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2024-05-01

初一生物期末考试试题(精选12篇)

篇1:初一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B   2. B    3. B   4. D   5. A    6. C   7. D   8. C    9. D   10. D

11. B  12. D   13. C  14. A  15. D   16. B  17. A  18. D   19. D   20. B

二、辨对错: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1. A  22. B  23. B   24. A   25. B   26. A  27. B  28. A 29. B  30. A

三、将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

31. 将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原理用线连结

①   B   ②   A  ③   C ④   D   ⑤   E  ⑥   F

32. 将下列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与食物的种类用线连起来。

(1)  B  (2)  D  (3)  A  (4)  C

四、你能填:(本大题共16分,每空1分)

33. 讨论归纳: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水  光  叶绿体  氧气

34. 变多  变软  变少  变硬  35.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 36.细胞   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37.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

五、实验探究:(本大题24分,每空1分)

38.(1)A→E→C→B→D     (2)D    (3)C   (4)A   A→E→C→B→D

39.

叶的部位 现象 原因分析

白边(甲) 不变色 没有叶绿体 未产生淀粉

遮光部分(乙) 不变色 没有光未产生淀粉

未遮光部分(丙) 变蓝 进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植物光合作用(3)乙     丙

40.(1) A是   二氧化碳            B是      氧气

C是  二氧化碳              D是     氧气

(2)能量    (3)呼吸

41(1)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呢?(2)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3)A                           (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篇2:初一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1. B 2. B 3. B 4. D 5. A 6. C 7. D 8. C 9. D 10. D

11. B 12. D 13. C 14. A 15. D 16. B 17. A 18. D 19. D 20. B

二、辨对错: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1. A 22. B 23. B 24. A 25. B 26. A 27. B 28. A 29. B 30. A

三、将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

31. 将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原理用线连结

① B ② A ③ C ④ D ⑤ E ⑥ F

32. 将下列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与食物的种类用线连起来。

(1) B (2) D (3) A (4) C

四、你能填:(本大题共16分,每空1分)

33. 讨论归纳: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水 光 叶绿体 氧气

34. 变多 变软 变少 变硬 35.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 36.细胞 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37.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

五、实验探究:(本大题24分,每空1分)

38.(1)A→E→C→B→D (2)D (3)C (4)A A→E→C→B→D

39.

叶的部位 现象 原因分析

白边(甲) 不变色 没有叶绿体 未产生淀粉

遮光部分(乙) 不变色 没有光未产生淀粉

未遮光部分(丙) 变蓝 进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植物光合作用(3)乙 丙

40.(1) A是 二氧化碳 B是 氧气

C是 二氧化碳 D是 氧气

(2)能量 (3)呼吸

41(1)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呢?(2)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篇3:怎样出好、用好期末考试题

一、期末考试题应有诊断性

期末考试题不像高考题那样具有选拔功能, 期末考试题的主要功能是要有诊断性。因此, 出题者要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了解学生的学情、要熟悉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知道学生的易错和易混点。但往往出现两种现象:一是不加选择地用其他学校的试题, 特别是选用名校的试题, 目的是与其他学校对比;二是由本校老师出题, 本年级老师给其他年级出题, 目的是公平一致。这两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是用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给老师评价。考试不针对自己的学生出题能起到考试的作用吗?这就像医生不了解病人的病情而给病人开药能有疗效吗?教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不能拿一套没有针对性的试题来诊断教学情况, 更不能单凭考试成绩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成效。考试的目的是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以便巩固和提高。因此, 期末考试题应由本年级老师来出。2014年《人民教育》第21期刊登了《“一师一卷”:用考试打败考试》, 2014年《中小学管理》第5期刊登了《“一师一卷”让评价回归本源》, 都是介绍考试要“谁教就由谁考, 谁考就由谁出题”, 把考试权交回到老师手中, “一师一卷”很有借鉴意义。目前, 尚达不到“一师一卷”, 但期末考试的出题者要教学理念新、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对教材和课标精通、对疑难问题有研究和见解, 任课老师多的学校可组成出题小组, 一人主笔、多人商议、集体出题。出题前, 要列出题目和对应知识点的双向细目表, 即哪道题考哪些知识点。所出的题不可能全是原创题, 但对选用的题要进行适当改造, 切忌把平时做过的题用做考试题。试题出好后, 可让未出题老师试做, 体会试题的容量和难度。要给出题者以足够的时间去深思熟虑, 可在考前一个月甚至开学初布置给出题者, 让出题者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一些出题的素材, 最后出题时便水到渠成。出一套好的试题确实不容易, 但出好试题是期末考试的良好开端。

二、考试后要先分析后讲评再补偿

考试后, 老师一定要认真批阅、仔细分析、重点讲评。但往往出现的现象是:考试后学生自身放松、老师备课轻松。临近放假, 老师发试卷、对答案, 草率收兵。有的学校考完后便放假, 待开学后再发试卷讲评, 学生对试题早已忘在脑后。可想, 这种讲评试卷, 试题出得再好也不过是前功尽弃。怎样才能发挥试题的作用呢?首先, 出题人要认真排查不同层次学生的答题情况, 排查每个题所考查的目的是否达到。某些题得分低, 主要错在何处?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错误?这一切出题者都要非常清楚。之后, 进行集体备课, 出题者主讲每个题的出题意图、每个题的考试结果、某些题的错处和错因、教学上的问题和改进的策略。因每个班学生不同、考试情况不同, 每个老师在集体备课后要个人备课。讲评时, 将试题当做例题, 共性的问题重点讲评, 个性的问题单独点拨。试卷讲评后, 出题者还要拟一套针对考试题的补偿题, 老师根据本班考试结果恰当选用, 让学生当做一次作业来完成。这样做, 才能使出现的问题彻底解决、存在的疑惑彻底澄清, 让试题发挥出其应有的检测作用。

篇4:生物:期末复习策略

根据考纲要求,同学们要重点复习三个层面的知识。第一层面,新陈代谢、遗传(含减数分裂)变异与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重中之重、比例很大、难度体现);第二层面,稳态与免疫、细胞(每年必考、比例居中、难度不大):第三层面,生殖与发育(不含减数分裂)。复习策略是:合理分配时间,详略得当,重点出击。

首先,本阶段的章节复习和实验复习要同步进行,主要是为了强化实验与知识的联系。考纲规定的教材实验是复习中最重要的,它不仅是高考的直接目标,也是实验设计的基础。我们不仅要掌握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方法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与结论,更要灵活地将这些实验所涉及的方法和技术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去解决相应的生物学问题。

其次,吃透生物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等,这些实验蕴含了生物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学生应通过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实验能力。

再次,教材内容实验化。尽可能将教材内容实验化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如矿质元素的作用中讲硼元素有促进花粉萌发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此内容实验化,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硼对花粉萌发的影响。通过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的分析解答,既强化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多种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图表是生物学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习生物学知识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常以图表材料为背景,要求利用所学知识对图表信息进行分析作答,从而考查同学们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及分析表达能力。

这类试题条件隐蔽,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在复习过程中,要多练习用生物学术语描述教材上和试题中的图表、图解和数据等,努力培养自己用多种表达形式阐释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能力,熟悉图文转换、图表转换、表文转换等。同时对不同图表要进行整理、归类。如:坐标曲线图、坐标直方图、流程图、模式图、概念图、显微摄影图、饼状图、表格等。

篇5:关于初一年级生物期末考试题参考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表格中。

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生物具有生命特征。

右图说明的生命特征主要是

A.需要呼吸B.适应环境

C.影响环境D.遗传变异

2.下列对于科学观察的认识,错误的是

A.观察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B.边观察边思考

C.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D.只要看就行了

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若目镜为5×,物镜为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A.5倍B.10倍C.15倍D.50倍

4.小华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已经看到了物象但不清晰,这时他应调节

A.反光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遮光器

5.下列物体可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直接观察的是

A.头发B.手指C.叶片D.玻片标本

6.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可以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即

A.作出假设B.制定计划C.实施计划D.得出结论

7.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时,要研究的变量是

A.水温B.水量C.呼吸次数D.金鱼条数

8.在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时,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A.测量一次B.测量多次取最大值C.测量多次取最小值D.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9.蚯蚓在土壤中钻行可以使土壤疏松,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A.依赖B.适应C.影响D.改变

10.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的组成包括

A.阳光、空气、水等B.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产者、分解者

11.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A.绿色植物B.宠物C.人D.细菌

12.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生物圈

1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B.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水D.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14.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培养液中有

A.无机盐B.水C.维生素D.有机物

15.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B.分生区C.成熟区D.伸长区

16.种庄稼要施肥,养花种草也要施肥。“肥”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

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维生素

篇6:初一上学期生物期末测试题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

1.我们常吃的西瓜和西瓜仔分别属于植物体的:(A)

A果实和种子

B茎和种子

C茎和果实

D 种子和果实

2.豆角两侧坚韧的“筋”,橘子辫子上的“丝络”,老丝瓜的“丝瓜瓢”。实际上是:(D)

A胞间连皮

B细胞厚壁

C果皮上的 D果实里的导管和筛管 3.如果一株番茄植物比其它的矮小瘦弱,而且叶片发黄,那么可判定该棵番茄缺少:(B)

A钾肥

B 氮肥

C磷肥

D 硼 4.病毒必须在什么环境中才能有生命活动(C)

A空气

B土壤

C生物的活动胞

D 水 5.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的变化是:(D)

A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

B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

C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

D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6.切西瓜和番茄时,流出的汁液是(B)

A水分

B细胞液

C细胞质

D液泡

7.把菠菜放入水中煮几分钟,水便是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说明菠菜细胞被水烫死,细胞内的物质流到水中了。如果把菠菜浸到冷水中,冷水却不会变成菜汤,这是活细胞中的哪中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C)

A 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 细胞质 8.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生物是:(B)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疫苗 9.与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D)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以上都是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正确解释是:(C)

A桃树的品种不同

B光照影响了桃花的盛开

C温度影响了桃花的盛开

D山寺空气稀薄,影响了桃树的盛开

11..在一个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D)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12.在根尖的结构中,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这部分内部还出现了导管,这是(D)

A根冠

B分生部

C生长区

D成熟区

13.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能量转化器是(B)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细胞质 1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C)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15.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满足所有环境条件后,一些种子仍不能萌发,其原因是(A)

A种子自身条件不具备

B没有适宜的温度

C没有一定的水分

D没有充足的空气 16.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A)A提高大气的温度,增加降雨量B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C多吸收二氧化碳 D提高空气温度 17.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可植物体内水分却是至下而上的,其运输的动力是(D)A太阳光能

B渗透作用

C植物体内产生的能量

D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18.人们在河岸、山坡、沙地上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B)A美化环境

B保持水土

C放牧畜生

D获取柴草或树木 19.玉米开花季节,遇到下列哪种天气时,最容易造成减产?(A)

A连绵阴雨,气温较低

B气温较低,雨水较少

C晴空万里,微风吹

D秋季多风 20.冬季河水中看不到水绵,而春暖后就可以见到水绵团漂浮在水面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A水绵光合作用旺盛

B河水温度的升高

C水绵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D春季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1.一粒种子能够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从种子结构分析,主要是由于种子内有(C)A种皮保护着种子

B子叶或胚乳中储存着营养物质 C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

D胚根发育后深入土中

22.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原因是(C)

A减少水分的散失

B防止营养流失

C减少幼根根毛的损失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23.把蒲公英等植物的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回渗出白色的液汁,这些液汁是从(A)流出来的。

A导管

B筛管

C形成层

D表皮

24.盐碱地种植作物,生长不好的主要原因是(D)A土壤缺肥

B土壤溶液浓度小 C盐碱地中缺氧

D土壤溶液浓度大

25.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做处理。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D)

A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能结果

B 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C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能结果

D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26.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是以

细胞

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是生物体的 结构

功能的基础单位。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 共4分)

1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而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分化又是伴随着细胞的(生长)而进行的。

2.蒸腾的作用是指植物体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叶中)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

共5分)

29.所有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都是相同的。(Ⅹ)

30.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载物台倾斜的原因是便于对光。(Ⅹ)

31.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所以草履虫不能完成消化、排泄等复杂的功能。(Ⅹ)32.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33.烘烤种子实验中,出现在试管壁上的小水珠来自于干燥的种子。(√)

五.探究实验:本题共15分

34、下面是一组同学在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以下是他们的操作过程。

先在盒子里铺上一层纸,纸是一边干一边湿的。把10只鼠妇放到了盒子的左边。然后盖上玻璃板,再在玻璃板的一边盖上书来遮光。静置两分钟后开始统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⑴、请找出他们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说明原因 :(2分)

答:干湿条件控制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无关,干湿条件的附加会影响本实验的科学性。

⑵、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只用一只鼠妇行吗?(2分)

答: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增加实验的可靠性,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

⑶、为什么要设置一边光一边暗的环境?(2分)

答:因为“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强度,光与暗是亮度差异的对照组,六.简答分析题:(20分)

36、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洛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前者包括

动物和植物

,后者包括

阳光、空气、水、土壤、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等

。(每空2分)

(2)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说明生物必须

依赖适合的环境

而生存。(2分)

(3)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关系,请写出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用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5分)

草→蟋蟀→蜈蚣。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分析。(5分)

篇7:初一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荣成九中

卷面情况分析:

试卷考侧内容主要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章至第六章,知识面广,主要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与能力的训练,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两大部分,即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错题较多的是:4、10、21、22题,选择题失分主要原因是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

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4、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今后在教学中应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多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这部分大多数同学答的不好,第31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分类。反映出学生对四大类群不熟悉。这是课本的重点内容。第4题错在学生搞不清传粉和受精的区别。

总体来说,简答题考察学生生活经验和生物常识的容易题,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加上字迹潦草,批阅起来很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基础不牢固的同学得分不高,就是没有把知识点记牢固,没有吃透。

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重点知识的讲解,并通过题型训练,让学生灵活地掌握重点知识。

篇8:初一生物期末复习计划

130748 熊晨旭

一、复习目标

以教材为依据, 以提高自我能力为重点,加强识记环节的安排与督促,使自己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自己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期末考试取得较好成绩。

二、复习措施

本学期内容多、时间紧,只有几个星期的复习时间,要让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习完所学内容,取得好的成绩,需要把知识系统起来,便于自己复习,同时给编制复习提纲,删去一些难繁偏旧的知识,让自己短时间内获得成绩。

三、复习安排

1、重要知识点与同学互相抽背;

2、早、晚自习有时间要背、记;

3、遇到不太明白的知识点要向老师请教

4、老师发的复习资料要背熟

……

四、达标测试计划

做两套生物期末测试试题,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进行认真剖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以便查漏补缺,争取期末取得好成绩。

篇9:初一下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自己总结: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4)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 、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出血 :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5、计划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参与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消化过程:蛋白质、氨基酸,参与的酶(胃液、胰液、肠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消化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的酶(肠液、胰液)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a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b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c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

2) 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顺着浓度低的方向流动。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何判断:动脉(离心,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静脉(向心,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流速慢)。毛细血管(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四腔、八“心眼”——血管)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肺动脉;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到毛细血管到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和膀胱)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尝试通过液体成分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 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

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七、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篇10:初一生物期末的复习计划

首先,学会识图,提高读取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图示,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利用这些图示,能够分析有关生物学知识,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需要不断练习、提高。

其次,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生物高考试题就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无论什么题目,审题是关键,在答题过程中准确充分地感知题目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做题时,考生先要明确题目研究的目的,找出关键词(生物学语言),再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图表、数据,最后将题中的信息与书本知识联系。通过训练,高三生能有效提高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最后,重视提升实验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所以操作实验和设计实验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核心内容。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复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高三生还要重视提升实验能力。

第一,复习实验要以知识体系为基础,并与知识体系有机融合在一起。

知识体系是分析、解决新的实验问题和设计新的实验以及形成实验能力的基础。例如复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可同时与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相联系,深入思考。

第二,学会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高考实验题的解答原理、方法、技能都落实于课本实验中。对于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高三生都要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会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高考形势。

第三,了解教材中经典实验。

考生要吃透生物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等。这些实验蕴含了生物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高三生通过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可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实验能力,训练科学思路。遗传推理、实验设计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不少高三生的弱项,要特别重视。

篇11:初一生物上半学期期末教学总结

时间很快,一学期的时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忙忙碌碌一学期,作为初次带初一的学生,真的有许多的内容需要认真的进行总结和整理。先就从教学管理、生活教育等多个方面全面总结一下这学期生物教学的工作。

一、教学管理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初一生物科教学。作为初一的教师,很明显的挑战是接触的孩子都是从小学刚升入初中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家庭情况、个性特征都没有了解,自然给初次的接触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初一的孩子贪玩淘气调皮又显得超级可爱。所以,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格外的活跃,但是如果控制不当,自然也会乱中出错。初一孩子的自我克制显著缺乏,这就决定了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起到模范和带头的作用,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跟随教师的指导,达到修养性格、形成良好习惯的局面。

生物科,作为副科。在教学中更能体现其灵活多样的特征。尤其是面对我们耳熟能详、随处可见的生物世界,从兴趣和好奇的角度启发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显得特别重要。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这要求我在教学中上课讲解理论的同时,更多的要以实际的例子作为范例,引导孩子培养起透过现象熟悉本质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孩子更好的上课,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更为艰深的理论知识做好了基础。

学习最好的保障是纪律。贪玩的孩子如果不加遏制,必然将肆无忌惮,在学习中不仅会放纵自己,也会给整个班级的教学环境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在教学中,及时根据新的情况,制定约束学生的纪律作为规范,也特别的重要。教师要言而有信,这样学生才会信服并尊重教师,作为教师,自身要规范行为、言语,并通过细致性的帮助教育,孩子不仅会喜欢课程,也会喜欢这个教师。

孩子的天性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内向的孩子鼓励他们多说话,外向的孩子约束他们多思考,少讲废话。根据孩子不同的特征,让孩子得到不同的教育,这对于我的观察和思考,给了一部分挑战,好在,认真一点,对自己严格一点,观察力和耐心是不难养成的。

这学期前半学期教学环境相对后半学期比较活跃,甚至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足够的耐心认真面对学习,所以,期中考试的成绩显得不是很理想,但比我预想要好很多。说明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孩子的学习和纪律以及品行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为我下半学期更努力的工作提供了足够的动力。

二、生活教育

我觉得好的教育不光要体现在课堂上,也更加要发挥在生活中。

学习是无处不在的。为此,在课堂教育之余,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的素材,能够从生活眼见的事例中引导孩子参与生物的学习,不失为一个更好的开端。一学期的时间里,我带着孩子上了实验室,也带着孩子看了校园里的榕树、杨树,还看了花园中五颜六色的花朵,更知道了太阳的存在对于生物环境的意义。学生开心的观赏着这些美丽的事物时,自己的心也便融入其中了。

从生活中关心学生的成长。青春初期的孩子显得敏感而好动,多愁善感并对自身身体带来的变化显得茫然无助。生物教师不仅要带着学生冲破自身身体认识障碍的困难,更要帮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树立起更加努力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心理关是学生最难以克服的一关,从基本生物常理延伸到心理教育,这对于我这个生物教师

提出了更多挑战。耐心的教育、了解学生的想法、困惑并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提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学生会提出许多的问题,作为生物教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到问题产生的由来,也能为更好的教学积累更多经验。

教书育人。我觉得教书是一个方面,育人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引导初期的学生建立完整的人格,形成出众的品行,这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坚持的根本原则。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并从细节中教育要求学生,才能让孩子得到根本的成长。

篇12:关于初一政治期末考试试题

A.自尊 B.自卑 C.知耻 D.爱虚荣

2.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

A.自立 B .自信 C.自谦 D.自强

3.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

A.增强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愿望,从大事做起

B.大胆投身社会实践,敢于冒险,敢于挑战

C.立足于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D.告别依赖,脱离父母独立地生活

4.下列四组图中,正确体现了违法与犯罪关系的一组是

A B C D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 不宜进入的活动场所是

A.宾馆、餐厅 B.影院、剧院

C.博物馆、文化馆 D.营业性舞厅、酒吧

6.中学生小强在公交车上发现小偷行窃,机智提醒被偷的乘客并协助其他乘客抓获了一同作案的两名小偷。小强的行为①是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表现 ②是胆小、懦弱的表现 ③是多管闲事的表现,不利于保护自己 ④既是勇敢的,也 是机智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某校七年级学生小马(11岁)放学回家时发现家里有贼。这时小马正确的的做法有

①不顾一切,冲进家里抓住贼 ②迅速拨打110报警电话 ③迅速找几个邻居去抓贼 ④站在离家较远的地方观望,等贼离开家以后再回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8.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尊重他人是我得需要。以下对自尊和尊重他人的认识错误的有

A.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B.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C.自尊的人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9.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提高自己的自立自理能力。下列行为缺乏自立的表现的是

A.父母外出时,自己做饭,料理自己的生活 B.按时完成作业,不需要父母的督促

C.每天打扫卫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D.接受父母的一切安排,做个听话的孩子

10.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必须在水中反复练习。这告诉我们

A.梨子的味道很好吃,游泳有利于身体健康

B.要培养自立能力,就要大胆的投身社会实 践

C.告别依赖,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D.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实践是我们培养 自立能力的唯一途径

11.在生活中,天灾会导致挫折,人为因素会导致挫折,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等因素也会导致挫折。这告诉我们

A.挫折会阻碍人们前进 B.导致挫折的因素都是无法预测的

C.挫折能磨砺人的意志 D.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上一篇:姚燧《满庭芳》 译文及原文赏析下一篇:笛声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