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教学

2024-04-10

接轨教学(通用9篇)

篇1:接轨教学

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调整后的初中化学教材在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与现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教材有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有的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起始阶段由于没有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接轨的教学,不顾学生的知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就开快车赶进度,结果导致许多思维习惯不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而过早出现学习分化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

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1、开设学法指导课。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篇2:接轨教学

新课改后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探讨

文/廖振志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初高中教材的创新使得初中、高中化学无论在知识内容上还是教学方面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方面都出现了脱节现象,从而使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成为教师尤为关注的问题。鉴于初高中化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认为教师应多方面的强化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借此来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接轨教学;多元化;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是对初中化学的一个后续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中考制度的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化学知识的后续教育问题,从而使得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之间出现了矛盾性。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推动学生化学的后续有效发展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粗略地谈一下新课改后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一、开展多元化的初中化学知识复习教学活动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对教学目标、知识现象或者结论表现的层面不同,即,初中化学注重学生对化学知识定性的分析,只需牢记某种化学现象以及结论即可,而高中化学在这基础之上增加了“定量分析”,即,不仅仅需要牢记化学现象和结论,而且还要清楚为什么?是多少?等等,学生对化学的接触也开始由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者演示实验开始向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过渡。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复习初中化学的方式来强化初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的接轨。(1)集中复习手段。如,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等。(2)融合复习手段:又叫穿插知识复习手段。如,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相融合开展。(3)专题复习等。引导学生熟悉掌握初中化学知识,进而为高中化学教学奠定基础。

二、循序渐进的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实施以后,初中化学注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

用,教师的`引导性,而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在这基础之上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等综合技能的培养。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循序渐进地改变教学方法,借以来促使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接轨。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专题讨论式等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教学内容时,笔者以问题来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即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铁片,分别与同质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让学生自主运用初中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探究高中化学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而朝着高中化学教学目标靠拢。

三、强化学生学习方法的接轨

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是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的关键,更是后盾力量。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化学习惯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等,借此来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高中化学教学,深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如,笔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初中、高中学习化学的差异性(即高中化学知识量增加、逻辑性强、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密切同时对于综合技能的培养有了质和量的飞跃等),而且要诱发学生自主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记录、总结等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打造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接轨。

总的来说,新课改后的初高中接轨教学不单单是化学知识、教材内容方面的接轨,同时还包括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范畴。作为化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有意识地、全方位地开展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3:关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接轨的思考

一、学习初、高中新标准, 研究高中教材, 适度拓展延伸, 挖掘渗透, 从知识体系为初高中教学衔接架设“阶梯”

1.初中新教材中不利于与高中教材的衔接之处

从化学教材看, 初中新教材不太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在内容编排上更注重于探究性思想的培养, 这就不可避免地在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方面有所不足, 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高中生的继续学习。我们主要研读了沪教版化学教材, 找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被删掉, 有的被简化, 有些内容被改成了阅读材料, 难度大大地降低了。

例如:“镁、铝、锌、铁等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都能与稀硫酸、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放出氢气, 同时生成一种称为盐的化合物。” (沪下P188) ;元素定义为“同类原子的总称。” (沪上P73) 还有分子, 原子, 酸性, 碱性等概念都不再从本质上进行定义。

对于缓慢氧化、自燃、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没明确给出界定, 仅在“拓展视野”中稍作提及, 有些易被学生感知的概念, 教材中直接加以使用, 没有再作出具体的说明和解释。对个别极难理解和识记或在初中学习中不实用的概念作了删除。如化合价, 仅要求学生记住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而删去了化合价的定义;教材中还删除了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电离、电离方程式、结晶水合物等概念。

(2) 从基本理论上看, 缩减幅度也不小。

在原子结构知识方面, 删去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不再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 以及它对离子形成和化合价的确定关系, 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仅在拓展视野中让学生有一大致了解。同时, 删去的还有电离及相关知识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物质溶解度概念、溶液体积分数, 在酸、碱、盐理论方面, 删去了酸、碱、盐通性等总结性内容, 物质分类和命名中, 删去了对氧化物、酸、碱、盐的再分类和相关命名, 对复分解反应, 降低了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要求, 仅把它放在拓展视野中作常识性介绍。

(3)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也作了很大幅度的调整。

对O2, 删除了用KClO3制O2, 而增添了用H2O2制O2的方法;对于H2, 删减了H2的工业制法、H2的还原性、H2的用途;变化最大的是碳及其化合物, 沪教版将相关知识穿插到了整个初中化学的各章节之中, 打散了知识的连贯性, 同时也对相关内容作了大量的缩减, 如略去了碳单质的相关内容, 对CO省去了其还原性内容和用途的归纳, 对CO2则省去了实验室制法中关于药品选择、装置设计的探讨等内容, 对CH4省去了其自然界中的产生、性质讲述, 对煤、石油, 减掉了其形成过程、成分的介绍。还删去了溶洞的形成的相关内容。在金属介绍中, 省去了生铁、钢的分类;对酸、碱、盐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删去了对CH3COOH、HNO3、NaCl、Na2CO3、CuSO4的具体介绍, 也略去了对Cl-、SO42-的检验的要求。对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元素中, 沪教版删去了He、F、Ne、Ar、Ba、Au、Pb等七种元素而增添了元素“I”, 由原先的26种变更为现有的20种。

(4) 降低了对计算的要求。

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般不涉及两步或两步以上反应的计算;对溶质质量分数, 仅要求针对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删去了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同时也降低了对溶液的质量、体积、密度间换算的要求。

(5) 实验方面同旧教材有很多不同之处。

沪教版注重实验的实用性和探究性, 故在常用仪器介绍上, 增补了燃烧匙、锥形瓶、研钵、烧瓶、干燥器等较实用仪器的具体介绍, 删除了启普发生器的介绍。在化学实验操作中, 内容呈现更注重从图示来直观介绍而减少了文字表述。对某些操作, 书后没有作集中介绍或者没再作介绍, 如滴管的使用、药品的称量、气密性检查、仪器洗涤、液体药品的倒取、重结晶等, 但这些内容初中教师一般都要作补充或者在相关学科中有所涉及。

2.初中很多知识都是高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的基础

例如:

对上述与高中化学联系很强的基础知识, 在衔接教学中, 我们通过强调引领学生打牢基础, 并根据学生情况可以采用集中, 穿插, 运用专题等复习方法适当进行强化。

3.初中教材出现但不做要求, 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例如, 1)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 同素异形体;3)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4) 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教材的第五章, 初中老师不必涉及, 否则会加重学生负担, 高中化学教师在讲授该章内容时, 应注意加以补充, 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 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用“教初中想高中”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规律,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作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 使初高中化学教与学能顺利有效地“对接”。高、初中教材衔接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 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 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二、研究初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状态, 加强心理辅导, 培养学习信心, 激发并保持持久的化学学习兴趣与热情

启蒙性的初中化学学习相对简单轻松, 学生心理压力小;高中生面临紧张的学习和竞争, 若教师未进行积极的思想、情感疏导, 极易造成学生化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 表现独立性和依赖性, 成熟性和幼稚性交织而成的各种矛盾, 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 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占有相对的优势。但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少年学生整个思维活动中仍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 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基础, 他们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

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 社会接触面广, 社会交往更频繁, 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 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在这一阶段,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的发展, 并且思维的辩证性、批判性和独立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高中生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 他们还能自觉地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所以高中生的思维更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但是由于儿童心理的变化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 而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划分为青年初期, 其实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更接近于初中生。他们对于高中化学的难度高, 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 这样在心理方面形成了压力。

初中教师应把调动一切手段来引起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直到高中作为重要任务。应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动手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 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从启蒙化学教学开始就应努力做到实施长远的、发展的多元性评价, 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而不是单纯以结果好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 以此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学生一旦“迷”上化学, 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为跨越化学难学的台阶而树立信心。

三、结合新课程的特点, 加强学法渗透, 重视养成教育, 引导他们实现初、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的转变

有的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时就养成了对知识“生吞活剥”的习惯, 导致学到的知识产生“消化不良”的结果;有的学生认为初中化学靠突击就可以, 在高中学习时试图故技重演;有的课外买了很多的参考书, 搞题海战术, 费劲低效;有的学习主要还是依赖教师, 欠缺独立思考能力, 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以上的情况, 我们进行了归因:一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是良好习惯没有养成, 尤其是后者, 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要原因。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积极性, 并确保学习的可持续性, 从初中化学的第一节课开始, 我们就把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优化学习策略, 立足课堂教学, 注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立足课堂教学, 抓好学法渗透。教学过程中, 我们注重将知识传授与学法指导有机地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 实验课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 传授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 抓好化学实验的衔接;讲评课时指导学生分析思路探索规律, 传授思维的方法, 搞好思维方式的衔接;自习课时指导学生看书预习, 传授抓重点记笔记的方法, 复习课时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传授辨析、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 搞好自学策略的衔接, 将知识探究和学法探究融于整个教学过程, 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保证了学生化学学习的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评, 优化学习品质。没有科学的态度不可能有科学的成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我们指导学生进行阶段小结, 帮助学生从“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测评, 使学生了解到不良习惯对学习的消极影响, 懂得了“态度决定一切”, 引导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的不断反思, 优化了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 保证了学习的持续进步, 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进入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

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 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 学习方法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对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篇4:中职服装教学如何与企业接轨

关键词:服装;服装教学;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58-01

一、服装市场与服装教育现状

中国服装业随着几年来的高歌猛进,已开始由“贴牌加工”逐步向“自主品牌”转变。目前国内服装企业数量虽多,但在世界知名的企业却不多,做大、做强成了服装企业一个迫切的目标,而人才的培养在此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要求的提高,对服装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目前,服装企业需要的人才正在向多元化、岗位化发展,服装企业招聘的岗位依次分为:设计师、设计总监、设计助理、制版师、样板师、质检、外贸人员、跟单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市场督导、市场拓展、生产厂长、车间主任、采购主管、QC等岗位。在中国,大部分生产服装的企业对懂设计、会操作的人才求贤若渴,服装人才的缺乏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日渐形成桎梏。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得以恢复和发展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最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遇到了前所末有的危机。笔者所在的江西省南康市服装产业发展繁荣,属于我市的支柱产业,有着传统优势,若干企业有着自己的品牌。但我市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并没有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蓬勃发展,相反是举步维艰。本来有三所职业学校(含民办)开设服装专业,现在已经萎缩为一所,招生情况一年不如不年。现在每个班仅维持20个人左右。市场需求和中职服装教育出现两种不同的反应可见服装教学与企业需求存在多方面脱节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分析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其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具有一支实力强大的教师队伍俨然已成为中职学校办学实力强弱的标志。目前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师的来源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在大学学了三至四年服装专业,学的科目杂而不深,没有在企业待过,相当缺乏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第二部分是学校的一些文化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化为服装专业教师,专业水平相当有限。第三部分是企业的一些老师傅。这批人有实际经验,对服装各个流程、技术理解相当透彻。但是知识技术过于陈旧,教法古板,对一些新的仪器设备不懂操作,如服装CAD等。

(二)教学课程分析

目前,中职服装开设的课程整体显单调,基本上就是三个重点课程:结构、设计、工艺。其次,所选教材内容相当陈旧,尤其表现在工艺、制图的教材上——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工艺、制图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并无实用价值,学生出去后要找相关工作,还得重新去培训机构培训后才能进入企业工作。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目前中职服装专业所采用的教材比市场变化最少相差十年,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造成学生学无所用。再者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这一点从服装专业的师资情况上就可以看出——因为服装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服装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恰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师所缺乏的,这与我国服装专业教育历史短,专业教师没有专业经验、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教学模式分析

目前,中职服装的教学模式呈现单调化,形式化的特征。所谓单调化,大部分课程还是老师站在教室讲,学生坐在教室听的授课形式,服装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光听是不够的,很难真正提高。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服装教学呈两点一线,教室、工艺室。有的学校制板室都没有,学生只能做1:5的作业。教师的教学也是重理论轻实践,倚重书本,纸上谈兵,缺乏灵动与实践。中职服装教学过于注重表面化,形式化。知识的重组应该注重学生能真正学有所获,而不是越来越多的表格与资料,提高学生的能力才是根本所在。

三、解决方案

(一)加强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作为中职服装教师,要特别能适应专业发展的变化,教师要随时注意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并及时传输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职业技能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鼓励组织青年教师通过进一步深造和各种培训、自学,一专多能,可以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二是加快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步伐,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它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

(二)及时更新、丰富课程,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中职服装教学所开的课程应该紧跟市场变化而变化,不断丰富内容。所开课程应跟企业合作,根据市场情况编写出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让学生学有所用。

(三)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中职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因此不能本末倒置,重理论轻实践,学校应该注重校企合作,提供模拟岗位实训,或开办校办工厂,让学生真正到一线操作,切实的提高动手能力。

四、结语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实际生产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要注重教学与企业的接轨,我们要要不断加强学习,重视实践教学,通过教师更强的教学水平,新颖实用的课程开设,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争取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服装人才,使中职服装教育成为国家服装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篇5:接轨教学

摘要:本文以产生车削偏心轴零件任务为课题按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六大环节的课程设计为例,突出了与企业零距离接轨适合中国国情大班教学的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真实的情景模拟:积极营造“四个”氛围,实现“六合一”的转变,最终实现“六个满意”;把传统的“一体化”教学的六大环节转变为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的六大环节:使传统的“一体化”教学与现代媒体、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相结合,丰富了教学方法,改善了传统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课书”外加一块黑板的简单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职业技能、知识和素质,提高了“一体化”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教育 企业零距离接轨 职业行动导向 “一体化”教学

一、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中职教育“一体化”教学理想场景

(一)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采用情景体验教学法模拟成理想场景:

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职业行为标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在讲练结合中提升再提升,使学生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过程。告诉学生“改变是最后的学习,接受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找到更理想更满意的职业和工作的一种最佳途径”。

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和内容设计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教学互动和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校内外各种教学情景中感受真实场景,体验学业、职业、就业和创业真谛,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综合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进车间原因分析:目的是提高大班“一体化”教学“示范指导和集中指导”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由于当前大多数学校学生人数多设备少又不具备“一体化”教学车间,给示范教学带来不便。如:按一个班标准班50人左右和现有的10台车床计算,按传统的“一体化”六大环节进行教学:

1、组织教学、2、复习回顾导入新课、3、讲授新课示范指导(最为关键,现在我们车间具备老师一组一组示范受的条件)、4、巡回指导(条件具备)、5、集中指导(现在我们车间集中指导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6、结束指导(不具备条件)。在车床上老师示范一个操作动作要领一台车床周围最多能站10名同学你观察到(可以达到80%以上教学效果),如果站的学生多了(最多有30%--50%教学效果)和增加了不安全隐患。现在的办法是分组示范一组10名同学一组一组示范,一天4节课4个小时50名同学每人平均下来每人不到50分钟,光是老师示范就占去一天1/3课时。违背了以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习”学习规律,别说学生不满意,老师也不满意。

(三)、积极营造“四个”氛围,实现“六合一”的转变,最终实现“六个满意”; 积极营造:“进校即进厂、专业即职业、上课即上班、学校即工作”教育氛围; 实现六合一:实现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车间领导合一;

理论与实践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七;服务与创收合一的学习气氛。

最终实现六个满意:“学生满意、老师满意、学校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

为原则,(四)、把传统的“一体化”教学的六大环节转变为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的六大环节:

传统“一体化”教学的六大环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示范指

4、巡回指导

5、集中指导

6、结束指导。

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的六大环节:

1)、“车间主任”组织召开“新工人”班前产生动员会展示生产任务分析任务宣布员工工资激励办法和车间管理规定(体现职业知识技能素质)

2)、“车间主任”示范指导对“新工人”轮换进行强化培训(体现职业技能素质)3)、“车间主任”巡回指导指正“新工人”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体现职业知识技能素质)4)、“车间主任”集中指导把“新工人”操作中出现的共性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并讲解知识点和技能点提高操作技能(体现职业知识素质)

5)、安排强化训练好的“新工人”顶岗工作开始加工产品按记件取酬(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

6)结束指导检查“新工人”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评定这次生产任务完成情况,验证强化培训效果(验证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的综合素质知识、技能、素质掌握情况)

二、以车削生产加工偏心轴零件为例理想的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的情景模拟

(一)、新成立的“车工三车间”:

遇上刚从职业学校招进的一批60名“新工人”又遇上一个刚从师傅提拔上的“新车间主任”,总厂厂长为了考验这个“新车间主任”的生产管理和传授技术能力。下达了600件工件车偏心轴零件和按ISO90001质量认证体系,每人拟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四爪单动卡盘找正安装加工零件技术报告的任务。记件工资每件加工费10元工资当天结算,时间一天时间完成。

(二)、产生遇到困难:

车床上使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加工这类产品生产效率高)被保管员锁在仓库一时又拿不出来,只有车床上安装的四爪单动卡盘(加工这类产品生产效率底),车间主任经询问得知新招的进一批100名“新工人”,在学校没有进行过四爪单动卡盘上车削较复杂工件的课题的学习训练。

(三)、对“新工人”实施强化培训:

首先教师与师傅车间领导合一的车间主任,决定给学生与学徒合一的“新工人”召开班前产生动员会准备实施强化培训。

(四)、理想场景的出现:

这时候实现了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车间领导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服务与创收合一的理想的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的理想情景模拟。

(五)车削偏心轴零件任务为课题按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六大环节的课程设计:

1、“车间主任”组织召开班前产生动员会展示任务分析任务任务宣布工资激励办法和车间管理规定(教师与师傅车间领导合一体现职业素质)

(1)、展示任务分析任务:

根据偏心轴零件图得知本零件加工可分三道工序:

1)、用普通车床按图纸尺寸车加工外圆、平断面(用四爪单动卡盘装夹找正)。

2)、按偏心轴零件图利用钳工工具划4mm的偏线车床找正线并打样冲。3)、按钳工划好的端面偏心找正线用四爪单动卡盘找正安装加工零件。4)、经检验员检验合格方可入产品库

(2)、根据“新工人”人数个和车间设备情况安排生产班组,做到人停机(车床)不停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全部人员有事做(实现上课即上班、上学即工作”;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车间领导合一;)

“新工人”人数60人,车间有普通车床10台,实行3班倒(早中晚班)工作制一班工作8个小时,一个班20个人分工合作,每台车床上2个人,一个人利用车床按图纸尺寸车床车加工外圆、平断面,一个人按偏心轴零件图利用钳工工具划4mm的偏线车床找正线并打样冲,做到人停机(车床)不停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全部人员事做。(3)、宣布员工工资激励办法和车间管理规定

1)、采用记件工资工作结算办法:加工好的零件经质检员检验合格凭小票交仓库保管,由仓库保管的小票到核算员处核算领取当日工资。(培养学生作业与产品合一;服务与创收合一的学习气氛)

2)、采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和轮岗跟车学徒培训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达不到胜任单独工作的能力退回总厂。(培养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竞争能力的良好职业素质和修养)

(4)、鼓励“新工人”竞选车间管理服务人员岗位

(培养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专业人员职业素质)

1)、安检消防监督员: 2)、考勤统计员核算员: 3)、质量检查验收员: 4)、工具材料保管员: 5)、设备保养维修员:

2、“车间主任”轮换进行强化培训训练示范指导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

(体现职业技能素质)

由“车间主任”给“新工人”示范在的四爪单动卡盘找正安装加工零件并讲解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让“新工人”按以组为单位试加工零件以一人操作为主,其他人观察指正轮换进行强化培训训练。

3、“车间主任”巡回指导指正“新工人”在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体现职业知识技能素质)

4、“车间主任”集中指导“新工人”操作中出现不规范动作讲解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体现职业知识素质)

5、“车间主任”强化训练“新工人”采用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方法检验加工产品的质量经质检员检验合格可以自己到材料库领料,开始加工产品零并按劳取当班工资。(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

6、“车间主任”结束指导按仓库人库单检查“新工人”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和得到本次工资情况总结评定这次完成任务、强化培训的效果

三、预计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车间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让听课老师和其它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车间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比较评价教学教学效率、效果。我认为与传统说教式“一体化”教学相比最少提高有20%--30%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勤探索、勤实践,就会有好的办法,就会有好的效果,我们一起努力让第一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天到秋收时节结出丰硕的果实,最终实现六个满意:“学生满意、老师满意、学校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为原则不要让政府和人民失望。以上想法和教学反思考都是一家之见,限于学识水平有限,坐井观天甚至谬误之处都是可能的,谨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侯银海《高技能紧缺模具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深圳《模具工程》 2009.6

2、侯银海《谈职业院校模具预备技师人才的培养模式》《河南职业技术学报》2009.9

3、中职教育将由重规模转向重质量

光明日报

记者 朱振国、毕玉才 发布时间: 2009-11-27 08:15 来源:

篇6:地铁接轨梦想作文

乘地铁的人,两点一线,简简单单,这是许多人的奋斗轨迹。然而,地铁生活却并不简单,每天都有无数故事在地铁里上演。一次顺其自然的让座,一声关爱的叮咛,一个善意的提醒,折射出人间温情。人山人海中的一声断喝,一把推搡,一句辱骂,显示了自私与傲慢。而面对偷窃、打架、病弱者乘车困境的无动于衷,让我读到小市民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迷茫的人坐地铁,目光涣散,步履迟疑;焦虑的人坐地铁,眉峰紧蹙,独肃其身,容易激动;快乐的人坐地铁,神采飞扬,妙语连珠;蛮横的人坐地铁,动作夸张,得寸进尺。地铁小天地,人生大舞台。世间百态,人情冷暖,每一个站台,每一班地铁都在上演,都在讲述。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相遇。我珍惜每一次相遇,因为下次不一定遇见。我们曾经和今后都会星散天涯,在人生的某一个时点聚在一起,向同一个方向前行,同感地铁的脉动,这何尝不是因缘!地铁走走停停,人来人往,缘起缘灭。转瞬之间,旅伴或可成为密友,从此结缘,相知相契;抑或彼此仍为依稀路人,擦肩而过,永不再见。

篇7:地铁接轨梦想作文

一次,我和妈妈去北京看爸爸,一来到北京,我们就感受到一种“快节奏生活”的气息。转眼一看,一条银色的“长龙”飞驰而过,速度快得像马上就要飞起来似的。我不忍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笑了笑说:“这是地铁,是用来运载人们的新型交通工具。”我心里不禁感叹到:哇!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真是越来越发达了!我望着远处做工精巧细致的“银龙”,不禁心升敬佩。咦,为什么地铁停车场的私家车这么多?他们何必“折腾”两回呢?于是,我又怀着浓重的好奇心问妈妈:“妈妈,人们直接开自己的车去目的地不就得了?为什么还要先把私家车停在地铁站停场,再乘坐地铁到达目的地呢?”妈妈回答道:“因为地铁方便快捷呀!一辆普通的车开一个小时才能到的地方,地铁大约20分钟就能到了。况且,地铁永远不用等交通灯,也永远不会堵车。”听完妈妈这一番话,我又对地铁有了新的认识。

过了一阵子,妈妈说要带我乘坐青岛地铁体验一下,我愉快地答应了。一走进车厢,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五彩斑斓,如梦如幻的海底世界,貌似在这个车厢里,一切烦恼都化为乌有。车厢内画里的小鱼小虾,贝壳螃蟹,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生动,让人也感觉不到旅途中的枯燥乏味。虽然现在只开通了3号线,但在不久的将来,2号线、4号线等线路也会陆续开通。尽管我们的青岛地铁比不上北京的“长龙”,但随着我们青岛的经济发展,我相信我们的地铁也一定会成为东方一条腾飞的“巨龙”。

篇8:与高考接轨,为英语听力教学助跑

随着高考改革的到来, 听力测试被纳入范围之内。从2012年我省高考外语听力成绩按卷面听力成绩的2/3计入总分, 到2013年听力30满分且全计入总分, 足见听力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因此不仅应该让教学为考试服务, 更应该让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那么针对高考听力的特征, 日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将二者有效地结合, 为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呢?下面从高考听力题型、题材、特征三方面分析日常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学习策略指导。

近五年来的高考听力共100道, 从短到长、从易到难、从对话到独白, 生活实践性强, 采用相对真实自然的语境, 涉及时间, 地点, 事件如动作、主旨、其他细节, 原因, 方式, 数字, 人物如关系、态度等信息的判断和理解 (刘松, 2008) , 分布情况如下: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高考听力主要且不变题型为事件, 始终保持在40%左右, 而事件中又主要以动作为主, 时间、地点、人物等传统考查点总体趋势为增长, 人物态度和关系逐步纳入范围, 而数字题型考点Fu少nc, tio至n于of L原an因gua变ge化趋势为隔年递增询或问递 (2减, 2, 0%基) 本, 催趋促势 (2和, 20比%例) , 大道体歉保 (2持, 20不%变) , 。建综议上 (1所, 10述%, ) 对, 点动餐作购、物主 (2打旨算等 (1问, 10题%的) 活动的设计应成为教学重点, 时间、地点应继续予以重视, 态度和人物身份及关系等主体因素应适当进行剖析。

至于语言的交际功能主要围绕询问、购物、点餐等展开, 详情如下表所示:询问 (5, 60%) , 建议 (2, 30%) , 建议 (1, 10%) , 购物 (1, 10%) , 表达看法 (1

根据上表可知, 询问为高考听力重点, 而询问又包括请求帮助, 单纯地寻求和交换信息等, 应予以重视。点餐、购物等更加真实的交际功能逐步出现, 证明高考英语听力愈加贴近现实生活。另外交际功能广泛,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增加歌曲、文学作品等真实材料, 呈现多形式输入, 只要学习者熟悉功能及使用条件, 他们的知觉、使用会越来越流畅。

当然以上分析仅针对于高考的听力模式, 那么在教学中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如何解决并发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途径呢?

首先, 听力教学过于分散, 缺乏训练的层次。听力技能并不能够在每堂课都做出及时的训练, 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尤其是教育落后地区, 仅是断断续续、无规划地进行教学, 且听力直接进入篇章, 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其次, 教学策略单一, 结构不完整。现行教学过程以听材料, 对答案, 再听材料为主, 使得听力教学只重结果不顾过程。然而其应具备完整的结构, 从热身到导入, 从问题重复到听后活动对记忆强化, 环环相扣设计将会使得学习者充分融入, 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适合其水平的听力任务, 且使得获取声音信息在大脑中更加清晰呈现和固化。

再次, 教学材料单调且分析浅显。多数教师选择教材配套练习, 语言的呈现环境不够自然真实, 应试性强, 然而在为学习者提供交际功能广泛、真实的听力材料是尤为必要的。教师应要求学习者对问题提前观察, Buck (1991) 说过听力前预习问题有助于学习者选择合适的听力技巧并对相关话题进行充分预测。

第四, 未能及时弱化学习者情感的过滤效应。正如Stephen所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杨应棠, 2012, P91) 。当英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输入, 学习者会潜在地被一种恐惧的消极心理所控制, 即主体有意识地抗拒非母语的语码输入, 严重地影响了听力效果, 因此教师应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需求, 使其在听力中增强安全感 (Stevick, 1980) 。

最后, 学生缺乏听力技巧指导。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摸石头过河, 不了解听力的基本技巧, 例如不抓住关键词, 不去进行适当的记录, 然而综合文本进行推断、概括和预测是必要的。

基于以上问题,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 建议听力教学贯穿于高中英语教学始终, 每天科学0%地) , 分配时间, 将听力训练插入日常教学中, 每次少听, 每天多听, 相信频繁的输入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

第二, 教师应该扮演好脚手架的角色。在听力教学的不同%) 阶段,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协助途径。如下图所示, Anna和John (2006) 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 在听前、听中和听后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接受信息, 进行解码, 激发先前知识并做出正确的理解。

以针对高层次水平的学习者教学策略为例, 听前应热身, 调动学生先前储备的知识, 接着预习问题, 熟悉话题, 听中教师适当地重复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关键词, 听后语言点和文本总结, 角色扮演、阅读相关话题和录音等扩展和加深学习者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 教师在课上应进行及时的积极反馈, 鼓励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得其注意力高度集中, 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 帮助学生端正态度, 消除功利心理, 将听作为一种基本的频繁使用的接受性技能去学习和发展。课后及时询问学生的问题, 给予帮助, 使他们更从容地接受、处理和转化信息。

第四, 应该将每次听力训练的目的和技巧告知学生, 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训练, 如细节题、主旨题、推论题、情感态度题等, 训练更有时效性, 做起听力题也就将更加得心应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听力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将对高考题型和特征的分析逐步渗入训练中, 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 和学生进行感情的沟通和交流, 才能一箭双雕, 使得学习者在应试和终身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获益。

摘要:本文对最近五年来高考英语全国卷听力测试部分题型和体裁进行简要分析, 并对命题特征进行概述, 结合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问题展开阐述和剖析。透过问题, 经过分析, 通过建议, 旨在为日常英语听力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 并为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提供策略指导。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听力理解,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C.M.Goh.Teaching Liste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7.

[2]Hal D.Funk&Gary D.Funk.Guidlines for developing lis-tening skills.The Reading Teacher, 1989:660-663.

[3]Hussein Elkhafaifi.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Anxiety in the Arabic Language Classroom.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5., 89.ii:206-220.

[4]Anna Ching-Shyang Chang&John.R.The Effects of Lis-tening Support on the Listening Performance of EFL Learners.TESOL QUARTERLY, 2006, Vol.40:375-397.

[5]刘金红.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考试, 2012, 6:92.

[6]刘松.高考英语听力研究[J].英语考试研究, 2008, 9.

[7]王伯荣.基于高中英语听力存在问题的方法性研究[J].中学英语园地, 2012, 11:32-33.

篇9:浅谈会计教学与实际工作接轨

关键词:会计教学 就业 问题 对策

一、 國内目前会计专业教学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中央财经大学率先在国内设置会计专业,随后会计专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内各大专本科院校也开始开设此专业。目前,85%以上的大专本科院校均有会计专业。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方向不断细化,例如财务管理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和会计电算化等;根据会计自身的特点,各大院校基本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程的设置日益完善,开设了国家规定的教学课程。

但是,会计的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人数众多,教师很难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影响教学进行;教材过于冗长、散乱,课本知识点与教师的授课内容不完全吻合,使学生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等。

二、会计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就业概况及预测

据麦可思公司《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50大专业排行榜》显示,会计学就业率高达93.9%。会计有很强的专业性,市场适应性强,这一特点决定了该类毕业生有更强的就业优势和灵活的择业选择。会计毕业生大致可参与到以下行业:大中小企业的会计部门、审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员;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深造,进行会计科研。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国法律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国家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会计在企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会计类人才市场不仅不会饱和,反而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二)就业所面临的困难

1.毕业人数多,竞争激烈,注册会计师等高级会计人才缺乏

2.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脱轨。调查显示,有39.4%的企业要求会计人员有一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34.7%的要求有三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34.7%的要求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由此可见时间经验对于会计人员的重要性。这一问题是会计教学亟需解决的。

三、解决会计教学与实际工作难接轨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节约精力和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有个宏观层面的认识。因此,积极引导会计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尤为重要。会计岗位分类多样,教师应该在专业学习前督促学生做好规划,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引导他们据实调整目标。

(二)教师招聘严格把关

会计学生过多导致教师短缺,以致某些学校在招聘会计老师的时候比较随意,造成了教师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发展好教育事业、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主体。因此学校在招聘的时候,因把握“宁缺勿滥”的原则,层层选拔,严格选拔,严厉考核。作为教师,也因当积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可请示自己的工作,应该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少老师喜欢跑题,讲与课堂内容不相关的事,这是不允许的。有的学生反应,教师的观点陈旧,跟不上现行的会计制度。学科的学习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校应善于统一教学目标,定期组织培训,更新教师教学内容。

(三)革新教学模式

目前,40至50分钟一节课是国内大学普遍的教学模式,一门课程以一个学期为周期,每一周设置一至两个课时。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知识的连贯,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中发现: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最初的遗忘率是最高的。因此,每一周一至两个课时的课程安排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推广和教学工具的改进,教学模式的革新迫在眉睫。以会计综合手工实训(该课一般设置在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学生已完成所有核心课程的学习,也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而定)的教学为例,我们应这样设置教学模式:

1.材料准备上:会计凭证、账簿、支票等样票;财务软件(金蝶、用友系统等)。

2.时间:以10天或半个月的为一个教学周期。

3.地点:装有财务软件(金蝶、用友系统等)的教室。

4.教师配备:会计手工实训教师和电算化教师各一名。

5.教学目标:模拟会计人员实际工作的工作流程,以工作时可以熟练上手为目标,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账务处理,懂得填制和使用基本票据,基本掌握报税流程;实现手工账与电算化并行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手工账与电算化软件。

6.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选择一个角色(如会计、出纳、审核人员等),进行一次完整的会计手工和电算化实验。从原始凭证分类—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明细账)—记账凭证汇总—登记总账—对账结账—制作报表—报税。完成一个会计期间后,教师对此进行点评,再进行角色互换。

(四)考证与教学相结合

考证是会计人员提升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最基本的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它是国内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和合法凭证。作为学校,我们有义务督促会计学生完成这本证书的考试。例如,我们可以在上《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学》的时候,加入考试科目的内容,布置与考试内容有关的作业,安排学生进行小测试,结合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达到节约时间,提高通过率的目标。

注册会计师(CPA),是最受会计专业学生青睐的证书,是许多学生努力的目标。它的考试内容难,通过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也是市场上紧缺的会计人才之一。学校应从思想上提升学生对它的重视,教学上可以安排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如《税法》等作为选修课,供学生进行选修。还可以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学生考取。

参考文献:

[1] 马静,王正一,王鹏宇等.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财经院校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8.

[2] 王兴明,张赣源,黄敬宝.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6-17.

上一篇:技术职称工作总结下一篇:看戏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