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硬笔书法练习

2024-04-22

教师硬笔书法练习(精选9篇)

篇1:教师硬笔书法练习

1、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赏析】

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词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2、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作者这首词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4、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5、定**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6、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7、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赏析】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8、菩萨蛮

【唐】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10、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1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赏析】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

12、相见欢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13、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14、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结构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铺叙笔法;而把节日离索的刻挚深情留在结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

15、桃夭

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赏析】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16、木瓜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赏析】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篇2:教师硬笔书法练习

教师进行粉笔字练习必须遵循书法练习规律。练习时,要从楷书入手,逐步过渡到行楷和行书应从写法突破逐步掌握构成要领。现将其基本要求介绍如下:

一、粉笔字持笔方法和用笔要求 持笔、写粉笔字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笔、其位置贴近笔头、且三指虚握、呈斜卧式、与板面成 45°——50°夹角。运笔速度的快慢、用力的大小决定点、画的大小和粗细、书写过程中、适时转动粉笔、使笔头保持圆弧状、以求得线条均匀、用笔讲究提、按、行,但要求书写内力始终保持一致,笔笔到位。

二、粉笔字练习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临写楷体。临写的范本很多,选择自己爱好的优秀范,本来练习。临写时,首先进行对临,仿写——仿照范本来写,待熟练后,再背临——默 写范字。所以,临写前要研究相关理论,用心读帖,然后进行笔画临写练习,熟练后再临写完整的字,待对所临写的字默写的很象后,进行全帖临写。当基本掌握了楷体书写方法后、再临写行楷或行书、其方法步骤与楷书相同。按照以上要求反复进行,最终达到字写的好、整篇组合 的美的目的。

三、粉笔字练习中应解决的问题

1、粉笔字笔画练习要把握起笔、行笔、转折和收笔的要领粉笔字的起笔一般要求“欲横先竖、欲竖先横”有“藏笔”,按笔之势、行笔要稳健、用力要均匀、使线条有力、流畅。写转折笔画时、在转折处要有顿挫用笔、写曲线笔画时、手应随笔画的弯曲而捻转粉笔,忌随意用笔而使线条形成折带状,造成线条无力,有薄弱之感,收笔一般要有“回笔”之势:勾、撇、提、悬针等收笔要顺 势提笔而出。但须保持内力不变、力送到头。笔画的具体写法如下:

点——虚起笔渐按下回笔作收势。

横——按笔起笔有藏笔之势后右行按下回笔作收势。竖——按笔起笔有藏笔之势后下行或按下回笔作收势 垂露或顺势提笔呈悬针状。

撇——按笔起笔有藏笔之势。 左撇出稍行便顺势提笔。

捺——按笔起笔,稍有藏笔之势、后右下行、呈一波三折状、再顺势提笔出锋。

挑——按笔起笔,有藏笔之势、后顺势向右上提笔。

折——按笔起笔有藏笔之势后行笔至折处停笔再按笔写折后行笔按下回笔收笔

勾——横勾似折,但折后顺势提笔斜出锋。竖勾如竖,但在竖画按下回笔时顺势向左上提笔出锋,弧形勾的起笔,按笔有藏笔之势后行曲线,边行边转笔至勾处回笔,顺势提笔出锋。

2书法分用笔、结构和章法、正确处理粉笔字的结构关系、使笔画组合得当、字体严谨美观、进行粉笔字练习关键是笔画组合、组合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笔画间的位置关系、穿插呼应关系等。(1)保持字的外形呈“方”形 粉笔字是方块字,但字的方正不是绝对的,而是整体感觉。

(2)分析结构和比例 粉笔字分为独体字和组合字两种。组合结构的字又分为上下组合、上中下组合、左右组合、左中右组合、上下 左右组合、里外组合、参差组合。经过反复练习把握组合比例最终能够做到出手便符合比例。3.体现上紧下松特征 粉笔字结构如同人体结构,大部分上部构成紧凑,下部构成舒展。从美学观点来讲,只有疏密搭配得当,才能产生美感。一个字就是一个画面——上紧而不挤满,下松而不空缺、松紧对比适度,构成协调美观。进行粉笔字练习如若把握上紧下松规律,便可突破笔画 组合“排列易均匀”的难点。

4.强调内紧外松,将字写的内部紧凑,外部舒展。结体严谨、形不散的字。犹如所有笔画均向中心集中、具有凝聚力,形成一个整体,又如从中心向外发散,到外部很舒展,具有洒脱之感。

5.注意左收右放,粉笔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左边笔画呈收势、右边笔画较开放。这种收放对比很能凸现字的精神,给人以神气十足之感。

6.力求重心稳定,粉笔字虽然是方块字,但大部分均衡而不对称,在书写时稍不注意会使重心偏移而出现东倒西歪现象。行书源于楷书,故而掌握楷书写法后/再练行楷、然后练行书,是正确的练习套路。行书,书写速度与人的思维速度大体一致、特别适宜记录、适宜教学。

四、粉笔字的板书应用,练习章法、板书布局练习的一般要求如下

1、进行版面设计

板书前要进行版面设计,以确保板书时心中有数。版面设计主要包括板书内容的位置设计和版面的形式设计两部分。版面应遵循边距、篇距、行距、字距的原则进行设计。板书一般要求横排少用竖排。板书章法的规律通常如下。

2、板位的划分 板位的划分,就是有意识地将教学用的长方形黑板划分为几个区,例如可分为固定区和活动区。固定区所写的板书是主要的。一般在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前一直保留着,通常将教学的重点内容按其纲目依次写上。而活动区所写的板书是次要的,可以写了又擦、擦了又写,通常写的是解释、说明性的文字、或要注意的字词句、或理科已学过的定理定律公式等。黑板的固定区和活动区各占板面多少面积,应视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要强求一律。但固定区最好安排在黑板的中间,因为这个板区正是全教室学生的最佳视角处。在固定板位区内,板书设计可以采用标题居中、标题居左、标题居右等形式。标题就是课文的题目或某章某节的题目,它是一节课中板书的“亮点”、标题的字不仅要大于其他字而且字体还可以“鹤立鸡群”,即其他内容的书写一般用楷、行书体、而标题书写可用隶书或宋体美术字等。

3、板书的款式

板书的款式是变化多样的也可以说因课、因人而异。但概括起来有以下三大类型。

1主题式

主题式的板书款式,要求在黑板写的文字较少,只要将课程内容的主题词句或公式、定理写在板位固定区即可,让学生一看清晰明了而且醒目

2列表式

列表式板书就是将上课时所讲的内容概括地用图表表示出来,可以借用大括号、表格图示等形式

3、流水式

流水式板书就是将讲课内容按纲目,顷次自左向右写出(可以将板位固定区分几个竖栏)。细节较多的可用数字或字母的大小写来区分。流水式板书的包容量可大可小,比较自由随意而成、是最常用的款式。

4、强调整体美观,整篇字的组合是板书布局的重点和难点,其效果直接影响视觉感受。

5、突出重点内容 板书一般用白粉笔书写,但为了突出重点,可换一个书体或利用彩色粉笔来书写重点内容。

书写时要注意做到:头平、身正、臂曲、足稳。头平是为了保证视线的平正,使写出的字行列整齐。身正是指身体端正不偏斜。要随着书写位置的左右变动而平移。直也不是僵硬呆板,应该以自然大方、书写方便为好。

臂曲是指执笔的右手臂曲成直角,举到眼的高度最便于书写。随着书写位置的上下、高低变动、手臂弯曲程度也要作相应的变化。

足稳是指两脚分开站立、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

6、课堂教学中书写粉笔字应注意以下几点(1)示范性。

教师在课堂上写板书,也是做写粉笔字的表演。绝不可以随随便便,胡写乱画。

2、灵活性。

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教师有时让学生直接观看书写过程,这时,要求身不挡字。写字姿势要灵活调整、并保持身态的大方。

3、变动性。

黑板版面大,书写范围广,需要及时移动身体/变换姿势。示范区和练习区的变换

4、间歇性。

即边讲边写而不是一气呵成。

五、粉笔字的运笔方法

粉笔字写好了,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相反,则会给学生不好的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威望。粉笔字与钢笔字同属硬笔,运笔方法与技巧也基本相同。学好了毛笔字和钢笔字的运笔方法,也就为学好粉笔字运笔方法打下了基础。

1、要写出有强有弱、有实有虚、有粗有细、要调整好用力的大小,控制好上下的起落运动、微妙的提按粉笔、不能平均用力。

2、要写出流畅、稳健、有刚有柔的笔画,就要控制好运笔的缓急,行笔要有快慢之别,不能匀速运笔。

3、黑板是竖立着的,粉笔比钢笔粗,只能写大字,运笔就不能只靠手腕和手掌,而主要靠臂肘腕的连动。

4、粉笔酥软,容易磨损,书写触板圆头会立即磨平。如果不转动粉笔体,写出的字只能粗扁软弱。怎么写好粉笔字 关于粉笔字的要求,粉笔字要写的清晰可见,便于学生认读,写字时的速度不能太慢、太慢你不急,学生还急呢?

5、粉笔字要美观大方,书法要求,粉笔字要清晰可见,便于学生认读,那么各种书法书体中,草书不行,隶书现在很少用了,所以行书和楷书是选练习结构,书法分用笔、结构和章法,但我们不是学书法,我们只要写好粉笔字就可以了,所以简单点要求,我们只要字的结构好就可以了。智永的字的结构十分平整,便于书写和认识,练习起来的时候,用笔要求不高。所以,重点是结构,那么怎么去练习结构?比如写一个“十”字,结构上要求是竖要直,同时竖要在横的中间,有的人写字的时候软 的没有力气,你写横,那就写的直点,不要带很大的弯曲,同时竖的时候,就认真放在横的中间就可以了。所以只要认真点,照着字帖写,写好结构不是大问题的。同时还有一个办法,你可以瞄出那个字的外形同时往里面填写笔画,书法上称描红,也可以练习结构的。

课堂总结

在实践中悟出了些心得,以供大家借鉴

1、以楷书入手。循序渐进。由慢到快。逐渐过渡到行书。

2、选择字帖。最好选用适合自己书写特点的钢笔字帖作为练粉笔字的参考范本。毛笔书法是很讲究笔画形态的。故不宜作粉笔字的字帖。

3、临帖方法。全面反复临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练习为了运用。

4、粉笔字要求横写成直列。切忌忽上忽下蚯蚓混沙。因而初学时最好在黑板上划上通行格子。一丝不苟地认真练习。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技能。便随手划上亦成规矩了。

5、初学时。写会儿后。退立远处。观察对比。分析研究。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6、经常看粉笔字写得好的板书。相互研讨练习时切勿急躁。持之以恒。自然会有长足进步。

篇3:教师硬笔书法练习

关键词:高性能片上系统SoC(System-on-Chip),TFT液晶触摸屏,S3C2440

1 引言

传统的基于纸笔的练字模式效率低、缺乏新意,无法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因此设计一套具有一般手持系统的功能特点,方便扩展、升级,可很好的应用于音频、视频等多媒体领域的硬笔书法练习装置尤显必要。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寻求一条系统最佳解决途径,使设计既高效又具特色。

2 整体设计思想

本设计整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的硬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和触摸屏显示屏等。由于该应用程序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该应用程序可以在SD卡或U盘上直接运行,所以选择将应用程序存储在SD卡或U盘上,触摸屏可用来做软键盘[1],用作各种功能的选择和字符的输入。首先从基于触摸屏的硬笔书法练习系统的设计角度出发,使其具备电子产品的一般特征,即完成本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功能模块;第二部分,软件设计部分。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的定制;并针对本系统完全基于触摸屏操作的特点,对各功能模块予以优化然后分析各功能模块涉及的数据,运用数据库、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完善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性。第三部分,对系统各状态及数据的调节和处理。

3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1)硬件结构的设计

采用S3C2440作为系统的处理器,S3C2440处理器是Samsung公司基于ARM公司的ARM920T处理器核,S3C2440通过提供的一套完整的通用系统外设,减少整体系统成本和无须配置额外的组件。提供的接口支持:数码‘摄像头、TFT/STN液晶屏、USB、HOST/DEVICE、IIS音频、NAMD闪存、SD/MMC/SDIO存储卡以及触摸屏等[2]。使用Samsung公司的LTV350QV-F04真彩液晶触摸屏。S3C2440中集成了一个最大支持4K色STN和256K色TFT的LCD控制器,并提供1通道L C D专用D M A。所以使用S 3 C 2 4 4 0直接控制LTV350QV-F04真彩液晶触摸屏。系统硬件连接框图如图1所示。

(2)软件系统的设计

软件系统是本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首先是触摸屏手写笔画与画线处理。当用点触笔在屏幕上书写移动时,由于触摸屏表面相对纸张而言要硬一些,所以在书写1个笔画时,尤其是书写动作稍快时,点触笔中途可能短时间跳离触摸屏,导致显示的笔画不连续,影响系统对手写体的辨识,因而影响触摸屏的使用效果。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对书写过程的分析,知道任何字符都是由若干笔画组成,在书写完每一个笔画时都会提笔,而提笔的时间间隔与在书写一个笔画的过程中笔可能跳离触摸屏的时间间隔是有较大差别的。据此可以判断:在手写时,笔离开触摸屏是提笔进入下一笔画书写,还是在书写一个笔画的过程中偶然跳离。判断的过程如下:

设置1个专用的定时器/计数器,进入手写状态后,笔离开触摸屏时开始计时,笔点击到触摸屏时计时终止。设定时器/计数器计得的时间值为T;设书写1个笔画的过程中,点触笔可能跳离触摸屏的最大时间间隔为ΔT;设笔离开触摸屏时对应的显示坐标为(Xs,Ys)笔点击到触摸屏时对应的显示坐标为(Xe,Ye)。

如果T>ΔT,则为提笔进入下一笔画的书写,于是以(Xe,Ye)为起点开始新笔画的书写和显示。

如果T≤ΔT,则为笔在书写1个笔画的过程中跳离触摸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做处理将式(1)、式(2)计算获得的坐标点直接显示出来,会导致书写的这个笔画显示不连续,因而影响系统对手写字符的识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下述的方法:在显示坐标点(X s,Ys)和(Xe,Ye)之间用1条直线连起来,即在LCD显示屏上这两点之间显示1条直线,这样修补后显示的笔画轨迹与原书写笔画的轨迹基本上一致。而在显示屏上任意两点之间画线可以采用Bresenham画线算法[2,3]。其实现过程如下:

(1)设ΔX=Xe-Xs,ΔY=Ye-Ys,且ΔX>0,ΔY>0,ΔX≥ΔY;

(2)设XH为ΔX除以2之后取整的值,YH为ΔY除以2之后取整的值,即:XH=ΔX/2(取整),YH=ΔY/2(取整);

(3)设(X,Y)是两点之间将要绘制点的坐标ERR_D为误差累积项;采用Bresenham画线算法本质上就是跟踪误差项ERR_D,由其决定Y是否加1。图2所示流程图是在满足条件ΔX>0,ΔY>0,ΔX≥ΔY情况下的简略画法。具体调整的方法如下:如果ΔX<0,则流程图中的X=X+1变为X=X-1;如果ΔY<0,则流程图中的Y=Y+1变为Y=Y-1;如果ΔX<ΔY,则将流程图。中的X替换成Y,将Y替换成X,将XH替换成YH。

其次是书写数据与字模数据的比对及评判,针对书写数据与字帖数据进行一一对比,得到两者差异,通过分数形式将结果直观的表示出来。本设计采用的数据比对方法为:将在液晶屏上显示的字帖模板图片的第一行中显示为亮点的像素做累加,累积结果保存在事先声明的数组中,记为Sum1[0],然后累加第二行的亮点像素数,记为Sum1[1],同理,将剩余每一行亮点像素均做此运算,完成字帖模板的行亮点像素的累加工作,便可得到如图3所示的统计坐标图;用户书写数据提取后,做同样的像素累加工作,便可得到另外一组待比对数组,记为Sum2[0],Sum2[1],Sum2[2]…,Sum2[59]。将Sum2数组显示为统计坐标图形式则如图3所示。

得到字帖模板数据统计坐标图和用户书写数据统计坐标图后,将每行累加数做差,以第一行为例

求绝对值

同理,求得每行累加数的差值,将差值求和得

对字帖模板数据的累加项求和

根据经验值判断,所求差值的和的范围应为:

定义评分规则如下表:

根据上述表格内定义评分规则,编写相应的评分子程序供主程序调用,即可得到用户练习效果的相应得分,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出来,可达到系统智能评分的效果。通过操作验证,此程序在手持练字系统中运行正常,评分效果良好,为用户了解自身练习硬笔书法的效果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4 结束语

硬笔书法练习系统具备了一般手持类电子产品的特征,并较好地实现了在液晶触摸屏上练习硬笔书法的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软件部分,通过数据处理的算法研究,着重解决了触摸屏手写笔画与画线处理和书写数据与字模数据的比对及评判两个问题。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其可行性,为硬笔书法练习系统的操作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也为以后的系统升级提供了良好的编程环境。

参考文献

[1]崔如春,谭海燕.电阻式触摸屏的坐标定位与笔画处理技术[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8):49-50.

[2]陈元琰,张晓竞.计算机图形学实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2-58.

篇4:教师硬笔书法练习

一、教材特点

1. 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写字教学规律

教材按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编写。

(1)第一学段为铅笔写字。学生刚刚入学开始学习写字,手腕等骨骼发育尚未完全,因此使用书写较轻的铅笔。针对一年级开学首先接触到汉语拼音学习,本教材把出现过的汉语拼音字母逐个逐笔进行书写提示,并配以笔顺示意和练习书写,这是国内其他写字教材所没有的。写字之初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掌握好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书写;认识并写好汉字的主要偏旁部首。同时根据教学一线的实践经验,本教材编写提出低年段不要求速度,尽量慢写,把字写好,并培养学生的耐心。

(2)第二学段为钢笔写字。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开始学习使用钢笔,并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临摹正楷字帖;认识并写好汉字的主要偏旁部首;掌握好汉字的常见间架结构,写好汉字。

(3)第三学段为钢笔写字。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使学生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掌握好汉字的间架结构;特别是六年级上册前半段通过楷书的总结,从第9课开始学习行楷的书写,逐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能力。

2. 书法知识技能、学生练习和教师指导有机融合

全书内容安排主要分四条线贯穿在每课编写中。

(1)第一条线是技法书写指导。全套教材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律,从基本笔画入手,逐年级安排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的学习,进而发展到突出个性化的习字、欣赏和行楷练写。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并巩固书写技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并从四年级开始,训练一定的书写速度,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速写能力。

(2)第二条线是常用汉字书写提示。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28个“汉字笔画名称”、“汉字笔顺基本规则”、300个“教学基本字表”和2500个“常用字表”, 低年段安排了300个基本字的书写提示,中高年级安排常用汉字约800多个分散在各课里完成书写提示。学生通过观察例字,按照笔顺基本规则进而描红、仿写,练习写字。

(3)第三条线是结合课本同步练习书写。按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本教材的编写参考了同学期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指导内容。低年段同步练习书写每课的生字,用卡通人物对话提示书写重点;中年段选取该单元课文的词语、文段练习书写,并设计了评价栏目;高年段除了选取该单元课文的词语、文段练习书写和设计了评价栏目外,还增加了横线格的书写练习,把个性化的行楷的练写、欣赏结合起来。

(4)第四条线是书法知识和硬笔书法欣赏。书法知识小课堂和硬笔书法欣赏每册各安排了4个。通过对中华书法文化的较系统学习,掌握常见书法常识。在硬笔书法欣赏系列中,通过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感性认识,提高鉴赏能力。此外还有低年段的小花絮和三年级的书家名言,更多地了解书法文化。

3. 注重书写方法指导

教材特别注重书写技法指导和书写提示。写字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许多教师不懂如何运用写字规律更好地指导学生写字。本套教材以此作为突破口,在范字书写时,特别注重教师的书写指导提示,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学会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掌握有关汉字书写的一般知识和规律,形成并巩固书写技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并锻炼一定的书写速度,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本教材还在六年级介绍了历代的小楷名帖、行楷的指导,以利于钢笔在借鉴小楷的书写方法上与书法欣赏结合起来。行楷是针对提高写字的速度来编写的,通过对行楷的概述和学习,指导学生练习书写速度,并学习欣赏硬笔书法作品。

4. 方便学生练和教师教

紧密结合我省现在通用的小学语文人教版和语文S版教材内容,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根据相应版本课文的内容,书写练习首先从了解、学习汉语拼音开始,再进行生字的练习书写,通过综合训练,归纳总结每个单元的写字重点。这样既形成了教材本身的独特体系,又照顾了所学语文课文的对应练习,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破坏体系的完整性,又加深了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减轻了教和学的负担。

5. 渗透文化和审美教育

为提高学生的书法文化知识和硬笔书法欣赏能力,全套教材特别设计了书法知识小课堂系列讲座和硬笔书法欣赏,每册各安排4次。书法知识小课堂系列讲座侧重硬笔书写常识的介绍;硬笔书法欣赏重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条幅、中堂、扇面、斗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幅式,提高对楷书和行书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为了加强写字教学的趣味性,增加知识的广度,并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写字水平,本教材1—3年级特别设置了系列小花絮(即名人故事)、名家名言,让学生从教材中学习了解到许多书法文化常识。

6. 注意内容和表达的趣味性

本教材特别注意版式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力求美观、整齐划一,体例一致。全套书结合语文课本编写,配合相应版本的教材。板块设计考虑到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特点,栏目名称与内容要求均不相同。1—2年级均采用15mm×15mm的田字格;3—5年级每课首页采用15mm×15mm的田字格,次页从实际出发,3—5年级用12mm×12mm方格,让学生习惯用方格写字;5—6年级设计了横线格的书写,让学生适应从方格到横线格的变化,培养书写能力。评价栏目力求活泼有趣,低年段用卡通人物对话,互相提示重点,来纠正学生常见的错误;中高年段让学生对双姿和书写进行自我评价。

二、教材体系

四条主线贯穿在12册教材中。

1. 技法书写指导

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律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行楷书写。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并巩固书写技能。从四年级开始,训练一定的书写速度,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速写能力。

2. 常用汉字书写提示

根据28个“汉字笔画名称”、“汉字笔顺基本规则”、300个“教学基本字表”和2500个“常用字表”, 低年段安排了300个基本字的书写提示,中高年级安排常用汉字约800多个分散在各课里完成书写提示。

3. 结合语文课本同步练习书写

本教材的编写参考了同学期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低年段同步练习书写每课的生字;中年段选取该单元课文的词语、文段练习书写;高年段除了选取该单元课文的词语、文段练习书写外,还增加了横线格的书写练习。

4. 书法知识和硬笔书法欣赏

书法知识小课堂和硬笔书法欣赏每册各安排4个,系列性、知识性强,通过文图的结合,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几条辅线穿插在教材里:低年段的小花絮和三年级的书家名言,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书法文化。1—3年级慢速书写练习和4—6年级的词语、文段快速书写训练,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逐步渗透。

三、教材体例

教材体例通过以下几个栏目来呈现。

1. 书写指导。1—2年级叫“金钥匙”,3—5年级叫“技法园”。通过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范例,进行书写要领指导。

2. 书写提示。1—2年级叫“小练笔”,3—5年级叫“摹写板”。通过示范例字对该字的书写特点进行书写提示,用描红、仿写练习书写。

3. 课文同步练习。1—2年级同步练习课文的生字,3—6年级同步练习课文的词语、文段。

4. 评价。1—2年级为卡通人物对话,3—6年级叫“评一评”。

5. 综合训练。对单元进行总结性练习,有几个小板块:易错、难写字提示;形近比较,组词语;难写字易错笔顺提示;举例、描红、仿写等。

6. 书法知识小课堂。书法常识系列讲座。

7. 硬笔书法欣赏。内容有配图,配诗、词、文句,配赏析。

此外,一、二年级有小花絮(书法人物故事),三年级有书家名言(有关书法写字的言论)。

篇5:硬笔书法练习李白诗关山月

赏析

这首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篇6:书法练习指导

练习书法时须注意,怎样落笔、如何写出各种笔画、表现出不同书法的各类书风,其间变化多端,像落笔与起笔的方式,行笔的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的方式,笔锋的运用等,都需注意。虽然繁琐复杂,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以下大约分成六点,略述如下:

1、起笔与收笔: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臣讲:「起笔处:顺入者无缺锋,逆入者无涨墨。」无缺锋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上述诸点,是起笔、收笔的基础,应多加练习.2、提笔与顿笔:当你在书写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大体上,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最终使字成形。所以说写书法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其中又包括更细的变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顿也有轻重之巧。这就需要学员们自己去体会了。

3、转笔与折笔:除了上述之提与顿外,转笔与折笔也需要重视。「转」是圆润笔画的方法,「折」则是方笔画的方法。张廷相曾说:「真书以点画成形,以转折见性」。其中,细分古书所见,折亦可称为翻转,表现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于上」,意思是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之方向略成ㄟ状转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至于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近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ㄟ,但画外角成圆,转动幅度较为大。蒋梦麟曾以图形说明,并附诗云:「翻转突折成直角,绞转毫滚心如旋。」此例足可明见。

4、方笔与圆笔:圆笔在书写时,速度放慢些,使运笔较更稳定,以适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转弯的笔画中,将笔锋突显曲度,使整体架构看起来圆润,且萧散超逸。而方笔则是在上述各要点中,突显笔画的骨气,让整体架构明了,直方而不失轻巧,凝整沉着,苍劲挺拔。康有为道:「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者萧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沉着」、「妙处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这才是方圆之道。

5、藏锋与露锋:谈到笔锋,可延伸出侧锋、正锋、折锋、回锋诸法,对于笔锋的用法,要很好掌握。若书法笔中锋无变化,那即是死法。又以藏锋与露锋最重要。藏锋即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笔锋自然外露。徐浩云:「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此句话甚是明白。笔锋不藏,则缺乏含蓄之深韵,也不可偏重一方,则不得中道即为病。两者得相配合,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使字气势挺拔,气韵天成,即得其道。

6、执笔松紧: 执笔的松紧自古即有多种论解,求紧者是因为执笔时紧才能拿稳,不使字无力,求松者是因为若拿笔太紧,会使字枯骨尽露,毫无边劲,其实他们意思都相近,只是重点分论不同罢了。拿笔太松,运笔时易脱笔,手上无劲,当然拿不稳;拿笔太紧,则有碍运转,一样不好。适度的松紧才是正确之道。

篇7:书法练习方法

练习写字前,我们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备用工具:普通白纸、钢笔、圆珠笔、蓝黑或碳素墨水等;握笔方法:三指执笔法,拇指和食指两指紧握笔杆,中指靠在笔杆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紧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轻轻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笔杆的地方距笔尖大约1寸的距离,笔杆距纸面大约45度的角度; 写字姿势:坐姿,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读、摹、临、背、意、用”六字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读〗即读帖,读什么?读字的用笔方法、结字的方法、神采和通篇的章法等,读帖要抓住帖的特征.字的形象特点。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读帖要经常读,没事闲暇时要经常拿出来翻看。 〖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纸蒙在字帖上照着描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描红。“临”即临帖,就是帖放在一边,一边看一边照着帖的写法进行练习,最好不要看一画写一画,要看一个字写一整个的字。卉人云:“临书易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临书易进,摹书易忘。”临帖是学习书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说学习书法就是临帖,大凡没有不临帖而在书法上取得成功者。临帖还要进行比较,就是把自己写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比较字的形态,短长肥瘦,字的用笔、结字及神采等,看差在哪里,好在下次临写时进行改进。 〖背〗就是背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写后,学写的字在脑海中会有一些记忆,我们就要试着不再看字帖,能够背着写出字帖上一样漂亮的字来。开始如果有一定难度,说明临帖记忆的功夫不到家,就要继续花功夫进行认真临写直到能够背临出来。只有能够背临才离成功不远了。

〖意〗即意临,再创造的过程。在能够背临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个性修养入书,进行再创造,最终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特点,不然临得再象也是别人的东西,古人称之为“书奴”。

〖用〗即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进行应用。如今天经过练习会写好了一个字,明天就要在作业、写信、写文章中按练习的写法进行书写应用。要彻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写法习惯,重新按练习的新一套写法进行书写。如果我们只是练习写字的时候按字帖上能够把字写好,而平时又按原先自己的习惯写法进行书写,这样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关于学习硬笔书法的几种情况。

(一) 忌见异思迁 宜目标专一 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学习硬笔书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学者学习书法,今天喜欢“二王”,明天又临颜真卿,过几天又学习米芾、苏东坡……见异思迁,目标不专一这是学书之大忌,也是很多习书者为什么经常临帖,迟迟不能进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学到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选准一本自己喜欢的一家一帖后,老老实实临写,等学到八几分,再临临其它帖也是无妨的。

(二) 忌〖一曝十寒〗贵坚持 书法大师魏开学告诉有些初学书法的朋友.练字象犯冷热病,兴趣诔时就练一阵子,有时十天半月就不动笔,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练字肯定是练不好的。贵在每天坚持练上一两个小时不间断,如果有时出差在外,也可以带上帖进行读。

篇8:书法教学中的游戏练习法

中锋用笔是书法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是书写各种笔画最为重要的要求。传统的书法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捻管的方式调整笔锋的方法书写中锋笔画, 小学生初次接触书法, 笔性差, 难以控制毛笔, 书写中锋笔画有比较大的难度。根据力学惯性的原理, 笔杆与笔锋运行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游戏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能让学生感受到中锋用笔时笔杆和笔锋同方向运行的原理;再利用结合中锋线画图的方式, 学生就能感受到书写不同方向的线时笔杆的运行方式。

2. 弧线游戏练习法

弧线是基本笔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篆书和草书中被大量使用;在楷书中, 弯钩、竖弯钩等笔画中也有出现。对弧线的训练着重于对转锋的训练, 是准确表现基本笔画的基本方法, 也能使笔画显得更流畅、更有力度。弧线的书写要注意用手腕摆动笔杆改变笔锋方向的方法, 可以通过画“S”“C”等线或图形的游戏练习。

3. 字形游戏练习法

书法从字体上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书体, 字形上有一定的区分。如小篆的形状主要是高瘦的长方形为主, 隶书的形状主要是扁宽的长方形为主, 楷书则接近于正方形为主等。不管它们的形状如何不同, 笔画之间都会存在着联系, 如起笔、收笔等对应对齐等规律。在字形的训练上, 可以通过连接笔画、补充笔画、队列对齐等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字的结构规律, 加深印象。

篇9:练习书法 健乐身心

首先是体质强健了。书法练习,奇迹般地治好了我的腰腿痛。我原来患有腰椎骨质增生,虽经多方治疗,但常反复发作,发病时活动受限,痛疼难忍。近几年来这老毛病,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现在我年已古稀,自感身體更加强壮,耳聪目明,四肢稳健,穿针引线,家务劳动,挖地种菜,样样能干。有朋友问及我是如何治愈腰腿痛的,我也无法回答,只能说是通过练习书法,促其气血畅通,老毛病就不治而愈了。为此,我还作诗以示自贺:“习书站立如劲松,执笔千钧虎口功,用气丹田龙蛇舞,健乐身心夕阳红。”

其次是书艺创作,有了好的收获。当然,这主要得益于自己的恒心和毅力,长期坚持书法练习。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特有的一种艺术,它贵在意,精在韵,美在风格。每件书法作品我都要力求把自己的气质、个性融汇于笔端,使其妙笔生花,魅力无穷,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所有这些,也是《中国老年书画艺术》施教的结果。由于书法技艺的提高,近年来所书作品,参加全国各书画研究院、所等组织举办的书画展,先后有数十次之多,均获得金、银、铜等奖项,这些成绩,更加激励我勤奋练习。去年,由南京长江书画院与美国、巴西、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20个国家的书画研究单位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56周年国际书画名家邀请赛”,我荣幸地被邀请选送作品参展。最近收到通知,我的参展作品已被评为“金奖”,将在各参与国家巡回展出。所有这些,都使我心欢神畅,真是“十年磨砺苦,迎来翰墨香”。人的精神好了,反过来又促进身体的健康。我由衷地体会到:练习书法,健乐身心。

书和书友

文邓桂初

退休了,我成了时间的富有者。

本人心机不灵,智商不高,不仅干不成大事,而且连玩也玩不出个名堂。下棋是个臭棋篓子,凡是和我下过一盘棋的人便再不愿和我下第二盘;打牌又常常出错牌,加上手气特臭,了解我的人都不愿意和我打对家。我的惟一老爱好就是看书。

老来看书,没有老师监督,无需正襟危坐;没有作业牵制,无需赶时开夜车。一杯清茶,一支香烟,或坐或靠,或倚或躺,任其自然。看到高兴处,会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看到难过处,则会仰天长叹,甚至流下浊泪……

看书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花几小时或几天的时间,便可坐享前人数年乃至一辈子的劳动成果。我的一生,因为爱看书,几十年工资大都变成了几大柜“固定资产”;因为看书,我获得了难得的美名----“书痴”;因为看书,我有了一帮嗜书如命的书友。除了这三大件,我身无长物。

“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自古以来,书和书友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有书就有书友,书友相逢便谈书。斗室虽陋,时有书友光顾自然生辉起来。书友相见就问,最近可藏什么新书,虽然墙上贴着“室内藏书,恕不外借”的条幅,但面对老顽童们那软磨硬泡,也就只好一次又一次地违例下去。

书友中有几位“爬格族”。“爬格族”相会,互相谈论新作,又是一大乐趣。谁的文章发表了,谁就会怀揣这张发烫的报章,在斗室,反复阅读,反复把玩,睡觉前还不忘再看上一遍。

上一篇:行船问题应用题练习下一篇:我站在路的中间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