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生物复习总结

2024-05-14

初一下生物复习总结(精选8篇)

篇1:初一下生物复习总结

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

1) 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研制出能够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

2) 一般地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3)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擦、滴、撕、展、盖、染、吸。

4) 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他们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和细胞核(nucleus)三部分。

5) 液泡里充满着细胞液。我们切西瓜和削水果时,会有许多汁液流出来,这些汁液通常就是细胞液。

6) 在生物的细胞中,与遗传有关的物质叫做遗传物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DNA。在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

7) 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数目和形态相同的两份。并随着细胞的分裂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的染色体是一样的,这就保证了遗传物质在细胞的前后代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8) 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全叫做组织(tissue)。

9) 根尖的组织:疏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机械组织:具有支持作用。基本组织:能够储藏营养物质。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10)人体的组织:神经组织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指挥部”。肌肉组织主要具有收缩、舒张等作用――运动离

不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结缔组织具有支持、保护等作用――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皮肤是身体表面的一道保护屏障。

11)人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2)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衣藻等都是单细胞生物。

13)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它们是: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14)我们把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spermatophyte)。在种子植物中,有的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叫做被子植物第一文库网(angiosperm)。有的植物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叫做裸子植物(gymnosperm)。

15)绝大多数的被子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有少数种类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例如菟丝子。

16)苔藓植物具有茎、叶,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细丝状的`假根,假根主要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

17)能源物质煤是由古代蕨类植物长期埋在地层中形成的。

18)鱼类是一类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鳍运动,用鳃呼吸的动物。大多数鱼类的体型为纺锤形,身体表面有一层鳞片,能分泌黏液,保持身体的滑润,有利于在水中游泳。

19)软体动物都有柔软的身体,大多数用鳃进行呼吸。

20)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大部分藻类植物体内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1)海洋中的藻类植物释放的氧气,年总产量可达360亿吨,占地球大气含氧量的70%。

22)鸟的身体具有适应飞行的结构,身体呈流线型并附改羽毛,前肢变成翼,

骨骼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有的中空,使身体异常轻盈;发达的胸肌可以驱动双翼上下扇动。鸟类有着较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因此它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恒定的体温增强了他们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

2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

24)人们把球形的细菌叫做球菌,杆形的细菌叫做杆菌,螺旋形的细菌叫做螺旋菌。

25)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型的细胞核、鞭毛。

26)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27)真菌的菌体没有根、茎、叶,大多数种类是多细胞个体;细胞里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进行腐生或寄生的生活,依靠孢子进行繁殖。真菌是一类低等的生物。

28)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提出了一种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名。学名都用斜体的拉丁文字。

29)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主要有7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30)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动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叫做脊椎动物;另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叫做无脊椎动物。根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将它们分成许多不同的类群。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类群。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类群。

篇2:初一下生物复习总结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鱼儿离不开水,离开水就会窒息死亡;狮子、猎豹等动物只能生活在草原上,这些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改变环境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A、捕食关系 B、合作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3、极地狐的耳朵大小、形状与大耳狐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水分 C、光照 D、空气

4、“朝蝇幕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空气 B、阳光 C、湿度 D、温度

5、下列属于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沙漠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C、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7、下列是生物圈中的一些常见的生物,其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A、月季和蜜蜂 B、水稻和小麦 C、蝗虫和玉米 D、酵母菌和蘑菇

8、显微镜在对光时应选用: A、高倍目镜 B、低倍物镜 C、低倍目镜 D、高倍物镜

9、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种现象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0、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即能被吸收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11、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胃 B、大肠 C、小肠 D、口腔

12、食物中能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无机盐、维生素 B、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 C、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D、糖类、脂肪、蛋白质

13、以下不是膳食纤维对人体作用的是: A、多食会增加体重 B、促进胃肠蠕动 C、可以消饥饿感 D、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14、在同一地区的同意时间段,以下环境中,空气湿度最大的是: A、森林 B、草地 C、灌木丛 D、裸地

15、把有“P”字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 A、b B、d C、p D、16、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能作为相互对照的一组实验是: A、甲组有光,乙组有水 B、甲组有光,乙组无光 C、甲组干燥,乙组湿润 D、甲组有空气,乙组无空气

17、在进行探究时,如果试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 D、依据试验结果下结论

18、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A、胃、肠和消化腺 B、口腔、胃和消化道 C、消化道和消化腺 D、小肠、大肠和消化腺

19、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同时也是构成细胞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水 20、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A、水藻 B、真菌 C、大豆 D、鱼

21、下列生态系统中,具有提供并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2、2008年汶川地震时,为了援救被困群众,医生给被抢救的伤员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其主要目的是:

A、供给全面营养 B、提供能量 C、止痛 D、维持细胞的形态

23、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外壁有许多粘液

C、小肠内有许多消化酶 D、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4、在消化道中,淀粉和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A、口腔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食道和胃 D、小肠和口腔

25、“腊八粥”、“扬州炒饭”“荤素饺”等中国传统美食,从营养学角度看,共同点是: A、烹饪精良 B、烹饪操作简单,比较方便制作 C、色香味美 D、营养成分较齐全

二、请你来判断(对的大“√”,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的过程必须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5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2、使用显微镜边画图边观察时,应是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3、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4、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都是能够为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营养物质。……()

5、“蚁穴溃堤”的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6、有些毒蛇具有醒目的体色或斑纹,很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对环境的不适应。……()

7、每种生物都能永远适应环境。…………………………………………………………()

8、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9、胆汁和肠液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10、所有的营养成分都通过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三、请你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 的科学。

2、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要与其 相适应,这种适应是 存在的。

3、使用显微镜通常分为四个步骤:(1)取镜和安放(2),(3)(4)收镜

4、科学家们在寻找科学答案的过程中通常经历五个步骤:(1)通过详实的观察,(2)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提出可能的,(3),设计科学合理的的实验来验证假设,(4)实施实验(5)分析数据。当然,这五个步骤并不是固定的

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 内,与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6、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属于生产者的成分的是,动物和人通常属于,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在利用的是。

7、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其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

8、食物中被消化的营养成分通过 进入 的的过程,叫做吸收。

四、请你连一连(将正确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将营养物质与其被

2、将下列维生素与其缺乏时可能引发的病症对应起来 消化后的产物对应起来 ①神经炎和脚气病 A维生素D ①脂肪 A 葡萄糖 ②皮肤干燥、夜盲症 B 维生素C ②淀粉 B 氨基酸 ③佝偻病 C维生素B1 ③蛋白质 C甘油和脂肪酸 ④坏血病 D维生素A ①— ,②— ,③—。①—,②—,③— ④—。

3、分析下列生物之间具有的关系对应起来 ①狮子以羚羊为食物 A合作关系 ②许多蜜蜂在蜂巢内酿蜜 B竞争关系 ③一片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C 捕食关系 ①—,②—,③—。五、请你来分析(每空1分,共10分)

1、右图是显微镜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 有关问题:

(1)图中④是,⑧。

(2)图中能小幅度升降镜筒的结构是。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发现视野变暗,可采取的措施是调换成。(4)实验中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40×,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2.下图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在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环节最少(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2).如人类大量捕捉青蛙,害虫的数量会,直接导致 的数量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 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

1、C

2、A

3、A

4、B

5、C

6、D

7、B

8、B

9、B

10、A

11、C

12、D

13、A

14、A

15、B

16、A

17、B

18、C

19、A 20、B

21、A

22、B

23、B

24、A

25、D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填空:

1、规律

2、生存环境 普 遍

3、对光 观察

4、提出问题 假设 制定计划 得出结论

5、地域 生物 环境 树林生态系统

6、绿色植物 消费者 分解者

7、多 强

8、消化道壁 血液

四、连线

1、C A B

2、C D A B

3、D A B C

五、分析

1、(1)物镜 反光镜(2)⑩ 细准焦螺旋(3)大光圈或凹面镜(4)400倍

篇3: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生物复习的方略

一、精心研读,明确目标

进入复习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以及近三年全国高考卷,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上海市等省市的高考试题,找出其共性与差异性,在因循人教版版教材的基础上整合现行教材,在考纲的核心目标中把握测试的重点,及时掌握新版《考试说明》中有关考点的增减情况,这些往往是当年高考的必考点,比如:2010年《江苏高考说明》增加的“典型题示例”中涉及到的“在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结果的判断在当年高考的第26题的第(5)题中就有很明确的考查。而其他新增的考点与实验考查的命题方向在试卷中都有很大的体现。近三年的命题范围虽有所调整,但幅度不大,在考试的情境设置上也是与时俱进,与当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生物科学领域的新成果密切相关。教师要联系“课改”、“教改”、“考改”精神,通过纵横比较,把握命题规律和趋势,明确教与学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立足学情,周密计划,有序实施

教师应采取检测、谈心等形式,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和个人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力求在学法指导,习题选取,教学难度、深度与宽度上统筹兼顾,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轻松、快乐、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智力资源和品质因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高三复习一般采取三轮复习法或三阶段复习法。

第一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对选、必修知识进行梳理并构建知识网络,即章节复习。此阶段,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立足考纲、夯实基础,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师生都要耐心地“蹲下身来”,以本为本,抓住主干,一起构建知识有机网络,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于心,挖掘其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强化训练基本技能。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前置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对那些比较抽象、缺乏感性认识、较为深奥的知识点,要运用科学方法深挖其来源,广泛探究其应用,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和提高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不留任何疑点。因此,此阶段要以选择题练习为主,以及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细化、分类,把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把握生物科技研究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有目的、有计划地组题,举一反三地训练。同时要适当提高试题的难度和深度,对学生的答题思想、方法循序渐进地予以影响和熏陶。但此时的试题整体难度要降低,旨在使学生树立信心。

第二学期上半学期进行第二轮复习,任务是专题复习、综合训练。此阶段要对高中阶段生物各知识点进行整合,在习题的选取上要研究历年高考组卷特点,对考点和知识点有机重组,抓重点,精心编写专题,在教学上要放眼全套教材,深挖情境,以点带面,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从全卷的、全局的角度出发找到考题的设置技巧,以精致的知识主干带动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科学地熟练驾驭各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此轮复习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五月初。

五月初至考前的第三轮复习,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重点工作是综合运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能力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将专题复习和高考模拟测试交替进行,特别在后期要加强学生答题技巧、方法指导,所以每次测试均要为学生创造高考情境,让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此阶段教师一方面要开发潜在的考查元素,另一方面要科学地整合双基知识,合成运用,研修临场技巧,进行限时训练, 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选取小而精的专题予以强化,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科学表述的能力,增强防错能力,提高得分率。

此阶段是高考前的冲刺,因此,测试的密度不宜过大,可以每三天做一套模拟练习,间隔插入纠错、拔高专题。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对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要举一反三地练习。通过讲评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情境分析与整合能力、全局与个案评估能力和自信心,加强解题的规范化训练、合理分配训练时间。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近年来的生物高考试卷中实验技能的考查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不仅有对教材实验的原型考查、变式考查,而且设置实验情境,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活学活用,并进一步考查学生将来从事专业提高和研究所需的实验思想、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更立足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育。

探究实验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命题走向多瞄准当年或近期生物、化学或医学领域的重大成就,分数在14分左右,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往往容易被背景材料所迷惑,甚至害怕,以致难以下笔,致使此类题失分率较高。仔细分析此类题的解题切入点,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教材实验的延伸与拓展,答题要点应从教材基本实验入手,紧扣材料,用教材的原理直接答题;另一个是就题论题,这类题的命题基础多是科研前沿成果,答题的切入点多为原材料中的观点或对其观点进行开放性探讨,答案往往可能与教材的原理相悖或有一定的冲突,这类题要作出准确答案很难。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立足教材和考纲中的实验,时刻关注科技前沿,不断捕捉有用信息,自主开发命题材料,并针对不同的实验情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论的培养,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达到有备而战,在考场上能沉着应对,心中有底,笔下有神。

四、以生为本,抓实关键点,大胆预测,加强备考策略性

1. 抓住知识主干,构建多维体系。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生物新陈代谢、遗传与育种、生物工程与科技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对于这些内容的复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点、连线、成面、系统整合,做好分类归纳,力求多层次、全方位把握要点,不留知识死角,切实构建多维知识体系,加强针对性练习和变式练习,题目的难度要先采取低坡度、小容量,进而高坡度、大容量。先期重在见题型、找方法,后期重在做题的规范性,思维的严谨性、开拓性,二者缺一不可。在时间分配上,要有“螺丝钉精神”,使学生时刻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

2. 关注科技前沿,发掘高考热土。

我们要加强生命科学、生物科技、健康、能源、资源、人口、环境、医药学等的关注,密切注视最新科技的发展和与应用,以及世界或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的涉及人类生命安全、生物安全问题,这些经常是高考的命题取材热土,以应对以此为情景与有关考点设置生物试题。

3. 解剖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脉搏。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深入研究近几年本地区或同教材省份的高考题,让学生归纳命题的主旨,找出命题的特点、变化的方向、改革的幅度与倾向,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梳理,并找出相应的对应练习,鼓励学生自行命题、组卷,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疑义通过试卷在学生中展开讨论,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和学生一起把握高考命题脉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的体现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立足“双基”过关,强化专题训练,渐进式提升复习质量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条不紊、踏踏实实地做好单元过关检测,可以采取周检测、单元过关和月评相结合的方法,做好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复习与巩固,及时修正策略;在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中,要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训练、过关考试,此过程可以结合高考模拟、仿真训练进行,力争使学生在多专题、大密度、多梯度、大容量的训练中,习惯高考式的考试。并认真做好试卷的批改、研究、讲评工作,认真总结,“解剖麻雀”,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六、平心静气,用信心与微笑正视高考

考场如战场,胜利往往青睐有坚定的信心和正确的成才观的人。高考不仅考查知识素养,而且考查生理、心理的素养。所以,在高三这一学年中,教师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在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加强教育,要教育学生正确地看待高考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高考前的心理方面出现的一些现象,诸如:焦虑、紧张、信心不足、怀疑自己,甚至惊慌不知所措;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深入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要让学生知道:以上现象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同的人所发生的时间与强度不同,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因为成就的欲望较为强烈而使心理压力加大,这部分学生要尤为注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正确审视高考的选拨功能教育的阶段性,要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高考其实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总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它们是成长道路上的火焰山,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就一定会成就人生的精彩与美丽。要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师友、家长和我们一路同行,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就靓丽的彩虹,只有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才能浇开人生绚烂的幸福之花。让学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充满信心,脚踏实地地进行复习,让他们满怀豪情,用信心与勇气、智慧与微笑迎接高考,在激情的六月放飞希望、成就梦想。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我们全方位密切联系新课标、新教材、考试说明和高考,在不断的研究中找规律,立足学情,以生为本,制订切实有效的复习方略,“授之以渔”,在复习备考中落实“新课标”,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打赢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学会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 既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又要满足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高考的期望, 这就对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备考活动的组织、复习课教法的改进、高考命题趋势的把握、生物复习靶向性的集成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是教师最为热衷的话题, 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予以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生物复习,复习方略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2]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

篇4:基于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

【关键词】生物课复习特点;构建教学模式

一、前言

高中生物课程关于复习方面的定义为,依照学习与记忆规律,使用针对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内容,为使生物方面的知识更加巩固,并且扩展相关知识,深化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加深,增加高中生进行生物课程学习的目的,并且在其教学过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而在高考的驱动作用下,对于高考生进行一些额外的复习课程方面的教导,则需要教师甄选符合高考考试范围,能够将以巩固为前提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转变为以学生对于生物课程自身掌握情况的考察。故而,本篇文章意旨在分析并研究出在高考的作用下有关生物学课程的复习模式,并能够较快的增加学生们学习生物学课程的进度以及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二、有关生物复习教学的特点

为达到提高高中生的复习效率,树立有效生物复习课程的教学模式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何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使有关复习课程的教学模式方面达到既科学又有效, 其首要条件则是有关分析研究生物复习课程的特点。其具体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复习课本质重复。有关重复的理解应当是,对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并且补充不足。由于高中学生曾经学到过课堂上所要讲解的生物知识,但高中生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已有所了解。这一特点虽然对于教学的难度有一定的降低,然而这也大大降低了高中生对于课堂上教师讲解这类知识点时的兴趣。而这正是目前开展复习课并在学生中推进时的不利方面,诚然,任何的高中复习课程都面临着上述问题。

其二,复习课的系统性。生物的复习课程因为要对既往所学进行再梳理,其内的信息含量远多于首次接触新知识的信息含量。此外,教师复习进行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观察把书本中非连接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从而使讲解更加脉络化。

其三,如何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跟方法。有关复习课程,区别于学习新课程的最后一个特点则是前者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物复习课程上,教师应当保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炼出比较高效的方法,进而做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即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时,不仅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意识,更应当注意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提升。依据学习规律而言,该项也代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终极要求。

三、高考环境下对于生物的复习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构建

由于高考决定人生前途与命运,因此很多高三的学生面临巨大压力,而在高考驱动作用下需要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对生物复习方面的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贴近其实际情况,以便增加学生生物学名次。

3.1着重培养学生有关实践方面的能力

生物学作为一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学科,其跟现实生活的联系紧密性可见一斑,故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应当着重于让学生更多的通过观察生活实际来把一些枯燥的理论与生动的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从而让学生自己感悟出生物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的生物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提出与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实例,比如,在复习到遗传学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家长的有什么物质能够对子女遗传?”“为什么人在地上蹲时间久后起来会有黑懵出现?”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从而引导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并且能够自主的对这些问题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其中涉及到的生物学课程的内容,自己从问题中寻求答案。

3.2展开工作有理有据

对高考生来讲,由于高考的压力,使教师在复习课堂上,既要选择针对高考方向进行复习,又要有针对的对生物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并讲解,而对一些非重点知识,则粗略的带过,如此创作一系列以增加学生对于生物学课程基础原理的掌握为主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并确立一个明确方法,能够制定合理方案,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高中生物复习课程。

3.3为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甄选有针对性的知识和习题

当今社会,高考生因为面临巨大的考试压力,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生物学复习课程的知识时,更应当重点关注对学生知识疏漏之处的再补充、再强调,并且反复教导学生相关的生物学重点,并且使学生对其有深刻印象,学生在平时做题过程中能够熟练应用该类知识点,而对于那些较复杂类的题目时, 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在复习中以及做题中的效率。此外,教师也应当在给学生讲解知识点时,遇到较困难的问题时,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增加与此类知识点相关习题的训练,做到熟能生巧,以达到高中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增加其解析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自己推理出做该类题型的规律。举个例子,当进行有关DNA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关注理论方面的解答,学生则会对其中的原理方面感到困惑,不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对这类知识点统一的进行梳理,再选择历年高考题,把知识点跟题目相结合,利用图片、道具、配合动画等一些视觉类的刺激方式令学生对生物学有关DNA的方面进行全面接触,从而令其掌握相关知识点。

四、结论

总之,上好生物复习课,进行生物复习课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加强对以往知识的深度记忆和理解。所以,为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建立教学模式,以更合理有效并符合学生的特点来固定程式,并强化其学习成果。而在高中课堂生物学方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达到即提高授课质量,又令学生深层次掌握生物学知识的目的,值得提倡的方法则是因课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小燕,陈金财.高中生物新课与复习课教学方法探究[J].2014.8(8):91-93

[2] 黑龙江高教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总目录[J].2014.(12):173-182

篇5:初一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 细胞的分裂---数目增多 细胞分化--组织 组织的定义,器官定义,系统定义

二、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的名称和功能:上皮组织(保护和分泌)、结缔组织(骨组织和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支持 连接 保护 营养)、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到兴奋)。

三、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2.3.2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营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与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区别

三、植物的四大组织 功能 特点注意结合图形

1.分生组织:分裂能力,。

特点: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

主要分布区:根尖,茎尖和芽。

2.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营养组织:分布在各器官,特点是细胞壁薄,液泡较大。

功能: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主要分布区是茎,叶脉,根尖成熟区,具有运输的功能。

2.3.3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观察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表层吸取(表层氧气充足),另外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几丝棉花,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难以观察。

结构:纤毛(运动)、表膜(气体的进出)、收集管(收集多余水分和废物)、收缩泡(同收集管)、胞肛(排除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口沟(食物的入口)、食物泡(消化食物的场所,随细胞质流动)、细胞质、细胞核(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可做鱼类的天然饵料,草履虫还可净化污水

2、有害方面:有些单细胞生物可以引起疾病,海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会引起赤潮。

2.3.4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如流感病毒;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如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

组成: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体内,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三,注意课本三种病毒的图片

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1.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没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养料或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

2.用途: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3.常见的淡水藻类,海洋藻类

二、苔藓植物:1.特征:多生于阴湿的环境中,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根是假根。

叶片只有一层细胞。

2.用途:苔藓植物可当做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原因要清楚,根据苔藓的生长位置辨别方向,有苔藓的一侧是北,

三、蕨类植物:

1.特征:多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依靠孢子繁殖。

2.用途: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卷柏,管仲);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满江红);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3.1.2 种子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 结合课本插图熟记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二、种皮(保护)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胚根(发育成根)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三,掌握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的不同点,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五、果实包括种子和果皮,

3.2.1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已度过休眠期。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叶

3.2.2 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二、芽的结构 幼叶包括哪三部分, 拔节

三、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施肥的意义

篇6:初一下生物复习总结

根据学校安排,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级三个班的《生物学》教学任务.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不断了解学情、钻研教法,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准备每一个课件,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近一步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是希望

自己能做到更好的,因而大多数的学生是积极上进的,想要在本学期取得好成绩的,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就变的尤为重要,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由刚刚接触生物转变为努力想要进一步的了解更多的生物,这点是每一位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在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体系中,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我一直追求让学生喜欢生物;并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深入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以下是本人的这学期的工作总结:

首先是备课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要想上好课,先要备好课.在备课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明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我在备课时首先认真研读教材,吃透目标、重点、难点,坚持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同时通过网络、报刊广泛收集有关教学素材和视频资料,寻求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结合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重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与自学能力,尽可能多地将学生调动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其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老师能否有效调控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的一些具体做法是: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鲜活的事例,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讲课力求生动活泼,使学生觉得上课轻松有趣,进而乐学、好学;?注意将知识点问题化,以问题引领教学,充分发动学生去思考、去解答,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让每位学生都带着问题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并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生物教学资料,开展自主学习.注重实践活动;在课堂上除了老师的必要讲解之外,还在实验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精心准备并认真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尽可能完成学时安排的所有分组实验,此外,还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生物小实验,充分培养学生的学期兴趣和操作能力.再次,课后练习、辅导与布置作业

我上课的体系是学校倡导的杨思教法,学生预习十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讨

篇7:初一复习资料(生物)

生物多样性(3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特征:(4点):生长,发育,繁殖,新陈代谢。环境因素(2点):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植物细胞(4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3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组织(4项):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身组织,输导组织。动物组织(4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人的结构层次(5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4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叶片结构(3点):表皮,叶肉,叶脉。主要的无机盐(3个):氮,磷,钾。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导管的作用:自下而上,吸收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作用:自上而上,运输有机物。双子叶种子的结构(2点):子叶,胚。单子叶种子的结构(3点):子叶,胚,胚乳。营养器官(3个):根,茎,叶。生殖器官(3个):花,果实,种子。花的主要结构(2个):雄蕾,雌蕾。

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2条):完整的胚,有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处于休眠状态)

篇8:搞好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复习

一、做好新旧知识衔接, 保持知识递进和连续

高中生物是高二阶段开设的学科, 初中生物到初二会考就结束了。学生间断两年后再次接触生物学科, 遗忘和生疏是难免的。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是搞好生物复习的关键, 也是为下一步学习打基础。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 抓住不同点, 对旧知识加以概括, 提出新问题, 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 又明确了新课程的任务, 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太难, 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识。例如:学习被子植物的知识时, 教师如果直接讲解“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 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若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复习一下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那么学生学习新知识就不再吃力了。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 学生就会将前后知识连贯起来, 形成一条知识链。

二、做到讲练结合,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讲解必然重要, 但学生听懂了不一定会做题。只有在做题时遇到问题, 再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才能逐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实情况是很复杂的, 练习时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讲的再好, 也难把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讲全, 所以, 学生必须通过做练习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 教师要把复习课上出新意, 课前功夫要下到。同类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提问, 并做到讲练结合, 以达到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已有的知识作答。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因人施教, 有的放矢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这就造成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教师选择复习题时既要考虑多数学生, 又要考虑个别学生, 要因人施教。对中等生, 重在分析指导, 通过复习作业使其弥补知识缺漏, 掌握学习方法, 对基础知识必须了如指掌, 触类旁通, 而对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 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使这些学生在复习中巩固知识的同时, 能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通过复习增强审题能力的目的;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不能太高, 只要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有进步就行。作业要布置难度小的, 即蹦一蹦可以够得着的习题, 而非难题, 否则, 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总之, 通过复习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需要在课前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 准备不同层次学生的复习作业、检测试题等。

四、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 让学生体验成功

生物课复习过程很单调, 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 为了使复习高效进行,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法, 给学生创造新鲜感。教师要发现学生的进步, 并及时表扬鼓励, 这样学生的表现会更优秀。学生的心情愉快了, 记忆会更准确。复习进行得好, 会使所学知识不再停留于课本, 而是变为己有, 受益终身。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让学生自觉的复习, 那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学习的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 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是需要有坚强意志的。一个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 作为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鞭策, 让他们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昂的斗志, 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最大能量所在。

五、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力争少丢分

上一篇:大型综合招聘会邀请函下一篇:转正申请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