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2024-05-07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篇1: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四字词解释

伶伶俐俐:形容非常灵活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

惊讶和慌张。

勃勃生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座无虚席:虚:空。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多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意想不到:意:意料,猜想。意识里猜想不到,没有料到,在意料之外。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发窘或发急。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二、多音字组词

为—wãi( 惟弈秋之为听) wâi(为是其智弗若与) 将—jiāng(将至) jiàng(将领) 缴—zhuï(援弓缴) jiǎo(缴费) 藏—cáng(躲藏) zàng (西藏) 与—yú(为是其智弗若与) yǔ(与其) 分—fēn(分数) fân(水分)

空—kōng(空虚) kîng (空闲) 和—hã(和气) hâ(附和) huï (和面) huî(和药) 重—zhîng(语重心长) chïng (重新) 薄—báo(薄饼) bï(薄雾) bî(薄荷) 喝—hē(喝水) hâ(喝彩) 斗—dîu(辩斗) dǒu(北斗星)

曲—qǔ(歌曲) qū(弯曲) 中—zhōng(日中) zhîng(中奖)

三、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弈(对弈 ) 俱(一应俱全) 援(支援) 盂( 盘盂) 惟(惟妙惟肖) 辩( 争辩 ) 熟(熟人 ) 奕(神采奕奕) 惧( 恐惧) 缓(缓慢) 孟(孟子) 维( 维持 ) 辨( 分辨 ) 孰(孰能无过) 姑( 姑娘) 轻(轻巧) 挪(挪移 )秧(插秧 )锻(锻炼 ) 珠(珍珠) 萎(枯萎) 枯(干枯) 径(田径 ) 娜(婀娜 )殃(遭殃 缎(锦缎 ) 株(一株花) 倭(倭寇) 翻(翻滚) 碗(饭碗 ) 莹(晶莹 ) 俊(俊俏) 骑(骑车) 杆 (笔杆 ) 愤(气愤 ) 番(番茄 ) 婉(委婉 ) 萦(萦绕 ) 梭(梭子 ) 倚(倚靠) 竿(竹竿 ) 喷(喷香)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三)

课文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或手法,结构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讲了两个孩子的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了未来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在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这一主题思想。

《桃花心木》通过记叙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说明了人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

《顶碗少年》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详细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说明了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拍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手指》详细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说明五根手指虽各有所长,个有所短,但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从而阐明“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哲理。

七、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篇2: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1.照管 工夫 见识 闹霜冻 循环 一来二去 有益身心 昙花一现 腰酸腿疼 摸门道 骄傲 秉烛夜游 奇花异草 置之不理 大雨倾盆 自生自灭 三年五载 2.朦胧 蹒跚 妩媚 瞥见 温驯 斑白 焦躁 拨弄 领略 啾啾 憨涩 熟识 偶然 婉转 庞然大物 玲珑娇小 弱不禁风 幕天席地 出其不意 倚枕倾听 心魂俱静 偷卵捉雏 屏息静立 3.耘田 绩麻 蜻蜓 蛱蝶 4.不慌不忙 莫名其妙 恍恍惚惚 拖男挈女 唤弟呼兄 瞑目蹲身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伸头缩颈 抓耳挠腮 序齿排班 合契同情 镌刻 造化 拱伏无违 第一单课文要点

《养花》的作者是老舍,老舍先生通过记叙自己养花的经历和不同的心理感受,抒发了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还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关于“花”的成语:走马观花 笔下生花 闭月羞花 花团锦簇 借花献佛

《古诗二首》选取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两首描写农村景象的古诗,这组诗歌共有(60)首,一首着重描写农民辛勤劳动的场面,表现了在农村人人爱劳动,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另一首责描绘了初夏农村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田园诗名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3.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南宋 范成大《夏时田园杂兴》)

《山中杂记》冰心用一种博爱的精神表达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和欣赏,启发人们更好的去理解小动物,和它们平等的交流。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本文是《山中杂记》中的第十篇,写于美国养病期间。她的著作有《寄小读者》《 小桔灯 》《 冬儿姑娘 》《 再寄小读者》,我们学过她的《忆读书》《 雨后》。《爸爸带我去爬树》内容富有童趣,通过爸爸教我爬树的过程,教育我们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美猴王》本文中“美”指(美猴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之乐)。描述了石猴出世后,发现水帘洞,在花果山称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惬意生活。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明)吴承恩。《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水浒传 》(明)施耐庵,《红楼梦》(明)曹雪芹。《语文天地一》日积月累:

1.生活的美妙就在于它的丰富多彩,要使生活变得有趣,就要不断地充实它。—— [苏联]高尔基 2.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幸福。——[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3.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法国]蒙田 第二单元词语

1.将帅 吏卒 黎庶百工 毅力 智慧 巍峨 丰碑 峻岭 瀚海 纵横 点缀 锦绣 雄关隘口 2.缝隙 雪冤 安澜桥 都江堰 疲乏 逮捕 栏杆 头晕眼花 千真万确 桥墩 3.攀着 铁索 汹涌激荡 心潮

4.销蚀 袖珍 涪陵 文人墨客 赋诗填词 面容凝重 迄今为止 相提并论 鬼斧神工 生生不息 精神矍铄 责无旁贷 夜以继日 形势严峻 无一雷同 扬眉吐气 布局严密 气势宏伟 结构严整 栩栩如生 形态各异 亲眼目睹 第二单元课文要点

1《长城赞》是一幅长联(对联),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描写了长城,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赞美长城对联:万里长城盘峻岭,江山锦绣添奇观。

2《索桥的故事》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著名作家,作品主要有《家》《春》《秋》《寒夜》等。课文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他对“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的敬意。《我站在铁索桥上》追忆了工农红军抢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最后直抒胸臆。

4《白鹤梁的沉浮》叙述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表现出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5《秦始皇陵兵马俑》详细介绍了兵马俑的特点,塑造艺术和制作技术,说明了它的重大而又深远的价值。“ 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世界第八大奇迹”,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艺术上的辉煌成就,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语文天地二》日积月累:

1.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姜女庙 2.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墓 3.七十二健儿 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 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保护名胜古迹的公益用语: 1.祖先的遗迹,子孙的怀念。2.保护名胜古迹,人人有责。

3.请不要作诗,因为你不是李白,请不要作画,因为你不是吴道子,同样也请你不要破坏古迹,因为你不是拉登!

4.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回忆什么都不要带走。第三单元词语

1.渗透 展翅 音符平凡 纤维 火焰 花瓣 功勋 文豪 浪费 世纪

2.抽噎 瞻仰 喜出望外 目不转睛 奄奄一息 重重叠叠 两鬓斑白 夜色弥漫 威胁 衰弱 严峻 念叨 粗糙 3.优裕 跻身 先驱 缅怀 溘然长逝 披露 奠基 哗然 遵照遗嘱 谦恭礼让 南丁格尔 冲锋陷阵 开拓 舆论 通讯 淡薄 4.肆虐 恩赐 积攒 存储 海枯石烂 心惊胆碎 烟波浩渺 名副其实 手舞足蹈 水流湍急 难以言喻 其貌不扬 记录 脊梁 蘸湿 坍塌 慷慨 袒露 无所畏惧 第三单课文要点

1《你,浪花的一滴水》以平实的笔触、动情的语言深情讴歌着雷锋平凡的事迹,简朴的生活。诗歌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赞扬了(雷锋)的(平凡而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滴水”指(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但就是这一滴鲜活的水,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中见大,雷锋精神在于站在平凡立场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伟大的真正内涵!)

雷锋精神:在生活上指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学习上指挤时间刻苦读书的钉子精神;在工作上指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的主人翁意识;在为人处世上指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2《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记叙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课题的含义是(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和对老班长高贵品质的赞扬;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3《白衣天使》通过讲述南丁格尔开拓护理事业、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以及创立护士学校的曲折故事,表现了南丁格尔执著坚毅、勇敢顽强、无私无畏、富有爱心等高尚品格。每年的(5)月(12)号她的生日被定为(国际护士节)。《苏武牧羊》展示一位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信念,誓死不屈的古代英雄形象,赞扬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5《南沙卫士》记述了当代海防战士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甘于牺牲、以祖国人民为重的精神。

《语文天地三》日积月累: 1.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秋瑾

2.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黄宗羲

3.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捷克斯洛伐克)伏契克 环保宣传语:1.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

2.拯救地球(或海洋、森林、沙漠„„),一起动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保持水土,拯救人类文明!

第四单元词语

1.纷纭 解剖 骨骼 瓦砾 顽强不屈 土壤 能屈能伸 韧性 磨炼 瞬间 哄笑致密掀翻 傲然

2.约莫 柔嫩 掸翅膀 美餐 澎湃 热辣 渗出 前俯后仰 包裹 腐烂 黏稠 晌午 详细 推测挣扎

3.蝶恋 花轻飏 重霄 闻讯 寂寞 忠魂 倾盆 嫦娥

4.蠕动 痉挛 滞留 酣睡 麻痹 梗阻 鼾音 覆盖 倦怠 焦灼 衣襟 懊悔 无可奈何 手舞足蹈恢复 震颤 障碍 第四单元课文要点

1《野草》的作者是现代著名文学艺术家、文艺评论家夏衍。它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通过描写植物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扬。这种力是(可怕的力,不可抗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号召人们(克服困难,奋勇向上,勇于斗争)。(瓦砾、石块,盆花)分别象征代表着(一切反动势力和侵略者),种子、野草象征着(奋力抗争的民众)。野草的特点是(顽强不屈)、(自信乐观);

关于草的名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2《琥珀》是一篇以故事形式介绍琥珀的科普文章。本文作者是德国的柏吉尔。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地说明了一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它的科学价值。

琥珀的形成条件:阶段1 :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与苍蝇,松脂不断往下滴形成松脂球;阶段2:地壳变动,松脂球埋在海底,时间漫长,变成化石。3《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词,作者将革命斗争和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虚构了两位烈士忠魂游月宫所遇、所闻、所感,寄托了作者对亲人、战友的深切悼念之情,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不朽精神。

4《生命奏鸣曲》介绍了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

5《伟大的日子》本文记叙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的几件事,高度赞扬了莎莉文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强烈的爱心,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

《语文天地四》日积月累: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2.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时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3.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英国)莎士比亚

关于舍生取义的名人名言:(熟练掌握两句即可)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第五单元词语

1.累赘 屏住 屡次 蹑手蹑脚 皮肤 签条 缩短 脾气 名册 啜泣 哈欠 咳嗽 原谅 懊悔 仿照 打盹 抽屉 幸而 恳求 自作自受 疲倦 维持 慈爱 2.伫立 率先 颓丧 寂然 震惊 明媚 佳肴 巢穴 孵化 万物之灵 悲叹 争先恐后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若无其事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自作聪明 踯躅不前 欲出而止 3.畸形 破涕为笑 惊天动地 相依为命 欣喜若狂 邀请 顾虑 难熬 邯郸 觐见 拜谒 和睦 恭请 秤砣 放肆 铜鼎 倏地 祈祷 酬谢 仗势压人 礼贤下士 自欺欺人 危在旦夕 死得其所 正襟危坐 狂妄自大 家喻户晓 力排众议 鞭策 夙愿 第五单课文要点

1《矛与盾》选自《韩非子》,成语(自相矛盾)出自其中,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盾和矛,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被人笑话,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2《鹬蚌相争》作者为(西汉)朝的(刘向),选自《战国策》,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出自其中,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化解矛盾冲突。第一则寓言故事:这里的矛盾指的是言语和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第二则寓言故事:这里的矛盾指的是为了保护某方面的利益而失却了其他的利益,造成的隔阂、嫌隙。3《小抄写员》作者为(意大利)国的(亚米契斯),本文节选自《爱的教育》,也叫《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通过讲述小抄写员叙利奥默默忍受父亲的误解,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的故事,赞扬了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恰当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大自然的秘密》通过幼龟群入海而被食肉鸟啄食的惊人冲突场面描写,告诉人们: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规律,人类不要人为地破坏自然界生物的生存规律,否则就会给生物带来灾难。如何理解“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答: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都有其躲避灾难的本能,这是自然的法则,人类应当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哪怕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课文中“大自然的秘密”指(大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看见了大海》“大海”指(社会生活的海洋),通过记叙一个残疾女孩在继父的帮助引导下,化解生活中的各类矛盾冲突,克服困难,不断成长的过程,告诉 我们: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即使是残疾孩子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拥有像大海一样宽广的人生空间。要想成为生活的强者,融入社会的海洋之中就必须自强不息,获取独立生存的能力。《甘罗十二为使臣》甘罗是(秦)国人,他出使(赵)国,通过描写12岁的甘罗出使赵国舌战赵王,化解矛盾冲突,实现秦赵两国交好的过程,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才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思想品质,表现了甘罗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语文天地五》日积月累:

篇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胸中有全局,工夫下在备课上

教师在复习备课时面对庞杂的知识体系,要立足课标、总揽全局,用好教材,既能由点到面,又能由面到点,做到收放自如。复习过程要有合理安排,避免简单化;复习思维要活跃,避免机械化。要认真分析、对照课标年级目标,找准知识点,关注其前后联系,达到读书时(新授),书越读越厚,复习时,书越读越薄。还必须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努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在梳理课内阅读知识时,一是引导学生梳理第12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积累的内容。另外,“日积月累”也是应完成的背诵任务。自主检查,拾遗补缺。二是进行必背和选背内容的背诵比赛,并让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片段,说出自己的理解、感悟。三是要对文学常识、课文重点知识等进行分组归类。如:

(1)文学常识可设计连线题或填空题归类,例:中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2)人物特点归类。可以编成连线题或填空题进行练习。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可敬的人如:的李大钊;的张思德;还有的汤姆·索亚;的居里夫人;的怀特森和的周总理。我们需要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3)表达方法可以编选择题进行归类。例:《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A.互相呼应表达方法。B.总分总的表达方法。C.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归类整理复习,学生才能对知识块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中寻找一些规律,便于巩固、知新,从而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同时,利用所学课文进行词句积累和概括能力训练,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成功在课堂,本事显在课堂上

1. 以学生为主。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预习是听好一节课的基础。每节课教师都要根据课标和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 以课内为主。

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面对众多知识,学会放弃,选择重点,将复习内容系统化,比如复习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时,可将组的训练重点、课文内容和积累运用有机结合,然后将其分割成四个复习要点,生字词语、童话赏析、趣味语文、读写训练。提纲挈领地选择代表性、典型性题目,便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减少琐碎,减轻负担。例如:

拼读下面的词语,并规范、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

此题就将拼音、词语及人文熏陶融为了一体,三个词语中,有生字“魁”,易错的熟字“炼”和“豪”。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其中会写2500个,重在训练识字与写字的能力及联系语言环境写词语的能力,提醒学生不能因为紧张的复习而丢弃了良好的书写习惯。还渗透了“早起锻炼”、“学会健体”的情感教育。

3. 以能力为主。

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连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例如:

(1)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

凡卡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在莫斯科当学徒期间,()要干活,()要挨打受骂,他想:()在老板家受罪,()回到爷爷的身边。()有了这个想法,()他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其实,他哪里知道,()回到爷爷身边,()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

(2)仿照例子,根据情境填写古诗名句、格言或警句。

例:思念故乡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送别时:________赏春时:________思念时:_______

这些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和古诗文等语言材料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情况,并让学生在完成相应教材内容的积累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三、优势在群体,补救落在练习上

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多给慢生提供机会。练的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一课一练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比如在复习课文内容时,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确定“训练点”。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训练点”落在“前后照应”的表达上。复习中领悟了这个表达方式的妙处后,可让学生以“往事”为话题进行片段练习,并采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再如《匆匆》一课中用了一组排比句描写时间来去匆匆,复习时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选习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更要考虑到个别现象,作分类要求,分层推进。对中下生,重在分析指导,通过复习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丛书,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四、关键在落实,提高放在巧评上

复习阶段的首要任务应是教学生不会的。要给学生讲关键、讲方法、讲思路、讲规律,画龙点睛。点评应重点做好以下一些问题的处理与训练:抽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知识点涉及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是否搞清楚;对练习题是否具备变型、互换、转化、重组、自编、改编、延伸的能力,是否具有巧答、妙解、灵活运用的思想方法。如在习作复习中,不在于让学生写的数量多,而在于加强指导与评改,要遵循“多改少写、以改促写”的原则,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写作规律。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作文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感悟写作的方法与基本规律,学会作文。复习时,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多思考,认真地修改自己平时的作文,还可以安排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从点评到笔改,一文多改,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为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评讲时可开展系列活动:(1)佳作展评。开辟“复习佳作专栏”,按照不同主题精选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品评欣赏。(2)编选作文。学生将自己小学阶段的习作进行修改后,归类整理成一本自己的作文选。(3)竞赛驱动。可组织专题作文竞赛,如记叙文、想象文、应用文的专题,结合竞赛,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辅导和练习。设立奖项,鼓励创新。

篇4: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精兵简( ) 天( )海角 鱼( )而入 专心( )志

五( )四( ) ( )( )起敬 ( )拥而至 ( )无虚席

1.含有数字的词语是 ,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 。

2.“像游鱼那样一个一个进入的孩子们对山洞心生好奇而又有些紧张。”这句话画线的部分可以换成词语“ ”。

3.选择一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五、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住薄#?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英国作家雨果写的。( )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句中的“完全”和“彻底”可以互换位置。 ( )

3.“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中的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

4.“孰为汝多知乎”中的“汝”是“你”的意思。( )

六、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根据提示写名言和诗句。

(1)《左传》中的“ 。”告诉人们做事情应该一气呵成的道理。

(2)春节到了,看到红红的对联,你想到的诗句是: , 。

(3)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正如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说的那样:“ 。”

2.天空撒满了星星。

把星星当作人来写:

3.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聊天的时候, ;看电视的时候, ;写字的时候,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虽与之俱学, 。(选自《学弈》)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 (选自《两小儿辩日》)

2.燕子去了, ; ,有再青的时候; ,有再开的时候。(选自《匆匆》)

3.中国古时候有个叫 的文学家说过:人固有一死, , 。(选自《为人民服务》)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一些人物,如 的李大钊、 的周总理;我还知道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 和傣族传统的建筑 ;我从《手指》一文中明白了 的道理。

八、阅读课内片段,仔细答题。(7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桃花心木》节选)

1.“语重心长”的意思是: 。你从“语重心长”体会到 。(2分)

2.文中画线部分的“不确定”是指: 。(2分)

3.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不确定”吗?你是怎样对待的?列举实例写一写。(3分)

九、阅读课外美文,认真答题。(13分)

感 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就是对自己有大恩大德的人。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餐厅就餐时,发现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这些孩子的应允,我坐在了他们旁边。尽管我是外国人,可他们还是跟我落落大方地攀谈起来。三个孩子中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是哥哥,约摸十二三岁,他的妹妹八九岁,而小弟弟才五六岁。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因此,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旅馆里。

当我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哥哥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疑惑不解,三个孩子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这是为什么呢?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 写给谁的 给妈妈 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 “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

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哥哥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上面写着“草丛里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这就是他们写的感谢信啊!它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什么好吃的,帮了什么忙,而是把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的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啊!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理所当然:

疑惑不解:

2.请在文中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4.“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中“感恩的另一层意思”指的是什么?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横线画出来。(2分)

5.请你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体验,依照文中孩子们写“感谢信”的形式,再写两句。(5分)

十、习作大舞台。(30分)

篇5: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知识点专题训练

《文言文两则》《学弈》告诉我们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匆匆》1.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2.理解句子:①燕子去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答: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②像针尖上一滴水……也没有影子。答: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1 ③洗手的时候,……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答: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桃花心木》(1)不只是树,……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打哪些“不确定”?)答:①“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②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如考试下降,家人下岗了,生病了,朋友之间闹矛盾等等……(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答: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2 《北京的春节》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详细描述除夕、初

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其他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重点句理解。(1)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答: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答: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3)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都要守岁。答: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4)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答:“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3 《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重点句的理解。(1)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答: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2)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答: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3)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答: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 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重点句理解:(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答: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第四句是讲我们对人民有好处的办法,我们都照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答: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3)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互相帮助。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5 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答: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答: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的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6 ①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答:圣诞节前夜,凡卡没躺下睡觉,是因为节日让他思念唯一的亲人爷爷,也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愿──偷偷地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一个“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害怕被人发现,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②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答:课文里关于凡卡写信过程的“叹气”还有两次,“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对于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来说,这叹气跟他的年龄是很不相称的,写一封信的过程中,他连续叹气,可见这样的生活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痛苦万分。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答:“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来大城市做学徒,本指望学会做鞋,有个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可来这里做的事跟学做鞋没有一点关系;本指望从此有吃有住,却“饿得要命”,差点被打死,连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没有穷人的活路……饥饿、孤独、痛苦,彻底打碎了凡卡的梦想,所以他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文中几次提到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跨越百年的美丽》①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答:“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 性元素镭。“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答:“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8

篇6: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词语解释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的样子;倦,疲倦。

直截了当: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

一无所获:获,收获。

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的样子;绝,停止。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

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

惟妙惟肖:肖,逼真。

大快朵颐: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人情世态:人世间的情态。多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分。

回味无穷:回味,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穷,尽。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二、课文内容理解

1、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羊脂球》等。他的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是法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家。

2、福楼拜,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写作态度严谨,主张文学应当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注重对人物细致地刻画,重视艺术和语言的完美,他的文字被看作法语的典范,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并得到他三次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写作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4、福楼拜给莫泊桑在写作上的三点启示:1、肯吃苦,勤练习;2、细致观察;3、坚持写作,善于发现特点,发现与众不同之处,并有所创新。

5、莫泊桑成才的两点原因:1、他从小酷爱写作,并孜孜不倦地写了许多作品。2、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他多次虚心向名师求教,再加上他悟性高又勤奋好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6、重点句:

(1)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才气=才华)

由这句话我想到的成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水滴石穿

由此想到的名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鲁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这句话得意思是: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提高,就要有转移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例如著名画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每天坚持画三幅画,最终取得非凡的成就。

(2)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抓住特点,发现与众不同之处,这样才能有所创新。例如,苹果从树上掉下,只有牛顿从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在伽利略之前,许多人都看到悬挂在比萨教堂里的油灯来回荡个不停,然而只有伽利略从中获得了有价值的发现,成功发明了钟摆。

由此想到的名言:真正的艺术大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7、人物形象

富有才华、教学有方、要求严格、热心提携后辈、关爱文学青年的福楼拜

酷爱写作、求知若渴、虚心好学、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莫泊桑

三、反义词

直截了当(拐弯抹角) 滔滔不绝(支支吾吾) 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篇7: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的《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学习这组课文,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中运用。字:

1.本单元要求认读并会写的字词有:挪 蒸 秧 萎 番 锻 雅 勃 挪移 蒸融 游丝 枯萎 插秧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锻炼 转化 优雅 赤裸裸 专心致志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狂风暴雨 勃勃生机

2.本单元要求认读的字词有:哲理 英俊 惊羡 幅度 慌乱 艰难 喧哗 附和 冒险 消受 机敏 堂皇名义 薄弱 附庸 刹那间 座无虚席 意想不到 惊心动魄 养尊处优

3要求弄懂并能运用的词有:确乎 涔涔 潸潸 徘徊 莫名其妙 游丝 从从容容 语重心长

句:

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③孰为汝多知乎?

④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⑤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⑥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段、篇:

1.背诵《文言文两则》《匆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桃花心木》《顶碗少年》。

2.能根据《文言文两则》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抓住《匆匆》中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日子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两部分不仅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无奈与遗憾,更要让学生能仿写片段,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时间的宝贵。

4.抓住《桃花心木》中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设计适当的练笔,让学生学习这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5.弄清《顶碗少年》的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

达情感的方式。

6.概括课文《手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成语故事:

通过学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理解其寓意。日积月累: 积累人生格言警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要求学生不仅会背,会默写,更要明白其寓意,能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运用。交 流平台:

1、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见解的方法

2、交流如何获得见解;本组课文表达的特点;学习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的„第一次‟”。让学生讲讲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习作:

本次习作,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习作。第一个内容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第二是选择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第三是看漫画《假文盲》,写感想,题目自己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本单元表现了民族特色的内容丰富多样,要在重现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训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准确用词,分析领会文章不同的表达方法,感悟有深刻内涵的词句,从而吸取民俗文化的营养和精华。要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并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感悟、表达的语文综合素养。本单元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北京的春天》、《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汉语拼音(略)

二、字词

1、能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旬、熬、蒜、醋、饺、翡、拌、榛、粟、筝、鞭、麦、寺、逛

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榛子、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截然、寺院、彩绘、逛庙会、麦芽糖、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2、能准确认读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粥、掺、黏、宵、贩、驴、娴、浒、僵、巫、獠、徕、哉、葩、僻、糯、夯、卦、贮、蔑、茅、嘶、吭、渺、馕、邃、妩、豁

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敦厚、夸张、描述、演绎、布局、和睦、酷热、激昂、抽象、韵味、哄堂大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3、多音字。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转()()铺()()佳()()藏()()()()()()()()()()种()()相()()奇()()哄()()()()()()()()()(盛()()划()()待()()都()()()()()()()()()()参()()佛()()奔()()载()()()()()()()()()()

(2)选正确的读音。gèng gēng

除旧更(新 更()上一层楼 三更()半夜 更()加 hé hè huó huò 和()风细雨 和()面 和()稀泥 随声附和()(3能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万相更新()欢心鼓舞()万不得己()随风漂扬()阴谋鬼计()张灯接彩()随心所预()

(4)能补充填空,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和()相处—— 万象()新—— 美不()收—— 能歌()舞—— 随心所()—— 安然无()——()()不同——

三、句子

1、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及不同的表达方法。(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3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2、能根据课文内容填关联词。

(1)小孩子最爱过年,()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还可以放鞭炮。

(2)春节()很快乐,()一眨眼功夫就过去了。

(3小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能高高兴兴地玩耍。

(4)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四、段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北京的春节》,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2、能默读课文《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 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田的维吾尔》一文,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 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4、给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

5、能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俗、交流平台、日集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 合起来,指导学生根据四篇不同课文收集相关资料,并指导学生上课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6、能把课文中学习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五、日积月累

能朗读背诵、理解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十五日夜桂子》,拓展课文内容,让学生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产生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六、趣味语文

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神奇和妙用,能完成老师设计的注标点的句、段练习。

七、回顾拓展

能交流阅读课外书籍和收集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还有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八、口语交际、习作

能把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方法与同学交流,并能把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收集的有关信息及吸收到的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用自己的笔写出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以识字、朗读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收集积累革命者的诗歌和名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分

析、感悟的能力,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训练点构建了本单元,其基础知识、信息含量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内容:《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口语交际》、《回顾拓展》、《课外书屋》等。其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语拼音(略)

二、字词

1、能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籍 屉 怖 瞅 魔 胖 刑 哼 峻 残 匪 窝 啃舅 鸿 鼎 旺炊

书籍 含糊 尖锐 抽屉 恐怖 粗暴 魔鬼 肥胖 苦刑 残暴 拘留 窝头

匪徒 剥削 兴旺 解救 哀思 乱蓬蓬 炊事员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2、能准确认读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阀 霖 阎 靴 宪 歼 郝 钧 迁 铭 悼 眬

战地 突击 陷入 憧憬 阻击 点燃 性命 焦急 审阅 陈设 极其 转椅 隔壁 思索 热腾腾

三、句子

1、结合你知道的事例理解和体会以下句子。

①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

全是为着解放人民,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②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④“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2、体会分析带关联词的句子意思,体会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3、选择关联词填空。

不是„„而是„„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不是„„就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要„„就„„(自己设计句子)

四、段、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一夜的工作》。朗读并背诵《为人民服务》。

2、领悟《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3、了解《灯光》一课的主要内容,理清表达顺序。

4、理清《为人民服务》一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5、从《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感受周总理伟大的人格。

6、能背诵并体会革命诗歌《囚歌》。

7、背诵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8、鼓励学生课内外收集运用好资料。

课内指导学生运用好:《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课后的资料袋

9、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亲近书籍,阅读书籍,与书为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阅读兴趣。结合本单元推荐学生读革命小说《红岩》、《铁道游击队》、《红日》、《小兵张嘎》、《小游击队员》、《赤色小子》等革命书籍。

五、交流平台

1、交流从本单元了解的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回忆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一个片段、一个细节。(考验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回忆本组课文的写法,并应用到自己今后的写作中去。

六、口语交际

先想一想,试着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谈自己的理想。

七、习作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 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第四单元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 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四篇文章。除此之外,还有词语盘点,用于、巩固拓展训练的《回顾·拓展》《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等。其知识 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字、词:

1、能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乖,裙,兜,币,哎,橱,锈, 摩,揉,玛,蘸,毒,噎,搓,匣,喳,吭,娜,伊,搅”

2、能准确认读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 句子:

1、能背诵并理解日积月累中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 的感悟.2、能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段、篇:

1、能有感情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可以浏览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2、阅读时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命运。

3、了解《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部长篇小说的梗概。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交流平台: 能重点介绍自己阅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中重要人物;介绍自己阅读外 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口语交际: 能根据话题“学会生存”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流利有条理表述自己的观点。习作: 能根据习作主题,有条理写出有关自我保护的文章。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第四单元包括: 《跨越百年的美丽》 《千年梦圆 在今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四篇文章。除此之外,、还有词语盘点,用于巩固拓展训练的《回顾·拓展》《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成语故事》等。其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字、词:

1、能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埃、伦,藤,析,顽,卓,效,誉,衔,粪,捐,澡,械,逆,玫,域”

2、能准确认读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 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 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3、能背诵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目标坚定、不懈努力、集思广益、群策群

力、革故鼎新、标新立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

4、理解成语故事中“舍本逐末”的意思。句子: 能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1)“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 的发现”(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3)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里的“?”“!”各指的 是什么?)段、篇:

1、能有感情朗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

2、阅读时把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运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 的写法。交流平台:

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2、交流小学六年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口语交际: 可以根据辩题“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做到以下几点:

1、表明自己的观点。

2、要做辩论前的准备,如搜集己方观点的材料。

3、辩论时要做到条理清楚,用事实说话。

4、能总结陈词,总结本方观点。习作:

1、本次习作不限范围,自由创作,学习可发挥的空间很大。

篇8: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屡有发生,我百思未得深解。学校学期初安排听常态课,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渔歌子》时的课堂现象,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将课堂实录片段与我邀部分学生深入访谈的结果,描述如下。

教师1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A:我预习的时候没查到张志和的资料。老师要我们回答“是个怎样的人”,是个爱钓鱼的人吗?老师肯定不是要这样的答案。那他是个怎样的人呢?听听同学怎么说吧。

B:我知道一些张志和的资料,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后来皇帝赐给他“志和”这个名字。难道老师要这个答案吗?再等等吧,没把握的话还是不急着说。老师喊到我就起来这么说。

C:不会,就选择沉默吧。老师肯定会自己公布答案的,她以前经常这样自圆其说的。】

师:不知道啊,都没有预习吗?那么看屏幕上老师收集的资料。

生:(默看资料)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D:哎呀,怎么看不大清楚呢?最好有人读一下,让我了解得清楚些。哎,别不识相,挨一顿批。让我把眼镜架往上推一推,眯缝着眼,努力看吧。

E:哦,原来老师就是要我们随便介绍一下张志和呀,这个我在预习的时候也查到的,她为什么不说清楚呢?】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说说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生1: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应该是西塞山和白鹭。继续交流。

生2:桃花、流水、鳜鱼。

师:还有呢?能不能把它们找全了?

生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师: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F:怎样的美景?我可得好好组织组织,变成一段通顺的话。让我想想。

G:想想也烦,懒得动这个脑筋,反正等一会儿总有人举手的。

H:我仿佛看到的是桃红柳绿,和风细雨的美景。我想举手的时候老师就开口了。】

师:(焦急地)没关系,你可以说一样景物,比如怎样的风?怎样的雨?

生4:暖风。

生5:杨柳风。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I:看老师笑眯眯的,其实她心里很急了,快点随便说一个答案吧,至少下课时统计发言次数时,我发过言了,可以交差了。

J:老师肯定要感谢我了。大家都不说,老师会多尴尬,幸亏我救了老师的场。毕竟教室后面还有一位老师在听课呢。】

师:(要发疯了)你们不会用一两句话来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的吗?×××,你来说。

生6:雨细细的,如牛毛,如花针,密密地斜织着;风轻轻的,柔柔的,如母亲温柔的大手抚摸脸颊。风里带着桃花的香味儿,青草的香味儿,还有泥土的香味儿。

师:不是说得挺好吗?为什么不举手呢?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K:我想尽量说得完整一些,把青山、白鹭等景都说进去,还在想呢。老师叫到我名字,我吓了一跳,把开头给忘了,直接说了后面的内容。】

片段三:

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像这样的关于垂钓的诗你还记得吗?

生7:《题秋江独钓图》

师:会背吗?

生7:(只嗫嚅了三个字)……一扁舟

师:还有一首记得吗?

生8:“独钓寒江雪。”

师:四、五年级学的内容都还给老师了。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把这两首诗读一遍。

生齐读《江雪》和《题秋江独钓图》。

师:下面打开《三训》把作业做一下。

【学生心里活动描述:

L:我正在努力地想呢?老师就打断了我。

M:想它干嘛呢?老师其实只是问问而已,做给听课老师看的。我看见老师的手都点好鼠标了,屏幕上马上出来这两首诗的内容,只要跟着读读就行了。】

教师2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原来不叫张志和,叫张龟龄。你猜他父亲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名字?

生1:大概希望他能像乌龟那样长寿吧。

师:恭喜你,猜对了!他有个哥哥,你们猜叫什么呢?

生2:张树龄。

师:什么树呢?

生2:松树,哦,张松龄。

师:对了!你们看,名字中寄托了长辈的美好祝愿。那张龟龄后来为什么叫张志和了呢?通过预习,知道的请举手。(一名学生举手)

生3:是皇帝赐给他的名字,希望他心志平和。

师:你真了不起,知道得真多!奖励你把屏幕上的这段资料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思考,从中了解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

【评析:因为是猜,错了没关系,学生的心理压力要小得多,而且,老师的问题指向很明确,话语中又饱含着鼓励,因此课堂气氛活跃。】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圈一圈一共写到了哪几种景物,待会儿连起来告诉大家。

生1: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师:还漏了两样,能补全吗?

生1:箬笠、蓑衣

师:一起把圈到的景物念一念。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吧,能不能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了什么?不急,先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生2:我写的是白鹭飞翔图。……

生3:我写的是桃花流水图。……

生4:我写的是斜风细雨垂钓图。……

师: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生:(沉默)

师:你们看,山是青的,鹭是白的……

生5:美在它们的色彩绚丽,搭配和谐。……

师:还美在?

生6:动静结合。……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读出画面来。先自己练一练。

【评析:先写再说,给同学思考的时间较充分。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因此说得自信满满。】

片段三:

师:据说张志和钓鱼是不用鱼钩的。那他还是在钓鱼吗?

生:(摇头)

师:他钓的是什么呢?

生7:春天的美景。

生8:悠闲自在的心情。

生9: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

师:好一个“淡泊心境”。是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

【评析:所提问题有思维的价值,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喜欢。】

师: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惹祸,于是修了一座草堂,并作了一首词喊他回家。想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

生:想。

屏幕出示《和答弟志和渔夫歌》

男生作哥哥,请弟弟回,读:“……狂风浪起且须回”;女生作弟弟,回答哥哥不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课堂里充满乐欢声笑语)

【评析:和复习旧知相比,学生们更愿学习新知,对拓展内容充满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学习有热情。】

二、理性分析

综上所述:教师1和教师2执教《渔歌子》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基本相同,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但课堂气氛却迥然不同。以前一些教师总以为高年级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在学生,学生大了,自尊心较强,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不愿说,所以才造成如此局面。其实教师才是始作俑者,课堂的“死”与“活”,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

打破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沉闷之怪现象,笔者以为需经常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具有挑战性

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学目标处于灵魂的位置,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以它为中心展开。所以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好适宜的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通过“教”与“学”双方的努力,可以达成的且能够达成的目标就是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因此,目标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课文的独特教学价值。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课文的内容也有不同的难易程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目标太难,不容易实现,学生就会丧失信心,有厌倦情绪,就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只能勉强跟着。目标太简单,不花力气就能实现,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最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属于那种具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的,且通过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转换,不能固守预定的教学目标不放,生拉硬扯也会将学生学习的兴致耗失殆尽。

2.教学形式的展开,是否有互动性

要把课上活,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的教学形式,代之确立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形式。传统的单向静听式主要是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其信息是单向的。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只是主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进行积极思维,完全依赖教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学生的求知欲受到抑制,学习缺乏兴趣。这样的课堂是一潭死水。

多向立体式教学形式其信息反馈是多向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也是教师与文本间的,学生与文本间的。只有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思维有空间,讨论有时间,发言交锋才会呈现精彩。

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起来投入,兴趣自然来了,课堂也就活了。

3.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纵然是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块屏幕、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虽然受到批判,但在相当多的家常课课堂上,还是愈演愈烈。另外语文课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似乎也是一成不变的套路。可以想象,如果一篇课文分两个课时完成,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是一个模式:读通课文,正音,解词,读好句子,分段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第一段……教学程式化,方法单一,学生会假装陪着你老师学吗?高年级学生精着呢,猜到你老师下面大概要说什么了,他们就对老师不予理睬。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出其不意地变换招数,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视频引趣法﹑实物演示法﹑游戏法、表演法等,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具体感受,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不是一味地追求方法的“趣味性”,搞成形式主义,而是真正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倪鸣老师执教的《石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就设计了极富趣味的闯关活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且轻松愉悦。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告诉倪老师,课文你都读过几遍了?

师:4遍的、3遍的。哎呀,真是不看不知道,6遍的、8遍的!一看吓一跳。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得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倪老师呀把这一课的生字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就给你。

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

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1号题只有一个生字,你一定能读好!

生读: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接着来挑战!

生:我想选3。

师:你勇气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说有,然后读。

4.教学评价的语言,是否有激励性

课堂上学生不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怕回答不好而遭同学取笑。实际上,这种不正确、不规范、不全面,是正常的。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学生讲对了,教师要表扬;学生讲错了,教师也要鼓励,因为他敢于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或分享,或纠正,或引导,或提升,逐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爱说、能说。

一日,学习《烟台的海》,姓祝的一名男同学作小导游,上台介绍了烟台秋天的海。台下一学生评价“这导游做得如何时”支支吾吾。

我是这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师:你尽管实事求是地说,祝导不会因为你评价他介绍得不好而扣工资的,对吧?

生:(会心地笑了)他介绍了海的高远以后,能说到海的忙碌很好。如果再请游客们到渔家尝尝海鲜,就更好了。

生(祝导):谢谢你的建议,我也想到了。只是我怕这样会让游客们说我从中拿他们的回扣,所以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上一篇:安防主管述职报告下一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