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2024-04-19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精选11篇)

篇1: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孔子论语十则 原文翻译译文

1.子 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 乎?有 朋自 远方 来,不 亦 乐 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到这里,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 乎? 人 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 子 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乎?‛ 人吗?‛

2.子 曰:‚温 故 而 知 新,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 以 为 师 矣。‛ 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3.子 曰:‚ 学 而不 思 则 罔 ; 孔子说:‚光知道读书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思 而不 学 则 殆。‛ 光知道思考却不知道读书学习,就会对精神有所伤害。‛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篇2: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篇3: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关键词:孔子学院,武术,舞蹈,翻译

随着孔子学院在海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喜爱并希望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中国武术与古典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外国人喜闻乐见。因此, 近年来中国武术与古典舞在海外孔子学院的巡演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最有效载体之一。

在收获荣誉的同时, 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将巡演做得更加精致, 辅以更多的文化手段, 以语言为文化载体, 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将东方传统美学准确地以英文表述给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受众。

一、历史中的武舞结合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中国武术与舞蹈在发展过程中交缠盘错, 彼此间有着极深的渊源。《中国武术史》认为, 原始武舞与武术实为一体, 舞者手执各种武器, 作种种刺击动作姿势的演练[1]。而《中国舞蹈通史———秦汉卷》中也指出, 中国传统舞蹈的独特的色彩之一是糅合了武术和杂记两大因素[2]。武与舞, 可能在殷、周时期, 或远古时期已经具有了。伐纣成功后, 周王为了建立和巩固新的政治秩序, 制定了以“六大舞”与“六小舞”为支柱的礼乐制度, 其中都轻易可觅武艺的部分。六大舞中表现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大濩》和《大武》, 舞者手持朱干 (盾) 、玉戚 (斧) , 被称为“武舞”。“六小舞”中的“武舞”包括有《干舞》 (执盾) 等。至秦汉时期, 随着武器制造技艺和搏击技艺的进一步发展, 武与舞的结合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汉代手持武器的舞蹈非常普遍, 代表作为剑舞﹑棍舞、刀舞、干舞、戚舞等。家喻户晓的“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即典出《史记·项羽本纪》。汉代画像石如同历史的浓缩画卷, 将当时的社会缩影如实地记录下来, 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山东嘉祥秋胡山汉画像石上的双人持剑对刺, 四川彭县九尺铺汉画像石上的持双剑而舞, 山东安东汉里汉画像石的刀舞对阵等都生动反映了当时持武器而舞的情形。起源于战国流行于汉代的一种武术搏击技艺———角抵, 与舞蹈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张衡所做《西京赋》所载的《角抵奇戏》中的《总会仙倡》、《曼延之戏》、《东海黄公》都是舞蹈[3]。发展到唐代, 其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空前的大融合, 游牧民族的重武风习开始进入中原, 舞与武的结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剑舞类的《剑器》可以说最为人所熟知, 唐代诗文中对此有诸多所载, 如“诗圣”杜甫的名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郑嵎的《津阳门诗》中写道“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孙剑器初第一”。《明皇杂录》中记载, “上 (玄宗) 素晓音律。时有公孙大娘者, 善舞剑, 能为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遗妍妙, 皆冠绝于时”。以上所列举的汉代与唐代的舞蹈, 无论舞蹈道具、造型皆与武术对战、武术技巧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可见在中国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武术与舞蹈的发展相辅相成, 直至现代中国古典舞的复兴, 也多有借鉴武术之要素。

二、海外孔子学院巡演中的武舞结合

以下武舞结合的节目都曾在海外多家孔子学院演出并大获成功。《小破阵乐》由《秦王破阵乐》精简而成, 舞者身着戎装, 手持古代兵器, 舞蹈动作中含有格斗动作, 表现了古代女将的飒爽英姿、俏丽妩媚。经改编, 巡演中该舞蹈中间插入了一段剑术表演, 这段表演不仅不显违突兀, 反而在整体节目的浓丽之风中注入一种清逸之感, 显示了武术与舞蹈结合之美。《武忆江南》则是将武术表演设置在烟雨江南的风轻雨斜、如雾如诗的情境下, 武者持纸伞出场, 身着蓝、白等轻柔色彩的丝质服装, 在动作上借鉴舞蹈的柔美之意, 正值美好年华的少年行走其间, 将画面定格在令人眷恋的江南雨巷。《秦王点兵》在表演者的外形塑造方面充分展示了“俑”的质感, 以中国武术及中国古典舞中最具特色的动态为表现形式, 展示了古代战士驰骋疆场、奋勇杀敌、保卫家国的英勇形象, 昭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武术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丰富了各自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使武术兼具了柔美甚至娇俏、妩媚之韵, 将古典舞的历史典故融入其中, 又大大提升了武术的文化欣赏价值。观众可以在极短的有效时间内, 丰富地领略中华独特的审美艺术, 感受中华文学、音乐、武术、舞蹈等艺术风采, 并进一步体味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理念, 立体而鲜明地打造了中国历史文化古国的形象, 无限激发外国观众学习汉语、亲身感受中华古典文明及当今社会蓬勃风姿的兴趣。

三、关于英文翻译的思考

中国武术与古典舞蕴含大量富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内容, 涉及中国的传统习俗、思想和历史等诸多元素, 是中华道德、礼仪及思想的传承载体,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传承的文化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在翻译这一类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内容时, 往往因为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 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互译方面对译者的工作形成很大的难度。

1. 相关翻译理论。

在谭载喜编译的《新编奈达论翻译》中指出, 所谓翻译, 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4]当代文学理论大师、解构主义耶鲁批评派的重要代表人物J.希利斯·米勒 (J.Hillis Miller) 在其著作《跨越边界:关于理论的翻译》 (Border Crossings:Translating Theory) 中指出, 当某一理论由一地旅行、翻译到另一地时, 会因为不同的时空与文化条件产生新效应。[2]翻译者需要将翻译内容在不同语言及文化环境下进行精准而恰当的转化, 让作品本身跨越地理和文化上的边界, 最大程度地适应目的语国家或文化体系的审美及文化理解。而当某一信息的表现形式是该信息所含意思的实质性成分时, 要把这种意思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就很困难。尽管英语中拥有一百多万个词汇, 翻译时很难做到对等翻译。[5]因此翻译策略的制定显得尤其重要, 需要充分理解节目本身文化要素的构成, 对目的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 进行必要的取舍, 体会观众的审美, 把文化内涵和信息进行有机整合, 方能实现原语与目的语的等效。

2、翻译实例及译法初探。

我国当代翻译大师许渊冲先生译有无数古典名著, 其代表作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等。“楚辞”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集, 作于公元前三世纪, 地区是华南的长江流域, 当时主要是版图广大的楚国。[6]楚辞本身带有太多的中国历史、文学、地理信息, 许渊冲先生的做法是将楚辞译为Elegies of the South, 用更有代表性的南方一词替代了需要进一步加以注释的“楚”, 而在其序中, 对楚辞本身进行了描述。在翻译实践中, 笔者曾经学习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思路, 并对同一节目的不同译本进行了比较。 (1) 《淑人剑器》。旨在表达崇文尚武的君子, 通过剑舞的演练、修养的精神气韵来表达古人圣贤那种自强不息、文雅高尚的精神境界。舞者身着士大夫服、冠, 手持长剑, 动作中结合了武术与舞蹈, 可以达到很好的中国古典文化展示之效。笔者曾经译出两个版本:The Man of Virtue vs.Chinese Sword Dance。观众及海外孔子学院的同事并未对任何一方做出压倒性的评价。The Man of Virtue意为有美德之人, 比较符合表演者形象塑造, 同时兼具中国文化韵味, 但是容易使观众重点迷失。Chinese Sword Dance, 观众很容易理解节目内容, 却丧失了文化之美。 (2) 《小破阵乐》。据历史记载, 由唐代显扬威武气势雄伟的秦王破阵乐改制而成, 既保留秦王破阵乐的精神, 以表现戎装女子的飒爽英姿, 也表现了女子的妩媚和俏丽。笔者的译本为Warriors Triumphal Dance, 但是也有在加拿大学习并工作多年的同事指出, 可尝试推出女性舞蹈之特点, 将女性化词语加入译本。

四、结语

奈达、米勒等翻译大师和文学大师以其高深的造诣为译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而许渊冲大师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方法则为译者提供了直观的、极具参考价值的翻译思路。但笔者仍需要结合每一次的实际情况对翻译作品进行解析和翻译, 与武术和古典舞专家进行探讨, 分析出他们对该作品内容和呈现形式的想法, 并制定出正确的翻译策略, 使海外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 可以更加清晰而直观地领略中华古典文化之美, 丰富海外孔子学院巡演的宣传手段和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2]刘青弋, 彭松.中国舞蹈通史——秦汉卷[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

[3]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社, 1999.

[4]J.Hillis Miller, “Border Crossings:Translating Theory.”New Starts:Performative Topographies in Literature and Criticism[z].Taipei:Institut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udies, Academia Sinica, 1993.

[5]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社, 1999.

篇4: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关键词:君子;中阿翻译;归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马坚先生在翻译孔子的《论语》一书中,将君子译为“??????? ?????? ?? ?????”(道德上的完人),马坚先生为什么要这么翻译?中国的君子,和阿拉伯文化中的“完人”有什么关联?翻译的归化又在此发挥了何种作用?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中国的君子和阿拉伯文化中“完人”各自的文化内涵。

一、中国文化中的君子

君子,一谈到“君子”你会想到什么?是纳兰性德那样的“翩翩公子,举世无双”,是辛弃疾那样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李白那样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文天祥那样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亦或是刚正不阿的朝臣,贤名仁爱的君主,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闲人雅士、迁客骚人?正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想而知各位的答案也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这些人身上都有一股气节,一股坚韧的意志,也都有一种令人敬佩的品德,因而在中国古代,君子是受人追捧和尊敬的对象,是道德的标榜,是世人的榜样。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的是其崇高的政治地位。这一时期,对君子一词的解释多从政治角度出发,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君子”是孔子提出的理想化的状态。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如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君子”这一标准的提出是孔子对自身的希冀,也是对社会礼乐制度回归的期待。

二、阿拉伯文化中的“完人”思想

“完人”是阿拉伯文“??????? ??????”的音译,“完人”思想来源于《古兰经》。同“君子”一样,“完人”在大多教义学家眼中也是一中虚拟的理想化的状态,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各方面都完美的人。那马坚先生将孔子翻译为,译为“思想品德上的完人”,即强调了中国文化中君子重“德”,又符合阿拉伯文化内涵,这就是翻译的归化。

三、翻译的归化

由上文的详君子和“完人”思想的内涵介绍,我们大概也对翻译的归化有了一定认识,下面就来详细看一下:

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面对于不同文化间的翻译时,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接近读者。”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给这两者分别命名为异化和归化。韦努蒂认为,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以译入语为中心的归化翻译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规范,同时给予译文读者跟原文读者相同的情感体验,便可达到最佳语境效果。

简单来说,改造外来文化,就是将外来文化本民族化,本土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主张译文尽量适应,照顾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想,替读者扫除语言文化障碍。归化的翻译,在理论上把语言看作是交际的工具,实践中要使译文通畅,要让译文读者读起来像是在读母语的创作,就要把文化因素的差异尽量缩小,要改变、调整原文,追求的译文的通顺自然。

当然,过分地一味归化翻译,不利于反映原作的精神和介绍外国文化,达到通过语言了解外部世界的目的,从而影响译文的真正价值。归化翻译有个度,这个度的确需要每个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深思。

参考文献:

[1]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归化与异化》[I].外国语出版社,1998.

[2]孙致礼,《新编英汉译教程》[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徐崇信,《文化交流翻译》[J].外国语出版社,1991.

[4]姜倩,徐刚强,《翻译概论》[J].上海外国语出版社,2004.

篇5: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篇6:孔子语录(论语)中英文对照翻译

Analects

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ed, is that not after all a pleasure? That friends should come to one from afar, is this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 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zed by others, is that no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

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set my heart upon learning.At thirty, I planted my feet firm upon the ground.At forty, I no longer suffered from 2)perplexities.At fifty, I knew what were the 3)biddings of Heaven.At sixty, I heard them with 4)docile ear.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the 5)dictates of my own heart;for what I desired no longer overstepped the boundaries of right.”

The Master said, 6)incomparable indeed was Hui!A handful of rice to eat, a 7)gourdful of water to drink, living in a mean street.Others would have found it 8)unendurably depressing, but to Hui’s cheerfulness it made no difference at all.Incomparable indeed was Hui!

论 语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analects [5An[lekts] n.论集,文选

2、perplexity [p[5pleksiti] n.困惑;窘困

3、bidding [5bidiN] n.命令,吩咐

4、docile [5dEusail] a.驯顺的,驯良的

5、dictate [5dikteit] n.[常用复]命令,支配

6、incomparable [in5kCmpErEbl] a.无比的,无双的7、gourdful [5guEdful] n.一葫芦的量

篇7:《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篇8:《〈论语〉十则》补释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 教材注释为“先生, 指孔子”, 这样注释显得太过简略, 容易引起误会。我们知道文献中单称“子”并不都是指孔子, 如《诗·卫风·氓》:“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郑玄笺:“子者, 男子之通称。”“子”字古代用法很多, 一般而言是对男子的尊称, 《谷梁传·宣公十年》:“其曰‘子’, 尊之也。”范宁注:“子者, 尊之称。”王力等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人的尊称, 多指男子,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1]所以“子”最好注释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论语》中单说‘子’即指孔子。”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忠”, 教材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都没有解释, 我们知道“忠”是孔子非常重要的思想, 曾子将孔子之道概括为“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 (《论语·里仁》) 。此处的“忠”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忠心、忠诚, 前贤对《论语》中的“忠”有很好的解释: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忠者, 内尽于心”;[2]宋朱熹《论语集注》“尽己之谓忠”。[3]所以现代学者一般都把“忠”解释为“尽心竭力”, 更通俗的讲就是尽最大努力的意思。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卫灵公》)

“言”, 教材没有注释, 这里很容易把“一言”误解成一句话, 教师教学参考书就是这样翻译的。孔子只以一“恕”字回答子贡所问, 此处“一言”显然不是指一句话。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一言’谓一字……古人称所著书若数万言, 数十万言, 及诗体四言、五言、七言, 并以一字为一言也。”[4]《汉语大字典》“言”字其中一义项为:“语言或文章中字。”此义项所举例句之一就是此句。现代学者也多把“一言”注释为“一字”, 可以参考孙钦善、钱逊等学者的注解[5]。

四、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这句话教材没有加任何注释, 此句看似语义晓畅明晰, 实则疑惑很多。这句话容易产生疑惑之处在于两个“其”字的指代对象上,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发现学生对此也经常产生疑惑。我们首先看朱熹的《论语集注》:“三人同行, 其一我也。彼二人者, 一善一恶, 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 是二人者皆我师也。”[3]。朱子把“三人”理解为“我、一善者和一恶者”, 所以第一个“其”指善者, 第二个“其”指恶者, 以朱子的意思“择其善者而从之”只能翻译为“选择善的人而学习他”;那么“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只能翻译为“选择恶的人而改正他”, 按着这样理解, “改”成了改正别人的缺点, 而不是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显然违背孔子的原意。孔子在这里要表达的显然是选择他人不善的地方引以为戒并改掉自己类似的缺点, 即所谓的“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朱子的理解问题出在这里的两个“其”字, 它们并不是指泾渭分明的善者和恶者, 而是指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人, 两个“其”的指代对象是同一的。程树德《论语集释》引《四书辨疑》:“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非谓择其一人全善者从之, 一人全恶者改之也。但就各人行事中择其事之善处从之, 其不善处改之, 不求备于一人也。全德之人世不常有, 若直须择定事事全善之人然后从之, 于普天之下终身求之未必可得, 三人中岂能必有也?”[7]所以“其善者”当译为“他们的优点”, “其不善者”当译为“他们的缺点”。另外, 该句“三人行”也不能机械理解成三人同行, 正如邢昺《论语注疏》所言“此章言学无常师也”[8], 即子贡所言“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子罕》) 此章“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隐含了“即使只有三人同行, 也必有老师存在其中”之意, 即皇侃《论语义疏》所言“虽三人同行, 必推胜而引劣, 故必有师也……夫三人之行, 犹或有师, 况四海之内, 何求而不应哉?”总之, 此章可译为:即使只有三人同行, 也必有老师存在其中, 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加以学习, 选择他们的缺点而加以改正。

参考文献

[1]王力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孔颖达《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中华书局1980年版。

[3][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1983年版。

[4]刘宝楠《论语正义》, 中华书局1990年版。

[5]孙钦善《论语本读》《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9年版;钱逊《论语浅解》,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7]程树德《论语集释》, 中华书局1990年版。

篇9:一位老人与一座孔子语录园

张济民,今年91岁,系南京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著名中医专家。

雄心,老人要建语录园

1990年,70岁的张济民光荣退休。退休后,他精读了《论语》,全面系统地研究孔子思想,积极探讨孔子思想与中医理论的关系,著有《孔子中医观》《孔子与中医养生》等多篇学术论文。

2000年初春,张济民回到老家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张济民的家乡地处穷乡僻壤的革命老区,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由于缺医少药,当地及周边乡镇每年有数百人丧命于各种疑难杂症。张济民走村串户,为数十名重病患者进行了义诊。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发现不少老年人丢掉了传统文化,沉迷于赌博、封建迷信活动;不少年轻人信仰丧失,拜金主义严重,竟不知道孔子是谁;大多数村干部没读过《论语》,对孔子思想和孔子文化一无所知:村里没有村规民约,民风不清……“这是一种悲哀,是孔子思想和孔子文化传承的断裂!”张济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自言自语道:“没有营养的人容易生病,没有文化和信仰的群体容易浮躁,这‘浮躁病’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难治愈呀!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迫在眉睫。”他决心发挥余热,在家乡建一座孔子语录园,以传承孔子思想,宣传孔子文化,倡导“仁”、“礼”,净化村风民风,给后人留下一笔永久性的精神财富。

次日一大早,张济民急匆匆找到村党支部书记,说出自己要建孔子语录园的想法。书记对他的爱国爱乡热情大加赞赏,当即表态:村里将在用地、审批等环节上给予方便和支持。可书记担心张济民年事已高,精力也跟不上,再就是建语录园需大笔投资,而村里却爱莫能助。张济民说,自己身板硬朗,有生之年要为家乡人民做点事,留一笔精神财富,至于资金他自有办法解决。

回到南京后,张济民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满脑子盘算着语录园的框架和蓝图。“孩子爸,看来南京留不住你了,家乡有你的牵挂,我们就回去居住吧!”老伴看出了他的心事安慰道,“不管遇到风还是雨,我陪着你!”

2000年3月,张济民携老伴回到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开始了他的夕阳创业计划。

战略,开个门诊圆那梦

张济民回乡安置好家人后,便带上干粮走南闯北开始了筹建孔子语录园的可行性调查。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他收集了数百份信息资料。据专家评估,建一座语录园(含附属生态园)至少需投资200万元,且免费参观无收益,每年还需贴补不少的维护保养费。200万元,这对于一个退休老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儿子极力反对,老伴也打起退堂鼓,劝他死了这条心。张济民沉着脸,一言不发。他知道,建语录园的成败关键在于资金,解决了这个瓶颈问题,其他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接下来的日子,家人再也没有听到老人提及“语录园”三个字。张济民每天按部就班地跑步、下棋、逗鸟、绘画,悠闲自乐。家人以为他放弃了筹建语录园的计划,不禁暗暗自喜。

1个月后,张济民从银行取出10万元稿费积蓄,说要建一幢中医门诊楼。“老爷子开明,开个专家诊所既可解除病人痛苦,又可增加家庭收入,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晚辈们个个拍手称快,纷纷加入筹建中医门诊楼的行列。张济民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民工一起挥锹铲土,搬运砖块,不分昼夜地忙碌在工地上。经过近3个月的奋战,一幢门诊楼拔地而起。2000年10月初,张济民中医专家门诊开诊。开诊1个月,生意红红火火,病员遍及如皋、海安等10多个县市,连上海、浙江、山东等地也有不少病人慕名前来求医。家人细算了一笔账,1个月的门诊收入少说也有两万元。可所挣的钱全由老人一人独掌。“老爷子是貔貅,只进不出。”家人对他很有意见。“老头子,别固执了,你留钱做啥哩?”老伴在一旁咕哝着。面对家人的满腹牢骚,张济民冷冷地甩出一句:“钱要用在刀刃上!”

此后不久,待镇土管所送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镇砖瓦厂、水泥制品厂将一车车砖瓦、水泥板运至家门口时,张家人才意识到老爷子要建孔子语录园了。张济民见时机成熟,便向家人如实摊牌:“我开诊所就是要圆孔子语录园的梦啊。我开诊所一年挣20万,10年就是200万,靠我这把老骨头建个孔子语录园不成问题,要知道语录园是个永久性的精神财富啊……”

战术,我要做当代愚公

建孔子语录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2000年11月,在语录园开工奠基仪式上,张济民动情地说:“我要立愚公移山之志,做当代愚公,打一场持久战,建一座孔子语录园。我要做传承孔子思想、宣传孔子文化的新愚公,挖‘山’不止,传承不息,让孔子的思想和文化代代传下去……”老人慷慨激昂的讲话回荡在乡村田野。震撼着乡亲们的心灵。

接下来,漫长的岁月,张济民除了门诊外,吃睡在工地。从落实资金、选购材料到每个单项工程竣工验收,他事必躬亲,一步一个脚印。工程队负责人说:“张教授是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

废寝忘食、超负荷工作,使张济民体重急剧下降。2004年严冬,张老病倒了,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这下可急坏了家人。医生诊断,老人患有较为严重的心肌炎,这是心力交瘁、积劳成疾所致。张济民输液1周后才渐渐有了精神。病床上,张老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坚持,坚持,再坚持,语录园一定能如期建成!”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11月下旬,历时10年,耗资280万元,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的孔子语录园终于建成了。

园内亭台楼阁,古色古香。一尊高大的白玉石孔子像耸立园中。约200米的长廊内依次为前言、孔子图片集锦、孔子语录、孔子语录译文。近1000字的前言,详细介绍了孔子思想、孔子文化精髓及孔子生平、丰功伟绩;孔子图片集锦展出了孔庙、孔子画像、孔子故居及孔子讲学图片共52张;118句孔子语录精雕细刻在11块大理石上;11块嵌在墙上的不锈钢板。上面刻着孔子语录译文。张济民还向附近村民赠送了3000多本自编自印的《孔子语录》小册子。漫步语录园,人们流连忘返。人們在欣赏语录园的同时,更惊叹和敬佩张济民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篇10:微博十则

———刘晓庆

参加美国迈阿密书展, 一如中国以为自己是大国强国, 却又不得不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配角之角色, 中国当代文学以为自己了得, 也同样在世界文学中小媳妇样羞涩躲闪。配角就配角吧, 平常心的出现, 平常心的写作。凤凰怎样美丽, 麻雀也得活着。即便一根雀毛落在土地上, 也证明着那不是一块不毛之地。

———阎连科

中国欧美教育对比:中国———小学累、中学苦、高中拼、大学混。玩耍的年龄被逼学习, 学习的年龄只想玩耍。欧美———小学玩、中学混、高中学、大学拼。玩耍的年龄就玩耍, 学习的年龄才学习。小、中、高阶段中国学生一般都优于欧美学生。进入大学阶段, 欧美学生不但能迅速超越中国学生而且必将终身领先!

———周立波

当湖南卫视开始播《还珠格格》、《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时候;当浙江卫视播《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时候;当天津卫视、深圳卫视播《仙剑奇侠传》、《少年包青天》的时候;当山东卫视播《武林外传》、《西游记》的时候;当四川卫视、陕西卫视播《新白娘子传奇》的时候;当江西卫视播《爱情公寓》的时候……那么暑期真的来了!

———围脖

人们啊, 虎妈、狼爸和鹰父以及绝大部分打着爱的招牌、行卖书办班骗钱之实的所谓家教书和榜样均不科学, 均不可学, 别上当!善良的你们成全了虚伪和贪心的他们, 反之, 没人成全你们, 生活依旧, 命运依旧……

———王旭明

正月十五, 郑州CBD, 一位流浪汉, 在地上捡了半瓶冰红茶, 喝了一口, 凝视着对面的天空, 一朵烟花绽放, 他“嘿”地一下, 微笑了。

———田仲煜

凌晨, 未被冰封的河面就会雾汽升腾。河水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 这情景就会出现。然后, 雾汽中的水份会冻结在岸边的柳树和栎树上, 使每一条树枝都晶莹剔透。我早起, 等到太阳升起来, 看阳光渐渐驱散雾汽, 将那些薄冰封裹的树照射, 使其闪烁水晶般的亮光。这时, 那些赞美纯净的语词也会在心中闪闪发光。

———阿来

时下生活日益被数字抽象化, 愈发没人情味。有次在飞机上偶遇一位乡党, 是国内7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说什么都能用一串数字来精准的描述。我们飞抵北京, 看到满地落叶, 他用了三组数据来解释北方的冷空气, 我却体会到了秋风扫落叶的孤单和凄冷。我饱满的情感是苦的, 但即便是苦也是滋味, 总比无味好。

———麦家

中国的毛病, 可以从央视一览无遗:综合频道一片虚荣, 财经频道一片信心, 综艺频道一片喧嚣, 国际频道一片战火, 体育频道一片自夸, 电影频道一片红潮, 农业频道一片富足, 电视剧频道一片婚变, 英文频道一片指责, 科教频道一片领先, 戏曲频道一片高调, 法制频道一片神探, 新闻频道一片深表遗憾!

———小崔实话实说

1.当局者迷, 旁观者不敢说。2.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钱不厌多。3.仕途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打点去。4.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正在大款豪车处。5.子在川上曰:污染如斯夫!6.井水不犯河水, 河水污染井水。7.天下英雄谁敌手?没有!老子就是一把手。8.己所不欲, 推给别人。

篇11:幽默十则

2.一名男顾客在餐厅吃饭, 当他吃完要求结账时, 老板拿来的账单让他大吃一惊。“3万元太贵了吧!”他说:“你们对同行应该打个折吧?”老板说:“原来你也是开餐厅的?”他说:“不是, 我是抢钱的。”

3.一老师, 讲课时口水乱飞。一日讲课, 讲到激昂的时候, 前排同学说看到了彩虹。

4.一个神经病人天天在空鱼缸前钓鱼。有一次, 护士开玩笑地说:“今天钓几条啊?”神经病人愤怒地说:“你脑子有病啊, 没看到这是空鱼缸啊!”

5.我终于明白军训为什么要前后左右的乱转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晒得更均匀。

6.一位农场主向人夸耀他的庄园很大很大。他说:“如果我开车绕我的庄园一圈, 那得需要一星期的时间。”一位听众同情地说:“是啊, 我也有过那么一辆破车。”

7.老师:“你到这儿不是来睡觉的!”学生:“你到这儿不是来催眠的!”

8.一天早晨, 七岁的女儿正准备去上学, 妈妈来到女儿房间一看, 发现床上的被子和枕头都东倒西歪的, 妈妈不满地对女儿说:“乖女儿, 你房间收拾好了?”女儿看了看, 满不在乎地说:“妈妈, 别着急, 还没收拾好呢, 我只是打了一个草稿而已。”

9.人生的第一句谎话是从小学写作文开始的, 而真心话是从写情书开始的。

上一篇:音乐教案-《只要妈妈露笑脸》-教学教案下一篇:学习党课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