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性的优美文章

2024-05-05

哲理性的优美文章(共16篇)

篇1:哲理性的优美文章

江南的这场雨,似是受了委屈的孩子,怎么哄,始终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愁了心,也愁了这初夏季节,也好,至少不会闷热得难受。

一片喧哗过后会彻底安静了,昨夜灯熄灭了,夜的呼咯声也似乎宁静了。我点燃了一片蚊香,糟透了的很,潮湿让它始终燃不过三分钟。躺着,也随着夜安静的躺着。这时夜空中洒落了雨点。六月的雨却如同春雨那么缠绵。没有往年劈头盖脸的就来了。风也不很大。一直吹着,感觉气温凉,又有点冷。凉进心窝里,这让我到现在还没抛开被子。安静的夜,总会给人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我慢慢地呼吸着……

啪的一声巨响,打乱了我的心跳。风大到一种境界,能够瞬间冲开门,一股脑的吹起来地上的尘埃,我吓坏了。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我怕黑,怕安静,更怕在突然安静的时候被惊醒,这种感觉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夜来大风随雨倾,踏碎眠人一场梦。不知道这场雨,这把风。打搅了多少个好梦,也不知道多少人在这夜里书写点滴。过两个时辰天也就要亮了。

拂晓一缕清风过,旭日黎明东升来。明天终究是要来临的,只是我会晚起来一点点。不输给年轻一点时间总归说不过去……我相信过了这场雨盛夏将会轰轰烈烈的到来,我喜欢夏天。喜欢太阳,喜欢热,六月的气氛总是那么的让人开心,放松。就让这场雨寄去所有的思念带走六月所有的不顺心吧…

雨终会停,可是真到我写完这笺记,她还是没有停。如果可以别下完这场雨,放慢朝夕是否还能拾取往昔。心太入戏,梦流转四季只还是回忆。吟诗一曲又向谁歌泣?如果可以,下完这场雨,伞外朦胧,烟花为序,长亭外会不会是你?

篇2:哲理性的优美文章

世间事,于我来说,除了与自己在乎的人生离死别,其他,都可委婉面对。生命的繁华之期,奔波于流年,有一个如此懂自己的人相伴,真的,好幸运。曾几何时,你无意闯入我的风景,步入我的眼帘,敲开我的心扉,从此生命里多了一个唯一的你。岁月辗转,那些流放于光阴中的温情,依然是你胸怀里的味道。

我眼中的春秋日月,枯荣山河,都有你植入的气息,都有你同行的痕迹。这一路,情话有主,无缘孤独,发现彼此身上越来越多的好,时光中的爱人,慕喜如初。不浓不烈,缕缕轻妙的交织,却是那么的温暖而默契。风尘仆仆的旅途,放慢赶赴的脚步,与光阴同谋,与暖爱为伍。最好的风景,就陈列在你的心目。

那些托付时间验证的誓言,那些交付命运定夺的聚散,以及一些放逐风里的挂牵,也许,只一个瞬息转念,就飘飘不见。有多少情意,捱不住暮鼓晨钟的消磨,有多少花开,凋零在最艳丽的时刻;通往未来的路口,忍下泪水,与年轻有关的人,都背着身一一挥别。风霜雪雨侵染的天涯,尝尽流浪滋味,历遍漂泊岁月,直到有一天,想要安稳的生活,而有个人,恰好在身边。

今生有缘,美丽遇见,凭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真记忆,追随你到花样盛年。是否,前生的约定,今世的重逢,让两地疏的一双人,心怀着莫失莫忘的深浓情意。多少个春秋辗转,多少次山水跋涉,一份美妙的缘,在分分合合的日子中,更是坚定一种温柔相惜的信念。趟过岁月的长河,穿过流年的风雨,终是会将前缘再续。

这世上,没有廉价的情感,只有是否真的喜欢、够不够爱。若轻易可以转身,只能说没有那么喜欢,没有真的爱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自己认真的情感里高贵着,不妥协,不将就的爱,必然是真情意,值得尊重和珍惜。不管能否得到同样真心的回报,始终一副傲然不屈的姿态;至少,内心依然拥有着令自己足够骄傲的执着与纯情。

烟云依旧的年月,但念,每一种心情,都抵得过似水流年的消磨,每一段心事,都经得起单曲循环的弹拨。我和你之间,不会只剩想念。因为,穿过一年四季的风雪,我们还在一起!你得承认,我的记性,一直比你好。如果哪天,你老的忘了我的名字,我会替你记得。在你抬手指指点点半天,憋红了脸也叫不上来的时候,我会立马告诉你!

我们,而后的前途,不知是阴雨还是晴阳,这一场人生戏,没有剧前的有备彩排,也没有预知的善意提醒,那么就随遇而安可好!不会信口答应,更不会勉强自己,不喜欢的人事,那么就,认真拒绝可好?!等世间所有繁花都瘦尽,你也不必感伤,因为,我还在你身边。

一条路的尽头,抬头看到,是你在那里,才恍然明白,之前所有擦肩的人,所有避不开的恩怨是非,都只是铺垫,都只是路过,都只是为了走向你。无论途径多么大的风雪,好在,我们最终没有辜负命运善意的编排,你等的是我,而我也开心是你。不管曾经多少悲苦的考量,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后岁月,你会陪我一直走下去……

山河岁月中辗转,时间从不回答,生命也从不喧哗。命运早有预谋的相遇,你我都无可主宰。但,我能执意的现在和以后,唯一的选择是:不离开!你说:不忘初心,与你始终;我说:此生尽兴,淡淡无殇。你讲诉一段风雨故事,我记住一种宽宥人生。半世蹉跎,平生长进,斯人彩虹在心底安详,天涯马背驮着梦的向往。心音清澈,去到有你一起的远方。

篇3:充实文章的内容丰富文章的语言

妈妈的梦幻

妈妈从小有一个梦幻, 就是当她长大结婚后, 她要做一家之主, 每个人都要服从她。

【“梦幻”一词紧扣文题, 开门见山;破题简约, 不枝不蔓。】

当妈妈刚到我们李家的时候, 妈妈的妈妈也跟着来了。外祖母是一位严厉而干练的老人, 独裁而又坚强, 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大权独揽:上自妈妈, 下至我们八个孩子 (二元宝, 六千金) , 全都惟她老太太之命是从, 妈妈虽是少奶奶兼主妇, 可是在这位“太上皇后”的眼里, 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王”, 一个孩子们的小头目, 一个能生八个孩子的大孩子。

由于外祖母的侵权行为, 妈妈只好仍旧做着梦幻家。她经常流连在电影院里——那是使她忘掉不得志的好地方。

【“独裁”、“大权独揽”、“侵权行为”、“太上皇后”等语, 或贬词褒用, 或“古词今用”, 生动地刻画出外祖母“严厉而干练”的形象。】

在外祖母专政的第十九年年底, 一辆黑色的灵车带走了这个令人敬畏的老人。五天以后, 爸爸从箱底掏出一张焦黄的纸卷, 用像读诏书的口吻向妈妈朗诵道:“凡我子孙, 当法刘伶:妇人之言, 切不可听!”

带着冰冷的面孔, 爸爸接着说:“这十六个字是我们李家的祖训, 十九年来, 为了使姥姥高兴, 我始终没有拿出来实行, 现在好了, 你们外戚的势力应该休息休息了!从今天起, 李家的领导权仍旧归我所有, 一切大事归我来管, 你继续照做孩子头!”

【用“专政”这一政治术语比用“当家”来得诙谐, 且与上文的“独裁”、“独揽”等语照应, 与“严厉”相合。“用像读诏书的口吻”表现了爸爸宣读祖训时庄严的神情。寥寥数语, 声情形态尽在其中。“你们外戚”之说, 似有生分之嫌, 联系下文细品起来, 却是幽默亲昵之语。】

在一阵漫长的沉默中, 妈妈的梦幻再度破灭了!于是, 在电影院附近的几条街上, 更多了妈妈的高跟鞋的足迹。

【“高跟鞋的足迹”实为妈妈的梦幻再度破灭后, 沉默消极的心迹。这一句, 化虚为实, 以有形见无形。】

爸爸的治家方法比外祖母民主一些, 他虽禀承祖训, 不听“妇人之言”, 可是他对妈妈的言论自由却没有什么钳制的举动。换句话说, 妈妈能以在野之身, 批评爸爸, 通常是在晚饭后。妈妈展开她一连串、一系列的攻击, 历数爸爸的“十大罪”:说他如何刚愎自用, 如何治家无方……听久了, 千篇一律总是那一套。而爸爸呢, 却安坐在大藤椅里, 一面洗耳恭听, 一面悠然喝茶, 一面频频点首, 一面笑而不答。其心胸之浩瀚, 态度之从容, 古君子之风度, 使人看起来以为妈妈在指责别人一般。直到妈妈发言累了, 爸爸才转过头来, 对弟弟说:

“‘唱片’放完啦!小少爷, 赶紧给你亲爱的妈妈倒杯茶!”

【用“言论自由”、“在野”、“罪”等政治、法律术语来叙家事, 幽默风趣。“心胸之浩瀚, 态度之从容, 古君子之风度”三句句式整齐, 搭配得当, 且与上文的“冰冷面孔”形成对比, 使爸爸貌似冷峻严厉, 实则温文尔雅的形象丰满起来。】

旧历年到了, 爸爸总是预备九个红包, 妈妈在原则上是绝不肯收这份压岁钱, 可是当弟弟偷偷告诉她分给她的那包的厚度值得考虑的时候, 妈妈开始动摇了, 犹豫了一会儿以后, 她终于没有兴趣再坚持她的“原则”了!

堂堂主妇被人当作孩子, 这是妈妈最不服气的事。可是令她气恼的事还多着哪!妈妈逐渐发现, 她的八个孩子也把她视为同列了。例如爸爸买水果回来, 我们八个孩子却把水果分为九份, 爸爸照例很少吃, 多的那份大家都知道是分给谁的, 妈妈本来赌气不想吃, 可是一看水果全是照她喜欢吃的买来的, 她就不惜再宣布一次“下不为例了”!

【爸爸待妈妈像待孩子一样, 给她压岁钱、分吃水果;妈妈先是坚持“原则”不肯接受, 但得知分给的红包“厚度值得考虑”、“水果是照她喜欢吃的买来的”以后, 便放弃“原则”, “再宣布一次‘下不为例了”’。这些典型细节描写, 用语幽默风趣, 于调侃中见真情。】

爸爸执政第八年的一个清晨, 妈妈在流泪中接替了家长的职位。丧事办完以后, 妈妈把六位千金叫进房里, 叽叽咕咕地开了半天妇女会, 我和弟弟两位男士敬候门外, 等待发布新闻。最后门开了, 幺小姐走出来, 拉着嗓门喊道:

“老太太召见大少爷!”

【“执政”、“开了半天妇女会”、“发布新闻”, “老太太召见大少爷”, 大词小用, 古语今用, 这般道来, 寓谐于庄, 极有情趣。】

我顿时感到情形不妙。进屋以后, 十四只女性的眼光一齐集中在我身上, 我实在惶恐了!终于, 妈妈开口了, 她用竞选演说一般的神情, 不慌不忙地说道:

【“不慌不忙”状写出妈妈争得“一家之主”, “梦幻”终成现实后, 自得而庄重的神情。】

“李家在你姥姥时代和你老子时代都是不民主的;不尊重‘主权’——‘主’妇之‘权’——的!现在他们的时代都过去了!我们李家要开始一个新时代!昨天晚上听你在房中读经, 高声朗诵《礼记》里女人‘幼从父兄, 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那一段,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故意念给我听的。不过, 大少爷, 你是聪明人, 又是在台大学历史的, 总不会错认时代的潮流而开倒车吧?我想你一定能够看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夫死从子’的时代了……”

【妈妈对“主权”的“新解”, 既表现了妈妈的机敏, 又符合妈妈这位特殊“遗民”的身份。】

我赶紧插嘴说:“当然, 当然, 妈妈说得是, 现在时代的确不同了!爸爸死了, 您老人家众望所归, 当然是您当家, 这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伦呀!还有什么可怀疑的?您做一家之主!我投您一票!”

【在“天经”“地义”“人伦”三词中各着一“之”字, 调侃微讽之意全出。】

听了我这番话, 妈妈——伟大的妈妈——舒了一口气, 笑了, “筹安六君子”也笑了, “咪咪”——那只被大小姐指定为波斯种的母猫, 也摇了一阵尾巴。我退出来, 向小少爷把手一摊, 做了一个鬼脸, 喟然叹曰:

【“伟大”用反语表达“我”对妈妈掌控“主权”的不满。1915年, 杨度等六人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 以讨论国体问题为名支持袁世凯称帝。这里用“筹安六君子”这个典故写“六千金”逢迎妈妈, 既恰切又幽默。“喟然叹曰”, 用文言出之, 既简洁幽默, 又表现了“我”的无奈与感叹。】

“李家的外戚虽然没有了, 可是女娲却来了!好男不跟女斗, 识时务者为俊杰, 我看咱们哥俩还是赶快‘劝进’吧!”

【“外戚”, 借爸爸之语称姥姥, “女娲”, 借古代传说人物称妈妈;“好男不跟女斗, 识时务者为俊杰”, 借社交用语叙家庭细事;“劝进”, 意为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典出孙权上书劝曹操称帝, 用在这里, 甚为恰切。用语灵活, 趣味盎然。】

妈妈政变成功以来, 如今已经五年了!五年来, 每遇家中的大事小事, 妈妈都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取舍, 虽然我和弟弟的意见——“男人之言”——经常在两票对七票的民主下做了被否决的少数, 可是我们习惯了, 我们都不再有怨言, 我们是大丈夫, 也是妈妈的孝顺儿子, 男权至上不至上又有什么要紧——只要妈妈能实现她的梦幻!

【“政变”与前面的“祖母‘专政”’、“爸爸‘执政”’相照应。语体谐和, 诙谐幽默。“梦幻”一语与文题和开头遥相呼应, 全篇扣题, 结构谨严。】

这篇文章概而言之, 就是写了妈妈一心想做一家之主这样一件事。但作者却将这样一件家庭细事写得一波三折, 情趣盎然;内容之充实, 语言之丰富, 堪称典范。能达到如此效果, 除了作者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外, 能够灵活驾驭语言是更重要的原因:或贬词褒用, 古词今用, 大词小用;或借用政治、法律术语, 外交辞令、社交用语;或运用传说、典故;或运用反讽、俗语;或化虚为实, 以有形见无形;等等, 不一而足。

语言的运用要如此娴熟, 没有广博的知识、丰厚的积累是不行的。因此, 要使我们的记叙文内容充实, 语言丰富, 就要尽可能多阅读, 多积累, 巧运用。

篇4:怎样引导学生写出优美的景物文章

一、先仔细观察所写的景物,做到胸有成竹

心中有具体形象的景物,笔下才能写出其具体的形态来。这就需要观察,观察是为写作做准备的。观察景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一般是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里及外等;也可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进行观察;按景物描写的类别观察,可先田野,再河流,后群山……对描写的景物要十分的熟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才有可能把景物写好。

二、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景物

景物的特点就是一种景物区别于另一种景物的东西,只要抓住了不同点,写出的景物才不会千种景物一个样,或者说是不分春夏秋冬的呆板模子。另外,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景色也会有所区别,例如树木,春天发芽与夏天枝繁叶茂、秋天叶黄飘落、冬天光秃秃的枝丫,就完全不一样。具体落实到某一种景物,其叶、主干、枝丫在不同季节里,颜色、形状、大小都有区别。所以,写作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详细的、有重点的描写。

三、描写景物时还要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的景物才会更有魅力

景物描写,要在行文中流露出作者对所描写景物的喜爱或者惆怅、忧伤等等思想情感。我们学习的描写景物的课文,一般是表达作者对所描写景物的喜爱之情的。我们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景物的优美壮丽,才能更真切地表现出作者对景物的赞美之情。

四、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生动形象、美丽可爱的景物

要写好优美景物的文章,还必须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行文过程中,可赋予景物一定的人的思想情感,景物才会更加形象具体和优美,读者读了这样的优美景物文章,才容易产生对所写景物喜爱的情感。下面,我们就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景物,举一些实际例子说明。

例如:“春天来了,柳树最先发芽,嫩黄色的,几天就长成很细的叶子,是绿色的,柳枝倒垂下来,很好看。”

这句话虽然写出了柳树的样子,抓住了柳树的特点,但是总是给人很一般的印象。请看下面两个例句和对句子的分析。

例如:A.“杨柳发芽了,绿绿的,嫩嫩的,千条万条,在春风中轻轻拂动。”

B.“春风吹来了,柳芽醒了,悄悄地跳上枝头,染绿了柳条,染绿了柳树。在明媚的春光中,柳条轻柔地舞动身姿,喜盈盈地向从南方赶来加入春天盛会的小燕子欢迎和问好。”

分析:A句使用了“绿绿的”“嫩嫩的”等叠音词,除了具有节奏感外,还有色彩的形象感,给人的印象是深刻了一些,特别是“千条万条,在春风中拂动”中使用了“拂动”一词,将千丝万条的杨柳写活了,形象感更强了,给人以动态美的感受。B句中,使用了动词“跳”“染”“舞动”“问好”等,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柳树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来写,生动传神,描写的效果就更好。这样一描写,柳树的动态美更鲜明,形象美更强烈,句子表达的意思就更完美了。从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更加真切。

综合A、B两句来看,写得最好的句子还是后一句,因为后一句拟人化的写法,使行文间流露出的是喜爱之情,让读者也不得不承认,柳树很美很美。由此可以看出,运用比喻、拟人化的手法写景物,如果又能够采用整齐的句式、恰当的叠音词,句子有一定的韵律感,文章的语言能像散文诗的语言,那么,文章就更具有感染力,读者会更喜欢。

五、动静结合,景物更美丽

动静结合就是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描写。作文,特别是描写景物的作文,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更要写出动态时刻的景色,文章才不会呆板沉闷、缺乏生机。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写,文章就生动活泼,形象感人。如果再结合上面讲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就会更好。我们学习的课文有不少就是动静结合的文章。例如,在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了两次去看大榕树:第一是傍晚去看的,只看到了千姿百态的静止状态的大榕树的形象,写得很美,但是作者第二次去看大榕树是第二天早上,不仅看到了清晨大榕树,更看到了千万只各种各样的鸟鹊在大榕树上欢叫、飞舞、扑腾、嬉戏,使得大榕树的小枝叶也随之抖动,大榕树此时是动态的美。作者动静结合地描写大榕树,美丽的大榕树,美丽的鸟的天堂。由此,作者喜爱大自然,喜爱大榕树,赞美“鸟的天堂”的思想感情,就完美地表达出来了,大榕树“鸟的天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这样动静结合描写的课文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威尼斯的小艇》《草原》《第一场雪》等。它们都是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式,都写得很美。

六、首尾照应,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中间用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写作方式详细写几处景物

这类文章,一般首段简明地告诉读者景物在什么地方,有何特色,作者对它有什么样的感受等,引起下文。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作者的态度和感受,直抒胸臆,表明作者的思想,从而升华主题思想,文章条理清楚,读者一目了然。中间部分详细具体地写一两处景物,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用修辞手法,采取动静结合的写作方式写。结构是“总——分——总”形式。

篇5:优美哲理文章

所有的过往,都是岁月的恩赐;所有的期待,都是花开到荼靡。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无意中就会丢失孤独;而到了一个人的时候,却又是在失而复得的孤独里寻找快乐。

坐在光阴的屋檐下,等一个人,等一场青雨,等一场云烟散尽。守着一段时光,安享一份静谧。就这样不嗔不念,不惊不扰,不悲不喜,于一份静中,倾听花开的声音;在一份暖里,澎湃自己的心音。

一直以为,最幸福的光景就是遇到一个人,一直守到岁月圆满。而如今,却懂得了,若不能白守,不如相忘江湖。也许一生太短,或是欠得太多,不管光阴怎样流走,一份简单就是岁月的安稳。

岁月的漂泊,只是委屈了心,而生命的厚重,却一如既往地沉淀出一个沉静的灵魂。 人生是一场生命的轮回。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灵魂,而和灵魂相依的,始终是那个不离不弃的善良和慈悲。

走过岁月的山高水长,看过无数的灿烂与芬芳,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佛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不知道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时间的巧合,前世该有怎样的缘,才会在今生遇到那个与你相遇的人。

人生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红尘最美的相逢是遇在心上。

前世相欠,才会有今生的相遇。这千年换来的修行,该用怎样的爱,去珍惜红尘执手相伴的重逢。

经年的记忆爬上了岁月的墙,千回百转的思绪,又叠加了往事的厚重。光阴的渡口,只是一个纵横交错的起点,无论哪一个方向,只是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

人间自有烟火净,尘世自古繁杂多。不是岁月无情,也不是光阴无语,人间烟火,自有一池荷香,轻盈飘过,盈一抹静静地淡彩;繁杂过后,自有一丝浅念落于唇齿间,轻守花开花落的懂得。

篇6:优美哲理文章

人的一生追求的很多,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种完美,但完美究竟是什么呢?谁也不能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有了健康想要金钱,有了金钱想要名利……而我们不停的在索取中失真。欲望是一汪深海,再多的沙漏都难以填平。索取就像一波一波的海浪,无休止的撞击,而终究会在某一波中沉沦。生活不单单是一种姿态,还需要一份掌控自如的心性调节自己,更不要为了外在的物质而把人生改写。知足是幸福的根源,浅释一份名利,就赢取一份心安。

生命是一种声音,从啼哭开始的随意阴晴,到高山流水的激昂磅礴,最后躺在云水禅心里聆听花开的过程。人生路一边行走一边领悟,世事无常太多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的变迁让我们学会承受,人情聚散的无奈让我们懂得感恩。我们可以痴守一份不变的情感,却握不住渐瘦的流年,一声珍重往往温暖一生。

生活是生存的底调,每一天我们都在涂抹,线条是否清晰,在与能否梳理好凌乱的心绪。世事繁杂,总会有太多的干扰,情绪的波动会揉乱心智。也许我们都有太多的不得已,但终究都会释怀过去,是非纠葛都是我们不放手风尘,又怎怪风尘牵扯你?适当的解压,别做时光的拖累。面对更多的不理解,需要把心绪沉淀,理清每一条脉络,黑白往往都是一念的落差而颠倒。

华丽只是一种外在的装裱,而纯情的韵味会更具内涵。人生不要过于追求浮躁的虚渺,不现实的东西往往都像一缕云烟转瞬即散。生活不要染入太多的戏曲性,我们既没有随时更换的轻粉桃装,也不一定能唱好曼袅的拖腔。生活需要一份面对面的真,一份脚踏实地的纯。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勾勒未来的轮廓,因为太多的未知无法预料。能够把活着的每一天走好,给自己一份舒畅的心情,给他人一抹阳光的笑意,也是给予生命的尊重。快乐就像闲暇时的一杯茶,品的是一份安逸,喝下去的是舒心。幸福就是饥渴时润心的一杯清水,喝下去的是平淡,赢取的是感激。生活就是这样,你少了一份挑剔,你就多了一份心安,多了一份理解,就赢得一份默契。

生命的旅程匹配着不同的磨难,而有一种坚强叫承担。人生经历坎坷,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走向圆满,当冲破迷雾,总会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生活需要不停的尝试,才能品其韵味,人生要不停的领悟才能使心灵卓越。一条河趟过了方知深浅,跨越了险阻明白了好事需要多磨。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多一份努力,就多一分收获。对生活好一点,植入快乐的种子,让它开出生命的色泽,温馨整个家园。

爱生活的人往往更出色,更出色的人往往最简单。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道光环,只是太在乎俗世眼眸的偏执,而忽略了它的繁衍。生命的起源来自善良、纯洁。世道的复杂会凌乱清澈的眸光,也会给本来的纯情染入斑点,但生存需要豁达,也不要抓住某一点不公或某一处斑点不放,而把自己卷入忐忑不安的境界中。生存的主题是活出自我,更不要融入世俗偏见的客观,而把本身的真诚沦陷。拥一份善良,一份纯情,总会感染一方净土,不丢失本性,就掌控着生存的价值观。

岁月是一条河,生活就是一叶方舟,而我们是掌控幸福的舵手。一路随潮流颠簸,靠一盏心灯指引航行的明确。人生九曲波折,河回路转不一定尽数完美,但也走了一程无悔。累了歇一歇让心沉稳,苦了将心靠岸,给心灵盈一份清闲。生活是百味交集的融入,生存是草木禅心的领悟。心怀一份懂得,释放一份洒脱,在如歌的岁月里,用高低不平的韵律奏响生命的章节。

篇7:励志哲理优美文章摘抄

《你并不特别》,作者:阳颖

那些正在与命运抗争的人,你们永远是最棒的别;当代社会,物欲横流,人人眼中已装不下别人,只有自己的利益;仿佛世界围你而转,仿佛缺少了你别人无法呼吸。其实,是你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实,是你生活在自己的阴影之中;其实,你需要放低自己的姿态。

你,并不特别;当你伤心难过时,没必要要求大家都为你难过,你也没有权力要求别人来安慰你。曾记否,别人忧郁伤心时,你是否伸出过正义的手,是否拿出别人应得的安慰。所以,当你想不开是,请不要看不起自己,请抬起头,做一个自信的男人或坚强的天使……

篇8:优美的意境,深刻的哲理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抒发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感受,并通过亲身体验,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它说明要开辟新境界,看到新天地,就需要不断努力,勇于攀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后两句。这一千古流传的佳句,思想内涵丰富:新生的美好事物是禁锢不住的。它们就像“关不住”的“满园春色”那样,报告春天的信息,显露出勃勃生机。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读书”写到“悟理”,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实践出真知。”它告诉人们,死读书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的,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篇9:励志哲理优美文章摘抄

《人生没有如果》,作者:随心所想

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培养孝子,洪炉可以炼成钢铁。困境可以成就伟人。苦涩可以酝酿甘甜,烦恼可以转为菩提。生活如波浪,有波谷,也有波峰。在高峰的时候,且慢高歌。在波谷的时候,不必落泪。一浪翻一浪,一波过一波,便是人生的彼岸。

每个人都要记住,我们都要服从一个规律,没有人例外,叫做自作自受。每一个人,都要替自己的行为负全部的责任,你推给别人没有用,你也推不掉,谁也不会替你扛。没有人害得了你,没有人救得了你,赏识你也没有用,打击你也无济于事,一切就是自作自受……

篇10:优美或者有哲理文章

思念的声音接踵而至,你静默的望着那蔚蓝的天空,无奈阳光有些刺眼,你只能望着美好的毫无雕塑的远方,你忽然觉得,这段路程有些熟悉,远方,仿佛带着一种美丽的忧伤,在等待着你的途径。

春风微微的飘荡在身旁,叶子轻轻的摇动着,仿佛也在享受这片刻的宁静,它漂泊已久的心,也终于可以停下来,不用再流浪,在冰冷的雨中承受钻心的凉薄。而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尘世有时就像一片时而吹刮的龙卷风,将你卷入其中,不可自拔,只能任由命运安排,漂泊在岁月的轮回中。

好不容易,有一处清闲的时光,可以暂时从尘世中脱离而出,繁华被抛在身后,身旁只有静静的风,缓缓的水,还有慢慢向前爬的蜗牛。你静静的站在一处清凉而美丽的地点,就算虚度光阴,细数流云,也是美好的。而在这样的时光里,若不思念,岂不浪费了这难得的光景,现实风光明媚,往事清澈透明,曾经的人,也仿佛重新赋予了情感,载着满心欢喜,轻轻的出现在你眼前,你只需要轻轻的喊出他的名字,那段埋藏已久的美好故事又会在你的回忆里发生一遍,像重新经历一般,熟悉而新鲜。

那些旧时光里的.人,回忆起依旧清晰,他们的脸庞,仿佛还是带着那种年少时的青涩和倔强,像真实的画卷一般在你眼前缓缓摊开。在纵横交错的阡陌中,在日光倾城的街角前,在青苔铺满的小桥上,在绿树紫花的小亭间……总有一处似曾相识的地点,会寻觅到思念的痕迹,找寻到回忆的线索。

你的身影,沉醉在短暂如梦的夕阳里,转身走近,那一场旧梦的大门,明月遥挂,皎洁月光就那样瞬间洒满回忆的每一个角落,那穿过记忆的流水,从心间细细的流出,被月光照亮,情感的花瓣也落下来,轻轻的将梦染上清芬。你走在那条曾经的长长的小路,路上人群密布,却杳然无声,你就那样缄默不语的走过这段时光的小巷,走过思念的河流,在最美好的时光里,再次邂逅了那最美好的记忆。

春风吹醒了那颗沉醉的心,你拍拍身上沾上的清芬,让世间的尘又回归在身上,现实也依旧繁华,时光还是依然宁静。

篇11:关于人生哲理优美小文章

每一次,看到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辉煌,那时、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羡慕和嫉妒,可能我们就会努力地展现、发挥自己,想证明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自己也能象别人那样独出心裁。

每一次,当我们剩下独自一人,被冷落在某一角落过着那种三点一线生活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着现实生活有多么的乏味,每一天、每一刻,都消沉得难以寻味。也许、只是我们都太随波逐流,难以做到众人皆罪我独醒,只知道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刺激,从而忘却了安静带给我们的愉悦,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是在安静乃至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激荡出往日那些耐人寻味的片段,才能拥有那种安静带来的无穷想像和灵感。

每一次,当我们在生活中遭受到了难以预料的挫折,我们也总是会怒诉现实太无奈,叹服自己的命运被捉弄。其实、每一段坎坷又何尝不是一种考验呢?人生犹如那崎岖的山路,本来就是凹凸不平的,不一样的路程我们就要用不一样的方式去踏赴。

每个人都有一个年少轻狂的年龄阶段,那时、对生活一无所知的我们总是模仿着别人那些勾心斗角的迷惘举措,本是单纯无隐的我们也随着世俗的蛊惑变得心怀不诡、心机深厚,迷途不返的我们把自己的放纵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作风,随意放荡。

后来、我们长大了,曾经那些被我们默认为真理的迷途怪论也彻底支离破碎,因为我们都亲身经历了,而我们只是在种.种励练中成长了,由最初的不现实溶入了现实的社会,也推翻了那些封建里的思想。

有人说,人生下来就应该好好的活着。我认为、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不被世俗所左右,哪怕只是一颗卑微的小草,没有盆景花朵那般昂贵,但我们依然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开阔天地,仍然会有供我们自由成长的那片阳光。

树大招风,一棵树它可以长到一定的高度,可以掩盖一定的面积,但它要是过于壮大,那就会显得非常显眼,当狂风到来的时候,矮小一点的树木便起到了相互扶持的作用,而那棵高大威猛的大树却只能独自抵挡,最终、枝断叶落,丧失了往日的繁华。

人亦是如此,有些人总是满足不了自己的贪婪,不论是在哪一方面,好象都习惯了得寸进尺、把适可而止当成是不求上进,到最后往往会前功尽弃。

辟如爱情,好象越单纯的人到最后越能得到幸福,单纯的人懂得知足、容易满足,也绝非把感情当成儿戏,所以、他们适可而止了,也幸福了。

相反那些玩世不恭,马马虎虎的人,他(她)们的爱情总是那么伧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经历得多了也就麻木了,也许、再也捕捉不到真诚的甜蜜。

面对未来,如果生活促使我们必须要作出一个选择,那我一定会选择小草般的生活方式,迎着微弱的残阳,捍卫那份属于自己的理想天地。

人生哲理优美小文章二:人生太短暂,去疯去梦去追寻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过“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

我有个朋友叫老罗,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他说:“我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写第二自然段时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委知道,还有个标准答案。”

我另一个朋友冯唐,找了一个黑店,那儿卖教师参考用书,黄皮儿的。那书不应该让学生有,但他能花钱买着,书中写着标准答案—“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他就往卷子上一抄。

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看,只有冯唐同学一个人答对了。”

老罗和冯唐把背标准答案的时间省下来,都早早地干了自己喜欢的事。我属于第三种,没办法脱离又没勇气反抗。课堂上安分守己,一声不出,但什么也听不进去,低头在纸上乱写乱画,考试时对鲁迅先生瞎揣摩一气,卷子上打着红叉发下来。

时间长了,被动消极,每天最后一个到学校,第一个走。

那时候山西的小县城还一片僵冻,离开学校无处可去,没有公交车,没有店铺,没有大排档,没有书报亭。有一个红星电影院,但只有在学校组织看爱国电影时才能进。这里算全城的文娱中心,几个老人坐着小马扎在电影院门口晒太阳,怀里搂着小孩儿。没有猫狗这样的宠物,小孩拿根绳牵着田鼠走来走去,它用后脚站着,前脚端着干馒头吃。电影院门口摆着两个开裂的台球案子,五毛钱打一个小时,有几个小混混,嘴角斜叼着烟,呛得眯起眼,冷风里猴着身子打球,军大衣领子尖竖着,衣角拖在地上磨得黑亮。他们追逐女生时粗糙又凶狠,毫无浪漫之感。

除了这些“闲人”,大家都待在单位—这个形容流水线上产品的数量词,人人嵌在其中。我父母都在“”中辍学,受尽动荡之苦,觉得进不了单位就会变成残次品似的让人恐惧。他们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的财务会计专业,毕业分配进铁路局。邻居们都说这工作好,不用风吹雨淋,只要算盘打得快,胳膊上一副蓝袖套,稳稳当当一辈子,还能坐火车不花钱。为了能让我这样生活,父母以他们的方式保护我—课外书是“闲书”,不能看;晚饭时可以看全国统一转播的新闻节目,因为里面可能会有考试内容,在我看来,这还不如看新华字典有意思—起码有些汉字长得挺好看的。我吃饭举着工具书看,遭到了表扬,我妈让我妹向我学习。

我对这种生活没什么情绪,因为即便给我自由,我也不知道要干什么。

高中时,我妈买了一台红灯牌收录机让我学英语。短波能收到台湾电台,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就守着听“亚洲之声”“中广流行网”。主持人吴瑞文、谢德莎、沈琬、林贤正、李丽芬、陈乐融……我不知道这些名字我写得对不对,但隔了二十年,写下每个名字的时候,我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是我的朋友。有一期节目,沈琬说一个叫黄家驹的人当天意外去世了,播放了他的歌《关心永远在》,她说:“人生在世就要珍惜,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分下一秒会在哪里。”说的时候她哭了。

我当时不知道黄家驹是谁,她说得也没什么出奇,寻常情理,但打动了我,那之前没有成年人用这种方式对我说过话。

我第一次想到,原来一个职业可以是这样的。原来,传播是人做的,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

半年后,我考上了铁道学院财务会计专业,干了人生里第一件主动的事—到湖南省电台去找工作。领导把我打发走了,因为要当主持人必须学过播音,由国家分配。回到学校,我用磁带录制了一期节目,名字抄袭陈乐融的《另一种声音》,又去了电台,一个叫尚能的主持人听了五分钟,说:“今天晚上在我节目里播。”他没去征求领导同意,就这么做了。

篇12:选好习作素材写出优美文章

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完成一篇习作(也可自拟题目),形式不限。

1.我心中的英雄——

2.小雨来,我想对你说

3.中国,我为你骄傲

4.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5.当国旗升起的时候

脑洞大开

今天,我们就来完成一篇这样的习作,题目自选,形式不限,只要能够表达你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写出你心中最想写的内容即可。也就是说,结合上面的几个题目,你可以自由地选择材料,自由地表达思想,自由地抒发情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指点迷津

无论你选择哪个题目,在写作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材料选择要真实。例文《我心中的英雄》的小作者就选择了自己亲眼看到的事物,眼看着柔嫩的小植物在寒风中“哆嗦”,并且慢慢地枯萎,本来作者对它的生存已不抱希望了,可是,“它竟用尽全身的力气,让最后一根枝条站了起来” ,让“生命重新焕发出了青春,又变得五彩斑斓起来”。正因为是自己亲眼所见,所以感受特别真实,写起来也有话可说。

2. 选择材料要典型。所谓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要能说明问题。例文《我心中的英雄》的小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一盆极不起眼儿的小植物”,在历经寒风的摧残后,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长出了新的枝叶。小植物这种对生命不息、拼搏不止的追求,是可以让很多人受到鼓舞的。这正是本文选材的独特之处。

篇13:哲理性的文章

心事如菊。壶水,像长长的雨流进一行诗里。应该有个心仪的背影,转身,也只是刹那。可是,多希望那温暖瞬间,是天长地久的一个开始。于是,那些把盏时分:柔和,安静,在诗里,却蓄意隐藏一桩等待的心事。

壶的一半,是墨绿胶质,掩了一半的记忆。相信若有等待的事件,一边徐徐淡定的柔美,一边掩蔽着尘世最疯狂的花絮。

开在水里的菊,米白,清澈,透明。若单纯的白不足将其画神,你加一点柠檬黄,再加一点绿,那质感里就隐隐透出浅浅的象牙色,很微妙。像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私语。顺着米白延伸,咖啡匀染,花蒂处,深深的灰绿渡舟轻移。水域幽深处,心怀温柔,你是否留意过?

一朵菊的轻柔,在水里被你弹落。那段曲,奏成一道婉约。水意的,缓慢的。就像某个等待的黄昏,风云里升起一片水墨,记忆,恍惚在花香里,盛开一朵,一朵。

固然,若干无由的想象,只是失语的姿态。但在烦躁,喧嚣的尘世,至少也让情节在片刻里多了抹亮光。深究是无痕的,只在多年后翻阅这些浅浅的文字时,希望心还是暖暖的,至少一些记忆,可以寂静的开着甜美。

想到这些,我又怀念年少养菊的日子。那时栏外,遍地花语。坐在梦里,看菊的眼眸深长,诗意。那些醉墨亮起的花蕾,在墙角,拼凑若影若现的心事。我们阐释一场虚拟的光阴,却不知,被时间打乱的文字游戏,原有着怎样的一种明朗和安静。

阳光微凉的时分,如果推开窗子,你会发现,壶上光源,它亦是有着潮湿的心事。沿着旧旧的时间,幽深的铺下来,被倒影的事物就越来越远,悄然无声。此刻,只有你自已知道,这样寂静沉浮在水里的菊,让人惊见自已所有的前尘,教人黯然。

如果,用笔薄薄画出菊的美,你可见到那种颜色里若断若续的情丝,带一点点的幽怨。若有光线掉在那窗外的枯枝,你要相信,某一瞬间的伤感和喜悦都来自一些事事而非的记忆。像在梦境,终要离开的。而我们,除了心生惆怅撒手放开,还能做什么?

篇14:带有哲理性的文章

黄昏的时候,一个收破烂的拉着满满一车废品走在人流中,满身的灰尘和满脸的汗水,却没有挡住他嘴里哼唱小曲。

真的,他是快乐的。他的快乐来源于他的满足。

他的满足应当说是最低档的,比起那些整日里为钱权处心积虑、不停奔波的人来说。那些人就是挣的再多也不嫌多,官当的再大也不嫌大。住着高级别墅的、坐着高级轿车的、从高级饭店抹着嘴出来的就快乐吗?不见得。内心里的不满足、不如意,或因腐败而来的不净心,总是构成了不快乐的因子。知足者常乐。有知足的心情,一盘剩菜也会变成一个快乐的晚宴。反之,就是整日在山珍海味里泡着,也仍旧感到不满足。

篇15:哲理性的优美文章

万物生,百花开,蜂飞蝶舞,燕雀处堂,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的春天,风情万种的铺开。

春风和煦,柔柔的吹拂脸庞,一扫而尽冬天的慵懒与风霜,灿烂笑容,春心荡漾,愉悦激昂。

大煞风景的,却是雨。

人说春难三日晴,果不其然。雨总会不识时务的撩乱阳光明媚的节奏与步伐。或烟雨蒙蒙,或淅淅沥沥,或大雨滂沱,让人心生厌恶,看那哭哭啼啼的桃花,花容失色的梨花,更是恨的咬牙切齿。乍暖还寒也是因为雨,明明已经温温暖暖热热乎乎了,一场春雨硬是弄的支离破碎,春寒料峭。

雨却巍然不动,我行我素,不闻不问,不急不闹,不解释也不张扬,按照自己的路线,按照自己的性格,说来就来,说下就下。

真正懂雨的,没有怨尤,心存感激。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休闲了一冬的农民,早已迫不及待的盼着春耕生产需要的雨水。干涸冻裂的田土,如饮甘泉,贪婪的吸吮。瘦了的水库大肆填充身躯。闷闷不乐的河流渐渐的有了奔腾的欢快笑声。花花草草,枝枝叶叶,舒舒服服的润泽着肌肤。森林沐浴后,描上青翠欲滴的浓妆,口吐云烟,将天地连接起来,蔚为壮观的云梯,袅袅娜娜,美轮美奂。

雨打芭蕉,不知道惊艳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挥毫提笔,文思泉涌,醉心其中,写下名传千古的佳句妙韵。

油纸伞下,相依相偎的红男绿女,更是如鱼得水的缠缠绵绵,把踏过的雨巷与路面,点点滴滴的,丝丝缕缕的,勾勒爱情的浪漫与传奇。

雨水洗刷过的天空,如同牛奶浴后的美丽姑娘,洁静,明亮,散发着淡淡的隐隐的若兰芳香。

是的,这些都是雨水潜移默化,无私奉献的结果。但是雨,不邀功,不请赏,不自大,不轻狂,一如既往的润泽万物生灵,一脉相承的任劳任怨。

雨知道,人生失意无南北,人生得意须安然。

雨知道,阳光有阳光的温暖,灿烂,明媚;风有风的灵动,和煦,亲和;月亮有月亮的柔情,温婉,美丽。不去攀比,不去羡慕,不去嫉妒,不去埋怨,不去仇恨。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风格,用自己的心灵,做好自己,下好自己的雨。

篇16:哲理性的优美文章

关键词:议论文;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72-001

《高中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把“议论文写作中的思维能力分为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从作文准备阶段、写作思路、论证过程三个阶段提出思维训练方式。包括‘事实—启示—联想’的思维训练;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训练;阐述类、评述类、引申类三种审题思路的训练;归纳法、反面假设法的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我认为,在解决了议论文材料问题之后,看一篇议论文的质量好坏,就是看他论证的说服力,某种程度讲,作文能否从三类上升到二类,直接就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当然也仅仅是探索与尝试。

一、进行审题训练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基,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

1.相似命题的比较,发展求同或求异思维

比如命题“眼光”与“目光”的比较:

“眼光”既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既可以写具体的眼光,也可以写“眼光”的深层义——诸如眼界、胸襟、境界、思考的深度、人生的智慧等。对文题“眼光”可作出如下层次的解读:首先,“眼光”所触及到的人、事、景、物;其次,“眼光”中所传递的情愫;更深一层,“眼光”中所承载的意蕴,所展示的胸怀、境界。这三个层面是逐层深入的,对题目理解的深度直接决定着本文立意的高度。当然,“眼光”的方向也呈现出如下三个维度:一是自己看外部世界的眼光,二是外界看自己的眼光,三是双向交流的眼光。不同的方向折射出观察者洞察世态人情、社会万象的不同理念。“眼光”这一文题若要写好,不仅需要你有一双“慧眼”,而且需要你有一颗“慧心”。而“目光”一词与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眼光:1、视线。2、观察鉴别事物的能力。3、观点。

目光:1、视线。2、眼睛的神采。3、眼光、见识。

明白两者的相似点和不同处,才能紧扣文题而展开

2.关系型话题,仔细探究两者或三者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由这种话题构成的作文题目就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必须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中关系。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铭记与忘记”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会给出四个题目,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然后再组织交流,这种方式,学生比较喜欢,因而参与度也比较高。

如“平凡与伟大”这个话题,可立意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再如2005年全国卷一的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细加审题,不难发现:话题的两个要素是对立统一的,同时又是互为因果联系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要我们能正确透析出两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难构建出符合话题的作文来。

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问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所谓“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考生写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而构思成文。

二、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提高思维敏捷性

演讲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演讲者凭借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郑重地系统地发表见解和主张,从而达到感召听众、说服听众的目的。辩论是一种围绕某一个论题而进行的对抗性口头争论活动。演讲和辩论对于锻炼大脑思维能力和促进口头表达能力都是很有作用的。而演讲辩论活动对于尚未踏上社会的高中生来说,更富有挑战性。在紧张的演讲和激烈的辩论中,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勇气,而且通过双方辩友你来我往,更能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

胡适在1920年就意识到演讲和辩论对论述文的重要性,他认为“凡能演说,能辩论的人,没有不会做国文的。做文章的第一个条件是思想有条理,有层次。演说辩论最能帮助学生养成有条理系统的思想能力”。

举本学期开展的一次中学生上网利弊观的讨论,虽然这个辩题很老,但因为贴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他们认真准备,搜集资料,发挥小组集体智慧,辩论赛搞得非常成功,结束之后,我让他们写一篇议论文,对中学生上网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完成得又快又好。

三、进行时评训练,发展由此及彼、由因及果、由现象到本质的联想

提高议论文思辨性不妨从以下三个步骤去思考:1.由此及彼想开去。巴甫洛夫说:“暂时神经联系乃是动物和我们人类本身最一般的生理現象,而且也是心理学者称之为联想的心理现象。”他认为,联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两半球皮质不同点之间道路的拓通,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理解,知识的获得和经验的积累,都是暂时联系或联想的形成。读完命题,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如果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当然,为了避免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现象,我们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进行分解,若每个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要注意,不应该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要通过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2.透过表面看实质。有些学生在文章中列举很多材料,但只下一个结论,这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分析。这里的分析是指要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不是使人信服,分析是不是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没有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3.多问一个为什么。写作时,当得出某个结论时,不妨再想一下,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是什么,那么问题分析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也就能使文章深刻透彻。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房地产服务计划书下一篇:社区党支委会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