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聆听自然的声音

2024-05-06

我在聆听自然的声音(通用18篇)

篇1:我在聆听自然的声音

我在聆听自然的声音

鹿城中学八年级一班韩珏

当你幻想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意境时,你是否已陶醉其中?随着物质的不断提高,你是否更加期盼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呢?

可令人可惜的是:这种最回归自然地美,就连旅游景点都很难见到了。人们掠夺式的开发,以让原本宁静的自然面目全非。我坐在家里,本想很安静的放松身心,谁曾想路上喧闹的车子来来往往,不断有令人窒息的恶臭从远处传来。这时,我的泪已悄然落下。我更加憧憬她最原本的容貌了。

回忆起模糊的小时候,那是我们的老师说河道里的水本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清澈见底,还有鱼儿在里面自由的穿梭。原本的黄河沿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祖国文明的发源地,以前的黄河也曾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于是我在窗前有着无数次的幻想,我遨游在祖国的山水之间,尽情的享受小时学的:“当小雨滴汇聚起来,我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朴素的农舍,绿油油的梯田,以及我平时只在书上看到的小牛,觉得这一切仿佛是一幅彩色的油画,它脱离了城市中越来越快的生活节拍,给人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感受,它也脱离了城市那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的街道和楼房,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比起城市,那一份淳朴和自然更衬托出了自然的独特之处。

终于,我随父母一起去观赏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什么?这是河道。什么,这就是„世外桃源‟?”我突然蹲在地上哇哇大哭,母亲怎么哄也哄不住。“你们骗我”原来口中描绘的小溪,就是城市中的臭水沟,河道哪有鱼,只是浑黑浑黑的水而已,还时不时地危害人类。其实:老师并未骗我,那些美妙的景色一直都在大家的心中,景色还是有的,只是在我的身边已经看不到了。自那以后我感到伤心欲绝。虽然我做不到恢复自

然原本的宁静,但我要尽我的努力去宣传,因为我不想看到更多小时候的我。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指导教师:李远萍

篇2:我在聆听自然的声音

我静静地站在季节深处,轻轻的,感受你缤纷着你的笑容,我醉倚石上,墨色飘香,雕琢一生的梦想,聆听你吹拂我心灵的声响。--题记

三月的风,用温润的眼眸,将玉兰花吹开,白白的蕊,妩媚了春暖花开的一季。

心的意境,恰似春风一缕,季节风声轻展羽翼的羞涩,撩开薄薄的寂寞。细腻而缤纷的花落,将玫瑰心语淹没。睫毛下的淬火,点亮了躁动不安的清波。满腔灼热,晃动着振翅欲飞的白鸽,那是读你倾城的幽默。

我静静地站在季节深处,轻轻的,感受你缤纷着你的笑容,我醉倚石上,墨色飘香。静静地感受诱人的芬芳与惹人的情思。

伫立在细水长流的河岸,我听到远方的呼唤很暖很暖。回眸流年清浅,那淡淡的容颜,流淌着万语千言,惊起一梦缱绻。

暖阳下,马在饮水食草,风吹过田野和树林。从一朵雨花的纤丝出发,心藏你虔诚的祈祷,带上灰烬中未曾熄灭的火种,点燃星光。一枝玫瑰在风中摇曳,泪水含在她的眼角,饱蕴深情。

风穿越石头,抵达玫瑰的根脉和骨髓。

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会欣欣向荣。

剪一段时光的锦,贴入心门,那不休的思吟,剔透晶莹。听一曲悠扬声声入耳,丝丝扣心。

曲随风来,听一支古歌,很遥远。穿越唐朝,残冬在细雨中飘落了,嫩绿的枝头上,盛开着鸟鸣般的憧憬。

沾衣欲湿杏花雨,客舍青青柳色新。桃花春色暖先开,开得方知不是花。听雨观花何事却成愁?悄不会,春风意,你是谁?

岁月中,我守候的那扇窗,开了,你绽放的笑,点亮了一川烟草掩盖的天空。我不知道,你的微笑为何那么古老?我不知道,你的情思为何那么俊俏?捧出掌心的温暖,聆听时光里的悸动。一枚清亮的暖,温馨明媚着挂牵。微笑凝眸,你的赤诚高挂云天。如诗的情怀,日日月月,年年岁岁„„请用你浸满泪水的双手抚摸月光上的春色。

那是飘雪的漠北,还是在落雨的江南?那是泛舟的大海,还是策马的草原?灵魂的漫步,一直都在。

回眸,那份无关风月的暖,一直都在。

一个不小心的驻足,岁月就走进了风情。一个不经意的回眸,时光便走成了背影。细雨绵绵的日子,总是不经意,润了心思,湿了眼睛„„

风月,我很想随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情深意长;很想与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异彩流光,只有平淡时光;很想伴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冠冕堂皇,只有朴素容芳;很想牵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灯壁辉煌,只有切骨念想。

风是一池绿水,月是美味佳肴,一行行深刻的文字无法诠释月的细节。一幅幅美妙的音画也无法勾勒月的细腻。月满西楼,季风清澈。

风月,痛哭吧,不要说话。风月,微笑吧,噙着泪花。

谁说千年的相思年老色衰?在你的季节深处蕴涵了多少晶莹的期待?是不是被记住的总是精彩?

谁说风里没有温暖的情怀?用心体会,你藏在唐诗宋词里,诗心阑珊,一阕天涯声声念。掬一片思念的云天,把一束挂牵放飞。

仰望穹天,一派苍茫,我知道那是心与心的距离。

茫茫尘寰,漫漫长路,来回穿梭着匆忙的步履。舞动的灵魂,如飘云,悬挂在年轮上。岁月,催人老,清瘦的皱纹上布满了诗词歌赋。

风起,停在了唐朝,是谁,在初唐《春花江月夜》明丽纯美的境界里翩翩起舞?又是谁,轻弹着一曲《高山流水》,觅千古知音?是谁,在盛唐的田园山水里朗诵一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又是谁,在半个月亮的宫殿里,与吴刚同饮一瓶桂花酒?

风啊,是你,透亮了夜的心事,也明媚了我欢喜你的一片倾心?

我的心,裹着透明的轻纱,被暖风融化。在感觉生活美好的刹那,梦走天涯。在一颗滴着露水的心灵下,长出一片片真实的奇葩。

淡墨清痕,在光阴的叶脉上穿行,如水的柔情,神游于烟川山林。

日子来来往往,不倦的回忆停泊心房,掬一捧悠悠的清风,随着季节的河流流淌、流淌„„

走吧,陪我去追逐那一朵流霞。

走吧,伴我去倾听那一脆清声。我还没有出发,心就已经到达。

篇3:我在聆听自然的声音

在我国古代, 人们很早就懂得欣赏这种来自大自然悦耳的音响———天籁。《庄子·齐物篇》中记载:“女 (汝) 闻人籁而未闻地籁, 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其意为, 如果你只听到人间所演奏出来的音乐, 而没有听到自然界发出的各种音响组合而产生的联想, 就无法领略到其中的奥妙。可见, “天籁”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情趣和美学价值。如果大自然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 那么, 诗人则是它最亲近的“知音”, 他们把来自大自然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响声, 与景交融, 用文字将它凝结在纸上,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优美动听的诗句。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天籁”的内涵丰富, 分布广泛

古人认为, 那些来自大自然的、不经雕琢的音响皆称为“天籁”, 可见, 其涵盖的声音十分广泛。古诗人尤其钟爱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如“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此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寂无人声人迹处, 花开花落无声无息。只有被月色惊扰了的山鸟鸣叫的声音, 稍稍打破山涧中的沉寂。诗人抓住一个“静”字, 衬托出了花落、月出、鸟鸣的动态和声音, 使人倍觉山林的清幽, 更增添了小诗的生动幽雅。

除了写鸟鸣, 其他动物的声音也有入诗的。如:“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诗句充满了喜悦和情趣, 连“虫声”也给人一种亲切感。李白的名句“熊咆龙吟殷岩泉”, 更是夸张地写出了“熊咆”和“龙吟”时的声音之大, 震响于岩石和泉水之间。

总之, 在古诗文中, 诗人由鸟声、风雨声、流水声等声音而引发的作者对“喧”“幽”“喜”“愁”的共鸣, 实在是太多了!

二、“天籁”引发诗人的联想, 寄托诗人的情感

“天籁”来自大自然, 不可能像人一样通过艺术的构思, 把声音组织起来构成一定的旋律, 但这并不意味着诗人笔下的“天籁”是单调的、平直的。相反, 诗人只有赋予大自然语言的情感, 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钟子期从琴声里听出“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因为俞伯牙在琴声里表达出了高山和流水的情感。为什么能听出那么多的奥秘呢?其实妙就妙在寄托了情感。既然是寄情, 就会因人而异, 就会对同一“天籁”寄托不同的情感, 使它更加多彩多姿, 直接丰富诗歌的内容。

同样写“鸟鸣”, 却有不同的感受。“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 诗人因春天夜短, 少睡, 故既眠而不觉晓, 直到闻啼鸟才知觉。“处处闻啼鸟”意味着天晓与晴, 含诗人“喜晴”之意。“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意为春天花开鸟鸣, 原该使人欣喜愉快, 但目前国家遭逢丧乱, 一家流离分散, 花容并不能稍抑人的悲怀, 鸟叫声更增加人的愁思。

可见, 古人写声是为了写情。“天籁”并不是表现一种固定的心境, 正是因为诗人们寄托了或亲切、或感伤、或有趣、或闲适、或欢乐等多种情感, 才使“天籁”富有社会内容, 洋溢着活泼的生命, 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和情趣。因此, 古诗文中的“天籁”, 与其说是自然有之, 毋宁说是诗人们的创造;与其说是诗人们做了大自然的“知音”, 毋宁说是大自然成了他们的“知己”———让他们寄托情感。

三、“天籁”蕴涵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

大千世界的景物纷繁, 其发出的声音亦千奇百怪。只有将心灵与大自然融成一片, 才能真正聆听大自然的音响。由此看来, 古人笔下的“天籁”并非闲笔, 它蕴涵着古人的某种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一) 走近自然, 崇尚自然, 天人合一

古代地广人稀, 人们生活在毫无污染的、风景如画的环境中, 触目皆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流水涟涟, 他们吸取大自然的灵气, 与大自然相依相容。山林景色、春雨秋声、田园风光等陶冶了人们纯真、自然的情怀, 形成了他们热爱自然, 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这一情感便自然地流入到诗人的笔下。无论诗人们是愉悦还是忧愁, 他们都会与大自然这位“知己”分享或诉说。

请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四面, 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诗中写到了歌声、笑语声、轻雷声、连枷声, 表现了农民的勤劳和喜阅心情。

再看柳永的《雨霖铃》开头几句:“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诗人送别恋人到长亭, 在阵雨后的傍晚, 几声断断续续的寒蝉的凄切叫声, 更增加了诗人的离情别绪。

(二) 自由、达观的人生态度

古代诗人长期生活在风景秀丽的广袤大地上, 与自然息息相关, 他们热爱自然、依傍自然, 从而养成了他们乐天知命、自由达观的人生态度。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诗人曾被流放夜郎, 行至白帝城遇赦而回, 故诗中充满了一种“解放”的喜悦, 连笔下的“猿声”也全是欢乐情绪。又如“绿荫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几·《三衢道中》) 诗中写到道路两侧绿荫如盖, 再加上山中黄莺鸣叫, 整个行程都充满了一种欢快的情绪。

四、结语

篇4:聆听自然的声音

独自漫步在幽静的山林中,满眼都充斥着明晃晃的翠绿,清风徐来,一大片茂密而朝气蓬勃的绿色,在风中轻轻地摇曳,发出沙沙动听的歌声。我漫无目的地在林中闲逛,没有一点分花拂柳的闲情逸致。那规律的律动,触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突然,耳边传来淙淙的流水声。“哗——哗——”那声音就像一首悠扬的乐曲,飘进我的耳中,飘进我的心田。我循着流水声来到了小溪边,小溪唱着欢乐的歌曲,奔向遥远的目的地。我坐在溪边,望着溪中一脸愁容的脸庞。这次考试又没考好,忧郁的阴影时时刻刻笼罩着我。传说能让石头在水上弹跳五下,水神就会来帮你实现愿望。我捡起地上的碎石,轻轻地扔了下去,石头掉进水中,发出有趣的“咕咚”声,我的嘴角微微上扬。慢慢地,石头能在水面上弹跳了,它们轻轻地触碰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发出好听的划水声,我开心地笑了。置身于美丽的树林,远离城市的喧嚣,我忘却了一切烦恼。

回到了城市。车水马龙的街道,小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讨价还价声,依然是一片闹哄哄的景象。蓦地,我听见了一声微弱却有力的鸟鸣:“啾——啾——”就像一阵滋润心田的春风拂过我的心灵。我回头望去,在一棵老榕树上,有一个精致的鸟窝,一只雏鸟在窝里探出脑袋,新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它微弱地叫着:“啾——啾啾——”我的心怦然一动,快步走了过去,这声音中蕴含着无数渴望、希望、盼望、期望,还有深深的求知欲。我被这最动听的天籁震撼了。这声音,无任何苦心积虑酿造的成分,它出于一只雏鸟,一只刚刚睁开睡眼的小鸟的第一声鸣叫。我觉得它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声音是只有鸟儿才能演奏出来的。我豁然开朗,我应该勇敢面对失败,这次不行,还有下次!

阳光柔柔地洒在大地上,还有一缕轻轻地渗入我的心田……

篇5:聆听自然的声音

晴朗的夜晚抬头遥望,轻纱薄雾般的银河中流动着闪烁的群星,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我在内蒙古草原旅行时所见到的景色。但在这片车水马龙、经济发达的华北平原上,我从不曾见到过这样动人的星空。

在许多人的眼中,地球是一个强大的后盾,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宝库。人们所看到的永远都会是阳春三月燕子衔泥,炎夏六月荷花满塘,金秋九月瓜果飘香,寒冬腊月红梅绽放,无尽的生命使大自然绚丽多彩。大自然永远都会笑着给予,似乎自然的声音就是欢声笑语。但是,有人认真聆听过自然真正的声音吗?那是钢铁工业贪婪挥霍矿产资源的声音;那是青山绿水被游人肆意践踏的声音;那是烧烤摊的浓烟中人群熙攘的声音;那是遍地垃圾被沙尘卷起的声音。自然,其实在低声啜泣。

赤潮、厄尔尼诺、雾霾……那么多自然的声音想必人们都已听过,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共同的家做些什么呢?其实,环保很简单:捡起一个被随手丢弃的易拉罐扔进垃圾箱,并不是一件难比登天的事;少开一天的私家车,并不是一件什么丢人的事;少赚一些通过不正当偷猎得来的钱,并不是一件能够让你瞬间一贫如洗的事;多多节约自然资源,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扪心自问,我们能够让载人火箭飞上太空、能造出原子弹和航空母舰,那么多古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我们都做到了,难道通过举手之劳爱护地球就那么困难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放眼望去,有的只是凹凸的地皮,大片的树林遭人砍伐,变成人们生活中的木制品。人们为一己私利,使成群的动物流离失所,奔向它方。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的幻想,这是血淋淋的事实。毋论自然中对动植物的破坏,单是城区中人们制造的生活垃圾就已经超出了地球的负荷。在高科技蓬勃兴起的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反倒更加淡薄,尤其是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对我们给自己制造的一大难题,我们更应想尽办法去解决,让地球恢复她最美的样子,还地球一片绿水蓝天!

篇6:聆听自然的声音作文

——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这抑或宛转,抑或悠扬,抑或高亢,抑或铿锵,抑或低沉,抑或慷慨的动人乐章——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

如今,这些美丽的声音在人们的耳畔逐渐消失了。

喧嚣的城市里,汽车鸣笛声此起彼伏,工厂和建筑工地的机械发出刺耳的噪声,各种俱乐部中震耳欲聋的繁弦急管和声嘶力竭的叫喊声,商场、集市、车站、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嘈杂的喧哗……难道,我们要这样把自己的一切时光,都给了这样枯燥乏味的生活?难道,我们的双耳要永远忍受这些无聊的噪音?难道,我们再也无法在自然中陶冶心灵?难道,我们的双耳,再也无法聆听到自然的声音?难道,难道……

不!——不能这样!固然,社会要发展;固然,时代要进步;固然,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建设更多的新兴大城市。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改变一切自然的美好,我们应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让自然更美丽!

看——人们在行动了!退耕还林,山高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耳的鸟鸣声是大自然回馈我们的最佳礼物!植树造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大自然的声音久久在耳畔回荡。早春的布谷鸟,盛夏的蛙,深秋的蟋蟀,隆冬的驯鹿……绿草茵茵,繁花似锦的城市里,漫天的黄沙正在逐渐地消失,静谧的夜里,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们在淅沥的雨声中安然入睡。浪花绽放,碧波荡漾的海面上,柴油船的“咳嗽”声荡然无存了,让轻轻海风告诉你我的愿望——我们听到,海鸟在歌唱,波涛在歌唱,大自然在歌唱……

篇7:聆听自然的声音作文

“嘀嗒嘀嗒……”顽皮可爱的小雨说着自己新编的绕口令,跟云儿炫耀完又向小草显摆,说自己是多么聪明能干。不一会儿,他说得更欢了,刚才还细如牛毛,现在就有铅笔那么粗,“哗啦啦”,雨水冲刷过地面,让鲜花小草痛快地洗了个“解暑澡”。

“咯咯咯……”嗯?那又是谁呀?啊,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发出的爽朗的笑声。他们在花园里编花环,一个孩子却变了个疙瘩,“哈哈哈……”又是一阵快乐的笑声……

篇8:聆听土地的声音

土地,一个曾十分想逃避如今又百般想依偎的话题。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她犹如我们的母亲,哺育、滋养着我们,包容、关爱着我们。在阳光下,在轻风中,让我们静静地聆听她的声音,聆听她心灵的颤动……

韩少功的文字,让人隐隐看到了现世里土地忧戚的表情,也看到了那些世代与土地相依为命的农民在背离土地之后,内心的无可奈何。谁能理解失去土地的农人的落寞,从那深深的失落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土地无奈的叹息声。秦牧先生的《土地》却是另一种风格,其文如大江奔腾倒海,汇聚笔尖,由“土地”的今天,想到“土地”的历史和未来,由“土地”想到“土地”上的人物和事迹。作者运用这些联想,思绪飞扬,表达了对土地丰富深厚的感情。艾青的诗中,太阳与土地是其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意象。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聆听诗人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为泥土洗澡》则另辟蹊径,以轻松愉快的话题,介绍了英国如何将奥林匹克公园建在伦敦东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垃圾场和废弃工地上,以实际行动“为泥土洗澡”,真正意义上地保护了环境。英国人“为泥土洗澡”开启了一种有关人类对环境欠账的弥补尝试,在这里,我们似乎听到了土地欣慰的声音……

是的,我们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们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们是土地的族系,我们怎么能离得开土地呢? 突然,想起周国平先生在《人生哲思录》中一句话:“人,栖居在大地上,来自泥土,也归于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恒家园。”

篇9:聚焦生态课堂 聆听自然的声音

一、情景激趣,唤醒自然的学习欲望

生态总是和环境连在一起,关心生态就是着意营造学习生态环境。

在《青花瓷》的课堂中,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当孩子们走进教室时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仿佛走进了瓷器展馆,一排排精美绝伦、形状各异的青花瓷瓶让他们惊讶的嘴很久也没合上,琳琅满目的青花瓷范作更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跃跃欲试,我感觉到孩子们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情愫,那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充裕了孩子的每根神经,如此的场景为教学准备了绝佳的氛围,我心里也为老师的教学智慧深深折服。

美术课以“美”字当头,我们的上课老师身着一袭得体的蓝调裙装,古典而优雅,与课堂的“青花”交相辉映,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水乳交融,志趣天成,再看她的课件更是恰到好处,美不胜收。在一系列无可挑剔的教学设计中孩子们时而侧耳聆听,时而泼墨挥洒,那份投入,那份率真让人感叹艺术的魅力无穷。感叹是这位优秀的老师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每位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由发挥、尽情创作。和谐的互动、愉快的合作让学生切实感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与享受,课堂里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她带给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对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一种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贴近生活的创作活动中。整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轻松愉悦自主地学习,课堂的精彩自然地生成。

二、巧用赞赏,呵护萌动中的表现欲望

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每一生态元素都会按自身固有的规律自由地生长、发展。在生态的课堂里,学生个体都身心通透自然,宁静和谐。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小环境,它不仅需要“生态平衡”,更需要“生态保护”,这是对生命世界的关爱和尊重。

在生态课堂展示教学中,教师对孩子的鼓励与赞赏不绝于耳,营造了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目睹了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灵动与热情,每个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积极的主体和中心,成为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的“分子”。课堂呈现一种活跃、奋进的氛围。

在平时的课堂中,对于能积极配合老师、创作精妙的学生,无可厚非给予表扬;而对于没有特别突出表现的同学,怎样让他融入到生态的环境中,我想营造和谐需要更多的爱和宽容,不要吝啬自己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颗象征关爱的五角星,一朵象征成功的小红花。让激励温暖每位学生的心田,浸润每位学生的心灵。让教师将自己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感觉到自己处于一个被爱与理解的班集体,有一个喜欢他们的老师,相信他们一定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功也因和谐而共生。

三、给生命自由的翅膀,让他在蓝天翱翔

让我们的课堂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像“青花瓷”一样让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在鲜活、生动的学习情境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课堂在科学和人文的演绎中闪现智慧的火花,课中通过对“青花瓷”的现实和历史的解读,实现了人文价值的创新。由于富有生活气息,所以教学才显得那么自然、流畅。《青花瓷》一课,来源于生活,利用于生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生产知识,自己“生产”出来的浸润着自己血脉的知识定是有生命的,是刻骨铭心的。给生命自由的翅膀是生态课堂教学生成的重要标志。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面对植物的种子,你只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它们一定能顺利发芽、开花、结果!

篇10:聆听自然的声音作文

——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这抑或宛转,抑或悠扬,抑或高亢,抑或铿锵,抑或低沉,抑或慷慨的动人乐章——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

如今,这些美丽的声音在人们的耳畔逐渐消失了。

喧嚣的城市里,汽车鸣笛声此起彼伏,工厂和建筑工地的机械发出刺耳的噪声,各种俱乐部中震耳欲聋的繁弦急管和声嘶力竭的叫喊声,商场、集市、车站、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嘈杂的喧哗……难道,我们要这样把自己的一切时光,都给了这样枯燥乏味的生活?难道,我们的双耳要永远忍受这些无聊的噪音?难道,我们再也无法在自然中陶冶心灵?难道,我们的双耳,再也无法聆听到自然的声音?难道,难道……

不!——不能这样!固然,社会要发展;固然,时代要进步;固然,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建设更多的新兴大城市。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改变一切自然的美好,我们应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让自然更美丽!

看——人们在行动了!退耕还林,山高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耳的鸟鸣声是大自然回馈我们的最佳礼物!植树造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大自然的声音久久在耳畔回荡。早春的布谷鸟,盛夏的蛙,深秋的蟋蟀,隆冬的驯鹿……绿草茵茵,繁花似锦的城市里,漫天的黄沙正在逐渐地消失,静谧的夜里,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们在淅沥的雨声中安然入睡。浪花绽放,碧波荡漾的海面上,柴油船的“咳嗽”声荡然无存了,让轻轻海风告诉你我的愿望——我们听到,海鸟在歌唱,波涛在歌唱,大自然在歌唱……

篇11: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神奇、美妙、美好,令人神往,勾起人无限的遐想。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竖起耳朵,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沙沙沙”什么声音噢,原来是年轻的音乐老师—大自然正在给我演奏春天的赞歌—春雨。这首歌引来听众们一致好评,请看韩愈写下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杜甫也写下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千古传唱的名句„„

大自然无疑是用春雨给原本毫无生机的春天添上了绿色的一笔。

转眼间,夏天到来了,这次,大自然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呱呱呱”池塘里的青蛙告诉了我答案,噢,原来是一幅幅景象,不是吗?“稻花香里话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树上的知了也纷纷卖弄自己的歌喉,叫声此起彼伏,用此来表示自己的欢乐之情大自然无疑为原本枯燥的夏天添上了热闹的一笔。

很快,我们迎来了金色的季节—秋天这时,大自然又为我们弹奏了一首落叶歌,风吹过,一片片落叶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不正在教我们要具有献身精神吗?田地里又是一幅繁忙的景象,“刷刷刷”的收割声,收获的喜悦写在了农民伯伯们饱经沧桑的脸上。大自然无疑为秋天添上了丰收的一笔。

篇12: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有许多美妙的东西值得我们欣赏。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阳光,感受阳光的温暖。可以无拘无束地聆听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声音,那些声音是多么美妙,多么动听!

每当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你会听到小燕子扑扇着那双美丽的翅膀而发出的声音,仿佛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公园里的小草听到它的呼唤也都争先恐后地伸出了小脑袋。这时,一阵微风吹过,草地上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这是小草为我们演唱春天的歌曲。河边的柳树也被小草悦耳的歌声唤醒了,它懒散地伸了个懒腰之后也开始打扮自己,很快地为自己穿上了嫩绿色的春装,给大自然增添了色彩。

到了夏天,你会被那些在音乐会上都难以欣赏得到的旋律而吸引。你听,森林里在开演奏会呢!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知了也不甘示弱地展开它的歌喉与小鸟一比高低。这时引来了很多听众,他们也情不自禁的配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森林乐团。远处的小溪被这欢快的乐曲感染了,它开始随着优美的旋律跳动起来,发出“哗哗啦啦,哗哗啦啦”的响声,并且把这种声音传得更远。成群结队的鱼儿也被吸引到了这里,它们开始摆动柔软的身躯舞动起来。一会儿吐出一串小泡泡,一会儿又跃出水面瞬间又落入水中,发出的声音就像被拨动的琴弦,优雅动听。夜晚,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呱呱”地叫了起来,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狗。于是,小狗“汪汪,汪汪”地拼命地叫着,仿佛在抱怨天气的炎热。

秋天的声音不仅美妙而且传递着收获的气息。远处的稻天里,收割机“轰轰隆隆,轰轰隆隆”的响声在向人们报告着丰收的喜悦。果树林里,人们一边采摘着香喷喷的果实,一边谈笑风声。

冬天悄悄的来临了,它的声音是那样的雄壮。凛冽的寒风猛烈地吹着大地,发出“呼呼,呼呼”的怒吼。好像在宣告冬天的威武。每当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落下的时候,顽皮的孩子们就会狂呼着享受着冬天的喜悦。

只要我们能用心去聆听,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篇13:学会聆听花开的声音

她的话如一杯凉茶, 让我清心明目, 久久回味。是的, 我曾在电视中看到过普普通通的花儿在微距镜头下慢慢绽放的画面, 花开虽然无声, 可绽放的瞬间, 充满了爆发力, 如一张笑脸, 骄傲地告诉世人:看, 我这么美丽的一面, 你从未觉察吧?相信了吧,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 绝对有让你惊讶的瞬间!

此时回想起这样的画面, 我在内心里突然生出一线“曙光”。在60人的班级中, 如果说每个学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 那么, 那些最不起眼的几枝就是后进生了。在升学的压力下, 每当他们的学习成绩忽上忽下, 甚至停滞不前时, 我虽然表面不说, 但内心里不是也感到无助、迷茫和焦躁不安吗?后进生也是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 虽然成绩暂时不佳, 但同样独特而充满朝气。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看待那些最不起眼的“花蕾”?是在机械重复的教学中将他们放入“盲区”, 视而不见, 还是推进一个“微距镜头”, 给他们成长的自信和力量, “抓拍”他们平凡甚至暗淡的学习历程中最璀璨的瞬间呢?不是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吗?我不再手足无措, 准备从增添后进生的信心入手, 等待平凡的花蕾也发出“花开的声音”。

唐同学, 数学思维能力偏弱, 因为在考试中做题速度慢, 总是与及格无缘, 但该生口算速度特别快且从不出错。他过去总感慨:“口算题全对又有什么用啊?占的分数太少了, 杯水车薪啊!”现在每次考试可不同了, 我给他一项独享的“优惠政策”——免做口算题并且照常得分。此举引起轰动, 同学们都对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唐同学也受宠若惊, 士气大振, 经过一周的“政策扶持”, 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朱同学, 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 很少与同学交流沟通, 对不懂不会的题, 从来不问我或同学, 成绩很不理想。过去, 我总是多提问她, 多给她表达的机会, 还让几名学优生帮助她。但这没有什么效果, 反而加重了她的自卑心理。不过, 她有个优点:数学书写十分标准美观。我思来想去, 决定从她这个优点入手。每次考试, 我都让她帮我批改试卷, 改完由我审核, 她负责书写得分。当我宣布她就是我改卷的“特别助理”时, 全班顿时“炸开了锅”。每当她改卷回来, 全班同学都会主动围着她, 迫切地询问考试成绩, 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当红明星!为了回答同学们的“我哪儿错了”这个问题, 朱同学在改卷时不得不多留一个心眼, 尽量记住错题的正解, 应对众多“咨询者”。不用我说你也能猜到, “走红”的她, 数学成绩开始一路飙升了。

还有林同学, 他是一名留守学生。在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 他可是奥数班的预备选手。后来, 父母由于生意的拓展双双赴京, 把他托给一名退休的老教师。亲情的疏离使他无心向学, 他也觉得“天高皇帝远”, 没人管得了他, 周末常与一些辍学的初中生出入网吧, 数学成绩就此一落千丈。对他的教育我费尽了“精”“气”“神”, 但他上课还是无精打采, 考试应付了事。

终于, 在一次考试中, 他响应了我的“一题多解”的号召, 用三种解法解对了应用题。我抓住了这个机会, 特意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张贴了他的那部分考卷, 作为全班学习的标准答案。当学生们看到林同学的解答时, 都非常惊讶, 议论纷纷:“三种解法呢, 没想到这么厉害啊!”“这念什么?太潦草了, 看不清楚啊。林同学, 我们看不懂, 你来讲讲。”林同学不好意思地讲起了解题思路。这次讲题成了“蝴蝶效应”的开始, 他应同学之邀进行了更多的“宣讲”。终于, 他远离了网吧, 专心于课堂;终于, 他书写得工工整整, 又考出了遥遥领先的成绩。

一名数学教师,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 难免会陷入迷茫和困于瓶颈, 在这种境地如何让自己茅塞顿开呢?我总记着陈老师的那番话:同样是花开的声音, 有的人听得到, 有的人听不到。每一朵花都各不相同, 要学会聆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实验小学)

篇14:我在聆听自然的声音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乍到一处,听到新鲜的声音,看到新鲜的画面,总是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可现实总是有所遗憾的,我们每到一个新鲜的地方,总会记得用相机拍下最难忘的画面。可是声音呢?那些街道上的叫卖声、寺庙中的钟鼓诵经声、学校里的读书声,还有小岛上悠扬的钢琴声……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记录下来呢?

这不,爱动脑筋的“宅男”潘星星就想到了“声音地图”这个好主意。这个创意源于潘星星85岁的外婆。因为身体原因,老人已经近30年没有回故乡了。2012年夏天,放了长假的潘星星决定替外婆走这一遭。这是一个闽北的农村,乡间的生活很淳朴,还有公鸡打鸣、耕牛“哞哞”的叫声。潘星星拿着录音笔,将每个角落的声音都录制下来。他还细心地拍照,每录下一种声音,他就拍下相对应的照片。潘星星已经想好了,要用自己的方式,带外婆回故乡“旅行”!

经过近半个月的筹备,潘星星神秘地将外婆带到电脑前,点开播放软件,伴随着一张张故乡的照片,还有嘈杂的背景音。“外婆,你听,那是邻居张大婶家养的大公鸡,每天都是它喊醒了全村人呢!”“还有,这是夜里田间的蛙鸣,在蛙声中躺在屋顶上看星星,特别惬意呢!”这一段视频仿佛带着外婆重回了梦里的家乡。对他颇费苦心的作品,家人大加赞赏。潘星星很受鼓舞,他想,既然有那么多人对某处的声音久久难以忘怀,自己为什么不来制作一幅别具特色的“声音地图”呢!

于是,潘星星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开始动手收集自己想要的声音元素了。潘星星拿自己的母校作为样本,他就读的大学是一所全国颇具知名度的高校,很多异地的学生都慕名前来。一到长假,那些从外地来“朝圣”的人,几乎将校园踏平了。如果可以做一幅生动的“声音地图”,让更多的人直接点击学校的地图,就能听到任何一处的声音,那是多么特别的事情呢。

创意虽好,但执行起来,又挺挑战人的。比如,图书馆的声音就得有人蹲在图书馆里,将脚步声、翻阅书本的声音,还有“刷刷刷”做笔记的声音,都一一录下来。不得不说,这是一件特别让人平心静气的事情,像这样的活,潘星星干得特别用心。

每到周末,大家就开会分配任务。平时在各行各业工作的伙伴们,分配好任务后,便进校园蹲守录音。幸运的是,这项工作得到了不少同学的支持,他们分头帮忙录音。各式各样的音频从网上源源不断地传来。众人拾柴火焰高,短短半个月,录音工作就完成了。

潘星星准备了一幅学校的360°全景三维地图,再把每个声音的链接做到地图上,这里收录的高保真的环境声音,通过交互动画程序,配合可爱清新的手绘风格,向观众展示大学各个校区的美丽风光。点开它,360°环绕地图和真实环境中声音的再现,让你如同置身于现实环境中。

现在,潘星星觉得自己的生活有趣极了。每走到一处,他都会打开手机,把能听到的有特色的声音录制下来。接下来,他和伙伴们又策划了不少个专题,打算做一个拆迁村落的怀旧地图,还打算把这个城市的每个知名的景点都做一份独特的“声音地图”,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声音认识这座城市。

在微博上,潘星星还免费教网友们录制属于自己的“声音地图”。只有你有一台质量较好,具有录音功能的手机,就能随时把自己想要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再把声音和图片结合在一起,一幅简单的“声音地图”就完成了!

篇15: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在都市繁忙的生活中,疲劳的你不妨静下心来,用明净清澈的心

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你听,蟋蟀在草丛里鸣叫、风儿在草原呼啸、浪花轻拍着海岸……

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喜欢聆听鸟儿在枝头欢歌。没有任何伴奏,却依然如此动听,给

人以一种愉悦的心情。

我喜欢聆听雨声。细雨绵绵,它是如此温柔,好像在倾吐它的心事。倾盆大雨,我依旧喜欢。雨滴拍打地面的声音,敲击树叶的声音,打击窗户的声音……一切的一切汇聚成一曲交响曲,悦耳动听。

我喜欢聆听流水的声音。谁说流水无情?你听,它那滴滴答答的落水声,它那拍打卵石的声,它那哗哗的流水声,是如此优美。我想,此刻的流水也是欢快的吧。

我喜欢聆听风吹动树叶的声音。窸窸窣窣,好像是在说着悄悄话。

篇16: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妈妈掀开被子的时候我还在酣睡,睁开眼睛,睡意正浓的我顿时觉得陷入了一个深渊,眼前的景象让我难以置信:妈妈在表情夸张地张大着嘴,可是,我却什么也听不见!难道是我失聪了?我想让思维停止,不想让可怕的悲剧发生,可自欺欺人改变不了事实。妈妈得知了这个噩耗,整天以泪洗面,带我四处寻访名医。可这是绝症,是没有奇迹发生的。我只有在无声的世界里,一天又一天……

我寻思着要做一些事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能与钢琴接触,能看见黑白相间的琴键,用指尖轻轻划过,“多来米发嗦啦西”,清脆悦耳的琴声,我却听不见了;拨动有弹性的琴弦,只能看见琴弦上下来回地顽皮跳动,可我还是听不见……想要听到每个声音,我只能去挖掘埋藏在深处的记忆。

走进房间,触摸着屋顶的风铃,声音可以组成交响乐,而我只能把遗憾留下。难道这就是宿命?但老天夺去我的听觉也肯定是有目的的,我乐观地想:这是老天在给我一个锻炼的机会,让我在逆境中学会成长吧!我要寻找到无声世界的最强音,即使听不见也可以用心感受。但过不了几天,我便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在这无声的世界里度过的每分每秒都是痛苦煎熬,我想重新拥有听觉。我打开音乐,却听不到美妙的歌声;我打开电视,看着屏幕,却只能欣赏哑剧。听觉,快回来吧,我不会再把音响的音量调到最高,让你受刺激了。我能理解你的苦,但现在的我比你更苦!

篇17:《聆听自然的声音》学案设计

——

3、4课整合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感知诗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2.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体会《夜》最后一节的作用。

3.揣摩语句,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1.有感情的自主朗读诗歌2遍,读准字音,读好停顿。2.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二)自学检测

要求:

1.自主完成自学检测题。

2.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根据答案互相批阅。3.用红笔改错,不明白的求助于小组其他成员。自学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凝望

颤动

闪闪烁烁

寂寞

覆盖

......僵硬

疲倦

静谧

萤火虫

朦胧 ......昏晕

树篱

消逝

栖息

喧响

.....欢嚷

草茸茸

浸水 ....2.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3.《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蝈蝈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4.《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三)我的疑惑 针对前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困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合作探究

过渡语: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诗歌的意境。边读,边注旁批,写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能提出问题。

要求:

1.请同学们根据学案指导首先朗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好批注。2.然后小组内展示,修改完善后准备在班里展示。

赏读诗歌,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1.朦胧诗以它独特的诗歌表现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找出《星星变奏曲》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2.思考:《夜》中的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三、当堂训练

仿写演练

这三首诗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四、自我反思

1.学了本文之后,我收获了些什么(可以是知识收获,可以是情感收获)。2.我有哪些易错的地方

。链接: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篇18:聆听心花绽放的声音

恍惚中, 我走出校门又走进另一处校门。走出走入之时, 我也悄然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从一个受教学生走上了施教的岗位。想当年, 我激情澎湃, 信心爆棚。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能教会引、知识渊博、高屋建瓴的引导者, 是我的梦想。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神, 笃定的神态, 调皮间难掩的那份真纯, 我时常留恋其间。亲其师信其道。我坚信我的爱可以让孩子更出色。然而现实总是会第一时间刺激梦醒, 第一个学期检测, 我的班级成绩很糟糕。

面对这样的考试成绩, 我恍然若失, 信心遭受重创。我苦思冥想, 不得其解。后来有同事告诉我说, 对学生你不能太松, 要严, 要保持距离, 让他们“怕”你, 他们才能学。我恍然。随后的日子里, 我彻头彻尾地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学生笑声少了, 教室里安静了;学生怕我了, 成绩也提高了。然而, 孩子们却对我避而远之, 那冷冷的眼神, 那望见我就闪的事实如一只冷箭击穿我的内心。我能清晰地听到内心那砰然破碎的声音!难道这就是我期待已久的教育吗?

怀着这份彷徨, 我继续着严师的形象。当然成绩也稳定了很多。我也慢慢从最初的热情回归了平淡。在这平淡的每一天教学中, 我变得理性严厉, 甚至可以说是冷漠。师生交流少了, 彼此的眼光冷了。后来有毕业的学生回来看我说:“老师我们还是喜欢第一学期的你, 那时候你阳光帅气, 有活力。”“那我现在呢?”我问他。他笑笑, 无语。我不由汗颜, 心中那份怅然若失的感觉充盈满胸。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 我的一个远在江浙的笔友给我邮寄了部分材料, 其中还夹着一些教育大家的教学随笔。我在翻阅之时, 不由得眼前一亮。那简约凝练的笔触, 个性真诚的大家谈, 涉猎广泛的异国教育, 还有关注细节注重人文的众多随笔实例使我大开眼界。我把我的感受告诉他, 他笑我说金碗到处是, 何必抱残守缺哭伤悲。我也笑了。是啊, 守着金矿还彷徨, 想不到原来我也是富人啊。

自此, 我就与教学随笔和反思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每每课后精心思虑, 反思每一处细节, 精细研读, 并把每篇文章都精心收藏, 反复阅读。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刻, 泡一杯绿茶, 在淡淡的清香里, 轻抚键盘, 感受并聆听那字里行间灵光一霎的教育智慧, 然后化作文字与好友交流共鸣。读好书, 就是与智者对话。善思考, 就是给自已一次重生的机会。听智者的教诲胜读十年闲书。能苦思之后豁然开朗, 则是更进一步的开拓与提升。更为难得是, 我依据自己教学反思实例所启示的方法解决课堂乃至班级问题, 好多次都颠覆了我以前的经验, 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 我重新找回了从教第一学期的感觉, 融入到了孩子的内心中。看着孩子热烈的眼神, 真情的流露, 听着他们亲切的呼唤, 我不由感慨, 有学生围绕, 真好!

上一篇: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对策论文下一篇:制定健康扶贫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