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小小科学家试题

2024-05-17

明天小小科学家试题(通用6篇)

篇1:明天小小科学家试题

附件:

序号 姓名 1 刘潇 2 杨奕 3 俞博闻指导教师龚鹏 严纯华 许勇进 吴立人

2007“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获奖名单

“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 3人

项目名称

就读学校 辅导机构

魔方原理在流密码中的应用

东北育才学校

氧化锆基医用牙科修复纳米陶瓷的合成

北京汇文中学 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校园内景观充氧桥的设计

上海市上海中学

地区 辽宁 北京 上海

-1-

一等奖 10人(按地区排序)

序号 姓名 1 杨奕 2 段凯忠3 赵伟斯4 王萌 5 贺虎 6 汪泰雨7 王雨阳8 王冉 9 刘潇 10 俞博闻指导教师 严纯华 许勇进 夏桂先

朱凯

马丽霞

范克科

陶建华 范克科 倪嘉缵 谢忠巍 李金华 王新龙

姚永华 龚鹏 吴立人

项目名称

氧化锆基医用牙科修复纳米陶瓷的合成 棉花ADF1基因的作用特性研究

蜘蛛丝的人工收集及其蛛丝抗菌材

料的研制

气候因子对草地植物叶片解剖特征的影响

基于离散隐马尔科夫模型和三维人脸表情的情感判决

辐射交联形状记忆聚合物无卤阻燃的研究

地球壳幔转动突变对地磁场影响的猜想及模拟实验——“深度撞击”

之联想

双区域液晶显示器的研制

魔方原理在流密码中的应用 校园内景观充氧桥的设计

就读学校 北京汇文中学 北京市八一中学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吉林省实验中学 南京市金陵中学 东北育才学校 上海市上海中学

辅导机构

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实验室

南京大学电子系

地区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吉林 江苏 辽宁 上海

-2-

序号 姓名 1 王菁 2 钱君岩3 张湜溪4 沈苑骄5 李梦溪6 黄靖程7 赵晓东8 严钦骅指导教师王保卫 郭士安 陈彪 徐捷 李日帮 雒昆利 李会杰 高英 周湘 李镇江 吴新胜 俞家新 昌增益 范克科 张泽华 范克科 黄邦钦 梁弘文 刘景春

二等奖 30人(按地区排序)

项目名称

就读学校 轮胎补漏充气液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基因、环境因子和散发阿兹海默病相关性研究

北京市第五中学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调查研究——北京市氟及含氟牙膏的牙齿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健康效应研究

通过钙信号探究生长素对拟南芥根向地性的作用机理

北京市第四中学 大面积定向SiC纳米线阵列的合成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应用于追踪线虫衰老状态的自动化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计数法和脂褐素活体检测法

德国小蠊触角生长及食物信息感受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器位置研究

红树根系对河口重金属入海的阻滞与控制的研究

厦门市第一中学

辅导机构

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青岛科技大学纳米材料实验室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科学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区 安徽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福建

-3-

张峻彬 10 李卓 11 郑杰 12 李子博 13 刘博文 14 李悦 15 胡晟 16 章喆 17 全欣 刘笑 19 张伟健 20 毕健芬 刘海峰 曾繁均 夏涛 韦吉珠 李洪义 陈邦强 付国君 杜红岩 李林 王永 高艳锋李林 李俊兵 艾燕 瞿双清 王万贤 瞿双清 江明喜 谭远荣 刘晓明 曹洪程 曹利国 张万敏 刘高翔 廖建辉

从制作机器人谈如何发明盲人电子学习机

OCA患者TYR基因突变研究及OCA再发风险计算模式的探讨 DNA提取与鉴定实验的环保、节材改进

利用杜仲叶浸提液治疗杏李根癌病的研究

一个由测肺活量引发的网络游戏——Pobaby Shout Loudly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分析与环境保护

野生洄游鱼类的资源保护——刀鲚的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 鹅不食草灭螺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疏花水柏枝为什么只分布在长江三峡河谷地区——种子命运的模拟研究

网络智能下载工具软件——猎鹰的开发应用

PP一网通——基于P2P技术实现新型虚拟网的设计与开发

锑都矿区植被恢复及配置模式的研究

深圳实验学校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遵义清华中学 河南省实验中学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郑州市第一中学 武汉市第二中学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中学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第一中学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贵州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广东 广东 贵州 河南 河南 河南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南 湖南 湖南

-4-

廖智明 22 唐诗佳 23 司源 24 卢椰 25 汤霈霈 26 厉传斌 27 李展禧 28 丁嘉怡 29 方淋 30 林佩蓉 赵红亮 夏育华 贾连达 彭金英 马德清 肖贤 吴虹 吴强 葉婉如 何松康 张克勤 罗宏 杨卫东 辛力

虎纹捕鸟蛛迁地养殖安全越冬的生理指标研究

利用回收塑料制备建筑用发泡材料——解决白色污染实现节能减排 昆虫对植物防御反应的适应机制研究

关于stirling公式的拓展

分子标记在上海地区尸食性蝇类鉴定中的应用

爱心饭勺——人性化喂饭机器人 比較驅鳥劑有效成份胺基苯甲酸甲酯在各種植物中之含量及其實際功效

選擇性激光燒結聚碳酯的研究 蘑菇的一种新奇菌丝附属结构及杀线虫机理

补脑补钙新化合物神经酸钙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长沙市周南中学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上海市吴淞中学 上海市向明中学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香港迦密栢雨中學 香港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上海市英才俱乐部

上海市科协英才俱乐部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 吉林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香港 香港 云南 云南

-5-

三等奖 60人(按地区排序)

序号 姓名 1 范博智2 周天石3 傅自然4 刘锦程5 陈璇 6 陈潇月7 朱融融8 肖愚 9 刘朔 指导教师曲荣明 李晨 刚永运 刘来福 张毅 刘永生 张焕英 马丽霞平亚茹 马洁 李晨 张毅 刘国振 高颖 魏海雷 祖浩东

项目名称 羊柴的花色多态性及其生态学意义 野外小型手动净水器

音乐中的数学——多音合音的和谐度分析

“速生杨”树种的选择对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经济效益的调研 田螺纤维素酶的研究

入侵豚草与黑麦草的竞争性研究 牛奶中残留青霉素酶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不同浓度水稻白叶枯菌对水稻抗病Xa21基因表达影响初步探索

高效尼古丁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相关基因的克隆

就读学校 北京市第五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市第五中学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第一○一中学

北京市第一○一中学

北京市第五中学 北京市第八中学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辅导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科院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地区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6-

孙悦鸣 李文迪 杨希才 张慧 林红 吴新胜 一种新的分子进化评价体系及其在小分子环状RNA中的应用

青藏铁路化学材料固沙绿化技术的探究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子病毒中心

北京 北京 12 宫恩浩 13 胡可 14 管悦 15 林俊华 16 黄骏 17 何璐 18 游丹娜 19 包方文 20 梁骁 21 郑义 王旭 李建华 郑昌文 叶斌 高颖 王竹颖 魏丽真 刘东杰 谢宝贵 林宗进 宋文东 郭先霞 颜建斌 刘忠毅 张铁牛 刘源劲 张显强 张骏

对种群增长模型的研究——物种数目波动的另一种模型

商标图像检索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

超常教育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分析应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解决灵芝杂交育种难题的研究

太阳视运动轨迹光学跟踪仪

红树植物红海榄枯萎叶中镰刀菌酸的单晶诱导培养、结构分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近岸海水悬浮物鲸鱼嘴式垃圾清理模式及实验研究

海水浓度自动化调节装置

粉煤灰和污泥的循环利用及其对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治理

中国特有两栖动物务川臭蛙的分类地位和致濒原因研究

中学

北京市第四中学 北京市第一○一中学

北京市第八中学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 广东实验中学 广西北海市北海中学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

厦门一中科技发明基地 广东海洋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

北京 北京 北京 福建 福建 广东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州

-7-

邵梦璐 利冠廷 谢夏青 张民国 鄂芳 莫俊 李玉金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城市绿化植物生态效益研究

海南特产黄灯笼辣椒中辣椒素和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贵阳市第一中学 海南省海南中学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基础实验室

贵州 海南 河北 设施蔬菜渗灌技术与节水控害应用研究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25 刘志乾 26 赵文 27 谷云鹏 28 陈伊达 29 张万祎 30 张珉瑞 31 王雪 32 吴颖媛 33 王宇迪

刘恩泽 张青峰 李林 赵东 魏杰 冯洪 孟庆梅 王维佳 王维佳 谢燕燕 罗定庚 王毅 杨群英 张天如 刘鑫灿 刘春 赫英龙

无溶剂型纸张隔离剂配方工艺的研究 超强耐磨风机

霍乱弧菌胶体金检测试剂盒生产工艺改进及应用研究

甘蓝型油菜对石漠化现象治理的研究

长江江豚社群行为发育研究及其脆弱性的发现 膜转移制备高耐磨有机玻璃方法的研究植物在不同组合基质界面处扦插生根效果研究 蜈蚣草富砷特异功能菌筛选及应用研究固液界面作用力的探究

用物理划痕方式实现光盘数据防盗的实验研究

河南省实验中学 郑州市第一中学 郑州市第一中学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

中学

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

中学 株洲市第二中学

长春市十一高中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郑州自动化研究所、郑州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郑州万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衡阳师范学院化学系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省圣伦计算机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河南 河南 河南 湖北 湖北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吉林

-8-

张兰月 36 王明赫 37 李宸宇 38 林妍妍 39 何健聪 40 李艇 41 包翔宇 42 陶文雯 43 槐倩 44 吴孟泽 45 高阳 46 毋燕 47 张迪 张伟方 李金华 徐文静 龚鹏 马万红 袁静 龚鹏 龚鹏 王峰 柴团耀 陶术研 高灼全 王爱征 王玉强 张钦玉 陈宝明 王晓宇 李金平乔爱红 段英卿 蔡敏 陈盼莹

基于上行法的展开剂用量研究 大蒜抗菌素最佳提取方法及抑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虚拟人体运动生成方法的研究 东方蓼提取物杀虫杀菌活性初探

基于迭代运算的数码照片加密方法研究 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非协同式敌我识别数据融合方法

内蒙古煤层气(瓦斯)资源开发的探究 五种重金属离子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电解法生氧器——健康氧吧

煤灰磁化肥对蔬菜生长影响的研究与试验

智能人体体温实时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 番茄再生二次结果创新技术——环剥 毛乌素沙漠可持续治理及沙芥对小白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吉林市第一中学校 吉林省实验中学 东北育才学校 东北育才学校

东北育才学校 东北育才学校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

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

山西省实验中学 山西省平遥中学 西安高新唐南中学

吉林市船营区新哈佛素质教育培训学校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

沈阳化工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系、北京市科技俱乐部 潍坊医学院

山西大学

平遥县东大街金盛科技创新教育服务中心

吉林 吉林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山东 山东 山西 山西 陕西

-9-内蒙古内蒙古 48 伊昕驰 49 吴丹晨 50 赵阳 51 张熠然 52 范高洁 53 何星儒 54 黄妍 55 姜何举 56 吴昊凡 57 孟繁星 58 左志宇 59 钱雨晨 60 董杰 蔡敏 王博伟 蔡敏 蔡敏 陈盼莹 刘锦高 王纲岭 张达人 周奕 娄维义 赵茂俊 鲜俊仁 姜岸 李剑波 蔡泽勇 张志强 安晓云 吴光宇 周宝宽 宿朝阳 郑春霞 曹华昆

固沙经济植物长柄扁桃树叶提取物杀灭鱼类指环虫活性研究 中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软件II 实用绿色生物润滑油研究初探 利用废弃蛋壳制备丙酸钙的新法研究 抛物线规的设计与制作

转BDNF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对损伤视网膜的修复作用

腰带长体茧蜂触角在寄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四川蜂桶寨到喇叭河的河道地貌考察与隐患分析——改善地貌破碎现状的2种节约方案探究

识别人和物的智能视频监视装置 阿达莫斯幻方数学原理破解及其应用可能性探讨

蛹虫草菌丝体富硒及其硒多糖对Hela细胞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大蒜对污染土壤镉的富集特征研究 电灯三大改革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上海市上海中学国际部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四川省雅安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天津市第一中学 天津市第一〇二中学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中心 上海英才俱乐部

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

新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鄞州蓝青学校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上海 上海 上海 四川 四川 天津 天津 新疆 浙江

-10-

-11-

篇2:明天小小科学家试题

一、科技竞赛

1.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福建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环保厅和关工委共同主办,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承办,每年举办一届,现已举办了二十七届。创新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活动板块,活动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展示活动包括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另外,设科技辅导员论坛。每年参加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中小学学生、科技辅导员达40多万人。“福建卢嘉锡科技教育基金会”从2009年开始在大赛上设立多个专项奖,支持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篇3:项华:小小数字科学家的播种者

“数码探科学”大赛至今已经举办过两届,面向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学院的六年级全体学生。作为数字科学家计划的实践检验,给项华教授带来更多的认可和肯定。他多年来的探索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项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师从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和物理科学教育家阎金铎先生,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过国家级中学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题,也主持过国家级新课程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他很早就意识到将中学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的科学思考

身处信息时代,项华教授对科学技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在自己的一部专著中写到:“21世纪的科学与技术正在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激动人心的转折。这场转折以整合或者聚合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认知科学的整体科学技术观为特征,旨在全面提升人类能力和生命质量。它将关注点聚焦于人。”他意识到,首先,现代科学之形态在实物实验和数学理论之后出现了基于计算机的第三种形态——计算,在现代物理课程和教学之中必须考虑这种形态;其次,传统的物理课程、 教学与评价存在着一些缺失,比如缺少采用工程法解决问题的训练,又比如缺少三维运动图景的想象与训练等等,而这些缺失只有通过深度整合来解决;再次,随着宽带互联网、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进入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将会发生改变,协同教学备受关注,而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在深度整合理论引领下完成。

数据探究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一种深度整合理论。一些基本概念与教学原理构成了所谓的数据探究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项华教授

信息是数据探究理论的逻辑起点。数据是数据探究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科学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引导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依据科学的三种形态,将探究式教学分成实物探究、数学推理探究和数据探究。数据探究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信息素养水平的必要途径。数据探究在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具有新的内涵。首先,教师是数据探究的促进者与合作者。其次, 学生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主体。数据探究应该把学生置于一个有社会意义的团体中,培养“共生性”与“交互性”,体验创造的意义和价值。还应该体现STS教育, 强调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责任和义务。再次,数据探究是一个建构的、社会化的综合体验过程。学习者总是依据已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选择一些信息或数据,从中经过数据挖掘得到推论,并根据推论来构建关于世界的认识。最后,评价是开放、多元的反馈过程。 数据探究评价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独特意义的过程,注重对探究过程的评价,关注评价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基于以上的理论探索,项华教授建构了自己的数据探究理论。理论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还要再经过实践的检验。项华教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数据探究作为一种出现在大数据时代并逐渐兴起的探究方式,不应该只是具有深厚技术基础的人的专利,也不应该因为仪器设备不够顶级、专业而远离普通人的视线。 数据探究可以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中。由于数码工具愈发多样、智能,可探究的事情会更加多样化和生活化,而探究过程也会更简便。”于是,在他心里酝酿已久的数字科学家计划便诞生了。可以说,数据探究理论是数字科学家计划的基石。

数字科学家计划

所谓数字科学家计划,是一种大数据环境下培养学生用数码相机、计算机编程、互联网等手段解决科学问题的潜能的行动计划。

项华教授向记者介绍到:数字科学家计划主要有两方面特征:一是数字科学家是一种科学教育模式符号,以 “科学家”符号将抽象的科学教育理念人物化和直观化, 既准确地表述了现代的科学教育理念,也便于师生理解和实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科学不能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但是科学家们为我们积累的知识、思想、方法、 科学精神过去是将来也是破解社会难题的重要途径。二是强调发挥大数据环境下第三种科学形态的育人功能,这是当今科技与科学教育创新的重要切入点。

“数字科学家”的核心思想在于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通过简单、操作性强的科学分析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数据探究的兴趣;通过设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科学结论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水平乃至科学素养水平,从而更好地并独立地进行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

数字科学家的数据探究教学模式是在Web Quest(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模式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主要有5个模块。

核心问题:Web Quest的核心是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设定了Web Quest的清晰目标,鼓励学生回顾原先掌握的知识,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探索的动机。

任务指南:提供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设计、 经历和体验专家的思维过程。“脚手架”将令人望而生畏的探究项目打碎成若干个片段,引导学生研究较为复杂的科学问题。

海量资源:创建一些到其他互联网站点的链接来共享网络资源。通过运用多样化的互联网资源,可以为不同学习水平或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提供信息资源。

实施“做中学”:要提供高层次的思维指南,体现 “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保证动脑和动手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

交流与评价:Web Quest一般用量规提供自我评估的标准,提示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并鼓励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扩展到其他领域。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同学。

培养小小数字科学家

基于以上的数字科学家的数据探究教学模式,项华教授带领团队在北京市东城区连续三年开设了“数字科学家课程”,并组织举办了两届“数码探科学”大赛活动。受到了东城区授课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王红老师说:“‘数码探科学’大赛活动给这些即将升入中学的孩子们搭建了实现梦想的平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参赛的每个项目的探究都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有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学生从中学会了一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验了探究过程。探究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这些内容的学习,将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轩宇飞同学说:“探究过程也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选哪种树木、怎么观察、怎么记录数据,都需要我去实践。到了后期,我渐渐地喜爱上这种探究了,当我沉浸于这些数据的分析时,感到奇妙无穷,这可能就是科学探究的魅力吧!”

目前,数字科学家计划已经从最初的课题研究转向项目推广的阶段。建设了“数字科学家”网站,形成了一种大数据环境下的科学教育模式,形成了“数字科学家”课程的教师培训经验,还形成了低、中、高端数字环境装备的课程实施经验,已经具备了在更大范围实验和推广的条件。

项华教授的努力和实践将科学探究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中,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了科学探究的意识,并将身边的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关注数字科学家计划,在数据探究教学模式的启发下,摸索出更多教育信息化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篇4:明天小小科学家试题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评审特点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以下简称“小小科学家”)评审工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重在选人,这个因素贯穿着整个评审的全过程,形成了它与其他同类科技竞赛的最大区别。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实施办法》第一条“活动宗旨”中明确提出:“选拔和培养具有未来科研潜质的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鼓励青少年立志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事业”。这其中包含着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即“选拔和培养”、“科研潜质”、“自然科学研究事业”。

选拔和培养

括动并非单纯的科技竞赛,在“选拔”的同时还要兼顾“培养”,即在终评活动期间,除了问辩、素质测评等评审环节外,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和体验活动(详见前文)。

科研潜质

从评审角度,专家对参赛学生考查的重点是通过审阅其申报表和研究项目,评判参赛学生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运用是否合理、对科研工作是否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是否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而对于参赛条件之一的研究项目,是专家测评的基础条件,但不是唯一尺度,这也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要区别。从专家评审角度,每个学生提交的一整套申报表尤为重要,其中包含了学生在校期间科研实践活动、学习成绩、教师评价等信息,也提供了指导专家、推荐专家对学生本人多方面的评价意见。这些资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自然科学研究事业

活动旨在培养有志于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发展的学生,在评审程序上,也侧重选拔理科学生,如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在各评审阶段成绩汇总中均占一定比例,物理、化学两门成绩是计算学习成绩的必选科目,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这个环节就有一定劣势。

各环节评审的具体实施

活动申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即将参加“小小科学家”竞赛的学生来说,做好申报很关键。首先,要了解活动的申报要求。应该说,“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的选拔标准是比较高的。从申报资格来说,要求参赛者必须符合3个条件,第一,申报时为高二学生;第二,品学兼优,在申报表中,要求提供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的相关说明、辅导教师评价意见、推荐专家意见和高中阶段各学期学习成绩表;第三,有独立完成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在具备以上条件前提下,参赛者要分别完成网络在线申报和纸质材料申报。

网络在线申报:登录活动网站(http://mingtian.xiaoxiaotong.org)注册用户,完成在线申报,提交参赛电子版资料。

纸质材料申报:填写纸质申报表(按表格要求签字盖章),打印研究项目论文,根据活动《实施办法》规定,分别向组委会办公室、省级科协和教育主管部门邮寄。注意要严格遵守《实施办法》中关于邮寄内容、时间和数量的规定。

提示:申报截止时间为截止日的中午12:00,12:00整申报系统会准时关闭;纸质材料寄出时间以截止日的当日邮戳为最后期限,邮寄方式须为快递,建议首选邮局EMS快递。

参赛学生的第一个考验——资格审查

申报期截止后,组委会办公室会查收、汇总统计申报资料,之后就进入资格审查阶段。资格审查包括形式审查和内容审查两部分。形式审查是指申报者是否具备参赛资格,申报资料是否符合规定,以及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内容审查是指研究作品是否存在集体项目改报个人项目,存在抄袭作弊问题或属于不接受申报的项目。每届活动资格审查时间为6月底至7月中下旬。

为保证活动质量和竞赛水平,近几年,组委会加大了资格审查力度,建立了网上审查系统,对参赛学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参赛作品进行学术检索,对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一律不准入围评审。2011年第11届活动,网上报名学生共600人,最终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初评的为499人,淘汰率达到16.8%,这是历届活动从来没有过的。

根据资格审查结果,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参赛者不具备参赛资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参赛者研究项目为集体项目或在集体项目基础上进行完善的。根据《“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实施办法》第五项第三条规定“申报学生的研究项目为集体项目(包括曾经以各种形式参加其他科技竞赛的相关集体项目,在原来集体项目基础上改进、完善和发展的项目)属于不接受申报范围。其二,参赛者年级不符合活动要求。活动要求参赛者在申报时为高中二年级的在读学生。

不符合申报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网上申报,但是未寄出纸质申报材料;

在规定时间内寄达了纸质材料,但是未完成网上申报;

纸质申报材料未在规定时间内寄出(当年5月15日至6月15日);

申报材料不全(缺某1个或某几个申报表,要求2位推荐专家只提供1人或未提供);

纸质申报材料未按规定签字或盖章;

表五“推荐专家职称”不符合规定(正教授/研究员);

网上申报提交文档错误或不能正常打开。

以上几个主要淘汰原因,希望准备参赛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注意,避免因为申报失误影响参赛。

决定评审水平的关键——评委

为做好竞赛评审工作,每届活动组委会在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近200名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初评、复评和终评评委会,分学科组对参赛学生进行测评。初评阶段,采用网络在线背靠背方式,由专家根据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独立评分。评委分配实行严格的地区回避制度,即评委不审阅其本人所在省区的参赛学生资料。凡指导、推荐学生参加当届活动的专家,不能担任活动评委。从第11届活动开始,组委会还成立了评审监督委员会,对评审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竞赛活动核心——评审

“小小科学家”评审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3个阶段。初评、复评是对参赛者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评价,主要是对研究报告、实验日志、申报表、学习成绩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在完成初评、复评材料测评之后,就进入整个活动最为关键的终评评审。所有入围终评的学生将到现场接受评委会专家的现场问辩、综合素质考查和组委会安排的知识水平测试。

现场问辩是按照参赛学科,由相应评审组专家逐一对本学科参赛学生进行问辩,评价维度包括创造力与创新性、

科学思维、完整性、真实性、表达沟通能力等几方面。

综合素质考查采取每个评审组专家分别与所分配的学生进行座谈的方式,考查内容包括科学精神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心理与道德、逻辑与思维、知识与思想等多个角度,形式较为灵活,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现场应变和交流能力。

知识水平测试是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高中主要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时长1小时,考查科目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语文、英语和逻辑。

通过近2天时间的测评考查,对参赛学生的意识、能力、素质和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参赛学生在初评、复评和终评各阶段的测评成绩排序,经评审委员会全体专家投票表决确定最终奖项。

参赛提示

对准备参加“小小科学家”活动的学生,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工作:

对活动评选对象、参赛要求、竞赛流程和各环节具体要求进行全面了解,既要熟悉总体情况,又不能忽略细节,不能因小失大。

认真准备参赛资料,申报表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填写,切不可自由发挥,如要求手写签名处不能打印,更不能空缺,要求提供原件的不能用复印件代替,要求2位推荐专家意见不能只提供1个等等;填写内容要客观、真实,如有空缺项要进行说明,对不确定的内容要向辅导教师等有关人员咨询,如学校升学率等;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研究项目,如参赛学生是依托高校或科研院所实验室项目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研究形成的作品,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量、创新点在项目报告里进行明确说明,以便让评审专家进行合理评判。针对近几年高精尖项目比例的增长,评委会专家会进行重点考查,以鉴别作品的原创性。同时,优先考虑与中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相符的项目。

终评准备:终评现场评审环节多,测评时间长,对参赛者临场发挥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次高难度考验。首先要注意合理利用时间,在20分钟一轮的现场问辩里要用精炼的语言阐述研究项目内容、创新点、实践心得等关键内容,注意倾听评委的问题,回答问题要自然,遇到问题要诚实,征求意见要谦虚。综合素质考查环节要放松心态,避免急躁和情绪波动,以学习的心态和专家交流、互动。知识水平测试环节要根据自身特长和题目类型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

淡化评奖心理:参赛只是成长的起点,而不是孜孜以求的终点。与比赛奖项相比,赛前的科研实践经历和终评与天南海北朋友们相聚度过的7天时光更有意义。每届活动结束后,组委会办公室会收到参赛学生发来的参赛感言,其中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比赛过程是最难忘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

篇5: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选拔和培养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开展,促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是一项面向国内高中生开展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选拔活动。

第三条 活动的宗旨:为国内优秀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鼓励青少年立志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培养科学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质,选拔和奖励具有未来科研潜质的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奖励培养和指导优秀学生的学校和辅导机构,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工作机制

第四条 活动由中国科协、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职责是:审定活动章程,负责活动的计划组织,筹集活动经费,联合发布获奖名单,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组织专家参与活动策划、咨询、项目评审和学生交流工作;邀请各单位领导出席活动颁奖典礼等重要活动。

第五条 活动设立组织委员会,由五家主办单位组成。组委会下设组委会办公室、评审委员会、评审监督委员会。

1.组委会办公室: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工程院二局、自然科学基金会计划局和周凯旋基金会有关人员组成,负责修订发布《活动通知》和《竞赛规则》,组织实施活动宣传推广、作品审查、专家评审、受理投诉以及终评学生交流、颁奖典礼等具体事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2.评审委员会:由组委会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组成,负责按《活动章程》和《竞赛规则》规定,独立开展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由组委会聘请专家担任。

3.评审监督委员会:评审监督委员会设主任1名,由组委会聘请专家担任,委员由主办单位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各阶段评审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第六条 工作机制

1.建立主办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年初,组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主办单位联席会,审议确定本届活动《竞赛规则》;每届活动结束后,召开会议总结评估本届工作,研究部署下届合作事宜。遇有重大工作事项,可协商召开临时会议。

2.建立主办单位日常沟通联系制度。由组委会办公室将活动启动、申报、资格审查、初评、终评、奖项公示等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各主办单位进行通报。各主办单位有关处室根据工作内容负责日常联络,沟通协调、推动和督办合作事宜的落实。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青少年部、普及部)以及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澳门教育暨青年局负责本地区活动宣传发动、组织申报、资格审查和终评带队工作,并配合组委会做好奖金发放、投诉核查、后续联系等有关工作。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七条 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分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终评于每年十月中下旬举办。终评期间开展专家现场评审、科技主题交流以及颁奖典礼等活动。

第八条 活动采取自由申报的方式,凡符合参赛条件的国内高中学生均可通过网络在线申报和纸质申报向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报名参赛。

第九条 活动严格规范评审工作,确保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主办单位领导、工作人员以及参与辅导学生参赛作品或与参赛者有亲属关系的专家不得担任评委;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或影响评审工作,不得泄露评审方面的保密信息,不得散布未公开发布的消息。

第十条 活动奖项设置及奖励内容:

1.活动设立“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2.中国科协办公厅、中科院办公厅、工程院办公厅、自然科学基金会办公室联合印发每届活动的表彰通知。

3.中国科协、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第十一条 活动获奖名单于终评结束后在活动官方网站(http://mingtian.xiaoxiaotong.org)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网站(http://)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

第十二条 活动期间和获奖名单公示期内,如公众对参赛作品和获奖名单有异议,可向组委会办公室进行实名投诉(质疑投诉者须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组委会办公室对投诉者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匿名和过期投诉,原则上不予受理。省级组织单位接到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要求核实的投诉后,要据实调查,及时反馈。

第四章 经费管理及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活动经费由中国科协和周凯旋基金会负责筹措。

第十四条 每年年初,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与周凯旋基金会会商签订当届活动《合作协议》。

附 则

篇6:明天小小科学家试题

一、活动简介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一项面向高中生开展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活动。活动旨在发现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学生,鼓励他们选择学习科学技术专业、未来投身科学研究事业。活动接受品学兼优且拥有个人科学研究成果的高中生自由申报,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察,遴选出100名学生给予不同等级的表彰和奖学金资助,并授予其中3名学生“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二、申报

(一)申报者资格

1.申报者为普通高中在读学生; 2.申报者个人(包括他人指导下)通过研究项目,取得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3.申报者未在往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获奖。

(二)申报方式

申报时间为5月20日12:00至6月20日12:00。申报者登陆本活动官方网站(http://mingtian.xiaoxiaotong.org),注册获取报名号,并在线填写、提交申报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三)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项目研究报告、学习成绩证明材料。1.申报表(1)《申报表一:学生情况表》(必填):学生在线填写学生本人、家庭、学校、教师的基本信息;学生、监护人分别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2)《申报表二:研究项目表》(必填):学生在线填写个人研究项目的基本信息、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概况;学生、辅导教师分别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3)《申报表三:个人陈述表》(必填):学生在线填写个人兴趣、课外活动情况、自我评价等内容;学生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4)《申报表四:辅导教师表》(必填):此表由了解申报学生研究项目情况及个性特点的辅导教师(1-2人)分别填写,辅导教师可以是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辅导教师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5)《申报表五:学习成绩表》(必填):此表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务处填写学生在校学业成绩情况;教务处负责人和校长审核并签名确认。

(6)《申报表六:指导专家表》(选填):如学生的研究项目得到科研机构科技专家的指导,须请指导专家(限1人)填写此表;指导专家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7)《申报表七:项目推荐表》(选填):学生可邀请1-2位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专家分别填写此表,对学生的研究项目给出评价;推荐专家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8)《申报表一》须加盖学校公章,《申报表五》须加盖学校或教务处公章,《申报表四》、《申报表六》和《申报表七》须加盖填表人所在单位公章。

(9)所有申报表填写完整(包括签名和盖章)后,由学生扫描上传至申报系统;自制申报表无效,不接受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提交的申报。

2.项目研究报告

(1)研究项目的学科分类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医学与健康学、环境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学科分类说明见附件。

(2)项目研究报告内容应包括项目标题、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和讨论、研究结论、参考文献等;项目研究报告文档页数在20页以内,格式为.doc、.docx或.pdf。由学生将电子版上传至申报系统。

(3)研究项目要求

a.不得存在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或其他学术不端情况; b.项目内容和研究过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得妨碍公共利益;

c.不接受活动限定的12个学科范畴以外的项目;d.不接受集体项目,以及在原来集体项目基础上改进、完善和发展的个人项目;

e.不接受对人体或动物具有生理或心理危害的食品、化妆品、烟酒类、药品及医疗器械类项目。

3.学习成绩证明材料

学习成绩证明材料是指学生所在学校出具的原始成绩单或复印件,须加盖教务处或学校公章。学习成绩证明材料由学生扫描上传至申报系统。

三、评审

(一)资格审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和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澳门教育暨青年局负责对本地区申报者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的内容包括申报者是否具有申报资格、申报材料是否符合申报要求等。省级审查机构登录工作管理系统,在线完成资格审查后,打印《省级审查情况表》并签名、盖章,于7月1日前扫描上传至工作管理系统,原件由审查机构保存备查。组委会办公室结合省级资格审查意见再次进行核查,最终确定合格名单。

(二)初评

初评时间为8月,初评的形式为专家网络评审。初评成绩前100名的学生入围终评。入围终评的学生名单在活动官方网站公示。

(三)终评

1.入围终评的学生须在9月20日前将所有申报材料的原件以邮局EMS特快专递方式邮寄至组委会办公室(邮寄时间以邮戳为准)。邮寄地址:北京市100049信箱002分箱“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组委会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49。

2.终评时间为10月中下旬。终评的形式为现场评审,包括综合素质考察、研究项目展示问辩、笔试三个环节。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将组织项目公开展示、科技主题参观、科学论坛等教育交流活动。

3.入围终评的学生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选派1名领队统一组织前往举办地参加终评活动。各省领队负责本省学生在终评活动期间的组织管理和安全工作。

4.如因未按要求提交材料和个人弃权等原因出现名额空缺,不再递补。

四、表彰和奖励

(一)活动奖项

1.“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3名,颁发获奖证书、奖杯和奖金¥50000元; 2.一等奖12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20000元; 3.二等奖35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10000元; 4.三等奖50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5000元; 5.“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和一、二等奖获奖学生所在学校获得与学生奖学金等额的奖金。如学生还得到校外辅导机构(仅限1家)指导,则奖金由学生所在学校与校外辅导机构平分。

(二)获奖名单公示及获奖证书、奖学金发放 获奖名单在官方网站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公示期结束后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学金。省级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负责协助组委会办公室将获奖证书和奖学金发到获奖者和获奖单位。获奖单位必须将奖金专项用于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五、公众监督

本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入围终评名单和获奖名单公示结果有异议,可向组委会进行实名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及联系方式。组委会将据实调查处理。投诉者个人信息受保护。

六、附则

本规则由“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

1.数学:包括微积分、几何、抽象代数、数论、统计学、复数分析、概率论等。

2.物理学:包括力学、固态物理、光学、声学、粒子、原子物理、原子能、等离子体、超导体、流体和气体动力学、热力学、半导体物理学、磁学、量子力学、生物物理学等。

3.化学:包括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不含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等。

4.生物化学: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分析生物化学、医药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化学等。

5.动物学:包括动物遗传学、鸟类学、鱼类学、爬虫学、昆虫学、古生物学、细胞生理学、生理节律学、畜牧学、细胞学、组织学、动物生理学、无脊椎动物研究等。

6.植物学:包括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学、园艺学、林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水培、水藻等。

7.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真菌学、微生物遗传学等。

8.医学与健康学:包括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眼科学、肿瘤学、心脏病学、肾脏病学、内分泌学、儿科学、皮肤学、过敏反应、语言与听力、营养学、牙科学等。

9.环境科学:包括对空气、水及土地资源污染物的控制及环境修复、生态学等。

10.地球与空间科学:包括地质学、矿物学、地貌学、海洋学、水文学、气象学、气候学、洞穴学、地震学、地理学、天文学、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等。

11.计算机科学:包括互联网技术及通信、计算机制图技术(包括人性化界面),仿真/虚拟现实技术,计算科学(包括数据结构、加密技术、编码及信息理论)等。“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申报项目学科分类 12.工程学: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音响工程、车辆工程、船舶工程、制热与制冷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工程等。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组织流程

一、活动申报

申报者登录本活动官方网站(http://mingtian.xiaoxiaotong.org),注册获取报名号,并在线填写、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时间为5月20日12:00-6月20日12:00,逾期不予受理。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项目研究报告、学习成绩证明材料。

1.申报表

(1)《申报表一:学生情况表》(必填):学生在线填写学生本人、家庭、学校、教师的基本信息;学生、监护人分别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2)《申报表二:研究项目表》(必填):学生在线填写个人研究项目的基本信息、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概况;学生、辅导教师分别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3)《申报表三:个人陈述表》(必填):学生在线填写个人兴趣、课外活动情况、自我评价等内容;学生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4)《申报表四:辅导教师表》(必填):此表由了解申报学生研究项目情况及个性特点的辅导教师(1-2人)分别填写,辅导教师可以是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辅导教师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5)《申报表五:学习成绩表》(必填):此表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务处填写学生在校学业成绩情况;教务处负责人和校长审核并签名确认。

(6)《申报表六:指导专家表》(选填):如学生的研究项目得到科研机构科技专家的指导,须请指导专家(限1人)填写此表;指导专家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7)《申报表七:项目推荐表》(选填):学生可邀请1-2位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专家分别填写此表,对学生的研究项目给出评价;推荐专家在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8)《申报表一》须加盖学校公章,《申报表五》须加盖学校或教务处公章,《申报表四》、《申报表六》和《申报表七》须加盖填表人所在单位公章。

(9)所有申报表填写完整(包括签名和盖章)后,由学生扫描上传至申报系统;自制申报表无效,不接受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提交的申报。

2.项目研究报告

(1)研究项目的学科分类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医学与健康学、环境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

(2)项目研究报告内容应包括项目标题、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和讨论、研究结论、参考文献等;项目研究报告文档页数在20页以内,配图大小不超过5MB/张,格式为.doc、.docx或.pdf。由学生将电子版上传至申报系统。

(3)研究项目要求:

a.不得存在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或其他学术不端情况;

b.项目内容和研究过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得妨碍公共利益;

c.不接受活动限定的12个学科范畴以外的项目;

d.不接受集体项目,以及在原来集体项目基础上改进、完善和发展的个人项目;

e.不接受对人体或动物具有生理或心理危害的食品、化妆品、烟酒类、药品及医疗器械类项目。

3.学习成绩证明材料

学习成绩证明材料是指学生所在学校出具的原始成绩单或复印件,须加盖教务处或学校公章。学习成绩证明材料由学生扫描上传至申报系统。

二、资格审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和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澳门教育暨青年局负责对本地区申报者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的内容包括申报者是否具有申报资格、申报材料是否符合申报要求等。省级审查机构登录工作管理系统,在线完成资格审查后,打印《省级审查情况表》并签名、盖章,于7月1日前扫描上传至工作管理系统,原件由审查机构保存备查。组委会办公室结合省级资格审查意见再次进行核查,最终确定合格名单。

三、评审

活动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

初评:初评时间为8月,初评的形式为专家网络评审。初评成绩前100名的学生入围终评。入围终评的学生名单在活动官方网站公示。

终评:

1.入围终评的学生须在9月20日前将所有申报材料的原件以邮局EMS特快专递方式邮寄至组委会办公室(邮寄时间以邮戳为准)。邮寄地址:北京市100049信箱002分箱“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组委会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49。

2.终评时间为10月中下旬。终评的形式为现场评审,包括综合素质考察、研究项目问辩、笔试三个环节。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将组织项目公开展示、科技主题参观、科学论坛等教育交流活动。

3.入围终评的学生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选派1名领队统一组织前往举办地参加终评活动。各省领队负责本省学生在终评活动期间的组织管理和安全工作。

4.如因未按要求提交材料和个人弃权等原因出现名额空缺,不再递补。

四、公示

1.活动入围初评和终评名单均在活动官方网站(http://mingtian.xiaoxiaotong.org)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受理投诉,公示期为七天。

2.活动获奖名单将在活动官方网站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网站(http://)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

3.在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公布结果有质疑或投诉,须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向组委会办公室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写明提出质疑或投诉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组委会办公室对投诉人信息保密)。过期或匿名投诉原则上不予受理。

上一篇:保安值勤制度下一篇:《阿房宫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