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记事小学作文

2024-05-21

学会记事小学作文(共18篇)

篇1:学会记事小学作文

在成长的路上,我学会了许多拿手本领,有画画、骑自行车、游泳、跳绳、踢足球等。但是最令我难忘的是去年暑假学会了游泳。

来到游泳馆,教练首先让我们学憋气。刚开始我有点小紧张,不敢尝试,但在教练的鼓励下,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后,把头猛地扎进了水里就开始憋气了。十秒、二十秒、三十秒,经过一天的努力我终于成功啦。第二天,教练开始教我们漂浮。教练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块浮板,让我们双手伸直,紧紧地握住浮板,双脚并拢。刚开始我浮不起来,呛了许多水,是因为没有掌握换气的技巧。经过教练的指导,用了一周的时间,我已经能够去掉浮板,像小鱼儿一样轻松自如地浮在水面上了。

学会基本功以后,教练开始教我们蛙泳,也就是学青蛙游泳的姿势。“两腿并直往后弯曲,脚尖向下绷紧用力地向外蹬,然后迅速并拢。”教练一边给我们讲解一边给我们示范。没想到这些这些动作还有一点难呢!我的动作一点也不协调,一会儿把头栽进了水里,一会儿又把屁股翘了起来,像一只蛤蟆。同学们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我自己既觉得有点搞笑又有点难为情,就坐在岸边不想下水游了。教练看见后鼓励我:“不要灰心,相信自己,只要坚持认真练习,就可以成功的。”于是我重拾信心,配合手上的动作,认真练习游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蛙泳,就像水中的精灵一样在游泳池里游来游去。

游泳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还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任何事都要认认真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作者:谈旻昊

公众号:明日之星网络文学社

篇2:学会记事小学作文

这个时候,爸爸进来了,他笑着开口说道:“今天我们去溜冰,你要不要去?”我听了,想到我还没有溜过冰,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等我们把一切都准备好以后,我们就出发了。不久,到了溜冰场,里面有很多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来来去去呢!那轻盈的身姿,看起来真是太帅了!我迫不及待地穿上了溜冰鞋,刚想站起来,发现自己失去了平衡,我赶紧抓住周围的栏杆,这个时候爸爸也穿好鞋了,对我说:“溜冰就要走八字,你看着”接着他向前滑去,两脚走的的确像是一个“八”字,看着爸爸那熟练的身影,我很羡慕。

接下来,我也学着爸爸的步伐,但是却总是掌握不好平衡,只好抓住栏杆向前走。忽然间,一个人从我的前面滑来,我心里一愣,脚下一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哎呀”这可痛死我了,那个人也太可恶了,竟然跑来吓我。不过说来也奇怪,经过这么一摔,我仿佛掌握了一些平衡的技巧,慢慢的能够站稳了,再经过我的努力,差不多一个小时以后,我就能够慢慢向前滑去了,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爸爸看了以后,也是觉得很惊奇呢!

经过这次溜冰,我明白了,任何成功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我们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作者:张洪

篇3:学会记事小学作文

一、观察———让学生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即作文训练首先要指导学生, 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 学会积累材料, 做到有话可说, 言之有物。那么,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呢?在小学生的生活中, 他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如繁星闪烁、琳琅满目。这需要我们作指导, 帮助他们去发现, 去观察, 去积累, 去写作。

1.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变接受材料为发现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创作, 第一要观察。”首先, 我指导学生结合实际, 掌握观察的方法:瞄准观察点, 确定观察的顺序, 并抓住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在初学人物“素描”时, 我找了一位同学站在讲台前当模特儿, 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抓住这位学生的外貌、衣着、神情的特点进行观察。初步掌握方法后, 还让学生联系观察动、植物和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 春季, 校园里鲜花盛开, 阵阵花香常引来不少擅自采摘花朵、毁坏花木的人, 我便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其间发生的事情:有没有偷花的人, 有没有敢于制止这种偷摘花行为的人, 他们是怎样为维护学校利益、保护学校鲜花和小偷论理的。这样触类旁通, 不但学会了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法, 还学会了按时间顺序观察, 按内容顺序观察, 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观察。其次, 结合阅读教学, 经常进行观察训练。

2. 为学生创设情境, 丰富他们的生活

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结合不同的活动地点开展习作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生活。如组织学生外出游览, 指导学生写游览的文章;组织学生到郊外烧烤时, 指导写《烧烤》;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时, 指导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等。此外, 我还注意把握时机, 抓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场景及时指导学生习作, 积累材料。

二、学会积累———让学生的语言变得更“鲜活”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作文的真谛是在厚实的积累下, 迸发灵动的火花, 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教学实践中, 读着学生的作文, 觉得语言生硬, 言不达意, 更有甚者, 通篇都是大白话。针对这一情况, 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1. 从书中积累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和生活经验可以领略前人磨练成就的思维作风和符合规律的思维方法, 能够学习前人来自于生活的经过加工的语言精华和纯熟的富有成效的表达技巧。将书籍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 每周两次, 一学期, 人均课外阅读量达10万多字。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头脑里储存了大量的好词、好句、好的表达方法, 运用起来, 方便自如, 文章的语言自然也就生动、有味了。

2. 从生活中积累

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生活是部渊博的“无字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各地有各地的语言特色, 尤其民间流传的谚语、歇后语甚至是外来译音词都是语言中的精华, 积累起来, 为“我”所用, 文章语言自然也就丰富了。

三、学会欣赏———让学生对习作更充满自信

学生是习作的主人, 自然也应该是习作评改的主体。学生习作个性的发展, 离不开学生的自我评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责令探索, 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意思是说, 学生写了习作, 经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评改, 才会有所得。新课标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 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 教师引路, 表扬创见

要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在指导评改的起始阶段,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独到的见解与写法, 多用鼓励语言, 多多挖掘学生习作中的创意。这是尊重学生人格, 爱护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最好办法。

教师竭力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 寻找优点。一个恰当美妙的词句, 一个新颖的题材或角度, 或文章反映出的独特创意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这个词在这里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等, 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 并和他一起感受着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对于优秀作文教师要极力赞扬, 夸张鼓励, 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但注意这种鼓励是发自内心的, 要不吝啬溢美之辞, 还要真诚具体, 同时也要注意评语中与学生交流的话语, 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他作文的关注又感受到老师对他本人的关爱, 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2. 学生互评, 各抒己见

每篇文章都有它的闪光点, 或多或少迸射出一个人创造的火花。学生互评, 可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更多地发现作文中的创新意识与独特的写法, 也便于互相学习。而学生的评语本身也是极富个性化的作文。让学生来做医生进行“门诊”, 开出各具特色的药方, 帮助评改;通过指导评改, 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习作个性, 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习作个性的自我培育和自我发展, 使习作教学形成一个“教师指导, 优秀生引路, 后进生上路”的生动活泼的探求习作本真, 寻求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的氛围。

篇4:我来谈谈小学记事作文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记事作文;指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很清楚,指导学生作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学生具有扎实的作文水平即为小学语文作文的基本要求。身为师者,有责任指导好小学生的作文,扎扎实实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对于记事作文更为重视。

一、勾起回忆情节,为记事作文奠基

学生作文需要有引子,有内容。回忆往事情节,便可为学生记事作文奠基。打下较好的基础,回忆往事情节可将过去的画面在学生面前再现,防止一点就是:学生确定材料之后勿要急于动笔,否则会促成学生文章只有骨架而缺少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要指导学生抓住事件发生时的情境,跟随事件之发展添加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人物语言、动作、穿着等细节描写。有了这些内容的充实,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激发学生情感,让记事作文充实

新的课程标准有一项硬项指标,便是学生作文中要有丰富的真实情感。作文中有真情实感存在,才会勾起读者的共鸣。我们的小学生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具备丰富的情感,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为此,激发学生情感,会让小学生的记事作文更充实,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激发学生情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言明,端正态度。在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要注意学生交待对事件的态度,表明自己当时所展现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带着情感去习作,在习作中有情所流露。例如有一位学生在《此事我难忘》中写道:“等米饭做好时,我吃着自己亲手蒸的米饭时,心理的幸福感涌于脑际。这次使我知道了做事不難,难的是做事,做成事。这个道理一直印在我的头脑中,影响着我!”这是学生情感的表达,真情的流露。

三、激发学生动情,使记事作文完美

记事作文要有学生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富有情感,具备这些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努力达到如下要求:

1.前两环节要相辅相成,不能单一存在,否则学生作文就不符合习作要求。

2.记事作文成文时要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要束缚学生的大脑思维,让他们敢于放手,大胆去想,充实作文内容。

3.作文时要激励学生写自己真实的事,先要自己动情,吐真情,使记事作文更加充实,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刘海鹰.小学记事作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篇5:学会记事小学作文

快乐作文晋城北街校区 三年级 马康凯

一天早上,我在家里睡觉,突然,“叮铃铃”闹钟响了,但我还是很困,又睡了起来。一下子,我在梦中惊醒了,一看手表:啊,快上课了。我立刻开始穿衣服但是因为很着急,衣服上的扣子被我弄掉了,卡是妈妈不在家,我该怎么办呢?算了,干脆我自己钉扣子吧。

首先,我精心准备了材料:针、线和剪刀。我心想,这很简单,不就是把线穿过去吗!在我穿的时候,线头分叉了,心想:这件小事难不倒我。

我先把线头放在口里,搓一搓,线就变细了,我一下子就穿了过去,但是一拉,先全部都被我拉了过去,啊!原来我忘记打结了,我赶紧打了个结,固定好扣子。我先把扣子放在正确的位置,然后对准扣子从下往上穿,接着从上往下反复的穿了起来,最后,我又打了个结,终于到剪刀工作了,我立刻拿起剪刀剪断了线。

我终于成功了,这件事明白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篇6:我学会了打羽毛球小学生记事作文

那时,我非常天真、幼稚。认为打球就是玩,后来我才渐渐的发觉打球,特别是打好球,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那个时候正是三伏天,太阳比平时显得更大。可体能训练练得更多了,我们也只能咬着牙继续练。学动作时,汗更是噼里啪啦的往下掉。

每次我都是穿着湿透的衣服,拖着重如千万斤的腿走出球场。

后来,我们开始打高远球。教练一箱子一箱子的给我们喂球。一箱子面积大约有0。5立方米,不止120个球。真累啊!

篇7:学会记事初一作文

身背书包,一步一步向院校走去。大门口早就熙熙攘攘,来源于四个不一样院校的学员、父母,由于一个暑期的阔别和将要升入中学而激动不已。“拿好你的杯子”,“看到教师要问好,要有礼貌”,父母们像送一年级小孩子一样关怀备至,而早已“成长”的学生们却赶忙拉开爸爸妈妈,又或是在凑合承受爸爸妈妈的情深。

校门开过,学生们相继在操场上站好,父母们被拦在校门口,期待的目光,是守望的距离,我却沒有感受到,一丝一毫。放学后,看见学生们厌烦得回应着父母连珠炮一样难题,我身背书包很快往家跑,好像仅有那样心里的酸楚才不容易决堤。

夜里我很早的关灯上床,母亲早就发觉我的不悦,我明白的,但她却沒有帮我说些安慰的话。浅浅的月光和着明显的灯光效果洒在窗台上,朦朦胧胧能够看到那盆涨势正旺的绿萝,那叶片在八月的夜里产生一缕凉意。正当性我想进到梦乡时,隐隐约约听见了父母的会话“因为我并不是不可以休假,仅仅有一些路她得自身去历经,并不是我不会宽慰她,她都要搞清楚的……”一滴水珠滴在枕芯上,又咸又涩。

篇8:学会记事小学作文

关键词:热爱生活,观察,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生学会观察。使作文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言之有情。作文要求具体, 去掉空话、套话, 写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能力,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从而走出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的误区, 从枯燥无味的“硬写”中解放出来。

1 热爱生活

叶圣陶说:“作文要说真话, 说实话, 说自己的话……”

他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编造的作文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写起来东拼西凑, 空洞无物, 缺乏真情。久而久之, 容易养成不留心生活、胡编乱造的习惯。怎样才能做到写真人真事, 抒发真情实感呢?

1.1 热爱生活, 注重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做饭要有米, 写作必须有材料, 丰富的生活是我们作文的基础。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积极主动地接触自然, 深入社会, 要尽可能拓宽自己的生活范围, 参加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 自由地观察、思考, 在平凡中发现非凡, 在平淡中寻找新奇, 获取写作素材, 丰富自己题材的库存。同时, 还要注意广泛地阅读、摘录、背诵精彩的句段, 增长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写作时灵活运用, 作文就不难做到内容充实, 情感真实。

1.2 记录生活, 自主练笔。

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无事不能入文”。我们要坚持以真实生活为题材, 以生活需要为目的, 写自己感兴趣的事, 说自己想说的话。自己选材、自已命题、自主习作, 不限时间、内容、篇幅、体裁, 自由发挥, 放手去写, 如写日记、周记、书信、读书笔记、一事一议等。可先从“我”写起, 如“我的外貌”、“我的爱好”、“我的书房”等, 再写写与“我”有关的人和事, 如“我的好伙伴”等, 把自己写像了, 才能把他人写活了, 只有“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这种大量的持续的自主练笔, 真实地记录了生活, 为我们提供了“初级产品”。

2 学会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是小学生认识世界, 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观察, 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

2.1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观察对象

小学生的观察时间比较短, 注意力容易转移, 而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观察对象, 是保证观察活动开展的前提。所以我每次带学生观察目标都比较集中, 范围也不太大, 同时注意选择有一定新奇性的对象, 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也尽量让他们看到其中新奇的一面。

2.2 在观察活动中, 教师应该给学生及时恰当的指导

小学生常常忘记观察目的, 而且很不细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前, 首先要使小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和要求, 对小学生进行目的性的指导, 讲清观察的具体内容。孩子越小, 任务越要具体。如果问小朋友“这画片上的猫是什么样子的?”他肯定会瞪着眼睛说不出来, 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说。如果问得仔细一些:“你看看这猫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眼睛下面还有什么?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呢?”那么孩子就有可能讲得完整些。另外还得交给小学生相应的观察方法。小学生容易被特征明显、色彩鲜明的地方吸引, 其余的地方就看漏了, 这时, 教师可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小学生观察的角度, 顺序及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 孩子们便会观察得比较全面了。另外, 我认为为了把观察引向深入, 还需要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他们通过眼看、耳听、鼻嗅、手摸、品尝, 全面了解一下事物的各个方面, 以提高小学生的感官综合能力, 使他们成为主动、积极的观察者。

3 作前指导, 诱发兴趣

对学生的作前指导, 最重要的是首先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特别是起步作文, 应使学生一开始写作文便以“喜”字着笔, 从“乐”字开始。因为, 对于一个事物, 只有喜欢它, 才可能去观察它, 了解它, 钻研它。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上下工夫。要想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就必须教会学生热爱生活, 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使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有把它表达出来描述出来的欲望。如:我组织学生郊游、登山、划船, 参观工厂、农村, 观看展览, 清明扫墓, 去街道做好事, 绿化植树, 卫生大扫除, 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 参加学校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这些有益的活动拓宽了学生写日记的渠道, 激发了写作热情, 使学生的写作才华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启发他们谈论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和亲身经历的事, 然后指导他们动笔写在纸上, 并学会自拟题目。

在作前指导中, 作文题激情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效果极佳的一种方法。因为在日常作文中, 多数老师总是武断地按自己意愿强加给学生一些生硬死板的作文题, 这就使学生“望题生畏”, 还未提笔就先吓跑了信心和思路。针对这个问题, 作文教学中, 可以采用作文题激情的方法, 出一些能诱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题目。 (尽可能地出半命题形式, 因它既可给学生以提示, 又可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 如:《我喜欢的____游戏》、《那天我真____》等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在某一刻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据科学家研究发现, 此时, 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思维最活跃, 观察力最强, 想象力也最丰富, 教师抓住这一时机, 对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训练, 效果比平时更佳。

写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 能力要经过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 才能提高。有位伟人曾经说过:“语言这个东西, 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 非下苦功不可。”因此, 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重在加强训练。平时多数教师认为, 写文章多练, 会加重学生负担。实际上, 只要平时注意培养了学生观察、阅读、写作的良好习惯, 使他们提高对作文的认识, 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教师加强指导, 带领他们经常练习写片段, 不失时机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有目的地组织作文活动, 有的放矢地创设作文情境, 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能在不断的训练中有显著的提高。平时对学生的作文训练, 首先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求, 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 养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和集中精力构思的良好的作文习惯。其次, 作文要求具体, 去掉空话、套话, 写真情实感。而且要常抓不懈, 经常训练。训练的作文内容要新, 涉及面要广, 形式要多变、灵活, 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 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生活之树长青。热爱生活, 细心观察, 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心、责任感,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能力,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从而走出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的误区, 从枯燥无味的“硬写”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篇9:让小学生学会作文构思

关键词:小学;作文;构思;掌握

俗话说,文成于思。学会构思是学会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构思为作文搭起了“架子”。而构思是小学生进入作文的一个最大困难,构思的灵感往往藏于人思维的深层中,别说小学生了,就连教师来说,也是不易捉摸的。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否则会适得其反。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想想作文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结尾,引导学生回忆、再现作文所需要的人和事。当然,好的构思会使作文出彩,令人耳目一新,所以让小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构思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一、引导构思,从联想开始

联想是小孩子在作文构思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心理活动。心理学指出,联想能使人从一件事想到与这件事有关联的多件事。联想使小学生的构思扩大了范围,作文内容自然丰富了,文章的感染力得到了加强。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充分发挥联想在构思中的作用,为小学生作文搜集大量的材料,以便于选用,进一步开拓孩子们的思路。

比如,在指导小学生“写一种动物”的习作训练时,小动物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所接触的小动物有很多,然而当老师让他们动笔时,他们却不知道应该写哪一种动物,因此他们对作文就会盲目无从下笔。这时候,我们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学生联想构思。先让每个学生都来谈谈自己接触过哪些小动物,这个问题很简单,小学生都会参与谈话,畅所欲言。当孩子们谈得起劲时,教师可继而提问:“那你们能说说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当孩子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时,再进一步提问:“你能把你所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当然,小孩子们的介绍是不完整的,让他们初略写下所联想到的,然后布置他们放学以后回家仔细观察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及生活习性,对自己的联想内容进行“笔对”。这样通过课堂联想与课的观察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学会作文构思与现实的联系,习作内容才不会空洞。

二、范文引领,从模仿入门

让孩子们产生联想,并通过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就能写出好文章,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我们常说“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小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

比如,在训练写景的习作时,我们可以借鉴《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习作范文。这篇课文结构简单: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

再如,在训练写人的习作时,也可以借引《爱迪生》这篇文章,首先简介典型事例来塑造人,先写外表、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明中心。

三、审清题意,从题眼抓起

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构思时,要让学生千万不要看到题目就动笔写。因为你没有明白题意,没有怎么写的思路,心里没数,当然会写不下去。那应怎么办呢?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题目都不清楚,那太盲目了,当然写不好。因此,要引导学生读懂题目,理解意思,这样才能选好材料,谋划布局。

比如,在写《一个刻苦学习的人》这个题目时,要让小学生看仔细,引导学生认清这个题目中共有“一个”(表示数量)、“刻苦”(肯钻研)、“学习的”(指明范围)、“人”要写的是人物等四个词。其中“刻苦”最主要,说明“学习”的特点和程度,那“刻苦”就是“题眼”。我们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构思: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的是“刻苦学习的”“一个人”,也就是谁?怎样刻苦学习的?这样作文构思起来,才会有针对性,才不会离题。

四、确定顺序,从提纲布局

题目审清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要构思“怎样写”的问题了。怎样写,就是顺序的问题: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很明显,我们要列出“写作提纲”,谋篇布局。有了这个提纲思路,写起作文来,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了。写完上段,就会按列出的提纲,去写下一段。

那么,怎样列提纲呢?可以引导学生把它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写什么?二是怎样写?在“怎样写”,先说明“用什么顺序写”也就是“顺叙”、概括具体、总分总等,接着说“可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可以用一句简洁的话作为“段意”,还要确定哪段是重点段等等。

总而言之,构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指导小学生作文,从构思开始,让孩子们学会构思,写作文就有章可循了,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会有血有肉,鲜活动人。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小学四年级学生写作构思技能培养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01).

[2]周泓.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3]周泓,张庆林.近二十年国内写作心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3(04).

篇10:学会记事作文

妈妈很高兴地答应了我的请求,表扬我变得更懂事了。今天吃过午饭后,妈妈告诉我可以开始学习洗碗了。妈妈说,洗碗前得先做好准备工作。在妈妈的指导下,我首先收拾好碗筷,把碗、盘子和筷子分开放,将它们小心地一一端到水槽里准备清洗,然后用抹布把桌面的残余垃圾收拾干净,扔到垃圾桶里。

接下来就开始正式洗碗啦。洗碗这事原来真不简单!妈妈告诉我洗碗一共有五个步骤:首先,把碗碟用水打湿;然后,在碗里加入适量洗洁精和水;接着,用洗碗巾把碗内、碗边沿、碗外和碗底都清洗一遍,刷好一个碗后,把泡沫倒入另一个碗里,继续清洗;等到所有碗碟和筷子都有了洗洁精后再把碗碟在水龙头下重复清洗两遍;最后,把洗好的碗碟用干抹布擦干净然后放入碗筷篮里,就大功告成啦!

篇11:学会记事作文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在平底锅中加少许油,烧热后再把蛋壳在碗上轻轻一碰,出现了一道裂缝,再用双手沿着裂缝把蛋壳扒开,将蛋黄蛋液倒入平底锅里。“滋”的一声,蛋白散开,蛋黄躺在正中间,眼看一个荷包蛋就要形成,我连忙拿起铲子准备翻个面。可刚碰到它我就后悔了,鸡蛋还粘在锅底,我一用力,就把鸡蛋铲成了乱七八糟的一团。我沮丧极了,只能继续挥动铲子,将这个鸡蛋做成了炒鸡蛋。

不过,我是不会因一次失败而放弃的!我向妈妈请教,妈妈看到我的炒鸡蛋,笑得差点岔气了,等她缓过来后,便耐心地教我:“煎荷包蛋时要想翻面,必须要满足以下两点:第一,蛋液变白凝固;第二,它可以在锅里滑动了。唉,你太急于求成了。”

第二次尝试,我吸取了教训,把鸡蛋打入锅中并没有立刻翻面,而是耐心地等到蛋液凝固后,先把火调小,再用铲子将蛋“逼”到锅边,将蛋从下面抄起来,慢慢地翻了个面。很快一个荷包蛋出锅了,蛋白像白白的盘子,蛋黄像嵌在里面的宝石。啊!我成功了!

篇12:学会记事作文

和同学们走出教室,我的脸上有着掩不住的笑意,脚步似乎也格外轻快,差点走出火爆网络的所谓六亲不认的步伐。乐极生悲!两脚并作一脚,我差点踩了个空。我本能地用手撑住地面,一阵疼痛从手掌传来,我的手掌竟然磨破了一块皮,两脚膝盖处的校裤也磨破了。

看着我跪在地上的窘迫样,同学们不但没人来安慰,反而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我连忙忍着疼痛爬起来,含着泪水回了家。

家门口,奶奶早已经站在那里等我。一看到奶奶,我的眼泪便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怎么了,欣欣?”奶奶发现了我的异样,连忙过来帮我拿书包。“奶奶,我摔了一跤……”我委屈地伸出了手掌给奶奶看。“疼吗?快坐下,奶奶给你消消毒。”奶奶也没问原因,就冲着房间里喊,“老头子,快把药箱拿过来,欣欣摔跤了。”爷爷一边拿着药箱,一边问:“欣欣怎么了?欣欣没事吧?”我的手其实并不怎么疼了,听到爷爷奶奶的问话,我的眼泪反倒流得更急了。奶奶小心翼翼地给我的手心消毒,又涂上了红药水,说:“欣欣,不哭了,奶奶知道,皮磨破了很痛的。来,把校服换下来,奶奶洗一洗,补一下。”

这时候,爸爸妈妈也下班回来了。看着我涂得红红的手掌心,妈妈马上过来抓着我的手问:“怎么啦?疼吗?”我说走路不小心,在学校楼梯上摔了一跤。爸爸一边笑一边说:“掼掼(方言:摔的意思)大大,摔一跤就大一点哦。”妈妈一看我没什么事,就责备我了:“这么大的人,走路不会小心一点吗?校服破了,明天让爸爸去买一件新的吧。”奶奶一边整理药箱,一边说:“欣欣运气还好,只是磨破了点皮。踩空楼梯是很容易扭伤脚的,伤筋动骨一百天,那样可就麻烦了。欣欣下次会小心的。我们吃饭去。”

篇13:如何让小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一、合理组建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合作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合作学习小组应该灵活组合,应使各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在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不同来划分小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间愉快地进行合作。

二、培养习惯,明确分工

合作学习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的时间。其次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使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过程。

三、发挥引领,教授学习常识和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还要传授给他们一些有益于合作和交流的常识和方法,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还应具有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四、加强交流和评价

交流、评价也是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要求学生尽量清楚地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地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教师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也要及时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等以示奖励。

篇14: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生活作文

一、学会观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初级阶段

小学生每看到新鲜事物,都会“刨根问底”,这就潜在了观察的契机。因此,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兴趣的入门手段。

1.学会观察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要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老师就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有一定的顺序,还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从而进行深入的观察,逐步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可让学生经常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人物、动植物等,并以写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坚持下去,必定会“言之有物”。比如,让学生连续观察妈妈的工作、劳动和生活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并及时记录下来。材料积累起来了,要表现妈妈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学生会水到渠成地写好一篇作文《我的妈妈》。

2.设置情境,集中观察描述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要善于将生活引入作文课堂,创设生活氛围,丰富作文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增强作文教学的活力。因此,要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如课上就安排一次打扫教室劳动,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观察。之后,学生把观察到的具体情节很顺畅地就描述出来了——有分工:抬水的、擦玻璃的、清洁窗台的、搬凳子的、倒垃圾的、摆放桌凳的;有顺序:先洒水,再扫地面,先打扫上边,再清扫地面,最后整理桌凳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完成了一次习作,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满足学生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小学生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注意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写作的快乐。

1.参与作文评改

对作文批改,我采取开放式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全程参与评价,让其在评价过程中反思提高,品尝成功的快乐。

生活作文由于取材于小学生最容易感知的生活题材,写的都是他们最熟悉的人、事、各种活动和各种感悟,因而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老师要学会“放手”,让全体同学人人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之中去。引导学生采用小组读评改、“拜师”(指请教好学生)读评改等形式。教师对学生们的批改要浏览、指导、裁定。这样,“欣赏和被欣赏的愉悦轻松,使之充盈整个作文评改过程”,不但调动了小学生参与的热情,而且激发了其进取心。这种评改方法符合小学生心理,有利于增添其自信心和愉悦感,从而促使作文良性循环。

2.办好“习作家园”

利用黑板报、墙报、班报、班级期刊等,开辟“习作沙龙”,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到黑板报、墙报、班报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再把一月以来的优秀作文选出来,发表到《班级期刊》上。让这些写得成功的同学亲自担任编委,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表现欲,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

3.强化课堂训练

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贴切、典型的材料,有时还会感到无从下手。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强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

首先是重视作文前的准备工作,再课上强化训练。如在写春天的习作前,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喜欢旅游的学生去踏青,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和名篇,喜欢歌曲的同学搜集有关“春天”的歌曲。他们有了直接感受以后,接着结合“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们诵春诗、话春景、品春趣、赏春曲,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然后在活泼欢快的歌曲中进行写作,真是“其乐融融”。

其次学生写好作文后,做好课堂评价。在课上选择部分优秀作文、精彩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要注意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哪怕就是上去朗读一句,给学生本人的影响也是不同凡响的。因为这是肯定的、很体面的评价,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

三、教师转变观念,让生活作文成为小学生沟通表达的本能需要

怕写作文是当今小学生的通病。首先小学生生活实践的积累少,其次小学生做作文都是被动的,每次练笔几乎都是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应付”而作,学生很自然地就产生了“怕作文”的心态。因而,教师应努力转变“角色”,转变观念,转换命题策略,要从改革传统作文全命题方式入手,探索“半命题”“开放性命题”“呈现内容自主命题”、以及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而“自选题材、自拟题目”等多种命题策略,努力在命题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贴近他们能说真话的空间,努力使学生愿将书面作文写成为其喜、怒、哀、乐的一个倾诉载体。

总之,我们要努力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大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写作文、用作文,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实感的好习作来。

篇15:学会记事作文

以后每个星期六,我都要去上乒乓球班。到了学校,老师就让我们做课前准备,做完准备,老师就让我们练习反手,我专心地做动作,认真地练习,终于学会了,别人也学会了。老师又让我们练习正手,我们又像刚才那样顺利地学会了。老师见我们正手和反手都比较熟练了,就让我们上机子练习反手,这可是一个颇有难度的练习方法,我看着从机子里发出的乒乓球,顿时眼花缭乱,基本一个球也接不到。但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一会儿我就掌握了要领,能接到球了,全班大部分同学也都能接到球了。看着白色的小球在墨绿色的球台上翻飞,乒乒乓乓的声音多悦耳啊。放学了,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别看我在课堂上练习很认真,其实我在课余练习中也发生了一些趣事。有一次,爸爸陪我去练球,他左边打一个,右边打一个,把我忙得不亦乐乎,跑得满头大汗。忽然爸爸打了一个很刁钻的球,我急忙竭尽全力去接这个球,用力过猛,摔了一跤,爸爸妈妈笑得前仰后合,我狼狈极了。虽然我这一跤摔得不轻,但我在这种有难度的练习中提高了打球技术,现在都能战胜我周围的朋友了呢!

篇16:初三记事作文《学会珍惜》

栀子花开的味道,淡淡的清香,伸手触摸,才知道那是多么的可望不可即!它让我明白了——珍惜,才能真正拥有!

——题记

在这个红尘俗世,一切都得珍惜。珍惜,才能真正拥有!珍惜每一束阳光带来的活力;每一棵小草破土而出的坚强;每一滴水赐予的祝福;每一棵树永恒的青春!珍惜爸爸妈妈的肩膀;老师学生之间的师生情;同学朋友之间的那份友情!珍惜心中那份珍藏已久的永恒的爱!

记得小时候,坐在爸爸那高的而又结实的肩膀上,唱着那首儿歌《小毛驴》“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它去赶集。”每次,爸爸都会笑呵呵的陪着那时的日子,是多么地美好啊,无忧无虑的!可是,当我回头一看,过去了五六年了,爸爸那高大而又结实的双肩,已变得低矮而又软弱!为什么,为什么?今天,我真正的懂了,是的,我从来不曾珍惜过,只知道一味的利用,当我后悔时,一切,都已成为不可挽回的history(历史)!

曾经,不懂得珍惜,如今,我将学会珍惜。我一定要珍惜爸爸那句铭记我心的话语“宝贝,虽然你已长大,但是不管如何,爸爸永远爱你,爸爸的肩膀给你靠,爸爸要看到你成才的那一天,在你还没有成才的时候,爸爸是绝对不会倒下的,爸爸要给你树立榜样。”后面的话,不记得了,可是这几句话,是烙在我心中的永久的烙印!

哦!懂了,珍惜——才能真正拥有!

曾经,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殊不知未来的路有多艰险。那时,妈妈抚摸着我的背脊,哼唱着那首熟悉的《摇篮曲》——“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感觉就像是一眨眼的功夫,我长大了,妈妈渐渐老了,当我发现时,我都已经十二岁了,如果,时间可以从来,我会,哦不,我一定要好好的珍惜,珍惜依偎在妈妈怀里的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孩子,你长大了,你不是小孩子了,很多事都不需要妈妈来操心了,你明白吗?”

是啊,我长大了,爸爸妈妈都这样说,但是,我很遗憾,遗憾没有珍惜小时候那段坐在爸爸高大而又结实的双肩的日子;遗憾没有珍惜依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的时光!

现在,我长大了,从今天开始,我要学会珍惜,我不想要再后悔,我不想再拥有遗憾,我一定要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这样,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不会再感到心痛,虽然,一切都会离我而去,但是,我会记得,我曾经珍惜过!

此时此刻,内心在呐喊;珍惜,才能真正拥有!

珍惜,让我坚强1

栀子花谢了,它化作了泥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要珍惜它化作泥土的一瞬间,弥补我从未珍惜的清香!懂了,珍惜才

能真正拥有!

篇17:我学会了炒菜记事作文

我学着妈妈那样,把一根胡萝卜、一个土豆、一块猪肉拿出来,放在水龙头下面,冲洗了一阵,然后把它们切成丁,放在碗里,腌制了一会,什么佐料都准备好了,我开始炒菜了。

我先把天然气打开,往锅里面倒少许的油,油烧热后,我把肉丁、胡萝卜丁、土豆丁倒进锅里,反复翻炒一会,放好盐和佐料,菜便好了。当我把菜盛出来,一股菜香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尝一口,哇,味道好极了!

篇18:小学数学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学习

一、创设良好课堂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非常薄弱,而数学学科知识主要利用抽象思维,因此不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取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打造一个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好奇和兴致,在轻松和活泼的状态下,自然能提高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综合运用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情境:“同学们,老师搬家要进行装修,你能运用所学知识为老师出谋划策吗?”老师给出房屋基本条件、想要实现的装修目标、市场上材质的价格,让学生为老师选择最佳方案。学生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将数学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等知识综合起来,积极动起手来,不仅巩固了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从中学会了整合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加强学法指导,促使学生会学数学

1. 新旧联系,促进迁移

一般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数学基本知识,因此产生了“学会学习”的知识储备和可能性。数学知识体系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小学教材中的新旧知识环环相扣,新知识大多是对旧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因此,教师应该承担起对学生新旧知识科学衔接的引导功能,教师应该教小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让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留心知识生成过程,能探究学习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从“学会”的量化效果提升到“会学”的质性飞跃。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综合算式计算;然后让学生讲讲这两种算式的实际意义。因为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相同,把这两条算式写成等式:(65+45)×5=65×5+45×5;再出示两道在○里填“>”“<”或“=”的题:(3+7)×5○3×5+7×5、(72+28)×9○72×9+28×9。让学生通过计算后填写,并发现以上三组算式的相同点后自己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最后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多请几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的规律,让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a+b)×c○a×c+b×c。这样一来,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新旧知识之间很容易联系起来了,使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发现规律,从而“会学”数学。

2. 指导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要让学生形成会看书的习惯,能独立阅读和预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展开自主学习。因为数学教材的思维角度和内容比语文深奥、抽象,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小学生如何阅读和分析,应该对学生数学自学能力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培养。例如,小学四年级“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针对自学提纲上的问题,独立阅读教材探究答案。学生可能对部分知识能够思考清楚,有疑问的就在提纲上标明。自主研究后,小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小组共同研究争议性较大的问题。教师再组织学生提问,对自学结果进行检测,对自学状况进行总结和点拨。这样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反馈和提升中,感受到了自主探究的价值,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自学”,实现“学会学习”的效果。

3. 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加大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直观和形象的教具与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动脑筋,主动钻研新知识蕴含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学会数学学科的方法和规律。

三、给学生思考空间,启发学生会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主动将所有知识都讲到、讲透,不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永远停留在学会的阶段,难以进一步发展和飞跃。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借鉴美术中的“留白”艺术,让学生自主想象和思考,在探究和交流中激活思维,能对知识进行大胆的创造,在探究和互评中,亲历数学公式和原理的推导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在数学活动中摸索数学规律与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例如,在“长方形周长”教学中,教师设问:“我校的操场周长如何计算呢?”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算,说出自己的算法,进行全班的探讨,几种计算方案哪种最好,从而在交流与互动中得出最佳结论。教师进一步启发:“长方形周长计算需要了解什么已知条件呢?如何计算呢?”学生在教师留白中,经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对比总结、归纳教材,最终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分层训练,使不同梯度学生会学数学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各不相同,尤其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拉开了很大差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分层训练指导:对优等生,可以引导他们学习难度较大的、综合性的问题,拓展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中等生可以在学习和练习新知识后,探究中等难度的问题;指导学困生进行新知识的巩固与旧知识的练习,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教师分层指导,学生在自己原有梯度上适度提升,都获得了符合实际的锻炼高度,在愉快的心情中培养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方法。

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对所有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的最佳途径都是亲自去发掘与观察,因为这种发掘出来的理解力是最为刻骨铭心的,而且对其中的性质、内在规律以及联系也比较容易掌握。”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时让学生自己感悟,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比老师直接给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问题的答案要强得多。虽然都是弄懂问题的答案,但是学生弄明白问题答案的途径就不同:前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做过激烈斗争的,是一种内化过程,后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是跟在老师后面完成的,是平稳过渡的由眼到手的简单过程;前者具属探索性学习,后者是接受性学习。因此,前者的学习会有所发现,价值远远超出后者。在教学中,数学老师不要嫌学生思维迟缓、耽误课堂时间。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句子练习下一篇:街道律师进社区工作经验材料