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测绘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24-04-12

2009年测绘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精选6篇)

篇1:2009年测绘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09年测绘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来源: 国家测绘局管理信息中心

2009年,在国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措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有利形势下,测绘行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服务总值快速增长,行业管理不断加强,整体运行情况良好。现将2009年测绘统计年报有关数据分析报上,供参考。

一、测绘资质单位数量增幅同比略有提高

2009年底,测绘资质单位总数11657个,比上年底的11269个净增加388个,增长3.4%,增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一)各等级单位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相当

2009年底,测绘资质单位中甲级单位577个、乙级单位1803个、丙级单位3757个、丁级单位5520个,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25个、82个、168个、113个;各等级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9%、15.5%、32.2%、47.4%,与上年基本相当。

(二)测绘资质单位分布的几个特点

1、民营测绘企业发展较快

(1)2009年底,全国民营测绘企业数量占测绘资质单位总数的33.4%,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2)民营测绘企业数量占当地测绘资质单位总数的比重超过全国比例33.4%的地区有13个。

2、地区经济发展和行政区域大小影响着测绘资质单位的数量

(1)10个地区测绘资质单位数超过500个,其中4个地区超过600个,山东最多,达到683个。

(2)2009年底,全国测绘企业单位数量占测绘资质单位总数的63.8%,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19个地区的测绘企业单位数量所占比重超过该比例。

(三)测绘资质单位数量增长情况分析

2009年,测绘资质单位数量增幅较缓,民营企业数量增幅相对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1、国家测绘局开展新一轮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就此专门下达文件,进行部署提出要求。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将年度注册作为行业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积极抓好落实,严格执行测绘资质标准,清理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

2、国家测绘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精神,通过对各类测绘市场及其交易行为的监督、规范、控制、引导和协调,测绘市场不平等竞争和不正当交易得到有 效遏制,测绘项目部门保护和行政垄断基本杜绝,实现测绘市场动态监管,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测绘行业。

二、测绘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

2009年底,测绘行业持证单位共有测绘从业人员26.59万人,比上年底净增加0.53万人,增长2.0%,增速有所减缓。

从业人员分布的两个特点:

——从业人员比较集中的单位类型:民营企业超过6万人,建设系统4.53万人,水电、测绘、土地、地矿、交通等系统超过1.5万人。

——从业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11省(直辖市)测绘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其中湖北最多,达到1.77万人,北京以1.66万人居次。

三、测绘行业单位完成服务总值快速增长

2009年测绘行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各单位共完成服务总值294.12亿元,比2008年的220.61亿元增加了73.51亿元,增长33.3%,增幅较大。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家为应对经济危机出台的两年新增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对测绘行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该投资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重大的水利工程和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工程项目,这些建设促使测绘市场需求快速增加,主要体现在测绘、建设、铁道、水电和交通等系统,特别是铁道系统测绘服务总值同比增长77.2%,与2009年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同比增长77.9%(2009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全国铁路共完成投资6005.64亿元,比上年增加2630.1亿元、增长77.9%。)的幅度相当。二是地籍测绘、工程测量、地质矿产、地理信息、房地产、地图市场等发展势头良好,增长幅度较快。三是2009年底的测绘资质单位总数比上年底净增加388个,服务总值也随之会有相应增加。

测绘服务总值呈现的四个特点:

1、服务总值较高的单位类型

民营企业、测绘、建设、铁道、水电、地矿、土地、交通系统服务总值均超过10亿元。

2、服务总值较高的测绘业务

测绘行业服务总值中工程测量所占比重仍然最高,达到49.0%,其次是地籍测绘,达到13.5%。工程测量是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性服务的工作,随着国家为“扩内需、保增长”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的逐步落实,在测绘行业服务总值中已有所体现,全年共完成工程测量服务总值144.08亿元,比2008年增加37.33亿元,增长35.0%。随着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对测绘保障服务需求不断增大,全年共完成地籍测绘服务总值39.75亿元,比2008年增加8.41亿元,增长26.8%。

3、服务总值增幅较大的地区

(1)增幅超过50%的地区:陕西、贵州、重庆、甘肃、吉林、北京、宁夏和云南,分别增长102.1%、91.4%、82.4%、73.6%、72.8%、67.2%、64.0%和50.7%。

(2)服务总值在10亿元以上的地区由上年的8个增加到13个:北京39.67亿元,湖北19.47亿元,陕西、四川、广东、天津、湖南、浙江、山东、江苏、河北、河南、辽宁也均在10亿元 以上。

(3)随着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大,西部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西部12省(区、市)测绘行业服务总值达到75.34亿元,比2008年的51.03亿元增加了24.31亿元,增长47.6%,增速同比加快14.7个百分点。

4、人均服务总值较高的单位类型

2009年全国测绘行业人均服务总值11.06万元,同比提高2.59万元,增长30.6%。其中测绘系统人均服务总值18.55万元,民营测绘企业人均服务总值9.28万元。

四、地方测绘立法和测绘执法成效显著

2009年,地方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测绘法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快测绘立法进程,地方测绘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坚实的测绘法律保障。

(一)测绘立法工作进展良好

1、制定和修订地方政府规章4部,即《四川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黑龙江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江西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云南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

2、制定和修订地方重要规范性文件28件。

(二)测绘执法工作成效显著

2009年,地方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围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执法检查,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查处各类测绘违法案件,执法工作成效显著。

五、对2010年测绘行业发展展望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4万亿基础建设投资深入推进的一年,同时各级领导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越来越关注,必将推动测绘行业的持续发展。

(一)测绘行业规模继续扩大

2009年地理信息产业峰会的顺利召开,预示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关于地理信息产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的陆续出台,产业内单位将陆续申领测绘资质证书,行业单位数量将持续增长。

2010年,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将企稳回升,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仍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测绘作为为国家提供基础保障服务的事业,主要依靠国家各级财政投入,测绘服务总值仍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二)测绘立法执法继续加强

2010年的立法工作将围绕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好保障服务,增强测绘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创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各地区也将围绕这个主题大力开展测绘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测绘法规体系,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地图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积极推进地方基础测绘管理办法颁布实施。

2010年要不断加强测绘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测绘行政执法制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监管,组织开展全国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测绘质量监督、测绘计量、测绘仪器检定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全国重大测绘工程成果质量监督抽查。通过开展多方面的专项整治工作,保证测绘市场的规范和繁荣。

注:西部12省(区、市)指: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篇2:2009年测绘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09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 中国建筑业协会

一、2009年建筑业基本情况

2009年,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建设领域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864亿元,比上年增加13827亿元,增长22.3%;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333亿元,比上年增加3590亿元,增长18.2%;完成竣工产值43798亿元,比上年增加4456亿元,增长1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7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8亿平方米,增长10.7%;施工合同总额为131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7690亿元,增长26.6%;实现利润2663亿元,同比增长21%。到2009年底,共有建筑业企业68283个,比2008年减少4%;从业人数为3597.35万人,同比增长8.5%;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82647元/人,比2008年同期增长12.9%。

(一)投资拉动建筑业产值迅速增长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实施了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1.8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1万亿元用于地震重灾区的恢复重建;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此外,投入生态环境35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见图1)。

图1:

中央投资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幅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中央投资带动重点领域投资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1913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1942亿元,比上年增长67.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5619亿元,增长14.2%;办公楼投资1378亿元,增长18.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172亿元,增长24.4%。投资大幅度增长产生工程建设的强劲需求。自2000年起,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2%左右。2009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864亿元,同比增长22.3%,与2008年相比,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见图2)。建筑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图2:

(二)建筑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突出,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见图3)。

图3:

注:2000-2004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2005-2009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公报》

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总值的6.66%,为三十年来的最高值。从1979年至2009年,建筑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历年相差不大。1993年曾出现波峰,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4%。随后逐步下降,到2009年再创新高,达到6.66%(见图4)。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图4:

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663亿元,增长2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97亿元,增长23.9%。企业经营效益持续稳步提高(见图5)。

图5:

说明:2009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税数暂缺

(三)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持续增长,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逐年扩大

2009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58.7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8亿平方米,增长10.7%。其中:新开工面积29.44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1亿平方米,增长8.5%;实行投标承包面积为48.79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91亿平方米,增长11.2%。2009年全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2.9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亿平方米,增长2.7%。从2000年至2009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持续增长(见图6),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逐年扩大。2009年,实行投标承包面积占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的83.1%,比2008年提高0.6个百分点。从2003年至2009年,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年均增长16.8%,建筑市场竞争更为规范化(见图7)。

图6:

图7:

说明: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其他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9年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快报》

(四)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大幅增长

2009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84898.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529.78亿元,增长27.9%,增幅比2008年提高3.8个百分点。从2004年到2009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3%(见图8),2009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增幅继续加大,高于年平均增长率4.9个百分点。图8:

(五)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从业人数增加,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

到2009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为68283个,比上年同期减少2812个。建筑业企业数量在连续三年小幅增长之后,2009年首次回落(见图9)。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但规模扩大、实力增强,逐步形成“金字塔”型的行业组织结构。全国建筑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数量为7295个,比2008年减少225个。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数量占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数的10.7%,与2008年的12.3%、2007年的13.3%相比,国企占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图9:2009年,全国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为3597.3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8.5%,从业人数连续多年稳定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业人数为791.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22%(见图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持续增长,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稳步增加,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也逐年递增。1979年建筑业从业人员约980万人,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8%。到2009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3597.35万人,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62%。这也反映出我国建筑业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化水平还较低,需要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来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图10:2009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82647元/人,比2008年增长12.9%,增速比2008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75319元/人,比2008年增长2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建筑业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增速减缓,但竞争力增强

建筑业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以及咨询设计三种方式,大大地推动了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

200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包括咨询设计)完成营业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7.3%,与2008年相比,增速降低2.1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与2008

年相比,增速降低14.1个百分点。截至2009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3407亿美元,签订合同额5603亿美元。

2009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与2008年相比,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74.7亿美元,同比下降1.2%。全年派出各类工程劳务人员39.5万人,同比下降7.5%;2009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7.8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3.8万人。截至2009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648亿美元;累计合同额674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02万人。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建筑业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增速减缓。但通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009年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仍有较大增长,保持了近10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进入全球225强承包商的企业数量稳步上升,由2000年的34家发展到2009年的50家;进入225强的我国企业总营业额由2000年的47.7亿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356.3亿美元;国际建筑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4.6%发展到2009年的9.15%。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扩大信贷额度、简化审批程序等支持企业走出去;二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设计施工水平,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增强综合竞争力争取到更多的市场机会。

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依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有利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的因素主要为:一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而基础设施建设正大规模开展;二是我国大力支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走出去”,融资环境不断改善,部际协调机制和政策支持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一些企业开展BOT、PPP等具有投资性质的业务,积极探索企业发展新路径。但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资金到位率降低、合同谈判困难、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对外承包工程风险进一步加大;对外承包工程在签约和开工建设之间存在时间差,国际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可能会在此期间显现。

二、2009年建筑业发展的特点

(一)各地区建筑业发展差异加大,竞争日益激烈,强者恒强

我国建筑业仍存在发展不均衡、各地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如江苏、浙江、山东、北京等地建筑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而甘肃、西藏等地总产值增长缓慢。

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排名前六位的地区仍然是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和广东,分别为10181.30亿元、9350.97亿元、4578.31亿元、4059.76亿元、3827.84亿元和3666.71亿元(见图11)。与2008年不同的是,北京由排名第六跃升为第四,广东由排名第四变为第六。这六个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47.01%(与上年的48.5%相比略有下降)。其中,排在首位的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0亿元大关,紧随其后的浙江省建筑业总产值也逼近10000亿元。两省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5.7%,即全国建筑业四分之一的产值由这两个建筑强省完成(见图12),体现了建筑业激烈市场竞争中强者恒强的特点。建筑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的省还有河南、湖北、辽宁、四川,这四省在2008年的产值均为2000多亿元。紧随上述十省市的是湖南、河北、陕西、安徽、福建五省,他们的总产值均超过2000亿元,其中,陕西省产值增长较大,比上年同期增长40.1%。

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前15位的省市也是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前15位,也显示出强者恒强的特点。这些建筑强省(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图11:图12:

从2000年以来,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和广东这六省市始终排在前六位。其中,前两位始终是江苏和浙江,并与排在其后的山东、北京等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差距逐渐拉大。其中,2000年~2006年浙江建筑业总产值均高于江苏,而2007~2009三年,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则超过浙江省,逐渐拉大差距,2009年更以830.33亿元之差领先。

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划分,从2000年以来,东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始终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60%以上,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相差不大,各在20%上下。

为提高产业整体规模经济水平,解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方面应鼓励东部地区的骨干建筑业企业与中西部地区建筑业企业开展联合、联营活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协助中西部地区开展建筑劳务输出活动,帮助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培育建筑市场,完善机制,促进中西部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筑市场分布相对集中

大规模投资对工程建设产生强劲支持,受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分布影响,建筑市场分布也相对集中(见图13)。200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前10位的省市中,除河北和安徽外,其他8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均排名在前10位(见表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是江苏、山东(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18598.70亿元和18392.01亿元)两省建筑业产值分列第一和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不高,但建筑业总产值排名在第4位和第5位,说明这两市完成产值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外省市完成的,企业对外拓展能力较强。河北、安徽、内蒙古、江西等省区虽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但本省建筑业总产值并不高,说明这些省区开放度较高,外省市施工队伍进入较多。图13: 表1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前10名与建筑业总产值前10名排序对比表地 区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投资名次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产值名次江 苏 18598.70 1 10181.3 1山 东 18392.01 2 4578.31 3河 南 12924.53 3 3560.94 7广 东 12667.25 4 3666.71 6辽 宁 12064.47 5 3373.84 9河 北 11873.52 6 2489.15 12四 川 10492.37 7 3289.08 10浙 江 10306.92 8 9350.97 2安 徽 8595.02 9 2269.7 14湖 北 7585.90 10 3409.02 8上 海 5142.17 17 3827.84 5北 京 4573.38 23 4059.76 4

(三)建筑业发达地区继续保持较强的发展潜力

2009年,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额为84898.61亿元。居前8位的地区是江苏、浙江、北京、广东、山东、上海、四川和河南。与2008年相比,前8位中江苏、浙江位置互换,北京、上海位置互换,北京由第6位升至第3位,上海由第3位降至第6位。四川由第10位跃升到第7位,湖北由第7位降至第9位,其他省位置不变。前6位省市新签合同额达39742.97亿元,约为全国新签合同额的47%。其中,江苏和浙江仍然保持排名前两位,两省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分别达到10190.14亿元和9802.25亿元,占全国的23.5%。北京2009年新签合同额达5636亿元,跃居第三。建筑业发达地区继续保持较强的发展潜力。

2009年,各地区建筑业新签合同额排序和地区构成比例图,分别见图14和图15。图14:图15:

(四)建筑业从业人数多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普遍偏低

2009年,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的省份共13个,与2008年持平;13个省份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8.5%。其中有四个省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分别是: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建筑业从业人员分别为560.96万人、477.9万人、286.46万人和217.82万人,排第五至第十三位的是河南、广东、安徽、湖北、辽宁、湖南、福建、河北和重庆(见图16)。图16: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最高的地区集中在特大城市。2009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仍然是上海、天津和北京,分别为340948元/人、325246元/人和249693元/人。陕西、山西和广东分列第四、第五和第六,分别为223008元/人、218438元/人和212859元/人(见图17)。2009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较大的省份有西藏、重庆、吉林、河北、黑龙江,分别提高49%、33.9%、33%、29%和27.3%。值得关注的是,湖北省2009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幅度降低,由2008年的193189元/人降低到2009年的158872元/人,降低17.8%。江苏省2009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也小幅下降,由2008年的174742元/人降低为168468元/人。图17: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的13个省份中,仅有广东、浙江、河北、湖南四个省的建筑业

劳动生产率超过18万元/人,多数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较多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值。因此,建筑业仍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存在着效率低下、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五)建筑市场更为开放,跨省施工强者更强

2009年,各地区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469.94亿元,比2008年增加5563.34亿元,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占当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9.6%。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居于前三位的是浙江、江苏和北京,分别达到4322.93亿元、3521.01亿元和2375.03亿元。这三个省市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全国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的45.5%。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和湖北,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均在1100亿元左右。详见图

18、图19。图18:图19:

2009年“外向度”(跨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占本省、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排名前五位的地区是北京、浙江、山西、福建和陕西,分别达到58.5%、46.2%、44.7%、38%和35.2%,对外拓展业务力度较大。各地区建筑业外向度排序见图20。图20:

(六)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的建筑业企业

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93.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排名前六位的是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四川和河北(见图21)。这六个省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占全国各地区对外承包工程全部营业额的49%。

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759亿美元,比2008年新签合同额763.3亿美元略有降低。新签合同额排名前六位的是上海、山东、广东、湖北、江苏和四川(见图22),其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占全国的57.2%。

统计数据显示,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的建筑业企业,四川、湖北、河北等省对外开拓能力在逐步加强。图21:图22:说明:

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参考资料:

1.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国家统计局《2009年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快报》

3.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4.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2009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简况》

5.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200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排序表(分省市)》 执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赵惠珍 程飞

篇3:2009年测绘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关键词:北方经济,载文统计,定量研究

一、研究目的和背景

《北方经济》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该刊在2000年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 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北方优秀期刊,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和《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 国内、海外阅读TOP100期刊。因此受到科研人员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北方经济》2004-2009年发表的共计5140篇文章进行了统计, 通过对研究内容、方向、作者所在单位、合著、基金资助、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揭示2004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为了避免重复统计, 本文只根据第一作者统计载文数。

二、统计结果分析

(一) 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栏目及文章内容来区分研究内容。

由表1可知:2006年开始经济研究范围扩大了, 涉及理论与研究各个方面, 企业发展、产业经济等实体经济为持续发展带来了活力、涉及财务管理、区域经济和地区特点的民族经济也增加了, 学术视点、学术争鸣具有前瞻性, 特稿、封面文章, 关注体制改革, 为经济建设把脉引航, 异域撷英、对外开放, 不仅提供了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平台, 也为读者了解我国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信息。

(二) 研究方法统计分析

在经济研究中, 既需要运用理论概述、个案研究、解释型等非数字化研究方法对经济问题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 又需要通过定量分析使之更加科学、准确, 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而文献中各种研究方法往往是相结合, 相辅相成, 很难将文献研究方法精确定位, 因此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分类采用模糊分类法:只分为定性和定向两大类。

定性研究:主要分析个人直觉, 经验及分析对象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 进行非数字化考察和解释过程。本文将描述性、解释性、个案研究、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少量数据分析, 如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经济工作、调查、关注、体改均归入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为了更科学、准确地叙述和解释某些现象而使用数值表示和处理的方法。本文将实证性、假设检验、模型构建、大量数据分析如学术争鸣、金融财政、区域经济、企业发展等归为定量研究。

总的来看, 2000年后区域经济研究定量研究比重呈上升趋势, 定量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方法, 说明近年来研究比较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

(三) 基金资助研究

基金资助论文通常代表着研究领域的新动态、新趋势, 具有较高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学前沿动态。从2000年开始, 共有162篇文章获得了各类基金资助, 占比3%。说明《北方经济》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进一步提高, 研究内容涉及面更广泛。

(四)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统计

数据显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北方经济》研究主力。《北方经济》注重学习别人经验。2004-2009年“异域撷英”36篇文章, 多为著名学者文章, 为我们学习借鉴提供了方便。

(五) 合著者所在单位统计

如今经济形势和国际化趋势日趋复杂, 经济研究难度增加。跨地区跨机构研究能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流动。数据显示, 2004年开始论文合著率呈上升趋势, 总体比重大约2.4%, 论文合作单位多, 但同一院校和科研所比重大, 院校与外单位合作度占66%。

(六) 参考文献统计

从统计结果看, 2004-2009年参考文献共计7440篇, 涵盖所有文献, 其中以期刊、专著为主。期刊以其信息量大、新、快等优点成为主要信息源, 占比61%。电子资源在当今社会中, 由于使用方便、灵活、新颖, 也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 占比16%。专著文献引起系统、全面、成熟等特点占比28.5%。

总体而言, 外文文献因其科研价值和信息含量较高的优势, 其比例有所增加累计544占全部参考文献总量11%。说明我国在经济研究领域比较注重与国外先进理论学习和融合, 2006年开始《北方经济》作者参考文献中外文文献逐渐增多, 学术水平在不断提升。

影响因子是客观评价论文在学术上价值和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CNKI数据库统计复合影响因子是0.535, 综合影响因子0.196, 说明《北方经济》作者学术水平层次较高, 研究内容较新, 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其中, 学术争鸣中多篇文章具有自己独特见解, 论证比较注重科学性, 有些还运用实证分析, 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 数据充分, 论证严谨, 定性研究很多文章也体现了作者对某些问题深入思考和推理。

三、结论

在研究内容上, 宏观经济、学术争鸣、学术视点、特稿、封面文章、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企业发展是北方经济重点。财政、金融、在金融危机以后因其风险性高, 危及社会经济发展, 增加审计内容, 篇目上也有所增加。《北方经济》本区作者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金融方面。从2006年以后载文数量增加了, 学术水平有所下降。应控制数量, 提升载文质量和学术水平。

在研究方法上:《北方经济》近年来比较注重科学、实证和模型的研究,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也有所增加。基金项目一般是比较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 是学术研究重点, 具有前瞻性。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以高等院校为主, 其次是科研机构。合著和多人合著也以高校为主, 说明研究能力较强, 但在研究层次和水平上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以中文期刊为主, 其次是专著, 外文文献和电子资源近年来迅速增加, 说明在经济研究领域比较注重与国外先进思想接轨, 对国外研究成果借鉴吸收能力有所提高。

《北方经济》在研究经济, 引领经济发展, 特别是内蒙古地区经济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十二五”规划, 我区将深化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又要抓机遇、促发展, 使经济持续平稳的向前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 应强化外资在推动我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如何利用外资机构, 怎样引到向西部特别是我区转移的研究、外商投资的管理等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规划时期国家政策将向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源节约领域倾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 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 加快发展低能耗、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及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 促使工业结构有根本性转变, 营造绿色环保、设施配套、制度完善的服务业。加强节能环保力度, 合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 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北方经济》封面文章、特稿、区域经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等栏目继续发挥引领作用。财政金融、企业发展、学术争鸣等栏目要结合实际兼收并蓄, 加强对国外成熟理念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借鉴吸收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2]欧阳显菊.19972001年引文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6) .

篇4:2009年测绘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致力于为读者朋友提供产品的购买建议,通过对产品的试用评测来告诉消费者产品的性能特点。相对而言。一些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的产品缺陷、厂商的售后服务等特点是我们没有提供给读者朋友的信息。为了给大家更全面的产品售前售后资讯,让消舞者在购买产品前做更加全面的参考,本期开始,我们将与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合作推出新的栏目“315TS消费资讯”。

我们的网络合作媒体315消费电子投诉网(www.315ts.net)。是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售后服务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大型消费电子类资讯网站,致力于提升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售后服务水平。构建和谐消费环境。作为中国电子商会旗下的兄弟单位,我们将会通过本栏目向消费者传递更全面的购买信息和购买建议。

2009年,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以下简称315TS)共受理了电视机行业的投诉4162宗,其中有效投诉共4025宗,投诉量同比增长了70.2%,比06、07年投诉量也分别增长了207%及153%。截止到2010年1月15日,已经处理完毕的投诉共3948宗,投诉的解决率达98.1%。

2009年,电视机行业的投诉量出现大幅走高,主要的原因有:

第一、近几年,随着电视机的更新换代和平板电视机的普及,中国已经进入了平板时代,但相对于CRT电视来说,平板电视机的返修率较高,保修时间较短,维修的成本也偏高,且售后政策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有争议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从根本上造成了电视机行业投诉量的逐年走高。

第二、大部分电视机品牌的投诉量在09年都出现较大涨幅,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少品牌出现群体性投诉事件,如东芝数码盒故障和“竖线门”事件,LG液晶电视电源板故障,夏普电视机黑屏问题,飞利浦电视机自动换台等等。除长虹和三洋品牌外,其他电视机品牌的投诉量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尤其是东芝电视机,投诉量同比增长了398%。

第三、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不再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在向厂家投诉无果的情况下,选择到第三方平台进行投诉。

电视机行业投诉概况

总体来说,2009年电视机行业的投诉情况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质量投诉高于服务投诉。与08年不同的是,2009年电视机行业的质量问题投诉要高于服务问题的投诉,在6035个投诉问题(由于一宗投诉可能涉及多个投诉问题)中,涉及质量问题的投诉共3199个,占投诉问题总量的53%;涉及售后问题的投诉共2836个,占47%。质量投诉的焦点在黑屏问题,售后投诉的焦点在维修费用高。

第二、国产品牌电视机的投诉量略高于合资品牌。国产品牌电视机的投诉量占五成七以上,合资品牌的投诉量占近四成三。在国产品牌的投诉量中,长虹、海信、创维、康佳的投诉量基数较大;而合资品牌中,东芝、三星、夏普的投诉量相对较多。

第三、液晶与等离子电视机的投诉量比例进一步放大。在电视机产品类别的投诉中,平板电视机的投诉共3108宗,占电视机投诉总量的77.22%,其中液晶电视的投诉量最大,共2695宗,占比66.96%;等离子的投诉量较小,仅有413宗,占比10.26%。等离子与液晶电视的投诉比例约是1:7。

第四、中等偏小和中等偏大尺寸的电视机投诉比例较大。27~36中等偏小尺寸的电视机投诉量最大,占三成五;其次是40~47中等偏大尺寸的电视机,投诉量占三成二。

第五、整机保修一年内的电视机投诉纠纷较多。购机在—年内产生的投诉纠占比达40.27%。

第六、购机金额越大,投诉量越多。购机金额在9000元以上的投诉量占比达27.9%。

第七、企业给予有效解决的比例还偏低。在企业的投诉解决情况中,“解释/道歉”所占的比例最大,共23.58%;而“赔偿”和“延长保修时间”等的解决方式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第八、电视机行业的投诉解决时效总体属于良好,投诉在15天内解决的占比65.2%。

第九、从投诉人的满意度情况来看,有51.82%的投诉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有19.88%的投诉人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

第十、地区的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和山东等沿海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电视机行业具体投诉情况分析

1、投诉量趋势变化

受元旦、春节电视机销量放大的影响,2009年第一季度电视机的投诉量也达到全年的投诉高峰,投诉量共1162宗,同比08年增幅达338%,其中3月份的投诉量在各月的投诉量中排名第一,共468宗,占比11.6%;第二季度,投诉量出现较大幅下降,投诉量共771宗,环比减少了50.7%,但同比增加了84%;第三季度投诉量逐渐回升,投诉量共1119宗,环比增加了45%,同比也增加了34%;第四季度,投诉量出现小幅跳水,投诉量共973宗,环比减少了13%,同比也增加了15%。

2、电视机行业投诉问题分析

质量投诉高于服务投诉。与08年不同的是,2009年电视机行业的质量问题投诉要高于服务问题的投诉,在6035个投诉问题(由于一宗投诉可能涉及多个投诉问题)中,涉及质量问题的投诉共3199个,占投诉问题总量的53%;涉及售后问题的投诉共2836个,占投诉问题总量的47%。

2009年,电视机行业的质量问题投诉主要集中在:黑屏,花屏/蓝屏/白屏(占28.94%),开关机故障(占6.88%)、图像不清晰/变形/抖动/拖尾(占5.79%)、竖线(有杂质)(占5.76%),主板故障(占5.12%)、电源板故障(占3.48%)、伴音不良(占3.2%)、数码盒故障(占2.48%)等问题上。

在所有的质量问题中,黑屏问题的投诉尤为突出,相关的投诉共682宗,占投诉总量的17%。黑屏是电视机行业的通病,所有的电视机品牌均有涉及。导致电视机黑屏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零配件的故障,影响黑屏的零配件主要有:显示屏(显像管)、主板、背光灯板等。

综合所有电视机品牌,黑屏问题较为严重的有:东芝、夏普、海信和三星等,相关黑屏问题的投诉各在100宗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夏普37BX5和37BX6黑屏问题的投诉较多,主要的原因是由背光灯板故障所引发的。

“电源板故障”是2009年度电视机行业投诉的重要关键词之一,相关的投诉共140宗,占电视机投诉量的3.48%。电源板故障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电视开/关机故障,LG液晶电视电源板放障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投诉人统一反映部分LG液晶电视在开机时无反应,电源指示灯不亮。由于涉及的型号主要集中在42LG50FR、42LG30R、37LG30R、32LG30R等系列型号上,故不少投诉人质疑该电视机质量存在故障。

“数码盒故障”也是2009年度电视机行业投诉的另一重要关键词,该故障并不涉及其他品牌,而是东芝电视机的专有名词!

数码盒故障表现有23种之多,比如:有时图像会出现静止,换台不换图像;行频偏低,上半截有光,下部黑屏,全屏黑屏,花屏,色彩失真,亮度信号丢失,图像上有回扫细线,图像胶片状等等。

2009年,电视机行业售后服务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维修费用高/不合理(占23.7%)、售后服务态度差(占11.70%)、上门延迟(占5.94%)、多次维修(占5.64%)、三包保修有争议(占4.89%)、维修时间长(占4.15%)和推脱三包责任(占3.95%)等问题。

其中“维修费用高/不合理”的投诉量最多,共954宗,占比23.7%。维修费用高是电视机行业售后问题投诉的顽疾,更换一块显示屏,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更换一块主板,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上门费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不同的企业收费标准五花八门!

“维修费用高”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显示屏的换屏费。由于平板电视机的更新换代太快,且不同型号的显示屏又不通用,这造成了更换显示屏的费用非常高。夏普、松下,索尼、飞利浦、三洋等合资品牌电视机的部分机型更换显示屏的费用竟然比整机价还高出一大截,是名副其实的“修比买贵”。

售后服务态度差的相关投诉有471宗,占比11.7%。这方面的投诉主要是和厂商售后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有很大的关联。有厂家的人员表示,由于售后上门工作非常辛苦,且待遇不高,故没有多少人愿意投身这行,故导致售后服务这行较难招人,更难以保障服务人员的素质。

3、合资品牌与国产品牌的投诉量进一步缩小

2009年,315TS共受理了国产品牌电视机的投诉2306宗,占比57.29%;合资品牌电视机的投诉共1719宗,占比42.71%。合资品牌与国产品牌电视机的投诉比例约为1:1.3。

在国产品牌的投诉中,长虹、海信、创维和康佳等品牌的投诉量较大。与08年相比,除长虹电视机的投诉量同比下降外,其他国产品牌电视机的投诉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海信电视机,投诉量同比增长了158%。

在合资品牌的投诉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有:东芝、三星、夏普、LG和飞利浦,其中东芝电视机的投诉最大,共438宗,同比D8年投诉量增长了398%。此外,夏普电视机的投诉量同比也增长了204%;LG的增长了204%;松下的增长了176%。

09年,合资品牌的投诉量出现较大增幅,投诉量与国产品牌逐渐缩小了距离。导致合资品牌投诉量激增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合资品牌的产品存在批量故障,出现群体性投诉事件。

4、热点投诉机型

2009年,在电视机十大热点投诉机型中,合资品牌共有六款机型入围,国产品牌则有四款。其中。大连东芝电视有限公司一家共有三款机型进入前十热点投诉机型,其中包括46XF300C、32A3000X和32AV300C三款型号。此外,夏普有两款,分别为:37BX5和37BX6;长虹有两款,分别为:LT3212和LT3219P;LG,厦华和康佳也各有一款机型入围。

2009年,对于东芝电视来说,是充满危机的一年。东芝电视机的投诉热门关键词之一:“竖线”。自08年底被央视曝光其46XF300C电视机存在“竖线”故障后,有关“竖线”的投诉便开始大规模地爆发,其中46XF300C型号的投诉量更是达到了95宗,竖线的投诉还波及到46ZF500C等型号。投诉热门--关键词之:“数码盒故障”,相关的投诉共100宗,这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数码盒故障的投诉涉及的是一系列的型号,其中最具代表的有34VH8UC、29VH9UC、29AF7UC和34VH9UC,但因型号较为分散,放没有一款人选电视机行业十大热点投诉机型。投诉热门关键词之三:“黑屏”。黑屏问题是东芝电视机不容忽视的焦点,涉及的型号非常集中,有32A3000X、32AV300C、42A3000C、37AV300C四个型号。从型号的设置可见,相关机型可能是一个系类的产品。总体来说。东芝电视机的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不过关,部分型号的产品可能存在设计上的缺陷。

5、液晶电视投诉量比重进一步加大

2009年,在电视机产品类别的投诉中,平板电视机的投诉共3108宗,占电视机投诉总量的77,22%。其中液晶电视的投诉量最大,共2695宗,占比66,96%。等离子的投诉量较小,仅有413宗,占比10.26%。等离子与液晶电视的投诉比例约1:7。

投诉量排在第二的是CRT电视,共735宗。占投诉总量的18.26%。背投和光显等过渡性产品的控诉量进一步萎缩,投诉量仅有182宗,占比4.52%。

值得一提的是,09年液晶电视的投诉量份额同比08年增加了近九个百分点,液晶电视机的投诉量比重进一步加大。

6、屏幕尺寸投诉分析

屏幕尺寸的投诉主要以中等偏小和中等偏大为主。首先27~36中等偏小尺寸的投诉量最多,共1406宗,占比34.93%;此外,42~47中等偏大尺寸的投诉量排行第二,共1285宗,占比31.93%。26寸以下及50寸以上尺寸的投诉量较小。

7、购机时间分析

通过分析投诉人的购机时间,可见,消费者在购机一年内产生的投诉纠纷最多,相关投诉共1621宗。占比40,27%。其中,购机3个月内的投诉量共898宗,占22.31%;购机3~6个月的投诉量共195宗,占4.84%;购机6~12个月的投诉量共528宗,占13.12%。

购机在1~2年内的投诉量共1073宗,占比26.66%;购机在2年以上的投诉量共1331宗,占比33.07%。

由此可见,购机一年内的投诉量最多,且在购机一年内,又以购机3个月的投诉量最多。

8、购机金额分析

在09年电视机的购机金额中,9000元以上金额的电视机投诉量最大,共1123宗,占比27.9%此外,金额在5001~7000元的电视机投诉量也相对较多,共802宗,占比19.93%;3001,5000元金额的电视机投诉量也有772宗,占19.18%。1000元以下金额的电视机投诉量最小,仅占2.16%,1001~2000元金额的电视机投诉量也仅占6.58%。

由此可见,购机金额越高,消费者的期望值就越大,相关的投诉量也较多。

9、购机地区分析

在09年电视机行业的前十地区投诉排行中,北京地区的投诉量最大,共420宗,占比10.4%;前五地区排行分别是: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和山东。从地区的投诉热点来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电视机行业投诉解决情况分析

1、企业对投诉的处理情况

从电视机行业的投诉处理结果可见,给予“解释/道歉”的处理占主流,相关投诉有23,58%;给予“付费维修”的处理有18.51%;给予“免费维修”的有17.79%;“更换”的有9.59%;“全额退款”

的有4.07%,“改善服务”的有3.6%,“折价退换机”的有1.12%;“赔偿”的有0.94%;“延长保修期”的有0.65%,“其他”的也占有20.15%。

从统计可见,投诉处理结果企业给予有效解决的比例还偏低。

2、投诉解决的时效分析

从下图可见,7天内解决的投诉最多,占比34.04%;8~15天内解决的投诉占31.16%;16~30天内解决的投诉占20.32%;投诉处理周期长达30天以上的也占有14.48%。投诉处理周期较长的企业有:上广电、东芝、飞利浦和海信。截止到2010年1月15日,相关企业2009年的投诉还有部分未处理完毕。

3、投诉人满意度情况分析

对于电视机企业的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有19.88%的投诉人表示非常满意;也有28.3%的投诉^表示基本满意;但仍有51.82%的投诉人对企业的投诉处理表示不满意。投诉人的满意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投诉处理较好较差的企业名单

315TS根据2009年电视机行业的投诉处理情况,从处理效率、服务态度、处理质量和回访用户四方面,对各电视机品牌的投诉处理情况进行评分,并公布投诉处理较好和投诉处理较差的企业名单。

下面是各项评分指标的说明:

综合评分:根据企业处理效率、服务态度、解决效率、回访用户四项指标累加得出,上述四项指标满分均为100分。处理效率:企业接到315TS转过去的投诉后,与消费者沟通、反馈处理结果的时效。服务态度:企业对待315Ts工作人员和消费者的态度问题。处理质量:企业对315TS反馈投诉的处理情况,消费者对处理结果的满意程度。回访用户:处理好消费者的投诉后,企业是否及时进行跟踪回访,并将最终的投诉处理结果翔实地反馈给315TS。

2009年,海尔、长虹和TCL三家企业的投诉处理情况较为优秀,在对待315TS上的投诉,三家企业均安排专人对口,基本保证投诉在3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上门,72小时解决完毕。

2009年,上广电的投诉解决情况最为糟糕,对于315TS转发的投诉。上广电并未给予回复,从315TS回访投诉人的情况来看,该企业对于相关投诉响应的时间很慢,甚至是没有给予处理。2009年,有关上广电的投诉量非常小,仅有18宗,但截止到2010年的3月15日,相关投诉还有7宗未处理完成,投诉一直未处理,投诉的解决率仅有61%。

东芝电视机的投诉解决情况也不太理想。一方面由于投诉量很大,集体性投诉事件很多;另一方面据东芝售后人员反映,该公司现处于调整期,人手严重不足。针对315TS有关东芝电视机的投诉,2009年上半年该公司基本没有任何的回复,甚至投诉也没有安排跟进处理;但下半年开始,该公司开始有人员进行协调,相关的投诉均能分配到当地的维修站跟进处理,但对于最终的处理结果,该公司未能进行有效的跟踪和回访,故最终的处理结果也未能反馈到315TS。

飞利浦电视机的投诉解决时效也有待提高,投诉处理的周期较长,不少投诉的解决时间长达30天以上。截止到2010年1月15日。飞利浦09年电视机的投诉还有5宗未处理完毕。

维权的建议

产品一旦出现故障,这个几率对于厂家来说,可能是万分之一,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在行业的售后政策还不太规范,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该何如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在此,315TS特别提醒各位消费者:

第一、在购买电视机前一定要先做好“准备功课”,在选择购买渠道、品牌,型号时一定要货比三家。不仅要在实体店多了解,更要借助网络工具,更多地了解该企业的信誉,口碑,投诉及解决情况;产品的性能,参数,价格等。

第二、在渠道的选择上,尽量到实体店进行交易。相对网购来说,实体店的口碑和服务都比较安全、放心,网上购物会有更高的风险。一方面难以保证产品是否原装标配,另一方面还担心售后服务难以有保障。虽然网上购物很便利,而且价格上更有优势,单从配送的渠道来说,由于网购企业绝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物流队伍,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快递或物流公司进行配送,而平板电视的显示屏非常脆弱,容易在运输的过程中受损,一旦出现类似纠纷,销售商和运输公司往往会出现扯皮,或者解决问题的周期需要很长,这会导致消费者陷入被动局面。

第三、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需求,量入为出,不要盲目追求一些新概念,新功能的产品。目前电视机更新换代很快,不少的产品上市一年左右就停产了,对于部分升级版的型号,可能只是增加了一个插口,一个功能,或者变换一下位置,简单地乔装改扮,某些厂家就以新产品上市为由,进行抬价!

第四、购买电视机前,除了对比品牌、价格和技术参数等,还要更多地关注该企业的售后服务政策,如主要部件有哪些?显示屏保修多长?保外后收费如何构成?现在电视机的价格是降下来了,但是不少的企业却在售后方面打起了消费者的主意。

第五、对于平板电视机过保后涉及到高昂的维修费。消费者可以适当地购买厂家或者商家提供的“延保服务”。购买延保服务后,消费者可以在国家、厂方明确的“三包”规定之外再享受1~4年不等的保修服务。

第六、在产品出现故障后,应第一时间向厂商的客服热线进行报修,有关的联系电话应以保修卡或者企业官方网站公布的为准。为了保证维修的质量,即使电视机已过保修期,建议消费者还是要选择厂家指定的维修网点,不要贪图便宜选择外面的维修网点。

篇5:2009年测绘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2009年是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年初的金融危机使快递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但渡过了年初发展速度放缓的时期,全行业逐渐恢复了快速发展的势头。09年第三季度,快递业务量当月增幅均超过20%,全行业业务发展向好趋势明显。

二、投诉概况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业的投诉也迅猛增加。另外,由于新邮政法的出台,也给快递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甚至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投诉行为。

2009年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315消费电子投诉网(www.315ts.net)共受理快递行业有效投诉17536宗。总体来说,09年快递行业的投诉量较大,较08年的10261宗增长了70.90%。投诉共涉及在国内经营的企业百余家。截止2010年1月10日,已处理完毕的投诉16741宗,正在处理的795宗,投诉完成率为95.47%。尽管09年的投诉量较08年增长了7成,但从网站回访和投诉人在回音壁留言的信息来看,有效解决率较以往有了更大的提升,这说明有关企业对网站的投诉越来越重视,网上投诉已经成为双方解决售后争议的一种有效渠道。

09年快递行业的投诉总点击率超过一千六百多万次,总评论达二万六千余条,可见人们对快递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也极其关注。

三、行业投诉特点

09年快递行业的投诉,呈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2009年快递行业投诉有效率高达98.61%,这说明用户的投诉信息真实性极高。另外,由于投诉量较大,几乎涉及了所有知名的快递企业,这也客观上反映出用户的投诉信息基本上代表了当前的行业服务现状。

2、投诉解决效率高,投诉集中经济较发达地区:09年快递行业的投诉解决情况总体良好,95.47%的投诉已经处理完毕,大部分的投诉均在7天内处理完毕。其投诉的热点地区也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和湖北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3、涉及金额较小:09年快递行业投诉问题涉及金额小于500元的占到了总投诉量的65.84%,而且主要以快件为主。

4、投诉量增长迅速:EMS邮政快递09年投诉量为3865宗,较08年的979宗增长了294.79%。民营快递投诉量的增长也同样迅速。

5、投诉问题与08年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延误晚点、服务态度、快件丢失、物件损坏、代收货款、投递不到位等问题。

6、用户满意度偏低:09年共有3580位投诉人参与了满意度投票,679位投诉人非常满意处理结果,940位投诉人基本满意处理结果,1961位投诉人不满意处理结果,不满意率占到了总投票的54.78%。

7、投诉人学历高且以男性为主:从投诉人的学历来看,09年快递行业的投诉人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到总投诉人群的78.48%,男性投诉人占58.67%。

四、投诉具体情况分析

1、投诉趋势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09年的月投诉量均高于08年并呈上升趋势,第四季度的投诉量最高,为6446宗。

2、热点投诉地区分析

快递行业的投诉主要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及渤海湾经济圈。从上图可以看出,广东地区的投诉量最大,共2466宗,占行业投诉总量的14.06%;已连续4年排在行业首位,其次是江苏和北京,与08年相比前三甲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3、企业投诉排行情况分析

09年,EMS以3865宗投诉量首居行业第一,占行业投诉总量的22.04%,投诉量激增的原因主要是延误及代收货款问题。而投诉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占行业投诉总量的87.70%。

五、行业投诉主要问题分析

1、延误晚点问题

315TS投诉统计显示,09快递行业延误晚点问题最为严重,占了行业总投诉量的44.14%(08年为29.57%)。究其原因,一、企业的人员配备以及硬件的更新换代跟不上业务量的增长;

二、快件在投递过程中存在众多不可控因素,如天气因素等。

三、客户对快递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有明显增加。

09年几乎所有的快递企业均出现延误晚点投诉问题比例增加的现象,其中,增长最高的企业是圆通和天天快递。而增长较小的是宅急送,宅急送也因此由08年首位降至09年的第六位。

从上图可以看出,天天快递和圆通的延误晚点问题投诉量均超过其投诉总量的一半。

2、服务问题

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经营管理方式等问题,加上部分企业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习惯性采用格式合同,致使快递企业在解决用户的纠纷时,态度较差,遇到问题喜欢推诿,这是引发用户对其服务投诉的主要原因。

统计显示,民营快递的服务质量问题投诉所占比重过大,值得一提的是,圆通快递以及韵达快递09年有关服务质量的投诉比例有所减少,由过去的第一和第二位退至第三以及第五位,此类投诉比率最低的依然是EMS,只占总投诉量的11.90%。

3、物件丢失和损坏问题

物件损坏大都是在运送中转和投递过程中造成的,究其原因,一、目前快递企业目前的硬件保障设备还不完善,二、从业人员在运送过程中粗暴野蛮操作。此类投诉最难解决,因为投诉人大部分没有为物品购买保险,所以一般只能得到快递运费5到6倍的赔偿,有些用户是在签收后发现问题的,这类追偿往往无果而终。

09年,315TS共接到快递行业涉及物件丢失的投诉3134宗,占行业总投诉量的17.87%;涉及货物损坏的投诉1834宗,占总投诉量的10.46%。在物件丢失方面,以天地华宇的投诉最为突出,该问题的投诉量占了39.69%,其次是顺丰,比例为28.66%。

4、代收货款问题

09年有关代收货款方面的投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快递公司扣下客户的货款用于其它周转,致使客服迟迟拿不到应得的货款;另一类是快递公司代收费用后,投诉人发现其所送物品货不对板涉及诈骗,投诉人要求退款。这两类投诉归根结底都与快递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有关。第一类以DDS的投诉最为突出,第二类以EMS投诉最具代表性。

在涉及诈骗的代收货款方面,以EMS、宅急送和顺丰的投诉最为典型,EMS的投诉最多,但EMS投诉人在联系寄件局后,多数可以追回被骗货款,顺丰速运对这方面的投诉也非常重视,核实之后基本都能给投诉人退回被骗款项,而宅急送在这方面的投诉处理要差很多,只有少部分投诉人可以拿到货款。

六、有争议性的问题分析

1、保价和未保价货物丢失的赔偿问题

保价和未保价物品丢失的赔偿问题是目前快递行业最为棘手的难题。对于保价用户而言,货物保价金额高于货物本身价值时,快递公司往往按照货物实际价值赔偿,而当保价金额低于或者等于货物价值时,其则按照保价金额赔偿。用户对这种赔偿机制认为不堪合理。而如果是未保价物品,快递公司往往只依照《邮政法》或者行业规定,即以快递运费的5到6倍来赔偿,在很多情况下,这点赔偿往往与货物的价值相远甚远,用户对此更是认为此举有霸王条款之嫌。制定合理的赔偿标准,是彻底解决行业顽疾的根本措施。

2、货到付款后,用户发现快递公司所送的物品为假货时,快递公司是否应该协助退钱?

这是现今争议最多、维权难度最大的问题。目前,而此类投诉主要集中在EMS、宅急送、顺丰等快递公司。对此问题,快递公司大都会以自己是第三方,只是提供递送和代收货款服务,物品的真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为由来解释。

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认为,企业的解释是不合理的。因为快递公司既然从买家手中收了货款,就几乎等同用户与其交易,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快递公司有义务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为用户提供合格的商品。

从315TS的统计来看,这类投诉大都涉嫌欺诈,如臭名昭著的欧莱雅化妆品骗局——众多电话推销公司声称为庆祝某某活动,低价销售欧莱雅化妆品。用户确信购买后,快递公司送货上门,等用户交钱给快递公司拿到物品时,这才发现自己买到的是一钱不值的劣质化妆品,此时找快递公司交涉,其称自己只是提供递送服务,产品的真假与自己无关。如果说,此类问题只是孤立的个案,快递公司可能还有所“冤枉”,然而,从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受理的众多类似投诉来看,快递公司似乎已经成为骗子们的“帮凶”!由于快递公司在此过程中不仅拿到了快递费,还从代收货款中收取了一定比例的提成,很显然快递公司不是简单的第三方,所以理应协助给用户退货退款!

七、用户投诉诉求解决情况分析

从“用户投诉诉求与企业实际解决情况”图可大致反映出行业投诉的用户满意度情况。大部分用户提出的“解释”方面的诉求都能得到企业的支持和解决,但在“赔偿”和“改善服务”等的诉求上,企业的解决情况较为不理想,尤其是在赔偿的问题上,仅有21.08%的用户得到企业的赔偿,仍然有78.92%的用户赔偿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

八、企业投诉处理情况分析

与08年相比,快递行业投诉处理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主流企业基本都能重视用户在315TS的投诉,并安排专人负责跟进处理。根据企业对投诉的重视程度、处理时效、实质解决率以及用户满意度等进行分析,09快递行业投诉处理较好的企业有:顺丰、申通、汇通、星晨急便、一邦、速尔、江西EMS、武汉EMS等。这些企业在接到315TS转去的投诉后,都会第一时间跟进处理,大部分的投诉均在3-7个工作日内给予相应的回复,不少消费者通过网站的回音壁表示对企业的处理结果认可和满意。

投诉处理尚需改进的企业有:天地华宇。该公司从09年十二月中旬开始投诉处理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该公司工作人员反映,这主要是因为客服中心搬迁,暂时无法解决用户的投诉。

而不处理投诉的企业有:鑫飞鸿、龙邦物流、DDS、中铁快运。这些企业对投诉不甚重视,虽说投诉量不大,但对315TS转过去的投诉基本不跟进和回复。对于这类企业,建议用户谨慎选择。其中最具典型的企业当属鑫飞鸿,09年,315TS受理了鑫飞鸿投诉46宗,没有一宗得到实质性解决,对于用户的投诉,鑫飞鸿的广州、上海、北京三地公司互相推诿,从不反馈任何处理结果。

九、关于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的投诉分析

1、EMS投诉概况

2009年,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共接到关于邮政EMS的有效投诉3865宗,相比08年增幅达294.79%。截止09年1月10日,85.85%的投诉已经处理完成。EMS本的投诉总点击率为4351149次,总评论为5868条。

2、EMS投诉趋势

与08年相比,09EMS的投诉量增长速度只能用惊人来形容,每月的投诉增长量均超过百宗。

3、EMS投诉主要问题

09年,EMS投诉的主要问题依然集中在延误晚点和代收货款两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09年邮局方面宣布代收货款业务“先付款后交货”被废,可开箱验货,但在许多地区依旧要求收件人先付款后验货,导致大量消费者上当受骗。

4、关于延误晚点问题

EMS特快专递其中有一项业务是经济快递,经济快递邮件采用全程陆路运输,其全程时限与现有国内标准特快专递邮件时限水平略有延长。资费相对也比较便宜,但邮局收寄时并未告知用户寄的是经济快件,用户大多以为邮件是走航空,而且ems快递承诺的时间是针对城市,对于县上以及乡村的,都不承诺投递时限。并且投递到乡村上的邮件并不是直接投递给收件人,大多是投递到村委会或者在该村的邮政代办点再由村委会通知收件人过去领取邮件或者代办点投递员投递上门,某些县到镇上、乡村的邮车一星期也只有2-3次,并不是天天有。节假日邮件量多,投递员加班加点有时也无法进行及时投递,导致延误晚点的大量出现。

5、关于EMS代收货款问题

(1)投诉产生的原因

EMS的代收货款投诉已经连续两年排在行业首位,本涉及该问题的投诉932宗,同比增幅137.76%;占EMS投诉量的24.11%。投诉产生的主要原因依然是骗子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得电视购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资料,以电视购物企业客服或北京电视购物中心等名义联系受害人,谎称进行用户回访等服务,以中奖、手机测试等由头向电视购物消费者推销或换购产品,同时承诺货到付款打消受害者疑虑,通过EMS代收货款的收款方式,利用EMS代收货款业务的漏洞欺骗消费者,到货后必须先付货款才能签收,签收后才能打开包裹查看货物,这时,一旦受害人发现货不对板情况时,投递方都推脱称EMS只是承运方只负责投递,以第三方身份撇清责任,由此产生大量投诉。

(2)涉及地方邮政速递局情况

根据315TS投诉数据显示,代收货款投诉共涉及多个地方邮政速递局,其中投诉量排名前十的是:(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河北省的邮政速递局的投诉量以绝对的优势排在首位,其次是北京。

(3)投诉解决情况

对于各地邮政速递局的解决情况,本网EMS投诉处理专员总结如下:河北廊坊邮政速递局代收货款科,对于315TS转过去的代收货款投诉,都会及时联系用户,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协助投诉人与发货商协商,大部分投诉都给投诉人办理退款退货处理。由于代收货款的投诉流程比较复杂,处理时间也较长,但只要投诉人愿意配合的,都能拿到退款。如遇到投诉人不愿意配合的也会及时联系315TS工作人员反馈,由315TS工作人员跟投诉人沟通以使投诉能尽快得到解决。

而广州邮政速递局解决态度就比较差,解决情况非常糟糕。广州邮政局对于315TS转过去的投诉均不进行回复。315TS工作人员多次与之沟通,最终没能达成一致。他们表示转过去的投诉可以处理,但不会进行回复。其中对于315TS转过去的有关代收货款的投诉均不处理,此类投诉经联系广州邮政局代收货款科的工作人员,该人员表示如有出现货不对板问题的,可以让投诉人到投递局填写《代收货款紧急处理表》传真至收寄局,他们收到传真后,如收到货物是在一个月之内可以给用户作退款退货处理。但超过一个月的均不处理,让投诉人直接与销售商联系自行协商处理。

十、热点投诉案例

案例一:泰实货运把我价值5万元的光学镜头弄不见了!

投诉链接:http://www.315ts.net/archive/tousu/2009/1231/557933.shtml

投诉介绍:李先生的公司09年12月在泰实货运发了三件货,一件发往湖南长沙,另外二件发往北京。写着教学仪器的两件货顺利到达客户手中,而写着镜头的那单货却偏偏丢失了。事件发生后,泰实货运的部门经理解释说:正是因为写了镜头这类比较敏感的字,才导致被偷。

发件方广州泰实表示从监控录像上能看见货品上了飞机,而北京泰实则说货物根本就没到北京。双方互打太极。李先生提出要看录像,泰实货运却说没办法让其查看。李先生的公司和泰实货运合作较多,一年的运费在10万元以上,以前合作一直很正常,想不到一出事就是5万元。让李先生伤心的是,泰实货运以未保价为名,一直不给于合理的赔偿,李先生为此气愤地表示,照这样的偷法和赔偿,赚钱实在太容易了,每个人都可以开货运公司!

点评:一方说从现场录像上看货物上了飞机,另一方却说没有,货物是不是真正上了飞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为什么泰实货运不敢提供录像,难道是心虚?抑或是公司内部人员作案,还是企业打心底就不愿意赔偿?

案例二:顺丰保价只能赔偿一半?

投诉链接:http://www.315ts.net/archive/tousu/2009/0830/455231.shtml

投诉介绍:张先生是从事网上贸易工作的,交易都是通过快递公司的代收货款来结算,每次发货前他都会仔细检查货物及买家的联系方式等,一直以来也没有出现过什么意外。2009年6月4日晚上,一个陌生的顾客要了1万多元的货物。收取了顾客的200元订金后,张先生立即叫来了快递公司发货,他对此单货物保价了1万6千元。因为货物价值比较高,张先生当时再三要求快递公司多派几个人去送,但最后还是出了事。次日张先生突然接到快递公司客服的电话,说张先生快递的货物被抢劫,现在已经报了案,让张先生耐心等结果,但张先生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月。最近张先生得到快递公司的答复,说他们只能赔偿8千元。保了全额价格,却只能赔偿一半,张先生无法接受。因为东西是在快递公司手里被抢的,快递公司凭什么要他来买另一半的单?

点评:张先生已经保价了,而且是在顺丰快递公司丢了货,为何只能得到一半赔偿?现在干什么都会有风险,如果一遇到风险就要客户跟着一块买单,到头来谁再敢用这样的快递呢?

案例三:假冒上海佳吉快运,误导没有经验的人,办事不负责任!

投诉链接:http://www.315ts.net/archive/tousu/2009/1231/557618.shtml

投诉介绍:张小姐受领导之托寄一批橄榄油到广西南宁,上次找过一家自称是佳吉的快运公司送过货到镇江,这次她又打算找该公司寄送,便拨打了4006663826电话。收件时,对方要张小姐在物品名称上写“机器配件”,说橄榄油铁路方面查的紧,张小姐便按他们的要求填写。数天后物品一直未到,多次交涉,对方每天找不同的理由推脱,到最后,收件人的电话也打不通了,此时张小姐才发现,对方是假冒的。

点评:只要有利可图,“李鬼”就会出现。在快递行业,假冒知名企业收件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收件员明明已经离职了,当接到昔日客户的收货电话后,便假冒企业去收件,如果是物品值钱,便拿货后一溜了之。所以,找快递公司寄件时,也应该睁大眼睛,像4006663826等电话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佳吉公司电话。

案例四:电话购物公司利用中国邮政代收货款业务的漏洞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投诉链接:http://www.315ts.net/archive/tousu/2009/0310/325629.shtml

投诉介绍:投诉人唐小姐由于轻信骗子,四次签收EMS递送货物,共付代收货款6500,发现上当后,唐小姐认为:由于中国邮政代收货款业务存在漏洞。邮政规定消费者必须付款后才能打开邮包,但是消费者一旦打开包裹发现物品和自己订购不符时,就已经被骗了,邮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帮凶”的角色。此事通过本网协调,最终帮助唐小姐挽回大部分损失。

点评:电视购物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已经非常严重,由此衍生了电话诈骗这一行业,他们通过回访、中奖、换购等方式欺骗消费者,使得一些贪便宜和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上当受骗,而EMS的先付款后验货的代收货款方式更是给骗子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案例五:收到欧莱雅假货,宅急送拒绝配合予以退款

投诉链接:http://www.315ts.net/archive/tousu/2009/1229/555722.shtml

投诉介绍:蒋小姐在香港紫荆国际有限公司购买了产品,不久便接到一个自称香港紫荆国际公司的人打来电话,说因为她在紫荆国际购买了产品,已成为她们的会员,为感谢客户的信赖,特赠送市价1880元的巴黎欧莱雅护肤品和金卡一张。因是免费赠送,客户只需支付200元的邮费和关税费即可。蒋小姐再三询问是否正品,对方肯定地表示绝对是正品,并且不满意可以退货。随后还给了一个4006-156-667电话,说有问题可以打这个电话反映情况。

蒋小姐收到由宅急送送来的包裹后支付了200元,但她发现包裹里的产品根本不是欧莱雅化妆品,忙致电4006-156-667要求退货,一直无人接。此时蒋小姐才得知被骗,她认为诈骗份子之所能如此猖狂地骗人,很重要的是原因就是宅急送帮了忙。

点评:如果说电视购物大都有欺骗成份的话,那么,电话购物就不仅仅是欺骗了,主要是诈骗,因为绝大部分电视购物的公司好歹是存在的,而自称的电话购物公司,基本上都是子虚乌有的,所以,宅急送和这些所谓的公司合作,只能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案例六:上海当大(DDS)快递倒闭 代收货款讨要无门

投诉链接:http://www.315ts.net/archive/tousu/2009/1211/539189.shtml

投诉介绍:李先生是淘宝网的商家,一直以来都是用上海DDS的代收货款业务,平时货款最多十天内收到,但最近等了近一个月都没收到,最后得知上海DDS倒闭,公司已人去楼空,代收货款拿不到,并且所有的电话都打不通,主页也无法留言。最后一问身边的朋友,居然有很多人像他一样。

点评:DDS快递说倒闭就倒闭,自己倒了不说,还把这些合作伙伴坑苦了,要知道,像李先生这样的客户,大都是做点小本买卖的,一下子把他们的货款给吞了,对有些网店来说,或许是灭顶之灾,看来,找快递公司代收货款也不是保险的事!

案例七:圆通快递天理难容!总部管理不擅!混淆事实!

投诉链接:http://www.315ts.net/archive/tousu/2009/0820/446886.shtml

投诉介绍:周小姐用圆通快递寄了其父亲收藏了30年多年的古生物化石,结果到目的地后损坏严重。最后周小姐要求圆通给个说法并给予赔偿,结果圆通说周小姐签收了快递。事实上只是其他人代为签收此件,而周小姐从来没有签过字。最后周小姐投诉到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电视台,工商局,圆通总部,经多方调解圆通总部坚持说谎,说其签收了快递,只同意赔偿快递费470元!

点评:赔偿与否先不论,但这圆通这种服务态度就让人难以接受。据周小姐描述,事发后圆通快递甚至都没有派人去看过货物。仅是一句生硬的“已经签收”。做快递就是做服务,服务上不去。再大的企业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案例八:申通保价送空箱子,报警处理态度更恶劣?

投诉链接:http://www.315ts.net/archive/tousu/2009/0925/476747.shtml

投诉介绍:陈先生八月三日委托申通快递的工作人员发一部手机到北京给一个客户,验货收件后保价1000元!八月五号,快件到达北京进行派送,客户当着快递人员的面签收拆箱后,发现里面只有空箱子一个,拒收!陈先生多次要申通处理无果,最后陈先生再次找到申通的经理,要求把箱子给陈先生发回来,要报警处理,岂料申通经理一听,态度就恶劣起来,说:“要箱子,你找3·15要去!”就把电话给挂了!

点评:经过315ts的协调,申通最终只能赔偿一半保价费用即500元。很明显是被内部人员偷窃了,结果受害人最终只能得到保价一半的赔偿。申通这样的服务确实让人不敢领教,看来申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案例九:我与天地华宇索赔的艰辛历程

投诉链接:http://www.315ts.net/archive/tousu/2009/0928/479209.shtml

投诉介绍:今年5月初曹小姐从江苏建湖县某厂商处购买了矿山用机械备件一批(总价值16万),委托厂商至华宇江苏建湖货运站分两单(共计20件)托运至贵阳,并办理了保价42800元,运输费到目的地提货时付清。在运输到达贵阳后,提货人验货时发现货物包装物16件破损,部分货物丢失,还有部分货物因放在露天场地经雨水浸泡,锈蚀严重,无法正常使用,买方拒绝提货,要求已签定的买卖合同作废,并赔偿买方20%违约金。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曹小姐要求天地华宇贵阳分公司将货物发回建湖,贵阳华宇解释必须将运输到贵阳的运输款付清才给发回来。于是,将钱汇至购买货物的厂商处让其将运输费付清,货物运回建湖后,委托专人和华宇的工作人员一起验收了货物,并按要求提供了相关资料和申请,要求华宇赔偿货物损失、包装费及运费等共计人民币15000元整。此后开始了和华宇长达3个月的理赔谈判,在受到各种冷遇和无休止地推诿责任后,曹小姐不停在建湖华宇、扬州华宇和华宇总部间周旋却毫无结果,无奈之下,曹小姐通过求助于3.15从中协调,并向华宇的母公司TNT快递公司和上海闵行区信访办投诉,华宇在多次讨价还价的情况下只肯赔偿5400元,曹小姐实在心力交瘁,谁知在清点完货物后,货物就被厂商在没有任何华宇工作人员通知并通过授权情况下提走了。曹小姐要求将丢失货物要回,华宇的员工多次去协商厂商拒绝退还,曹小姐只能让他们按保价赔偿并退回已付的运费。但由于要去案发地起诉带来的种种不便和精神上的折磨,曹小姐多次要求华宇按保价赔偿,却迟迟得不到答复,他们的解释是理赔需要办手续,程序时间较长,问他们具体时间,又无法给出明确答复,只有一个字——拖。

点评:天地华宇物流公司做为荷兰TNT快递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其服务态度、以及管理,让人很难看到TNT公司的影子。究竟是国内快递行业现状就是如此,还是TNT对天地华宇就是如此放纵呢?

案例十:速尔物流公司代收的货款据为已有,不返回给客户。

投诉链接:http://www.315ts.net/archive/tousu/2009/0708/412659.shtml

投诉介绍:投诉人2月底发货要求速尔物流代收的6600元货款迟迟不予返还,多次协调,各级速尔物流公司互相推委,直到七月中旬也没有结果。在投诉人得知分公司加盟商换人以后,速尔物流更是无人处理此事。无奈之下投诉人向本网求助,但从速尔的回复来看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点评:快递公司年年都有业务员或者分公司经理携款潜逃的事情,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很多都采取加盟的方式去扩张网络,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使得很多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单就此事而言,速尔物流的回复把自己的关系撇的一干二净,只表示愿意全力协助和配合投诉人起诉原加盟商,投诉人选择的是速尔,难道加盟商走了以后,总公司一点责任也没有了?

附:如何选择快递公司以及避免快递服务纠纷

目前国内从事快递服务的企业众多,那么在需要快递服务时应该如何选择快递以及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呢呢?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提醒广大网友可以注意以下环节:

一、选择信誉高、规模大、有合法经营资格的物流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有关规定,擅自从事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行为都是违法的。对此可向邮政部门举报查处。

二、在接受物流服务时,应仔细阅读投递委托单背面的合同约定。

三、填写《快递详情单》时要如实填写委托快递公司托运(邮寄)物品的品名、价值、保价金额,并由快递公司核对确认。四、一定要按货物的真实价格进行保价。

五、消费者在收货时,一定要验清货物后再在有关单据上签字。

篇6:2009年测绘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文章副标题:

来源: 时间:10-03-15 15:34:20 阅读次数:412

作者:孙 明 马清涛 【字体:大 中 小】

连云港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连云港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连云港调查队

二〇一〇年三月八日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宏观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连云港市跻身国家发展战略、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开发建设的起始之年。一年来,面对百年不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全力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积极抢抓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历史机遇,全年经济运行尽管经历了低谷、复苏、回升的困难历程,但最终发展依然呈现出“总量突破、增长提速、质量平稳、发展和谐”的良好态势,总体发展仍是多年以来取得成果较为丰硕和充实的一年。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实现历史突破。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下同)再次创造历史,全年实现GDP 94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较上年增长13.6%(简称同比增长,下同),增长幅度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1.2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13个市中位居第7位,较上年前移1个位次。

图1:

人均水平跃上新的台阶。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21144元,同比增长13.9 %。按现行汇率计算(下同),已跨上3000美元台阶达到3097美元。其中市区人均GDP达到37229元,即首次突破5000美元达到5452美元,标志着连云港发展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次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继续呈现“稳固、提升、活跃”的良好局面。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6.07亿元,增长15.9%,居全省第2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1.06亿元,增长15.2%,居全省第7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46.3:37.3。

图2:

县域经济继续全面加速。县域GDP共实现571.6亿元,占全市比重60.7%,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县域GDP增长15.2 %,增速较全市高1.6个百分点。从全省来看,尽管在经济总量上仍存在明显差距,但从发展速度上看,全市县域经济加速态势明显,全市四县GDP增幅在在苏北24县乃至全省52个县(市)中均位居前列。

全面小康进程明显加快。从25个重点监测的小康指标看,全市有12个指标达到小康标准值,较上年新增1个指标,达标率提高到48%。12个达到小康目标标准的指标分别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恩格尔系数、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

节能减排取得显著进展。年内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热电联产等20项节能降耗重点工程,完成污染减排项目16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3%,化学需氧量削减4580吨,二氧化硫减排完成“十一五”任务。

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社会需求仍较弱、重点行业发展压力增大、社会就业面临很多困难、对外经济环境较严峻、区域发展依然不够平衡等。这些矛盾和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有待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21万亩,同比增长1.7%,粮食总产达334.5万吨,增长4.5%,连续两年突破300万吨。全市油料播种面积39.75万亩,总产量11.46万吨,增长6.3%。棉花播种面积4.46万亩,总产量3747吨。

图3:

林果生产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新增造林面积2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7%,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花卉苗木累计总面积达到16.6万亩,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和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种苗生产基地。全年营造林面积在全省排第三,造林综合管理在全省排第一,灌云、东海、赣榆等县成片造林面积在全省均进入前10位。

工业重点企业举足轻重。全市20强工业企业不断壮大,全年总产值达到541.03亿元,同比增加147.74亿元;其中最大的两家企业仍然是益海(连云港)粮油和江苏核电。20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8.35亿元,同比增长40.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幅15.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6.57亿元,增长39.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三新”工业全面突破百亿大关。新医药产业持续向好,全年实现产值118.80亿元,同比增长33.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15.08亿元,增长45.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1.20亿元,增长43.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稳步前进,实现产值101.86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销售收入97.27亿元,增长17.5%;实现利润28.22亿元,增长39.6%。新材料产业发展最为迅猛,实现产值105.87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销售收入105.32亿元,增长50.8%;实现利润7.84亿元,增长86.9%。

“临港工业”发展呈现上升势头。临港食品工业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由于市场需求的刚性,企业开工率仍然充足。其中规模最大的益海(连云港)粮油完成产值同比增长仍达1.9%。临港石化行业产出稳步提高,效益有所好转。其中新海石化实现产值同比增长4.5倍,实现销售增长4.3倍,实现利税增长4.4倍。临港船舶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全市船舶修造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0倍,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5倍,实现利税增长3.7倍。临港钢铁工业随着价格逐步回升,企业开工率明显提升,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1.3倍,已经跃居全市工业第7大行业,其代表企业兴鑫建材增长高达4.6倍,为全市工业生产第6强。

小型工业发展前景比较乐观。据抽样调查显示,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体发展态势较好,发展信心较足。调查中,有40%的企业预测发展前景会“好”,其中有26%的被调查企业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好”,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企业反映企业发展的外部政策和环境“较好”,有6%的企业反映“很好”,有18%的被调查企业享受到了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55%的企业感受到了政府的扶持措施,近一半企业反映从银行贷款“较容易”或“一般”。

建筑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市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8家,同比增加32家;签订合同额368.08亿元,增长35.7%;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93.15亿元,增长49.8%。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2.69亿元,增长28.0%;其中在省外承揽工程完成总产值104.88亿元,增长59.1%。全市建筑业企业竣工产值211.35亿元,增长20.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55.3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57.5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突破千亿,工业投资再超历史。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带动下,全市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达到1000.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投资890.5亿元,增长均为28.6%。城镇投资745.59亿元,增长31.2%,在全省居第7位。全社会工业投资突破600亿元大关,达627.8亿元,增长25.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2.8%,成为投资增长的主体力量。

图5:

基础设施投入加力,重大项目进展顺利。2009年是连云港基础建设实现“强筋健骨”的一年,全年城镇工业投资中电气机械、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行业完成投资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全部高于工业投资的平均增幅。全年港口完成建设投入26.3亿元,其中58#焦炭泊位通过验收对外开放,30万吨级矿石码头实现局部试投产,庙三突堤集装箱码头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散化肥泊位水工主体建成,中云至墟沟北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完工、至连云港东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这些都使得亿吨强港建设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市场前景更趋广阔。

县域投资举足轻重,民间投资增长加快。全市四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2.67亿元,增长33.1%,增幅较全市高4.5个百分点,较市区高12.6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达66.3%。县域全社会民间投资675.41亿元,增长35.8%,较全社会投资快7.2个百分点, 占全部投资的67.5%;其中规模以上民间投资565.86亿元,增长37.3%,较全社会投资快8.7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回暖明显,居住状况显著改观。全年共有房地产开发项目292个,其中市区有房地产开发项目142个。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0.81亿元;其中住宅投资83.75亿元。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541.4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215.49万平方米。当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07.53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319.07万平方米。全市商品房屋竣工面积353.1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竣工面积293.46万平方米。连云港市再次获得全省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市称号,成为全省获此殊荣的7个地级市之一,也是自2005年以来第4次获得这一荣誉。

五、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业

港口生产逆势拼搏,亿吨大港再创历史。在上年成功跻身亿吨大港行列基础上,在整个江苏黄金海岸线掀起沿海大开发热潮的背景下,连云港港提前42天跨越1亿吨,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4亿吨,再次刷新了港口生产历史,同比增长13.1%;其中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0.66亿吨,增长19.9%,增幅位列大陆沿海港口前三。港口集装箱完成303.2万标箱,增长1.0%;其中完成进口集装箱152万标箱,增长2.0%。在首届中国航运文化节上,连云港港荣获“中国最佳集装箱港”大奖,成为此次一同捧得此奖的国内5家港口之一。同时,连云港港引航站也与上海港、青岛港引航站一起入选本次大奖的“十佳最佳服务引航机构”。目前,连云港港正大步迈向“大港大船”时代,全年进出港超大型船舶达1026艘次,同比增长达71%,其中来港的开普型散货船、超大型集装箱船和巴拿马型散货船等,数量和增长率都创历史新高。

图6:

交通建设再掀高潮,城乡交通呈现新局面。全年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达48.89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连临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县际以上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率达75.3%,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81%,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9.2%、符合通车条件的通达率达100%。赣榆县在全省率先为104辆农公班车安装了GPS卫星定位装置。全市综合客运量完成1.25亿人,同比增长8%;旅客周转量完成48.32亿人公里,增长9.1%;货运量完成8874万吨,增长4.1%;货物周转量完成201.23亿吨公里,增长9.4%。民航服务环境逐步提升,平安生产保持良好势头。全年共安全飞行5486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29.1万人次,同比增长40%;完成货物吞吐量944吨,航空运输总量达到31.6万人次。民航国际厅土建主体全面完成,新机场选址稳步推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第25个航空持续安全年顺利实现!

邮政通讯业务全面增长,信息化程度提升明显。全年邮电通信完成业务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邮政完成业务收入2.74亿元,增长34.2%。电信完成业务收入22.1亿元,增长10.4%;其中中国移动完成业务收入12.36亿元,增长16.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62.16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城乡市场依旧红红火火。为抵御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全年累计实现贸易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90.6亿元,增长78%;其中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53亿元,增长19.0%,增幅在全省位居第5位。从城乡看,农村增长较快,全市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9.88亿元,增长18.1%,较市区增长快了0.9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消费历史最好,实现零售额47.94亿元,增长高达45.3%;家用电器、汽车、建材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屡创新高,尤其是汽车消费市场,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抢购场面。全年汽车零售额实现21.27亿元,增长59.7%。

图7:

大型商贸企业龙头作用明显。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93.97亿元,增长36.7%;限额以下企业(含个体户)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75.56亿元,增长14.0%。全市年成交额达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亿元市场)达24个,同比增长9.1%;其中年成交额30亿元以上市场2家,10亿元以上市场2家,5亿元以上的市场2家。实现零售额73.89亿元,占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1.6%。平均每个亿元市场实现成交额6.2亿元,同比增长26.8%。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苏宁、家乐福、沃尔马已经举行奠基仪式,国际商城、国际商务大厦等正在建设中,时代二店、三店正在建设和改造中,八一市场、海鲜美食城、高公岛水产批发市场正在改造及提升。先后主办“农超对接采购会暨第三届迎新春购物节”、“新欧大陆桥国际汽车贸易博览会”、苍梧广场汽车展等各种展会30多起,实现交易额约15亿元。

城乡消费环境取得显著改观。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新建设、改造日用品农家店296家,农资农家店72家,累计达到1887家。目前全市农村连锁“农家店”已覆盖所有乡镇和70%的中心村和行政自然村。全年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7万台,销售金额近1.2亿元。继续开展实施“百村万户阳光热水工程”,全年完成100个阳光热水示范村试点,全市太阳能家电下乡产品已经销售1926台。全市“三绿工程”建设、“双百市场工程”、“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家电以旧换新工程”等均取得明显进展。

市场消费价格呈现平稳回落。受宏观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共同影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经历大起大落的震荡变化,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即CPI)为99.3,同比下降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0.3,上涨0.3%;消费品价格指数为98.9,下降1.1%。全市CPI在全省各市中居第9位,降幅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

工业品价格指数呈现起伏。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即PPI)为92.9,较上月高0.5个百分点,同比低15.6个百分点。从本年12月份情况看,出厂价格上涨较多的主要行业有:煤炭开采业(涨12.5%)、石油加工与炼焦业(涨3.0%)、农副食品加工业(涨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涨1.5%)。跌幅较大的行业主要有:仪器仪表制造业(跌4.2%)、造纸及纸制品业(跌2.2%)、纺织业(跌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跌1.0%)。

七、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稳居全市 “半壁江山”,税收呈现稳速回升。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80.92亿元,同比增长14%,较全市GDP增幅高0.4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52.8%;占全市GDP比重为51.1%。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57.92亿元,增长22.1%,占全市全部税收49.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税收27.38亿元,增长25.8%。私营个体企业稳步增加,注册资本增速提升。全市私营个体企业累计总数达12.83万户,同比增长11.1%;其中私营企业2.62万户,增长21.8%;个体经营户10.20万户,增长8.7%。全市当年新注册私营个体企业3.86万户,增长20.1%;其中私营企业6606户,增长28.7%;个体经营户3.20万户,增长18.4%。全年新注册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158.11亿元,增长26%;其中新注册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41.43亿元,增长26.4%;新注册个体经营户注册资本16.68亿元,增长22.8%。

民营工业效益增速良好,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1198户,占全部规模企业的81.5%;实现总产值714.69亿元,同比增长40.8%,较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9.6个百分点;销售收入715.5亿元,增长40.4%;利税总额87.77亿元,增长41.6%。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675.41亿元,同比增长35.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7.5%,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口岸经济逆势发展,地方外贸企稳回升。连云港口岸全年进出口货值实现134.7亿美元,同比下降22.6%;其中进口实现85.5亿美元,增长1.7%。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口岸进口的大宗散货商品仍呈快速增长势头,铁矿砂、铬矿砂、铅矿砂等矿砂品种进口增长迅猛,已经成为全国矿砂进口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全市地方外贸完成外贸进出口38.6亿美元,同比下降13.2%;其中出口19.5亿美元,下降14.7 %。

外引内联逆势增长,重大招商有序推进。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0.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增幅和总量居全省第5位和10位。当年新批外资项目159个,增长8.2%; 合同利用外资18.6亿美元,增长2.4%。新批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个,投资总额7.7亿美元,占全部的34.4%。引进内联客方到位资金373.52亿元,增长13.5%。全市160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158.3亿元,其中外资5.22亿美元;在建项目竣工40项,建成率30.3%;在谈项目正式签约和开工建设19项,签约率 67.8%。本新增重大项目104个,其中在建项目49个,在谈项目 55个,总投资887.8亿元。

旅游事业继续突破,旅游产业兴盛繁荣。2009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生态旅游年”,全市先后在东海及赣榆举办了中国生态旅游年连云港启动仪式和乡村旅游节启动仪式,全年推出30项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及9条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全市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增至11个,名列全省第5、江北第一。东海国际水晶珠宝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灌云潮河湾、伊芦山、东磊景区创建成功2A级景区。全市共有星级饭店61家,其中三星级以上35家。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220.28万人次,同比增长13.6%; 旅游总收入134.58亿元,增长15.4%。

九、园区建设

开发园区主体凸显,产业积聚取得成效。全市主要开发园区共13家,其中综合类园区10家,全部园区实际利用外资9.54亿美元,同比上升12.4%;固定资产投入525.99亿元,增长2.3%;业务总收入1494.71亿元,增长24.2%;财政收入87.53亿元,增长35.2%。当年新成功获批1家省级东海硅材料科技兴贸出口基地、1个省级出口品牌(太阳雨),新批2家南北挂钩产业园(江宁工业园、灌云丹阳工业园)、2家特色产业园(灌南船舶、东海硅材料)、1家农业示范区(东海出口农业示范区)。

连云港开发区激流勇进,综合水平继续提升。2009年,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加快跨越发展步伐,在追求一流中继续进位,在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中居22位,较上年又前移1位,连续四年跃升10位。全区完成GDP 158.4亿元,同比增长22.4%;工业总产值457亿元,增长35.7%;财政总收入42.1亿元,增长23.1%;出口总额7.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7亿美元,增长12.5%;内联到位资金56.8亿元,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126.4亿元,增长25.7%;其中工业项目投入90.0亿元,增长33.8%。全区纳税过千万元企业35户,较上年净增13户;其中纳税过亿元6户。

十、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地方综合财力显著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达到232.32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21亿元,增长36.3%,高出全省平均18.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3位,双双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9.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26.06亿元,增长18.4%,较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农林水、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0%。

图8:

地方税收贡献明显突出。全年财政税收收入完成69.05亿元,同比增长29.4%,占全部预算收入的76.5。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4.78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16.4%,同口径增长7.4%。地税部门完成41.02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45.4%,同口径增长22.5%。信贷融资实现历史突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72.5亿元,较年初增加213.9亿元,是上一年全年贷款增量的2.2倍,较年初增长了38.3%,贷款增量和增速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年贷款增长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19.4亿元,较年初增加198.2亿元;全市新增贷存比达到108%,居全省第一位;余额贷存比达到7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全市可统计融资总量达926亿元,较年初增加257.8亿元,同比多增95.2亿元。信贷资金投向继续优化。年末,港口、道路等基本建设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4亿元,同比多增20.5亿元;工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60亿元,同比多增21.6亿元;各类房地产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47亿元,同比多增30.5亿元;各项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40.4亿元,同比多增22.2亿元。全年新增民营中小企业贷款103.8亿元,同比多增53.6亿元。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6391万元,扶持3195名下岗职工就业,保持全省领先。全年共发放助学贷款余额1.08亿元,共支持2.11万名贫困学生入学。

保险事业呈现蓬勃发展。全市现有保险主体26家,其中产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11家,保险从业人员已近万人。全年各类保费收入25.40亿元,增长17.9%。其中财产险保险费入7.78亿元,增长23.3%;人身险保费收入17.62亿元,增长15.8%。保险深度为2.7%,保险密度为515.21元。全年保险业为全市提供了总额9000余亿元的风险保障,保险业共支出保险赔款约9亿元,其中产险赔款支出42761万元,寿险赔付支出4706万元,为灾后重建生产,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十一、科技教育和卫生事业

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连云港市首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东海、赣榆也同时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县”称号。在全省科技进步综合评价中,全市得分快速逼近苏中,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9位、苏北第1位,部分指标超过苏南。其中科技产出列全省第7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列全省第3位。全年新上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42项,获省以上科技拨款首次突破亿元,达13538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新上国家级项目29项,新上省级项目113项。组织鉴定科技成果130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32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1.05亿元,增长84.12%,增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增幅64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40%,利税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特色及创新型科技培育取得新成效。注重强化新医药、硅材料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创建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取得重大进展。恒瑞医药成为连云港首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康缘药业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创新型企业。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家,14家企业获批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术企业,共有27家企业通过国家重新认定。获批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1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1209家。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突破。发挥连云港新医药产业自主创新优势,全年有15个项目列入该专项的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等3类计划,占全省企业承担的重大专项项目数的43%,在全国同类地区中处于领先地位,连云港已成为我国创新药物产业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实现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全覆盖。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获批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全市首个进入国家序列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现有全日制大学3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普通中学205所,在校学生33.25万人;普通小学503所,在校学生32.64万人;各类幼儿园288所,在园幼儿17.02万人。全市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10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4.4%,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9.99%、95.67%。全年高中段教育招生7.78万人,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1%。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72.1%,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分别达63%、95.95%和89.72%。

城乡医疗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全市城区实现以街道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全年完成新(改)建村卫生室580个,其中已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达到省级标准化要求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350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成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赣榆县提前一年实现了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全覆盖。全市共有331.4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9.45%,同比净增参合农民近20万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年末,全市各类卫生机构达820个,其中各类医院161所;卫生工作人员1790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566人;现有执业医师5748人,注册护士5468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1664张,其中医院床位7958张。积极防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和麻疹疫情,全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93.83/10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十二、文化宣传和体育事业 注重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全市建成使用或正在建设的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在苏北率先实现全覆盖,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覆盖率超过50%,市博物馆新增西游记文化基本陈列,民俗博物馆、美术馆正式开放,挂牌成立南大出版社连云港出版中心。“桃花涧遗址”等10处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李汝珍纪念馆等三处文保单位维修工程。全市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站104个,博物馆文物藏品17175件,公共图书馆藏书162.25万册,较上年净增16.53万册,市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各类文化艺术空前活跃。连云港女子民乐团受到省领导高度肯定,王咏梅创作的《如意的圣火》被确定为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主题歌;现代都市淮海戏《左邻右舍》,入选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获全省优秀新剧目评比多个奖项。组织举办“和谐文化进万家”广场文化系列活动305场次,观众过百万人次,并再次获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称号。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放歌港城”等歌咏汇演,组织引导全市各单位、行业举办各类庆祝活动500多场次。大力开展“三送工程”,全市送戏1000多场次、送电影12000多场次、送书10万余册。

广电宣传事业浓墨重彩。全年在省电台用稿428篇,稳居市级台第一位。在中央电视台用稿29条,其中《新闻联播》用稿15篇,在省电视台《江苏新时空》用稿276篇,位居第一方阵,再次荣获江苏广电总台颁发的“繁荣奖”。连云港传媒网举办了沿海及泛亚欧大陆桥互联网站高峰论坛,邀请全国20余家重点网络媒体走进连云港采风。共有50件作品在省级以上政府奖评比中获奖,其中7件作品获省级政府奖一等奖,全市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0.6万户。开发区率先创建为“户户通”县区,完成了40余场次重大活动的广播电视流动直播、现场直播,广播电视全年累计安全播出、发射节目4万余小时。

体育事业继续取得优异成绩。全年相继举办全国男子排球大奖赛、全国定向分区赛、全国CBA篮球俱乐部青年联赛、全国少年羽毛球比赛等10余项省以上比赛,并先后举办全市第六届农民体育节、第五届社区体育节、第四老年人体育节、中老年健身精品展示活动、“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14项,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市体育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市体育馆、游泳馆主体竣工,东海县和灌云县体育场已经投入使用,赣榆县体育馆基本封顶。在十一届全运会上,连云港籍运动员共获得2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奖牌、总分排名全省各市第八位。全市业余训练人数保持在1600人以上,全年共获省以上比赛奖牌105枚,其中金牌40枚。

十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全面推进,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全市城乡建设突破困境、逆势而上,全年完成投入达260亿元,共实施城乡建设项目1160项,同比增长20%,其中市区实施城建项目460个,完成投入90亿元,连续五年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5%。其中市建设系统直接投资23亿元,所承担的10大类156项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建设规模、投入总量、发展水平再创历史新高。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同比增加5平方公里。

基础建设明显加快,聚集辐射作用凸显。全市新建、续建新建海棠路立交桥、东路跨西盐河桥、郁洲南路跨玉带河桥等10座桥梁,郁洲南路、江化北路、红砂路等23条城市道路,新增城市道路25公里,形成了连网成环、快捷顺畅的道路网络,组团连接、互连东进,城市一体化进程加快,构筑了特大城市发展框架,居民的“幸福生活半径”内涵更加丰富,城市的“经济发展商圈”范围迅速扩大。

公用事业强化投入,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建成城市饮用水应急备用水源,在苏北第一家开工建设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新东方加压站完成主体工程,新建、改建自来水管道30公里,水质合格率达到99.5%;墟沟污水处理厂通过省环保验收,正式投入运行,新建310国道等污水管网20公里,凌州路、盐河南路等6座污水提升泵站完成主体工程,污水处理率达到79.3%;新建中压燃气管道25公里,天然气主干管网覆盖建成区,城市气化率达98%;扩展新海电厂热源,建设配套供热管线10公里,新增集中供热50万平方米。新区建设展露新姿,园林绿化成效显著。全面加快东河新区、孔望山新城、凤凰新城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征地3500亩,实施盐河南路、新建东路、学院北路等地块拆迁7万平方米,新建、续建新区道路18条,同步实施管网、绿化配套建设。中央景观大道基本建成、海州区行政中心投入使用,新浦区市民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工程,新区建设初具形象。全年完成七大类54项园林绿化建设任务,新增绿地面积318公顷。重点实施了东盐河景观带、胜利湖公园、海连路城市家具示范街等绿化景观工程,建成了花果山大道、中央景观大道、青年公园、海州行政中心广场、中云火车站广场等一大批亮点工程,完成了宁海立交桥、新建中路等23条道路配套绿化工程,城市绿地面积达3760公顷,绿地率达36.33%,人均公园绿地达10.98平方米,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指标。

加大环保综合整治,城乡环境继续改善。环保创模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专家核查,连续三年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积极推进绿色连云港建设,入选国家创新发展模式、经济转型特色典型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地表水环境得到改善,声环境质量优于国家标准,公众环境满意率达85.6%;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5天,优良率91.8%,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十四、人口及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平稳发展,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138.86万户,其中市区27.29万户;户籍总人口达490.64万人,其中市区88.69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2.58‰,上升0.8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89‰,下降0.31个千分点。全市人口计划生育率90.97%,独生子女率55.59%,同比提高1.45个百分点。全市常住总人口444.65万人,同比减少0.91万人;其中市区99.83万人,同口径增加1.2%。城市化水平达43.5%,提高1.5个百分点。政区组织有所变动,年内,灌云县板浦镇、新浦区宁海乡划归海州区管辖。年末城市街道办事处17个,乡镇83个,其中镇53个;居委会219个,村委会1432个。居民收入提高显著,生活质量切实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58元,增长11.2%,增幅在全省位居第6位,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达到6111元,增长12.0%,增幅居全省首位,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3.2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之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明显,市区居民人均消费达到11577元,增长9.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实现4291元,增长14.6%。图9:

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8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万人,近15万名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就业。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8.31万人,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3.7万人,组织创业培训9400人。全市离退休人员累计12.15万人,共发放养老金17.38亿元,同比增长18.6%。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7亿元,同比增收4.86亿元。实行养老保险全额缴拨结算方式的参保单位1725家,占参保单位总数的93.7%,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76.5%。保险覆盖率达94.3%,同比提高10.2个百分点。

改善民生政策频频出台,“平安连云港”创建扎实推进。全市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落实,市区和四县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30元/人和210元/人,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130元/人。城乡低保实行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全市纳入城乡低保对象15.3万人,同比增加9313人,发放城乡低保金1.59亿元。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实现全覆盖,全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 70%,保持了稳步上升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分析预警、排查调处和应急处置,年末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调处各类纠纷11990起,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248 件,办案量再创新高,受援群众满意率达100%。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140个,市级1149个,创建率达到85%以上,有力推进了新农村法治建设步伐。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上一篇:英语四级讲座下一篇:始丰街道四个注重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