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 中秋

2024-05-03

我们的节日 中秋(精选13篇)

篇1:我们的节日 中秋

中秋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中秋》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二、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等节目;

4、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三、活动过程:

1.主持人庄思雨、曾婷婷开场白;

2.李新洁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3.讲述中秋的由来、食俗;

4.讲述身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5.有关中秋的民谣表演;

6.全班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7.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四、活动内容:

男:当冰峰上的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时候,它便有了生命,有了与生俱来的蓝色的梦想。

女:当这滴水珠将自己溶入涓涓细流、溶入汪洋大海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气、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力量。

男:转眼间又到中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学老师——

合:“中秋节快乐!”

六(1)班“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我想同学们对“中秋”应该不会陌生吧?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有没有学过什么诗词是有关中秋的?

女:下面请欣赏徐雅云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男:很好,谢谢徐雅云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朗诵《水调歌头•中秋》,同学们,我们谈中秋到现在,那有谁知道“中秋”的由来啊?(同学们自由发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其实呢,最近几年我们这代人对这些节日慢慢淡化了,反而对圣诞节等比较注重。在2008年中秋节才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男:同学们知不知道到中秋了,我们这边有什么样的食俗啊?(同学们自由发言)吃月饼、鸭子等。

女: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男: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关于中秋也就有了很多的传说,同学们有谁能够给我们讲讲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嫦娥奔月(略)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

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广东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当然除了传说以外,我们还是有很多关于中秋的民谣,有谁能说说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男: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即将过去,我们的主题班会也接近尾声了,最后由我们的刘淑萍同学带领大家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女: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祝老师同学们中秋节快乐,谢谢各位。

反思:

不足之处,本次活动的环境布置没有表现出节日的气氛,导致节日气氛不太浓。教师可以讲解一起关于中秋的知识。如果能布置相应的环境,讲解一些中秋的知识相信学生对于节日的感受体验会更加深刻一些,了解的会更多一些。

篇2:我们的节日 中秋

莘口中心小学 五年(2)班

指导思想: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知道它的传说、习俗。

2、通过过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来弘扬民族精神。

3、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能融入集体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活动准备:

1、歌曲:《但愿人长久》。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信息。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4、学生带好月饼。

活动时间:2012年9月26日 活动地点:五(2)班教室 活动过程:

主持人 甲乙:五二班“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

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同学说中秋节的来历)

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听故事《嫦娥奔月》

甲: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乙: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同学来介绍一下,请听故事《嫦娥奔月》(同学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甲:嫦娥真是个善良的仙女,为了百姓,情愿自己受难。

乙:中秋吃月饼也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月饼起义,希望嫦娥一家团圆的民间传说。

(三)竞猜中秋灯谜

主持人2:同学们,中秋夜,明月高悬,桂香浮动,民间有赏月猜谜的习俗。

下面和中秋有关的谜语你会猜么? 中秋菊盛开(打一成语)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十五的月亮(猜成语)月亮里的桂树(打一成语)

(四)品诵中秋诗文

主持人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借月抒怀,留下许多不朽的诗句!

(生诵诗歌)

全班:古诗吟唱:水调歌头(歌曲:但愿人长久)

甲: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乙: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

甲乙:《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中秋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中秋》

莘口中心小学 六年(2)班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 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2012年9月26日

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六(2)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 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队员齐背《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队员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

(2)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① 送月饼:

② 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

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2、重逢。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篇3:我们的节日系列剪纸

《我们的节日系列剪纸》由三幅单色剪纸作品构成,分别描绘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用以表达中国人民向往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创作构思:以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材,再用剪纸这一中国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作品风格借鉴本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民间剪纸,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1.《春节》是辞旧迎新,全家团圆的日子,家家放鞭炮、贴“福”字,大家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欢度春节。

2.《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大家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来庆祝元宵佳节。

篇4:我们的节日

元旦 正月初一日。辛亥革命以后,公历的1月1日被称为元旦,正月初一被称为春节。春节有贴春联等习俗。据说,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是五代十国时后蜀孟昶手书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人日 正月初七日。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在古代,人日是一个很盛大的民间节日。人们举办各种活动,表达对亲友的思念,祈求生活安康幸福;有文人登高赋诗、仕女出游的习俗。高适有句:“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上元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张灯结彩为戏,又叫灯节。欧阳修有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花朝 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在古代,这一天人们有外出游玩赏花的习俗,还要举办活动,为百花庆寿。另外,节日期间,有栽种花木的传统。这是一个很浪漫的节日,可惜现在人们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

寒食 清明前二日(一说为清明前一日)。据说,冬至后一百零五日,谓寒食,禁火三日。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但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有时是一百零六日。温庭筠有句:“时当一百五。”元稹也有句:“初届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清明 清明节。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候,天气转暖,草木返青:万物一新,洁净鲜明。清明有扫墓的习俗。古人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杜牧有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上巳 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俗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作修禊。后来,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目。杜甫有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也叫端阳,五月初五日。据说,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端是初的意思,古人常把五写作午,所以初五也可以说成是端午。古人把午时视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七夕 七月七日。传说,七月初七日的夜间,牵牛织女聚会。人间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肉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杜牧有《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舌牵牛织女里。”

中秋 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此夜月亮最圆最亮,是赏月佳节。月圆寓意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苏轼《水调歌头》有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重阳 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此日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之为重阳。古人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俗。传说,这一天带茱萸登山饮菊花酒,可免祸。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现在,我国确定重阳节为老人节。

冬至 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白昼一天天长起来。古人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有句:“冬至阳生春又来。”在有些地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

腊日 腊是祭名。一般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如今还有这一天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北方,腊八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据说,吃腊八粥有御寒之意,也有庆丰收、祈求五谷丰登之意。杜甫有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腊八是春节的序幕,过了腊八,迎接春节的氛围就越来越浓。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有守岁的习俗,人们“终夜不眠,以待天明”。苏轼《守岁》有句:“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篇5:我们的节日 中秋 简报

环保局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

适逢中秋佳节,为进一步深化2012年“我们的节日〃中

秋”主题活动,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中秋节日气氛,9月27日,区环保局开展了中秋节走访慰问活动,为我辖区内家庭生活困难的党员及残疾人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送到困难户家中,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局领导干部还进入到老党员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为他们的生活难点献计献策。并与9月29日下午举办了“迎中秋”诵读会、赛诗会等形式的主题教育,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中秋节知识、习俗,还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抄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政协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纪委,区文明办。

篇6:我们的节日中秋方案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化遗产。通过组织学生对中秋化的搜寻、思索和实践,传承我国的民族传统化。

迎中秋,庆国庆。此次中秋正值国庆节期间,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儿童友好”构建一个多维的、友好的、自然的生态教育环境,促进每一个儿童全面健康的成长发展。

二、参与对象:

201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

9月中下旬

四、活动流程:

1活动宣传

知中秋、聊中秋、明习俗。中秋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其特有的由和习俗,因此首先要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利用班队、晨会时间,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并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并能讲一讲自己眼中的中秋节。

2创作小报

创作个性化的中秋小报。中秋节化远流长,习俗各种各样: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怎样个性化地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同学一起了解和学习、并分享自己的实践乐趣呢?可以自主创作,也可以分组开展中秋小报制作活动,资料搜集、拍片拍摄、绘图、字……

3评选展览

班级布置、戗牌展览。各班利用班队或晨会时间,请各组代表上台交流本组制作的小报,并在班级化布置中有所体现。每班再推荐2幅精品给年级辅导员,布置在校门口戗牌上展览,供全校师生观摩欣赏。

五、活动评奖:

篇7:我们的节日中秋总结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我办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对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下发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文件,精心组织,把节日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我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精心策划,丰富内容

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现不同的特色。我办围绕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策划了以下工作:

1、春节(元宵节)

(一)开展主题鲜明的经典诵读活动;

(二)利用大型节日活动围绕节日文化内涵,策划、组织其参加民族节庆文艺、娱乐等活动,增强其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2、清明节

(一)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追思励志做栋梁”,充分利用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为革命先烈扫墓、参观烈士陵园等形式,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记革命宗旨,立志报效祖国。

(二)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广场举办清明诗文朗诵会。

(三)开展“文明祭奠我先行”活动,发一份文明祭奠倡仪书,倡导以“献一束鲜花、植一棵树、读一篇祭文、忆一段家史”的形式祭奠先人,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改变旧的祭扫形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领悟文明祭奠文化内涵。

3、端午节

(一)开展“和谐端午日,弘扬民族魂”主题教育。通过召开全办会,组织查阅有关屈原的故事和诗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缅怀先贤,学习其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忠诚祖国的高尚品质,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开展爱国主义歌曲传唱活动。以歌咏比赛等形式,传唱爱祖国、颂祖国的歌曲,在学校唱响热爱祖国、爱家乡主旋律,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到建设宜居宜业上饶县的行动中来。

(三)组织开展讲传统美德故事活动。广泛开展传讲历史名人、英雄模范、道德楷模和我们身边好人的故事,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进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唱响主旋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

(四)开展主题社会实际活动。结合端午传统习俗,组织开展包粽子、制香囊等富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端午节主题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了解民俗,体验成功的乐趣,喜爱“我们的节日”。

(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身运动。以开展“双创“活动为契机,以除旧布新为重点,从科学角度介绍悬白艾、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包粽子、饮抹雄黄酒等端午传统,增强日常生活保健知识;组织开展远足、爬山、拔河等活动。

4、中秋节

(一)举办“咏月”经典诵读活动。结合实际,精心选择历代“咏月”名篇佳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赏析、创作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关心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向他们赠送月饼一起吃月饼,过中秋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三、效果显著,气氛浓郁祥和

篇8:中韩同源节日中秋节之变迁

一、中韩古代中秋节对比

中国“中秋”一词, 最早见于《周礼》。据史料记载, 虽然唐朝很多文人中秋赏月玩月, 但是在唐代之前并未被视为节日, 直至北宋太宗年间, 官方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取意于三秋之正中, 届时中秋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古代最早的中秋起源于对月亮的崇拜, 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习俗, 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 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民间把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赏月。中秋节真正成为民俗节日以后, 对月亮的神秘信仰趋于淡化, 而是以世俗生活居于主导地位。节日里, 一般民众家家户户都准备新鲜水果和月饼, 在家里看摆设月光牌位进行供月并拜月, 这是的拜月已经成为一般民众功利性的祭祀、祈求, 表达世俗的情感和愿望, 成为民众生活中的重要节点。同时节日活动也丰富多彩, 各个地方也有特色活动, 有烧斗香、点塔灯、放天灯、玩月桥、舞火龙、摸秋求子、赏桂观潮等特殊风俗。

韩国中秋节又名“秋夕”, 关于韩国中秋由来的最早记录见于《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一》里面, 新罗时代已经成为一大节日, 到了高丽王朝更加盛行, 朝鲜时代, 秋夕与春节、寒食、端午一起成为“四大名节”, 后来中秋节成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

古代中秋节王室对先祖进行“秋夕祭”, 和官员们一起去大殿参加祭祀活动。而民间尤其是农村节日气氛非常浓厚。人们首先向先祖们进行茶礼, 然后扫墓。农耕社会中秋节比较重视村落集体性歌舞娱乐活动, 公众性仪式、大型群众性游戏表现明显, 强调村落的凝聚和福祉, 祈祷丰年, 庆祝丰收。家人们、亲戚们、村子里的人聚在一起举行活动, 参加各种民俗游戏 , 分享食物。传统的游戏活动, 如摔跤、扮牛戏、打年糕等。扮牛戏多在地方村镇举行, 两个人一起披着特质牛模样的外衣, 到村里比较富裕的家庭门前索要吃食, 主人就会拿年糕和酒招待。另外还有传统农乐表演以及舞蹈“强羌水越来” (音译) 。中秋的节食尤其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节食就是松饼。中秋节前两天, 全家人一起做松饼, 准备打糕和酒等节食。这些都是用当年的新谷做成, 兼具“荐新”之意。

中韩两国自古代对于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民俗活动由来已久, 各自有各自的主题和特色。中国中秋节主要是拜月和团圆, 祈福, 避灾, 合家欢乐的意义更加浓厚;韩国主要是来自于农业生活的集体劳作, 主题是祭祖和庆祝丰收。不能盲目的说韩国的中秋节来源于中国, 但是由于古代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地缘和交际关系, 节日文化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传播, 韩国中秋节无论从名称、上层阶级对中国风俗的受用程度、祭祀的形式等看, 中国风俗融入了韩国的节日中, 两国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从这点上可以说中韩中秋节是同源节日。

二、中韩现代中秋节对比

中韩中秋节发展历史久, 经过各朝各代的变迁, 内容和形式上也有一些变化。但始终保持了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对中秋节的重视。到了现代, 西方文化观和价值观冲击着亚洲各国, 加上现代化步伐加快, 城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人民对于传统习俗节日的重视程度也明显呈现下滑趋势。中韩中秋节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

中国现代人生活中, 对于中秋节的重视程度较之古代明显减弱, 已经没有了祭月、拜月的活动, 强调的主题是家庭团聚, 重视人情的温暖。现代人生活工作繁重, 压力大, 时间紧凑, 大多数人想利用短短的中秋节休假与家人一起度过。虽然有许多户外集体娱乐活动, 但是重点是在家陪亲人。更多地强调家庭伦理和家庭生活。当然节日期间, 大型的庙会活动成为人们集合的形式, 和家人一起进行户外游乐活动, 很多商业消费形式也丰富多彩。在饮食上, 但是是以月饼为代表, 但是月饼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传统饮食, 也更多的带上了商业化标签, 成为拉动中秋节消费经济的主要手段。

韩国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 原有的家庭格局也发生变化, 由原来大家庭逐步分解成夫妻二人和孩子一起的“核家庭”模式。这种模式也慢慢导致韩国社会中一些传统的仪式和活动逐步消失, 但是中秋节作为现代韩国最大的节日, 韩国人还是很重视的。现代韩国人在中秋节一定要回家和老家亲人团聚, 祭祖、省墓, 人口移动类似于中国的“春运”。为已故的父母、祖辈供奉茶礼以后, 大家庭在家中聚餐。有时候还要参加“宗家”祭祀, 对家族中祖父、曾祖以及祖先进行祭拜, 因此“宗家”的祭祀规模要更大、更加隆重。祭祀活动结束后, 全家人要到祖先的墓地去扫墓, 并除去祖坟周围的杂草, 以尽孝道。这一做法在韩国一直保留得很好, 很大程度上强化的韩国人的儒家“孝”思想和家族主义。

四、变迁的思考与启示

中韩两国传统文化是两国人民智慧和精神的结晶, 中秋节特色风俗活动反映了两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作为各自的文化遗产都应该很好地去保护和继承。但是在现代物质社会丰富的时代, 精神文化的建设还有待加强, 传统节日文化面临很大的冲击。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主题和内涵认知度很低, 许多传统节日习俗慢慢远离人们的视野, 正在走向消失的危机。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 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也受到亚洲各国的追捧, 还会削弱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就现代中秋节而言, 韩国更多的保持了固定的模式和礼仪, 代代相传, 这样对于中秋节传统认识和习俗的保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 加强传统节日的固有习俗的保持。同时对于两国传统风俗上的不同, 应该持有互相尊重的态度, 这样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姜莹.中韩同源节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2]萧放.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7 (1) .

[3]杨琳.中秋节的起源[J].寻报, 1997 (4) .

[4]张海英.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M].书海出版社, 2006.

[5] (韩) 金成沅.新编韩国岁时风俗[M].韩国首尔:名门堂, 1987.

篇9:我们的节日呢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8月16日,是2010年的七夕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但是,过惯了西方情人节的年轻人,有几个还记得七夕节?推而广之,我们的传统节日,那个不是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困境?我们的中国节日哪儿去了?

近年来,新一代中国青年都热衷于过。洋节”。大致有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感恩节等等。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53.6%的年轻人过“洋节”是为了“找个快乐的理由”,对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有何区别”,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我们的传统节日,果真只是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过起来真的很累?其实未必,只不过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被分割、异化,遗忘了。在整个社会充斥着功利主义、消费主义思潮的情况下。有多少人能沉下心来反思生活,回味从前?有多少人能从传统的,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传统节日?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感慨,几乎每个节日的味道,都越来越淡。可究竟有多少人去真正反思原因是什么7为什么洋节大行其道,而我们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会越来越式微?学者们认为这是文化自轻和自我殖民。近代历史留给国人的不止是无尽怨怒,还有根深蒂固的自卑。落后与挨打,成了人们对近代历史的习惯性总结。麻木自卑甚至憎恨,成了大多数人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这是传统节日日渐式微一个重要方面。

从文化产生背景上看,我们的传统节日,大都与古代的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当我们告别农耕社会后,传统节日便开始走下坡路。而在工业社会培养下,诞生的西方节日,漂洋过海,迅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枝叶繁茂起来,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勢头,商家的精明造势,加上年轻一代的盲目追随——一时间传统节日渐行渐远,西方节日大行于道。

在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大旗的鼓动下,许多节日成了消费日,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置换以后,节日经济以及由此被挑起的民众度假消费狂潮,便成为最为壮阔的时代景观。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各种洋节,内涵都被抽空了,成为徒有其表的摆设,变了味道,比如圣诞节到了中国,就变成了一个消费性的节日,或者说时尚标签。传统节日的真正危险反而来自我们自身,像中秋节这样温情脉脉的节日,已经成为月饼商人,各大卖场炫技卖乖的秀场,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笔者认为,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的陷落,最根本原因是,工业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对人性的异化,分工精细的现代社会,让每个人都成了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失去了创新能力。人们只能通过疯狂的消费来满足自己与别人不同,标新立异的企图。表现在节日文化中就是,大一统式的消费文化和席卷全球的一致化从众行为。

节日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规定着一个人的文化身份,并以仪式化的方法维系着人与传统的关系。在全球化想象共同体下,人类的许多价值都在趋同。节日,可能是保持人们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道壁垒了。其实,维护传统节日,并不是要以一种简单的排他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来抵御情人节等洋节的“入侵”,而是要防止全球化浪潮造成的民族文化价值的空壳化,商业化倾向。

篇10: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总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如约而至。为使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近日,永安市南门小学少先队组织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通过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慰问贫困儿童,诵读经典,与亲人一起过中秋等系列活动,充分营造了“和谐、和睦、团圆、团聚”的浓厚节日气氛,同学们不仅从活动中了解了中秋传统习俗、重温了古人、今人中秋的思乡情结,还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更是一个快乐的节日。通过本次中秋节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更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学会合作,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为日后孩子们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1: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方案

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我们的节日—中秋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文体娱乐、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师生了解、认同、喜爱中国传统节日,努力营造社会温暖、家庭幸福、城市文明的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提高师生文明素质。

二、活动目的:

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为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让学生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什么叫中秋节;中秋节民间的传说、民间庆祝方式;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校园内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使“我们的节日”深入人心,推进学校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三、活动时间:

2018年9月17日—9月26日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宣传

利用主题班队会、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开设专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讲述与中秋有关的民间故事。

(二)具体活动

活动一:“情浓中秋-精致兰州”文体娱乐活动。突出团圆主题,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全校组织开展活动,引导师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节日民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中秋民俗故事会: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故事、经典文章,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具体负责年级及负责人:四年级(刘萍)

活动要求:在9月25日上午上报本班活动照片及文字材料。

2、中秋诗会:以诗歌诵读的方式忆古诵今,吟诵优美诗句,了解传统文化。

具体负责年级:三年级(张梅芳)

活动要求:在9月25日上午上报本班活动照片及文字材料。

活动二:“情暖中秋”关爱老人活动

在中秋节前后,关爱我们身边的空巢老人,特困家庭,开展敬老爱老活动,为他们赠送月饼和祝福卡,与他们一起过中秋,吃月饼,赏月亮,传递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使他们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度过中秋佳节。

具体负责年级:

一、二年级(高梅翠,岳琴英)活动要求:在9月25日上午上报各班学生活动照片及祝福卡照片,每班1-2张。

活动三:“情满中秋”手抄报及作文活动

通过手抄报制作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节日民俗,继承传统优秀美德。并通过优美的文字来描述家庭节日气氛及感受。

具体负责班级:五年级制作手抄报(王娇)六年级书写作文(王丽蓉)活动要求:在9月25日上午上报各班手抄报3份,各班作文电子版及手写版3份。

活动四:“小餐桌大文明-勤俭节约”主题活动 各班在节日期间要给学生进行“节水、节电、节粮”教育,积极开展勤俭节约美德宣传,开展文明餐桌及文明就餐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文明餐饮知识,推广文明餐饮礼仪,营造勤俭文明的社会氛围。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展现亲情的节日,希望各班精心策划组织、积极创新形式,不断增强节日文化活动的感染力,教育同学们传承民族文化。

篇12: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简报

为了欢庆我国中秋传统佳节,为了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在校团委的组织安排下,我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许多关于中秋的古诗词,了解了中秋的来历和有关中秋的故事传说,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增强了我是中国人,说中国话,过中国节的爱国情感。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

1.收集中秋节资料。我校召开了班主任会议,布置了“了解中秋佳节,热爱祖国节日”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了中秋节的形成,以及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之类的传说故事。学生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进而更加热爱文化底蕴深厚的祖国。2.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在了解了中秋佳节的基础上,全校26个班以不同的形式分别开展了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猜谜语、讲故事、吟古诗、唱歌、吃月饼,使学生在了解中秋节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感受到中秋节时人们盼望团圆、思念亲人的情感。

二、开展了班级黑板报和手抄报评比活动,要求每班办一期与中秋有关的黑板报和两张手抄报,校团委组织学生会评比,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三、开展了“短信送祝福,文明过中秋”的活动。学校通过家校通平台为学生、家长送去节日的祝福。同时,学校通过短信向广大家长宣传节假日期间,文明餐桌,不攀比讲阔,勤俭节约,提倡文明过节,节俭过节,低碳过节。

篇13:我们的节日

“好客山东贺年会”是山东省旅游局首创,以好客山东旅游品牌为统领,深入挖掘山东年节文化传统,统筹旅游产品、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贸购物、交通运输及文化产业等相关要素,将北方冬天旅游淡季炒热,促进年节旅游消费的活动。

在2010年首届好客山东贺年会基础上,山东省旅游局创新齐鲁民俗、深挖年节文化、更新旅游观念、大幅让利游客,以“一三五七”为体系,2011年好客山东贺年会在全省迅速铺开。贺年会涵盖个主题(我们的节日),三个节点(元旦、新年、元宵),五大产品(贺年游、贺年宴、贺年乐、贺年礼、贺年福),及七大主题评选活动。

“我们的节日一一好客山东贺年会”是文化与旅游体化的节庆品牌,以齐鲁吉祥民俗文化为内涵,以贺年活动为主题,以“会”为主要组织形式。

贺年会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点假日时间集中、民俗文化活动集中、社会消费集中的优势。整合企业集会答谢客户、集中召开行业年会、筹办各类聚会,与居民集中购物、集中消费、集中回家过年、团圆祈福等各类集群化消费资源,创新齐鲁民俗、引导旅游观念、拉动社会消费,将中国年节传统文化与齐鲁年节特色民俗融入其中,对传统文化既保护继承又创新利用。

这是大众的节日,需要发动大众广泛参与。经过半年多的策划筹备,到元旦前夕,山东17市的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重点街区、购物商场及各窗口单位的醒目位置,随处可见“好客山东贺年会”的标识、宣传海报和吉祥物。同时,旅游部门通过各大媒体及时公布有关贺年会信息,丰富的内容、大幅度的让利优惠极大拉动了群众参与年节消费的热情。

“好客山东贺年会”通过大品牌,搭建大平台,营造大氛围,致力于打造一个弘扬文化、引领生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大众受惠的新民俗与大年节。

上一篇:个人工作总结及对部门的建议下一篇:初二作文那儿半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