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是福的名言警句

2024-05-18

吃苦是福的名言警句(共6篇)

篇1:吃苦是福的名言警句

1.恐惧自己受苦的人, 已经因为自己的恐惧在受苦。

2.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3.要冒一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

4.“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

5.拼一个春夏秋冬,换一生无怨无悔。

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8.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1.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1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1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篇2:吃苦是福的名言警句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李叔同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一无所有是一种财富,它让穷人产生改变命运的行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励志格言)

智者创造机会,强者把握机会,弱者等待机会。

只有勤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勤勉一毅力又来源于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史密斯

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吕新吾

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奋斗名言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便要奋斗。——孙中山

办事贵有定见,不贵有成见,定见者,在我之知识学问,不与世为推移者也。——袁枚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

变中求其一,动中求其定,难中求其成。那就是“变动难,一定成”——蒋经国

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孙中山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鲁迅

凡事欲其成功,必须付出代价——奋斗。——爱默生

奋斗的名言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现代文学家巴金

奋斗的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及。——礼记

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

凡人要自立,要自强,要求己莫求人。——胡文忠

对乐于奋斗的人来说,奋斗不是憾事,而是乐事。——托马斯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

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聂大年

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贫穷更苦。春冰薄,人情更薄。江潮险,人心更险。知其难,甘其苦,耐其薄,可以处世矣。——孙其遇

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然后不死于安乐,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然后可以生于忧患。——归有光

胆怯有两种:一种是思想方面的,一种是神经方面的`;一种是肉体的胆怯,一种是精神的胆怯;两者各不相关。——巴尔扎克《搅水女人》

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尉迟恭

诚则金石所穿。——曾国藩

成功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奋斗结晶。——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

不满烦闷,只应该使我们更坚决地向前奋斗;不应该使我们逃避困难,一瞑不视。——邹韬奋

不要对任何人埋怨生活吧,因为安慰之词很少能包含一个人秘要追求的东西。当一个人同妨碍他生活的事物进行斗争时,生活便会比什么都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在斗争中,苦闷无聊的时刻会不知不觉地飞驰而去。——高尔基《时钟》

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茅盾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成大功者,不顾小嫌;建远略者,不期近效。——陈宏谋

沉静就是力量;斧头是沉静的,却能把橡树连根砍断。——高尔基《夏天》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迅

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高深甫

奋斗在人,成功在天。——古希腊盲诗人荷马《伊利亚特》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李叔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高中刚毕业你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直到你将此职位挣到手。——比尔·盖茨

革命军的责任是要把不平等的世界打成平等的。——孙中山

跟生活的粗暴打交道,碰钉子,受侮辱,自己也不得不狠下心来斗争,这是好事,使人生气勃勃的好事。——罗曼·罗兰《母与子》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叶剑英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轲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累。——吕新吾

具有了向上的力量,才能一眼望到山外的大地,蜿蜒的长河,人类精神的进步。(罗曼·罗兰《爱与死的搏斗》)

篇3:散淡也是福的美文

隔壁王老太是出了名的“爱干净”。对自家的屋子,一天一小扫,三天一大扫,整天不停地擦、洗,洗衣服、床单、被罩、枕巾;擦门、窗、灯泡、橱柜、桌椅,地板更是擦得能照进人。有人到她家串门,人刚走她就将地板擦上一遍;要是有谁坐了她的床,她更要马上把床单洗一遍。人们笑称王老太家的苍蝇都是瘸子,那是因为落在她家的桌子上会劈了腿。老姐妹见了面,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累着呢!”

家是自己呆的.地方,自己看得过去、呆着舒服不就行了?有位名人说过: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全心全意去做,实际上,对一些事情,不妨三心二意,随便一些。有时候,生活上不妨散淡一些。

散淡不是不要责任和原则,不是无理想、无追求,更不是懒散、颓废的放浪形骸。散淡应该是成熟、老练、通达和睿智。

对老年人来说,散淡是一种幸福,有时候兴许会成为心绪的解脱。半生辛苦,青春不再,坦然面对逝去的岁月,明白沧海桑田的光阴无情,看得清天下,放得下自我。超越尘世的喧嚣,“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外”,心如止水,不滞于物,那有多自在。

可许多老人就是不善于把自己“散淡”下来,有的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小事而彻夜不眠,为一个门球失误而数日懊恼,为钓鱼空手而归而怨天尤人,为一盘棋的输赢而悔恨不已……球没打好,活动了筋骨,增强了体质;鱼没钓到,感受到了流水潺潺,满眼绿意;棋虽输了,锻炼了脑子,获得了乐趣……学会散淡一点,可以分解许多不快的事情。这样,不但可以使晚年生活酿出一种味道、活出一种境界来,而且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大有益处。

篇4:关于吃亏是福的议论文

转眼间箩筐里的藕带只剩下一两斤。“今天一定买了不少钱!”妈妈美滋滋的打开钱包数了起来,数完了钱,妈妈发现不对,今天藕带比往常多,卖时又做了手脚,挣钱却比平时少了几十元钱,搜遍了全身的口袋也没发现,难道丢了钱?妈妈紧忙把箩筐翻了的地朝天,寻遍了摊位的前前后后,也没找到。正在这时,妈妈发现刚才买菜的小姑娘,手里拎着刚买的藕带,急冲冲地朝自己走来。“糟了,难道被她发现了?怎么能让小孩骂我一顿呢?”想到这儿,妈妈也顾不上找钱了,正准备提起箩筐逃跑。“阿姨,您一会儿!”小姑娘已经跑到妈妈的跟前,一只手拽住妈妈的箩筐,另一只手从口袋里拿出四张十元钱,递到妈妈的跟前,并气喘吁吁说:“阿姨,刚才找钱的时候,您把我给您的十元钱当成五十元钱找了,多找了我四十元钱,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能见利忘义,我把多找的四十元钱还给您,请您收下。”妈妈一下子愣住了,羞愧的脸也红到了耳根,接过小姑娘手中的钱,语无伦次的说:“孩子,你真是……好样的!我……,谢谢你,谢谢你……”并把剩下的几斤藕带硬塞给了小姑娘。

从此妈妈卖菜时再也不会少斤扣两了,称足了秤后,总给顾客另加一点,在顾客一再道谢时,她总会说一声:“自家地里种的,没关系。”妈妈凭着诚实守信、待人真诚,生意越做越红火,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后来,妈妈经常感慨对我说:“学习八荣八耻真是好哇,人还是要以诚实为本,不能见利忘义,还是你爸爸说的对‘吃亏是福’呀!”

是呀,如果我们的社会能有更多的人做到诚实守信,而不见利忘义,处处能为别人着想,事事能从大处着想,不为一己私利而损害别人利益,那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和谐、多么美好!

篇5:吃苦是福作文

有些人偏爱吃苦瓜,他们能够品尝出其中真正的滋味。小时候,看到有人像品尝天空里的佳肴一般,津津有味的吃着苦瓜。我也乐得夹了一筷子塞进我那小小的嘴中,就在咬下去的一瞬间,那种刺激的苦味就迅速席卷了我的口腔,俘虏了我的舌头。那种苦令我硬生生把脸都给涨红了,一口吐掉,边哭边控诉着那人的罪行:“你…你骗人!实在是太难吃了!”那人笑了,只是笑意未达眼底,也未挡住那满目的萧条与悲凉。

这件事情的后果就是一旦有人说“多吃点苦瓜,清凉解火的,吃了对身体好。”愣是令我抱着碗一下子跳到两米开外去。不吃!死也不吃!人们对苦的抗拒是与生俱来的,只有真正吃过苦的人才能够在苦中寻找出那丝甜味。现在,我尝试的夹起苦瓜悠悠地放入口中细细咀嚼,依然是那熟悉的苦味但并不再让人感到抗拒。甚至乎吞下去片刻后,嘴里竟晕开点点清爽的甜味。

“先苦后甜,先苦后甜”我嘴里呢喃着这几个字,细细品味之中的韵味。听人说起过,能吃苦就是一种福,能把吃苦当成一种福气的.人就是上天派遣下来的神使,教予我们知足常乐。

篇6:蔡林森《吃苦是福》

编者按:

2010年第21期《人民教育》登载了原江苏省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同志的文章《吃苦是福》,叙述了蔡林森同志逐渐成长为名校长的经历。蔡林森同志坚持“吃苦是福”的理念,坚持以学校利益为重,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使洋思中学从一所薄弱学校成长为全国名校。现将此文章推荐给各位朋友阅读,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蔡林森同志“吃苦是福”的精神,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敢于吃苦的作风,始终保持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斗志,一心一意为学校,聚精会神谋发展,把自己的“苦”变为学校发展之福、师生发展之福。

吃 苦 是 福

2006年,64岁的我从江苏省洋思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休后,应邀到远离家乡的河南省沁阳永威学校当校长。永威学校是—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寄宿制学校,全校学生4980余名。

早晨5点,闹钟响了,我一骨碌起床,洗漱,看书,思考一天怎么工作。学校起床钤一响,我就走出宿舍。伴着嘹亮的校歌,我和全体师生很快集合在田径场上。在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乐曲声中,开始跑步:队伍整齐,步伐一致,口号响亮,场面壮观,十分动人;早锻炼结束,学生们回到教室,那琅琅的书声,悦耳动听,令人心情激动;白天,我参加教师赛课、评课,研讨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学……晚上,我回到宿舍,仿佛从战场上凯旋,带着战斗的欢乐、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地,我想起“吃苦是福”这句多年的口头禅。

的确,“吃苦是福”这四个字是我出自内心的体会。有人说我是“奇人”,有人以为不该办的、不能办的、办不成功的事,我却办好了;有人以为我上不成学,当不成、当不好教师,我却成了名教师、名校长;有人以为该撤并的、不该存在的薄弱学校,我却把它办成了名校;有人以为我的家庭极端困难,没有希望,如今却美满幸福……人们觉得奇怪,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我能吃苦,在岔路口、关键的时刻,我选择了“吃苦”;在成功时,在辉煌时,在退休后,我都坚持“吃苦”,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追求…… 吃苦才能当好教师

1960年8月,我从江苏泰兴师范农师班择优提前分配进城西农业中学任初中数学教师。当时.我18岁,和班上不少学生是同龄人,自己毫无经验,水平、能力都远远不能适应。

怎么才能管住学生,上好课,当个好教师呢?我想:上学时,我肯吃苦,会学习,能够成为好学生,只要我继续吃苦,继续学习,认真读书,不懂就问,就一定会成为好教师。

于是,我主动参加数学函授学习,用刚领到的工资购买数学教学参考书,一边读,一边领悟,一边学着教。这样很管用,我的教学很快有了起色,学生喜欢我,校长在学校会上表扬我。

此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许多新教师都下放了。我因工作出色,被留了下来,改教语文。怎么教好语文呢?我想,自己没有经验,就必须多下功夫,以勤补“缺”。我舍得花钱买书,不耻于向同事请教,每次星期六回家,我都会跑到蒋华中学(我家附近的学校,也是我的母校)向老教师学习,看他们的教案和改过的学生作文。为改好一篇学生作文,我舍得花时间,改了又看,看了又改,反复推敲,写好批语,常常通宵达旦。这样,苦尽甘来,镇里的领导看了我批改过的学生作文,夸我作文改得好,说我很聪明。我曾多次向镇内外老师上公开课,大家都夸我有激情,课上得生动、活泼。我救的语文,成绩—直在全镇十几个班中最好。

我还教过初中物理、政治,当过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当过班主任,当过学校总务主任、教导主任,什么都干,干什么都行。为什么呢?都因为我能吃苦,能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思维,不停地创新。

回想起来,我当教师的本领都是在实践中靠自己吃苫学出来的。我觉得,教师要不怕吃苦,耍敢干;学校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什么就能学到什么;多干了,不仅多了贡献,而且也多了学习的途径,可以多学本领。我干得多,学到的本领就多。我教音乐,就经常唱歌;就当导演,给学生排舞蹈、排表演唱;学唱现代戏,我就登台演《奇袭白虎团》的政委;还赴县参加编写革命故事。我教美术,学会了写美术字,学会了写巨幅的墙头标语,学会了环境布置……我当体育教师,锻炼的机会多了,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增强厂体质。我当了20多年班主任,就一直跟孩子在一起,知道孩子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我该为他们做什么,我成了优秀的班主任。我当教导主任,就学到了教学管理的理论知识,增强了管理的本领……我认为,如果校长分配工作时,教师讲客观、论条件,说这个没干过,那个不能干,似乎要等学会了再干,就一定这也不干,那也不干,就什么也干不成,什么也学不到,更谈不上能够闯出新路,创造奇迹。

教,就知道自己的不足,就逼着自己要学。多年寒暑假、节假日,我都顾不上忙家务,顾不上自己休息。天不亮出发,步行20多里到市进修学校参加函授集中学习,晚上摸黑步行回来。在县城,我最爱进新华书店,用省下的钱买教师用书。平时,每天起早读书、背书一个小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78年,我拿到了扬州师范学院的语文大专函授毕业证书。但是,我觉得自己还必须学习,于是又重新参加函授招生考试,又读了3年。到1982年,我拿到了第二张语文大专函授毕业证书。我的阅读、写作水平明显得到提高,这是我能够当好教师、当好校长、能够对外交流、写好文章、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必不可少的。

我吃苦的精神感动了家里人。父母、妻子理解我,支持我,他们也作出了很大努力,甚至舍得牺牲家庭利益。农忙时,他们宁可自己通夜干,即使收不成麦子,插不成秧,也不拖我的后腿。我家里人多,特殊情况也就多(如弟弟结婚、4个妹妹出嫁、自己3个孩子升学、父亲眼睛开刀、妻子在医院做手术、孩子生病,等等),但家里人怎么也不肯影响我的工作。1977年,我妈妈患晚期胃癌,我还整天在校拼命干。当时我当学校教导主任,教初中毕业班语文兼班主任,班上种了一亩学农田,还养了几头猪,我还要到村里抓扫盲、抓宣传……因此,我只得晚上9点后步行20多里回家,看望病床上的母亲,她含着眼泪对我讲:“你要做个好教师,为妈妈争光……”第二天天不亮,我就赶回学校,投入紧张的工作。家庭的支持使得我更加忘我工作,我常想,如果不好好千,或者干不好工作,就没脸回家:因此,我在外乡工作几十年,能够成功,其中一半是家里人的功劳。

就这样,我不计较报酬,不停地吃苦、自学,终于教好了学生,同时自己成为好教师。1972年、1978年,两次在泰兴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作经验介绍,成为泰兴市教师的老典型。

吃苦才能建成名校

1982年,我被任命为洋思中学校长。怎么当好校长、办好学校呢?我想,还是要像我小时候那样,像当教师的时候那样,坚持吃苦、边学边干。我要带领教师一步一步地创新,建没名校。

记得1982年,学校仅有26间简易平房,教室的窗尸没有玻璃蒙着塑料纸,学校资产就几万元。学生500多名。我家庭经济困难,本人生活、体质都差。在这种艰苦条件下,我从管好自己开始,处处带头,尤其带头吃苦。我教初中一个毕业班的语文,还教初中毕业班政治,为了腾出一名教师去办校办厂,增加学校收入,我又增教了一个毕业班的语文。我坚持起早贪黑拼命干,受尽风寒,咳喘不停,步行困难,常常走一会儿就得停下来喘喘气再接着走。早晨刷牙我得伏在桌上,边刷牙边喘气;上课时,常常喘得说不出话来。但是,我凭着顽强的意志,仍然超负荷工作,拼死拼活改革创新。

我与教师签订了责任书,搞项项、层层“承包”,引导教师确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思想,坚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过程管理,千方百计地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家长满意。多年来,洋思中学的入学率、及格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为100%,学校终于走出困境。1994年10月,《江苏教育报》、《中国教育报》发表长篇报道《洋思之路》,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江苏省的学校纷纷涌进洋思中学参观、学习。

记得1994年10月《洋思之路》发表的那天晚上,我带领教师不是陶醉其中,而是坐下来召开分析会,冷静地找问题,确立新目标,决心打更大的仗。第二天清早,我赶到泰兴市教育局邵海清局长家里,请他支持我们解决新问题,再上新台阶。

从此,我每天继续找问题,解决问题。洋思中学一步一步地走向名校,每天都要接待来校的参观者。我从自己的成长、自己3个孩子的成才以及自己工作的实践中悟出一个道理,找到一个规律,就是教学先要让学生学。经过长期探索,我和老师们一起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即“以学定教”,根据学情确定教的内容和方法,“以教促学”以教解决学中的问题。这种模式能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998年,我写了1万多字的文章,分“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构”、“素质教育的课堂评价标准”三大部分,详细介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发表在1998年《人民教育》7—8期合刊上,在全国反响很大。江苏省教委在南京召开全省教学工作会议,我在会上作了介绍,学校教师上公开课,省教委下发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文件。省内外教育工作者涌进洋思中学参观考察。我带领教师去全国500多处作讲座,上公开课,均获得成功。许多家长纷纷要求送孩子进洋思中学读书。

1998年时,洋思中学仍然是三流的设备,没有实验室,学生实验还要到几里外的中心初中去做。学校没有运动场、没有跑道……市教育局长邵海清和天星镇的镇长张庆召开几次协调会,最后都没有办法,拿不出钱来建实验室,局长跟我开玩笑说:“蔡校长,你自己贷款,等收了借读费,慢慢还……”当时,我拍了下胸脯,说:“好!”

那天晚上,我睡不着觉。妻子对我讲:“你快退休了,洋思中学已经出了名,你只要守住摊子,不出问题,舒舒服服过几年就算了,何必还要冒风险去贷款,自找苦吃呢?如果万一贷款还不成,你怎么办?”的确,我没几年就到退休的年龄了,是在退休前平平稳稳,舒舒服服,还是要找苦吃,冒风险贷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呢?想来想去,最后我还是决定继续找苦吃。第二天,立即行动,东奔西走,好不容易从泰州贷款100万元,省教育厅、泰州市人民政府给洋思中学各拨款30万元。依靠领导,学校立即征地100多亩,立即建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自1999年到2002年,我先后自筹资金6000多万元,把洋思中学建成了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

洋思中学发展特别快,每年增加20个班,3年学生达近4000名,外地学生特别多,新教师特别多,食、宿都成问题,风险很大,弄不好学校的牌子就要被砸了。怎么办?我加倍吃苦,开拓新路。我每年亲自招聘教师,假期培训教师,搞好师徒结对,亲自制订了餐厅、公寓等各项制度,坚持住学生公寓,和学生同吃,千方百计保证并促进了洋思中学的发展。

党和人民给了我许多荣誉:自己成了中学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校长。1996年在全国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我是由少先队员献花、主持人贺斌介绍个人事迹的10名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中的一员。时任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和我们10名教师合影。2000年,我评上“全国劳模”,参加了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主持召开的教育系统20多名“全国劳模”代表的座谈会。2004年,我又应邀参加55周年国庆活动,和中央领导共进晚餐,还和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一起游北海公园;在工人之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代表全总还向我们敬了酒,至今我还保存着他跟我碰杯的珍贵照片。

2002年,我到了退休年龄。一位民办学校的董事长来找我,请我去当校长,承诺给我50万元年薪,还给我300万元股份,我当场回绝了。我们泰兴市市长不让我退休,叫我继续担任洋思中学的校长。我为了把洋思中学做大做强,就很乐意地答应了,拿原工资,继续不讲任何条件,在洋思中学作出新贡献。我想,我是个“栽花”的,洋思中学是一盆花,我愿意侍弄这盆花,每天早晨端出来硒晒太阳,晚上再端回去,每天这样跑来跑去,我觉得是享受。

2003年正月,我在泰兴市市长办公室看到泰兴新城区规划图上有市政府所在地,市政府的南面是街心花园,街心花园的南面是一所待建的中学,学校的西边是一条大河,其余三边是大道。我兴奋地对市长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市长笑着对我说:“你把洋思中学搬到这儿来呀。”我想到洋思中学在化工开发区,空气污染,交通不便,不利于参观的来宾,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就当场答应,说:“好!”过了几天,市长帮我找合作伙伴、找投资商,没有成功。后来,又是“非典”。第二年土地冻结,直到2004年11月,土地解冻。这时候,我已经绘好了学校的校园平面图。为绘好这个平面图,我和电脑老师李坚用近两年的工夫,修改了数百次,越改越便于使用,越改越美,越改我们越高兴。最后,我们为学校节约了上百万元校园平面图的设计费。

2005年1月,我借款征地,取得土地证。想不到,这时候有两所学校要我把到手的土地给他们,让他们搬到那里去。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我激动地与他们争论,最后市长表态,还是让洋思中学搬过去,于是,学校立即请设计院设计建筑图。

2005年正月初一,我女儿从美国打电话给我,孩子们知道她妈妈关节要开刀,叫我坚决退休,一是为了保重我们的身体,二是建校困难,政策性强,弄不好吃力不讨好。我女儿在电话中叫我把市长的电话号码给她,她要找领导说说,为什么要叫一位过了退休年龄的老人白手建新校。我对她说:“是我要干的。”女儿哭着求我:“爸爸,你太傻了,白手建校,你要求人,人要求你,要一点不行贿、受贿,难啊!”我含着眼泪,大发脾气,说:“你太小看老子,你放心,我肯定成功,决不会犯错误。”就这样,我正月初六到校,一面忙于准备开学,一面忙于建校,享受着战斗的乐趣。当时我心想,我像吃了豹子胆似的,在干谁也不想干、谁也不敢干的事,真是其乐无穷。就这样,在泰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泰兴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冒着风险,豁出命来,筹集资金1.2亿元,用了130天的时间,建成了7万多平方米的校舍。2005年8月下旬,我带领老师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洋思中学从污染较重的化工开发区搬到了泰兴城区。

我看到洋思中学新校区,就想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我和大家的心血。为了建设环境优美的新洋思中学,我不管吃多少苦,都是愿意的,也是值得的。

我当了24年的洋思中学校长,一直以学校利益为重,顾不上家庭。我一直带领老师们一起吃苦,一边学习,一边干,一边创新,使洋思中学走出困境,成为名校。

吃苦才能终身幸福

2006年8月,洋思中学新校区建成整整一年,学校红红火火;我3次向泰兴市人民政府书面申请退休,终于得到批准。这时候,我回首往事,觉得自己靠吃苦、靠自学,成为一名好教师、好校长,一路走来,我这退休的老人有成就感、光荣感,没有内疚,没有后悔。

我欣赏自己:能吃苦,从来不打麻将、不赌博,生活简单,个人开支小,养成了俭朴的习惯,保持了艰苦朴素的本色。记得有3位在洋思中学挂职学习一年的苏北校长,对记者说过:“蔡校长住在学生宿舍6楼,宿舍里只有一张双人床,一个盆,毛巾、脚布都有窟窿,就是在我们贫困地区这样的校长也是很难见到的。”原来我一家人挤在两间土坯墙的小屋里。1994年,左右邻居都盖上了漂亮的楼房,雨天,积水漫进了我家,实在无法居住了,我才借了4万多元,盖了两间两层简易楼房(只是石灰墙、水泥地),楼房里,床、柜、桌、椅都是几代人用过的不值钱的破旧家具。有人不敢相信我当了20多年洋思中学的校长,能投资6000万元建成江苏省示范初中,能投资1亿多元建成洋思中学新校区,退休时却两手空空。其实,我经受了各种考验,不沾、不贪、不图享乐,不管哪一个工程队的人员,不管当地老百姓还是学生家长,不管是哪一位领导,还是哪一位教师,哪怕是我得罪过的人,都佩服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我比教师多干点,少拿点。这样,在职时说话才有人听;退休后,才心安理得,平平安安,无忧无虑。

我安慰自己:没有什么家产留给孩子,但是我的吃苦精神,则影响了他们。他们跟我一样,能吃苦、能自学,成了才,一个成了公司领导,两个赴美留学,都有所成就。想到这一点,我觉得作为家长,能够吃苦,不仅是自己的福气,也是后代的福气。相反,如果家长吃喝玩乐,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好好干,那造成的损失不仅是自己不能成功,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2006年10月19日,我受永威学校董事长任太平先生诚聘,由江苏到河南,由公办到民办,由初级中学校长变成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寄宿制学校校长……情况变化了,面临许多新问题。校长该怎么当?必须从头开始,继续带头吃苦,边学边干。我认真学习民办学校的新经验,研究民办学校的新问题,探索民办学校的新路子。

首先,我认真学习、研究永威学校董事长任太平先生的教书育人责任制,坚决落实,与教师一一签订了教书育人责任书,搞项项、层层“承包”。在董事长的支持下,我把原来学校按课时发教师工资,改为绩效工资制,即每月发放基本工资及考核工资,学年末发绩效工资。学校领导靠前指挥,走动式管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了民办学校的管理新体制。

其次,我坚持组织教师常年赛课、评课,每年听课1000节以上,每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小学也能够灵活运用,并且有了新的发展。

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高中部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幼儿园被评为河南省示范幼儿园。沁阳市委、市政府、教育局给我关心、给我温暖、给我荣誉,授予我“沁阳市、焦作市优秀校长”。焦作教育局、沁阳教育局信任我,让我培训一批又一批的校长,学校每天接待数百名来校参观的教育工作者。

近两年多来,有不少媒体介绍我到永威工作的情况。这说明,我退休后,保持了本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最近,为了让教师们能灵活运用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上好课,教好学生,在任董事长的支持下,在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郭振有常务副会长的鼓励下,我日夜突击写出了17万宁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一书。但愿这本书能被老师们喜欢,能对教学改革起一点作用。

有人认为我功成名就,该在家里享清福了,何必还要这样受苦受累?其实我认为,如果什么都不干,整天玩玩,或者想干,但躺在床上不能动,生活不能自理,还要靠别人伺候,那才是痛苦。如果我活到80岁、90岁,还能这样吃苦,边学边干,那就是天大的洪福啊!

上一篇:档案鉴定销毁制度下一篇:班队列动作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