方);速度放慢验证(幻灯片14,同幻灯片13但速度慢些),巩固运用“先、再”。

二、动手动脑,排图介绍。

艾玛现在想去三个地方(幻灯片15,三个空白图片上打问号并附汉字:先、再、最后),鼓励幼儿3人合作给艾玛安排奇妙的旅行路线,并分组介绍,理解并学习运用“先、再、最后”完整地说一句话。(幼儿3人一组排图讲述,老师进行个别辅导,重点辅导幼儿运用“先、再、最后”完整地说一句话或表演,比比哪一组能记住旅行顺序)

五、迁移经验:制定自己的春游路线并告诉同伴和老师,巩固运用“先、再、最后”句式。

师:小朋友,你们想到哪里去旅行呀?我们的家乡如东也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呢!(幻灯片17-26,一一出示图片后全屏显示:文峰大世界、人民公园、洋口港、田野、桃园、健身广场、海子牛雕塑、实验小学、烈士纪念碑)这么多好玩的地方,你们想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哪里去玩?每个人选三个地方,跟好朋友说一说。

篇3:大班健康活动:奇妙的我

1. 初步了解男孩和女孩身体器官等方面的不同, 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3.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学会尊重他人。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操作材料4份。

活动过程

1. 游戏“找朋友”, 调动幼儿对异性同伴的观察兴趣。

(1) 游戏要求:男孩子必须找女孩子做朋友, 女孩子必须找男孩子做朋友。

(2) 提问:你怎么知道你的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2. 引导幼儿讨论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 提问:男孩和女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 提问:男孩喜欢玩些什么?女孩喜欢玩些什么?

(3) 教师小结:男孩和女孩在体貌、穿着和兴趣爱好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

3. 出示男孩、女孩身体图片, 从身体部位 (特别是生殖器官) 以及如厕习惯入手,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男女的区别。

(1) 初步引导幼儿认识生殖器官, 认识其名称。

(2) 提问:男孩怎么上厕所?女孩呢?为什么?

4. 分组讨论:怎样保护自己的生殖器官?引导幼儿主要从卫生习惯、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讨论。

5. 幼儿分组完成操作材料, 对新知识点进行巩固。

每组提供一套图片, 幼儿观察、讨论后, 组内推选一位记录员用笔在相应的图片下标记出本组的判断结果 (正确行为打“√”, 错误行为打“×”) 。

(1) 偷看别人大小便。 ()

(2) 每天晚上清洗生殖器官。 ()

(3) 用脚踢别人的隐私部位。 ()

(4) 掀起别人的裙子。 ()

(5) 摸生殖器官。 ()

6.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 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除了爸爸、妈妈和医生, 任何人不能接触自己的生殖器官;男女有别, 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

7. 请幼儿回家把本次活动中自己的感受和爸爸、妈妈进行交流, 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亲子用绘画、粘贴等方式共同创作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

活动反思

1.教学内容的选择新颖, 富有挑战性。性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很少有人尝试, 因为进行性教育时既要如实相告, 又不能太复杂;既要鼓励孩子的求知欲, 又要把一些具体细节很自然地延迟到孩子的未来生活中去了解, 这个尺度较难把握。选择“奇妙的我”这一教育活动, 是我们对自己教育实践的挑战。活动结束后, 我们认为挑战较成功。因为通过活动, 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又让他们掌握了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的最初浅的知识。

2.通过多种形式激发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敲门砖, 我们首先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调动幼儿对异性同伴的观察兴趣。之后出示男孩和女孩的身体图片, 将幼儿对身体器官的探索兴趣提到了最高点, 从而自主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 积极讨论, 大胆发言。最后的图片判断题将幼儿的兴趣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保持到了活动结束。

3.教学环节清晰。本次活动严格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重点突出。从找异性朋友入手, 到讨论男孩女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到认识生殖器官, 再到如何保护生殖器官, 最后运用掌握的知识来判断是非。过程环环相扣, 呈螺旋式上升。

4.教师的有效提问支持了幼儿有效的学习。有效的提问能帮助幼儿积极地去思考和主动地探索。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我都设置了精炼的提问, 以引导幼儿有效思考。例如:“男孩和女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男孩喜欢玩些什么?女孩喜欢玩些什么?”以及“男孩是怎么小便的?女孩呢?为什么?”“怎样保护自己的生殖器官?”一系列有层次性的提问, 让幼儿很自然地去思考和学习。

篇4:小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奇妙的昆虫

夏天到了,幼儿园的凌霄花架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一天户外活动的时候,一个孩子突然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赵老师,你快来看看凌霄花上面是什么!”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小瓢虫,便把它拿在手里给孩子们观看。孩子们顿时围了上来:“让我也看看瓢虫!让我也看看!”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兴趣需要,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我们生成了此次主题活动。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感知昆虫的多样性,知道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2.认识部分常见的昆虫,初步了解常见昆虫的习性,认识昆虫标本。

3.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搜集资料,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

4.对大自然感兴趣,愿意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5.能运用艺术形式大胆地进行表达表现,增强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三、主题活动预想网络图

四、主题活动生成网络图

五、精选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一:可爱的小昆虫

活动目标:

1.对昆虫感兴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初步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感知昆虫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事先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观察、捕捉小昆虫,并把它们养在透气的小瓶里。

2.昆虫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回忆。

(1)教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看到了许多小昆虫,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小昆虫呢?

(2)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昆虫的外形特征。

(1)幼儿尝试用放大镜观察小瓶中的昆虫,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小伙伴。

(2)教师出示昆虫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共同的外形特征。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去院子里继续观察小昆虫。

活动二:小小科学家

活动来源:

在集体活动“可爱的小昆虫”之后,大部分幼儿开始留意起院子里的昆虫了。每到户外活动的时候,他们喜欢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是在花架下寻找瓢虫,或是围成一圈观察地上的昆虫。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小小科学家”的活动,请幼儿变身小科学家,向大家介绍昆虫。

活动目标:

1.认识部分常见的昆虫,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敢于在同伴面前发言,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部分昆虫的资料。

2.昆虫的画册。

活动实录:

我把“小小科学家”的活动计划告诉幼儿及家长以后,姜梓宇小朋友第一个上台来介绍。他介绍的是蝴蝶。一开始,他还有些羞涩,上台来介绍的时候声音小小的,很快就说完了,小朋友们都没怎么听清,需要我在一旁帮忙。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第二天,他又介绍了金龟子。这次他勇敢多了,没让我帮忙。一个人把介绍金龟子的内容大声说给小朋友听,小朋友们都夸他这个“小小科学家”做得特别棒。在姜梓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勇敢走上台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昆虫,甚至还有小朋友表现得像个专业讲解员。这个“小小科学家”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了一些昆虫,还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能够勇敢地走上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知识,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活动三 昆虫的本领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本领,增强保护益虫的意识。

2.学习搜集信息、资料。

3.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准备:

活动前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百科画册,网上查找了解昆虫的本领。

活动指导:

1.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昆虫有哪些本领?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更多昆虫的本领?

3.鼓励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昆虫的不同本领用图画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

幼儿观看螳螂捕食的录像,尝试模仿其动作形态。

活动四:益虫与害虫

活动目标:

1.能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产生初步的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3.乐意参加消灭害虫的行动。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喜欢的原因,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昆虫的名称、特性和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哪些昆虫是害虫?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和消灭害虫?

3.教师提供各种昆虫的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活动,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对。

4.师生共同讨论商定消灭害虫的方法,开展“消灭害虫大行动”。如打扫班级卫生,帮助保育员老师清理死角,冲洗水沟,打苍蝇,捉蚊子等。

5.幼儿听音乐《小蜜蜂》,学做勤劳的小蜜蜂,愉快地结束活动。

活动五:昆虫灯谜会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猜谜活动,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通过猜谜活动,初步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特征和习性。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准备有关昆虫的谜语。

2.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开场白,宣布昆虫灯谜会正式开始。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请准备谜语的幼儿(老师)上台说出谜语,台下的幼儿举手竞答,竞答正确的幼儿可以获得小奖品一份,准备谜语的幼儿也可获得一份奖品。

2.昆虫灯谜会。

在每个谜底揭晓的时候,教师根据谜面内容,简单介绍该种昆虫的特征及习性。

分发小奖品。

3.教师总结灯谜会情况,并且对灯谜会中涉及到的各种昆虫进行简要地概括和总结。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自由创编昆虫模仿动作,举行“你做我猜”的小游戏。

2.教师整理近期幼儿所了解到的昆虫知识点,在班级开展有奖竞答活动。

活动六:昆虫标本

活动来源:

家长们知道我们班级里在开展“昆虫“主题活动,有不少热心的家长带来家里的蝴蝶标本,请全班幼儿欣赏。在此基础上,我又找来了一些其它昆虫标本的照片。一场“参观”昆虫标本的活动就展开了。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昆虫标本,初步了解标本的含义。

2.对昆虫标本感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蝴蝶标本若干。

2.蚂蚁、螳螂等其他昆虫标本的照片若干。

活动实录:

今天,张智航小朋友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蝴蝶标本,这是一个被塑封在平面卡纸上的蝴蝶制成的标本。在请大家“参观”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伸着头仔细看,还有的孩子着急得用手摸。这时,有个孩子说:“这肯定不是真的蝴蝶,这是画上去的!”的确,这只蝴蝶已经被压平了,看起来就像一张蝴蝶的照片。于是,我请孩子们再仔细地用手摸一摸塑封膜的表面,感受上面略微凸起的地方,告诉孩子:“蝴蝶标本是用真的蝴蝶做成的,人们把它的身体完整地保存下来,是为了让小朋友们能认识它。”孩子们仍是半信半疑。于是,我又请汪静悦小朋友拿出自己带来的蝴蝶标本。标本制作者把这只蝴蝶的触角、翅膀等摆放得很精致很立体,看起来就像一只活生生的蝴蝶躲在里面一样。孩子们一看这个标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里面真的是一只蝴蝶,只不过它不是活的,而是已经被固定起来做成标本了。孩子们惊讶的同时,又觉得很有兴趣。于是,我把准备好的其它昆虫标本的照片展示给孩子们看,他们一个个都睁大了双眼,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一点点细节。

活动延伸:

联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幼儿家长,请家长助教来园为幼儿拓展有关昆虫标本的知识。

活动七:亲子手工制作:我喜欢的昆虫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昆虫创意制作。

2.感受亲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发放相关倡议书,指导家长搜集材料。

2.幼儿有关昆虫的知识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家长交流,说明这次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2.提供各种昆虫图片,供幼儿和家长借鉴,酝酿自己的创意。

(1)先确定自己的创作内容。

(2)制作中注意节约使用材料,注意环保。

3.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教师对制作过程进行指导。

4.展示作品。

请幼儿将自己与家长共同制作的昆虫作品带来,自主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感受和家长共同制作的乐趣。

六、主题活动反思

(一)用心观察,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细节,教师只需留心观察,便会发现其背后蕴藏的教育价值。昆虫是夏天常见的小动物,不管是在幼儿园的院子里,还是回家路旁的草丛中,都不难发现它们可爱的小身影。而当幼儿开始发现并且有兴趣地观察这些小昆虫的时候,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抓住时机,激发幼儿兴趣,引导更多的幼儿关注到大自然中神奇的小生物,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观察品质的形成。

(二)家园有效沟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很多时候,幼儿会围着成人不停地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作为教师,我们也许会用合适的方式为幼儿解答,但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把握这些问题,因此家长和幼儿双方都会产生困扰。在“小小科学家”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家长帮助幼儿寻找的资料中偶尔会有比较专业的词汇出现,这其实并不适合小班幼儿,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与家长们沟通,提醒家长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注意过滤信息,筛选出部分适合小班幼儿的内容,并且指导他们将一些专业化的语言转变为形象、易懂的语言。我们还可以请家长帮助幼儿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以辅助幼儿理解。

(三)留给幼儿足够的发展空间,相信幼儿

篇5: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

《奇妙的影子》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影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过活动《奇妙的影子》带领幼儿探索光影变化的奥秘、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的奥秘,感受科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2、通过多种探索活动,使幼儿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3、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活动准备:

1、PPT课件、幻灯机、图片;

2、小手电筒、玩具、记录纸每组一张;

3、幼儿操作卡片人手一份、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激发学习欲望。

1、教师以故事PPT课件导入

2、引发问题(1)兔弟弟的影子怎么没有了?

(2)兔妈妈给兔弟弟一把手电筒,怎么才能找到兔弟弟的影子朋友呢?

3、探索活动:影子的产生(幼儿运用仪器进行探索活动)(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问幼儿:墙上有影子么?

(只有光,不会有影子)

(2)伸手或用实物盒子挡住光线,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么?为什么?(物体挡住了光线,所以出现影子)

(3)用透明盒子挡住光线,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么?为什么?

(透明的物体在光线下没有影子)

(4)将幻灯机关闭,问幼儿:现在墙上还有影子么?为什么?

(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有影子)

小结:光从光源传播出来,照射在不透光的物体上,不透光的物体把沿直线传播的光挡住了,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受不到光照射的地方就形成了影子。

二、实践探索:影子的变化

1、以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

师:(1)兔姐姐和兔哥哥找到的影子都不对,这可怎么办呀?(2)小朋友们,今天兔弟弟来到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帮他找影子朋友呢!大家都来试一试吧!

2、幼儿人手一把手电筒,每桌一个玩具小兔,分组实践探索,把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讨论:(1)每组请一名幼儿展示本组的记录纸,并讲一讲操作的方法;

(2)小兔没有动,为什么影子出现的位置会不一样呢?

3、动手探索活动: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1)玩具小兔固定位置,请3—5名幼儿手持手电筒分别从左边、右边、上边照射小兔,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2)玩具小兔固定位置,请3—5名幼儿手持手电筒改变光线的远近距离,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

(3)玩具小兔固定位置,请3—5名幼儿手持手电筒将光线从物体上方垂直照射,观察影子是否存在;

三、游戏运用:奇妙的影子

1、图片游戏:我当大侦探

(1)、太阳当空照,草地上,有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房子前面,小狗、小猫、小鸡都在做游戏,小画家把它们都画了下来,可是,却有两处画错了,谁能找出来?

(2)、几个小朋友在球场上踢足球,小画家也把他们画了下来,可是,也有地方画错了。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找出来么? 师:人们利用光和影子的关系,制造了许多高科技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乐趣,都有哪些呢?

(展示图片并简单介绍:照相机、电影胶片、x光机、手影表演、皮影戏等)

2、播放视频皮影动画片,请幼儿欣赏。

四、活动延伸:影子的乐趣 户外游戏:我和影子捉迷藏 附故事:

《兔弟弟找影子》

(一): 下午,太阳晒得草地暖洋洋的,兔弟弟出去玩,它路过一幢小木屋时,发现了木屋墙上的影子。兔弟弟觉得很有趣,就对影子说:“我们一起玩吧!”然后,影子就一直跟着兔弟弟,还跟他学着各种各样的动做呢!

忽然,天上出现一片乌云,又下去了大雨。兔弟弟飞快的跑回了家。他以为影子也跟着他回去了,可是回到家里,影子却不见了。这下兔弟弟可急坏了,慌慌张张到处找。找了客厅、厨房、餐厅、卧室、甚至连床底下也找了一遍,可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影子朋友。兔弟弟记得哇哇大咳起来。

正在这时,兔妈妈下班回来了,兔弟弟哭哭啼啼的对妈妈说自己的影子丢了。兔妈妈安慰兔弟弟说:没关系,乖宝宝,妈妈给你一个神秘的武器,一定能把影子朋友找回来的!”说完,兔妈妈就去卧室,给兔弟弟拿出一把手电筒来,兔弟弟接过手电筒看了半天,可还是没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可怎么办呢?

小朋友,谁能帮助兔弟弟找回他的影子朋友呢?

(二)、兔哥哥和兔姐姐也拿着手电筒帮助兔弟弟一起找影子了。兔哥哥找到的影子又矮又胖,还躲在兔弟弟的脚底下,兔弟弟低头看了看说:“这不是我的影子朋友!”

兔姐姐找到的影子又细又长,还总是跟在兔弟弟的身后,兔弟弟说:“这不是我的影子朋友!我的影子朋友是站在我面前的!”

到底兔弟弟的影子朋友藏在哪里呢?

篇6: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姓名》

活动目标:1、初步探索姓名想象画的技巧。2、尝试利用姓名变形后的形状进行想象添加。3、感受汉子的神奇,对汉子感兴趣。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汉子与我们的关系可真近呀!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要使用它。从我们出生起,爸爸妈妈就送给了我们几个汉子,并把它们组合成我们好听的名字,我们的名字里包含了爸爸妈妈以及全家人的期待。谁愿意上来写写你的名字?师:(幼儿写前教师提出要求)平时我们写自己姓名时都是写得很小,放在纸的一角。今天老师想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的姓名写在老师的这张大纸上,并且写的很大很大的呢?(找一名幼儿示范写自己的姓名,教师提示要尽量写大)二、范例引导师:你真能干!名字写得又大又好。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把这个字变一变。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变笔画。当老师让幼儿睁开眼睛时,幼儿能发现老师把姓名的那个地方变了。然后找幼儿指出老师变的地方,并说出变得像什么?)师:谁也想象老师这样来变魔术?(找几名幼儿变范例姓名笔画)师:你把这里变成了什么?(幼儿说自己变的地方以及变成了什么了)师:我们现在都变成小小魔术师了,魔术师们,你们刚才运用哪些方法让字发生了变化呢?(幼儿说明变化的方法及步骤)师:看到大家的奇思妙想,老师也想在他的名字上画一画了。呀!他的名字藏起来了,他的名字变成一幅画了。好神奇呀!原来我们的名字还可以变成一幅奇妙的画呢!(教师在幼儿变形装饰的基础上再做完善)师:现在徐老师自己也画了几张画,想给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几幅画里还藏着小秘密呢。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师小结:你们眼里的世界真神奇,在这几幅画里,徐老师的名字就藏在画里呢!小树林里有我的名字,柔软的被子上有我的名字,我的名字还变成了大海里的小企鹅呢!你想把你的名字变成一副奇妙的画吗?那就快快拿起画笔行动吧!三、 幼儿写画姓名,教师巡回指导1、幼儿操作变形姓名笔画。(首先提醒幼儿写姓名时可以适当变形,并将字写得占满整张纸)2、幼儿借形象想,添加图案。(提醒幼儿注意色块的调节)四、作品展览观摩1、展示作品《奇妙的姓名》,找幼儿介绍自己的姓名,其他幼儿点评。2、向听课老师介绍自己的画,并让老师猜猜自己的名字藏在哪里了?师:原来普普通通的汉字变成法家的姓名以后就包含了那么多的意义,原来大家的姓名经过大家的奇思妙想以后又会变得那么美好,好神奇的汉子呀!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篇7:大班奇妙的天和地 活动反思

小主题一《奇妙的天和地》。活动《下雨之前》,为了让小朋友更真切地感受下雨的自然现象,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到走廊里观察“下雨”,发现下雨过程中的一些变化。B小朋友指着天上的黑云说:“黑云越来越多了。”“老师,老师!下雨了!”有一个小朋友首先发现了雨滴。“哇!雨滴怎么这么大呀?”我告诉他们要下很大的雨了。果然雨越下越大,这时C小朋友从阳台伸出手,接了一点雨兴奋地说:“我接到雨了!我接到雨了!真好玩!”。雨渐渐小了,回到活动室,孩子们似乎仍然意犹未尽的谈论着刚才看雨时的发现。尤其是甘志鹏小朋友,一时间似乎成了中心人物,你瞧他正在滔滔不绝地解说呢!“燕子是下雨预报员,小鱼也是下雨预报员,因为快要下雨时,鱼都会游到水的上面来,呼吸氧气。”我问道:“除了小鱼和燕子.下雨前还有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这个问题引来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这篇故事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便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小朋友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他们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小主题二《植物的世界》,由于开展这个小主题的时候,碰上了运动会,所以我们安排的有关这主题的内容不是很多。有关的内容只有绘画《小鸟的家》以及歌曲《树叶》,我们只在这两个活动简单对一些植物进行了介绍,让小朋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以及了解。然后给我再请家长协助,带领小朋友去收集各种落叶树叶,并跟小朋友一起认识落叶树。好多小朋友来到幼儿园就进行交流,在这其中的家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主题三《种子的传播》。这个小主题,小朋友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在我给他们讲故事《种子的传播》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听得非常认真,非常有很多的问题,由于生活经验的缘故,所以在讲述蒲公英和樱桃种子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能理解,但是苍耳的时候,由于小朋友没见过,他们就不理解苍耳到底是怎么传播出去的,我一时情急也不知道怎么表述,忽然灵机一动,就让他们看看自己的鞋子,是不是粘贴的,就把其中一只鞋子拿上来,告诉他们苍耳就跟这个粘贴条很像,可以沾在人或者动物的衣服皮毛上,就传播到

别的地方去了。这下小朋友就都明白了。在我们班的角区里,有以前大一班留下来的许多种子,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下课了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凑在那里观察种子,还互相进行讨论。在这个主题,我们并没有过多的讲,而是做为一个指导者,把自主权还给了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探讨,这样小朋友也愿意自己去学,自己去消化。

小主题四《动物是我们的朋友》。由于是冬季了,所以我们这个小主题的重点是在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由于小班及中班就进行过类似的教学活动,所以小朋友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在开展这个主题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能踊跃的发言。

小主题五《保护奇妙的世界》。环保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从一进入幼儿园就接受环保教育了。所以在进行音乐活动《小河之歌》时,在我提问小朋友河水为什么会变脏,小朋友都纷纷发言,“乱丢垃圾”、“把脏水倒进去”„„通过这个歌曲,小朋友们都懂得了自然界与人类活动对宇宙环境的影响,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篇8:大班活动奇妙的光线

【教学片断】

1.实践探究。

师:通过操作验证知道有些图形可以密铺, 有些图形不能密铺, 你有没有考虑这与什么有关呢?

生1:可能与图形的形状有关

生2:可能与图形的边有关, 圆没有边也没有角所以圆不能密铺。

师:圆的边是曲的再怎么靠也靠不到一起, 圆确实不能密铺。正五边形的边是直的也有角, 为什么也不能密铺呢?而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的边是直的也有角却能密铺, 你觉得图形能否密铺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师:实践出真知, 先用等边三角形来实验 (用等边三角形动态呈现密铺过程) , 观察到了什么?

生3:6个等边三角形铺在一起, 6个角正好围成一圈。

生4:6个等边三角形铺在平面上, 围绕公共顶点正好形成一个周角。

师:等边三角形一个内角是60°度, 3个60°角拼在一起正好形成180°平角, 再加上三个这样的角也是180°, 合在一起正好形成360°的周角, 等边三角形可以密铺。

生5:看来真的和角的度数有很大关系呢!

师:通过动手铺一铺, 已经知道可以密铺, 说说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可以密铺?

生6:我想象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 向右上平移, 向右平移, 围绕公共顶点可以铺成360度周角。

生7:由于等边三角形可以密铺, 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 所以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密铺。

生8:平行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四个角围绕在公共顶点形成360°周角可以密铺。

追问:等腰梯形呢?正五边形呢?为什么不能密铺?

一个内角108°, 2个内角拼起来216°, 3个内角呢?再放一个角呢? (重叠, 结合讲解动态呈现正五边形铺的过程。)

2.解释应用。

师:回过头来看一看 (再现课始出示的用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瓷砖密铺的地面) :生活中的这些地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密铺而成的?

为什么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 (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师: (交互式白板动态演示正六边形密铺的过程) 正六边形一个内角是120°, 2个铺在一起呢? (240°) 三个铺在一起呢? (360°) 三个正六边形铺在一起形成360°周角, 所以正六边形可以密铺。

3.拓展延伸。

(1) 深入探究正多边形的密铺。

(1) 正三角形、正方形能密铺、正五边形不能密铺, 正六边形能密铺, 那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正十边形呢?更多边的正多边形呢?

生1: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最大不能超过180°, 要是平角就不能围成正多边形了, 正六边形往后的正多边形的角都大于120°小于180°, 不可能拼成360°周角, 所以这些正多边形都不能密铺。

生2:正多边形内角的度数随着边数的增多而增大, 正六边形一个内角是120°, 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甚至更多边的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都大于120°而小于180°, 2个180°是360°, 三个120°是360°, 而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甚至更多边的正多边形铺在一起都不能铺成360°周角, 所以不能密铺。

生3:我发现了正多边形中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可以密铺, 正六边形是能密铺的正多边形中边数最多的。

(2) 揭示蜂房的奥秘。

(课件展示蜂巢的图片) 大自然的能工巧匠、聪明的小蜜蜂就是利用这一原理———用能密铺的正多边形中边数最多的正六边形来做蜂房, 使储物空间达到最大。

(2) 深入探究任意三角形和任意四边形的密铺。

(1) 等边三角形可以密铺, 那么任意的三角形是不是也可以密铺呢? (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可以密铺, 所以任意三角形也可以密铺。 (学生用白板动态演示任意三角形密铺的过程。)

生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形成180°角, 再倒过来这三个三角形一样形成180°角, 合在一起, 即围绕公共顶点形成360°周角, 任意三角形可以密铺。

(2)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可以密铺, 那么任意四边形呢? (课件出示一个任意四边形。)

生: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 围绕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可以拼成360°周角 (用白板演示任意四边形密铺的过程。)

(3) 小结:研究到这里, 大家发现图形能否密铺的秘密了吗?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只要一种图形铺在平面上, 围绕公共顶点形成360度的周角, 它就可以密铺。

……

【教学反思】

本课借助图形密铺的素材,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学习、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和丰富感知的舞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数学探索活动, 尤为突出“做”、突出“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具体表现在:

1.注重实践, 优选形式。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 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 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片断中学生借助互动学习工具的克隆、拖动、旋转、组合等功能在电脑上实践操作, 通过“铺一铺”验证自己的猜想, 发现:“有些图形可以密铺, 有些图形不能密铺”, 灵动的思维, 深入的思考激起学生质疑:“图形能否密铺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 在形象思维阶段往往又要依靠事物或动作行为为思维的起点。片断中学生利用等边三角形等图形借助交互式白板结合问题再次实践验证, 促使学生独立、自由地思考, 把操作过程中获得的直观感知进行内化形成表象: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围绕公共顶点可以铺成360°周角, 正五边形不能围绕公共顶点铺成360°周角, 由动作思维逐步过渡到具体思维。伴随着操作、思考, 学生用语言总结表达操作、思考的过程, 强化操作引起的形象思维, 从而摆脱对直观思维的依赖, 最终发现:“把平面图形铺在一个平面上围绕在公共顶点可以铺成360°的周角, 这样的图形就可以密铺。”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个性差异出发,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实现有差异发展。

上一篇:xx年士官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第一次谈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