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生命表达

2024-05-15

写作与生命表达(精选六篇)

写作与生命表达 篇1

关键词:阅读为写作领航,领会表达技巧,表达与阅读共长

绝大部分小学生喜欢阅读, 害怕写作。因为阅读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 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形象思维的素材。但小学生生活阅历不够, 能够让他们有深刻体验的东西不多, 习作时自然就感到“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产生畏难的情绪。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阅读为写作领航, 理解与表达共长”的教学理念,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阅读理解与习作练笔中架设起思维的桥梁,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阅读为写作领航, 在积累中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 加深体验与领悟。”但很多语文老师认为, 朗读是小学低年级的任务, 在教学中忽视了朗读对学生的意义。其实, 朗读有很多好处,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更可以通过朗读中的表情投入、朗读语音变化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所营造的境界中去, 体验作者语言表达的美感。如朱自清写的《匆匆》, 就很适合小学生朗读, 并从中学习到语言表达的美感。

小学时代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奠基阶段, 这个时期, 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心会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他们往往迫不及待地想读很多很多的书, 阅读的激情就在我们老师的引导下被激发起来。但在阅读实践中, 往往存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贪多, 没有好好积累、消化的问题。因此, 阅读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感悟文章思想, 品味文章的表达, 积累语言文字。这方面, 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摘录好词、好句、好的段落。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优良传统, 起到过很好的积累素材, 培养语感的效果。

二、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技巧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是例子”。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本身就有很强的写作示范性, 是我们写作很好的模仿范例。教学中, 我们要利用好课文这一有效的资源, 引导学生从中领会写作技巧, 模仿其写作方法。

(一) 文章标题的选定

如何给自己的作文选定一个好的标题, 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出彩?我们知道, 网络时代, 标题往往起到“博眼球”的作用。一篇文章好不好, 我们不知道, 但一个好的标题却使读者情不自禁地点击开链接观看、阅读。我们说, 标题是“文眼”, 我们正是通过这一眼睛来推测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标题多种多样, 有的富有文学色彩, 以修辞手法为题, 如《山中访友》, 有的直奔中心与主题, 如《怀念母亲》, 有的交代主要事件, 如《最后一头战象》, 有的用名字为题, 如人名的有《詹天佑》, 物体名的有《金色的鱼钩》, 地名的有《桂林山水》, 还有的以其他方式命名。因此,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要结合课文, 从标题入手, 引导学生认识标题类型, 充分挖掘“文眼”的作用。这样, 学生在写作时, 也能运用“文眼”功能给自己作文取个好的富有个性的标题, 对于命题作文, 就能认真审题, 分析标题的写作重点。

(二) 文章的结构布局

一篇文章好不好, 不仅要看文章是不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还要看它组织材料时是不是言之有序。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感受并寻找课文的结构, 这样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借鉴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小学语文课文中常见的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并列结构、顺序结构、转折结构、承接结构等多种形式。其中, 总分结构又可以分为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这三种结构来布局文章。顺序结构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来组织文章材料, 通常有顺叙《跑进家来的松鼠》、倒叙《灯光》、插叙《凡卡》等, 也有空间顺序来写的。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 就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这些布局谋篇的结构特点, 这样学生习作时才能有意识的做到言之有序。

当然, 文章的结构布局除了这些主要的结构特点, 也还有一些文章材料组织方面的细节, 如开头怎么做到引人入胜, 结尾怎么收尾, 中间的内容如何过渡, 如何承上启下, 哪些内容要详细写, 哪些内容可以简略写, 这些都要在课文解读中渗透一些, 让学生学会写作中的谋篇布局。

(三) 采用适当的描写方法

描写就像画画的时候, 给粗犷的画面补上精致的描绘, 它能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内容更加丰满、充实, 引起读者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 通过对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对话等的一系列的描写, 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勾画出了桑娜的纯朴、善良、克己待人的形象。教学中, 我们要通过情境创设, 让学生走入故事中人物的生存状态, 真切的感受人物的命运。不仅要学生领会课外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 更要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进入人物的状态和心理之中, 进行描写方法的仿写练笔。当学生有了如情如景的真切感受后, 就可以展开大胆的想象, 这时布置习作续写《穷人》, 学生就会思路打开, 迫不及待的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动作、神态、心理、对话和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迅速完成我们布置的习作任务。

三、进行阅读中的二次创作, 表达与阅读共长

学贵有疑, 小疑小得, 大疑大得。说的就是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要教会学生捕捉文本的疑点、盲点和空白点。针对这些疑点、盲点、空白点进行大胆的想象, 对于空白点进行填充、补白。这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的二次创作, 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更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对空白点的补白

课文由于受文章主题的限制, 对于一些和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往往写得很简略, 这就是文章中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其实也是我们学生思维展开、语言训练的“启发点”。文本解读中,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还原这些空白点, 或补充情节, 或细致渲染, 或扩写细节, 这样不仅促进了阅读时的深度, 而且训练了语言表达的力度。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对“但我走进后院, 看见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句话, 我就让大家展开自己的想象, 想象得知真相, 我会怎么说、怎么做的景象?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文本之外得到训练, 写作也就和阅读联系得更紧密了。

(二) 对精彩处的仿写

对于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文本学习, 要及时总结归纳文本的写作特点, 并指导学生进行练笔仿写。如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采用了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领会这一写作方法, 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进行仿写。学生很容易写出相同题材的习作, 如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比如, “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

(三) 对课文进行续写

有不少课文, 学生对故事还意犹未尽, 通过对这个悬念进行想象, 让学生续写练笔, 就是一个很好的续写素材。如《穷人》, 学生们想想接下去渔夫和桑拿一家今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又如, 课文《跳水》, 写水手救了孩子到甲板,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孩子救上来后, 船长、孩子、水手会怎么说, 会怎么做呢?这些都是孩子们急于知道的, 但课文却没有写出来。我就鼓励大家大胆想象, 写出自己希望得到的结局。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 让他们把握人物的特点大胆想象, 循着事件发展的方向, 写出自己的精彩之作。

(四) 对课文进行改写

有些课文中的故事不是孩子们喜欢的, 如寓言《狐狸和乌鸦》, 大家不喜欢狐狸, 想让乌鸦有个好结局, 就把寓言拿来改写, 改写后乌鸦变得聪明了, 狐狸却得到应有的惩罚。

对于一篇新的文章, 也可以让学生就标题展开思考, 如果我们自己写, 会写些什么, 然后阅读文本, 比较自己的思路与课文的不同。学完课文后, 试着对课文进行改写, 如改变人称, 改变叙述的顺序, 根据文章的体裁, 对文章材料进行重新地组合、重新地表达, 这样就可以把课文资源更好地得到挖掘。

对于古诗《村居》,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农村生活体验谈谈这首诗描写的情景, 然后根据古诗的内容引导大家大胆想象, 把它改写成为记叙文。加深了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 阅读领航可以培养语感, 可以借鉴写作技巧, 使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升, 实现“阅读为写作领航, 理解与表达共长”的教学理念。现在,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都形成一个共识: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 读写分离, 两败俱伤。结合我县的校园大阅读活动, 我们一定要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玉红.阅读与习作相长, 思维共智慧齐飞[J].快乐阅读, 2013 (9) .

[2]张芸.从课文中学写作的几种尝试[J].新教师, 2014 (9) .

梦想与生命的高考写作素材 篇2

梦想与生命

当第一次梦想轻轻敲打我内心的大门时,我便认识了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东西。它会变成我想要的东西,代价却是自己的努力。一个人的梦想可以改变许多次,但放弃曾经的梦想的原因是自己无法办到去实现它。

在童话故事里,主人公的梦想可以由一个住在黑暗森林里的巫女,或是从天宫中到人间的天使,或是蘑菇岛上的小精灵来实现。但是现实生活中,梦想需要的是我,当一个梦想实现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收获的原来比预计的`还要多。

生命,是一样不可多得的神奇的东西,它能让一个人生活在这缤纷多彩的世界里。然而,它也是需要我的,没有我它根本就不会被人知道它的存在,或许只是一个透明的物体,也许就是所谓的灵魂。

生命需要我将它点缀地多姿多彩,需要我活地精彩,不为任何做错的事而内疚一辈子。因为它需要我明白,活着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因而做错了事,能改便好。

生命与梦想加起来的分量,足比一个地球要“重”地多,因为即使地球、生命和梦想都需要我,但是地球不是个人的,不是想改变就改变地了的。

试论英文书面表达的写作与技巧 篇3

【关键词】中职英语书面表达;写作与技巧

英文书面表达就是翻译、英文思维与中文写作基础的有机结合;它不是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自由性写作,而是一种根据提示、不能随意创作的控制性写作。本题型会给学生较为详细的提示和相关的信息,考生对所给要点用地道的英语逐一陈述,注意表述层次,做些适当发挥,加上适当的连接词连接上下文,使之过渡自然,然后自成一篇文章。

在此,就目前普通高考、对口单招中书面表达有可能考到的文体的写作方式、方法及其技巧作如下介绍:

一、英文记叙文的书面表达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介绍人物的

生平事迹,是记人;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前因后果,是记事。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大致有四点:1)明确中心思想,英文表达应围绕中心展开;2)记叙文是记叙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与经过,写作时常用过去时;3)记叙文的记叙方法为先后顺序与夹叙夹义;4)记叙文的六要素为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起因(why)、结果(result)。

二、英文应用文的书面表达

应用文包括书信、日记、便条、通知、启示、演讲、贺卡等。高考试卷常用书信、演讲、日记与通知。书面表达的英文日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英文格式与中文日记的格式大致相同;所记叙的事情通常发生在过去,以第一人称写,常用一般过去时;如描写景色或展望未来,可用一般现在时或一般将来时;通常按照时间顺序或事情的经过来写,语言清楚自然,内容连贯完整。

三、英文看图作文的书面表达

看图作文是让学生借助图片,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联想进行写作。它是命题的基础,也是一种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看图作文必须根据图画内容和所给的英文提示来写。具体表达方式如下:首先读图,即分析图画所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准确理解图中的确切含义。其次试写,即根据图中情景及提示词来表达文中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实际水平,避难就易,一法不成,另找它径。最后扩写,即适当增加情节和过渡性词语,把句子连贯起来,写成一篇文章。总之,要做到合理想象,用词得当,句子结构及语法应用准确,条理清楚。

四、英文说明文的书面表达

说明文是介绍型的作文,可介绍人物、物品、地点等。写作时,说明事物,要注意观察;语言既要精确简洁,又要用词准确,记叙明了;描述事物时要做到有条理,层次分明,即描述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事物,同时体现自己对所描述事物的看法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考生要高质量完成高考书面表达来得高分,应注意哪些写作技巧呢?由此,主要以08’年江苏高考试卷的书面表达为例,进行如下分析:

(1)仔细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书面表达的审题,一是注意内容,即具体写什么;二是看清形式,即表达所需要的文体,适用的时态与人称。根据仔细审题,判定“怎样当一个好的听众(being a good listener)”为文章的话题或中心内容;以演讲的形式与口气进行书面表达,适用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用一般现在时与一般将来时

(2)编拟提纲

列要点与提纲,即整理需要表达的内容;列提纲要全面、具体、明确、恰当,因为它是进行书面表达的一个重要步骤—构建框架。

(3)巧句成文

注意词汇、语法、句型来组织语言。尽量使用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词汇、句型,力求文理通顺,语言准确。遇到生疏的词句要灵活多变,巧妙绕开,可以用同义词、近义词代替,也可以用否定词加反义词来表达,有时进行词形变化与句型转换来变换句式。总之,提倡用词造句越朴素越好,尽量不给挑出毛病,以减少不必要的扣分。

(4)表达地道

造句更要注意英语语言习惯,切忌钻牛角尖,不可生造词语,作汉式英语表达。

(5)把握长度

要看具体内容而定,如果内容多,应多用复杂句式;如果内容较少,以达到词的限数,应多用简单句式并适当添加合理内容。

(6)书写工整

卷面的美观、清洁与否、书写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保持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清楚有助于考生少扣或不扣分。

五、13’年高考的书面表达的趋势:

(1)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现在既要加强自身的硬实力,又要向世界推广软实力,来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以此来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因此,就像08’ 奥运开闭幕式表演与展示一样,考生通过写信或演讲等形式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节日简明扼要介绍给英语国家的人士,最后邀请笔友一起和自己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有关中国以及世界所关注的国内外热点问题或青少年、教育界所关心的焦点问题。例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生态环境、心理健康、交通安全、就业就学、校园和谐、食品卫生、能源利用、自然灾害、太空开发等问题。

(3)考学生熟悉的人和事等易于下手的题材,有利于更大限度地考查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以说明文为主,书信或演讲格式为多来要求考生谈论贴近生活的密切话题,更倾向于用自己的心里话和地道的英文摆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来进行适当又适度的自由表达。

(4)增加书面表达题的长度、分值、自由度与开放性。明年高考所出的话题及其表达形式会更符合牛津新课程标准、新职高教程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有利于考生个性发展、更能激发考生思维的创新、更易激活考生英文表达的灵活性;同时出题又要考虑到阅卷的标准性、公正性与客观性等等局限性问题。

动笔写作与词句表达的零距离 篇4

一、词能达意

1. 比如形容词

在高楼大厦写下“矗立”;在群山脚下表达“耸立”;在高山下写下“屹立”;在大街上写下“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等等。

2. 比如动词

人物动作瞬间表达, 看大街上各种人物步履动态:踱步——快步——急步。观察表演时不同动作:抓——打——摔——摁——摸。观看表演人物情态:滚——爬——匍匐。细心观察人物神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描写词:仰望——俯视——远眺——瞻仰——窥视——远望——觑——远看———远望

3. 象声词

风声:呼呼, 形容风不停地吹。

萧萧:形容风犀利。

雷声:隆隆, 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

雨声:滴答, 形容小雨。

哗啦:形容水不断地流下。

水声:咕噜, 水流动的声音。

鸟声:布谷: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咕:斑鸠的叫声。

叽:小鸟的叫声。

虫声:唧, 虫叫声。

禽声:喔, 公鸡叫。

嘎:鸭子叫。

兽声:咩:羊叫。

哞:牛叫。

还有人声、车声、枪炮声、门声、落地声、爆炸声、走路声……

二、句能表意

1. 捕捉社会生活中口头语句并考查其意义

你好!——文明、优雅、和谐感;饭吃过了吗——关心他人, 亲和感;绿水青山——赞美之情、热爱山水之感;我来吧, 您歇着——吃苦在前, 先人后己之感。

2. 捕捉日常行动中的语句

在描写景物方面, 一是认识山水花草树木, 进苗林园圃, 去旅游观光, 走花市。二是了解一些日常物品, 逛商场购物, 指出物品名称, 丰富其社会生活。

3. 捕捉活动的细节过程

譬如“扫烈士陵园”先留意时间与天气:上午早时天气灰蒙蒙。准备过程:白花一朵朵, 带上哀乐一支, 请老革命者在陵前讲话。少先队员在陵前宣誓, 教师讲话。此外带上一支笔:记录陵碑上的碑文与英烈名字, 记录讲话词句等等。这样有意识地准备并亲身体验生活, 大多数学生能轻松而流畅写下这篇文章。

4. 捕捉自己经历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那天是我的生日, 我一回家就飞速写完作业。6点了, 按平常的心理, 爸妈早就该回来了, 更何况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能是去超市给我买东西了吧?想到这里我便打开电视看起来。6点25分, 我站了起来, 不停的踱步, 焦急地等着……难道他们出事了?我心里一惊, 又想:一定是他们准备给我一个惊喜……——急切、矛盾、揣度别人、判断是非的跌宕起伏的心理刻画。

……

福楼拜说:“对你所需要表现的东西, 要长时间很专注地观察它, 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只有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诱导学生, 时时捕捉挖掘优美词句才能写出别人没写过的新奇的作文。

总之, 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然流出词句, 提高学生的用词能力从而畅所欲言, 下笔成文。这就缩小了动笔写作与词句表达的距离, 乐在其中。

摘要:缩小动笔写作与词句表达的距离, 可以从生活中捕捉刹那间的生动画面, 从词、句多方面引导观察其现象, 用适当的词句考量其表意, 形象描写此时此景的动感, 使之言而有物、言之有神, 真正做到动笔写作与词句表达的零距离, 给学生写作带来的巨大的帮助和乐趣。

写作与生命表达 篇5

摘 要:高中议论文写作是高考最重要的一个考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取得的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议论文写作中分论点的提取和表述是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中的一个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议论文;分论点;提炼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75-02

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一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议论文会立即吸引高考阅卷老师的注意,也更易得高分;并且议论文模式化比较明显,把握它的基本模式,在高考中也不会因为离题而得分较低;更何况议论文它更能展现一个人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我们更倾向于议论文的教学。但是议论文教学往往让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其实议论文是有规律可循,有模式可抓的。

一篇议论文首先得立意,也即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灵魂。如一个人,有了灵魂,还得有骨架的支撑。

分论点就好比一个人的骨架,有了大体框架,各个板块,各条肌肉才会顺着框架逐步成型。因此,分论点的有无,它的广度,深度,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整体效果。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证明,是文章结构层次的显性表达。对于分论点,我们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设置。分论点的设置应明确,旗帜鲜明,分论点之间不能交叉,重复。分论点的提取方法很多,也很杂,从分论点之间的结构关系来看,可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和正反对比式。

一、并列式分论点的拟写:

1、从中心论点的是什么角度拟写并列式分论点。

中心论点的“是什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内涵,就是从中心论点所概括的对象特有的本质属性方面来谈。

(1)分论点可以是对中心论点本质属性的理性的直接诠释。例如:以“自嘲”为话题,从中心论点的内涵来构思并列式分论点。

自嘲是面对成败时能笑对人生的豁达。

自嘲是面对名利时能超然物外的淡泊。

自嘲是深陷逆境时能奋发向上的追求。

(2)也可以引用古诗词阐释,增强文章的诗意和文学性。如“境界”话题,也可拟写分论点为:

境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

境界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壮阔。

境界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守,执著。

(3)有些话题不好直接阐释,可借用比喻来阐释,既生动形象又直观。

例如:以“微笑”为话题,拟写三个并列式分论点。

微笑是一束鲜花,能给人温馨的芳香。

微笑是一泓清泉,能滋润干渴的心田。

微笑是一米阳光,能驱散心中的阴霾。

从中心论点的是什么的角度,还可从中心论点的外延方面来拟写并列式分论点,也即是从事物的对象范围,大小方面来写。例如:以“拆除心墙”为话题,从中心论点的外延方面来拟写并列式分论点

子与父之间的鸿沟是心墙

生与师之间的距离是心墙

朋友之间的误会是心墙

“心墙”是什么,就包括父子之间的隔膜,师生之间距离,朋友间的误会等。

2、从中心论点的“为什么”角度来拟写并列式分论点。

中心论点的“为什么”,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因为事物是复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抓住几个主要原因,就形成了几个分论点。

例如话题“勤”,可以设置:

勤能化愚

勤能生巧

勤能促思

化愚,生巧,促思正是我们倡导勤的三个原因。

3、从中心论点的“怎么样”来拟写并列式分论点

“怎么样”也就是怎么办,即提出解决问题具体措施和途径。例如:话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

学会欣赏别人,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欣赏别人,就要有一颗坦荡的心。学会欣赏别人,就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递进式分论点的提炼。

1、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设置递进式分论点、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部分环环相扣,实际上是一种递进关系。可全部详写,也可集中笔力写清任一方面。

例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增加精神的砝码,减一减对名利的欲求。

“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我们要坚守精神的家园,保一方心灵的圣土。“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淡泊,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2、从中心论点的内涵方面来拟写递进式分论点。

中心论点内涵的递进,是指对事物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如话题“思”从内涵方面递进,我们可拟写如下分论点

思是解疑释惑的开端

思是积累知识的基础

思是创新的原动力

解疑释惑、积累知识、创新,实际上是“思”的三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

三、正反对比式分论点的提炼

正反对比就是将两种事物对照、比较后,彰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使结论映衬而出。如以“心墙”为话题,来拟写正反对比式分论点。

心墙高筑,只能使你远离美好,步入误区。

心墙拆除,才能脚踏实地,领略真诚。

正反对比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使观点、做法的利弊、善恶对比更加鲜明直观,论述更有力。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操作呢?可先摆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写出三至四个分论点,二十分钟完成。然后再来评讲,指出其毛病。最后完善,进而指出学生的分论点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的: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分论点之间属什么关系,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比式。再引导学生从某一角度写出相应结构的分论点。

学生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分论点的交叉,重复,这点要重点矫正。要展示规范,合理,含义深刻的学生习作。

最后小结一下拟写分论点需注意的几点:一不能偏离,偷换和转移中心论点;二分论点之间不能交叉重复和出现逻辑上的混乱;三语言要精炼且富有思想内涵。

本次研究主要是基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提出三种最常见的分论点拟写方式:并列式,递进式和正反对比式。然后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来训练学生对于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达。使得议论文的写作有章可循,有序而不乱。

参考文献:

写作与生命表达 篇6

电视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融媒体时代, 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技术的发展融合了不同媒体的多种功能, 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尤其“在不同媒体之间, 传播方式和内容可以相互借用,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从而形成共同发展之势。”[1]这便是“媒介融合”的概念。

1 电视写作与媒介融合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 电视写作贯穿于文本、节目创作的全过程, 包含着前期策划、脚本提纲、解说词等电视生产过程中与文字相关的内容。运用有组织的语言文字进行电视写作, 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世界, 展示客观的事实, 而且通过辅助画面, 能够表达思想观念, 传递情绪和情感。

在课堂中观摩的很多案例都体现出电视写作对于整个创作过程的重要价值, 例如在纪录片《远行》当中, “远行”的概念便贯穿于纪录片始终, “与海鸟共住七年”、“和死亡同行”, 通过不同的意象进行表达, 形成群像之感。纪录片《北京记忆》当中, 通过对时代历史背景的介绍、当时社会环境的描述, 弥补了过往的很多已经无法触及的画面, 使得电视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化。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认为, “10年前当许多杂志、报纸、电视台创立时, 道路只是通向一本‘百年大刊’或打造传媒集团, 但在今天, 打造全媒体才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2]对于行业的发展尚且如此, 电视写作的表达更是需要结合数字网络等新媒体的力量进行自身的变革和发展。

2 写作思路与线索的安排

电视的艺术表现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 这就要求电视写作的思维要具备整体性。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 传统的传播模式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发生了改变, 接收信息的时间、地点、范围变得十分灵活, 受众的选择主动性大大增强。因而在电视写作的思路上应当放弃以往的“主动提供——被动接收”的模式, 从受众的角度出发, 将“关注度”和“吸引力”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从思路和线索的安排上做文章。

以Google年度搜索短片《Year in Search》为例, 短片实则Google搜索引擎的一则广告, 却巧妙地结合了2014年全球发生的热点事件, 将年度全球公众最关注的事件内容与Google搜索的理念相结合。在写作思路上, 短片中首先定位“Search (搜索) ”的主题, 一方面体现出公众在新媒体时代获取资讯的首要途径即利用不同媒介进行搜索和获知, 另一方面体现出Google搜索的强大功能。电视写作在思路上起到整体串联的作用, 通过挖掘受众感兴趣的表达手法, 调动其观赏欲望, 进而强化所要传播的主题和植入的信息。

短片中几处起到串联作用的内容如下所示:

如图1所示, 短片从宏观视角切入, 开门见山点名“搜索”主题, 并通过疑问的方式, 询问观众“搜索的内容都传达给我们了什么?”从而起到互动的效果, 这也是在融媒体时代写作内容的变化特征, 即将重要信息放置于最醒目的位置, 并着力增强语言的互动性。“感同身受”是写作思路中需要贯彻的理念。

如图2所示, 在短片中通过“希望、科学、伟大、纪念”等关键词的串联, 使得受众切身感受到搜索给个人生活及社会带来的价值。在内容选取上, 电视、手机等不同终端的传播内容均有所呈现, 并经过思考进行分类归纳。除去开头部分, 短片中每一屏的字幕均未超过五个英文单词, 以三个单词居多, 这体现出媒介融合背景下对电视写作提出的新要求, 即内容信息的高度精简化。通过简化信息, 对线索进行引导, 让写作思路清晰易懂, 便于受众的接受和认同。

3 叙事内容的设计

电视写作的叙事要注意控制开场、叙述、悬念、冲突、节奏五个方面的问题, 而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将新兴传播媒介的“影子”投射到电视写作叙事内容的设计当中, 是电视节目创作者应当关注的, 也是受众所感兴趣的。

在纪录片《成本华一个被遗忘的抗日女兵》中, 开头部分展示给观众一位抗日女兵的两张照片, 通过渲染、铺陈等信息的预示后逐步深入, 在之后告知观众这位女兵就是被网友称为“最美抗日女兵”的成本华, 信息隐藏形成的心理期待也得到了满足, 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呼应。

如图3、图4, “两张抗日女兵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高度关注”这样的叙述很容易引发观者的收看兴趣, 而搜索的过程是站在受众角度, 假设在不了解成本华的状况下还原陌生信息的过程, 从而将发现寻找的过程设置成为悬念, 成为叙事中的亮点。

4 解说词的灵活运用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和表现因素, 不仅是电视写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也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长期以来, 传统的电视写作中受到“画面加解说”说教模式的影响, 使得一些电视片的解说词没有特色, 常常与画面各行其道, 影响了电视综合语言的充分体现[3]。

4.1 与画面内容相契合

解说词是帮助画面完成编导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 要与画面信息形成有机地关联, 从而起到补充画外信息的作用。在台湾大众银行的系列广告之《母亲的勇气》中, 矛盾冲突高潮的画面表现是一个老妇人在疯狂地挣扎喊叫, 而编导通过解说词补充“因携带违禁物品”、“是中药材, 给刚生产完的女儿炖鸡汤”等背景信息, 使得受众获取的信息更加完整, 从而更好地为“母爱的伟大”这一主题构建作铺垫。

4.2 精确、精瘦、精致、精神

电视写作中解说词必须关注到受众的听觉感受。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 信息量的繁杂使得个人接受严重“超载”, 微博等传播平台对字数的限制也体现出新时代信息传播愈加浓缩精简的趋势。对于电视写作来说, 就要求在原本提炼信息的基础上更加精简和生动。电视文献纪录片《宋庆龄》的第一集中, 以解说词“她曾经走过波澜起伏的人生历程, 她曾经留给人们无数鲜活的记忆”作为开头, 概括性的语言不拖泥带水, 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志态度;同时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 使得精致感得到体现。

4.3 修辞的使用

修辞的使用能够对视听语言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把握, 通过引导观众的思考和联想来创造某种意境, 获得“美”的享受。《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四集的结尾部分, 金顺姬家的冰箱里被来自家乡的各种味道塞得满满当当, 解说词陈述的是对家乡味道的眷恋, 而“女儿也要自己做泡菜了”一句从微观过渡到宏观, 将意味上升到传承的高度, 简单通俗的语句中饱含深情。而结尾处“才下舌尖, 又上心头”更是点睛之笔, 通过照应全篇主旨, 起到升华作用。电视写作的完成是一个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修辞活动, 而修辞手段的运用自然会使修辞文本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4]这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对于电视写作内涵的提高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论

电视写作思维与表达方式的转变体现在电视节目创作的方方面面, 需要电视工作者不断汲取新媒体不断更新的内容资源, 在思路构建、叙事构成、解说词构想等方面拓展写作方式, 迎合受众的需要。

媒介融合下电视写作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转变, 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电视写作在新时期应具备的特点和规律, 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 提高电视媒介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曾丽清.媒介融合—网络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之路[D].南昌大学, 2007.

[2]刘长乐.全媒体核心是争取用户[J].中国记者, 2011, 5.

[3]马叶英.浅谈电视解说词写作[J].电视研究, 1996, 10:44-45.

上一篇:微课慕课下一篇:审计质量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