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统计工作总结

2024-05-03

幼儿园统计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幼儿园统计工作总结

夏桥镇中心学校召开学籍管理及幼儿园、看护点统计工作会议

编辑日期:2012-11-2 作者:夏桥镇中心学校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11月2日下午,夏桥镇中心学校在报告厅召开全镇中小学学籍管理及幼儿园、幼儿看护点统计工作会议,会议由中心学校校长胡继军同志主持。

副校长汪博首先传达了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各校要高度认识,成立组织,做到一生一籍,确保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一个不漏,对于学生变动学籍更新要及时。对于学前教育统计工作,公办幼儿园和已经审批的民办幼儿园要首先统计,对于未审批的各幼儿看护点按A、B、C三个类型进行复查。

接着学籍管理员马骉结合教育局会议精神,通报了有关学校学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的办法,并立即整改完善。

最后,胡校长作了强调,要求各校立即行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办公室副主任王祥颍还就校方责任险、学生平安保险及贫困寄宿生的摸底申报工作进行了安排。

全镇中小学校长、学籍管理员,中心学校办公室人员参加了会议。

篇2:幼儿园统计工作总结

设计意图:

人们与植物相依为命,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树木获得大地之肺的美誉。孩子们每天都在大树下玩耍做游戏,大榕树给小朋友荫凉,桂花树香飘满园,荔枝树果实累累。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统计树木也只是一种意识,数据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和树木的感情。

活动名称:

篇3:幼儿园统计工作总结

关键词: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统计,问题,对策

“高等学校统计工作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数据收集、整理、编报和分析等重要职责, 是教育主管部门了解高等教育现在, 把握高等教育未来的重要手段, 是高校制定自身发展规划以及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也是高校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1) ”新建幼高专应加强教育统计工作, 充分发挥其职能, 对于学校在制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编制学校教育发展规划, 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推动学校科学跨越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统计工作对新建幼高专的重要意义

(一) 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高校教育统计报表是对一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教学、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可很直观的反映出学校当前办学水平的优势与不足。新建幼高专大多数是从幼师转型升格而来, 其基本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时可通过对教育事业统计报表进行分析, 并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的通知》 (教发[2004]2号) 对学校的各项办学基本进行测算, 其结果可作为学校今后一段时间发展、完善基本办学指标的一个重要决策依据, 使得学校的改革发展有的放矢, 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 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高校教育统计既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也是学校领导科学管理, 提高科学化办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学校领导可依据教育统计调整学校办学思路、合理分配使用教育资源, 同时可监测系 (部) 的基本办学条件, 并可依此进行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等的二次分配, 协调各系 (部) 的均衡发展, 为学校的改革和科学发展服务。

(三) 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基础

“高校教育统计为高校的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高等教育评估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 ”高校教育统计可为幼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 高校教育统计中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亦是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的重要评估指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对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 新建幼高专校应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 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办学水平, 办出特色。

二、新建幼高专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

新建幼高专的校领导们普遍性的把注意力放在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 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等统计法规和高校统计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和职能等, 了解甚少, 认识模糊 (3) ”。因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够, 没有将统计工作列上议事日程, 从而导致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积极性也不高, 统计工作仍停留在单纯的搜集、整理数据为主, 没有认真测算基本办学指标, 因此有些高校被教育部处以黄牌、红牌警告, 从而直接影响到学校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二) 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

新建幼高专的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基本上采用传统的统计方法:即通过纸质空表收集数据, 再人工录入统计软件中, 最后打印上报。在统计过程中对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的运用非常之少, 在统计结束后对统计数据的管理仍是以纸质版的存档为主, 没有充分发挥电子版统计信息方便、快捷的功能, 不利于统计数据的利用和共享。

(三) 统计队伍建设不健全

《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规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在校 (院) 长办公室配备一名综合统计干部, 在室主任领导下负责全校 (院) 综合统计工作。”。高职高专院校特别是新建幼高专机构编制、人员编制不像本科院校那么的齐全, 大多数幼高专的校 (院) 长办公室人员编制都偏少, 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 很难以配备一名专职的统计干部, 统计工作大多数由一名工作人员兼职完成, 而且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基本上没有统计专业背景, 素质也参差不齐, 还经常调换统计工作人员, 统计队伍不稳定。

(四) 统计数据分较薄弱

《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掌握基本统计资料基础上, 对本地区、本部门和单位执行政策、发展计划以及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等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实行统计监督。同时, 要积极开展统计预测工作。”可见,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做好统计分析是发挥统计职能前提。然而, 现今只有少数部分的院校进行简单的分析, 即对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的通知》 (教发[2004]2号) 测算本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而不能进行深层次的, 针对性、建议性的分析, 撰写分析报告, 提供决策参考。

(五) 统计信息利用不充分

新建幼高专对教育统计信息资源的价值认识还不到位, 领导在决策和管理中如遇基本办学条件数据是临时由各职能部门提供, 而不是查询教育统计报表, 这样既没有充分发挥教育统计信息对学校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教学评估等提供咨询服务的作用, 又容易导致数据出于不同的统计标准, 最终影响领导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六) 统计数据真实性不够

新建幼高专的各项基本办学条件维持或略高于升格时的水平, 而学校正处于扩大办学规模的阶段, 这势必会导致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不达标。在统计时, 为了不被黄牌或红牌警告, 学校领导就会要求各职能部门对基本办学条件的数据进行修改直至达标为止, 从而导致了学校的统计数据不真, 因此, 这样的统计数据只是单纯的数字堆砌, 而毫无利用价值。

三、加强新建幼高专教育统计工作的对策

(一) 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育统计工作的领导, 高度重视, 认真解决教育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做好保障工作, 确保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统计人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 努力做好教育统计的各项工作。

(二) 依法统计, 规范行为

学校要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的观念, 规范统计工作行为,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抓好源头数据质量, 确保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按照《统计法》, 制订了本校的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管理规定, 依法规范统计行为, 依法维护统计秩序, 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

(三) 加强培训, 提供保障

学校要大力加强统计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较稳定、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统计队伍, 为教育统计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积极安排统计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统计培训, 同时也可聘请统计局或兄弟院校经验丰富的统计人员到校开展统计培训, 不断提升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增强其责任心与使命感。

(四) 加强核查, 提高质量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审核制度, 开展统计自查工作, 充分认识到开展统计督查自查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做好自查工作, 制定数据质量核查工作计划, 并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核查活动, 围绕学校办学条件的主要指标进行重点核查;落实数据质量监控制度, 组织人员对本部门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认真自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减少和杜绝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等现象的发生。

(五) 建立台账, 提高质量

“统计台账, 是统计工作的基础, 是统计质量的生命。提供统计数据必须做到“快、精、准”。有了统计台账, 能更快更准获得数据的来源, 为领导及学校各部门教学管理提供更可靠的真实数据, 为学校教育决策服务。 (4) ”学校可在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管理规定中明文规定要求各职能部门、系部建立统计台账, 同时规范台帐的填报标准、指标口径一致, 每月更新统计数据, 保证台账完整、清晰, 真正做到“数出有据”, 提高学校教育统计的质量。

(六) 科学统计, 确保准确

学校应加强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改善统计工作条件, 逐步建立教务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科研管理及学工管理系统等现代数字管理系统, 实现统计工具数字自动化, 更好地推进统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 学校应制订教育统计工作的流程, 各职能部门、系部收集填报的统计数据必须由统计人员仔细核查, 无异议后交由部门或系部负责人审核确认方可报出, 以确保各类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七) 强化分析, 重在运用

“统计分析一直是高校统计的薄弱环节, 单纯的统计数字只是骨架、躯体, 只有加以分析才能赋予其灵魂, 所以高校统计工作要针对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进行定性定量的统计分析, 多出高质量、有水平、能够参与决策的分析研究报告, 使统计工作真正为决策和管理服务。 (5) ”学校要对每年的教育统计数据及时进行专题统计分析, 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同时加强对新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不断提高统计分析的水平和质量, 主动为学校的科学决策与管理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 高校统计工作是高校实现“现代的管理”和“一流的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6) , 其工作在高校决策、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已愈加明显, 新建幼高专必须加以重视, 建立健全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学校统计工作科学化水平, 使教育统计工作更好地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注释

1杨广军.加强高校统计工作发挥统计整体职能[J].统计教育, 2005, (9) :4-7.

2王东慧.高校教育统计在人才教育培养评估方面的作用分析[J].办公室业, 2012 (2) :103.

3王建平.加强高校统计刻不容缓[J].中国统计, 2004 (5) :51-52.

4杨群.高校综合统计工作改革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 2007, 26 (5) :144-146

5宋文生.高校统计工作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浅析[J].教育信息化, 2004, (11) :15-19.

篇4:幼儿园统计工作总结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能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或主动地建立关系。数概念的学习与训练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幼儿园学习生活,怎样使孩子们的数概念既得到发展,又不失学习的兴趣呢?我们伴随着数学区内一系列的数学操作统计活动和生活实践中有关数的统计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如:在孩子们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后,我们在教学区内设计了“钓小鱼”这一操作活动,我们在鱼的身上分别贴上了10以内的加减算式各一道,请孩子们钓到“小鱼”后,还要动脑筋算一算,得数是多少,根据得数把它放到1-10号相应的篮中,最后通过点数统计出各篮中“小鱼”的数量,比一比哪个篮中的小鱼多,哪个篮中的小鱼少。这样,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巩固了10以内数的加减,在最后的统计活动中拓展了数的概念;同时在每天的点名活动中,我让小组长先进行组内统计,应有多少人,实到多少人,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再进行班统计,共有多少人,实到多少人,缺席多少人,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并设计一个周统计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组每天各缺多少人,制作成一个柱形统计表,等到星期五时,比一比本周哪一组到的幼儿最多,哪一组到的幼儿人数最少,给出勤率最高的一组幼儿给予奖励,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统计的热情,更鼓励了幼儿积极锻炼身体,坚持每天来园的好习惯,还增强了孩子们的小组荣誉感和责任心,真是一举多得。

二、量的统计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将自己有关量的感知和发现进行比较和统计,并促进孩子们进一步思考,就会使他们的逻辑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我们利用秋天丰富的种子资源,开辟了一个“玩种子”的区域,孩子们可用这些种子或镶嵌小动物或植物,或用种子在贴有小红旗的标记处排列,或将大小不同的种子先后装满同一个小瓶子。不过,我要求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要自己设计相应的统计表,把自己的操作结果展示出来,比如:用种子镶嵌的幼儿,要统计并记录自己用的每一种种子的数量;用种子排列的幼儿要统计并记录自己在相同长度的线上用不同的种子来排列各用了多少;用种子装满瓶子的幼儿要统计并记录大小不同的种子装满瓶子各需要多少。最后,每一种活动记录表分类展示,要求幼儿比一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大的种子无论在镶嵌同一种画,排相同长度的直线,或装同样的瓶子,用的数量总是最少的,小的种子则相反。老师继而跟进一个“为什么”,促进幼儿去思考:外形的大小跟数量的多少是相反的。这样的统计活动,不仅训练了孩子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以及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三、形体的统计

形体的统计既有数学区域活动的设置,又有来自生活中物品的统计。在区域活动中,主要是给孩子们提供形状、大小、颜色各异的拼图和积木,让孩子们用拼图拼一拼,用积木搭一搭,不过与以往的拼拼搭搭不同,我对孩子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孩子们在以往统计数量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统计和记录自己在拼拼搭搭活动中所用的各种形体的数量,一开始,可以对孩子们只提出一维统计目标,即简单的形和体的统计,接下来,逐渐提出二维、三维的统计目标,如红色的三角形有几个或小的黄色的圆形有多少等。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及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我们给每个孩子印发了一张关于立体图形的统计表,要求孩子们带着这张统计表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统计自己家中每一种几何形体物品的数量,在统计的过程中,有家长来和我们交流:孩子们常常为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而跟我们争论不休,特别是像老式电视机这样的物品,乍一看上去就是一个正方体,实际上它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体;还有的孩子把门统计成了长方形,而把窗户玻璃统计成了长方体,这说明孩子们对形和体的区分还不太明白。于是,我们就孩子们的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在积极的交流和操作中,大家达成了共识:体有许多面,能装东西,形只有一个面,但可以通过折叠等方法把形变成体。看来,统计不仅仅是数数有多少的问题,还能帮助孩子们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活动经验、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统计是一门科学,它来源于生活,是从普通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运而生的,而新《纲要》明确要求: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所以,我们只是借助统计这样的活动方式,让幼儿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从而形成数学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比较、归类、总结、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让数学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智力发展的“体操”。

篇5:长兴幼儿园教师资质统计与分析

长兴幼儿园教师资质统计与分析

我园从刚开始没一位老师有资质,到现在我园已有走过4个春夏秋冬。学前教育的不断前进,我们也跟着不断的前进,老师们也很努力的为自己的资质做出努力,这些努力是大家看的见的,从保育员证为0到现在保育员证18个,教师资格证由0到现在8个,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实现教师资格证达到100%.

篇6:幼儿园统计工作总结

目标:

1.能简单分析并描述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

2.学习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表,展示板,视频仪,彩色即时贴。

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视频出示随意摆放的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

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幼:不能。

师:你们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

(幼儿在表格上排列水果,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排法展示在视频仪上,并组织幼儿讨论。)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看上去好像西瓜最多,其实草莓最多。

师:谁有好办法?

幼:可以用画圆圈来表示西瓜,有几个西瓜就在几个格子里画圆圈。

幼:可以用短线表示,比如有几个梨就在几个格子里画上短线。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教师展示幼儿的方法。)

师:这三张图片哪一张看起来最清楚?

幼:涂颜色的看起来最清楚。

师:为什么?

幼:用涂颜色的办法记录这四种水果的多少,纸上就会出现四种颜色的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幼:在图上标上数字。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草莓最多,西瓜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菠萝有6个,比草莓少2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师:明天我们要举行“水果冷餐会”,我想知道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我们用刚才的统计方法来调查一下吧。

2.抽样调查。

师:如果一个个问小朋友比较费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先调查一半小朋友。现在,请第一排小朋友在4种水果中挑一种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图片)贴在展示板上,每人只能贴一张,再请一个小朋友整理水果图片,一个小朋友用即时贴在表格内表示色柱,制作统计图。

篇7:幼儿园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记录登记,要求各种记录完整、准确及时,按时对各种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一、幼儿入园时,做好幼儿体检记录,登记是否有过敏史。

二、各班老师做好幼儿每日出勤登记,每月由财务人员统计幼儿出勤天数及出勤率统计。

三、各班老师做好全日观察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园领导随时抽查记录情况。

四、家长带领孩子带防疫部门接种后要及时通知给保健医,保健医要立即登记,做到卡、证、簿符合,每月按时上报预防接种情况,年底做预防接种率统计。

五、认真做好卫生宣传、预防投药和事故分析处理记录。

六、及时登记意外事故,坚持进行意外事故分析。

七、做好十项记录工作,记录要清楚。

八、每天晨检、午检、并做好记录。

九、对幼儿的每次查体、职工查体均做好记录,根据查体情况

对幼儿体格发育,膳食营养,进行分析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家长。

十、对幼儿的各种疾病做好记录,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篇8:幼儿园统计工作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2005年3~5月间在我所进行幼儿园体检的1087名儿童, 其中男儿童556名, 女儿童531名。

1.2 调查方法

以HBs Ag阳性作为HBV感染的标志。清晨空腹采集末梢血, 经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测定血清, 按照北京科卫临床诊断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 洗板机 (WELLWASH4MK2型) 洗板, 最后进行酶标 (MULTISKAN-K3) 扫描及判断结果。结果判定:HBs Ag、抗-HBs及HBe Ag样品的OD值/阴性对照平均>2.1判断为阳性, 抗-HBe及抗-HBc标本OD值40U/L为肝功能异常。为使这次调查资料真实可靠, 调查前统一表格进行登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性别与HBV感染率

在检测的1087名儿童中, HBs Ag阳性76名, 阳性率7.63%。其中男童41名 (7.51%, 41/556) , 女童35名 (6.59%, 35/531) , 男女儿童患病率无显著差异 (P>0.05) 。

2.2 HBV感染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

在HBs Ag阳性的76名中, 肝功能异常8名, 占10.52%;HBs Ag阴性1011名中, 肝功能异常10名, 占0.98%, 两者比值为8.23, 说明HBV感染是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2.3 城镇与农村幼儿乙肝患病率情况比较

农村儿童215名, HBs Ag阳性50名, 阳性率为23.72%, 城镇儿童872名, HBs Ag阳性26名, 阳性率为5.73%;两者比值为4.41,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说明农村儿童患病率明显高于城镇儿童。

2.4 各年龄组儿童HBV感染情况

各年龄组儿童HBV感染情况见表1。各年龄组间HBV患病率有一定差别, 以4岁以前的儿童感染率较高, 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

3 讨论

HBV属于嗜肝DNA病毒, 具亲肝性, 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 是一种易于变异的病毒, 方多种多样, 可通过血液、性行为、母婴、注射、外科或牙科手术等方式传播吸昆虫亦可传播乙型肝炎。另外, 通过唾液的感染方式也是不可忽视的[1]。我国育龄妇女有很高的HBs Ag携带率, 导致很高的母婴传播率。婴儿感染后有很高的慢性化率, 易形成持续携带病毒状态和转为慢性感染, 有些病人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因此, 对其最有将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从表1来看, 农村儿童HBV感染率高于城镇儿童, 其主要原因是城镇儿童在出生时就已正规注射过乙肝疫苗, 而农村保健意识差, 预防保健措施滞后, 出生后基本没有预防接种过疫苗, 没有相应的免疫力, 因此, 容易感染上乙肝病毒。

加强对HBs Ag阳性者的管理, 定期对无症状HBV携带者做“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检测, 对HBs Ag阳性合并肝功能异常者, 应给予及时治疗。加强对HBV感染的控制力度, 对无HBV感染标志的孕妇要在妊娠初期接种乙肝疫苗。常规性、强制性对出生24h内的新生儿予以接种乙肝疫苗。研究结果表明, 疫苗接种对降低人群HBs Ag阳性率效果显著, 应掌握好时机及时接种, 并尽量做到高覆盖率和全程免疫[2]。对接种过的而没有产生抗体的儿童, 要劝其继续接种。另外, 在入托体验中, 对适龄入托的儿童如发现有“乙肝两对半”异常及肝功能异常, 应建议其暂缓入托, 并进行及时治疗, 待其指标正常后, 方可入托, 这样就减少了幼儿园儿童受感染的途径和机会。

总之, 应加强对幼儿园儿童的宣传保健工作, 定期随访、保护易感人群。对检出的乙肝患儿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3,4]。

参考文献

[1]巫向前.临床检验结果的评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34-435.

[2]马芳莲, 周萍, 王美娟.557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9 (10) :80-81.

[3]张伟, 邢里苗.3110例孕前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9) :109.

上一篇:银湾物业管理制度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