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计划重要性

2024-04-10

审计计划重要性(共6篇)

篇1:审计计划重要性

审计计划与重要性

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

计划的编制程序:

一、应当考虑以下因素:1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责任;2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其业务复杂程度;3被审计单位以前的审计情况;4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内经营环境、内部管理的变化及其对审计的影响;5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6经济形势及行业政策的变化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7关联方及其交易;8国家新近颁发的有关法规对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9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及其变更;10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11审计小组成员的业务能力、审计经历和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了解程度。

二、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1报表;2合同、协议、章程、营业执照;3重要会计记录;4相关内部控制制度;5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6厂房、设备及办公场所;7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所在行业的影响;8其他与编制审计计划相关的重要情况。

总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风险的评估。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8其他有关内容。具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其他有关内容等。

审计重要性,指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是重要的。

运用重要性原则的目的:1提高审计效率;2保证审计质量。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a固定比率法:在选定判断基础后,乘以一个固定比例法,求出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然后在运用职业判断或授权审计机关进行适当调整。参考数值: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用10%,较大时用5%);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5%-1%。根据谨慎性原则,重要性水平取上述判断基础和比率所获得单个值中的最小值。b变动比率法: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误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审计人员应当选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以确保选取的重要性水平适合于每一张会计报表的审计。

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审计人员应当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会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对上会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篇2:审计计划重要性

一、单选题

1、ABC会计师事务所拟指派注册会计师B前往XYZ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洽谈有关业务委托事宜,在承接业务约定之前,注册会计师B经XYZ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向前任注册会计师询问了有关情况,其中不恰当的是()。

A注册会计师 B就管理层是否积极配合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询问了其诚信方面的问题 B由于之前没有承接过XYZ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业务,因此注册会计师B特地询问了前任注册会计师关于XYZ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C注册会计师B向前任注册会计师询问了上期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生过高层管理层舞弊行为

D由于初次承接XYZ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委托,注册会计师B对其以前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进行了询问,以便作为此次审计的判断基础。

2.如果ABC会计师事务所决定与XYZ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并就业务约定书的有关条款XYZ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沟通,在下列各项目中不属于签订业务约定书内容的是()A业务范围与审计目标B审计收费

C违约责任D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等

3.C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丙公司20×7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考虑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时,C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下列有关审计重要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有()。

A.在考虑一项错报是否重要时,既要考虑错报的金额,又要考虑错报的性质

B.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C.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的错报汇总数接近但不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无须要求管理层调整

D.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职业判断

(2).在执行审计业务时,C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通过调高重要性水平,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B.通过调低重要性水平,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C.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对丙公司及其环境的了解

D.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结果

(3).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

A.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C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将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B.C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重大错报风险

C.C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消除检查风险

D.C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得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在完成审计工作时,能够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

(4).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评估的错报风险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B.评估的错报风险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C.评估的错报风险越低,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D.评估的错报风险越低,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5).下来各项中,与丙公司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最相关的是()。

A.丙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呈明显下降趋势B.丙公司持有大量高价值且易被盗窃的资产

C.丙公司的生产成本计算过程相当复杂D.丙公司控制环境薄弱

4、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后,确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为200万元,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是100万元,则A注册会计师应确定的财务表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为()

A 100万元B 150万元C 200 万元D 300万元

5、在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但一般不考虑以下()因素。

A 管理人员的诚信度B 企业业务性质复杂程度

C 企业亏损严重D 企业某产品市价下跌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考虑的内容是()

A审计范围B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C审计方向D资源调配计划 2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具体审计计划,应包括各具体项目的()

A 审计方向B风险评估程序C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D企业适用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变化

3根据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承诺的对被审计单位的主要

义务有(BC)

A高效优质地为被审计单位服务B按照约定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C对在执业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D确保审计收费的合理性

4下列关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通常有与控制环境有关B 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关系

C 可能影响多项界定D可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

5、下列属于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的被审计单位行业情况的有(ABCD)

A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B 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C产品生产技术计划D能源供应与成本

三、判断题

1注册会计师在和客户商谈业务委托时,注册会计师要求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客户不允许,注册会计师认为可能存在审计风险,决定不接受该客户的委托。

2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旦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签字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

3、重大错报风险程度越高,表明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越大,相应要求减少检查风险越低。

4、如果信息的错报在特定环境下将可能影响使用者根据该信息所做的经济决策,那么该项错报即属重要错报。

5、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重要性水平估计得越高,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少。

参考答案:

一、D D CCDAD A D

二、ABCD、BC、BC、ABC、ABCD

篇3:审计计划重要性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绩效薪酬,常规性审计

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根据财政部、劳动部制定的《国有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暂行办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并结合某集团 (某中央直属企业集团) 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某集团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 对试行经营者年薪制的基本原则、年薪构成及确定、年薪考核与兑现、年薪管理与审批等方面作出说明和规定, 从2002年至2007年我们已连续六年对某集团控股的子公司的经营者年薪进行审计。

作为直接参与经营者年薪审计项目的主审, 通过六年的实践和总结, 我深感内部审计参与经营者年薪制审计的重要性, 特别是参与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制定与考核的重要性。

如:某集团最大的控股子公司 (主机厂) 与其它的几家规模较小的子公司 (配套厂) 均有关联交易, 配套厂主要是为主机厂生产配套产品, 而且每家配套厂由于生产的部件不同, 因而所选用的材料也不同, 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波动较大, 直接影响配套厂的原材料存货成本, 有时为了节约原材料成本不得不在低价时购进大量的原材料, 但年末存货余额较大直接影响有关存货的考核指标;另外, 配套厂的产品主要销售给主机厂, 价格和回款都直接受控于主机厂, 因此其考核指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都直接受控于主机厂, 一旦主机厂的价格变动、结算货款周期延长, 都直接影响配套厂经营者年薪考指标的完成, 等等。

但是作为考核部门在最初制定指标时未考虑以上情况, 而是将总公司的各项指标对各子公司进行分解, 在2004年之前的几次年薪中, 我们发现尤其是配套厂是无法自己控制某些指标, 最终结果是几乎每个配套厂都给集团主管领导打报告说明未完成指标的原因, 几乎是每个经营者都能得到领导的“理解”, 结果是皆大欢喜, 年薪制全部兑现, 年薪制考核已基本失去激励经营者的作用, 一些有所作为的经营者未能通过考核得到激励, 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鉴于以上情况, 某集团对经营者年薪考核机制进行改革迫在眉急。从2005年开始, 考核小组主动邀请审计人员参加考核指标的商谈、制定, 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指标进行了修订, 使指标切实可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 重新修订的指标能更好地让经营者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年终打报告说明情况的也几乎没有, 奖惩分明, 各经营者对考核结果也心服口服, 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总结, 笔者觉得内部审计部门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经营者绩效薪酬考核工作:

一、参与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的制定

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预案主要拟定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及目标值、考核办法及具体实施细则。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及目标值的拟定直接影响经营者的薪酬, 涉及到多方的利益, 是整个计划的重点, 关系到整个薪酬计划预案的成败, 因此在拟定考核指标及目标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体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资本收益最大化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体现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资产经营的不同水平和主营业务的不同特点。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通常会涉及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 故其对下属单位经营者实施绩效薪酬计划时, 考核指标的确立也要充分体现上述两个原则。基本指标一般为利润总额和收支差, 分类指标则根据不同单位特点可设立应收账款回收率、租金回收率、管理费用、收入增长与成本增长比率等指标。每年度在集团公司与下属单位之间确定考核指标与目标值过程中,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薪酬计划拟定小组成员之一全程参与各项会议, 重点是参与集团公司与下属单位负责人就考核指标目标值的制定而进行面对面“讨价还价”, 根据审计掌握的情况, 经讨论酝酿出审计意见。

由于考核指标确定的范围、数额的高低等均涉及公司集团和下属企业的经济效益, 考核双方多从各自利益的角度去考虑指标的问题, 容易导致意见不一致。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制定薪酬计划, 一是内部审计可以其相对独立的角度提出意见, 从而保证考核指标的公允性。二是内部审计能通过常规审计, 长期与下属一线经营者接触, 能深入了解各经营者的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工作业绩, 能充分、全面地了解下属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经济效益等情况, 更有利于其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下属企业的考核内容、挂钩指标及其相关的事项提出有依据的审计意见, 以利于保证各考核指标的合理性。三是对薪酬计划的完成情况必须由内部审计进行考核评估, 因此, 内部审计参与薪酬计划的拟定工作, 了解各单位考核指标的范畴、考核口径等, 一方面有利于考核时对各指标的准确把握, 另一方面能提出审计意见, 使指标确定时能考虑到指标的可操作性。

二、参与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的考核

1、应结合常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开展对绩效薪酬计划完成情况的审计评估。

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常规工作, 主要对下属企业每年度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 真实、客观公正地披露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的完成情况。绩效薪酬计划完成情况的审计评估主要是对企业年度内与计划中各考核指标相关事项进行审核, 核实各考核指标的实现情况, 提出评价意见。目前大部分企业经营者绩效指标多与企业的利润挂钩, 对考核指标的审核离不开企业财务收支, 加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普遍存在规模不大, 人员配置不足等方面困难, 因而考核、评价绩效薪酬计划的完成情况可结合财务收支审计进行。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 另一方面可使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确认有充分依据。如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早已成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 并配备专业审计人员, 已建立了对下属企业财务收支实施每年度轮审一次的制度。这将为开展企业经营绩效薪酬计划的审计评估打下基础。

2、由于绩效薪酬计划的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与一般

财务收支审计侧重点不同, 因此在考核、评价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的完成情况时, 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对经营企业年度的损益情况进行充分核实。由于考核经营者业绩的基本指标主要是利润总额等效益指标, 故应对经营企业年度损益情况进行充分核实, 审计核查应为重点。通过损益核实将多列虚挂等不合法、不合规的收支进行剔除调整, 对合法、合规的经营成果进行认定, 确认其真实损益, 从而准确计算出各相关经营指标, 才能对各经营者的经营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 要注重划分跨年度的损益。下属单位经营者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年度会计核算上常常在跨年度的损益上“做文当章”。如为提高当年业绩, 虚估本年度未完成收入, 把本年已发生的成本费用放在下一年度列支, 不配比地列转 (或预估) 当年已完成 (或未完成) 业务收支等。对此类影响损益真实性的核算, 我们及时进行审计调整。

另外对预估性质的收支, 应注意其预估依据的合理、合规、合法, 对不能预计收益的已完成收入应按已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预估, 这样才能真实地体现经营者业绩。

(3) 应注重对实物资产进行抽查盘点, 揭示潜亏及不良资产情况。潜亏是有确凿证据证明已经形成损失的不良资产,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往来款项 (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中已经发生的坏账;二是存货, 包括盘亏、报废、以前少转成本的挂账损失;三是长期投资损失, 包括对外部投资单位已经倒闭、已经注销等情况;四是对公司外部提供的担保、抵押已经形成的损失;五是固定资产损失, 包括盘亏、自然灾害或被盗、国家强制淘汰等;六是待处理财产损失;七是无形资产应摊未摊;八是递延资产应摊未摊;九是待决诉讼;十是经营性亏损外来挂账等。

(4) 应注重对与考核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首先, 要注意计算各相关财务指标的年初数与年末数、计划数与实际完成数的增减变化, 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如有属计划外, 非经营者责任, 或天灾人祸, 或因政策调整, 进行考核剔除, 同时要注意核实与考核指标相关的各剔除因素的真实性、准确性。其次, 要将企业指标与同行业指标进行横向比较, 找出企业指标与同行业指标的差距, 并进行年度差距变化趋势分析, 说明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 从而进行客观评价。

三、通过常规审计促进绩效薪酬计划考核评价的完成

内部常规性审计主要为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工程审计等。常规性审计工作的开展, 促使企业遵章守法, 纠错防弊, 堵塞漏洞, 加强内控, 规范管理, 从而促进绩效薪酬计划考核评价的完成。如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 规范企业的收支行为, 纠正企业账外收支, 保证企业经营收入不流失, 减少不合规的开支;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明确前任的经济责任, 对前任的经济业绩进行肯定, 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坏账、潜亏等进行审计认定, 作为考核评价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一个依据。

四、检查绩效薪酬计划兑现情况

绩效薪酬计划的兑现是整个计划得以实施的最后一步, 如企业不能按考核结果兑现经营者薪酬, 一方面将直接削弱薪酬计划的激励功能;另一方面又可能诱发一些新的矛盾, 产生诸多不良的负面效应。而国有企业内部的现状是, 由于多数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人手不足, 要在年初对其所有下属企业的经营者上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认定, 操作上存在难度, 故对经营者年薪的兑现均为先按企业财务自报效益和外审结果兑现, 待审计小组考核评价后再作调整, 进行二次兑现。在整个兑现过程中, 主要是由企业财务人员根据有关文件指令进行操作, 而这些财务人员又是由经营负责人实施管理, 经营者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 要求财务作出有违计划方案的兑现行为, 因此对已兑现的酬金, 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各种审计手段进行复核、检查, 以确保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兑现的真实完整和合理合法。

篇4:审计计划重要性

【关键词】 审计重要性 审计风险 审计证据 关系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1. 审计风险的三种形式

1.1评估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1.2可接受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情况。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审计风险就越低;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

1.3终极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所实际形成或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主要与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关。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得越好,终极审计风险就越低。

2.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2.1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简单地说,审计重要性就是错报的可容忍程度,其量化标准即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说,在重要性水平之内的错报,是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因此,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2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反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这样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反之,评估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的审计风险指的就是评估审计风险。

2.3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正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保证审计成本的节约。反之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控制。因为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说明审计人员要求的财务报表错报的可容忍程度越低,则其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才能满足较低的审计风险的要求。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也是正向关系。终极审计风险基本上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

2.4水平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在其中一者既定的情况下,其余两者呈反向变动关系。注意这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最终面临的审计风险,不要理解成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举两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审计风险为0,则重要性水平为无穷大,注册会计师就不需要查账了;如果审计风险为无穷大,则重要性水平为0,注册会计师就不得不实施详细审计,所有业务全部仔细查一遍。重要性水平那就是我们审计的时候订的一个数额 ,在审计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只审计这个数额以上的帐目 ,而这个数额以下的帐目我们可以视为并不重要 ,我们只有在相信管理当局所做的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才可能把重要性水平订的比较高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帐簿的可靠性越高,重要性水平才会越高 ;而相对来说,因为帐簿的可靠性越高,所以查不出来是否有错露报的可能性小,也就是说审计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 ,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比。

3.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变化的关系,审计重要性水平越低,即较低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也是重要的,要求审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努力发现该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为实现较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的审计目标,就需要审计师增加实施审计程序、扩大审查范围、从不同的途径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即审计重要性水平低,审计范围宽,审计证据多,相反,审计重要性水平越高,即较高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才是重要的,那么,就要求审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努力发现较高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而不需要刻意去发现较高金额以下的错报或漏报。这样,审计师只要在较窄的范围进行审查,实施较少的审计程序,合理保证发现较大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就可以了。相应地,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即审计重要性水平高,审计范围窄,审计证据少。审计证据的多少是相对的,任何时候都应当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以支持审计结论。

审计重要性决定审计证据,即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决定审计证据的多少。但审计证据对重要性水平则没有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反向关系对审计实务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审计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师可以缩小审查范围,减少审计程序,收集较少的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越低,审计师就应扩大审查范围,增加审查程序,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

4. 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4.1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提供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因而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4.2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是正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应越多,这样才可降低终极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则为反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因为搜集的证据越多,越容易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因而越容易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也就越小。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也为反向关系,即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终极审计风险就越小。

结束语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都是影响人员判断证据充分性的因素,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为在审计实务确定各种测试性质和范围提供了依据。因此,明确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锦余.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證据关系及图解.2000.

[2] 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1997.

篇5:审计计划重要性

学习贯彻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重要指示心得体会 0 1100 字简稿

总书记对‚ 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证决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能够齐心协力把‚ 十四五‛ 规划编制好。

十四五‛ 规划编制要坚持问计于民,凝聚群众智慧。‚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明辨是非;若只听信一家之言,就会偏听偏信,分不清是非曲折。十四五‛ 规划编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方方面面,怎么解决民生难题,群众最有发言权。‚ 问计于民‛ 就要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有针对性地调研,注重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调研基本方法,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上级中心工作,用心用情与群众交谈、倾听群众呼声、查找突出问题、吸收基层智慧,不断提高政策研究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闻必录,及时掌握‚ 第一手资料。

要认真汇总整理大家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专门研究,以‚ 群众大智慧‛ 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十四五‛ 规划编制要坚持问政于民,汇聚党心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何使政府的政策更加暖人心、合民意、有效果,群众最有发言权。紧扣民心,民意问政大会是基层拉近干群关系的较好方式之一,是问政直通车的有效方法,在‚ 十四五‛ 规划编制关系到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方向,要同群众交谈,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根植于人民在党建引领、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人才就业政策等方面的作用,汇聚党心民心的合力。在集结民情民意基础上,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立足长远,谋划全局,高水平编制好‚ 十四五‛ 规划,为推动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定好目标、绘好蓝图,坚决避免应付了事、不切实际。

十四五‛ 规划编制要坚持问需于民,不愧人民所托。‚ 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最有发言权,在编制‚ 十四五‛ 规划过程中,还得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围绕脱贫摘帽主线,把握增收核心,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发展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增收等硬仗,提升‚ 三保障‛ 水平,描绘出让群众满意的‚ 宏图远景‛。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坚持‚ 靶向治疗‛ ‚ 对症下药‛,深化标

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不负人民所托,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某 审计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范文稿 0 7850 字

“十三五”期间,我局认真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县委审计委员会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审计机关的精心指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县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xx”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法履行“经济体检”功能,主动作为,担当尽责,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更好的发挥了审计监督对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护航作用。组织实施的县财政 20xx 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项目被省审计厅评为全省表彰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的县 20xx 年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和甘州区 2018 年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使用“一卡通”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被市审计局评为全市优秀审计项目;20xx 年被评为全县重点工作先进单位。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审计工作

(一)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有效发挥审计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局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审计监督力度,审计业务及相关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审计监督:

1.加强民生项目资金审计,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一卡通”资金审计、财政扶贫资金审计、县新型农村医疗基金、城镇医疗保险等一批全国、全省和全市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通过审计,深入查找了各项惠民政策在贯彻执行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2.加强财政资金审计,促进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进一步拓展预算执行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以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对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同时延伸审计了县公安局、人社局、检察院、商务局等系统和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以及部分镇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审计了预算编制、调整、预算收支执行和预算平衡情况,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审计中注意从体制、机制和管理层面研究财政问题和提出审计建议,注重审计的整体性、效益性和建设性。重点关注“全口径”预算体系建设、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关注“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管理使用情况;

关注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和结构、政府资产负债、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等。将所有纳入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单位,审计人员实时采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数据,及时核实审计疑点,查处和纠正违纪违规问题,有效促进了财政预算单位和个人自觉增强财经法纪意识,实现了由事后“亡羊补牢”向事前警示防控的转变。

3.强化专项资金审计,促进专项资金健康有效运行。

结合我县实际,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对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县 20xx 年现代农业肉羊产业项目、粮食局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x万吨储备库建设项目、县双创示范专项资金等进行了审计。在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的同时,注重分析、揭示和反映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的问题,维护民生和经济安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项目单位进行了整改和纠正,促使各项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有效运行,最大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加强对财政性资金投入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对县县农业综合开发 xx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县20xx 年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县 xx 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县 xx 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县 xx 村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或结算进行了审计,有效促进项目建设资金安全

运行。发挥审计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的成本控制、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监督服务作用。

5.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运行不断规范。

受县委组织部委托,对领导干部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查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机制有效结合起来;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是否存在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现象,是否发生资金截留挪用、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资产账实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账外资产、资产未经规定程序随意处置,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通过审计,增强了领导干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的意识,促进了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提高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依法理财能力。对 25 个单位领导干部进行离任交接,真正做到“阳光交接”、“阳光备案”。同时,将部门和各镇专项资金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汇总纳入财政同级审报告中反映,增加了同级审报告的份量,受到人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6.加强对公务支出和公务消费的审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省市县相关规定,在审计工作中,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审计重点,严格依据国家审计工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

“约法三章”要求,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通过审计,加强对存在问题的揭示和整改,促进了机关单位厉行节约和反对铺张浪费。

7.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按照县委安排,制定了《xx 县审计局开展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前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组织全体干部赴开发区烈士陵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在纪念碑前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为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通过纪念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身心受到极大的鼓舞,纷纷表示要追寻先辈的足迹,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迎接“七一”党的生日,丰富审计机关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审计队伍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局工会于组织开展了生动活泼、趣味丰富的职工运动会。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鼓舞干劲,开展了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经民主推荐,授予 x 名同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按照县委办关于开展“三纠三促”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局党支部对“三纠三促”专项行动进行了研究部署,将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了各股室,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专项行动有序推进。结合主题教育,认真梳理在履行职责不担当、为民服务不作为、落实任务弄虚作假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查摆出的问题,一一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建立了整改台账,划定了整改时限,明确了整改责任,并狠抓整改落实。

8.生态宜居搬迁和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按照全县精准扶贫相关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利用一周时间,挨家挨户逐户调查了解,对民联乡杨庄村、刘信村农户进行走访,同群众和村组干部交谈、讨论,掌握群众详细情况、重点宣传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村低保、五保、大病医疗等救助政策,全面排查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思想困惑问题、邻里家庭矛盾纠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将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的要求落到实处。按照县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相关要求,对 xx 乡 x 个行政村进行“十走”行动,全面彻底发现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问题,现场移交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员,确保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大清洁大整治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全县生态宜居搬迁工程启动以来,局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生态宜居搬迁大动员大宣传大推进大落实工作;同时选派干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9.统筹力量,全面完成领导交办各项任务。

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审计力量,全面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坚持机关管理,努力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1.抓质量,提升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严格实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经过审计组长审核、分管领导复核、审理机

构审理,各级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对审计程序和质量认真把关,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时纠正,随时处理,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完善了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对审计报告进行集体会诊,确保审计程序合法、事实确凿、定性准确、处理处罚适当、审计建议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通过股室互评、领导点评、综合评审,使审计人员在评选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通过上述措施,形成全员抓质量、全过程控制质量、全力打造“审计精品”的良好局面。

2.抓整改,提升审计工作的执行力。为了确保审计查出问题切实得到整改和纠正,一方面建立了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包括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审计建议和意见的采纳情况以及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另一方面凡 5 年内曾经审计过的单位,再次审计时,把前次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审计实施方案,进行查证核实并列入审计评价。坚持边审计、边督促整改,定期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对审计查出问题逐一盯紧落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合力推动整改。

3.抓创新,增强审计发展的驱动力。“十三五”期间,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加快审计转型,拓宽审计视野,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及时转变思路,改进审计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县政府出台了《xx 县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管理办法》。对于列入年度审计计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我局以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方式委托进行审计;对于未列入计划的项目,由建设单位

自行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审计,结果报审计局备案。深入推进审计机关购买社会服务工作,着力缓解政府投资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不断推进投资审计转型提效。

4.抓宣传,提高审计工作的影响力。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审计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在中国审计、中国审计报、xx 审计、xx 日报、xx 法制报、xx 日报、新 xx、中国审计监督网、xx 省审计厅网站等媒体发表各类信息及理论文章 xx 篇次。

5.抓硬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按照金审工程建设和县审计机关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要求,推进以“金审三期”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制定报批《xx 县大数据审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推进审计大数据平台建设,收集存储了涉及惠农、新农合等 20xx 年以来的基础资料,与西安金瀚途软件公司合作建成了 xx 县大数据审计平台,并结合实际应用开展了中、县医院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今后开展大数据审计打下了基础。

(三)从严管理队伍,坚定不移打造审计铁军 1.抓班子,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合力。局党组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从严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请示报告、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组政治责任,切实履行好局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责。不折不扣地抓好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重要安排事项的贯彻执行。健全完善了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考勤制度及党员承诺、意识形态责任清单

等制度,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着力推动党组工作规范化开展。主动适应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要位置,认真贯彻“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主要领导“四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等制度,健全完善党组议事决策程序,对重大事项均通过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涉及法律法规的重要事项均由法律顾问审核把关。

2.抓培训,提升全员综合能力。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学习培训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鼓励审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和提高学历教育、以会代训、知识竞赛等措施,加大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先后组织参加了审计署视频集中培训、全市审计人员培训、计算机中级培训和基建审计软件培训等,聘请省审计厅工程师对我局全体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实践培训;根据市审计局统一安排,组织 x 名业务骨干赴南京审计大学进行为期 5 天的培训;组织业务骨干人员共 x 人赴 xx 县审计局就信息化建设及大数据、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完成了县审计局机构改革工作,积极向组织推荐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x 人取得了高级审计师资格。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全省审计机关集中整训和为期 x 天的全市审计系统综合能力提升培训,进行了为期 x 天的政治业务知识培训。选派 x 人(次)参加了审计署、省厅举办的大数据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程投资等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了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3.抓廉政,树立清正廉洁的审计形象。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着力加强了廉政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增强审计干部严格守规、廉洁从审的自觉性和在构筑反腐倡廉体系中的责任感、使命感,筑牢思想防线。加强了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落实责任分解,责任督促,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个关键环节任务,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切实抓好常态化党纪党规执行,深化廉政教育,对党员形成经常性的提醒、告诫和监督。加大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制约和监督,把风险防控融入审计权力运行的各环节。全局干部职工对结干亲进行了如实申报和承诺。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和“四严禁”工作要求,切实做到廉洁审计。“十三五”期间全局领导干部和审计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二、当前审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县审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审计技术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在运用推广大数据和信息化审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个别部门和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重视不够,致使部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进度缓慢;三是审计人员不足和审计任务重的矛盾仍然突出。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三、“十四五”工作思路目标和重点

“十四五”期间,我县的审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要求,全面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委审计委员会的安排部署,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围绕中心工作,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强化与部门、单位之间横向协作,充分共享信息数据和审计成果,积极构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位一体”审计工作格局。做好重大政策跟踪、扶贫、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实现“一个审计组,一次进点,一审多项,一果多用”。一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重点关注重大项目投资落地、“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以及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情况等,促进重大政策落地见效; 围绕五大投资公司运行,重点关注企业发展情况、投资效益情况等,揭示存在的问题。二是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盯现行脱贫标准执行和落实、扶贫资金精准安全和高效使用,持续推进扶贫审计,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围绕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求,探索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

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关注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重点支出以及政府债务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三是服务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扩大审计覆盖面,重点关注一般性支出,压减“三公”经费和会议费使用、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盘活,以及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规定执行情况,促使部门把钱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预算管理绩效。四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民生大事、难事、急事,积极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保障资金等专项审计调查,促进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扎实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客观反映问题,准确界定责任,审慎作出评价,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二)坚持全程管控,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一是严格审计执法行为。健全完善审计计划、方案编制、现场实施、复核审理等环节的操作规程,构建起环环相扣的审计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始终做到依法文明审计。二是精准把握监督重点。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开展审计,注重揭示和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做到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三是强化项目实施。严格落实审计质量分级管控责任制,对不同环节出现的审计质量问题,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每个审计环节都精雕细琢,每个程序都精益求精,着力打造审计精品。

(三)强化跟踪督促,全面提升审计整改成效。进一步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意识,积极督促制定整改措施、规范内部管理。对整改难度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客观对待,限期改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把党管干部、纪律检查与审计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清单制度、销号制度、回访制度等,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及时报请县委、县政府、县委审计委员会或纪委监委严肃追责问责,促进源头治理,切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

(四)推动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信息运用能力。持续推进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构建审计对象数据库,实现被审计对象信息化管理。推动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信息共享,努力实现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联网审计。将大数据应用贯穿到审计全过程,积极探索开展大数据审计,发挥大数据支撑精准审计和宏观分析“两个作用”,变审计人员“路上跑”为审计数据“线上跑”,变“现场找线索”为“带线索到现场”,切实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加快开发能被大多数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应用的审计分析模块,推动大数据审计普及化。(五)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审计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推进、同落实,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把党建工作作为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必须肩负的政治担当、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真正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把压力逐级传导到审计组和审计人员。紧紧围绕新时代机关

篇6:浅谈审计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重要性实质上是规定了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漏报是可以接受的。

对重要性这一概念的理解有以下两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重要性不是一个特定的数字,它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我们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环境,不同单位的审计重要性水平一般是不同的。

其次,判断某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做出的。因为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我们无法兼顾到每个个别使用者的需要。而实际上,我们主要应以投资者的需求和利益来衡量,其他人的需求在有条件的时候适当照顾。这样的选择有两点好处。其一,投资者的利益具有可加性;其二,投资者的利益具有可衡量性。投资者是会计报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这样的选择也符合管理学中的“二八法规”。

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初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进行判断,评估错报的影响。审计实务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判断对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有重大帮助作用。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审计部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水平的设定、重要性的判断有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二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被审计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经济事项日渐频繁,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使用审计抽样愈加普遍,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在审计抽样确定样本规模及评价抽样结果时显得异常重要。重要性概念为解决审计人员的抽样决策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三是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由于审计费用预算与时间预算方面的考虑,审计人员必须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重要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可以适当减少审计程序,缩小测试范围,使审计人员把审计重点放在那些对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方面。

如上所说,审计重要性的运用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但这是指在正确合理地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前提之下。如果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而刻意提高重要性水平,那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虽然重要性水平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它也不是可以随意确定的。对特定的被审计单位来说,重要性水平其实是有一个合理的区间的。审计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个区间。

上一篇:数学思想与文化智慧树下一篇:双林小学骑自行车上学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