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落实意识形态制度

2024-04-18

学校落实意识形态制度(精选8篇)

篇1:学校落实意识形态制度

我校在市教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教育局的工作安排部署,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树立和践行“四个意识”、传播社会正能量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证,积极开展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意识形态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树牢和践行“四个意识”为重点,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相结合,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和管控,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具体工作

(一)、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

学校党支部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召开了党支部会议,认真组织学习市局意识形态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推进和落实计划,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追究问责,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明确工作职责,健全领导体系

学校成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主抓推进、落实、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校意识形态工作。党支部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自身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负责分管年级的意识形态工作。

(三)、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学校把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渗透进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计划之中,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都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平时工作中践行“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党支部利用党课,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课后进行了分组讨论,每一位党员教师都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平时工作的指导思想,不但要完成自身工作任务,更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汇聚正能量,突出正面宣传

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建设校园网络、电子屏、微信工作群、楼道悬挂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利用班会课、每周的升国旗仪式等教育形式,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传统美德有机结合起来、与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通过各种宣传和学习手段,让意识形态在校园占据主导地位,不断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五)、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求全体教师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高尚的意识形态引导和武装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使教职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句口号、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上好每一节课,服务好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了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和管控,发挥网络积极作用

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信息量大、吸引力强、运用方便的特点,学校始终把校园网服务与教学和网络舆论安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校园内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广大师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并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和监控,各班都设有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及信息的安全工作,建立定期汇报及网络事故随时报告制度。在加强管控的同时,积极宣传先进事迹和国内国际时政热点,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爱国、爱家、爱校、爱己正能量,抵制一些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和侵蚀,使校园网络不仅成为服务于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思想意识存在偏差

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意识不足,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片面认为只要把各项业务工作完成好就是尽职尽责了。

(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统一部署,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存在工作安排部署多,检查落实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三)、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存在着学校发展面对的种种困难,导致现有的宣传文化阵地等方面设施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宣传、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考评

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规范化常态化。

(二)、继续抓理论学习

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党支部学习的带动效应,创新学习形式,完善学习手段。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加强对党员教师的党纪党规教育,加强对党员教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执行监督,决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精神的言论,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同时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切实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力量。

(四)、继续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

号召全体师生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心的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感恩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篇2:学校落实意识形态制度

有人说“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意识是思想和行为之间的纽带,有了意识,思想才能在行为中得到体现。对于校园安全问题,这样认识同样也适用。在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中,安全意识的树立是重中之重,有了安全意识才会有安全行为,学校安全教育才能得到保障。

一、安全意识的树立,来自我们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

学校的安全工作事关学生生命安危,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有人将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比作是“1”,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特色等各项工作比作是“1”后面的“0”,只有“1”的存在,后面的“0”才有意义。可见学校安全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针对学校的安全工作,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预案和防范措施,构建了完备的安全教育体系。但仅仅有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制度和措施的落实要靠人,校园安全工作的相关人们是否具有安全意识更重要。很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意识薄弱是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说到校园安全问题,我们很容易想到由交通、游泳、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用火、用电、集体活动、自然灾害、校园设施、学生之间或者是校外人员带来的不法伤害等引起的安全问题;比较容易忽视由心理问题、教学活动等引起的隐性安全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屡有发生,因此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学生甚至是教职员工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也是校园安全问题的隐患。校园安全问题涉及校外也涉及校内,有些是显而易见的而有些是容易被忽视的,可见,我们所面临的校园安全涉及到校园内外的方方面面,形势比较严峻,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清醒和认识。

二、安全意识的树立,应该贯穿在学校的各种日常教育活动中

“意识决定行为”,而意识的形成又必须通过行为不断地强化,才能树立。1

树立安全意识,要求学校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1.在常规教育中学习。对师生进行有关安全工作的法规、要求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是师生树立安全意识的基础。通过教工大会或专题学习的方式组织老师和相关人员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的有关要求和规定,以及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学校制定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通过晨会课、主题班会课以及日常常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安全问题的认识,掌握有关的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抓住每一次教育的机会,利用好每一种教育形式,从各个方面详细地向学生讲解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遵守学校提出的安全要求,使师生们对校园安全问题能认识到位,行为有范,处置有度。

2.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安全教育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本学科的教学有意识地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学科教学中可用于安全教育的内容。例如语文老师在进行《紫藤萝瀑布》教学时,引导学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将珍爱生命的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安全意识教育。

《思想品德》作为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是德育的主阵地。学校要重视和发挥《思想品德》的作用,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用好可为学校安全教育所用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讲到《珍爱生命》时,通过学生的观察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彩神奇,通过设计和参与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爱心行动,理解和体会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意义。再如上到《法律护我》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自我保护大家谈”和“阅读与研讨”等形式,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的体育运动伤害和实验安全也是校园安全教育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体育教师本身在从事体育教学时要关注和防止在本学科教学中的运动伤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避免运动伤害的技能和相关的常识,如学会运动前热身

运动要充分,运动过程中的自我防护,运动后的恢复、调整等;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占了一定的比重,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实验器材和药品要注意其质量和使用日期,防止因为器材不合格发生意外,把安全意识的教育贯穿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

3.在多方配合中拓展。学校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需要学校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拓展教育资源,使学校的安全形成多方合力,既丰富了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内容,又因为把教育放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从而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性。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组织地“安全进社区”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用所学的安全知识帮助社区的居民树立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又能让自己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自己在校园中所学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安全意识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和实践。

利用家长会和给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期中和期末阶段和寒暑假放假之前,对家长们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和有关安全情况的通报,对家长们在不同的阶段要注意什么样的安全问题提出预报,并对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提出要求,把学校的安全工作延伸到家庭,发挥家长的责任和力量来共同有效地做好安全教育,如每到春夏之交,天气转热的时候就适时地就“游泳安全”问题发出给家长一封信,对游泳安全问题进行预警,并对家长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有效杜绝安全隐患。

请担任学校综治副校长的派出所所长、学校的共建单位武警消防支队的警官和工商、检验检疫的有关人员为师生们开展法制教育、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等讲座,这些来自第一线的相关案例往往能给师生们带来震撼,有效地提高师生们的法制意识、消防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的意识。

4.在专题演练中强化。专题安全演练可以让师生在演练中进一步唤醒他们的安全意识,锻炼他们的逃生技能,检验学校的安全疏散管理。学校每学年分别在上下学期组织师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地震、消防演练”,在专题演练中,学校可以从中对学校安全教育的成果进行检阅,发现存在的问题,利于在接下来的安全教育工作中进行改进。

三、安全意识的树立,要求我们关注的两个问题

1.认识到位。树立安全意识,落实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师生们要知道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具体的操作规范,在日常的教与学的行为中落实,但首先师生要做到认识到位,对安全教育的理解要全面,它的外延很广,内涵很丰富,要求很具体。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不要仅仅为安全而谈安全,与安全相关的生命教育更能让师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明白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有助于我们相关工作的到位、全面。对学校安全教育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学校安全教育要有所规划,常抓不懈,细水长流,不是有事时搞一搞,没事时放一边。“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被称为地震震出的“最牛校长”——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因为平时对全校师生安全意识的常抓不懈,使全校师生在大震来临时无一伤亡的例子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2.关注细节。我们往往关注到建筑的质量,设备的可靠,但对于一些细小的变化我们经常容易疏忽,如下雨天地板滑,我们是否对地板的防滑做出相应的对策,是否及时用警示标语对师生进行提醒;对细节的关注应该成为我们安全意识的组成部分。事故经常是由细小的疏失引起的,在进行相关安全教育时也需要我们关注细节。例如进行安全演练,学校要对演练的逃生路线和平时学生体育课间集合的路线进行统一的规划,让学生懂得这两者的路线一致,使学生的每一次疏散集合的路线一致,每天都在重复这条路线,一有紧急情况学生不用任何的提醒,就懂得找到自己的疏散路线。在安全演练中要对疏散原则、演练要求进行详细的布置,特别是在一些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上下楼梯的拐角处等地方进行细致、到位的安排。在演练过程中,关注细节可以让我们防止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篇3:学校落实意识形态制度

陶先生认为:过去, 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 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先要把儿童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 头脑解放了, 才会产生创造力. 而创造力的产生则源于对问题的思考, 因为问题是创造的开始.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 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 即使有疑也不敢问, 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问. 究其原因:一是教学气氛过于严肃, 学生对任课教师恐惧不敢提问;其次是学生学习信心不足, 担心提出问题不适, 引起学生讥笑和教师的批评. 再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 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除了应具备和蔼可亲的态度, 大方的仪表, 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尊重每一名学生在教学中还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 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 因此, 解放学生的头脑, 落实到教学行动上, 就是要激起他们提问的勇气与追求, 以消除心理障碍, 树立自信心, 鼓励学生敢于向课本、向老师、向权威挑战, 敢于提问, 并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

二、解放学生的嘴巴, 让学生想问

陶行知指出:“天地是个闷葫芦, 闷葫芦里有妙理. 您不问它您怕它, 它一被问它怕您. ”怕问是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第一障碍. 源自于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采用了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成为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 学生感受不到知识与自己切身生活的联系, 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 长此以往, 他们习惯于不动脑筋, 被动接受, 当然更谈不上主动地提出问题. 因此, 要让学生愿意提出问题, 首先要从兴趣和习惯上做起, 努力加强我们课堂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让他们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走进课堂, 养成在课堂上想提出问题、探索求证的习惯, 让问题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原动力,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不断训练, 使之形成习惯.

三、解放学生的眼睛, 让学生会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无论学哪一门学科, 要想切实领会教材, 都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和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年的一年级教材就创设了大量生活中有趣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摆一摆”“试一试”等教学实践活动, 进行观察、想象、操作、思考和质疑, 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优势, 在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等能力的同时, 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四、解放学生的双手, 让学生善问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作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时, 在视觉和运动觉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 内部语言悄悄地展开了思维, 他们在操作中获得形象和表象, 同时又推动着他们进行释疑. 因此, 操作活动也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使他们善于提问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试一试”等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解放学生的双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 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梯形动手操作, 得出梯形的计算公式后, 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移拼呢? ”“只用一个梯形剪拼行不行? ”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后, 学生跃跃欲试, 并先后将梯形转化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 点燃了创新的火花.

五、解放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乐问

陶行知先生强调, 要“解放时间, 把人民与小孩从劳碌中解放出来, 使大家有点空闲看看书, 干点与老百姓有益的事, 还要有空玩玩, 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 课堂上解放学生的时间, 就是要改变教师霸道课堂、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 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 包括留下自学课本的时间, 留下思考质疑的时间, 留下组织语言的时间, 这就是陶行知所说的“让他们学一点自己要学的问题, 做一点他们自觉要干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常说, 要“解放空间, 把人民与小孩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 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 长期以来, 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等理念, 期望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事实上这是人为将学习过程肢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 并未把学习看做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 又要留有“尾巴”———解放课堂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课堂, 走进社会, 走进生活.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 探索更多的未知的问题, 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从而保证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

总之, 日常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被动地等待教师提问, 不能刻意安排学生想些什么, 怎么想, 让学生跟着老师设计好的思维圈思考, 而应落实“六大解放”, 创造一切条件,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思考、提问的机会, 让学生从敢想、敢疑、敢问向能想、能疑、能问转化, 达到培养问题意识的目的, 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的主张是: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笔者受陶先生“六大解放”思想的启迪, 把陶先生的“六大解放”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来遵循,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乐问.下面谈谈笔者的实践和体会.

篇4:学校应该完善与落实学生考勤制度

一张请假条是写在学校的便笺纸上的。请假条的各要素一应俱全。可是怎么看都不对劲。原来请假条是一份复印件。学校的便笺纸的题头是红色印刷体,可这份请假条上的题头却是黑色的。这份请假条是学生复印原件后的产物。

另外的一张使用的是学校统一印制的请假条。可这份请假条除了一名请假的学生签名之外,还有另外三名同学的签名。学校明确规定:“请假条一式两联,一联出校门时使用(限本人),由门卫收回;一联留学生科存档。”这次多人请假事件明显是违反学校规定的。

针对这两张请假条所暴露的问题,学生科、保卫科和年级组就如何完善与落实学生考勤制度进行了专题研究,具体如下:

一、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针对“请假条事件”,学校要求任课老师在每节课上课前都要对学生进行考勤,并及时将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或擅自离校等异常现象告诉班主任。同时也要求各班安排一名班干部协助任课老师做好考勤工作,一旦学生的考勤出现异常状况,班干部应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学校严格对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课的考勤进行把关,因为这些课采取的是走班的形式。实行考勤制度有助于学校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整体掌握,可以有效地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二、统一门卫放行要求

“请假条事件”也暴露出门卫工作的失职。虽然这两起事件没有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但却存在安全隐患,让人警醒。

首先,学校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当班的门卫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进行了相应的经济处罚。

其次,学校召开门卫工作会议。在会上将学校的学生请假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规定门卫一律凭学校统一印制的、填写规范的请假条对提前离校的学生予以放行。对于存在疑问的请假现象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确认无误后方可放行,否则一律不准放行。

只有门卫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的重任,从最后一道关口上保护好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规范学生请假行为

“请假条事件”也说明有个别班主任在对待学生请假问题时,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为此学校特意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如下两条要求:

一是只有学生监护人有权向班主任请假。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到校学习的,应由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请假条上应有学生监护人的签名,收到假条后,班主任应电话与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核实。

学生在校期间需提前离校的。班主任首先要和学生监护人联系,对于监护人同意学生离校的,应和监护人明确学生交接的时间与地点,以确保学生安全。

二是班主任发现学生缺勤时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班主任一旦发现有学生缺勤,必须立即与缺勤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向其告知学生缺勤信息并了解原因。如果班主任未及时将学生异常缺勤情况告知学生监护人,一旦学生遭受意外伤害,班主任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校同时要求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知晓该如何请假及该向谁请假,从而规范请假行为。

四、严肃处理违纪学生

对于“请假条事件”的几名当事学生,学生科找他们分别谈了话,了解了他们当天的去向,并和学生的监护人进行了沟通与确认。对于这几名学生,学校按照《学生纪律处分规定》对其予以“警告”处分。通过对违纪学生的处理,让全校的学生受到了教育。必要的惩戒有时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建立和完善学生考勤与请假管理制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制度意识,又可以从形式上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学习,从而保证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请假条事件”在有些人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却值得我们重视与反思。学校的安全工作是绝不能有半点松懈、疏忽与侥幸的,只有及时发现与处理问题,未雨绸缪,才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篇5:学校落实意识形态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根本制度确定下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经验和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好,是实现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改变世界,是指《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多年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和必然趋势,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0世纪从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发展到多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这既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也为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开辟了实践路径。深刻改变中国,是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次次展现出“理论成果”转化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伟大飞跃,形成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更加璀璨夺目。

回顾98年的辉煌历史,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在党和红军经历长征、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时候,毛泽东潜心撰写《实践论》《矛盾论》,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思考。在改革开放开启的时候,“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成为思想解放的先声。没有哪一个党如此重视哲学思维、思想方法、理论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的“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形势和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一些人视马克思主义为雾里看花,以共产主义为空中楼阁,忘记了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和清醒。惟有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使9000多万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更加团结统一、行动一致,成为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

二、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好,是确保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必然要求。

思想引领方向,方向决定道路。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雄辩地证明,这条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条道路是党带领人民历经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克服千难万险走出的正义之路,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光明之路,是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演进而来并为中国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之路,是在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4亿人口的东方大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复兴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将迎来发展进步的美好前景,但也会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颜色革命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惟有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咬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不放松、不走偏、不懈怠,才能更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勇前进。

三、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好,是筑牢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

70年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终结了旧中华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在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在云南,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面对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破坏我们的民族团结,还试图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企图,我们惟有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能不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四、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发展好,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发展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旁落,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

首先要健全党委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制度。在指导思想上,各级党委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工作,以党的理论武装破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在工作机制上,要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有效解决“不敢抓”“没人抓”的问题。在宣传阵地上,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把好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确保各类阵地可管可控,决不让错误思想观点存在“法外之地”和“舆论飞地”。

篇6: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落实追究制度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保证学校一切工作正常进行的根本。学校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人人心中有安全,人人工作抓安全的意识,实行安全工作全员负责制和责任落实追究制。

一、把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调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具体落实。各学校法人要对学校的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

二、各校要经常性地向师生宣传安全常识和法律常识,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好资料。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督查全校安全工作,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确保学校平安稳定。

三、任何学校不得随意组织学生外出,如需要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提前向教育局申请,经教育局批准后,学校组织统一安排,原则上不准学生开展外出活动。

四、各校负责本校师生在校的安全,保护好本校的公共财产和教学设施。严禁学生上、放学乘 “三无”车辆和超载车辆;禁乘“摩的”。严禁学生下河洗澡,周末遇涨水,隔河的学生要作好安排确保安全。对生病学生要做好处理,严重的要报告并及时送医院。严禁学生带刀具和不安全物品,若有发现立即收缴。科任教师负责本课堂学生的安全,班主任和课任教师直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学生安全,下课随学生后行,指导有序离开。如工作不到位发生事故,相应人负直接责任。

五、各校领导班子成员分时段,分区域负责本校学生的安全。如有事故发生,相应人负直接责任,对未按时到位的从严追究。

六、行政值周负责当周学校的安全工作,按时到位督查工作,及时处理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反馈相关人员处理,并做好跟踪了解。本周有事故发生,实行责任追究。

七、值周校干负责当周学生的安全工作,按时到位督查工作,如有事故发生,相应人负直接责任。

八、教导处要做到课堂无教师空缺(教科室配合),保证课堂和自习的安全。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所管理范围内的各方面安全,如图书管理员、电脑管理员、实验电教管理员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经常检修器材、电线等设施,防止一切事故发生,保证正常教学。

九、加强学校门卫的安全管理工作,禁止闲人自由出入,坚持外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不得随意离岗,保证昼夜值好班。住管员要管理好住宿区的安全,坚持查房制度,学生就寝住管员要不离岗位。否则追究责任。

篇7: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办法制度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全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题,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教育党工委《关于加强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示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全校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

二、责任分工

1.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党支部和行政班子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

2.党支部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支部书记抓好协调指导落实工作,做到知责履责尽责。

3.党支部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和“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三、实施原则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四、责任追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党支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责任:

1.对党中央或者上级党组织安排部署的重大宣传教育任务、重大思想舆论斗争组织开展不力的。

2.在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上,党支部书记没有站在第一线、没有带头与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作斗争的。

3.管辖范围内发生由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

五、工作要求

全体教职员工要切实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不要触碰红线,不断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安学校党支部

2020年3月长安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意识形态责任落实制度严格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牢固树立抓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到是渎职的理念,做到知责明责、守责履责、担责尽责,健全工作机制,严格制度执行,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党支部和行政班子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

二、党支部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支部书记抓好协调指导落实工作,做到知责履责尽责。

三、党支部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和“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四、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与教育教学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五、全体教职员工要切实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十要十不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六、学校办公室扎实抓好干部理论学习,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4次,其中对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内容的学习每年不少于4次。

七、加强反邪教工作,防范邪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八、切实有效的抓好舆情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时代楷模、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牢牢掌控舆情意识形态主导权。

长安学校党支部

2020年3月长安学校专职舆情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上级部门有关专职舆情管理员的工作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舆情动态,积极引导舆论,营造有利于全校工作和社会稳定的良好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上级互联信息办公室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和工作需要,设置舆情管理员,确保我校通讯通畅。

第三条上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市互联网宣传工作,负责组织舆情管理员开展工作,并对舆情管理员进行考核。

第四条舆情管理员的基本职责是主动掌握本校舆情动态,并在微信群、校讯通进行宣传、评论,积极引导舆情舆论。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对不良信息和恶意炒作、网评文章,要澄清事实真相,矫正视听、引导舆论、维护形象。

第五条舆情管理员要提升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掌握及时发现不良信息的方法,提高辩驳不实报道和错误观点的能力,要注重结合舆情语言特点,提高舆情管理员文字撰写水平,掌握舆情管理技巧。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舆情政法信息巡查和引导工作情况,不得违反工作程序和纪律规定擅自在网上发布与维护稳定和法律工作相关的信息。

长安学校党支部

篇8: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素质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培养儿童各方面的素质, 让儿童的潜力得以开发, 进而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以“面向全体学生, 突破传统教学, 创新教材教法”为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实践、探究、交流, 从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是与传统应试教育相背离的, 旨在谋求让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 是让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遏制传统教学中的“应试教育”, 有助于把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它体现了新时期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

二、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必须创新教学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 综合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在教学“圆周率”时, 笔者结合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给学生讲述了我国古代的大数学家祖冲之没有现如今“微机”计算的情况下, 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 并把这项世界纪录保持了1000多年。进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鞭策学生增强学习的动机。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此, 数学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益。一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用语言这根“绳”拴牢学生、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思维, 从而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王国。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 把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转换为日常的生活, 让学生能够用生活中的东西进行“比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眼新课标的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说法, 要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全体学生学习的难度, 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 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和指导,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他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

4.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有方

教师要引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在学习中探究新知识, 提出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有方”:一是教学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有趣;二是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教学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使学生容易受到启迪, 创设学生勤于动脑, 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 从而使全体学生对学习内容都能够认真学习、探究。

5. 课堂教学让学生“会学”

一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新知识先行了解, 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 学生达到“懂和会”。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带着“为什么会是这样”去学习, 就是让学生对不同的理解“归一”, 达到“知识解决问题”的认同。三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达到“会学”的目的。

上一篇:积攒赢礼品活动方案下一篇:陪伴的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