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外国语学校:英才教育样本?

2024-04-08

杭州外国语学校:英才教育样本?(通用6篇)

篇1:杭州外国语学校:英才教育样本?

14岁的陆佳蕾戴着一副450度的近视眼镜,在时代周报记者面前坐下来,露出安静的笑容。

这种笑容,也曾出现在央视的节目中。2013年7月,这位杭州外国语学校(下称“杭外”)的初二学生,与她的四位同学一起,代表浙江省参加了由央视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称“汉字大会”)。10月18日晚决赛,杭外代表队获得了前五位中的四席,陆佳蕾夺得冠军,陆佳蕾的三位同学于佳敏(第二)、赵杉佳雯(第四)和刘浥尘(第五)也发挥上佳。

在汉字大会结束后,原中央领导人李岚清特别致信杭外,表示祝贺和赞扬:“你们的教学实践说明,外国语学校不仅能教好学生外语,同时也能教好汉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些经验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社会上对外语学校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容易把外语类学校和外语专业挂钩,以为外语类学校就是外语强。我们首先是一所中学,然后是外语类学校,中学的要求我们都要完成。”谈及杭外的成功,校长方健文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此次汉字大会,“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任何要求,我们的想法是让学生去享受,我们看重的是学生从容自信的笑容。我很欣赏赵杉佳雯在央视上说的一句话,‘这是中国汉字大会,不是大赛’,我觉得这是学生认识的一种境界,这是杭外教育留下的印记。得冠军有实力也有运气成分,但教育没有偶然。”方健文说。

多年来,杭外是中国几所精英中学中别样的一所,“可以说,杭外是中国素质教育的顶级水平,也是茫茫教育界的奇葩。”一位毕业于杭外的人士如此评价母校。

不为应试教育而教学

在浙江的一些著名中学中,杭外一直以来都保留着自由之风。

“整个杭外教育不是为应试设计的,我们注重培养的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杭外党委副书记唐玉娣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说,“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很少,基本不补课。过去有家长觉得家庭作业不多,担心会考不过其他学校的学生,但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的气质、知识面、自信心都不一样了。”

杭外现有固定的五大节日:文化节、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和科技节。“杭外的活动在名义上跟其他中学是一样的,但区别在于,我们关注的更多是过程,在过程中人人都参与、人人有提升,这个提升包括学习在内的综合能力。”方健文说。

“普通中学是单纯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完成学习学科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参与活动,要求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势必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更有效率。”唐玉娣说。

杭外宽容的人文气息,催生出包括西溪水文学社、国学社、模联社等在内的30余个学生社团,它们为杭外的素质教育注入了活力。陆佳蕾参加的社团是聚贤庄(武侠社,记者注)和法学会。她喜欢读故事,今年印象较深的是读了余华的小说,包括《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

陆佳蕾佩服的是同学刘浥尘,这位被称为“大师”的初二学生是此次汉字大会的“神级”选手,在比赛中以洒脱自信折服了观众。“杭外学生的特质跟其他学生不太一样,很放松。”杭外此次参加汉字大会团队的带队老师苏云生说。

杭外的学生为什么在大场合不紧张?在校长方健文看来,是因为杭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杭外教育最可贵的一点是,学生到了初三左右都会慢慢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鼓励学生会思考、会学习、有独立思想,让学生在杭外能够自由地发展。”方健文说“我相信很多中学校长也有这样的理念,但是很难改变。因为每一代杭外人都一直遵循这样的理念,慢慢形成了一种文化。客观而言,杭外六年一贯制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有六年时间来贯彻这种理念。”

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已成为杭外的一个常规节目,从初一直到高三,涉及每个学科。“比如社会课、历史课,就会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对社会问题背后的思考。最近我去听了一堂课,学生在课上关注的是国外的安乐死,包括法律、伦理、社会各层面的思考。再比如最近有个高一学生,在社会课上讲的是北京李某某事件,涉及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等法律问题的探讨。”唐玉娣介绍说。

陆佳蕾最近做过演讲的是语文课和社会课。语文课,她讲的是《史记》里的项羽。她从项羽评价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之”开始,到项羽在乌江边自刎结束。“项羽这个人是个可用之才,但不是用人之才。”陆佳蕾说,她把课余看过的一位教授对项羽的评价用在了演讲中;在社会课,陆佳蕾讲的是薄谷开来案,她从网络中搜寻了薄谷开来案的资料,在课堂上作了演讲。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年轻人

多年来,杭外在教学上一直坚持国际化的步伐。目前,杭外已与美国中小学合作共建了两所“孔子课堂”,在国际上有十余家姐妹学校。

“通俗一点讲,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国际视野的年轻人。”校长方健文说,杭外主动接受海外教育的先进理念,“我们从1986年就开始跟美国学校交换老师,每年都会派5名以上老师在国外执教一学期以上,短期学习的老师达到90%以上。可以说,我们对国际基础教育的动态,掌握得比较清楚。”

“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与国外的中学接轨,英语教材我们用的是美国的原版教材,注重英语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和逻辑思维性,在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更多的时候是辅

助或指导的角色。其他学科,也会受英语教学这种理念的影响,比如有老师会就同一堂课的内容,用语文和英语同时教学。”方健文说。

杭外正准备将基于文化的外语阅读,提升到基于文学的阅读,也就是接近西方的母语教学,“我们推荐学生读国外的经典名著,包括由名著改编的电影;我们还推荐学生了解西方的学术,现在高校的学术根基主要是西方的,杭外的学生会很适应高校的学术氛围。”方健文说。

杭外的国际化也体现在它参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中。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邀请杭外学生与国外中学生一起畅谈奥运精神。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杭外学生面对BBC的镜头,谈及对运动的理解。“我看了之后,真是觉得学生讲得很好。”方健文说。

“很多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在中学学得很苦,进入高校后一下子松掉了,杭外在中学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学生在高校特别受欢迎。”唐玉娣说。

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根据近年来中学录取人数以及中学毕业生在该校学业、综合素质表现等情况,为全国共21所重点中学颁发了“中学毕业生清华成长奖”,杭外是杭州地区唯一上榜学校。

目前,杭外大概有1/3的毕业生会选择出国,20%的学生能保送国内重点高校,其余学生参加高考。“我们不会为了升学率来要求学生参加高考,我们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确实有一些有实力问鼎高考状元的学生选择了留学。”唐玉娣说。

杭外2013届毕业生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大名校的660份录取通知书,其中就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10份预录取通知书。

“现在提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我一直认为,教育国际化不是教育西化,国际上也承认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可取之处。杭外过去与欧美国家有很多的学习借鉴,这两年也正在考虑向香港、新加坡等地学习,这些地区怎么传承中国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方健文说。

2013年一些省市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当中,英语高考分值将降低,外界似乎嗅到了高考风向标的异动。对此,方健文说:“对普通学校来说,可能影响很大。但对杭外来说,影响不会太大,我们不会因为高考指挥棒的变化刻意更改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一个很系统的综合工程,我们遵循的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杭外教务处副主任倪江的理解中,杭外的文化传统是崇尚“宽容大气,兼容并包”,学校对学科规划、教学模式的探索持开放和宽容态度,教师在课程自主性上有很高的自由度。

倪江参与了杭外学生在汉字大会中的辅导准备工作。为了加深记忆,在参赛前几天,他给五位学生讲解了生僻字背后的故事。

陆佳蕾在决赛中遇到的一个词语是“婉娈”,这个词她此前闻所未闻,是根据汉字规律推理出来的—“美好的样子”基本和“女”这个偏旁有关,峰峦、鸾凤和鸣的声旁都是“亦”,“婉娈”是这样写出来的。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是杭外保持多年的传统。每个学期、寒假暑假,学校都会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包括散文小说、政治经济、西方哲学、艺术美学等。

“阅读是杭外学生必做的作业,看什么书,根据年龄的不同,会有所区别,我们比较提倡专著的阅读,而不是拼盘式的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肚子里有货,学生自然也不会封闭、保守。”倪江说,现在学校图书馆里每天安静读书的,最多的就是初一学生。

“初一入校那年文化节上的话剧演出,《雷雨》、《荆轲刺秦王》,学长们身体力行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杭外人的学识。开学第一天老师就指点我如何读书,杭外浓郁的人文氛围读书氛围告诉我们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陆佳蕾回忆说。

在2012年杭外的“高一语文作业阅读书单”中,包括了100多本书、20部深度电影。书籍推荐部分,除了经典散文,还有老子的《道德经》、柏拉图的《理想国》、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帕斯卡的《思想录》和司马迁的《史记》等。

“如果我们单纯搞应试教育的话,就不会做阅读书单。普通中学的学生这会儿可能都在做试卷,而我们的高三学生很多还在看课外书。”唐玉娣说。

“从初一到高三,杭外的学生一直在阅读。过去几年,我就把莫言、品特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去体味,很多学生的水准完全达到了高校学生的水平。”倪江说。

倪江今年教的是高三语文,在爱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后的10月下旬,倪江将门罗的小说《逃离》用扫描笔扫出来后,发给同学们看。接着,倪江让学生写读后感,然后将学生的各种观点,包括疑惑,做成教案发给学生,专门开课讨论。

倪江发现,相较于女生,男生理解起来更吃力,“因为门罗的作品有女性主义的色彩,《逃离》中有回家、流浪、漂泊的味道,特别是现代人逃离家庭藩篱的困境,高三学生是容易接受的。我最后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会把这些阅读体验变成人生的正能量吗?”

篇2:杭州外国语学校:英才教育样本?

第四周 星期四 播音员:曹兰、冯晓珊、毛宇林、兰正翔

曹:给你的天空划一道绚丽的亮色,给你的世界奏一曲动听的欢歌.毛:这里是“英才校园之声”广播站

曹: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伴随着这熟悉的乐曲,聆听着这动人的旋 律,泸州英才外国语学校“英才校园之声”广播站,又如期和你见面了,我是播音员曹兰 冯:我是冯晓珊 兰:大家好,我是兰正翔 毛:我是播音员毛宇林

《国庆》

曹:九月,我们告别暑假重返校园;九月,我们把歌声献给敬爱的老师们;在一片真诚的祝福声中,我们向九月挥手告别;翻开日历崭新的一页,我们将迎来金秋的十月。迎来祖**亲的生日!冯晓珊姐姐,你知道国庆节的由来吗?

冯:当然知道,听我慢慢道来。“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当今,我国就将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我国的国庆节。曹兰,现在你知道了吗?

曹:嗯,知道啦,谢谢冯晓珊姐姐。《校园安全常识》

冯:安全重于泰山,有请今天的“校园安全常识”栏目的小编兰正翔。

兰:大家好,我是今天《校园安全常识》的小编兰正翔,我今天为大家介绍是国庆佳节到来之际的安全注意事项,首先预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1、国庆假期安排具体如下:9月30日中午,也就是下周星期一中午放假,于10月7日下午返校上晚自习,10月8日正式行课,请同学们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2、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要左右看,走人行道。路上靠右行走,不横穿马路,不翻越栏杆,不与机动车抢行,不在公路上玩耍,不骑车上路,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3、遵纪守法,不到网吧、游戏厅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不结交不良青少年,不打架斗殴。不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如有不良青少年向自己要钱要物,要及时告诉家长或向警察求救。

5、独自在家时不玩火,不玩电,以防引发事故。陌生人来访问清情况后决定是否开门;如果发现坏人到安全的地方后赶快打“110”报警电话并与爸爸妈妈联系。

6、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不要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或电脑。不随意模仿电视或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7、不明情况时不要随便服用药物,在外时地上散落的食物也不要拣起来食用。

8、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做到饮食平衡;不买街头或小店“三无”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食物中毒。

9、低年级同学不要独自出门,高年级的同学出门要向爸爸妈妈说明去向和同伴姓名,按时回家,不外宿,不留同学在家过夜。

10、不把家庭情况、电话号码、父母及自己的姓名随意告诉陌生人。不轻信他人花言巧语,不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和其他物品,以防上当受骗。

11、每个同学要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记住父母电话号码,一些亲戚的情况也要熟知。记住110(匪警)、119(火警)、120(救护)电话。同学们,无论身处何地,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文明礼仪》

冯: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有请我们今天“文明礼仪”栏目的小编曹兰。

曹:大家好,我是“文明礼仪栏目”小编曹兰。

同学们,快放国庆小长假啦,你在学校点点滴滴的成长,都是老师的教育加上你自己的努力。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小学生礼仪常规,你们可要听好了,回家好好表现哦!

一、称谓礼仪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其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2、不能给他人取绰号。

二、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要说:爸爸、妈妈回来啦。

4、过生日:要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过新年:要祝长辈、亲友新年愉快。

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如果离家时间较长,就要打电话问候家人。

9、自己回家时,应向父母、长辈打招呼。

三、餐桌礼仪

(一)在家时:

1、请长辈先入座。

2、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3、吃东喝汤时要小口天咽,闭嘴咀嚼,要细嚼慢咽,尽量不发出响声。

4、吃饭时,一手拿筷,一手扶住碗。

5、不敲碗,不翻菜肴。

6、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不需要时,应说:“谢谢,我真的不需要了。”

7、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8、先吃完要说“大家慢慢吃”。

9、用餐完毕,帮助父母收拾好碗筷,擦洗餐桌。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五、做客礼仪

1、去亲友家做客要准时,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六、穿着礼仪

1、不穿奇装异服,参加重要的集会时候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

2、保持个人整洁,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开衩裤在校园行走或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同学间不攀比(如不穿名牌等),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按要求修剪头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披头散发。

七、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要靠右慢行,不可以骑在栏杆上向下滑。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好习惯贵在坚持哦!

《欢乐恰恰恰》

冯:天空累了,放下了太阳选择了月亮;花儿累了,放下了美丽选择了果实;忙碌一天的你感觉累了吗?“欢乐恰恰恰”栏目带你走进欢乐的海洋,有请我们今天“欢乐恰恰恰”的小编毛宇林,为大家献上几个有趣的小笑话吧!毛:小强打嗝——小强的字总写不整齐,老师对他说:“你以后打完格再写”。小强回到家打开书包,铺开作业本,想起了老师的话。他抓耳挠腮想了半天,喝下去一大杯水,然后,打了一个嗝,然后边写作业边嘟囔:“还有这偏方!” 毛:三加一是五——老师:“小朋友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三加一等于多少?”没有人回答。老师:“比方说,我给了你三只小狗,后来又给你一只,那么,你一共有几只?” 孩子:“五只。”老师:“为什么?” 孩子:“我家里已经有一只小狗了。”

毛:眼皮最大——老师:“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大?”学生:“眼皮。”老师:“为什么?”

学生:“只要把眼一闭,全世界都被遮住了。”

毛:太懒了——有一天小明手上打着石膏,老师问:你的手怎么了? 小明说:断掉了。老师说:为什么? 小明说:因为我太懒了。老师说:太懒手会断? 小明说:我走在路上,鞋子跑进一颗石头,可是我懒的用手弄,就抱着电线杆抖着脚让石头掉出来,路人看了以为我触电就用木棍打我的手,所以„„ 老师:„„

冯:刚刚你和我们一起笑了吗?放下一天的烦劳,同我们一起欢乐吧!

《乐驰天下》

冯:避开尘世的喧嚣,聆听天籁之音,补充生命的绿色。现在我们来到了“乐驰天下”,我是乐驰天下栏目的小编冯晓珊,今天由我为大家推荐几首动听的歌曲!

《结束语》 冯:不知不觉中时间就匆匆流逝了,感谢大家的收听,今天的“英才校园之声”到此结束,我们下周二同一时间不见不散哦。最后,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安全的国庆小长假!

篇3:杭州外国语学校:英才教育样本?

一、高中阶段人生规划指导教育的理念

我校人生规划教育的核心思想是, 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筹划发展、准备未来。希望通过高中三年的人生规划指导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有理想、有抱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一定规划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有为青年。人生规划教育是发展性的教育和引导, 人生规划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 对学生实施辅导具有系统性的优势。针对高中阶段三个年级不同班级和学生的独特发展目标, 我校采取了有针对性、分阶段、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高一年级是“人生认知”的基础阶段。学校安排每周一下午第四节课为班级“人生导航课”, 每节课都有一个主题, 对学生理想信念、身心健康、学业生活等内容进行教育, 从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高二年级是“人生认知”的重要阶段。首先, 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以“人生探索”为主旨, 注重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沟通、领导、选择、判断等综合能力素养, 帮助学生理性选科;其次, 开设人生规划选修课, 具体指导学生的人生目标和规划;再者, 开展对出国学生的辅导, 从而多渠道分流学生, 完成学校多元出口的任务。高三年级是“人生认知”的选择阶段。针对学生最后一年的特殊学习和生活状态, 学校就复习迎考、理性保送、自主招生、填报志愿、升学就业、人生决策等专题展开一系列以“人生选择”为主题的活动, 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高中与大学相衔接的方式, 通过举办个体咨询、中型沙龙研讨和大型讲座报告辅导等活动, 再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需求, 进行个别辅导, 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意见和建议, 帮助学生具备初步的人生决策能力。

二、高中阶段人生规划指导教育的实施

在具体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过程中, 针对高中三个年级设立不同目标, 通过授课、能力拓展、专项辅导等多元化的形式开展了分层次、丰富多彩的人生规划指导活动。

(一) 高一年级:拥抱生活

1.开设人生导航课

对新入学的高一新生, 我们的人生规划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初步树立人生目标。高一和高二年级每周周一下午第四节课为人生导航课。每节课都有一个主题。每学期校学生处会根据国家社会发展大势来统一确定两个主题, 其他主题则由班级自行设置, 如表1。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理知识、急救自助、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学习方法、考试焦虑、情绪调控、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人生规划等。

2.开设心理辅导室

学校有8位专职、兼职的心理教师, 都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从心理辅导室值班表可知, 每周都有固定的教师在心理辅导室值班。我们对所有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个案辅导及跟踪调查。同时, 学校也积极支持心理教师的培训工作, 2013年9月11日, 邀请盛晓春教授来校作“从家庭角度解读学生心理问题”的讲座。

3.开展社团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自发组织社团并开展活动, 从而发挥特长、施展才华和锻炼能力。目前, 学校拥有学生社团30余个, 各个社团特色明显、个性突出,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其中, 模拟联合国、世界知识之友、西溪水文学社等已成为省内乃至全国有名的学生社团。每个社团都有指导教师, 并对社团的发展、社员的发展作指导。以模联社团为例, 其成员的梦想是将来成为一名外交官。该社团成员每年有机会参加各种模联活动, 在活动中享受乐趣, 提升自我, 规划人生。我校还开发模联的校本课程———《模拟联合国选修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教研重点立项课题。表2是2012学年该社团成员参加的两个活动。

(二) 高二年级:筹划发展

高二学生在适应高中生活、了解自身已有能力的基础上要明确专业或是职业方向的目标, 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沟通、判断、创新、领导等能力。高二年级的人生规划实施的主要形式有选修课、专题系列活动和主题活动。

1.开设人生规划选修课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为高中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 也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创设了较大的选择空间。我校多位教师开设了人生规划选修课, 并精心设计、安排一系列活动, 旨在让学生在课程的推进中增强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统筹规划、探究创新等能力。该类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这些选修课对我校学生的人生目标和规划都有指导作用, 也顺应了当代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的需要。表3是学校2012学年开设的所属职业技能类课程的部分选修课。

2.开展出国学生辅导———多渠道分流学生

我校出国的学生可走学校绿色通道项目, 也可以自行准备。学校2013届高三毕业生总人数大概450余人, 表4是2013届出国学生的情况, 占了总毕业学生人数的1/3。

每名出国学生一旦被国外院校录取, 都会自觉地把申请经验和心得记录下来, 留给下届学弟、学妹作参考, 这方面学校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每届出国学生中, 最先被国外名校录取的学生都会及时主动地要求介绍经验、帮助其他出国学生修改文章等, 这已成我校学生的惯例。同时, 通过往届班主任和教师资源, 我们会定期邀请已经在国外就读的学长来校介绍国外学习和生活经验, 介绍当年自己考托福、雅思、SAT的经验和申请的经验。积极邀请国外名校来我校举办招生说明会。学校已与美国爱荷华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鲁昂高等工程师学院、意大利博科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建立长期招生合作关系。

(三) 高三年级:准备未来

高三是高中冲刺阶段, 此阶段人生规划指导课程主要以讲座、沙龙和个别辅导形式开展, 从而分流高三学生。主要有:帮助学生理性选择高考还是保送;为自主招生考试做好准备工作;辅导学生准确填报高考志愿, 提高人生探索和抉择的能力。

1.帮助高考生快速适应高三阶段, 提高整体规划和应对能力

近5年来, 我校每年高考生占年级总人数约1/3。参加高考无非两类学生:一类是为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而奋斗的;另一类是暂时不出国又没轮上保送的学生。对于前一类学生, 我们的工作是尽可能多的提供后勤帮助, 邀请往届考入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优秀生代表, 与高三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分享他们高三阶段的学习过程和成功经验, 解答同学们处在迷茫时期所面临的种种困惑, 有助于同学们合理规划并安排好之后的学习和生活, 从而为升学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后一类考生, 我们则以提供学业帮助、定点定人辅导为主。此外, 邀请心理专家就迎接高考阶段的心态调整进行指导, 帮助同学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 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迎接高考。

2.理性选择保送, 寻找适合自己的大学

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具有20%高校保送生资格的、全国16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在2013届毕业生中, 有135名学生 (共有140人参加提前招生考试) 被国内各大高校预录取。高录取率的取得与教师的指导密不可分。学校提前招生考试推荐小组成员由招办、学生处、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班主任等组成。小组成员会尽其所能地为选择保送的学生提供学校、专业的参考, 并提供往届每所大学的录取保送生数据;积极开发校友资源, 帮助搜索本届每所大学保送生的报名数据和预录取人数;为学生提供往届在读学生的联系方式, 并邀请当年班主任给予引荐;从学校保送生资料库中提取往届学生的纸质面试经验和心得;带队参加笔试和面试, 提供后勤服务, 同时联系往届在读学生与学弟、学妹谈心, 提供经验, 减缓压力。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每届如此, 形成了良性循环。

3.为自主招生笔试、面试做好准备

在这方面, 学校向考入国内名校的学生征文, 撰写有关自主招生笔试、面试等相关方面的心得体会, 以内部参考资料的形式发放给相关学生, 作为后期考试的参考。并向往届参加自主招生笔试的同学征集往年考试的第一手资料, 补充完善原有内容, 从而为自主招生辅导做好前期经验分享的准备, 对即将参加自主招生面试的学生进行辅导。其形式有:邀请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进行相关指导, 或由人生规划教师进行统一辅导和模拟面试, 从而针对自主招生展开进一步的实战演练辅导。学校还为参加自招的理科学生每周提供两节课时的专业辅导。

4.开展大预班课程,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历了高三上学期紧张的保送考试和国外大学的申请后, 高三的一批同学顺利获得了国内外高校的提前预录取。如何利用高三下学期的宝贵时间提升自己规划人生的能力?学校为这部分同学单独编班, 单独授课。大预班的学习既包含文化语言、世界历史, 又囊括了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 更少不了各种实践体验活动。兴趣特长不同的学生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和活动, 发挥自身优势, 表5是2012学年大预班开设的课程, 表6为2012学年大预班的部分实践活动。

5.实践填报志愿, 增强人生规划决策能力

学校邀请海内外各大高校名师、校友、社会名人来校讲学, 进行人生规划指导, 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和大学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从而实践填报志愿, 增强人生规划的决策能力。例如, 2013年4月18日, 学校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袁杰教授来校开讲《大学之路》, “大学应该学什么”“大学后应该做什么”“什么是成功的因素”等话题, 有助于学生对今后大学之路有更清晰的认识。2013年5月20日, 邀请国际赏识教育学会会长、马来西亚行知文教发展中心创办人曾桂安老师来校开讲, 就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发展谈劳动和就业中的智慧。

三、高中阶段人生规划指导教育的评价

通过合理的评价, 能进一步探索人生发展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 我们通过对高一年级4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 就人生规划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人生规划课程的实际效果等进行了评价, 以便来年改进和提升。

2012学年的人生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形式评价调查结果如下:从表7、表8调查结果可知, 有98.3%的同学认为生涯指导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很有收获;有99.3%的同学对生涯课程教学形式表示喜欢。

从表9可知, 平均有86.5%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各项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反馈数据还显示, 学生总体上对学校这两年来开展的生涯指导规划教育是比较满意的, 对自己的了解和各项能力的提高很有用途。可以说, 生涯指导规划系列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且效果较好。

四、高中阶段人生规划指导教育的思考

篇4:外国语学校素质教育探索

关键词:外国语学校;素质教育;特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167—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转型期。近些年来在经济领域,一方面国人感受到我国经济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又感受到在国际舞台上优秀人才的匮乏,缺少自主性的核心技术,经济发展存在受制于人的窘迫,教育领域的改革成了迫切问题,教育部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普通高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适应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探索关注的问题。

二、实践的反思

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始建于1906年,20世纪50年代时发展成为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全国十所重点中学之一,教育质量享誉古城。多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锐意改革,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健康发展,以“优秀学生多,全面素质好,教育质量高”而享有盛誉。跨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学校要锻造出高素质的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就要走特色办学之路。基于这种认识,河北保定外国学校提出了“树外语特色”这一办学思路,率先在保定市同类学校中建设英语特色学科,实现了教学模式创新、教师队伍发展和学校管理规范三方面的重大突破,使学校成为在当地和国内教育界有一定影响的一流学校。

尽管我校在多年的办学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认识到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1)日新月异的教育新形势要求以及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培养单纯的外语见长,其他学科一般化的纯外语类人才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应21世纪的教育现代化需要,因为知识经济需要的是全才而不是偏才;更因为外语早已列入普通中学三大主力学科之一,已不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外国语学校专利。学校的持续发展必须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要尽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2)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在高中阶段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面临高考,许多传统的教育思想依然存在:书本的权威、教师的权威使我们很难把课堂还给学生,很难真正地去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3)学校办学的视野有待开阔。作为河北省重点中学,我们会为在高考中比同类兄弟学校升学率高几个百分点而高兴,为在高考中比同类兄弟学校少几名清华、北大考生而沮丧。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人才培养方面国际竞争的压力,越来越认识到学校办学视野的狭隘,注意到人才培养需要放在国际大背景中加以思考,在这一方面我们有许多思路需要改进。

三、改革实践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出台为我校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本文将结合我校实际,就素质教育实践,加快特色建设进行阐述。

1.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发展的潜力。我们十分注重发挥目标引领作用,让学生充满追求理想的内在动力。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力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主要追求,我们认为学习力的第一条就是学习的动力,要设法“点燃学生学习的发动机”。按照这样的要求,我校对高一新生的第一课是帮学生量身制作个人的生涯规划,建立成长档案,使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在高中阶段这一人生学习积累关键时期克服各种不良诱惑和困难,主动用心地努力。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选择课程、选择活动、选择校内外的学习资源、选择发展的机会与平台。

2.高效课堂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多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在高中阶段任务重、时间紧的客观条件下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靠高效的学习来换取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我们在强化教研,不懈探索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科学方法,努力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学得兴趣盎然,学得信心十足。带着激情、带着微笑、带着鼓励进入课堂是我们对教师的要求,为实现学生高质量学习我们适当给教师“增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针对不同群体需要,实施了从讲学案到独立探究乃至学生走上讲台、讲坛等不同梯度的教学策略……这些都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减轻负担和个性化发展水到渠成。许多教师说,看着学生们在论坛上尽情张扬个性与才华,惊喜着他们的点滴进步,开始重新思考教师角色的定位,思考观念的转变,开始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开始把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起点,开始注意,抓住时机,及时指导,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评判者,转向帮助者、指导者,重结果,变成重过程。

3.多元学习使学生全面提升。多元文化: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人”。“世界胸怀”必须建立在认可与悦纳多元文化的前提上,我们着力培养学生兼容并包的气质、开放自信的性格以及尊重和理解差异的习惯,着力塑造学生的国际理解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以多元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兼容并包的气质、开放自信的性格以及尊重和理解差异的习惯。我们的国际化办学为校园文化奠定了多元格局,频繁的国际交流为校园文化融入了多种要素,丰富生动的校园节日为校园文化营造了多彩的背景,众多的外籍教师和学生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带来了多样的生活情趣。组织参与国际学生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多元化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发展个人综合素质的持久动力,我们拟定了一套系统评价方案。我们在努力追求评价尺度的标准化的同时,尽可能实现评价角度的多样化,荣誉和奖励向所有学生开放、让更多同学获得。我们发动全员参与各类盛会和赛事,让不同的特长都有发挥的空间、让不同的角色都有相应的荣誉,让每位学生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在校园生活中,我们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特长展示的窗口,让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多样化发展:我们通过研究世界顶级名校和国内知名高校的生源要求和培养规格,分析、归纳、综合出七种能力和十二种素养作为我们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块。七种能力是:学习的动力、能力、精力、潜力,创造力、求知欲、求异思维能力,十二种素养是:责任感、自信心、约束力、承受力、影响力、诚信、合作、无私、热情、幽默感、人际关系、领导才能。从国内外高校反馈的结果来看,我们坚持培育学生多维的能力与素养是一种成功的尝试。我们开发了几十门选修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选择提供教育服务。包括旨在激发兴趣、满足求知的外语类、文科类、理科类的应用和探究;旨在滋养学生“中国灵魂”的艺术类、体育类的陶冶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领导与协作能力的交际类、演讲类、礼仪类的培训和实践,这些选修课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宽厚的基础。选修课对教师的智能、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带动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促进了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两三位老师共同开发一门课程,教师跨科合作开发和研讨已经形成了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专家、教师、学生,共同成为课程开发的合作伙伴。学生们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更为自信、自尊、开放,提升了学习能力,获得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他们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每位同学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欢欣。我们确定了数十种课内外、校内外、国内外的经典活动作为发展七种能力和十二种素养的依托。如每学年的学生会竞选、体育节、艺术节、外语节、读书节、科技周,学校的文学、广播、音乐、英语、民俗、等各类社团活动,大规模、多样式的志愿者行动(值周班、劳动班)、诚信行动、文明行动等各类社会性活动,还有写作、信息技术、科技制作、天文爱好、标本制作、地质研究、摄影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的濡染和默化培养了他们的祖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归属感、角色感和价值感造就了他们的开朗与自信。 一些敢想敢闯、不断超越的品质,也与广泛地参加活动密切相关。这里,也许就是他们学术生涯或高质量生活的新起点。我们认为,活动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是知行合一,是不露说教痕迹的学习,是以体验、体悟与体认为主的学习;组织课外学习、实践活动,远不是把孩子们领出课堂,蹦蹦跳跳、说说唱唱这么简单。要让课外成为课内的印证、拓展和强化、深化,使学生更加理解社会的丰富多彩、人生的酸甜苦辣,唤醒内心深处的爱、良知和责任感,而绝不能把这两者简单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对此感触最深、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2002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如今远在大洋彼岸留学的张涵冰谈起成功经验,真诚地说:“在外国语学校的三年,我不但学到了扎实的文化知识、纯正流利的英语,更提高了受用无穷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外国语学校是铸造精英的火热熔炉,是梦想起飞的平台。”

多样成才:多姿多彩的教育生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营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综合型、竞赛型等各类人才都脱颖而出。为了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我们还构建起了国外留学和国内成才的立交桥。

以上是对我校办学的实践探索,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为学生一生的幸福与成功奠基,也为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奠基。要尽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个个都有成功的机会。要让不同禀赋和个性的学生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中发现自己的特质,获得自己的角色,找到自己的归属,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校的学生没有好坏,只有差异;不求同样的发展,但求同样的阳光。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篇5:杭州外国语学校:英才教育样本?

一、何谓校本教研设计

校本教研设计就是教研活动组织者对某一次校内教研活动进行全面的策划和准备工作。具体来说, 校本教研设计主要包括了解教研主体、制订教研目标、分析教研主题、选用教研形式、运用教研策略、设计教研流程、评估教研效果等方面。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在校本层面上, 教研设计的第一实施者是学科教研组长, 而主体则是组内的教师群体, 特别是专业发展需求较为迫切的教师, 校本教研设计应当以这部分教师为“中心”。

教研活动本身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 所以这一点决定了校内的教研活动设计应当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目标, 而设计本身是针对此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1]形象地说, 教研活动好比一堂教学实验课, 教师是课堂里的学生, 教研组长或者相关教研管理人员是这堂课的引领教师, 而校本教研设计就是如何最科学地让扮演“学生”角色的教师带着问题和平时收集的材料走入课堂, 进行学习、呈现、分类、集合、质疑、假设、分析、论证, 寻求解决方案, 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开展校本教研设计的必要性

(一) 开展校本教研设计是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需要

有些教研活动让人感觉效果平平, 研修完了仍然没有清晰的结论和可借鉴的课堂教学操作方法。这往往是因为教研活动中重“展示”, 强调了“传授”“模仿”, 却未有效地激励教师群体进行思考和参与, 使得教研活动的主体处于一个被动“输入”的阶段, 不能很好地吸收与内化研修的知识, 不可能将所学知识“输出”到教学实践中。

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 是教研活动本身的目标, 而科学的教研设计, 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研目标。策划是一切活动的起点, 只有有效的设计, 才可能有有效的活动。有效的教研设计是指向问题解决的设计, 是从需要出发来增加参与性的设计, 是能让教师群体从经历上升为经验的设计。这个设计的重点在于对于教研活动过程的关注, 提高教师的质疑意识、创造意识, 从而把“研究”落到实处。

(二) 开展校本教研设计是完善校本教研研修机制的需要

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渐进”型的建设。然而, 有些教研管理部门或者教研组长仅凭经验或者感觉开展活动, 对外界名目繁多的活动进行盲目模仿, 脱离本校实际情况, 从而使教师丧失教研活动的新鲜感, 不能从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使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此外, 有些教研部门疏于对活动进行评价, 导致教师失去参与的动力, 甚至使校本教研活动趋于平淡。

如何避免校本教研走入上述恶性循环?虽然校本教研机制因校而异, 各校的规定和做法不尽相同, 但是科学的教研设计为校本研修机制提供了统一路径的可能。教学要做到标准先行、评价先行, 那么教研也是一样, 教研设计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标准, 也为教研管理部门提供了活动评价的实质依据。从一个不仅具有实施过程, 还兼具目标和评价标准的方案出发, 教研管理者通过监督、调查、观看、访谈, 就能对活动本身成功与否进行具有形成性特点的客观评价, 在科学评价的激励下, 教研活动才能永葆其生命力。

(三) 开展校本教研设计, 是增进教研活动组织者教研智慧的需要

教研活动的组织策划, 从某一个层面上直接反映了教研组长的教研智慧。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 笔者对“唠嗑会”形式的教研活动并不陌生。虽然活动中总是谈到各种教学问题, 可是讨论缺乏组织和秩序, 思想的火花也没有及时得到记录, 他人的经验未成功地得到推广, 即便是传统的“备课—磨课—观课—评课”这样的最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 如果不经过精心的设计, 千篇一律, 就很难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大打折扣。

教研组长在教研设计中如何切准问题, 如何制造悬念, 如何关注焦点, 如何激发现场的气氛, 创造民主对话的环境, 最终促进教师的有效生成, 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研这堂课中, 教研组长必须要走科学的设计之路, 才能增进自己的研修管理智慧, 从而进一步去思考如何来构建自己组内兼具“学术”和“生活”的教研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 所谓“教无定法”, 教研活动的方法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所谈论的校本教研设计, 并不是要将所有教研活动归结到同一模式下, 而是通过“问题—策划—践行—反思—跟进—评价”这样的过程尝试, 冀望做到教师群体生成教学收获, 教研组长增进教学智慧, 学校管理部门完善研修机制, 从而“三位一体”地实现教研活动的真正有效性。[2]

三、开展校本教研设计的策略

开展校本教研设计, 必须从教师的需求出发, 以教学问题为抓手, 以研修活动为载体, 以改进教研活动形式为重点, 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教育生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终极目的。

(一) 调查教师需求, 提出问题

正如一节课要作学情分析, 设定问题一样, 一次充分准备的教研活动, 也必须对教师情况进行分析, 调查他们的教研需求, 确定一个他们都有意向参与的研修主题。如果教师意识到此次教研活动将有可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带来益处, 那么他们的活动参与度将大大提高。

在操作层面上, 调查的方法有多种。教研组长可以针对教研组中教师研修需求设计调查表格, 来了解备课组或者教研组的人员构成 (见表1) 。

调查教师需求的基本模式是“公开征询—集中探讨—优先筛选”。[3]当组长汇总了组内教师研修需求的情况时, 应当组织教师进行讨论, 确定哪些是更具有共性、更需要从教学改进层面来解决的问题, 来作为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关于教研主题的确定, 本身就可以做一次教研活动设计。教研组成员也可以到学生中进行调查, 通过“学情”来体现“教情”, 从而使研究小组讨论最值得研讨的问题, 确定研究主题。

(二) 选取适当的活动形式, 争取专业人士支持, 形成教研活动方案

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选择合适的教研活动形式必须和教研目标相结合。把握好活动的机制, 才能实现以研促修的目的。以下是一些适合不同类型教研活动的形式。[4]

1. 理论学习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一直是教研的载体之一, 但是理论学习必须得到观念的更新, 必须体现“机制的创新”。这就要求培训内容尽量和教学实际接轨, 让教师主动参与, 切忌将校本培训变为新的强制性学习。笔者建议教研组利用寒、暑假期向组内成员布置有关阅读任务, 在学期中开展“读书交流会”, 条件允许时, 可以邀请校外理论方面的专家与组内成员就读书交流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细节交流, 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 课例研究

课例是课堂教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改进课堂教学为直接目的的, 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课例研究是被实践得最多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传统的“备课—听课—评课”也是课例研究的体现。在操作方法方面, 研究组应注意运用科学的观课分析技术, 关注细节, 特别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代表性事件, 以学生是否获得作为指向来判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一个好的课例, 应有教学主题、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在研究方式方面, 研究组可以采取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较为有效的课例研究方式。

3.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范围比较大, 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系列行动研究, 它往往采用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策略。一般来说, 课题研究需要教研组集体的努力, 需要一个周期的时间。课题研究需要规划, 需要综合理论学习、课例改进、教学反思等多种教研形式, 是专题化、系列化的行动和总结。笔者建议教研组在某个教学专题有所实践和积累之后再开展此项活动形式。

4. 教学沙龙

所谓“沙龙”, 形式本身就是倡导开放、宽松的交流环境。教学沙龙上, 教师之间可就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和交流, 进行思想碰撞, 共享经验。例如, 笔者曾在某次期中考前组织各备课组长开展一次教学沙龙, 讨论如何“命题”, 由于这和大家的教学实际息息相关, 于是大家在沙龙上进行了很好的沟通, 当场就达成了很多共识, 笔者对沙龙中形成的共识作了记录, 从而与各备课组长共同形成了校内命题标准的雏形。

5. 资源共建和网络教研

资源共建虽然属于教研策略的一种, 但笔者认为可以用活动的形式来体现。资源共建的目的是搭建共享平台, 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团队分工合作是资源建设的主要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资源管理也日趋电子化, 因此, 笔者建议利用网络平台, 合作建设资源。例如, 本校正在着手建立“School-Based English Curriculum (校本英语课程标准) ”。这一课题有两个要求:一是各备课组教师分担一块任务, 二是教师必须时时更新自己的成果, 让其他人看到内容以作参考。因此, 网络博客便成为最适合此项课题的研究平台。除了博客这个阵地, 学校还利用远程培训、主题学习网站或者论坛、即时对话群、视频会议等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研, 从而构建起组内教师与某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教师的互动交流。事实上我国教育部正在推广的各季度“CERSP新课程远程研修”就给网络教研搭建了一个高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一线教师群体不仅可以得到与国内权威专家直接面对面地交流教学困惑的机会, 也可以从全国各地同龄人的教学心得中窥视专业教学的发展, 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6. 教学技能比赛

教学技能比赛是大多数学校都在开展的教研活动形式之一。研究组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时可以采用以各级优质课和教坛新秀课为风向标的课堂教学竞赛、说课比赛、论文评比、现场命题比赛、教学案例评比、课例评点等各种形式。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竞赛不可避免地具有功利性, 这就需要各校教研管理者认真考虑如何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教学技能比赛的优势, 避其劣势, 使这种活动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校本教研活动。

上述这些教研活动的方式是校本教研设计中的“核心部分”, 如何选择则需要通过事先的教师调查来决定。从表1中可以发现, 这位英语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形式均做了多选, 而本校研究组通过后期的样本集中分析并进行科学的筛选, 较清晰地发现教师的共同需求, 从而开展适当的主题教研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在第一时间为教师所认可, 调动他们的思考积极性, 从而为活动中教师的“生成”作好厚实的铺垫。

不仅如此, 教研活动设计中, 还应充分考虑资源因素。教研的核心是“人”, 教研组长和学校教研管理部门要将“教师”和“专家”通过活动的设计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帮助他们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与帮助。

校本教研设计的直接体现是教研活动方案的形成。在调查的基础上, 确定目标和主题, 拟选形式, 完成“教案” (见表2) 。

(三) 及时开展教研设计评估

在表2中的结尾是教研组长对于本次活动组织的自评。事实上, 要对教研设计开展评估, 教研组长首先应明确教研活动的内涵。教研活动不是组织策划者为参加者提供解决教学问题准确回答的活动, 而是组织者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为参加者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提供专业支持的过程。[5]教研组长来检验自己组织的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教研活动是否为教师成长和进步担任了“引领”“扶手”的角色, 教师在研修活动后是否形成了能帮助自身改进教学行为的理解和建议, 并付诸实践。为了更好地评估教研设计, 笔者建议教研组长在活动后期设定“是否有观念转变”和“是否有行为跟进”两个标准。

(四) 优化设计, 促进有效教研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螺旋式的进步。研究组在进行教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并且在完成教研设计的多方评估之后, 一定要进行总结, 看看是否还有没能解决的问题, 或者有无更优的操作方法, 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设计, 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

(五) 成功的教研设计策略

1. 活动前给组内教师布置任务, 确保教师的参与度

主题集中研修之前, 教研组长应给教师布置“预习作业”, 并对其进行监督;找准问题的针对性之后, 就应考虑教师的充分“参与度”。校本教研设计一定要避免现场活动陷入资深教师“话语霸权”的漩涡中, 应让青年教师在活动前收集相关的资料, 分析数据, 从而使他们在活动中言之有据, 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 教研活动现场的调控

教研活动现场的调控与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密切相关, 它要求组长兼具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个人魅力。教研现场的调控中, 评价手段的运用非常重要, 幽默感也是要素之一。调控能力是策略运用的一种体现, 教研的“会堂”和教学的“课堂”可以互相印证。如何热身, 唤醒教师的学术思考?如何引导教师将注意力指向问题的焦点?如何运用铺垫技巧, 搭建支架?这些都是值得教研组长群体进一步去研究的议题。

3. 及时记录教师的教研心得

讨论活动的直接指向是如何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 充满了教学思想生成的可能性。对这些现场生成的记录将是教研活动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

4. 行为跟进策划:教研活动的延伸

教研活动的设计绝不应该终止于研修讨论结束的那一刻, 而应当继续策划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 将其作为研修活动的延伸。

5. 准备合适的教研环境 (包括场所、人员、资料)

教研组长不但是学术的引领者、活动的组织者, 而且是教师群体的服务者。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研修活动而言, 教研设计者应该围绕教研主题, 充分考虑校本教研的各种客观因素, 如选择怎样的观课课堂, 邀请哪个领域的专家学者, 是否邀请校级教研部门领导参加, 使用哪些信息技术资源, 甚至包括研修活动经费的申请等。[6]

综上所述, 校本教研设计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在教研活动中,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建立设计意识, 同时, 在教研设计活动的开展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前开展调研, 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 从需求出发再来制订合适的主题。

2.要求书写“教研方案”, 兼顾目标、过程和评价, 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 对环节灵活增减, 注重“实践—评价—再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

3.活动中要调控话语权, 灵活把握教研活动的策略, 重视后期活动的行为跟进。

参考文献

[1]王洁.源于教师的需要, 关注教师的投入——校本教研的策划与准备[J].基础教育课程, 2007, (7) .

[2]何晓波, 黄朝东.遵循认知规律, 遵守基本规范——校本教研“六步法”例谈[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6, (9) .

[3]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

[4]张丰.如何组织策划学校的研修活动[J].教书育人, 2008, (23) .

[5]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象学意识[J].教育研究, 2003.

篇6:杭州外国语学校:英才教育样本?

还记得4年前中华英才网那个铺天盖地的广告吗?一个超人在城市里飞行时四处碰壁, 画外音响起“找工作碰壁了?上中华英才网”。那个时候各大招聘网站都在铺天盖地投广告抢市场, 烧钱程度不亚于这几年的电商团购, 中华英才网曾在市场中厮杀得非常激烈。

按照2007年易观国际的调查数据, 当年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3家网络招聘市场营收分别是2.81亿元、2.33亿元和1.39亿元, 但除了前程无忧, 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均处于巨亏之中。

4年过去了, 作为已经上市8年的前程无忧依然稳步的发展, 2012年净利达到1.129亿元, 智联招聘也在2012年对外宣布盈利, 只有中华英才网陷入泥潭, 不仅一直处于巨亏状态, 而且面临被二次出售的命运。

就像已经有诸多分析所写的那样, 关键分水岭在2008年底Monster全资收购之后。

至少在2008年Monster全资收购之前, 当时中华英才网的CEO张建国还有很大的灵活度, 比如狠打广告换取营收, 比如做一些差异化的产品, 在2008年张建国接受媒体采访时, 还公开透露2009年的市场预算将超过1.5亿元, 并认为网络招聘市场格局仍未确定。

不过这一切, 随着三年上市对赌协议生效、Monster最终2008年底全盘接手中华英才网而告终。在2009年1月, 在中华英才网任职4年、曾带领中华英才网达到市场份额第一的张建国, 因为4年合同到期没有被续约而黯然离开。

随后中华英才网就消失在媒体公众视野中,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员工主动求裁员的冲突, 外界都不知道中华英才网的CEO是一个叫罗秉权的美籍香港人, 而这显然也是Monster的直接指派。

这也是中华英才网衰落最重要的原因, Monster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不投入和不了解。

不重视

据了解, Monster和中华英才网开始谈入股是2004年, 后来在2006年又接着谈了一次, 最后2008年底谈全资收购时, Monster公司本身也经历了高层变换, 并不是原有的管理团队按照原有思路来接盘中华英才网, 而只是按照对赌协议的执行。

而Monster收购中华英才网以后, 高层也很少来中国, 并且根据国际公司通用的管理, 给中华英才网空降了很多国外高管。这必然上演的就是“跨国公司水土不服”的老剧情, 而Monster接盘中华英才网后, 2009年经济形势开始扭转直下, 中华英才网在那一年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 一些分公司甚至裁员一半。

不投入

原本张建国计划在2009年投入1.5亿元的市场推广费用, 随着他的离职而打了水漂。这其中固然有经济形势的关系, 但更重要的是Monster在中国开始强调业绩, 难以容忍这种大规模亏损, 迅速收缩了推广预算。

就像张建国当时说的, 网络招聘市场格局当时并未定, 但后来无数次电商广告大战可以证明, 广告是在竞争中拉品牌、带流量的重要手段。在这场生死之战中, 中华英才网前半程声音非常大, 有很高的广告品牌效果, 但后半程却悄然离场, 并没有进行持续的推广动作, 导致市场份额迅速缩小。

不了解

除了已经上市的前程无忧, 在过去几年无论业绩还是团队都保持着稳定。与中华英才网难兄难弟的可以说是智联招聘了, 在2011年的时候曾经上演了一场董事会与CEO内讧的经典剧情。智联招聘同样被外资澳大利亚SEEK控股, 虽然经历了内讧丑闻, 稳定下来的智联招聘并没有改变原有业务模式, 慢慢开始走上正轨。

为什么中华英才网急速失去市场份额?这个重要的转折就是2012年7月的系统升级。

事实上在这个系统升级之前, 中华英才网曾进行了两次改版, 但都不是特别成功, 2012年7月的平台升级, 则完全包Monster在美国的形式照搬过来, 彻底放弃了中华英才网之前业务流程的积累。这对于80%都是老用户的中华英才网来说, 可谓是致命的打击, 因为Monster美国系统并不符合中国用户和企业的使用习惯, 中华英才网失去了大量用户和客户。

据了解, 中华英才网改版之前, 北京地区单月能够有600万元的收入, 但是更换系统以后降低到100万元。以前职位搜索、简历下载的8000元打包套餐, 降低到1000元也很少有人来询问, 主要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太难用了。举个不顾中国用户体验的例子, 升级后平台字体大小沿用Monster系统默认的英文字母大小, 而在同等字体下, 中文往往因为复杂的笔画数, 比英文更难辨认。

2005年Monster投资中华英才网时, 期望的是IPO市场的巨额回报, 至少之前有前程无忧的上市, 证明了这是一条可行之路, 但随着几次中华英才网与上市时间点的擦肩而过, 其已经失去了这样的未来。与此同时, Monster在美国的日子也不好过, 虽然商务社交在中国发展的并不理想, 但Linked In却抢占着Monster的市场份额, 自顾不暇, 依然巨亏的中华英才网当然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招聘网站的没落, 不免让人很唏嘘, 但也给了中国互联网企业一个很深刻的教训:本土化、本土控制权是多么重要。虽然这几个字看上去那么简单, 但确实是不少国际互联网企业中国业务兵败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基民问候语:你赔多少了下一篇:八年级桃花源记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