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研组发言

2024-05-13

优秀教研组发言(共8篇)

篇1:优秀教研组发言

我叫邓兰芳,是浯溪二中的一名普通数学教师。现在在校任教初一的两个班数学和一个班地理。本人现在所带的班级是寄宿部1409班,班上共有71名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本人没有任何兴趣爱好。

参加本次国培,我最想学到怎样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的课?

在教学中,我一直困扰的问题是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来享受一节课所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完成任务。

篇2:优秀教研组发言

下午好!非常荣幸能代表我们办公室二年级和三年级的6位数学老师在这进行发言。今年,我们教研组在校领导的正确部署下,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在赛课方面,由我执教的4节课分别获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区级一等奖;由xx老师执教的2节课分别获省级二等奖和校级一等奖,xx老

师执教的校级赛课分别获一等奖;xx老师的1节校级赛课获二等奖。在论文方面,xx xx和我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均刊登在省级刊物上。

除了这些,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还承担了三次将教研组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汇编成书的任务。

在这我简单的回顾一下:这个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组的3位老师就承担了编写学校《校本教研汇编》一书中“小教研篇”的任务,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教研组提供了教研组计划、总结各1篇;电子教案2篇;教研记录4篇,其中包括:集体备课、研讨赛课、专题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和内容。

紧接着,在参评区级优秀教研组时,二、三年级的6位数学老师仅仅在3天时间里,就将参评的附件材料汇编成了一本2百多页的书;任务最重的一次是在参评市级优秀教研组的时候,老师们利用星期

六、星期天2天时间汇编了7本附件材料,每本都有近百页。另外还提供了十几本原始材料。

回顾这几次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时间紧、任务重。这么大的工作量,老师们之所以能够拿得下来,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平时善于将组内开展的工作进行及时、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收集和整理。就拿二年级组提供给学校编写《校本教研汇编》一书中的文稿来说吧,那8篇文稿都是我们到黄W老师那借到以前的教研记录本从中选取相关内容然后打入电脑里的。由于时间紧,所有的文稿几乎都是按照原文打出没有进行任何加工。如果平时咱们没有将教研时的内容进行及时、详细的记录,我想在短时间内要完成这个任务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还有,在准备市级优秀教研组材料时,仅仅只有2天的时间,2天时间6个人要编7本近百页的书,还包括,找资料、打印、汇编成册、装订,时间是非常紧的。和我们一起参评优秀教研组的其他学校,他们准备材料的时间比我们要充裕,有些材料还可以进行加工,可我们的却是实打实的。比如我们提供的原始材料中,教案本中不仅有详细的后记、反思,还有课堂实录、改进措施;听课笔记本中每篇听课都有非常详细的评课记录;教改记录本中有课前分析、课堂实录、课后记、改进措施;业务笔记中有自学内容、教学反思、会议记录、听课感、教学随笔等;教研记录本、反思本等等都是记录的非常的详实。这都离不开老师们平时扎实的日常教学工作。

下面我就说说教研组6位老师是怎样进行日常教学工作的吧,我们两个组都是采用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教完一课,老师们就会坐在办公室谈自己的教后感,探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处理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并且对下一个内容进行研讨,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作为数学老师,最头痛的事情就是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的作业错了,有的要重复几次的更正,而老师们,特别是陈F、刘W、冯HY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认真检查及时的讲评,这样做,学生记忆深刻,效果明显,而他们从来就没叫过累。不仅如此,组内6位老师人手一本学生作业情况登记本、一本错题集,每次小考过后,老师们都会对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典型错题进行记录,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周ZH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几乎每天听算进课堂,并且进行批改和及时的更正。每天听算并进行批改和更正要坚持下来确实很不容易。由于她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这次的期末考试中她任教的043班,口算题和笔算题的正确率均在98%以上,解决问题也就是应用题的正确率高达97%。真是非常的不简单。聂J老师工作非常的认真负责,我们二年级5个班的数学,这个学期和上个学期两次期末考试的平均分,每两个班之间仅仅相差1分甚至零点几分,我们都知道,班和班之间总是有那么点差别的,聂J老师能把差别降低到那么小,说明她确实是花了不少精力。

当组内有老师要参加赛课,那可真谓是全组总动员,俨然是一个小做课班子,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优良传统,在每一次的做课过程中,授课老师总是能得到非常大的帮助和提高,在这个学期的校级赛课中,我们两个组推出的课均获得了一等奖。说起来,我也是在一次次的做课过程中得到了老师们的无私帮助,才不断进步的,每一张荣誉证书后面都是凝结着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借此机会,我想对每一位帮助过我的老师由衷的说一声谢谢。

篇3:如何组建优秀的学科教研组

优化学校管理机制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政策导向和制度支撑是教师合作得以实施的关键保障。除此以外, 还应建立多种机制, 如科学的用人机制。学校或教研组在用人上要注意考察教师的合作精神, 注意重用那些有才华而且合作意识强的教师。

1.广泛的民主机制:在校内、组内实行广泛的民主, 建立民主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

2.全面的评价制度:学校与教研组要制定出符合学校与教研组实际的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评价制度, 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既看工作过程也看工作态度;既看课堂教学也看教研活动。

3.合理的奖惩制度:学校在制定教育教学奖惩制度时要关注合作的导向, 不仅仅只关注教师的工作指标, 围绕工作指标而设计各种奖励, 奖励应该涉及到团队, 既奖个人也奖集体, 甚至更重集体。把教研组的团结协作作为评价的导向, 把组内关系和谐、团结合作作为评选先进集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4.和谐的竞争制度: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 并不是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 而是将之纳入了教学过程中, 使他们兼容并存, 融为一体, 资源共享, 学校与教研组要引导教师进行和谐竞争。

完善教研组制度

教研组就是整个学校的学科整体, 一个合作有效的教研组能促进教学质量全面的提高, 保障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学校也比较注重教研组的建设, 学校制定了相关的教研组制度, 但虽然是学校制定的制度, 教师却很少关心, 也很少遵守, 基本上形同虚设。另一方面, 教师没有体现主人翁精神, 没有把教研组当作基本的团队, 也因此缺乏团队精神。建议学校在制定教研组制度方面让教师参与其中, 制定出结合实际的教研组制度, 学校可以提供政策导向和制度支撑, 让教师参与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真正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才能将教研制度落到实处。教研组制度的制定主要还是要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让成员参与是让他们自己去主动遵守制度, 而不是让制度去约束人, 制度去约束人, 人往往很被动, 如果人主动去遵守制度, 那么所有的事情都比较容易解决了。

加强教师合作

合作学习成为现代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我们教师也同样需要合作学习。有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没有优秀的个人, 只有优秀的团队”, 这句话道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合作意识:教师的合作首先是教师要有合作意识, 从观念开始, 有了合作意识才有合作的行为。

2.心态真诚:每个教师都要表现出完全的真诚, 真诚的心态是有效合作的基础, 如果没有真诚的心态, 往往会口是心非, 嘴上是一套, 实际行动又是一套, 有合作形式没有合作内容, 也就不会有合作实效。

3.创建氛围:合作是一种很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如果得不到外界的支持与承认, 就很容易打击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建议学校与教研组建立一种有助于教师交流与沟通的活动形式, 如, 举办教研组内定期举行的“教学论坛”, 让教师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畅所欲言, 以便问题得到解决。在一些活动的组织上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 并对合作有成效的教师进行鼓励, 这样, 教师之间的合作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和效仿, 从而在教研组内部形成一种教师合作的群体力量。

强化个人与全局观念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团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如果教研组内的成员都求上进、谋发展、能敬业、有事业心, 并能与同事团结合作,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把集体的事情做好, 这样的集体怎么不会成为优秀的集体呢?教研组团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与付出, 积极参与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活动, 付出就有收获, 教师的发展就是在各种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有优秀的个人只是其中的内容之一, 同时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还要强化教师的全局观念, 每个教师要加强关心集体、爱护集体、自觉遵守学校的现行制度, 自觉地把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奉献给集体意识, 使之成为集体的财富;要珍惜同事之间的感情, 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绝不允许各自为政。集体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顾全大局, 团结互助, 有事大家商量, 增强民主意识, 养成集体生活中应有的行为和习惯, 自觉遵守集体纪律。有全局观念才会把所教课程摆在全局的恰当位置上, 才能增强相互合作的自觉性。

提供充裕的研讨合作时间

篇4:“优秀教研组”评比的思考

【案例分析】“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的初衷是将各组教研活动落到实处,真真实实地做到为教育教学服务,可事与愿违,在夯实的上报材料、繁荣的教育教学研讨课中,引发了一串串思考。

一、组内教研课

作为组内教研课,执教者必须反复揣摩教学的重点、难点,几易其稿,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而现状是精心准备好一份拿得出手的教案上传到校园网站上,发个短信通知一下教务处,组内教师中拉上一两位教师随堂听课就行了。稍微负责任一点的组长,在组内活动时拿上来,做个简易的探讨交流,台下鲜花和掌声冲昏了执教者不安的心灵。就此现状就会出现一种病态的恶性循环,最不受尊重的是执教者,辛苦的准备未能受到同仁的光临与认可;最受伤害的是年轻教师,就本课而言或多或少有点看法,可在大家的欢呼声中犹豫了、迷失了。

二、教研组活动

单周小组活动,双周大组活动,是我校一直不变的教研组活动时间。召集等待时间很长,会议讨论时间很短,草草收场,重在签名点到。活动记录主要由组长安排年轻教师补录上去。这样的教研组活动未能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功效,没有为年轻教师做到排忧解惑的作用,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長。

三、教案的修改

现在我校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教案采用的是集体备课形式。一个教师主要负责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的研备工作,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集体交流讨论,修改初稿,形成教案,其他教师在主备教师的教案上做30%的个性化修改。首先,30%的修改是不是比例大了一点,值得商榷。其次,集体研备活动是真实开展的吗?不能是拿来主义呀!最后,集体备课的形式是好的、积极的,便于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的钻研过程中,只有真实地将集体备课落在实处,我们的教学才会真的轻松起来。

四、教学反思

现在我们收集上来的教学反思70%都是打印稿件,究其原因不言而喻。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上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对此信息加以分析、归类、总结而得出的文稿。现有的资源可以共享,但绝不可以直接兑现,可以引用过来揉入自己的观点,从而变成自己的教学反思。

五、学期活动计划、总结

学期活动计划千篇一律,大帽子、高标准、严要求,一看就发觉很难开展下去,不少的计划就是从别人的文稿中剪出来的;不少的总结就顺手一并带过来了。学期活动必须从本组成员的个人特长出发,进行合理的分工,制订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作计划;总结必须在各组员上报组长材料后,组长对本组的活动情况做一个相对合理的汇总性总结。

六、学生活动

各年级组长也花了不少的心思,筹措一些简单易行的、便于开展的学生竞赛活动。如,四年级英语组安排的“单词听写”大赛;四年级语文组安排的“词语听写”大比武。学生活动的主旨必须明确;学生活动的难度必须适宜,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学生活动的范围必须面向同一年级的所有孩子。

【案例反省】在当前以实施新课程为基本背景的情况下,教研组的工作就必须以“发展”为基本导向,以“发展”来诠释我们的教研组工作。

首先,教研组本身的发展。教研组作为以教学研究为基本任务的教学研究组织,必须密切联系本学科的实际情况,以全体成员专业素养的提高为根本目标。如果不确立这样一个高度来推动教研组的工作,仅仅重复原先的东西,活动得再多再好,其实际意义也不大。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要通过组内以及组外的同伴互助的形式,让所有教师在专业素养上,与新课程的要求同步,与新课程共成长。

其次,教师个性的发展。传统的教研组活动,通常都很容易造成教师个性的泯灭。原因何在?在于其家长式的作风。一般而言,以往的教研组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研组长一个人说了算。因为教研组长大多年龄较大,资历较长,有的甚至是组内年轻人的师傅;业务能力一般也强于其他成员。这样的结构很容易给“一言堂”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得我们的一些年轻教师,一些业务能力本来就有待提高的教师,只能听命于他人,甚至连一些本来业务能力比较强,个性比较鲜明的教师,也受到了业务上的压制,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我们当前的教研组织,应该在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与发展教师个性上多做文章,让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启发教师个人,让教师个人获得发展,个性得以展现。同时,教师个人的发展,个性的展现也有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形成良性互动。这是尤其重要的一项工作,这是今后每一个教研组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教研组必备的基本条件。

最后,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的教研组工作,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把是否能够获得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作为重要的一个指标。另外,还把组内教师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了多少优质课奖励作为非常重要的方面,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其实,教研组工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教研组本身,而在于它之外,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正因为我们有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所以才有成立教研组的必要,才有进行教研组活动的必要,也才有提高教师素养的必要,否则,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如果不跳出教研组来看教研组,那我们的眼界就太低了。而不管怎么看,怎么衡量,教学质量总是一个牛鼻子,必须牢牢抓住不放。

篇5:优秀教研组长发言稿

抚松二实验

官明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抚松二实验五年级年部组长数学教研组长,很荣幸,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其实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组织管理上都比我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次交流活动,是对我们开展好教研工作的一次鞭策和鼓励。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在团队合作中实现自我超越》。我们数学组现有教师4人,是一个团结向上有凝聚力的团队。其中既有市骨干教师,又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教师。我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有效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在团队合作共同努力下,去年教研组被评为“三星级优秀教研组”,我也获得了“优秀教研组长”的称号。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今年我们再接再励,申报了“四星级优秀教研组”。

下面,结合我们教研组一年的工作情况,与大家交流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校领导重视教研组的建设,建立健全教研组管理制度 抚松二实验十分重视教研工作,校长亲自解读县教育局文件,组织各教研组认真讨论,使教师深刻理解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对构建生命化的课堂达成了共识,并建立健全了《常规教学制度》、《包保领导制度》、《备课制度》、《教研组长职责》、《优秀教研组评选制度》、《帮扶制度》等,为教研组工

作指明了方向。

一个教研组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同样教研组的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与完善也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因此在教研组发展过程中,我们制定《教研组工作制度》、《主题教研制度》、《听评课制度》、作业教案检查以及期中、期末的试卷分析制度,促进推动教研组有序稳步发展。

二、严格执行教研计划,将教研活动开展到位。

学期初,教研组依据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和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从教学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活动计划及日程安排,使整个教研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并且严格按照计划,安排好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为确保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规定每周五的下午开展教研活动,包保领导深入到教研组,严格按照教研程序进行:读书交流——主题教研——分科教研。每次活动都有记录、有重点、有布置、有准备、有反馈、有理论学习和探讨、有教学实践和总结,有评价反思和资料积累。学期末针对计划完成情况撰写教研工作总结。

日常教学中,教研组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我组织教师钻研教材、教参,梳理教材知识点及测评要点,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教学中努力做到:认真备课形成共案,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写个性补改和教后反思,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质量检测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

三、深化数学课题研究,提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实现主题教研的实效性。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的课题是《小学数学单元整合(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此课题是2011年上半年开始,杨洪毅校长与进修学校李洪涛校长共同研究决定,在二实验开展此项课题,李校长与刘修良主任先后几次到学校,进行动员及细致的理论指导,并深入到课堂听评课做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指导,老师由开始观望质疑,到思考尝试;由几位骨干教师选择合适的单元进行尝试,到各教研组共同研究每位教师参与,最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确定了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模式,设计了“感受课——理解课——练习课——整理课”四种基本课型。历时一年的教学实验研究为课题开题做了充足的准备,2012年3月,宋玉春校长对《小学数学单元整合(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这项课题的深入研究更推进了一步,学校结合“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把此课题申报为子课题。

什么是 “单元主题教学”?我简单介绍一下: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从单元整体出发,统筹安排,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来确立教学主题,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把感受、理解、练习、整理、考查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四种课型紧密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1.感受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投入感受新知的情境之中。

2.理解课。通过引导、讨论、动手操作或相关练习,让学生领会知识的内涵,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规律,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有机结合起来。

3.练习课。通过基本练习(常规做法)、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创造性练习,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整理课。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研组长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还应是本组学科教学的引领者,我作为课题组实验教师,率先上教研课,尝试单元整合教学的四种课型,提供了研究的案例。之后,组织教师钻研教材、梳理知识体系,选择确定适合的单元进行课题教学实践研究,集体备课,每人上一节研讨课,互相听评课,主题会诊,交流反思,总结教学所得与困惑。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就非常适合进行单元整合。根据单元知识特点和目标,把独立的四部分内容整合为两个主题:一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二是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一主题按照四个课型整合进行教学设计。三种图形面积的计算联系比较紧密,在感受课上学生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动手操作和实验活动,小组合作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感受三种图形面积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新图形面积公式,这样整体感知以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建构掌握知识,发展

学生思维和能力。感受课时间不够,可以增加课时,感受充分之后再上理解课。这种教学设计创造性地“用教材”“整合教材”,对实验教师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要通盘规划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要特别重视学生自身素养全面发展,妥善解决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要求教师整体解读教材单元内容、整合并设置学习目标、单元课时重新合理分配等。这样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给老师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改变。

课题研究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组教师统一思想,以学定教,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生命化课堂,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上学期期末数学取得全县第四名的好成绩。

四、重视读书反思交流,提升教师理论水平。

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的读书情况,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书籍,阅览室、微机室向大家开放,方便每位教师可以随时读书、查阅资料。校长定期推荐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教研组长每两周,推荐大家齐读共谈一篇文章。每位教师要读出理解、体会,读出问题,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并在教研时间,交流读书感悟,与大家分享阅读的快乐。我把年组订阅的《人民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吉林

教育》、《白山教育》一份装订成册,放在年组办公室,一份每人传阅。读书使大家学会了思考、提升了境界

生活中学会反思,就能长足进步;教学中善于反思,教师的理论水平就会大大提高。我们每次活动都有记录,记录收获与困惑,记录所思所悟,并督促老师们善于总结。对于自己所研究的课题,要做到研究在平时,处处实践自己的研究,勤于动笔记录自己的点滴收获。每周教研分科研讨时,我们互相交流着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分享着快乐,解决着困惑。本学期第十周和十一周年组开展教学反思交流,每组推选一名教师参加期末学校的教学反思交流活动。

五、搭建平台育新秀,以身示范树榜样

作为学校基层工作的教研组长,工作的着力点要立足于给老师们的成长出点子、搭台子、铺路子,充分挖掘出教师的内在潜力,让老师们在各自的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我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形成结对帮扶联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展示机会,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2012年6月28日,我指导青年教师韩波结合科研课题做了一节展示课—《植树问题》感受课,得到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学习的平台,对全面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具有极好的导向作用。从1997年,我就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组长,无论是教育科研、教学工作还是班级管理,我都是冲锋在前、永不懈怠,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和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008年9月被评为“抚松县教学改革

标兵”。2008年8月被认定为“白山市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2011年7月获白山市小学数学教学“十佳”荣誉称号。2008年,2010年评为局“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评为“省级教科研骨干教师”。我用成绩、用行动感召着周围的教师,引领他们体味教学改革的创新、享受爱岗奉献育人的快乐。

作为年级组长,我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融入群体的合作者,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彼此关心,做共享合作的组织者。只有这样才能以自身的威望调动本组内教师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从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协作的氛围,我们真心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努力使教研工作踏上新的台阶。

我们数学组并不满足取得的点滴成绩,规划了今后的总体目标:努力实现从经验型教研组向智慧型教研组的转变,成为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基础、较强创新能力的一支优秀团队!

篇6:优秀英语教研团队展示发言稿

一.研究背景

几年来我校以伙伴互助为核心建构学习共同体,针对课堂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集体确定研修主题,制定研修计划并解决问题,成果喜人。去年我校又提出“导学提练”这一课堂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英语组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结合教材中的语言单位都以绘本故事形式呈现的特点,语言学习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确立了适合外语教学的“基于教材的绘本故事教学模式”即“导思听模演”课堂教学模式。

二.什么是 “导思听模演”课堂教学模式?

顾名思义,基于教材的绘本故事教学模式有五个主要环节。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复述表演等方式复习上一节故事内容,利用情节的衔接导入新课。思:教师针对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方式思考问题,了解故事梗概和细节。听:通过反复听音大量输入,检测问题答案,并熟悉故事。模: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人物语气情绪和语言使用情境,模仿使用故事语言。演:与伙伴一起将所学故事表演出来,使语言内化。三.导思听环节研究

近年来我们主要针对 “导思听”三个环节,紧紧抓住贯穿其中的有效提问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活动。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深刻地理解英语句子的含义及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同时有效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的梗概与细节,为最后的故事表演奠定基础。

四.模演环节研究

通过对故事教学中问题的研究和合理设计使学生更愿意主动积极的去思考问题了,也使教师理顺了“导思听”环节。此时我们发现学生的表达欲望较以往更强,在大量的故事输入前提下,如何输出,怎么输出就成为我们研究的第二个主要内容。英语课不是单纯的知识课,而应该是语言实践课,学生要表演,就要使用语言,就要脱离课本,要把书本上的死知识变为活语言。教师的任务就是做好学生的导演,让学生充分体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乐趣。因此引导学生模仿故事中的语言单位,并进行表演就成为将知识内化并输出应用进而变为自己的语言的重要手段。也就是我们团队接下来重点研究的模仿和表演环节,简称“模演”环节。

那么大家认为在模演环节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大家都是怎么做的呢?

(戴丽娜)1.我认为很多时候模演往往只重视了形式,而忽略情境的真实性和故事完整性;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不是单纯的研究绘本故事教学模式,而是基于教材的绘本故事教学,教材为我们创设了完整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建立在合理运用这些教材资源基础上,例如在进行季节话题教学时,教材为我们设计了正在经历不同星球不同天气的好朋友们打电话聊天这一情境,学生只要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就能自然而然的使用季节话题语言单位,而不会因为情境不真实感觉牵强。除了季节,中西方节日,食物,聚会,身体部位等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出现的话题,教材中都通过真实故事情境呈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

(王琳)我认为模演的真实性还体现在正确理解故事人物情绪语气,也就是在正确情境用正确的语气说正确的话,比如Happy Birthday一课,以往在模演环节,学生只要正确使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就可以了,可是大家看看教材中的图片,体会一下Jack的情绪,今天是他的生日,那他看起来怎么样呢?很惊讶,因为朋友们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那么Jack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表演?(示范)只有正确体会故事人物的情绪才能做到在正确的情境用正确的情绪说正确的话。

(马丽佳)我也有同感,以五年级上第七课为例,教师应在保证足够输入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人物情绪,假如我们在课堂上(示范教学环节),Boys and girls, Sandy can’t find Billy now, how does she feel? Yes, she’s worry about Billy.Who can try her sentence? And how about the policeman? Now I am the policeman, listen, which one is better?大家看在学生充分体会理解了故事人物情绪语气后,再进行小组操练,事半功倍,此外引导学生像故事人物一样行走坐卧,也会增加模演情境的真实性。比如扮演妈妈的小演员要在厨房炒菜,在看电视的小演员手拿遥控器目不转睛,游泳的小演员真的好像在水中遨游等等,这些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体会语言使用情境,加深印象,激情引趣。

(戴丽娜)没错,而且我想提醒大家,想要做到完整真实的进行模仿和表演首先应保证足够输入量,才能支持流畅输出,也就是我们在导思听环节一直强调的反复听音输入的积累。

(刘佰玲)2.我很同意戴老师的看法,此外我觉得学生机械背诵故事,忽视辅助语言应用也是模演环节常出现的问题,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交流就不可能只应用到核心语言单位,也就是我们所说每课的教学重点,很多故事中辅助语言在日常交际中更加常用,它们和核心语言一起构成了故事,也构成了真实的语言情境,应同样注意模仿和表演。比如五年级上最后一课中,核心语言为What’s he wearing? He’s wearing red jacket, blue pants and yellow boots.如果只是操练这两句话学生就只是讨论穿了什么服装,没有任何语言使用情境,即使硬是记住了句型结构,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可如果我们结合课文中辅助语言,故事就生动起来,Sandy找不到弟弟Billy了,她首先找到了警察,在这个情境中警察说了什么?是什么语气?Sandy又怎么描述Billy的服装穿着?她又是什么样的情绪?最后找到Billy应该说什么?这不仅包括核心语言,更包括日常交际用语,是个完整的故事情境,学生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境时自然而然的就能调动语言进行交流。

(侯萌萌)3.谢谢刘老师的分享,我觉得除了刚才提到的两点,评价手段不恰当,纠错时机不准确也是模演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先说评价手段不恰当,以往在模演环节,教师评价是评价主要手段,而评价多为千篇一律,good,you are good at acting等等,表现好的学生得不到更多认可,而还有待进步的学生也不知道怎样改进,此外教师打断学生表演进行纠错也让学生无所适从,破坏了故事的整体性。

(戴丽娜)我非常认可侯老师的观点,模演环节应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及时鼓励;其实除了教师评价以外,生生互评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手段,甚至是学生更在乎的评价手段,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可以在一组小演员们模演结束后,请其他小导演们评一评,好在哪里?还有哪里需要改进? 下面我想给大家展示我的学生是怎么评价小演员的。(学生评价视频)导演们看的认真,演员们演的卖力,提高了模演环节实效性,也为接下来进行模演的小演员们提供了参考。

(王琳)4.学生们观察的真仔细,说明他们真的用心看用心体会了,相信下一次他自己来模演的时候一定会更好。我再补充一点,我认为教师的示范也是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只是将模演任务简单布置下去,而不进行明确示范,学生会很茫然。

(马丽佳)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在布置模演任务时,首先请班级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配合老师进行示范,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语言不流畅,语气情绪体会不到位,衔接不紧凑等,这都是正常的,其他学生通过观察示范表演,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哪里容易犯错并有意识的避免,明确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刘佰玲)5.我认为在模演时还可以适当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故事创编,有时候是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有时候是已有知识的替换,在故事情境中自然而然的扩展内容,温故知新。

(马丽佳)几位老师说的都很好,总结下来在模演环节我们应做到1.保证输入量,支持流畅输出;2.尊重故事真实性、完整性;3.重视体会故事人物情绪语气动作;4.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适时纠错;5.教师示范到位;6.鼓励学有余力学生进行扩展创编;

其实我认为无论是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人物情绪和语气进行模演,还是进行对话创编,都要求教师要首先提高自身对于教材故事理解和模演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模演活动,更是教师综合素养,教学基本功提高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英语团队就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上第六课故事模演和创编表演。

篇7:教研组发言稿

龙源学校化学教研组张雪莲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虽然中考成绩公布的是等级,学生到底得了多少分还没出来,但从化学科学生所得的各个等级在全市的比例来看,我们学校化学科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能够连创中考的辉煌,得益于学校领导的措施得力的教学管理,得益于各位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的协调帮助,得益于我们化学组五位教师的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在此,让我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你们了”!今天,我只是代表我们化学组的全体教师,谈一谈我们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不当之处,请给予指正。

一、抓住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1、课堂内容要实,做到堂堂清

作为教师,请想一想,我们在教学中,是不是对每一堂课都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在每一堂课中,是不是能保证让学生感到充实?我们的做法是,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事要做。因为当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的时候,他就会不守纪律、滋生隋性,这是学习的天敌。所以,所谓的“这节课同学们自己复习„„”这样的课堂安排是不负责任的,不论安排什么内容,教师要夯实要求,让学生明确方向。让每一节课充实、紧凑。对课堂内容的安排,教师要把握好度,得让学生吃得好,消化了,决不要留尾巴。课后打补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低效的。

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由此说来,我们台上45分钟,台下也决不是一日之功。就远的说,它有我们教师多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就近的说,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的准备。第一:要钻研大纲,吃透教材、先周备课。我们教研组几位教师,在每学期都坐在一起,系统地研究和总体把握大纲要求与教材内容,合理确定本学期所要达到的教学总目标,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前一周备课,备课中我们重点研究怎样最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如何帮助学生排疑解难;选用哪种教学手段;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办法等等。轮流主备各节教案后,对教案进行二次加工,力求实用。尽管我们是集体备课,但是坚决杜绝无视学生情况的变化,而直接搬用他人提供的现成的教案。第二:精选习题。这就需要教师要广泛的查阅资料,特别是要查看一些介绍中考新题型的资料,从中吸取信息,研究命制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试卷,尽量不使用成题。习题确定之后,我们再认真做一遍,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和讲解过程中的有的放失。可以说,课前准备这一环节上,只有做到了精备,才能做到精讲、精练。像今年中考前级部组织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按照级部的安排,我们每个人设计一套习题,然后由组长将其整合为一套题。我们五个人反复研究,哪些是我们的学生还没有练习到的,哪些还需要最后再练一次,筛选来筛选去,最终确定了一套题。但要交稿子了,又从资料上发现了一个新题,信息是与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有关的,我们都看中了这个题,题目新颖,难度适中,我们就毫不犹豫地用这个题换下了一个题,模拟考试结束以后,我特别注意了这个题,得分率较低。但几天以后,这道题的原题出现在了中考卷上,相信我们龙源的学生,一般是失不了分的。可以说,今年的中考,成绩比较理想是与我们一年来,执着地进行精心选好每一个题是分不开的。

2、把课前提问,改为小测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用课前提问的方式来复习上节所学的内容,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照顾到一部分学生,效果不佳。我们坚持用课前小测的做法,用16K或32K的小纸,测试上节所学的重点知识,题型也可多种多样。这样一来,教师工作量大了,但我们总是能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掌握的情况,学生更加重视了,自然也就掌握扎实了。

3、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即使是课前准备非常充分的一堂课,在课堂上也会有表现不如意的地方,当然也会有

于灵机中显现的精妙之处。这些都是使我们的教学趋向成熟的“柴火”,及时加以改进、收集并注入新一轮的教学,应当是一位成功教师必走的一步。教学中,我们总是把自己感触深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写出教后感,这让我们感到受益无穷。同时,也让我们完成了教研室的任务,每个月安排我们写的教学反思,化学组总能及时完成。

二、抓好四轮复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知识的巩固离不开复习强化,毕业班最后的总复习是关键环节。我们采用了“四轮复习法”:第一轮,基础知识的章节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模拟训练;第四轮,回归课本。一轮复习打基础,二轮复习养能力,三轮复习搞综合,四轮复习搞回扣。

第一轮,理清初中化学知识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以章节为序,以课本为主,同时加上一定量的习题。中考命题,很少有偏题、怪题,基本上难而不超,活而不偏。我们的总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课本内容进行精炼、活化和深化处理,使知识规律化、网络化,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掌握课本,达到基础知识不失分。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系统化上,将每章知识点串成“线”,将“线”结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具有驾驭基础知识的能力。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关注难点的专题复习。

以《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为依托,把知识点分五个专题进行复习。通过对本专题中的重要考点进行归纳讲解,以及学习指导等方面的点拨,并剖析适当数量的与生活、社会、环保、科技等实际问题相联系的例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本专题复习我们做到:试题精选、精讲、精练,所选试题应有代表性,能有的放矢,避免学生重复劳动和无效复习,因为这一轮复习题目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以练代讲。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练代讲,并注意解题后的反思。复习过程中。不时地将第一阶段的内容适时再现,强化记忆。专题复习要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很难提高。

第三轮,锁定目标,备战中考,进行模拟训练。

综合能力训练既能提高学生临场的解题能力,同时也是一次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的机会。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训练:系统地、分类地做一些综合题;做适量的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适量地做中考新试题;对学生进行答题策略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在第三轮复习中我们做到:出好每一套模拟题。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都要切近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练代讲。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反思的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回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第四轮,以“错”纠错,查漏补缺,回扣课本。

中考的前一周,我们找出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几块回馈练习,扫清盲点,学生找出做过的试卷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中考前最后两天,结合课本,对照着中考考点,作最后的反思与回顾。

三、抓好月考分析

每次月考过后,我们在阅卷时注意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相互交流,确定失分原因,做好试卷讲评,让学生感到有收获。

1、针对成绩,因材施教

作为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理想的考试成绩,好的成绩,确实能令人欢欣鼓舞,增强

学习的信心;反之,会使学生垂头丧气,个别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此,我们在分析试卷时,对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主动寻找差距,力争更上一层楼;对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发现他的闪光点,让他扬长避短;对于后进的学生,也采取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从试卷中找出他的可取之处,肯定他的成绩,即使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也不当众公布他的成绩,以免伤其自尊,而是想方设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批评教育也本着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重在感化。(在分析月考成绩时,我们重点分析那些总成绩较好,但化学成绩较差的同学,每次都对这部同学个别谈话,帮其找原因,尽快补上)

2、以点带面,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举一反三

任何一套试题不可能对所学内容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考查。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重点、难点题目时,不能只是就题论题,而应该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要指导学生作好笔记。

3、设计补偿练习,巩固提高

讲评一套试题,对学生普遍质疑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怎样才能使学生较为牢固的掌握本套试题中讲评的重点、难点知识,并使学生的做题能力得到提高?设计补偿练习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补偿练习的设计工作是试卷讲评课备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我们深入挖掘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精心设计与重点讲解的试题题目相类似地补偿练习。

但要注意:补偿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精,不宜设计过多,一般以讲评一套题后设计5-10个题为宜。否则学生在做完一套试题后随之又要做大量的补偿练习,会使学生陷入“题海”,失去它应起的作用。

四、抓住学生

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讲授时,注重双基教学,当然不是死记硬背。我们根据化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进化学,利用学生身边熟见熟知的现象,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也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恰好顺应了中考的新形势。

化学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让学生看课本,他们会觉得没事可干,所以往往复习时,不会看课本,不善于看课本。鉴于这一点,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强化记忆。例如:把知识点拿到习题中,让他们边做边巩固;利用多媒体,把各知识点的内容、它们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形象化展示,让他们乐学。

学生的知识所得,都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合作获取的。作为老师,如何让学生“乐学”。并能“执着、持久地学”,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他们。不能只盯着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学困生更需要关爱和鼓励。转化一名落后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有价值。教学中,我们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注意考虑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恰当确定各阶段或单元教学目标及相互间的衔接,严格控制教学内容,既不拔高也不降低要求,对优等生,适度拓宽,发挥其特长,从而使整个教学更加尊重学生差异。

多与学生接触,多与学生交流谈心,真正体现出信其师才能亲其道的真谛,最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说在龙源无论哪一位老师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成绩的取得必然要以老师的全力付出作代价,否则水平再高的老师也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也算是我们化学教研组贯穿始终的一个原则吧!

篇8:优秀教研组发言

关键词:教学质量,素质拓展,人才培养,岗位设置,人员聘用

教研活动是大学里组织教师、联系教师、活跃氛围、增进友情、传递信息、互补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水平的重要形式。我教研室定期不定期地以集中开会或网络讨论的方式, 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大家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以下是我几年来的若干发言文字记录。

一、什么叫教学质量?

各位, 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某些高校搞了教学质量量化考核, 而我今天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教学质量到底指的是什么?

1. 如果指的是教学的学术含金量, 那么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就一定能够充当学术含金量的评判者吗?

如果学生都有这么优秀的学术评判能力为教师打分, 那么真理就不需要实践和历史的艰苦检验了吗?

2. 如果指的是教学的课堂表演技巧和口才, 那么小沈阳和芙蓉姐姐得分应该最高, 熊十力和陈景润要下岗。

3. 如果指的是政治态度, 那么只有国家领导人最正确, 其他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

4. 如果指的是职业技能, 那么社会只需要职业培训师就够了, 还要大学学科和大学教授干什么?

4.如果指的是对学生的友爱之情, 那么工会主席和妇联主任最温暖, 鲁迅先生冷冰冰地骂国民性就有问题。

5. 如果指的是以上各方面的综合评价, 那么谁来综合?谁来评价?除了上帝和上司外, 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绝对标准。

教了这么多年书, 当发现自己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被量化得莫名其妙的时候, 当发现自己全身都贴满分数条和标签的时候, 忽然间产生一大疑问:自己是人, 还是机器人?

跟着的疑问就是:什么叫教学质量?内涵不明确, 外延很模糊。我教书将近二十年, 本来认为不证自明的问题, 却忽然变得实在无法理解。

二、什么叫素质拓展?

学校很重视教改, 发了新闻和照片, 见网址和附件, 另外再附上中文系基本功训练方案 (素质拓展方案) 供大家参考。

1. 我认为中文系学生基本功训练 (素质拓展) 的基本宗旨与活动原则可以表述为:

“规划好专业学习和专业内外素质拓展的布局, 协调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 搭建好教师堂上授课和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桥梁, 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 认认真真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沟通师生心灵世界, 同时为学生的考研和就业服务。”各位老师指导学生组织各种研究性自主学习活动, 应符合此宗旨与原则。杨金玉老师的公开课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有益探索。

关于中文系素质拓展活动的现实处境, 可以分解为这几点加以说明:

1.中文系的素质拓展方案既着重于专业基本功的训练, 又兼顾跨学科的要求, 更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 例如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能力等的多样统一。应该说是符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的, 在实践中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他有类似做法的高校更是取得了某些成功经验。

2. 但中文系的这种素质拓展活动常为学校其他部门的各种与专业无关的活动所冲击, 目前很难高质量地开展。

学生为应付素质拓展学分, 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专业外的文体活动上, 以及设计、申报和完成各种文体活动项目上, 留给自己踏踏实实进行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时间不多。这既浪费时间、精力、物力, 又很难取得理想的素质提高效果, 显得有点本末倒置。专业训练和素质提升的关系处理不好, 学生可能会造成“双输”的局面:综合素质提高不了, 专业学习也搞不好。

3. 问题的关键在于:

一般的专业教研室可以设计一套跟专业训练密切相关的素质拓展方案, 但具体管理和给学生打分的却不是教研室。所以就算设计了也会变成一纸空文, 或被素质提高管理部门的其他活动挤占。

4. 在这种情况下中文系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借鉴其他高校中文系的做法, 把其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第一课堂正式开设, 脱离第二课堂的素质提高活动;一是继续作为第二课堂的素质提高活动, 但在教研室没有管理权和打分权的情况下, 效果不会很理想;即使把管理权和打分权交给各教研室, 也要考虑各教研室的工作负担和薪酬问题。

5. 目前学校素质拓展学分与某些专业课程学分、综合测评加分有重复的地方。

为避免这种状况, 我建议把中文系的素质提高学分全部用于学生在第二课堂开展自主性、互助性、研究性学习方面。至于文体活动、学生干部工作方面的加分, 由学生工作办处理, 我们不管。

另外, 老师们指导学生开展素质提高活动的工作, 并不是义务, 而是计工作量的, 学校目前正在研究、制订相关的报酬标准。

学校2012年给中文系的招生限额, 文秘生远远多于师范生, 但2009级新生入学后不少文秘生转到师范班, 结果现在中文系的师范生几乎比文秘生还要多。我问了一下原因, 那些从文秘转师范的学生大多是喜欢做老师, 希望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看来我们要重视对文秘生和师范生心理的研究, 建议中文系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一个专题讨论会, 专门研究文秘生的教学问题。请全系老师多搜集文秘教学的资料, 多了解文秘教学工作, 营造文秘教研氛围。我近来已仔细研读了数十篇文秘教学和文科实验的论文, 并在网上查看了若干高校的文秘教学和文科实验资料, 对文秘专业的历史和现状有了一个大体了解。请老师们在素质提高活动中, 指导本组学生认认真真地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并让他们自行设计、组织、主持各种跟专业有关的素质拓展项目、活动、会议等, 不要包办, 以便从一年级开始就训练师范生和文秘生的教育管理、行政管理能力和其他业务能力。

三、什么叫人才培养质量?

现把会议的部分报告资料转发大家参考。

经此会议, 我对国内高校人才培养和质量建设的大体感觉是两化:洋化和狼化。

所谓洋化, 是指国内重点大学做报告的专家们基本否定国内教育, 言必称美欧, 与跟国际接鬼为荣, 弄得一般高校自惭形秽, 也不得不拼命跟风。我试问是否可以从中国传统教育和新中国教育的背景中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 专家们无言以对。

所谓狼化, 就是各高校面对市场, 均非常强调学生的竞争狼性, 强调对教师的工具性利用, 即把教师看做训练学生捕食本领的牧师, 而非传道解惑的神甫、主教。

在此基础上, 专家们也站在维护专业的角度, 强调文史哲的人文性, 但把学生的人文素质当做社会竞争手段, 逻辑上也就无法周延。专家们普遍对中国人文教育现状失望, 对人文专业招生担忧。

相对来说, 重点大学在训练学生捕食本领时, 非常强调学生的文史哲功底、学科前沿把握能力、长远发展后劲, 某些高校则面对当下就业市场的直接性更明显一些。

经过对比, 感觉我校各级领导在教学质量体系建设方面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 比某些高校都来得合理, 甚至比某些重点大学还要先进。可惜我校只是二本招生, 学生入学基础无法与重点大学相比, 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优势目前不能尽显。

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 根据建设任务书的方案, 今后对教学质量建设的要求, 大体可表述为:进一步明确培养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目标, 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 培养“专业+技能+特长”的应用型人才, 改革措施固化在培养方案中;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启发式、合作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能力;把素质拓展项目与“专业+技能+特长”紧密结合, 使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力配合, 使我系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慢慢积淀, 自成体系, 形成传统。

四、什么是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

上一篇:小学生交通安全的活动方案下一篇:成语典故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