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悲歌观后感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高墙悲歌观后感范文

观看警示教育片《高墙悲歌》有感

——XX煤矿 XXX 2016年X月X日,矿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高墙悲歌》,片中分三段分别揭示了云南省景洪市交警支队原治安科科长周新、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滇东北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翼、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原县委书记杨国瞿的堕落轨迹。他们三人的“事迹”也完美的诠释了一个人从一念之差到本性迷失、再到胆大包天最终走上不归路的3个主要阶段。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一念之差,十年苦果——薛翼

薛翼在接受采访时说到:一定要坚持自己原有的想法,不能有一念之差,一旦有,必将导致走向犯罪的深渊。

每个贪赃枉法的官员都会经过这一步,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最初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要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或者说平庸一点的,为养家糊口,为实现自我价值,但绝不会是贪图享受、奢靡成风、以权谋私。因为有了一念之差,尝到了禁果的滋味,才滋生了他们的私欲,让他们偏离了既定的人生目标,并且越走越远。也可以说一念之差是一个人走向堕落的最关键因素。

如何避免这一念之差的发生?我认为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树立道德底线。要深入持久的开展以学习“三严三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理论学习、警示教育等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从内心深处对违法违纪行为实现由敬畏、避而远之到不耻、互相监督劝勉的转变。不徇私、不枉法、不与人攀比、不吃拿卡要、不施小恩小惠、不搞山头主义、不行一念之差之事,凡事按章办理,凡事按制度执行,坚守住心中的一泓清泉,并以此为荣。

二、本性迷失,终入铁窗——周新

在对周新进行狱中采访时,她说到,自己也曾感到良心不安,但总是心存侥幸,抵制不了金钱和奢靡生活的诱惑,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谋取不义之财达49万元之多,终获牢狱之灾。

这不禁让我想起《长江七号》中那句反复出现的台词: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教育孩子的话,但是多少大人“只是”用它来教育孩子。周新的堕落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腐变。片中说到刚到交警队的周新是一名工作努力、业绩突出的标兵、模范,但随着一念之差的发生——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办证并从中获利,让她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钱权交易的世界,并迷失在那个世界中。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了一句口号,努力表现也成了谋权换利的噱头,所有的理想、目标都定格在了“钱”上,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语有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人生观、价值观的腐变是一个过程,就像周新说的也曾感到良心不安,一个人也不会一下子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混蛋。对于那些已经在路上的人,如何阻止他们越走越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强矿风建设,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科队一把手要带好头,生活上不搞特权、工作中不开绿灯、私下里不搞团伙,以身作则,肃清一切不正之风,用环境去影响人。这就好比置身于一间干净明亮的大厅,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人们将那些“不拘小节”的陋习都收起来。二是要用好纪律检查这把利剑,反腐仅靠自觉、靠环境影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真枪实弹严查严惩。要切实加强纪律检查队伍建设,配齐人员、完善制度,全方位、高频次的开展纪律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政处分、经济处罚、诫勉谈话等多种手段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其重新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色胆包天,法理难容——杨国瞿

片中没有对杨国瞿进行采访,只描述了在给他上手铐、脚镣时他愣了三十几秒的一个细节。他没说话,也许走到他这一步,再多的忏悔都已显得苍白无力,他是无话可说,或者是不知从何说起。

杨国瞿在一次下乡调研时遇到了许春梅,并将其发展为情妇,后利用其县委书记的权利,将其调至县一中任职,与其生子后,迫于其逼婚将其杀害并分尸,试图逃过法律的制裁。这只是杨国瞿案发伏法的主要罪行,至于他的一念之差、观念腐变过程等等已无需深究。虽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但到了这个阶段的人,往往都已经是罪痕累累了,他们不愿意回头,不愿意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买单,于是,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他们胆大包天,做下了惊天动地之举,也使自己真正走上了不归路。

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结下了恶果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对于这个阶段的人,如何防止其种下恶果呢?我认为也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查处,对社会造成强烈不良影响、对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矿井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或对他人生命安全造成巨大伤害等情节特别恶劣的,一律重处重罚,绝不姑息。同时结合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从心里上对违法违纪人员进行威慑。二是广泛宣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理念,鼓励已经有了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主动收手或在接受调查时主动供认罪行,争取从轻发落,这也是有效避免这些人走上不归路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腐败可耻、害国害企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府的垮台都跟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腐败害国毋庸置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腐败同样是制约其安全、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些安全员、质量员贪图蝇头小利纵容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施工方偷工减料,最终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再比如一些企业管理人员错把手中权力当成宝,履行职责时推诿扯皮耍太极,行使职权却吃拿卡要显官威,直接导致基层办事难、业务效率低;更有甚者,一些企业领导胆大妄为,大量提拔任用亲属朋友,肆意挥霍公司财产,最终导致企业没落。在煤炭经济持续下行的今天,煤矿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大挑战,如何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省吃俭用、精简人员、优化工艺、加强管理等固然重要,但纪律检查工作也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而且要真抓实干、严查严惩,坚决杜绝腐败行为,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保障企业持续安全、健康、高效发展。

第二篇:雪豹悲歌读后感

《雪豹悲歌》读后感梁小 珍妮

在读过《狼王梦》这部书后,我曾经非常喜欢沈石溪写的关于动物小说,曾经在去年拜读过他的大多数作品。最近我又读了他的一本书,名字叫《雪豹悲歌》。这本书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只小雪豹一岁半时被一个猎人捡到,并好心收养,并把它当做一只狗来精心喂养。由于浑身雪白而深得主人喜爱。由于雪豹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所以当地警署让沈石溪把小雪豹带回森林放生。可是沈石溪觉得有些为难,因为小雪豹还不会狩猎不能在野外独立生活,这可怎么办哪?于是沈石溪就找了当地的一位猎手做向导,想尽了各种办法让小雪豹尽快学会狩猎,以便它能在野外生存,结果小雪豹还是没有学会。正在沈石溪一筹莫展时,小雪豹的母亲出现了。他的妈妈也在认真教小雪豹狩猎的本领,但它的妈妈不能时时刻刻陪她,他的妈妈还要照顾其它小雪豹。所以那只小雪豹有了嫉妒心,趁母亲外出之际,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们都残忍地杀了。后来它的妈妈因伤心悲愤也离它而去了,小雪豹最终只落得个被豺狼的首领杀死的悲剧。

这只雪豹的悲惨在于,第一:每只雪豹学习生存技能的最佳时间是在半岁到一岁半之间,最佳方式是跟随并观察母亲狩猎的过程并协助母亲狩猎,而小雪豹半岁时就被猎人抓了,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机。第二:它由于嫉妒、贪婪和自私自利而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们。第三:由于缺乏野外生存本领,最后小雪豹被豺狼杀死了。

读了这本书我悟得了这样一些道理:这本书仅仅说的是动物吗?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在学校因为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动手、或者大打出手,缺乏应有的宽容和忍让,这不是和小雪豹一样吗?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小雪豹的故事,但却值得我们深思。从中我们应该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从小要学会独立,不能一味依赖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动手做自己理所能当的事,在担当中学习本领,磨练自己。生活是一门大学问,母鸡的翅膀下是培养不出雄鹰的,温室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绝不能像小雪豹一样,对周围的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真城地对待他们。在学校,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不可以像那只雪豹一样嫉妒别人,要学会知足和谦让。嫉妒是长在心灵上的一棵毒草,请赶快扔掉吧!

第三篇:雪豹悲歌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雪豹悲歌》这本书,《雪豹悲歌》讲了一个令人沉思良久的故事。一只雪豹的一生,一只原本是家养后来被放生的雪豹的一生,轰轰烈烈的开始,凄凄惨惨的收尾。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只雪豹,它叫雪妖,沈石溪和强巴接到任务,把它放生。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它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但它为了寻求更多的母爱,众叛亲离,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弟妹。北斗母豹一气之下离它而去。在最后一次捕猎时,遭豺的袭击。这只素有高山霸主美誉之称的雪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流下了自己对霸道的悔恨的泪水。

贪婪是无耻的,自私更无耻。与其说它是被豺咬死的,不如说它是被自私和贪婪害死的。在我们的生活里,历史记载里,也有像雪妖一样的人(例如:秦浞)。他们横向霸道,六亲不认,只顾自己的利益,不为他人着想。

嫉妒也很可怕,我们要避开那些“毒品”,让自己走出歧途,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少年,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只顾自己利益,而害了自己。

嫉妒和自私、贪婪都是自己逼出来的,别人不可能逼你,只有自己想逼自己。贪婪和自私,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拦路虎,只要克服它们,我们还是成功的。

仔细想想这不仅仅指野生动物,人类也是如此。爸爸妈妈们视我们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自己该干的事爸爸妈妈一手承包。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将来可想而知。看来自立是多么重要。

第四篇:让高墙倒下读后感

题记: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与,自由地爱,直到它受到创伤。

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与,自由地爱,直到它受到创伤。这是阅读这篇文章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句子。纯洁的心,在我心中原本是充满爱能映射出世间美好事物,包容一切美与丑的事物。但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一颗纯洁的心是能自由的给予自由的爱,直到受到伤害。因为在给予的同时你要推开内心的高墙,去面对一切事物,无论是好或是坏,直到受到伤害。

一直以来我们所宣扬的是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听来帮助他人是快乐幸福的,因为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心灵得到洗礼,不断给予自己价值实现的肯定,迸发出"发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的呼喊。几年前曾读过这样的文章,在帮助他人时我们总认为他人会感激或心存谢意,但我们忽视了帮助他人的方式方法,有时会无心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也许我们的初衷是善意的。那么什么是更好的助人方式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有能顾及到对方的自尊心。当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明白,最好的帮助他人的方式是把自己放在和对方同等的平台,不要以一个给与这施舍者的姿势或者心态去面对,这样的帮助是最自然也是最让人能接受的方式。这便是我在初读文章是的感受。

第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最真实的贫穷与悲惨。一直以来我们明白世界仍然存在贫穷和悲剧,但文章将现实的悲剧最真实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曾在加尔各答的街道上,亲眼看到一个小孩子,用一只杯子在阴沟里盛水洗脸、漱口,最后索性盛了一大杯,痛痛快快地将水喝了下去。就在我住的旅馆门口,两个小男孩每天晚上会躺下睡觉,他们合盖一块布,哥哥大概只有四岁大,弟弟当然更小;两人永远占据同一个地方,也永远几乎相拥在一起;他们十一点准时睡觉,早上六时以后就不见踪影了。"曾在加尔各答的街道上,亲眼看到一个小孩子,用一只杯子在阴沟里盛水洗脸、漱口,最后索性盛了一大杯,痛痛快快地将水喝了下去。就在我住的旅馆门口,两个小男孩每天晚上会躺下睡觉,他们合盖一块布,哥哥大概只有四岁大,弟弟当然更小;两人永远占据同一个地方,也永远几乎相拥在一起;他们十一点准时睡觉,早上六时以后就不见踪影了。"喝纯净水是我们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贫穷的地方这变成了艰难的事情,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时光,在我们如此般大的时候我还在为饭菜不合口味而拒绝吃饭,同样年龄的孩子却有完全不同的生活。继续往下阅读,一幕幕的场景让我觉得揪内心塞上了铅块,是沉重的难过的。"回来以后,还有一件事在等着我,又有人叫我:"修士,我要你帮忙。"原来我们要抬去倒。垃圾中包含了死者的衣服,垃圾场要走五分钟,还没有到,一堆小孩就来抢:垃圾堆上起码有三十只大乌鸦在争食,更有一大批男女老少在从垃圾堆里找东西"。

贫穷,贫穷,贫穷,这次我真的看到了贫穷所带来的悲惨。由于大家的推推拉拉,我的衣服遭了殃;我当时还穿了围裙,围裙一下就变脏了。

我的心头沉重无比。这种景象,以前,我只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现在,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的面前。"这也就是当时我最真切的感受。

接下来笔者描写到自己来到垂死之家进行两天的志愿者服务,照顾病患,搬运尸体。这里特别说明一下什么是垂死之家:垂死之家,是特蕾莎修女创立的。有一次她看到一位流浪汉坐在一棵树下。已快去世了,她在火车上。无法下来看他;等她再坐火车回来,发现他已去世了。当时她有一个想法,如果有人在他临死以前和他谈谈,一定可以使他比较平安地死去。"这是我听过最人道最尊重人的方式,也许在我们很多人看来垂死的人是价值很低的人,也许收容他们,他们很快就会就会离去,但特丽莎修女选择为他们建立一个家,家是温暖的代名词,即使是接近死亡的人也拥有拥有更尊严的死去的权利,这就是我们人所拥有的权利。我体会到了人权与尊严的存在。也许我们生而不同但我们拥有同样平等的权利即便是面对死亡。

最令我难过的是作者照顾垂死的人以及为死亡者搬运尸体,他是这样描述的"火葬场到了,这所火葬场有一大片房子,房子里外全是乞丐。我们三人将遗体搬到一个炭堆上,就放在那里,什么时候火葬,我们不知道。我感到这好像在丢垃圾,使我非常难过。有一个遗体的布后来散了,我认出这是一个年轻人的遗体。他昨天什么都不吃,一位修士情急之下,找了极像奥黛利赫本的英国义工来喂他,却也动不了他求死的决心,昨天下午就去世了。还好死前有人握了他的手。据说他在垂死之家四进四出。好了就出去流浪,得了病又回来。最后一次,他已丧失斗志,不吃饭不喝水,也几乎不肯吃药,只求人家握住他的手。"面对死亡时,人最渴望的不再是食物物质而是关爱和尊严。这也正如特丽莎修女所说:"她知道她不能解决人类的贫困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留给政治家、科学家和经济学家慢慢地解决。可是她等不了,她知道世界上太多人过着毫无尊严的非人生活,她必须先照顾他们。"接下来就是搬运遗体"遗体放好,我们一转身。二只大乌鸦立刻飞下啄食。它们先用脚熟练地拉开布,然后就一口一口地吃起来。死者的手,原来放在身上的,因为布被拉开,我眼看他的右手慢慢地垂了下来,碰到了地。布一旦被拉开,我也看到了他的脸,两只眼睛没有闭,对着天**着,满脸凄苦的表情。我们都吓坏了,跑回去赶乌鸦。我找到了一块大木板,将遗体盖上,可是头和脚仍露在外面。

虽然只是几秒钟的时间,那孩子无语问苍天的凄苦表情,以及大乌鸦来啄食的情景,已使我受不了了。

回来以后,还有一件事在等着我,又有人叫我:"修士,我要你帮忙。"原来我们要抬去倒。垃圾中包含了死者的衣服,垃圾场要走五分钟,还没有到,一堆小孩就来抢:垃圾堆上起码有三十只大乌鸦在争食,更有一大批男女老少在从垃圾堆里找东西。

贫穷,贫穷,贫穷,这次我真的看到了贫穷所带来的悲惨。由于大家的推推拉拉,我的衣服遭了殃;我当时还穿了围裙,围裙一下就变脏了。我的心头沉重无比。这种景象,以前,我只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现在,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乌鸦啄食尸体,儿童争抢死者剩下的衣物,难道因为贫穷我们连做人的尊严都不符存在吗?作为一个社工或只是单纯的助人者,能直面时间的惨淡吗?也许我们坐在温暖的房间里,睡着舒适的床,吃着可口的饭菜,抱怨一下生活的烦恼琐事,看到电视上报导灾区的情况,便泪眼婆娑,索性解囊相助,被自己的举动感动着,感觉自己也许帮助到了受难者。但真正的帮助是去与苦难面对面,置身其中,我想我现在连作者的一半都做不到,更别说常年在垂死之家工作,以及追随特丽莎修女的人了。里面提到的小伙子"这位修士十九岁,身强体壮,一看就可以知道出身富有家庭,否则不会体格如此之好。他在一所大学念了一年电机,就决定修道,参加这个修会。这位修士其实是个漂亮的年轻人,只是脸上有一个胎记,使他看上去好像脸上有一个刀疤。他就是昨天在弥撒中打鼓的那一位,十分外向,老是在讲笑话。途中我想买一瓶可口可乐喝,他说他不可以接受我的可口可乐;他说他不戴表,曾经有人要送他一只表,他也没有接受。他说他唯一的财产是三套衣服,一双鞋。万一鞋子坏了,可能要等一阵子才会有新的给他;他满不在乎地说,他可以赤脚走路。说到赤脚,他拍一下他的大腿,痛痛快快地说:"我要一辈子做一个穷人,做到我死为止。"他说的时候,满脸笑容,快乐得很。拥有健康美丽财富,但他却抛开我们追寻的东西把自己变成一个穷人,连一块表都不能带,这是我至今所知道最真诚最真实的助人方式。

这篇文章带我我的东西太多太多,没有浮华的文字,让我最真实的看到了贫穷,苦难,最直入人心的是特丽莎修女以及追随她的人,他们最真实的助人方式,也许这就是最好的方式,就如笔者所说

"让高墙倒下吧,只要高墙倒下,我们就可以有一颗宽广的心。

有了宽广的心,我们会看见世上不幸的人,也会听到他们的哀求:"我渴。"

看见了人类的不幸,我们会有炽烈的爱。

有了炽热的爱,我们会开始替不幸的人服务。

替不幸的人服务,一定会带来我们心灵上的创伤,

可是心灵上的创伤一定会最后带来心灵上的平安。

如果你是基督徒,容我再加一句话:

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我们才能进入永生。推开心中的高墙才能拥有最纯洁的心灵,自由的爱自由的给,直到受到伤害

第五篇:《雪豹悲歌》初中读后感400字

嫉妒是心灵的毒药,它能让冷静的人失去理智,让亲密的人手足相残,让善良的人产生恶念,让谨慎的人走向极端……读完了沈石溪的《雪豹悲歌》,我明白了嫉妒往往伤害的不仅是别人,伤得更深的通常是自己!《雪豹悲歌》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毫无遮掩地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生命,把一只名为雪妖的雪豹,从野化训练到母女重逢,再落得悲惨下场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书的封面上的那只威风凛凛的雪豹,圆耳短脸,鼻吻如墨玉,眼睛如蓝宝石,背部厚密的长毛碎银般地闪闪发亮,身体上有一圈圈淡褐色斑纹,如此健壮的雪豹怎么会有悲歌呢?

我急不可耐地翻开书,阅读让我找到了答案:作者对雪妖的野化训练效果十分不理想,可当它意外与自己的母亲重逢后,捕猎技巧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本是双喜临门的事情,但不巧的是雪妖妈妈刚产下第二批孩子,在陪伴雪妖几个小时后还得回去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喂奶。雪妖因不满足妈妈给它的爱,尽在一天清晨趁妈妈去找它的时候,把小豹们杀死了,但最终被母亲发现,雪妖因此不仅失去了母爱,捕猎本领也没能再得到提高,后来被豺群咬死。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雪妖没能抵挡住这个妖魔,死在了它的爪下。如果雪妖不那么善妒,就不会背着母亲去杀害自己的弟弟妹妹。正确面对现实,与弟妹共享母亲的关爱,并继续学习捕猎,那他一定会很快学会独立生存,也不会死于非命。

我们要杜绝嫉妒,嫉妒是一种狭隘心理的表现,嫉妒的人会对他人持排斥抵毁态度,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糟。我们要做一个没有嫉妒心的人,时刻保持阳光的心态,这样的生活才会快乐美好!

上一篇:国企辞职申请书范文下一篇:个人作风承诺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