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2024-05-21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共11篇)

篇1: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基于MAPGIS的土地更新调查与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本文以广东省博罗县为例,探讨了应用MAPGIS建设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库的.作业方法,建成后的数据库为地方土管部门提供了基础的信息化数据资料:介绍了利用建成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的制作方法及对实例博罗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作了分析统计.本次试点的成功对于经济发达、土地开发需求大的地区是一种借鉴.

作 者:曾泛林 作者单位:广州市房地产测绘所刊 名:广东科技英文刊名: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009“”(14)分类号:P2关键词:土地更新调查 土地利用数据库 MAPGIS 空间分析

篇2: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地籍调查、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和土地利用调查对调查底图的要求不同,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GPS、GIS和RS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土地利用调查的技术流程,提高了调查效率;土地利用数据库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检查方法、质量标准和质量责任体系.

作 者:胡兴树 杨宏山 HU Xing-shu YANG Hong-shan 作者单位:胡兴树,HU Xing-shu(海南测绘局,海南海口,570203;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00739)

杨宏山,YANG Hong-shan(海南测绘局,海南海口,570203)

篇3: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法与实践

1 数据库资料准备与采集前预处理

1.1 数据库资料准备

由于数据源本身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和筛选, 数据源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图幅资料应尽可能选择内容详尽、完整、且能满足应用需要的原始资料。数据源精度、质量控制:选择精度能满足应用要求、坐标系统一致、质量良好、具有权威性的原始资料;数据源现势性:选择最新的、能反映现势情况的原始资料;数据源介质:本次工作以19幅航空照片为工作底图。

1.2 数据采集前预处理

从总的看, 濮阳市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和数据资料, 无论在图面上, 还是从精度上, 都比较规范、准确,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个别图斑面积量算不够准确等。这些问题在数字化时, 经过认真反复核查, 都尽可能进行了改正。

2 图形数据的管理

2.1 图形数据的几何分类及编码

土地利用现状图形数据从几何特征上可分为点、线、面三类, 分别对应点状、线状、面状三种类型的地理要素。在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中, 点状要素包括零星地类、控制点符号、独立地物符号、点状地形符号、注记等;线状要素包括调查的线状地物、行政界线、地类界、水面边界、等高线、线状的地形符号等;面状要素包括图斑、村、乡、图幅等。系统根据分类对要素进行了编码, 可随时按编码进行要素的提取和信息查询。

2.2 图形数据的存贮和管理单位

系统以图幅为单位存贮和管理图形, 也可以以乡为单位进行图形的存贮和管理, 同时还建立了图形文件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从而实现对图件整体管理。系统还提供了图幅与乡图相互生成的功能。

3 属性数据的管理

属性数据库中的内容是土地利用现状属性数据, 包括土地面积、地类、权属等内容, 属性数据库中包括以关系表, 图斑库、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类库、台帐库、统计薄一库、统计薄二库、统计薄三库、变更表库、耕地坡度分级统计库等。

系统按县、乡、村、图幅、图斑对实现土地详查和变更调查数据的管理, 图斑数据库是基本数据库, 其他均为生成数据库, 用户只需要建立基本数据库。系统同时还明确了图斑与线状地物、零星地物间的所属关系, 可以同时处理和显示图斑的全部信息, 包括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和田坎, 而无需分开处理。

在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中, 尽可能做到冗余度小, 存贮、管理、查询更方便, 具有扩充能力等。系统的数据库还反映了现状库与历史库的关系, 使数据库始终反映当前土地利用的现状, 同时还兼顾了土地利用的历史变化, 不需要每年的台帐结转、数据过录和数据库转换等。

为规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描述, 减少数据库冗余度, 提高数据库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方便数据汇总和数据交换, 有利于数据库设计和应用, 系统对数据进行了规范, 对有关数据进行编码, 并建立了数据库字典。本系统中建立的数据字典包括:地类编码字典、行政区代码字典、权属性质编码字典、部门编码字典等。

4 数据检查和质量控制

1) 扫描影像质量控制:在图件扫描时, 首先是选择质量最好的簿膜图作为扫描底图, 把其他蓝晒图作为数字化时的参考图。

2) 数据校正和转换质量检查:通过定位匹配对每一幅图像进行了检查, 从而确定图像的变形程度。当偏差在允许误差 (0.2mm) 内, 则适当调整定位点, 进行输入阶段;当偏差在允许纠正范围 (0.3mm-1mm) 内, 则通过图像纠正软件对图像进行纠正, 用纠正好的图像重新定位匹配, 并进入输入阶段;当偏差大于允许纠正误差, 则查找错误原因, 重新进行图件扫描。

3) 数据拼接质量检查: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是采用标准分幅编号的, 在建库过程中要对濮阳市区全部19幅图形数据进行拼接。我们对逐条线进行接边处理, 接边后再进行拓扑重建, 生成图斑文件。因矢量化时跟踪到位, 所以相邻图幅间, 同名要素的误差小于0.3mm, 多数在0.2mm左右, 采用将两要素各移动一半, 这样的图幅拼接完全满足精度的要求。

4) 图形和属性一致性的检查:属性数据质量控制包括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由于本系统属性数据可先由图形生成, 确保了图数的一致性。

5 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建库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录入完毕后, 就进入数据建库阶段。

1) 建立图幅索引:由分幅输入的图幅, 自动生成所在辖区内的图幅索引图。

2) 建立数据字典:编权属单位代码, 县级代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上查出, 乡级代码、村级代码按001-999顺序编码。

3) 数据入库: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录入、修改后, 进行拼接、投影生成行政辖区、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类、拐点、注记、行政界线数据层。需进行数据综合处理, 按图斑边界剪断线状地物, 然后进行预处理, 根据需要输出不同台帐。

6 数据库变更及数据库应用

土地变更调查是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一, 也是衡量各耕地占补平衡和各地土地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上级下达的土地专项调查 (主要有坡耕地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等) 几乎都要用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调查资料, 传统的制作专题图的方法费时费力, 利用数据库制作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图件, 极大地方便了资源调查工作。我们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功能优势将原土地详查台调绘航测图及地形图加工制作成数据库背景图, 可以直接判定外业调查图斑在数据库图班上的位置, 方便了数据库的变更工作。

篇4: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AutoCAD技术应用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一是如何通过扫描矢量化进行数据采集,其次是把数据转换到GIS系统中。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在这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对数据精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CAD技术数据转换数据库精度

0 引言

根据国务院部署,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并以2009年10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统一进行变更调查数据更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全国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逐地块调查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调查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土地调查数据建库需用专用的GIS软件,如AreGIS、MapGIS、MapinfO等,由于担任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的单位和技术人员绝大部分是测绘行业的,多数测绘技术人员只熟悉AutoCAD软件而不熟悉GIS软件,这对土地调查工作,特别是对土地利用数据建库带来较大的困难。为了充分发挥现有的技术优势,保质保量做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作者结合实际工作,对如何把AutoCAD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当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包括通过扫描矢量化进行数据采集及把数据转换到GIS系统中,然后对数据的精度进行分析。

1 扫描矢量化

1.1 分幅图扫描及校正 聚脂薄膜图及像片图相对于普通图纸具有变形小不易伸缩的特点,所以二次土地调查的工作底图采用聚脂薄膜或DOM影像图为二底图。

本次实验研究,采用AnitechE8AO幅面扫描仪,对聚脂薄膜图按400dpi分辨率进行二值扫描。为了保证栅格图像的精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扫描仪分辨率不低于400dpi;②为避免扫描影像的歪斜失真,扫描时应注意保持扫描送纸的水平,DRG与水平线的角度不宜超过0.2度;③几何纠正。选择四个内图廓点和至少五个均匀分布的公里格网点为控制点,当矢量化底图图件变形误差超限时,应适当增加控制点数量,以保证纠正精度;控制点的选取应在DRG放大2-3倍的条件下完成;纠正后的DRG,其图廓点和公里格网交点坐标与理论值的偏差不大于0.1mm;将图廓点、公里格网点、控制点等坐标按检索条件在屏幕上显示,与理论值套合检查纠正精度,记录检查结果,不合格影像应重新纠正。④DRG数据应存储为国际工业标准无压缩的TIFF或BMP格式文件;⑤坐标系统及投影变换。当基础图件与数据库的坐标系不一致时,需要进行坐标系转换;当涉及跨带时,需要进行投影变换作换带处理。

1.2 数据采集

1.2.1图形数据采集 图形数据采集是在AutoCAD下完成的。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实际情况以及规程要求,在AutoCAD下定制了一部分工具和符号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点。①根据图幅理沦图廓,缩放校正后的栅格图像大小,移动栅格图像位置,使之与理论内图廓完全吻合。②在图形矢量化过程中,将图像线条放大约30倍,在线条中间跟踪图像,在画曲线时,要求采点均匀,走线圆滑。③对于相临图斑共用一条边界的情况,共用边界不重复跟踪,利用AutoCAD下边界处理的命令,利用已有边界,自动生成区域。④在每幅图矢量化结束后,首先由绘图员自行检查,然后交检查员检查,最后将分幅图打印出来与薄膜图扣合,全部检查无误,分幅图才能进行拼接。⑤在分幅图拼接过程中,采用人工拼接的方法。在拼接交叉点距离过大的情况下,以保证精度为前提,取交叉点的中点进行拼接。

本次实验首先对一个面积适中的图斑分别独立进行10次矢量化,考察矢量化的精度;其次是对大小不同的图斑分别独立进行两次矢量化,研究不同大小的图斑矢量化的相对精度。

1.2.2 属性数据采集

属性数据采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中进行,这里就不赘述。

台账数据录人结束后,根据详查控制面积,对汇总数据进行检查,以保证各行政单位各地类面积与控制面积相同,数据汇总统计可在Excel中进行。

2 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是在GIS软件下接收AutoCAD拼接完毕的矢量图的过程。首先要求在AutoCAD下以DXF格式保存图形,然后利用GIS软件的数据转换功能转人DXF文件,并对转人的点、线、面文件分层进行处理。

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的建库要求,建立数据库属性结构,并录人各类属性数据。对于地类图斑层,录人图斑的标识信息,完成图斑数据录人,达到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致性,建立完整的土地利用数据库。

数据转换前应先进行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精度、现势性等方面的检查,然后进行数据转换和相应处理。

3 精度分析

在土地利用数据建库过程中,成果精度主要取决于数字化精度。栅格图像人工数字化方法的误差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图纸伸缩误差,二是图纸扫描误差,三是栅格图像校正误差,四是数字化澡作误差。下面分别进行简要分析。

3.1 图纸伸缩产生的误差 图纸伸缩产生的误差由于纸张质地不同,差别也比较大。如前所述,聚脂薄膜图纸及用相纸印制的DOM图具有变形小不易伸缩的特点,,其伸缩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3.2 图纸扫描误差 一般工程扫描仪的扫描精度偏低,而且由于其走纸机构设计缺陷,会造成“歪斜失真”。实验中采用的扫描仪,其扫描失真的出厂指标为±0.1%,实际工作精度均在±0.06%以内。一幅1:10000标准图幅的扫描最大误差一般小于0.25mm。

3.3 栅格图像校正误差 用不同的扫描分辨率对同一幅图进行扫描,然后根据栅格图像内图廓的四个顶点进行四点定向,定向误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比例尺为(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实验中采用400dpi的分辨率进行图纸扫描,定向误差为1.27m。

3.4 数字化操作误差 在进行图形数字化过程中,由于人为习惯或操作方式不同,跟踪地图时视野大小,曲线圆滑程度,数字化后图斑面积必然存在着不同。表2是对同一图斑进行10次跟踪矢量化得到的结果,表3是对不同大小的图斑两次跟踪矢量化的差异,由此来估算数字化操作的精度。由表2数据,根据菲列罗公式。求得数字化图斑面积中误差为m=±0.01515(亩),相对误差为0.17%。

对同一图斑进行10次跟踪矢量化结果见表2

不同大小的图斑两次跟踪矢量化的差异见表3

由以上的数据可知,在数字化的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是很小的,基本可以控制在0.5%以内。

4 结论

由以上实验研究及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4.1 应用AutoCAD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土地调查外业调绘的影像图进行扫描和校正,然后进行矢量化采集图形数据。在AutoCAD下以DXF格式保存图形,然后利用GIS软件的数据转换功能转人DXF文件,并对转人的点、线、面文件分层进行处理,用于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方法简便易行,适合于不熟悉GlS软件的测绘技术人员,有利于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全面开展。

4.2 在扫描矢量化过程中,主要误差是图纸扫描误差以及数字化操作误差,图纸伸缩误差及定向误差较小。减小图纸扫描误差的措施主要有,选择较高分辨率及“歪斜失真”较小的扫描仪,扫描底图的放置方向及要正确;其次是数字化操作时要把栅格图像放大到30倍左右,跟踪描绘线条影像的中间。

4.3 矢量化图斑的误差与图斑的大小有关,图斑面积越小,其相对误差越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应用AutoCAD技术进行扫描矢量化,最大误差不超过0.5%,满足GIS建库的要求。

篇5: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来源:国土资源信息化 作者:杨利民 刘顺喜 赵强 彭程 郭双仁 发布时间:2009.04.221、引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先后分别开展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在此基础上,各地建立了城镇和农村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但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二者相互独立,地籍信息的日常变更维护不方便,容易产生土地利用信息不一致,不利于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地籍信息的要求。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热点和难点。车学文等对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只是在某个方面或一些具体技术层面进行论述,没有整体构想,对系统功能、数据组织等考虑不够,也没有对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我国一些地方,如:江苏省徐州市、湖南省湘乡市等建立了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国土资源部也在浙江省义乌市开展了试点,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不成熟。湖南省湘乡市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没有投入实际运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管理系统软件也是分城镇与农村独立开发、测评的,国家也没有制定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进行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有全面、系统、宏观的理论作指导,需要有整体开发技术方案,需要解决开发路线、技术标准、系统功能、系统结构、数据组织等重大问题。笔者对湘乡市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试验,撰写此文,以与同行商榷。

2、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技术难题

2.1调查精度或比例尺不同的问题

城镇土地调查要求采用的是1:500比例尺的调查精度或1:1的实测精度。农村土地调查要求采用的是1:10000或者更小比例尺的调查精度。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比例尺要统一,但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能损失。

2.2坐标投影系统不同的问题

城镇土地调查采用的是1.5°分带独立坐标系。农村土地调查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的3°分带。建设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将城镇土地调查成果转换到国际标准的3°分带,才能保证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相衔接,同样的,必须保证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能损失。

2.3各城镇分散分布的问题

城镇土地调查边长投影变形值每公里不得超过2.5厘米。县(市、区)辖区内各城镇相互间的距离,近则几十公里,远则上百公里,很难用一个坐标投影系统来确保境内所有城镇的边长投影变形值不超限。

2.4表示内容不同的问题

农村土地,城镇内部的地籍和地形地物要素等都不予以表示;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内部的地籍和地形地物要素等都要详细表示。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二者兼顾。

3、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1基本结构

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有两个分数据库,即: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和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是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融合后形成的数据库,以反映土地资源和土地权属信息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城镇与农村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权属、土地权属界线、线状地物、图斑或宗地编号、农村土地登记资料等信息,不包括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内的地形地物和土地登记等信息。城镇与农村的土地信息分层存放。两个分数据库通过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互相链接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实现变更互动。

3.2基本功能

(1)制图功能

输出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城市、建制镇只能是一个图斑,城镇内部的地籍和地形地物要素不能显示。输出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城镇内部的街道、街坊、宗地、宗地编号、土地利用类型、界址线等地籍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都要显示。此外,城郊结合部的同一土地利用信息,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应该完全显示一致,不能出现矛盾。

(2)统计功能

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能够自动完成城乡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的统一统计,并且不重不漏;而不是先分别进行城镇与农村土地分类面积统计,再用手工相加的方式进行城乡土地分类面积汇总。

(3)登记功能

按照规程对上地登记发证精度的要求,能够分别进行城镇土地登记发证与农村土地登记发证。

(4)变更功能

当城镇或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变更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时,只要更新一处信息,与之相关的土地类型、土地权属、地类符号、宗地编号、宗地属性、统计数据等所有信息都能同时变更。

(5)管理功能。要具有扩展性,既要能够满足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地产市场管理等土地管理业务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团体对土地利用资料的需要。

(6)查询功能。要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能够提供及时、快捷、方便的服务,满足公众查询城镇或农村任何一宗地的土地利用、土地权利状况等信息的要求。

4、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途径

4.1分别开展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

城镇近郊区有道路、沟渠、河流、铁路、公路等明显线状地物的,可以依这些明显线状地物为界,划定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城镇与农村独立开展土地调查。难以按明显线状地物划定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的,农村土地调查应覆盖包括城镇在内的辖区所有区域,城镇按规划区或指定范围进行土地调查。

4.2建立城镇与农村初始土地利用数据库

采用统一的软件;或者建库标准、数据格式一致,能够进行数据相互转换的软件,建立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要包括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土地规划、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应包括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城市规划、土地等级、土地价格、正射影像图等。

4.3进行坐标系统转换和地类综合取舍

将独立坐标系的城镇土地调查成果,转换至农村土地调查采用的国际标准分带坐标系统。按照农村土地调查标准,将城镇建成区以外的农用地、零星建设用地等进行综合取舍,并编写图斑号。

4.4进行城乡土地调查范围的衔接

在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内,将城镇土地调查边界线的坐标串复制到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同时对同一城镇进行了土地调查的,要删除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农村土地调查信息,即:使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农村土地调查信息为空白。

4.5农村与城镇土地利用数据融合将经过坐标系统转换及农用地、零星建设用地综合取舍的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导入到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填补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相对应的城镇空白部分。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土地利用、土地权属、街坊范围等信息以外的有关属性资料,如身份证明、调查表、权源资料、审批表、土地登记表卡、建筑物与构筑物及地形地物等信息不予复制。街坊范围线作村级权属界处理,宗地视同为图斑,宗地界址线作图斑线处理。

4.6设置城镇图斑开启功能

将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城镇建成区,设置为可以打开或关闭的功能。解决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和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等问题。

4.7进行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边界要素接边

以城镇土地调查结果为准,进行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边界的权属单位、权属界线、图斑或宗地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符号、图斑编号等的接边。

4.8建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经过融合与要素接边处理后,形成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将未经坐标系统转换、农用地与零星建设用地综合取舍的原始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相对应的城镇图斑挂接,在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与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之间设置变更互动路径,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5、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法

5.1数据管理系统更新

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后,可以直接采集入库,更新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城镇土地变更调查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后,要对二部分进行更新:一是将变化信息经过坐标系统转换后,更新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二是用变化信息直接更新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

5.2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的应用

进入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后,可以直接进行农村土地登记与土地登记信息查询。打开城镇内部信息后,可以进行城乡土地分类面积汇总。关闭城镇内部信息后,可以制作小比例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5.3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应用

用输入城镇名称、城镇代码、双击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城镇图斑等方式,进入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城镇土地登记、土地登记信息查询和制作大比例尺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工作。

6、几点认识

6.1不能强求城镇与农村建立同一调查精度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可以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但很难统一调查精度。小范围内可以采用同一精

度的土地调查成果,建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但整个县(市、区)建立同一调查精度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不现实,一是耗资巨大;二是技术队伍力量不够。城镇是以土地产权管理为主,精度要求高;农村是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主,精度要求低,在整个县(市、区)建立同一调查精度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必要。只有根据实际需要,城镇与农村分别进行不同精度的土地调查,内业建库将二者进行合理的逻辑整合与拼接,才是科学合理的。

6.2将城乡土地调查数据简单整合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必须考虑各城镇边长投影变形值、城镇与农村土地登记发证精度、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城乡土地分类面积的统一统计等多种因素,将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逻辑的有机融合,建立数据间的链接、转换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各种业务对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要求。

6.3不同调查精度的成果可以在一个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内运行

目前,许多人有一种模糊的认识,认为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的比例尺不同,无法将两个调查成果整合在同一个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内。其实,城镇土地调查地形地物点都有坐标,农村土地调查图斑线等也有坐标,这就决定了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可以在一个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内运行。

6.4城乡土地调查范围要衔接

要建设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使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的分界线完全吻合一致。用大比例尺图的图廓线或其它方式划定调查范围线都将增加建库的难度。理想的情况是在城镇周边有能在小比例尺正射影像图上反映明显的线状地物作为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的分界线。

6.5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应是开放的,面向广大社会用户

既要根据国土资源部门自身业务特点,考虑国家、省、地、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保证各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以及土地利用变更、行政审批、行政管理等业务的需要,还要考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多样需求,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参考文献:

[1]车学文.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初探[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3,6:27-30

[2]徐财江,陈志荣,腾龙妹.土地利用时空数据管理与挖掘应用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2:3-5

[3]陈永华.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与运行管理[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4:12-14

[4]姚艳敏,吴丽芬,等.关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1998.3

[5]李红娟,邓军.县级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6,1:19

[6]沈陈华,郜莉.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模型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07-110

[7]吴长彬.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2,5

[8]韩伟刚.基于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的地籍数据库建设研究[J].浙江大学,2004.5

[9]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S].2007.12

[10]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办公室.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技术要求(试行)[S].2007.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S].2007.12.3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S].2007.12.31

[13]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S].1989.9.6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S].2007.8

篇6: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然后在GIS平台上与基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确定变更图斑,最后有针对性的通过GPS测绘对地物变化的部分进行地图构建.此方法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成本,并保证地图的构建速度.是当前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更新的主要技术手段.并针对所获得的.土地的数据库,讨论其应用方式.

作 者:王秋菊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国土资源局,276000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3S 构建速度 宏观决策

篇7: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软件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根据湖北省宜昌市财政局宜财采计[2011]666号计划函的要求,宜昌市政府采购中心受宜昌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拟就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库及管理软件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采购,现邀请合格的供应 商前来洽谈。

一、采购项目编号:YCGP-2010-b-037

二、采购项目名称:宜昌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库及管理软件项目

三、采购内容: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库及管理软件 数量:一项

四、供应商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供应商;

2、采购项目的特殊条件要求:谈判供应商必须具备土地规划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

五、谈判文件发售时间和购买方法:

1、发售时间:2011年6月21日起至2011年7月4日止(工作时间);

2、购买方法:本项目实行网上下载谈判文件,供应商须注册成为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网员并取得密匙,凭密匙登录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政府采购会员专区下载谈判文件。(具体操作参见《宜昌市综合招投标中心关于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实行网上报名的通知》)。

3、文件售价:每套售价人民币200.00元整,售后不退。

六、谈判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和送达地点:

1、谈判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2011年7月5日9时30分(注8:30时开始受理谈判响应文件);未密封或逾期送达的谈判响应文件恕不接受。

2、谈判响应文件送达地点: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大楼901室。

七、谈判时间和地点:

1、谈判时间:2011年7月5日9时30分;

2、谈判地点: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大楼901室。

八、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高均曾瑜

联系电话:0717-6219166

传真电话:0717-6219166

采购中心地址:宜昌市城东大道2号(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大楼8楼)

网址:http://

http:///yichang

宜昌市政府采购中心

篇8: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1 外业调查的重要性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科学用地的基础, 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日常决策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 从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外业调查和内业建库。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前期外业调查工作也成为建好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石。只有在外业调查工作中提供出真实、准确、详细的各种数据, 数据库的建立才能更完善, 更有科学性, 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此次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同以往的调查有了新的要求, 调查的内容要求更详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 数据处理速度越来越快, 设备体积越来越小, 方便了外业数据的实时采集。如何在保持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现有资料, 更要合理设计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方法, 可以有效缩短外业调绘的时间, 提高效率和质量, 成为建好一个数据库的关键步骤。

2 外业调绘方法

2.1 前期周密计划与准备

2.1.1 项目区域分析

外调工作因开展的时间不同, 区域不同, 所以不同测区的调查特点也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要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先行对测区的气候条件, 经济发展、道路通行情况、种植物的特点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以便对要开展的工作作好周密的计划。

2.1.2 基础资料准备与分析

资料的准备与分析工作:本次二调一般农区采用1∶1万快鸟遥感影像数据做工作底图, 分辨率0.61米, 非农区范围部分采用1∶5万影像资料。对上级主管部门发放的数据先进行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影像的清晰度, 文件数据正确性, 接边情况等。

收集各类资料, 包括原始祥查图、行政界线资料, 变更调查的数据库库体及相关单幅图等数据。权属资料, 基本农田资料, 公路、铁路、水利部门等的勘界资料, 各种用地批文等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

2.1.3 数据格式转换

数据格式的转换, 因原数据均为MAPGIS格式的文件, 现我们选定前期数据采集平台为GEOFORLAND, 因此对数据进行格式的转换, 即把MAPGIS文件的*.WP、*.wl、*.wt先转换为*.SHP文件, 然后导入到GEOFORLAND中。转换时因原数据分层及各层的属性结构及分类代码均与本次二调要求不同, 因此数据转换应做一个对照表, 以避免数据及属性信息的丢失。

2.1.4 外调工作准备

外调工作底图的准备, 外调设备准备, 包括外调工作底图、皮尺、测距仪、图板等工具。因乌鲁木齐辖区范围的调整, 一部分有原数据库作为参考, 一部分无数据。针对无数据的区域, 采用全野外调绘法, 即直接在影像图上加上图廓等整饰信息出图, 按调查规程到实地进行权属界线、线状地物、及地类的调查, 调查时应对实地大于2米的线状地物进行宽度量取及按要求进行断面标注, 对地类应对每一块封闭图斑均标注唯一地类码。各级行政名称, 公路名称、等级、均应调查, 并表示在外调图上。

针对已有建库数据的范围, 采取“综合调绘法”。即把原数据 (线状地物、地类编码、行政及权属界线、各级注记、地类界线、线状地物宽度) 等信息叠加在影像上, 先做室内预判分析, 对与影像不一致处依据不同类型做标记, 对这部分数据进行仔细调查, 对未变化部分进行核查。室内预判工作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外调质量的好坏, 所以预判工作应认真仔细, 做到不遗漏。

2.2 合理确定路线

外业调查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 作好前期准备才刚刚开始, 分析好行车路线, 做到图幅接边准确合理, 这些都是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行车路线的选择, 是外业调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点也不可忽视。好的行车路线不仅会提高工作效率, 还会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

外调工作是一项合作性较强的工作, 一般情况下, 以小组为单位, 加上司机一组三人。首先组长和组员要配合默契, 同样也应与司机配合好, 驾驶员认路准确对外调工作帮助很大,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2.3 三勤三到

要想做好外业调查工作, 得到一份优秀的外业调查底图, 一定要做到“三勤三到”。外业调查底图一般采用1∶1万正射影像, 一幅图面积大约25平方公里。外业调查人员决不能漫无目的的乱跑。

首先, 要在图幅中选择一个明显的参照物做为整幅图的起始点。此点可以在图边上, 也可在图幅中间位置, 但一定要容易找到, 然后根据此点分析出最快捷的外调路线, 再向四周有条不紊的扩展, 我的工作经验是在图幅的最远处先找到一个点, 逐渐向回调绘。调绘过程中一定要仔细, 农村道路比较复杂, 经常遇到道路被人工挖断, 被渠阻断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车辆不能通行。只要前方还有地物, 外调人员就一定要过去看明白, 再远都要走到实地, 以便提供出准确的数据, 这便是所说的“腿勤走到地方”。外业调查中还会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有些地物车辆围着它转遍就是无法到跟前, 人走也被大渠等无法通行的地物阻断。这时外调人员就需要向当地熟悉情况的老乡询问, 并且尽量多问一些人, 这样得到的信息准确性就越高。这就是常说的“嘴勤问到方向”。车辆在路面良好的情况下速度行驶较快, 这就需要外调人员眼睛一定要“尖”, 对图幅和实地现状都能了然于胸, 农村田地中支渠和毛渠一般都很多, 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弄清车辆现行驶在图幅上的位置, 务必做到“眼勤看到全场”。

2.4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的调查, 应调查以村为单位的范围内所有的国有、集体土地进行确权, 可采用1∶1万分幅图作为工作底图, 图上画出村界, 实地调查国有、集体土地的权属界线, 调查完成后应请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签字、盖章。并填表说明情况。对有争议的应画出争议范围, 填写争议原由书, 并双方单位进行认可。在外业调查的过程中, 尽可能做到详细细致, 为后面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 结语

科学合理设计实施方案, 仔细认真完成外业调查的每一个环节, 是建立高质量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有效保证。在外调完成后应对外调图幅进行自检和前期查改, 然后提交主管部门检查验收。通过后即可进行下工序作业。

参考文献

[1]林辉, 等.基于3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技术研究[J].遥感信息, 2005 (5) .

[2]林森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体化技术探[J]讨.

篇9: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关键词:规划数据库;调整完善;更新

引言

为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对规划数据库成果更新的要求,提高规划数据库的现势性,本文提出在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更新包更新规划数据库,稳步推进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1.技术路线

以原规划数据库为基础,结合规划调整完善成果、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和相关数据,利用规划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规划数据库更新并生成更新数据包,然后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和成果逐级上报。主要经历以下阶段:方案调整、数据库更新和检查汇交(见图1)。

2.方案调整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的主要任务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目标调整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等。其中:结构调整是主要是对农用地进行结构调整;目标调整主要是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建设用地规模进行调整;布局优化主要是对耕地、基本农田和新增建设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3.数据库更新

3.1资料整理。首先收集规划调整完善资料、规划修改资料、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和其他资料等;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格式转换、坐标变换、数据分层、拓扑检查和属性数据录入等。

3.2数据库更新。利用规划数据库管理软件,以原规划数据库为更新本底,将预处理后的资料导入规划数据库中,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各要素数据更新,数据更新完毕后进行规划数据的检查,检查通过后输出符合要求的各类报表和增量数据库。数据库更新主要包括:基础地理要素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要素更新和土地规划要素更新[1]。

3.2.1基础地理要素更新。包括行政区划更新、地貌要素更新和基础信息更新。行政区划更新主要是对行政区划调整的部分进行更新,包括行政区的变更、新增、撤销和合并等;地貌要素更新主要是结合地形图更新数据对地貌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更新,包括等高线和高程点等要素;基础信息更新主要是对风景旅游资源、主要矿产储藏区、蓄滞洪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等要素更新。

3.2.2土地利用现状更新。首先,将历年的土地变更调查更新数据进行地类转换,将二调分类转换为规划分类,然后,利用规划数据库管理软件将转换后的更新数据包导入规划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得到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地类图斑更新、线状地物更新和零星地物更新。

3.2.3土地規划要素更新。将预处理后的土地规划要素数据分层导入规划数据库中,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对各层规划要素分别更新。包括:土地用途区、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土地整治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等要素更新。

3.3数据检查。利用规划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对更新后的数据库(整库)进行检查。包括:空间数据检查、表格数据检查和规划内容检查。

3.3.1空间数据检查。对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土地规划要素进行空间拓扑关系和属性数据的检查,保证图形数据属性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检查、规划基期数据分类检查、规划指标一致性检查、数据完整性检查和空间逻辑一致性检查等。

3.3.2表格数据检查。包括规划指标表的检查、表内逻辑一致性检查和表间逻辑一致性检查。规划指标表的检查主要是检查规划调整的相关指标(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等)是否与上级调控指标一致;表内逻辑一致性和表间逻辑一致性检查主要是检查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等控制指标的逻辑一致性。

3.3.3规划内容检查。主要包括上下级规划指标一致性、规划空间要素一致性、规划成果间一致性、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一致性和规划布局的检查。

3.4数据输出。首先利用规划数据库管理软件对原规划数据库和更新后的规划数据库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提取增量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指标分析,然后输出相关数据,组织更新数据包。数据包主要包括增量数据库、更新表格和其他数据等。

3.4.1增量数据库。增量数据库包含数据库更新文件和更新过程文件两部分。增量数据库中包括参与更新的所有矢量数据集,包括:土地规划地类、土地用途区、规划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管制区、重点建设项目和土地整治项目等图层。

3.4.2更新表格。利用规划数据库管理软件对数据发生变化的相关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导出相关表格。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情况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土地整治规划表、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和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等。

3.4.3其他数据。主要包括权属单位代码表和变更元数据。其中权属代码表包括乡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

4.检查汇交

4.1质量检查。利用更新成果质量检查软件对数据库更新后导出的更新数据包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完整性检查、基本检查、矢量数据检查、表格检查和元数据检查[2]。

4.2成果汇交。利用更新上报软件,将通过质量检查的增量数据库和统计报表等数据进行组织规范输出更新数据包,逐级汇交上级国土部门,通过审查后对土地规划数据库进行更新。

5.结论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以原规划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增量更新包组织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更新成果,逐级检查上报汇交,可以实现各级规划数据库的同步更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试行);2009

篇10: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城市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建设浅析

摘要:城市新区是都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生态交错带,是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冲突加剧的.区域,科学规划好城市新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统筹城乡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新区土地开发利用所面临的景观生态特征,探讨了城市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新区景观生态建设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作 者:白家泽 王双超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期 刊:科协论坛(下半月) Journal:SCIENCE & TECHNOLOGY ASSOCIATION FORUM年,卷(期):,“”(2)分类号:X22关键词:城市新区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建设

篇11: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近年来,我局严格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坚持重土地审批、更重用地监管的建设用地管理理念,严把建设用地审批环节、跟踪环节和验收环节,强化全程跟踪管理,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一、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把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环节

我们坚持从审批制度、标准、方式入手,强化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确保建设项目依法用地、集约用地。

(一)规范审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筛选项目、保障用地。一是严格执行供地制度。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预审和供地。凡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项目,按照规定从严审批,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严格执行项目用地审查制度。由市有关职能部门抽调成员组成建设项目预审评估小组,邀请专家进行论证,提出会审意见,作为预审、供地的依据。对超亿美元项目和用地规模超过百亩的大型建设项目,要求提供可行性报告批准文件,明确项目建设的周期,并对其用地进行重点审核。对可分期实施的大型项目,根据实际到帐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供地,预留规划用地。申请增资扩建的用地单位,首先充分使用企业已有建设用地,核定用地面积时,将已使用土地与拟新增加的用地一并计算核定。三是严格执行征地补偿制度。建设项目报批农用地转征收,同时收取土地补偿费和劳力补助安臵费,作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由国土资源部门直接解缴给财政社保专户,资金不足额到位的,坚决不予供地。四是严格执行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制度。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体系》,对超定额、超计划用地和不合理用地该裁减的裁减,该淘汰的淘汰。2005年以来,我市共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核减土地面积近2万亩。

(二)严格审批标准。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中,作为硬杠杠,坚决贯彻执行。一是确立了亩均投资强度的新标准。去年XX市出台的《全力推进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争创全国节约集约用地先导区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规定,国家和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达到300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区亩均投资强度达到200万元以上。XX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今年亩均投资强度在上述基础上必须增加5%,亩均产出必须增加15%,达不到指标的项目不予供地。二是明确了分类供地的新要求。明确提出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电子、医药、生物等适合建造多层厂房的行业,新建厂房都必须建造五层以上多层厂房。凡投资总额2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及适合进多层厂房的建设项目必须通过租赁或购买标准厂房解决生产用房。除生产安全和工艺流程上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一般不得建造单层厂房。2005年以来全市已有1.2万个项目通过建造或租赁多层标准厂房解决了项目用地。三是提出了优先供地的新目标。坚持建设项目用地“有保有压”和“招商选资”的原则,指标优先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倾斜,向提升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倾斜,向现代外向服务业项目倾斜。促进城乡企业用地实现高容积率、高密度,城乡住宅用地实现高容积率、低密度,城乡所有建设用地实现高投入、高产出、少用地、多产出。目前全市多层、小高层、高层农民拆迁安臵房建设已近3000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已超1200万平方米,节约土地超过了8万亩。意法半导体项目总投资达20亿美元,亩均投资近2000万元人民币。

(三)改革审批方式。积极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臵,充分运用价格杠杆,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现象。一是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产市场化经营。我市已连续三年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成交价突破100亿元。去年全市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283幅、1370.5万平方米,出让成交总额达到221.75亿元。二是全面推行工业性用地市场化运作。2006年初,我局就作出决定,增量工业性建设用地必须100%经过招拍挂供地,存量工业性用地必须50%经过招拍挂供地。2007年,我市就组织开展了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试点工作,国务院31号文件出台后,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关于工业性项目用地市场化运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科研设计、工业配套、金融、营利性公用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用地一并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供地范围。

二、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监管,把好建设项目用地跟踪环节

严格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对建设项目用地实施跟踪管理,是减少和杜绝违法违规用地的关键。

(一)信息管理到位。通过信息的及时更新,实现对建设项目用地的动态管理,提高批后监管的工作效率。一是建立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把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土地出让、土地划拨、建设项目用地验收、变更登记等内容加以整理,构建项目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跟随项目进度定期更新相关内容,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查阅该数据库,全面掌握建设用地审批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二是建立建设项目用地监管系统。以市局、市(县)区局和乡镇国土资源所互联网络为平台,实行按宗建档,推行一宗用地建立一个跟踪监管资料档案,将宗地说明、现场照片、转(征)用和供地批文、地籍详查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巡查记录表等资料录入数据库,加强建设用地日常管理。对新建、在建项目,及时将项目名称、类型、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容积率、建设进展情况等信息录入计算机,使执法监察部门可以直接对全市范围内新建、在建的建设项目用地情况进行监管。三是建立建设项目用地信息定期交换制度。局内部建立了批文信息抄送制度,土地利用部门通过局内部网络平台及时将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情况和基础资料等信息传送给法规监察部门,加强审批和跟踪检查环节的衔接。同时,建立了动态巡查信息反馈制度,法规监察部门把对建设项目用地跟踪检查的结果通过网络及时反馈给局领导和相关部门,对违法违规用地形成监管的合力。

(二)进度跟踪到位。建设项目用地经过审批以后,法规监察部门及时纳入监管范围,严格按照“三定”程序,加强对项目进度的追踪。一是定片区。按照项目的所在区域,明确跟踪管理主体、规定跟踪管理职责,落实跟踪管理责任制。二是定专人。实行《建设项目动态督查单》制度,将项目的监管落实到具体人,明确考核奖惩办法。三是定期限。我们对每个项目分三个阶段跟踪,至少记录三次。第一次在平整场地、圈建围墙或打地基时,重点记录用地人、用地位臵是否与批文一致;第二次在土建基本封顶时,重点记录用地范围、容积率等是否与批文一致;第三次在项目竣工时,重点记录用地人、用途是否与批文一致。

(三)违规查处到位。我局在建设项目用地跟踪管理中,敢于动真碰硬,对不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项目坚决查处。一是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开展以来,以非法占地为主的土地违法案件逐年减少,而以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按合同约定条件开发利用土地、擅自改变容积率等新型土地违法案件逐年增加。我市每年都要公开曝光一批违法违规用地案件,两年来累计责令退还土地713亩,处以罚款153.43万元。二是依法处臵闲臵土地。连续两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闲臵土地专项执法检查,出台了《XX市闲臵土地处臵办法》。2006年,全市依法无偿收回闲臵土地10宗,面积2612亩;征收土地闲臵费46.5万元;协议收回调整项目用地3240亩进行重新配臵。三是盘活低效存量土地。对占地面积大、效益差、不符合现行产业政策、达不到环保等要求的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拆、归、并等方法,协议回购企业用地1317亩,解决了急需用地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利用原有厂区土地进行增资扩建改造或建造多层标准厂房出租,2006年,全市共有87个项目,利用存量土地追加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节约土地3000多亩。

三、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评估,把好建设项目用地验收环节

全面建立建设用地项目竣工验收评估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依法节约集约用地。

(一)建立建设项目用地验收制度。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验收,凡2005年以来批准供应的新上建设项目用地都必须进行竣工验收,用地单位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先对照土地出让合同等用地批准文件规定的各项用地条件和节约集约用地指标进行自检,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建设项目供地批准文件约定的建设期限、建筑容积率等方面要求,进行实地踏勘和综合检查。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对1170个竣工建设用地项目进行验收,涉及土地面积为3.68万亩。

(二)建立建设项目土地利用评估制度。在建设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验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出让合同等土地批准文件的约定和验收结果,对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对达到各项规定指标要求,经建设项目用地验收评估合格的,用地单位可申请办理土地变更登记;验收评估不合格的,由国土资源部门出具限期整改等书面处理决定书,按验收评估标准要求签订有关实施整改的具体补充协议。

(三)建立建设项目用地变更登记制度。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验收评估后土地变更登记制度,用地者在规定的建设期限内完成各项建设并达到相应的节约集约用地标准的,在国土资源部门进行验收评估合格后,更新地籍图和相应的宗地图,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换发在整个土地使用期限内有效的土地证书。2005年来,全市有1091宗3.38万亩建设项目用地在验收评估后进行了土地变更登记。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建设用地的跟踪管理。

上一篇:校学生团体联合会工作总结下一篇:有关维生素饮料的宣传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