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安全感社会宣传标语

2024-05-13

公众安全感社会宣传标语(共17篇)

篇1:公众安全感社会宣传标语

公众安全感社会宣传标语

以“一切为了人民幸福”的理念统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建设平安法治宜春 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抓当前,打基础,促长远,在新起点上努力打造领域更广、基础更牢、水平更高、效果更好、人民更满意的平安宜春。

平安是百姓福祉,平安是社会财富,平安就是生产力 举全市之力,筑平安之基,打造全省平安市,争创全国长安杯

以推进“三网”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以解决影响平安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和谐平安,大家共建,百姓同享 坚持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宜春 社会秩序齐抓共管,警民协力长治久安 创建平安城市,建设幸福宜春

手拉手参与平安建设,心连心共建和谐家园

织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天网”工程,提升社会治安防范能力,造福全市群众 巩固全国综治优秀市、全省平安市成果,争创全国长安杯

消防安全宣传标语 让家庭远离火灾;

消防安全进农村,共筑平安防火墙;

消防安全进学校,共筑平安防火墙;

广泛利用社会传媒资源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提高公民消防安全意识;

增强消防科学发展观念,普及消防安全教育知识;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一心一意爱消防,久而久之家平安;

勿忘火警“119”,患难时刻真朋友;

消除火灾隐患,构建和谐社会;

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消除火灾隐患,创造美满生活,构建和谐社会;

生命至上,平安和谐;

人人关心消防事,家家户户保平安;

学一点消防知识,添一份平安幸福;

消防设施别乱动,扑救火灾有大用;

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

增强防火意识,掌握逃生常识;

消防连着你我他,保障安全靠大家。

家家防火,户户平安。

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

全民齐动员 共筑消防安全防火墙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严禁圈占消防设施,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火灾起心莫急,湿手巾捂口鼻;

加强消防法制建设,依法实施消防监督;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加强消防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远离火灾,珍爱生命,共建平安家园;

从小学消防,共创平安家;

火灾不留情,预防要先行;

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 开创消防工作新局面;

落实政府部门消防责任 推动消防工作跨越发展;

全民参与 根治火患 营造美好家园;

加强消防宣传,提高全民预防和抵御火灾能力;

普及消防知识,传播消防文化;

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人人防灾防火,家家平安快乐;

消防情系你我他,预防火灾靠大家;

防火常识进校园,自防自救保安全;

儿童玩火最危险,家长老师要严管;

家庭防火注意啥,煤气电源勤检查;

政府主导,齐抓共管,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四项责任”; 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四项责任”:组织领导 部门行业监管 设施建设 检查考评;

单位主抓,完善机制,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筑牢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确保全省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消除火灾隐患,构建平安社会;

火灾面前莫惊慌,报警逃生两不忘;

消防事关千万家,平安和谐靠大家;

篇2:公众安全感社会宣传标语

2、只要公民遵纪守法,就是参与了平安创建

3、儆守法的公民,积极参与所在街道综治办的平安创建活动

4、严防范、重打击、强调解、努力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

5、防盗、防抢、防火,就是参与了平安创建活动

6、0771―12340,是自治区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电话

7、严防自己的财物被盗,也是参与了平安创建活动

8、当您接到0771―12340调查电话,请耐心客观地回答问题

9、没有“太家”的安全,哪来“小家”的幸福!

10、请你为海城区的平安创建活动注人正能量!

11、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全力维护公平正义,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

12、严打“黄赌毒”,净化社会环境,创建平安家园。

13、坚持打防并举、综合治理,全力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

14、深化平安建设,构筑和-谐全州。

15、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积极调解矛盾纠纷,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

16、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共同参与平安创建。

17、只要公民遵守法律、不违法犯罪,就是参与了平安创建。

18、创建平安社区,建设美好家园。

19、向遵纪守法的公民致敬,警民携手共创平安全州。

20、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

21、揭发检举违法犯罪有奖,包庇纵容违法犯罪必究。

22、严打击、强防控、大调解,努力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

23、广大群众勇于揭发检举,政法机关重拳打击黑恶势力,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

24、手拉手参与平安建设,心连心共建和-谐家园。

25、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积极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大力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

26、一心一意谋发展,真抓实干保平安

27、抓基层打基础,保稳定创平安

28、创建平安社区,建设温馨家园

29、幸福你我他,平安靠大家

篇3:公众安全感社会宣传标语

此次活动6月13日启动,6月27日结束,今年的主题为“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王书坚在启动仪式致辞时指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新《食品安全法》,努力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全民共享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广大食品企业要严把质量关口,诚信守法经营,切实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要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诚信体系、引领产业发展。新闻媒体要严守社会责任,广泛传播食品安全知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本届食安周将围绕“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等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展示“食安山东”建设及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擦亮“食安山东”品牌。食安周期间,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21个相关部门将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日活动。

同时,围绕宣传周主题,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省直部门及媒体开展“双示范单位展示”和“食品快检进市场”、“笑脸笑到店外,A级餐厅随手查”、“学校食堂开放日”、全省“食品检验机构开放日”、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食品安全“你点我检”、“食安山东”融媒体行、食品安全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研讨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民众了解山东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改革举措和典型经验。

篇4:加强档案宣传服务社会公众

按照国家档案局的部署,北京市档案系统广泛开展了以“档案在你身边”为主题的档案宣传活动,“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五届“档案馆日”活动拉开帷幕。广大群众走进档案馆,零距离接触档案,来到设立的宣传站点,了解档案知识,感受档案文化魅力……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再次掀起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京城档案热”。

本期“特别关注”可谓内容丰富、亮点迭出:“本期视点”宏观报道了市档案馆、市城建档案馆和全市16家区县档案馆同时推出内容丰富、特色各异的档案宣传活动,还对“国际档案日”的由来作了简要介绍;“专题报道”推出了北京市档案局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制发的《关于加强区县档案馆建设的意见》,相信对区县档案馆舍建设应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原声讲堂”栏下的《田汉中国戏剧魂当代关汉卿》一文,讲述了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戏曲改革工作的先驱者、杰出的戏剧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先生的人生历程。

非遗保护工作作为一项新兴、复杂的社会公共事务,他需要各相关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努力。“理论探讨”栏目中《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一文,重点分析了档案部门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就如何发挥优势、化解劣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档案用户视角下档案网站建设探析》一文,以提高用户满意度为“抓手”,就构建档案网站的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利用馆藏资源、举办档案展览,是档案部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社会文明进程的有效途径。本期“业务研究”刊出的《档案展览形式设计研究》一文,从展览的主题策划、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展览的总体布局等方面,为举办档案展览提出了新的思路。

“域外采风”刊载的《“9·11”数字档案馆建设概况及其启示》,重点介绍了其在建设理念、资料收集、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概况,相信对我们的数字档案馆建设能有不少启示。

“京城茶座”为您呈上《慈禧与老爷车》《光绪年间两次开发北京什刹海的计划》《建在善果寺遗址上的宣武艺园》《东交民巷和东交民巷小学》等数篇京味儿十足之作,希望能在了解古都历史、品位京城文化方面,给您带来些帮助。

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服务性工作。要让“档案在你身边”的理念融入社会、深入人心,加强档案宣传,服务社会公众,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篇5:公共安全的社会宣传标语

2、自己保安,不可轻视。

3、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4、防火一松,人财两空。

5、安全意识,不可淡化。

6、相互保安,人人受益。

7、不图形式,注重实际。

8、有备无患,无备遭难。

9、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10、进入现场,集中思想。

11、疏忽一时,痛苦一世。

12、教育为本,防患未然。

13、安不忘危,乐不忘忧。

14、健康发展,稳抓质量。

15、违反规程,祸不单行。

16、安全第一,警钟常鸣。

17、我不伤我,你不伤你。

18、严格执章,行为高尚。

19、大事化小,教训难找。

20、生动活泼,入情入理。

21、无证作业,事故头出。

22、光喊不动,实在无用。

23、执行规程,心诚则灵。

24、措施到位,安而无危。

25、干群努力,安全共保。

26、疏忽大意,灾祸之源。

27、忽视安全,如履薄冰。

28、贯彻规程,先靠领导。

29、积尘自燃,防火重要。

30、溜子皮带,蹬坐危险。

31、时侥辛,终酿大祸。

32、安全教育,声情并举。

33、特殊工种,特别要求。

34、常抓不懈,防微杜渐。

35、以人为本,重在平安。

36、人违章,众人遭殃。

37、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38、脚踏实地,稳定发展。

39、人安全,全家幸福。

40、不折不扣,坚决执行。

维护安全意识的宣传标语

1、上医未病,自律慎独。

2、安全发展,国泰民安。

3、安全第一,生命至上。

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生产再忙,安全不忘。

6、疏忽一时,痛苦一世。

7、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8、不怕千日紧,只怕一时松。

9、不懂莫逞能,事故不上门。

10、严密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

11、为安全投资是最大的福利。

12、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13、人人讲安全,家家保平安。

14、好钢靠锻打,安全要严抓。

15、宁绕百丈远,不冒一步险。

16、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17、安全不离口,规章不离手。

18、安全保健康,千金及不上。

19、小心无大错,粗心铸大过。

20、幸福是棵树,安全是沃土。

21、想要无事故,须下苦功夫。

22、甜蜜的家盼着您平安归来。

23、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4、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

25、劳动创造财富安全带来幸福。

26、抓好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27、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28、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29、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

篇6:公众安全感宣传资料(推荐)

全区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问卷问题及标准答案

1、请问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

答:很安全

2、请问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去年相比怎么样?

答:有明显好转

3、请问您家附近出现矛盾纠纷是不是有人来调处?

答:能及时得到调处

4、请问您家附近出现治安问题能否及时得到解决?

答:能及时得到解决

5、请问您或您的家人是否了解乡镇(街道)的综合治理部门或单位?

答:了解

6、请问您或您的家人是否具体参与了平安小区、平安村(社区)及其他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

答:参加了

7、请问您对政法机关或政法队伍(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的执法工作是否满意?

答:满意

8、今年以来,您或您的家人(包括家庭财产)是否遭受过不法侵害?

答:未遭受过

9、请问您对警民关系的总体评价如何?

答:很好

开展治安综合大整治

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为有效遏制刑事犯罪高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9月中旬开始至12月底开展为期3个多月的社会治安综合大整治专项行动。

9月19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市人民广场召开了2014年岑溪市社会治安综合大整治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市委书记覃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唐海泉、市长覃震西、市政协主席冯天德等市四家班子领导,全市各镇各单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全体政法干警共20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达斌对行动作了具体部署,市长覃震西,市委书记覃颂先后就行动开展作了动员讲话和强调,政法各部门主要领导作了表态发言。动员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我市声势浩大的社会治安综合大整治专项行动拉开序幕。

部署开展社会治安综合大整治专项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意义。此次综合大整治行动的目的是全力查破一批案件,抓获一批违法犯罪嫌疑人,尤其是对近期发生的一些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涉黑、涉恶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此次专项行动将把打击黑恶团伙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

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同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务必深挖“幕后指挥者”和“保护伞”,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为我市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更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综合大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步骤

此次综合大整治专项行动分为宣传动员、深入排查、集中整治、巩固提高四个阶段。

2014年9月中旬至2014年9月25日为宣传动员阶段。要求各镇、各部门进行深入动员,广泛开展宣传,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大整治工作,在全市掀起治安综合大整治的宣传高潮。

2014年9月26日至2014年10月10日为深入排查阶段。要求各镇、各单位深入开展大排查活动,了解和掌握突出治安问题,查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认真登记梳理,认真进行排查。

2014年10月11日至2014年12月15日为集中整治阶段。要求各镇、各部门对排查出的涉黑、涉恶、涉枪、涉爆等线索、社会突出治安问题、混乱的重点地区(部位、场所),明确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使被整治地区的社会治安面貌迅速改观。

2014年12月16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为巩固提高阶段。由市整治办制定严格的检查验收标准,扎扎实实地抓好排查整治的检查考核工作。务必使我市社会治安有明显好转:涉黑、涉恶、涉枪、涉爆等恶性案件明显减少;治安混乱的状况和秩

819、全民投入治爆缉枪严打整治斗争,积极举报涉枪涉爆违法犯罪线索。

20、严厉打击“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1、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搞好治安整治;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保好一方平安。

22、严厉打击违法占用土地、违章建筑行为

23、集会游行须审批,未经审批属违法

24、依法信访,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

25、信访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扰乱公共秩序

26、阻挠国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属违法行为

27、多人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应推举不得超过五人的代表

28、民工权益有保障,请求程序要正当

29、发布网络虚假消息,会受法律制裁

篇7:社会公德宣传标语

1、讲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2、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3、提升市民素质,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4、公德装在心中,文明贵在行动。

5、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6、道德建设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建、形成合力。

7、邻里团结礼貌谦让,尊老爱幼夫妻和睦。

8、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

9、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0、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1、道德是做人之本,创业之策,为政之基。

12、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大道惟诚,无信不立。

14、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15、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16、加强道德教育,倡导时代精神。

17、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18、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19、存荣弃辱,共创和谐。

20、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

21、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人人实践基本道德规范。

22、关心未成年人就是关心祖国、民族的未来。

23、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

24、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25、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精神。

26、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27、明是非、知荣辱、立志向、修言行。

28、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9、以道德立身,以诚信兴业,做文明公民。

30、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31、以微笑融化陌生,用信任沟通心灵!

32、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美化庆元人居环境。

33、学模范,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

34、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贵阳人

35、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

36、品行不好的人容易犯罪,犯罪的都是品行不好的人。

37、恶语伤人三春寒,良言一句暖三冬。

38、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

39、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道德、讲卫生。

40、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41、礼仪体现细节,文明展现素质。

42、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43、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富裕、魅力、文明、和谐新楚州。

44、让我们戴上礼仪的翅膀,冲破狭隘,飞上蓝天。

45、大道惟诚,无信不立。

46、家庭多一份温馨,社会多一分安宁。

47、中华美德传千年忠孝礼仪记心中。

48、与礼仪牵手,和文明同行!

49、以创建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篇8: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实践研究

1 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创建的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 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 再也不仅仅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方式, 以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 其中手机用户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 手机网民数达到3.97亿[2]。近年来, 医院所服务的患者人群特别是城市居民、年轻人日益增多, 传统的沟通方式已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时下流行的微信平台已经成为他们必备的通讯工具。随着智能手机逐步得到普及, 再加上微信公众平台操作的便捷性、人际交流的高时效性、内容推送的丰富性、消息传递的精准性等特点, 使用微信更符合现代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交流习惯, 也符合医院提高服务水平和塑造医院品牌形象的目的。

2 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

2.1 进一步增强医患互动,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医院与患者间建立更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3]。微信公众平台开辟的科室特色、名医推荐、便民服务、出诊时间等模块, 都有助于患者及家属了解医院的特色优势、专家专长, 根据自己时间选择适合的医生。另外, 微信公众平台还可实现信息的即时互动。如此一来, 医患关系的外延变得更为丰富, 医院与患者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和便捷。在患者对医院、专家的信息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 双方面对面的沟通就变得更加积极和有效。

2.2 创新宣传形式, 加大医院宣传力度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依赖于用户的广泛参与。因此, 做好微信平台的宣传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公众只要扫描该院的微信公众号, 便可随时随地从医院微信平台了解到医院的动态、名医名科推荐、坐诊信息等想了解信息。医院也可利用这一平台发布消息, 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医院的特色亮点、新技术新项目, 达到宣传的目的。

2.3 实时宣传医院亮点, 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医院品牌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借助微信公众平台, 每天可以将医院的重要新闻、特色专科、健康咨询和养生资料等内容进行实时推送。这样可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公众宣传医院的技术力量、服务特色等信息, 推送名医、名科、名药、名方等公众需求热点新资讯, 逐步将自身优质诚信的服务品牌根植于公众的心中, 唤起公众对医院的感知、兴趣、偏好、需求, 从而诱发其就医倾向譬如, 医院新闻、讲座预告和义诊服务等可及时发布医疗技术、科研、医院文化等方面的最新资讯, 并让公众提前了解医院近期的健康讲座讯息和义诊活动安排。这种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介的宣传方式为提升医院知名度, 树立医院品牌形象, 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促进医院品牌建设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2.4 保证了医院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官方微信相对于个人微信而言, 有一定的限制性, 这也正好确保了官方微信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 官方微信每天只能发送一次信息, 防止了部分个人恶意发布骚扰消息或者随时“打广告”的行为。第二, 官方微信有一套规定, 必须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 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官方微信账号。第三, 微信公众号要群发消息, 必须绑定一个个人微信号, 确保了公众微信的权威性。

3 泸医中医院微信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1 基本情况

泸医中医院微信建立于2014年3月, 由宣传部统一管理和当天信息推送, 截止目前受众人群数已达1832人, 包括医院院内职工、兄弟单位、病人及家属等, 目前人群正逐步增加, 每天增加人群达20余人。现已发布消息589条, 内容涵盖医院新闻、便民服务、名医名科、新技术、养生斋、中医典故、专题报道等栏目。

3.2 存在的问题

3.2.1 信息推送局限性———影响新闻的时效性

在公众微信平台上, 每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 有一定的局限性。医院每天的新闻有些时候是不定时的, 而微信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的局限, 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受到限制。为了所有的推送内容都能在当天推送, 有些早上的新闻就只有等到晚上统一来推送, 晚上发生的新闻就只有等到第二天才能推送。

3.2.2 互动平台信息不对称性———引起部分读者的不满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 很多时候信息存在不对称的情况, 容易引起部分读者的不满[4]。微信信息的不对称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读者可以随时提问, 提问内容也是公开的, 但是医院对读者每条信息的评论却不是公开的, 只有医院方登录公众微信号才能看到, 其他读者都看不到。第二, 回复信息的时间也受到限制, 读者的提问, 医院必须在三天之内回复, 超过时间就没办法回复。第三, 对于某些不是医院公众微信范围的人群, 这些人的提问, 医院当事人没办法进行回复。?

4 医院微信平台宣传的实践与策略

4.1 发掘受众人群的需求, 精心策划发布内容

公众平台作为医院全新的宣传和交流的平台, 要发掘关注用户的兴趣和需求, 精心选择受众人群关注的内容, 如医院介绍、临床科室介绍、专家介绍、科室分布、咨询电话、交通行车路线、专家坐诊信息、科普知识、便民措施等。部分医院不太注重发布内容的选择, 每天推送大量的文章或长篇大论,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 每个人时间都是有限的, 这种信息的发布往往不会那么吸引大家去认真查看。医院微信的推送, 不仅是宣传医院及科室的一个平台, 也是受众人群, 尤其是病人及家属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 我们在推送医院公众微信的时候, 不能单一地、呆板地宣传医院的科室技术等, 而是注重对用户的有用性消息的发布等, 像是健康知识, 医患故事, 便民措施等。

4.2 注重语言鲜活感, 增强大家对医院的关注

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曾经说过,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 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的步伐而发生变化[5]。医院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时, 一方面要注重语言的鲜活, 适当选择网络语言, 如在圣诞节, 通过微信发布“亲们, 圣诞节快乐”;在天气骤变时发布贴心小提醒:“兄弟姐妹们, 多穿衣服, 注意防寒”等。其次, 要图文并茂, 内容简短。大部分手机阅读者都是是利用自己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的, 文字内容太多、内容太长容易引起大家视觉疲劳。因此, 医院在推送公众微信时, 应尽量推送图文并茂的消息, 并且消息中字体要大, 方便大家阅读。

4.3 做好与读者的互动, 获得读者的认可

要想医院微信公众平台持续发挥其宣传作用, 扩大受众人群数量及做好和读者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传统媒体, 医院没法实现和读者进行及时沟通和互动, 而微信上则可以实现快速沟通、交流。读者可以在微信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出疑问, 还可以进行咨询。因此, 医院负责微信公众号编辑、营销部门一要定时查看并积极回复读者的评论, 读者对话题的回复表达了他们关注和兴趣所向, 通过积极回复获得读者的持续关注。记住, 所有的价值都来自于沟通, 就是推送再多的内容, 不沟通和互动, 也很难获得读者的认可。所以每一次推送内容时, 都尽量创造一个和读者沟通和互动的话题, 以此来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4.4 开通官方微博, 为突发事件宣传提供保障

微博, 即微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顾客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顾客可以通过WEB手机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发布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以其当网络进入“微博时代”,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纷纷开设官方微博, 通过微博平台参与公共生活, 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增加, 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也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 广大群众迫切需要知道权威的信息, 而微博因其具有“人人发布信息、人人接受信息、人人传播信息”“随编随发、不受数量限制”等特点, 正避免了官方微信每天只能发送一次消息的限制, 成为不可或缺的宣传报道手段, 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医院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宣传的实践, 其意义不仅体现在信息发布上, 更体现在为公众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平台[6]。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其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诊等丰富的服务功能将越来越突出, 建立并利用好医院微信公众平台, 扩大医院宣传力度, 强化医院服务理念, 提升医院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而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推动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 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更好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夏.基于微信的新型营销模式与策略[J].公共管理, 2013 (8) :100-101.

[2]杨永敏.浅谈纸媒微信公共账号的运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9) :496-497.

[3]赵鹏图, 李耀.微博营销在医院营销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 2010, 10 (1) :37.

[4]马飞炜, 贺晓呜, 吕伯东.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实践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 (2) :254

[5]盛伟芳.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研究[J].剑南文学, 2013 (2) :326-327.

篇9:公众安全感社会宣传标语

关键词:准科学评估;消费者心理;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20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8—0106—03

一、准科学评估现状及其研究意义

准科学是指由科学实验证实或科学理论论证,具有一定科学道理,但仍存在部分争议而无法成为科学真理的实践或理论结果。而准科学评估即是运用这些准科学成果对现有事物进行的判断和分析,因此,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但评估结果仍存在争议,所以对准科学评估报告的利用和发布,需要慎重对待。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公众日益增强的消费安全意识与相对薄弱的消费风险判断、防范能力之间存在鲜明的反差,其中隐含着公众对权威、科学的消费安全评估的强烈诉求。但目前我国还缺乏系统的消费安全评估管理制度,公众消费安全评估呈现鱼目混杂、混淆视听的乱象,常常引发公众消费类心理恐慌和市场异常波动,其中尤以准科学安全评估最具诱导性,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此类评估一方面是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夸大,散布不全面、不准确的风险警告,往往导致一个产业的萧条。另一方面则将存在的风险缩小,甚至只谈安全,不提示风险,把消费者诱入风险的火坑。如浙江省华夏医院将尚处于试验中的医疗技术当做成熟的项目推向医疗消费市场,结果造成三十八位接受此项治疗的患者病情加重。

近年来,不断随着准科学成果的推出,在消费者群体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间接引起市场的异常波动,然而消费者自身判断能力却无法与日益增加的消费安全意识成正比上升。鲑鱼肉质鲜美,易于烹制,且在鲑鱼肉中科学家还发现了富含欧米加3—不饱和脂肪酸,它可以有效防御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进攻”,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健康食品之一。而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在英国莫里森超市出售的鲑鱼中发现了一种名为“孔雀石绿”的致癌染料[1]。该消息一经传出,引起轩然大波。可见准科学的安全评估发布对公众的消费存在着重大影响,所以需要开展消费安全评估管理研究,建设系统的公众消费安全评估及其体系和机制,有效规范公众消费安全评估,减轻因风险评估本身的乱码而发生的社会恐慌和市场波动,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食品安全预警与风险消费者心理

一直以来,在媒体和专家以及为大众所知的各类信息中,饮用牛奶的好处被不断的提及,可是过量摄取乳制品中的生长因子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确鲜为人知:可能引起体重超重甚至有肥胖症、罹患糖尿病的风险;罹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几率的提高;过敏反应、耳鼻喉阻塞、消化系统的问题和提高罹患神经系统、皮肤、小肠、结肠及关节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风险[2]。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在食品安全风险的警示上政府职能的缺位以及风险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研究与现状较为粗略,主要由以下专家支持系统和相关国家部门组成。一是专家支持系统由相关领域学者及研究人员组成,由于预警内容涉及范围广,判断的依据复杂,因此,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中,专家队伍建设进展较快。二是农业部门,作为国家负责农业的职能管理部门,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实物安全的控制研究,是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研究中起步最早、研究范围较广和进展较快的。三是国家质量角度检验检疫总局,它承担着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测职责,在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建设方面,颁布了相关的规定。四是卫生部,在已经建设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又开始对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平台进行建设。以上几个部门构成了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3]。

从中可发现,这样的划分在对于准科学这类问题的处理上,政府职能上的划分存在的模糊性,部门之间工作分配没有衔接性以及合作性,存在较多的盲区,使得此类问题的层出不穷。而消费者作为一群容易受各类信息所影响并且误导的群体,在理性和判断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亟需在食品方面受到保障。在面临风险消费与食品危机时,消费者一般会呈现如下几种重要心理:

1.恐慌心理。食品是直接与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联系的商品,因此食品安全危机比其他商品的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恐慌要大得多。人们会迅速拒绝购买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利用各种渠道不间断传播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不仅拒绝消费带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而且连带性地拒绝消费其他食品,造成食品市场的跌宕起伏乃至全面萧条。

2.逃避心理。这是消费者在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时产生的一种消极退让的心理,其行为特征是在发生食品安全危机时尽量远离带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和人群,采取极端自我保护措施,有时不愿意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为缓解食品安全危机所作的努力,对他人在食品安全危机中遭受的伤害也表现冷漠。

3.悲观心理。这是行为主体丧失信心的心理表现。持这类心理的消费者为缓解自己由于悲观而产生的过高心理压力,可能采取违规性消费行为,比如继续消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由于缺乏对自己主观判断的信心,他们往往容易为市场流行的意见左右,是食品安全危机中危险性、有害性消费行为的高发人群之一。

4.逆反心理。这些消费者往往对政府、医疗界、媒体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所采取的行为则与这些机构倡导的行为刚好相反。一般来看,逆反心理的产生与个体所受的挫折经历较少或者心理在过去受到压抑有关,有些则与消费者过去长期形成的对传媒的怀疑态度和刻板印象相联系[4]。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息的引导性是很强的,尤其是与“科学”挂上钩的报道或者各类专家建议。目前最常见的准科学产生形式便是化学论文引起“蝴蝶效应”,某些专业论文在媒体的炒作下,使得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变得具有毁灭性影响。常常可见媒体对一些研究论文歪曲理解,含沙射影,引起了社会的恐慌与产业的萧条。对于涉及民生的公共安全问题的高度敏感固然是媒体责任心的表现,但是这种责任的体现表现出诸多的尴尬和幼稚。在国家相关部门尚未作出定论之时,相当多的媒体在报道和转载过程中直接将对各类问题自行定义并发表,在民众中引起恐慌。

阜阳奶粉事件、特富龙事件、苏丹红事件、高露洁等牙膏致癌事件、立顿红茶事件、SKⅡ化妆品事件……从去年至今年,一系列有关食品、日化用品的消费安全问题频频显现,媒体慷慨地通过版面和节目时间段来集中披露这些问题,有些问题的披露取得巨大的正面效应,但也有一些问题的报道与处理失之草率。比如一瓶含苏丹红的辣椒酱所造成的危害不过半支香烟,卫生部4月6日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

三、准科学评估信息管理中存在问题

1.政府信息发布缺位。政府在消息传递出现严重的脱节或遮蔽,使得公众在对信息的接受上产生偏差。因为信息的传递有一个特点,就是“先入为主”。公众接受第一时间的信息印象最深,对于后续却更为准确的信息,因为时间的滞后,要改变先入之见便事倍功半。政府在发布评估信息这个事项上,多半采取的是事后评估,存在其滞后性,并且与专家间的合作也存在缺陷。

2.信息交流中的专家的缺位。很多专家是严肃的科研工作者,按照科研习惯,往往不愿意公布未得到最终结果的信息。但是,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千家万户。百姓需要知道的是眼前到底存在什么风险,应当如何回避风险。有关的科学研究最终结果,尽可以放缓,而当前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应当放在首位。如果专家不能再风险出现的时刻到位,那么各种非科学的传言或流言就可能通过各种媒介广为传播。专家应当承担起释疑解惑的责任。食品安全风险,专家的解释越及时、越到位,作用越大。需要媒体注意的是有时因记者的素养不足,有时因媒体的某种偏见,专家的正确意见常常被扭曲或表达错误。

3.媒体对风险评估过高的情况。对于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就是要加温,才能让社会广泛关注;而对一般的风险如果高估,那就会显得有失偏颇,引起不必要的震动。如雀巢奶粉的碘超标事件,各大媒体具有强烈的加温。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陈君石院士和许多专家冷静分析问题的程度,给公众减压,给媒体降温,才使风波得以平息。在对风险估计不足或估计过高的时候,专家不要为风向左右,既不迎合某些官员的错误判断,也不妥协媒体的错误判断,要用正确的意见说服官员和媒体。政府也应当认真对待专家的意见,以实施为依据,以科学为准绳。

4.群众对于媒体的过度依赖。群众在面对诸如苏丹红等与自己利害攸关的公共安全问题时往往缺乏科学、理性、冷静的判断。群众对于媒体的依赖形成所谓的“媒体拜物教”,即指公众缺乏对于新闻媒体信息以及新闻媒体运作方式的批判性认识,从而无法全面、理性解读媒体信息,导致缺乏对于媒体的使用能力[5]。公众中普遍存在的“疑罪从有”的委屈和媒体的过敏反应共同摧毁了脆弱的公共安全心理防线。在当前消费安全警钟不断的情形之下,媒体对于问题的披露应该更多一些成熟,仅仅将一个未知的问题抛给公众而没有及时到位地进行分析,所达致的结果不是知情权的天真的满足,而是解决问题的社会成本的加大。

四、对准科学评估信息的管理与建议

(一)准科学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交流管理

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交流不是政府单边的行为,而是多方互动的交流。这“多方”大致可分为“三边四方”:三边是政府、专家、媒体——信息的发布方;另外加上民众,便是四方[6]。民众并非消极的信息接受者,他同时也是信息的反馈者和行动的参与者。在提供信息的“三边”中,政府影响全局,媒体的报道,专家的意见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依赖而产生效用的。所以,政府对于信息交流有没有正确的态度,能不能善加运用,仍旧是关键。

1.政府提供安全信息。政府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提供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服务,包括风险是否存在、对风险的评估和如何控制的措施等。这些信息可以以公告、通知、文件等各种形式发布。在各种形式中,通过大众传媒发布为是最便捷、最快速、最容易为群众知晓的途径。

2.专家主要是提供风险评估方面的信息。在引导民众理性面对风险中处于主导地位。当风险出现时,专家应当对风险的来源、危险度的评估、应对的办法向政府提出决策建议,也向公众作出科学的解释。当风险被忽视的时候,专家应当敲响警钟;当风险被夸大时,专家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加以评论,引导群众理性行动。专家应当以科学为唯一准则,不能迎合或区总政府与公众或某些利益主体的任何非科学的简介。专家的意见只有被政府采纳,才能变为决策;只有通过媒体的传播和放大,才能够使广大公众从中受益,知道风险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大。比如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评估,便可以澄清各种不准确的传言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3.媒体汇总信息。媒体是信息的汇总,是三边四方信息交流的平台。从食品安全的信息传递来看,媒体并不只是被动地传播来自政府、专家的有关信息,而且还主动捕捉各种有关的信息。由于媒体的信息渠道多样、广泛,许多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是由媒体首先发现才引起各方的重视

4.民众交流并反馈信息。民众是信息交流“四方”的最终环节。来自政府、专家和媒体的有关风险存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种种信息,只有为民众所接受和信服时,才能在化解风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风险信息交流的最终目的。同时,民众也能对信息的正确性、准确性、及时性做一个反馈,帮助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

在信息交流中,“三边四方”既不能虚位,又不能越位、错位,只有相互接种,通力合作,才能发挥信息交流的积极作用 [7]。

(二) 准科学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管理建议

1.加强政府对消费者的引导:中国社会目前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社会,政府在自然和社会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替代不了的[8]。在发生食品安全危机时,政府应该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加强对消费者的积极引导,为消费者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帮助,并显示战胜食品安全危机的决心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消费者心理的稳定创造基本条件。

2.完善政府公共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如实、及时地公布食品危机中的相关信息不仅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消费者在混乱的形势面前消除各种虚假信息的干扰,协作政府作好抗击食品安全危机的工作[9]。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政府在危机期间向人们公布“双面信息”即正面和负面信息,能增加民众的信心;相反,如果仅仅公布正面信息,反而容易引起民众的猜疑,为流言和谣言的传播流下空间[10]。政府信息越透明,越有利于消费者保持心理稳定。建立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项目:在现代社会食品危机发生的高风险的严峻形势面前,该项目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得以建立,其主要功能是定期公布国际国内食品安全信息,辅导消费者规避食品安全隐患,并提供消费者相互交流食品安全知识的平台。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高于发达国家,更应该加快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项目的建设。

3.利用集体力量对消费者进行心理辅导:食品安全危机中消费者心理不健康的相对普遍性决定了对消费者进行心理辅导的必要性。而广大消费者居住的分散性、心理特点的差异性,又决定了这种心理辅导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已经拥有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熟工作方法的优势,积极运用社区和群团的力量,以贴近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而且高效、及时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保持消费者的心理稳定。

4.建议我国尽早组建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协调政府各主管部门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并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建议,为企事业单位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才和提出食品安全保降机制,进行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调查评估食品安全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11]。并且对政府在食品安全上的职能进行重新的划分:一是就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的重新分工,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二是就无人管理的盲区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哪个部门负责哪些尚无人监管的盲区 [12]。

5.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的研究为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制定合理、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13]。我们要加强它的基础性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利用国家在政策上加以扶持,积极借鉴国际上的科学标准,建立更科学的评估标准与风险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杨洁彬,王晶.食品安全性:第1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34-67.

[2]蒂埃里·苏卡.牛奶、谎言与内幕:第1版[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2.

[3]唐晓纯.食品安全预警理论、方法与应用:第1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6-22.

[4]青平.食品安全危机中消费者心理引导[J].商业时代,2004,(35).

[5]翟旭晟.“真相报道”背后有真相[N].新华日报,2005-12.

[6]陈四益.中国食品安全:第1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73.

[7]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食品安全:第1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69-178.

[8]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第1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7.

[9]陈岳芬.风险社会的文化特征与媒体功能之实现[J].太平洋学报,2007,(9):73-80.

[10]郭小平.论食品风险报道的价值悖谬:第1版[C].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6:16-30.

[11]焦红.谈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J].管理观察,2009,(16):204-205.

[12]齐海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定位[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2).

篇10:社会宣传标语

2、全民参与“百日会战”全面开展社会稳定综合整治

3、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展社会治安整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4、打造平安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5、打好“百日会战”,维护一方平安

6、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晋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7、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8、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9、开展火灾隐患整治,携手打造平安家园

10、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1、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2、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1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服务保障经济发展

14、深化道路交通整治,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篇11:社会保险法宣传标语

1.社会保险进万家,万户共享幸福花;社会保险作保障,哪里就业都一样。

2.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3.社会保险保民生,全民参与促和谐。

4.社会保险与您风雨同舟。

5.参加社会保险,终身受益匪浅。

6.参加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法定义务,享有社会保险待遇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

7.实施社会保险法,使每一个公民老来有所养,病了有所医,伤后有所助,失业有所济,生育有所补。

8.人生自古谁无老,养老还得靠社保。

9.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保险。

10.养老保险使您老无所忧,医疗保险使您病无所虑。

11.实施社会保险,共享发展成果。

12.遵守社会保险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3.参加社会保险,依法安享晚年。

14.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年轻不参保,晚年谁养老。

15.早参保实惠,晚参保吃亏,不参保后悔。

16.社会保险进万家,真情温暖你我他。

17.夕阳无限好,只因有社保。

18.《社会保险法》保民生、安民心、促和谐

19.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20.和谐家庭,社保为先。

21.实施《社会保险法》,撑起老百姓的保护伞。

22.纳入社会保险安全网,就业创业全安心。

23.社保手牵手,民生心连心。

24.参保今天,收获明天,保障未来。

篇12:社会遵守公德励志宣传标语

2. 蓝天绿地碧水,城美人和业兴。

3. 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

4. 礼让天下之人,畅行天下之路。

5. 礼为先,德为美,和为贵,爱为本。

6. 礼仪是文明的.使者,微笑是和谐的花朵。

7. 礼仪水城,客满天下。

8.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9. 邻里是兄弟,相敬又相让。

10. 绿草喜人,脚下留情。

11. 乱画乱贴欠公德,乱吐乱扔不文明。

12. 美德行天下,好言暖人间。

13. 你给小草一点爱,小草给你一片绿。

14. 你礼我让,风格高尚。

15. 你我文明上网,网上文明共享。

16. 人人礼让,惠风和畅。

17. 上公交,按序坐,尊老爱幼先让座。

18. 水是生命之源,德是做人之本。

19.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篇13:公众安全感社会宣传标语

一、通过媒体进行环境宣传教育

突出新闻媒体宣传, 充分利用媒体开展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 营造强势舆论氛围。环保部门积极与新闻媒体做好相互协调和沟通工作, 针对环境污染、节能减排、生态创建等环保中心工作进行重点宣传报道。向公众广泛宣传, 普及环保知识, 提高公众对污染危害的认识水平。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来宣传报道环保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捕捉环境保护方面典型的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 将环保正气弘扬下去, 对环境污染重大事件进行全面剖析, 呼唤群众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针对我县环保工作实际, 制作环境保护宣传片, 一幕幕场景真实的展现在群众面前, 更是触动人心。

二、扩大环境宣传教育范围

利用6.5世界环境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重大契机, 科学谋划, 精心组织, 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并将宣传工作渗透到学校、机关单位、企业、社区、农村, 以更大范围的进行环境宣传,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队伍中, 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 培养生态道德。

针对政府领导和党政机关, 购置新实施的《环保法》宣传资料, 做到县级主要领导人手一份, 同时发放至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 加大基层干部学习宣传力度, 取得各级领导和党政机关对环保工作支持和帮助。巩固提升管理层以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进行科学管理, 依法决策的水平, 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与依法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牢固制度意识和红线意识;在日常环境执法和各类环保专项行动中向企业经营者宣讲, 发放。为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环保法律问题, 督促企业主动承担环保责任, 把绿色发展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技术先进亮丽名片的重要方向,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针对学校, 在各中小学、幼儿园发放有关环保宣传资料、明白纸、悬挂彩色展板, 做好学校学生环境教育的渗透, 让学生成为环保知识和信息和传播者。针对群众, 散发环境保护宣传册、明白纸, 倡导低碳环保理念, 落实到生活实际中。将绿色环保理念渗透到每位群众的心里, 让他们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和引导, 使环保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三、重视环保网站的环保宣传工作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便捷社会,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进行环保信息的更新、推广, 利用网络所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来督促环保各项工作的认真落实。

做好环保网站的环保宣传工作, 通过网络途径来传播环境保护、预防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处理的相关知识, 利用网络带领群众感受真实的自然情境, 让群众面对环境有感而发, 使得网络舆情监督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建立长期有效的网络舆情相应机制。

四、环境宣传工作要不断创新

以往, 环保部门在组织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中, 由于思路方式旧、形式做法老、拓展眼界窄, 放不开时代的视野, 抓不住公众的心路, 接不上基层地气, 导致宣传效果不佳。在今后的环境宣传工作中, 我们要坚持创新、求实的思想理念, 一方面要使各项宣传工作有创造性, 要提升环境宣传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 利用法制宣传手段来普及环境保护法的权威性, 最后还要从环保工作实际情况出发, 使其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增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通过向群众宣传环保法律法规, 进一步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 开展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环保宣传活动, 来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 这样整个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才能彰显其实效。

第一, 重点要明确。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宣传, 必须针对群众的关注、群众的需求、群众的期盼, 区分不同群体, 有针对性地安排宣传主题、宣传内容, 突出不同主线。开展宣传活动时, 要注意把内容的设置、方法的采纳和不同层面, 通过以事说法、以理讲法、以案宣法, 增强环境宣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深入到日常生活实际中, 把“法律法规”融会贯通于群众需要中, 让不用层面的群众在喜闻乐见中学法、知法、守法、循法。各尽其责, 各尽其力。

第二, 时间要灵活。在新法宣传活动中, 要改变过去用正课时间停班、停课搞群众性集会宣传活动的惯性思维, 顺群众之自然, 利用早晚群众开展自发性健身娱乐、集市贸易的时机, 开展多样式的宣传活动, 让新法宣传进广场、进市场、进商场。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组织工作的麻烦, 还可以更广泛地提升宣传效能。

第三, 方式要多样。街头的大型电子宣传屏幕和画着大幅图案的出租车、公交车, 如今已成为遍布大小城市的新景观。借助和租用街头电子屏等, 价格不高, 但受众宽泛, 昼夜不间断宣传法律法规条文和标语口号, 其宣传效果, 不可小视。

第四, 网络要先行。当今网络已成为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因此, 在环境宣传中, 可利用手机短信、政务微博等形式, 不间断发布新法内容, 引导网民在网上留言讨论。同时, 针对网民们提出的疑难问题, 由环保部门和媒体不断做出解答, 从形式到内容将宣传不断引向深入, 提升新法宣传新境界。

第五, 公众力量要重视。目前,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环保还未成为全民自觉行动。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公众通过对自身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关注, 支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行动, 形成一种推动力。也可依据法律程序, 对政府和企业的行动不力, 提出抗议和直接对话, 形成社会监督压力。鉴于人们对环保的参与, 是以对自身生活质量、为基础。所以, 政府应及时把污染研究成果, 特别是对健康的危害, 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广泛宣传, 普及环保知识, 提高公众对污染危害的认识水平。

五、结束语

当前, 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较为繁重, 更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手段, 大力宣扬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 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县环境保护工作, 宣传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典型, 反映广大公众和社会的呼声, 回应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切, 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 进一步普及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环保理念, 使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深入人心, 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的良好氛围, 为全面开创环保事业新局面凝聚力量, 赢得机遇。

摘要:近几年来我县环境保护局认真贯彻落实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加大了环境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了群众环境保护意识, 为推动县级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宣传教育,公众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狄瑞云.关于对公众环境宣传教育的思考[J].环境教育, 2013.

[2]何家振.试论环境宣传教育结构转型和战略升级[J].中国环境管理, 2014.

篇14:社会保障卡宣传标语

社会保障卡宣传标语

1、社会保障卡,彰显社会保障。

2、社会保障卡,一卡多能,一卡多用。

3、社会保障卡,服务于民,方便于民。

4、彰显国家制度,体现社会保障。

5、服务群众生活,保障人民安康。

6、社会保障卡,大病有保障。

7、甘露降临xx,恩德惠及民众。

8、社会保障卡,一头系着人民,一头连着国家。

9、惠民便民服务民,社会保障顺民心。

10、持一卡在手,享多种功能。

11、一卡在手,生活医保无忧。

12、惠民卡政府发,方便你我他。

13、社会保障医疗卡,利国利民利万家。

篇1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标语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难求发展;社会无信,人人自危;政府无信,权威不立

2、讲诚信,用信用,促文明

3、守信光荣、失信可耻

4、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

5、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

6、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7、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

8、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9、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10、对诚信典型和连续三年无不良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实施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服务措施

11、对诚信市场主体,加大扶持力度,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

12、各级人民政府首先要加强自身诚信建设

13、各行政机关要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

14、切实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15、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大力推介诚信市场主体

16、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建立以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个人为对象的征信系统

17、各地区各行业要支持征信机构建立征信系统

18、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

19、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

应用,加快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20、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

21、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22、加强对失信行为的市场性约束和惩戒

23、大力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

24、依法依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约束和惩戒

25、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业性约束和惩戒

26、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社会性约束和惩戒

27、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

28、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双公示机制

29、全面落实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上网公开制度,打造阳光政府

30、建立和完善红黑名单制度,加大联合奖惩力度

31、加快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

32、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诚信意识

33、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营造诚信社会环境

34、产业强市、工业立市、诚信兴市

35、诚信是财富是资源是品德

36、立言立行要从小,诚信新风共倡导

37、以诚待人,以信兴业

38、诚乃立身之本,信为道德之基

39、诚信促发展,文明奏新篇

40、讲诚信 践承诺 促和谐 谋发展

41、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42、增强法制意识,共铸诚信社会

43、做文明市民,树诚信新风

44、诚信者人爱之,守信者人敬之,失信者人恶之

45、诚信为本,受益一生

46、信用关系你我他,愿我们与信用同行;

47、依法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秩序

48、学习诚信人和事,争做xx文明人

49、诚信对国家是良好声誉,对社会是公序良俗,对企业市黄金资产,对个人是良好品德

50、做诚信之人,铸法治之国

51、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家无诚信不和、国无诚信不强

52、用诚信美化心灵,用法治规范社会

篇16: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按照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了50户家庭,成功访问了50名符合抽样要求的16岁及以上人口的居民,分别就公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心理感受、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公众对政法机关工作的评价等问题展开了访谈。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社会特征

(一)性别比例。50名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3人、占66%、女性17人、占34%。

(二)年龄结构。本次调查以16岁及以上人口为对象。在被调查者中年龄在16至30岁的20人、占40%; 31至40岁的15人、占30%;41至50岁的6人、占12%;51至60岁的2人、占4%;60岁以上的2人、占4%。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来看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主体的中青壮年人所占比重为被调查者总体的92%,他们对社会安全措施的认知和对社会安全的真实感受体现了民情民意。

(三)受教育程度。文盲2人、占4%;小学文化10人、占20%;初中文化25人、占50%;高中文化7人、占14%;大专及以上6人、占12%。

(四)职业分布。工人6人、占12%;公务员8人、占16%;务农农民20人、占40%;个体私营企业主6人;占12%;进城务工、经商农民6人、占12%;其他4人、占8%。被调查对象涵盖了普立镇的各个社会阶层和职业群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公众对当前我镇社会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整董镇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活动,加大了严打整治工作力度,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使我镇的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群众对目前居住地治安状况和以前的比较评价,调查表明,98%的群众对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持肯定态度。认为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比较安全的被调查群众所占比例98%,认为不太安全的仅为2%。群众对居住地治安状况好转的评价与对治安环境的总体安全感基本一致。

三、当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原因及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社会治安仍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次调查以当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社会治安、教育问题、腐坏现象和社会管理,其他问题按居民关心程度及选择比例为生活保障和两极分化。

(二)两抢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在调查的违法犯罪活动中根据群众的选择意向分析,突出的问题依次是未成年人犯罪和入室盗窃。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和入室盗窃问题突出。

(三)公共场所的治安秩序欠佳。维护居民安全感仍存在薄弱环节。这说明居民居住环境治安仍需加强。

四、公众对政法机关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调查表明,群众对政法、综治部门的工作是比较满意。从群众对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评价结果看选择认为政法机关或政法队伍的执法工作满意的占90%以上,说明群众对我镇政法机关或政法队伍的执法工作还是比较认可的。

五、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应采取的.措施

(一)重视发挥村委会组织在维持社会治安方面的积极作用。村委会组织具有维护村间治安秩序、调处邻里关系、化解家庭及人际矛盾的作用和功能。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村委会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村委会组织协调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调查显示我镇还有部分群众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高,缺乏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勇气。

(三)公众认为目前增强了安全感。我镇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和改善。但影响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感的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调查表明增强安全感是当前应优先解决的问题,根据被调查居民的看法和意向选择的结果及人数比例依次为加强青少年教育、公正执法,可见增强群众安全感应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政法干警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大治安巡逻力度、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公正执法、高效履职。把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作为重点,认真开展帮教活动。抓好各村委会群防群治组织建设重视发挥,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积极作用。

篇17:公众安全感社会宣传标语

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传授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知识与一般技能的基本途径,是灌输和影响公众应急意识与思想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公众应急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在应急管理的多方面开展了实践与研究,也开展了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宣传和教育, 积累起了较为丰富、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经验[2]。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应急宣传教育不够,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完善,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没有制度化[3],宣传教育形式单一。

为了掌握目前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了解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认识,分析公众对应急知识类型的需求,以及期望获取应急知识的方式与渠道,对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以切实提高公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有效增强公众的应急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培养处理危机的能力。

1 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基本情况

1.1 问卷调查方式和样本量

对在全国七个大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与西南),31个省份,采用入户访问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口分布情况确定调查样本,根据抽样误差控制技术和抽样方法测算,在全国实际完成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5065个[2]。实际样本情况见表1。

1.2 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2.1 性别情况

本次问卷调研受访者中女性比例为48.9%,男性占51.1%,男性被访者比例略高于女性。见图1。

1.2.2 年龄结构

本次调研中,20-29岁、30-39岁、40-4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总体的27.9%、26.0%和21.8%;50-59岁受访者占总体的14.5%;15-19岁和60-6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少,分别占总体的4.8%和4.9%,见图2。

1.2.3 城乡结构

本次调研受访者中,69.2%居住在城区,16.3%居住在城乡结合部,13.5%居住在农村,见图3。主要是考虑重大灾害发生时,城市人口密集众多,灾害影响大和后果较为严重等情况。

2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2.1 公众对学习应急知识重要性的看法

在调查中显示,有88.2%的公众已经意识到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其中45.8%的人认为非常重要,42.4%的人认为比较重要。说明随着近些年各类灾害的不断发生,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见图4。

2.2 公众需求的应急自救知识类型

调查结果还显示,公众中有74.0%的对于地震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关注度最高。这应该与近几年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实际情况有关。其次,由于火灾、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与公众日常工作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希望学习火灾预防及逃生、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相关应急自救知识的公众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占到64.8%和64.6%。事实上这些灾害类型也是与人民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

此外,分别有60.3%、58.7%、58.4%、58.0%、54.4%、46.3%、38.8%的公众希望学习关于防止暴力侵害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依次还有关于突发性疾病、洪涝灾害、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电器安全、旅行等户外活动的安全防护方面应急自救知识。见图5。

2.3 公众期望获取应急自救知识的方式

通过对于应急知识的需求分析,进一步了解公众倾向于通过何种方式能够获得这些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公众更愿意通过“宣传手册、宣传册”、“电视上播放宣传片”和“在报刊、杂志上刊登相关知识”的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相关知识,分别有61.0%、57.8%和54.1%的公众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知识。这也表明媒体在公众应急知识的传播中也以起到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宣传上也应适当参考,为民众提供更适宜的方式。见图6。

2.4 公众获取应急自救知识渠道与途径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电台(34.4%),网络(29.7%),知识讲座与宣传(16.9%),这与上面提到希望获取的方式还有一些差别,也是今后在制定政策和进行有效地宣传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的空间。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学校教育占到很大的比重,有些在课程中明确设置这些相关内容并作为毕业时需要考核的内容,这对于我国今后的素质教育也可提供参考。具体见图7。

2.5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

在调查上述内容之后,了解对于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在应急宣传方面有何要求和建议,结果显示公众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多种方式并举: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69.6%);对于学校教育的关注度较高,如将相关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应急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等(68.6%);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范围(66.2%);鼓励和组织企业、学校等集体单位集体参加相关方面的培训、演习活动(59.2%)。见图8。

3 结论

(1)电视、电台、网络等主流媒体的知识讲座与宣传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和拓展应急知识宣传,并扩大宣传覆盖范围,节目多样性、知识性,并对于重大事件的讨论和案例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2)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应急知识宣传和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青少年,建立不同层次的应急教育[5]。应将应急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基础教育,重点强调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以上层次应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强调应急响应中的各种能力学习。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保障安全的方法技能。针对公众层面,加强社区应急文化建设,组织对于应急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演练,提高公众应对各类常见危机类型的技能。企业和和社会团体应将应急文化教育和演练作为常态化的管理内容。

(3)政府和各级组织应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的提供给公众应急知识多样化宣传与教育,宣传应急知识,增强吸引力,扩大宣传效果;积极开展应急演习活动,增加公众的实战经验,使得在各种灾害来临时能从容面对,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摘要:公众是突发事件应急的一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水平高低关系到突发事件应急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在全国大范围的入户和网络调查,具体了解了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态度与认识,公众对应急知识需求的具体类型,以及对加强我国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等。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到的公众需求现状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扩大应急知识宣传方式和覆盖范围,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政府和各级组织应急管理工作中,可为今后制定应急知识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陈立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对策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7-23CHEN Li-mei.A strategical research on propagation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public affair management[J].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Journal of 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2007,9(2):17-23

[2]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现状调研与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6):79-85XING Juan-jua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mergencypreparedness cultur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2,8(6):79-85

[3]姚迪.当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思考中国应急救援[J].灾害学,2009,24(2):134-137YAO Di.Some thinking about the current propaganda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J].Journal ofCatastrophology,2009,24(2):134-137

[4]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的推进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9):115-120XING Juan-juan.Promoting emergency preparedness cul-ture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9):115-120

上一篇:500KV输电线路铁塔成品检验规范下一篇:安保主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