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新--论文

2024-04-27

青年创新--论文(通用6篇)

篇1:青年创新--论文

劳务管理工作新举措

-------------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总结

北京市推行建筑业农民工实名制卡已经有整整半年的时间了。实名制卡的使用情况如何?农民工欢迎实名制卡吗?建筑业总承包企业和进京劳务企业在推行实名制卡的工作中有收益吗?下面我以这半年多的实际工作来解释这一连串的问题。

用卡发工资农民工最受益

“有了卡,咱以后的工资就月月打在卡上,真是方便多了。”“以后过年回家直接带着卡就行,不用担心钱被偷走了。”“现在买东西可以直接刷卡,感觉自己更像城里人了。”已经用上实名制卡的、在一公司麾下做劳务的四川仪陇宏程劳务公司的工人的肺腑之言。

作为2007年北京市建委专门指定的在农民工中实行“实名制”管理的试点,我公司的全国总工会职工对外交流中心工程从去年起,便开始推广农民工“实名制”化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探索,全总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如何实行“实名制”管理的经验,也使其成为了今年广泛铺开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典范。

在试行实名制的初期阶段,项目部经过多方探讨研究,制定了包括分包队伍进场前,应向总包方提供在市建委备案的合同和人员名录;花名册须经公安部门政审;分包单位要有持有岗位证书的专兼职劳动力管理员;分包要做到身份证、暂住证、岗位证书、劳动合同书、人员备案证明、花名册、考勤表、工资表的八统一标准;总包给工人发放邮政储蓄信用卡;工人上下班必须刷卡进出工地;分包单位每周向总包上报劳动力增减台账;总包对分包的管理定期考评公示等八大方面的细则规定。项目经理龙军感叹地说,规定的明确性,使得处于推行期的实名制工作开展得顺利、有效且深得人心。

2007年的“实名制”试点工作,让全总项目部,成为了京城最早进行工资智能卡刷卡进场的单位。只要卡片一刷,工人的出勤时间、个人基本资料等就将全部显示在电脑上。据了解,这套“门禁刷卡系统”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也促使全总项目中工人进出现场的统计率达到了98%以上。这一举措,实现了总包对劳务队伍管理的质的飞跃,对安全管理也有极大的帮助。

在全国总工会职工对外交流中心项目试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的过程中,项目上很多执行具体工作的人员都形成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想要切实执行好“实名制”管理,就必须规范分包单位的责任,必须得到分包单位的配合,必须提高劳务队伍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只有让劳务单位真正明白,他们的资质,是决定他们的任务量和劳动力使用数量的因素,任何作假行为都将很快在“实名制”的管理下现形。向总包企业提供工人的花名册、岗位技能证书等,也都是他们的义务。只有劳务单位主动配合总包企业,才能在日常工作中顺利有效地开展这种科学化的管理。

今年7月,总公司已顺利完成了首次工资卡内转账任务,工人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笔“卡内工资”。建筑业劳务用工实名制IC卡工程,是北京市政府为广大在京建筑业务工人员办的一件实事,总公司作为在京建筑业企业的一员,有义务、有责任配合市建委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好,为首都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总公司推行实名制卡以来,工人们普遍称好。实名制卡具有工资卡内转账的功能,方便工人每月领取工资。推行实名制卡以前,工人通常是在年底领取一年的工资,平时只是领一些生活费,经常出现钱不够用的情况。现在,工人的工资按月发放到实名制卡上,既避免了年底携带“巨款”回乡的不安全因素,也让工人享有充分的收入支配权,满足必要的消费需要。而且,实名制卡也让工人们的工资有了保障,不必担心年底领不到钱。

实名制卡不仅可以实现工资卡内转账,而且可以提供参加工伤保险、技能培训、身份认证、门禁考勤等一系列服务和管理功能。在发生工伤事故、劳资纠纷时,实名制卡也是工人们的“护身符”,能够维护他们方方面面的权益。实名制卡中的数据记录是工人申请各种保护、维护自己权益的有力工具。

用工规范化劳务企业管理上台阶

推行实名制卡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不仅让农民工得到实惠,也给劳务企业带来很多好处。实名制卡的推行提高了劳务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公司开始利用现代化数据分析手段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推动企业管理迈上新台阶。同时,它也为公司减少了不少薪资纠纷,有效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为配合总公司推行实名制卡,我们劳务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四川省仪陇宏程劳务开发公司书记袁克怀曾经告诉我们,“通过统计人员花名册,我们完成了人员备案、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和发放实名制卡等一系列工作,达到了加强人员管理目的。有了实名制卡以后,我们也在工人出入工地刷卡、考勤统计和公示以及工资卡内转账等工作上狠下工夫,收到很好的效果,推动企业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作为进京劳务企业,我们充分认识到实名制卡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推行建筑业实名制卡的工作,给每个项目都配备了数码相机和专职的劳动力管理员,而且这些管理员都是专门从大学招收进来的。”袁书记说,“我们把每项工作都做得很细,公司管理也更加系统化。实践证明,推行农民工实名制卡,对于我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有效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建立起长效的预警机制,保证现有成果的持续性,避免虎头蛇尾。”

借助推行实名制卡总承包企业管理成系统

我公司的前身是“总后工程总队”,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军队“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借助实名制卡的“东风”,总公司也将企业管理系统化、信息化,更好地协调与劳务公司的关系,实现总包企业与劳务企业的和谐发展。

农民工的“实名制”管理,对当今北京市农民工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有解决功效。实名制的实现,将从根本上解决有些企业用工不规范,招无合同无技能零散工的现象。有了“实名制”管理后,总包企业将杜绝多层转包中的黑心包工头钻空子,不发或克扣农民工工资情况,可以避免很多农民工讨薪中出现的恶性事件,并且杜绝恶意讨薪现象。从长远来看,实行“实名制”,对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功不可没。

因为现在建筑业的实情是,一个工程中分包的层次很多,那么这就使总承包单位和农民工出现了多层距离,这些中间人大部分是包工头。没有“实名制”管理的单位,很容易出现总包单位把工资拨给了包工头,但是包工头却没有足额、足人数地发放的情况。但是由于总承包企业不能准确掌握农民工的信息,所以几乎无从知晓和监督、查证。实行了“实名制”就不同了。工人的数量、应该发放的数额乃至考勤都明明白白,这就使一些黑心的包工头无从下黑手。从而保证了工资准时足额的发放。实名制卡可以在第一时间为安全员提供人员变更信息,提升现场务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施工管理水平。根据实名制卡提供的人员动态管理记录,项目经理部技术员可以对新进场班组的施工人员进行专项技术交底,明确施工现场操作的难点和要点,提升现场施工人员整体施工技术水平。

根据每日的上下班刷卡信息,各专业工长能够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数量、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并根据现场质量、进度及安全情况,与工人建立直接的数据联系。实名制IC卡数据的采集也改变了以往工长到施工现场“数人头”或单纯听劳务公司班组长汇报的被动局面,为项目经理部协调劳动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名制卡提供的信息也为项目成本控制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项目成本结算、劳务费计算有了充足的数据。

为了保证实名制卡的切实落实,总公司还制定了《劳务费IC卡支付督察制度》,要求劳务公司必须在按比例向邮储局转账工人工资后,才能凭转账收据到公司领取当月劳务费审批单据,确保工人工资按时发放。

在当前以“和谐”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实名制卡的出现无疑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促进了总包公司与劳务公司的和谐,也推动了社会与农民工的和谐,减少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实名制卡的推行是对“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切实践行,既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公司经营管理处

李云

2007年12月12日

篇2:青年创新--论文

浅议远洋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

冯海滨

面临经济全球化、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挑战和机遇,面临国际散货运输的管理体系和体制创新的不断变革,远洋运输企业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国际航运市场的主导地位就尤为迫切。经济的全球化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迫使参与国际竞争的远洋运输企业必须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建立反应快捷的现代信息网,准确把握市场时机,实现信息技术与航运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青远公司从推进办公系统自动化到船岸联系的AMOS系统、财务SAP系统、卫星通讯系统的建立,正逐步迈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道。但在推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深刻融合的过程中,公司仍在航运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与方法、服务机制及技术创新上与一流的航运企业存在着差距。要真正取得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和“通行证”,就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航运经营机制的创新,推动客户服务网络的完善和服务质量、手段的不断提高,推动远洋运输船舶科技创新,充分实现内部资源共享,打造公司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做优航运主业。

一、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运输越来越高的准入门槛,公司面临着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上,与国际上的一流航运企业在同等到条件下开展竞争。这种国际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船舶运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品牌、营销渠道、服务质量、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竞争。在公司船队结构不理想,实现结构合理的调整过程是较为长期的情况下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生存并稳步健康发展必须具有反应快捷的神经网络系统——现代信息网络。

现代信息网是现代通信网、计算机网和信息资源网的统称;而信息资源网则是指信息有序的组织、完善的管理和有效的服务体系。把静态的、孤立的世界各地航运信息资源变为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这对当前面临全球竞争的远洋运输业来是更为迫切的任务。因为信息流本身就是网络化的、互动的,它伴随物流、人流而产生并为其服务。复杂而繁多的信息必须经过仔细的分析,并采用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来支持它的网络化流动,这就要求远洋运输企业必须加强

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载体更好地为公司决策者、航运运作、精细管理服务。作为远洋运输的载体,船舶与货主、代理、船东、租家和公司之间有频繁的信息交换,公司投入资金建立起与船舶、货主、租家、港口的现代通信——计算机网是很必要的,但这只是解决了物理平台的问题。重要的是,在物理平台之上解决好信息资源网的规划设计与实现问题,建立为远洋运输经营生产服务的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这种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公司在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船队结构状况、员工综合素质,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建立灵敏的市场应变机制,及时捕捉航运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并根据此信息适时形成决策并付诸实施,采取新的竞争方式,才能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提升公司航运竞争力。

二、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远洋运输企业航运管理创新

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重视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从严治企、实现管理创新,是企业适应市场、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信息化建设必须同管理创新和机制转变有机结合起来,企业信息化决不只是简单地应用计算机替代手工劳动,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去,而是要首先对传统落后的航运管理观念、滞后的船岸沟通、僵化臃肿的组织体制、反应迟钝的管理流程及人浮于事的工作氛围等管理各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因此必须把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在管理创新和机制转变的基础上。

加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实现航运管理创新并不是毫无根据、不结合实际的创新,而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系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在借鉴国际先进的一流航运企业的管理创新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我们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改变沿用多年的旧远洋运输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建立一种能够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一体化要求的新管理模式和新的管理体制。在远洋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引导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综合性管理信息化系统贯穿企业运输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提高企业对国际航运市场运输经营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利用能力,为公司的租入船、买造船、货源、船员调配、航线安排等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再造业务流程,提升航运经营水平。同时综合性管理信息化系统在远洋运输企业的充分应用,它本身对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各项管理业务的协同性的要求就很高。因此公司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以实现管理科学、向经营管理要效益为宗旨,不断优化企业船舶运力、船员配置、营销网络等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透明度,加强内

部制衡,完善决策程序,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促进管理的不断创新。

三、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远洋运输企业服务的质量提高和服务手段的创新 航运业市场是一个开放的运输市场,航运企业在其运营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世界各地的航运企业及货主开展广泛地信息交换。多年的经营实践和市场竞争的法则,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服务手段的先进与落后,都直接影响公司的国际信誉,直接决定了市场份额和利润来源。因此公司要主动地加强与租家、货主、船舶代理、经纪人、港口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意图,研究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在不违背市场原则和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对重点客户进行重点满足,加强商务管理。要建立覆盖国内外各销售网点的计算机网络,将船舶动态、客户需求、市场变化、港口信息等信息资源纳入计算机网络,即时进行监控、调度、响应和分析,从而推动客户管理和服务创新,争取双赢互惠。

在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中,航运企业的特色必然要求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开展采用行业国际标准的电子商务活动,建立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远洋运输企业的服务手段的创新主要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信息发布与客户服务机制建设、企业内部应用系统建设以及全新的市场运营机制建设等各个方面开展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透明化、自由化的服务,以多种信息交换方式实现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为客户提供船期及运输时间、远程订舱、提单处理、货物跟踪、通知及付款等各类服务机制。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资源,依靠企业内部的应用信息系统来支持,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的服务领域。在中远集团统一规划下,公司开展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多年,具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因此要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不搞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各类条件和资源的重要作用,在电子商务这一新领域对企业应用系统进行全面整合,进而实现企业灵活机敏的信息网络的德建设。

四、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远洋运输生产的科技创新、降本增效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竞争模式,左右航运业竞争力与兴衰成败的已不再是粗放经营时期的单纯价格竞争,科技已成为促动航运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加入WTO之后,新一轮高知识技术含量的航运服务竞争已经拉开帷幕。目前,很多外资航运公司已在企业的综合物流、多式联运管理、单证流转等方面综合运用了电子数据交换(E 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智能运输系统(ITS)等先进技术,航运自动化和高效化给国内传统的航运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以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航运技术创新步伐,重视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作为大型专业化的散货船运输企业,公司应针对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的变化及船型结构特点,以船队的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增强广大船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一线工作人员在生产实践中汲取更多经验和知识,从扩大散货船运输能力、改变船舶用途和节约能源等方面对船舶进行技术改造,推动船舶管理的降本增效,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为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在组织机制和人员构成上推进信息化建设要实施再造业务流程,优化公司的部门组织机构,不断减少管理层次,严格规章制度,分流富余人员,实现扁平化的管理结构,确保信息流转的快捷顺畅,进一步培养起一支精干、团结、有朝气、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五、信息化建设要建立企业内部单一的、可拓展的公共基础网络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内部单一的、可拓展的公共基础网络,将是公司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内部网络建设在实现信息查询和资源共享,为公司航运生产经营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资源空间和更人性化的服务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公司内部网络在重新架构上应增强网络的智能服务功能,加大多项查询、个人培训、在线服务等实用功能的运用,以鲜活特色突出公司网络的人性化的服务功能。基础网络的建设繁杂而专业技术性较强,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持,这就需要在公司主导的基础上,走联合开发的道路,与外界专业单位联合实施公共基础网络的架构,进行数据环境重构和应用软件的工程化开发。充分采用先进高效的方式,确保公司各种系统软件之间的兼容以及职能管理系统的相互对接和有效集成;运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等,实现数据全面整合和信息共享;运用先进的防火墙、过滤网等系统安全技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要结合企业实际,增强时效性

推进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远洋运输企业的实际,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首先企业的各级领导负有把握着企业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战略以及广泛开拓市场的重任,同时也在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在信息化建设中自始至终地领导、关注、组织实施及协调信息化的各项建设工作。其次开展信息化建设在起步阶段就要找准工作切入点,紧紧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做文章。衡量一个远洋运输企业界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不在于它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运输生

产经营中各个环节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否显著改善各项主要的经营指标和创造多少利润,使企业在服务手段和质量更加适应国际运输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第三,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务求实效。要特别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不顾企业实际需要和条件,一味贪大求全、急于求成,甚至花大钱图虚名,把信息化作为展示企业实力和身价的“标签”;另一种是知难而退,裹足不前,不敢大胆触动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既得利益,被各种各样的困难所吓倒。检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和好坏的标准,不是看花了多少钱,干了多少年,而主要是看管理水平提高没有、竞争能力增强没有、经济效益增长没有。第四,要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搞信息化建设必然要有资金投入。特别是船舶现代通讯系统的更新和卫星网络的建立,从培养广大职工的信息化意识入手,大力引进和培养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努力培育和建立自己的软件开发、应用和维护队伍。对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人才,要加大收入分配方面的激励。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体船岸职工的信息化意识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篇3:新时期企业青年工作创新研究

1 对青年成长客观规律的研究

青年的成长, 从物质的角度看, 就如同世间万物一样, 由细胞、胚胎到婴儿、童年、少年……一直成长起来, 这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青年的成功, 却是主观努力的发展结果。所谓坎坷人生, 就是既有成功者, 也有失败者。这是随机性很强的变化概率。青年的成才, 更是相对的动态过程。既然在人生的道路上, 成功与失败共存, 那么, 挑战和机遇也是同在。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一个青年只要有了基本的环境, 就能够生活下来, 生存下去, 成长起来。一个青年是否能够成为一名成功者, 就得靠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一个青年要成才, 更要不断的奋斗和拼搏。现代社会已经为当代青年提供了比我们的父辈、祖辈、良好得多的生存、生活环境, 勤奋+努力+机遇, 就能成才。坦率地说, 除了机制上仍然存在着的不利因素外, 意识和观念上的弊端, 是障碍青年成长、成功、成才的最大因素。只是具备了学业、知识和美好的理想, 却不知与国情、省情、地情相结合, 就期望有大的作为, 这显然是青年人生道路上的误区。一些成功者, 被社会所承认, 为他人所崇拜, 往往沾沾自喜的将成功归结为个人的才干, 这还是青年人生道路上的误区。须知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离不开社会;青年的每个进步, 都叠合着社会的每一刻变化;青年的成长、成功、成才, 更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常怀“感激”之情, 常葆进取之心。一些挫败者, 往往会埋怨他人、埋怨环境, 或者强调客观的、自身以外的因素。自以为怀才不遇, 进而怨天怨地, 今天叫喊这个不公平, 明天大嚷那个不公平。这更是青年人生道路上的误区。归结起来, 上诉误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青年的趋利性较强了些, 而前瞻性偏弱了些。也就是说, 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历程中, 功成名就的价值观念会诱惑着人们;而在现实社会价值的奋斗中, 荆棘和坎坷又会吓倒不少懦夫和胆怯者。然而, 成才始终是广大团员青年共同的愿望。

2 企业对共青团的要求及对企业青年工作客观规律的研究

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宗旨是“服务企业, 服务青年”。服务企业, 就是要深入到安全生产内部, 为企业生产、组织、管理服务。共青团作为群众组织, 参与安全管理建设的机会很少, 其作用在于组织各种文体、学习、宣教活动, 活跃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90年代, 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参与方式和渠道灵活多样, 团组织通过主题活动来凝聚青年的作用越来越小, 工作转向“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如开展“双争”“双创”等活动) ;进入21世纪, 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 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 团组织服务企业生产的路子越来越窄。通过搞突击劳动来体现青年突击手作用, 已不适应现在的“标准化作业”模式;如果再发展突击劳动, 只能说明生产组织是无序的, 广为责任是不明确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内部, 员工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 同样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 成长成才是广大青年的需求, 引导青年刻苦学习, 建立学习型团组织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任务。共青团组织只要切实为青年服务, 提高青年素质, 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搭建舞台, 同时服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工作才有活力, 才能找准切入点。

3 共青团组织如何开展既符合企业要求又满足青年成长需要的工作

共青团组织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 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把自己定位于“服务型团组织”。团组织生产的产品是服务, 销售的对象是青年, 市场就是广大团员青年的需要。通过服务企业生产, 投身企业改革实践, 带领团员青年做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服务企业的文化建设, 投身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带领团员青年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服务青年成才需要, 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做青年根本利益的奉献者。

3.1 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投身企业改革实践, 带领团员青年做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

服务企业就是应该时刻把握住企业安全生产状况, 深入到安全生产内部, 为企业献计献策, 组织团员青年更快、更好地完成安全生产工作, 创造更好的工作效益和安全效益。这就要求团组织必须组织青年, 尤其是团干部学习企业生产组织、安全管理知识, 借用安全生产组织的方式、方法, 树立安全的理念, 了解全局、准确定位, 系统思考, 精心组织。要通过“青年科技创新”“青工技能振新计划”等活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加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要通过“争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提高青工的安全意识;要通过查找质量隐患等活动提高青年的质量意识;要通过征集“节能五小”等措施提高青年的节约意识。

3.2 服务企业文化建设, 投身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带领团员青年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西方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 是以形成最佳的经营管理机制为目的, 以人为管理的主体, 以企业精神为核心, 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新管理思潮。对内, 它是职工的精神支柱, 是企业内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对外, 它具有塑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无形价值的作用。服务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广大团干部必须以先进文化武装自己。对内, 组织一些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 联络感情, 增加工作兴趣, 使职工“人格得以提高, 只是得以培养, 身体得以锻炼, 精神得以焕发”, 使职工在每日固定的工作后得到休养, 以为次日工作储备精力, 提高工作效率, 努力挖掘潜力。

3.3 服务青年成才需要, 桥梁和纽带作用, 做青年根本利益的奉献者

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就要做好竭诚为青年服务的工作。成长成才是团员青年的共同愿望。团组织只有将广大青年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 才能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 从根本上成为服务青年利益的奉献者;只有关心青年成长成才, 关注他们提出的问题, 及时收集青年反映的信息, 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尽最大努力维护青年权益, 尽可能的制定有利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政策, 营造更加宽松的成长成才环境, 才能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要服务青年, 首先要为团干部服好务, 要把他们培养好、使用好。通过多层次、多方式的培训, 使团干部成为了解企业管理模式、掌握生产、质量、成本、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从而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开展共青团工作。这样的思路, 正符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现代企业要求的人才是综合素质强、知识面宽、专业性深的“图钉式”人才。只有知识面宽, 图钉帽的面积才更大;专业性深, 图钉才更尖更长, 才容易在某一领域扎得深、扎得稳。帽的面积越大、钉越尖越长, 在某一领域才扎得更轻松、扎得更稳。这就要求团干部以丰富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为目的, 多读书、读好书,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 以多元化、全方位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读书要全面, 既要读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 坚定理想信念, 提高识别错误观点和言论的能力, 在复杂的局势中认清各种矛盾和问题;又要读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 以便全面分析问题。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 提高自己的修养;要读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提高自己掌握先进技术的水平;还要读本职岗位方面的业务书籍,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篇4:青年创新--论文

北京西城区教育党校、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干训部自1992年开展青年干部培训工作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多年的干部培训经验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干部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模式。本文对近年来我们在青年干部培训中创建的培训模式作简要介绍。

一、创新青年干部培训模式的原因

(一)青年干部培训实践的需要

青年干部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含40岁)的现任校级干部或拟任后备学校干部。我们在2003年对西城区教育系统青年干部进行的调查表明,青年干部培训工作有效地提高了青年干部的理论素养,89.3%的书记、校长认为,青年干部培训基本能满足学校青年干部培养的需要,99.7%的书记、校长认可青年干部培训对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但在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化的大背景下,青年干部的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实践经验的介绍较为丰富,但对干部的理论提升不够;“小组挂职锻炼”等新型培训模式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还不足,影响了新型培训模式的建构和推广。

西城区教育系统正处于干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更是当务之急。培训模式是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层次与目标设计的具体培训方案,是教育培训活动的不同层次要素间的有机组合。培训模式的选择是否妥善,直接关系培训质量的高低,关系培训目标能否有效实现。

(二)青年干部培训模式理论研究的需要

近年来,教育系统干部培训模式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和培训者对中小学干部培训模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对青年干部培训模式的理论研究甚少。2006年,为了探索青年干部的培训模式,我们承担了“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系统青年干部培训模式研究”课题。

二、创新青年干部培训模式的实践

我们认为,青年干部学习的主要特点如下:(1)青年干部学习是一种问题性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即学即用。(2)青年干部学习是一种反思性学习。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具有独立判断问题的能力,这些经验和判断在其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积极或消极双重影响)。(3)青年干部学习是自我导向的学习。其自主性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4)青年干部学习是一种保守性学习。他们都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对“面子”很在意,在培训中害怕说错话或“露怯”,害怕其他学员嘲笑自己。

针对青年干部学习的特点,在相关培训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实际中尝试构建了4种青年干部的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一)“小组挂职锻炼”培训模式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年轻干部功底扎实、工作热情高,但经历相对简单、经验匮乏。他们大多数成长于一所学校,通过上任领导的言传身教获得管理技能,眼界有限。他们渴望走出本校,在实践中学习管理,在更大的空间思考教育管理问题。2004年,我们从西城区第三期中学青年干部提高培训班开始,尝试了“小组挂职锻炼”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是在严格论证、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将本班学员分组,每组3人~4人,深入到我区及外省市管理业绩突出的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教学管理观摩、实践活动。在挂职培训中,学员要参与所到学校的各种管理活动,包括参加学校行政会、教研组长会、年级组长会、班主任会、全体教师会,走到师生当中,深入课堂听课,和教师们一起研讨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评课活动。这是一种全方位感悟式的深度体验培训模式。

★区内挂职。我们以中学青年干部提高培训班为例,介绍开展区内挂职锻炼活动的具体步骤:(1)在区教育工委组织部及区教委中教科的帮助下,确定4所中学作为活动的基地。这些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特色鲜明,成绩显著。我们在这些学校领导的帮助下,根据每所学校的特色制订了详细的学员活动计划。(2)将16名学员根据现在的工作岗位及学校情况分为4个学习小组。其中,3个小组主要观摩教学管理,1个小组主要观摩德育管理。(3)下校之前,我们要求学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整理和反思,找到自己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急于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4)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召开总结会,进一步总结和交流学习成果,并将学员学习成果结集出版。

★外省市挂职。在组织区内挂职锻炼的基础上,我们还尝试组织了外省市挂职锻炼活动。在区教育工委组织部等部门的协助下,我们组织了青年干部赴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周南中学、明德中学(皆为湖南省重点中学)的挂职活动。我们将12名学员分为4组,他们分别走进4所学校,参观了学校的校史展览,参加了学校的各种会议,深入课堂听课,参加评课活动,与师生座谈。在分组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组织全体学员共同参加了一些重要活动,如长郡中学的青年教师教学片段比赛。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召开总结交流会,要求学员将学习的收获汇报给学校领导,并且对学员所在校进行回访,了解学员的学习是否导致了其管理行为的变化,以此作为本次活动的评价指标之一。

“小组挂职锻炼”培训模式具有合作学习、经验共享,深入实践、现场教学,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特点。调查显示:这种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学员领略了优秀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风格,学到了具体的管理策略,找到了自己管理工作中的新的生长点。学员所在校领导反映,通过培训,学员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学到了一些好的管理方法,管理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学员带回的经验可以共享,有利于推动学校整体工作。

同时,我们发现,推行“小组挂职锻炼”培训模式需要注意如下问题:(1)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挂职学校的资源。(2)分析学员差异,实现个性化培训。这种培训模式注重学习小组作为一个群体的学习需要,采用了统一的学习计划,容易忽视学员个体的学习需要。(3)应考虑学校管理活动的周期性特点,科学安排活动时间。

(二)“牵手工程”培训模式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因缺少实际的教育管理经验,新任校长的适应期普遍较长。有的校长被任命后,在学校管理实践上要摸索很长时间。在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校长在上岗前应有一段见习期。

名校长、优秀校长是西城区的宝贵财富。为了缩短新校长的适应期,西城区教育工委充分发挥优秀校长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让其他亟待发展的校长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采取指导校长“牵手”新任校长的方式,实施了“牵手工程”。

“牵手工程”培训模式的操作

流程:设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校长工作站和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校长工作室”和“校长工作站”。

★“校长工作室”。“校长工作室”是根据名校长的管理风格和带教校长(年轻校长)的发展需求,通过双向选择成立的以资深的优秀校长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通过出版名校长关于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论著,总结、宣传和推广名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在区教育研修网上建立名校长个人专区,全区共享其优质管理资源;通过校际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形式,让名校长承担指导带教校长以及促进其所在学校整体发展的任务。目前,北京161中学、北师大实验中学、北师大二附中、北京35中、北京实验二小、北京育民小学6所学校的校长担任了工作室负责人。共有12位年轻校长首批成为带教校长。名校长根据带教校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青年校长创设实践机会,为其搭建发展平台;建立配套的“带教校长专业发展档案”,每学期对带教校长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拟订下一步培养方案。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是北京市的知名校长,她的工作室共有6位校长报名参加。李校长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开放实验二小的课堂和行政会议,以便让年轻校长充分感受学校办学特色和管理理念。

★“校长工作站”。“校长工作站”的成员由指导校长和带教校长组成。工作站开通校长热线,对全区教育系统基层干部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工作站聘请优秀校长作为指导校长,以研究讨论、案例诊断等多种形式,对带教校长进行指导和帮助。指导校长每学期对带教校长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后,拟订下一步培养方案,在3年~5年内,使带教校长成长为西城区骨干校长。

“校长工作室”和“校长工作站”成为西城区学校干部交流经验、分析案例、研究问题的根据地,促使优秀校长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进行回顾与反思,为他们总结经验和提炼理论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对其他校长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此外,我们还建立了西城教育专家顾问团,区教工委依托区老教协,发挥西城区教育专家顾问的指导和咨询作用,为“牵手工程”提供支持。

(三)网络远程培训模式

我们在培训工作实践和相关调查中发现:中小学干部工作繁忙,工学矛盾突出;不同干部的专业发展程度和需求不同,班级培训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培训资料不够丰富,特别是学员难以有效利用掌握的资料;培训的重要环节——面对面的学员交流——费时、易受拘束。培训中的这些瓶颈问题促使我们开始利用网络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为中小学干部搭建一个便捷、灵活、零时空、零距离的终身学习的进修平台,拓展出与面授培训并行不悖、相互彰显的培训新途径。

★建立干训网页。“西城教育研修网党校干训网页”在2006年10月投入使用。在主页上设有“党校干训工作信息”、“特色活动”、“专题活动”、“校长论坛”、“培训研究”、“学习收获”、“在线学习”等专栏,反映了干训工作者对培训工作的思考,介绍了正在开展的培训活动,展示了学员参加培训活动的体会等。

★建立协作组。针对学员的学习需求,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中学中青年干部研修班、小学中青年干部研修班和青年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中分别建立了协作组。每个协作组下设资源管理目录,学员登陆注册学习。我们通常采用专题性培训方式,教师和学员就某一专题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存入“小组资源库”,实现小组资源共享。学员可以随时和其他学员进行网上交流,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回复“问题帖子”,可以就某一问题展开激烈的交锋而避免面对面的尴尬,也可以与培训教师进行网上互动。我们通过在网上提供课程菜单,满足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校长的需求,实现个性化学习。我们在在线学习平台上开设了“互动天地”,为学员提供了自由交流的空间。比如:中小学青年干部研修班赴重庆考察后,每一位学员都写出了考察报告,我们把这些考察报告及时传送到协作组进行交流,并要求每位学员任选3篇写出评价和修改意见。绝大多数学员不仅对其他学员的报告写出了评价和修改意见,还根据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考察报告进行了修改。大家认为,这种交流不仅及时,而且促进了自己对学习成果的回顾和再思考。我们在研修网开辟的“特色活动”、“专题活动”、“校长论坛”、“学习收获”、“在线学习”和协作组中的“小组讨论区”等专栏,使蕴藏在校长中的隐性知识流动起来,在校长之间共同分享、提炼、升华,使校长成为教学资源的生成者。

利用网络培训既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等问题,又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为加快校长专业发展进程提供了有效途径。网络远程培训模式在干部培训中推广和应用的困难是:网站的建设和课程的开发需要花费很多资金。此外,如何建立健全干部网上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如何构建中小学校长远程网络培训课程体系的框架、开发优质网络课程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手册》研读培训模式

由于校长、书记是随时提拔的,而干部培训却是分批进行的,所以如何满足新任校长、书记的个性化需求,帮助新任校长、书记顺利度过适应期,成为培训中的一个难点。在培训工作实践中,教材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小学校长培训使用的“十五”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的基本课程教材,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性,与实践脱节,所以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校长培训工作的需要。在“十五”末期,我们在对全区中小学校级干部“十五”培训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在干部培训工作的诸多要素中,校长们满意率最低的是培训教材。

根据我区校长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我区教育工委尝试在对传统的干部培训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实用性、简明性、操作性、新颖性、科学性为编写原则,开发区本干部培训教材,编写了《西城区学校校长实用手册》和《西城区学校党组织书记实用手册》。

《手册》研读培训模式:我们把《西城区学校校长实用手册》和《西城区学校党组织书记实用手册》下发给新任校长、书记,人手一册,供他们随时研读,倡导新任校长、书记把研读与学校管理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获。研读《手册》的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研读《手册》的过程包括“读、议、省、用”四个阶段。读:初读《手册》的新任校长、书记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也可以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来读。议:研读《手册》可以在几个人中进行,也可以以培训班为单位进行。在此阶段,交流、讨论和辩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有助于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省:即把从研读《手册》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思想、观点,与自己过去和现在的认识、做法相对照,进行反思,确定改进工作的方向、途径和措施。这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环节。用:即把《手册》中的理论、思想、经验和方法结合本校实际灵活运用。

篇5:青年教育论文

一、谈谈你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优缺点,及完善计划

所谓人际交往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消息,转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系列活动,人与人的每次交往只是系列交往活动中的一部分。人际交往这一过程,又会表现出主动性,双向性,相互认识性等几个特点。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又是有联系的。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

(一)、优缺点:

作为人际交往的主体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清醒地认知自己。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缺点。“金不足赤,人无完人”,生活上也没有绝对的完美。下面我来谈谈我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点,缺点。

(1)、优点:

我比较喜欢交朋友,适应新环境能力相对比较强,很快地在新的环境在做出适当的调整,性格比较开朗,热情高,乐观,喜欢助人为乐,亲和能力比较好,很快地融入到班级集体里面学习,生活。喜欢在人际关系和谐中交往,善于和同学,朋友交流,善于观察生活,责任能力强,能够帮助到同学,都会尽力而为,都会尊重对方的意见,或选择。说到做到,愿意承担责任。

(2)、缺点

不太喜欢和性格比较孤僻的同学玩,因为他们不太喜欢交流。具有相对的选择性,不能像其他的同学一样更能深刻融恰在交际圈里。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会独立思考,不会从多个方向思考问题,也不会善于向同学表达。

(二)、完善计划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都有优缺点,但我们也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的人格得到提高。为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际平台。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我觉得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交往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说话,正确的倾听能力既不是与生

俱来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这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并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逐步锻炼与培养起来的。人们可从以下几点培养正确的倾听:第一,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第二,不要有预设立场,不要臆测,更不要立即下判断;第三,使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的角色顺利转换;第四,不要害怕听到困难而复杂的信息;第六,注意对方的非言语信息。

(2)、在交往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敞开心扉说话,积极主动地突破自己有限的经验,适当有效地暴露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尽可能减少自己给别人的刻板印象良好的形象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态度要明确,明确的态度与言行是冲破人际交往的阻碍利器。这就要求沟通参与者做到:直接、诚恳、适时、恰当、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看法与感受。

(3)、在交往过程中,要学会赞美对方,多注意对方身上的优点,来补自己的不足,学会扬长避短。每个人都需要被别人的赞美和肯定,这样他们就会增加信心,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4)、在交往过程中,要学会保留一颗诚实的心态,多替别人着想,在别人遇到挫折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要有豁达的情怀,多多包容对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乐于分享,也不要处处表现自己。这样会在交际中给别人产生反抗的心理。

二、大五人格模型理论分析你自己的性格特征

在生活中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下面是通过大五人格模型理论分析你自己的性格特征:

① 从开放(创新)程度上: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好,比较有感性的思维方式,喜欢新事物,自主能力强,有较强的探知的态度。

② 从尽责程度上看

办事情的时候做到公平公正,尽职尽责,为每个人着想,遇到困难的时候愿意承担责任,责任所在,不过,有时自律性不高,有时候不能够自己克制自己的行为,有时候情绪不好产生冲动,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③ 从向外程度上

乐观,开朗,喜欢和朋友开玩笑,活力充实,热情高,乐于帮助朋友,同学,性格是比较外向的,人际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只有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的接近他人。

④ 从宜人程度上

富有爱心,对别人友好,注重合作和团结,不计较个人的竞争,信任朋友,不喜欢被别人骗。

⑤ 神经质状况(焦虑、抑郁)的角度

有时候很容易抑郁,不知道怎样发泄出去,孤独,寂寞的时候就会抑郁,不过不会情绪极端,很快会做出心理调整。有时候办事情很焦虑,做出一个决定,很犹豫,就会产生焦虑,自我意识冲动,有幸有一颗乐观的心态,很快地做出心理调整。不会产生极端的情绪。

(二)、完美自我计划

为了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提升,更好完善自我,全面地培养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善于磨练自己,在遇到挫折时,变得更坚强,在风雨中成长,俗话说“阳光总在风雨后,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

(2)、要在实践中认知自己,从实践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结合理论,尽可能地在实践中得到运用,要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只有这样,你的优点和缺点才得以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3)、学会在交流中从别人身上吸取特长,在别人评价自己的时候,认知自己,这样才能找出自己的缺点,得以及时改正。只有通过同学或朋友的评价中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要认真分析。

(4)、培养自己的毅力,坚持不懈,只要选择对了方向,就要做出努力,努力达到新的目标,培养自我开放,结交良友,通过他们的肯定促进自己的成长,增强自信心,培养榜样学习,这样会促进自己的积极性,积极性提高了,干起事情来都比较有劲,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5)、学会感受对方的动机、需要、兴趣、性格、态度、理想、价值观是第一位的,只有人们使用一套共同的符号系统时人际交往才能发生。感受对方意味着感受与对方的共识。

篇6:青年教师论文

一个幼儿教师,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是耐心。这些我都赞同,但我觉得最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孩子的爱心。一切都无从谈起。爱源于责任,而责任本身又是一种爱。爱蕴含责任,而责任闪现在无限的爱中。爱与责任,一样的浪漫,一样的真实,也会一样的沉重。而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教师,更是一个需要用爱与责任来支撑的职业。如果爱与责任是并存在教育上的两个音符,那么它们更是教育上最和谐的乐符。爱与责任那将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财富。

因为我是幼儿教师,我就要对孩子负责,对孩子有爱。我就要平等地欣赏,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我没有理由以貌取人,厚此薄彼,助长孩子的自负或伤害孩子的自尊。我唯一能做的是关爱有加,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一位孩子幸福得像花一样健康成长。

因为我是幼儿老师,我就要对家长负责。当家长把他的心肝宝贝送到我怀里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责任有多重!我要像妈妈一样呵护孩子,关爱孩子,帮助孩子。我又要做妈妈无法做到的—— — 教师的责任,我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教他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引导他明白道理,帮他探索世界奥秘。

因为我是幼儿教师,孩子甜甜的歌声是我心间一股流淌不尽的清泉;孩子好奇的目光是我脑中永不停息的思考;孩子银铃般的笑声是我人生路上最美的延伸。托尔斯泰也告诫年轻人说:“做人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甚至一分一秒都要有存在的目标,我的目标就是作为幼儿教师,满怀爱与责任走在幼教事业的康庄大道!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幼儿教师,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我是一名老师,所以拥有这样称号的我,应该不断进步,慢慢积累经验,做个孩子喜欢、领导同事信任的老师。记得刚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带小班的孩子,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挑战。这是我新的开始,看到孩子们陌生、害怕的眼神,听着哇哇哭的声音,让我觉得孩子好可怜呀,我有责任和爱心去照顾他们。我的这种爱与责任就越发强烈,而它的源泉就来自于我的孩子们。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爱,是他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是他们让我更进一步解读生活。陶行知先生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幼儿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孩子贴心。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

做为幼儿教师,我们的责任感可以体现在关心和热爱幼儿。因为爱是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基本前提和需要。我们还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幼儿,这也是幼儿的权利与成长的需要。我们要将自己的爱给予班级里每一个可能招人喜爱和不招人喜爱的孩子,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充分的发展,让他们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责任感可以体现在支持幼儿的学习,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的。教师要在教育工作中努力为幼儿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环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积极鼓励他们操作、探索和与人交往,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态度、兴趣,在促进幼儿认知和智力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和促进幼儿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健康的发展,因为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教师的重大责任。

做为幼儿教师,不仅要把幼儿作为一个年幼的个体来培养,而且要把幼儿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个体、未来社会成员来培养,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负责,为其一生成长奠基。这也是对幼儿和社会做出的承诺。我在幼儿园的每一天,看到的是童贞的天真无邪,感触到的是童心的美丽可爱,欣赏到的是童年的雏形艺术,那是一般人所体会不到的真谛,我在被孩子们关爱的同时,也在想,时刻被关爱所包围的孩子,长大后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高尚的人。行走在童心的世界,我倍感骄傲与自豪,选择幼教,我就选择了微笑与欢乐,感动与幸福。相信对孩子的好永远都不可能是一种错误!

上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下一篇:与导师面谈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