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学实验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园林植物学实验范文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

园林植物的嫁接繁殖与后期养护

一.目的:掌握常用的几种嫁接方法。 二.内容:室内或圃地联系嫁接技术。

三.嫁接用品:修枝剪、枝条、嫁接刀、酒精棉球、绑缚材料和接蜡。 四.嫁接技术与方法

(一)砧木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做砧木。

(二)接穗的选择和采集:选择生长发育健壮无病虫害,芽饱满的一年生枝条做接穗;夏季芽接的接穗采集时,要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去掉梢头嫩枝部分,并注意保湿。

(三)嫁接方法:

1.枝接:多在春季树液开始流动,但是尚未萌动之前进行。

(1)劈接:用于根径粗2-3cm的砧木。

削接穗:接穗长5-10cm,带2-3个芽,削面在顶端芽的下端两侧,削面长3-5cm,削成基本相同的两个面。如果砧木比接穗粗,削成偏楔形,芽的正面厚背面薄;砧穗粗度相似,削成正楔形。削面一定要平滑。

砧木准备:先清除砧木周围的杂物,在距离地面2-3cm处剪断,在砧木上选择纹理通顺的地方做切口。从砧木中间劈开,劈口深3cm左右,要保持劈口的干净。

插接穗:撬开砧木切口,插入接穗,使砧穗的形成层对准,注意露白。用绑缚材料绑紧,不要触动接穗。

埋土:用湿土把嫁接部分埋起来。

(2)切接:适用于根径1-2cm的砧木。

削接穗:在接穗下芽的背面,斜削一刀,深达木质部的1/3,削面长2cm。在削面的背面斜切一个小切面,长0.8-1cm。

切砧木:在距地面2-3cm处剪断砧木,选皮厚纹理通顺处从横切口略带木质部垂直切下2cm左右。

插接穗:将接穗长削面向里,插入砧木接口,使砧穗形成层对准,注意露白。然后绑紧,用湿土把嫁接部分埋起来。 2.芽接:在生长季节进行

削芽:在芽上0.3-0.4cm处横切一刀,刀口长0.8cm并深达木质部,再由芽下1cm处向上削,直削到横切口处即削成上宽下窄的盾形芽片。

切砧:在砧木迎风面距地面3-5cm处,横切一刀;长约1cm以切断砧木皮层为宜,再从横切口中间顺砧木向下垂直长约1-1.2cm的“T”形切口。

插芽片:从砧木“T”形切口中间挑开,插入芽片,使芽片上端与砧木横切口上边皮层靠紧,再把两片砧皮合起来包住芽片。

绑缚:从芽上绑起往下缠绕,芽和叶柄露在外面。

五.后期管理

1.挂牌

注明接穗品种、数量、贮藏情况、嫁接日期、方法等。 2.检查成活

枝接在20-30天左右进行检查,接穗上的芽已经萌发或仍保持新鲜;芽接7-15天左右进行检查,成活芽新鲜,芽下叶柄轻触即落,表明嫁接成活。 3.去袋和松绑

当枝接接穗成活,芽已长至4-5厘米时,将所套袋上方剪一小口,让幼芽适应外界环境,3-5天后去袋;芽接不宜松绑过早,避免接穗从接口处碰落或风吹折,松绑时以不影响砧木和接穗的生长分化,不形成缢痕为好。

4.断砧、抹芽和去蘖

芽接、靠接和腹接等不断砧的嫁接苗当接穗成活后要及时断砧,即剪去接口上部的砧木,以免影响接穗的生长;及时抹除嫁接苗砧木上经常长出的萌条和根蘖,减少与接穗争夺养分,保证接穗的正常生长,抹芽除蘖最好从萌条或蘖的基部剪除。

5.补接

嫁接不成活时要及时补接,如果嫁接时期已过,次年再补接。

六.讨论

1.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有哪些? 2.嫁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实验二

园林植物的扦插繁殖与后期养护

一.目的:掌握扦插繁殖的过程和技术。

二.内容:采集插条、截制插穗、药剂处理、扦插、后期管理。 三.实验材料:

(一)插条:一年生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苗干或萌条、树种选择与实际结合。

(二)工具:修枝剪、扎绳、铁锨、卷尺等。 四.技术要点与工作步骤:

(一)插穗准备:

1.越冬埋藏的插穗:若下切口尚未愈合,可在扦插前一周取出,放在向阳的地方催根。

2.春季临时采条:要及时截制插穗。上切口在芽上1cm,下切口在芽或接下,切口要平滑,防止劈裂。针叶树木质化枝条长10-15cm,可以稍带一小段二年生枝条,要保持顶芽完整。

3.用药剂或清水浸泡催根。

(二)插条技术

育苗一定要疏松、平整。针叶树扦插要做床或做垄。 1.株行距:一般20×20cm。嫩枝扦插可密度稍大,但以叶片不相互遮挡为宜。 2.扦插:直插:按行距拉线,靠线按株距扦插,深度为留一芽或全部插入,切忌倒插;如果是嫩枝扦插,则按行距开沟,按株距放入插穗,覆土深度为保留一芽一叶;插后踏实,扒平,灌水。如果下切口有愈伤组织或根的,一定用后一种方法。

(三)薄膜覆盖:一般育苗先铺地膜,按规定株行距打孔扦插,扦插后假设拱形小暖棚。

五.后期管理

主要是湿度、光照、温度控制。

1.光照影响到插条生根的速度,在全光照喷雾条件下扦插可不用遮荫,如条件不允许,可根据植物的耐阴程度进行适当遮荫,按植物对光照的反应分区扦插,分区遮荫。

2.一般来说,硬枝扦插在春季芽未萌动、温度较温和时进行,有利于生根;除少数高温地区外,嫩枝扦插时的温度可通过选择扦插时期来调节,或采用喷雾降温、水帘风机降温。高温高湿极易引起植物发病,温度高,湿度过大,插条易生病腐烂;湿度过低,插条会干枯死亡。

3.因此,在调节喷雾时,首先要保证叶片湿润,不萎蔫,同时要特别注意检查基质的含水量。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抓一把基质,握紧,指缝不滴水,手松开后基质不散开或稍有裂缝,表明基质含水量适宜;如果握紧时指缝滴水,含水量过高,应控制喷雾;基质散开,含水量过低,应喷雾补水。不同植物对湿度的适应性不同.在扦插时,应根据植物对湿度的需求分区扦插。

六.讨论

1.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有哪些? 2.扦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实验三

园林大树移植与后期养护

一. 目的:掌握大树移植过程和技术。

二. 内容:大树选择、种植穴的开挖、起苗、包装与运输、定植、后期养护。 三. 实验材料:

(一)直径在10cm左右的树形优美根系发达的大树。

(二)工具:修枝剪、草绳、铁锨、卷尺、运输及起吊工具等。

四. 技术要点与工作步骤:

(一)大树选择:

按设计要求的规格选生长良好、姿态优美、适宜移栽的树木。选中后挂牌,标明树种规格,调查大树周围环境。

(二)栽植穴的开挖:

一般的栽植穴按照0.8*0.8*0.6的规格开挖,或者根据土球的大小,每边比土球略大20cm开挖。

(三)起苗:按照胸径的7-10倍确定土球的直径,深度视植物的根系性质而定,一般土球高度为其直径的2/3,深根性树木土球则深一些。

(四)包装与运输:视土球大小选用不同的包装方法和材料,也选用不同的运输方法。对于大的树木一般采用木箱移植法,对于15-20cm较易成活的树木一般采用软包装法,对于10cm左右的树木用简易包装法。运输中主要防止失水和和擦伤,要视其运输的远近,进行必要的保护。

(五)定植:在挖好的栽植穴底部,加入基肥后用土堆10-20cm的小土堆,把树放入其中,使树身直立。填土,每填10-20cm后夯实一次,操作时注意保护土球。栽植后,土球表面与地面相平。

五.后期管理

(一)保墒

大树移植后视树木生长需要和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保墒措施,及时中耕或封堰。在高温干热时,应对树干、树冠及周围环境喷雾,早晚各1次,达到湿润即可。宜在树盘部铺薄膜。久雨或暴雨时造成积水,必须立即开沟排水,积水时间不得超过24h。树盘内应保持土壤疏松。

(二)抹芽

大树移植后应多留芽,抹芽分3~5次完成。抹芽应在新芽木质化以前进行。留芽应根据树木生长势及今后树冠发展要求进行,应多留高位壮芽。对有些留枝过长,枝梢萌芽力弱的,应从有壮芽的部位短截。对切口上萌生的丛生芽必须及时抹稀,树冠部位萌发芽较好的,树干部位的萌芽应全部抹除;树冠部位无萌发芽时,树干部位必须留可供发展树冠的壮芽。常绿阔叶树除丛生枝、病虫枝、内膛过弱的枝外,应第二年修剪时进行抹芽。带冠落叶树大量落叶应及时疏剪抹芽。

(三)其他管理

移栽后的第一年不宜施肥,第二年根据生长势和土壤状况施农家肥或专用肥料。特殊季节大树移栽时要进行树冠喷雾,加遮荫网。落叶树移植后注意修剪,去蘖、定芽。大树移栽后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树木截口要涂保护剂,选用环保型、低毒、高效、无公害的药剂,宜采用生物制剂或天敌防治病虫害。大树移植宜采用输液、喷施生根剂、蒸腾抑制剂等技术。越冬应采取防风、防寒措施。落叶乔木应进行培土、主干密实缠绕草绳或包裹防寒布;常绿树应在大树的西北方向距树500mm处架设风障,风障高度超过树高300 mm以上。土壤封冻前浇足防寒保墒越冬水。春季应浇足解冻水,制定新一年的养护管理措施。

六.讨论

1.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因素有哪些? 2.大树移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实验四

园林植物的修剪

一. 目的:掌握园林植物修剪的基本方法。 二. 内容:休眠期修剪,生长期修剪。 三. 实验材料:

(一)各类园林植物。

(二)工具:修枝剪。

四. 技术要点与工作步骤:

(一)休眠期修剪:

园林植物的休眠期修剪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可以概括为截、疏、除蘖。

1.截又称短截,即把枝条的一部分剪去。其主要目的是刺激侧芽萌发,抽生新梢,增加枝条数量,多发叶多开花。根据短剪的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轻短截:轻剪枝条的顶梢(剪去枝条全长的1/5—1/4),主要用于花果类树木强壮枝修剪。此种修剪方法在枝条在去掉顶梢后,刺激其下部多数半饱满芽的萌发,分散枝条养分,使来年园林观赏花果树类的枝条能产生更多中短枝,易形成花芽。

中短截:剪到枝条中部或中上部饱满芽处(剪枝条长度1/3—1/2),主要用于某些弱枝复壮以及各种树木培养骨干枝和延长枝。

重短截:剪去枝条全长的2/3—3/4。此种修剪方法刺激作用大,主要用于弱树、老树、老弱枝的更新复壮。

极重短截:在树条基条基部留1—2个瘪芽,其余全部剪去。园林中紫薇常采用此方法。

回缩:是将多年生的枝条剪去一部分。因树木多年生长,离枝顶远,基部易光腿,为了降低顶端优势位置,促多年生枝条基部更新复壮,常采用回缩修剪方法。

2.疏又称疏剪或疏删。将枝条自分生处剪去,疏剪可以调节枝条均匀分布,加大空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树冠内部枝条生长发育,有利于花芽分化。疏剪的对象主要是病虫枝、干枯枝、过密的交*枝等。

3.除蘖,除去树木主干基部及伤口附近当年长出的嫩枝或根部长出的根蘖。避免这些枝条和根蘖,有碍树形,分散树体养分。

(二)生长期修剪:

生长期修剪一般包括:摘心调节养分、剪除枯枝、密生枝、徒长枝,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

五.注意事项

在园林植物修剪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修剪枝条的剪口要平滑,与剪口芽成45度角的斜面,从剪口的对侧下剪,斜面上方与剪口芽尖相平,斜面最低部分和芽基相平、这样剪口伤面小,容易愈合,芽萌发后生长快。疏枝的剪口,于分枝点处剪去,与干平,不留残桩。丛生灌木疏枝与地面相平。剪口芽的方向、质量,决定新梢生长方向和枝条的生长方向。选择剪口芽的方向应从树冠内枝条的分布状况和期望新枝长势的强弱考虑,需向外扩张树冠时,剪口芽应留在枝条外侧,如欲填补内膛空虚,剪口芽方向应朝内,对生长过旺的枝条,为抑制枝条它生长,以弱芽当剪口芽,扶弱枝时选饱满的壮芽。

2.在对较大的树枝和树干修剪时,可采用分步作业法。先在离要求锯口上方20厘米处,从枝条下方向上锯一切口,深度为枝干粗度的一半,从上方将枝干锯断,留下一条残桩,然后从锯口处锯除残桩,可避免枝干壁裂。

3.在锯除较大的枝干,造成伤口面较大,常因雨淋或病菌侵入而腐烂。因此在锯除树木枝干时,锯口一定要平整,用20%的硫酸铜溶液来消毒,最后涂上保护剂(保护蜡、调和漆等)。起防腐防干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4.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修剪时期应有区别。冬季落叶树停止生长,这时修剪养分损失少,伤口愈合快。而常绿树虽冬季为其休眠期,但剪去枝叶有冻害的危险。由于常绿树木的根与枝叶终年活动,新陈代谢不止,故叶内养分不完全用于贮藏,剪去枝叶时,其中养分损失,影响树木生长。常绿树修剪时期一般在冬季已过的晚春。

5.在修剪中工具应保持锋利,上树机械和折梯,使用前应检查各个部件是否灵活,有无松动,防止事故的发生。上树操作系好安全绳。在高压线附近作业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必要时请供电部门配合。行道树修剪时,有专人维护现场,以防锯落大枝砸伤过往行人和车辆。

六.讨论

1.修剪对植物造成影响的原理是什么? 2.怎样才能做好园林植物的修剪?

实验五

园林植物栽培现状调查

一. 目的:掌握园林植物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当地各种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

二. 内容:调查附近公园或道路园林绿化情况,调查园林植物栽培方法以及生长情况。

三. 实验材料:

各类园林植物。

四. 技术要点与工作步骤:

主要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勘测的方法对当地园林绿化情况、栽培方法、生长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为当地的园林植物配置起到指导性作用。

五.注意事项

主要是要注意调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在调查过程中不要伤害到园林植物。

六.讨论

1.兰州市园林绿化情况如何?怎样改善? 2.适合在兰州栽培的园林植物有哪些?

第二篇: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绪 论

教学目的、要求: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蔬菜和园林观赏植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及品种的概念及其特性;育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要求学生对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性质、范围和基本任务的相关概况有一个基本认识。

课时安排:3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基本内容:

一.园林植物范围

园林植物包括蔬菜、园林植物和观赏植物,有时也将茶叶、经济植物和芳香植物等列入其中。

二.变异、遗传和选择

达尔文义认为所有生物,包括野生植物和植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自然选择的进化。

三.品种概念及其特性

1.品种(cultivar,简作cv.)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物学特性符合生产的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主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品种:都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和时间性等特性。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不相似的现象 选择:物种形成(自然选择)新品种(人工选择) 品种特异性:品种特异性是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辩认的标志性状。

品种一致性:品种一致性是指采用适于该类品种的繁殖方式的情况下,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经过繁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品种稳定性:品种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相对不变。

品种地区性:品种的地区性是指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

品种也有一定的时间性。一定时期内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

品种分类与品种更新:按发展与更新情况,分为①优良品种②普通品种③淘汰品种

3.园林植物良种的作用

园林植物良种是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它在下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A.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改进产品品质

C.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 D.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 F.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 G.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

四.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任务

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林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园林植物育种学从园林植物、蔬菜及园林观赏植物等园林植物的育种特性的角度阐述园林植物、蔬菜及园林观赏植物的引种、选种、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与方法、诱变育种的理论与应用、良种繁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1 现代园林植物育种已不仅限于单纯利用自然界现有变异选育优良品种,而且还将根据需要,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优势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养和DNA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类型,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应用比较快速、准确的鉴定方式法来提高选择的效果,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尽可能地缩短育种周期,通过田间比较试验,评选出优良新品种。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根据不同地区原有品种基础和主、客观情况,科学地制定先进而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在征集、评价和利变异规律及变异用种质资源,研究和掌握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变异多样性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合于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乃至新的园林植物;在良种繁育和推广过程中,注意防止品种混杂、退化,保持优良种性,提供数量足够、质量可靠、成本较低的繁殖材料,促进优质、高产、高效园林业的发展。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定及产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标记及选育的方法,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育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A. 育种学相关学科:遗传学、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生物统计学、分子生物学 B.育种学与栽培学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生产良种化和良种区域化。生产上只有应用优良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才能体现出其先进性;同样优良品种只有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体现出其优良特性。

五.园林植物育种的发展

1.发展历史:园林植物育种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才有专门的育种机构,20世纪育种理论、方法进步很快,新品种选育成果巨大。

现代园林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生产良种化、良种区域化 中国园林植物育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世界园林生产有较大贡献。

2.发展趋势

2 种质资源日益重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产生深远影响(基因工程、基因组学研究、计算机专家系统应用);品种权保护进一步加强;新品种推广应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3.存在问题:

种类繁多、繁殖方式多样,育种技术应用复杂;育种目标广泛,育种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园林植物的生殖给育种技术应用带来难题(不开花或花而不实);遗传基础复杂,对重要性状的遗传研究不深入;生物技术应用障碍

4.育种中应处理的几个问题

优质与丰产问题;优质丰产与高抗问题;优质丰产与周年供应问题(成熟期的调节);绿化布景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问题;观赏与食用相结合问题;优稀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平衡问题

参考书目:

4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程金水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版

5植物育种学 胡延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6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学 曹家树等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年版

作业和思考题:

何谓品种。良种在生产中有何作用? 植物品种有何特性?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包括那些方面?

第一章 园林植物育种目标

3 教学目的、要求: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现代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主要目标及其特点和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育种途经,提出主要园林植物的具体育种目标。 课时安排:讲授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园林植物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一.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1.高产稳产

高产稳产是优良品种的基本特征,所以是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目标。

2.品质优良

品质是产品能满足一定需要特征特性的总和。它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园林产品的喜好和需求,是园林植物育种的重要目标。

3.适应性强

园林植物分布广,栽培环境多样,许多种类为周年生产,因而园林植物品种的适应性比其他作的有更多的要求。

4.抗病虫和除草剂

病、虫、草害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对其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为减轻使用化学药剂引起的环境污染及残毒危害,抗病虫和抗除草剂育种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目标。

5.不同成熟期

绝大多数园林产品都是以鲜活产品供应销售的,不像粮食那样易于贮运,除了不同区域和保护地生产外,生产上需要选育早、中、晚熟配套品种进行生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周年供应市场的需要。

二.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 1.育种目标的多样性

4 2.预见品种的高效性 3.供应市场的季节性 4.重视品种的兼用性

三.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产量性状:

产量可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前者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后者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两者比值叫做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又称收获指数指数(harvest index)。

产量的高低和产量构成因素有关。 2.品质性状:

园林产品质按产品用途和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观赏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等。

观赏品质常包含植株或产品器官的大小、形状、色泽等由视觉、触觉所感受的外质和风味、香气、肉质等由味觉、嗅觉、口感 等感知的内质。

营养品质常指人体需要的营养、保健成分含量的提高、有害成分含量的下降或消除,主要包括维生素、矿质元素、有机酸、纤维素、蛋白质和其他爱莫能助 害成分的组成和含量。

加工品质是指产品适合于加工的有关特性,如番茄的茄红素、果色的均匀度等,这一品质对加工类型特别重要。

3.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

环境胁迫大体上可分为温度胁迫、水分胁迫、土壤矿物质协迫、大气污染胁迫等。

4.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耐性

病、虫、草害对园林植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的影响。

抗性育种中要求新品种对病虫害有绝对的抗性常常是不切实际的,从经济学的生态学的观点来看,植物或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一般只要求在病菌流行或害虫发生时,能把病原菌的数量和虫口密度压低到经济允许的阈值以下,即要求品

5 种对病虫有相对的抗性,而不要求绝对的抗性

5.不同成熟期:

成熟期是园林植物产品适宜采收的时期,基早晚对许多园林植物都是重要的目标性状。

四.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

1.满足育成品种之后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2.考虑育成品种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4.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兼顾

5.处理好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的关系

五.园林植物育种途径

广义的品种选育工作主要包括从现有种质资源及其变异材料中的直接选择利用,包括种质资源调查(查)、引种(引)、选择育种(选)、人工育种四条途径。

种质资源调查是对现有种质资源直接选择利用的基本途径,通过调查可能发掘长期蕴藏在局部地区而还未被重视和很好利用的品种类型。

引种是从外地或国外引进新品种或新植物,有的可直接用于生产;有的需要经过驯化以适应新环境;有的可作其他育种途径的种质资源材料。如果引种得当,它对解决当地生产上急需的品种时常能取得最好、最快的效果。

选择育种

选种是利用现有园林植物群体中存在的变异性状,通过选择培育新品种。

人工育种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有性杂交育种(sexual cross breeding),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配亲本,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之中,对其后代进行培育选择,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和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一种重要育种途径。;

由于选用的亲本的亲缘关系远近不同,重组育种又可区分为近缘杂交育种和 6 远缘杂交(wide cross)育种。

利用这种杂种一代优热血现象进行新品种选 育,就是杂种优势育种(hybrid breeding),又称为杂种优热血利用育种。

B 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是人为地利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诱发植物产生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或染色体数倍性增加),通过对这些变异体的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

C 植物的离体培养(plant in Vitro culture)即广义的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现代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这一途径可以增加园林植物的变异率,或直接创造新的类型,然后通过选择获得新品种或新的种质资源。利用植物组织与器官进行培养,是许多植物种类实现大量快速繁殖、获得无病毒株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以及杂种不育的有效方法。

D 分子育种: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或种质资源创造的过程,就是分子育种

可分为植物基因工程(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作业和思考题: 育种目标

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 如何制定育种目标?

园林植物育种途径主要包括哪些? 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包括哪些? 种质资源利用包括哪些途径?

第二章 园林植物品种类型

7 教学目的、要求: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植物品种类型及其特点,不同繁殖方式园林植物的群体特点与育种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繁殖方式园林植物类型的群体特点与育种的关系上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基本内容:

第二章 园林植物品种类型

第一节:园林植物繁殖类型

重点讲授: 园林植物各种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园林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与育种特点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园林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两类方式。 一.有性繁殖

通过种子繁殖方式。有完整的世代交替。 按授粉方式,有性繁殖分:

自花授粉

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异花授粉

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 常异花授粉

天然异交率达5%~50%。

二.无性繁殖

有分生繁殖、嫁接、扦 插、压条等。没有完整的世代交替。

一种近于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为无融合生殖。

三.不同繁殖方式园林植物的群体特点与育种的关系

自花授粉植物,长期自交,品种内各个体基因型基本纯合,遗传性较稳定,性状较一致。

8 异花授粉植物:群体内不同基因型 为杂合体,遗传性比较复杂,个体间差异大。一代杂种常具有明显的优热血,有利于一代杂种制种。育种途径常采用一代杂种有种法。

常异花授粉植物:群体内杂合株率校高,变异较多。可采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一代杂种优势育种等途径。良种繁育时,应防止生物学混杂。

无性繁殖植物:群体基因型和表现型整齐一致,纯合材料后代仍保持纯合,杂合材料后代不产生分离。芽为育种是无性繁殖园林植物获得新品种的重要途径。无性繁殖园林植物在繁殖时无需隔离,但仍需进行必要的选择,淘汰机械混杂或自然变异植株以保持品种种性纯正。

第二节:园林植物品种类型

重点讲授: 园林植物各种繁殖下形成的品种类型、遗传基础及其育种特点.

一.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1.自交系品种

表现为群体遗传组成基本同质,个体基本纯合,选育这类品种主要通过选择育种和有性杂交育种。在选择方法上主要以单株选择为主。也可通过花药和花粉培养诱导单倍体,再对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选择后育成定型品种。

2.群体品种

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他品种相区分。主要采用混合选择法选择而育成的品种。

3.杂交种品种

表现为群体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

选育杂交种品种首先选育自交系。而自交系的选育主要采用单株选择法。 4.无性系品种

表现为群体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

无性系品种选育主要利用在繁殖过程中发生变异。以及杂交后代所产生基因 重组变异,进行株系比较和选择,经两三代比较及鉴定,即可选出新品种。

9 作业和思考题:

园林植物主要品种类型 各类品种类型有何育种特点?

园林植物繁殖方式与育种程序和方法由于的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第三章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园林植物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充分认识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重要性,熟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利用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讲授6学时,实验9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实验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三章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讲授:种质的概念;种质资源的意义;世界各国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我国及广东省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

一.种质资源的意义

种质(germplasm)决定生物遗传 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库又称基因库(genebank),是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指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是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经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品、能源、工业原材料等,是人类拥有的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

Harlan(1970)认为,“人类的命运将取决于人类理解和发掘植物种质资源的能力”。

种质资源是利用和改良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质基础,更是实施各个育种途径的原材料。

二.世界各国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和我国及广东省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

11 第二节 种质资源中心与我国的园林植物资源

重点讲授:起源中心的概念及其划分、园林植物的起源与发展,起源于我国的园林植物资源。

一.植物起源中心学说和园林植物起源

瓦维洛夫于20世纪20~30年代对世界植物进行广泛考察、搜集和研究后,提出了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将世界植物确定为8个原生起源中心。 物种资源多:巴西——马来西亚——中国

前苏联的茹考夫斯基将世界作教授起源中心划分为12个大基因中心。

中国-日本中心(龙眼、荔枝、牡丹、梅花、白菜)、东南亚中心、澳大利亚中心、印度中心(香蕉、龙舌兰、火龙果)、中亚中心(胡萝卜、苹果、菠萝)、西亚中心(葡萄、石榴、胡桃、无花果)、地中海中心(牧草、甜菜)、非洲中心、欧洲-西伯利亚中心、南美中心(马铃薯、辣椒)、中美墨西哥中心(番茄、辣椒)、北美中心。智利中心(草莓、凤梨)、埃塞俄比亚(西瓜、豌豆)

二.中国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威尔逊(E.H.Wilson)通过他5次赴华实地采集的经验体会,曾著成《中国,园林之母》(China,Mother of Gardens)一书。

1.中国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2.中国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特点:种类繁多;分布集中;利用价值高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②我国栽培物的种类400多种③我国收集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数量④我国珍贵的物种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调查

重点讲授: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分类,品种资源的调查与复查。

一.种质资源的类别

本地种质资源 :本地种质资源包括在当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经过长 12 期培育选择得到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特点:①当地生态环境、栽培条件和消费习惯等有比较好的适应性;②是一个遗传类型多样的群体;③有可能从中选择出优良类型。④能直接在当地推广使用

外地处质资源: 外地种质资源是指引自外地区或国外的品种或材料。

特点①具有不同生物学的经济遗传性状,是改良品种的宝贵种质资源。②若原产地的生态环境和本地区基本相近,能够适应生产发展要求,就可以直接引种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包括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野生种。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可以把野生植物中优良基因或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或其片段转移到栽培植物中来。

常常是砧木的重要资源。

某些野生植物经济性状被认识后,还可发展为新植物。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包括人工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远缘杂交创造的新类型、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基因工程创造的新种质等

是培育新品种和进行有关理论研究的重遗传资源。

起源中心学说基本内容:①自然界植物物种分布不平衡②植物遗传类型的形成与地区生态环境有关③遗传类型多样:较为集中的地区很可能是起源中心④遗传上的显性性状可以看作是起源中心的中心标志

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特征:①基因多样性②显性基因频率高、

起源中心:原起源中心,特点①有野生祖先②有原始特有类型③有明显遗传多样性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次生起源中心:从原生起源中心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而形成新的起源中心。

起源中心确定证据:①有丰富的多样性类型和分布集中程度②有最原始的类型③考古发现④历史文化记载与传说⑤地质变迁 二.种质资源的流失 1.概念

生长在一定生态环境的生物资源受自然或人类因素的影响而消失

13 2.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生物因素 人为因素

3.现况

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流失概况 广东种质资源的流失概况

三.种质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有效地管理和保护种质资源,不仅能够使其生存而且还能够增值,从而为人类的持续发展而永续利用。

丰富的种质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为人类社会适应自然变化提供了选择机会和原团料。可以说,保护种质资源就是保护人类不来。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物种的栖息地快速丧失,物种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灭绝速率不断加快。

保护种质资源确属当务之急。

植物种质资源是植物品种改良的基因宝库。

植物新品种的推广,带来了大面积生产上品种的单一化,再加上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生态环境破环和污染,使大量地方品种和野生植物种质丧失。为了植物育种有更广泛的遗传基础,必须挽救、保护和保存不断减少的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节 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重点讲授: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和方法,收集的范围和数量及主要记载项目。种质资源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种质保存范围及保存方法。

一.种质资源的搜集:

首先应做好考察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出考察计划。

二是在实际考察中做好调查和观察记载,及时对种质材料进行分类、

14 登记,并整理调查记录,进行植物检疫。 种质资源管理 初步整理 观察鉴定 材料整理

三.种质资源的保存

就地保存

就地保存就是种质资源在原来所处的生态环境中,不经迁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如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人工圈护稀有的良好单株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树名木。

种质圃保存:种质圃保存是将种质材料迁出自然生长地,集中改种大植物园、树木园、品种资源圃、种质资源圃等处保存。

种子保存:种子保存是常用的种质保存方法。种子有两类,一类为“正常型种子”,绝大多数植物种子属于这一类,要求低温干燥的条件下保存;另一类称“顽拗型”(recalcitrant)种子,如核桃、栗、榛、人。当种子含水量降低到12%~31%(因种类而异)生活力即下降,不能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其保存方法尚未真正解决。

短期种质库用于临时存放;中期种质库(温0~5℃、空气相对湿度32%~37%)用于分发用种子贮存,保存期10年;长期种质库(温度-10~15℃,空气相对湿度32%~50%)主要用于长期保存种质,保存种质,保存期30~50年

离体保存:离体保存是在适宜条件下,用离体的分生组织、花粉、休眠枝条等保存种质资源。

基因文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种质材料的总DNA或染色体所有片段随机连接到载体上(如质粒、黏性质粒、病毒),然后转移到寄主细菌(如大肠杆菌,农杆菌)中,通过细胞增殖,构成各个DNA片段的克隆系。

利用保存:是将种质材料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在应用中进行保存 收集种质资源的方法:①野外实地考察收集:实地考察、优质收集、详细②征集③交换④转引

15 创新途径:基因重组——杂交育种 异源基因导入——遗传工程 基因突变——理化诱变

第五节 种质资源研究

重点讲授:种质资源研究的作用。园林种质资源经济生物学性状研究的项目和研究方法,种质资源创新。

一.种质资源的研究

特征特性鉴定,植物学性状鉴定,园林性状鉴定,生物学特性,品质鉴定,抗逆性鉴定,抗病性鉴定,抗虫性鉴定。 基础理论研究

园林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 种内分类研究和生态型研究; 遗传分析

二.种质资源的创新

种质资源创新,为育种工作提供了特殊性状的基因源,从而使育成的品种在某些重要性状上有所突破,在植 物育种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新的种质资源来源有三方面:一是育种过程中产生的新品种、新品系和新的种质材料;二是由于不断产生的天然变异,包括自然突变和天然杂交产生的新类型和新物种;三是通过远缘杂交、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手段来有目标地扩大遗传 基础,综合不同种属间优良性状,形成易于育种工作者利用的新折种质资源以及新的栽培植物类型和品种。

三.种质资源的利用 直接利用 间接利用 潜在利用。

16 作业和思考题:

种质,种质资源,起源中心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意义 如何保护和保存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

第四章 引 种

教学目的、要求: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在熟悉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主要园林植物栽培种类和实际需要分析引种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熟练掌握引种驯化的方法,并能分析影响引种驯化效果的因素。

第四章 引 种

内容提要

引种驯化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在园林生产中有着重要意义。植物引种与驯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在于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的大小及其进化与遗传。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要了解所引种的植物的分布区域、品种适应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等。引种驯化应遵循“适地适树”,或可“改树适地”或“改地适树”的原则进行。引种驯化要在确定引种目标并可行性论证后, 17 遵守植物检疫的规定,搜集引种材料,然后进行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最后进行技术和经济评价。引种驯化是否成功受品种的适应性、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产品利用目的与消费习惯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多方面影响。

第一节 引种的意义

一.引种驯化的概念

引种驯化的概念:引种驯化(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哉(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地迁移到基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一种是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生长正常甚至更好,这就是所谓的“简单引种”。

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 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这就是“驯化引种”。

栽培驯化:将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 引种:引入外地或国外的优良品种,通过培育和选择,使之成为适应于本地的栽培品种

简单引种:①适应性广②自然条件差异小③有性或无性材料引种,不改变引入植物遗传性

驯化引种:①。。。窄②。。。较大③改变遗传性,用有性材料(种子或幼苗) 二.引种训化的意义

①引种训化是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②引种驯化是丰富并改变品种结构,提高生活与生存质量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③引种驯化可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④利用生育期的变化提高产量和品质

引种的成功与否:引种的生态适应性;四区间的生态差异性

1.简单引种:①适应性广②自然条件差异小③有性或无性材料引种,不改变引入植物遗传性2.驯化引种:①适应性很窄②生态条件差异太大③改变遗传性,用有性材料(种子或幼苗)

第二节 引种的原理

重点讲授: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和简单引种的遗传学原理。生态学原理及其生态因子分析,引种的历史生态学原理。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①品种的适应性②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③产品利用目的与消费习惯④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工保护措施)

一.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 1.简单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一种是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生长正常甚至更好。简单引种实际上是在其适应性范围内迁移。

2.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主要分析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 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引种引种实际上是在其适应性范围外迁移。

引种成功与否:引种材料的生态适应性;地区间的生态差异性 二.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1.气候相似论

德国慕尼黑大学林学家迈依尔教授,论述了气候相似论,引种成功的最大可能性是在于树种原产地和新栽培区气候条件相似的地方

2.主导生态因子

温度,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大的是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有效积温和需冷量。

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的作用。

不同光周期的植物引种后的反应: 南引北移

长日照植物

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不良

营养生长不足,生殖生长受阻 短日照植物

营养生长不足,生殖生长受阻

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不良

19 水分

水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生态因子,尤其决定了我国在不同经度上植物群落的分布。水分有时可对温度条件进行重要的修正。

土壤

土壤对引种驯化的影响,主要是PH值与含盐量。 生物

与周围的生物建立了直辖市或共生的关系。

三.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1.品种的适应性

2.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 3.产品利用目的与消费习惯

4、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引种驯化的程序和方法

一.引种驯化的程序 1.明确引种目标与标准 2.引种前的分析

分析引种材料的分布范围 分析引种材料的起源与进化及迁移

分析与引种材料生态要求相近的其它种类植物在引种地的表现 分析引种的方向(向心引种或离心引种) 确定影响适应性的主要生态因子 借鉴前人经验及参考有关资料 3.确定和选择引种材料

4.优质收集:根据引种目的,到引种地区(多样性中心)选择优质收集引种材料

5.植物检疫:主要检疫本地没有的有害生物

6.引种试验:观察实验(少量引种,控制观察),对比试验,栽培试验 7.总结推广应用

20 二.驯化引种的基本方法 1.多代连续训化法 2.逐步迁移训化法 3.人工保护或栽培 4.培育和定向选择

引种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引人物种与当地生态条件控制的关系(引入物种对当地生态的破坏,当地生态条件对引入物种无法控制引起生态的破坏)②引入物种与病虫害控制的关系③有害物种入侵④引入物种对当地生态的适应性问题

三.引种成功的标准

1.在引种地不需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 2.经济性状不会降低

3.能按原来的繁殖方法进行繁殖

作业和思考题: 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在园林生产中的意义。 引种驯化方法

第五章

选 种

教学目的、要求: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选种的基本原理和选种方法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在熟悉园林植物选种原理的基础上,设计适宜的选种程序,熟练掌握选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课时安排:讲授6学时、实验3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21 教学基本内容:

第五章

选 种

内容提要

选种是利用现有园林植物群体中存在的变异性状,通过选择培育新品种。选择是择优汰劣,是贯穿于整个选种过程的方法和手段。实际应用中的选择方法虽然很多,但基本的方法只有两种,即混合选择法及单株选择法。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不同,遗传基础各异,由此而产生的选择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性繁殖的一二年生园林植物多采用两种基本的选择法及其改良法,无性繁殖的园林植物常采用营养混合选择法、营养系单系选择法和有性后代单株选择法,木本植物的园林植物主要应用的是实生选种法和芽变选种法。不论何种植物,在选种过程中,均应遵循一定的选种程序。为提高选种效率,熟悉掌握正确的株选方法,针对特定选择材料采取各种有效方法缩短选种程序。才能保证尽快地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品种。

第一节 选种的意义

重点讲授:选择的作用,选种的遗传学原理。选择差、选择强度等有关指标的计算。影响选种效果的遗传因素。

一.选择实质与作用基础:

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或叫差别繁殖,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选择之所以能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其原因在于生物本身的遗传 变异特性。变异是选择的基础,变异为选择提供了材料,不同单株间或大或小的性状差异,使得人类可以充分发掘其中的有利类型。遗传又是选择的保证,只有通过选择、繁殖,将有利的变异性状遗传下去,选择才具有意义。

特点:①优中选优,简便有效②连续选优,品种不断地改进提高 局限性:①不能有目的的创新,产生新的基因②一般品种对现有品种的个别形状进行改良,难有较大的突破

22 二.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 根据目标性状的主次制定相应的选择标准 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必须具体明确 各性状的当选标准要适当

三.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未施加选择的某一群体称为原始群体。

入选群体(即选留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即为选择差。选择差与遗传力的乘积,称为选择反应。

所谓选择强度,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差,选择差与遗传力的乘积

选择反应(选择效果)与群体性状的标准差(变异幅度)、遗传力大小及选择强度呈正相关。

当群体的性状表型值呈正态分布时,选择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入选率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1、性状变异幅度

2、性状的遗传力

3、入选率

四.提高选择效果的方法

1、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

2、提高性状的遗传力

3、降低入选率以增大选择强度

当群体的性状表型值呈正态分布时,选择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入选率。

第三节 选种方法

重点讲授:选种的基本方法。实生繁殖后代实生选种的方法,无性繁殖后代的实生选种。选种的基本程序。提高实生选种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1.基本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一次选择法、多次选择法)

是指从一个原始混杂的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成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

23 种(当地优良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不定期的选择法,又叫表型选择法。优点:①不会形成选择的近亲交配,不会导致选择对象生活力衰退②简单易行③一次可以选出大量植株

缺点:不能鉴别每一个体的基因型的优劣,降低了选择效果。不能准确地彻底地淘汰掉误选的不良个体后裔

单株选择法(个体选择法、一次单株选择法、多次单株选择法)

是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独种植成一单株小区,根据各知株系的表现进行鉴定的选择方法。又叫做系谱选择法或基因型选择法。

若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以后就以各株系为取舍单位。称为一次单株选择,若在第一次株系圃选留的株系内继续选择单株,分别编号、留种,继续进行谱系选择,且反复多次的就叫多次单根据地不选择法。

缺点:①费时费工,一次可留种量有限,选出优系后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②种子少,繁殖年限长,推广慢

优点:①可以最大限度的剔除误选的不良单株的后裔②可加速性状的纯合与稳定,增强株型后代群体的一致性③多次单株选择可定向积累变异,有可能选出超过原始群体内最优良单株的新品种

2.常用选择法

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提高选择效果可进行单株选择法。当结合生产进行品种提纯复壮时,为大量获得生产用种,也可采用混合选择法。

常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品种选育时常通过控制自交和单株选择的方法,次数可多些。实际中可根据生产需要及种子繁殖系数大小采用混合选择法。

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一般采用由两种基本的方法衍生出来的选择法,主要有:单株-混合选择法

母系选择法 并且要系选择法 剩余种子法 集团选择法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法:以单株选择法为主,也需采用混合选择或集团选 24 择提高育种效率

3.加速选种进程的主要方法:

正确运用选择方法和选种程序;灵活运用选择方法;圃地置的增减;适当缩减圃地设置年限;加速选种的主要方法;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繁殖选择;易地栽培加速繁殖;加速繁殖和提高种子繁殖系数

第二节:芽变选种

重点讲授:芽变的概念及作用,芽变选种的成就。芽变特征,芽变的细胞学和遗传学基础。嵌合体与芽变的产生,芽变的转化、芽变的遗传效应,正突变与逆突变现象,芽变的遗传类型。芽变选种的方法,芽变选种的目标,芽变选种的时期,芽变分析的依据、步骤和方法,芽变选种的程序和加速选择的途径。

一.概念

芽变选种:芽变是指发生枝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

饰变: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不同遗传的变异(要尽量避免),饰变剔除,保留芽变

枝变:变异的亲内分生组织萌动长成枝条时,该枝条表现出与原品种种类型不同的现象(常见)

株变:当包含突变细胞的芽发育成一个植株,或采用该芽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新个体的现象

二.特点: 芽变的多样性; 芽变的重演性; 芽变的稳定性;

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

三.芽变的细胞学基础;

组织发生层与嵌合体;植物顶端分生组织一般认为有几个互相区分的细胞 25 层,叫组织发生层。通常分为三个独立的层次,分别以LⅠ,LⅡ,LⅢ表示,

LⅠ层一般均具一层细胞,行垂周分裂,LⅠ层衍生为表皮, LⅡ层衍生为皮层外层及孢原组织,

LⅢ具多层细胞既有垂周分裂,又有平周及斜向分裂,衍生为皮层内层及中柱。

若三层组织构造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以后发育形成了不同遗传背景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叫嵌合体。层间不同的叫周缘嵌合体,层内不同的叫扇形嵌合体。

嵌合体类型: 1.扇形嵌合体 2.周缘嵌合体

3、复合类型 四.芽变的转化:

芽变转化包括扇形嵌合体的芽位变换及周缘嵌合体的层间取代。 扇形嵌合体的芽位变换是指位于嵌合体区域的芽因其着生位置不同,在长成侧枝时表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周缘嵌合体的层间取代是指发生突变的细胞层与正常组织之间进行竞争,一方排挤另一方,最后取而代之,发生变换的现象。

五.芽变的遗传效应:

LⅠ只衍生表皮,故涉及的性状只有表皮及其附属物,如茸毛和针刺; LⅡ层衍生的皮层外层可决定果实的色泽及叶片叶绿素的多少,LⅡ层衍生的孢原组织可形成植物的生殖细胞,故只有LⅡ发生突变性状才可通过有性过程传递给后代;

LⅢ衍生为皮层内层及中柱,从中柱上形成的不定根及不定芽可表现突变性状,可以期望获得同质的突变体。

芽变意义:①直接选出新品种②可不断丰富原有种质资源③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群体间个体变异的原因:①基因重组:实生群体中不同个体遗传变异的主 26 要来源②基因突变:无性繁殖植物群体产生新变异的重要来源③染色体变异:数量与结构的改变④环境饰变

六.芽变的鉴定; 直接鉴定; 移植鉴定; 综合分析鉴定;

七.芽变分析

主要是区别剔除饰变

芽变分析的依据;变异性状的性质;变导师体的范围大小;变异的方向;变异性状的稳定性;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

芽变的特点:多样性;重演性;稳定性;嵌合型;芽变性状;局限性和多效性

八.芽变选种的时期与方法

1.芽变选种的时期;(经济产品采收期或观赏期、自然灾害发生严重期) 平时观察与重点时期相结合 重点时期重点选择

园林植物主要在果实成熟时期 花卉主要在开花时期 观叶植物在生长停止期

2.芽变选种方法;

面上调查访问定点,点上观测鉴定定株,株间综合分析定性;

3.芽变选种程序

明确选种目标(优中选优)与标准;初选(发掘优良变异);复选(鉴定稳定性、比较);决选(对选出的优良单株进行鉴定、确定是否推广和推广范围);总结鉴定、繁育推广

作业和思考题:

选种,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法,营养系单系选择法

27 有性繁殖的选种程序 如何提高选种效率 无性繁殖的选种程序

第六章 杂交育种

内容提要

有性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它是培育园林植物新品种和进行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手段。有性杂交育种中首先要根据育种目标,选择选配亲本,并确定相应的杂交的方式(两亲杂交或多亲杂交)。两亲杂交的方式简便,杂种的变异易于控制,是有性杂交育种中最常用的方式。而多亲杂交(添加杂交和合成杂交)可以综合多个亲本的优良性状,杂种后代的遗传基础广泛,有可能育成多抗性且适应性更广的高级品种。对于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主要有系谱法、混合法和单子传代法等。回交育种的目的在于改良轮回亲本的一两个性状,是常规有性杂交育种的一种辅助手段。远缘杂交育种经常会遇到杂交不亲和性、杂种不育性和杂种不捻性等问题,可通过适当的方法加以克服。由于园林植物的近缘野生种中往往含有一些珍贵的抗性基因和品质基因,因此,远缘杂交育种是选育高抗(甚至免疫)、高品质品种的重要途径,在有性杂交育种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有性杂交育种中,除了掌握和灵活应用本章讲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外,还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善于根据育种目标和杂种后代的表现综合地进行判断。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意义

重点讲授:杂交育种的概念及效应。杂交育种的类型。园林植物杂交育种的特点。

28 有性杂交育种(sexual cross breeding)又称组合育种(combina-tion breeding),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痛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根据杂交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分为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

杂交方式: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的亲本只有两个,两亲杂交的方法简便 ,变异较易控制,在有性杂交育种中被普遍采用。

多亲杂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添加杂交;

合成杂交;最大的优点是将分散于多个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综合于杂种之中,丰富了杂种的遗传基础,有可能选育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

多父本授粉

用一个以上父本品种的混合花粉授给一个母本品种的方式称多父本授粉。

回交

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第三节 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

重点讲授:杂交亲本选择的因素和原则。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一.杂交亲本选择

亲本选择是指根据育种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亲本选配是指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哪些亲本配组杂交。

亲本的选择原则:

广泛搜集符合育种目标的原始材料,从中精选亲本;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

明确亲本的目标性状,分清目标性状的主次。 重视选用地方品种; 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

29 二.亲本的选配原则; 交母本性状互补;

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配组; 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 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 ; 用一般配合力高撙本配组;

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和雌蕊的育性。

第四节 授精生物学与杂交

重点讲授:果蔬及园林植物的授粉受精生物学特性,杂交亲和性、杂交不育性、无配生殖、有性杂交的方式、有性杂交的步骤和方法及提高杂交效率的途径。

授精生物学

杂交

杂交前的准备:制定杂交计划;准备杂我用具;亲本植株的培育和选择;亲本花期折调节;调节播种期;植株调整;温度各光照处理。

采取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隔离和去雄:隔离;去雄;花粉制备;授粉、标记和登录;授粉后的管理;杂种的培育;保证杂种后代正常发育;培育条件相对一致;培育条件应与育种目标相适应;

二、杂交技术特点

(一)诱导开花

(二) 杂交花的培育和选择

(三)花期的调节

(四)去雄授粉和管

第四节

童期、童性和杂种培育选择特点

30

一、童期的概念和实质

在性繁殖的动、植物从种子萌发、幼体出世到性成熟前,都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生长发育,才能从幼年型转变为志年型。成年实生树顶部和基部取枝条嫁接长成的园林植物有显著不同,前者无刺状枝,第二年普遍开花结果,也就是说保持了幼年型的特点。当园林植物林木实生树的上部进入成年阶段,开花结果的时候,基部还处于幼年阶段,保持幼年型性状。后来人们把处于幼年型的时期称为童期

童期的长短和其它数量性状一样,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量实践表明童期和营养期之间的相关非常密切。亲本营养长短和后裔童期长短的相关趋势。

二、童性及其与成年期性状的相关

(一)童性及其鉴别童期结束的标志

童期和成年期在质上处于发育的不同阶段,童期在形态、解剖和生理、生化等方面和成年期不贩特性叫做童性(jvenile trait)

(二)童性和成年期性状的相关

1、童期综合性状和栽培性的相关

2、童期和成年期,同名哭官相同性状的相关或一致性

3、非同名器官同源性状的相关或一不致性

4、童期营养器官和成年期繁殖器官间多种不同性状的相关

三、营养系杂种培育的特点

营养系杂交育种必须采用生产中不用的有性繁殖法培育杂种,必须根据育种对象种子休眠及发芽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对于那些种子难以正常发芽的种类特点采取特殊措施,以保证其正常发芽出苗,再就是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应采取各种措施,缩短幼年期促合杂种早花、早果。

(一) 提高杂交种子的发芽和成苗率

快、齐、全、匀、壮是评价播种育苗方法的依据。

(二) 缩短幼年期,提早开花结果

1、选择营养期较短的类型作为亲本

31

2、选择利用有利于缩短幼年期的生态环境

3、人为控制环境下提早结果

4、嫁接

5、环割和环剥

6、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7、其它农业技术措施

如适当放宽株行距,减少移栽次数,加强肥培管理,轻剪缓放,促进枝梢早期生长等。

四、营养系杂种选择的特点

营养系的杂种通常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由于亲本在遗传上杂结合程度大,无论那一代杂种后代都会产生多样复杂的分离,这就决定了杂交育种一般都采取强度较大的一次单株选择法;二是幼年期长,从播种到开花结果一般需要31~10年以上,决军政 了选择必须分阶段行早期选择;三是最后的优株以营养系进行后代鉴定。

(一)种子阶段的选择

一般选择充实饱满,生活力高的种子。

(二)苗期阶段的选择

选择的内容通常包含苗期营养器官生长发育习性、对各种胁迫因素的抗耐性以及和花、果等经济性状相关的苗期性状等,统称为早期选择

①相关程度必须相当高;②在童龄植株上这促性状必须极易识别。

(三) 成年阶段的选择

营养系阶段的选择

育种圃中选出的优株通过无性繁殖成若干优系以熟期相近的优良品种作对照,按品种比较试验的要求作复选试验,同时安排区域试验或多点试栽。

第五节 杂种的培育

重点讲授:杂种培育的基本原则,杂种培育的方法,园林植物实生苗的童期的概念及童期效应,实生苗童期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特征,童期的生理特性,童期的长短,实生苗的提早开花结果的环境条件的选择和各种农业措施的应用。

第六节 杂种的选择

32 重点讲授:杂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杂种种子、幼苗的选择方法、杂种实生苗的早期选择、杂种实生苗早期鉴定的遗传学基础、若干性状的早期鉴定以及杂种幼树和杂种实生树结果期的选择。

有性杂交后代的选择:

系谱法

杂种后代最常用的选择方法。

混合法

前期进行混合选择,最后进行一次单株选择。适用朱行距小的自花授粉植物的杂交后代的处理。 单子传代法

作业和思考题:

杂种后代最常用的选择方法的实际应用 杂交亲本选择的因素和原则。 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第十章 诱变育种(讲授4学时,实验3学时)

内容提要:

诱变育种是人为的利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诱发植物产生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通过对突变体的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它以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为主要手段,以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

33 构变异为基础;而以秋水仙碱为主要诱变剂的多倍体育种则是以染色体数量的成倍变异为基础。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尽管可以解决多种独特的育种问题,并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但一些遗传机制尚未研究清楚,还难以有效地控制变异方向,有利突变发生的频率也比较低,只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辅助手段而应用。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意义

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又称引变育种或突变育种,是人为的利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诱发植物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产品种的育种途径。

诱变:①物理诱变:电离辐射诱变;非电离辐射诱变;太空诱变②化学诱变 一.诱变育种特点

提高突变频率、扩大“变异谱”、创造新类型 适于改良品种的个别性状

诱变处理比较简单,可缩短育种年限 变异方向和性质不易控制

与其他育种方法结合使用,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二.诱变育种的意义

第二节 辐射诱变

重点讲授:辐射诱变的种类及特性、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特性、辐射诱变的生理学、遗传学效应、化学诱变的作用机理。

一.辐射诱变源的种类及特性

用于辐射育种的射线种类及其特性、辐射源 常用的射线种类有:X射线、紫外线、β粒子和中子 辐射的剂量

34 放射性强度 照射量 吸收剂量 积分流量

二.电离辐射作用的过程 分为4个阶段 1.物理阶段:持续时间短

效应是加射的射线能量转移,并由此产生的电离作用 2.化学阶段 3.生物化学阶段 4.生物学阶段

形态方面表现:①损伤②生长抑制③形态变异④生理(酶活性变化)⑤遗传变异 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

遗传物质发生的突变不外乎有三类:一种是遗传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突变,包括真正的位点突变和移码突变,另一种是染色体畸变,包括断裂、缺失、倒位、易位、重复、桥和双着丝点。

第三者是染色体数据的变化,包括染色体整倍的增减产生的多倍体和单倍体,以及染色体零星增减产生的非整倍体。 ] 三.辐射诱变的方法 照射方法 外照射 内照射 浸种法 施入法 涂沫法 注射法

间接照射(或称增养基或增养液照射) 快照射与慢照射

35 导致处理材料全部死亡,这时的剂量称为“致死剂量”(LD100),

照射种了或植物的某一器官成活率占50%的剂量,即“半致死剂量” (LD50),照射种了或植物的某一器官成活率占60%的剂量称“临界剂量”。 (LD60) 实践中大多以临界剂量作为选择适宜剂量的标准, 剂量率即单位时间内被照射植物所接受的剂量。

园林植物辐射育种的常用剂量

四.突变体鉴定和选择 形态鉴定 实验鉴定 遗传学鉴定 生物化学鉴定

抗性突变体的离体筛选鉴定

五.辐射育种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化学诱变

重点讲授: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特性、遗传学效应、作用机理。

化学诱变育种是批采用化学诱变剂处理一定的植物材料,以诱发植物遗传物质的突变,进而引起特征、特性的变异,然后根据主在种目标,对这些变异进行鉴定,培育和选择,最后育成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一.化学诱变的特点

36 使用经济方便 有一定的专一性

化学诱变与辐射诱变的突变谱很不相同 诱变机制不同

化学药剂造成的突变则更多的是基因点突变。

几乎不产生染色体畸变,化学诱变剂的作用则是在较晚时期发生的,即所谓:迟发突变。

二.化学诱变源的种类、特性和机理 1.烷化剂

通过烷基置换,取代其他分子的氢原子称为“烷化作用” 2.核酸碱基类似物

在不妨碍DNA复制的情况下,作为组成DNA的成分而掺入到DNA中去,由于它们在某些取代基上与正常碱基不同,造成碱基配对的差错,而引起突变。 5-溴尿嘧啶(5-BU) 3.其他诱变剂 HNO2

叠氮化钠(NaN3)

三.处理方法 浸渍法 注入法

涂抹法和滴液法 熏蒸法

四.诱变处理中的注意问题 防污染 后处理

处理的剂量和时间

37 处理的温度

诱变剂溶液的pH值及缓冲液的作用

第五节 突变体的鉴定、培育和选择

重点讲授:诱变材料的损伤鉴定,细胞学效应的鉴定,突变体性状的鉴定,突变体的分离培育,突变体的选择,突变体的利用及提高诱变育种的途径。

作业和思考题:

辐射诱变的种类及特性、 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特性、 辐射诱变的生理学、遗传学效应、 化学诱变的作用机理

第十二章 分子育种

教学目的、要求: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基因工程、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与应用。要求学生在熟悉植物基因工程的方法与步骤、分子标记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前景。

课时安排:讲授6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38

教学基本内容:

第十二章 分子育种

内容提要:

分子育种是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选育新品种的途径。植物基因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把目的基因分离提取出来,构成重组DNA分子,转化到受体细胞中复制增殖,借助一定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人到植物中。基因工程在抗病、抗虫、抗逆、抗除草剂,提高果实耐贮性和切花寿命,增加产量和改良品质中有着其他育种途径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基因工程所需的目的基因有许多分离的方法,在获得目的基因的基础上,才可进行转化载体构建和植物转化、再生、检测和分析。

第一节 基因工程意义

重点讲授: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作用,取得的成就及发展前景。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把不同生物有机体的DNA(或基因)分离提取出来,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DNA(recombination DNA)分子,然后转化到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进行转译或表达。 ] 二.基因工程的作用 抗病基因工程 抗虫基因工程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 抗逆境基因工程

39 提高果实耐贮性和切花寿命基因工程 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量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①提高抗病虫性,改善抗逆性②改良品种③抗原草基④植物生物反应器⑤延迟成熟与保鲜⑥创造植物育种材料、雄性不育 三.植物基因工程的方法和步骤 1.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鸟枪法 mRNA分离法

转座子标签T-DNA插入突变法 基因图谱的克隆法

2.目的(外源)基因的导入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DNA理化转移方法 化学刺激质粒进入原生质体 电融合法(电激法) 微注射 基因枪法 超声波处理法

碳化硅纤维介导DNA转移法 电泳法

3.种质系统转化 4.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外源基因整合的鉴定 外源基因转录水平的鉴定 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检测 报告基因的酶法检测 5.基因工程的安全性评价

生物安全是指生物技术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生物安全评价与控制,通常根据所涉及受体生物安全等级,操作的基因安全等级、 40 两者结合的产生遗传工程体的安全等级(主要根据其对人和环境的危险性大小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设定不同的安全水平。 生物安全性评价的核心是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控制

我国,1993年12月10日国家科学委员会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生 物技术管理法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农业部对口负责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并于1996年7月10日颁布了《农业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对安全等级的划分、安全性评价和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在1998年又发布了《详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使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步入有序的轨道;

对于基因工程工作安全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其是否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尚不存在危险、具有低度危险、具有中度危险、具有高度危险等相应地划分为安全等Ⅰ、Ⅱ、Ⅲ、Ⅳ。

申报与审批制度

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当依据遗传工程产品适应性质和安全等级,分类分级进行申报,经审批同意后方能进行,凡在我国境内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都要履行申报手续。

第三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重点讲授: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意义,特点,应用范围和主要分子标记技术(SSR,RAPD,AFLP,RFLP)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的基因型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

Botstein 等(1980)首先提出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可作为遗传标记,从此进入了庆用DNA多态性发展遗传标记的新阶段。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 分子标记与育种亲本选择

分子标记与育种过程监测和个体的鉴定 分子标记与品种鉴定

41

作业和思考题:

植物基因工程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意义, 主要分子标记技术(SSR,RAPD,AFLP,RFLP)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良种繁育

教学目的、要求: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良种繁育及其繁育生产过程中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现象、原因和防止措施。要求学生在熟悉良种繁育制度与基本程序基础上,掌握加速和提高良种繁育技术的途径和措施,能熟练分析品种混杂退化的现象、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

42

课时安排:6学时、实验3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基本内容:

第十二章 良种繁育

内容提要:

品种保护是指有关机关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并加以开发的新品种,依据条件和程序审查,决定该品种能否被授予品种权。获得品种权的新品种必须是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范围的品种;是不违反国家法律,不妨害公共利益或者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品种;还必须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品种审定是指有权威性的专门机构,对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是否能推广,和在什么范围内推广应用,做出审查决定。实行新品种保护和品种审定都是为了促进良种的推广,是衔接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重要环节。但两者所指的新品种概念有所不同,要求条件不同。品种保护是授予育种者的一种财产独占权;品种审定授予的是该品种可以推广应用。任何新品种的推广都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生产水平、经济条件及病虫害发生的历史和现状、群众的耕作习惯,来确定品种的布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一定生态区内,有主、有次地配置不同类型的优良品种,置品种于最佳生态区,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良种繁育是指有计划地、迅速地、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种苗,是前承育种后接推广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从数量上满足生产上对优良品种的要求。为了搞好良种繁育,必须掌握良种繁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明了品种退化的原因及其防止方法,以及迅速扩大良种数量的途径。为了很好地落实良种繁育任务,还要执行良种分级繁育制度,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种子生产。为了使我国种子生产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转变2由行政区域的自给性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国际化、市场化转变;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型企 43 业或企业集团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销一体化转变,应实行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种子产业化工程,并严格执行《种子法》的有关规定。种子质量标准化是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的重要环节,种子检验则是对种子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和评定的手段。种子检验是应用科学、标准的方法,对农业生产上使用的种子的质量进行检测、鉴定、分析,以判断其使用价值的一门科学。我国为了与国际种子检验标准接轨,1995年颁布了新的规程和标准。

第一节 新品种保护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将“植物新品种”定义为:“为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品种保护(plant variety protection)是新品种保护审批机关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并加以开发的野生植物新品种,依据授权条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能否被授予品种权。品种保护的目的,是保护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核心。

品种权是由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批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赋予品种权人对其新品种的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 品种权具有以下法律特点:

1、无形性

2、专有性

3、地域性

4、时间性

保护期限,一般为15-20年,我国将品种权的保护期限规定为“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园林植物和观赏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 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一是该新品种必须则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范围的品种;二是该新品种必须不是违反国家法律,不妨害公共利益或者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品种;三是该新品种除 44 必须具备一般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还应具备新颖性、并有适当命名。 保护范围

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属于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中列举的植物属或者种,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由审批机关确定和公布,不属于保护范围的植物新品种,不能申请品种权。

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适当的名称,并与相向或相近的植物属或者种中已知品种的名称相区别。 新颖性

品种新颖性在《条例》规定为“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目前该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1年;在中国境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园林植物和观赏树木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

第二节 品种审定(cultivar assessment)

品种审定是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新育成的品种或新引进的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能否推广并确定推广范围的过程。

一.品种审定机构

农植物品种审定实行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审定制度,农业部设立全国农植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植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市(地、州、盟)人民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可设立农植物品种审查小组。

二. 申报条件

报审品种需三本省经过连续2-3年的区域试验和1-2年的生产试验(两项试验可交叉进行),并有1-2年的抗性鉴定,品质测定资料,对于引进本省进行过区域试验(含国家在本省的区试),并且表现适宜的外省品种,有2年以上多点生产 45 试验结果的,亦可申报,对于本省已审定的引进品种,应附外省有关审定资料,并在本省不少于2年的生产试验。

申报国家级品种审定时,应具备下条件之一,主要遗传性状稳定一致,经连续2年以上(含2年)国家农植物品种区域试验和1年以上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可交叉进行),并达审定标准的品种,或经2个以上省级品审会审(认)定通过的品种,或国家未开展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植物有全国品审会授权单位进行的性状鉴定和2年以上的多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经鉴定、试验单位推荐,具有一定应用价 或特别用途价值的品种。

三.申报材料

品种的选育过程(杂交种含亲本来源);每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年终总结报告(复印件);指定专业单位的抗病(虫)鉴定报告;指定专业单位的品质分析报告;品种特征标准图谱;如株、茎、根、叶、花、果等的照片;指定范围及栽培技术和繁制种技术要点;省级农植物品审会审定通过的品种合格证书(复印件);

品种申报程序是先由育(引)种者提出申请并签名盖章,由育(引)种者所在单位审查、核实加盖公章,再经主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单位推荐并签章后报送品审会,向国家级申报的品种,需有育种者所在省或品种最适宜种植的省级品审会签署意见。 品种审定

第六节 良种繁育的措施和方法

重点讲授:园林植物品种退化现象,品种退化的原因和防止。良种繁育园的建立,繁育园类型、繁育园建立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良种繁育技术的途径和措施,良种苗木的鉴定和检验及良种繁育的档案制度。

46

良种繁殖(seed production )是一门研究保持品种种性和优质种子生产技术的科学。

良种繁育是前承育种后接推广的重要环节,是连接育种和农业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是使育种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没有良种繁育,育成的品种就不可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增产作用也就得不到发挥,没有良种繁育,已在生产上推广的优良品种会很快发生混杂退化,造成良种不良,失去增产作用。

一.良种繁育任务 迅速大量繁殖良种

防止品种混杂退化,保证种子的高质量

二.品种混杂退化

品种混杂退化是指品种在生产栽培过程 中,纯度降低,种性发生不良变异,致使失去品种原有的形态特点,抗逆性和适应性减退,产量下降品质劣化等现象。

品种退化的实质就是品种的遗传构成发生不符合育种及栽培目标的变化。 狭义:遗传上种性变劣,发生遗传性劣变

广义:遗传与非遗传种性劣变 混杂:①机械混杂②生物学混杂:是繁殖植物品种混杂与退化的主要原因。 劣变:杂种的剩余分离和自然突变 1.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缺乏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

生物学混杂;不正确的选择和繁殖方法;留种株过少或连续近亲繁殖;基因突变;进化生物学原因;栽培技术不良或应用不当;遗传漂移;病毒或其他病虫害感染;缺乏经常性选择;环境条件不适应;繁殖材料选择不当;良种繁殖制度不健全

2.品种保纯和防止退化的方法

严格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机械混杂;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生物学混杂;应用正确的选择方法和留种方式防止品种劣变;选择适宜环境条件;繁殖材料选择恰当; 47 选择适宜应用栽培技术;建立和健全良种繁育体制;品种合理搭配,防止“多、乱、杂”;制定严格的种子和种植技术标准

三.加速良种繁殖的方法

所谓繁殖系数就是指种子繁殖的倍数

繁殖系数=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种子用量

育苗移栽

用有性繁殖方法生产种子的植物常采用育苗移栽,以节省播种量,提高繁殖系数。

扦插、分根、分株等无性繁殖 适当扩大种株行距 加强栽培管理 辅助授粉 加代繁殖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

四.种子检验

种子检验(seed testing)就是采用科学和标准的检验仪器和方法,对种子样品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测定,判断其品质的优劣,评定其利用价值的一门实用的科学技术。

我国种子检验主要是对种子样品进行种子净度、种子发芽力、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种子水分、种子生活力、种子千粒重和种子病虫害等项目进行测定,其中前4项为必检项目,后3项为非必检项目。

良种繁育圃主要包括:良种母本原,砧木母本原、育苗圃 ① 品种典型纯一②无病毒、无病虫害③采用优良技术④自然环境条件

提高繁育系数①节约用种②宽行稀植③栽培技术方面④加代繁殖⑤有性与无性繁殖结合⑥利用现代组织培养技术

作业和思考题: 品种权的法律特点 种子检验标准和方法

48 加速良种繁殖的方法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品种保纯和防止退化的方法

49

第三篇:中职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改理论与实践

重庆市农业学校植物科学系 田晓庆

摘要:《园林植物学》是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园林专业培养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成绩考核标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中职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园林植物学;中职教育;园林专业;教学改革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取得了飞速发展, 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一些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几乎沿袭了教学的传统思路,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学内容和生产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手段比较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教材轻实践的现象, 使学生毕业后不能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丧失了中职应有的优势和特色,因此中职课程教学必须遵循理论以够用为度, 突出知识应用技能与能力培养。植物学是园林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好其它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为了使植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培养中等职业专门技术人才的需要,本文基于这些情况,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精心上好绪论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一门课之初是谈不上有什么浓厚的兴趣的,绪论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堂课,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的一堂课,在这一堂课上,我们列举大量实例讲清课程的重要地位;它在生产实践上的作用;它与当好一名中职教师的关系以及本课程的特点及其相应的学习方法。把绪论课作为一堂动员课,使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很重要,很有用途,是今后工作的基础,我必须下功夫学好它,改被动的“要求学”为“我要学”,让大部分学生从内心感到这门课不是为了混个分数,而是因为它实际用途大、吸引人,使学生们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学好这门课的积极性,这对整个学期的学习都有良好的作用。

2、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能使声、形、色三者结合,打破传统和学校教学手段,不受时间(季节)、空间(地域)上的限制,从而缓解了植物学中历来存在的、而又难以解决的教学系统性与植物直观性、季节性之间的矛盾,向学生提供十分真切而又丰富的感性资料。在我的课堂中我会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随时把各地的各个季节的植物,形象地投上屏幕,让学生在“百闻不如一见”的条件下,观察千变万化的形态,进行比较,从中得到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教师言中有物,学生得之有形,教学时间缩短了,教学容量增大了,教学效果必然得到了提高。

通过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动画、录像、图片等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各种生物现象。比如在讲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和植物双受精的过程时我采用了动画、录像的方式进行演示,在讲到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时我利用了图片的直观感受性进行演示,在讲解到“植物界的基本类群”,“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教学时,我通过放映教学录像片,放映一些重要科、代表种幻灯片,边讲解、边让学生观察,将教学内容直观演示出来,使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宏观世界,诱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微观世界。对于学生探索植物的理论提供了感性认识,为学生们学习植物分类知识,掌握其各科的分类特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普遍反映:先预习、再看幻灯片。这种方法既好看、好听、易学、易懂,并且记忆深刻,极大地改变了以往“黑板、粉笔加挂图”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然在植物学科教学中,并不是每堂课、每个问题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好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时机,使多媒体教学手段紧扣主题,恰到好处,有效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比如我在讲到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时,就采用以板书、数据提供加口述的方式分条目进行阐述来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幻灯片演示整个检索表,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反而降低学习效果。

3、加强实验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实验课是植物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不仅可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强化知识的记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能诱导其强烈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过去的实验知识简单的重复已有的结果,教学效果不好。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启发、诱导的方式。对于最初几个实验是关于学习基本技能的。比如教学生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制作等,这个过程需全部详细讲解,然后学生做,以后的实验则以学生自我完成为主,后期的实验每次我只讲操作新技术及注意点,然后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考书本和实验指导,逐一解答完成。另外,还增设了由学生自我设计、独立完成(包括准备,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等实验,比如种子萌发,洋葱细胞的制片与识别等实验。首先布臵写好准备,然后分组领取所需材料,按设计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4、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运作,是植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植物学研究方法的讲授,使学生能学到一些基本的方法论,然后结合根据兴趣所选择的第二课堂,比如“园林花卉的栽培、嫁接、修剪及管理”、“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的栽培”、“园林植物造型搭配”等,将专业知识能很好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这学期我所带的是“园林花卉”兴趣小组,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学习,学生学习到花卉的基本知识,包括花卉的种类,功能,生长习性,栽培管理方法以及切花的保鲜技术等,学生在养花过程中不仅可以养成珍惜和爱护生命的习惯,而且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观赏花卉的过程中,还能够陶冶情操和修身养性。

我校占地287余亩,围绕校园100米以内分布有200种左右植物,其中含有马兜铃科、蓼科、苋科、马齿苋科、石竹科、毛茛科、十字花科、堇菜科、千屈菜科、伞形科、报春花科、夹竹桃科、旋花科、紫菜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车前科、桔梗科、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百合科等多科植物,基本教材中提及的园林植物,我校周围几乎都有。学校周围环境中植物种类丰富,是我们教好植物分类课的优越地理条件;而且植物或春萌、或开花、或结果都是随处可见,随时可采,是植物学实践教学的“天时”。

5、改进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增强实践能力。

考核是检验和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的必有环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重点”是中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技能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教学改革与质量的提高是中职中专培养的重要目标,《园林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该门课程的考核评定不宜采用一次考试定好坏,建立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考核体系才能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同时能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应改变理论成绩占较大比例,而实验部分只占很小比例的这种考核模式,这样只会导致学生上实验课不认真,最终也能通过考试,这样的考核评定方式容易导致培养的学生是“高分低能型”人才,这与中职学生培养目标相违背。我觉得,对植物学的考核应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大部分,各占50%。甚至实践考核应占更大的权重。以达到学生重视实践课,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认知、创新能力。

6、结语

园林专业植物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学习应用做好铺垫和延伸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用适宜的教材,提出具体可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观赏性状,掌握植物识别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这才是本门课程教学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卫韵.农林高职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6):233-234 [2]李红侠.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宿州师专学报,2003,18(3):114-115 [3]黎桂芳,王海舟.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52-53 [4]彭友林,王云,李丽.植物学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196 [5]张乃群.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3):105-107 [6]朱圣潮.植物学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06(1):48-49 [7]彭安,向本琼,张根发.大学生物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7(3):53-55

第四篇:园林植物学论文

初探园林植物在雾霾治理中的作用

随着雾霾天气的日渐加剧,人们开始注意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而其中园林植物有着天然净化器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其对雾霾治理的作用来减轻对大气的污染,获得更好的空气质量。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成分,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可吸入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变得阴沉灰暗。

园林植物具有降低颗粒污染物的良好作用,但植物的吸尘效果各不同。低密灌草主要粘附地面扬尘,高大乔木主要阻挡外围来的飞尘。所以对抗雾霾,最重要的是“滞尘”,也就是发挥园林植物天然“吸尘器”的作用来吸附有害的颗粒。 从总体上来看,因为园林植物的滞尘能力各有不同,植物由于各自叶面粗糙程度、树冠结构、枝叶密度和叶面倾角等因素的差异,滞尘能力也有差异的。叶片光滑的植物,其吸尘方式多为停留;叶面粗糙、有绒毛的树木,其吸尘方式多为附着;叶或枝干分泌树脂、粘液等,其吸尘方式为粘着。待到下雨时,叶、茎、干等表面吸附的灰尘再被雨水冲刷下来随水流走。树木的叶面积越大,过滤空气尘埃的能力相对越强。通常,总叶面积大、叶面粗糙多绒毛、能分泌粘性油脂或浆汁的树种,是比较好的防尘树种,如女贞和松柏,因为有树脂,滞尘能力比其他树木强。除此之外,香樟、桂树、夹竹桃,吸尘效果都不错。

园林植被的滞尘作用,还因季节不同而有变化,如冬季叶量少 ,甚至落叶,滞尘能力较弱,而夏季滞尘作用最强。植物吸滞粉尘的能力与叶量多少成正相关。据测定,即使在树木落叶期间,它的枝丫、树皮也有蒙滞作用,也能减少空气含尘量的 l8 ~20%。有些植物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虽不高,但它的树冠高大、枝叶茂密,总叶面积大,所以植株个体滞尘能力就十分显著。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的个体研究观察期对雾霾治理的作用。

同种植物不同地点滞尘能力的研究同种树木在不同地点其滞尘能力也会有较大差异。比如同一树种在距离街道不同位置的滞尘能力也会有不同。以桧柏为例,在不同位置的滞尘能力排序为:机动车道与自行车道分车带> 自行车与人行道分隔带>公园内同株树面对街道面>公园内同株树背离街道面。 植物吸滞粉尘的能力还会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因粉尘随风而动,下风方向粉尘量大,上风方向粉尘量低,早晨有露水,叶片粘尘量大,中午温度高、干燥,叶片粘尘量低。

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的植物个体来分析其对雾霾治理的作用。

雾霾多发地区大都没有大片的森林覆盖,森林群落中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中以乔木最能对抗雾霾。因为高大的乔木可以阻挡住外面飞来的灰尘,还可以吸收汽车的尾气。是城市的第一道防线。一般来说,阔叶乔木吸附灰尘的能力比较强,这些植物叶子比较大,叶面上多分布有粗糙的绒毛,有些还可以分泌油脂。这样的阔叶乔木以其巨大的树冠,繁茂的枝干,可以滞留下较多的灰尘。

阔叶植物到了冬季叶子会掉落,这就需要常绿的针叶树木来补充,例如松树,柏树等。这些针叶植物对于灰尘的吸附能力虽然比阔叶植物弱一些,但是对于改善冬季的环境质量,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红豆杉1周能净化39.9%可吸入颗粒物及31.8%的二氧化硫,堪称雾霾“克星”。红豆杉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也是世界万物中唯一可以提炼紫杉醇的树种,能快速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全天候制氧。其叶面和茎的表面能分泌粘液或油脂,因此能拦截、过滤、吸附或粘着悬浮于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2010年6月,同济大学把三年生的红豆牌红豆杉与洒金桃叶珊瑚、杜鹃、龙柏、黑松、红花继木五种植物进行检测,结果红豆杉的滞尘能力最强,是黑松的1.85倍,是龙柏的近5倍,表明红豆杉可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具有良好的空气净化作用。

灌木对于降低灰尘和吸收灰尘也是有着不小的作用,虽然不及乔木高大,但是在城市的一些主要街道上,栽种一些吸尘的花灌木,就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过滤着空气中细微的灰尘。例如海桐又名宝珠香、七里香,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叶片嫩绿光亮,四季常青不凋。花谚说,“七里香降烟雾,又是隔音好植物”,它能吸收光化学烟雾,还能防尘隔音。有关月季蔷薇的一句花谚说,“月季蔷薇肚量大,吞进毒气能消化”,因为这两种花卉较多地吸收硫化氢、氟化氢、苯酚、乙醚等有害气体,可以减少这些气体的污染。在室内的环境内种植吊兰,可以吸附有毒气体作用大,成本低。有一种吊兰也叫“折别鹤”,不但美观,而且吸附有毒气体效果特别好。一盆吊兰在8—10平方米的房间就相当于一个空气净化器。

草本植物在雾霾治理中虽然效果不及乔木,但是在楼顶上或者墙体上种植绿化,草就比较适宜了。而且在种植树木的地方见缝插针,进行草地种植,不仅能增加绿化面积,还能吸附更多的有害气体。除了户外种植草本植物,也可在室内种植一些,也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例如芦荟,经检测,一盆芦荟等于九台生物空气净化器,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物质。尤其对甲醛只收特别强,在4小时光照条件下,一盆芦荟可消除1平方米空气中90%的甲醛,还能杀灭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并且能吸附灰尘,对净化室内环境有很大作用。 地被植物作为植物群落组成部分,对城市景观绿化、丰富园林绿化生物多样化发挥重大的作用。地被植物种类多、颜色丰富,对生存条件选择不苛刻,且生长在土壤表面,不会对园林造景产生巨大影响,在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地被植物的茎叶能够有效吸收粉尘、CO

2、有毒气体,并释放氧气供人类使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地被植物根部位于土壤下面,能够有效涵养低下水分,避免水土流失,且有效吸收、分解地下有毒物质、净化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净化后的水分蒸发至空气,使得空气的湿度增加;美化环境,增强城市园林绿化效果。例如沙地柏是在城市绿化中是常用的植物,沙地柏对污浊空气具有很强的耐力,在市区街心、路旁种植,生长良好,不碍视线,吸附尖埃,净化空气。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乔木树种构成的绿地其滞尘量要高于草本植物十倍至几十倍,根据资料得出乔木树种是滞尘的主体,约占总滞尘量的 87%,灌木为 11%,草坪植被滞尘量最小,仅占总滞尘量的2% 。

在绿地的不同结构和空间布局中,乔灌草型的减尘作用最显著,减尘率为40%;灌草型次之,减尘率为21%;草坪相对较差,减尘率仅为8%;非绿地空气含尘量是乔灌草的1.7倍。研究表明,多行复层绿带的滞尘效果最好,滞尘率达 46.2%~60.8%;其次为防护林地,滞尘率为38.9 %~46.1%;而由低矮的花灌木和草坪草组成的绿地,因结构较简单绿量也相对较小,在滞尘效果上远不如防护林斑块和多行复层绿带。 所以在排列上,小灌木应栽在靠近道路或人为干扰较大的一侧,其后是大灌木或乔木;大灌木应搭配在乔木之间,避免与乔木冠幅重合,保证其生存空间。这样的植物群落约能阻挡交通污染30%—40%的颗粒物,10%—20%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以及5—10分贝的噪声污染。交通绿化隔离带、公园外围的片状绿地等,具有吸滞污染、改善空气的较强功能。这类间隔性绿地,乔木、大灌木、小灌木的比例应维持在1∶2∶5左右。如在一定面积内配置12至15株乔木,包括香樟、广玉兰、银杏、悬铃木、水杉等树种;配上30株左右大灌木,如夹竹桃、红叶李、慈孝竹、石楠等;外加80株左右小灌木,如杜鹃、月季、黄馨、小叶黄杨、火棘等,同时配以草本植物。这种植物配置的郁闭度约70%、疏透度约30%,基本可以形成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

虽然园林植物抗击雾霾的能力受植物配置类型、树木组成、种植密度、生长季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在雾霾治理中还是起着很大的作用。日本治理污染的重要措施就是城市绿化。东京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因此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植物作为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还要注意利用其对于空气污染的强大的净化作用。将绿化景观与环境功能相结合,强调园林植物对于环境重要性,使其更好地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

第五篇:园林植物学常见习题

1. 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植物界_、_动物界_、_原生生物界_、_真菌界_和_原核生物界_。

2. 种子一般由_种皮_、__胚__(__胚根_、_胚芽_、_胚轴_、__子叶_)和__胚乳_组成。

3. 植物的主根是由__胚根_发育而来, 而主茎则主要是由_胚轴_发育而来。

4. 从__叶__、__茎___、___老根__等上长出的根称为不定根。 5. 植物茎的分枝方法有_二叉分枝_、_单轴分枝_、__合轴分枝_和_假二叉分枝_四种。

6. 芽的类型依性质不同分为_叶芽_、__花芽_、_混合芽_。 7. 双子叶植物一般为_直_根系, 花部基数为_4或5_; 单子叶植物一般为_须_根系。花部基数为_3_。

8. 叶序分_轮生_、_互生_、_对生_和_簇生(或基生)_等类型。 9. 把下列各种植物所具有的变态器官的具体名称填在括号内, 例如: 番薯(块根)。

芋头_球茎_、马铃薯_块茎_、姜_根状茎_、荸荠_球茎_、萝卜_肉质直根_。

10. 叶的变态有_叶刺_、_叶卷须_、_叶状柄_、_苞叶_、_鳞叶_、_捕虫叶_。

11. 花程式中G(3: 3:1), 两点前的3表示_3心皮3子房室_。 12. 葡萄是合轴分枝,它的卷须是由_茎_形成的?

13. 一朵完整的花是由__花梗_、_花托_、__花被_、_雄蕊群_、_雌蕊群_五部分组成。花被是_花萼_和_花冠_的总称。 14. 一朵花中有雄蕊6枚, 其中外轮的2枚较短, 内轮的4枚较长, 称为_四强_雄蕊。

15. 花瓣彼此分离的花,称_离瓣_花、花瓣彼此连合的花称_合瓣_花。

16. 无限花序中的简单花序类型有_总状_、_穗状_、_柔荑_、_伞形_、_伞房_、_隐头_和_头状_等类型。

17.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由_柱头_、_花柱_、_子房_组成;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_心皮_。

18. 由一个心皮构成子房称_单雌蕊_,由多个心皮构成的子房称_复雌蕊_,前者一定是_1_室,后者是__1_室或_多_室。 19. 边缘胎座和侧膜胎座相同的特征是_胚珠都着生在腹缝线上_,不同的是边缘胎座发生于_单_雌蕊的子房室中,而侧膜胎座发生于_复_雌蕊的子房室中。

20.果实主要根据果皮是否肉质化,将果实分为两大类型,即_肉果_和_干果_。

21.果实成熟后,果皮裂开的果实叫_裂果_。其类型有_蒴果_、_蓇葖果_、__角果_和_荚果_四种。

22. 一朵花,一个雌蕊,形成的果实叫_单果_,一朵花多个离生雌蕊产生的多个小果叫_聚合_果。一个花序所形成的果实叫_聚花(复)_果。

23. 在肉果中,桃的果实为_核果_,柑桔的果实为_柑果_,苹果的果实为_梨果_,南瓜的果实为_瓠果_。在干果中豌豆的果实是_荚果_,向日葵的果实为_瘦果_,板栗的果实为_坚果_。 24. 一个闭果成熟时, 只含一枚种子, 果皮与种皮容易分离, 称为_瘦果_果, 一个果实成熟时, 也只含一枚种子, 但果皮与种皮合生, 不易分开, 称为_颖果_果。

25.一裂果由单心皮发育而成,成熟后,果皮沿两条缝线(腹线和背缝) 开裂,称为_荚果_果;另一裂果也由单心皮发育而成,成熟后,只沿一条缝线(腹缝或背缝) 开裂,称为_蓇葖果_。 26. 下列花序中,花的开放次序由下向上的是:D

A. 轮伞花序

B. 蝎尾花序

C. 多岐聚伞花序

D伞房花序

27. 下列各种花序,何者为有限花序:C

A. 伞房花序

B. 伞形花序

C. 聚伞花序

D. 头状花序

28. 花托下陷,但不与子房愈合,花的其他部分则位于花托上端内侧周围,称:B

A. 子房上位(下位花)

B. 子房上位(周位花)

C. 子房下位(周位花)

D. 子房下位(上位花) 29. 花轴单一,较长,其上着生有柄的花朵,各花的花柄长度大致相等,开花顺序自下而上,这样的花序称为:A

A. 总状花序

B. 伞房花序

C. 穗状花序

D. 柔荑花序 30. 月季花的子房位置是:B

A. 子房下位

B. 子房上位

C. 子房半下位 31. 梨果是肉果的一种,它的子房是:B

A. 上位子房

B. 下位子房

C. 半下位子房 32. 我们吃绿豆芽,主要吃的是

C

A.根

B.芽

C.下胚轴

D上胚轴 33. 缠绕茎靠

C 向上升,如何首乌。

A.卷须

B.气生根

C.茎本身

D.吸盘 34. 叶柄下芽属

B 。

A.鳞芽

B.腋芽

C.不定芽

D.顶芽

35.在野外观察植物时,怎样区别全裂叶和复叶?

36绘图:

(1) 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义分枝

(2)有一种植物其花的构造是:辐射对称、两性花;萼片5枚合生,花瓣5枚离生,雄蕊多而不定数,离生;雌蕊由个5心皮合生而成,下位子房,5室,每室有胚珠多颗。请写出其花程式。 (3)绘出总状花序,伞形花序,头状花序,二歧聚伞花序,伞房花序结构示意图。

上一篇:医联体管理制度范文下一篇:意见整改通知书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