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2024-05-18

档案鉴定销毁制度(通用14篇)

篇1: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第一条 为了优化档案室藏档案,加强档案的保管和有效利用,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己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应本着“审查从细、留存从宽”的原则,及时进行鉴定销毁工作。

第二条 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必须在本公司档案鉴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小组成员由主管档案工作领导和有关职能负责人及档案室人员组成。具体工作由档案部门和与形成档案内容有关的职能部门共同进行。

第三条 测绘工程鉴定档案必须按照公司颁布的《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

第四条 鉴定档案采用直接鉴定法,以案卷为单位,对档案的内容、名称、来源、完整准确率程度等,逐卷、逐件、逐页地进行审查鉴定。对重新考证、修订的应在案卷备考表中说明。对鉴定结果要写书面报告。需延长保管期限的案卷,要在有关目录及案卷备考表中注明 第五条

销毁档案必须从严掌握。慎重从事。鉴定结束后,对确无保存价值需要销毁的档案,应登记造册,编制销毁清册,提出销毁报告,经主管领导和档案室审查后签字盖章,报公司审批或备案,再销毁。

第六条

销毁档案要派两人以上监销,并在指定地点销毁,防止档案遗失和泄密。销毁人、监销人、批准人、鉴定小组人员均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以示负责。

第七条 对保管期满但属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测绘档案,要根据需要适当延长保管期限。

第八条 应销毁的档案不得改作它用或以废纸出售。

第九条 销毁国家密级图纸或测绘成果,必须经省测绘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条 被销毁的档案必须与销毁清册无误,为防止遗失和泄密,严禁将档案卖给废旧物资收购部门或收购人员。档案被销毁后,监销人员须在销毁清册上签字确认,以示负责。

第十一条 鉴定报告、销毁清册及审批文件,应存档保存。

篇2: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1、档案资料鉴定销毁工作由档案鉴定销毁小组负责。

2、鉴定销毁小组应定期对综合档案进行鉴定,对保管期限已满但仍有保存价值的,应延长保管期限;对不需要继续保管的档案资料按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3、销毁档案必须编制档案销毁册,登记所销毁档案资料的时间、数量及主要内容。

4、销毁档案时,应遵循保密原则及有关规定并指派专人负责监督销毁,参加档案销毁的人员都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字,严禁将档案作废纸出售。

篇3: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之我见

一、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风险性影响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在《档案法》中, 有明确的规定:“损毁、丢失或者擅自作出国家所有档案销毁行为的”要附上刑事责任。所以, 对于未到期的会计档案或者是那已经到期但是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会计档案进行销毁, 也需要对相关领导或者部门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到期会计档案的鉴定未能做到百分百准确, 出于谨慎性的原因, 领导会采用保守的做法, 也就是从长保管或者延期保管。除此之外, 《会计档案管理班中》并没有对不销毁过期会计档案的行为作出相关的追究责任规定, 因此, 领导会产生趋利的心理, 对期满会计档案不进行销毁。

(二) 没有对档案工作经济效益意识引起重视

综合研究会计档案的管理费用, 主要成本产生在空间和人力管理方面, 那么假如不对期满会计档案进行处理的话, 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 是相当不划算的。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经济业务往来不断增加, 其会计档案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档案的库存容量也越来越紧张。针对会计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和企业对其保存能力之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建议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将档案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 对会计档案进行鉴定的时候, 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会计档案的使用价值与档案保存成本之间比重。甚至考虑某些档案值不值得保存, 保存的时间是多久。

二、对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建议

(一) 转变过去落后的观念

就实际工作来说, 我们要转变过去落后的观念, 大胆创新, 集合企业经济效益来分析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之所以要对档案进行保管, 为的就是利用档案, 而保管和利用档案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 如果会计档案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那么对档案进行保存则会引起消极的影响。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仅仅重视社会效益而放弃经济效益的观念与当今企业发展显然不相适应, 为此, 要积极展开对期满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馆藏优化, 实现增效。

(二) 健全相关制度的建设

完善企业在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方面的法律法规, 运用制度来指导实践工作。对于档案部门来说, 要对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引起足够的重视, 将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与企业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方向联系起来, 并落实到位, 从根本上规范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

(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入档案鉴定工作

笔者认为通过将档案鉴定工作纳入到内控制度中, 除此之外, 还应当每年根据内控流程对期满会计档案进行定期检查, 一经鉴定, 可以采取销毁的措施。可见, 对于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并不是可以忽视的工作。各个环节中的人员工作职责也应当有所明确, 承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凭借合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将有可能产生的风险降至最低。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期满会计档案进行鉴定销毁, 可以专门设定一个专职负责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部门, 加强存留和销毁问题的处理, 让企业能够充分将这项工作监督到位, 成为一项日常工作, 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效果。笔者建议要从企业管理战略的层面上来完成这项工作, 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转变过后落后的观念, 加大对企业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管理的力度, 从根本上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笔者研读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办法》中对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和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的工作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过期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工作比较复杂, 当中对业务能力、程序能力和政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少单位都不敢轻易销毁期满会计档案。笔者通过分析期满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谈谈自己的建议, 希望对企业在相关工作上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会计档案,期满,鉴定销毁

参考文献

[1]谢智莉.如何做好会计档案的销毁工作[J].经营管理者, 2013 (30) .

[2]贾莉.探究如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03) .

篇4: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关键词:鉴定档案销毁档案思考

关于“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虽然,《档案法》并未规定具体如何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但它已授权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程序方法。这说明“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是依法进行的合法行为。然而这项由《档案法》授权的合法行为,却与《档案法》本身相矛盾,使“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都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1“鉴定档案”与《档案法》本身的矛盾

1.1“鉴定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的矛盾。《档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有两层含义:第一,《档案法》所说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第二,凡是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都不是《档案法》所说的“档案”。而《档案法》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要“鉴定档案保存价值”,虽然没有对“鉴定档案”进行定义,但它明确强调要“鉴定档案保存价值”,这个规定的含义说明,一是鉴定档案的对象是“档案”;二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大小和有无保存价值。从《档案法》的规定和鉴定工作实际来看,“鉴定档案”主要是指鉴定“档案”有没有保存价值。这样,“鉴定档案”与《档案法》的档案定义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其一,既然“档案”按照《档案法》的界定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那么还用去鉴定它们吗?还用鉴定它们的保存价值吗?站在这个角度上看,既然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再去对它进行鉴定判断其有没有保存价值,岂不是多此一举?其二,站在“鉴定档案”的角度,要对档案进行鉴定,判断其有没有保存价值,那么说明《档案法》所称的“档案”中,还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很显然“鉴定档案”的规定是与档案法定定义相矛盾的。

1.2“鉴定档案”是与档案行政管理的要求相违背的。按照《档案法》第六条的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我们不难看出,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即国家档案局是全国档案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各省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即省级档案局是地方档案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各级档案保管机构都应在国家档案局、省级档案局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但《档案法》规定的“鉴定档案”工作是与此要求相违背的。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同家有关部门确定具体范围;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屈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这明确告诉我们,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国有档案,一部分是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以下简称非国有档案)。同有档案的范围是由国家档案局划定的,非国有档案的范围是由省级档案局划定的。也就是说,对国家所有的文件材料属不属于《档案法》中所称的“档案”是由国家档案局确定的,对非国家所有的文件材料属不属于《档案法》中所称的“档案”是由省级档案局确定的。这种确定本身就是对文件材料是否是“档案”的一种鉴定。虽然《档案法》中未对档案鉴定机构做出规定,但从档案学的常识和《档案法》的整体来看,承担鉴定工作的主体无疑应是各级档案保管机构。而各级档案保管机构对档案的鉴定,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实际上含有对已作为“档案”保存的文件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的判断,这可以说是各级档案保管机构鉴定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中间也可能有对档案价值大小的判断),而对“档案”是否具有保存价值的判断,按照《档案法》第二条对档案定义的规定,实际上也就是确定某些“档案”是否还作为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保管的判断,而这个判断的权力,按照上面的分析,应分别属于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不应该属于各级档案保管机构。各级档案保管机构对档案有无保存价值的鉴定,实际上是对档案的再鉴定。在由国家档案局、省级档案局划定档案范围的情况下,各级档案保管机构组织的档案鉴定,无疑是对国家档案局和省档案局划定的档案范围的修正和审查。按照行政管理学的要求,作为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监督、指导对象的各级档案保管机构足不能也不应该对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的规定进行修正和审查的。这种修正和审查是有违行政管理学要求和行政管理原则的。或许有人会说,《档案法》中外未明确提出由档案保管机构进行档案鉴定,在实际工作中由各级档案局来组织鉴定不就可以避开这个矛盾了吗?我们认为这样做也是没有道理的。一是按照行政管理学中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作为执法部门的各级档案局对档案保管机构的“档案”组织鉴定是不合适的。二是在各级档案局对“档案”实施鉴定的情况下。作为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通过鉴定档案来修正自身划定的档案范围,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鉴定是经常性的工作,他们总不能对自身划定的档案范围经常修正吧?更何况作为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就是要修正自身的规定,也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并告之于公众,也不能经常性的想怎么修订就怎么修订。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省级以下的各级档案局如何开展鉴定工作?因为他们的鉴定也是对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的修正,也是下级对上级的审查。他们如何开展鉴定呢?总不能让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组织对全国、全省的档案进行鉴定吧?

2“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

的矛盾

《档案法》第十五条规定:“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这明确说明只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不擅自销毁档案,开展“销毁档案”工作就是有法律依据和得到法律许町的。而档案法定定义却明确规定:档案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毫无疑问,在《档案法》所限定的范畴内的“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都是有用的。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有用的,那么何来要销毁的“档案”呢?另一方面,《档案法》既然规定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销毁档案,就说明在立法者心目中实际存在着需要销毁的档案,如果没有需要销毁的档案,《档案法》也就没有必要强调“禁止擅自销毁档案”,必须按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制定的程序和方法来销毁档案了。既然承认实际存在着需要销毁的档案,那么就等于承认实际当中存在着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和没有用的档案。销毁档案,实际上是鉴定档案上作的继续。只有鉴定出那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才需要销毁。“销毁档案”工作的存在,说明有需要销毁的档案,有需要销毁的档案,就说明存在着没有价值的档案,而没有价值档案的存在,显然是与档案法定定义的“档案”相矛盾的.“销毁档案”成了依照《档案法》销毁《档案法》规定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了。

3 在《档案法》制度下,“销毁档案”的尴尬

“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实际是档案鉴定工作的两个阶段,先鉴定出无保存价值的档案,然后销毁。在《档案法》中所有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既然所有的档案都是有价值的,在正常情况下那就是不能进行销毁的,销毁档案本身无疑是对《档案法》的违背,这就便档案管理部门陷入了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既要依法开展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又不能对档案实施销毁。这种对销毁档案工作既要求开展,又无法开展的现实,就有可能造成档案部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

3.1 “销毁档案”工作的开展,会给档案保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带来尴尬。由于“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之间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给档案保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带来尴尬,使他们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其一,档案保管部门(此处不包括档案馆)的尴尬和两难选择。按照《档案法》及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档案保管部门要对保管的档案开展鉴定、销毁工作,而档案在《档案法》中都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这就会使档案保管部门对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对档案保管单位的鉴定人员来说,既要承认所有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又要通过自己的鉴定找出对国家和社会无保存价值的“档案”,然后写出销毁报告,建议领导批准销毁;对档案保管单位的分管领导来说,也是左右为难,既然按照《档案法》的规定,档案都是有价值的,分管领导对档案的销毁报告予以批准无疑是对国家和社会的犯罪,而对档案的销毁报告不予以批准,又会使鉴定人员的鉴定工作流于形式,销毁档案工作无法开展,违反对档案开展鉴定和销毁工作的规定。在《档案法》的这种制度设计下,对鉴定人员和分管领导来说,使他们处在不开展销毁工作是违法,开展销毁工作又可能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大损失的现实矛盾中。他们该怎么行使销毁档案的职责呢?其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尴尬和两难选择。按照《档案法》的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对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和执法的职责,但在《档案法》现有的制度设计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各档案保管单位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监督、执法将会非常困难和尴尬。作为档案保管部门只要按照《档案法》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了销毁档案工作,没有擅自销毁档案,即使是由于故意或认识上的原因,出现了把一些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和所谓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一起销毁的错误或违法行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无法对这种行为进行纠正和查处。因为他们是依法按程序进行的销毁,档案保管单位对档案的销毁是享有权力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如果对发现的这种行为进行查处和纠正,就是违法的行为。对这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明知是错误或有害于社会的档案行为,却不能或无力查处和纠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档案执法部门,这种档案执法还有什么威力?保留这种执法权还有什么作用?我们知道在1996年之所以在修订《档案法》时,把档案执法权明确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优势,对破坏档案、损坏档案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但实际情况却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的销毁方面对保管单位故意或错误对档案进行销毁的行为无法处理,对已知的违法行为无权查处,查处本身就是违法,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的销毁方面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销毁档案”有可能会造成档案保管部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销毁档案是档案鉴定工作的一部分,是对鉴定档案结果的处理。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档案鉴定工作,本质上是人们在认识档案客观属性的基础上,对档案满足未来社会利用需要的预见、预测和评价,它是一种主观性的认识,而且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认识”。又由于“档案价值有个特点,就是它随着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显现和实现,因此,当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不要说相应的价值不能显露小来,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分析预测它所必须有的迹象和条件”。所以,不论我们如何精心挑选、精确鉴定档案,都可能使一部分有价值的档案被剔除销毁,特别是那些具有潜在价值的档案,对其的鉴定难度就更大,更容易错判。在这种认真开展档案鉴定难度较大,错误也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面对不鉴定、销毁或随意鉴定、销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难以干预的现实,作为档案的保管部门,就有可能采取不作为的方式来减轻自身的工作且,减少工作失误。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有可能打着“销毁档案”难以避免错误的旗号,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难以查处的漏洞,滥用“销毁档案”的权力,操纵“销毁档案”工作,在“销毁档案”工作中,有意“顺便”销毁那些不利于自己或者对某些小团体、小集体不利的档案。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后是不堪设想的。而且,如果确实发现这种现象,那么,现行的档案法规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是按照档案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办法销毁档案的,是在行使档案法规赋予的“销毁档案”的权力。最多也只能说是工作失误。很难追究其法律责任。

4 对“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的理性思考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鉴定档案”、“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在《档案

法》中是自相矛盾的、难以调和的,它们充满了悖论色彩。有学者指出:“‘档案可以销毁’命题在档案学理论上是语义悖论。”要解决和消除这一悖论,就需要对“鉴定档案”、“销毁档案”和档案法定定义进行探讨与思考,我们认为在这两者之间可能有一个是错误的,或者两者都有部分是错误的,要避免这些错误,消除这一悖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4.1 客观上存在着作为“档案”保管,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和社会没有真正保存价值的所谓“档案”。《档案法》规定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也就是说在《档案法》的范畴内不存在“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那么,存在不存在“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呢?假定《档案法》范畴内没有,那么,《档案法》范畴之外有没有呢?人们在对档案概念下定义时,因为时代背景、认识角度和表述方法的不同,会导致档案定义的表述上有差异,随之而来的对档案定义的争论也就很自然地不可避免。然而,有学者对诸多档案定义研究后认为:“迄今所有的档案定义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都直接或间接地表明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还有学者认为:“不管我们以文件、历史记录、信息还是其他上位概念作为档案定义的属概念,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推论: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价值性是档案的一般属性,不存在没有价值的档案。如果以文件作为档案定义的属概念,那么我们就不难推断出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一定不是档案的结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说:档案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宝贵财富是不可能没有价值的。如果说,存在着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而难以认同,那么在档案概念足以说明其不存在无保存价值的情况下,“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肯定是个错误的命题。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对于究竟存在不存在“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首先,看一下“保存”。可以说任何档案从产生开始就处于“保存”状态,不管是有意保存还是无意保存,根本就不存在不被保存的档案,就连它被销毁前的那一刹那仍然被保存着。当然保存的地点是有不同的,可以是保存在个人家里,也可能保存在办公室,也可能保存在档案室,也可能保存在档案馆。它说明了一点,就是不管档案有没有价值,它们从产生开始到损坏或销毁前就一直处在被保存状态下;其次,“档案的保存价值”。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就是档案价值,关于档案价值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看法,这里不具体探讨这个问题。就假定档案价值是客观的,那么档案的价值是由谁来认定呢?人们规定“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事实上,对于这种定义的“档案”有没有保存价值,是由人们挑选鉴定出来的。但是人们对档案鉴定,挑选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却是“对档案满足未来社会利用需要的预见、预测和评价,它是一种主观性的认识,而且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认识”,这样被挑选出来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就深深地打上人为主观的烙印。既然档案的保存价值足人们挑选的结果,那么,这种档案反映的价值就不一定是客观的,它行定会出现错误。也就是说在人们挑选的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中,旨定既有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也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是由人们认识能力所决定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可能认识到档案所有的价值”。也许有人会说那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根本就不是档案,是由人们选择的误差造成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档案就不是客观事物了,而是人们主观挑选的产物。尽管挑选档案的标准可能是客观的(事实上挑选档案的标准仍然掺杂着人们主观认识的因素),但是挑选的结果却不一定是客观的,可以说就是主观的。事实上,在“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定义下挑选鉴定出来的档案就是主观的产物。因为被挑选鉴定出来的所谓“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中,既有有保存价值档案,也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而且那些被鉴定挑选排斥在档案之外的,也既有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还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对于“保存价值”来说,也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今天有保存价值并不等于说明天也有保存价值;今天认为没有保存价值的,也许明天又会认为有保存价值;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并不一定对个人有保存价值;对个人有保存价值的不一定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这不用举例,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例子;其三,档案足客观事物,档案一形成就是档案,档案价值是由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决定的。档案并不是由于人们认定其有保存价值才是档案的,档案不是人为的指定物。行文至此,我们的观点已经很明确。当然,这里不是在探讨档案定义,我们的观点也未必完全正确。事实上是否存在着“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已无关紧要,最起码存在着“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4.2 “鉴定档案”到底鉴定的是什么?有人会说“鉴定档案”就是对档案进行鉴定,毫无疑问“鉴定档案”的对象就是档案,这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然而,且慢,如果我们不把它与档案法定定义放在一起看是不会觉得有问题的。“鉴定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的矛盾就恰恰出在鉴定的对象上,正是因为承认鉴定的对象是档案,而档案法定定义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它们之间才有矛盾,在《档案法》的范畴内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既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就不需要对其鉴定。“鉴定档案”也就失去了基础,那么“鉴定档案”的对象还是档案吗?另一方面,如果说“鉴定档案”剔除的都是“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而档案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那么,“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肯定不是档案,但它不是档案又是什么呢?“鉴定档案”针对的是那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它们又不是档案,“鉴定档案”的对象不明朗,“鉴定档案”似乎陷入‘种怪圈之中。对于“鉴定档案”对象不明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档案法定档案范畴内,如果把档案定位在“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不存在没有价值的档案”范围内,那么,“鉴定档案”的对象不明就是档案学中存在的问题了。如果,我们既坚持“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观点,又坚持“鉴定档案”的对象是档案,那么,这就是档案学中的无法解决的悖论。如果说“鉴定档案”的对象不是“档案”,那么,它又是什么呢?而且也名不副实。

篇5: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0-10

一、鉴定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档案鉴定工作的原则和标准,用全面、历史、发展的观点考查分析档案价值,确定保管期限,切忌随意性。

二、对鉴定结果要写书面报告,需延长保管期限的案卷,要在有关目录及案卷备考表中注明,对应销毁的档案,要编制销毁清册一式两份,报主管领导批准后予以销毁

三、对保管期满但没有了结债权债务的财务档案,要根据需要适当延长保管期限,待了结后再行销毁。

四、应销毁的档案不得改作他用或以废纸出售。

五、销毁档案要派两人以上监销,并在指定地点销毁,防止档案散失和泄密,销毁人、监销人、批准人、鉴定小组人员均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篇6: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第二条在主管校长领导下,档案馆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组成档案鉴定小组,定期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第三条档案鉴定小组根据国家有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对保管期满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及时进行鉴定。

第四条档案鉴定小组对被鉴定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要逐卷逐件地进行审查,准确地判定和提出存毁意见。

第五条经鉴定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要逐卷逐件地填写档案销毁清册。

第六条档案鉴定小组将档案鉴定工作情况写成报告,连同档案销毁清册,报请主管校长审批后,方可实施销毁。

第七条档案鉴定小组指定两个以上监销人员,鉴定材料《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监销人员要根据档案销毁清册,认真核对档案材料,待确认无误后方可在指定地点销毁,并在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

第八条 档案销毁清册要永久保存。

第九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1、档案鉴定工作必须纳入机关档案管理制度中,使档案的鉴定工作按照标准和时间要求正常进行。

2、成立档案鉴定销毁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负责,档案管理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兼职档案员组成,共同对所鉴定的材料进行审核和监销。

3、认真填写档案鉴定表,并由鉴定领导逐一审核,确认无误后,签署意见。

4、鉴定工作完成后,由档案管理和鉴定领导小组对所要销毁的档案写出鉴定小结和报告,请求主管领导批准后同档案部门一同销毁。

5、派专人进行销毁,并委派监销人员。确认销毁后,在销毁清册上分别签名,留底备查。

6、鉴定表、销毁清单、销毁报告等有关文件材料应归档保管。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武汉大学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在主管校长领导下,档案馆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组成档案鉴定小组,定期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第三条档案鉴定小组根据国家有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对保管期满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及时进行鉴定。

第四条档案鉴定小组对被鉴定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要逐卷逐件地进行审查,准确地判定和提出存毁意见。

第五条经鉴定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要逐卷逐件地填写档案销毁清册。

第六条档案鉴定小组将档案鉴定工作情况写成报告,连同档案销毁清册,报请主管校长审批后,方可实施销毁。

第七条档案鉴定小组指定两个以上监销人员。监销人员要根据档案销毁清册,认真核对档案材料,待确认无误后方可在指定地点销毁,并在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

第八条 档案销毁清册要永久保存。

篇7: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第一条根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对本企业各种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科学地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合理划分保管期限。

第二条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应进行定期鉴定。鉴定档案必须由分管领导、总工程师、业务部门、档案部门组成的档案鉴定小组进行。

第三条确定销毁企业档案的原则,销毁档案,必须从严掌握,慎重为之,介于留存与销毁之间应从留存。

第四条鉴定小组成员应熟悉鉴定的原则和方法,全面分析材料的价值,准确地确定档案保管价值,提出鉴定意见。

第五条鉴定工作结束后,要写出鉴定报告,对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登记造册,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予以销毁,并报供电公司。对仍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要重新整理归档。

第六条销毁档案应指定两人监销,防止档案遗失或泄秘,监销人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篇8: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由于林业档案管理人员多数属兼职人员, 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档案室设备不全, 领导不重视等原因, 造成归档文件保管期限混杂不清, 无价值和已过期的档案占据库存空间, 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档案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归档的林业档案保管期限混淆不清, 鉴别不出有价值和无价值的文档, 使一些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永留室内, 增加了库存量, 对今后的查阅增大了工作量。“鉴定销毁”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工作人员往往担心因自己“专业知识的缺乏而不慎将其中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销毁”, 负不起“毁灭证据”的“罪名”。

二、错误的思想观念——“宁留勿丢”的心态。鉴定是一种甄别, 要有全面的观点和对档案工作的强烈责任心, 因此怕损伤有价值的档案, 便缩手缩脚, 瞻前顾后, 宁可留一万无用之档, 不可冒万一之危险。

三、缺乏“林业档案鉴定销毁”的具体可行办法, 使档案鉴定销毁工作无章可循。

四、部分林业档案管理人员疏于管理, 心中无数, 对应鉴定和销毁的过期档案, 没有及时提出鉴定销毁建议, 给此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人为障碍。

五、有些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缺乏正确认识, 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收集文件, 对单位的经济效益起不到一点作用, 而单位还要每年对此项工作投入人、财、力。

由于无价值和过期档案不能及时鉴定销毁, 给档案工作带来诸多危害。主要是:使《档案法》的有关“鉴定销毁”和条款形同虚设;混淆了保管期限, 失去了档案保管期限划分的科学价值;大量的无价值和已过期的档案滞留档案室内, 占据库存空间, 造成极大浪费;影响档案的综合利用效果和档案业务建设;无形中助长了档案管理人员的惰性心理, 不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对于上述危害,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消除危害, 提高档案综合管理水平:

一、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做为林业档案员不但要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 发挥特长, 还要努力学习档案理论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端正思想, 放正心态。档案鉴定工作的任务是将档案由庞杂状态转化为优质状态, 旨在使档案存贮优质化, 确保重要档案完整, 节约管理上人、财、物, 便于保管和利用。因此, 林业档案管理人员要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端正思想, 放正心态, 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去做好鉴定工作。

三、认真、负责做好林业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前期工作。首先是建立档案审报制度;其次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到期的档案必须心中有数, 在保管期限到来之际, 就要向本单位主管领导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写出请示报告, 及时提出鉴定销毁建议。

四、每个单位成立的“档案鉴定销毁工作领导小组”要“在其位, 谋其政”。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不是档案管理人员一人的工作, 因此, 领导小组在接到管理人员的建议报告后, 要及时召集小组成员就鉴定内容、时间、参鉴人员等具体问题制定办法。然后组织对档案的鉴定、筛选、重新确定保管期限后归档。鉴定结束后, 要写出鉴定报告, 提请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复议。

篇9: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之我见

1 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现状

早在1984年6月,国家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就联合颁发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修订),对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及过期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做了明确规定。所以,应当说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已经有章可循。但是,由于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政策性、业务性、程序性、责任性很强,使大家产生了畏难心理,导致目前没能很好地开展此项工作,保管的过期会计档案数量很大。如,中原油田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截至2010年12月份,中原油田一个基层档案室库存会计档案就达58215卷,其中,需要鉴定销毁的大约12000余卷,占库存总量的20%。

前几年,面对档案快速增加的现实,我们也曾成立了档案鉴定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开展过几次档案鉴定销毁活动,但主要是针对到期的短期普发性文书档案和一些到期及无法再利用的设备档案,而并未涉及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

2011年以前,我们油田虽然有个别档案室对过期会计档案做过一次鉴定工作,但也是只做鉴定而从未销毁,使得这些应该销毁的会计档案挤占了库房容量,浪费了人力物力。

2 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滞后的原因

2.1 工作责任性强,企业领导有所顾忌。在《档案法》第十五条中,对“禁止擅自销毁档案”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在第二十四条中将这种行为明确列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条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应当经过一定的鉴定和审批程序后予以销毁也作出了规定。但以上两个法规性文件却均没有对不开展此项工作的行为提出追究责任的要求,加上对到期会计档案进行鉴定时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所以,企业领导出于避害趋利的心理,为了预防万一,往往一律从长,一般不主动开展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2.2 缺乏效益观念,忽视保管产出关系。保管档案需要很多方面的费用支出,如库房费用、处理费用、保护费用,等等。随着企业的发展,会计档案数量的急剧增长,档案数量的无限增长与有限的保存能力之

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个矛盾既可以通过扩大库房面积,也可以通过对到期档案的鉴定销毁,压缩档案存量来解决。现在企业为了便利和保险起见,往往宁肯增加费用,放弃可能的效益而不想及时开展鉴定销毁工作。

3 做好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辩证统一。关键是要转变企业领导和档案管理部门的观念。档案保管和提供利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为了追求某种效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更需要转变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的观念。在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中,要注重保管费用等因素的考虑,适时开展鉴定销毁工作,这对优化馆藏,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鉴定工作中应摒弃不计成本、多多益善的观点,要考虑每份档案是否值得保存,值得保存多久。

3.2 结合实际,制定切实有效便于操作的鉴定制度。档案部门应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企业会计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工作标准。在制定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细则时,一要坚持突出依法鉴定销毁的原则,消除怕负责任的心理;二要充分考虑到保管费用因素,使其更加具有科学性、更能体现效益原则。如,中原油田为了规范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提高档案库房的有效利用率,先后制定印发了《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办法(试行)》和《关于鉴定销毁1993年前会计档案的实施意见》,对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作出部署。还下发了《中原石油勘探局会计档案电子化实施方案》,决定对各单位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在销毁前全部转换成电子档案保存,以利于解决“有效保存”和“以防万一”的矛盾。

3.3 健全机制,严格按照规定开展鉴定销毁工作。要想把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落实到位,就必须纳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定期开展对过期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在鉴定销毁过程中明确规定各环节人员的工作职责、应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带来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应当由档案管理部门和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会计人员组成档案鉴定工作小组负责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以保证企业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提高管理效益。

篇10:学校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为保证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安全、有序、规范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1.鉴定组织:档案鉴定工作由单位成立档案鉴定领导小组,领导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和档案室实施。

2.鉴定基本原则:在鉴定过程中,要从历史和全面的观点出发,既要考虑全局和长远需要,又要考虑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

3.鉴定标准:以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结合档案保管期限表作为划分档案价值标准。对已保管期满档案进行鉴定,确定剔除与存留。

4.鉴定方法:采用直接鉴定法,鉴定人员逐卷逐件逐页审查档案,考察文件的实际内容是否还具有保存价值。

篇11:档案鉴定和销毁制度

为了全面地考察室藏档案的价值,确保室藏档案的质量,定期对一些已到保管期限的档案资料进行重新审定,方便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特制订本制度。

1、室藏档案的鉴定应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严肃而认真地审定每一件档案的价值,不得有随意性。

2、室藏档案的鉴定工作在鉴定小组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进行,根据档案的保管价值,对保管期满的档案材料及时开展鉴定工作。

3、经鉴定,尚需留存的零散档案材料,按立卷原则,在室内继续做好组卷归档工作,对已失去利用价值和保管价值的档案材料,需要销毁的,由鉴定小组提出鉴定意见,编造销毁清册,未经登记造册的,不得擅自销毁。

篇12: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最终版)

为了甄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加以销毁,保存其档案精华,特制定本制度。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档案鉴定与销毁的原则。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档案管理。引用标准或政策规定

国档发[1987]27 号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

篇13: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一、企业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力度

对于档案馆中的企业信息档案来说, 绝大多数都是要被销毁的。这些档案一经销毁就不能再生, 所以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果鉴定失误, 将具有实际价值的档案销毁, 那么就会导致严重的档案管理事故, 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企业重视力度不够, 档案数量与档案馆的库存量存在矛盾, 这些都会档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 库容量有限, 档案数量过多

目前, 神华准能公司馆藏档案从1976年至今的各门类档案约11.4万余卷件, 需要重新鉴定其保存价值的档案约占1/3, 其中包括一些毫无保存价值的料单、货票、增值税抵扣、已报废的设备档案、已拆毁的基建档案等, 虽然有的时候部分会计档案需提供利用, 但相较于保管成本来说得不偿失。这些需重新鉴定的档案中, 绝大多数都已经失去了应用价值, 应该进行销毁。但是由于种类繁杂, 部分档案依然有着利用价值, 对于鉴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 库容量只能满足未来5年的进馆档案存放量, 现存的档案迫切需要鉴定销毁。

(三) 档案价值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中, 由于没有科学的凭借体系可以参考, 使得对部分档案的鉴定工作不彻底。如果只是依照档案的存放期限来进行鉴定和销毁工作, 那么可能造成有些有价值的档案被销毁, 出现误鉴。比如2011-2012年地方政府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五七工养老保险, 需要提供1997年以前连续三年的临时工工资表复印件, 而工资表和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是15年, 如果依照保存年限进行销毁的话, 将无法提供原始凭据, 势必影响这一惠民政策的落实, 同时也无法保障人民的利益。因此, 为了加强档案的管理, 避免出现误鉴的现象发生, 就应该适当延长有关档案的保管期限, 同时建立完善的档案价值鉴定评价体系。

二、企业档案鉴定销毁的解决策略

(一) 加大重视力度, 建立专业机构

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档案信息鉴定销毁部门, 并且指派专业人员进行此项工作。对于档案馆存放的档案, 应该进行定期的鉴定处理, 对于鉴定完成的档案, 要进行及时的销毁。同时, 还应该将鉴定销毁工作加入到企业的内控制度中, 然后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过期档案的销毁工作。另外, 企业管理层应该加大对于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视力度, 加强监督, 明确档案鉴定销毁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保证鉴定销毁工作流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为一名档案馆的工作人员, 在进行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时, 一定要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严格遵守档案鉴定的相关技术规范, 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 加大资金投入, 扩大库容量

目前, 档案馆的库容量只能维持五年的档案存放量, 但是由于历史积压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档案馆中存放了过多的档案, 这不仅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 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 扩大档案馆的库容量, 能够存放更多的档案。同时, 对于一些毫无保存价值的档案, 例如过期的货单、料票, 报废的设备信息档案, 已拆除的基建档案, 应该进行及时的鉴定销毁。尽量避免出现档案积压的情况。对于存放的档案, 要进行准确的分类, 要明确那些文件材料需要归档, 那些文件材料不需要归档, 改变“有文必档”的情况。

(三) 建立健全档案评价体系

科学的档案信息价值鉴定体系, 是工作人员做好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重要保障。作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 不能沿用传统的标准, 即按照保管期限进行鉴定销毁。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根据档案的存放价值进行鉴定销毁。例如, 多年前的铁路货票等一些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 如果继续存放的话, 那么将会占据档案馆的库容量, 不利于一些新档案的存放。因此, 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意见, 制定科学的档案鉴定体系, 对于档案要进行认真的鉴定, 避免出现档案鉴定事故, 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档案支撑。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企业的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虽然存在着诸多困难, 但是作为一名档案馆工作人员, 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找出困难形成的原因, 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管理层应该加大对于档案鉴定销毁相关工作的重视力度, 扩大档案馆库容量, 制定科学的档案信息价值鉴定体系。作为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 认真负责的完成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工作质量, 推动企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斌, 陈宗凤.浅议企业档案的鉴定工作——对老国有企业档案鉴定工作现状的几点思考[J].云南档案, 2008 (01) .

篇14:会计档案销毁中的几点思考

1 调查结果

1.1 对20个行政机关进行了调查。这些机关中形成的主要归档文件材料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年度预算、决算、日记账、现金账等;20个单位中通过创河南省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实行统一管理的6个,占调查总数的30%;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已满应销毁的5个,但进行了装箱保存,占调查总数的25%;这些机关调整更换会计的18个(含退休、调岗、调动),占调查总数的90%;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单位会计换了好几任,老会计将任内资金情况进行移交,工作中形成的会计档案进行打捆、装箱、贴封,进行保存,按《档案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进行销毁到期的会计档案的没有一个,占调查总数的100%。

1.2 对16家企事业单位调查的结果是:这些单位形成的主要会计档案材料是: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计凭证、账务报告、购销合同、各种会计账簿等。这些单位中的会计档案被市、县档案馆接收的3家(含所有会计凭证、账簿等),占调查总数的18.7%;有两家从单位成立至今几十年来所有的会计档案都保存在档案架上,占调查总数的12.5%;对到期会计档案打捆装箱贴封保存的6家,占调查总数的37.5%;有5家由主管部门代管,占调查总数的31.2%;按规定进行销毁到期会计档案的单位没有一个,占调查总数的100%。

2 到期会计档案不销毁的原因

应销毁的会计档案为什么不按规定进行销毁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

2.1 不敢担当,“怕”字当头,不愿销毁。销毁到期档案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单位主要负责人在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这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调查中发现,好多领导不愿出这个头,不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的领导说单位有的是房子,不就是增加几列柜子的事?其中有一个20世纪60年代成立的单位,所有的会计档案保存在两个大库房内,会计凭证就有上万卷(册)。为什么应销毁的到期档案不能销毁呢?究其原因:主要领导怕销毁被别人埋怨,“历届领导都没有销毁,我何必去出这个风头”。因此,这项工作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对一些到期的会计档案确实没有地方存放的就打包装箱,贴封入库保存,“万事大吉”。

2.2 不愿担当,怕麻烦,不愿做此项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一款指出:对到期的会计档案“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代和档案编号”,主要领导签署销毁意见,指定人员监销。调查发现,特别是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档案保存年代久,档案多,会计人员换了数任,现任会计认为:销毁会计档案需要登记造册,有的还要进行鉴定,会计档案形成时间长,现有人员少,工作量大,任务重,根本没法开展此项工作,况且销毁到期的会计档案是分外工作,何必自找麻烦,能拖一时说一时。

3 几点思考

3.1 会计档案进馆必须按照《档案法》规定要求,对不符合进馆要求的会计档案,特别是凭证类,到期后销毁无法销毁,退又退不出去,占据了库容,对应接收进馆的档案因库容不足进不了馆,成了“烫手山芋”,存之有余,弃之不能。因此,档案馆在接收时对一些定期的会计档案,一定要严把进馆关、期限关和质量关,绝不能单纯为了增加档案的保管种类和档案数量接收一些不该进馆的档案,这不仅给管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大大增加了经费投入。

3.2 会计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领导决策提供政策依据。宣传学习《档案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使领导及相关人员懂得,销毁到期会计档案是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在销毁到期会计档案时,领导要消除顾虑,工作人员要不怕麻烦,做到按法律法规赋予的销毁程序进行销毁到期的会计档案,既合法又合理还能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3.3 销毁会计档案时要严把鉴定关。对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进行认真鉴定,一是对合同类材料,虽然合同已到期(指短期合同),可适当延长保管时间。二是一些涉及职工利益的诸如工资花名册、工资底册,工资台账等。三是历次政治运动中涉及的平反昭雪、冤假错案等方面形成的经济方面的会计材料。上述这些材料经过鉴定,应适当考虑延长其保管期限。

总之,销毁到期会计档案,这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无限期延长到期档案的保管时间,不按规定销毁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会计档案应按照《档案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做到销毁有据,保存合法,依法办事,科学管理。

上一篇:探索月球的奥秘作文 探索月球的奥秘演讲稿400字下一篇:吃苦是福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