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队周训练计划

2024-05-11

体育运动队周训练计划(共9篇)

篇1:体育运动队周训练计划

体育运动队周训练计划

1——4周田径训练:

(1)、认真研究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的组成,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

(2)、因材施教,合理分项。在学生有了一定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特长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项训练。

(3)、在活动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展开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

(4)、锻炼学生身体,锤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自我发展。

5——8周乒乓球训练

(1)、坚持面向全体队员,严格组织纪律,加强训练管理。

(2)、加强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进一步熟悉球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比赛,在比赛中不断巩固技战术,提高运动成绩。9——12周篮球训练

(1)、进一步熟悉球性,多进行传接球练习,实施细则进行练习比赛。

(2)、要求学生积极练习,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弹跳力,身体柔韧性和身体协调能力。

(3)、组织队员多进行教学比赛,以赛促练,进一步提高队员篮

篇2:体育运动队周训练计划

周一:强度:大运动量:中

课任务:发展速度,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35min

2跑的专门练习:

3原地快速高抬腿跑:10秒X3组

4计时跑:30MX4组,60MX3组

5立定三级跳远:10次周二:强度:中运动量:中

课任务:发展力量练习,提高腿部力量素质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35min

2抓、挺举:4栏架练习:栏间垫步走12次,双脚跳栏10次

5推铅球:10~15次

周三:强度:小运动量:大

课任务:发展速度耐力,提高非乳酸系统功能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35min

2跑的专门练习:

3弯道跑:40MX(6~8)次

4波浪跑:400MX3圈X3组

5短助跑水平单足跳:20MX3组

周四:强度:大运动量:小

课任务:发展速度练习,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35min

2跑的专门练习:

3高抬腿走:100MX2

4后蹬跑:100X2

5垫步车轮跑:100X2

6行进间加速跑:40MX460MX3

7沙坑收腹跳:25次X3组

周五:强度:中运动量:中

课任务: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技术素质水平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35min

2跑的专门练习:

3负30%杠铃弓步走:30MX4组

4负橡皮带髂腰肌练习(仰卧垫上):30次X3组

5负橡皮带股二头肌快速折叠(俯卧垫上):左右各30次X3组

6推铅球:

周六:强度:小运动量:大

课任务:发展一般耐力,提高心肺功能

课内容:1越野跑:5000M

2伸展性练习:30min

3立定三级跳远;10次

4背肌:20X2组

5直立单足踝曲伸:尽力,幅度大,两组周日休息

每月每周每日的训练计划均不同,要根据训练的不同时期,不同目的和不同对象,进行安排和调整。

以上周训练计划仅供参考,欢迎交流及批评指正!

(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体育组陈少华)

篇3:体育运动队周训练计划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及逻辑分析法对中、美两国部分较具代表性的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美两国课程设置状况的对比分析

2.1.1 中国部分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

设置状况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1]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分析我国6所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可知,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课程,尽管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大相同,但可大致归纳为三大类,即必修课(公共必修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限制选修课程和任意选课程)和实践课(见表1),专业课程具体科目的设置(见表2)。根据不同的学校,学生毕业一般需要修满161-175学分的课程,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2.1.2 美国部分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

设置状况美国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学生需学习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课程(可包括学校、学院或系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相关领域学习课程等。而授证类或辅修类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是在修完其他专业所需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后学习的,因此,一般均属于专业课程,同时也有必修与选修之分(见表3),专业课程具体科目的设置(见表4)。学生毕业一般需要修满120-128学分的课程,平均等级分(GPA)达到2.2-2.5,可授予科学学士学位,并在毕业时获得相关政府或组织认可的教练员执教资格证书。

注:*号表明伊利诺斯大学授证课程学分也可抵作其他专业毕业所需相同课程的学分

由表1与表3的对比可知,虽然我国在学分要求方面比美国高,但在更重要的指标GPA方面不如美国要求高,另外,美国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要求也较高,说明当前的美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通识教育,西弗吉尼亚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33%和42%;甚有在实习方面,学分竟高达12分,而目前我国各大体育院校普遍在4-6分;伊利诺斯大学授证课程的学分占到总学分的30%,可见他们对教练员培训的重视程度与科学性,并且这些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可获得相关政府或组织认可的教练员执教资格证书,这点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由表2与表4的对比可知,当前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基础性,而职业化、个性化教育等特质体现相对较少,总的课程设置多为体育教育专业的重复和修补。现有课程很难使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具备教练岗位所需的较强职业综合能力。反观美国,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运动和练习进行讲授,实用性很强。训练理论方面的内容,覆盖的领域更为广泛,它一般还包括运动中的道德规范、竞赛管理、器材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康乃狄克大学和西弗吉尼亚大学在专业课程中都设置了“急救与心肺复苏术(CPR)”,设置授证专业的大学,也要求学生在选择该专业时,必须提供急救与心肺复苏术方面的证书,这与美国大部分州都要求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拥有这些证书是密切相关的,这对降低学生或运动员在运动时的猝死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点尤其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在运动训练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偏重于术科教育,而美国注重于通识教育。

3.1.2 在我国,学生毕业一般需要修满161-175学分的课程,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而在美国,学生毕业一般需要修满120-128学分的课程,平均等级分(GPA)达到2.2-2.5,授予科学学士学位,并在毕业时获得相关政府或组织认可的教练员执教资格证书。

3.2 建议

3.2.1 在我国,实行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教学制度,将有效地提高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及提升该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

3.2.2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通识教育,体育院校可通过加强与附近综合性大学的校际合作,以跨校选课或辅修的形式进行学习。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及逻辑分析法对中、美部分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借鉴美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先进经验,为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美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张现峰,张庆文.浅论新形势下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J].贵州体育科技,2007,(1):66-67.

[2]阎孝英,邹炜.中美两国体育院校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的比较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63-265.

[3]陈少坚.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1):10-13.

[4]周洪生.中、美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现状对比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129-131.

篇4:体育运动队周训练计划

一、充分了解与掌握制订周训练计划的基础依据,增强针对性

1.在制订计划的初期,对运动员进行初始状态诊断必不可少。在将要进行新一轮训练之前,通过观察、问询与测试等手段,收集每一位体育生的基础信息数据,如学生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各项身体素质、运动成绩、竞技能力、训练负荷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数据,我们才能在制订训练计划时有据可依,切合学生实际,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训练者要根据基础数据的不同,区别对待,制订出不同的训练计划,尽量避免“吃不饱”或“吃不消”现象的发生。

2.制订计划时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周期、个体,确定不同的训练目标、内容和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首先,要针对不同专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例如,对于排球专项体育生,计划的主要内容、任务应放在起重要作用的速度力量,身体协调性、灵敏性素质的提高上。可在每周二、周四早晨训练时安排一些负荷强度高、量大的跳深、负重半蹲起等练习,在下午安排一些强度较小的排球技战术练习。而对于田径中长跑运动员,则主要训练任务是提高耐力素质,增强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可在周二、周三安排3—5km的限时越野跑等。其次,应针对人体周期、训练周期、比赛周期等,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负荷量度。例如,在身体素质加强周,内容安排应以身体基本素质训练为主,负荷的量度要大,具体内容可根据专项技术要求确定,如短跑专项可在周二与周三安排200m×8的间歇跑,中间休息1分钟。结束时适当安排一些恢复性练习。而在周五身体处于疲乏状态时,则应安排一些负荷量度较小的改进技术动作的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的练习,以达到训练的最优化。

二、尽早选择专项,确定训练目标

根据训练对象自身素质、爱好确定运动专项是制订训练目标、训练内容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到体育师资力量的制约,一名体育教师要辅导二三十名体育生,且这些体育生有不同的运动专项,如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我省体育高考生除了考核专项技术外,还有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和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考核。所以,在体育训练时就应该根据考试项目,尽早确定训练目标,穿插安排训练内容。如果没有确定各自的专项技术,就没法根据向群训练理论安排训练内容,制订出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就显得比较盲目,没有侧重点。所以,在进行平时的常规训练时,就要根据不同专项素质的要求,选好专项,制订出不同的训练计划。

三、把握系统性,突出具体性

在制订周训练计划时,必须根据人体生理变化的周期、训练周期与比赛周期的关系,把握大周期训练计划系统性、框架性、稳定性的特点,小周期训练计划具体性、多变性的特点,处理好小周期与大周期的关系。大周期是目标、方向,是训练的纲领,统领小周期训练计划的制订。小周期训练计划必须服务于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突显出实施过程内容的具体性。例如在周训练计划中应穿插安排一到两次的力量性训练和恢复性训练。

四、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做好检查与评定并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一项计划制订得是否科学、合理,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得以验证。在周训练计划的落实过程中,通过与体育生的交流,结合体育教师对他们的外部表现,如训练时的表情、面色、身体协调性、技术动作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的综合分析和判别,从而准确地指导他们掌握自己的疲劳程度和恢复状况,进而确定适宜的运动负荷。我们要善于抓住具体的训练过程,使其落实到位。

通过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收集各种反馈信息,结合对训练任务目标的检查与考核,让训练生知道,哪些地方的训练做得还不够,哪些地方已经超出了其身心可以承受的范围,哪些地方做得恰到好处,需要继续保持,从而更好地确定其在一个小周期训练计划中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采取的方法手段,以确定适合其自身的运动负荷量度。指导体育生对自己制订的训练计划进行调整、纠偏,使训练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中学体育集训队辅导教师,要制订出具有实效的周训练计划,必须考虑到训练计划设计的依据、周期内容的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量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加强监测,及时调整,使制订出的训练计划接近实际,达到预期目的。

篇5:体育运动队周训练计划

摘要:如何做好体育特长生一周训练计划关乎到体育特长生的升高中的情况,我针对训练的学生有35 人,其中男生 20人,女生15人。做了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训练措施和要求、训练安排后做了一周训练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现有体育特色班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35 人,其中男生 20人,女生 15人。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同学身体素质一般,运动成绩都较差,而体育成绩出色的同学文化成绩基础都较差。今后在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要加强文化基础课的补缺补漏。

二、训练措施和要求

1、每天早晨(6:30—7:00),下午(5:10—6:10)训练。

2、严格纪律,严格要求,不得有迟到、缺训等现象。

3、科学训练,因材施教,遵循训练原则。

4、共同学习,共同帮助,共同进步。

三、训练安排:每七天为一个周期。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早晨:调整练习

1、准备活动

2、跑的专门性练习

专项练习(篮球、排球、田径)

下午:速度练习

1、准备活动

2、跑的专门性练习

3、一圈300米50秒完成4、蹲距式起跑30计时6组

专项练习(篮球、田径)

第二天早晨:弹跳练习

1、准备活动

2、跑的专门性练习

3、跳栏架练习

4、俯卧撑3组,每组20个。

下午:身体素质练习

1、准备活动

2、跑的专门性练习

3、立卧撑3组,男每组15个,女每组12个

4、腰腹肌练习

专项练习(篮球、田径)

第三天早晨:速度耐力练习

1、准备活动

2、跑的专门性练习3、60米加速跑 6组计时 4、300米加速跑6组学生分组计时

下午:力量练习

1、准备活动

2、俯卧撑击掌15次4组

3、单足跳30米4组

4、深蹲8次3组

5、提踵练习20次3组

6、放松

专项练习(篮球、田径)

第四天早晨:耐力练习

1、越野跑4000米

2、柔韧性练习

下午:身体素质练习

1、准备活动

2、跑的专门性练习

3、杠铃

专项练习(篮球、田径)

第五天早晨: 速度练习

1、慢跑+柔韧性练习:

2、跑的专门练习:

3、原地快速高抬腿跑:8秒X3组

4、计时跑:300米2组, 60米4组

下午:上肢力量练习

1、准备活动

2、卧推8次4组(女6次)

3、原地交换步推杠铃12次4组。(女8次)

4、俯卧撑20次4组(女12次)

专项练习(篮球、田径)

第六天早晨: 腿部力量练习

1、弓箭步交换腿跳40次5组

2、纵跳20次3组

3、负重纵跳15次3组

4、负重蹲跳起15次3组

5、跳深15次3组

6、负重半蹲 3组

下午:调整练习

专项练习(篮球、田径)

以游戏和小型比赛为主

第七天早晨: 接力赛

1、准备活动

2、跑了专门性练习

下午:调整练习

以游戏和小型比赛为主

每次训练结束都必须进行15分钟的肌肉放松和伸展性练习。

篇6:体育运动队周训练计划

一周训练计划一周训练计划一周训练计划一周训练计划1——每次训练前热身5分钟左右,愿地跑步、俯卧撑,或者用轻重量的哑铃先做下所有要练习的动作等。注意,尽量不要消耗体力,只要身体发热,或轻微出汗(夏天比较容易),关节活动开来就好,这个环节一定要做,不然容易受伤(特别是练习大肌肉群的时候)。PS:RM是“最大肌力”是指某一肌肉或肌群在疲劳前能举起的某一指定次数的最大负荷。比如一个重量,做10次就没力气了,就是10RM(5次就没力气了,就是5RM),训练者一般要事先测试出自己各部位的RM,并记录下来,以后训练这个部位的肌肉时,就知道要用多少重量合适了。训练时,每组之间休息15—30秒,如果必要,可以休息1分钟,但千万不要超过。其中腹肌是搁天训练(如1-3-5-7-2-4-6-1的顺序),深蹲是搁2天训练(如1-4-7-3-6-2-5-1的顺序)最好从一开始就将2个训练分开,不要放在同一天(如遇到在一起,也没关系,但要按照上述要求)腹腹腹腹肌肌肌肌仰卧起坐仰卧起坐仰卧起坐仰卧起坐 ————————这个大家都会,不详细解释动作具体要求和要点,只建议做好用健身房的下斜长凳坐,使头比脚低,增加强度(练习4组,每组12—15次)颈后深蹲颈后深蹲颈后深蹲颈后深蹲A.重点锻炼部位:这是一个最好的训练动作,因为它对全身大肌肉群都有好处。可以促使全身的大肌肉群一起增长。深蹲动作主要是锻炼大腿肌群、臀大肌、腿筋和下背肌群,同时也能锻炼腹部、上背、小腿和肩部.B.开始位置:把杠铃置于颈后肩上,两手握住横杠的两端,使杠铃重心两边平衡。两脚分开间距15-20英寸左右,脚尖稍向外分开。C.动作过程:两眼始终向前方看。然后使两膝慢慢弯屈,直至下蹲到全蹲的位置。在整个下蹲和起力的过程中,使躯干挺直,背部保持平直,头部稍微抬起(始终看在一点上)。当大腿起立超过水平位置时,即慢慢伸直至回原位置。两脚始终平踏在地上。D:训练要点:如果使脚踝放松或脚跟离地,你会感到深蹲过程中很难掌握身体重心的平衡。

篇7:田径跑步运动员一周跑步训练安排

首先慢跑(800米),让身体微热,后做徒手操,1、上肢的振臂扩胸,2、体侧运动

3、体转运动

4、腹背运动

5、弓步压腿

6、侧压腿

7、膝关节活动

8、踝、腕关节活动

徒手操完后,做些跑的专门练习,如小步跑10米接30米匀速跑,10米高抬腿接30米匀速跑,10米跨步跳接30米匀速跑,各做3组(这些是跑的慢动作分解,有助于途中跑的动作)周一

(速度练习)准备活动 30米全速跑计时(3组),间隔3分钟 60米全速跑计时(3组),间隔3分钟 80米~100米上坡跑不计时(3组),间隔5分钟 80米~100米下坡跑不计时(3组),间隔5分钟 放松 周二

(速度耐力练习)准备活动 200米全速跑计时(3组),间隔以心脏恢复正常跳动为基准 50米快速高抬腿跑(3组),间隔3分钟 100米快速后蹬跑(1~2组)放松 周三

(力量练习)准备活动 150米跑全速计时3组 哑铃练习哑铃摆臂(3组,每组40个以上)哑铃侧向飞鸟(3组,每组极限)放松 周四

(速度耐力练习)准备活动 300米跑全速计时(5组),间隔以心脏恢复正常跳动为基准 垫上练习两头起(3组,每组极限),俯卧静压后踢腿(3组,每组极限)放松 周五

(速度练习)准备活动 30米全速跑计时(3组)100米全速跑计时(3组)跳跃练习立定二级跳(3组计成绩)(要求第一跳与第二跳的衔接快)放松 周六

准备活动 3000米变速跑(1组,要求200米快速跑,300米匀速跑),间隔以心脏恢复正常跳动为基准 50米高抬腿跑(3组)50米交替单足跳30米(3组)80米跨跳(2组)1分钟跳绳(3组)放松 周日

准备活动 球类活动(以足球,篮球为主)

起跑出发后,始终跟随在领先者或小集团后面(一般跟着第一或者第二名)。如果需要超人,一定要在直道上进行,避免弯道超人多跑冤枉路。力争在最后200米冲刺阶段超过对手,率先通过终点.比赛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跑步的动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脚的着地应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跑时头要正、肩部肌肉要放松、适当加大摆臂、维持出色的前倾角、脚着地反冲合理、腿部的后蹬和前摆要充分合理,腾空动作协调放松、上体姿势正确、摆臂动作舒展有力维持好上体平衡。

呼吸方法 中长跑过程中,人体消耗能量大,对氧气的需要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很重要的。中长跑途中,为了加大肺通气量,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七、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中长跑时,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这是中长跑中的正常现象。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学生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

或者采用跟随跑战术:出发后,始终跟随在领先者或小集团后面,力争在最后冲刺阶段超过对手,率先通过终点。

还有跑步的动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脚的着地应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上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的摆动。

另外在提几点建议:

首先,比赛前《从今天到赛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赛前三天开始多吃高塘食物,比赛当天吃饭八成饱,要好消化,比赛前30--40分钟可以饮200ML葡萄糖水浓度40%。另外吃三片维生素C。不要吃巧克力。

2、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4、运动或比赛前,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赛前应控制过多的饮食和饮水,更不得饮酒。

5、运动或比赛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篇8:体育运动队周训练计划

用人体成分对降体重的监控,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运动员合理降体重的速度和幅度,保证运动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及按质按量的完成,进一步探索运动员降体重后对运动训练承受能力、机能状态及降体重的科学性、有效性,最终目的是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理想体重,机能达到最佳状态,发挥运动潜力,提高运动能力。

周贤德是广西男子自由式摔跤60kg级优秀运动员,身体条件、身体素质、技战术、力量、速度、灵敏度等方面没有特别优势和突出点,属于运动实力分布较为均匀的综合全面型。科学的训练及合理降体重显得尤为重要,控重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比赛的成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备战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十运会”)的广西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周贤德,健将,年龄28岁,体重65kg,身高164cm,从事专业训练12年。实验前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未见心、肺、肝、肾等功能异常。

1.2 研究方法

1.2.1 本研究选取在备战“十运会”最后一年冬训、夏训的训练期间,用人体成分指标进行跟踪监控。将2004年11月定为冬训前期(对照组简称1组)设为基础值,2005年4月为冬训末期(实验组简称2组);2005年8月为比赛前期(实验组简称3组)。

1.2.2 实验仪器:In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韩国产)。

1.2.3 测试时间选择:星期一午睡后3~4点空腹排空后[2]。

1.2.4 测试观察指标:体重、肌肉重量(MM)、去脂体重、身体水分含量、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数(%BF)、腰臀脂肪比率(WHR)、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蛋白质、无机盐、四肢及躯干水分含量等。分别设冬训前期为对照组,冬训末期、比赛前期为实验组,三组进行统计比较。采用本人自身实验前、后比较,用组间差和上升(或下降)百分率对比。

2 结果

结果见表1。从表1中看:冬训前期、冬训末期、比赛前期脂肪含量、体脂百分含数、腰臀比率、体脂肪及体重逐渐降低,而去脂体重、肌肉量逐渐增加,四肢与躯干水分也逐渐增加。其中比赛前期下降百分比最高分别是脂肪含量27.5%、体脂肪15.25%、体脂百分数12.5%。

3 讨论

人体成分是由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水等化学物质组成。人体体重是上述物质重量的总和。体成分在力学和能量代谢上对机体产生不同的作用[3,4]。身体成分的结构和比例是否合理,对有效地控制体重、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保持最佳的运动能力十分重要。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形式,对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充分认识到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与运动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体脂和去脂体重,对人体的生理特性,运动能力、运动成绩均有一定的影响。体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运动代谢状况,是评定运动员力量、速度、耐力及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训练效果与体成分有密切关系。测定身体成分,对运动员达到理想体重,发挥运动潜力,提高运动能力,帮助教练员找到合理的体重调控方法,合理安排训练以及运动员的科学选材,都具有重要意义。

3.1 体重、肌肉量分析

肌肉量是指体内肌肉的重量,去脂体重是指去除脂肪以后的体重,也叫瘦体重。这两个都是反映体内肌肉情况的指标,足够数量的骨骼肌,是力量的基础和保证,肌肉组织和瘦体重的大幅度下降必然带来力量的相应丢失。

摔跤是有体重限制类的运动项目,控体重时既要保存肌肉力量又要去掉不必要的水分和脂肪,同时摔跤又是以力量和爆发力为主的项目,增加去脂体重尤为重要,因为力量与去脂体重呈正相关;耐力项目的运动员的成绩却与体脂百分数呈负相关[1]。去脂体重与运动成绩有密切的关系,其成分越高、肌肉力量越大,爆发力越强[5,6]。体脂过多,将降低运动速度,增加能量消耗,影响运动员肌力、爆发力、灵敏性,影响其技术水平的发挥。就此类运动员而言,脂肪的多少,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他们的训练程度的高低。在运动训练和比赛前训练计划的安排上要合理采取分步分阶段控体重的方法。既要控、减体重,又要保证运动员身体机能在赛前能达到最佳状态。国内外研究报道,去脂体重与机体各种代谢有关,特别是无氧代谢和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关系密切[4,5,8]。

目前较多采用的控体重方法,是将赛前控重训练期分为慢速控体重期和快速控体重期,即以减脂肪为主的缓慢控体重期和临赛前的快速减重期。

去脂体重随名次升高而逐渐增加,去脂体重/体重、去脂体重/身高指数也随着名次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同时,去脂体重与比赛的名次呈高度正相关。这说明去脂体重与比赛的成绩密切相关,而这一结果与曾凡辉提出的去脂体重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训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其去脂体重/体重的指数越大相一致[6]。

降重后能否保持足够的肌肉,是摔跤比赛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和基本保证。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希望通过赛前降重能将多余的脂肪减掉,而尽可能多的留住肌肉,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对体内的肌肉和瘦体重进行系统的监控,并采取相应的营养补充措施。

周贤德的去脂体重变化由上表可见:赛前训练>冬训末期>冬训前期。赛前比冬训前增加2.24%。肌肉重量:冬训末期、赛前期比冬训前分别增加3.78%、4.54%;赛前期比冬训末期增0.73%。

3.2 脂肪分析

合理科学的控体重既有利于保证赛前提高专项能力,尤其是比赛能力,又有助于降低临比赛前快速降体重的难度,尽可能多地减掉多余脂肪而保留瘦体重。

为了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运动员必须保持良好的身体成分比例,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具有不同的身体成分,一般来说,优秀运动员具备较低的体脂百分比。

由于人体内的脂肪多贮存在腰腹部和臀部,而且此处脂肪的多寡又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常用WHR作为反映腹部脂肪堆积的良好指标,用于判断脂肪百分比和预测健康危险因素。《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研究》指出腰腹及臀部是人体脂肪容易堆积处,因此,腰臀是脂肪分布的主要检测指标之一。

慢速控体重期的主要训练目的是通过赛前训练期高强度、大运动量的对抗和模拟实战提高专项能力,尤其是比赛的能力。同时,适当增加有氧的比例。以提高脂肪代谢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身体脂肪储量。

在控重期,最理想的变化就是瘦体重保持不变或略稍有下降,脂肪含量显著减少,则体脂百分含量比和总体重也随之显著下降,可以避免运动员因体重下降过快过多而影响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一般来说,一周内下降体重不可超过体重的2%,赛前降重不超过5kg较为适宜。

由表可见:周贤德的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数、腹部脂肪比率下降,比赛前期比冬训前期分别降低27.5%、12.2%、4.65%,体脂肪明显下降15.25%。

3.3 水分分析

人体组织含水量高的是肌组织,含水量为75%~80%。骨骼虽然坚硬,但也有20%的水分。体液含量的分布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及机能有密切的关系。而脂肪组织含水量较少。

水分是指人体重要组成成分,它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而脱水是体重限制类项目运动员最常用的降重方法之一。水分的丢失,会对运动员的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带来严重的影响。脱水会降低血浆和血容量,使心博量减少,心力下降,体温调节能力削弱,甚至发生紊乱,丢失电解质,导致肌肉功能协调能力降低,还可能引起心律不齐等等不良后果,耐力明显下降。

训练期间监测运动员的体液显得尤为重要。监测体液量还可以间接反映体内的肌肉含量。

控减体重时的饮水控制,应缓慢而平稳的进行,避免快速脱水或一次性水丢失过多。

由表可见:身体水分含量3组比1组下降1.22%。水分增加最明显的是躯干,其次是右上肢。3组与1组分别增加2.97%、2.48%。细胞内液、细胞外液:3组与1组比分别下降2.08%、1.64%;细胞内液的下降大于细胞外液。无机盐变化不明显。

4 小结

通过对优秀摔跤运动员周贤德的身体成分进行测定研究,旨在找出某些规律性特征,从而为运动员科学选材、有效控制体重、合理选择级别提供依据。

在运动员选材时,教练员应注意各级别间运动员体脂含量的均衡性。尤其是大级别运动员体脂百分比应较低,在训练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不同的运动员体脂含量进行控重和运动量的安排,这样才能使运动员形成合理的体脂百分比,适当的增加去脂体重,提高无氧能力和最大的有氧能力。

控体重是摔跤项目的难点之一,控重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比赛的成败,利用人体成分分析作为控重的参考指标具有实际的意义。通过动态监测运动员身体成分变化,可以及时地调整训练计划、膳食结构和营养补充方案,使运动员机能保持良好的状态,确保按质按量的完成运动训练计划。

建议继续对国内及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身体成分进行跟踪研究,为科学选材及训练提供依据。

摘要:摔跤是按体重分级竞赛的运动项目,赛前,运动员为尽可能地达到较理想的体重和比赛级别,必须控体重,控体重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比赛的成败。达到理想体重,发挥运动潜力,提高运动能力,是竞技体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人体成分分析对运动员控重具有实际的意义。本文选择金牌运动员周贤德为研究对象,在备战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十运会”)最后一年的冬训、夏训期间,进行人体成分监控,测试观察的指标:体重、肌肉重量(MM)、去脂体重、身体水分含量、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数(%BF)、腰臀脂肪比率(WHR)、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蛋白质、无机盐、四肢及躯干水分含量等,作自身实验前、后组间差和上升(或下降)百分比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肌肉重量、去脂体重逐渐增加,体脂肪、脂肪含量、腰臀脂肪比率逐渐下降,尤其是比赛前期明显。这些指标的变化达到了控体重较理想效果,利于比赛运动能力的发挥,周贤德在“十运会”的比赛中取得自由式摔跤60kg金牌。结论认为:用人体成分分析对控体重的监控,对合理调控减体重的速度和幅度,及时准确地了解运动员控、减体重情况,保持运动员的最佳机能状态和承受训练负荷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制定和实施合理有效的运动强度及营养补充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摔跤运动员,训练期间,人体成分

参考文献

[1]浦均宗,高崇玄,冯炜权,等.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第一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42-48

[2]高红,杨则宜,王启,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成份的初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4):362-367

[3]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4]冯炜权.某些项目运动的生物化学分类和训练方法[J].体育科学,1989,9(4):53-56

[5]冯炜权,翁庆章,王世平,等.血乳酸与运动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6]冯炜权.运动训练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7]冯世连,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篇9:体育运动队周训练计划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训练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脏重塑(包括结构性重塑和功能性重塑)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8周龄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建立HF模型,4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假手术运动组(Sham+E组)、心衰对照组(HF组)和心衰运动组(HF+E组)。Sham+E组和HF+E组进行10周有氧训练(跑台),Sham组和HF组保持安静状态。实验前后利用超声心动术检测心脏结构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期前壁厚度(LVAWDd)、左室收缩期前壁厚度(LVAWDs)、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d)、左室收缩期后壁厚度(LVPWDs)以及心功能参数包括缩短分数(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率(HR);利用跑台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实验测定大鼠的运动耐力参数包括力竭时间、力竭距离和最大跑速。实验后取心脏称量体重(BW)、左室重量(LVW)、右室重量(RVW)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利用Masson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获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1)与Sham组比较,HF组最大跑速、力竭距离、力竭时间、BW、LVIDd、FS和LVEF降低(P<0.01),LVW、LVMI、LVAWDd、LVAWDs、LVPWDd、LVPWDs和CVF升高(P<0.01);2)与HF组比较,HF+E组最大跑速、力竭距离和力竭时间、LVW、LVMI、LVIDd、FS和LVEF升高(P<0.01),HR和CVF降低(P<0.01)。结论:1)HF后心脏出现结构与功能重塑,运动能力下降;2)10周有氧跑台训练逆转了HF大鼠心脏重塑,运动耐力提高。

关键词:有氧训练;心脏;心力衰竭;重塑;运动耐力

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1-0080-05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10 weeks aerobic training on cadiac remodeling (including structure remodeling and function remodeling) as well as exercise tolerance of heart failure (HF) rats. Methods: HF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ligating coronary artery in clean grade Wistar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1]。HF时心脏发生结构性重塑和功能性重塑,最终导致心功能降低、运动耐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荟萃分析及临床研究显示,有氧训练(耐力运动)可有效改善HF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与死亡率,已成为防治HF的重要康复手段之一[3]。但有氧训练对HF产生良性效应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HF模型,观察10周跑台运动对心脏重塑和运动耐力的影响,为制定针对HF患者特异性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8周龄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50~280 g,由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CXK[鲁]2008-0003。大鼠分笼饲养,实验室温度为24℃~26℃,湿度40%~60%,自然光照,自由进食水。大鼠适应环境一周后再进行3天适应性训练(跑台),运动方案为:每天训练15 min,速度为5 m/s(坡度为0°),而后开始正式实验。

1.2 心梗后HF模型的建立和实验分组

适应性训练结束后第二天,将动物随机分为心衰组(n=28)和假手术组(n=20)。心衰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HF模型,方法为:1%戊巴比妥钠麻醉并仰卧固定,行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以监测心电图的实时变化;于胸骨左侧第3肋与第4肋之间开胸,破坏胸包暴露心脏,由左心耳下方2~3 mm处用0号丝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电图显示QRS波增高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 mV以上持续15 min为结扎成功。随后迅速放回心脏,关闭胸腔缝合胸壁。假手术组开胸后只栓线,不结扎,其他操作同心衰组。术后连续一周肌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四周后行超声心术检测(方法见1.5),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作为造模成功的标志,其中2只动物造模失败,1只死亡。随后将假手术组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10)和假手术运动组(Sham+E组,n=10),心衰组随机分为心衰对照组(HF组,n=12)和心衰运动组(HF+E组,n=13)。Sham组和HF组保持安静状态,Sham+E组和HF+E组进行10周有氧训练(跑台)。

1.3 运动耐力测定与10周运动方案

参照本课题组已建立的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实验进行运动耐力测定[4]。HF组和HF+E组先进行15 min热身(速度为5 m/min,坡度为0°)后休息5 min,再进行递增负荷测试,方法为:起始负荷为7 m/min,每3 min递增5 m/min,坡度为0°,直至力竭,力竭标准为:动物不能坚持本级负荷跑速,先后滞于跑道后1/3处达6次以上,声、光、电刺激驱赶无效。记录最大跑速、力竭距离和力竭时间。Sham组和Sham+E组除起始负荷定为10m/min外,其他步骤同上。

Sham+E组HF+E组动物进行10周有氧跑台训练。具体方案如下,跑速:前2周为最大跑速的50%,后8周为最大跑速的60%;时间:第一天30 min,以后每天递增10 min,直到60 min/d;频率:5 d/w。

1.4 超声心动术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

用小动物超声图成像系统(visualsonics vevo770,加拿大)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检测前以1%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麻醉大鼠,仰卧固定。取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进行测量,测量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 at diastole,LVIDd)、左室收缩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 at systole,LVIDs)、左室舒张期前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 diameter at diastole,LVAWDd)、左室收缩期前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 diameter at systole,LVAWDs)、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diameter at diastole,LVPWDd)、左室收缩期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diameter at systole,LVPWDs)以及缩短分数(fractional shortening,FS)、LVEF和心率(heart rate,HR)。每项指标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均值。

1.5 动物取材

大鼠称体重(body weight,BW)后断头处死并取心脏,用生理盐水冲洗,滤纸沾干,分离左右心室,分别称量左室重量(left ventricular weight,LVW)、右室重量(right ventricular weight,RVW)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LVMI=LVW/BW)。称重后迅速将组织置于液氮中并转移至-80℃冰箱冻存待测。

1.6 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测定

心室肌组织常规固定脱水后,沿心脏长轴将心尖至结扎点取2 mm厚组织制作切片,40g/L多聚甲醛固定24 h,石蜡包埋,Masson染色,普通光镜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胶原组织所占百分率(心肌胶原面积/所测视野面积),取平均值即为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

1.7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使用LSD检验。显著性水平定为P<005,非常显著水平定为P<001。

2 结果

2.1 最终样本量

造模过程中,2只动物造模失败,1只死亡。10周运动干预过程中,Sham组拒跑大鼠1只,HF组死亡2只、拒跑1只,HF+E组死亡3只、拒跑2只。剔除上述大鼠后,最终样本量n=36,其中Sham组(n=9),Sham+E组(n=10),HF组(n=9),HF+E组(n=8)。

2.2 运动耐力的变化

与Sham组比较,Sham+E组最大跑速、力竭距离和力竭时间均显著性升高(P<001),而HF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与HF组比较,HF+E组各运动耐力参数均显著性升高(P<001)。见表1。

2.3 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

与Sham组比较,Sham+E组BW和HR降低(P<001),LVW、LVMI、LVIDd、FS和LVEF增加(P<001),而HF组BW、LVIDd、FS和LVEF降低(P<001),LVW、LVMI、LVAWDd、LVAWDs、LVPWDd和LVPWDs增加(P<001);与HF组比较,HF+E组HR降低(P<001),LVW、LVMI、LVIDd、FS和LVEF升高(P<0.01)(见表2)。超声心动术见图1。

2.4 心肌Masson染色与CVF

心肌Masson染色显示:胶原纤维呈蓝色,心肌细胞呈红色。Sham组和Sham+E心肌纤维着色均匀,无胶原成分;HF组心肌细胞减少,胶原成分显著增多,纤维化程度明显,CVF高于Sham组(P<0.01);HF+E组较HF组心肌细胞增多且排列较整齐,胶原纤维(即CVF)明显减少(P<0.01)(见图2~3)。

3 讨论

3.1 HF后心脏发生结构与功能重塑

HF造模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缩窄腹主动脉法、结扎冠状动脉法、快速心室起搏法、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法、阿霉素法和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法等,其中人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梗后HF是造模最常用的方法。一般认为,结扎术后2~4周可获得慢性HF模型,此模型广泛应用于HF发病机理、各种干预手段(手术、药物以及运动等)疗效评价等研究[5]。

HF发生后,由于心肌负荷过重、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以及氧化应激等原因,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改变相应基因的表达,包括一些胚胎基因活化,一些基因过表达、失活、缺失或突变,调控蛋白合成以及细胞生长改变[6]。重塑基因的病理性改建可促使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即心脏结构重塑和功能重塑[7]。在本研究中,与Sham组比较,HF组LVIDd降低,LVW、LVMI、LVAWDd、LVAWDs、LVPWDd和LVPWDs增加,提示HF后发生病理性心脏肥大,表现为心腔缩小、心壁增厚(向心性肥大)。心脏结构重塑在HF初期对维持心功能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但心脏长期过负荷将导致心肌进一步发生重塑,包括心肌纤维化(即CVF增加)、细胞凋亡和坏死,造成心输出量降低并加速HF进程,心功能随之下降,即在本研究中,与Sham组比较,HF组FS和LVEF显著性降低。心功能下降最终导致运动耐力下降,即HF组最大跑速、力竭距离和力竭时间明显低于Sham组。

3.2 有氧训练对心脏重塑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近年来,运动康复作为防治慢性病的非药物疗法,具有节省开销、简便易行、副作用小且效果持续等特点。动物实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及荟萃分析均显示,长期坚持规律有氧训练可减轻HF患者疲劳、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住院率与死亡率[8-9]。有氧训练对HF产生良性效应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善有关。在本研究中,与Sham组比较,Sham+E组HR降低,LVW、LVMI和LVIDd增加,提示长期运动诱导心肌出现离心性肥大,即心腔扩大,室壁增厚不明显。由于心功能增强(FS和LVEF增加)、运动耐力提高(最大跑速、力竭距离和力竭时间增加),因此这种结构变化属于生理性心肌肥大[10]。而与HF组比较,HF+E组左心室重量(LVW、LVMI)增加、心腔内径(LVIDd)增大,室壁厚度无明显改变,这是由于有氧训练增加心脏容量负荷(前负荷),心肌出现“离心性肥大”,同时心肌纤维化减轻(CVF明显减少),心功能增强(HR下降,FS和LVEF增加),运动耐力提高(最大跑速、力竭距离和力竭时间增加)。上述结果提示,运动诱导的生理性心肌肥大与病理性心肌肥大在HF大鼠有氧训练干预过程中并存且相互抗衡,最终前者的良性作用逆转了后者的负面效应,表现为心脏结构由病理性肥大向生理性肥大转变,即由HF时的向心性肥大转变为运动康复后的离心性肥大,这一结论在Garciarena等[11]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研究中也得到进一步证实。因此,长期有氧训练通过抑制HF时的心脏结构重塑改善心功能,运动能力随之提高。研究证实,运动耐力下降是影响HF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也是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改善HF患者的心功能特别是运动耐力是评价各种治疗方案效果的终点指标。

运动改善心肌重塑和运动耐力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药理学研究表明[12],降低重塑基因TGF-β1表达则可减弱心肌胶原合成,对于心肌纤维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运动可下调衰老大鼠心肌TGF-β1表达水平,提示有氧训练可通过抑制重塑基因表达改善心肌重塑并提高运动耐力。此外,由于氧化应激、交感过度活化以及内皮功能紊乱均是HF后心肌重塑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13],而规律体力活动可下调自由基水平[14]、抑制交感活性[15]并通过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改善内皮功能紊乱、增加组织摄氧量、促进葡萄糖转运、提高心肌收缩力[16],因此有氧训练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心肌结构与功能重塑并提高运动耐力。

参考文献:

[1]Thireau J, Karam S, Roberge S,et al.Beta-adrenergic blockade combined with subcutaneous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reduc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heart failure?[J]. Heart, 2014, 100(11): 833-841.

[2]Wang D, Gladysheva IP, Fan TH,et al.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ffects cardiac remodeling, function, heart failure, and survival in a mouse model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J]. Hypertension, 2014, 63(3): 514-519.

[3]Cipriano G Jr, Cipriano VT, da SVZ,et al.Aerobic exercise effect on prognostic markers for systol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Heart Fail Rev, 2014, 19(5): 655-667.

[4]周义义, 李晓霞. 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的调节——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的作用[J]. 体育科学, 2012, 32(3): 67-73.

[5]耿阳, 刘学刚. 建立动物心衰模型的方法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2): 282-285.

[6]Ismahil MA, Hamid T, Bansal SS,et al.Remodeling of the mononuclear phagocyte network underlies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in heart failur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the cardiosplenic axis[J]. Circ Res, 2014, 114(2): 266-282.

[7]Paulus WJ, Tschope C. A novel paradigm for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comorbidities drive myocardial dysfunction and remodeling through cor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inflammat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13, 62(4): 263-271.

[8]程蕾. 有氧运动和抗心衰药物联合作用对慢性心衰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心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体育科技, 2013, 49(1): 52-56,77.

[9][JP3]Ismail H, McFarlane JR, Dieberg G,et al.Exercise training program characteristics and magnitude of change in functional capacity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J]. Int J Cardiol, 2014, 171(1): 62-65.

[10]Schuler B, Rieger G, Gubser M,et al.Endogenous alpha-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 promotes exercise-induced, physiological heart hypertrophy in mice[J]. Acta Physiol (Oxf), 2014, 211(1): 107-121.

[11][JP4]Garciarena CD, Pinilla OA, Nolly MB,et al.Endurance training in th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conversion of pathological into physiological cardiac hypertrophy[J]. Hypertension, 2009,53(4):708-14.

[12]Chen R, Xue J, Xie ML. Reduction of isoprenaline-induced myocardial TGF-beta1 expression and fibrosis in osthole-treated mice[J].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11, 256(2): 168-173.

[13]Papait R, Greco C, Kunderfranco P,et al.Epigenetics: a new mechanism of regulation of heart failure?[J]. Basic Res Cardiol, 2013, 108(4): 361.

[14]Radak Z, Zhao Z, Koltai E,et al.Oxygen consumption and usage during physical exercise: the balance between oxidative stress and ROS-dependent adaptive signaling[J].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3, 18(10): 1208-1246.

[15]赵敬国, 赵春娟. 广播体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7(11): 51-54.

上一篇:自我评价自我认识下一篇:期中考试动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