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段教材习作内容

2024-05-10

解析中段教材习作内容(通用5篇)

篇1:解析中段教材习作内容

解析中段教材内容,寻求写作资源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目标制定中,作文教学从低段的“写话”过渡到中段的“习作”。从这两个称呼中,可以看出,写作由低段到中段发生质的变化。低段写话的态度是兴趣,方法是想象,内容为句子,中段习作态度是自信,方法是观察,内容是篇章。这对于中年级学生学生来说,这犹如一道坎,迈过去了便一路平坦。相反这一步走不好,也会成为后期习作的绊脚石。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度过这道坎非常重要。面对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中年级学生,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从哪里来?找到每一篇课文特有的语言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感悟文本意境,学习不同的写作手法。下面以人教版中段教材中的几篇课文为例。

人教版(三上)《秋天的雨》一文的文章结构为总起——分述——总结分。每一自然段用相同句式开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根据这个语言表达形式,老师可以用要求学生用“秋天的雨,()。”开头,模仿课文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这样的训练方式: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练习,又训练学生掌握”总起——分述”的写作方式。

同样是人教版(三上)的课文《花钟》一课的语言表达方式又有其独有的特点。文章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这段话描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语言描写非常有特色:(1)把花开放写得具体、生动;从花朵的形状、颜色等方面描写。(2)同样写开花,课文用了不同的写法;前6种花强调开放时间,后3种花强调花名和开放形态。(3)写每一种花开放,都是根据这种花的特点。昙花“含笑一现”、万寿菊“欣然怒放”。每一种花的开放,课文可不是随便写写的,而是根据花的色彩、大小、开放的样子这些特点,有着不同的写法,把花朵陆续开放写得丰富而有变化。

在这节课上,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写话训练:还有两种花,课文好像没有写出它们开放的样子,或者你知道别的花开放时间和特点,能不能模仿课文写法,选择一种花写出它是怎么开放的。

《幸福是什么》(四上)一课中就有大篇幅的对话描写。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无提示语,四种方式都能找到。特别是在一组对话的描写中,作者有意识地做到形式的多样。

一个孩子说:“让我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我在这里就会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训练点:模仿课文写法,写一段人物对话。注意提示语的写法,加入神态、动作的描写,使人物语言更具个性。平时习作学生描写单元枯燥,千篇一律**说,**说。对于这点指导,给学生一个公式:神态+动作+心理+说。变化公式,可以得到许多句式:神态+说;动作+说;心理+说;神态+动作+说;动作+心理+说;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变换说的用法“喊、哭、叫道”等等。

关注到这一点,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对话描写形式单一上的缺失,体会、发现,并运用,一定会对学生的习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策略二:看图写话

此处的看图写话不是指低段惯用的教学模式:根据一副或连续的几幅图,编一个故事。而是根据课文内容,利用课文插图进行写话。进一步体会文本情感,训练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教材中插图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应有效利用这一资源,进行读写训练。

以三年级下册几篇课文为例,进行解读。

《燕子专列》

“一个叫贝蒂(dì)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fù)盖着皑(ái)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

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训练点:看图写话,提示:怎样在雪地中寻找燕子,遇到哪些困难,找到燕子后,她怎么做,对燕子说什么?

《荷花》

篇2:让教材习作训练内容“软着陆”

究其根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内容与学生的习作需求没有有效“对接”。如果我们让教材中的习作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就会使他们有话想写,有话可写,从而实现教材习作训练目标的“软着路”。

一、 趣化——让训练内容贴近学生

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习作五习作训练内容如下:植物王国里有无穷的奥秘。请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然后把你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写下来。

如果没有充分准备,习作课上学生就会“望洋兴叹”。如何在“教材习作”与学生“自由言说”之间找到平衡呢?为了达成习作训练目标,笔者把这次习作内容变成一个有趣的活动——“植物朋友大揭秘”:

1.亲密接触:笔者提醒学生观察校园、小区、公园内的植物,发现平常植物身上的奥秘,也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走进植物园,去亲密接触神奇的植物,发现植物王国的奥秘。

2.百家讲坛:笔者让学生开展“百家讲坛”活动,让他们介绍植物朋友的小秘密,采用互动交流的方法,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3.小报揭秘:为了弄清楚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秘密,学生向植物园的工作人员请教,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编写出丰富多彩的植物小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神奇的植物。他们兴趣盎然,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没有让学生写作文,但本次习作的训练内容已经化为有趣的活动。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估摸他们的“趣向”,投其所“趣”,将习作训练内容巧妙“趣化”为富有情趣的活动,贴近学生的需求,让他们产生愿意接受挑战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增强他们的体验、丰富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二、 转化——让训练目标切近学生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习作七的训练内容是:把喜爱的玩具带到学校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童话故事。学生带来了各种玩具,玩得不亦乐乎。但是当教师让他们编故事时,他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愁眉苦脸。

在学生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思维阻塞时,笔者“雪中送炭”,适时改变策略——转化训练目标: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聚焦”这些玩具动物的特点,结合动物的特点编故事。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合理想象,思路豁然开朗,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生1:我带来的是刺猬小姐,她浑身是刺,但是她想穿时装参加“动物时装秀”,结果把好几件衣服戳破了……

生2:我这只玩具是一只小乌贼。乌贼最大的特点是会喷墨汁。这只爱捣乱的“小淘气”在海洋世界尽情捣乱之后,受到了惩罚。

生3:我这次的玩具是小猪,他可是个贪吃的家伙,你看他还在舔嘴唇呢!他开了一家快递公司,可是他管不住自己的馋嘴,接二连三把顾客快递的美食偷吃了……

生4:我这只憨厚可爱的熊猫妹妹是不是很可爱?熊猫妹妹也有自己的烦恼,就是想拍一张彩照。她到机灵猴照相馆,机灵猴帮她精心打扮,穿上彩色的裙子,戴上帽子,围上漂亮的花围巾,熊猫妹妹拍到了漂亮的彩照,可高兴啦!

……

在日常习作教学中,教师顺学而教,考虑学生的需求,适当转化习作训练内容,让学生习作训练内容有一个“抓手”,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习作训练过程中。转化一下训练内容,给学生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就会拾级而上,步入自由言说的美妙境界。

三、 童化——让训练内容适合学生

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习作五的习作话题是“成长的烦恼”: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殊不知,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它们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有的来自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惑……你的烦恼是什么?又因什么而烦恼?请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

应该说这样的训练内容比较宽泛,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烦恼,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学习负担重、老师作业多、父母不理解自己……这千篇一律的烦恼堵塞了学生的思路。静思默想,学生的“从众”其实是习作“畏难”情绪和对倾吐烦恼的顾虑。于是笔者“身先士卒”,从自己的烦恼说起:健忘的烦恼、减肥的烦恼、“追剧”的烦恼……当笔者谈到自己的烦恼时,教室里谈笑风生,情趣盎然。笔者的烦恼犹如烟花的引线,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材在课堂里绽放出绚丽的色彩:当班干部的苦恼、名字的烦恼、近视眼的烦恼、矫正牙齿的烦恼、个子矮的烦恼、补习班的烦恼、作为教师子女的烦恼……

在习作教学中,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童化”命题,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适时重构、转换,激活教材习作中的儿童因子,就能让学生找到抒发情感的“豁口”,大胆表达内心的想法。

在习作教学中,只要我们把“学情”作为习作教学的“坐标”,就会让习作训练内容实现“软着陆”,让教材习作成为学生倾诉的需要,从而让学生的言语足迹在童年的小径上不断向前延伸。

篇3:教材内容疑难解析三例

1 溶液中刚生成的硫沉淀颜色是黄色还是乳白色

在描述实验现象的试题中,若碰到有硫沉淀产生的情况,有很多同学不知将预期的现象写成黄色沉淀好还是乳白色沉淀好。

硫单质是黄色的这已广为人知,若将两个分别装有SO2和H2S气体的集气瓶口对口混合,在瓶壁上很快会出现淡黄色的固体:SO2+2H2S=3S+2H2O。但将难溶于水的硫黄研成粉末状放入水中,振荡所得浊液的颜色却是乳白色的。人教版的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2003年6月第一版p.223《学生实验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有如下描述:“本实验利用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由于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使溶液出现乳白色浑浊现象。根据出现浑浊现象所需时间的长短,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其实,随着物质颗粒尺寸的变小,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物质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此之谓小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会引起一些特殊的光学现象,如当黄金被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即失去了原有的金色光泽而呈黑色。事实上,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下都呈现黑色。尺寸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这是由于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于1%,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金属如此,非金属也同理,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硫固体呈淡黄色,而当它分散到水中呈悬浊液时呈乳白色(尤其是刚生成的硫浑浊呈絮状,颗粒极细)。

同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2003年6月第一版p.6“红磷转变成白磷”实验中实验现象描述为:“(在放红磷的地方)加热后,玻璃管内有黄色蒸气产生,并且在玻璃管内壁冷的地方有黄色固体附着,此固体即为白磷。”但在表1-2白磷和红磷物理性质的比较中,关于白磷颜色则清楚地注明是白色(磷蒸气隔绝空气迅速冷却),两者并行不悖。

2气焊和气割时为什么用氧炔焰

氧炔焰是指乙炔气体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火焰,由于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使火焰温度高于3000℃,因此钢铁接触到氧炔焰就会受热而熔化,利用这一性质可焊接或切割金属,通常称作气焊或气割。

但是查阅有关文献可知: C2H6、C2H4、C2H2的燃烧热分别为-1562kJ·mol-1、-1411kJ·mol-1、-1300kJ·mol-1,从燃烧热来看,乙炔比前二者要低,但为什么气焊和气割时不用乙烯或乙烷而用乙炔呢?这是因为乙烷或乙烯在纯氧中燃烧时产生的火焰温度都不如乙炔高,理由如下:

可先分别写出三种烃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

假设三种烃分别与足量的氧气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火焰温度高达3000℃,则生成的水要经历如下过程,每个过程均要吸热:

不妨设三种可燃气物质的量均为1mol,则1mol C2H6将产生0.054kg的液态水,1mol C2H4将产生0.036kg的液态水,1mol C2H2将产生0.018kg的液态水。查阅资料可知:

H2O(l)=H2O(g), ΔH =44kJ·mol-1, 20℃时,水的比热容为4.186 kJ·kg-1·K-1,水蒸汽比热容为1.842 kJ·kg-1·K-1。(以下估算过程中,水和水蒸汽的比热容取20℃时的数据)

当1mol C2H6完全燃烧时:

ΔH1=0.054 kg×4.186 kJ·kg-1·K-1×75K=16.96 kJ

ΔH2=44kJ·mol-1×3 mol=132kJ

ΔH3=0.054 kg×1.842 kJ·kg-1·K-1×2900K

=288.46 kJ

水吸收的总能量为:

16.96 kJ+132kJ+288.46 kJ=437.42 kJ

则1mol C2H6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为:

1562kJ-437.42 kJ=1124.58 kJ

同理,当1mol C2H4完全燃烧时:

水吸收的总能量为:

437.42 kJ×0.036kg/0.054kg =291.62 kJ

则1mol C2H4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为:

1411kJ-291.62 kJ=1119.4 kJ

当1mol C2H2完全燃烧时:

水吸收的总能量为:

437.42 kJ×0.018kg/0.054kg=145.81 kJ

则1mol C2H2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为:

1300kJ-145.81 kJ=1154.20 kJ

以上仅仅是一个粗略的估算过程,因为还有很多因素没有考虑进去,如水和水蒸汽的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气体燃烧过程向环境散发的热量等。上述三种烃类完全燃烧时能产生相同的CO2量。所以,最终释放给环境的能量以乙炔为最多。故工业上气焊和气割时用乙炔,而不用乙烯或乙烷。

3过氧化氢为什么可作火箭燃料?

过氧化氢也叫双氧水,无色透明液体,比水重。过氧化氢呈微酸性,在有酸存在下较稳定,遇光缓慢分解,遇碱、热、粗糙活性表面、重金属离子(Fe2+、Mn2+、Cu2+、Cr3+等)以及其他杂质均会引起分解,放出氧和热。火箭、鱼雷等使用过氧化氢作燃料,依据的是过氧化氢与某些金属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这一原理。当它与银(火箭、鱼雷中经常使用这种元素)接触时,过氧化氢便迅速分解成水蒸气和氧,水蒸气和氧的体积比过氧化氢猛增了5000倍。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它们被用来向火箭、鱼雷引擎提供动力。与此同时,鱼雷设计专家对发射这种鱼雷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只有引擎全面启动,并在鱼雷发射过程中,才能准许这一化学反应发生。英国鱼雷设计专家莫里斯·斯特拉德林认为,世界瞩目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潜艇爆炸沉没的原因是一根向鱼雷引擎输送液态过氧化氢燃料的不锈钢管在爆炸前发生过破裂,结果向鱼雷内部喷射出高热的水、高纯的氧同时混杂着高压的过氧化氢。这些物质无处可走,发生完全无法控制的化学反应,灾难就这样发生了。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223.

[2] 朱文祥.中级无机化学.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21.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7.

[4]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4.

篇4:浅谈小学中段习作入门指导

关键词:放胆写文;情境;真情实感;评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89-01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结合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要求,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中段习作的重点就是“放”,即让学生放胆写文,写顺写真,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看法,把句子写通顺,把意思写明白就够了,在孩子作“文”的世界里,应少一些所谓“技巧”、少一些所谓“方法”。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表达,有自信去表达,这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具体的指导措施:

一、阅读积累,丰富个人语言储备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词句魔匣”,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将对他们的作“文”大有裨益。肚里的东西多了,表达自然更加精彩自如。而积累的方法自然是诵读、摘抄。平时老师应提供各类的词语、句段、篇章供学生诵读、积累。为了调动学生最大积极性,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制定“固定作业”,如:周一积累三个四字词语,周三积累三句名言,周五读一篇优美习作。由于这是学生自主参与制定出来的,他们一般都很乐意完成。当然,为了切实落到实处,还应与学生一起制定好评价制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诱发动口动笔欲望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而在儿童时期最为强烈。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诱发其动笔欲望是很有效的。因此,应经常给学生创设新奇、新颖、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奇怪,产生疑问,引起注意力,使学生触“境”生情,有话可说,激发学生情致,引发习作兴趣,活跃习作思路。

三、走入大自然和社会,使其感受真实,抒发真情实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大自然和社会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所以,教师应提倡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写出真实。教师应更多地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触摸孩子们的内心,关注孩子们的需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想丰富、快乐自信的孩子,能写不出好文章吗?

1、走向大自然。神奇的大自然是美妙的。领着孩子们去大自然中尽情享受,鼓励和指导他们去观察、去触摸,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感知、思索,并用语言词汇表达出来,这是任何书本和课程都无法包含给予的。因为此时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

2、跨进阅读大门。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间接地接触广泛的生活,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知识,开拓写作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并在课内外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平时注意督促学生多读书,写读书笔记,写日记,进行听记、抄记训练,注重评论展示;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好段落和自己认为写的得意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四、自我修改,相互交流,教师批改相结合的评改方式

作文的批改对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件费力费时,有时却不一定讨好的活。怎样才能让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起到应有的作用?我觉得作文批改应先交给学生,让学生尝试“随贴批改”。同龄人之间是最容易找到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同学之间的感情和信息也很容易沟通。学生在互相交流、批批改改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都会有很大提高。当然,这需要教师事先详细地指导,怎样圈圈画画,怎样写评语,怎样旁注,怎样在文后总评,应先给学生几条标准,还要做好对学生评改的评价工作。每次应对他们批改的质量进行评议,并挑出优秀评语进行专门的展示。学生参照同学及老师的评改意见进行修改后重新誊写,让学生在反复的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5:浅谈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

一、细心观察,积累素材

心中有物,才能笔下有神。很多学生一看到习作就头痛,很大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写些什么,换句话说就是心中无物。这和平时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平时积累很重要,因为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怎样才能做好素材的积累呢?

1.课堂积累。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学生渗透这种积累的概念,当然教师先给出明确的要求。有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

2.课外拓展。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不应该把教学拘泥在上课的45分钟,而是要拓展开来,学生的积累也是如此。我班上有很多孩子喜欢读书,有喜欢童话的,有喜欢历史故事的,有喜欢旅游书刊的。何不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主动的去积累呢?于是每周四下午活动课上,就选定几位同学讲故事、做导游……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积累就变成一件很愉快的事了。

3.留心身边,别样洞天。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为了言之有物,要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身边,经常布置一些要观察的物,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大脑去思考,去想象,用心灵去体会。其实,身边的一切皆可成为笔下的内容。

二、练习说话,锻炼思维

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些这样的孩子,平常话特别多,但是一写作文就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话语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让自己说出的话正确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如何让自己的话吸引人,每个人都是在脑海中构思的。所以,让学生练习说话,就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学习有条理的、正确的表达意思,这样,写出来的句子、文章就会有条理。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利用自习10分钟,可以说说今天的新鲜事,也可以就某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然,这项活动必须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但要注意不要轻易的对学生的观点下结论。

2.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学生深思。学生是活动的、有独立思维的个体,学习是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如青海玉树地震,学生从电视上看到许多画面,下课时,很多人围在一起聊。我也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先听他们讲,再提几个问题:哪幅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描述一下?画面让你想到些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一方面,让学生学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利用课堂,读写结合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每单元的课文就是很好的习作例文,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资源。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桂林山水的美,然后分段写漓江水的美和桂林山的美,最后再总结。文章结构清晰,综合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时,让学生模仿写一段话,真正的把阅读教学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四、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作文指导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活动,这种情感交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共鸣,是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的主要特征。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

1.教师的教态影响学生的参与的热情。教师饱含热情的教态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能促使学生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情感是连接知识和信念、行为的桥梁,通过情感作用,把知识活化在人的血肉之中,使之产生内心体验和态度,然后付诸行动。因此,在作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一起辩论、一起商量、一起研究、甚至是共同开怀大笑、嬉戏欢闹……

2.教师的语言评价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应巧妙地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在潇洒活泼的神态中透出灵气和浪漫;在极其随便灵活的教态的伴随下,用亲切的语气商量的口气同学生侃侃而谈,使每一句话都具有启发性,使人听了感到特别舒服。使学生在课堂上简直看不出明显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简直“融为一体”。学生就能情不自禁地打开思维的通道,情不自禁地习作。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说课稿下一篇: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