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01个植物的实验》有感

2024-05-23

读《101个植物的实验》有感(通用5篇)

篇1:读《101个植物的实验》有感

读《101个植物的实验》有感

被遮住阳光的叶子还会是绿色的吗?这个问题困惑我许久,终于在前几天解开了,答案待会儿再告诉你。你们想不到吧!这是一个神奇的实验,我也亲自做了。

你首先需要一盆大叶子的植物,还有创可贴,也可以是不透明的胶带,这样就能开始做实验了。将创可贴或者胶带贴在植物的大叶子上面,一条空一条贴好,然后像平常一样照料这颗植物,几天之后,我撕下胶带一看,哇哦,被贴上的`地方,叶子的颜色变淡了,不是碧绿而是浅绿色了。这碧绿和浅绿相间,把一片大叶子变成了绿色的斑马线!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哦,原来将植物放下阳光下,阳光洒落在植物的叶子上,这时候叶子的叶绿体中有一样叫叶绿素的物质可以吸收一部分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被遮住的部位,叶子的叶绿体吸收不到阳光,叶绿体被消耗,所以叶子见见呈现出浅绿色。只有在阳光下,叶子的叶绿素才能利用阳光制造养分保持碧绿的颜色呢!

这本《101个植物的实验》教会了我许多科学知识和怎样实验,也丰富了我的生活,它教会了我要留意身边的事情,要有一颗勇于探险的心,也要保留一颗好奇的心,去发现更多有趣的实验。

篇2:读《101个植物的实验》有感

罗阳小学三年级3班 李佳佳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这会影响孩子的命运。想改变孩子的命运,请读《101个聪明故事》。

暑假里我专心致志的将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把101个故事分为6大部分“超炫IQ风”“妙计小天才”“点子一箩筐”“怪味聪明豆”“险翘翘板”“机灵鬼部落”这6大部分,都是告诉孩子在遇到一些困难时要众志成城,用智慧去战胜困难。

书中的“偷吃饼干的小孩”把我紧紧吸引住了;一个小孩偷吃了饼干,老师让同学们摸一个笛子,说谁了偷吃笛子就会响,偷吃饼干的小孩不敢摸。后来,老师知道谁偷了。原来笛子上抹了墨水偷吃饼干的小孩不敢摸手上就没有墨水。这就叫做贼心虚。里面还有很多故事令我感到稀奇如:老太太如何用妙招赶走孩子。高斯巧解数学题。掉进井里的金。

《101个聪明故事》告诉我很多道理:遇到比自己强的人不能硬拼,只有急中生智紧紧抓住对方的弱点这往往能让自己反败为胜。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聪明人会掩盖自己的光芒。

篇3:读《101个植物的实验》有感

听到、见到这样的现象,我不免陷入困惑之中:我们不是天天都在教育孩子们讲文明、懂礼貌吗?为什么这样小的小事都做得不尽人意呢?我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后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一直忽略了教育细节的落实。

《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是美国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罗恩·克拉克所著。作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这些方面简单易行行之有效。文中提及的55个细节都很细小,但它不仅适用于孩子们,其中绝大部分适合每一个人,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家庭主妇到医生,从政治家到侍者……下面就书中的几个细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细节4:尊重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

书中强调: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对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表示尊重,要尽可能地这样说:“我同意约翰的观点,同时我也感到……”“我不同意莎拉的观点,尽管她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但是我觉得……”“我认为维克多的观察真是太精彩了,它让我意识到……”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我觉得应该把它应用于每一间会议室,每一个工作单位,每一节课,每一个家庭的饭桌上。因为人们担心一旦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别人会怎么看,自己会不会遭到嘲笑、贬低和忽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课上发言人数少,声音小,而且胆小拘谨,是否就是缘于缺乏一种心理安全的环境?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用一种充满尊重和支持的表达方式,努力创造一个相互支持,没有畏惧的氛围,也许孩子们会更懂得自尊与他尊,更加大胆和自信。

细节6:与人交谈时,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一定也要回问对方

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就应该回问对方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问:“周末过得怎么样”你应该答:“不错,我们全家逛商店去了,你怎么样,周末过得好吗?”这是个礼貌问题,这个细节就是让人们知道像他们对你感兴趣一样,你对他们同样感兴趣。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从未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从未接受过如此具体的指导,我想多数中国成年人皆如此。

细节11:顺手做些善意的事,给别人以特别的惊喜

这和我们平日倡导的好人好事差不多,但这样说出来,孩子们会更喜欢,因为这其中包含很多乐趣。生活中除非是什么人的生日或者某一个特殊的事件,人们往往认为没有必要一反常态地为别人制造什么惊喜。其实给别人一个惊喜的最佳时机,就是在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什么惊喜降临的时候。比如:可以在别人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整理整理房间,洗洗碗,送一张秀珍卡片,一束鲜花,为上了年纪的邻居读读文章、捎带买点东西,在学生没准备的情况下,给他们发点小奖品,总之,机会到处都是。当别人带给我们意外惊喜时,我们心中会洋溢着那种特别的、被爱的感觉,带给他人惊喜的人也同样享受着来自给予的快乐!

细节36:进出时,为别人扶住门

校园里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出入教学楼门和餐厅门的时候,自己过去后就不管身后的门了,门常常会“砰”地打在后边人的身上。克拉克先生发现这一现象后便教育他的孩子们:“如果开门进去或出来时有人跟在你后面,你应该扶住门;如果开门的时候需要拉的话,你就拉开门,自己站在一边,让别人先过去;如果开门的时候需要推,你就在自己走过去后扶住门,别松开。”这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对孩子们了解如何尊重和重视别人大有裨益。如果我们不帮助他们指出来,绝大部分人自己是很难领悟到的。

细节37: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尽管不是你的错,你也应该说声“对不起”

乍听起来,你也许感觉不可思议,可当你静下心来,仔细咀嚼时,你会发现,这表面上是个小礼数,实质上却是大修养!这一声对不起,蕴含着对他人的深切关爱、宽容与尊重。不知有谁聆听过如此智慧的叮咛呢?

细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是在细节中展示自己的。一言一行透出人的习惯,一举一动显示人的素养,教育就应当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从往往被学生忽视的细节中,寻找教育的切入点。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其一,要善于捕捉教育细节。“接到别人递过来的东西,说谢谢了吗?”“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了吗?”“东西用完后放回原处了吗?”“私自动过老师的物品吗?”“在教室、走廊或老师办公室,有边吃东西边和老师说话的经历吗?”“乘自动扶梯时站在右侧了吗”?“开门时因过于用力打过后边的人吗?”“颁奖典礼上,真诚鼓掌向获奖者表示祝贺了吗”……作为教师,你是否发现你的学生根本没把上述细节当回事?你是否自己发现后也没把它当回事?其实,人的行为在细节上最少雕琢,常常带有无意识性,是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在我们困惑于如何才能教育好学生时,我们的品德教育是否该收回高远的目光,注意一下眼前的细节,在一个个细节中找寻所蕴含的教育真谛。

其二,应做到以身示教。有人说,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对待他人。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接到学生递过来的东西,你说谢谢了吗?”“学生主动向你问好,你微笑回应了吗?”“升国旗时,你能像你所要求学生那样,安静整齐地站在队伍中迎接那庄严肃穆的时刻了吗?”“走廊中有杂物你会弯腰捡起吗?”“你会主动给怀抱作业本的学生开门关门吗?”“因误解而错误批评了学生,你会主动道歉吗?”……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用自身的修养魅力去感化学生,用人格去影响人格的形成。

篇4:读《101个植物的实验》有感

今天,我看了《让孩子受益终身的101个道理故事》这本书,其中《每天做好一件事》的故事吸引住了我,

读让孩子受益终身的101个道理故事有感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座山上有一座寺庙,庙里住着许多和尚,其中一个小和尚人长的伶俐,脑子也很灵活,深得主持的喜欢。但小和尚不敢恃宠而骄,他很要强,事事都想有自己的特长。这样,小和尚什么都想学好,但由于小和尚学的东西太多了不但没有表现得比别的师兄优秀,反而样样不如人家。最后小和尚知道自己错了,他就每天只做好一件事,后来他成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方丈。我喜欢小和尚,虽然他做错了事,但他知错就改,也成为了一代德高望重的方丈,

篇5:读《101个植物的实验》有感

程凤春教授的《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一书精选了50个有关学校管理的典型案例, 涉及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书中每一部分都遵循先描述案例内容, 再提出思考问题, 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这样一个体例。虽然每个案例都设有思考题、问题解答——案例分析, 但都只是引玉之砖, 其意图并不是给出标准答案, 而是希望引起读者深入思考。

在实践中, 有的校长喜欢用规章制度管理学校, 有的校长凭借人格魅力管理学校, 有的校长则用人文关怀管理学校……无论用怎样的方式, 确定无疑的是:一位好校长可以带出一个好班子, 一个好班子可以带出一群好教师, 一群好教师可以带出一批好学生。好校长、好领导班子、好教师、好学生共同构成了一所好学校。那么,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学校管理者昵?

一、灵活决策, 促进学校发展

在学校发展方面, 很多问题都需要进行决策。校长的决策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在管理学中, 决策风格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管理者的决策风格主要分为命令型、分析型、长远型和行为型。命令型决策者追求效率, 通常只考虑少量信息或评估少数方案就作决定;分析型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了解更多信息, 评估更多方案;长远型决策者关注决策的长期结果, 广泛收集看法和意愿, 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案;行为型决策者关注下级对决策的想法和态度, 愿意了解并接受下级的意见, 常常以会议方式进行沟通, 达成决策。

校长使用哪种类型的决策风格最有利于学校发展呢?实际上, 上述四种决策风格各有优劣, 校长在面临不同的问题时可以使用不同的决策方式。以“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这个问题为例, 该书作者认为, 学校出售店面是在财政拨款不足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情况, 不属于学校的常规事务, 因此校长宜通过行政会议的形式与教职工沟通, 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会议形式进行讨论, 可以为校长决策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和更多的备择方案。所以, 此案例采取长远型和行为型的决策风格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赢得教职工的支持。但在“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上, 上述决策风格显然就不适合了。因为建设学校办公大楼是学校事务, 并非教职工的个人事务, 讲求科学性是关键, 所以在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上, 更应该尊重建筑专家的意见, 而不是教职工的看法, 分析加命令型的决策风格在这件事情上显得更为适宜。总之, 校长在进行决策时, 要因事制宜, 灵活决策, 着眼于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适当放权, 信任领导班子

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很多时候, 校长的工作不在于自己做了些什么, 而在于引领和鼓励自己的领导班子做什么。

在一些学校中, 学校政策的制定基本都是校长说了算, 中层领导几乎没有发言权。学校的中层领导干部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 是校长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实际上, 大部分中层领导都希望参与学校决策。校长在日常的管理中不可能事事亲历亲为, 在管理上要学会适当放权, 为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提供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充分给予中层干部自主决策的权利, 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工作满足感, 激励他们为学校管理献计献策”在管理工作中, 校长要适当放权、放手、放心, 让信任成为一种管理状态。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任何人都难以独立胜任。作为一校之长, 如果不舍得放权, 事事皆由自己说了算, 不但自身疲惫不堪, 还会使学校长期固守僵化的管理模式, 阻碍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以人为本, 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

管理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纲”, 管理教师是抓好学校工作的“目”。教师的职业很神圣, 但教师也需要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生活和更大的成就。作为学校管理者, 要时时处处为教师着想, 尽量满足不同教师的多元需求。

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 提升生活质量, 改善生存状况, 是教师的首要需求。因此, 校长要在学校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待遇, 尽最大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教师辛勤工作, 除了希望得到合理的薪酬外, 最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的欣赏和学生的认可。如果得到学校或上级的奖赏, 教师便能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内心的满足, 这是物质无法替代的。

一些校长高高在上, 凡事喜欢下命令, 让教师觉得自己像执行命令的机器。学校管理者应当懂得爱护和赏识自己的教师, 满足其精神需要, 让他们有归属感。对教师多一点理解、支持、认可与鼓励, 少一点苛求与指责, 不但可以满足教师高层次的需要, 还可以让他们有愉悦的心情去工作。

当然, 对教师也不能一味的支持与鼓励, 对其缺点和错误要适时适当地指出, 但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例如, 教师的教学成绩若颇不理想, 可以单独找教师聊天了解实际情况, 一句“某某老师, 你付出的努力大家都看见了, 这次考试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相对于在全体教师会议上点名批评或指桑骂槐, 更能引起教师的重视。某教师为了私事忽略了教学工作, 一句“某某老师, 谁家都有有事的时候, 这段时间你家里比较忙, 学校工作也很多, 两头平衡不容易, 哪头出差错你都会担心”比起当着其他同事的面否定教师的工作态度更委婉, 更让人心悦诚服。

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玛丽·凯阿什曾说:“管理者要体谅其他人的困难, 而体谅别人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在他们中间。”校长应该多与一线教师接触, 在生活上多一点体贴, 在工作上多一些支持, 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教师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后, 会更加渴望拥有自身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挖掘自身潜能, 实现职业理想。如果他们感觉到学校无法为其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时, 就会主动去寻求能够施展其才能的、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工作。案例“刘老师为什么不走了”中, 化学骨干教师刘老师想要调离工作岗位的原因正是如此。所以,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为教师搭建展示个人能力的平台, 如定期开展各种竞赛、评比、才艺展示活动, 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 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使他们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四、关爱学生,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 管理一词充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校务会议上谈的是如何管理学校和班级;教师之间谈的是如何管理学生和课堂。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 学校常常施以惩罚。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自觉性的培养, 因为学校管得越严, 学生的自觉性就越没有用武之地, 渐渐地, 学生就会形成这样的心理:既然学校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校长和教师满意, 那我立刻让你满意不就行了吗?至于校长和教师不在的时候, 我的行为就和你们无关了。所以, 校长应该懂得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为了管住学生, 而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要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爱。泰戈尔曾写道:“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 去责罚他, 因为只有热爱人的人才可以惩戒人。”如果仅仅为了纪律的维护和学校表面的和谐, 那么对学生的惩罚一定是不理智、不合理的。因为教师心中缺少爱, 看不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也不会费尽心思去了解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 这就会离学生的心灵越来越远, 为日后的班级管理埋下隐患。在对每一次事件的处理中, 校长和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 意识到学校的管理是善意的, 只是为了让自己改正错误。惩罚既要以爱为出发点, 又要以爱为终结点。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活动中, 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五、结语

半个世纪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 谈何容易!说得小些, 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 说得大些, 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时代、社会对校长的期望和要求。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是学校管理的规划者、决策者。一校之长, 不但要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 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更要以教师为本, 关爱学生, 这样才能获得全体教师的理解与支持, 才能得到学生的青睐与认可, 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最终获得家长、同行和社会的认同。

上一篇:分别六年级散文诗歌下一篇: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