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事业单位陕西

2024-04-10

省属事业单位陕西(精选8篇)

篇1:省属事业单位陕西

陕西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动陕西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以下简称四个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依据《陕西省文明单位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属企业,是指由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第三条 省属企业文明单位(以下称为委级文明单位)是指由省国资委党委授予企业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成绩突出、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最高荣誉称号,是衡量企业四个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四条 文明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市、区)四级,本办法中的委级文明单位为市级文明单位。

第五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中心,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促进企业四个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六条 省国资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称省国资委文明委)和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管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省国资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称省国资委文明办)负责对企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直接进行调研指导、检查督促、考核评比、表扬批评、建议命名机关给予命名表彰或处罚等日常工作。

第二章 文明单位条件

第七条 委级文明单位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企业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业务工作与创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在创建活动中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建工作机构健全,队伍稳定,规划详实,目标明确,经费有保障。创建工作制度健全,责任层层落实,形成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个部门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持续开展“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干部职工参与广泛,实际效果明显。

(二)班子建设坚强有力。领导班子成员能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扎实推进“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引领企业科学发展能力强。班子成员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领导人员等制度,忠于职守,勤政廉洁,干部职工公认程度较高。有效落实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渠道畅通,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充分。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厂务公开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思想教育持续深入。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明显,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高。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大力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干部职工道德修养好。大力推行岗位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敬业爱岗的良好氛围。

(四)文化建设成效明显。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有建设规划或纲要,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理念体系。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融共进,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强,企业软实力得到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强。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企业风气文明健康科学。

(五)经营管理业绩突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断健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精细化管理,注重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产经营好,能够按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资本收益最大化要求,圆满完成规定的业绩考核指标值,经营业绩居全省或行业领先地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六)企业社会形象良好。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服务优质规范,行风测评满意率高。环保宣传教育成效明显,企业环境整洁优美,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企业稳定,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无邪教活动,无计划外生育,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情况良好。热心支持公益事业,社会责任意识强,社会及职工满意度较高。

第八条 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委级文明单位:

(一)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有违纪违法案件,受到党内、行政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因企业领导责任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

(三)企业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四)企业发生造成恶劣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五)企业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现计划外生育或非法收养。

第三章 申报评选

第九条 文明单位的申报和评选,按照主管部门考核、群众评议和舆论监督相结合,日常考核和检查验收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确保评选质量。

第十条 文明单位的产生实行“逐级升级”。凡申报委级文明单位的企业,必须是上已被命名为县(市、区)级的文明单位。

第十一条 申报委级文明单位的企业,经自查符合申报条件,须以党委名义向省国资委文明办提出创建申请;子企业向集团公司党委提出创建申请,由集团公司党委初验合格后向省国资委文明办推荐。

第十二条 创建委级文明单位的企业,要向社会公示创建目标、规划、步骤和措施,并接受干部职工监督。公示可采取企业驻地公告、当地电视台、报纸和网上公示等形式。第十三条 申报委级文明单位的企业,应提供以下基本材料:创建文明单位申请报告;创建文明单位规划、实施方案和创建活动图片、音像、文字等资料;近两年来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子企业申报委级文明单位,在提供以上材料的同时,还需提交集团公司党委初验原始材料和推荐报告。

第十四条 省国资委文明办依据《陕西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测评标准》(见附件),采取听汇报、查看资料、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形式对申报企业进行考核检查,并将结果报省国资委文明委审核。

第十五条 省级文明单位由省国资委文明办在各企业申报的基础上,在已命名两年以上的委级文明单位中择优提出推荐建议名单,经省国资委文明委研究同意后,向省文明办推荐。第十六条 全国文明单位由省国资委文明委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的规定,按照省文明办的要求,在已经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中择优推荐。

第十七条 省属企业可自行组织企业内部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并将有关创建情况报省国资委文明办备案。

第四章 命名表彰

第十八条 委级文明单位的命名由省国资委文明办提出建议名单,经省国资委文明委研究审核通过后,由省国资委党委予以命名表彰。对在一个时期有突出贡献,在省国资委系统(或全国、全省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影响的单位,可破格晋升。

第十九条 文明单位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对于命名后的文明单位,可一次性发给员工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奖金,予以鼓励;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可予以适当奖励。

第五章 管理监督

第二十条 委级文明单位称号实行期限制,四年期满后应降一级重新申报。凡未申报或申报后未被确认的,不再享有委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第二十一条 委级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省国资委文明办每两年对委级文明单位复查一次并通报结果。对复查中出现工作质量下降或出现其他问题,应视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或撤销称号等处理。

第二十二条 期限内委级文明单位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撤销其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收回奖牌。

(一)领导班子成员因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受到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

(二)企业效益明显下降,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连续两年为不合格。

(三)因经营管理不善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重大伤亡和重大国有资产损失的。

(四)发生严重的政治案件、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等,综合治理情况差,职工群体性闹事或群体性集体上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五)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

(六)忽视环境整治和建设,“三废”排放严重超标的。

(七)存在其他问题命名机关认为应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的。

第二十三条 凡被撤销委级文明单位称号的企业,经过两年以上时间创建并达到文明单位条件的,可以重新申报文明单位。

第二十四条 企业名称变更,如法人资格不变,须重新备案确认;企业解散,其文明单位称号相应消失;企业分立,若原企业是期限内委级文明单位,须降一级分别重新申报;企业合并,若被合并的企业均系期限内委级文明单位,重新合并后文明单位称号自行消失,可降一级重新申报;若被合并的企业有一家不是委级文明单位,合并后其文明单位称号自行消失,须重新创建。

第二十五条 委级文明单位若发生企业名称变更、解散、分立、合并等情况或工作水平下降、发生重大问题等情况,要及时报省国资委文明办,不得隐瞒。

第二十六条 委级文明单位每年年底要向省国资委文明办书面汇报创建情况,共同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国资委文明办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篇2:省属事业单位陕西

陕西是中国五大科教高地之一,在陕的8所985工程、211工程(含空军军医大学)高水平大学外,陕西省先后确定了12所省属高水平大学。

这12所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延安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

篇3:省属事业单位陕西

上半年, 陕西省国资委监管的36户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98亿元, 同比增长3.4%, 增速高于全国省级监管企业平均增速。其中文化企业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 同比增长12.4%。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266.8亿元。

1至6月份, 陕西省属国有企业主要指标呈现回暖迹象。5月份以后, 收入增幅出现逆转, 连续两月开始正增长, 利润降幅也大幅收窄, 在全国位次不断提升。同时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文化产业、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占比进一步提高。文化企业延续了年初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头, , 新新华华出出版版传传媒媒集集团团、、广广播播电电视视集集团团表表现现突突出。电子集团光伏产业高速增长, 产值同比增长15%。法士特集团、秦川机床工具股份集团等企业新品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全省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各监管企业切实深化对标考核, 扎实推进精细管理, 在降本增效, 提质升级上狠下功夫, 全系统三项费用同比降低10.7%。其中, 管理费用大幅下降20.8%, 延长石油集团下降51.3%, 榆能集团下降28%。

篇4:陕西审计事业发展的新蓝图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依据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近日,陕西省审计厅结合全省审计工作实际,制定了《陕西省“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省审计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规划》指出,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着力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审计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全省“创新驱动、富民强省”的工作中心,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为推进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更快发展,开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

《规划》明确,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部署要求,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贯彻党政同责、同责同审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嚴肃问责。到202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更加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中、省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省、推进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基于此,今后的审计工作要形成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推行现代综合审计模式,并不断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规划》提出,要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不能以新出台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生搬硬套或机械地使用不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旧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今后五年陕西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依法审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客观求实、坚持鼓励创新、坚持推动改革。

《规划》强调,要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从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入手,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的查处,一手抓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全面提高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重点做好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民生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外资运用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内部审计共十个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着力推进依法治省,促进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规划》要求,深化审计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和审计创新,推进审计工作适应新常态,要围绕增强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整体合力,以审计创新为坚强保障,创新审计资源配置、业务管理和结果运用等机制,促进全省审计工作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审计机关要创新审计管理体制,增强审计监督整体效能;要创新审计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要创新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审计职业化建设;要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探索实行一体化综合审计;要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加强部门协调,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要加大审计结果的公开力度,完善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办法。

《规划》明确,抓好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多措并举,确保规划在促进陕西审计事业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

——必须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坚持以品德为核心、能力为重点、作风为基础、业绩为导向,全面加强审计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能力和制度建设,使审计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与审计事业发展总体要求基本适应,重点是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以及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在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加强审计机关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上下功夫、求实效,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必须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工作。以保障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为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强化对审计监督权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完善审计规章制度,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根据我省立法实际情况,做好地方审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强审计制度规范化工作,全面清理规范现有制度,严格规范审计行为,建立健全审计业务质量控制机制,加强审计质量过程的监督,加大审计法和审计质量的检查力度,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

——必须加强和改进审计宣传和审计理论研究。围绕增强审计工作的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和改进审计宣传。坚持总结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深化审计理论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用、管用、好用的审计理论研究成果,更好服务和指导审计实践。要进一步加大审计宣传力度,树立精品意识,拓展宣传平台和途径,利用新媒体反映工作业绩,展示审计形象,扩大审计影响,提升审计执法权威。要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审计理论研究。各级审计机关领导要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和参与重大课题研究,要注重提高审计研究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要结合重点审计项目重点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要整合多方资源,努力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应用价值。

图片新闻

篇5:陕西省省属重点本科和211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是由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院校下设27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开设90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

篇6:陕西省省属重点本科是一本吗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等 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1] 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和 3个临床教学医院。现有教职工5583人,专任教师23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多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5名,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10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60余名。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的重点高校之一,现隶属教育部。

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位于陕西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创始成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西安石油大学,简称“西石大”,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是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

西安外国语大学简称“西外大”、“西外”,位于陕西省会西安,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外语院校之一,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高等学府,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成员之一,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一所以外语教育和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国家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

西北政法大学简称“西法大”,坐落于陕西省会西安,由中央与陕西省共建,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法学传统“五院四系”成员、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和陕西高校“长安联盟”创始成员,是西北地区法学教育研究中心。

篇7:省属事业单位陕西

陕国资分配发〔2009〕449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建立健全省属企业负责人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结构合理、水平适当、管理规范的薪酬分配制度,促进省属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378号令),参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41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105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分配[2004]227号)、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业绩考核任期薪酬管理的意见》(国资发分配[2007]229号)等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省属企业负责人,是指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仅指省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负责人,包括:

(一)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不含兼职的外部董事和职工董事),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

(二)国有独资企业和未设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

(三)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股权代表出任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 省国资委推荐的总经理、副总经理;

(四)省国资委管理的其他企业负责人。

第三条 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报酬与风险、责任相适应,薪酬与经营业绩相挂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坚持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促进收入分配公正、透明,行为规范;

(四)坚持企业负责人薪酬增长与职工工资增长相协调,促进形成企业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

(五)坚持完善薪酬制度与规范职务消费、补充保险等相配套,全面规范企业负责人工资收入分配;

(六)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提倡奉献精神。

第四条 按照本办法实施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稳定;企业负责人的工作责任、任务和目标明确。

(二)与省国资委签订《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责任书》。

(三)积极推进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规范各项劳动、人事、分配制度。

(四)能及时发放职工工资,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第二章 薪酬构成及确定

第五条 企业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中长期激励收益构成,以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为主。

第六条 企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的薪酬分配系数为1,总经理的薪酬分配系数为0.95。

第七条 基本年薪是企业负责人的基本收入。基本年薪主要根据企业所承担的责任、经营规模、经营风险、行业特性以及所在地区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省属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综合确定。基本年薪不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

第八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基本年薪,由省国资委根据经审计并通过审核确认的企业财务决算数据核定。基本年薪原则上每年核定一次。上本企业经济效益没有实际增长的,不得核增本基本年薪。

第九条 绩效年薪是与企业负责人当年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相联系的收入。绩效年薪以基本年薪为基数,由省国资委依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具体按《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陕国资发[2007]109号)执行。

当年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不增长的,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不得增长。

第十条 各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企业负责人岗位评估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依据其岗位职责和贡献确定薪酬水平,合理拉开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之间,以及其他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距。

企业其他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办法由企业的董事会(不设董事会的由企业)参照本办法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其他负责人的薪酬(包括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由企业依据其岗位责任、贡献和考核评价结果分别按照0.5——0.8的分配系数确定。企业其他负责人的分配系数应拉开差距,不能搞平均主义。

企业其他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办法、考核、薪酬兑现等结果应及时报省国资委备案。

向社会公开选聘产生的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可参照本办法采取协商方式确定,其薪酬确定及兑现情况应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十一条 省国资委审慎探索企业负责人中长期激励,除已经颁布实施的《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特别贡献奖励暂行办法》(陕国资业绩发[2007]389号)规定的中长期激励措施之外,其他中长期激励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薪酬兑现

第十二条 企业负责人基本年薪列入企业成本,按月支付。

第十三条 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列入企业成本,根据省国资委的考核结果确定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水平,由企业一次性提取,分期兑现。

其中,绩效年薪的60%在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其余40%实行延期兑现。

第十四条 延期兑现的绩效年薪在企业负责人任期结束后,依据省国资委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一次性兑现。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合格的,在任期结束后兑现全部延期支付收入;

考核不合格的或者考核期出现重大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据负责人承担的责任扣发部分或者全部延期支付收入。

企业须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任务,方可兑现绩效年薪。对于未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任务的企业,暂缓兑现或直接扣减企业负责人的绩效年薪。

第十五条 企业负责人的住房公积金和各项基本社会保险费,应由个人承担的部分,由企业从其基薪中代扣代缴;应由企业承担部分,由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支付。企业建立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的,应报经省国资委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并应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确定负责人的缴费和待遇标准。

第十六条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制度,规范负责人的职务消费。企业负责人应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严禁以职务消费名义支付或者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第十七条 企业负责人的薪酬为税前收入,应依法交纳个人所得税,所得税全部由个人承担。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八条 省国资委按规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薪酬方案进行审核,并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方案予以批复。

企业根据省国资委的批复调整负责人基本年薪,并按规定兑现当期绩效年薪。

企业其他负责人的薪酬方案,由企业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后报省国资委备案。

企业全资及控股子企业负责人薪酬兑现情况,需报省国资委备案。省属企业所属上市公司、境外公司负责人薪酬按照法定程序确定,薪酬兑现情况需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十九条 企业每年应填报企业负责人薪酬备案手册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条 企业报送的企业负责人薪酬方案备案手册及相关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省国资委批复的薪酬方案。包括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的确定以及结算方案;

(二)企业负责人任职情况;

(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情况;

(四)企业负责人其他货币性收入情况;

(五)住房公积金、各项基本社会保险费、补充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额及说明;

(六)企业其他负责人任职、考核、薪酬分配系数及兑现情况。

(七)企业全资及控股子企业、境外公司负责人任职情况及薪酬兑现情况。

(八)所属上市公司负责人任职情况及薪酬兑现情况。

(九)企业负责人任期结束后延期兑现薪酬的兑现情况。

(十)省国资委要求企业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一条 企业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在子企业兼职取酬。企业负责人经省国资委批准兼职的,只可在本企业或兼职企业中的一家企业领取薪酬,不得在其他企业领取薪酬、奖金、补贴等任何报酬。

第二十二条 未经省国资委同意,企业负责人不得在企业领取经省国资委审核的薪酬方案所列收入以外的其他任何收入。

第二十三条 企业负责人的收入实行台账管理,其薪酬及符合国家规定或经省国资委审核同意的其他收入,由企业按照其负责人的具体收入与支出设置明细账目,单独核算。

第二十四条 企业负责人薪酬计入企业工资总额并在企业工资统计中单列。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薪酬水平、补充保险、职务消费等纳入厂务(司务)公开范围,接受职工监督。

第二十六条 企业负责人因岗位变动调离企业的,应在调离后一个月内或组织规定的时间内转移工资关系,并按其在职时间分段计算当年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除在任期考核和离任审计后兑现延期支付的绩效年薪和按当年在企业负责人岗位实际工作月数计提的绩效年薪外,不得继续在原企业领取薪酬。如经省国资委批准将其工资关系继续留在原企业的,除在任期考核和离任审计后兑现延期支付的绩效年薪和按当年在企业负责人岗位实际工作月数计提的绩效年薪外,不得继续在原企业领取绩效年薪。

企业负责人职务发生变动(包括新任、升职、降职、转任)的,按其在职时间分段计算当年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

具体计算办法参照国家和我省有关企业工资支付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企业负责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按规定领取养老金,除在任期考核和离任审计后兑现延期支付的绩效年薪和按当年在企业负责人岗位实际工作月数计提的绩效年薪外,不得继续在原企业领取薪酬。

第二十八条 省国资委定期对企业负责人薪酬发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违反有关薪酬管理规定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视情节轻重予以相应处理:

(一)对超过核定标准提取、发放企业负责人收入的,责令企业收回超标准发放部分,并对企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

(二)对任职期间发生重大决策失误、重大违纪事件、重大安全与质量事故、严重环境污染事故、企业重大不稳定事件等,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应扣减企业负责人的绩效年薪。

(三)对于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弄虚作假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组织处理或移交司法处理,并相应扣减企业负责人的绩效年薪。

(四)对违反有关规定获取违规收入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和经济处罚,并追回违规所得收入,扣减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根据企业负责人薪酬分类管理的原则,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分为年薪制薪酬和核准制薪酬。对实施年薪制考核的企业负责人,实施年薪制薪酬。对实施模拟考核的企业负责人,实施核准制薪酬。

第三十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以及是企业负责人的党委委员的薪酬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其中党委书记按照0.95的分配系数确定,其他人员依据其岗位责任和贡献分别参照企业其他负责人0.5——0.8的分配系数确定。兼职人员只能按其所任的一个职位确定薪酬标准。

第三十一条 国有参股企业中国有股权代表可以参照本办法提出本企业负责人薪酬调控意见,并按法定程序分别提交企业董事会、股东会审议决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对象及管理方式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第三十三条 各企业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企业所属子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六条 原《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陕国资考核发[2005]243号)予以废止,不再执行。

附件1:

企业负责人基本年薪计算办法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基本年薪按以下公式确定:

(一)基本年薪测算公式。W = W0× L× R,其中:W为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基薪; W0为上全省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倍数;L为综合测评系数; R为基薪调节系数。

(二)综合测评系数。L = 60% G+40% M,其中: G为规模系数;M为工资调节系数。

(三)规模系数。G = 20%z+ 30%x+ 30%j+20%y(贸易行业企业G = 20%z+ 30%x+ 20%j+30%y;投资类企业G = 30%z+30%j+40%y),其中:z为总资产规模系数,x为主营业务收入规模系数,j为净资产规模系数,y为利润总额规模系数。

(四)工资调节系数。M=30%D +30%P×+40%Q,其中:

D为地区工资系数,D= 上地区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上全省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P为省属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系数,P= 上省属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上全省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Q为企业工资系数,Q= 上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上全省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五)基本年薪调节系数。

R取值范围在1.0—1.4之间,由省国资委根据企业经营难度、行业特点以及测评误差等因素确定。

二、基本年薪公式中所涉及的数据,均由省国资委提供。

三、在企业上财务决算公布前,企业负责人的基本年薪由企业暂按上基本年薪标准预发。上财务决算公布后,按照公布的财务决算数据计算的当年基本年薪标准,经省国资委审核后进行调整,多退少补。

四、绩效年薪列入清算成本(费用)。

五、企业在省国资委公布经营业绩和任期考核结果后10个工作日内,将本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方案及相关材料一式2份报省国资委。

附件2:

模拟考核企业负责人薪酬核准办法

一、薪酬核准的适用范围模拟考核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分配,实施核准制薪酬。

二、薪酬核准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综合考核,努力实现企业负责人薪酬与经营业绩相一致。

(二)坚持分类处理,区别企业不同情况,力求薪酬核准工作的客观、公正、合理。

(三)坚持薪酬增长不高于效益增长,保持薪酬、效益增长的适当比例关系。

(四)实施核准制薪酬的企业,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原则上要低于依据《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测算的薪酬水平。

三、薪酬核准方法

(一)本企业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较上有明显增长的企业,企业负责人收入较上收入可适当增长。

(二)本企业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较上持平或者下降的企业,原则上本企业负责人收入不能超过上实际收入水平。

(三)根据省国资委安排部署改革改组任务的完成情况,企业负责人收入较上收入可适当增长或持平。

(四)企业负责人薪酬列入下一企业成本(费用),根据省国资委的考核结果,由企业一次性提取,按规定支付。

四、组织管理及工作要求

1、企业负责人在经营期满,依据经审计的企业财务决算数据和省国资委安排部署改革改组总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上经营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篇8:省属事业单位陕西

医疗卫生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休戚相关。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3]。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但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需要仍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着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少、科技与实际临床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4]。江西省属于欠发达地区,医药卫生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比较低。本研究选取江西省省属医疗卫生科教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加强医药卫生行业科技创新的思路与途径,并在卫生行业推广和普及先进的科技创新方法,对江西省卫生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及技术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1 江西省省属医疗卫生科教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20世纪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创新”学说,认为创新是把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到经济中,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并进一步明确指出“五个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5]。江西省共有30所省属医疗卫生科教单位,包括7所医学院校、3所医学科研院所,16所医疗机构以及4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熊彼特的“创新”学说,对江西省省属医疗卫生科教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

1.1 科技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科技人才队伍逐步形成

据统计,2011年省属医疗卫生科教单位共有科技人员约18 600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约6100人,所占比重为32.8%。医疗卫生科技人员在总量上优势明显,但从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来看,比例还很低。科技人才布局不均,这也是导致区域发展失衡、部门发展失衡、层次发展失衡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江西省卫生系统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推进卫生人才科技事业发展。设置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赣鄱英才555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西省有突出贡献人才”、“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人才建设工程,引进或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600余人。并组建了多个省级“优势创新团队”。据统计,2010年,江西省卫生系统新增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增6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1人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24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在全省范围内选拔培养了100名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目前,全省已经引进或培养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有较高学术造诣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一批年富力强、专业技术能力较高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队伍,为高层次卫生人才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1.2 科技经费投入保持快速增长,但仍然处于全国下游水平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投入的能力。R&D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近几年,虽然省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有了较大增长,但R&D经费总量与全省GDP之比还不到1%,投入强度仍然处于全国下游水平。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达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医药卫生领域R&D经费支出较上年增长超过25%,占全省R&D经费支出总额较高,但依然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大部分科研单位的仪器设备陈旧,研究条件和手段落后。

1.3 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发展较快,取得了明显进步

江西省在医学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目前江西省省属医疗卫生科教单位有9个创新团队被评为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2个被评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4个国家级临床药物研究机构、1个国家级现代中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0个省级医学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级医学领先学科,39个省市共建学科等。

1.4 科技产出稳步增长,但成果转化较低

2012年,省属医疗卫生科教单位共发表科技论文4879篇,出版科技著作约100余种,获专利授权28项,新增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建设项目3个,17个科技成果获得省政府科技奖励。获各类项目资助1123项,资助经费达8357.7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资助147项,资助经费6879万元;获省部级资助332项,资助经费1320万元;获厅市级资助644项,资助经费158.7万元。有50项卫生科技成果通过鉴定,30余项医药卫生新技术引进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江西省省属医疗卫生科教单位科技产出无论从论文的数量,以及科技奖励与立项的数量,每年都以一定速度增长,科技产出取得了重要成就。但科技产出与成果转化存在严重脱节现象。调查结果表明,省属医疗卫生科教单位目前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5000~6000项,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不足1/100,科技成果转化率非常低。

2 加强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创新的思路与途径

2.1 科技创新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也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6]。特别是医药卫生领域,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大于60%的关键技术依赖进口,发明专利数量少,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许多病种的治疗必须依靠进口药品才能取得显著的疗效,但其价格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国产药品;我国大型医疗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不但设备采购价格高,而且保修费用也非常高,这也是造成社会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如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产品的技术和市场在过去的30年中一直被欧美的跨国公司所垄断。因此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方向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努力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

2.2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加强科学思维与方法的创新

我国医药卫生领域近20年来存在几大误区:小成果多如牛毛,大成果寥若晨星;基础医学研究在进步,医学模式在倒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倒退回“生物-医学”模式;人类疾病谱已变化,但科学领域却习惯重复研究几类问题。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加强科学思维与方法的创新[7]。只有在发展路径上从跟踪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在国际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合作和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突破思维定势,破除思维创新的枷锁,形成创造性思维,同时学习创新技术方法,特别是灵活运用TRIZ理论,利用创新的规律,使创新走出了盲目的、高成本的试错和灵光一现式的偶然,最终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3 加强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

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对于推进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发展,确立以医药科教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整个领域产业创新链上下游对接,提高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力求推动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从而大幅提升医药卫生科教单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8]。为加强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需制定实施以下保障措施:

2.3.1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设立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组建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政策性融资机构,按照政策性融资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与大型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多方筹措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资金;加大政府对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重点支持一批国家重点专项和解决民生热点问题,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2.3.2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优化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发展环境

根据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结合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计划,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财税、信贷、投融资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发展的政策体系。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鼓励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发展的政策措施,用足、用活国家各项财税优惠政策,确保技术研发经费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2.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激励政策

上一篇:忆冬小学作文下一篇:武汉市中小学生广播操、武术操比赛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