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

2024-05-12

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通用8篇)

篇1: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

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8)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篇2: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

交流与表达课程总结 800 际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互依存、互相吸引的一面,也有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一面.当相互依存占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吸引,当相互分离占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排斥.人际排斥对人际关系是有害的,有时甚至会对人际交往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搞好人际交往呢?首先应排除妨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人际交往的不良因素主要有:

(1)相处距离,首先是空间距离.在同一办公室、同一场合、同一活动圈内,都容易因经常相遇、接触、沟通、互相帮助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友谊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于交往双方相互吸引产生的相互接纳,发现对方的思想、态度、兴趣、为人处事等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地方,于是继续交往与沟通,在继续交往与沟通中达到进一步的相知,从而结为知交.(2)一个人的品格、能力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人们都羡慕优良、能力出众的人.真诚、坦率、乐于助人、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对人有吸引力;能力较强的人,容易引起他人的敬佩感,自愿与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

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产生安全感.(3)由交往而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重要的条件是交往双方的相互吸引.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热情、羡慕,而另一方却表现冷漠、蔑视,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引起交往双方相互吸引的因素是双方的相似与互补.除了相似与互补能够导致交往双方相互吸引外,还有仪表也是一个因素.一个相貌举止端庄大方、谈吐优雅不俗的人,给人形成的第一印象总是良好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量,使人愿意与之继续交往,并对其言行多从好的方面设想、解释.这就有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它包括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识知和对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人际知觉所认知的对象是人际关系.人际知觉的良好印象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相反,人际知觉印象的不良,则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起阻碍破坏作用.交流与表达课程总结 800 沟通是一门艺术,商务沟通更是一门高级艺术。“只有具备高超的沟通技巧,才能增强职场竞争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在错综复杂的商务活动中游刃有余。”《商务沟通》这门课就从沟通的基本含义讲起,浅

显易懂,层层深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的“高级艺术”领域,其中的智慧闪着幽默,幽默包含技术,技术服务智慧,含盖职场沟通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也对平时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有莫大帮助,是门十分科学有用的课程。以下为我的一点点学习心得感想。

商务沟通可分为“有声沟通和“无声沟通”两大类。电话沟通、演讲、面谈等都为有声沟通,而倾听、文书、身体语言等为无声沟通。我们平时的沟通都是“有声沟通”为主,“无声沟通”为辅进行的。

有声沟通中,有效的口头表达是很重要的。它包含准确、清晰两个要素,最终表现为说服力的效果。这就要求表达者在确定好谈话目的后展开技巧性的、吸引人的谈话,动之以情、讲之以理、诱之以力等都是常用的方法。适当地可三十六计全面贯彻到谈话中。个人经验之谈,在口头表达时自身的文化涵养和人格魅力是很重要的。语言艺术需要文化涵养支持,文化涵养能从人格魅力展现,人格魅力装点语言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培养人格魅力,并把它们转化为沟通中的有效工具,能运用自如。

口头表达中还要注意语气、语速、含蓄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得事先把沟通的基本内容 6W(why、who、where、when、what、how)搞清楚,不然你对着一个农民说孔子,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反而会落下故意运用知识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嫌

疑。

6W 是有声沟通和无声沟通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万万不能不准备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6W 也利于更加顺利地达到沟通目的。这应该是大家都掌握的,在此就不多展开了。

无声沟通中倾听是有效沟通的武器,它和身体语言、礼仪等作为口头表达的助手能使沟通目的更好地实现。要做一个好的谈话主导者,倾听是很关键的一点,倾听能使人更好地掌握对方的思想及目的,及时根据倾听到的信息调整谈话方式或方法,使沟通顺利进行。而在身体语言、礼仪,如手势、站姿、着装等方面,更强调的是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若与人沟通时着西装穿白袜子,主动与人碰杯时高过别人的杯子,讲话时翘着二郎腿且手势过多幅度又大等等行为都是令人反感的。要创造轻松自由的谈话气氛,不仅需照顾到对方的习惯,而且自己也要充满自信而非自傲,不卑不亢。商务沟通作为职场沟通与生活中的沟通毕竟是不同的,不能太随便。

商务文书的写作、求职信以及其它书面材料也属于无声沟通,除了要注意格式、排版、纸张等硬件,内容的专业性、条理性、逻辑性更是不能忽视。这类无声沟通对文字功底有一定要求,平时得多锻炼,实在文字功底差的,可实行“外包”,但涉及一些商务吉姆的还是需慎重考虑此举。说到文

书写作也并不难,最简单的无非中心思想+格式+条理,掌握了自然很多地方都会十分方便。

现代大学生都倡导一笔字、一口话、一手文章,一笔字电脑可帮我们完善,但一口话、一手文章是马虎不得的。商务沟通就包含了一口话和一手文章,侧重前者,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它与实际联系紧密,我们将来踏入社会职场沟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应大力推广。不仅是营销系,会计系有同学见到这门课程也希望能学,其它的系更不在话下。

就像普通话人人都要学 要说 一样,在校大学生人人都是要跨入职场的,希望学校能考虑在全校范围内开这门课程,这也是大大利于学校“成功素质教育”的发展的。

交流与表达课程总结 800 在现代社会,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真得十分重要。但是一直以来,我都不太擅长与他人交流。在中学时代,大家基本上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当时人际沟通能力并非显得那么重要。但是到了大学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我发现自己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去,在学院的组织部门里也不像其他的干事那么地活跃。于是就更加意识到自己身上缺乏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虽然我知道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但还是抱着学习和获得帮助的心态选了这门课。

抛开这门课的内容不讲,我想我学到了两个字:尊重。说实话,以前上通识课都是抱着拿学分的心态,上课不是在刷手机,就是在完成专业课的作业。偶尔,老师讲到什么搞笑的话题,全班便哄然大笑,片刻之后,大家又成为了低头族。然而,第一次上这门通识课的时候,老师独特的排座和点名方式令我大吃一惊。由于被安排在了第一排正对讲台桌的位置,当时心中还有点暗暗叫苦。不过后来老师后来大概说了这么一番话:既然学生都情愿做低头族,不愿抬头听老师上课,那么老师也可以马马虎虎地备课,随便搪塞学生。因为,学生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从那时起,我突然决定,要认真对待这门课,一整个学期也就自然而然坚持下来了。现在想想人际沟通不也是这样的吗?如果连尊重他人这个基本前提都做不到,对方也不会尊重你,更别提诚心的交流了,人际关系也无从谈起。所以,我认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尊重这一点不容忽视。

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感触颇深的有以下几点。首先,在一堂课中,提到这么一句话:做人的道理+知识=文化。其实在大多数人眼里,文化就简单地等于知识,学历,受教育程度,我自己也一直这么认为。由于老一辈的人常常会教育孩子多读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所以就理所当让把文化和读书挂钩了。

像我自己平常书读得并非很多,简单直白地说,就是肚子里没什么墨水。每当看到那些满腹经纶,又或者看上去很高雅,很有品味的所谓的文化人,我都会悄悄地避而远之。

感觉自己和别人之间有巨大的差距,总想着人家说的话自己根本插不上嘴,又生怕说错了什么惹人笑话。现在想想还是挺可笑的,总是把交流局限于自己身边的人,这样永远只能在一个小小的角落蜷曲着。看一下这个等式,等式的左边,不管哪一个增加了,等式的右边都自然会增加。虽然我的知识并没有那些人那么渊博,在某些专业领域没有评头论足的一席之地,但我至少可以学好做人的道理。如果更好地掌握它,想必当遇到那些真正有“文化”的人,自己也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自信地交流了吧。

第二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老师提及的关于胡雪岩的案例。胡雪岩通过四次机会,完成了自己华丽的转身,从一名家境贫穷的农村小孩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大银行家。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才是一个懂得实现自我的人。胡雪岩就是这样,不轻易放弃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然而,反观现在,很多人为自己的失败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没有机会。其实,只不过是为了安慰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罢了,又或者是为接下来的碌碌无为做一个铺垫。拿我自己来说,不知不觉,现在已经接近大二的尾巴了。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感觉满腔热忱,充满热血,一口气报了好几个组织部门,最后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外联部。当初就是抱着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扩宽自己的交际网这样的想法,才一直心心念念着要进这个部门。进部门初,一些杂活自然就落到了我们

这些小干事头上了。

学院里举办各种演讲活动时需要我们出去拉赞助,部长便让我们单独活动。忙活了整整两个星期,部门会议上,只有我一个人什么赞助都没有拉到。当时看到大家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我很自然地就这么安慰自己了:肯定就是我运气不好,没碰上什么好机会,她们去的地理位置比较好,遇上的赞助商都很大方。不过,后来在类似的几次活动当中,我都处于劣势,以至于最后在进一步考核中被踢出了部门。现在回忆起来,完全和机会无关。仅仅是自己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并且又没有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导致了惨败的结果。关于他的案例中,另外提到的令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通过提升自我,把自己想要变成别人主动让你要。这也应了一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努力把自己变成优秀的人,我想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人格魅力所在吧。

此刻想到了一个再也简单不过的丑小鸭的故事。平庸的人,就像当初的丑小鸭,无论再怎么努力地在天鹅群中表现,只会被嫌弃和鄙视。而此刻,我们就需要像丑小鸭一样,提升自己,十年磨一剑,完成蜕变。当成为天鹅的那一刻,一切便会不一样了,不需要费劲心思地去祈求和讨好,只需在那儿轻轻一站,就会有一大堆人向你投来赞赏的目光。所以,我想在今后的大学生活,包括接下来要走得路当中,我一定要记得这六个字:时刻充实自己。我要做的就是

少抱怨,多学习,因为我知道,在成为别人主动让你要这条道路上,我还要走很远。

第三点是关于倾听。何为沟通,何为交流,字面意思上理解,不就是“说”吗。其实并非这样,倾听也是交流的一部分,而且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倾听更加接近心灵,需要以诚相待。课堂当中提到了空杯心理,我把它理解为抛空杂念,放低姿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真得很难做到这一点,总是急于想表现自己,也不管自己在他人眼里是否真得像个小丑一般可笑。其实生活中,往往是那些有能力的人,越是懂得倾听,因为他们懂得在什么样的场合适合做“满杯”,什么样的场合适合做“空杯”。另外,老师提到的非语言信息,我感觉到十分有趣。通过主人是否真心想留客人吃饭这个例子,我觉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有时非语言信息也能为我们的交流提供很大的线索,要不怎么说察言观色呢?往往一个人的肢体动作具有很丰富的信息量,如果能够很好地读懂它,我想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自己应该会少犯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吧。

第四点,就是关于敬语了。我本身是学日语的,所以对这方面还是了解一点。在学习日语的过程当中,让我挺苦恼的一点是敬语的学习。老师经常说很多日本本土的人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点。自谦语和尊敬语各种形式的变化,在不同场合,对不同身份的人,说话都很有讲究。相比之下,对

汉语中的敬语,我好像就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了。无非就是作文课上练习写信的时候,会用到您,您好之类的,然而像令尊,令堂这些词语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用过,记忆中,只在小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考试中做过一两次而已。在日语中,辈分相同,甚至地位比你低,只要是不熟悉的人都必须使用敬语。然后如果在中国,我真得不敢想象。同学之间,说您好,您吃饭了吗之类的话,估计不熟的人会白你一眼,心想有必要这样吗。熟的人会对你说:你今天没问题吧。现实状况的确是这样的,我也问了身边的同学,大家基本上都说如果被别人称呼您,会感觉很怪异,不自在,觉得没必要。

不过,我感触最深的还不是敬语这一点。现在的大学生,不要说敬语了,脏话的确是经常放在嘴边。记得老师在课堂中说过,现在的许多年轻人,讲了脏话,甚至还不知道是脏话。我突然一震,像我上大学后,就老是把“我去”放在嘴边,后来回去一查,这竟然也是脏话。为此,我们寝室还开了一个卧谈会。其中有一个室友认为,特别亢奋或激动或愤怒的时候,只能用脏话表示自己的心情,这是最好的发泄的方式。也有一个室友附和着说:对啊,不说脏话,人生多没有意思,想要表达自己的时候就说出来,没必要藏着掖着。不过最后大家得出的一致结论还是,熟的人之间说说完全没关系,公共场所还是要尽量控制一下。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大学生在敬语这方面的意识的确是很薄弱。在很多交流中,这势

必也是一个障碍,无形之中拉低了自己,又给他人带来了不好的印象。以后,我还是要慢慢地去扭转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观念,在交流中做到敬人重己。

篇3: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

一“表达与交流”的目标文化

语言表达是个性化、创造性的思维实践活动, “表达与交流”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写作的方法和能力、把握口语表达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良好的写作和口语交际素养。

“表达与交流”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高中生的言语行为素养,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作文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 写作中能灵活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口语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表达, 做到树立自信, 尊重他人, 说话文明, 仪态大方, 善于倾听, 敏捷应对。在写作与口语交际联系和实践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培养个人独特的思想感情和心理世界, 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和文化精神。正如朱自清在谈及语文作文教学目标时所说:“写作是基本的训练, 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

文化素养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 作文和口语交际教学应是真实而有效的, 能在个人文化素养方面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表达与交流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立人”的基础上“立文”“立言”, 引导学生在文化的氛围中感受文化、表现自我、传承文化, 并结合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培养具有实际写作与交际能力的健全人才。

二“表达与交流”的功能文化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教育中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培养个性化的言语能力。

语言是实用的交际工具, 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 培养表达与交流的综合素养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从语文教学角度看, 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文化的交流开拓更广的空间。正如倪文锦教授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个正常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脱离语言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人类的思维成果也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而得以巩固和发展的。”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表达与交流”教材的编写突出了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 对实际教学和文化传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表达与交流”的内容文化

高中必修教材中“表达与交流”内容以主题为单位, 内容设置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潜能, 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贴近生活, 形式丰富多样, 体现人文关怀。

写作教材的编写突出实践性, 每个主题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三个部分。话题材料贴近生活, 启发性强, 写法分析浅显易懂, 操作性强, 练习题主题鲜明, 兴趣性强。教材的选编体现了教材辅助学习的多种功能, 在学生的写作学习和训练中以更真实、更有效的形式和结构促进学生的学习。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分为指导与探究、实践与交流两个部分, 教材内容以丰富的知识和实例为主, 以网络知识作为补充, 拓展学生的认识。该部分教材体现出活动性, 在交流训练题目中, 突出交际活动的要点和要求, 隐含着交际对象的关系构建。

写作与口语交际作为两个部分编排在教材中, 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相互融通, 共同构成表达与交流教学内容的整体, 其内容可分成选文系统、训练系统和指导系统。选文来源于阅读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古今中外经典的文章, 有中学生的作文实例及网络中的作文素材。训练系统的内容丰富多彩, 要求适度, 多为材料作文。指导系统由作文实例和分析材料组成, 供学习者分析参考。教材的内容系统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表达与交流”类教材在内容上体现着人文性、时代性、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教材的选编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 有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言语生命成长, 有益于语文教学中文化素养的积淀和形成。

四“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表达与交流”教材的使用应从学生学情出发, 培养、呵护学生的表达兴趣和习惯, 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的文化素养, 建立健全其人格精神。

写作和口语交际是实践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写作和交际实践活动, 在其中培养表达兴趣、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同时, 写作和交际教学应注意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真实体验生活和人生, 关心社会和自然, 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真实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写作和交流习惯, 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命, 鼓励学生真实、自然地表达。

表达与交流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言语活动。作文和口语交际教学可提供多样的训练供学生选择, 选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肯定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个性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 可指导学生从丰富的图书、报刊、网络、音像资源中发现信息, 促进自己写作与交流能力的提高, 在信息时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从文化视角关注语文新教材, 可以发现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中“表达与交流”部分的教材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教学中应注重课程文化的建设, 利用新教材的文化特征促进高中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前进。

摘要:语文教材是优秀文化的载体, 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从课程文化角度看,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 中“表达与交流”板块教材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 本文就该类教材的教学目标、教材功能、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探析, 结合教学提出建议, 以促进“表达与交流”的教学。

关键词:表达与交流,文化,目标,内容,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

[2]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4]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论教本与写作[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5:21

[5]倪文锦.认识语文学好语文[J].语文教学通讯, 2002 (6)

篇4: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

[关键词] 交流与表达;教学方法;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教师科研基金项目,资勘类高职教育交流与表达课程的实践研究。

G712.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 0 1 0 - 2 0 2 0 ) 》提出,职业教育必须提高学生的五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今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一项核心职业能力。我们的“交流与表达”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交流和沟通能力,这将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完善、社会实践生活的开展,并对学生今后的和职业生涯发展及社会关系的建立,起着重要极其重要的作用。

“交流与表达”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既满足了高职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需求,也符合学生渴望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的愿望。通过对我院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交流与表达”课程已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认为“很有必要”开设交流与表达课程的同学占

调查问卷人数的高达88.4%,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的不到1%。由此可见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已深入广大同学内心。学生自身也意识到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能力是适应团队合作及用人单位条件的需要,也是复合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而思考、研究、探索如何上好“交流与表达”课程是摆在每个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近几年课堂的思考与实践研究,初步体会到以下几个方法有助于提高“交流与表达”的教学质量。

一、博古通今,开拓视野,让学生想说。

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避免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就需要丰富的心灵世界,有感而发。通常来说,学生的对世界的认识、积累主要来自我们的书本和生活。

我们的书籍中包含了许多流芳千古、世代传诵的古今中外好文章、经典文学、思想,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博古通今,认识、了解世间百态,把眼光伸向更加广阔和深远的地方,扩展生活的宽度和广度。此外,还应启发学生把书本与身边的实际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与体验文学作品与生活,如从《红楼梦》中描述了四大家族复杂的家族生活,学生把人物的交流、沟通与自己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联系起来;讲到《魏晋文学》时,学生通过自己对社会背景、“竹林七贤”的认识与了解,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格与道德,思考层次也得到了提升。

要拥有丰富的素材,仅仅靠书本是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学会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经历和丰富情感体验,自己去感受和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鼓励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会中发生的新鲜事、热点事件,收看电视新闻、查阅网络新闻,“国事家事事事关心”,在报刊、杂志、图书中寻找奇闻逸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说想、述说他人、述说社会、述说生活。除了内容信息外,同时注重情感的表达,“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提高交流与表达的水平,激发学生一种想要表达的愿望。

二、激发兴趣,用好方法,让学生敢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恰当、合适地表现出来,我们应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上台锻炼自我。在我们的课堂上,充分鼓励、肯定学生,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法和四人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化被动为主动。

1、鼓励法

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交流与表达的能力普遍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他们受到环境的局限,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与人交流,尤其在公共场合说话的能力比较薄弱;而少数城市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意识强,与人交流能力欠缺;相当一部分同学沉迷网络或是游戏,不善交际、语言贫乏;很多学生还存在畏惧心理,害怕自己说的不对,被其它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多多鼓励学生,唤起他们的信心,增强其勇气,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需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开口,只要你敢于迈上讲台,发表言论,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当学生表达不出时,教师要鼓励;当学生表达不完整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表达错误时,教师要和蔼;当学生表达出彩时,教师要表扬;当学生中出现嘲笑时,教师要阻止。教师要具有亲和力,鼓励学生,细心呵护保护好每一个学生表达的乐趣、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表达的乐趣。

对于一些较为内向、心理素质较差、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欠缺的学生,我们不能遗忘他们,不能急于求成,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注,只要学生开口讲出来,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首先要表扬他的勇敢,再点出他的不足,引导其改正,多发现他们的优点与进步,给予他们最热情的赞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表达的成就感。

2、情景教学法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我们的情景教学法就是与时俱进,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够高,文化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但是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精力旺盛、动手能力强、活泼好动、喜欢参与,情景教学法能最大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endprint

情景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结合教学内容,准备的情景要适合学生扮演,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自导、自演成小品,如蔺相如斥秦、邱吉尔的战前演讲动员、周恩来的万隆发言等等生动的历史事例,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學生,让学生大胆尝试,把课堂的主体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发挥创造的平台,自己起主导作用。

高职类的学生对自己的求职都较为敏感,迫切地想要了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应需求,对“自我介绍”、“演讲”、“招聘与竞聘”进行了课堂情景模拟,课前让学生收集素材,在课堂上学生分别扮演招聘主管和应聘人员等,体会应聘人员如何推销自己,进行自我介绍,竞聘演讲,并在此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语气、神态。学生平时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模仿,模拟生活中的训练。模拟过程中还可以互换角色、 交替练习。角色互换,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了解他人的需求,理解他人的心理,体验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行为,更利于双方之间的沟通,提升相互认知等社会交往能力。

3、四人小组讨论法

情景模拟法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仍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开口说话,表达自己观点。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勇气登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发言、演讲,他有意愿、有想法,但最终还是因勇气不足不能面对公众发言。这时四人小组就是他很好的发挥舞台,我们的课堂把每4人分为一个小组,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或是话题开展讨论,每个小组成员自主开动脑筋,自主分析、在小组内部讨论、归纳、总结,最后由一名学生代表本小组发言。小组人数较少,相互之间相对熟悉,在这个小范围内每个学生更容易克服胆怯心理,畅所欲言。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能帮助更多的同学建立表达的自信心。

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四人小组讨论法,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并且容易受习惯方式的影响,对问题的思考可能存在不全面的地方,思考问题扩展不开,而四人小组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突破思维定格局势,启发学生的新思维、新方法,在相互对话交流过程中,思考、交流、探讨、不断更正、发展、深化自己的认识,最终达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加深理解的作用。教师设计的问题与话题既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又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围绕话题有话可说,能各抒己见。如在讨论大学生的爱情观时,一个小组中有些学生认为爱情是高于一切的,是不被任何世俗所阻碍的,理智应让位于情感,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理智比感情更重要。学生在讨论中既有立论,又有驳论,有理有据,既自圆其说,又针锋相对,精彩纷呈,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阐释自己的观点。

除了课堂的提问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四人小组安排适当的课外延伸拓展练习,给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的参考书目,促使学生自主分工去查阅、整理、分析资料,以合作的方式用演讲、论文、情景展示等多种方式汇报自己所在小组的成果。这些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表明,通过我们的努力,超过85%的同学增加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当众说话的胆量、提高了当众说话的能力,由不敢说、不想说变为敢说、想说、并自主培养后续学习课程的兴趣。

三、教以方法,授以技巧,让学生会说。

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讲授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基本都能查阅到,“百度”无所不知,如何正确合理地认识使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周边的资源与环境,是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是纯粹的讲授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重要是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只强调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学习方法,只精讲几篇名著、文选,背诵一些教科书上的知识,不提炼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把知识和记忆转化为应用能力,靠我们有限的课堂是不可能把交流与表达学好,也不能适应今后的人生道路的发展。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指出:“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在于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1] 。

我们需有意识的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才是作为教师最重要的目的。我们的课堂需加强学习方法的传授,突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理顺学生的学习思路,并时常作示范性学习,让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与能力,懂得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且加以运用。而且熟能生巧,我们的各种技能技巧都是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得到提高的。“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2]。在我院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开设过“交流与表达”课程的学生中,92%的人认为学习这门课以后,会有意识地在与人交流时注意“说话中听”,并有意识地去使用更加有效、合适的交流表达方式、方法,寻找学习的方法,将学习的方式方法,形成一种思维方式,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唯有时常强化训练,掌握交流与表达的方法,有意识地加以巩固,将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方法和技能,学生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提高自学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生活的能力”[3] 。

“交流与表达”是信息与情感的传递,本课程使学生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及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本门课程开设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善,是一块急需我们不断探索发现的领地,我们还要积极去摸索和寻找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英]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175。

[2]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52—53。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9。

篇5: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

3.3 设计的表达与交流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技术语言是设计人员与生产人员进行交流的语言,掌握图样、图表、模型、符号等常见的技术语言;

2、知道设计的交流主要依靠图纸;

3、了解制图标准的基本内容;

4、了解常用绘图工具的用法及常用的绘图用品;

5、知道进行设计交流的图通常用有透视图和三视图;

6、知道透视图的原理,种类及应用;

7、掌握简单立体透视图的画法。【教学重难点】

1、知道透视图的原理,种类及应用;

2、掌握简单立体透视图的画法。【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上节内容,引出具体设计的步骤和做法。

提问: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哪些内容?

学生:发现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和原型、优化设计方案、编写使用说明书。上节我们分析了方案的构思和制定,有了方案后还要采取制图或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和交流,这节我们来学习设计的表达和交流的主要内容。

展示课件:各种用来交流的工具形式(形象的和抽象的)

学生总结技术语言的种类:图样、图表、模型、符号标志、手语旗语、网络语言等。教师总结技术语言定义:技术语言是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一、制图标准

(一)图纸幅面及格式(规定的图纸幅面有5种)

(二)字体

国家标准规定: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母和数字写成斜体。

(三)比例(展示图样)

标准规定了优先采用的比例。无论采用何种比例,所标注尺寸数字都应是物体的真实大小,与绘图的比例无关。

(四)图线国标规定粗线的宽度b应按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

2011——2012年高二年级通用技术教案

(五)尺寸标注

1.尺寸三要素

尺寸界线、尺寸线(包括箭头)、尺寸数字(包括必要的符号及字母)

注:当单位是毫米时,在图中不标单位,水平尺寸的尺寸数字字头朝上,垂直尺寸字头朝左。倾斜尺寸字头有朝上的趋势。

2.常用的尺寸标注法

①标注角度尺寸时,尺寸界线沿径向引出,尺寸线是以角度顶点为圆心的圆弧。②标注直径或半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分别加注符号“φ”或“R”。③标注球面的直径或半径尺寸时,应在符号“φ”或“R”前再加注符号“S”。

二、绘图工具及用品

(一)常用绘图工具及用法(学生看课本P71)

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比例尺、曲线板、墨线笔等

(二)绘图用品(学生看课本P72)

绘图纸、绘图铅笔、胶带纸、擦图片、小刀、砂纸、绘图橡皮等

三、透视图

展示课件:家具装修透视图、工件制作绘制图等各种透视样图。透视图:沿视平线做出过消失点的图。种类: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

画透视图的步骤:设视平线、在视平线上取消失点、由基准棱边的端点向消失点连线图形的其余可见轮廓线都画在连线内。

练习:课本P74练习画透视图。

【课堂总结】

1.技术语言定义及种类; 2.制图标准; 3.制图工具及用品; 4.认识透视图及种类。

【课堂作业】

篇6: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

高二

(七)班刘文姝2007年11月20日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作文热情,保持旺盛的写作欲望,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2、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和能力,懂得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养成认真思考、提炼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口语交流或书面写作等)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教学重点:口语交流与书面写作

教学难点:写得真、写得实、写得细的体悟。

教学方式:启发式,合作交流式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亲情小测试导入亲情

视频短片与文字材料(感人、动情,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引发思考思维)

二. 师生共同合作交流:对亲情的感悟

1.谈谈别人的亲情

2.谈谈自己的亲情

三. 分析例文:

1. 小组讨论:《背影》、《祭十二郎文》、《陈情表》、《给老师的一封信》的写作手法,为什么会如此动人!

2.派代表发言

3.总结:执着的热爱生活

写得真细致地观察生活

充分写得实真诚地体验生活

写得细严肃地反思生活

四. 课堂练笔:

1:抽象变具体(改写)

2:真情(亲情贺卡)

篇7: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谢红娣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请在教材版本前的括号内打“”)

()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1

非上机时间15分钟,上机操作时间30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课下调研等),请指出活动方式:课下调研、访谈,大约用60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电子邮件的概念。

2、学会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操作方法。

3、利用免费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申请免费电子邮箱,并能进行邮件的收发。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情感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的学习思想和热爱科技,敢于挑战的品质。

3、培养学生通过网络途径与他人交流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免费电子邮箱申请和邮箱地址格式。

教学难点:申请电子邮箱的步骤、发送和接受。

教学方法:引导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协作学习法、交互式教学、实践法。

教学手段:运用网络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只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才能避免课堂上玩游戏、做其他学科作业甚至是逃课等问题,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新课程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电子邮件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必修模块内容。此部分是学生学习信息交流的基础课,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对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掌握了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将拓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的视野、知识和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的上网基础,注册邮箱,收发邮件不会太难学 1

生应该能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在课前,我对学生电子邮箱的了解使用已经做过调查,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按层次不同分成几个小组来合作完成给出的任务,教学设计可以解决学生中信息技术水平分层次的问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学习目标,为信息技术课堂的层次问题作为一种解决方案。

(三)学生分析

我对我所教的班级的学生作过调查,有电子邮箱并使用过的4-6人,有电子邮箱但没用过的每班8-10人,其余的都是没有电子邮箱。对于本课而言,没有申请电子邮箱的同学,只要能完成电子邮箱的申请,正确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就达到了学习目标;对于有邮箱的学生,要求他们除了较好的收发邮件外,还要学会如何对自己的电子邮箱进行管理及电子邮件收发的基本原理。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从自我的需求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过程就会各有所需,结果会各有收获。

(四)教学策略设计

讲解:这是最常用也是效率很高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任务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选择; 分组合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分组合作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合作学习,既可以让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得到帮助,对辅导他们的学生也是一种肯定与激励,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4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件:

1、高一某班入学成绩;

2、高一某班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

3、高一某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4、2007年全国电脑作品大赛的部分作品

(问题)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四个文件,通过哪些方式能把它们转存到家里的电脑上去?(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经过思考后说出了几种方法:用U盘、光盘、软盘、MP3、MP4等存储设备,还有的同学说,用邮箱和QQ软件来传文件。

(教师总结)那么用U盘、光盘、软盘、MP3、MP4等是属于硬件存储设备的复制,而用邮箱和QQ软件来传文件是利用网络的特性来传送的。那么我就请刚才那位同学说一下,你对电子邮箱的了解有哪些。

(学生发言)他简单叙述了用邮箱传送文件的过程。

(学生举手发问)我们大都有QQ,用QQ也能帮助我们做这些事情呀?

(教师总结)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位同学很善于思考,但QQ是在线发送文件,如果一方不在线或在线不接收,就传不了文件了。我们再把问题转回到电子邮箱上,刚才那们位同学已经初步掌握了对邮件的收发这个过程。实际上电子邮件的收发与我们生活当中的邮件非常相似,它不仅能发送信件、图片,还能发送图像、声音、程序等。它现在已经成为帮助我们在网上实现与异地朋友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最广泛的现代邮政通信方式。但是我们班的同学还有三分之二以上没有邮箱,还没有充分利用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使用电子邮箱。

二、提出任务:

由科代表负责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小组当中至少有一名同学曾经申请过电子邮箱)

任务一:

(问题)应该怎样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呢?请同学们根据平时对它的了解,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①必须是已连接到因特网。②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③有收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

(问题)我们班的同学很多都是网络高手,有一些同学已经在网上申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子邮箱,下面我请几个同学告诉大家你的邮箱地址。

学生在教师机上输入自己的邮箱地址。

老师也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而且是三个:(出示给同学)

ABC123@163.comABC123@126.comABC123@sina.com

(问题)观察这些电子邮件地址,你能说说他们的异同吗?小组讨论得出结果。进而得出电子邮箱地址的基本组成:用户名 @ 提供邮箱的服务商

任务二:为自己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

教师提供两个导航的网站。、。通过导航链接找到很多可以申请免费邮箱的网站。(建议同学用自己姓名的全名拼音或最熟悉、容量记住的拼音作为用户名)同时提供给学生几个常用的电子邮箱的网站:

、、.cn.cn

请已有邮箱的同学展示注册邮箱的步骤:

1.确认服务条款

2.选择用户名

3.填写个人资料

4.注册成功

(问题)在申请邮箱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①用户名的重名现象;②在填写个人资料时,带有*号的必须填写;③注意几个重要的密码,它是你进入自己邮箱的一把钥匙。

任务三: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邮箱给老师发一封电子邮件,把你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认识告诉老师,并附上自己的班级、姓名及自我介绍的word文档。(设计这一任务有几方面的考虑:一来是想了解同学是否会发邮件,二来想了解是否有同学混水摸鱼,三来我可以把同学的邮箱都添加到地址簿,为以后交信息技术作业做准备。二是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使用在邮件中插入附件的操作。)

任务四:让学生们学会使用管理自己的邮箱:除了掌握把好友的邮箱地址分类保存到通讯簿外,还要学会对邮箱进行个性化设置,如个人信息中个人资料、修改密码、密码保护;邮件管理中的参数设置、双克隆、高级搜索、签名和自动转发;杀毒反垃圾等等。

任务五:让已熟练掌握电子邮件收发的学生学会使用网络硬盘。熟练的把文件上传到网络硬

盘。

三、学生自主、探讨式学习活动

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交流、讨论,教师此时可以多关注那些没有邮箱正在申请邮箱或在本节学习中需要单独帮助的学生,鼓励学生中的“小老师”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讨论用电子邮件收发文件与用U盘、光盘等外部存储器传递文件的异同和优缺点。

四、经验交流

作为一个新的信息交流工具,对电子邮箱的熟练使用和管理很关键,请学生来谈自己的学习感受,更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

【自我评析】

本节任务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提供的要发送的文件要让学生感兴趣,要让他们有想保存起来以后常看的动力,这样才会使学生有意识的使用电子邮箱发送保存文件。其实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学生在活动,教师只是在课堂中穿针引线。也许刚开始时学生会有一些疑问和困难,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教学的重点就是授之以渔,手把手的传授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热情就会慢慢消失,甚至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不配合的作法。任务设计好了,学生每节课都带着热情来,他们热切地盼望信息技术课,学习中有乐趣,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那些枯燥的知识点已经逐一击破,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从知识学习方面属于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第三节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的重点部分是让学生如何利用电子邮件这种工具,去传递各种重要的信息

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学习思维的形成、学习方法的把握,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本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探究、实践操作、分组学习、交互式学习等环节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掌握和提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合作。教师与学生平起平坐,师生间相互沟通,平等对话。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自学与讨论相结合、自我尝试与教师点拨相呼应,并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教师成为真正的引导者。

在分层次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的让学生在各自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有以下不足:

1、网上的小游戏太多,使一些学生有可乘之机。

篇8: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

一、正式场合的独白式口语交际是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重中之重

对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式口语交际、日常化的交际行为, 学生经常接触, 是有机会实践、有条件学会的。将这种类型的口语交际纳入语文课程体系, 是为了改进学生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与之相反, 讲述、介绍等形式的正式场合的口语交际,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相应的交际环境, 学生只能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经验、发展能力。这些语文课程独有的学习内容, 其他学科课程不会涉及,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极少经历, 但是它们无一例外地指向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 因此是我们更应该重点关注的部分。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年段都提及与独白式口语交际相关的内容, 并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求。如第一学段:“听故事、看音像作品, 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学段:“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第三学段:“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 稍做准备, 做简单的发言。”“复述”“讲述”“简单的发言”都具有正式场合独白式口语交际的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年段都加以强调, 使之成为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独白式口语交际不是回答问题式的口语表达。

从交际对象来看, 回答问题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际, 而且是主导权在老师手里的问答式交际, 与独白式口语交际经历的心理过程是不相同的。

正式场合的独白式口语交际, 突出强调“正式场合”“当众表达”, 特别强调交际的对象。“当众”, 其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就是“面向大家”。故事讲给谁听?是站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向老师、将老师作为交际对象、讲给老师一个人听, 还是站在讲台上、面向大家、将全班同学作为交际对象、讲给全班同学听?我们应该选择后者, 把口语交际从回答老师的问题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面向大家、当众表达的乐趣。

这一形式上的变化, 看似微不足道, 却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口语交际的正确认识———课堂上的口语交际, 不是针对老师提问的被动的回答, 而是面向特定对象的主动的交际。

2. 独白式口语交际不但不排斥“交际”, 而且有很强的交际性。

有人认为独白式口语交际偏重独白言语练习, 是单向的语言传递, 交际性不够。这是对这种口语交际类型的误解。事实上, 真正的独白式口语交际, 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大段讲述, 它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 同样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 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其本质是互动的, 不但不排斥“交际”, 反而可以有丰富的交际性。

以“介绍”为例, “介绍自己”这个话题, 我们完全可以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交际。

第一步:采用头脑风暴法, 学生发散思维, 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介绍自己”的需求。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考虑各种不同的情况。既有正式场合的交际, 也有非正式场合的交际;既有一对一的交际, 也有一对多的交际。

第二步:结合每一种具体的情境, 思考:在这一特定的场景下, 应该重点介绍哪些内容?应该怎样介绍?

第三步:选择不同的情境, 尝试着练习口语交际。

以上关于“介绍自己”的口语交际活动, 旨在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的口语交际。在这样的引导下, 围绕“介绍自己”发展的口语交际, 学生不会再把自我介绍当作口头作文, 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 面面俱到地介绍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 而全然不顾面对的就是自己朝夕相处、相熟相知的同伴。

在这些看似单向传递的口语交际活动中,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掌握身处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的交际技巧, 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目光的交流、语速的调整、语调的变化、讲述中的打断和质疑以及讲述之后的提问交流多种形式进行互动, 使讲述人和听众达成信息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

3. 独白式口语交际不能等同于口头作文。

人教版中高年级教材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在一起编排, 意在使口语交际与习作相互促进, 综合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如, 口语交际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辅助解决习作“写什么”的问题;口语交际的某些语言可以直接运用于习作。口语交际的教材编排虽然并不完全独立, 但是口语交际的教学不应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如果误将口语交际课当作习作指导课, 或是将学生的口语交际当作口头作文来指导, 都是有失偏颇的。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难忘的第一次”为例, 口语交际课上, 学生可能会讲述这样的内容:

“大家好!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是我第一次做饭。那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这件事情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直到今天想起来了还忍不住想笑。你们觉得好笑吗?”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版本的讲述:

“我的童年时代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但是许多第一次已经随风飘走不留痕迹了, 唯有第一次做饭的经历, 永远留在我的心底, 并将伴随我的一生。

那一次经历, 至今还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并在不经意的时候浮现于我的脑海。”

从以上记录下来的两段文字看, 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内容, 但是展现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第二段文字呈现出典型的书面语色彩, 显然不是口语交际课所提倡的方向。口语交际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应该强调口语交际的特殊性, 明晰口语和书面语的界限。

如果学生的口头表达由于教师的不当引导或是学生的错误理解, 变成了表演式的、背诵式的、书面语的、口头作文式的表达, 就偏离了口语交际的方向, 无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心理素质是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就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敢于当众表达, 并将其作为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

培养学生敢于当众表达的心理素质, 要从一年级开始, 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提供大量机会, 让学生经常当众表达。

在起步阶段,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

(1) 借助道具表达。如, 交流喜欢的小玩具;翻开书给大家展示喜欢的某篇童话。

(2) 以小组为单位当众表达。这样做也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如,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续编故事”, 可以让各学习小组接龙编故事, 然后集体上台讲故事。

(3) 从当众朗读起步。当众表达的第一步, 可以从学生当众大声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比讲故事、独自说话容易, 学生不需要思考说什么和怎样说, 只要照着文章读就可以了。当众朗读可以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 帮助学生克服当众说话的心理障碍。逐渐地, 可以让学生当众朗读自己的习作, 然后过渡到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

(4) 转变评价的角度。起步阶段重在激励学生敢于当众表达的勇气。如果不同年级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有不同的着力点, 那么, 低年级的口语交际, 可以更偏重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更偏重在情感、态度和习惯方面。刚开始不一定要提出太多表达质量上的要求, 而是要着力培植信心, 让学生觉得上台发言是很自然的事情。

三、常规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保障

1. 建立常规的班级交流机制。

建立常规的班级交流机制, 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在每个学期里都拥有面向全班、当众表达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比如, 我们可以开展每天3分钟讲述活动, 这种活动看似简单, 却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我们还可以开展系列交流活动, 交流暑假见闻, 交流学习经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书, 和同学分享读书的体会, 然后大声朗读一段给同学听。所有这些, 都可以成为小学六年长期开展的常规班级活动。

2. 提倡语文教学各领域的口头报告。

美国小学语文课程不安排专门的口语交际课, 但是学生都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与他们经常性的口头报告 (presentation) 不无关系。美国的小学生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当众作口头报告的机会, 或个人报告, 或以小组为单位报告。如, 三年级结合庆祝总统日, 开展了解历任总统的活动。每位学生都想办法搜集某一位总统的史实或事迹, 制作成小卡片。在两周的时间里, 每天安排2~3名学生上台。整个活动过程中, 主讲人自己主持, 自己提出问题与听众互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和全班同学一起, 坐在下面全神贯注地倾听, 同时填写评价记录表, 鼓励学生的进步, 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 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口头报告。如, 学习五年级上册《鲸》, 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学习小组在充分读书、获取鲸的有关信息之后, 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整理读书成果, 再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同学面前口头报告。除了阅读教学, 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报告, 乃至于低年级“展示台”栏目的教学, 识字成果的展示, 都可以以学生个人或小组口头报告的形式来展开。

口头报告的形式, 将真实的、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整合于语文教学各领域, 如识字、阅读 (包括课外阅读) 、综合性学习,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值得大力推荐。

3. 有效利用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话题。

组织常规的口语交际活动, 教科书中有许多现成的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比如, 教科书中的某些口语交际话题, 适合设计成长期的口语交际活动, 变成持续两个星期、持续一个月甚至持续整个学期的活动。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讲名人故事”,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神话传说故事会”,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小小新闻发布会”,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生活中的启示”, 都可以设计成为长时间持续的口语交际活动。每一段时间固定一个交际主题, 便于学生事先作充分准备, 提高交际质量, 而且可以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使教师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上一篇: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下一篇:民乐独奏、合奏、伴奏讲解-Eduoffice数字音乐教学仪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