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兴趣小组及体育训练队工作总结

2024-04-12

体育兴趣小组及体育训练队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体育兴趣小组及体育训练队工作总结

《应城市实验小学碾屋校区体育田径队走队训练计划》

一、教学训练的任务:

1、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田径

活动。

2、发展柔韧、协调、灵敏、速度、弹跳等运动。

3、学习和掌握田径各项运动所需的基本活动技能,逐步培养完

成各种练习的正确姿势,对学生的特长的培养。

4、在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守纪律、爱集体、懂礼貌、爱学习、勇于吃苦、意志顽强的品质,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二、阶段训练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宣布训练制度和纪律,安

排训练内容,准备训练所需器材。明确训练时间,从

适应性的训练开始组织好学生进行训练,调整训练状

态。

第二阶段:加强学生的专项技术、力量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培

训,提高个人的技术。

第三阶段:强化素质训练,加大训练负荷,加强训练质量,调整

学生训练心态,促使运动成绩稳步提升。

第四阶段:训练进行调整控制阶段,尽量使学生能在这段时间里,得到充分的状态调整。同时认真总结训练中的得失,查漏补缺,改进训练方法,力求全面提高运动成绩。

三、教学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

式的绕环练习。

(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等练习。

(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原地高抬腿跑。

(2)加速跑60米左右。

(3)站立式起跑30-40米。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1)各种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

(3)橡皮条。

四、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5次,每次1小时左右。早晨7:00-8:10

五、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周进行一次考核。

3、每一个月底进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

六、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

2、训练必须常年系统的身体系统为主。

3、各种练习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用力顺序,爆发用力等意议。

七、思想教育和管理:

1、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创造更好的成绩。

篇2:体育兴趣小组及体育训练队工作总结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校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诸位老师的配合下,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开展得十分成功。体育兴趣小组总结

首先,我们辅导教师思想一致,积极参与教改,认真钻研业务,人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塌实能干,不等不靠,任劳任怨。

其次,在开展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做到:学期初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制订出科学地、切实可行地教学计划。在训练中因材施

教、因人因地而宜,科学地训练队员,使学生的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许多。另外,我们除了坚持正常的训练时间外,有时还牺牲个人的节假日。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我们和学生达成一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树立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勇敢、坚强、不怕苦不怕累、奋力拼搏,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同时,我们还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反常现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体育兴趣小组总结由于我们教师在训练中身先士卒,训练效果立竿见影,十分显著。

此外,我们还成功地举行了校长跑运动会。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本期我们所带领的队员在参加全镇举行的小篮球和冬季长跑运动会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四位长跑运动员有两位代表镇里参加了全县的冬季长跑运动会,并为县体校输送了一批苗子队员。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再接再厉,扬长避短,乘胜前进!

T体育教研组

篇3:体育兴趣小组及体育训练队工作总结

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的一个部分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改革的深入, 有的人不满足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的传统形式, 提出“第二课堂, 第二渠道”的体育兴趣小组 (兴趣小组是利用课余时间, 根据学生兴趣, 运用各种身体联系方法, 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 进行经常的全面体育锻炼, 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锻炼习惯, 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兴趣小组可以说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具有鲜明的群众性, 它从实际出发, 追求身心愉快, 增强体质, 丰富学生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课外体育兴趣小组的组织及其形式

在兴趣小组的教学中,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场地、器材等) , 规定几个切实可行的锻炼项目,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项目, 学校开展较广泛的项目有篮球、排球、羽毛球、田径、足球、体操、武术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多设项目, 满足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发挥。我们对此应该设为不同层次并分设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 同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如, 基础班和提高班。在基础班中, 第一, 可以根据年龄的高低分小组进行教学。第二, 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分项目进行教学。第三, 可以根据起点不同, 基础好坏分开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好学生去教基础差的学生, 这样既能解决“更多的学生”参加兴趣小组难的问题, 又能让好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和锻炼。

三、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1.对学生身体发展的影响

(1) 有利于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

中小学生正处在青春生长发育期, 身体的形态极易发生变化。据国家统计部门的不完全统计, 近些年中小学生的近视、驼背、脊柱弯曲有在上升的趋势。引起有关部门、学校、家长的关注。体育兴趣小组有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组织性的锻炼, 可以促进骨组织的血液循环、骨密质增厚、关节灵活牢固、肌肉收缩增强。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走、跑等身体姿势, 使骨骼变长对学生身高的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2) 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水平

体育兴趣小组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功能水平。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 全面多样性的锻炼, 使人体内的能量消耗增加, 代谢产物增多, 新陈代谢旺盛, 从而使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 (神经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等) 的功能水平得到改善。相应地也提高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疾病的的抵抗能力。

(3)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据调查研究表明, 现代中小学生基本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 由于家庭的过度溺爱, 学习上的压力, 活动量减少, 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体育兴趣小组的开展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活动量, 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科学的负荷强度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平衡性、柔韧性等素质以及跑、跳、投的基本活动能力。

2.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1) 有利于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中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 模仿能力较强。通过直观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大量的运动实践能比较全面地感受事物, 具体的实践体验更能提高运动知觉和集中注意力。自觉性和灵活性相应的得到增强的基础上, 学生更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课以学生亲身实践的体验学习为主, 让学生在设计、组织、参与、评论等活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思考力等。

(2) 能加强学生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 动机和兴趣是其个性心理的集中表现。中小学生直接动机占主导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间接动机更显重要, 受间接动机和兴趣的作用, 学生对练习感兴趣, 激发了练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他们会克服困难和各种枯燥的身体练习带来的厌倦心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勇敢果断、自信自强等心理特征和意志品质。

3.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影响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在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中, 学生参加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竞赛规则和道德规范, 而这些竞赛规则、道德规范恰恰与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相似, 通过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的锻炼, 能够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到学习各种社会角色, 使自己的品行符合一定的规范, 成为一个纪律严明、做事严谨的好学生。在处理日常事务中, 能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价事物。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友谊, 提高群众意识, 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严格有计划的刻苦训练, 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 坦然承受各种挫折的精神。

四、结论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课正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 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课是体育课本身无法代替的,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兴趣小组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 树立新观念, 不要沿袭陈规或生搬硬套, 否则会容易偏离“减负”的轨道,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避免流于形式, 没有目标、计划的实施, 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3) 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与身体全面发展相统一, 为以后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兴趣组织教学, 既要有针对性的练习, 又要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

摘要: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的开展,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传统形式逐渐满足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兴趣小组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延伸逐渐深入人心, 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本文从体育兴趣小组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 以其组织及其形式为出发点, 深刻阐述了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展兴趣小组避免的误区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

[2]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

[3]王杰尘, 徐健.对建立假日体育兴趣小组可行性的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 2001, (2) .

[4]文永刚.浅谈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0, (6) .

[5]周杰凯.体育兴趣小组要避免走入误区[J].体育教学, 2000, (6) .

篇4:体育兴趣小组及体育训练队工作总结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田径训练

对于中学体育教育来说,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训练兴趣决定了项目的训练成果。运动兴趣作为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倾向,是进行体育训练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体育训练效率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田径这种重视训练方式的体育项目中,教师更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中来。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了讨论,在分析激发学生体育训练兴趣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通过激发兴趣提升训练成果的重要教学途径,希望能够对体育教学训练有所帮助。

一、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必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才能确保体育训练顺利进行,这也是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核心。一般情况下,在田径训练中,学生的兴趣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兴趣是和体育训练教学活动直接相关,对于一些对田径运动本身就很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训练可以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不需要通过特定渠道和教学措施来激发。而间接兴趣则是要通过一些或者某种特定的传导机制形成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兴趣,相对于直接兴趣来说,间接兴趣更具有教学研究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训练兴奋点,将兴奋点和田径训练进行积极的联系,通过一定兴趣激发教学措施将学生对其他事物的兴趣转移到田径训练上。因此,要激发学生对田径的训练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训练措施。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兴趣源于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通常分为生理享受和精神认同感等几个方面的需求,而学生群体通常比较重视物质享受和精神认同感两方面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需求动态做好及时的了解,对于自我认同感需求的学生要及时对他的进步予以肯定,感受到自我价值被认同;对于重视生理方面需求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措施,根据学生体质的变化规律,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制订的训练计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完成计划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训练内容和形式的预约程度,使学生的不同需求能够在训练中得到满足。

二、学生体育训练主要途径

1.设置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中学生处于心理成长时期,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和情节性强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在进行田径训练之前构建一个和田径训练有关的背景故事能够让学生迅速全身心地投入到田径训练中来。如,在“往返跑”训练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准备活动后教师进行动作演示,学生在教师的简单讲解后模仿教师的动作,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十分枯燥,而且缺乏训练的互动性,导致很多学生在训练中失去兴趣。为了让学生对训练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用背景故事的方法为训练做好铺垫,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战争现场,为了能够顺利打击对方掩体,要从对面阵地搬运爆破筒。”要通过迅速往返的方法实现这一“战斗目标”。这种“战斗指令”式的训练方式有效地使学生投入到训练当中。

2.以游戏形式提升田径训练趣味性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训练和竞技类游戏充分地结合到一起,通过紧张刺激的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学生在竞技中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速度、体能、耐力、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提升。如,在百米接力或往返跑训练时可以将训练的学生三到五人分为一组,以组为训练单位进行训练,活动的主体内容可以承接之前讲述的活动背景故事,将整个游戏活动设定为“爆破任务往返跑”,优先完成“爆破任务”的小组进入循环淘汰赛,直到在训练中角逐出前三组,对这些同学给予差异化训练或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通过这种训练方法使学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注意力十分集中,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动作要领,提前完成了训练内容。

3.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者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到鼓舞或阶段性成果才能产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针对性的阶段性训练计划对田径训练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体能、思想动态以及兴趣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通过积极分析不同学生之间在需求、兴趣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训练计划,做到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有效的训练措施。举例来说,不同个性的学生的运动表现上有较大差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运动负荷量、训练时间上做差别化处理,不宜强调步调一致。在训练项目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训练需求和自身特长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将训练偏好相同的或者需要加强训练相同项目的学生集中到同组训练。课堂上要尽量缩短理论讲解和集体动作演示所占用的时间,将课堂尽可能多时间交给学生。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有针对性进行体育训练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实现体能的更全方面发展,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肯定学生的训练成果,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肯定学生的训练成果是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的最主要方法。每个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师的称赞和认可,是学生顺利进行下一阶段训练的持续性保障。在日常的田径训练中,很多学生会因为训练内容的枯燥以及训练强度超负荷使自己难以进行持续性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将训练分为不同阶段,在学生完成阶段性训练后就予以积极肯定,这些激励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语言方面的激励,语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语言激励成为日常训练中最常用的激励措施,体育训练中的语言激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如在耐力训练时,教师可以以感同身受的表情和动作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再坚持几秒”“再做最后一组”这些话语对于筋疲力尽的学生来说无异于一只强心剂,能够让学生继续坚持并完成训练动作;其次是参与激励,这种激励方式是田径训练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激励方式,教师在激励的同时和学生一同训练,能够在激励的过程中演示训练规范动作,同时指导学生的训练动作,教师还可以在同学生训练过程中选拔“种子选手”,进行重点培养,这样能让有潜力的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自我训练要求,提升自我价值认知,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最后是关爱激励训练法,这种方法注重在训练期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同于语言激励的是,关爱激励更加关注学生本身,教师要在平时生活中对学生多加留意,及时发现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在训练中要对可能发生意外的训练环节对学生提出及时的提醒等。通过充分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激励教学措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地参与田径训练中,更好更快地掌握田径训练技巧,显著提升了田径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田径训练中学生的训练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体育兴趣需要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就能使体育训练工作事半功倍。同时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气氛中得到训练,在提升训练效率的同时也享受体育带来的最原始的运动乐趣,从而实现体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祥.浅谈体育课的兴趣教学.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社,1994-04.

[2]体育美学研究与应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04.

[3]赵万贵.体育课引趣八法.学校体育,1994-02.

篇5:体育兴趣小组总结

固江中心小学

刘琴

谢君凤

本学期,我校体育教学工作以运动,快乐,健康为主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体育教学,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群体活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拓展学校体育文化的深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将新课程改革达到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研活动,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校把教研课题《改进体育课堂结构和教法,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提高的研究》纳入平时的教研活动,为了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平时我们体育组的集体备课时除了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外,还预先做好充分的说课准备,保证集体备课不落于形式。本学期我们积极参加市教研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本学期我校共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四次。我们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通过精心的组织、协调,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使“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一主题得到具体落实,为我们兴小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注入了活力。

二、以迎市赛为突破口,强化体育素质训练

本学期市里举行田劲、乒乓球比赛,我们按照市局的布署,依据“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师生身体健康标准”的目标,充分利用体育课及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训练。

a)组建运动队参加田劲及乒乓球比赛。说实话,这几年,我校在市赛上的成绩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我们认真分析、总结了以往的比赛,在生源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层层选拔,认真筛选,组建了一支素质较好的运动队,在主观因素上做文章,在体育教师的训练方法上下功夫,力求做到科学、合理。我们几位体育教师做到分工不分家,项目上分工,但遇到棘手的问题,大家就坐下来集体讨论商量,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提前做好准备,扎实抓好训练,特别是确保每次训练的质量,为以后的比赛奠定基础。

b)积极抓好学校篮球队训练工作。

我校把“篮球运动”作为学校特色,根据工作计划,绝大多数学生拥有了篮球,我校不仅班班有篮球队而且各个工会小组也有篮球队,定期组织年级之间、工会小组之间的篮球友谊赛。这不仅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的训练方式,经过各个年级的筛选,组建了学校篮球梯队,制定好各个年级段的训练计划,坚持每天训练,学生的热情上来了,训练的效果也明显提高。

三、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结合校内比赛,努力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目前,新课标的实施就意味着体育的普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我们采取整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大纲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给学生自我锻炼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提高、都有进步。

本学期我校举办了春季田径运动会、“两操”评比、教职工综合娱乐等赛事,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师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每每项赛事都能做到前期精心准备,过程严格监控,结果及时评价、公布,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效地推动了我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积极配合学校,全面落实素质化教育

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体育组积极配合学校抓好体育工作。在硬件投入基本到位的情况下,着力软件建设,整理收集各项资料,强化体育器材的科学使用及妥善保管等,在我们的共同的努力下,各项工作从不拖学校的后腿。

回顾过去,我们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扪心自问,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努力解决。

1、竞技水平有待于提高。虽说运动会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离我们的目标还差一定的距离,我们准备从抓课堂教学质量入手,提高训练效益,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

2、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组织有关老师辅导相关技术,使多数教师都懂、都会,让所有学生的体育技能都在课外活动中有新的发展。

3、充分利用校内一切宣传工具,向学生及家长、社会宣传体育常识,以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

总之,我校的体育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计划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学校的活动开展还欠丰富;教师的业务钻研不够深入。这些都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改进和提高。

体育兴趣小组

篇6: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跳高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生命在与锻炼”,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身体都很健康,而体育能促进学生动作的发展,还可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活泼开朗,并能逐渐养成勇敢、坚强等品质。这一学期我校的跳高兴趣小组有序的在每周三下午四节课开展活动。跳高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喜悦,学生们在活动中让我看到他们的另一面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活动课。为了使体育活动课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成为体育课的不可缺少的补充,制定本学期跳高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上体活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能够认真上好体育活动课。不要把体育活动当作自由课。

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项目。

3、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用于拼搏的精神。

4、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5、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三、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的跳高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

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和准备。使跳高兴趣小组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多样、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体育有关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四、主要经验和体会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我们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学生不感觉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在课堂教学中,把一些课外活动项目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在素质上得到加强,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学生没有明确开展跳高兴趣小组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比较差,相对来说体育活动课的质量还比较差。

2、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新奇好学,最喜欢听故事,结合教材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上好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极力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

3、实际操作活动能力不强。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概念,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4、运动时间有限,体育锻炼,是由老师讲要领、学生长时间反复练习摸索的过程。

篇7: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生命在与锻炼”,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身体都很健康,而体育能促进学生动作的发展,还可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活泼开朗,并能逐渐养成勇敢、坚强等品质。这一学期我校的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有序的在单周三下午二、三节课开展活动。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喜悦,学生们在活动中让我看到他们的另一面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活动课。为了使体育活动课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成为体育课的不可缺少的补充,制定本学期体育活动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上体活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能够认真上好体育活动课。不要把体育活动当作自由课。

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项目。

3、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用于拼搏的精神。

4、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5、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三、教学内容:

体育兴趣小组共有5项内容。分别是:篮球、乒乓球、传统体育游戏、素质训练、棋类项目。这些项目侧重于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能有效地配合正规的体育课和常规训练。

四、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的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和准备。使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多样、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体育有关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

有一定发展。

五、主要经验和体会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我们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把一些课外活动项目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在素质上得到加强,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学生没有明确开展体育兴趣活动课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比较差,相对来说体育活动课的质量还比较差。

2、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新奇好学,最喜欢听故事,结合教材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上好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极力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

3、实际操作活动能力不强。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概念,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4、活动场所有限,天冷时教师不敢让学生在室外活动时间太长。

5、活动时间有限,体育锻炼,是由老师讲要领、学生长时间反复练习摸索的过程。

篇8:体育兴趣小组及体育训练队工作总结

第一, 分析后抛实心球的核心技术。 (1) 决定成绩的因素分析:实心球的后抛高度和速度; (2) 分析技术流程:持球—站位—蹬地—后展体—后摆手—鞭打拨球; (3) 力量素质分析:腿部力量决定蹬地的速度, 腰腹力量决定后展体的速度, 肩关节力量和手臂力量决定圆周摆动的速度, 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决定鞭打的速度。

第二, 后抛实心球的核心技术是“抛”, 生活中有后抛轻物、后抛重物, 前抛实心球、侧抛实心球, 这些不同体位的抛实心球与后抛实心球技术在技术原理上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第三, 分析学生 (本校高考训练队) 的特点。学生好胜心强, 在训练中既想得到教师认可, 又喜欢自我挑战。但是, 学生的技术要领普遍较差, 特别是技术流程方面。

第四, 训练内容框架拟订与实施 (见表1) 。

本计划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 在每个训练阶段的内容和方法上有总体的规划,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有时也会通过内容或方法互相穿插来调节训练氛围。

第五, 效果评价。以上训练既能促进动作定型后抛技术的流程性, 身体素质的提高也非常明显, 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后抛实心球的训练兴趣能够保持如一, 而且研究更加深入, 这恰恰验证了训练兴趣与技术水平的正相关性。

现结合上述实例分析体育兴趣形成的过程如下:

一、研究体育兴趣形成的机制

体育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有三个阶段, 即“有趣→乐趣→志趣”[1]。这三个阶段中有着不同的心理倾向和认知特征。

上述案例中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训练其实就是体育兴趣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训练中发现, 体育兴趣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有趣→乐趣→志趣”是体育兴趣发展系统中三个不同的阶段, 也是密不可分的逻辑因素。三者中, 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发展的结果, 这是体育兴趣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体育兴趣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且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方法以及目标有所不同, 这是体育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实践考证。

二、有趣阶段:趣化训练方法, 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不断激发兴趣

此阶段表现出来的认识特征是对新事物刺激好奇, 表现出短暂和不稳定性。在训练中, 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 不断去创新训练方法, 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如, 案例中的不同体位抛或投较轻实心球或物体, 通过比赛或在游戏中完成, 实际上是强化身体体验, 增强趣味性以吸引学生, 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欲尝试”。因此, 在有趣的阶段中, 持续“引趣”是核心指向, 进而针对不同的训练主体、不同的训练时间有选择、有层次、有重点地展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项目特点。对各个训练项目要进行本质性的分类, 研究其关联性及逻辑性, 这为训练方法创新提供技术依据。

2.研究学生身心特点。如, 有些学生喜欢跑的项目, 有的学生喜欢跳跃和力量项目。训练方法运用时要有针对性, 这为训练方法创新提供生理依据。

3.以项目特质为基点, 并融合到学生喜爱的情景活动中, 如, 跑的项目就应融入主要以跑为主的比赛和游戏中, 通过竞赛法、游戏法以及榜样法等, 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训练的趣味。

三、乐趣阶段:优选训练内容, 提高技术水平, 持续训练乐趣

乐趣阶段的特征是兴趣逐渐变得专一, 具有定向性和持续性, 而乐趣的基础是有趣, 乐趣阶段是体育特长生培养中较为漫长的时期。案例中, 通过后抛实心球、后抛重物等练习, 练习中变换投或抛的时间、距离及数量使趣味持续的同时体能与技能也在提升, 通过分组探究、比赛、观摩或自我体验的训练方法, 使学生能够自我内化、自我改进技术, 最终提升技术水平。由此可见, 乐趣阶段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要通过训练内容和方法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 即“持趣”;第二, 应从有趣阶段的侧重“引趣”转向侧重技能提高, 通过提高技能来体验成就感,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第三, 要注重提升体能来辅助技能的提高。

1.训练内容进行优选。

要体现趣味性、针对性和自生化。

2.明晰技术核心内容。

分析项目技术特点, 理清技术逻辑关系, 明晰由核心技术引发迁移的其他项目进行归类, 便于变换训练内容和方法, 使学生持续保持学习兴趣。

3.深入了解学生。

通过家长、班主任、同伴等了解学生的品行、兴趣、爱好等, 同时建立学生的训练档案, 追踪训练情况, 综合分析学生的现状, 帮助学生自我提高。

4.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发挥学习目标的功能导向性, 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志趣阶段:挖掘学生潜能, 强化责任意识

志趣阶段是乐趣同学习者的人生态度、社会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 乐趣即变成了志趣。此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方向性和积极性。案例中,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多参与比赛、研究技术流程和技术原理来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研究认为:“兴趣—带领—兴趣”能借助原有的平台进行扩展和提高, 使其从一面到多面, 从多面到立体, 使其从被动到主动, 从主动到意识和能力, 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2]因此, 体育特长生在志趣培养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挥点的优势带动面的发展。

训练中, 我们发现每个项目都非常优秀的学生只在少数, 但是他们每个人当中都有着自身的特长, 如有些学生耐力弱一点, 但是爆发力好;有些学生跑和跳的能力差一点, 但是投掷项目有优势。因此,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发挥个人优势, 增强主动意识, 强化优势项目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兴趣带动兴趣, 最终促使立体式发展。

2.把握比赛契机, 树立良好形象。

体育比赛是体育特长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舞台, 是提高训练兴趣的催化剂。以赛带练, 以赛促练, 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展示自我、检验自我, 可以发现不足、磨砺心智, 可以体验竞赛带来的乐趣和培养竞争意识。

3.注重学生的人格及责任心的培养。

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要“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潜能发挥, 对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思想品行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 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红春.体育兴趣的形成阶段及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体育, 2010 (10) :90.

上一篇:游田子坊作文750字下一篇:普内科护士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